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员工考核方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员工考核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员工考核方法

篇1

总结起来,外资**的员工绩效考核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人格特质类、行为类和结果类。

1.人格特质类考核方法

人格特质类考核方法所关注的是员工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某些被认为对**的成功非常有利的人格特质,如品德、工作积极性、团队意识、创新精神、领导力等。如果员工在这些方面表现较好,那么员工的绩效水平的分数就较高。人格特质类考核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图尺度评价法(graphicratingscales,GRS)及其各种变体。

2.行为类考核方法

行为类考核方法通过考察员工在工作中的行为表现,将员工的行为表现与组织希望员工所表现出的行为进行对比,从而确定绩效水平。这其中常用的方法有关键事件法(criticalincidentapproach,CIA)、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behaviorallyanchoredratingscales,BARS)、行为观察评价法(behavioralobservationscales,BOS)等。

3.结果类考核法

Bernardin等人将绩效定义为“在特定的时间内,由特定的工作职能或活动产生的产出记录,工作绩效的总和相当于关键和必要工作职能中绩效的总和(或平均值)”,这是“绩效为结果”的典型观点。基于这种理解,研究者们认为注重目标与结果的差异是绩效管理的一个好办法。

不难看出,这三类考核方法都是以组织的目标作为基准,用以检验员工的人格特质、工作行为或工作结果是否达到了组织的要求,将找出其中的差距并缩小差距作为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这同时也是公司进行员工培训的最根本的出发点。

二、员工绩效考核方法的原理与难点分析

**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他们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基础上赚得了利润。顾客关心的是**为他们提供了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至于产品是如何制造出来的,中间经历了哪些环节,他们并不关心。换句话讲,他们关心的是结果,而不是购买产品以前的**行为。员工的工作结果相当于是展现在上级主管面前的产品,而对工作繁忙、工作压力很大的主管来讲,衡量产品最直接、最现实也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产品是不是达到了要求,这可能就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在我国本土**中极其普遍的重要原因。但实践证明,员工的绩效结果并不是完全能由员工自己控制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要依赖于公司提供的条件,依赖于目标设定的合理性。因此,仅从结果的方面来考评员工的绩效,并不完全合理。基于此,公司自然应考核员工能够控制的内容,也就是员工的行为。

应当明确,在公司条件许可、目标设定合理的条件下,员工的绩效结果将取决于员工的行为。行为一致性模型指出,良好的行为将带来良好的绩效。而且行为学已经证明,过去的行为往往是将来行为的指标,因此,以员工的行为作为绩效考核的要点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的。但是,也应该看到,这种考核方法在**的实务中是有一定的难度的:(1)上级主管不可能时时盯着下属,因此,所记录的员工行为可能会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2)存在近因效应,也就是离考核时点越近的行为越容易成为评价该员工的主要依据。(3)实际工作中的行为绝大多数是普通的行为,是不具有独特性的,而不具有独特性的行为又不易引起上级主管的注意,这就容易造成上级主管注意到的都是那些非经常性事件(如与顾客发生争执,或受到顾客的表扬,或有很明显的创新行为等等),真正有价值的平凡的行为(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行为)却被忽略了或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这经常导致员工刻意去营造一些所谓的好的独特性的行为,反而会给**造成一些不希望出现的后果。

在行为符合公司要求的前提下,当然是良好的人格特质(如团队意识、工作积极性等)将获得更高的绩效;相反,若员工的人格特质是孤僻、消极的,就必然会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加之这类考评指标开发简单,因此,基于人格特质的员工绩效考核方法在摩托罗拉、正大集团等公司的绩效考核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必须指出,管理水平较高的外企普遍有规范的业务流程规定,对员工的工作行为有较严格的要求,而且有完备的岗前培训方案与长期的导师,这使得进入外企的新员工能够在严格的制度规范下、在导师的辅导下用较短的时间完成组织社会化过程,从而逐步形成了一切按公司规则行事的思维习惯与**文化,员工若不按规则行事将无法完成规定的工作,这是外企普遍采用这种方法的根基。但若公司的员工尚不能自觉地按照公司的业务流程要求和规则行事,使用这种方法则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各类员工绩效考核方法在我国**中失效的原因分析

1.结果类考评方法失效原因分析

结果类考评方法在我国**中应用很普遍,但出现的问题也很多。总结来看,问题出在要么是目标太高,结果根本无法实现;要么是公司不具备相关的条件,目标实现的软硬件不足。即使这两者都具备,还是经常出现偏差,主要的原因是员工努力的结果与主管期望的结果有一定的差距,甚至出现员工多次返工仍达不到主管要求的情况。除此之外,结果导向是一种事后控制,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进行改进,因此无助于**管理水平的提高。

2.行为类考评方法失效原因分析

行为类考评方法因其实施困难,在我国的**中应用范围要小一些。主要的问题在于评价人员对员工的行为很难进行全面的跟踪,而且因为近因效应的存在,容易出现“一俊遮百丑”或“一丑掩百俊”的现象,也容易因人际关系问题而使得考评结果不够公平。总体而言,这类方法因公平性而受到了很大的质疑。

3.个人特质类的考评方法失效原因分析

个人特质类考评方法,因指标开发容易,为我国的许多**所采用,几乎是耳熟能详的基于“德、能、勤、绩、体”的考评方法,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属于这一类。该方法经常流于形式的原因,就在于这类考核指标无法量化,主观性太强。

比如,在某**中关于“能”的考核指标,其中一个分指标是“综合分析能力”,其判断标准是:思想敏捷,接受新事物快,考虑问题周全细致,善于全面分析问题,逻辑性强。如果以这个标准为甲乙两员工评了不同的分数,就很难让分值低的员工感到公平。实际上,无论员工的思想敏捷程度如何,接受新事物的快与慢,只要不影响工作,就不应当作为考核的标准,即:考核应当只考那些与工作有关的指标!在“德”的方面的考核,出现的争议就更大,因为在我国的文化中,品德与人格向来被视为是人生中至高无上的,任何人都不会允许在德的方面被低估或被看轻。

四、我国**在员工绩效考核方面的缺失

**缺失什么,为什么如此多的考评方法在实施中都困难重重?与著名的外企进行对比分析,就不难发现,我国**的管理在基础上与著名的外企相比有明显的差距,而绩效考核方法出现的问题只是表象之一。管理基础上的差距至少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操作层面的业务流程缺乏

**的文字性业务流程要么没有,即使个别**建立了流程,也多是基于理念层面的,真正能用于指导员工日常工作的业务流程极为少见。我们认为,基于操作层面的业务流程体现的是一个**真正的核心竞争力(Prahalad&Hamel,1990),是一个**真正区别于其他**的地方,也是一个**管理水平的体现,它也将成为员工融入这个**最重要的指南。同时,操作层面的业务流程也是一个公司发展过程中经验的总结,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操作层面的业务流程一般来讲,是独特的,很难会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而理念层面的流程,如顾客导向、以人为本等,中外**则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经过多年总结并不断完善的操作层面的业务流程,一般是高效率的,是符合**的经营实际的,因而也是最经济的,只要员工按业务流程的要求操作,其行为则必然是符合公司的要求的,是高效率的。因而,对员工行为的考核,应当是基于操作层面的和业务流程的。

2.操作层面的标准缺乏

操作性的业务流程不仅应当指明员工进行日常业务操作的方法,同时也应当明确说明每一个步骤的要求是什么,必须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这就为员工行为的自我矫正、自动进行结果的对比提供了依据。

**缺乏标准,使得员工往往工作很努力,却难以达到主管的要求,根本原因在于员工根本就不清楚主管的标准是什么。这是导致员工的工作经常是多次返工却仍达不到要求的重要原因,因此,极易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相反,许多著名的外企,其基础管理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淀,在以上两个方面做的都非常优秀。员工经过多次行为矫正之后,已形成了按公司规定的业务流程开展日常工作的习惯,甚至内化成为日常行为的一部分,成为了个人的行为准则。此时,**已经不需要在这两个方面对员工加以考核。基于这样扎实的基础,采用人格特质类考核必将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采用行为类考核会起到大的促进作用,采用结果类考核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基础还非常薄弱,从一定程度上讲,本土**的大部分员工还没有彻底完成从家庭自由式劳作方式到按部就班的进行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社会化转变。如果盲目地引进外资**的考评方法,而忽略了这些考评方法背后的基础,则必然难以取得好的成效。相反,看海尔、华为等我国的著名**,无不在这些基础管理方面有独到的建树,因而他们采用的以上三类考评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时,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员工绩效考核也最终能够落到实处。

五、适合我国**员工绩效考核方法的建设途径

通过分析我国**与外企在管理基础方面的差别,可知本土**可行的办法就是必须从基础做起。我国**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进行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建设。

1.完善**操作性的业务流程

这是**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经之路,也是进行员工绩效考核必备的前提。同时,这一过程也是**知识积累的过程,通过操作性的业务流程体系建设,可使**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获得的经验与知识得以固化,能够在**未来的员工中传承;可使得员工重新整理思路,进行反思,增加每个环节的工作严谨性,思维的缜密性;同时,也可以消除工作中的盲点,使得那些被“遗忘的环节”显现出来,实现管理的“无缝”连接;最后,操作性的业务流程也是新员工从事公司业务的指南,是新员工实现组织社会化的保证,它将起到指导新员工尽快融入到**中来的重要保障作用。

2.制订明确的工作标准

操作性的业务流程为员工的工作提供了指导,但业务流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标准及要求也必须明确,尤其要可衡量,这样,员工才有可能将自己的行为与公司期望的行为相对比,找出差距。没有标准、标准含糊或不具有可操作性,经常使得员工无所适从,这是现今我国**管理中的一大软肋。

3.考核内容主要定位在操作性业务流程的执行上

通过对流程与标准的考核,就能够使员工逐步完成组织社会化过程,从而保证员工的行为按**的要求去表现,按**要求的目标去完成。此阶段不必要求上层主管时时关注员工的行为,只要在一定的时期(最好不定期)考察员工所负责的业务流程的记录和结果即可。通过与业务流程的标准对比,就可以看出员工对公司业务流程的执行情况,这在本质上就是对过程与结果的考核。

4.人格特质的考核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在员工完成了组织社会化过程的基础上,将人格特质的考核纳入到考评系统中来的时机就已经成熟,此时公司就不必关注员工的行为,因为按公司的要求行事已经成为个人的习惯。通过人格特质类的考核,促使员工在亲和力、团队意识、创新精神等方面有所突破,能够使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当然,人格特质类的考核指标仍应是针对与业务流程有关的人格特征,而与工作无关的人格特征类指标最好不要采用。

通过以上的途径,我国**就能够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随着**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当按业务流程开展工作成为员工的一种自觉行为时,**就可以逐步省去对操作性业务流程的考核,直接采用目前外企的三类方法中的某一种即可。

参考文献:

[1]雷蒙德·A·诺伊.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蒋跃进,梁盄.团队绩效管理研究述评[J].经济管理,2004,(13).

[3]劳伦斯·S·克雷曼.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篇2

1.薪点绩效考核方法的原理以及制度内容

薪点绩效考核方法实施的基础是薪点工资制,所谓薪点也就是企业进行工资分配的最小价值单位,薪点值等于企业年度工资总额与总点数的比值。员工的收入等于薪点值与岗位点数的乘积。例如某岗位的薪点为350点,薪点值大小为2元,则月收入为700元。薪点反映的理念是同一岗位的员工具有不同的价值,体现不同的业绩水平和不同职业发展等级的员工的劳动差别。薪点数的大小与岗位种类、资格等级、业绩、学历等因素有关。实行薪点绩效考核方法,需要重视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必须建立与企业自身情况相符合,并且与现代企业制度相一致的工资分配体制。薪点绩效考核改变了传统的按劳分配的做法,同时兼顾公平和公正,增加了浮动工资的比重,将职工的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确保了企业效益与个人业绩的有效结合[1]。其次,量化岗位职责,将薪酬体系与绩效考核完美结合。薪点工资分配制度的实行是以绩效考核为主要依据的,重视员工的个人贡献,将绩效考核落实到位,以点数对员工的职责进行量化,对工资进行重新分配,保证分配的合理性。再者,约束员工的行为。对于员工最有效的激励方法就是确保分配的公平。薪点绩效考核方法结合多劳多得以及收入凭贡献的原则,大大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帮助企业增加各种效益。最后,改变管理者的角色。要促进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强化管理者的现代管理意识,同时要加强企业负责人与企业职工的双向交流,共同监督考核者,确保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

2.电力员工有效实施薪点绩效考核方法的措施

2.1确定合理的考核内容,完善考核组织

首先,要确定合理的考核内容。对电力员工采取薪点绩效考核的方法,核心内容是依据员工的岗位以及具体工作做到因事、因时、因地、因人来进行激励,激励的效果必然会受到考核内容的影响,因此考核内容必须合理,要坚持“以人文本”的激励原则。在制定薪点绩效考核内容时,应当梳理供电岗位的所有工作,对工作进行有效的分类,同时听取电力员工的真实想法,了解起到关键的激励因素。召开全体员工会议,将具有可量化特征的工作归入到考核范围中,对于量化难度大的工作应当降低考核强度,提高绩效考核的操作性[2]。其次,要完善考核组织。激励员工积极工作的方法很多,但是薪酬是其中最为关键的方法之一。所以做到公开、公平以及公正是确保绩效考核发挥作用的关键,而最有效的策略就是让员工共同参与到考核中。在成立员工绩效考核机构时,应当给予电力员工一定的席位,让电力人员出现在绩效考核小组以及监督小组中,参与者可以通过选拔的形式产生,或者定期轮换。

2.2健全考核制度,严格执行考核

完善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是保证电力员工薪点绩效考核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这样才能保证绩效考核有章法可循。薪酬制度应当体现出透明性、参与性以及民主性,员工可以针对疑惑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及时将误会以及猜疑化解。绩效考核一方面要将岗位差异体现出来,另一方面还要体现出工作绩效,结合岗位与绩效,并使二者与薪酬分配有效链接。要结合员工在一定阶段内的工作表现,评定绩效等级,对薪点进行适当的调整,让员工看到工资分配与他们的工作绩效是紧密联系的。同时,薪酬制度并非永久不变的,必须依据工作的变动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当考核内容已经明确,考核组织已经健全,考核制度完善之后,就必须严格执行。首先,要对电力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要让每一位员工了解薪点绩效考核的内容,指导自己应当怎样做。其次,考核结构应当坚持日常工作考核化、考核工作日常化的原则,对员工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以及考核,并且认真记录,填写考核报表,定期将内容进行汇总。监督小组以及考核小组审核考核结果并且签字确认后需要公布,提高考核的透明度。

3.电力员工薪点绩效考核方法的局限性以及改善建议

3.1薪点绩效考核方法的局限性

首先,从适用性上看,薪点绩效考核方法在工作性质复杂的岗位中适应性较低,比如电力企业管理岗位,这些岗位必须采取其他形式的工作制度。其次,从工资制度的设计上看,笔者了解到在执行薪点绩效时并没有体现出个人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的特点。与员工工资分配挂钩的经济效益在实际中被工资总额以及奖励工资所代替,所以员工的实际工资并不会因为企业效益而发生实质改变,因此也降低了薪点绩效考核方法的激励作用[3]。薪点绩效考核坚持劳动价位的市场导向,所以这种方法只关注到了员工当前的工作绩效,并未考虑员工的历史贡献。薪点绩效工资制度关注员工的工作绩效,关注员工的技能以及工作量等,但是由于部分员工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身体等都发生了变化,所以也容易因此而成为低岗位的劳动者,这样就忽略了老员工对企业做出的突出贡献。

3.2改善薪点绩效考核方法局限性的建议

首先,对于普通的电力员工要执行薪点绩效考核方法,但是对于工作内容复杂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则应当采用等级工资制度。其次,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公司体制,构建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将薪点绩效考核真正的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企业在进行改革时,要使用多种方式以及手段,根据不同的要求,将产权制度改革到相应的程度,确定薪点绩效薪酬体制能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真正挂钩的形式与途径。也只有真正的工效挂钩机制,才能将薪点绩效考核方法的真正作用发挥出来,使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电力员工的收入有机结合,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再者,要正确对待并解决老员工的历史贡献问题。不论执行任何形式的工资制度,都应当看到由于岗位变动等因素造成的历史贡献问题,一方面可以融入辅助工资进行弥补,另一方面实施档案工资制度来体现老员工的历史贡献。在执行时,可以考虑老员工的实际工资发放水平,制定出一条基线,当采用薪点绩效考核法得出的工资水平低于这条基线时,通过档案工资对老员工的工资进行弥补,使其达到基线水平。最后,要建立配套的改革机制。一是要将薪点绩效考核工资制度的实施与电力企业的人事以及劳动制度改革有效结合,对企业基层员工队伍的组成结构进行调整,确保各个岗位的设置要合理,对各个岗位的职责要明确。确定合理的岗位职数,实行“竞争上岗”、“严格考核”、“动态淘汰”的运行机制。二是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对岗位进行评测。岗位评测的基础是劳动条件、劳动量、劳动强度、劳动责任以及劳动技能,将不同岗位在电力企业中的贡献以及地位合理评价,通过岗位的贡献以及责任拉开收入差距,留住优秀的人才,奖励优秀工作者,惩罚工作懈怠者[4]。同时,也要根据岗位的不同制定出不同的绩效考核方法,确保薪点绩效考核的有效性。三是要将薪点绩效考核与电力员工培训有机结合。培训可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对电力员工进行专业的培训。与此同时,应当充分发挥出电力学校的资源优势,将其作为电力系统的人才库,为电力系统的用人提供支持。

4.结语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针对员工实施薪点绩效考核制度是发展的趋势,该方法关注到了职工的岗位、劳动量、绩效以及个人能力等因素,体现出了公平、公正的工资分配制度,同时还适当拉开收入差距,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能够推动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家林.中小企业绩效考核量化管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1):73-74.

篇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7)07-0060-03

[作者简介] 王炳成,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

王显清,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师,经济师,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山东 青岛 266510)

一、外资企业的员工绩效考核方法回顾

总结起来,外资企业的员工绩效考核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人格特质类、行为类和结果类(雷蒙德・A・诺伊,2001)。

1.人格特质类考核方法

人格特质类考核方法所关注的是员工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某些被认为对企业的成功非常有利的人格特质,如品德、工作积极性、团队意识、创新精神、领导力等。如果员工在这些方面表现较好,那么员工的绩效水平的分数就较高。人格特质类考核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图尺度评价法(graphic rating scales,GRS)及其各种变体。

2.行为类考核方法

行为类考核方法通过考察员工在工作中的行为表现,将员工的行为表现与组织希望员工所表现出的行为进行对比,从而确定绩效水平。这其中常用的方法有关键事件法(critical incident approach,CIA)、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behaviorally anchored rating scales,BARS)、行为观察评价法(behavioral observation scales,BOS)等。

3.结果类考核法

Bernardin等人将绩效定义为“在特定的时间内,由特定的工作职能或活动产生的产出记录,工作绩效的总和相当于关键和必要工作职能中绩效的总和(或平均值)”,这是“绩效为结果”的典型观点。基于这种理解,研究者们认为注重目标与结果的差异是绩效管理的一个好办法(蒋跃进,梁,2004)。

不难看出,这三类考核方法都是以组织的目标作为基准,用以检验员工的人格特质、工作行为或工作结果是否达到了组织的要求,将找出其中的差距并缩小差距作为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这同时也是公司进行员工培训的最根本的出发点。

二、各类员工绩效考核方法的原理与难点分析

企业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他们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基础上赚得了利润。顾客关心的是企业为他们提供了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至于产品是如何制造出来的,中间经历了哪些环节,他们并不关心。换句话讲,他们关心的是结果,而不是购买产品以前的企业行为。员工的工作结果相当于是展现在上级主管面前的产品,而对工作繁忙、工作压力很大的主管来讲,衡量产品最直接、最现实也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产品是不是达到了要求,这可能就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在我国本土企业中极其普遍的重要原因。但实践证明,员工的绩效结果并不是完全能由员工自己控制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要依赖于公司提供的条件,依赖于目标设定的合理性。因此,仅从结果的方面来考评员工的绩效,并不完全合理。基于此,公司自然应考核员工能够控制的内容,也就是员工的行为。

应当明确,在公司条件许可、目标设定合理的条件下,员工的绩效结果将取决于员工的行为。行为一致性模型指出,良好的行为将带来良好的绩效。而且行为学已经证明,过去的行为往往是将来行为的指标(劳伦斯・S・克雷曼,1997),因此,以员工的行为作为绩效考核的要点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的。但是,也应该看到,这种考核方法在企业的实务中是有一定的难度的:(1)上级主管不可能时时盯着下属,因此,所记录的员工行为可能会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2)存在近因效应,也就是离考核时点越近的行为越容易成为评价该员工的主要依据。(3)实际工作中的行为绝大多数是普通的行为,是不具有独特性的,而不具有独特性的行为又不易引起上级主管的注意,这就容易造成上级主管注意到的都是那些非经常性事件(如与顾客发生争执,或受到顾客的表扬,或有很明显的创新行为等等),真正有价值的平凡的行为(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行为)却被忽略了或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这经常导致员工刻意去营造一些所谓的好的独特性的行为,反而会给企业造成一些不希望出现的后果。

在行为符合公司要求的前提下,当然是良好的人格特质(如团队意识、工作积极性等)将获得更高的绩效;相反,若员工的人格特质是孤僻、消极的,就必然会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加之这类考评指标开发简单,因此,基于人格特质的员工绩效考核方法在摩托罗拉、正大集团等公司的绩效考核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必须指出,管理水平较高的外企普遍有规范的业务流程规定,对员工的工作行为有较严格的要求,而且有完备的岗前培训方案与长期的导师,这使得进入外企的新员工能够在严格的制度规范下、在导师的辅导下用较短的时间完成组织社会化过程,从而逐步形成了一切按公司规则行事的思维习惯与企业文化,员工若不按规则行事将无法完成规定的工作,这是外企普遍采用这种方法的根基。但若公司的员工尚不能自觉地按照公司的业务流程要求和规则行事,使用这种方法则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各类员工绩效考核方法在我国企业中失效的原因分析

1.结果类考评方法失效原因分析

结果类考评方法在我国企业中应用很普遍,但出现的问题也很多。总结来看,问题出在要么是目标太高,结果根本无法实现;要么是公司不具备相关的条件,目标实现的软硬件不足。即使这两者都具备,还是经常出现偏差,主要的原因是员工努力的结果与主管期望的结果有一定的差距,甚至出现员工多次返工仍达不到主管要求的情况。除此之外,结果导向是一种事后控制,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进行改进,因此无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2.行为类考评方法失效原因分析

行为类考评方法因其实施困难,在我国的企业中应用范围要小一些。主要的问题在于评价人员对员工的行为很难进行全面的跟踪,而且因为近因效应的存在,容易出现“一俊遮百丑”或“一丑掩百俊”的现象,也容易因人际关系问题而使得考评结果不够公平。总体而言,这类方法因公平性而受到了很大的质疑。

3.个人特质类的考评方法失效原因分析

个人特质类考评方法,因指标开发容易,为我国的许多企业所采用,几乎是耳熟能详的基于“德、能、勤、绩、体”的考评方法,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属于这一类。该方法经常流于形式的原因,就在于这类考核指标无法量化,主观性太强。

比如,在某企业中关于“能”的考核指标,其中一个分指标是“综合分析能力”,其判断标准是:思想敏捷,接受新事物快,考虑问题周全细致,善于全面分析问题,逻辑性强。如果以这个标准为甲乙两员工评了不同的分数,就很难让分值低的员工感到公平。实际上,无论员工的思想敏捷程度如何,接受新事物的快与慢,只要不影响工作,就不应当作为考核的标准,即:考核应当只考那些与工作有关的指标!在“德”的方面的考核,出现的争议就更大,因为在我国的文化中,品德与人格向来被视为是人生中至高无上的,任何人都不会允许在德的方面被低估或被看轻。

四、我国企业在员工绩效考核方面的缺失

企业缺失什么,为什么如此多的考评方法在实施中都困难重重?与著名的外企进行对比分析,就不难发现,我国企业的管理在基础上与著名的外企相比有明显的差距,而绩效考核方法出现的问题只是表象之一。管理基础上的差距至少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操作层面的业务流程缺乏

企业的文字性业务流程要么没有,即使个别企业建立了流程,也多是基于理念层面的,真正能用于指导员工日常工作的业务流程极为少见。我们认为,基于操作层面的业务流程体现的是一个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Prahalad & Hamel,1990),是一个企业真正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地方,也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它也将成为员工融入这个企业最重要的指南。同时,操作层面的业务流程也是一个公司发展过程中经验的总结,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操作层面的业务流程一般来讲,是独特的,很难会有两个企业是完全相同的,而理念层面的流程,如顾客导向、以人为本等,中外企业则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经过多年总结并不断完善的操作层面的业务流程,一般是高效率的,是符合企业的经营实际的,因而也是最经济的,只要员工按业务流程的要求操作,其行为则必然是符合公司的要求的,是高效率的。因而,对员工行为的考核,应当是基于操作层面的和业务流程的。

2.操作层面的标准缺乏

操作性的业务流程不仅应当指明员工进行日常业务操作的方法,同时也应当明确说明每一个步骤的要求是什么,必须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这就为员工行为的自我矫正、自动进行结果的对比提供了依据。

企业缺乏标准,使得员工往往工作很努力,却难以达到主管的要求,根本原因在于员工根本就不清楚主管的标准是什么。这是导致员工的工作经常是多次返工却仍达不到要求的重要原因,因此,极易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相反,许多著名的外企,其基础管理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淀,在以上两个方面做的都非常优秀。员工经过多次行为矫正之后,已形成了按公司规定的业务流程开展日常工作的习惯,甚至内化成为日常行为的一部分,成为了个人的行为准则。此时,企业已经不需要在这两个方面对员工加以考核。基于这样扎实的基础,采用人格特质类考核必将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采用行为类考核会起到大的促进作用,采用结果类考核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我国企业在这方面的基础还非常薄弱,从一定程度上讲,本土企业的大部分员工还没有彻底完成从家庭自由式劳作方式到按部就班的进行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社会化转变。如果盲目地引进外资企业的考评方法,而忽略了这些考评方法背后的基础,则必然难以取得好的成效。相反,看海尔、华为等我国的著名企业,无不在这些基础管理方面有独到的建树,因而他们采用的以上三类考评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时,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员工绩效考核也最终能够落到实处。

五、适合我国企业员工绩效考核方法的建设途径

通过分析我国企业与外企在管理基础方面的差别,可知本土企业可行的办法就是必须从基础做起。我国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进行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建设。

1.完善企业操作性的业务流程

这是企业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经之路,也是进行员工绩效考核必备的前提。同时,这一过程也是企业知识积累的过程,通过操作性的业务流程体系建设,可使企业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获得的经验与知识得以固化,能够在企业未来的员工中传承;可使得员工重新整理思路,进行反思,增加每个环节的工作严谨性,思维的缜密性;同时,也可以消除工作中的盲点,使得那些被“遗忘的环节”显现出来,实现管理的“无缝”连接;最后,操作性的业务流程也是新员工从事公司业务的指南,是新员工实现组织社会化的保证,它将起到指导新员工尽快融入到企业中来的重要保障作用。

2.制订明确的工作标准

操作性的业务流程为员工的工作提供了指导,但业务流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标准及要求也必须明确,尤其要可衡量,这样,员工才有可能将自己的行为与公司期望的行为相对比,找出差距。没有标准、标准含糊或不具有可操作性,经常使得员工无所适从,这是现今我国企业管理中的一大软肋。

3.考核内容主要定位在操作性业务流程的执行上

通过对流程与标准的考核,就能够使员工逐步完成组织社会化过程,从而保证员工的行为按企业的要求去表现,按企业要求的目标去完成。此阶段不必要求上层主管时时关注员工的行为,只要在一定的时期(最好不定期)考察员工所负责的业务流程的记录和结果即可。通过与业务流程的标准对比,就可以看出员工对公司业务流程的执行情况,这在本质上就是对过程与结果的考核。

4.人格特质的考核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在员工完成了组织社会化过程的基础上,将人格特质的考核纳入到考评系统中来的时机就已经成熟,此时公司就不必关注员工的行为,因为按公司的要求行事已经成为个人的习惯。通过人格特质类的考核,促使员工在亲和力、团队意识、创新精神等方面有所突破,能够使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当然,人格特质类的考核指标仍应是针对与业务流程有关的人格特征,而与工作无关的人格特征类指标最好不要采用。

通过以上的途径,我国企业就能够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随着企业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当按业务流程开展工作成为员工的一种自觉行为时,企业就可以逐步省去对操作性业务流程的考核,直接采用目前外企的三类方法中的某一种即可。

参考文献:

[1]雷蒙德・A・诺伊.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蒋跃进,梁.团队绩效管理研究述评[J].经济管理,2004,(13).

[3]劳伦斯・S・克雷曼.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篇4

一、知识型员工的定义及覆盖对象

1. 知识型员工的定义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重点就是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对于知识型员工的定义也可以从几种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判断:首先,从工作内容角度来看,通常把对信息整理、分析、运用的人员定义为知识型员工;其次,从工作方式角度来看,通常把为企业创造价值时主要运用脑力的员工定义为知识型员工;再次,从工作性质角度来看,通常把所做工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要求、知识更新达到一定的频次、所做工作具创新性的员工定义为知识型员工;最后,从员工特征角度来看,知识型员工应该是具有高能动性、发展意愿强烈、受教育程度达一定水平、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等特征。如果将以上的各个角度进行综合,那么知识型员工的定义可概括为: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并以知识创造及、知识应用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员工。例如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

2. 知识型员工的覆盖对象

知识性员工覆盖对象的范围比较模糊,范围界定有几个观点:第一,泛指全部的白领工作者;第二,仅仅指工作内容属知识密集型工作的人员;第三,将知识型员工分成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及专业类。

二、绩效的内涵与结构

1. 绩效的内涵

对于绩效本身的定义有着不同的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认为绩效是结果,绩效是员工在特定的一段期间内行使其职能的产物;第二,认为绩效是行为,绩效是员工在组织单位里表现出的和组织目标有关的行为表现;第三,认为绩效是能力,绩效是员工完成目标工作的能力;第四,认为绩效是工作结果和行为表现的综合体,绩效是员工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所体现的和组织单位有关的行为表现及工作结果。目前第四种对绩效内涵的解释较被大众认可。

2. 绩效的结构

绩效结构随着企业管理现代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简单的单维度模式发展到包括关系绩效及任务绩效的二维结构模型,再从二维结构模型发展到包括任务绩效、关系绩效及适应性绩效的三维绩效模型。另外,也有学者提出了个人特质绩效、任务绩效及人际关系绩效的三维度结构模型。

三、绩效的特征

1. 一般员工的绩效特征

一般员工的绩效特征是工作指标可衡量,绩效指标可量化等。一般员工的绩效特征可概括为:绩效是工作行为结果而非抽象观念、绩效要有实际效果而非无效的劳动、绩效一定是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绩效考核关注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两方面、绩效可度量而且一般可定量考核。

2. 知识型员工的绩效特征

知识型员工的绩效特征可以从绩效行为和绩效结果两个维度来进行归纳。首先,在绩效结果方面其特征主要包括:知识性员工工作绩效较难量化、知识性员工绩效具有工作行为和结果的复合性、知识性员工绩效具有团队合作性、知识型员工绩效具有依存互动性、知识型员工绩效考量周期较长;其次,在绩效行为方面知识型员工的绩效具有非程序化性特征。

四、绩效考核方法

1. 基于工作特征的绩效考核方法

衡量员工的个人特征应采用基于员工特征的绩效考核方法,它实际上也是一种绩效预测法,可分为个性预测法及能力预测法两类。能力预测法的核心是要发现能够有效预测绩效的能力特质,并构建能力模型,目前较为有代表性的能力模型有工作导向型能力模型、员工导向型能力模型、情景依赖的有机能力模型等;个性预测法认为个性是个体表现出来特有的心理特征,可以解释个体行为的内在因素,人格也可以很好的预测关系绩效。

基于员工工作特征的考核方法应用较为广泛,但因为它反映的是人的能力而并非人做的事的优劣,又因能力与个性测评的偏差率较高,所以有效性会遭质疑。

2. 基于员工工作行为的绩效考核方法

基于员工工作行为的考核方法分为客观评价和主管评价。主观评价是通过对员工工作行为的对比进行排序,包括了简单排序法、配对比较法、交替排序法等;客观评价是将预定好的工作工作行为标准与员工工作行为进行比较,包括了强迫选择法、关键事件法、行为锚定法等。这种方法运用广泛,但只有在知识转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才能有效的对知识型员工进行考核。

3. 基于工作结果的绩效考核方法

基于工作结果的绩效考核方法可以分为:主观分析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知识性员工的工作业绩虽然不易被量化,但此方法还是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运用工作结果来进行绩效考核,没有对工作方式做硬性的规定,增强了员工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也较少了考评的主观性。但是以工作结果作为考核依据,不利于考评者及时发现员工工作中的问题,无法进行指导。

4. 混合型绩效考核方法

混合性考核法是将工作特征、工作行为、工作结果考核法做出组合,是从多个角度进行绩效考核,混合绩效考核方法弥补了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提高绩效考核的客观准确性。

五、权变选择模型

1. 权变理论的应用

权变理论的一个核心内容是指出世界上不存在万能的管理模式,管理要根据组织单位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而不断的调整变化,管理者要根据不同的形式选择最适合的管理方法。权变理论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就是子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对于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关键就是是否和组织的管理情境相匹配,权变理论则是考核方法选择的重要理论依据。

基于绩效特征的知识型员工考核方法选择模型的构建,主要建立在风险分散理论、绩效生成的系统权变理论等理论基础之上。风险分散理论强调对知识型员工的绩效考核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这样才能降低考核风险;绩效生成系统是由员工资源投入、资源转换行为、工作产出这三部分组成的。

2. 权变选择模型的检验标准

人力资源管理设立绩效考核方法要保证其有效性,有效的绩效考核既要实现管理功能,又要得到员工的认同,有专家学者将绩效考核结果的有效性分成了社会标准和技术标准。

社会标准。随着社会分工的明确,企业的组织架构也越来越清晰,绩效考核的公平感受到人们的关注。所谓绩效考核的公平感包括评价者公平、系统流程公平、互动公平和结果公平。另外,绩效考核方法的可接受性包含了考核方法及考核结果可接受性两方面,其中考核方法的可接受性取决于考核结果的准确程度。绩效考核的满意度本身就是受多因素影响的变量,员工对考核方法的接受程度、考核结果的合理运用都会对其产生重大的影响。

技术标准。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被称为信度,信度系数越高,表明测试结果越稳定可靠。效度代表了一项研究的真确性,也代表了这个研究达到结果目标的程度,效度可细化为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准则效度,没有效度的绩效考核工具,其准确性就难以保证。

六、基于绩效特征知识型员工考核方法选择的结论

运用权变选择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对于从事技术研发、工程技术、金融投资的知识型员工,他们更接受结果类考核,更接受团队一体作为考核对象,更接受较短的考核周期。

对于中层管理、市场人员,他们更接受结果类考核,在考核周期上市场人员偏向短期,中层管理人员偏向长期。

对于理论研究者,他们更接受结果类考核,更接受专家作为考核者,更接受个体作为考核对象,且认为考核周期应该较长。

对于高层管理者,他们更接受混合型考核方法,大多数人员更倾向于个体作为考核对象,更接受以年度作为考核周期。

对于培训专员,他们更接受行为类考核法、结果类考核法,或是二者的综合体,考核周期更接受季度或月度考核。

篇5

从现有研究文献和企业管理实践来看,现行绩效考核体系的常见缺陷主要有:缺乏明确的考核标准和客观的衡量尺度,考核结果不为广大员工认可;考核方法的设计不科学,缺乏可操作性;考核结果与员工报酬、升迁的联系不紧密;考核缺乏反馈制度,或者反馈只是流于形式;考核方法得出的结果和材料不规范。其中关注重点是绩效考核体系本身及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员工对现有考核体系的态度、关键指标的确定及其权重、考核主体的选择与素质要求等问题。

二、研究方法及思路

本文主要试图通过案例研究来对样本企业现有的绩效考核体系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如何改进该企业现有绩效考核体系。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多种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系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法。其中相关系数分析主要用来分析原有考核方法的信度及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法一方面用来将企业绩效考核表上原有的考核准则予以简化,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指标间相互依存关系所导致的计分加重情形的出现,从而建立独立性更强的综合考核指标;层次分析法主要用来确定各考核指标及准则更为合理的权重。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来自于样本公司的年度考核数据,并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0.0来进行分析处理。

在研究过程中,首先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搜集的资料予以整理,并通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来对M公司的年度考核资料的分析,来简化原有的各项考核准则,构建出新的综合考核指标,然后再利用层次分析法,主要通过问卷分析的形式,将新的综合考核指标和原有的考核准则同时列入到问卷中,并对该公司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以得到公司所有员工对考核指标权重重新分配的观点,并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重新拟定各指标的权重分配,以作为今后绩效考核的基础。同时在研究过程中主要使用相关系数来了解考核方法的信度和效度,以保证整个研究的科学性。

三、研究结果分析

样本企业M公司是一家属于广电领域的高科技公司。公司在完成有关人力资源变革后发现许多员工对整个变革并不满意。分析后发现原因在于原有的绩效考核制度没有大的变动,每个人实际绩效与最终所得报酬并无直接关系。由于绩效考核所提供的信息并不能反映实际的情况,所以据此所得的结果很难使员工满意。因此,为了很好地配合M公司的人力资源变革,首先需要对考核制度的运行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供较为客观、能真正反映员工实际绩效的考核信息。

1.原有考核结果的相关分析。在相关分析中主要利用该公司历史时期的考核记录,对数据进行有关离散程度、考核方法的信度及有效性进行分析。首先从考核结果的离散程度来看,各类员工的评议结果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差距很小,反映不出员工之间实际绩效的差距。其次,对考核结果的信度分析主要利用重测信度进行分析。通过随机抽样的结果来看,高层管理者对中层人员考核结果间具有很高的相关性,说明考核者的态度比较一致,其结果的可靠性较高。但中层人员对基层员工所作的评议,普遍达不到显著相关,其结果的可靠性较低。第三,考核结果的有效性分析。从抽样结果分析来看,虽然考核者的打分结果都非常集中,但彼此之间的相关系数却不大。说明考核不但存在宽大心理误差,且对被考核者的认识并不一致。因此,认为不能真实反映被考核者的表现。第四,考核结果的方差分析。据此判别考核者在对考核标准的把握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发现考核者对考核标准的把握存在显著性差异。

2.原有考核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本部分的分析主要选取了某部门的考核记录作为数据来源,采用了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来分析该部门成员的考核记录,以考察原主要考核指标(原考核体系主要有纪律性、出勤率、素质提高、工作改进、工作业绩、协作交往、创造性、合作精神八个指标)设置的合理性。在研究中规定用累积贡献度大于0.75来决定主成分的个数,经数据分析后得到4个因子。其中第一主成分代表了纪律性及出勤率两项准则;第二主成分则涵盖了协作交往与合作精神两项准则的变异;第三主成分表达了工作改进及创造性两项准则;第四主成分则代表了素质提高与工作业绩。

根据各主成分的内在含义,可分别为其命名:代表纪律性和出勤率的第一主成分称为纪律指标;考核协作交往和合作精神的第二主成分称为人际关系指标;表达工作改进及创造性的称为创造能力指标;代表素质提高与工作业绩的称为自我开发指标。

3.层次分析问卷及结果分析。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原有考核体系的八项主要考核指标因部分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将其合并为四个指标。合并后指标权重的分配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得到的四项综合指标及原八项主要考核指标形成关系设计成问卷模式,然后将该问卷发放至各部门填写,其主要目的在于取得所有人员对各考核指标权重分配的看法。

从原始数据分析来看,仅岗位类别一项在权重分配上存在差异,各岗位从业人员都认为人际关系指标和自我开发指标均比纪律指标和创造能力指标更重要。但是在具体分配权重时,管理岗位人员认为这两项指标的重要程度明显要高于其他两类人员。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人际关系指标与自我开发指标权重值中明显差异是来自于工作业绩和协作交往,而创造能力与纪律指标部分,则是由于工作改进与出勤率两项指标的权重值差异所形成的。为更深入地了解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根据问卷情况选取部分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后发现,由于在去年人员的出勤率和工作改进方面表现均不尽如人意,公司为改变这种状况,制定了与此相关的奖惩制度,从而使得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人员直觉上认为公司相当重视此两项指标,所以填写问卷时此两项所占比重较大。而对管理人员而言,由于奖惩制度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出勤和工作改进情况,因此,他们认为,未来管理的重点应当放在协作交往和工作业绩方面。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管理岗位人员所提出的权重分配可视为一领先指标,而其他两类岗位人员所填写的权重分配则为过去管理的结果(落后指标)。因此,在最终确定权重分配时应采用管理岗位权重值的平均值为主,其他两类岗位的平均权重值可作为参考。

四、研究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明显地发现在M公司原有的绩效考核体系及其执行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指标体系问题较多。考核指标是考核内容或考核标准的操作化的表现形式,它应当包括考核要素和要素定义。而在M公司的考核表中则只有考核要素而无要素定义,且原指标间存在相关性,从而导致考核者对同一考核对象的评定相差甚远的结果。从前面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由于没有明确的标志,无论是考核方法的信度还是其有效性都不能令人满意。

2.考核培训缺乏。在正式考核实施前,一般要对所有执行考核的人进行考核业务培训。但在M公司,尽管公司上层也比较重视绩效考核,但每次考核时并没有对相应的人员进行培训,加以原有制度的缺陷及主观上的原因,使得考核工作越来越招致更多员工的反对。

3.信息反馈不足。对考核结果给予反馈是整个考核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增强员工对考核系统的公平感,了解自己有待改进的绩效领域。尽管M公司也有结果反馈,但主管与员工之间很少就绩效问题进行沟通,员工从结果中也得不到有价值的信息,无益于个人绩效的改进和提高。

五、建议

经过整体分析结果可知,为实现公司的组织发展目标,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M公司的绩效考核中有以下几项应进行适当的调整。

1.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包括其权重的分配应与公司阶段性任务目标一致。指标本身及其权重应能很好地向员工传达公司的相关信息。

2.绩效考核办法确定后,在绩效考核的期初应广为宣传,以便所有人员都能了解考核的内容、要求及公司的目标。

3.要定期检查考核项目及其权重,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地进行相应的调整。

4.原有的八项主要绩效考核准则中,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不是独立的考核准则。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可将其简化为四项指标作为其考核准则。

5.根据各类人员的岗位特点,设置关键业绩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明确定义。

6.加强部门主管的绩效反馈面谈技能培训,通过有效的反馈沟通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员工的绩效水平。

参考文献:

篇6

1.绩效考核的简单概念

绩效从其字面上来看,可以看出“绩”指的是业绩,也就是员工工作的成果;“效”指的便是效率,也就是员工工作的过程。演变成恒等式则为:绩效=结果+过程。所以,绩效考核指的就是通过系统的方法和原理来评价员工的工作行为以及成果的评价考核体系。不难看出,绩效考核是医院管理人员与基层进行沟通的重要的形式,绩效考核提供的有效信息有助于医院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及英明的决策,同时也为医院根据员工优缺点制定其个人职业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绩效管理的最关键的环节就是绩效考核,可是近年来很多医院却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医院领导虽然已经意识到了绩效考核的重要性,但却又不清楚如何正确地去实施,这些关键都在于医院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2.医院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应该坚持的相关原则

2.1客观、公正、公开原则

医院在实施绩效考核的时候,要注意其所制定的考核标准、组织评价、考核结果与待遇挂钩都要客观。同时对考核标准进行公开,医院应该在考核的实施中做到一视同仁。

2.2科学评价原则

科学评价要求医院在整个绩效考核实施中要符合客观规律,准确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正确对员工的行为表现做出评价。

2.3注重绩效原则

医院绩效考核的实施中,唯有以绩效为导向,方能引导员工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工作质量以及效率的上,从而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医院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3.1有些医院不重视绩效考核,对其作用理解不深

相当一部分的医院不把绩效考核作为重要工作来实施,只是简简单单地应付了事。他们认为绩效考核只是简单的工作评价,不能够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同时又浪费时间,这说明他们没有真正理解绩效考核的重要作用。

3.2部分医院现行的绩效考核方法以及指标设计十分不科学

有些医院考核者的个人偏见会严重影响到考核结果,同时由于被考核者的个人差异也会影响到考核者对其的评价,甚至导致被考核者得到的评价大大偏离于实际的工作绩效。与此同时,绩效指标与组织战略以及业务流程之间的关联程度十分低,医院绩效考核的管理观念还是停留在对个人绩效奖优罚劣的层面上面。

3.3医院绩效考核的周期设置的很不合理

周期设置的如果过长,就会导致考核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的整顿;周期设置的如果过短,会导致考核者以及被考核者疲于应付,导致一些考核指标的统计周期与实际业务结算周期经常不一致,致使统计口径不一。

3.4医院实施绩效考核所得到的考核结果得不能很好地被运用

绝大多数医院是为了应付考核而进行考核的,往往并不是由于实际工作的需要,这就致使绩效考核结果不能对被考核者作出及时有效的反馈,并且没有在员工日后的成长以及晋升中使用考核结果。

4.医院在实施绩效考核时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

4.1考核主体的选择相当重要

选择考核主体指的就是针对不同的被考核对象来选取确定相应的考核者,医院只有了解被考核对象才能准确有效地对被考核者的绩效进行评价。

4.2考核指标要适用于绩效考核

考核指标的确定,并非越复杂越好用,一定要简便以及易操作,最关键的是适用。只要能够突出岗位特点的要点,改善员工的行为,从而达到提高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就可以了。

4.3医院人力资源部门的局限性

医院绩效考核的实施不仅仅是人力资源一个部门的事,这必须要求各部门以及科室的共同配合才能达到所想要的效果。绩效考核必须与员工培训、晋升、调职以及薪酬分配等其它管理措施相互配套推进才能起到作用。

4.4医院应该注重双向沟通

医院过去的绩效考核没有充分考虑过员工对结果的认可程度以及有可能引起的申诉,所以,医院在考核过程中必须注重双向沟通。只有考虑周到绩效考核的方方面面,这才能真正发挥出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5.医院要想让绩效考核真正切实有效,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5.1医院要树立科学绩效观

作为提高医院以及员工绩效的重要工具,绩效考核显得愈发重要了。现在,仍有医院一些传统观念做法还未破除,如果要想建立一种新制度是很不易的,在这样的人力资源环境下,医院的领导层如果不能坚持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无论出台哪种方案,最终都会导致绩效考核无法进行有效地运作。

5.2医院要努力创立科学考核制度

医院应该科学合理地根据发展规划、组织结构,客观分析其各岗位职责的重要程度与任职资格等,详细地编制岗位操作规程,确定薪资的结构,从而做到对员工岗位进行有效的分析,这是医院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的前提。与此同时,还要确立医院的工作目标,借鉴新的科学考核方以及考核周期系统化,将员工的目标与医院的目标统一起来,从而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与发掘其发展潜能。

5.3医院要努力提高其员工对绩效考核制度的支持度

绩效考核制度不同于我国医院界任何传统意义上的人事考核,绩效考核的精神实质在于其人文主义的管理思想。所有制度都代表一种文化,而接受新文化要比接受新商品要困难得多。所以,医院要努力利用不同的渠道来持续地宣传这个制度,从而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制度的认同度。

5.4医院要努力做好人员培训工作

绩效考核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各级部门主管人员具备实施绩效考核的各项技能。所以医院务必切实抓紧绩效考核相关的培训。通过进行培训,让大家形成共识,医院相关方应该努力地发掘丰富的人力资源,从而达到绩效考核想要的预期目的。

5.5医院要及时反馈,从而提高员工绩效

医院有效的反馈能够使医院主管人员切实掌握到实现目标的进展情况,通过与员工交谈以及沟通来探讨绩效考核中的问题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对员工制定绩效改进计划,改进员工绩效,与此同时,医院相关方要肯定员工成绩,提高员工的满足感,这样才能让员工更努力地工作。

5.6医院要对绩效考核与薪酬进行有效联系

领导者通过绩效考核,使医院的管理者更加清楚地去解员工的技能、知识以及不足,并对其进行相应职业发展的规划,以绩效薪酬作为浮动薪酬,力求“业绩定岗、岗薪相配、弹性工资、按劳取酬”的绩效挂钩薪酬制度。在人事制度改革同步进行的前提下,通过绩效考核实行按任务定酬、按岗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办法,将受聘人员的工资、奖金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以及成果转化中生成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直接进行挂钩,不仅在微观上遵循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等的竞争规律,宏观上也充分体现了按劳分配与兼顾公平的原则,这对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最佳的社会效益以及内部管理效益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意义。

综上,医院要着力于提高绩效考核的质量,对提增强整个医院的管理素质具有十分重要以及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7

1 S公司简述和绩效考核现状分析

S公司作为一家生物医药的公司,成立到现在一直注重生物制药技术研发,重视人力资源整合和管理的小型医药公司。现有员工大概在100人左右,其中有60人作橹埔际跹蟹⑷嗽保在21世纪的现代,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相应的人们对自己的健康也关注的更多,医药行业大行其道,对各大小疾病都研发出了相应的药物治理。

S生物制药公司经过十年的艰难发展,拥有了自己的固定客源,这些年也研发出了拥有自主制药技术的知识产权,整体上迎着社会医疗改革这股风下,公司正换发强劲的生命力,然而S公司却未能蓬勃发展起来,原因在于公司常常流失生物制药研发技术人才。

对此公司总以为这是这个行业人才高流动性的因素,后来经过内部问卷调查显示,绩效考核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原来公司的绩效考核是一个统一的标准,将普通制药员工和研发制药技术人员放在一起考核,都是以项目管理体系为考核方法,这是对研发人员工作情况特点没有理解好,还在把研发技术的工作当着死板的,认为和普工一样,只是一定时间的工作量,这样就限定了研发人员的自主性,没有给研发人员自我表现的机会,也就没有很好激发出制药技术研发人员的工作热情,让制药研发人员对公司的认同敢降低,从而导致技术人员辞职。一个企业常流失技术人才,公司团队就缺乏稳定性,以致让一些技术不能很好连贯上,严重的限定了公司进一步发展。

2 绩效考核概述

要想研究出好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方法,那就要知道什么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其实际就是指企业公司对员工的工作目标或能力的评判标准。企业要想好的发展,就必然要采取科学的考核方法,评论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并且将评判的规则制度结果反馈给员工,以便让员工及时知道自己的工作状态,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

绩效考核在企业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主要包含了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的考核。当然对于不同部门和不同职能的员工,其绩效考核针对的权重也不同,这也就是S生物制药公司将研发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同一考核标准的不合理原因,造成人才流失。公司企业应对于各部门应根据其职能的主要工作内容来确定其考核的权重指数。

工作业绩分为目标绩效和管理绩效。目标绩效就是具体职务的工作内容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目标,这是对员工本职工作量完成情况的体现,主要考核其工作效率。管理绩效主要是针对各部门的管理人员,比如组长、主管等,主要是考核其对部门或下属员工的工作安排情况是否合理,管理是否到位。

工作能力分为技术知识与沟通交流。技术知识就是具有专业技能的知识型人才,主要考核的是技术知识运用能力。沟通交流就是良好的接收沟通能力,主要考核的是对于同事的友好交流能力。

工作态度就看员工对本职工作的态度,其考核重点主要是看工作是否主动、是否有责任感、是否遵守纪律、上班是否按时等方面。

3 绩效考核的常用方法论

绩考核经过企业公司挖掘发展,到如今方法有很多,分类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常用的比如平衡计分卡法(BSC)、关键业绩指标法(KPI)、360度评价法(360°Survey)、个人目标承诺(PBC)、目标管理法(MBO)等五种绩效考核方法。对此企业选择最合适的绩效考核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平衡计分卡法是由20世纪末,是由哈佛商学院的RobertS.Kaplan教授和管理会计学家DavidP.Norton提出来的一套综合平衡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考核体系。它的意义在于改变了企业只将财务收入指标作为单一考核指标的思维方法,而是在财务收入指标之上加上了客户和内部流程以及成长等指标,弥补了企业财务指标的不足。平衡计分卡法考核的主要是财务状况、管理情况以及学习进步能力等,确保企业是在健康成长。例如S生物制药公司技术研发本来就有周期长、投入高等特点,这样公司管理人员就更应该掌握运营情况和财务指标,就可得出新产品的开发率和研发经费的投入比重是否合理,从而间接得知研发人员的绩效成果。

关键绩效指标(KPI)是从平衡积分卡体系中分出,KPI是通过对公司的远期目标和计划进行解读,然后层层拆解出关键任务,并将这任务指标化,最后应用到具体部门或者单个员工身上,从而考核出个体指标的完成情况。关键绩效指标主要考核的是公司的工作效率。以S公司为例,在研发制药技术的过程中会消费大量时间,需要认真对各种药物层层分析,公司就可以将这细致的工作拆解出来分配给个人,来考核研发人员的工作能力。

360度评价法(360°Survey)是对员工不同角度的分析法,因为同一个部门也是具有多面性,研发人员也是分不同方向研究,软件开发也各人负责一段,所以要对被考核者针对不同工作内容,进行多维的评价,可以自我评价,同事评价,主管评价等,可以确保其往哪方面发展,让公司可以选择好方向的培养,发挥出长处,增加工作效率,增加研发人员对自身的认识和对公司认同感。

个人目标承诺(PBC)的绩效考核是通过公司人员自己设定清晰的个人工作任务目标,由单个员工自己做出的具体方法,企业只要对工作任务的结果进行评价,从而对完成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个人目标承诺其实是一种承包制,它主要考核的是单个员工对公司的贡献度。

目标管理(MBO)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来的,他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其核心思想便是“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 目标管理和个人目标承诺是类似的,不同的就是目标管理是上级开会协商,将大战略目标的任务分解,下达给下级的指令工作内容,并且上级定期检查完成目标的进展情况的一种管理方式,因个人任务完成度而产生的奖励或处罚。目标管理法主要考核的是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的成果 。由此可看出目标管理法和个人目标承诺是可以很好的结合的,对于S公司这种小型企业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又能调集研发人员的积极和责任心,也可以很好的检查单个研发人员的绩效。

4 结论

总之企业绩效考核方式多种多样,在企业实际运用中,要根据企业自己的内部因素,来决定考核方法。考核方法并不一定要是单一的,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分化不同职能部门,可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适合的一种或多种方法组合应用。

参考文献:

篇8

1 目前公立医院年度考核主要存在的问题

1.1 现行考核办法难以适应形势需要,削弱了考核的权威性

2009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然而,现行的考核办法主要从德、能、勤、绩等方面对医院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考核难以体现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更没有把服务质量作为考核的指标,医务人员的实际绩效难以得到准确衡量。

另外,由于上级主管部门对医院年度考核的优秀比例做了明确规定,医院通常按照这一比例对全院各科室的年度优秀也做了同样的规定,这样每个科室的优秀比例都一致,使得有些表现优秀的员工,由于比例的限制而没有评上,而有些并不优秀的员工最后却评上了优秀。

第三,由于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的职称晋升有关,一些表现并不优秀的人员,由于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的需要,科室出于照顾为其评上优秀,这样年度考核就有可能流于形式,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违背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考核原则,难以对医务人员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导致考核的权威性遭到削弱。

1.2考核结果区分度不大

现行公立医院考核办法由于定性指标较多,少有量化指标,使得考核结果区分度不大。通常情况下,由于医院科室设置多、职工类别多、人员多,医院人事部门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对各科室人员的考核,一般将考核的权利下放至科室,由本科室年资较高的职工组成考核小组对科室人员进行考核。这种考核形式容易出现“一团和气”,考评者充当“老好人”等现象,往往出现科室所有人的考核分数都集中在某个分数段,考核结果区分度不大,真正优秀的人才难以脱颖而出。

1.3 采用定性考核,主观性过强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对德、能、勤、绩做了概念性的规定,由于我国事业单位类别多,而且分属于各级政府的各个部门,国家人事部不可能为如此多类别的事业单位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考核办法。另外,《暂行规定》采用的是定性考核的方法,定性考核虽简便易行,但科学性、准确性较差。由于缺乏客观具体的量化考核标准,完全凭着考评者的经验、印象和感觉对考核对象进行评价,容易产生主观随意性。

2 考核结果偏离实际的原因分析

2.1 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但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监管以及医院内部的运行机制却大多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手段,年度考核也不例外。公立医院属事业单位,考核办法的指导性意见由政府部门制定,导致事业单位的年度考核深受公务员考核的影响,无法制定出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考核办法。有相当一部分公立医院不论什么专业,什么层次的人员都在使用统一的考核标准,难以反映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真实表现。

2.2 权责不对等,部分考评者对考评不负责任

权责一致原则,是指一个组织中的管理者所拥有的权力应当与其所承担的责任相适应,权利正确行使的前提是使权利行使人承担对等的责任,并使之受到有效的监督。年度考核作为医院各类人员晋职、晋级、奖励、续聘的主要依据,由于人事考核的敏感性,考核往往采取匿名的方式,考评者对于考核的结果难以负起责任,于是在实践中这种不受监督的权利难免影响了考核的质量。

3 提高考核质量的办法

3.1 探索采用新的考核方法

我国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已经意识到,计划经济时代的人事管理已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人事管理逐步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也采用了一些较为有效的考核办法。

3.1.1 360度考评方法

又称全视角考评方法,它是指由被考评者的上级、同级、下级和客户(包括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以及被考评者本人担任考评者,从多个角度对被考评者进行360度的全方位评价,再通过反馈程序达到改变行为、提高绩效等目的的考评方法。

公立医院现行的对职能科室工作人员的考核,主要以上级和同事的考核为主,没有考虑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对职能科室工作人员的评价,使得职能科室工作人员难以全面认识自身工作存在的问题。而360度考核正好能较好地克服现有考核办法的缺点,它考虑了客户的评价,对于职能科室工作人员来讲,医务人员就是他们的服务对象,就是他们的客户。360度考评方法可以改变目前医院存在的医务人员对职能科室工作人员的诉求难以通过正式的渠道传递的问题。

3.1.2 关键绩效指标法

其核心是从众多的绩效考评指标中提取重要性和关键性指标,它是检验并促进宏观战略决策执行效果的一种绩效考评方法。关键绩效指标法对组织具有较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公立医院还不适宜采用此种考评方法,但它可以为我们制定考核指标体系提供一种思路。

对一个人的考察是多方面的,但现实情况却不可能要求面面俱到。因此,在考核时要根据不同类别人员设定出较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提取该类别岗位关键性的、能切实反映其履职情况的指标。

3.2 重视岗位分析,建立与岗位职责紧密联系的考核指标和标准体系

年度考核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很关键一点在于考核的指标和标准是否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岗位分析是关键,只有明确了岗位的信息,才能设计出科学的考核指标和标准体系。

岗位分析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对医院各类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分析与研究,并由此制订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的过程。岗位分析之后形成的岗位说明书对制定考核指标和标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只有建立起与岗位职责紧密联系的考核指标和标准体系,年度考核才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3.3 对考评者进行培训

年度考核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考评者必须熟悉考核方法、考核规定以及操作程序,这样才能保证考核的有效实施。将年度考核权限下放至科室的做法,由于考评者都是由本科室人员组成,这些考评者一定程度上行使着医院赋予他们人事考核的权限,而这些考评者大多是医院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对考核办法的理解以及职业习惯使得他们容易按照自己对考核办法的理解来进行考评,这样难免出现考核偏差,降低了考核的准确性。因此,对考评者进行培训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3.4 提高医院的数据统计水平

公立医院的年度考核多在工作较为繁忙的年底开展,涉及全院每个职工,且人员类别多,年度考核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工作量大、时间紧。由于定量考核内容具体,标准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随意性,提高了准确性。但是,定量考核比较复杂,评价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性,对统计数据依赖性较高。因此,年度考核若要采用定量考核,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显尤为重要,医院统计部门要为考核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以保证考核的有效实施。

篇9

非领导成员的公务员。

三、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考核内容

(一)基本内容(50分)

德:指思想政治素质及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表现。(10分)

能:履行职责的业务素质和能力。(10分)

勤:指责任心、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方面的表现。(10分)

绩:指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效率和所产生的效益。(10分)

廉:指廉洁自律等方面的表现。(10分)

(二)具体内容(50分)

1.请假制度(20分)。

若临时有事,须告知所在科室负责人,如请假半天应向分管领导请假,一天以上应向局长请假,并要求书面请假。请假无论时间长短一律报办公室,由办公室工作人员作记录,累计请假20天以上的,不享受年假。在未请假或者请假未告知办公室的情况下,少打卡一次扣0.5分,累计两次算旷工一天,旷工一天扣1分,扣完为止,打卡时间为上午8:00-8:30,下午打卡时间为14:30-14:45。连续旷工超过5天的(含5天)给予警告处分,连续旷工超过10天的(含10天)或全年累计超过20天的(含20天)给予记过处分并取消当年奖金,连续旷工超过15天的(含15天)或全年累计旷工超过30天的(含30天)依法依规向上级汇报并予以辞退。考勤实行一月一汇报,一月一公示。材料由办公室留存,用于年底汇总考评。

2.工作日查岗制度。(15分)

局里考核小组实行工作日不定期查岗,考核对象在外出开会、办公事时,应向分管领导汇报。如查有不在岗且分管领导不能说明情况的,每次扣1分。考核对象在工作时间有上网购物、炒股等违反工作纪律规定行为的,考核小组每发现一次扣1分,被上级督查组发现并通报的,每次扣5分,并扣除当年奖金。

3.工作任务完成情况。(10分)

单位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按时按量完成各项工作,完成工作较好的满分,由于自身过失导致工作延误,一次扣1分。受到上级部门批评的或者群众投诉的,一次扣3分,扣完为止。

4.廉洁自律(5分)

工作中出现贪污受贿,吃拿卡要的,经查实每次扣5分。因此项问题被上级查处通报的,当年考核就直接被评为“较差”。

五、加分项目

工作获得国家级奖励的,每次可加8分,获得省级奖励的可加5分,获得市级奖励的可加3分,获得区级奖励的可加1分。

六、考核流程

考核实行领导评议和群众评议相结合,基本内容(总分50)考核分数=分管领导给分×50%+群众给分平均值×50%。具体内容考核由考核小组根据打卡数据、书面请假文字材料、查岗记录以及各种督查通报文件打分,最终考评分数=基本内容+具体内容,满分100分。统计分数后公示3天,对统计结果有异议的可申请复核,办公室对本年度考核的资料至少留至公示后3个月。最终考核结果报主要领导审核签字后生效。

七、考核标准

1.“好”为90—100分。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正确地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廉洁自律,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工作方法得当,成效显著,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工作责任心强,工作质量好、效率高、贡献大,没有出现差错和失误。

2.“较好”为75—89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正确地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廉洁自律,注重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工作方法得当,有一定成效,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工作责任心强,全面完成工作任务,工作的质量较好、效率较高,没有明显地差错和失误。

3.“一般”为60—74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正确地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廉洁自律,能够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注重工作方法,有一定成效,工作责任心较强,能够完成工作任务,工作质量较好,没有出现大的差错和失

篇10

一是驱动力需加强。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整体数量基本饱和。中坚力量明显不足,且平均年龄日趋老化。

二是培养力度需加强。从后备中层管理人员的成长需求看,需进一步建立培养机制,增强对优秀年轻中层管理人员的引导和激励。

三是约束力度需加强。中层管理人员考核还未能真正激发起全体中层管理人员的竞争活力和工作中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

四是考核力度需加强。在考核目标设置上,在奖惩兑现上,目标考评侧重于“事”,中层管理人员考核侧重于“人”,两者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

二、完善中层管理人员考核激励机制的几点思考

中层管理人员考核激励作为中层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需围绕企业中心工作,通过完善机制,创新方法,遵循公平、竞争、量化、可信的原则,从调动中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入手,着眼于推动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其引导人、激励人、约束人、塑造人的作用。

(一)要继续促进目标考核与绩效考核结合,强化对中层管理人员的约束力。

第一步是明确企业各中层管理人员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要求。第二步是推行“分类考核”,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职责和任务,突出不同的重点指标分别进行考核,根据岗位分别设定绩效工资考核系数,适当拉开考核兑现档差。第三步是扩大民主,增强考核过程控制。增加民意调查环节,可在月度或季度采取座谈、网络评议等方法在有关人员中调查结果以群众的认可度来体现。第四步要正确运用好中层管理人员考核反馈及绩效兑现,对考核成绩优秀的人员,在企业范围内公示,增强中层管理人员的荣誉激励和薪酬激励。并及时将全体中层管理人员考核情况进行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措施。

(二)立足中心工作,科学设置考核评价内容,加大对中层管理人员的考核。

一方面是在对中层管理人员考核评价方面,在内容设计上,坚持围绕企业工作思路,紧扣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及重要技改工程项目建设,提出评价要点。主要有4个方面内容:

1、计划力。评价一个管理人员是否具有领导力,主要看他会不会作计划,该部门所有的管理是否建立在事前管理上。在企业生产经营及重要技改工程项目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指导下,更需注重工作的计划和统筹安排,应将目标管理中工作计划质量与中层管理人员月度工作考核内容挂钩。

2、协调配合力。当前,该企业中心工作之一的重要技改工程项目建设是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生产、管理、经营各个方面,特别需要各部门之间的主动配合。协调配合力应成为中层管理人员考核的关键指标之一。

3、培育人才能力。作为中层管理人员,有培养高素质员才的重要职责。这个职责包括:指导部门员工完成工作目标;量化员工工作指标;与员工进行绩效沟通;培养部门员工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指导员工明确提升目标,帮助其完成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

4、全局观和创新力。作为中层管理人员,如何把握企业与部门工作,企业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是开展工作的立足点。工作要求中层管理人员能站在企业的角度看问题,一切工作都要从企业大局出发,执行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并且,在重要技改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将面临诸多新任务及新问题,需要中层管理人员提高创新意识,运用创新工作思维及工作方式,才能创造性地完成工作目标。

二方面是在考核操作方法上,需建立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机制,将有关职能部门能够提供、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标,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将难以量化的定性指标,整合到民意调查、群众测评中进行,通过群众认可度及满意度来检验,以两条线运行,开展多维度考核。在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进行横向比较的同时,重点对中层管理人员任期内部门工作情况进行纵向比较,以分析部门的工作实绩为基础,从中分析评价中层管理人员个人的工作实绩。

(三)建立“中层管理人员成长阶梯”,增强中层管理人员队伍的工作驱动力。在当前客观因素影响、中层管理人员驱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在中层管理人员的使用及培养工作中,应结合实际,搭建“中层管理人员成长阶梯”。“中层管理人员成长阶梯”的核心在于建立中层管理人员成长通道。为中层管理人员成长铺设台阶,划分从主管、助理到一般中层、部门负责人的成长阶段,延长中层管理人员从起点到终点的空间历程,保证“中层管理人员成长阶梯”的逐步提升、有效运行,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还须出台并完善配套制度。

(四)落实考核结果,优化组合中层管理人员队伍,提高对中层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在坚持入岗匹配原则、大稳定小调整原则下,开展岗位交流,使岗位与中层管理人员能力相对一致,对现行状态下运行比较顺畅的工作环节、中层管理人员的能力得到较好发挥的岗位上的人员要保持稳定,对工作运行不畅、中层管理人员素质不符合岗位要求,或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很好发挥的岗位上的人员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篇11

二、目标任务

经过检查评比考核,进一步推动规范化建设,全区司法所档案管理整齐划一,基础资料完整详实,九项职能作用充分发挥。

三、组织领导

成立司法所考核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考核人员:*

四、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以岗位职责目标和司法所的各项工作职能为依据,主要内容包括:

1、加强完善队伍建设,夯实各项工作机制。30分

2、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杜绝矫正人员再犯罪。10分

3、加大人民调解力度,健全排查调处网络。10分

4、强化安置帮教工作、推进治安良性循环。10分

5、法律服务:共20分

规范基层法律服务,不断拓宽业务领域。(10分)

深入法律援助工作,服务更多弱势群体。(10分)

6、深化普法宣传教育,推进各地依法治理。10分

7、完成街道交办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10分

五、考核时间

基层司法所考核的具体时间为12月1日—11日进行,具体安排见时间安排表。

六、考核方式

考核采取听总结汇报、看实物等方式进行,注重检查各所工作实绩和各项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以及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档案材料。

七、成绩评定

篇12

(2)要善于具备学科专业知识。辅导员除具备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之外,还需具备学科专业知识,这样不仅拓展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同时增强学生对辅导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辅导员工作行之有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要善于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辅导员处在学生工作的最前沿,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高校辅导员必须建立多渠道的沟通交流方式,如网络、短信、周记、问卷调查等方式,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定期联系等方式。这样辅导员能够及时有效的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变被动为主动,以加强工作的针对性,从而通过工作水平。

(4)要善于把网络信息新技术手段运用于辅导员工作各个方面,推进工作方法现代化。辅导员要能够熟练使用网络、驾驭网络,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善于通过E-mail、QQ、Fetion、MSN、校园BBS、辅导员博客、微博等新媒体,以互动式、体验式、引导式、渗透式的方法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5)要善于开辟各种阵地, 营造思想教育的社会氛围。思想阵地,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必然去占领,不去占领,非必然去占领。辅导员在工作中,应本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量力而行的原则,依托论坛、校刊、广播电视、宣传栏、社团、高雅艺术进校园、互联网等各种思想阵地,引导广大学生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避免形式主义、空对空。

篇13

1.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在传统教学的模式中,《分析化学》被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是分开进行的,与此同时还可以采取并行教学的模式来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步。《分析化学》的理论主要包含了实验的原理、方法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内容,如果想要更好的来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技工院校的学生必须要具备以下两点:第一,需要有强大的对理性认知的能力;第二,必须有良好的化学基础知识。但是技工学校的学生由于他们自身存在的一些因素,因此很难完全的具备以上的要求。除此之外,由于他们还未成年,所以他们在各个方面都不是很成熟,对认知的能力也很差,并且感性认知远远大于理性认知。

2.一体化教学的长处

为了很好的解决以上所遇到的问题,所以就有了《分析化学》学习中的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的本质是集教、学、做为一体的,也就是在对理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把实验操作有效的穿插在其中。实验操作作为比较直观的学习方式,正好符合技工学校学生的认知能力,并可以通过实验来加强学生对《分析化学》进行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进行实验操作来对理性认知能力进行弥补,换一种方式来说就是通过进行直观的实验操作来使学生更加有效的来接受理论知识,并不断的随着实验的阶梯前进,从而实现从实践提升到理论的跨越,以此来顺利的完成初学者――熟练者――专家的过程。

在《分析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采取一体化教学的方式,就可以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有效的弥补。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实验操作来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以此来弥补在理性认知方面存在的不足,使学生可以更加顺利的接受和掌握理论知识,从而使理论教学的效果得到改善,这样还可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由此可以得出一体化教学方式对技工院校的《分析化学》教学具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一体化教学也可以被称之为是其在发展过程中的指向标。

二、《分析化学》一体化教学的开展

一体化教学作为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技工院校中如何顺利的进行一体化教学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所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

1.教材的编写

在现阶段,一体化教学的模式还停留在研究的阶段,并没有比较专业的教材。如果想要顺利的进行一体化教学,技工院校的首要目的就是要及时的对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进行编写。在对一体化教材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材的编写方式。在对一体化教材进行编写时,必须要把传统的分成章节的模式摒弃,并对一些专业的学科模块进行参考,并把分析化学划分成不同的很多的模块,例如氧化还原滴定、配位滴定等,也可以按照需要把每个模块划分成多个小模块。这种编写模式对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二,教材的内容要有侧重点。在进行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对于理论与实验操作要有侧重,这样的话才可以更好的体现出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特点更加的吻合。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实验操作更加的重视,还要相应的削弱理论内容。

第三,教材内容具有的容量。传统模式中的分析化学的教材,在理论部分以及实验操作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容量,如果想要让技工院校的学生把所有的内容在一年之内来完成,这是非常难以实现的,所以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需要对其内容进行精简,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的适合技工院校的学生学习。

2.教师的培训

一体化教学的本质是集教、学、做为一体的,而传统模式下的教室以及实验室都不能符合进行一体化教学的工作的需求,所以就需要准备一个与一体化教学的特征相匹配的场所,以此来更好的开展一体化教学。例如,给实验室配备投影仪等进行理论教学的设备,以此来让实验室符合一体化教学的标准。

3.教学场地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