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公司财务指标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盈利能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上市公司与其他形式的企业相比有着自己特殊之处,在每股收益、市盈率、股票获利率、股利支付率、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股利、市净率、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等盈利能力指标中,最重要的指标是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这几项指标一直受到证券市场及各利益相关者的关注,证券信息机构也是按照这三项指标高低定期公布上市公司排行榜。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标分析中,每股收益表明每股普通股本年度获得的净利润,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相对客观、直接的比率指标,但它不反映股票所含的风险,每股收益的大小受公司所获净利润、股利分配政策、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每股净资产是股东权益与期末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份总数的比值,该指标反映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所代表的净资产成本。净资产收益率是指公司一定时期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充分体现了投资者投入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反映了投资与报酬的关系。
二、上市公司重要盈利能力指标的局限性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标中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在上市公司财务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这几项指标是否能真实的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关键在于上市公司是否有利润操作的行为,这与指标本身存在的缺陷息息相关。
三、盈利能力指标中存在的缺陷
在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中,常用的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基本上都是对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报表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评价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中除了以上所述的几项重要指标外,还有许多分析指标,如销售净利润率、资产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这些指标不能反映出公司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只能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量”,不能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通常,公司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显然,运用这些不能反映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的财务指标分析公司盈利能力是不全面的。上市公司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获得配股资格及出于避税的目的而进行利润操纵,粉饰会计报表,使得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失真,导致所运用的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缺乏正确性和科学性。
四、营运能力财务指标存在的缺陷
营运能力指标是财务分析体系中重要的一项指标,营运能力指标主要有总资产产值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及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这些指标在财务分析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应收账款周转率作为企业营运能力指标之一,在财务分析中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在进行财务分析时,没有考虑公司应收账款的回收时间及风险状况,不能准确地反映年度内应收账款的收回进度;二是实际经营活动中销售具有季节性,各个季度的销售情况都不一样,其赊销情况也不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当赊销业务量各年相差较大时,仅通过该指标是不能对跨年度的应收账款的收回情况进行联系的反映;三是由于实际经营活动中往往不能及时提供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变化情况,该指标只有在年末根据本年的销售额和应收账看的平均占用额计算得出。此外,与应收账款周转率一样,存货周转率作为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存货运营效率的综合指标,在实际应用中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存货周转率受存货计价方法的影响很大,企业的不同时期或是不同的企业的存货计价方法可能不相同,在分析存货周转率时,该指标就会因存货计价方法的不一致而缺乏可比性。另外,企业管理层为了改善资产报酬率,就会对存货周转率进行调整,降低存货水平和周转期,这样该指标就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存货营运效率。
五、改善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财务指标在财务分析中存在着种种缺陷,这就要求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财务分析者应该考虑到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分析得出客观真实的财务信息。对于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相关利益者来说,通过企业的财务指标获得上市公司的真实的财务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体系进行改善就显得很重要必要。本文就改善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体系的建议归集为以下几点:
1.上市公司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一是不应仅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数据进行分析,还应该集合现金流量表来分析比较,不应仅局限于静态的角度看问题,更应该从动态的眼光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二是应该将近三年的财务数据结合起来,注意有关数据的勾稽关系和产生不正常变化的指标,重点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三是对财务指标进行统一的定义,增强财务指标的可比性,统一计算指标的口径,这样对比分析才有意义;四是要将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结合起来分析,使二者在财务分析中发挥相互作用,全面反映公司的具体情况。
2.建议用主营业务收入代替净收益进行重新计算。通过对净资产和净收益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每股净收益、净资产收益率这两个财务指标的决策相关性。
3.在进行偿债能力分析时,注重分析各项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要充分认识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属性,集合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从静态和动态两种角度分析比较。此外,还要对财务分析方法进行改进。
4.从会计法规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进行严格规定,加强社会监督,防止内部人对财务数据的人为操纵,特别是对于关联交易的有关信息应该及时而准确的披露。
参考文献:
[1]余凯.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析问题研究.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J)2008年第7期.
篇2
由于上市公司的特殊性和自身的经营特点,其一般情况下的信息都要进行公开的宣布,公司中的财务指标以及各种各样的专业信息非常的多,并且其中的信息来源也非常的复杂。社会行业中的相关人员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有效地获得其中的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准确地分析和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对上市公司进行投资的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现阶段,针对我们国家上市公司的情况分析,每年都要经过两次的财务公开报告,这也是到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投资的选择因素之一。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财务指标,主要指的是每股收益以及每股净资产以及净资产收益率等三个指标,所以笔者建议上市公司应该使用三个重要的指标分析公司的财务情况,并且有针对性地对财务情况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调整。
2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可靠性分析
上市公司中的三个财务指标主要分为每股收益以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财务指标是指政府进行的一种能够直接进行批准的每一个公司所进行的和经济有关的一些关键指标。这三个指标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的股票发行,并且能够有效地关系到其是否能够实施一定的配股形式,其能够有效地关系到企业以及公司的关键一种指标。所以,不一样的上市公司为了更加有效地达到一定的目的,就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人为调整。
2.1三个财务指标的意义
第一,每股收益。其主要反映的是普通股的增减情况以及获利水平,不能够反映股票所具有的风险问题。目前的股票是一个份额的概念,能够有效地限制我们国家每股收益企业之间的比较。企业每股收益比较多,不仅不能够表现出其分红的情况,还需要对企业内部的情况进行分析。第二,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等于年度末股东权益除以年度末普通股数。这个指标主要反映的是一些相关发行情况所具备的普通股所能够代表的净资产情况,并且在进行投资分析的时候,只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有限制性的使用这个指标,所以具有历史性的成本计量。不仅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净资产的变现价值,还能够有效地反映净资产的产出能力。第三,净资产收益率。其等于净利润除以净资产。还指的是利润减去优先股股利,再或者是净资产等于资产减去负债。所以,需要对重要的财务指标进行一定的调整分析。
2.2上市公司提高发行价格
现阶段,我国所计算的发行价格等于每股的利润和市盈率的乘积。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主要指的是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根据同行业中国年的一些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按照我国政府的相关部门进行确定。虽然我们国家的相关政府部门将市盈率的规定权利交给了负责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的证券公司。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公司还会考虑同行业的上市公司中的一些平均市盈率来对市盈率进行一定的控制,如果规定的市盈率过高或者是过低都会不太好,所以这样的做法就能够进一步地减少证券公司的一些经营风险。另外,为了给市场以及证券公司内部的一些投资者提供更好接受的、比较合适的市盈率,那么证券公司也会希望能够有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高的收益进行经营。因此,针对我国现阶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来看,上市公司中的一些新股的发行已经成为一种比较稀缺的资源,并且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上市公司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更好地得到更多的资金,因为只有尽量对公司的每股收益进行包装,才能够更好地提高企业股票的发行价值。
2.3获得配股资格
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在经营状况内所具备的最大一个优点就是能够一直在市场经济的范围内对其在配股上筹集一定的资金,但是要想做好这一系列事情首先就是要做好一定的相关部门配股资格制定,如果上市公司在一定的程度上失去了配股的资格,那么就会失去其自身的优势。但是现阶段我国的证监会在对上市公司进行配股权资格审核的时候需要根据严格的财务指标要求来进行。我国上市公司在配股的三年之内,公司内部的净资产收益应该在一成以上,并且根据政府对配股行为的发展来看,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应该已经成为上市公司成为人为调整利润的重要依据。
2.4有效避免连续三年亏损和公司股票损失
目前,根据我国相关要求规定,上市公司企业如果在三年之内进行连续的亏损,那么其最终在市场上的股票价值将会逐渐降低,最终将会被证券市场交易所进行挂牌交易。现阶段,一般的上市公司如果要争取一定的发行额度或者是要进行上市,都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公司在上市之后进行摘牌,这样一方面会对企业内部比较大的股东造成损失,还会对公司的未来上市资格造成一定的筹集资金困难的情况,这是上市公司市场上的一种浪费资源的情况。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应该在账务的处理阶段上能够进行精心的处理,才能够保证上市公司股票的风险规避。
3上市公司对财务指标调整的具体形式
现阶段我国很多的上市公司为了更好地缩减企业股东的总成本量,已经把企业内部不能够直接产生盈利,但是在企业进行经营生产过程中对资产进行一定的剥离,甚至将企业内部的一些开放机构和营销机构进行去除,以用来更好地帮助企业进行股本总量的减少,以更好提高企业内部的每股收益。另外,企业还将已经有的费用比较大,但是收入比较少的资产进行一定的剥离,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企业内部所获得的利润。经过多年上市公司对财务指标的经历和发展,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公司发行价格的计算方式也不同,并且所相关的利润调整方式不再相同。在20世纪末期我国已经有不少的发行公司已经将盈利的预测进行了一定的高估,并且在结果上也有了一定的体现,所经历的大部分公司都没有完成盈利的预估。一旦公司在进行上市之后,要想获得更加有效的配股资格以及更好地规避企业连续的调整方式。常常采用的是一些将费用进行少量加入的计算方式,如果发生一些明知道的收账和坏账,那么就需要增加一些主营收入等。
4根据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分析进行调整
4.1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
针对现阶段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惯例可以看出,在至少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现象,并且如果存在的话,那么也会直接将其潜在的损失进行一定的收益。但是在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中进行分析,由于上市公司内部存在着一定的企业核算体制问题,并且同时存在着一定的当期损益。并且可能为人进行能够利润操作的情况。另外,由于我们国家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上市公司内部的财务制度所规定的坏账计划比例比较低,给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会给公司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我们国家在三年以及上的应收账款中的一些实际情况来看,还不能达到对企业的现金净流入进行帮助,并且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很容易给企业的相关人员造成影响,应该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调整。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中的预付货款和应该收取的货款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别,其应该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并且都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让商家之间提供一定的信用。如果企业介绍了预付款的方式进行经营和发展,其情况产生一定的恶化,摒弃在一定的程度上缺少资金的支持,导致我们国家付款方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另外,公司进行预付货款是企业之间进行资金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要把预付款作为一种重要的调整净资产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企业经营方式。上市公司中的财务指标中的应收款项目主要指的是企业在日常的经营和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非购销的活动应该收债的一些权利,像企业发生的各种各样的还账以及赔款行为。但是在实际生活过程中,有一些相关的选项却没有那么容易接受。因此,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中的一些其他应该收取的款项在这些基础上就能够推迟相应的费用作用,失去了原本的一些应该具有的意义,所以应该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调整。
4.2需要对财产进行净损失处理
公司内部需要进行处理的财产净损失主要指的是在清查企业财产的过程中需要对其重要的信息进行查询,包括各种各样的材料以及相应的库存和公司内部的固定资产等。这些相关的信息都是财产损失,其中有少量可以由事件中有过失的工作人员进行赔偿,或者是经过保险的可以由保险公司进行赔偿,其中扣除了残料价值之后所产生的差额叫作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在通常的情况下,一般的处理方式会通过营业之外的支出或者是一些相应的管理费用对其进行一些损益的表格制定,有效减少现阶段税前的利润。因此,待处理财产损失的经济是指本应该进入到损益表中的利润损失以及相关的费用。不能从根本上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提高。但是现阶段,由于我们国家很多上市公司在资产负债表格上的挂账是一种巨额的待处理财产损失,有的挂账已经达到了很多年。因为这样的情况能够非常明显地表明其不能够符合收益稳健的原则,不能够对投资者进行正确的评价和相应的财务状况能力以及盈利能力,应该对其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调整。
4.3待摊的费用和递延资产
上市公司中出现的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在实际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它们都是一个时期之内公司的支出情况,但是根据全责发生制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确定,本期和未来的各个时期之间的关系都需要进行一定的研究和探索,但是递延资产的时期超过一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在进行财务处理和会计处理的时候,出现的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都非常不规范,并且能够为上市公司提供更加有效的便利。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的待摊费用以及递延资产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会让其进行规范处理,对公司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应该根据企业内部数据的大小情况以及资产的占比情况进行一定的比例分析调整。
4.4主营业务收入
上市公司的投资人员应该对其主营的业务收入以及相应的替代净收益进行一定的考虑,并且要进行一定的重新计算,然后按照每股收益以及净资产收益率进行比较。通常情况下,上市公司中的一个企业的业绩非常好或者是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成了一个很好的企业,那么其就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成了其主营业务很好的重要原因。上市公司有可能将多余的一些资金用来寻找新的增大机遇或者是多角度经营的方式。但是我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围绕的主要角度还是其主业经营,也就是发展过程中一些和主营业务相似的项目。这些行业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其对工序以及相关的人员都有着一定的要求。比如一家制造彩电的企业对收购一些电子器件的企业来说,都是在经营范围内有一定的相似性。我国有的上市公司虽然其经营的角度比较多,但是主要还是会集中在几个角度进行成功的经营。当然还有一些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含金量比较高的企业,失败也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所赚取的利润大部分都来自于一些非营利的利润,并且这些利润和企业将会有着长期的发展,呈现出一些不是特别明显的相关性。
5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对以上情况的分析和调整,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主要分为三种: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以及净资产收益率。这些虽然能够表现出稳健的调整情况,并且在某些方面还能够降低其相关性。因此,不要求也不能够要求上市公司进行一定的公布数据调整。但是由于相关的投资人员对其进行了一定的企业盈利状况评价,并且上市公司的可靠性也会有大大地提高,更加适合我们国家现阶段上市公司企业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篇3
一、调整的原因
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是否能真实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关键在于该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利润操纵行为。为此就要考查我国上市公司所处的会计环境和经济环境,以论证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是否具有利益驱动。1、在发行市盈率受到限制时,为提高发行价格而进行利润操纵。就中国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而言,新股发行额都是稀有而又缺少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要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募集到更多的资金,只有尽量提高发行价格。新股发行价格受到发行市盈率的限制,一般不能超过15倍。尽管没有明文规定,但证券市场监管部门很难批准发行市盈率高于15倍的股票。在发行市盈率正常的情况下,每股收益就成为提高每股发行价格首当其冲的变量。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由于受发行新股额度的限制,只能从原有总资产中剥离出一部分资产折股作为发起人股,对这部分资产的盈利能力只能根据历史数据进行模拟,模拟计算的利润无须缴纳所得税其结果就很明显了。2、为获得配股资格而进行利润操纵。上市公司上市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方便地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在中国大陆数万家的股份有限公司中,只有数百家上市公司能够以向老股东配售新股的方式筹集资本。然而中国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配股资格有着严格要求:①上市公司在配股的前三年,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必须在10%以上;②三年中不得有任何违法违规的记录。于是在政府对配股行为的行政干预、上市公司自身发展对配股资金的需求、以及投资者简单的价值判断等三方面对上市公司形成了压力。在这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净资产收益率10%成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首要目标。3、为避免公司股票被摘牌而进行利润操纵。根据《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条例》的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其股票将被中止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因此,公司取得发行额度且争取上市非常不易,公司上市后又被摘牌,不仅对股东而言是莫大的损失,而且公司丧失上市资格意味着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白白浪费。上市公司往往认为股票被摘牌是对公司的最严厉的处罚,所以宁愿账务处理上玩一些花样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也不愿意出现连续三年亏损而被证券交易所摘牌。
综合上述分析,上市公司确实存在利润操纵的动机,上市公司在年度报表审计中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事件屡见不鲜,程度更恶劣的如“琼民源”、“红光实业”事件,这些都证明了对上市公司出具的财务报表在使用时进行一定的调整更为必要。
二、需要特别关注的调整账户
1、对净资产的调整。对净资产应予调整的项目其实就是上市公司易通过其进行利润操纵的地方。调整后的净资产能使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这两个财务指标的决策相关性大大增强。如何对净资产进行调整呢?下面就有关项目进行逐一分析。(1)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很难为企业的现金净流入做出贡献。把三年以上应收款项当做企业的一项资产容易给投资者造成误解。(2)待处理财产净损失。不少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挂账列示巨额的“待处理财产净损失”,有的甚至挂账达数年之久。这种股市・证券现象明显不符合收益确认中的稳健性原则,不利于投资者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3)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并无实质上的重大区别,它们均可称为“长期待摊费用”。在一些上市公司的会计处理中,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的摊销很不规范,为上市公司推迟确认费用提供了便利。2、对净收益的调整。在上市公司存在利润操纵的情况下,对净收益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每股净收益、净资产收益率这两个财务指标的决策相关性。首先,建议用主营业务收入代替净收益来重新计算,作为每股收益及净资产收益率的参考项目。主营业务收入指经营营业执照上注明的主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有时,如果营业执照上注明的兼营业务量较大,且为经常性发生的收入,也可归为主营业务收入。一般而言,一个业绩斐然或者成长性很好的企业往往是因为在其主营业务上取得了成功所致。一个企业或许可以将多余资金用于寻找新的增长点或开展多角经营。但最好也要围绕其主主营业务,即发展一些与主业相近或相似的行业,这些行业在技术要求、工序要求、人员要求方面与主业近似。至于企业按权益法或成本法计算的“投资收益”,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处理。若这部分投资收益来自被控股子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则也可并入主营业务中进行计算,但投资收益往往来自于关联方,这一直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的一个黑洞。所以,若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大,则也应引起投资者的注意。
经过以上调整,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这三个指标虽然会由于这些稳健的调整而在某些方面降低其相关性,所以,不要求也不可能要求全部上市公司方公布调整后的数据。但投资者若将其用于对企业的盈利状况进行评价,其可靠性无疑会大大提高,比较适应我国当前股市的某些现状。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篇4
1 引言
自2009年创业板上市以来,一方面给中小企业提供了更方便的融资渠道,加快了中小型企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中国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经济改革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创业板市场的低门槛进入、风险大的特点使得投资者越来越关注上市公司的内在投资价值。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科学评估,在一定程度上评定上市企业的投资价值,从而为投资者进行理性的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与现有研究不同的是,本文从评定投资价值体系框架出发,在具有清晰外延和准确内涵的投资价值基础上构建测定上市企业投资价值的指标体系。本文基于企业的财务指标稳定性和同一行业数据的可比性,选择了2009年在创业板首先上市的28家企业中的15家制造业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避免权重确定的主观性,对上市公司最新公布的包括企业偿债能力指标、企业资产管理能力指标、企业运营能力指标、企业收现能力指标、企业市场价值五个维度的20个基础指标进行度量并对上市企业投资价值一定程度上作出评价。
2 评价指标的构建与测度方法
2.1 评价指标的构建
通过财务数据得出的上市公司的综合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投资价值,但影响上市企业投资价值的指标众多。若是选择一些对公司投资价值影响很小或者信息量有很大重复的财务指标时容易导致评价结果的失真,若是只是主观的选择几个财务指标则会使得投资决策的失效,因此评价指标的体系构建是有效评价上市企业投资价值的关键。
韩华、唐菲、夏梦认为公司投资价值主要从盈利能力(销售毛利率、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偿债能力(流动比率、资产负债比率)、资产管理性能力(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成长性能力(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每股净资产增长率)四个方面评定。刘学家、陈世国把财务指标分为成长性(总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盈利能力(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股本扩张能力(每股净资产、每股公积金、每股未分配利润),他认为三个方面是不可或缺,共同决定了企业的投资价值。田波平、王勇、郭文明、葛喜鹏把上市企业的投资价值指标分为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总资产、固定资产、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净资产、每股公积金、每股收益十项内容。本文在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时一方面使其可以合理评价上市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和预计未来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使其反映财务报表的组成中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表中的综合数据。选取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2.2 测度方法
基于上市企业财务数据的稳定性和同行业财务数据的可比性考虑,选取最早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28家中的15家制造业公司为研究对象。本文中所用的数据为上市企业最新公布的财务指标,由于每个指标都反映了所研究问题的一些信息且各个指标存在相关性使得反映的信息会在一定程度上重叠。从而为了使复杂的问题处理起来更简单,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降维处理且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有指标的信息。由于各个指标的属性和量纲量级不同,使得我们无法对指标直接合成,因此在进行主成分之前需要进行一定的变换与处理。对于指标的属性问题即是对于表1中标注的逆指标采用倒数形式,使所有指标对投资价值的作用力趋同化。对于量纲量级的问题,由于衡量企业投资价值的各基础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量级,如果直接采用原始值就会使主成分过分偏重具有较大方差和数量级的指标。解决这一问题一般是将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但是应用于多指标综合评价中不合适,因为标准化后的各个指标的均值变为0,方差变为1,这样使标准化后数据达到无量纲化的同时也导致了一部分原始信息的缺失。在缺失信息中的指标中提取主成分会使得主成分包含原始指标的信息产生更大的误差,使得评价准确度降低。本文中采用均值化方法不仅消除了指标间的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同时更多的保留了原始财务指标的信息。
3 数据处理
将28家首先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的15家制造业公司为研究对象,第一步,将指标正向化,对逆指标数据采取倒数化。第二步,对整体指标进行均值化处理使得指标标准化。第三步,分析得到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值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一般选取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85%的主成分,第四步,将SPSS软件中初始因子载荷矩阵中的第i列向量除以第i个特征根的开根后就得到第i个主成分函数Fi的系数,由此可以写出Fi的表达式。第五步,由各个特征值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得出主成分综合得分模型。由主成分综合模型得到的综合主成分值进行排序,即可以得到对15家上市企业财务数据的综合评分。如表2求得了矩阵的特征值和累积方差贡献率,前三个主成分的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7%,因此我们选前三个主成分。
由初始因子载荷矩阵求每个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的特征向量,并且写出三个主成分的表达式。
F1=0.31X1+0.35X2+0.40X3-0.31X4+0.11X5+0.04X6-0.28X7+0.36X8-0.35X9+0.08X10+0.13X11-0.21X12-0.1X13+0.2X14-0.02X15-0.01X16-002X17+0.09X17+0.09X18+0.16X19+0.17X20
F2=0.12X1+0.11X2+0.14X3+0.07X4+0.11X5+002X6+0.04X7-0.02X9+0.06X10+0.08X11+0.07X12+0.05X13+0.81X14+0.40X15-0.31X16+0.03X17-001X18+0.12X19+0.01X20
F3=0.01X1+0.12X2+0.15X3+0.05X4-0.96X5+003X6-0.01X7+0.02X8-0.04X9+0.02X10+0.05X11+0.06X12-0.09X13+0.01X14+0.06X15+0.05X16+004X17-0.08X18+0.02X19+0.04X20
把标准化后的数据带入上面三个主成分表达式,其次求出主成分综合得分模型 F=0.69F1+0.14F2+0.04F3。最后求得15家上市企业在各个主成分上的得分和综合得分,如表3。
4 上市企业综合得分的评析
由表3得到15家上市企业的三个主成分的得分和综合得分。由第一主成分得分来看排名居前的是乐普医疗和北陆药业,第一主成分的得分主要反映企业偿债能力指标中的现金比率和资产负债率,企业资产管理能力的流动资产周转率。两家企业现金比率是该行业其它企业的50到100倍,北陆药业的现金比率虽比乐普医疗高,但是其资产负债比率高一些,流动资产周转率低一些。第一主成分排在末尾的是宝德股份、大禹冶水、吉峰农机,大禹冶水和吉峰农机因其资产负债比率高和现金比率低的原因,但是宝德股份因其利率保障倍数低,是15家企业中最低的。由第二主成分得分来看,前列排名与第一主成分相似,因其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偿债能力指标,这证实了企业偿债能力对于投资决策的重要性。同时其反映了企业收现能力的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安科生物是上市企业中这个指标最低的,故其得分最低。由于第三主成分得分主要偏重企业收现能力指标中的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和企业的偿债能力指标的利率保证倍数,其排名居前的是鼎汉技术和宝德股份。其利率保证倍数行业中最低,但是其资产的现金流量回报率偏高,且企业市场价值的指标得分高一些。最后得出的综合得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第一主成分的得分,这同时验证了第一主成分综合信息的能力是最强的。
5 结语
各家上市企业的综合得分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上市企业的内在投资价值,可以指引创业板的投资者更加理性的投资。但对一个企业的投资需要兼顾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以对投资者在创业板的投资提供更有效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学家,陈世国.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投资决策[J].运筹与管理,2006,(15).
[2]韩华,唐菲,夏梦.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6).
[3]田波平,王勇,郭文明,葛喜鹏.主成分分析在中国上市公司综合评价中的作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4,34(4).
[4]纪荣芳.主成分分析方法中数据处理方法的改进[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7,26(5).
[5]朱晓峰.协方差矩阵和相关系数矩阵下主成分分析比较[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3).
篇5
《财富》2015年“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排行榜,比亚迪上榜,并排名汽车行业第一。近年来,比亚迪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比亚迪率先研发出TID动力总成并成功推向市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先进的纯电动大巴、出租车服务全球。比亚迪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更是受到市场好评。2015年,随着动力电池产能跟上,比亚迪秦产能释放,唐、宋、元、商等车型逐步上市后,公司业绩开始爆发式增长。比亚迪正在往“中国的特斯拉”路上前进。
二、三大财务报表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
1.资产负债表水平分析。如表1所示,比亚迪公司的资产和负债都同时增加,资产的增加主要由流动资产的增加引起,负债的增加主要由流动负债引起。流动资产的增加主要由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引起的。流动资产的增加使公司的资产流动性增强,货币资金的增长对公司的偿债能力、满足资金的流动性需要都是有利的。存货周转率降低,可能是由于近年来汽车行业紧张,竞争激烈。另外,该企业采用赊销的方式,放宽信用条件,应收款的回收力度不够,持续经营风险加大。非流动资产的增加主要是由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开发支出引起。2015年比亚迪加大投入,根据年报显示,公司当期研发投入金额为307 567.4万元,研发人员为21 356人,按照上述粗略算法,公司当期研发人员人均投入为14.4万元。
流动负债的增加主要由短期借款、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引起的。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较大说明企业短期负债压力较大。非流动负债的大幅增加主要是由于应付债券引起的。
2.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如表1所示,比亚迪公司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比例有所下降,有利于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但负债变动额达1 434 210万元。流动负债占总负债的83.2%,企业短期偿债压力上升,资产负债率上升居高不下。
(二)利润表分析
如图1、2所示,近五年来,该公司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均呈现先降后升趋势。2011―2012年,受宏观经济影响,汽车产业销量整体增速下滑,手机出货量下降,受太阳能产业持续低迷的影响业绩同比大幅下降,拖累了整体业绩。2013年,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影响继续发酵,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复苏仍显脆弱。可见,201―2014年期间,比亚迪公司营业状况较2012年相比虽有好转但仍旧不景气。
值得关注的是,2015年是比亚迪公司扭?为盈的转折之年,无论是营业收入、营业利润,还是净利润都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增加。2015年公司推出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秦”、“唐”受市场热捧,主导插电式混合动力私家车市场;太阳能业务方面,随着行业回暖、销售提升和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太阳能业务盈利状况有所改善。得益于新能源市场推动,2015年比亚迪利润出现大幅上涨。比亚迪公司2015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800.14亿元,同比增长37.49%;净利润实现31.38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24.2%。
(三)现金流量表分析
如图3、图4、图5所示,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从2014年的3.8亿元到2015年的38.4亿元,在一定层面上说明了公司经营状况的大幅好转。由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数年增长率在-30%以下。2015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发生主要是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占88%。现金流出主要是投资支付的现金,占97%。2013―2015年现金流量增加更多依赖于筹资活动。
三、比率分析
(一)盈利能力
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呈上升的状态,说明企业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撬动收益。由衡量盈利能力的几个指标可以看出,比亚迪公司的盈利能力在2015年表现突出并达到近年来的峰值。总体来看,公司的盈利能力良好,可能是因为销售增加、营业收入上升所致。这种显著的变化主要受汽车销量影响,自2012年比亚迪推出F3新款车型、后又陆续推出唐和秦等混合动力车以来,比亚迪的汽车销售一直持续增加。按照2015年国家对于插电式混动车型的补贴规定,比亚迪唐将可以享受3.15万元/辆的新能源补贴,且地方政府还将进行1:1的补贴金额,补贴完后的售价仅20万元出头。所以说政策也极大推动了比亚迪汽车的销量。
(二)营运能力分析
如表3所示,自2012年以来,比亚迪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呈波动状态,流动资产周转率不断下降,表明营运能力整体水平有所下滑。考虑是由于2012年以来存在存货问题造成的。如今汽车行业日趋成熟,市场竞争激烈,因此,公司应考虑加强存货管理,扩大销售,防止产品积压造成存货跌价损失。
(三)偿债能力分析
通常认为行业合理的流动比率为2,合理的速动比率为1。但是比亚迪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处于小于1的情况,说明比亚迪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弱,流动性风险大。比亚迪公司股东权益较小、资产负债率较大,所以企业的财务风险较大,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就越弱。总体而言,比亚迪公司的偿债能力处于较低水平,有一定的债务风险,公司应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加强债务管理能力。
(四)成长能力分析
比亚迪公司的总资产扩张率2012―2015年逐年增高,表明企业这段时期内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的速度很快。主营业务增长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说明比亚迪公司产品处于成长期,将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属于成长型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和每股收益增长率除了在2014年有变化外均相同,基本无增发新股。比亚迪公司属于成长型公司,有很好的长远扩展能力。
(五)横向比较
为更好体现以上指标所反映的信息,我们将比亚迪与同行业的公司进行比较。我们选取了两家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国内汽车企业前十强――吉利,世界第一大汽车制造厂商――丰田。
从三家公司2015年的指标来看,比亚迪公司流动比率和速度比率均小于1,吉利公司和丰田公司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较接近于合理比率,由此看出,比亚迪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比其他两家公司弱。作为成熟且盈利能力很好的公司,吉利和丰田的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均比比亚迪公司高出很多。从资产负债率可以看出,比亚迪公司资产负债率最大,所以比亚迪公司的财务风险较其他两家公司大。从每股收益看出,丰田作为目前全世界排名第一的汽车生产公司,每股收益率远远高于其他两家公司,比??迪公司又略高于吉利公司,说明在国产汽车之中,比亚迪公司的获利能力算比较强的。总而言之,吉利和丰田公司是成熟的、经营完善的企业,而比亚迪则属于成长型企业,前期收益小风险大。但是该企业具备创新精神,能够持续研发新产品,并具有良好的长远扩展能力,所以比亚迪还是很有发展潜力的。
四、综合分析与业绩评价
(一)杜邦分析
如图6、图7所示,两年间,比亚迪的净资产收益率有了飞跃式的上升。净资产收益率反映股东投入资金的盈利能力,是一个综合性极强、最有代表性的财务比率,也是杜邦系统的核心。比亚迪公司2014年净资产收益率为1.71%,2015该比率为8.74%,说明企业投资筹资和生产运营等各个方面经营活动的效率有大幅上升。净资产收益率取决于企业总资产收益率和权益乘数。两个年度该企业的权益乘数基本保持不变,净资产收益率的大幅上升归功于总资产收益率的提高。
从销售净利率方面来看,2015年公司的销售净利率为3.53%,与2014年的0.74%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攀升。销售净利率反映了企业净利润与销售收入两者之间成正比关系。2015年良好的销售净利润反映比亚迪一方面充分开拓了市场,包括新兴的电动汽车市场,加之国家在绿色能源上的补贴助力,大幅增加了销售收入。另一方面,在成本费用控制上,比亚迪充分利用经营杠杆,并且把期间费用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大幅增加息税前利润。
资产周转情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影响总资产收益率的关键因素,也间接影响到净资产收益率。2015年总资产周转率小幅度上升归功于2015年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48%,营业收入增长额高达218亿元。虽然与此同时总资产平均总额也有小幅度上升,但资产周转率依然上升了0.08,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这一年间资产管理处在不错的水平,资产的运用效率更高也拉动了净资产收益率。
(二)经济附加值(EVA)分析
在计算EVA的过程中需要下列的数据:税后净营业利润、股本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成本率、债务资本和股本资本。在计算平均资本成本时,如何获取股本资本成本率是个大难题,需要运用CAPM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以下是我们的计算步骤。
1.EVA=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投资资本总额
债务资本=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长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
股本资本=股东权益合计+少数股东权益
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营业利润+财务费用+当年计提的坏帐准备+当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当年计提的长短期投资减值准备+当年提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投资收益+期货收益-税收调整
2.债务资本成本率
3―5年期中长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
3.股本资本成本率的计算(CAPM)
股本资本成本率=无风险收益率+BETA系数×(市场风险溢价)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作为无风险报酬率。
2012―2015年5年间,沪深300指数的4年平均收益率作为市场预期收益。
BETA系数的计算,借鉴了其他学者的研究数据――“BETA值为1.04”[4]。
表7 比亚迪公司2012―2015年收益率指标 (%)
4.经济增加值计算过程
经过项目组的计算调整,最终得出比亚迪的经济增加值,如表8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的比亚迪的经济附加值依然为负。尽管在2015年利润非常可观,业务成绩已经大幅上升,但在较大的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面前,经济增加值虽然接近正直但仍然为负数。项目组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汽车行业的密集资本和巨额的固定资产投入使得比亚迪在高速发展阶段经济利润为负值。这就表明,在EVA的分析中,比亚迪的经营发展仍需不断努力,还有继续经营发展的空间。但是,鉴于比亚迪现在的明星业务新能源电动车有着广阔的前景,结合这个行业和企业背景,比亚迪还是被看好的。我们相信,在2016年的财报中,比亚迪会有更为出色的业绩。在这种趋势分析下,我们预测比亚迪在下个年度中EVA会有更大的提升,极有可能大于0,在考虑机会成本的情况下,比亚迪是一个有价值的企业。
五、发展预测
比亚迪公司目前仍处于成长阶段,从长远来看还是比较有发展前景的,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每股经营现金流均有较大的持续增长空间。公司需要在提升管理、塑造品牌形象、提高质量等方面加大投入,寻求一条成功的转型之路。
篇6
我国是世界第二电力消费国。在我国,电力行业是基础工业,它的运行受电力系统的统一调配。同时,它也是公用事业,为工农业生产和其他行业提供动力服务。电力企业对上游行业—— 一次能源如煤炭、石油、水力资源等的依赖,及电力供应对下游行业——农业和加工工业、服务业的影响,导致电力企业面对着生产资料市场、消费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同时又受国家财税政策的约束和各行政部门的管理,使得电力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局限,电力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据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有关文件统计,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发电装机容量分别占全国、30家公司和12家中央企业总容量的44.57%、63.42%和79.88%。因此我们以五大发电集团为例,分析中国电力企业上市公司状况。五大发电集团分别为: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除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外,其他四家公司以集团上市形式上市。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正在资产重组,不久的将来也将以集团上市的形式上市。因此现在我们在文章中只能以分别上市的形式介绍它。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上市的子公司中只有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九龙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发电,其他几家上市的子公司并未包含发电的经营内容。所以我们在文章中选取上海电力和九龙电力为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的代表。
2008年开始电力行业陷入全行业亏损,五大发电集团全年亏损约400亿元。是以我们着重分析五大发电集团近8年来的财务指标,从中了解近8年我国发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为了方便,我们在下文中以公司股票名称代替其名称。
二、电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电力企业主要的财务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净利润率、主营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主营成本比例等。下面我们着重分析6家上市电力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作为解读电力行业8年来的财务绩效和发展状况的依据。
1.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分析主要包括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两个方面。
(1)短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就是企业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它反映企业偿付日常到期债务的实力,即企业能否及时偿付到期的流动负债。它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同时,它也是企业的债权人、投资人、材料供应单位等所关心的重要问题。
1)流动比率。由表1可以看出,这6家公司的流动比率在不断波动。除了九龙电力在2008年开始有逆向回升的趋势,并且这8年的平均比率都维持在0.6以上的水平,其他公司的流动比率均在波动下降。特别是2010年,各公司都降到近8年来的较低水平。其中,上海电力在2008年更是降到0.1576,为这8年来的最低水平。尽管九龙电力有着超过0.6的流动比率,远远高于其他公司。但是,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稳健的流动比率应该是2。6家公司的比率都低于1,因此就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上海电力和国电电力,流动比率都低于0.3,偿债能力堪忧。
数据来源:图表根据新浪财经网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2)速动比率。一般情况下,速动比率越高,表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由图1分析知近几年各公司来速动比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而且降幅较大。除了九龙电力一直在0.6左右徘徊以外,华能国际,大唐发电和上海电力降幅都比较大,由2003年的超过0.8的比率跌至2010年的0.4以下。国际上通常认为,速动比率等于100%时较为适当。因此,很显然,各电力企业的偿债能力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数据来源:图表根据新浪财经网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结合这两个比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除了九龙电力流动和速动比率都比较稳定外,其余的5家公司短期偿债能力都有逐渐变弱的趋势。
(2)长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据统计,由于电力企业有其行业的特殊性,在负债结构中,长期负债占到一个相当大的比例,超过总负债的60%。在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企业不可能依靠变卖资产还债,而只能依靠实现利润来偿还长期债务。因此,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是和企业的获利能力密切相关的。所以,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分析下长期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这一比率越小,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现在,我们就站在债权人的角度,来分析企业对长期负债还本与付息的能力。
很显然,在这8年当中,6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华能国际上升的幅度最大。这几家公司2010年资产负债率都在80%左右。其中上海电力和华能国际2003年这个比率在30%左右,是这6家公司中最低的,同时,也是这8年中资产负债率增幅最大的2家公司。一般情况下,对债权人来说,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而这6家电力公司的高资产负债率说明股东提供的资本与企业资本总额相比,只占较小的比例,那么,企业的风险将主要由债权人负担,贷款给企业就会有较大的风险。
数据来源:图表根据新浪财经网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2.盈利能力分析
(1)净利润率。各大电力企业的净利润率普遍下降。由表2很容易看出,2007~2008年的净利润增长率波动特别大。尤其是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旗下的上海电力、九龙电力,以及华电国际和华能国际,都出现了负增长的趋势。大唐电力虽还有2.2336%的净利润率,较2007年来看,却也达到大约8%的降幅。国电电力也勉强维持了1.088%的净利润率,较上年降了接近9%。除国电电力和大唐发电仍有微小的净利润率外,其他各电力企业的净利润率都转成负数,并且降幅增大。可见各电力企业经营业绩在2008年都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冲击。
数据来源:图表根据新浪财经网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3.成长能力分析
由图2、图3表可以看出,2003到2010年,九龙电力主营收入增长率波动十分大,在2005年达到高点后于2008年降至负数,虽然后两年有所回升,但总体仍是下降趋势。而国电电力和大唐发电下降幅度虽然不及九龙电力,但是总体趋势也在下降。但是,可以看到的是其他3家电力公司从2007年开始主营收入增长率都在逆向增长中。
因此,对于主营收入增长率逆向增长的3家电力公司来说,公司的盈利能力反而是在下降的,这对其成长能力造成不利影响,说明其成长能力受到很大的威胁。
4.成本结构分析
可以看出,各家公司的主营成本比例虽然波动不大,但是每年都有小幅上升。而从2008年开始的增幅有较明显的加大,这和现今居高不下的煤价有非常重要的联系。其中九龙电力和上海电力的比例已经接近100%。可见主营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已经过分庞大,足够影响到电力公司的盈利和成长能力。所以,重新优化成本结构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图3 2003—2010年6家公司主营成本比重(%)
数据来源:图表根据新浪财经网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三、影响电力上市公司发展的因素
鉴于上面几项财务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几大电力集团公司普遍存在偿债能力不强,借长期负债还债,获利能力逐渐减弱,同时成本结构亟待优化等几个共同问题。而影响财务指标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1.国内环境
(1)国家对电价的管制政策。我国对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实行政府管制,“市场煤、计划电”使得煤炭企业可以根据市场供求调整价格,但发电企业在政府定价的基础上只能忍受亏损。自2010年8月20日起,发改委等部门发函,适当提高火力发电企业上网电价水平。按照批准的电价调整方案,公司火电机组平均批复上网电价(含税)比调整前上升22.51元/兆瓦时,增幅5.67%,但这个幅度的调价对深陷亏损泥潭的广大火电企业来说仍属杯水车薪。
(2)煤价起伏跌宕,价格变化滞后效应明显。目前火电仍是我国电力工业的主要电源,发电比重占82.86%,因而煤炭价格仍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电力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2004年~2007年煤价稳步上涨,系由需求增长、供应结构调节以及成本推动所致,其中年度最大涨幅在13~22%。2008年至2009年,除国际油价和国际煤价大幅上涨的带动因素外,其他影响煤价上涨的因素未发生改变,但煤价在半年内涨幅超过100%。在此期间,电力行业受煤价上涨、煤电联动短期无望等不利因素影响,行业陷入困境。一般来说,若电煤价格上涨10%,电价需上涨4%左右才能消化成本。
(3)国家推动节能环保政策。不可否认,国家推动电力企业走新能源路线的优惠政策起到一定的作用。五大发电集团均有涉及节能环保项目的投资。而节能环保项目的前期投资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电力企业举债投资造成的资产负债率过高的情况就很容易理解了。
(4)过度扩张,遭遇两大风险。根据上文对几项财务指标的分析,尤其是偿债能力指标过低,不仅说明了电力企业负债比重增加,还暗示我们,电力企业尤其是集团公司有可能存在过度扩张的现象。事实上,如下表3所示,在2004年到2010年之间全国装机容量每年都以11.39%的增长速度增加,虽然我国的用电量的增长速度也是以14.41%的增长速度发展,但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的用电量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降到了5.23%,与同年的装机容量增长速度10.34%相比,可以看出,我国从2008年起已经开始进入电力过剩时期。虽然2010年的用电量增长速度有了突破性增长,但还是难挡此趋势。
数据来源:由上海万得资讯、产业政策司子站、中国科技信息、南方日报报业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世华财讯信息部网站数据整理而成
电力企业过度扩张存在的一定的风险。主要有两类风险:1)市场风险。电力企业的市场风险侧重表现在对市场运载力及其走势预测不足,风险征兆信息反馈把握不准,对潜在的新市场开拓不力,加之受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制约,导致市场需求力不旺,营销萎缩,产值锐减,效益滑坡。2)财务风险。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投入与产出变换、对意外事件的发生和偏差的出现不能作出准确敏捷反应。部分企业未经周密的科学论证、咨询评估,就盲目追求速度,无限制、不加区别地上项目,开源与节流得不到有效控制。
2.国际环境影响
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放缓,导致用电需求减少。中国在国内紧缩的金融政策和全球经济危机双重作用之下,已出现经济增长减缓。
四、对电力上市公司发展的建议
根据上文的财务指标及影响因素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1.国家政策方面
(1)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建设电能高速公路,大力发展智能电网。针对上次南方大雪灾引发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电能的高速公路,实现变输煤为输电,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来改善我们的用电环境。
本世纪初智能电网在欧美的发展,为全世界电力工业在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绿色环保等方面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因此我国也应出台相关政策大力发展智能电网。
(2)加强宏观调控,实行电价改革。如果电力企业要扭亏,则需要国家在政策层面上出台措施,加强宏观调控。一是必须要合理调控电煤价格,不能无序增长;二是在电价政策上要合理调整,充分考虑电企的生存经营环境。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深化电价改革,逐步完善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形成机制,适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这显示出国务院对电价改革的空前重视。
2.加强经营管理
随着各地区电力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增强,在争取上网电量、控制煤价、组织回收电热费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在产业结构上,加速从低层次资源依赖型向高层次创新驱动型转变;在经营管理上,加速从粗放型向精细化、集约化转变。
3.适度放缓扩张脚步,科学整合电力板块
由于装机容量的增长速度已经大大超过了用电需求,电力供需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所以我们需要适度放缓电力产业扩张的速度。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电力行业兴起整合热潮。在这股热潮中,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对电力板块进行评估,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完善落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全力构筑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响应国家科技创新的号召,坚持以科技促进生产,用创新体系开发项目。
5.优化成本结构,走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优化电源结构,降低煤耗量,增加燃煤效率高的单机发电机组容量;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对现有老机组的主辅设备及系统进行节能、节水技术改造,提高机组发电效率;加强电厂优化运行及检修管理,充分挖掘企业内部节能、节水潜力。合理利用节能环保政策带来的税收、电价等优惠,提高现代电力集团公司的竞争力。
五、结束语
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电力企业也受到不小的冲击。但是从2009年起经济开始复苏的情况看,电力企业在未来几年内的发展仍大有可为。国家对电力行业重视程度加深,以及即将进行的电力体制改革,预示着我国的电力企业将迎来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吴大器.现代电力管理创新[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2]邓小卫.浅谈供电企业财务风险与控制[J].会计之友,2005,(5).
[3]卢小广.统计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4]斯蒂芬·A·罗斯,伦道夫·W·威斯特菲尔德,布拉德福德·D·乔丹.公司理财[M].第7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牛东晓,孟明,刘华光.价格竞争与制度创新[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3).
[6]张国宝.走新型可持续发展的电力之路[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8,(15).
篇7
我国是世界第二电力消费国。在我国,电力行业是基础工业,它的运行受电力系统的统一调配。同时,它也是公用事业,为工农业生产和其他行业提供动力服务。电力企业对上游行业—— 一次能源如煤炭、石油、水力资源等的依赖,及电力供应对下游行业——农业和加工工业、服务业的影响,导致电力企业面对着生产资料市场、消费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同时又受国家财税政策的约束和各行政部门的管理,使得电力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局限,电力体制改革迫在眉睫。
据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有关文件统计,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发电装机容量分别占全国、30家公司和12家中央企业总容量的44.57%、63.42%和79.88%。因此我们以五大发电集团为例,分析中国电力企业上市公司状况。五大发电集团分别为: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除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外,其他四家公司以集团上市形式上市。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正在资产重组,不久的将来也将以集团上市的形式上市。因此现在我们在文章中只能以分别上市的形式介绍它。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上市的子公司中只有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九龙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发电,其他几家上市的子公司并未包含发电的经营内容。所以我们在文章中选取上海电力和九龙电力为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的代表。
2008年开始电力行业陷入全行业亏损,五大发电集团全年亏损约400亿元。是以我们着重分析五大发电集团近8年来的财务指标,从中了解近8年我国发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为了方便,我们在下文中以公司股票名称代替其名称。
二、电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电力企业主要的财务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净利润率、主营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主营成本比例等。下面我们着重分析6家上市电力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作为解读电力行业8年来的财务绩效和发展状况的依据。
1.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分析主要包括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两个方面。
(1)短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就是企业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它反映企业偿付日常到期债务的实力,即企业能否及时偿付到期的流动负债。它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同时,它也是企业的债权人、投资人、材料供应单位等所关心的重要问题。
1)流动比率。由表1可以看出,这6家公司的流动比率在不断波动。除了九龙电力在2008年开始有逆向回升的趋势,并且这8年的平均比率都维持在0.6以上的水平,其他公司的流动比率均在波动下降。特别是2010年,各公司都降到近8年来的较低水平。其中,上海电力在2008年更是降到0.1576,为这8年来的最低水平。尽管九龙电力有着超过0.6的流动比率,远远高于其他公司。但是,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稳健的流动比率应该是2。6家公司的比率都低于1,因此就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上海电力和国电电力,流动比率都低于0.3,偿债能力堪忧。
数据来源:图表根据新浪财经网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2)速动比率。一般情况下,速动比率越高,表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由图1分析知近几年各公司来速动比率整体呈下降趋势,而且降幅较大。除了九龙电力一直在0.6左右徘徊以外,华能国际,大唐发电和上海电力降幅都比较大,由2003年的超过0.8的比率跌至2010年的0.4以下。国际上通常认为,速动比率等于100%时较为适当。因此,很显然,各电力企业的偿债能力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数据来源:图表根据新浪财经网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结合这两个比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除了九龙电力流动和速动比率都比较稳定外,其余的5家公司短期偿债能力都有逐渐变弱的趋势。
(2)长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据统计,由于电力企业有其行业的特殊性,在负债结构中,长期负债占到一个相当大的比例,超过总负债的60%。在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企业不可能依靠变卖资产还债,而只能依靠实现利润来偿还长期债务。因此,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是和企业的获利能力密切相关的。所以,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分析下长期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率这一比率越小,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现在,我们就站在债权人的角度,来分析企业对长期负债还本与付息的能力。
很显然,在这8年当中,6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华能国际上升的幅度最大。这几家公司2010年资产负债率都在80%左右。其中上海电力和华能国际2003年这个比率在30%左右,是这6家公司中最低的,同时,也是这8年中资产负债率增幅最大的2家公司。一般情况下,对债权人来说,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而这6家电力公司的高资产负债率说明股东提供的资本与企业资本总额相比,只占较小的比例,那么,企业的风险将主要由债权人负担,贷款给企业就会有较大的风险。
数据来源:图表根据新浪财经网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2.盈利能力分析
(1)净利润率。各大电力企业的净利润率普遍下降。由表2很容易看出,2007~2008年的净利润增长率波动特别大。尤其是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旗下的上海电力、九龙电力,以及华电国际和华能国际,都出现了负增长的趋势。大唐电力虽还有2.2336%的净利润率,较2007年来看,却也达到大约8%的降幅。国电电力也勉强维持了1.088%的净利润率,较上年降了接近9%。除国电电力和大唐发电仍有微小的净利润率外,其他各电力企业的净利润率都转成负数,并且降幅增大。可见各电力企业经营业绩在2008年都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冲击。
数据来源:图表根据新浪财经网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3.成长能力分析
由图2、图3表可以看出,2003到2010年,九龙电力主营收入增长率波动十分大,在2005年达到高点后于2008年降至负数,虽然后两年有所回升,但总体仍是下降趋势。而国电电力和大唐发电下降幅度虽然不及九龙电力,但是总体趋势也在下降。但是,可以看到的是其他3家电力公司从2007年开始主营收入增长率都在逆向增长中。
因此,对于主营收入增长率逆向增长的3家电力公司来说,公司的盈利能力反而是在下降的,这对其成长能力造成不利影响,说明其成长能力受到很大的威胁。
4.成本结构分析
可以看出,各家公司的主营成本比例虽然波动不大,但是每年都有小幅上升。而从2008年开始的增幅有较明显的加大,这和现今居高不下的煤价有非常重要的联系。其中九龙电力和上海电力的比例已经接近100%。可见主营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已经过分庞大,足够影响到电力公司的盈利和成长能力。所以,重新优化成本结构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图3 2003—2010年6家公司主营成本比重(%)
数据来源:图表根据新浪财经网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三、影响电力上市公司发展的因素
鉴于上面几项财务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几大电力集团公司普遍存在偿债能力不强,借长期负债还债,获利能力逐渐减弱,同时成本结构亟待优化等几个共同问题。而影响财务指标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1.国内环境
(1)国家对电价的管制政策。我国对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实行政府管制,“市场煤、计划电”使得煤炭企业可以根据市场供求调整价格,但发电企业在政府定价的基础上只能忍受亏损。自2010年8月20日起,发改委等部门发函,适当提高火力发电企业上网电价水平。按照批准的电价调整方案,公司火电机组平均批复上网电价(含税)比调整前上升22.51元/兆瓦时,增幅5.67%,但这个幅度的调价对深陷亏损泥潭的广大火电企业来说仍属杯水车薪。
(2)煤价起伏跌宕,价格变化滞后效应明显。目前火电仍是我国电力工业的主要电源,发电比重占82.86%,因而煤炭价格仍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电力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2004年~2007年煤价稳步上涨,系由需求增长、供应结构调节以及成本推动所致,其中年度最大涨幅在13~22%。2008年至2009年,除国际油价和国际煤价大幅上涨的带动因素外,其他影响煤价上涨的因素未发生改变,但煤价在半年内涨幅超过100%。在此期间,电力行业受煤价上涨、煤电联动短期无望等不利因素影响,行业陷入困境。一般来说,若电煤价格上涨10%,电价需上涨4%左右才能消化成本。
(3)国家推动节能环保政策。不可否认,国家推动电力企业走新能源路线的优惠政策起到一定的作用。五大发电集团均有涉及节能环保项目的投资。而节能环保项目的前期投资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电力企业举债投资造成的资产负债率过高的情况就很容易理解了。
(4)过度扩张,遭遇两大风险。根据上文对几项财务指标的分析,尤其是偿债能力指标过低,不仅说明了电力企业负债比重增加,还暗示我们,电力企业尤其是集团公司有可能存在过度扩张的现象。事实上,如下表3所示,在2004年到2010年之间全国装机容量每年都以11.39%的增长速度增加,虽然我国的用电量的增长速度也是以14.41%的增长速度发展,但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的用电量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降到了5.23%,与同年的装机容量增长速度10.34%相比,可以看出,我国从2008年起已经开始进入电力过剩时期。虽然2010年的用电量增长速度有了突破性增长,但还是难挡此趋势。
数据来源:由上海万得资讯、产业政策司子站、中国科技信息、南方日报报业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世华财讯信息部网站数据整理而成
电力企业过度扩张存在的一定的风险。主要有两类风险:1)市场风险。电力企业的市场风险侧重表现在对市场运载力及其走势预测不足,风险征兆信息反馈把握不准,对潜在的新市场开拓不力,加之受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制约,导致市场需求力不旺,营销萎缩,产值锐减,效益滑坡。2)财务风险。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投入与产出变换、对意外事件的发生和偏差的出现不能作出准确敏捷反应。部分企业未经周密的科学论证、咨询评估,就盲目追求速度,无限制、不加区别地上项目,开源与节流得不到有效控制。
2.国际环境影响
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放缓,导致用电需求减少。中国在国内紧缩的金融政策和全球经济危机双重作用之下,已出现经济增长减缓。
四、对电力上市公司发展的建议
根据上文的财务指标及影响因素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1.国家政策方面
(1)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建设电能高速公路,大力发展智能电网。针对上次南方大雪灾引发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电能的高速公路,实现变输煤为输电,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来改善我们的用电环境。
本世纪初智能电网在欧美的发展,为全世界电力工业在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绿色环保等方面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因此我国也应出台相关政策大力发展智能电网。
(2)加强宏观调控,实行电价改革。如果电力企业要扭亏,则需要国家在政策层面上出台措施,加强宏观调控。一是必须要合理调控电煤价格,不能无序增长;二是在电价政策上要合理调整,充分考虑电企的生存经营环境。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深化电价改革,逐步完善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形成机制,适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这显示出国务院对电价改革的空前重视。
2.加强经营管理
随着各地区电力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增强,在争取上网电量、控制煤价、组织回收电热费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在产业结构上,加速从低层次资源依赖型向高层次创新驱动型转变;在经营管理上,加速从粗放型向精细化、集约化转变。
3.适度放缓扩张脚步,科学整合电力板块
由于装机容量的增长速度已经大大超过了用电需求,电力供需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所以我们需要适度放缓电力产业扩张的速度。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电力行业兴起整合热潮。在这股热潮中,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对电力板块进行评估,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完善落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全力构筑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响应国家科技创新的号召,坚持以科技促进生产,用创新体系开发项目。
5.优化成本结构,走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优化电源结构,降低煤耗量,增加燃煤效率高的单机发电机组容量;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对现有老机组的主辅设备及系统进行节能、节水技术改造,提高机组发电效率;加强电厂优化运行及检修管理,充分挖掘企业内部节能、节水潜力。合理利用节能环保政策带来的税收、电价等优惠,提高现代电力集团公司的竞争力。
五、结束语
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电力企业也受到不小的冲击。但是从2009年起经济开始复苏的情况看,电力企业在未来几年内的发展仍大有可为。国家对电力行业重视程度加深,以及即将进行的电力体制改革,预示着我国的电力企业将迎来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吴大器.现代电力管理创新[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2]邓小卫.浅谈供电企业财务风险与控制[j].会计之友,2005,(5).
[3]卢小广.统计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4]斯蒂芬·a·罗斯,伦道夫·w·威斯特菲尔德,布拉德福德·d·乔丹.公司理财[m].第7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5]牛东晓,孟明,刘华光.价格竞争与制度创新[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3).
[6]张国宝.走新型可持续发展的电力之路[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8,(15).
篇8
汽车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汽车制造技术是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能源及现代化系统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乃至回收的制造全过程,提高对动态多变的产品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先进汽车制造技术正朝着精密化、柔性化、集成化、网络化、全球化、虚拟化、智能化和清洁化的方向发展。
一、信度
信度(Reliability):它是指采用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信度也称为可靠性,即当被测量对象本身发生变化,用同样的“尺子”去重复测量时,总是获得类似的结果。因此,信度也被称为一致性。如果说一个财务指标的信度高,表示这个财务指标值经反复测试都保持一致。对不同汽车制造业公司来说,便是指这一财务指标值经反复测试都大致相同。如果说某次测试完全可靠,那么便指这次测试排除了一切误差,绝对地准确。即这一指标值反复测试后完全保持一致,各个指标经反复测试后,其值完全相同。其实,绝对的准确是不可能的,因为受内外部影响较大。
二、效度
效度:效度(Validity)即有效性,它是指检测工具所测定的现象与真实情况的吻合程度,即检验测定工具的准确性、真实性。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财务指标的效度(有效性)指这些指标是否能有效的检测了它所要检测的东西,是否达到了它所预定的目的。效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主要是利益相关者即公司、股东、债券人、员工关注的点不同,由此,推测的结果只能是相对有效,而不是绝对有效。从这个意义上讲,效度是一个程度上的概念,它反映了根据几个财务指标值作出推论或预测的准确性程度。
三、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评价财务指标的两个重要参数:信度和效度。信度与效度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两斤白糖”,两斤是信度,白糖是效度。如果测出来的是一斤半或者是两厘米,那就说明信度有问题。如果测出来的是盐巴或者大米,不是我们想要糖,那就是效度的问题。它们体现一种既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关系。信度侧重于指标测试结果的一致性;效度则强调达到其预期测试意图的程度。高效度只能以指标的高信度为基础。离开信度,效度就无法实现。同时唯有充分考虑到影响效度的因素,才会有效地增加指标的信度值,否则信度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四、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是指收集传达财务信息,说明资金活动,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成果的经济指标,是可以通过企业的财务报告中的数据计算的指标。
上市公司的财务评价内容基本应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第一,偿债能力。反应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负债水平以及偿还债务的能力。借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第二,营运能力,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借以评价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资金周转状况和现金流量情况等;第三,盈利能力,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这一能力可以加强企业偿还债务能力,提升企业信誉;第四,发展能力,反映企业的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借以评价企业发展趋势与经营前景。
五、用因子分析法对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排序
参照我国财政部颁布实施的《企业财务通则》,遵循评价指标的系统性,可比性和课操作性原则,所选11项财务指标均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的常用指标如下:盈利能力(X1:净资产收益率X2:主营业务利润率X3:总资产利润率);偿债能力(X4:资产负债率X5:速动比率X6:流动比率);营运能力(X7:总资产周转率X8:流动资产周转率X9:应收账款周转率);发展能力(X10: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11:总资产增长率)。
样本主要选取我国沪市A股市场的30家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2013年1―4季度的财务报告(因数据量较大,本文不予列出)作为研究对象,其数据来自于新浪财经各公司披露的季报或年报,数据可靠性得到保证。
六、汽车制造业财务指标的效度的实证检验
1、因子分析法试用性检验
运用SPSS软件对四个季度的样本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得出KMO值分别为:0.616、0.570、0.613、0.670,均大于0.5,基本适合因子分析,Bartlett给出的相伴概率均为0,小于均值水平0.05,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以季度一的检验结果为例:
2、确定因子载荷
首先具体分析第一季度的数据,通过SPSS软件对第一季度数剧进行因子分析,以主成分法提取公因子,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即公因子方差,从而得出各公因子对原始数据信息的贡献率。得到表1、表2。
如表1所示,前四个因子的的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了84.613%,比较充分的反映了原始数据信息,将其提取出来以代表所选11项指标。如表2所示,因子成份矩阵中,因子F1绝对值系数比较大的有X5、X6这两个指标,分别表示的是速冻比率,流动比率,这两个指标体现了公司的偿债能力;因子F2中所占比重较大的是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利润率,体现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因子F3中所占比重较大的是应收账款周转率,体现了公司的营运能力;因子F4中所占比重较大的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率,体现了公司的发展能力。以此对后三个季度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各季度的成分矩阵,依次如表3所示。
由表可知,后三个季度提取三个因子代表所选11项指标,有所得的后三个季度的因子成份矩阵表可得,各矩阵所示因子内涵一致(这里的F2’因子涵盖了季度一中F2和F3)由各表归纳可得:因子F1中绝对值系数比较大的有X4、X5、X6,体现了公司的偿债能力;因子F2’中绝对值系数较大的有X1、X3,体现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因子F3中绝对值系数较大的有X10、X9,体现了公司的营运能力发展能力。
七、分析结果
通过因子分析法,从11项指标中提取了四项公因子,分别充分反映了公司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又根据成份矩阵表得知各指标在四个因子中所占比例,从而选取出了能最有效地反映公司情况的财务指标:最能有效反映公司的偿债能力的是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最能有效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的是总资产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最能有效反映公司的营运能力的是应收账款周转率;最能有效反映公司的发展能力的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同时,各因子对评价公司综合财务状况的贡献大小不同,贡献最大的是偿债能力;其次是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贡献相对较小。因而,可以据此分析各公司财务优势与不足,衡量其在汽车制造业所处位置,借此调整公司财务管理目标,改善公司综合财务状况,从而提升公司竞争力。
(注: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课题组成员:郭攀,李瑶,黄阳,刘樱子。)
篇9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最重要的财务指标是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这三个指标用于判断上市公司的收益状况,一直受到证券市场参与各方的极大关注。证券信息机构定期公布按照这三项指标高低排序的上市公司排行榜,可见其重要性。但笔者建议在使用这三个指标时要做一定的调整,尤其是在选择投资目标,以期寻找一个有真正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时。以下就为什么要调整及如何调整逐一论述。
三个重要的财务指标的计算及其含义
(一)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若存在不可转换优先股,则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年末股份总数-年末优先股数),若年度中普通股增减,则平均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发行在外月份数/12。每股收益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不反映股票所含的风险。股票是一个份额概念,限制了每股收益的公司间比较。每股收益多,不一定意味多分红,还要看公司股利分配政策。每股收益的延伸分析可以分析以下几个指标:市盈率、每股股利、股票获利率、股利支付率、股利保障倍数和、留存盈利比率。
(二)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年度末普通股数,该指标反映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所代表的净资产成本即账面权益。在投资分析时,只能有限地使用这个指标,因其是用历史成本计量的,既不反映净资产的变现价值,也不反映净资产的产出能力。
(三)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其中净利润=利润-优先股股利,净资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对三个重要财务指标的调整分析
(一)每股收益调整
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关键在于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利润操纵行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所处的会计环境和经济环境,以论证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是否具有利益驱动。
1.在发行市盈率受到限制时为提高发行价格而进行利润操纵。新股发行额度都是“稀缺资源”,上市公司利用这难得的机会募集到更多的资金,只有尽量提高发行价格。新股发行价格受到发行市盈率的限制,一般控制在20倍左右。尽管没有明文规定,但发行市盈率若高于15倍一般很难获得证券市场监管部门的批准。在发行市盈率为常量的情况下,要提高每股发行价格唯有在每股收益这个变量上做文章。1996年以前计算发行市盈率的公式是:“发行市盈率=每股发行价格/发行新股年度预测的每股收益”,于是1996年以前发行新股的不少公司将盈利预测高估,其中少数公司盈利预测数远高于实际完成数。针对上述情况,证券监管部门对计算发行市盈率的公式做了修正,修正后的公式为:“发行市盈率=每股发行价格/发行新股前三年平均每股收益”。于是此后发行新股的公司多在历史数据上做文章。有的公司把不能直接产生盈利的资产尽量剥离,以较低的费用与营业收入进行配比而使利润增加。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由于受发行新股额度的限制,只能从原有总资产中剥离出一部分资产折股作为发起人股,对这部分资产的盈利能力只能根据历史数据进行模拟,模拟计算的利润无须缴纳所得税,但却是制定发行价格的依据,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2.为获得配股资格而进行利润操纵。大多数上市公司上市的目的是为了能方便地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在中国大陆,股份有限公司已有数万家,但其中只有数百家上市公司能够以向老股东配售新股的方式筹集资本。因此许多人认为,如果失去了配股资格也就失去了公司上市的意义。
中国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配股资格有严格的要求:上市公司在配股的前三年,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必须在10%以上,三年中不得有任何违法违规的记录。而且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投资者往往认为该上市公司具有发展潜力。于是在政府对配股行为的行政干预,上市公司自身发展对配股资金的需求,以及投资者简单的价值判断对上市公司形成了压力。在这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净资产收益率10%成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首要目标。
于是净资产收益率位于10%-11%区间的上市公司很多,而净资产收益率位于9%-10%区间的几乎没有(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类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只要三年保持9%以上即可获准配股,因而属例外)。
3.为避免连续三年亏损公司股票被摘牌而进行利润操纵。根据《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条例》的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其股票将被终止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公司取得发行额度且争取上市非常不易,公司上市后又被摘牌,对股东而言是莫大的损失,公司丧失上市资格意味着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的浪费。上市公司往往认为股票被摘牌是对公司的最严厉的处罚,所以宁愿帐务处理上玩一些花样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也不愿意出现连续三年亏损而被判处“死刑”。
由以上分析可知,上市公司确实存在利润操纵的动机,上市公司在年度报表审计中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事件也屡见不鲜,程度更恶劣的如“琼民源”“红光实业”事件,这些都证明了对上市公司出具的财务报表在使用时进行一定的调整更为必要。
(二)净资产
对净资产进行调整,应予调整的项目其实就是上市公司易通过其进行利润操纵之处。调整后的净资产能使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这两个财务指标的决策相关性大大增强。如何对净资产进行调整呢?参考1997年12月17日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财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可对净资产进行以下四个项目的调整。即:三年以上应收款项、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和递延资产四个项目。下面对每一项目进行逐一分析,揭示其可被利用来进行利润操纵之处。
1.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应收款项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四个项目,但应收票据一般为短期信用票据,其呈兑期一般在一年以内,因而“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一般只包括“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三个项目。
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某一公司而言,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而且即使存在,也早已100%地计提“坏帐准备”,直接将其潜在的损失全部进入当期损益,因而对账面股东权益不存在负面影响。而在我国,由于存在大量的“三角债”,以及人为利用关联交易通过“应收账款”项目来进行利润操纵等情况。因而“应收账款”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一直居高不下,不少企业甚至大量存在三年以上账龄的应收账款。再者,由于我国过去的财务制度规定的坏帐的计提比例太低,造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广泛存在资产不实,“潜亏挂帐”现象突出。而资产的本质是可以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也就是说,资产能单独或与企业的人力资源和其他资产相结合,直接或间接地为未来的现金净流入做出贡献。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很难为企业的现金净流入作出贡献。列作资产容易给使用者造成误解。
预付货款与应收账款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商家相互提供的一种信用。一旦接受预付款方经营状况恶化,缺少资金支持正常经营,那么付款方的这笔货物也要遥遥无期。有时,预付货款也是关联方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一种方式。所以,把预付货款作为调整净资产的一个项目是比较稳健的做法。
其他应收款项目原指企业发生的非购销活动的应收债权,如企业发生的各种赔款、存出保证金、备用金以及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等。上述两项费用如在本期确认,将会使税前利润因此减少。其他应收款起到了推迟确认费用的作用,失去了其原有意义。
2.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待处理财产净损失一般是指在清查财产过程中查明的各种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的盘盈和毁损。这些财产损失除少量可由过失人负责赔偿,或由保险公司赔偿外,其扣除残料价值后的差额便为“待处理财产净损失”,其一般处理为:通过“营业外支出”或“管理费用”项目进入损益表,减少当期税前利润。所以,“待处理财产净损失”的经济实质是本应进入损益表冲减利润的损失或费用项目,根本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而且,不少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挂帐列示巨额的“待处理财产净损失”,有的甚至挂帐达数年之久。这种现象明显不符合收益确认中的稳健原则,不利于投资者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3.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无实质上的重大区别,均为本期公司已经支出,但根据“权责发生制”和收益费用确定的“配比原则”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各项费用,简言之均为“等待摊销的费用”,只是“待摊费用”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而“递延资产”的摊销期超过一年,因此可将之称为“长期待摊费用”。严格意义上讲,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并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因为对于它们很难估计其是否有预期的未来收益或服务潜力,但它们似乎又同未来的经济利益相联系,而且在会计实务中,不少人也习惯与把已发生的成本描绘为资产。因此,成本就是资产的观点,加之收益确定时“配比原则”的需要,使得这些递延项目也能以“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方式进入资产负债表。
总之,递延项目既包括含有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又包括很难确定其含有未来经济利益的支出或损失,但却以尚未耗用的未来经济利益的面貌出现,且金额一般较大,因而只能按照配比原则在其受益期内摊销。但在一些上市公司的会计处理中,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的摊销很不规范,为上市公司推迟确认费用提供了便利。
(三)净收益
在上市公司存在利润操纵的情况下,对净收益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每股净收益、净资产收益率这两个财务指标的决策相关性。刚才介绍的几个科目多被用来推迟确认费用,下面则从收入方面对净收益进行调整。
首先,应用主营业务收入代替净收益来重新计算,作为每股收益及净资产收益率的参考项目。主营业务收入指经营营业执照上注明的主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有时,如果营业执照上注明的兼营业务量较大,且为经常性发生的收入,也可归为主营业务收入。
一般而言,一个业绩斐然或者成长性很好的企业往往是因为在其主营业务上取得了成功所致。一个企业或许可以将多余资金用于寻找新的增长点或开展多角经营。但最好也要围绕其主业经营,即发展一些与主业相近或相似的行业,即这些行业在技术要求、工序要求、人员要求方面与主业近似。或者,新发展的业务是为了支持主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在解读一个财务报表时,如果一个企业的利润不少一部分来自于非营业利润,如:出租房屋出租土地等其他业务收入,或来自于资本市场上的炒作等。这些与企业的长远发展并无十分明显的相关性,很难由这样的利润认定其有长远的投资价值。
至于企业按权益法或成本法计算的“投资收益”,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处理。若这部分投资收益来自被控股子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则也可并入主营业务中进行计算,但投资收益往往来自于关联方,这一直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的一个黑洞。所以,若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大,也应引起投资者的注意。
主营业务的重要性也可通过现有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说明。有研究者认为我国股市中实际上已出现了5种类型的绩优股,除传统的老牌绩优股外,还有高科技绩优股(如东方电子、清华同方、中兴通讯等);重组绩优股(如:国嘉实业、方正科技等);享有资源优势型的绩优股(如:稀土高科、东阿阿胶等)和新上市绩优股(如:中关村、清华紫光)不难发现,这些绩优股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有十分明确的主业,其主要经营产品有的甚至可以说是家喻户晓。1998是股市的一个“资产重组年”,很多企业进行了资产重组,根据《中国证券报》的一项调查表明,1998年进行了资产重组的企业,其后的业绩不尽相同,业绩令人满意的重组往往是在经历了大股东变更后,大大改善了治理结构,有的通过彻底的置换,更换了经营范围,有的由于剥离掉劣质资产强化主业。由此可见,主营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另外,对于房地产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控股的房地产业子公司要注意其在收入确定方法以防止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况发生。房地产的开发周期往往需要几年,按照确认营业收入的会计理论,房地产企业在预售房屋或签订售楼合同后,按工程进度确认销售收入和与之相对应的成本也不无道理,但有的企业却以售楼合同金额确定为当年销售收入,从而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经过以上调整,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这三个指标虽然会由于这些稳健的调整而在某些方面降低其相关性,所以,不要求也不可能要求全部上市公司方公布调整后的数据。但投资者若将其用于对企业的盈利状况进行评价,其可靠性无疑会大大提高,比较适应我国当前股市的某些现状。
参考文献:
篇10
一、财务指标分析的作用
(1)通过财务指标分析,可以有效地揭示企业经营活动中财务存在的问题。通过财务各项数据的计算,分析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金状况,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项指标,有利于企业领导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2)通过财务指标分析,可以挖掘企业潜力,寻求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途径。企业进行财务指标分析的目的不仅仅是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财务指标分析,应保持和进一步发挥生产经营管理中成功的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应提出解决的策略和措施,以达到扬长避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3)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为投资者进行投资提供重要的依据。会计信息的计算、分析能很好地预测企业的发展趋势和经营前景,所以财务指标分析能为企业领导层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制定公司战略的意义及主要类型
公司战略又称总体战略。在大中型企业里,特别是多种经营的企业里,总体战略是企业最高层次的战略。它需要根据企业的目标,选择企业可以竞争的经营领域,合理配置企业经营所必须的资源,使各项经营业务相互支持、相互协调。公司战略常常涉及整个企业的财务结构和组织结构方面的问题。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环境里,公司战略意味着企业要采取主动态势预测未来,影响变化,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对变化做出反应。企业只有在变化中不断调整战略,才能够获得并持续强化竞争优势,构筑企业的成功。
公司战略可分为三大类:发展战略、稳定战略、收缩战略。
三、财务指标分析在公司战略选择中的应用案例
以夏新电子为例。
(一)公司简介
夏新电子是由原厦新电子有限公司发展而来。1997年5月,由厦新电子有限公司为主要发起人发起设立厦门厦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同年6月4日,“厦新电子”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3年8月5日起更名为“夏新电子”)。2009年12月,夏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厦门正式成立。持有“夏新”商标、专利、厦门夏新移动通讯有限公司100%股权、原夏新电子的软件、管理系统及与手机业务相关的生产和检测设备等。
(二)指标分析
由表1可知,在总资产中,流动资产比重很高,77.6%-85%;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在2003年大幅增长后2004年明显下降;存货的比例和应收款的比例增长;短期借款从2002年不足3000万剧增到2003年的5亿,2004年更是突破了10亿,约占总资产的四分之一;未分配利润2003年增长284%,2004年是负增长。
由表2可知,2003年对比2002年,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等主要损益指标均增幅在50%以上,由于费用增长很快,主营业务利润增长了38%,而净利润只增长了1%。2004年对比2003年,以上各项指标急剧下降,各项成本费用较2003年下降了10%-35%,主营业务收入下降了26%,主营业务利润下降了55%,净利润则下降了97%之多。2004年损益表中唯一突出的是补贴收入2251万元,正由于此,夏新电子当年才免于亏损,夏新电子在年报中披露的补贴收入主要为厦门当地政府补助,企业借助外部补贴“扭亏为盈”。
由2002-2004年的财务指标数据来看,夏新电子的由盛转衰的迹象显露无遗。为保证正常发展,投资仍需现金支出,所以不得不通过筹资活动来维持资金链条。可见,夏新电子的主营业务创造现金能力下降已是不争事实,现金短缺的风险开始显现。
(三)财务指标分析小结
夏新公司属高负债、高风险的资本结构。但夏新的高风险带来低回报,甚至是负回报。可见,夏新公司急需调整公司战略方向和业务结构,要么实行收缩战略的减法操作,放弃竞争激烈的手机业务,要么在多元化的方面努力拓展寻求高利润高风险的产业。但是由于夏新未能及时根据财务指标分析调整公司战略,最终导致夏新电子成为历史。
篇11
价值管理的方法当然也有多种多样,通过不断的发展,目前比较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价值评估的方法主要有资产法、市场法、权益法三种方法,而权益法是公认的最成熟,主流的价值评估方法。本文选择了权益法中的EVA评估法。
财务报表可以反映一定时期内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营运状况等,也可以看出一个企业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并对发展情况做出预测。价值管理的目标就是股东价值的最大化,股东作为企业的实际拥有者,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实际上也是促成企业长远发展关键的内容,通过财务报表分析视角下的价值管理将更加全面的为企业提供决策基础。因此,可以说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价值的基础和载体。
二、A公司财务分析和价值评估
1.A公司背景介绍及行业分析
A保险公司公司是一家经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公司主要经营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金保险和车险业务,同时也经营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险,以及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经中国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本文介绍的公司是对总公司下属的一个分公司。
2.财务分析
(1)资产结构分析
A公司2015年3月资产总额是14549万,年初余额为11577万,较年初增长了25.6%,从每项资产的占总资产的比例来分析2015年3月A公司资产的变动主要还是集中在流动资产上,增幅较大的应收保费与应收分保未决赔款准备金,分别占总资产24%和33%,应收保费占比大的原因为保单的增加,说明A公司在业务拓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应收分保未决赔款准备金占比较大的原因是当月的未决案件的增加。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折旧与摊销,因此A公司的规模变动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2)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A公司2015年3月负债总额5848万元,与期初相比增加了2.3%。占比较大的是未决赔款准备金,占负债总额的20.7%,未决赔款准备金的增加是因为当月的赔付案件的增加。分公司不存在利润分配的情况,分公司每个会计期间获得的未分配利润都是全部上缴总公司,由总公司统一分配。
回到A公司的价值管理上来,未决赔款准备金作为流动负债的构成部分,又是构成企业价值评估经营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此项负债的增加必然会导致A公司价值的减少。
(3)利润表分析
A公司2015年3月营业收入为1727万元,比上期增长了2.4%,但是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5%,其中已赚保费为1720万,比上期增加了1.1%,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2%。保费业务收入本期为2159万,虽然与去年同期比增长了49%,但是去上期相比减少了10.5%。整体来说营业收入与上期相比有所增加,但是与去年同期相比却有所下降。
营业支出本期余额为1812万,与上期相比增长了65.4%。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3.7%,营业支出主要是赔付支出方面的变化,本期赔款支出为566万,与上期相比减少了32.5%,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6%。
2015年3月净利润亏损85万,上期盈利592万,去年同期盈利196万,本期净利润出现负数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摊回保险责任准备金的变动,摊回责任准备金在本期是负数,这是因为之前提取的保险责任准备金不足,本月补提了保险责任准备金,导致了本月的营业支出大于本月的营业收入,所以并不存在经营不正常的情况。
(4)财务指标分析
①营运能力分析。A公司2015年1-3月资产平均总额分别为14890万,14720万,14540万。1-3月营业收入分别为1330万,1687万,1727万。因此A公司1-3月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8.9%,11.4%,11.8%。A公司2015年1-3月的总资产周转率在缓慢加快,说明A公司的资产利用效率在缓慢提升。
②盈利能力分析。根据获得的资料并结合营运能力分析,由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算出A公司1-3月月的资产净利率分别为5.8%,4.0%,-0.58%。根据权益净利率=权益乘数*资产净利率算出A公司2015年1-3月的权益净利率分别为10.6%,6.6%,-9.7%。由此可以看出资产的利用率呈现下降的趋势,由于销售净利率的大幅下降,虽然总资产周转率有所上升,资产净利率还是呈下降趋势,因此A公司在此期间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③偿债能力分析。保险公司是一个负债经营的行业,因此行业间流动比率较好的指标是200%左右。A公司2015年1-3月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5%,39%,40%,流动比率1-3月份分别为197%,223%,221%。
从财务指标的分析可以发现A公司的偿债能力比较稳定,盈利能力逐渐下降,营运能力还有待提高。A公司可以从这三方面出发,提升公司价值。
④价值评估。A公司是一个分公司,其价值管理主要是依靠总公司。它所使用的资源实际上是总公司的一部分。
考虑到实际情况并根据经济增加值的通用计算公式,将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公式表述为:EVA=经营利润-经营资本成本
经营利润=营业利润-应收保费坏账准备-业务及管理费
资本成本=经营资金*资金预期收益率
经营资金=货币资金+固定资产+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
参考同行业间的资本成本率,将A公司的资本成本率定为6.34%。
A公司2015年1月-3月的应收保费坏账准备分别为0,130万,0。1月-3月业务及管理费分别为220万,116万,103万。1月-3月货币资金分别为669万,287万,535万;固定资产分别为183万,169万,155万;未决赔款准备金分别为12118万,11392万,11495万;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分别为10063万,10319万,10323万。
根据上述公式,A公司2015年1月,2月,3月的经济增加值分别是-804.29万元,-1059.38万元,-1615万元。2015年1月经济增加值较2015年2月相比增幅很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经营利润远高于后面两期的经营利润,2015年3月的经济增加值呈现负数,主要原因也在于经营利润,当月处于亏损状态。总体来说A公司的公司价值总体呈下降趋势。
三、提出问题和措施
1.A公司的资产负债配置过于保守
篇12
(一)偿债能力比率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从表中可以看出,2008年的流动比率开始上升,主要是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增加,存货的增加原因应该是生产销售规模扩大,增加新项目备货导致库存增加等。2009年又恢复了正常,主要是存货在资产中的比例又恢复了正常,为9.60%,而且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下降到5.63%,(2007年和2008年的分别为9.50%和10.64%)。
(2)速动比率。2008年的速动比率相对于2007年较低,更充分的说明存货占流动资产的份额很大,且在2008年增长很快。2009年的速动比率相对较高,应该是存货和应收账款所占的比例相对减少,从而得出该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在2008年相对较低,主要是因为2008年由于在经济危机和三聚氰胺事件中,该公司并未受到影响,相反却因为良好的质量而增加了产量,从而生产量和销售量均有增加,造成了存货的积压,以及为了扩大销售量而放宽了信用额度。在2009年对销售策略做出了调整,也增加了信用额度,可以看出应收账款占资产的比例明显降低。
总体上来说,该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在三年里变化不是特别大,2008年比2007年略有下降,2009年又开始上升。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1)负债比率。从这三年的指标来看,2008年的负债比率相对较高,原因是2008年的负债相对较高。比较负债的结构可以得出,长期债务增加较多,是2007年的两倍多,其中增加了一笔长期借款。2008年末长期借款余额3000万元,是本年度新增建设银行鼎昆支行2年期借款。猜测为2008年由于规模的扩大,生产量的增加,所需的资金增加,但是资产并未相应增加。由于企业正处于销售的旺盛期,负债比率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财务杠杆的应用,使企业使用外部资金的效率增加。2009年的负债比率和2007年相对持平,说明今年企业的负债的增幅和资产相对持平。应该是今年的营业已经有所提高,各种资金的运转恢复正常。
(2)负债总额与权益比率。也是2008年的指标最高,这说明2007年和2009年的企业财务状况较好,偿债的风险较小,2008年由于营业能力有所提高,企业的风险大,但是并没有丧失偿债能力。
(3)债务和有形净值比在这三年均比债务和有形净值比率要高,说明该公司的无形资产的比例相对要高,其中2009年的无形资产增长幅度最大,占资产的比重也最高。公司给出的解释是无形资产增加主要原因是河北三元食品有限公司和新乡市林鹤乳业有限公司增加了土地使用权。
总之,该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在三年内变化并不大,2008年相对风险较大,由于2008年公司的盈利能力较强,所以风险增高,但偿债能力并未下降很多。
(二)营运能力分析
1.短期营运能力
(1)应收账款周转。由三年的指标可以看出,应收账款周转率在2009年最高,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最短,主要原因是2009年的销售收入大幅度的提高,比2007年增加了125.88%。应收账款额却未响应的增加,仅增加了21.38%。由此可以得出,主要是2009年企业的销售量的大量增加,并且对应收账款的信用额度也增加了。
(2)存货周转。
因为存货周转率在2008年最低,(由上图可以得知)在2008年的存活的平均额增加了65.71%,销货成本仅增加了26.27%。由此可知,在2008年存货的积压现象较为严重,应该是2008年企业为了扩大规模,提高了生产量,却没有相应的扩大那么大的市场,或者还没有拓展那么大。2009年进一步的增加了生产量并且销售成本也增加了很多,说明今年企业的销售量大大增加,市场进一步扩大。
(3)流动资产周转。
因为2008年的最低,2009年的最高,由上图可知,主要是因为2009年的销售收入大幅度增加,流动资产的平均额并未相应增加,说明流动资产的利用率增加。2008年的销售收入增加较少。
(4)同理,对流动资产构成比率,流动资产对固定资产的比率,速动资产构成比率分析之后,总结得知:短期营运能力在2009年最高,资产的流动性最强,在2008年最低。资产的利用效率也是最低。
(5)总资产周转。由表中得知,在2009年最高,2008年最低,主要原因应该是2009年销售收入的大幅度增加,对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的增加所致。
二、盈利能力分析
1.销售毛利率。从图中可以看出,销售毛利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是由于从2008年开始,三元公司的产量和销量都在逐年上升,效益不断增强。
由上表可知,企业的毛利是逐年上升,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做增强。
2.主营业务利润率。因为主营业务利润率是企业最基本的获利指标,没有足够大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就无法形成企业的最终利润。在08年又所提升,2009年却为负数,主要是因为今年的利润为负数。报表中给出的解释是受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的严重影响,市场竞争激烈,市场投入力度较大,河北三元2009出现较大幅度亏损。2009年,河北三元净利润-1.38亿元,主营业务利润-1.38 亿元。
看三元的报表中2009年总公司的亏损额为-138,204,774.72,和河北三元的亏损额几乎相等,这将意味着2009年三元公司几乎没有盈利。(有上图可见)去除了投资收益之后,企业每年的营业利润都是负的,这对三元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了很大的怀疑,从而对以上三元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产生了怀疑――该公司是否在造假?
3.同理,该公司的税前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每股收益,市盈率,净资产收益率在2009年均为负值,2008年略高于2007年。公司每年的去除了投资收益的营业利润均为负值,让分析者难以对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并产生了极大地质疑――三元公司完全是依靠着关联企业来生存?其中三元公司拥有北京麦当劳的50%的控股权,莫非三元公司依靠麦当劳生存(下图为三元公司的利润中麦当劳所占的收益比例)。
以上是对三元公司的盈利分析得出:目前来看,三元公司的盈利能力极差,实则三年连续亏损,依靠着相关联的企业的投资收益而生存。再仔细观察三元公司的利润表,可得知:
可以看出原因主要是三元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相差不多,可以得知主要是营业成本过高,或者是公司的收入还是很低,仍然需要继续努力。从根本上减少公司的营业成本,从而增加公司的竞争优势。
三、三元公司发展能力分析
1.从表中可以看出三元公司销售增长率逐年提升,说明该公司近年来的发展状况良好,销售的范围在逐年提升的过程中,也说明了三元公司在三聚氰胺中的独善其身,不断地扩大了自己的销售范围。
2.3年销售平均增长率也在逐年上升。能够反映企业的主营业务增长趋势和稳定程度,体现企业的连续发展状况和发展能力,避免因少数年份业务波动而对企业发展潜力的错误判断。可以得出三元公司的发展能力在逐年上升。在09年提升的最快。
3.总资产增长率也在逐年上升,总资产增长率表明企业一定时期内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的速度越快。三元公司在09年资产增长最快,应该是今年购买了三鹿之后,总资产大大增加。
4.同理平均总资产增长率。
5.资本累计率和3年平均资本累计率在逐年增长,并且在2009年增长最快,说明该公司资本累积的越高,并且应对风险,持续发展的能力也在增强。
四、和同行业公司的指标对比
1.短期偿债能力
从三年的数据来看,除了2007年三元的流动比率低于光明,其他两年的流动比率均比光明和伊利的数据要高,速动比率光明公司则除了2009年略低于三元公司以外,2007年和2008年均比三元公司要高。从而可见,光明公司的资产的短期偿债能力要高于三元公司,和我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头羊―光明公司相比,三元公司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2.各公司各年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观察这三家公司的负债比率,可以得知,和伊利,光明相比,三元公司的负债比率,负债总额和权益比率,债务和有形净值比率等连续三年都是最低者。仅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可能是三元公司的长期长债能力最强,结构最稳定。也很有可能是由于光明和伊利公司的信誉好,盈利性强,很多供应商或者贷款单位为其放宽了偿债的期限和信用额度,从而使伊利和光明的各项长期偿债指标偏高。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看出,伊利和光明的财务杠杆利用的会更充分一些,更加充分的利用了自己的债务去经营企业,从而赚取利润。
3.各公司各年营运能力分析
从上述指标中可以看出,早2007年和2008年,三元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都是最低,其中2007年三元公司为10.1,伊利已近高达70.64,可以看出三元公司和本行业的龙头企业的差距还是相当的大,但是在2009年应收账款的周转率高于了光明公司,这可以看出在2009年公司的利用资产来创造价值的能力略有提高。原因主要是三元公司在2007年和2008年的销售能力和龙头企业相比还是很低,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中,虽然受到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由于基础不是特别好,和同行业最高水平的差距还是相当的大,主要是在于生产规模和销售能力上的本质的不足。
同理,存货周转率在2007年和2008年也是最低,在2009年略高于伊利公司,应该是2009年伊利公受到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较大,虽然销售比上年还是有所增加,囤积了大量的存货。从而得知,三元公司存货的周转速度低于同行业最高水平,周转速度较慢,应该是由于销售不畅,导致了存货的积压,2009年的提升说明了2009年三元公司的业绩稍有提升。流动资产的周转率一直都是最低水平,远低于伊利和光明,说明三元公司的资产质量不如龙头企业,对流动资产的利用也不是很充分,并未使其创作出最大的价值。
同理,营运能力的其他比率分析可知,总体来看,三元公司的短期和长期营运能力均低于龙头企业的营运能力,尤其是2007年和2008年最低,2009年相对于自身来说略有提高,但是仍然不能和最高水平相比,三元公司的营运能力和他们还是有一段差距,虽然未受到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由于公司的营运基础和伊利和光明差距很大,尤其是伊利公司,还需要继续努力。
4.各公司各年盈利能力分析
从三元和伊利与光明的盈利指标分析,可以看出连续三年三元都是最低,和另外两个企业相差很多。公司的销售毛利率表示每一元的销售收入扣除销售产品或商品成本后,尚有多少可用于支付各项期间费用和形成公司盈利,说明三元公司的成本太高,不具有优势,或者是公司的附加值低于龙头企业。三元在盈利实力上和龙头企业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应该增加产品的核心价值,努力地降低成本,从而提高效益。
从主营业务利润率上看:可以看出2007年三家企业都很低,2008年伊利和光明甚至为负数,这主要是由于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伊利和光明都有所涉及,造成了极大地负面影响,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受损。从2009年的数据来看,伊利和光明都开始恢复正常,三元却为负值,这主要是因为三元公司在2009年收购了三鹿公司,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去收购三鹿的资产和为三鹿奶粉的受害儿童花费的巨额赔款,以及三元公司本身的盈利能力就不是很强,一直和伊利和光明有着巨大的差距,虽然在三聚氰胺中未受到影响,反而使自己的形象大为提升。从对三元公司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三元公司近年来的盈利能力和龙头企业差距相当大,很大一部分的资产是来自有联营企业麦当劳的投资收益。
从税前利润率也可以看出:在2008年三元公司并未受到任何影响,伊利和光明均受损,报表利润为负值,在2009年伊利和光明都有所恢复,税前利润率为正值,三元却为负值,主要是收购事件的影响。
从资本金利润率来看:2007年因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导致伊利公司2007年年度报告中净利润将出现亏损,三元公司的远远低于光明公司。在2008年中,伊利和光明均为负值,而在2009年中三元最低,伊利最高,恢复了正常。
同理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市盈率。
由此可见,三元公司和龙头企业的差距,仍然有很大的距离。
5.各公司各年发展能力指标
从上表可知,发展能力的各种指标在2007年三元公司远远低于伊利公司,说明在2007年仍是伊利公司的营业收入的增长最快,资本的扩展也是最大,发展也是最好。光明公司则为负值,说明光明公司的资产在缩小,营业能力也在减弱。在2008年可知,三元和伊利的各项指标的距离在大大缩小,说明这一年三元公司规模扩大,发展能力增强,伊利受三聚氰胺的影响是各项指标降低。2009年的三元各项指标已经高于了伊利公司,这说明三元公司的销售能力进一步增强,并且资产进一步增多,应该归于收购三鹿的资产。伊利也有所恢复。
四、前景分析
通过对三元公司的各项盈利指标和偿债指标以及营运指标分析,以及同同行业龙头企业的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可得知:三元公司在行业中的处境仍然是竞争重重,虽然公司在2008年2009年各方面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各项指标还是达不到行业优秀水平,其中获利能力仍是远远地低于龙头企业。2009年收购了三鹿之后,给公司加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虽然可以解释2009年利润为负值的原因,但是2007年2008年公司的利润中绝大部分是来自于麦当劳的投资收益,这说明三元公司从根本上并不能出于一流企业,仍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主要是三元公司的成本和收入每年都大约持平,造成了三元公司的毛利很小,说明三元的盈利能力和龙头企业差距太大。
2010年对三元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解决公司竞买三鹿集团部分破产财产之后的经济效益问题、交一份圆满的答卷,是广大股东和董事会的迫切要求。随着乳制品行业从“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中全面复苏,2010年乳制品的市场竞争会日趋加剧,公司进一步明确2010年各事业部、投资子公司的任务目标,签订责任书,并强化考核。在确保公司整体利润实现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划分的区域,提早动手,有规划、有步骤的布局市场。三元赶上光明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三鹿2007年销售收入为100亿元(据三元后来“摸底”实际仅为40亿元),三元股份董事长张福平在股东大会上预计2009年将恢复三鹿销量的30%,达到10亿元左右。加上三元自身的收入,20多亿元的规模较之第一阵营依然相差较远。三元面临的挑战并不仅仅是销售上的。从管理上来看,10亿元的管理者去管理几十亿的大集团,需要一个磨合过程,运作全国性的品牌,三元还没有非常成熟的经验,有很多不确定的东西和变数,对于三元是一个新的考验。从长远来讲,业内对于三元也表现出了一定信心。三元收购三鹿后,其在河北、北京地区的强势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巩固。由于河北、北京、天津三地的奶产量超过17%,实际是全国第二大奶源地。控制了该三地的奶源,是可以与蒙牛、伊利相抗衡,尽管新三元未来收入规模排在光明之后,由于华东三省一市的奶产量不到全国的4%,从长远来看,新三元确有冲击行业前三的优势。
篇13
一、财务报表重述事项分析
(一)财务报表重述事项分类 (1)GAO(2003)中对重述会计事项划分为九大类。收入确认,成本费用(含税费相关),关联交易,重组、资产或存货,证券相关,并购过程中的研究开发,并购,报表项目重分类及其他。(2)李常青等(2008)的研究。财务重述公告的具体内容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核心会计指标重述,指重述涉及财务年报六大会计要素等最重要的会计指标;非核心会计指标,指重述仅涉及财务年报内容中除六大会计要素核心会计指标之外的其他会计指标;生产经营相关内容,指重述涉及公司筹资、投资及生产经营相关内容;风险相关内容,指重述涉及公司的关联交易、诉讼、担保等可能存在风险的内容;公司治理相关内容,指重述涉及公司股权结构、治理结构等公司治理方面的内容;其他,指除重述涉及上述内容以外的其他内容,包括书写错误等。(3)姜英兵等(2010)研究。在文章中将其分为四大类指标:核心利润、非核心利润、税费相关项目和资产负债项目调整,其中核心利润指标是指与日常营业活动损益有关的误导性报表陈述更正,具体又分为收入和成本费用;非核心利润是指虽与公司日常事项有关但公司很难控制的损益和与非日常经营活动损益有关的报表重述,具体分为:估值与计价损益、股权投资相关损益、或有事项相关损益、关联交易、资产负债重组相关损益、其他利得或损失等。
(二)财务报表重述事项分类 样本中大部分的报表重述说明比较复杂,涉及的会计账户较多,涉及上述的分类中的多项,如果不分清其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则分类时有可能掩盖了其本质,忽略了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在分类过程中往往只抓住主要原因,从财务报表重述事项描述的分类状况来看,样本企业共57家,涉及一项报表重述问题的有26家,2项的有9家,而3项以上的有22家,其中问题项目最多的是ST海龙(000677)和ST大地(002200),ST海龙的大量重述是股份公司和控股子公司从2008至2010年不断重复的错误,而ST大地则是存在大量的会计造假行为。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分析
(一)内部控制缺陷披露 内部控制缺陷按其严重程度可以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三个等级,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内部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导致企业严重偏离内部控制的目标;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内部控制缺陷的组合,其严重程度和经济后果低于重大缺陷,但仍可能导致企业偏离内部控制目标;一般缺陷是指除了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之外的缺陷。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要求企业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不仅包括对财务报告目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还包括对其他目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在阐述内部控制时划分为五大部分: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要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披露,确定并评价公司期末存在的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二)内部控制缺陷说明 样本企业全部都披露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但其中有25家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未提及任何缺陷,其余32家在自我评价报告中涉及了缺陷的说明,但大部分并未直接陈述缺陷,仅柳工(000528)在自我评价报告(2011)中明确指出了其内部控制存在重要缺陷:“针对报告期内发现的公司采取‘普通远期+即期’的方式开展一项远期外汇交易业务存在的内部控制重要缺陷,公司已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完善管理、控制及预防今后类似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笔者通过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个方面来分析样本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其中内部环境缺陷有15个、风险评估缺陷有3个,控制活动缺陷有35个、信息与沟通缺陷有3个、内部监督缺陷有8个,在已提及的缺陷中与财务报表重述相关的陈述仅5项,具体情况见表(2),另外大港股份(002077)在自我评价报告(2011)中说明了财务报表重述,但认为此项并非缺陷而是公司“出于谨慎原则,对于亏损弥补事项没有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对于难以收回款项全部计提减值准备,同时对于返还款因尚未销售而未确认损益。”
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问题分析
(一)公司高管层缺乏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动机 从表(1)中可以看出财务报表重述影响不同的财务报表的项目,特别是与收入、成本费用的确认有关重述占报表重述中的77.86%,这些重述与控制活动和监督中存在缺陷直接相关的,但根据文章第二部分中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涉及财务报表重述的样本企业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情况:无披露的25家,占43.86%,披露的32家,占56.14%,其中披露与财务报表重述直接相关的仅5家,占8.77%。总的来说样本企业存在与财务重述相关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严重不足,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上市公司高管层缺乏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披露内部控制缺陷要进行大量的内部控制控制信息的记录、搜集、整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这必将会使上市公司带来的成本;另一方面,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对于市场而言是一个负面的信息,公司高管由此会被质疑管理不善,同时,上市公司已公布的财务报告等相关信息的可靠性也将被怀疑,甚至有可能导致信用等级的下降,从而使相关财务成本的上升。
(二)财务报表重述与内部控制缺陷关系不明确 财务报表重述是由于会计差错的原因造成的,虽然会计差错的产生与内部控制的缺陷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但缺陷是否构成重大缺陷还要与财务报表重述的影响的金额大小(是否符合重要性原则)和性质有关。从样本企业财务报表重述的特点来看,其中之一就是涉及重述的项目多,由此可得报表重述企业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缺陷多,且影响范围广泛,如钟杰(2011)提到在2008至2011年暴露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有170家,其中财务重述所暴露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比例最大,占68.24%,但从样本企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来看大部分报表重述企业都不能正确看待报表重述与内部控制缺陷存在的因果关系,鲜有企业因此而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
(三)未建立财务报表重述事项与内部控制缺陷评价体系之间对应关系 财务报表重述事项的发生说明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无法防止或发现会计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从而导致了财务报表的错报和漏报,上市公司应如实地披露这些缺陷,但要能够准确如实地披露这些缺陷还需要清楚认识财务报表重述事项与内部控制缺陷之间内在关系,根据SEC(2007)的解释公告B(1)款“评价控制缺陷”,当公司对以前的财务报表进行重述以反映对重大错报的更正时,管理层应考虑该事项是否代表一项重大缺陷。我国的《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认定的方法和认定程序也都有相应说明,但各个企业还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具体的缺陷认定的标准,当上市公司发生财务报表重述时要能够与缺陷认定标准进行对应并识别和认定,从而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必要的陈述。
(四)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标准缺失 根据对样本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未能建立明确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大多只是在对内部控制基本情况的叙述,样本企业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有41家,占总样本数的71.93%;一部分企业只是对内部控制评价进行了笼统的说明,这样的样本企业有13家,占样本总数的22.81%;只有极少部分的企业在自我评价报告中有明确的评价说明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其中明确评价说明的有1家,有明确缺陷认定标准的仅有2家。
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治理对策
(一)增强上市公司高管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动机 财务报表重述虽然是内部控制缺陷的一个重要信号,财务重述上市公司尽可能地不披露内部控制缺陷,这显然是高管层要增加上市公司高管层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动机,重要的举措是要将高管层纳入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中,一方面要建立高管层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激励措施,对高管层的激励不能放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方面,而应放在内部控制执行和信息披露方面(崔志娟,2011);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上市公司高管层的监督,并引入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惩罚机制。对上市公司高管层的监督主要来自证监会和注册会计师的内部控制审计,证监会应尽快出台虚假或隐瞒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处罚条例,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
(二)增强财务重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迹象识别能力 财务重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迹象主要有以下方面:(1)财务重述是主动重述还是被动重述。如果是主动重述则说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能够发现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错漏,被动重述主要是由于注册会计师审计、证监及会税务局等的审查发现错漏而进行的重述,被动重述作为缺陷迹象则更加明显,说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在设计或执行上存在缺陷导致其未能发现相关的财务报表的错报和漏报。(2)财务重述引起财务后果,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调增利润、调减利润或与利润无关。大量研究往往利用调减前期利润的重述样本来研究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因而调减利润的财务报表重述的性质显得更加严重。(3)非常规、特殊或复杂交易的财务重述。产生这一类型的财务重述其主要的原因的是对于非常规、特殊或复杂交易的账务处理没有建立相应的控制或控制没有实施,且没有相应的补充、补偿性的控制。如柳工(000528)的财务重述事项——“普通远期+即期”的方式开展一项远期外汇交易业务的账务处理,这就是属于特殊或复杂的交易的财务处理没有建立相应的控制,在柳工(000528)2011年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将其确认为重要缺陷,这就是通过财务重述的缺陷迹象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识别。(4)由于财务舞弊行为引起的财务重述。公司存在高管层的财务舞弊行为就意味着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在样本企业中ST大地(002200)财务重述事项有30项,其中11项是由于财务舞弊行为导致的,由此可见,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高管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在控制环境、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等多方面都应该存在重大缺陷。
(三)建立明确的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 明确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是在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核心,从样本企业来看渝开发(000514)和柳工(000528)都有明确的缺陷认定标准,并有相应的指标说明,两个企业的认定标准有各自的特点,虽都有可借鉴之处,但又各有其不足之处。(1)渝开发(000514)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分析。渝开发从风险评级、财务损失评级和风险影响程度三个方面来确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一方面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级,将风险评级按一年内发生的次数分为7个等级;另一方面以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评级,并将风险影响程度划分为财务部分和非财务部分,财务部分的标准根据风险造成的财务损失金额的大小,划分7个等级;非财务部分则是在对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评级时,考虑范围包括影响部门整体考核、企业声誉、法律、营运和环境五个方面,并综合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确定风险在该方面影响的严重程度。如果由多个方面的影响,则选择其中最重要的来进行评级,共分成5个等级。从渝开发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来看,其优点是认定标准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且能够从财务影响和非财务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其缺点是没有将缺陷认定指标与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相互对应,且没有从企业层面和业务层面两个方面分别确定缺陷认定标准。(2)柳工(000528)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分析。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从对税前利润的影响、对销售收入的影响、现金流影响、财务错报、财务重要性水平、生产损失、合法合规、形象/商誉、公司持续经营、舞弊和资产安全或资产损失等11个评价维度分别确定了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认定标准,其中涉及财务部分的以相关财务指标定量反映,其余则有相应的定性标准。从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来看,其优点是从财务与非财务两个方面分别确立了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认定标准,并且在根据认定标准披露一项因财务重述而导致重要缺陷;其缺点是没有从企业层面和业务层面两个方面分别确定缺陷认定标准。从上述两个样本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分析,可以得出完善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应该具备以下特点:认定标准要分别涉及企业层面和业务层面两个方面;认定标准要通过财务影响和非财务影响两个方面来分析缺陷的影响程度,从而判断缺陷的性质;缺陷认定标准要与缺陷性质(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相对应;缺陷认定标准必须是明确的定性指标或定量指标;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能够根据认定标准进行缺陷认定,并如实地对外披露。
参考文献:
[1]魏志华、李常青、辉:《中国上市公司年报重述公告效应研究》,《会计研究》2009年第8期。
[2]姜英兵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的趋势与特征:2004-2008》,《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3]袁敏:《财务报表重述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会计研究》201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