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骨折手术后的护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关键词:股骨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113-02
1资料与方法
本组86例患者,男48例,女38例。年龄69-88岁,平均72岁。全部患者都是因外伤导致大腿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有明确的外伤史。其中股骨颈骨折36例,股骨中段骨折28例,股骨下段骨折22例。治疗手段分别采用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人工全髋或半髋置换术[1]。
2护理
2.1患者准备。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术前禁食水6小时。
2.2术前护理。多数老年患者骨折一般是突然外伤所致,存在急躁、焦虑心理,加上生活不能自理,又需住院手术治疗,担心医疗费用和手术效果等,使老年患者不知所措,心理失衡,表现为恐惧焦虑,急躁失眠。作为责任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谈,让患者有很好的心理准备,有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3术中护理。一般老年患者都采取全身麻醉或者CSEA麻醉。在麻醉的整个过程中,手术室护士应掌握麻醉常用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和用法,注意事项。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为防止麻醉意外事件发生,麻醉前必须对麻醉用量和药品进行检查,全面估计麻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准备好各种抢救器械和药品。全麻醉病人去枕仰卧,将患者下领向前上托起,使上下齿咬合,防止舌根后坠。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认真观察呼吸频率、幅度。如出现喉、支气管痉孪,应面罩给氧,必要时气管内插管。麻醉前病人的准备要特别注意呼吸道不受呕吐和误吸的威胁。全麻过程中,一旦出现呕吐应立即将病,人头转向一侧,同时迅速吸净口腔,上呼吸道的呕吐物,保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立即气管内插管。气管插管人工通气的病人应保持导管通畅,随时吸净导管内分泌物,注意人工呼吸机的工作情况,如有报警,马上检查处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记录病人的呼吸、脉搏、血压、血气、体温以及心和脑的电活动等生命休征,保持输液、输血通畅。密切观累木中失血情况,为输液、输血提供依据。并注意有无输液输血反应。
2.4术后护理。患者返回病房后,密切观察伤肢的血液循环和感知觉情况,协助患者去枕平卧位6小时,禁食水6小时,嘱患者严格卧床休息。协助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把伤肢保持外展中立位。正确指导患者伤肢功能锻炼,协助患者翻身抬臀,防止压疮发生。疼痛剧烈者应及时解除痛苦。调节心理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3护理观察
篇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8―49―02
1 临床资料
2007年9月至2009年8月我院收治的53例择期进行骨科手术患者,男32例,女21例。年龄21~69岁,平均34岁。胫腓骨骨折11例,股骨干骨折10例,腰椎爆裂骨折6例,盆骨骨折6例,腰椎间盘突出13例,骨髓炎7例。其中伴糖尿病13例,高血压病5例。53例患者通过围手术期合理有效的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I期愈合42例,由于术后并发症Ⅱ期愈合11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骨科手术患者大多由于意外造成的骨伤,患者及家属普遍存在紧张、激动、过度悲伤等负性情绪,对术后的功能恢复极其担忧。护理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安慰并给予鼓励,使其树立面对困难的信心,身心处于放松的状态。同时告知家属手术存在的风险及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其有勇气面对。告知手术的方法、注意事项、护理等,使其家属明白医护人员各项操作的原因,便于患者配合治疗。
2.1.2 评估病情 充分做好术前准备,详询患者病史,正确评估手术耐受能力,警惕合并疾病发作,及时发现和加重并发症的因素。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首先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血压平稳3天后再进行手术,糖尿病患者术前及术后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空腹血糖<7.8mmol/L方可手术。
2.1.3 术前准备 做好辅助检查,如肝肾功能、血糖、出凝血时间、心电图、尿、粪便、X片等检查。
除局麻患者外,手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术前1日洗澡,手术野清洁,预防细菌感染。护理人员做好手术仪器和药品的准备,备用。
2.2 术后护理
2.2.1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针对每一位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分析,全面评估患者受伤的病因、造成的后果、伤后情绪变化、以及疼痛等不良刺激对患者的影响,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用真诚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经手术后患者的行动受限,有些患者的运动能力不能恢复,其情绪波动较大,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针对不同的患者给予不同的心理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沟通。尊重患者,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生活,并制定康复计划,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2 疼痛的护理 疼痛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尤其在术后72小时内疼痛较剧烈,患者有时难以忍受。护理人员及时准确的进行疼痛评估,分析影响疼痛的因素,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分为0~10个等级,0为无痛,2例;1~3为轻度痛,17例;4~6为中度,15例;7~10为重度,19例。护理人员根据疼痛的不同程度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指导患者积极配合使用镇痛药,根据患者主观感受实施按需镇痛,同时告知患者麻醉性镇痛所致患者成瘾性发生率小于0.1%。除此之外,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如与患者聊天、听音乐等,使其身心放松,减轻疼痛。
2.2.3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骨科术后患者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及心血管功能的变化,对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注意观察尿量。糖尿病患者定时监测血糖、尿糖,防止发生酮症酸中毒,预防伤口感染。卧床患者需注意预防四大并发症。压疮是手术患者发生的高危人群,因此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压疮的预防。指导患者主动定时更换,侧卧位时应避免侧卧于患侧。长期卧床活动少,静脉回流缓慢,患肢末端易形成肿胀和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强直。躯干疾患合并截瘫患者要按时翻身,翻身时保持躯干成一直线。预防肺部感染,指导患者深呼吸有效咳痰,患者多饮水不仅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而且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几率。
3 讨论
创伤骨科手术日益增多,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尤为重要。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服务,仍是临床医护人员研究的方向。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残肢体的功能尽可能得到保留、恢复或者重建,早日康复。
篇3
随着年龄的增加,骨折机率增大,尤其是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骨质疏松更加明显,所以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人,轻微的直接或间接外力即可发生骨折,创伤后患者长期卧床机体代偿能力和组织修复能力均降低,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而且不少老年人合并有高血压、心脏病及其他疾病,所以及时恰当的治疗和护理对预防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后期功能锻炼也是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50例为我科收住均为6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0~70岁37例,71以上23例,女28例,男22例,本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无一例形成下肢废用性萎缩。
1.1 针对老年人紧张、恐惧、烦躁心理,耐心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说明手术的目的和意义,消除其思想顾虑,鼓励患者有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手术。
1.2 协助医师做好各项化验检查,并做好生命体征的测量,对症处理。
1.3 术前3天做好患者的皮肤清洁工作,如洗澡、剪指甲等,严格备皮范围,上到胸骨柄,下至小腿前后过正中线,包括会阴。嘱其保暖、防感冒、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防腹泻,为手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1.4 术前一晚饮用一杯热牛奶或适当给予镇静剂,保证患者充足睡眠,术晨嘱患者排空大小便,留置好尿管,协助穿好手术衣,女性严禁化妆,手术室护士来接。
2 手术后护理
患者从手术室回病房后,去枕平卧、头偏一侧,禁食水6小时,抬高患肢,保持患肢外展中立卧位,忌侧卧位,盘腿内收、外旋等,观察刀口流血及末梢血液循环及感觉运动情况,保持切口下敷料干燥,并定时换药,保持负压引流通畅,注意观察引流量和性状,引流量一般为200至800毫升。如引流量持续增多,色泽鲜红,要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工作,如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等,可暂时关闭引流器取消负压,引流一般在术后切口疼痛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
3 饮食护理
老年人骨折初期由于疼痛、忧虑、紧张加之卧床易出现腹胀、纳呆、大便秘结等症状,饮食多餐,忌辛辣、油腻、腥发食品。骨折中后期疼痛已减轻,情绪基本稳定,应给予足够的营养和能量,进食多钙易消化食品。
4 专科护理
术后根据不同情况做牵引治疗,牵引视病情分皮牵引和骨牵引。皮牵引时要注意牵引套有无松散、滑脱,骨牵引时应避免牵引左右移动,每日两次用碘伏滴于骨牵引处。无论是皮牵引或骨牵引,都应观察肢体的肤色、温度、感觉、运动情况。同时严格检查患肢是否处于外展中立位,如有偏差随时调整。注意牵引滑轮与牵引是否起至牵引作用,中途有无阻力或被压迫。定时测量上下肢长度,防止牵引过度或不足。
5 预防并发症
骨折患者长期卧床,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便秘、泌尿系感染、褥疮等。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及家属要有耐心,消除不良情绪,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使其自觉接受饮食治疗。多食青菜、水果、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多饮水,每天至少1500毫升到2000毫升,预防泌尿系感染。多做扩胸运动,深呼吸,鼓励做有效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做好皮肤护理,注意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无渣屑。防止褥疮的发生。
篇4
1.2方法
1.2.1术前护理 面对外伤性骨折患者的不期而至,最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恐惧,焦虑,悲伤,抑郁,孤独,无助感和其他消极情绪,严重的导致自杀等恶性事件。护士应加强巡视,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让亲戚朋友的帮助,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将有助于减少压力和紧张,并介绍了对患者的治疗方法,使其协调处理[1-2]。术前下肢感觉理解疼痛患者的具体情况,术后观察提供依据。同时由于术后卧床时间较长,尿中需要培训的床。术前粪便1次,个人脊髓损伤导致排便困难的患者,医生可以给予灌肠,灌肠肛管或徒手挖掘方法帮助排便。诱导排尿不成功,可以留置导尿管,每4 h定时开。除了备皮和皮试,准备相关的辅助检查。掌握每个患者不同的心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与术前训练和各种准备工作,积极配合,术后并发症的详细讲述如何预防可能发生的。肺功能锻炼,肺组织受压移位,小气道和肺毛细血管床被扭曲,并导致肺顺应性降低、呼吸和循环阻力增加,引起呼吸功能障碍[3-4]。因此,术前常规肺功能测定,说明患者肺功能锻炼及营运事宜,让他们理解重要性和积极配合。
1.2.2术后护理 生命体征术后2 h监测血压30 min/次,脉搏氧饱和度后观察,时间无异常变化的1 h/次,直到光滑,并观察神志,尿量,有无发绀,苍白的皮肤和粘膜,水肿,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等。本组有1例2 d的意识差,嗜睡,贫血,脉率>100/min,尿少色深,考虑血容量不足的贫血,给予复方氯化钠,2 U的红血细胞,症状逐渐改善。术后躺4 h,容易止血,减少渗血,4 h后的管理,每1~2 h翻身,切口良好的护理,患者出血导管处理,观察伤口,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是否折叠,扭曲,阻塞,脱落,和引流液量的颜色变化,密切观察。24 h密切观察神经功能,远端血运重建手术,如温度,感觉,颜色,患肢足背动脉和背屈,跖屈运动[5-6]。通过观察和护理,肢体的血液供应和神经功能障碍及时检测。这种手术创面渗血渗必须做更多的工作,术后伤口持续负压引流,应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避免伤口渗出,切口的伤口敷料感染引起的积血,注意保持清洁和干燥,观察引流量颜色,速度,24 h超过200 mL,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向医生处理报告。
1.3评价指标 对患者术前术后1 d、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7],术后3个月行改良Macnab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症状完全消失,恢复原来的工作和生活;良:有轻微症状,活动轻度受限,对工作生活无影响;可:症状减轻,活动受限,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差:治疗前后无差别,甚至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P
2结果
65例患者术后3月疗效评定:优31例,良20例,可11例,差3例,总有效率95.4%。
3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以通过适当的活动减少,做肢体运动,避免身体的扭转,弯曲,侧弯运动。要求患者避免吃得太饱,适当的功能锻炼,一步一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没有过多的体重和身体弯曲动作,为了防止脊柱内固定钉骨折。穿6个月~1年的支撑,除了洗澡和睡觉外,其他时间都穿。除保持正确的姿势,还要加强营养和腹部肌肉,背部肌肉的锻炼,加强肩部和胸部运动指导,以平衡的力量,从医院出院后12个月内复查。
4讨论
胸腰椎骨折,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时,往往导致僵硬后凸畸形。重力线移位严重脊柱后凸畸形和脊柱不稳,可引起局部疼痛,畸形和神经功能障碍。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存在局部后凸畸形和神经压迫,后路椎体截骨内固定相比,不增加手术创伤的同时,可获得较大的矫正后凸畸形。陈旧性胸腰段僵硬和更大角度的后凸椎体楔形截骨骨折,可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在这项研究中,通过对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手术期护理在脊柱后凸畸形后路截骨术结合,并提供指导对胸腰椎骨折的护理畸形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未来联合[8]。在围手术期护理畸形后路脊柱截骨联合胸腰椎椎体骨折的研究。胸腰段骨折患者,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防止术后压疮护理是关键。传统的对患者的气垫床,6 h操作开始卧位更换后,做地面观测,经常按摩,定时改变姿势。神经损伤的厕所训练是受伤的患者康复的一个重要项目[9],往往不能自行排尿,应留置导管。神经原性膀胱痉挛,让患者喝下定时定量,使膀胱储尿,定期导管夹引流尿液在膀胱。手术后,导尿管的放置时间长,有尿路感染的风险,应保持导管通畅,鼓励患者多饮水,病情稳定后可取半卧位,每日冲洗膀胱。同时尽快开始训练膀胱收缩反射,术后的第2 d,每2~4 h尿1次,在拔管后2~3 w,鼓励患者感到膀胱充盈情况,用手按排尿。由于术后恢复时间长,肠蠕动减弱,风险便秘。应加强饮食护理,为患者排便的护理。鼓励患者多吃蔬菜,新鲜水果和含纤维素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必要的塞开塞露。大便失禁的患者,对高纤维的饮食和足够的水,晚饭后,给患者造成排便训练腹部压力,每天固定时间,避免患者超过3 d不解大便。肢体功能障碍在胸腰椎骨折并截瘫患者[10],因此,应及时正确的功能锻炼,保持关节活动,促进人体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从第一天医院的患者,应指导的主动或被动活动肢体关节。术后应早期运动,鼓励双下肢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稳定的状态,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的运动功能,促进复位后脊柱的稳定性,增加背部肌肉的力量,而且还可以避免或减少慢性腰痛的后遗症。
参考文献:
[1]苏再发,贾连顺.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截骨矫形术治疗进展[J].脊柱外科杂志,2004,(5):33-35.
[2]王迎松,解京明,张颖,等.脊柱侧后凸伴有显著通气功能障碍的围手术期处理[J].脊柱外科杂志,2006,(2):103-104.
[3]熊志农,熬晓铃,蓝素缎.一例脊柱后凸矫正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8):556.
[4]冯乐玲,刘观炎炎,马维虎.经椎弓根截骨内固定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护理杂志,2007,(5):183-184.
[5]Zhu ZZ,Qiu Y.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 following scoliosis,surgery:its risk indicators and treatment strategy[J].J World Gastroenterol,2005,11(21):3307-3310.
[6]邱贵兴,仉建国,王以朋,等.特发性脊柱侧凸的PUMC(协和)分型系统[J].中华骨科杂志,2003,23(1):9.
[7]郑曼,张嫒,崔苏扬.术前肺功能评估对脊柱侧弯患者围术期处理的意义[J].东南大学学报,2004,23(6):401-403.
篇5
1.1 一般资料
本次参与调查的60例患者均系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3月这期间内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这60例患者都经过X光检查最终确诊为下肢骨折。60名患者中有35例为男性患者25例为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23~65岁,平均年龄为(45.56+3.13)岁,所有患者都通过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进行手术所用时间为1.4~2.8小时,平均手术时间为(1.63+0.24)小时。随机将这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这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等一般情况上无明显差异,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下肢骨折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
1.2.1 术前护理:(1)在进行手术之前,先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以及进行的手术的具体过程,并将相关的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一定的介绍,让患者对深静脉血栓有所了解,并在进行手术之前让患者适应在床上进行大小便,以避免手术进行后由于行动不便而引起尿潴留或者是便秘;尤其要对一些高危人群诸如糖尿病、高龄、恶性肿瘤患者等进行密切关注,避免出现特殊情况。(2)护理人员要注意与患者多进行交流和沟通,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多为患者选取一些治疗成功的病例,以提高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保证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手术,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3)护理人员要对患者日常的饮食进行指导,多吃水果蔬菜,忌烟酒、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并保证患者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保证患者大小便的畅通。
1.2.2 术中护理:在进行手术时,护理人员要积极配合主刀医师,避免损伤患者的血管,保证静脉穿刺在高水平下进行,尽量保证一些高渗溶液或者是刺激性比较强的药物能够在不同部位的静脉进行穿刺,要尽量避免手术过程中对于静脉血管内膜的损伤。
1.2.3 术后护理:(1)手术完成后要密切注意患者的状况,并将患肢与建肢进行对比,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2)在对患者进行输液时,尽量避免在患肢,选择上肢进行输液,提高穿刺水平,避免在同一个部位的同一静脉上进行多次穿刺,进行刺激性药物的静脉注射时,要充分稀释,并进行缓慢滴注,如果出现局部的刺激性验证,要尽快更换部位进行注射。(3)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一些关节的活动,鼓励患者多活动患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尽快康复。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术均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以x+s来表示所得的计量资料,以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并通过P
2 结果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2008年本科室经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 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42岁;重物砸伤2例,高空跌伤6例,车祸16例;合并脊髓损伤17例。入院时有1例带入初期褥疮;住院最长6个月,最短住院为2个月,平均4个月。
1.2 方法 本试验采用同源配对对照,即同一病者既属试验组,又属对照组。通过体检与观察手段,记录病者的情绪变化。选择情绪变化作为心理状态测试指标。结果采用秩和检验。情绪表现采用心理研究方法中的量表法检测。见表1。
1.3 手术方式 本组在全麻及连硬膜外麻醉下行骨折切开复位+AF钉内固定16例;+Dick内固定8例;本组术后并发尿道感染5例,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应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行膀胱冲洗,2次/d, 及对症处理,2~4天感染症状得到控制;并发呼吸道感染3例,给予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定时变换,轻轻叩击胸背部,嘱患者深呼吸,做扩胸运动,雾化吸入后3~5天感染症状消失。本组其中1例下肢瘫痪未能完全恢复,其余均痊愈出院。表1 病人手术前后情绪变化比较 (例)
2 护理
2.1 了解病情 通过询问病史、交谈、护理体检、翻阅病历等方式收集资料,包括患者的不适症状、自理能力、康复愿望、家庭环境、心理状态、有无其他系统疾病存在以及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等,全面正确地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和健康需求。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术后回病室让病人平卧于硬板床,观察切口有无出血,引流液的量,保持输液通畅,全麻未醒者应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硬膜外麻醉及腰麻醉应平卧6h[3]。
2.2.2 压疮的预防 为防止压疮的发生,硬板床上应加放气床,两踝之间、足跟后上面均放置软垫,每2h轴心翻身1次,轻轻按摩受压部位皮肤,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床整,经常检查骨突处皮肤,防止压疮的发生。本组经上述护理未出现压疮病例。
2.2.3 深静脉血栓 每天定时活动下肢,结合定期翻身,预防腓肠肌部位长期受压,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本组经上述护理未出现深静脉血栓病例。
2.2.4 肢体畸形 为了恢复瘫痪的肢体功能及防止肢体畸形,每天数次活动,按摩髋、膝、踝及足趾各关节,并用预防垂足板托起双足,防止挛缩或畸形,本组无肢体畸形发生。
2.2.5 康复训练 脊髓损伤早期康复训练是恢复神经功能的重要保证。(1)指导呼吸练习;(2)做扩胸运动,腰背肌,两侧股四头肌舒缩训练;(3)每天做抬腿训练;(4)排尿训练,对于残存排尿功能的患者进行辅助排尿训练,按压,寻找刺激排尿敏感区,对于完全丧失排尿功能的患者应培养自行或间歇性清洁导尿,男性患者可行假性导尿,尽可能避免长期留置导管。
2.2.6 心理支持 对于脊髓损伤的患者,心理护理应贯穿疾病的始终,针对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给予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心理诱导,增强信心,使病人从心理上和身体上都尽早融入社会。
3 结果
表1显示,病人手术前后情绪的变化非常明显(P
4 讨论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其内有脊髓通行,倘若治疗和护理不当,易使骨折移位进一步造成脊髓损伤,同时脊柱骨折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如护理不当易出现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护理的重点在于避免造成进一步的损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临床治疗和护理起着积极的作用。
4.1 做好基础护理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脊柱骨折后卧床时间长、活动减少,容易出现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威胁到病人的生命 [4] 。临床上我们对生命体征的动态观察、每天的晨晚间护理、会阴护理、褥疮护理等基础护理,虽然很琐碎,但却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之一。
4.2 手术治疗是骨折治疗的三大原则之一,而手术前后的专科护理及心理护理的干预是达到治疗的最终目的——恢复功能的主要手段 如果脊柱损伤后不锻炼活动,就会增加软组织的粘连及组织纤维化的机会,还可使脊柱各关节活动性减退,影响以后的脊柱运动,导致腰背部慢性疼痛,背部肌肉常因疼痛而发生保护性痉挛,使患者不敢活动背部,从而导致背肌的废用性萎缩。所以,指导、督促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是一项很重要的护理工作,适量的功能锻炼能帮助患者消除功能障碍、促进功能恢复、进一步提高治疗和护理质量,达到治疗骨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顾沛.外科护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16.
篇7
1内固定术概念
内固定术是用金属螺钉、钢板、髓内针、钢丝或骨板等物直接在断骨内或外面将断骨连接固定起来的手术,称为内固定术[1]。内固定术可以使胫腓骨不稳定骨折,先变成相对稳定骨折,而胫骨尽量以最简单的方式,如支架、螺钉等固定,根据骨折端稳定程度还适时辅以石膏外固定,特别是胫骨下1/3粉碎骨折或干骺端骨折,胫骨难于固定,而仅固定胫骨不能稳定踝关节和恢复踝关节解剖形态,这时腓骨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更为重要。
2内固定术前护理
在积极抢救治疗的同时,关怀安慰患者,耐心解释,简明扼要地介绍手术的目的、麻醉及手术的大概经过,手术的可靠性及安全措施,消除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恐惧和紧张心理,告知内固定架的使用方法,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治疗与护理,使病人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做好营养支持的护理,应供给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含水分多、清淡、味鲜、易消化的饮食,术前练习床上大小便,以免术后尿潴留和便秘。训练有效咳嗽及排痰,预防术后并发症。常规准备皮肤,备皮时应注意勿损伤皮肤,有皮肤破损者应积极治疗,术前2小时碘伏消毒,治疗巾包扎[2]。术前常规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水,以防术中呕吐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根据医嘱准时给术前药物。
3内固定术中护理
正确摆放手术,预防压疮,切记要调整好牵引力量,预防牵引过度而造成会阴区的压疮。严格无菌操作手术最好在层流手术室进行。操作中严格按无菌操作原则去做。熟悉手术步骤与各步骤所需器械 成套器械一般以手术步骤按顺序摆放,配合手术时可按步骤拿取,护士要熟悉专用成套器械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熟悉钢板的型号。暴露术野后,协助医生选取钢板,熟悉手术步骤与各步骤所需器械,器械护士要准确迅速地传递器械,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4内固定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常规使用心电监护,密切观察体温,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出,置血浆管者观察引流的量、颜色并确保引流通畅,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有无肿胀、疼痛、趾端感觉和运动。
做好饮食指导,合理的饮食有利于机体体力的恢复和伤口愈合,治疗膳食应注意纠正失水失盐,在早期应供给低脂、高维生素、高钠、高铁、含水分多、清淡味鲜、易消化吸收的普食。后期给予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高锌、高铜的饮食,以利骨折修复和机体消耗的补充。
术后病人取平卧位,在麻醉作用未消失、肢体功能处于不自主状态时,要注意防止因半动不动而加重病情,保持膝关节屈曲20~30。,可用软枕垫于窝处,促进淋巴和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合并血管损伤或骨筋膜高压征患肢不宜垫高,以免加重肌肉缺血、肿胀和坏死,肢体防止位置很重要,严禁内外旋转,保持中立位[3]。
要注意观察针眼进入皮肤处是否有红肿、渗出,注意分辨是否感染还是针眼处异物反应。每天针眼处点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2次,当钉孔周围皮肤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时,应及时报告医生换药,并注意观察外固定是否松动滑脱,发现问题即时调整。
指导功能锻炼,积极有效的功能锻炼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足下垂、患肢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根据患者病情及患肢固定情况,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指导患者积极的功能锻炼,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功能锻炼应注意以患者不感觉疲劳、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如果功能锻炼不恰当,操之过急,干扰了骨折固定,将影响骨折愈合。
5并发症预防护理
预防切口感染及骨髓炎,术前给予支持疗法,纠正低蛋白血症、糖尿病、贫血;术前备皮彻底;术前、术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等均是预防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巡回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生命体征变化。如:发现患者意识障碍、进行性血氧下降、皮肤出血点等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严防脂肪栓塞综合症。术前摆放时应在易受压部位垫上软垫,防止压伤皮肤,引起压疮。选用高质量、型号合适的抗剪切、抗弯、抗疲劳能力的内固定材料,并且构造更加合理,能替代股骨承受人体大部分的应力,有利于避免髓内钉的断裂。
6总结
胫腓骨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长骨干骨折之一,常合并皮肤、肌肉缺损等严重软组织问题,术后并发症多且发生率高,其治疗及功能恢复日益引起临床的关注。通过本文对手术前后的护理探讨,总结出内固定是目前治疗胫腓骨骨折的较好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22例,男15例,女7例,男性年龄最大85岁,最小18岁,平均43岁;女性年龄最大76岁,最小23岁,平均40岁。骨折原因:工地上施工受伤10例,车祸伤7例,行走滑倒3例,从床上或椅子上跌伤2例。骨折类型为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22例中其他系统合并症10例,其中心血管病中冠心病4例,高血压6例;糖尿病1例。伤者身前情况:能下床行走,生活自理22例,能下地劳动16例。
1.2 临床特点 病人均有腰背疼痛,脊柱活动障碍和局部压痛,绝大多数伴有腹部坠胀感。X线、CT表现为椎体骨质疏松和退行性变,骨折部位为T7~L5,单个椎体骨折15例、多个椎体骨折5例,均为单纯压缩骨折,压缩程度为1/3~2/3椎体厚度。
1.3 疗效评定 根据病人主诉疼痛程度,腰部坠胀感,脊柱活动及X线、CT复查椎体压缩度变化情况分级计分。出院时及随访6个月~1年分别评定疗效.
2 术后护理
2.1 安置:全麻术后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硬膜外麻醉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平卧可压迫伤口止血。
2.2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应严格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并记录,每1~2h测1次;注意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尿量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2.3 切口及引流管护理:术后切口应给予加压包扎,密切观察敷料的渗出情况,及时更换敷料并记录渗出量;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管道受压及扭曲,维持有效引流。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合理使用抗生素,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的发生。
2.4 护理:术毕3~4人一起使患者保持水平位移至病床平卧;平卧4~6h,切口下可垫棉垫以压迫切口减少出血;保持;轴线翻身1次/2h,翻身时保持头、颈、躯干成轴线,整个躯体同时转动,避免脊柱扭曲,翻身时防止引流管脱出。
2.5 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 密切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肌力及括约肌功能,尤其注意感觉平面的变化,并与术前作比较,以便及时发现术后有无脊髓损伤加重和术后肢体恢复情况。如患者出现下肢疼痛、麻木、肌力较术前减退和感觉丧失平面升高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排除血肿形成或内固定松动植骨块脱落的可能。
2.6 疼痛的护理:术后应评估患者疼痛的性质、程度、范围,保持周围环境安静舒适,多与患者沟通,分散其注意力。术后切口疼痛常与咳嗽、深呼吸和改变等关系密切,咳嗽时用手按压伤口,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咳嗽引起的疼痛。翻身时避免触及切口及牵拉引流管。挤压引流管时用手固定引流管近端,可减轻引流管刺激引起的疼痛。
3 康复护理
康复锻炼[2]主要为腰背肌及双侧股四头肌的舒缩锻炼,腰背肌的锻炼对胸腰椎压缩骨折的康复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腰背肌锻炼(牵引椎体),使骨折部分复原,同时避免骨质疏松的发生,避免远期椎体恢复的高度再度丢失,腰背肌的力量增加,增强了脊柱的稳定性,减少脊柱退变的发生,避免腰背部的疼痛及畸形。股四头肌的舒缩练习,可防止股四头肌的萎缩,增加腿部力量,防止下床摔伤。功能锻炼术后1~2天开始,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可依次采用下述锻炼方法:(1)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用头部、双肘及两足撑起全身,使背部尽力腾空后伸。术后1周左右可练习此法。(2)三点支撑法:让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部及足部撑在床上,而全身腾空后伸。术后2~3周可练习此法。(3)四点支撑法:用双手及双脚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呈一拱桥状,术后3~4周可练习此法。(4)俯卧燕飞法也叫飞燕点水法:先练颈部后伸,待稍有力后再练习抬起胸部,上肢向后背伸,以至抬起上身。以后伸直膝关节抬脚,先抬一只脚,两替抬,然后再同时抬两脚。最后头胸、下肢一起抬,两上肢同时向后背伸,肘关节要伸直,争取使两手在背后拉在一起,这样,身体的两头翘起,两臂后伸,腹部成为支点形似飞燕,故又称飞燕点水。术后5~6周可练习此法。
4 讨论
胸腰椎单纯压缩性骨折[3]是由于外伤的脊柱骨断筋伤,阻滞气机致气滞血瘀,故有腰背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由于脊柱中柱对于重力的传导,脊柱的活动及稳定性至关重要,如压缩性骨折未能有效复位可致脊柱后凸畸形,甚至椎体滑脱、脊髓神经受损。护理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尤其是能否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关系到患者的情绪稳定,而正确的指导及护理直接关系到疾病的预后。因此,护理工作者要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只有认真实施了各项护理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篇9
胸腰椎骨折比较复杂,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害,手术大出血多,我院自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胸腰椎骨折45例,均行手术治疗,护前、护后的护理十分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23~52岁,平均39.3岁。高处落伤34例,车祸伤11例。伴下肢骨折6例。伴胸部损伤3例,伴腹部损伤2例,
1.2 手术方法 后正中切口中,切开皮肤、皮下、腰背筋膜,分开骶棘肉,显露关节突,在伤椎上下方椎体打入椎弓根钉,以横突中轴为水平线,关节突外缘为垂线,交叉点为进钉点,垂直椎体,向内倾斜15°,钻孔,测深,攻丝,拧入螺钉,适当撑开复位,有神经症状者行椎板切除减压,将切除的骨颗粒放于横突植植骨。
1.3 结果 44例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有1例发生骶尾部。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同患者讲明手术的必要性,让患者不必担心过多,患者的神经功能有希望恢复,让患者有信心有勇气,同时也要同患者讲明手术有风险,希望理解。
2.1.2 术前熟悉患者的双下肢的运动、感觉情况、大小便情况,以便与术后进行对比,术野皮肤注意有无伤口,需伤口无感染才能手术,术前皮肤准备要彻底,术前3 d清洗手术区,用消毒巾盖住。骨突起的地方如骶尾部、大粗隆、腓骨小头要注意压疮,用棉垫、气圈保护。向患者讲述手术治疗的过程,手术的时间长短,手术医生的工作经验,让患者放心。术前多做深呼吸运动,预防术后肺部感染,防治感冒。术前注意有无胸痛,有无呼吸困难,注意发生气胸或血胸的可能,必要时行胸片检查。注意有无腹痛,必要时行腹部B超或CT检查,注意有无血尿,注意泌尿系损伤的可能。术前皮肤准备要彻底,备皮范围要足够,采有术前连续3 d,2次/d清洗皮肤。
2.1.3 注意翻身防褥疮,行局部皮肤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使用气垫床。小便困难要停留尿管,注意尿道的护理,保持大便通畅,多吃水果、纤维素多的食物,多吃蜜糖水,芝麻糊。便秘患者可使用开塞露,麻仁软胶囊,必要时行温盐水灌肠。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观察伤口渗血情况,伤口有无裂开或积液积脓,伤口有无红肿,注意引流量,24 h引流超过200 ml,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及时报告医生,引流袋一天更换一次,注意引流管有无打折或堵塞。注意患侧肢体有无麻木,注意双下肢肌力恢复情况,有无好转和加重,如果加重要报告医生,可能会是血肿压迫或螺钉位置不好或植骨块移位。
2.2.2 注意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的可能性。患者有无肿胀、疼痛,有无活动障碍。深静脉栓塞患者,挤压小腿会疼痛。随时报告医生,必要时行血管彩超或行CT下血管造影,术后鼓励患者多行下肢肌肉主动收缩,多行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主动活动。护士可帮助活动下肢各关节,行双下肢大小腿肌肉按摩。
2.2.3 没有瘫痪的肌肉同样行康复活动,肢体不康复时,保持功能位,膝屈曲15°,踝关节背伸90°,防止跟腱挛缩、足下垂。多行腰部肌肉的锻炼,头和肘双足跟用力使腰部离床,维持5 min,休息10 min为一组,每次做10组,2次/d,注意不要过度活动,防止受伤,要循序渐进。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胫后肌、长伸肌、趾长伸肌活动。多行双下肢肌肉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术后床上翻身防褥疮,摇高床头,多咳嗽排痰,多做深呼吸运动。
2.2.4 术后不完全瘫患者插尿管时间不要过长,防止泌尿系感染。对不全瘫患者,停留尿管,定期夹闭,尿袋更换1次/d。
2.2.5 术后平卧6~8 h后可行患者翻身2~3次,翻身时注意整个身体一齐翻身,采用轴样翻身,一护士扶住患者肩部,另一护士扶住骨盆处,使患者成一整体翻身,不要扭转。术后定做支具,3~5 d后带支具下地多行走,配带支具约3个月。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外科较常见的骨折,患者受伤后腰背部会疼痛,入院后需立即止痛处理,使用吗啡效果较好。患者需要绝对卧床,腰背部用枕头垫高,在去行各项检查时,搬动患者要小心,要4~6个人,将双手插入胸背部和腰背部,不能将患者抱起过床,也不能将患者扭曲,防止脊髓损伤,加重病情。
患者入院后要将病情讲明,做好心理护理,要患者有信心,有勇气,树立必胜的信心,患者不全瘫痪患者有希望恢复下肢肌力,有希望下地走路。患者一入院,腰背部不痛情况下多行双下肢髂腰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活动。多行双下肢按摩,骶尾部多行按摩,防止发生褥疮。
胸腰椎骨折患者有的合并脑的损伤,所以护士要注意神志的改变,如有病情变化,随时报告医生。有的患者会有胸部损伤,注意患者呼吸情况,必要时行胸片检查有无血气胸。有的患者合并腹部脏器损伤,注意患者血压、心率、脉博变化,必要时行腹腔穿刺,B超检查腹部脏器有无损伤。
术后患者的护理要注意深呼吸,用力咳嗽,将痰排出,患者适当摇高床,多行大力拍背。术后叫患者多饮水,尿袋更换1次/d,尿道口要用碘伏原液消毒,尿管1~2 h开放1次,用呋南西林冲洗膀胱,2次/d,能自主小便的尽早拔除尿管。曲艳[1]报道50例胸腰椎骨折的护理经验,患者的下肢肌力有不同程度的恢复,21例生活能自理,9例重返工作岗位。朱丽芳[2]报道胸腰椎骨折AF内固定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多注意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沈玉兰[3]认为胸腰椎骨折翻身要小心,不要扭转身体,防止加重损伤。李苗[4]认为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保持大便通畅。
胸腰骨折患者术前术后进行正确的护理,使患者下肢的功能、大小便功能有较好恢复,早日能够生活自立,重返工作岗位。
参 考 文 献
[1] 曲艳.胸腰椎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3):209.
篇10
胸腰椎骨折手术护理是否到位,对提高脊椎的稳定性、促进脊柱的恢复、保证脊柱手术的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本院应用脊柱后路椎弓根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都为外伤病例,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25~50岁,平均4l岁。高空坠落10例,车祸18例。胸椎骨折8例,腰椎骨折20例。骨折类型:屈曲型8例,爆裂型20例。均有轻重不同的三柱损伤,伴脊髓损伤8例。手术方式是经后路脊柱椎弓根系统复位固定,应用钛合金材料的GSS钉棒系统内固定。对该部分胸腰椎骨折患者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将心理护理贯穿于护理过程的始终,正确的和康复训练,配合医生治疗,做好常规护理,积极而有效预防并发症,达到了治疗的最佳效果。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病人由于对该手术了解甚少,又因为手术复杂,有一定的危险,因此病人大多心情紧张,焦虑恐惧。我们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用病人能理解的语言,耐心向病人解释此手术的方法、优点、适应症和疗效,使病人消除紧张心理,取得良好的配合,有利于治疗。
2.2 术前:仰卧于硬板床上,在骨折部加枕垫,使脊柱过伸,采用平卧中立位并制动(1),防止脊柱扭曲引起伤口出血,加重或引起脊髓损伤,并做好皮肤的护理,防止发生压疮。运动感觉的观察:观察患者痛、温触及位置觉的丧失平面及程度,观察肢体的活动情况(2)。
2.3 床上排尿训练: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病人一般需要6周卧床休息,因此要进行卧床训练大小便。由于多数患者不习惯在床上使用便器,又加上术后疼痛,更加剧了床上排尿的困难。方法:膀胱充盈后使用便盆,如一时排不出,稍等片刻。只是实在不能排尿时,方可导尿,这样有过经历,患者心理没有恐惧感,为术后打好良好基础。
2.4 手术部位皮肤准备:对于择期手术病人,按外科原则,术前作皮肤准备,腰椎手术皮肤准备范围足够大,并严格消毒,上至腋窝水平,大至臀裂,两侧达腋中线。一般在术前3天,每天消毒一次,并用消毒巾包好。
3 术后护理
3.1 病人回病房后,与麻醉师详细交接生命体征等情况,致病人平卧位,低浓度鼻导管持续吸氧,必要时置病人心电监护,每15―30分钟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一次。观察伤口敷料负压引流等情况,加强病人面色、神志、意识的观察,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正确处理。
3.2 严密观察病人双下肢感觉及运动状况:触摸病人双下肢,让病人活动双脚,检查其双下肢的感觉及活动功能是否存在同术前相比,及时发现及早报告医生,为医生争取时间,护士每班检查询问病人并在交班报告上进行书面交班。
3.3 :病人回病房后保持平卧位,有利于压迫止血,减少渗出。过床时迅速将病人移到病床上,搬移过程中需要有医生保护手术部位,一名护士可负责检查各种导管,确保切口负压引流及导尿管通畅不扭曲,确保输血输液通畅。翻身的护理:术后平卧6~8 h后给予患者翻身2-3 h 1次(3),防止发生褥疮。方法:由2名护士,一人托住病人的肩背部,另一人托腰臀,两个人同时抬起病人移向近侧床缘。然后分别扶住病人肩、背、腰、臀,使病人翻转侧卧,方向一致,用力均匀,动作协调,轴线翻身,避免前屈。
3.4 负压引流导引流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脱落,并及时挤压,防止血块阻塞管腔,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由于胸腰椎术后病人定时轴线翻身,故翻身根据病人翻身方向。调整引流管的位置,保证不受压,如果翻身较大引流管较短时,用止血钳夹紧引流管,再将病人翻身,将病人置于舒适位后,再连接引流器,及时倒引流器中的液体,并做好记录。
3.5 预防各种并发症
3.51 褥疮预防: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每4小时一次协助患者翻身,勤擦身换衣。用50%酒精按摩骨突处,多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食物。
3.52 预防便秘:由于病人卧床时间较长,又缺乏活动,易引起便秘,要鼓励病人多食含有粗纤维食物,多饮开水,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行开塞露塞肛治疗,番泻液泡服,环形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发生。
3.6 肢体功能锻炼腰椎手术后,除躯干不宜早期活动,四肢均宜早期活动,尤其是双下肢的运动更为重要,术后24小时应在医师指导下作下肢抬腿训练,由低至高,由少到多,每日训练2~3次,每次10~20下。定时作肢体按摩及各关节可主动及被动锻炼,可减少骨质脱钙和肌肉萎缩。
参考文献
[1] 李连红.临床骨科护理细节[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5.
[2] 娄湘红,杨晓霞.实用骨科护理学[M].第l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74.
[3] 郝世平,李素红.用沈氏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护理的体会[J].黑龙江医药,2001,7(4):411.
篇11
[
关键词 ] 骨科手术;深静脉血栓;临床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2(a)-0072-03
[作者简介] 王玉霞(1977-),女,吉林抚松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外科护理。
深静脉血栓为骨科术后常见并发症,由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所致,好发于下肢,致残率高,给患者生命健康与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临床护理工作,对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大有裨益[1]。现将该院2013年3—12月间接诊的52例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骨科手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总结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该院接诊的52例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全体患者经常规检查,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制定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有关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且经超声检查与静脉造影确诊。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患处疼痛难忍、患处皮温较高、患处明显肿胀、行动功能障碍等。对照组26例患者,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为45~68岁,平均年龄(56.5±6.4)岁;伴有心血管疾病者11例,体质量超标者7例,糖尿病患者8例;临床分型:周围型13例,中央型9例,混合型5例。观察组26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为42~69岁,平均年龄(55.5±5.6)岁;伴有心血管疾病者10例,体质量超标者9例,糖尿病患者7例;临床分型:周围型12例,中央型8例,混合型6例。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叮嘱患者卧床疗养,将患肢抬高,病程未超过3d者给予溶栓治疗,给予5%葡萄糖250mL,加入尿激酶8万U静滴,2次/d,连续治疗10d。定期检测患者凝血酶时间,严格防范因用药过度导致的自发性出血。帮助患者调整定时更换,促进血液流通,保持病房内干净卫生,做好患者个人卫生清洁工作。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另外增加以下护理干预。
1.2.1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调整室内温湿度,注意防寒保暖,定时开窗通风换气,确保病房内空气流通。结合患者个人病情,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鼓励患者多食用低脂、高纤维、易消化的食物。禁止食用高盐高脂类食品,以免增加血液粘稠度,进一步加重病情。确保患者大便通畅,必要时可用药干预,避免因负压增加导致机体静脉回流受损。
1.2.2心理护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给患者身心带来了巨大冲击,患者不但要忍受病痛折磨,还要饱受心灵煎熬。患者因疼痛难忍、担心病情,害怕病情恶化影响今后正常生活,因此往往会感到焦虑与绝望[3]。另外,深静脉血栓患者行动能力受阻,长期卧床休息,所能接触到的人很少,情绪无法得到宣泄,非常容易出现抑郁情绪,对治疗产生抵触感。所以,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给予患者诚挚的关怀,获取患者信任,帮助患者排解不良情绪。可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更清楚地了解疾病,增强自信心,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携手共建友好的医患关系[2]。在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时,应尽量保持动作轻柔,耐心解答患者疑虑,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满足患者合理要求。
1.2.3患肢护理密切关注患肢皮温、色泽、水肿情况。为避免患处因局部压迫导致缺血、缺氧,医护人员应定时协助患者调整。由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养,因此医护人员应每日更换床单被褥,帮助患者擦拭身体,保持患者个人卫生,避免褥疮的发生。
1.2.4并发症护理肺栓塞为深静脉血栓最为常见,也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障碍、胸闷、剧烈咳嗽等。肺栓塞的发生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一旦发现异常,则需立刻向主治医师反馈,并给予患者支持性护理,全天候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给予患者高流量氧气吸入(5L/min),必要时还可建立静脉通路[4]。此外,医护人员应尽量安抚患者,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以免受到不良刺激,加剧咳嗽症状。
1.2.5溶栓治疗护理临床护理人员应辅助医生做好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查工作,并做好记录,以便医生了解病情。注意观察手术切口处有无出血或渗血,查看引流液的颜色、流量与流质。倘若引流液在短时间内,颜色呈鲜红色,且流速明显过快,则代表术区存在出血的可能性[5]。观察患者排便情况,有无呕吐现象,做好消化道出血的防护准备,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反应,防治颅内出血的发生。可通过静脉留置针,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刺激。
1.2.6出院指导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告知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理与注意事项。叮嘱患者日常中积极锻炼身体,促进四肢血液流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可进行剧烈运动,以免给身体造成额外负担。各项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增加训练难度与强度。最为重要的是,患者应定期前往医院复诊,倾听医生的专业建议,促进患肢尽早康复[6]。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病情改善情况。两组患者均接受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评分,总分在0~100分之间,得分越高代表服务质量越满意。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0为满意,低于60分则为不满意[7]。
1.4统计方法
使用spss12.0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结果
2.1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26例患者护理期间,3例(11.5%)患者下肢坏死,2例(7.7%)患者下肢溃烂,1例(3.8%)患者出现脑栓塞,并发症发生率为23.1%。观察组患者护理期间,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病率为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见表1。
2.2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康复率对比
临床护理3个月后,对照组26例患者,有16例患者完全康复,康复率为61.5%,剩余患者仍需继续治疗。观察组26例患者均已完全康复,均可离床行走,行动功能完全恢复。康复患者生命体征与各项指标均已恢复正常,肿胀、疼痛均已完全消失,患处皮肤颜色逐渐恢复。两组患者康复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经护理满意度调查后发现,对照组26例患者中,非常满意7例(26.9%),满意13例(50.0%),不满意6例(23.1%),总满意度76.9%;观察组26例患者中,非常满意14例(53.8%),满意12例(46.2%),不满意0例,总满意度100%。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见表2。
3讨论
由于患者在接受骨科手术过程中,长时间保持极端被动,并受到麻醉作用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肿胀、疼痛症状,肢体活动严重受限,静脉血流速锐减[8]。深静脉血栓为骨科术后常见并发症,致残率高,一旦引发肺栓塞则会危及生命[9]。因此,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一旦出现深静脉血栓,则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并给予周密、细致的临床护理,优化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在该组研究中,对照组26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3.1%,观察组患者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共有16例患者完全康复,康复率为61.5%。观察组26例患者均已完全康复,康复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6.9%,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两组各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相较于常规护理,综合性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尽早康复。该结论与郁静等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2]。
临床护理是优化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为避免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肢体组织坏死,出现不可逆性损伤或引发严重肺栓塞,给予患者科学、全面的临床护理很有必要[10]。在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期间,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静卧修养。给予患者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排除负面情绪,能够使患者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为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1]。
综上所述,经过该研究最终发现,对骨科术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周密、细致的综合性护理,能有效优化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尽早康复。由此可知,综合性护理对改善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生存质量有着积极良好的正面影响,具备于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
参考文献]
[1]薛烈萍.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当代护士,2013(1下旬刊):66-68.
[2]张薇.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8(8):157-158.
[3]杨霖丹,吴金凤.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11(9):200-201.
[4]寿月清,傅红飞,黄伟珍.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循证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1,17(9):78-79.
[5]詹庆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循证护理[J].求医问药,2011,14(7下半月):141-142.
[6]王戬.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摘要[J].内蒙古中医药,2011,21(8):174-175.
[7]张心涵.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2,15(9):1908-1909.
[8]刘晓旭.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22(4):112-113.
[9]程海松,吴亚军.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J].中国美容医学,2012(16):240-241.
[10]谭宏星.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3,11(1):168-169.
篇12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0~65岁,平均32.5岁。高处坠落伤8例,车祸3例,重物砸伤4例,其中T11、T12骨折合并脱位6例,T12、L1骨折5例合并脱位1例,L1骨折3例,L2骨折2例,
护 理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本组病例均为青壮年,是家庭的重要角色,突然的意外伤害给病人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痛苦,病人恐惧焦虑,悲观失望,为预后担心,缺乏自信心,影响患者的食欲和睡眠,针对病人心理状态,护士要主动与其交流,因势利导,关心安慰鼓励病人,耐心解释手术的必要性,让患者了解手术的目的是恢复脊柱的正常解剖序列,对脊髓进行有效的减压及对脊柱进行可靠的融合与稳定是神经恢复的必备条件[2],从而使患者消除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术前准备:讲解手术麻醉方法及注意事项,常规备皮,做好生命体征的观察、记录,训练病人深呼吸,掌握有效咳嗽的方法、目的,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1小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术后护理:①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严密观察创口敷料渗血情况,记录24小时出入量;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并与术前对比,每1~2小时记录1次,如发现活动受限、麻木加重,感觉及运动缺损,及时报告医生处理。②注意观察切口及引流情况:注意伤口敷料是否清洁,有无脱落,负压引流管装置是否完好,引流管保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引流量过多、鲜红,应考虑有出血现象,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一般术后24~48小时可拔除引流管,术后14天伤口拆线。
康复训练及指导:术后3~5天开始行主动或被动直腿抬高,股四头肌收缩,双下肢屈伸锻炼,防止神经根粘连,下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保持肢体关节功能位,术后6小时开始主动或被动活动,肢体各关节3~4次/日,30分/次。术后12~14天拆线,拆线后行腰背肌锻炼,如三点式、五点式支撑,带腰围下地行走,告知患者锻炼要循序渐进,强度以不引起疼痛和不适为宜,3~6个月内应需带腰围进行活动,禁弯腰,避免过屈,扭腰等活动,出院后遵医嘱按时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复诊。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①预防褥疮:外伤截瘫病人神经传导障碍,神经营养不良,易发生褥疮。术后4~6小时,每2小时翻身1次,检查皮肤受压情况,保持床铺、病人皮肤清洁干燥,骨突出处用50%酒精按摩。温水浴1~2次/日,以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受压部位垫气圈,气垫以防受压。全身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钙质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有利于机体早日康复。②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注意保暖,防止着凉而诱发呼吸道感染,鼓励病人作深呼吸运动及咳嗽训练。嘱患者深吸一口气,屏住10秒,然后缓慢呼出,呼出的时间越长越好,达到最大通气量,咳嗽时双手按住胸部,从肺的深处咳出。增加肺活量训练:指导患者每2小时做深呼吸,吹气球,进行扩胸运动,必要时可雾化吸入,稀释咳出痰液,预防肺部并发症。③预防泌尿系统并发症:病人截瘫留置导尿,导尿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会阴应清洗1次/日;尿管护理2次/日;膀胱冲洗1次/日;更换尿袋1次/日;更换尿管1次/周,在更换尿管后应先采取各种促进排尿的方法,让病人自主排尿,在无效的情况下再行导尿。平日嘱病人多饮水,以增加尿量,行泌尿系自行冲洗,防止泌尿系感染。④胃肠道护理:脊神经损伤,使支配肠道的神经功能减弱造成肠道收缩、蠕动、推进减弱[2]。引起腹胀、便秘、食欲不振等一系列症状,损伤早期以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少吃产气食物,避免腹胀。同时可按肠管走向顺时针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并进食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饮水,便秘者可用缓泻剂或灌肠必要时可人工取便。⑤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腰椎骨折术后约1.2%~3.6%并发深静脉血栓,其中50%可继发肺栓塞致患者死亡[3],下肢深静脉血栓常发生在术后2~3天。护理上应严密观察下肢皮肤温度、颜色、肿胀情况及有无感觉异常及早发现,及早抗凝、溶栓治疗,在护理上清醒后即督促患者行双下肢股四头肌的静态的等长收缩机足踝关节的主动伸曲活动,并辅以向心性按摩以缓解静脉回流瘀滞;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压增加影响静脉回流,引起血栓。
胸腰椎骨折为脊柱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多较年轻,为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病人治疗效果好坏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故对胸腰段骨折病人进行精心护理相当重要。除心理护理、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还要及时指导协助病人康复训练,直接影响到病人各项功能恢复。本组15例,患者经正确治疗,精心护理功能恢复较好,生活能自理,重新回归社会,随访2~3年无并发症、合并症发生。
结 果
本组病例中合并不完全瘫痪11例,完全瘫痪4例,伤后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术后经过护理,康复训练等一系列措施,其中12例完全康复,2例丧失部分功能,1例完全丧失功能。
参考文献
篇1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23~51岁,平均34.3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6例,交通事故10例,重物砸伤3例,其他损伤2例。术前均行X线及CT检查确定伤椎及三柱损伤情况。骨折节段:T11 3例,T12 6例,L1 12例,L2 7例,L3 3例。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6例,B级3例,C级10例,D级7例,E级5例。骨折按Denis分型,爆裂性骨折19例,屈曲分离型8例,骨折脱位型4例,均有严重三柱损伤,包括椎板骨折,小关节突关节骨折,椎弓根骨折等后柱损伤。手术时间2.7~5.3 h,平均3.6 h,出血量750~4 700 mL,平均1 200 mL。
1.2 手术方法 病人取俯卧位,胸腰椎稍后伸,腹部悬空。C型臂X线机正位投照,以伤椎为中心,在相邻上下椎体椎弓根中线投影处划线,此二线间距为切口长度,约 5~6 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筋膜, 骨膜下剥离两侧椎旁肌, 显露伤椎及邻近上下脊椎棘突、椎板、关节突及横突。选择脊髓压迫严重或椎板、关节突损伤严重的一侧作为减压侧,另一侧为融合侧。首先在伤椎上下椎体置入4枚椎弓根螺钉,有脱位者进行复位。于融合侧安装纵向连接杆并撑开,以恢复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固定该侧椎弓根螺钉以维持减压时脊柱的稳定性,避免损伤脊髓。切除减压侧椎板,切除伤椎上下关节突及邻近上一椎体下关节突与下一椎体上关节突,显露并保护好脊髓和神经根,切断伤椎横突,并将伤椎侧方软组织剥离至椎体前方。用特制花刀及髓核钳将伤椎上下椎间盘及软骨板剥离并切除。用骨凿和各种角度刮匙等去除椎弓根,将硬膜前方骨折块以特制花刀推向前方椎体内,沿椎体外缘逐渐凿除骨折椎体,完成 270 °减压。视椎管减压情况,保留部分对侧椎体( 以不妨碍钛网置入为宜)。精确测量上下椎体间距离,选择直径20 mm、长度合适的钛网,用减压中获得的自体骨填塞,先将钛网经减压侧脊髓外侧斜向置入上下椎体间,然后摆正,透视正位像钛网位于中轴线,侧位像位于椎体中后 2/3 处。安装减压侧纵向连接杆,两侧纵向连接杆均适当压缩,并在融合侧椎板间和横突间进行植骨,最后安装横杆。留置引流管一条,逐层关闭创口。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多是由于巨大暴力导致,病人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阴影,对手术疗效和自身康复均有不同程度的怀疑。因此,术前对病人应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护理,并与病人充分交流,向病人介绍该手术治疗方案的优越性以及手术成功的范例,增强病人的安全感、信任感和康复信心。
2.1.2 完善术前准备:坚持“生命第一,但需保护脊柱,减少医源性、继发性和迟发性神经损伤”的原则[3]。本组病人均及时行腰围保护,尽量减少搬动次数。在将病人转移到MRI等检查台时,注意轴线翻身与正确移位,避免脊柱旋移或扭动,减轻由局部损伤引起的水肿和出血,预防医源性损伤的发生,避免加重原发损伤[4]。因手术创伤较大,术中出血多,对病人术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除了配合医生完善各项检查外,同时需要嘱病人术前做好床上排便练习,以适应术后卧床之需要,减少或避免术后发生尿潴留或便秘的可能性。术前还应保证血源充足,以备术中大出血时急用。
2.1.3 加强皮肤护理:本组病人术前多伴有不同程度脊髓受压症状,部分病人合并有大小便功能障碍,容易出现褥疮而延误手术时机或增加术后切口的感染机会。我科根据其皮肤情况及自理程度进行了褥疮评估后,制订了不同的皮肤护理措施,如每2小时翻身1次,保持皮肤干燥、清洁,运用海绵垫圈腾空易受压部位,卧气垫床等防压器具对皮肤进行有效保护。
2.1.4 呼吸训练:全麻后特别是术后较长期卧床容易引起肺不张或坠积性肺炎,危及生命,因此术前应加强肺功能锻炼,增加肺活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由经管护士专门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练习、呼吸操锻炼:缩唇呼吸,膈肌呼吸,反复吹气球或向水瓶内吹气泡,每日5次,每次10 min。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的监测:由于手术时间长,平均3.6 h,椎体静脉丛血运丰富以及残余椎体的大量渗血,术中失血量较大,平均1 200 mL,术后应去枕平卧6 h,予以心电监护及氧气吸入2~3 L/min,密切观察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直至平稳。保持输液通畅,出现失血性休克时,立即给予输血、补液等治疗。
2.2.2 保持有效引流:本组病人均于切口处放置负压吸引球,术后应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管或连接不紧,保持引流通畅,每小时挤压引流管1次,防止血块堵塞管道,避免引流管打折扭曲。 注意引流管与引流球衔接处是否打折。翻身时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脱出或受压。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并做好记录。
2.2.3 神经系统症状的观察:由于行后路270 °减压植入椎体间Cage时有可能牵拉脊髓或神经根引起一过性的水肿,会导致双下肢麻木、疼痛、活动障碍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术后检查病人的四肢感觉运动是否存在,及四肢感觉和运动的恢复情况,并与术前相比较。密切观察双下肢趾端血运和活动,密切观察肢体的温度、颜色和足趾的感觉活动情况,观察排尿、排便情况并及时记录。本组有9例病人术后主诉肢体麻木感加重,经 20%甘露醇250 mL每日2次静脉输入后,于术后3~4 d减轻,术后1周消失。
2.2.4 观察切口情况:密切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保持切口敷料的干燥,如渗血过多或敷料污染时,及时更换敷料以预防切口感染。
2.2.5 预防并发症:①卧床期间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以防褥疮发生。椎体行270 °减压切除后会对脊柱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翻身方法尤为重要。搬运病人时注意保持脊柱水平位,防止扭转。翻身时务必使脊柱在一条轴线上,不可扭曲,以保持脊柱的稳定,减少脊神经的损伤,避免内固定松动,致手术失败。后期可由护士教会家属正确翻身或移动的方法;②预防肺不张,由于全麻药物和气管导管刺激,呼吸道分泌物增多[4],手术后宜采取平卧位,不宜过早采取半卧位及坐位。病人咳嗽无力加上切口疼痛,不敢咳嗽,所以术后容易继发肺部感染。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继续吹气球和吹气泡训练,减少气道阻力和无效腔。鼓励病人做有效咳嗽和深呼吸,一手按压切口,一手按压腹部协助连续轻声咳嗽,由经管护士在一旁指导和协助,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同时给予雾化吸入来稀释痰液,每日2次;③术后导尿管要进行夹闭训练,有尿意时松夹排尿,排完尿后再夹管,预防尿失禁;④定期膀胱冲洗和尿道口擦洗护理,尽早拔除导尿管,保证每日水的摄入量,防止泌尿系的感染。
2.2.6 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是病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术后绝对卧床休息3~5 d,卧床期间保持脊柱稳定的同时活动双下肢,肢体按摩,早期被动及中后期主动屈膝屈髋运动,增强肌力,预防肌萎缩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为离床活动做好准备。术后第3天拔除引流管后,当疼痛减轻时指导病人在床上做四肢伸屈运动,扩胸运动,肩关节、腕关节活动,双下肢直腿抬高锻炼及踝关节背伸跖屈锻炼,以增强四肢肌力及关节的灵活性。每次 20~30下,每日3~4次,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标准。如术中内固定坚强,术后第5天即可协助病人取半卧位,若病人无头晕、恶心等不适,再协助病人床上坐起。1周后可协助戴支具背心或腰围短暂下床活动。
2.2.7 出院指导:病人大部分康复锻炼时间将在医院外进行,故医护人员应在病人出院前制订详细的康复锻炼计划及注意事项,向病人及家属仔细讲解并示范,使病人出院后顺利康复。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为预防内固定脱位或折断,6 个月内避免做上身前屈动作,上肢禁止提拉重物,减少脊柱活动;②加强腹背肌的运动,腹部收缩运动时紧缩下腹及臀部肌肉,5 s后放松,恢复原来姿势;③带保护性支具背心固定3个月以上;④定期复查。
3 小结
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通常需要前后路联合手术从而达到对脊髓彻底减压及重建脊柱三柱的目的,而后路270 °减压重建术只需单一切口便完成了前后路联合手术的目的,具有创伤小,对胸腹腔脏器干扰小,避免了取骨区的并发症,术后恢复快,减少了一部分护理工作负担,但同时对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本组病例的护理,我们体会到手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提高心理耐受能力,加强皮肤护理,指导呼吸训练及大小便训练,是术后早期康复的基础。因术中出血较多及处理椎体时暴露有限,术中对脊髓碰触的机会较大,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的变化很重要,同时要做好引流管和切口的护理。椎体行270 °减压切除后使脊柱的稳定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用正确的翻身来保证脊柱的稳定性很关键。同时预防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出院前予以仔细的康复指导等,这一系列周密详细的护理可以大大缩短病人住院的时间和费用,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DENIS F. The three column spine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acute thoracolumbar spinal injuries [J].
Spine, 1983, 8(8):817-831.
[2] Dai LY, Jiang SD, Wang XY, et al. A review of the manage-
ment of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J].Surg Neurol, 2007,
67(3): 221-231.
[3] 单江莲.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病人的急诊分级护理[J].中华护
理杂志,2007,42(2): 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