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青少年儿童素质教育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青少年儿童素质教育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青少年儿童素质教育

篇1

一、少年儿童素质教育

其基本内涵是坚持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审美情趣、实践技能和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其核心是培养少年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素质教育还要求尊重少年儿童的个性,承认他们的兴趣和性向的多样性与素质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创造性教育活动,使每个少年儿童都能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学习,从而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潜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尤其是对少年儿童,加快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更是目下的当务之急。

少儿图书馆在提高少年儿童的素质教育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能够发挥他人无法替代的作用。必须从少儿实际和少儿图书馆实际出发,科学地把握少儿主要特点,正确认识少儿素质教育的现状,是研究少儿图书馆和少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

二、少儿图书馆对于提高少年儿童素质教育的优势

1.少儿图书馆公益服务的优势。

少儿图书馆是公益服务性单位,凡是少年儿童只要按照图书馆的规定办理一定的手续或借书证,就可以免费成为该馆的读者。在这里,每一位读者都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没有名次之别。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在这里更进一步巩固知识、扩大视野;成绩普通的也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成为另一领域的佼佼者,甚至可以因为在另一领域的优秀促进学习的进步。在这里,每一位学生都是平等的,优秀的。少儿图书馆这样广大的开放性,平等性,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非常有利。

2.少儿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少年儿童的知识欲求。

这对于少年儿童素质教育来说,是首先所必须的。一般说来,每一个少儿图书馆都具有结构合理、比例适宜、内容丰富的藏书体系,能够为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广泛的知识营养。这个优势是一般教育单位所不可比拟的。在学校里,学生一学期只能面对那么几本书,虽然读好那几本书也十分必要,但从知识面的角度说,毕竟还是存在很大的局限的。更为重要的是,少儿图书馆有许多藏书比学校的课本更具有趣味性、可读性,图文并茂地把动物人格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把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化。 所有这些,都与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更加贴近,使之在轻松愉快中获得大量的知识,既开扩了知识视野,又陶冶了情操。

3.少儿图书馆具有良好的优雅的环境,这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读书兴趣和自觉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少儿图书馆不仅有丰富的少儿喜爱的优秀书籍,还拥有优良的环境和优良的服务。少儿图书馆从馆舍的建筑风格到馆内布置,都充分体现少年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特点。同时保持其端庄、宁静、优雅的本色。泰安市少儿图书馆屋舍舍俨然,馆周围花木葱郁、荫幽静谧、馆舍内整洁、活泼、明亮、舒适、宽敞,读者如云,且留连忘返。安静的环境,高度适宜的桌椅,浑厚的学习氛围,吸引了许多少年儿童假期带作业到少儿图书馆来完成。我馆从2005年开始在少儿馆阅览室腾出一块地方和部分桌椅,供孩子们做作业。实践证明,少年儿童在图书馆里既可以看书,又可以做作业;既可以讨论交流,又可以独立思考,并能认真完成假期作业。在图书馆做作业,家长放心,同时,也增强了少年儿童与图书馆的亲密感。

三、少儿图书馆对提高素质教育的作用

1.少儿图书馆重视阅读指导,这有利于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审美情操等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少儿图书馆的小读者,求知欲强、好奇心重,但认识能力低。他们来到图书馆里,读什么书,往往只是兴趣使然,由于对自身的需要和读书的目的认识不清,盲目性很大。因此,对课外阅读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指导使儿童逐渐地掌握图书的检索、利用方法,进入到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良性循环,这对培养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少年儿童来到图书馆,是到知识的海洋里航行,那么图书馆就应当担当起导航员的使命。

图书馆的阅读指导,是根据馆藏图书特点,在充分了解小读者不同年龄、不同个性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采取多层次的指导措施。对低幼儿童,采用耐心启发,循循善诱,逐渐培养对图书的阅读兴趣;对小学阶段的少儿,在补充他们课堂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其特长意识;对中学生,在引导他们阅读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书籍的同时,注重激发他们的成才意识。从多方面优化少儿的素质结构。

2.少儿图书馆可以帮助读者挖掘时间潜能,使他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创造精神。

少年儿童平时功课繁重,课余时间、双休日、节假日是他们到图书馆“充电”的最佳时间。尤其是寒、暑假期,他们一身轻松,能够到图书馆比较从容、比较系统地读书。少儿图书馆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时间,加大对小读者们的阅读服务,发挥自己的独特的教育功能。一方面延长开放时间,提供更大的空间,更舒适的条件,吸引更多的少年儿童到图书馆来阅读学习,另一方面,认真制订假期少儿读书指导计划,指导小读者多读书,读好书。同时,精心组织各类读书夏令营、知识竞赛活动丰富小读者们的假期生活,充实他们多方面知识,并给他们的创造能力提供施展的天地。

3.少儿馆是学校教育的延伸。

篇2

完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有利于满足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需要,有利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然而,据初步考察,目前我国在大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对青少年的公共文化服务,尤其是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缺乏足够重视。1989年,国家教委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在规划中强调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由此确立了艺术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地位,并迎来了迅猛发展的事态。

一、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内涵

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是指青少年学生在课余和学校以外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包括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以及其他课余时间),由校外教育机构、文化教育单位以及各种社会教育团体,依据国家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旨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艺术文化素质的教育活动。青少年的校外艺术教育重在启迪、培养青少年的情感。艺术教育既能够培养和提升青少年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又能够陶冶青少年的性情、净化青少年的情感、美化青少年的生活。另外,艺术教育能引导青少年热爱生活,开拓青少年的视野、增长他们的文化知识。艺术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审美想象、直觉与创造力、审美情感、爱心以及心理调控力,在促进青少年感性成长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其理性成长。

二、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特征

(一)参与者的广泛性

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参与者遍及整个社会,其中,我国从事校外艺术教育的队伍就十分庞大,许多政府部门和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都把加强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开展校外艺术教育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和职责所在。以规划和指导校外教育为重要工作职能的政府部门和国家机关有教育部、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等,开设了专门的部门和机构来负责校外艺术教育工作,包括全国妇联、少先队、共青团、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同时,青少年参与校外艺术教育的积极性也很高,在一项对北京、天津、大连、杭州、本溪、湛江六个城市30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参加过少年宫活动的少年儿童占总人数的40.4%,主要学习内容包括舞蹈、美术、乐器等;参加过兴趣小组的少年儿童占总人数的76.8%,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美术、书法、舞蹈、唱歌等。

(二)内容的多样性

少年儿童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校外艺术教育除了对青少年进行乐器、书法、舞蹈、戏剧、声乐、绘画、雕塑、朗诵、武术等多方面的训练外,还涉及到个人成长发展的其他方面,如政治观念、道德思想、文化知识、人格心理等等。从功能上讲,校外艺术教育侧重于开发人的潜能和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因此,内容的多样性是校外艺术教育的突出特征,也是校外艺术教育区别于学校教育的关键。

(三)形式的灵活性

校外艺术教育因学习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而备受青少年的欢迎。少年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群体,观察和学习外界事物的视角和方式比较特殊,和其他社会群体相比需求也比较特殊。以传授系统知识为根本任务的学校教育,即使进行改进和革新,仍不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满足不了青少年个性化发展的要求。校外教育以满足少年儿童成长需要和个性化发展为目标,在形式上讲究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慢慢也就形成了校外艺术教育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科学性、儿童性、知识性、幻想性等重要特征。校外艺术教育采用的形式和方法直接关系到少年儿童参与校外艺术教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形式灵活多样的校外艺术教育能够引导少年儿童快乐健康的成长。

三、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审美功能

艺术教育能够提高青少年的审美判断能力,有助于塑造高尚的人格。审美享受虽是一种客观化的自我享受,但在整个欣赏过程中,青少年的艺术情趣和生活情趣会受到影响、受到教育熏陶,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二)认识功能

艺术教育能够促进青少年在艺术学习和欣赏的过程中获得对主观世界的了解、把握和启发。认识到艺术背后蕴藏着的勃勃生机以及博大精深的时代性和艺术性。

(三)教育功能

青少年通过对艺术作品和表现形式的学习和欣赏,获得某种有利的教育和启迪,从而使其思想境界得到某种程度的升华。

(四)心理功能

艺术及其作品具有协调、净化青少年心理的功能。积极健康的艺术能对负面信息造成的精神状态进行调整和重构,因此,它对学习负担过重或者处于消沉、郁闷、惆怅等困境中的青少年无疑是一剂良药,能予以有效的治疗。艺术以它独特的魅力,愉悦青少年的身心,使青少年健康和谐地成长、发展。

四、发展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青少年开阔眼界,获取新知识

校外艺术教育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自己所喜爱的活动,参加各种兴趣小组。这样,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领域、活动空间,还能把从课本上获得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以加深对知识的消化。

(二)是对青少年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有效途径

青少年的校外艺术教育要坚持维护和促进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原则。学校的艺术教育由于受“教育法”等法律的约束,教学内容必须按照教学大纲和计划,学生对课程的开设和选择没有发言权,并且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学校的艺术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满足每一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需求。而校外艺术教育则把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因此,这就要求校外艺术教育机构的教师在教学和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并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出适合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三)有利于开发青少年智力,培养能力

人们常说,人的能力是在相应的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即使是天才也不例外。校外艺术教育由于其活动的类型多、培训项目多,参与性强,所以对青少年儿童能力的发展与培养作用十分显著。广大中小学生在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中,解决矛盾和问题,正是培养他们动手动脑、发挥聪明才智、独立思考、刻苦钻研能力的过程,也是素质教育中强调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心理负担,调整自我

在家庭和社会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中小学生的心理压力却越来越大,学生的心理障碍越来越多。可以说,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如何使我们的教育在理智训练和感情抒发之间求得平衡,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并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以化解和消除。因此,艺术教育应与科学教育并重,加强青少年的艺术教育有助于从小就形成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青少年的校外艺术教育是校内艺术教育的重要补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减轻青少年学习负担的有效方法。因此,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发展要面向全体青少年,避免艺术教育的边缘化和功利化,切实提高青少年的审美素质,为广大青少年营造一个充实的精神家园,促进青少年个性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敏.浅谈校外艺术教育[J].科技信息,2007,(23):319.

[2] 陈丽.艺术教育浅议[J].江西社会科学,2001,(09),23-26.

[3]李静捷.校外艺术教育对培养青少年审美素质的作用[J].吉林教育,2009,(06):83.

[4] 姜文,楚守涛.对校外少儿艺术教育的反思[J].黄河之声,2010,(11):104-105.

[5] 郭声健.艺术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 沈礼.中国艺术教育现状探析[J].艺术设计月刊,2007,(02):34-35.

[7] 范琰.艺术教育的时代内涵和教学意识[J].上海高教研究,1998,(02):18-21.

[8] 戴勤燕.浅论校外艺术教育教研活动的机制与功能[J].上海教育科研,2009,(12):50-51.

篇3

1.建立个案库,探究新方法

素质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性的社会工程,各种单独的教育机构都难以独力承担这一重任,它还应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各种各样的校外教育。而青少年宫则是社会校外教育的重要场所,是政府建立的校外教育阵地,它与学校教育各有特点、各有优势、相互补充。开展心理教育过程中,依据教育心理学,遵循少年儿童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坚持实践育人,坚持抓住重点建立个案库,探究教育新方法尤其重要。笔者采取了通过选择典型个案,紧密跟踪,进行心理介入的方法。

首先,通过试点班负责人的详细了解与观察,确定少数有较重心理困扰及障碍的少年儿童作为个案跟踪辅导对象,由年级组辅导教师一月一次开展交流谈心活动并做好记录,认真分析行为原因及教育效果,以便提高后期教育的针对性。在实践中,对于不太合群、倾诉欲望强烈或沉默寡言、参与小组容易影响他人、但又存在偏差行为的少年儿童,适宜采用个案跟进的方法。青少年宫辅导教师和他们进行个别会谈,更好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案跟进,改善其偏差行为。

其次,通过初步接触,青少年宫辅导教师与来访者建立专业关系,观察来访者对青少年宫辅导教师的态度,对于青少年来访者,则从兴趣方面入手,聊一些来访者喜欢的话题,进行他们喜爱的游戏,在这过程中观察其情绪表现,再逐渐扩宽会谈范围,包括与老师、同学相处情况,在家与父母的关系等。记录过程,收集来访者各方面表现、身体健康情况等信息,作出需求评估,定出来访者的主要需求和次要需求,编写个案介入计划,定下介入目标和具体的个案跟进日程安排。

再次,给来访者订立个案协议,一起讨论建立条约,促进青少年宫辅导教师与来访者建立互相信任的专业关系,让来访者学会情绪管理等。引导来访者学会自我认识,了解自己,正确认识自身存在的偏差行为,确定目标,共同订立改善自身情况的计划,把解决问题、烦恼的方法分阶段、步骤、具体化。通过定期的个案跟进,与来访者进行会谈,观察来访者的进展程度,继续巩固其有所转变的方面。最后,根据来访者行为的改善,逐渐减少会谈次数,让其尝试独立面对困难和挫折,最后结案。结案后可定期观察来访者的情况,采取相关措施维持其改变。

2.深化团体辅导,打造阳光心态

加强青少年宫辅导教师与组员之间的认识和沟通,使成员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注重少年儿童的阳光心态的引导,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些在学校学习成绩不太好,在学校不是很受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但他们兴趣广泛、善于思考、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可能比较强,甚至在某些方面有着特别的兴趣或特别的天份,可遗憾的是这些兴趣和天份在学校往往得不到满足和发掘,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有时还要受到压抑。而值得庆幸的是在青少年宫可以自由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可以使自己某些方面的天份得到极大的发挥,他可以在青少年宫找回自信、找回快乐、找到成功的喜悦。性格外向的学生可以与更多的朋友交流心得与思想,性格内向、孤癖、怪异的学生也可以交到很多兴趣相同、志趣相投的新朋友,找到相互倾吐的对象,在此过程中,可以锻炼和提高其社交能力,增强其群体观念,提高其互助意识, 培养良好性情。

3.文化德育心灵,促进心理教育

3.1 营造文化德育氛围,创新开展感恩教育

笔者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工作中觉得可从感恩德育、心理课题、生态教育等为抓手,以培养少年儿童的感恩情怀和健康的心理及生态教育为目标,开展培育少年儿童健康人格的活动。笔者在单位开展了讲究实效性的“文化德育现代学子爱的教育触动心灵”、讲究校园文化教育的“荷清柳韵汇智龙腾——与爱同在,追求真善美的道德情操”、将审美融入心灵的荷柳诗书画文化、荷柳龙形口诀诵读等系列活动。笔者结合课题研究对少年儿童感恩意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归纳了感恩教育实施策略的几个方面,开展感恩为主题的诵读、撰写心得等形式的实践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3.2 彰显文化德育滋养心灵

德育离不开文化对心灵的熏陶与滋养,笔者提出形塑新的“荷柳文化”——“荷清柳韵,汇智龙腾”,重点通过创新的活动形式,营造“荷清柳韵汇智龙腾”生态德育氛围,引导少年儿童学习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创建美好和谐的学习环境,进而学会感恩自然、感恩生活,提高正确做事做人的认识,从而做到以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方式面对学习和生活。

青少年宫教育不受教学大纲、教学任务、升学指标等多方面的限制,可以较为灵活地进行各种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可以试验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工具、教学内容,为学校教育的教育改革作尝试。另外,培养兴趣、培养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强调个性的发展是青少年宫教育的目的和宗旨。所以我们青少年宫一直强调和推行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太在乎教给孩子们具体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享受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愉悦,培养孩子们的兴趣,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创造自己、发现自己、欣赏自己、放松自己。

4.统一认识,抓住关键

笔者以为:所有的教育场所和教育基地的家庭教育都是教育的补充与延伸,都影响着教育效果。因此,抓好这些教育场所是促成系统教育的关键。

从大处说,抓好“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工作,既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必由之路,更是我们校外教育工作者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责任所在。从小处讲,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所从事的事业,不是普通以收费传艺为目的的营生,而是肩负“百年树人”工程奠基工作的重任。因此,唯有越来越多的同仁达到共识,才会让我们消除势单力薄的感觉,才会在更短的时间内创建这方面工作的先进典型,推动这一事业的蓬勃发展。其次,我们也要重视整合资源、扩大影响。由于对从事“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尤其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来说,素质要求较高,所以,就一个单位而言,这方面人才的确较为缺乏。不少的教育场所也是人才辈出之地,可在上级组织的协调和自愿结合的基础上,在一定区域内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结合自身实际,利用教育系统内工作时间相同、性质一样、对象一致、单位间兄弟情深等独特优势,相互支持,互促工作;在落实好人员、场地、设备、经费的基础上,努力钻研业务、细化少年儿童心理教育的工作程序、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不走过场,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想家长所想、急家长所急,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这些工作,完成教育工作者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神圣使命。

5.结束语

总之,少儿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为此,心理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策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切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少儿的心理素质,培养少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少儿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篇4

近年来,青少年宫以贴近和服务广大青少年为宗旨,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整合资源,优化管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青少年校外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了校外教育的主阵地。

1开展适合青少年儿童的校外教育培训

1.1积极开展适合青少年儿童特点的校外培训活动

青少年宫针对社会需求开展形式多样、青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培训活动,先后开设民族民间舞、拉丁舞、街舞、肚皮舞、艺术体操、形体训练、声乐、视唱练耳、钢琴、萨克斯、二胡、长笛、小提琴、吉他、古筝、葫芦丝、国画、水彩画、水分画、简笔画、毛笔书法、硬笔书法、新概念英语、剑桥英语、奥数、跆拳道、武术、电子计算机等专业科目。只要青少年儿童需求,我们就想方设法开设,更好地补充了学校教育没有涉足或涉足不深的科目。

1.2根据社会需求实时调整

青少年儿童每个时期的需求不同,社会的要求也不同。20世纪90年代,社会比较认可民族民间舞、声乐、美术、电子琴等科目。90年代末期对作文、奥数、英语等科目需求较大。进入2000年又对体育舞蹈、街舞、简笔画等需求增长较快。我们适时调整科目设置,紧跟时代步伐,服务青少年儿童。

1.3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培训活动

我们向社会招聘教师,开办有自身特色的培训项目。同社会上有一定培训能力的教师合作开办项目。寻找品牌知名度高的培训机构合作开办项目。对自身的教师也采取多种分配方式,调动教师开发特色科目的积极性。只要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教师积极性的方式方法我们都积极尝试。为解决教室空置和更好的为青年服务,我们还在空余时间开设分时段的青年拉丁舞训练,较好地把现有的资源利用好,服务广大青少年儿童。

1.4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办好长效服务

我们根据学员的水平和学员的需求,将学制分成长期班和阶段班,成立宜昌市青少年宫鸽子花少儿艺术团。对有需求的学员开设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把艺术素质较高的学员招收到艺术团。鸽子花少儿艺术团已成立15年,每年定期组织专场晚会,组织对外交流,已成为我市少儿艺术交流的一张名片。

2开展青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校外活动

我们在教学上采取有别于学校的教学方法,经常组织学员参加各级各类的比赛和演出。美术类学期结束或适时组织户外写生活动。舞蹈声乐类学员组织宫内汇报课、公开课、参加各种演出,文化类学员组织节日汇报。通过各种比赛和活动,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家长的好评,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特别是以鸽子花少儿艺术团为主体的专场晚会已举办十余场,成为我市生命力最旺盛、活动最活跃的少儿艺术团体。参加与泰国青少年的文化交流,参加国家、省、市大型比赛并获得好成绩,为我市青少年儿童提高艺术水准、培养艺术人才、活跃表演舞台、促进对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3提供面向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服务

我们根据青少年儿童的需求开展对青少年儿童的服务。依托青少年宫服务平台,开展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咨询,开辟场地对青少年儿童进行心理矫正、心理疏导,为青少年儿童成长服务;开展青少年儿童法律普及和法律咨询,使青少年儿童成为知法守法的好少年;开展升学信息咨询,提供相关学校信息,为青少年儿童进一步学习知识服务。成立青少年儿童兴趣小组,为青少年儿童兴趣交流提供平台,定期组织相关活动,培养青少年儿童动手动脑能力。组织各种青少年儿童比赛,为青少年儿童展示自己的才华提供平台。

4向各艺术院校和艺术团体推荐和输送艺术人才

青少年宫成立十余年来,累计为社会培养了近十万青少年儿童,使他们成为自己身边的明星和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参与者。中小W学员在学校都成为艺术骨干,成为省市活动的主力军。累计向艺术院校、艺术团体推荐和培养百余名优秀学员。向中国传媒大学、武汉音乐学院丶湖北省艺术学校等输送人才。有些已学有所成,进入专业艺术团体;有些到国外继续深造;有些成为各大专院校的学生会负责人或艺术骨干。

总之,青少年儿童素质教育大有可为,我们肩负的使命任重道远。我们将全面为青少年儿童素质提高和道德水准提升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篇5

第二,建构主义学习观主张社会协商,学习中的合作备受重视。青少年通过参观博物馆或参与博物馆活动充分完成“协作”、“会话”等学习环节,“教”和“学”的位置不断地、反复地交换。很多有效的博物馆教育活动设计允许两个或更多的观众一起参与,比如角色扮演,小组游戏等等,这样的设计给青少年儿童提供了合作互动的机会。只有当青少年儿童同环境中的人们及其同伴相互作用时,学习才能发生作用从而激起各种各样的内部发展过程。另外,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可以和青少年儿童就参观内容展开热烈的讨论和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并在讨论中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这不仅使青少年观众学会陈述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而且还学会了与他人交往和合作,让青少年儿童在快乐中学到书本上所没有的东西。

第三,建构主义学习观主张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在博物馆里,所有的主题和实物允许自由地选择,可以根据各自的经验、兴趣有取舍地进行学习。青少年儿童经由实物展品、辅助展品、说明文字、视听材料和其他相关活动等一系列的要素所激发的刺激反应,从而出现在认知、技能、情意诸方面出现的相应变化。博物馆不仅提供陈列、展览的讲解,还开辟了让青少年儿童动手的场所或者有互动参与的展项或活动,配备有固定的空间、齐全的设备、专业的策划及辅导人员。这是一种双向教育,更能激发青少年儿童的参与积极性。此外,博物馆中常结合文物或展品知识开展相互讨论、联合动手操作或实验,例如制作各类模型、手工活动、临摹描绘文物等,可以使青少年儿童更好的了解人文历史、传统技艺、生活型态、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等相关知识,进而激发其想象与创作的潜力。

篇6

校外教育是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青少年思想品质的形成,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全方位的共同努力。校外教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青少年儿童的个性及创造性的培养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扩展,是整个教育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校外教育在对青少年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校外教育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品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要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光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应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才行。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的不同在于教育对象参与的主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内容的综合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更能通过各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教于乐的活动促进青少年儿童优良品德的形成。校外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任何一种境况都会孩子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校外阵地的作用,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刻苦钻研的品质等等,克服“自私”、“唯我独尊”的“独生子女症”,使他们从娇弱、依赖状态走向成熟。

2.校外教育有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 素质教育在提倡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校外教育为广大青少年的业余活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他们根据个人的业余爱好、自由灵活地选择其喜爱的各种活动兴趣小组。作为校外教育的青少年宫开展活动条件得天独厚。在青少年的心目中,青少年宫开展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方面的专项教育活动是他们感兴趣的地方。一个人的业余爱好不是天生的,有的可能开始具有某种业余爱好特长,虽然这种特长处于一种萌芽状态,但这种幼芽往往就是人才的希望,校外教育就是这些人才成长的沃土,充分地发挥校外教育的作用,能使一个人的个性得以更大的发展。从中也可为国家不拘一格地培养输送各类精端的人才。

3.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同志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 在校外教育中,孩子是学习的主体,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按照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有组织、有计划、有要求地开展各项活动,让青少年犹如生活在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和大胆创建的天地之中。在这里,他们可以动手、动脑、有听、有看、有实践、有写、有画、有玩、有做,从而增长对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

总之,校外教育能让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能够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校外教育要从小抓起,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另外,校外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方法的灵活性,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已经责无旁贷地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外教育机构也正成为青少年学生教育的重要阵地,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我坚信,它的前景会越来越美好。

篇7

(1)教师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基础的心理教育知识。首先,教师自身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够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次,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前提,便是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心理教育知识,使之能够做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教育引导。(2)学校应打造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学校打造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其一,便是要搞好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生与老师间只有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与老师间加强交流,能够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其二便是对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学校应定期定时增加更换体育器械,定期美化体育课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有兴趣学习。(3)积极转变教学方式,突出情感教育。教师们应在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加强对学生的重视和指导,应和学生多加沟通与交流,鼓励学生多问,增加其互动性,增进共同的情感基础。同时,适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好现代体育操场及多种多媒体设备,以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将课内的活动纳入到课外体育的时间范围内,让学生们在课外时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体育锻炼能力,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4)对症下药。体育教学的知识构架虽然相当庞大,但知识与知识之间往往存在许多共通之处。在进行体育课外活动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否适合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并应顾及到学生与学生间在心理素质上所存在的差别,依教材内容与学生本身来制定教学进程。同时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训练,自己揣摩其中的不足之处,从而能够加强学生的自身组织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等。同时又在学生的心理方面上,创造了一个剖析自己、彼此交流、公平竞争、巩固知识的理想场所,可以使学生得到帮助和提高。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是真正让学生学到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的最佳途径。

篇8

弱势少年儿童因父母的监管教育和亲情的双重缺失,普遍存在心理障碍:残疾儿童的自弃、低沉心理;单亲、留守儿童的自闭、孤独心理;贫困儿童的自卑、失衡心理;问题儿童的自私、逆反心理,这些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对他们实施心灵关爱,驱散他们心理上的阴影是我们校外教育任务之一。少年儿童弱势群体在享受义务教育方面享受到了国家的关注,在享受校外教育方面由于处于弱势地位,基本没有接受校外教育,从而影响其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也损伤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一、文化活动进校园、兴趣小组进课堂

校外教育针对少年儿童弱势群体接受校外教育困难的现状,选派校外教育骨干教师通过“送教上门”、“流动少年宫”的形式,定期到打工子弟学校、特教学校、福利院及薄弱学校,拓展双方合作内容与形式,把先进的艺术教育理念、教学形式带给师生,做到优势教育资源共享。这样既能让敏感的弱势儿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还可以挖掘他们的潜能,鼓舞起特长发展的自信,培养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008年北京市少年宫学员在“和谐、爱、坚强”活动中向汶川地震灾区的学生送去祝福卡和玩具;2009年北京市少年宫学员在城乡手拉手公益活动中走进河北杨家桥打工子弟学校;同年藏族子弟走进北京少年科技馆;书法组的学员坚持每年送春联下乡。2010年3月北京市少年宫金鹏科技团分团在北京市唯一一所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创办的中学――蒲公英中学启动了“城市乡村手拉手”公益活动,并和分布在各区县的打工子弟学校及边远农村校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同时,少年宫积极组织教师走近弱势群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为社会公益及教育公平,贡献应尽的力量。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与湖北省巴东县建立了贫困山区“手拉手”长期协作关系。北京市少年宫的教师从教学理念、教学艺术、教学设计、教学语言、教学风格,进行了传授与指导。课后进行了座谈,座谈内容涵盖科技、校外活动指导、兴趣小组活动辅导、活动案例分析、活动教材选编等,解答了教师教学中的困惑与难题。通过这种“手拉手”协作活动,优势互补的工作关系,达到了资源共享、互助互学、共同进步的目的,开辟了校外教育的新的领域与途径。起到了引领、示范、指导作用。

二、同享关爱快乐成长

体恤和关爱弱势少年儿童是社会的责任,更是每个人的责任。校外教育可充分运用科技、艺术、文化和体育方面的优势,融德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少年宫的学员走出宫门,深入社区、乡村、街道,与弱势少年儿童接触、交流,既能够帮助弱势少年儿童,还能达到实践育人的功能,以培养孩子们的健康人格。2008年7月北京市少年宫到房山区福利院组织了“我们拥有同一个家”爱心手拉手美术交流活动,活动主题是:关爱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学会体恤关爱他人奉献爱心,健康成长做社会有用的人。活动中少年宫的学生与福利院的学生2+1组成兄弟小组、姐妹小组,由少年宫的学生充当哥哥姐姐的角色,学会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互帮互学,共同创新,共同绘制卡通石膏像;参观福利院学生学习和生活场所;共进午餐;和充气福娃做游戏;照“全家福”等活动。手绘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了解了色彩知识,著名卡通形象的创作背景,掌握色彩搭配及调色、水粉手绘技巧,也培养了学生们搜集资料、动手制作能力;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和社会活动能力。更重要的是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少年宫的学生们走出校园,接触社会,接触残疾儿童,体验了多元立体的生活和美术学习,培养了爱心意识、合作精神,学会了体恤关爱他人。让福利院的孩子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这些活动都渗透着校外教育对弱势少年儿童的关心和重视,把校外教育特点与多元化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公益性校外教育与公益福利事业的有机结合,尝试了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三、同在蓝天下,爱心欢乐营

把弱势少年儿童请进少年宫集中培训和活动,免费参加兴趣小组,学习一门艺术特长,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新途径。北京市少年宫利用每年的“六一”、寒假、暑假,选一些弱势少年儿童走进少年宫,参加免费冬(夏)令营,使他们在欢乐营中,感受到政府、社会的温暖关怀,享受到同样精彩的童年。北京市少年宫和北京市各儿童福利院建立联系网,将校外教育走进儿童福利院的同时,也让这个特殊的儿童群体同样享有走进校外艺术殿堂的权利。从2007年至2011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几次专场邀请打工子弟的孩子和残疾孩子到市少年宫进行游园活动,开放了部分艺术课堂。游园活动中学生们互助互爱、相互勉励、共同倡议:共建和谐校园、共建和谐北京。2009年8月11-13日北京市少年宫美术部实施了关爱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爱心活动。邀请北京太阳村服刑人员的孩子到少年宫联谊,免费为他们做“我梦中的艺术殿堂”公益性艺术培训。太阳村的学生与少年宫的学生一起参加不同门类的艺术培训;参观少年宫各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筛选学生作品,印制教育教学成果学生作品集。活动后,通过自评、互评、采访,反馈,太阳村师生一致认为: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社会交往能力,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塑造健全人格,做社会有用的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由此可见作为少年儿童素质教育重要教育基地的校外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活动势在必行。以它特有的魅力,在社会上引起了关注,也倍受老师和孩子们的青睐。

关注少年儿童弱势群体的爱心活动是一项长期的资源共享公益活动。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校外教育紧密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营造立体的教育氛围,才能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兴则民族兴。关爱他们就是关注我们的明天,关注我们的希望。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神圣使命和时代责任。我们的工作将始终以“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出发点,充分体现校外教育工作的公益性与全面性。让祖国的花朵共享一片蓝天的目标必将实现。

参考文献

篇9

1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入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在21世纪教育的发展形势下,学生在生活与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培养健康的身体素质,学习压力以及未来要面对的社会压力驱使当代青少年儿童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当代学校中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出发点,以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为课堂的主要内容,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固态教学方式,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能够使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是体育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优势所在。所以,笔者对心理健康教育渗入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总结了以下几点:

(1)使学生养成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首先,对于学生自身来说,应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积极审视自身的生活状态并能够积极应对生活中的难题,从而树立起一定的生活信念和学习目标。其次,当代的体育课堂教学,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但在体育教学中渗入心理健康教学,就可以在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勇敢刚强、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素质。

(2)使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释放。青少年儿童尚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里,学生也面临诸多问题,例如:升学压力、与父母间的沟通、来自社会的压力等,这些形形的压力给学生带来了心理上的负担,从而影响了心理的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锻炼过程,也是释放学习压力、缓解不良心情的出口。这种排压方式可长期运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走向社会工作都有很大帮助,从而达到心理健康的良好状态。

(3)使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现如今,高科技产品占据了人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学生也不例外。有些同学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以至于造成缺乏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能力。且现如今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为社会减轻了负担,但弊端也随之出现,自私、以自我为主等消极现象是大多数独生子女的共同点所在。因此,教师们可以将体育活动按组活动分配,这样能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们共同协作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4)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育活动的进行方式大都以团结合作加之竞争比赛的方式为主,因此学生更加重视比赛中的成功或失败,这种思想观点能够树立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更是渗透到体育活动中,同时也深入进学生的心中。因此,这种待人处事的方式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青少年儿童目前的心理现状

近年来,多方数据表明,我国青少年儿童存在多方面的的心理问题,以十七岁为分界点,平均人数超过三千万。其中,有五成以上的青少年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情绪极端、忧郁等状态。且在三千万青少年儿童中,患有心理问题疾病的最小年龄为八岁。另外,据调查结果表明:因厌学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总人数高达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左右,根据厌学问题而衍生出的逃课、打架、作弊等现象极为突出。笔者也曾针对这一问题,通过网络问卷等调查方式进行调查搜集,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与处理,结果也多是焦虑、忧郁、情绪极端化等现象。因此,根据以上数据总结得出,我国青少年儿童问题比较突出,形势不容乐观。学校及社会只有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才能够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3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具体措施

(1)教师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基础的心理教育知识。首先,教师自身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够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次,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前提,便是要求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心理教育知识,使之能够做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教育引导。

(2)学校应打造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学校打造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其一,便是要搞好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生与老师间只有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与老师间加强交流,能够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其二便是对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学校应定期定时增加更换体育器械,定期美化体育课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有兴趣学习。

(3)积极转变教学方式,突出情感教育。教师们应在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加强对学生的重视和指导,应和学生多加沟通与交流,鼓励学生多问,增加其互动性,增进共同的情感基础。同时,适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好现代体育操场及多种多媒体设备,以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将课内的活动纳入到课外体育的时间范围内,让学生们在课外时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体育锻炼能力,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4)对症下药。体育教学的知识构架虽然相当庞大,但知识与知识之间往往存在许多共通之处。在进行体育课外活动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否适合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并应顾及到学生与学生间在心理素质上所存在的差别,依教材内容与学生本身来制定教学进程。同时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训练,自己揣摩其中的不足之处,从而能够加强学生的自身组织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等。同时又在学生的心理方面上,创造了一个剖析自己、彼此交流、公平竞争、巩固知识的理想场所,可以使学生得到帮助和提高。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是真正让学生学到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的最佳途径。

4 结语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教育,是当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于学校课堂中的各个教育环节,才能够改善青少年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与此同时,小学阳光体育教学开展,推动了心理教育渗入到小学体育教学的进程,转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使得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共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伟.体育活动对人心理健康影响的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2(34).

[2] 张军平.中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初探[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24).

篇10

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场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文化建设作为校外教育机构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校外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一、正确理解校外教育机构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校外教育机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主要表现为建筑、单位内部环境和设施设备等,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教学活动及内部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精神文化主要表现为校外教育机构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以及办学理念等。这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共同构成校外教育机构文化的内涵。

校外教育机构文化除了具有行业文化的一般性外,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具有其自身应有的行业特点:一是时代性。校外教育机构文化是时代的产物,它的生存和发展、内容与形式都受到一定时代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文化风尚的制约。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校外教育越来越被社会重视,其文化建设作为加强阵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必定赋予更多的时代要求。二是特殊性。校外教育机构属于教育单位,但与学校教育有所区别:教育内容不同、阶段性培养目标不同、教育手段不同、教育形式不同,这些均构成了与校园文化的差异。三是多变性。校外教育机构文化必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教育内容的不断丰富而得到充实。校外教育机构的教育对象既有在校学生又有社会青年,教育内容既有知识性又有技能性,教育形式既有课堂式,但又更多的是具有社会实践性,并且在运作过程中,更多的是面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等。这些不同和变化,要求校外教育机构的文化建设要紧紧跟上时代的节拍,保持特殊性和多变性,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能始终充满活力。

二、进一步加强校外教育机构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校外教育机构作为文化教育的阵地、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承担着对广大青少年进行“五爱”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任务。切实加强校外教育机构的文化建设,对于提高校外教育机构的品位,更好地发挥校外教育机构服务青少年、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加强校外教育机构文化建设,一是由校外教育机构的性质所决定的。校外教育机构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又是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摇篮。根据这一性质,校外教育机构要肩负起培养和造就大批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符合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合格人才,关键在于能否将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与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在追求的理想结合在一起。校外教育机构要充分发挥功能,实现服务青少年、服务社会的各项目标,必须借助文化的作用,使全体员工认识到作为一名校外教育工作者的光荣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二是由校外教育机构所承担的职能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校外教育机构承担着对青少年加强校外素质教育的职能,其主要任务是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加强青少年兴趣、特长的培养,运用各种文化艺术手段寓教于乐,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各种有效载体,通过开展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的各种活动,做好青少年的社会教育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校外教育机构如何履行好上述职能,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如何满足并在多大程度上满足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需求,如何创造和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来实施素质教育,如何建设和培育好一支能够担当起实施素质教育重任的校外教育工作者和教师队伍,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需要有一个与校外教育相配套的组织机构和管理运行机制。

三、全面推进校外教育机构文化建设

价值观是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校外教育决策者对教育理念、目标、特色的取向所做出的选择。加强校外教育机构文化建设,就是要求校外教育机构的每个成员首先必须学会参与,把参与化作自我意识和行为,倾注于风气中,浸透于氛围里,在人文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服务链形态的整体,使校外教育机构的凝聚力、人才资源的整合、团队精神的弘扬成为教职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并发挥磁场效应,形成一种动力,从而推动校外教育机构品位的不断提升。

(一)要端正业务指导思想,为全体少年儿童服务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校外教育必须对国家、对学员、对教师、对社会负责,要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广大校外教育工作者要通过认真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我国校外教育机构文化建设的指导性原则,即校外机构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仅要通过各种活动给少年儿童以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各方面的技能和才干,而且还要十分重视对少年儿童加强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符合少年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等,研究当代少年儿童的思想特点,采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吸引和教育他们;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扎扎实实,讲求实效,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面向全体少年儿童,提高校外教育阵地的利用率,以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二)要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校外教育机构文化建设

一要加强物质文化建设,争创一流环境。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文化,这是校外教育机构文化的最基础的部分。它包括机构设制、阵地布局、场所建设、功能的发挥等方面。以兰州市为例,虽然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多方努力,兰州市成立了校外教育管理机构――校外教育办公室,建立了市、县(区)、街道(学校)三级网络,但县区活动阵地一直没有健全、场所少或无场所、设施不全成为阻碍兰州市校外教育文化基础建设的主要问题。其次,校外教育单位内部环境也要进行文化设施的建设,环境要保持整洁,采用花、草、树木、盆景等通过园林设计,建成花园式单位,在单位内部醒目处可设置一些如宫(家)训、名人警句等,用来激励教师和学员。教学区可展示学员作品、学员守则、名人画像等。总之,通过精心策划,要充分发挥环境建设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潜在作用。加强设施设备投入是校外教育机构文化基础建设的重要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是校外教育的基本要求;也要充分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硬件设施在推进校外教育进程中的作用是越来越明显,只有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校外教育机构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更好地服务青少年、服务社会。

二要加强制度文化建设,规范办学秩序。制度是一种规范,是群体和个人活动的准则;制度是工作考核的依据,是事业发展的保障;制度是一种强制性文化,目的是为了保证校外教育机构工作有序进行,科学规范的制度文化能给教育者带来新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一流的校外教育机构必须有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管理中必须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比如,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教师管理、教学规范、教学管理、计算机管理等;学员管理制度,包括班主任管理、班级管理、学员守则等;以及与单位改革相配套的管理制度等。管理的一方面是制定制度,另一方面是实施制度。为了保证各项制度的有效实施,较好地发挥制度文化的作用,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

三要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激发教职员工的创新精神。精神文化是校外教育机构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无形文化,非强制性文化。校外教育机构的精神文化建设首先要解决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观念问题,使之与校外教育的需求相适应。校外教育机构的办学方向是以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服务青少年、服务学校、服务社会为宗旨,这就要求校外教育工作者要具备应有的职业情感、职业理想和职业责任感,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五个“心”:对待学员要有爱心,对待工作要有责任心,对待事业要有进取心,对待生活要有平常心,对待同事要有热心。

篇11

广大老同志具有丰富的智慧和经验,崇高的精神和风范,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对青少年有着极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在培养教育青少年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永恒事业,是历史赋予老同志的神圣使命,是党赋予老同志的光荣任务。

第四条 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思想道德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与教育。

二、开展以“两史一情”(现代史、近代史、中国国情)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三、开展“科教兴国”教育,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忱,为振兴祖国服务。

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促进青少年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提高。

五、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

六、开展对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工作。

第五条 维护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

一、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优化社会育人环境。

二、配合有关部门办好家长学校,推广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长为国教子的责任感,优化家庭育人环境。

三、保护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制止和检举危害、侵犯少年儿童行为的集体与个人,对触犯刑律的,要建议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安全教育,维权教育,不断提高少年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

第六条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办实事做好事

一、坚持开展校外辅导工作,配合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发挥桥梁作用,协助学校和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二、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文化体育公益活动,增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三、争取政府、社会力量的支持,筹建青少年教育基金、助学基金或奖励基金,表彰奖励有突出成绩和贡献的青少年,资助品学兼优的特困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和其它阶段的学业。

四、会同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劳动部门,关怀和协助广大青少年在择业、就业方面的服务。

五、关爱残疾、弱智青少年,通过各种途径为他们优化学习和康复环境。

篇12

一、背景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客观要求。由此可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培养,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中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中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二、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1.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中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需要,探索出奇的问题,并以标新立异为自豪,不愿意恪守“老一套”,不愿意听“老生常谈”,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和偏激。

教育者在施教的全过程中,仅以为“授业”,“解惑”方能让学生有知有识,于是一概地以一种固定模式去传业,去释惑,惟此而已,对那些“不违章守法”实际上是欲脱离自己设计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学生则视为“差生”、“调皮”、“不规矩”。的确,由于中学生阅历浅,思想混乱,有些行为让人看不下去,容忍不了。为师者单以次为凭,不尊重学生,挖苦讽刺或惩罚。这样,就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社会情况出现障碍,学生中胆大的,逆反心理支配他们,无论教育者用心如何,学生均以抗衡的心理对待,胆小的虽不言语或直接反抗,但消极的反抗是明显不过的了。

学生希望有知心朋友,能互相倾诉,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如果不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则会使学生觉得非常寂寞,逐渐产生孤僻心理。教育者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实际教育中往往出现顺从教育者为“优”,反之则认为“差”的现象,这实际上是把教育和权力以及力量结缘。

2.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点。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所,是家长把品质行为传给下一代的地方。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生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们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现在许多家族缺乏文化氛围,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即使对小孩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总想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和性格等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其结果是,中学生阶段不少学生对家长采取的能骗就骗,能瞒就瞒,结果受害的是学生,心灵情感必然不健康。

3.社会环境污染。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导致教育的误导,使少年儿童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其次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青少年儿童蜕变的场所,如青少年儿童是电子游戏厅里实际消费的群体,尤为严重是社会上的一些影视公共场所,为了追求票房价值,经常播放凶杀,等影视片,不少青少年儿童“中毒”以后,便开始行凶,打架,寻求刺激,屡禁不止的黄色书刊也是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1.心理咨询。帕特森认为,咨询是一种人际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咨询人员提供一定的心理氛围或条件,使对象发生变化,作出选择,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且形成一个有责任感的独立个性,从而成为更好的人和更好的社会成员。

篇13

一、青少年校外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校外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够

青少年校外教育在我国已历经近60年的发展,从建国初期的少年宫到现在的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科技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等各类青少年活动场所,校外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从总体来讲,全社会对校外教育的意义认识还不够准确,大多数人仍停留在校外教育是校内教育的补充,是少年儿童课余假日娱乐的场所。基于这种认识,对校外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校内教育。因此,在经费投入,政策制定等方面,长期处于边缘地带。

(二)校外教育内容单一

大多青少年活动场所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活动内容单一,教学范围狭窄,把素质教育简单地理解为琴棋书画,为了应对市场,大量的开展美术、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特长班,而锻炼少年儿童心态、胆量、体能或科技创新等科目却很少涉猎,这对拓展孩子的视野、健全心智,或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或欠缺。一些校外教育机构为了创收,针对应试教育开设数学、英语等文化课辅导班,这已经完全背离了校外教育的意义,与校外教育的宗旨南辕北辙。种种错误认识导致长期以来我们青少年校外教育单打一,少创新。这种狭窄的专业设置,既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也不能适应知识积累的需求。

(三)青少年校外教育设施薄弱

青少年校外教育场馆在建设初期,大都是依赖地方财政投入建设起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老的青少年活动场馆,建设初期配套的各类设施日益陈旧老化,基础设施没有后续资金的投入改造,对新的活动项目因资金制约也不能及时开展,无法承担目前日益增长的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需求。绝大多数青少年校外教育机构属于财政差额补贴的事业单位,也有一部分是完全的自收自支性质。因此受经费来源制约,青少年活动中心就得搞创收,与市场化接轨。这在某种意义来讲,背离了青少年校外教育阵地公益性的原则。为了谋求经济利益,各“中心”不得不开办各类迎合市场的培训班,出租教学场地,招商,招租,使得青少年活动中心内部鱼龙混杂,失去了原有的为青少年服务的单纯性质。一些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项目因受经费制约和不挣钱也被忍痛割爱。

二、强化青少年校外教育的措施

(一)开展文化夏令营活动

夏令营是青少年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利用暑假时间开展各种文化夏令营活动,让青少年通过愉快的亲身体验学习中国的各种优秀传统文化,接受道德教育,培养优秀品质。比如,我们可以开展“北京快乐游”夏令营,通过游览参观长城、故宫、天安门、北京大学等地,使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也可以开展国学夏令营,让青少年参加国学故事会、国学诵读、国学小游戏、国学影视观摩等活动,学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自强不息、重德贵义、律己修身等传统美德,养成健康的人格与高远的精神境界。

(二)开展游戏类文化体验活动

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文化体验活动,简单易学,生动活泼,趣味性强,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青少年通过参与游戏提高各种能力,受到潜移默化的道德教育。以我们磐安青少年宫为例,我们经常深入学校和社区,以体验、实践和竞技为主要途径,开展消防体验、安全闯关、环保闯关、跳羊角球、欢乐袋鼠跳、贴鼻子、夹乒乓球、无敌风火轮、灌篮高手、电子百拼等多种游戏式文化体验活动,通过这些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寓教于乐的游戏项目,让青少年在享受丰富的公益性文化大餐过程中培养了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等良好的道德素质。

(三)开展艺术类文化体验活动

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品种多样,内涵丰富,通过艺术活动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促进青少年各项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书法学习活动,让青少年提高书法艺术水平和审美能力的同时,学习历史人物的传统美德,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勤学苦练的品质,进一步陶冶青少年情操,净化青少年心灵。

三、总结

总而言之,青少年校外教育是对校内教育的弥补,也是促进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措施,而开展丰富多采的公益性校外文化体验活动,则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仅有利于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养成,还有利于青少年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将为青少年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真正的为国家、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