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期货博弈本质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期货博弈本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期货博弈本质

篇1

万科实践的“事业合伙人制度”,主要是通过股票跟投和项目跟投的方式,实现利益的捆绑。目前正在进一步扩大化,试图将产业链上下游也变成事业合作伙伴。并希望在新机制驱动下,打破原来的职业经理人的科层化、责权化和专业化的窠臼,去中心化,从金字塔式的组织机构转变为扁平化结构,实现共创、共享、共担的分享机制与建立新型房地产生态系统,搭建平台式架构的发展机制,真正将打工者变成自己人,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阿里巴巴“事业合伙人制度”的实质内容,就是“阿里巴巴集团上市后,阿里巴巴合伙人有权提名阿里巴巴过半数董事”;关于“合伙人”的规定是“马云和蔡崇信为永久合伙人,其余合伙人在离开阿里巴巴或关联公司时,其合伙人职位同时终止。在作为合伙人期间,每个合伙人都必须持有一定比例的公司股份。”其真正的实质,就是“永远不会让资本控制企业”。

作为“西方电信巨头尊敬的敌人”,“华为不招聘员工,只寻找合伙人”,从一开始就打上了“事业合伙人制度”烙印。具体实践中,将以前的分工制度升级为合伙人品牌分制度,用品牌分来量化衡量员工对公司的业绩贡献和文化贡献,并建立合伙人品牌分账户,实行虚拟合伙人股份机制,从而让员工与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彻底解决员工打工心态问题,让员工为自己的合伙人事业奋斗!

海尔的“事业合伙人制度”实际上就是内部创业,核心是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把大企业做小,把整个公司的经营单元拆分成更小的业务单元,变成一个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业务单元,自己负责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过程,你为公司创造多少利润,你就能分到多少钱,人单合一,人人都是CEO,激发员工的企业家精神,其实质是重塑人与组织的关系。

实际上,目前正在探索“事业合伙人制度”的企业还有很多,但从已有的探索来看,我们很难简单将其定义为一种公司治理机制,因为它既涉及到控制权安排,也涉及到企业的分享机制、发展机制、管理机制等,不同类型的企业、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实施的重点可能也不一样。但是,各种实践的共同点也是鲜明的,就是以人为核心、以利益为纽带改变心态,实现从打工者到事业合伙人的升级,最终实现万科总裁郁亮总结的四大初衷:掌握自己的命运、形成背靠背信任、做大事业、分享成就。

宏与微:资本、组织与情怀共生博弈的演进

实际上,“事业合伙人制度”的雏形并非来自中国。硅谷的创业家们、华尔街的新金融家们,都在积极推动职业经理人制度向更融合的“利益相关者”转变,职业经理人不仅拥有股票,也拥有内在的项目,包括将企业作为孵化平台,职业经理人变成一个内部的创业者。对此,康至军在《事业合伙人:知识时代的企业经营之道》中介绍沃伦・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时就说,巴菲特“有深刻的认识”“股票期权机制事与愿违”,所以巴菲特从未运用过股票期权,而是采取了独具特色的激励机制,因而,在公司近50年的历史上, 没有一位首席执行官主动离开。最后,又引用德鲁克梳理管理的革命,管理1.0是“命令与控制”,管理2.0是“授权与支持”,管理3.0是“共创与自我管理”,从而预言“员工与管理者的关系将重塑,传统上司与下属的关系将消失”。

创业和企业发展的成功,首先一定要有情怀,其次是离不开资本的助力;企业本身就是一个组织,企业的成功,本身就是组织的成功。因此,在创业和企业成长的道路上,资本、组织与情怀的共生博弈,是伴其始终的。资本与情怀的博弈,是社会生产发展宏观的视角。在人类社会早期,一方面是社会生产力低下,资本本身就少,加上金融极其不发达,资本与情怀的博弈,结果不言自明,资本扮演着“门口野蛮人”的角色。随着资本越来越多,特别是金融慢慢发展起来,资本与情怀博弈的天平,开始发生倾斜,资本成了“门口的焦虑人”。随着社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中产阶级的崛起,以及现代金融业的不断改革创新,资本的稀缺性日益降低,资本的回报率也总体下降,资本与情怀的博弈,对那些有情怀的企业家和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企业,资本不可避免地要逐步学会“谦卑”,“事业合伙人”高于资本的控制权就是体现之一。

在微观的视角,人的发展必然向着“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迈进,情怀也逐渐进入膨胀的状态,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情怀就成为更主要的因素,于是组织与情怀的博弈也就愈发激烈。在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最主要需求的阶段,企业总体业务和结构都相对单一,是“个体户”为主的时代,人的需求的满足主要是依赖于自然,组织与情怀的博弈几乎可以忽略。到了尊重需求、社会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为主的阶段,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都日益复杂,人类从整体上进入依赖于组织的阶段,博弈的结果自然就是“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应运而生。现在,对那些已经或者正在进入财务自由的人来说,其需求也更多的是自我超越的需求,情怀逐步占了上风,企业更多面对的是不确定性的生存与发展环境,这时候“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可能便是最好的妥协了,于是“事业合伙人”的探索开始兴起。

媾与离:“事业合伙人制度”也不完美

互联网时代大的变化,是知识经济的全面崛起。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将取代实物资本,成为活跃的经济资源。相对于“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享价值、共担风险”经典法律意义上以货币资本为纽带的合伙人制度,当下时髦的“事业合伙人制度”实际上是以人力资本为纽带的合伙人制度,其坚持以人为核心,基于共享愿景、共享目标、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事业平台,让人力资本在与货币资本的博弈中占据主导作用。大的方向无疑是合乎趋势的,正因为如此,康至军在《事业合伙人:知识时代的企业经营之道》中才称其为“比互联网信息技术更大的风口”。

相比于“职业经理人制度”,“事业合伙人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淡化“职业经理人就是为股东打工的”的观念;在共创、共享的基础上加入了共担的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危机时期的离心现象”,对留住核心人才、激发奋斗精神大有裨益。事业合伙人强调团队能力,能够形成一种互补性的智慧,这对克服“专业主义的迷信”、推进“跨界主义的好奇”的益处也显而易见。事业合伙人制度的去中心化结构、扁平化管理,对改变金字塔结构、科层制管理下的按部就班、效率低下,形成基于信任基础上的互相支持配合的协同性以提升效率,好处也显而易见。然而,“事业合伙人制度”至少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正在试错中前行。

篇2

被拉下水的实业家

许多实业家往往有这样的想法:养猪、造罐头多费力气,风险却一点也不小。不如去炒生猪期货,赌对了赚到的钱远远胜过辛辛苦苦干实业。于是,为数可观的实业家被拉下水。其中几个典型的案例大家已经熟知。远些的是中航油的陈久霖,做石油期货亏掉5亿美元而锒铛入狱。近些的有中信泰富的荣智健,因澳元期货失算亏损百亿港币,荣氏家族痛失好局。还有深南电到高盛对赌国际油价。

从2003年起,陈久霖却在高盛新加坡杰润公司的“指导”下,大量卖出原油的看涨期权。国际投资机构慷慨地把钱借给陈久霖当“赌本”,然后在最要紧的关头收紧钱袋,使中航油被平仓,损失掉数亿美元。而按照理智的期货交易规则,作为消费者中航油应买进期权,通过对冲来固定成本。

如果说陈久霖多少有些嫩,比他老到许多的荣智健也跌进陷阱。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有一个投资额高达数十亿澳元的磁铁矿项目,建成后每年还需投入不下10亿澳元,汇率波动的风险的确很大。于是,中信泰富在国际投行“悉心指导”下参与澳元兑美元的杠杆交易。随着澳元的暴跌,中信泰富面临最高147亿港元的亏损,中信集团被迫出手援救,荣氏家族黯然退出自己一手打造的实业王国。

更莫名其妙的是深南电,作为一家“足不出户”的A股上市公司,竟然想与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主要玩家高盛“对赌”油价来赚钱。双方约定,2008年3到12月期间,每月未结算时国际油价高于63.5美元时,哪怕涨得再高深南电每月仅可获得30万美元;而结算时国际油价比62美元每低1美元,深南电就要赔40万美元。从理论上看,这份有效期十个月的合约带给深南电的最高收益为300万美元,最高亏损为2.48亿美元!这就是高盛向深南电等中国企业兜售的“无风险套利产品”。好在深南电金蝉脱壳,摆脱“催命合约”,连同更阴险的第二份合约也被终止了。2009年岁末,恼羞成怒的高盛以5.46亿元的天价索赔,而深南电近三年的利润总和还不到2亿元。

除了上述三家公司之外,中远、国航、东航、南航等均在海外期货交易中连续发生巨额损失。其中东航仅在2008年前六个月就以62美元至150美元购入上千成桶原油期货。2008年,东航在燃油交易中损失62亿,使全年亏损达到128亿元,国资委不得不紧急注入70亿。

其实,资本的神奇与风险不仅仅体现在期货交易中。股权投资、房地产等光怪陆离的“资本游戏”都在时时刻刻地侵蚀着企业家的实业精神。例如中国衬衫第一品牌雅戈尔,2007年末持有中信证券等上市公司股票市值约240亿元。在A股随后的大起大落中,雅戈尔的服装业务显得那么的无足轻重,“重仓股”的一次联手涨停可带来上十亿的账面收益,卖多少件衬衫才能赚到这些钱呀?

期货等“游戏”如同精神鸦片,实业中一年的拼搏不如期货市场里一天的“好运”。谁还有心思去压成本、搞研发、打品牌?商君说“利出一孔,其国无乱”,意思是利益只应从一个孔洞流出,才能让给大家正确的导向。

事实上,期货诞生之初,它本身并不是一种“赌具”,反而是一种规避风险的工具。那么,让我们回归期货的本质,来看看期货交易究竟该怎么玩。

期货市场交易的是风险

期货市场交易的品种越来越多,从大豆、玉米、白糖、棉花、棕榈油到股指。实际上真正被交易的品种只有一个,那就是风险。大豆、原油等商品不过是风险的载体而已。

初级商品由于自身的天然因素,一直存在生产周期长、价格波动大的特性。以大豆为例,生产期为五个月。1972年10月,芝加哥现货价格为每英斗3.33美元;1973年6月暴涨为10.87美元;2个月以后又剧降至5.62美元。这样的剧烈波动,使大豆种植者无法预期来年的损益,为了规避过大的风险可能就放弃种植。如果生产者可以按每英斗6美元的价格提前卖出自己的产品,扣除生产成本稳赚2美元,就可以将过高的风险转嫁出去。

玉米、棉花、白糖的情况也是这样。还以大豆为例,种植者只需到交易所去赌大豆价格下跌。大豆价格上涨,他的所得就是卖豆金额的增量减去输掉的赌本;大豆价格下跌,赌赢的钱可以弥补豆农的损失。这种行为叫做“衡抵”。

由于社会的需求,期货交易所获得发展迅速。美国有十个期货交易所,品种早已不限于农产品,政府债券、外币指数等都可以拿来“赌”。不仅是美国,世界上主要国家,包括中国,都设立了期货交易所。

在期货市场上被出售风险要有人买进才能成交,他们就是投机者。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是绝对的零和游戏,赢家赚的每一分钱都来自输家。股票市场则不同,如果宏观经济向好,或者个股业绩增长神速,参加者有可能共同赢利。比如,微软、惠普或苹果的股票投资者们进行的就不是零和博弈。

大家一般对期货市场里出售风险的一方表示同情和理解,但对购入风险的投机者却嗤之以鼻。其实在道义上,双方是平等的,缺少买家的市场是不会有交易的。不仅是期货市场,社会经济中任何投机者都首先是风险的承担者。比如说,炒股、炒房、炒大蒜、炒绿豆的人,都是有风险的。

力量不均的三方博弈

我们知道,期货市场是一个分配、分担风险的地方,实业家(比如肉类加工企业和生猪养殖场)在这里“出售风险”,而投机者在这里“购买风险”。

实际上,期货应该是实业企业规避风险的工具。实业企业在商品期货市场上,买入(卖出)现货数量相当,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以控制未来现货价格波动风险的行为叫套期保值。

前面举了大豆种值者的例子,其实初级产品的需求方也需要风险的对冲。假设一个面粉厂,当小麦价格在每公斤1元时有30%的毛利润率。尽管当小麦价格走高时可以提面粉出厂价,但市场能否接受?你提价竞争对手不提怎么办?

所以,面粉厂可以每公斤1元的单价买进小麦(相当于多头),如果小麦价格上涨,可以抛出合约,以期货市场的赢利补偿现货市场价格上涨增加的成本;而当小麦价格下跌期货赔钱时,面粉厂的进货成本降低,增加的利润胜过赔在期货的钱。

面粉厂与小麦种植者刚好是一对,前者进与需求相当的合约,后者卖出与产量相当的合约。但是供求双方要交易的数量不可能在每个时点都匹配,这个空白还是需要投机者来填补。而且,投机者是不甘寂寞的,他们发明了“套利交易”。

套利是人类的普遍行为。在高工资的一线城市上班,回老家消费或买房本质上也属于套利行为。期货交易中的套利也与此类似,不论行情涨跌,投机者们都能利用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差距来进行获利。总之,期货交易的参与都可以分为商品生产者、商品需求者和投机者三个大类,它们之间的博弈错综复杂。

前面举了大豆种植者的例子很有意思,作为供应商他们应当“心忧炭贱愿天寒”,希望现货市场越贵越好。但为了衡抵价格波动的风险,种植者却要在期货市场充当空方,赌大豆价格下跌。但空方势力越强大,期货价格就越下行,必然会拖累现货行情。

篇3

这就是期货保证金交易的杠杠作用。12%保证金相当于8.3倍的杠杆,20%保证金相当于5倍的杠杆,如果是国际通行的5%保证金,杠杆就是20倍。猜对了,收益数倍放大;猜错了,亏损也是数倍放大。

期货市场的保证金交易制度,实在是金融市场最伟大的发明。她通过杠杆的放大作用,将人性的贪婪与恐惧放大到极致,在这种极致的相互博弈状态下,去发现资产最真实的价格。

猜对方向就赚钱,还有比这更“快”的钱吗?数倍放大收益或亏损,还有比这更“暴”的钱吗?一夜暴富或一夜亏损成为期货市场常态,几万炒到几千万再回到几万的故事比比皆是。就拿沪深300股指期货来说,国庆节后两周10个交易日,如果做对了方向,按20%保证金交易也可以轻松赚到100%以上。

篇4

对于市场未来走势,程洲认为,“3到4月份可能会好一些,总体来说今年比校复杂”。

程洲尤其看重内需消费性行业的机会。他认为,消费类的股票会受益于通胀,但对板块的主题热点参与不多,不会刻意去炒作板块概念,“我们也买过一些现在所谓的世博概念股,但是我们买它们并不是因为世博。目前我们比较看好航空行业的整体复苏,因为航空业的供需发生了逆转,这是这个行业产生机会的根本性原因”。

程洲认为,经过2008、2009年行业性的衰退后,在油价高涨、短程交通冲击下,航空业资产负债率增高,盈利率大幅下滑,但在消费升级的驱动下,航空需求的增长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行业盈利也将有所提升。

对于出口,程洲认为,一季度出口会比较好,但是到了三、四季度可能情况会不同,“也许那时人民币会开始升值,其他国家贸易保护会加剧,国内的通胀率也可能会起来。通胀一上来,成本压力就增大,很多公司会发生较大分化。2010年继续通过政策刺激出口的空间变小,出口的贸易条件会趋紧。而从外需来看,在美国没有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之前,它的潜在增长率会系统性地下降。所以出口不会特别好,但肯定会比2009年好”。

期指参与度不会大

对于股指期货的影响,程洲认为,股指期货对投资模式和投资方法都有本质的影响,长期而言,股指期货并不会影响估值,但是在短期内对市场和投资者行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程洲说:“我们基本的判断是,市场对大盘蓝筹股的投资关注度会提高,因为大盘蓝筹股占股指期货的权重比较大,对指数影响会大一些,因此市场会提高对大盘蓝筹股现货的需求,会提高其交易量和活跃度。

“另一个影响是,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可能会有一个系统性的上升。对基金管理来说,本身对股指期货的参与应该不会很大,一方面,我们也要等待相关监管机构的法规有更加明确的要求;另一方面,公募基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意义不大,因为我们参与股指期货最主要的目的是套期保值,但套期保值最大的风险就是你放弃了反向运作可能带来的收益,机会成本很高。所以国外公募基金对股指期货的参与度是很低的。

篇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074-02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在双边寡头垄断格局下,铁矿石谈判价格需双方博弈确定。中国有70%以上的世界铁矿石贸易量,但在往年铁矿石谈判中,与之贸易地位不符的定价权缺失问题日益严重,屡次被动接受他国需方代表的协议价。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铁矿石作为钢铁业原材料,经济地位更加重要。研究季度定价对中国铁矿石价格博弈的影响有利于话语权争夺,具实际意义。

同时,季度定价于今年5月首次实行,目前关于定价模式的博弈研究多集中在年度定价机制下的双边寡头垄断格局博弈,对季度定价和其可能博弈模式的研究较少。为此该研究具理论意义。

1.2 研究理论介绍

1.2.1 价格的经济学分析

古典经济的供需定价理论中,开放经济条件下铁矿石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即需求等于供给时有市场均衡价格,使边际效用最大化。封闭条件下铁矿石供给曲线和资源约束线重合且垂直于数量横轴,对应的铁矿石贸易量Qo表示国内铁矿石刚好自给自足,该约束线左边代表国内市场,右边代表国际市场。钢铁业随中国经济发展的持续增长带动了铁矿石需求量上涨,可认为铁矿石需求曲线为一条斜率为负、逐步右移的下降曲线D,供给曲线为一条斜率为正的上升曲线S。D与S交于E,得均衡价格P和均衡贸易量Q。国际市场均衡价格对应的贸易量Qe减去Qo后为铁矿石进口量。

1.2.2 定价机制简介

世界大宗商品国际贸易定价机制一般有两种方式:由著名的期货交易所标准期货合同的价格决定,如石油、煤;由市场主要买卖双方每年谈判商定的价格决定,如铁矿石。季度定价出现之前,铁矿石定价方式有谈判首发价和卖方垄断定价两种形式。前者指在年度定价机制中,只要谈判双方代表中任一方与对方达成协议价格,就取得谈判定价。后者指作为谈判供方的三大矿山利用其占世界海上贸易量70%的垄断地位,通过控制铁矿石的供应量来决定价格,迫使势力相对分散的买方接受垄断定价。卖方垄断定价模型中,生产边际成本曲线MC即铁矿石供给曲线S,平均收益曲线AR即需求曲线D。当边际收益曲线MR=MC时有垄断定价P*,当D=S时有市场定价Pc,P*-Pc即为垄断利润。

季度定价机制则是以到中国港口口岸的现货价为基准,采用到岸价格为最后指标,每季度协定铁矿石价格作为下季度协议价。目前中国部分钢企暂用普氏指数做定价标准。

1.2.3 价格博弈模式形成原理

在铁矿石贸易双边寡头垄断格局下,古典经济的供需定价有效性减弱,需用博弈中谈判双方议价能力强弱为根据来定谈判价格。目前已形成卖方垄断下的买方博弈“囚徒困境”。若以三大矿山为“警察”,中日做“囚徒”,则有图3的四种谈判策略组合:中日都涨价,因整个市场价格上涨和供应量增加而同时获利为4;日本同意而中国拒绝涨价,或相反,则同意方获利为7,拒绝方获利为3,目前后者不太可能;中日都拒绝涨价,因市场价格降低而同时获利为6。在信息不对称前提下,无论中方接受或拒绝涨价,日本最优策略都是涨价,与现实中双方无合作反而相争斗的情况相符。

1.3 研究思路

本文从背景和理论现状分析入手,得出季度定价下铁矿石谈判的中国困境,再分析季度定价对铁矿石市场相关价格和贸易参与者的影响,进而从博弈的周期、格局和信息三方面入手,研究对价格博弈模式的影响,最终给出中国提升话语权的建议。

2 季度定价分析

2.1 季度定价实质

三大矿山推行季度定价主要因为它实质上采用指数定价,价格接近现货价,却把海运成本和风险转嫁给买方,并徒增国际资本炒作的潜在风险,使得在古典经济的供需定价理论模型中,买方在铁矿石由国内自给向国际进口的转折点上,直接增加了以海运费为主的交易成本,使资源约束线右边的国际市场供给曲线向上平移,提高了进口方钢企的成本压力。

2.2 价格影响现状与分析

受季度定价影响的相关价格主要是海运费、铁矿石价格和钢材价格,对应受影响主体分别是贸易中间商、矿企和钢企。

首先,铁矿石需求本质是钢铁业的派生需求,利用2007年5月到2010年间的铁矿石进口现货矿价与上海地区螺纹钢HRB400价格的统计分析可得两者相关系数为0.829,存在较高正相关性,与文雯、郑传钧(2007)通过简单回归分析得出的每增加一万吨铁矿石会导致中国进口铁矿石价格上升0.896美元的结论相近。其次,季度定价给矿企提供更多涨价机会,上涨趋势不可避免。按照2010年部分钢企同意的96.4%涨幅加上海运费,铁矿石CIF价将超过140美元/吨,直逼现货价。而成本上升又使钢企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今年第二季度已出现沙钢等钢企暂停进口铁矿石而靠库存矿支撑生产的现象。同时,截止2007年底,中国的铁矿石海运主力船数量比例只占世界总量的4.2%,海运力薄弱的现状使季度定价提高了中国市场海运费的波动频率和幅度,加剧了贸易投机。

2.3 价格博弈模式变化分析

2.3.1 博弈周期

博弈周期由一年缩为一季。若以一年为谈判标准周期,则季度定价使博弈从年度定价的一次性非完全合作博弈转变为类似于重复博弈的形式,双方可根据上一季的博弈结果做出策略调整,为下一次博弈进行目标修正以获最优定价。周期缩短也使铁矿石价格向现货价靠拢,加大了价格波动频率和钢铁业风险,易受制于卖方垄断而被动接受成本和风险转嫁,进一步压缩钢企利润。

2.3.2 博弈格局

季度定价造成的海运费波动加剧、指数定价产品推广等情况,使贸易中间商和金融财团大大提高铁矿石贸易的参与积极性,可能形成第三方势力加入谈判,或通过与三大矿山构成贸易联盟、提供定制的指数定价产品、推出铁矿石期货市场等方式间接参与谈判,使双边博弈变成三方博弈。或者第三方与矿企或钢企构成联合阵营,控制对应的产业链环节以提升供需单边议价能力,造成供方势力提升下“囚徒困境”的进一步加深,或需方势力提升下困境的破除。

2.3.3 博弈信息

买方联盟下博弈信息质量的提升将使其获博弈主动权,并有机会制造卖方市场信息迷雾而间接提升需方议价能力。需方将尽力破除垄断定价,谋求市场均衡价格甚至是买方垄断定价,其前提是买方市场信息的对称与完全性,而非“囚徒困境”中不对称的信息状况。

3 对策与建议

3.1 针对博弈周期变化的建议

中国应继续加快落实提高产业集中度、实施矿源多元化战略、加强国内矿开发勘探与海外矿山投资力度、实施规范的铁矿石制以维持市场秩序等方案,减少谈判的国情劣势。其次,利用中非贸易合作和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有利条件,加快资源战略步伐,寻求铁矿石资源合作新伙伴。最后,发挥中国铁矿石贸易地位的作用,主动制定季度定价国际标准,争取在中国设立定价中心以获主动权,实现“中国模式”。

3.2 针对博弈格局变化的建议

深入学习日本经验,通过海外矿山投资参股获得产业链供需环节的双边控制,实现铁矿石和钢材的内部利益动态分配,通过整理利益的调节而间接避免定价权缺失带来的成本负担和利润损失,获得谈判格局的“日本情形”。其次,构建与主要需方市场的买方联盟,提升买方垄断势力以实现双边寡头垄断定价,甚至是通过控制需求量来制定价格的买方垄断定价。卖方垄断定价中,需方平均支出曲线AE即铁矿石供给曲线S,边际价值曲线MV即铁矿石需求曲线D,当需方边际效用曲线ME等于边际成本时,需方效用最大化,取得平衡点E1,获得买方垄断定价P*和购买量Q*,相比于市场供需平衡定价Pc,可获买方垄断利润Pc-P*。这与卖方垄断下的价格情形差别很大。

3.3 针对博弈信息变化的建议

中日买方联盟或者中印、中国与海外海运商的贸易联盟将改变对应的博弈决策组合。在中日买方联盟下,双方共享买方市场完全且对称的信息,易达成在图1“囚徒困境”中的(6;6)策略选择。此外,通过降低供方所掌握的铁矿石实际需求量信息而造成需求不足或者至少不超过市场实际需求量的情况,买方可拥有比上述决策更优的方案,如图2。

图中A和B公司为铁矿石供应方,中国和日本为铁矿石需求方,分别需要铁矿石为1500和500。在未构成买方联盟时,中日需求市场信息彼此不完全不对称,相互没有合作,各自分别向A和B公司进行需求量报告,使A和B公司分别获得铁矿石市场需求量信息为1500+500=2000。因目前矿企基本构成卖方垄断,A和B获得供给市场的完全对称信息,综合得出铁矿石市场需求量为2000+2000=4000,使其无形增加了2000。因铁矿石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与钢铁业的高度相关性,使得供小于求的局面进一步扩大,促使其价格进一步攀升,给需方带来价格压力。但在买方联盟下,中日拥有较完全的需求市场信息,彼此达成购买量内部再分配共识,商定分别向A和B报出合理需求量750和250,使供给市场铁矿石需求信息与需求市场的实际需求量相符,利于买方获得卖方合理报价。可见,买方联盟对谈判价格的合理制定具一定的有效性,特别利于买方在完全市场信息下进行价格博弈,避免“囚徒困境”。

4 总结与展望

本文在铁矿石谈判首现季度定价之际,及时有效地对之进行研究,通过分析铁矿石贸易市场相关价格变化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季度定价对价格博弈模式的影响,针对中国市场给出相应建议以提升价格博弈能力,获得定价权。在相关研究成果不多的情况下,本文研究具有创新性和实际意义,有助于相关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篇6

1 我国股指期货发展的历史回顾

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早在10多年前就有学者和专家进行了研究,并且有机构进行了探索和尝试。1994年1月,海南证券报价交易中心曾推出过股指期货合约,但立即被中国证监会通报批评,累计成交111手后停止交易。2005年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开启了中国股市的新纪元,股指期货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立,10月30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沪深300指数期货仿真交易正式开始。2007年6月27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股指期货《交易规则》,其配套实施细则也于同日。此次《交易规则》及其实施细则的正式为股指期货上市扫清了法规障碍。目前我国股指期货的推出已经到了实质性阶段,证监会正在选择适时推出我国的股指期货。沪深300指数将是我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

2 推出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

2.1 有效规避股市的系统性风险

我国股票市场虽然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但与国际股市近两百年的历史相比仍是新兴的不成熟的市场,股价的涨跌不完全取决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总的来看,我国股市价格受政策性、经济形势和舆论面的影响颇大。股价和大盘走势震荡激烈,股指波动幅度较大,系统风险相对较高,并且这种风险无法通过股票市场上的分散投资进行回避,如何规避高比重的系统性风险,已成为阻碍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一大难题。

股指期货具有的套期保值功能,能够使投资者通过期货和现货的组合投资来对冲掉无法分散的系统风险,改变了过去只能以卖出现货股票的方式来规避风险的方式。总之,通过股指期货,投资者既可以在牛市中持有股票获利,也可以在股市处于大幅波动时锁定风险而获取稳定收益。

2.2 促进价值投资,抑制投机行为

目前我国股市投机气氛较浓,投资者心态不稳。很少有人长期持股,有行情时就一拥而上走短线,没有行情则纷纷离场。股价稍有下降,投资方为套现而抛售股票,使频繁波动的股市雪上加霜,波动的幅度和频率进一步加大,投资行为短期化,使投资环境和上市公司的筹资环境趋于恶化,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和良性发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长线投资者无法在市场上规避股价波动带来的风险,因而匆匆出市。

我国推出股指期货后,长线投资者可利用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锁定其持股成本,规避股价下跌的风险,这将有助于降低市场换手率,鼓励中长期投资,延长市场波动周期,收敛波幅,从而促使中国股票市场走向成熟,最终对资本市场的良性运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3 优化投资者结构,强化机构投资人优势

在较为成熟的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与投资基金应成为市场的主力军,但在我国股市,投资者以中小散户为主,市场的非理比较严重。股指期货推出之后,在可以做空的前提下,机构投资人显然具有散户难以比拟的优势,机构之间的博弈也将成为市场的主旋律。由于股指期货投资专业性强,风险程度高,其投资理念与股票现货市场有着本质区别。所以在竞争中,中小投资者往往缺乏必要的投资技能,以及抗风险能力低,就目前而言广大中小散户投资股指期货尚存在一定困难。另一方面,股指期货投资门槛较高,初步要求投资者的资金量要在40万元以上,而根据最新统计,A股市场投资者资金量在30万元以下的占投资者总数的89%,50万元以下的占95%。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投资股指期货来进行投机套利以及保值的主要是大的机构以及QFII(尚待国家批准)之间的博弈游戏。股指期货的推出将更多地强化机构投资者的交易优势,为这一群体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2.4 对股票市场资金配置结构的影响

股指期货上市后,股票市场的资金配置将大量向指标股倾斜,蓝筹股的资金聚集度会进一步加大。机构为了取得指数的话语权,会将手中的持股调整到大盘蓝筹股,进而推升指数。而融资融券制度的开闸,将进一步提升权重股的价值。其次,沪深300权重股本身具有很好的成长性,而目前估值水平并不高,值得投资。而质地较差的公司除了基本面不理想外,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对指数的影响力较差,从而导致逐渐被机构放弃,活跃程度日渐萎缩。股市的结构将逐步两极分化,主要的蓝筹股群体决定了大盘的方向,流动性和交易活跃程度将提高。随着沪深300指数期货的推出,今后资金的关注焦点将会主要集中在沪深300指数及其样本股上,投资者可以予以关注。

本人认为,虽然股指期货在短期有“助涨助跌”的作用,但是股指期货本身并不能改变经济的基本面,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股市的价格走势,所以长期来看可以稳定股价, 使股市估值趋于合理,同时将促进股市更为完善和成熟,使投资者更趋理性,减少股价不正常的暴涨暴跌现象。此外,操纵市场将更加困难,从而将抑制坐庄行为,保证股指走势趋于平缓。

3 保证股指期货平稳推出的政策建议

3.1 创新监管机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股指期货推出后,市场监管部门必须有相应的措施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具体而言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变革:研究股指期货市场运行的特点,进行制度创新,从制度和机制上做好风险防范;建立统一的监管体系,保证市场监管的高效性;建立证券市场监管部门、交易所以及行业协会三个层次的跨市场信息监管部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不同监管级别间与不同监管级别内的跨市场信息监管。股指期货推出后能否有效地帮助投资者规避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制度的创新。

3.2 分步推出股指期货

推出初期控制市场交易人数、交易量等,将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可能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考虑到投资者对股指期货熟悉需要一个过程,建议股指期货上市设置试运行阶段,将开业从一个时点变为一个过程,并通过提高开户门槛、提高保证金比例、提高最小下单数等方法,限制参与、严格管理,将初期期货交易规模控制在适度、可控范围内,减少对现货市场的可能影响。

3.3 加大市场宣传力度,强化投资者教育工作

在已开展的投资者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市场宣传和投资者教育工作力度,让市场充分了解股指期货的运行规律和业务风险,全面把握股指期货推出的市场影响,防止盲目炒新,为推出股指期货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市场基础。

4 股指期货推出时机的选择

一段时期来,围绕股指期货什么时候上市推出,存在着以下三种不同看法:其一,从市场的角度,认为我国金融期货的发展过程大大落后了,国内股票投资机构已经可以通过QDII参与国际股市投资,但国内机构缺少金融衍生品投资和管理的经验,尚无法与境外投资者在股指期货上一决高下。加快推出股指期货,让国内的机构尽快学习和掌握金融衍生品的投资管理,正是在我国资本市场没有完全开放时需要加紧的练兵过程,因此推出时机越早越好。其二,从国家调控的角度,把股指期货推出当作股市调控的组合拳,比如作为利好因素,在股指3500点左右来调控指数的上升,作为政府救市的筹码;其三,从社会稳定的角度,认为目前市场稳定压倒一切,担心股指期货推出后出现风险。

篇7

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早在10多年前就有学者和专家进行了研究,并且有机构进行了探索和尝试。1994年1月,海南证券报价交易中心曾推出过股指期货合约,但立即被中国证监会通报批评,累计成交111手后停止交易。2005年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开启了中国股市的新纪元,股指期货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立,10月30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沪深300指数期货仿真交易正式开始。2007年6月27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股指期货《交易规则》,其配套实施细则也于同日。此次《交易规则》及其实施细则的正式为股指期货上市扫清了法规障碍。目前我国股指期货的推出已经到了实质性阶段,证监会正在选择适时推出我国的股指期货。沪深300指数将是我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

2 推出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

2.1 有效规避股市的系统性风险

我国股票市场虽然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但与国际股市近两百年的历史相比仍是新兴的不成熟的市场,股价的涨跌不完全取决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总的来看,我国股市价格受政策性、经济形势和舆论面的影响颇大。股价和大盘走势震荡激烈,股指波动幅度较大,系统风险相对较高,并且这种风险无法通过股票市场上的分散投资进行回避,如何规避高比重的系统性风险,已成为阻碍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一大难题。

股指期货具有的套期保值功能,能够使投资者通过期货和现货的组合投资来对冲掉无法分散的系统风险,改变了过去只能以卖出现货股票的方式来规避风险的方式。总之,通过股指期货,投资者既可以在牛市中持有股票获利,也可以在股市处于大幅波动时锁定风险而获取稳定收益。

2.2 促进价值投资,抑制投机行为

目前我国股市投机气氛较浓,投资者心态不稳。很少有人长期持股,有行情时就一拥而上走短线,没有行情则纷纷离场。股价稍有下降,投资方为套现而抛售股票,使频繁波动的股市雪上加霜,波动的幅度和频率进一步加大,投资行为短期化,使投资环境和上市公司的筹资环境趋于恶化,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和良性发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长线投资者无法在市场上规避股价波动带来的风险,因而匆匆出市。 

我国推出股指期货后,长线投资者可利用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锁定其持股成本,规避股价下跌的风险,这将有助于降低市场换手率,鼓励中长期投资,延长市场波动周期,收敛波幅,从而促使中国股票市场走向成熟,最终对资本市场的良性运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3 优化投资者结构,强化机构投资人优势

在较为成熟的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与投资基金应成为市场的主力军,但在我国股市,投资者以中小散户为主,市场的非理性行为比较严重。股指期货推出之后,在可以做空的前提下,机构投资人显然具有散户难以比拟的优势,机构之间的博弈也将成为市场的主旋律。由于股指期货投资专业性强,风险程度高,其投资理念与股票现货市场有着本质区别。所以在竞争中,中小投资者往往缺乏必要的投资技能,以及抗风险能力低,就目前而言广大中小散户投资股指期货尚存在一定困难。另一方面,股指期货投资门槛较高,初步要求投资者的资金量要在40万元以上,而根据最新统计,a股市场投资者资金量在30万元以下的占投资者总数的89%,50万元以下的占95%。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投资股指期货来进行投机套利以及保值的主要是大的机构以及qfii(尚待国家批准)之间的博弈游戏。股指期货的推出将更多地强化机构投资者的交易优势,为这一群体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2.4 对股票市场资金配置结构的影响

股指期货上市后,股票市场的资金配置将大量向指标股倾斜,蓝筹股的资金聚集度会进一步加大。机构为了取得指数的话语权,会将手中的持股调整到大盘蓝筹股,进而推升指数。而融资融券制度的开闸,将进一步提升权重股的价值。其次,沪深300权重股本身具有很好的成长性,而目前估值水平并不高,值得投资。而质地较差的公司除了基本面不理想外,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对指数的影响力较差,从而导致逐渐被机构放弃,活跃程度日渐萎缩。股市的结构将逐

步两极分化,主要的蓝筹股群体决定了大盘的方向,流动性和交易活跃程度将提高。随着沪深300指数期货的推出,今后资金的关注焦点将会主要集中在沪深300指数及其样本股上,投资者可以予以关注。

本人认为,虽然股指期货在短期有“助涨助跌”的作用,但是股指期货本身并不能改变经济的基本面,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股市的价格走势,所以长期来看可以稳定股价, 使股市估值趋于合理,同时将促进股市更为完善和成熟,使投资者更趋理性,减少股价不正常的暴涨暴跌现象。此外,操纵市场将更加困难,从而将抑制坐庄行为,保证股指走势趋于平缓。

3 保证股指期货平稳推出的政策建议

3.1 创新监管机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股指期货推出后,市场监管部门必须有相应的措施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具体而言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变革:研究股指期货市场运行的特点,进行制度创新,从制度和机制上做好风险防范;建立统一的监管体系,保证市场监管的高效性;建立证券市场监管部门、交易所以及行业协会三个层次的跨市场信息监管部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不同监管级别间与不同监管级别内的跨市场信息监管。股指期货推出后能否有效地帮助投资者规避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制度的创新。

3.2 分步推出股指期货

推出初期控制市场交易人数、交易量等,将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可能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考虑到投资者对股指期货熟悉需要一个过程,建议股指期货上市设置试运行阶段,将开业从一个时点变为一个过程,并通过提高开户门槛、提高保证金比例、提高最小下单数等方法,限制参与、严格管理,将初期期货交易规模控制在适度、可控范围内,减少对现货市场的可能影响。

3.3 加大市场宣传力度,强化投资者教育工作

在已开展的投资者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市场宣传和投资者教育工作力度,让市场充分了解股指期货的运行规律和业务风险,全面把握股指期货推出的市场影响,防止盲目炒新,为推出股指期货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市场基础。

4 股指期货推出时机的选择

一段时期来,围绕股指期货什么时候上市推出,存在着以下三种不同看法:其一,从市场的角度,认为我国金融期货的发展过程大大落后了,国内股票投资机构已经可以通过qdii参与国际股市投资,但国内机构缺少金融衍生品投资和管理的经验,尚无法与境外投资者在股指期货上一决高下。加快推出股指期货,让国内的机构尽快学习和掌握金融衍生品的投资管理,正是在我国资本市场没有完全开放时需要加紧的练兵过程,因此推出时机越早越好。其二,从国家调控的角度,把股指期货推出当作股市调控的组合拳,比如作为利好因素,在股指3500点左右来调控指数的上升,作为政府救市的筹码;其三,从社会稳定的角度,认为目前市场稳定压倒一切,担心股指期货推出后出现风险。

篇8

重启条件均成熟

17年间,国内金融市场空前发展,国债期货却迟迟不见回归,似乎327事件的阴影并未退尽。近年来,证监会多次强调要加快金融创新,希望证券市场加大创新力度,国债期货终于在这样的背景下准备重出江湖。

重启国债期货的条件是否成熟?当年“327”国债事件的亲历者、现海通证券副总裁李迅雷表示现在正是推出国债期货比较合适的时机。“第一,现在国内的金融市场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市场了,这个时候国债期货对市场的冲击就比较小了。第二,当初国债期货暂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风控机制不健全,但现在已经比较健全了。第三,由于当时国债期货的现货规模比较小,而现在的现货市场规模已经非常大了。”

当被问到327事件是否会重演,是否仍然对现在的金融市场残存负面影响时,李迅雷认为应该已经没有遗留的负面影响了,“首先,327事件已经过去17年,当时的国债期货市场非常小。此外,我们已经有过股指期货的试点了。股指期货也是属于金融期货,运行到现在为止没有发生过重大金融事故,可以说给国债期货的顺利重启也创造了有利条件”。

光大期货研究所所长叶燕武则认为,重启国债期货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国债期货本身只是一个金融工具,金融工具要放在大背景,包括经济背景、政治背景以及制度背景下才能论证它是不是合适或者时间点有没有成熟。”

在他看来,随着中国经济跃居全球第二,中国的资本和企业自然要面临一个“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过程。在全球范围内,会遇到各方面的问题,包括宏观的风险、金融的风险,同时面临“历史上的大机遇”和“历史上的大挑战”。金融衍生品市场从宏观来讲,对于对冲和管理外部和内部的宏观金融风险起到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对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认知理解,包括参与的积极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可能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有专家分析表示,当年国债期货市场混乱的关键原因是在于:包括国债在内的所有利率都没有实现市场化,而且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尚未建立,CPI的稳定机制根本不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启动利率期货,它基本上不具备发现价格功能。而现在的市场跟当年已不可同日而语,监管方面也累积了大量经验。

“此外,国债期货的推出有一个很好的铺垫,即股指期货的成功上市。与90年代‘摸着石头过河’的初创时期相比,现在监管层、交易所以及期货公司在制度、管理风险,包括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等很多方面的准备都是非常充分的。”叶燕武称。

风险与机遇并存

“如果说股指期货上市对于中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改革是‘破冰’的话,那么国债期货可能会使整个金融市场,特别是衍生品市场发生质的飞跃。”叶燕武这样评价国债期货将对整个金融市场的影响。

尽管只是仿真交易,但首批获准参与的机构仍然对此做了充分的准备。市场各方面也将之视为今后涉足国债期货的参考。以光大期货为例,该机构参考股指期货上市准备的经验,成立了一个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工作小组。成员包括结算部,风控部,交易客服部,技术部,研究所等。同时建立了激励制度吸引大家来进行测试和学习。

据悉,本次国债期货仿真交易合约大小适中,五六万元能做一手,仅为股指期货的一半,与铜、黄金的水平相当。因此大多数期货投资者符合入市条件。

中融期货研发部总经理田锋认为,“国债期货的风险是非常大的,毕竟30多倍的杠杆,远高于股指期货5倍的杠杆率。3%的最低保证金比例,涨跌幅3%盈亏就100%了”。

值得一提的是,国债现货市场的投资氛围已今非昔比。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国债期货对于A股的分流作用已经很小,不会像17年前引发巨变。田锋解释,“投资主体已经不一样了,过去大部分普通投资者会购买国债,而现在基本上都是机构。老一辈人对于投资国债还是很有感情的,而现在70后、80后却不是很感兴趣。让更多的投资者关注国债的其他投资渠道是需要做的工作”。

即便如此,国债期货还是受到各大机构热捧。

篇9

一、金融股指期货主要特点和交易情况

(一)股指期货交易的基本流程与特点

目前沪深300股指期货是指以沪深300种股票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的标准化期货合约,以300种股票价格指数作为标的进行买卖,实行T+0交易。股指期货交易与普通商品期货交易具有基本相同的特征和流程,一般包含开户、下单、成交、结算和交割五个流程。股指期货同时具有与普通商品期货相同的功能,包括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和投机功能,具有合约标准化、交易集中化和对冲机制、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和杠杆效应等共同特征。

与普通商品期货相比较,金融股指期货具有其自身的特征:

1.股指期货的标的物为特定的股票指数,报价单位以指数点计,合约价值以一定的货币乘数与股票指数报价的乘积来表示。目前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以沪深300指数作为报价点位,合约乘数为300元/点。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保证金比例为8%,沪深300指数期货的最小变动单位为0.2点。

2.股指期货的交割采用现金交割,不通过交割股票而是通过结算差价用现金来结清头寸。

3.合约到期日的标准化程度不同。股指期货合约到期日都是标准化的,一般到期日在3月、6月、9月、12月等几种。而普通商品期货合约到期日则主要是根据商品特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4.股指期货的持有成本主要是融资成本,不存在实物贮存费用。而商品期货的持有成本包括贮存成本、运输成本、融资成本。股指期货的持有成本低于商品期货。

5.股指期货对外部因素的反应比商品期货更敏感,价格的波动更为频繁和剧烈,因而股指期货比商品期货具有更强的投机性。

(二)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基本交易情况

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在中国上海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上市以来,每年的成交金额以及持仓量均呈现大幅上升趋势,复合增长率年均达135%。截止2013年10月30日,2013年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成交金额达1181310亿元,持仓量达95616手。日均成交达5400亿元,同期沪深股市的股票成交额仅为1780亿元。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成交金额已经远远超过股票成交金额,市场成交异常活跃。

表1 沪深股票与股指期货成交统计表

(2013年数据截止于10月1日)

数据来源:沪深股票成交金额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统计数据,沪深300股指期货成交金额来自中国上海金融期货交易所统计数据。

二、股指期货容易成为洗钱工具的主要原因

第一,股指期货交易的便利性容易为洗钱犯罪所利用。股指期货以标准化期货合约为标的在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所有交易完全是以电子化、无纸化的形式完成,交易的便利性为洗钱打开了方便之门。

第二,期货交易实行保证金制度,存在杠杆效应,盈利或亏损往往是保证金的数倍甚至是数十倍。期货的涨跌和波动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市场行情变化频繁,容易产生较多的一夜暴富的神话。

第三,股指期货的本质特性中流动性强为洗钱创造了机会。由于期货交易一般是连续竞价方式,并且实行T+0交易模式,每一个交易日可以在一个交易品种上进行多次买卖,一般情况下均无特定交易对象,交易完成之后往往不易留下痕迹。

第四,股指期货交易与证券市场股票交易的关联性极强,往往涉及两个市场之间的跨市场套利交易或对冲交易,因此判断进出股指期货市场资金来源和性质是否涉嫌洗钱的难度非常大。

第五,制度缺陷造成市场监管真空。目前我国证券和期货市场在制度设计时,基本上没有考虑洗钱风险评估以及反洗钱相关要求。股票交易和股指期货交易分别在证券交易所和期货交易所两个市场进行交易,客观上存在跨市场监管的分离,监管制度给洗钱犯罪留下了的真空边缘地带。

第六,期货经营机构行为目标与政府反洗钱目标存在冲突。反洗钱监管过程中,政府、期货经营机构和洗钱者之间是多重博弈关系。对期货经营机构而言,反洗钱只是其合规性目标之一,往往需要现实的成本支出而无直接的经济利益流入,出于经济利益考虑,期货公司往往更多地倾向于维护客户利益,其行为目标与反洗钱监管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发生冲突。

三、利用金融股指期货洗钱的主要手法

利用股指期货洗钱一般会经历放置、离析和融合三个主要阶段。非法资金利用股指期货进行洗钱,往往不以盈利为目的,通常情况下企图通过股指期货交易,使得法资金合法化,从而达到洗钱目的。而证券市场指数和股指期货行情的起落变化,有可能使非法收益扩大化,进一步模糊非法资金的来源和性质。利用金融股指期货洗钱的主要手法如下。

(一)利用股指期货市场交易活跃的特点

资金进入期货市场以后,直接通过某一个交易账户大量频繁交易,先开仓然后再反向对冲平仓,模糊和改变资金原始形态和性质进行洗钱。此种交易模式基本上不会考虑手续费和资金利息成本,其损失的手续费和资金利息与涉嫌洗钱资金相比较而言,成本十分低廉。由于此种方式下交易频率与正常交易相比较而言会显得较为异常,通过观察其一段时间交易记录,往往容易被发现,因此单纯利用此种模式洗钱可能并不多见,往往还要通过期货公司与银行之间进行保证金转账,进入银行体系以后进一步转移或清洗。

(二)利用虚假或匿名账户与实名账户转移资金

洗钱者利用假名或匿名账户存入非法资金,同时开设一个实名账户,先用实名账户在某一交割期限股指期货开仓,然后通过假名或匿名账户在相同交割期限股指期货反向开仓,让后通过连续对冲交易实现在假名账户和实名账户之间的资金转移。

(三)资金在保证金账户和不同银行账户回转洗钱

一般情况下,每家期货公司有一个基本开户银行,并且和几家银行同时开通资金转账关系。洗钱者先在相关银行同时开开立账户,将非法资金从各家银行转账至期货保证金账户,然后再分批分次从一家银行账户转出或取现,实现资金的逐步清洗。这当中可能也会有多次的股指期货交易行为,不过持有期货合约时间不会太长,往往会充分利用期货交易T+0交易规则,快速完成交易和转账。

(四)通过控制多个期货交易账户对冲交易,规避持仓限额制度和大户报告制度,从而达到洗钱目的

根据《期货交易关联条例》规定:投资者持仓量达到交易所规定的持仓报告标准,投资者应通过受托会员向交易所报告。投资者在不同会员有持仓,且合计达到报告标准,应向交易所报告。因此洗钱犯罪分子往往开立和控制若干个账户,在同一交割期限的股指期货上同时开仓,然后利用所控制账户进行“对敲”等形式反复对冲交易,通过在不同交易账户之间的盈亏实现资金在不同交易账户之间的转移。最终通过期货保证金账户转移资金。更为复杂的则是通过在不同交割期限的股指期货合约通过移仓形式完成,交易时间越长,原始资金的形态和性质越难于辨认。

(五)利用股指期货市场和证券现货市场进行跨市场洗钱

首先在证券市场上买入对股票指数影响较大的权重股,通过权重股的交易影响股票价格指数的走势,进而传导至股指期货市场。如果证券市场趋势下跌,则在期货市场上卖空;如果证券市场趋势上涨,则在期货市场上做多。尽管在证券现货市场是亏损,但是在期货市场上由于期货交易的杠杆效应,足以弥补在现货市场上的亏损,完成跨市场洗钱。不过此种方式如果想要得逞的话,往往需要的资金量比较庞大。

(六)利用不同的期货交易账户和不同的保证金账户直接进行资金转移

不过由于期货保证金一般是不允许在不同交易账户之间结转,资金从那个账户来,还得从原先账户回。因此,通过此种方式洗钱一定会有期货经营机构的配合才能实现。

随着对期货市场反洗钱监管力度的加大,利用期货市场洗钱的手法会不断翻新,难于全部一一罗列。在上述各种洗钱手法和方式中,期货经营机构和办理资金转账的相关银行扮演关键角色,其中银行开立结算账户是资金最重要的入口,期货经营机构是重要的中间分离和聚合场所,股指期货则是洗钱转移资金的工具。

四、监管建议

(一)做好股指期货等创新业务监管的顶层制度设计,实现证券期货业监管与反洗钱监管的相互配合

证券监管部门在制定股指期货交易的基本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反洗钱监管要求,将反洗钱要求融入金融股指期货交易的基本监管法规内容之中,充分发挥反洗钱监管部门与证券监管部门在金融股指期货基本监管政策制定与监管协调等顶层制度设计中的协同效应。同时充分发挥金融期货交易所、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以及沪深证券交易所的一线市场监管职能,将反洗钱要求纳入金融股指期货合约设计的基本框架之内,作为重要的考察因素。并充分发挥金融期货交易所、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沪深证券交易所以及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在异常交易与资金监测方面的各自优势,相互配合,实现对金融股指期货的跨市场监管。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反洗钱信息多边交换与共享机制

反洗钱信息交换包括监管部门之间、监管部门与交易所、监管部门与金融机构以及交易所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多边信息交换。通过上述多边监管信息交换机制的建立,实现异常交易信息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共享,进而提高不同信息在反洗钱监管领域中的使用价值,提高对异常交易的监测与分析效率。

(三)建立与反洗钱监管相适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使金融机构的目标与监管者的目标趋于一致,逐渐形成合作博弈均衡

金融机构合作与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合作,受到多种激发与抑制因素的影响,因此监管实践中应深入研究反洗钱激励与约束机制,并不断加以完善。

篇10

投资者为何没有对股指期货贸然投入太多的热情?基金、社保、银行等主流机构开户细则为何还未公布?是机构还未做好准备,还是因为风险太大,管理层没有完全打开闸门?市场有诸多猜测。

筹备三年半今朝终出台

3年前,监管层就曾宣称要推出股指期货,并在不同场合透露大致的时间安排。当时,仿真交易推出,各大期货公司和实力较强的证券公司积极备战,从硬件到软件、从宣传到具体的交易技巧等方面着手准备。但随着资本市场变迁,股市经历了大牛和大熊之后,股指期货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

刚刚进入2010年,证监会在1月8日宣布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原则上获得国务院批准,具体的筹备工作也相继展开。春节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2月20日了已获证监会批复的深沪300股指期货合约和业务规则。至此,股指期货市场的主要制度全部。2月22日上午9点始,证监会授权经过考核的60家期货公司开始为投资者办理开户业务。据悉,首批试点券商有望在3月底前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股指期货可能在4月8日正式开始进行交易。

为什么要现在推出股指期货呢?首创期货的张良贵认为,目前时机已经成熟,硬件和软件均已完善。一方面风险控制、市场准入等相关制度已成熟,融资融券试点工作开展顺利,为股指期货推出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另外,目前股市大盘点位适中,监管层在风险控制上也没有过多担忧。

据张良贵猜测,基金、银行、保险等机构涉及到多个监管层面,在市场监管、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制度安排还需要深入协调,这是机构开户细则未推出的原因。同时,特殊法人机构主要是套期保值需要,它们的参与会形成大量的保值盘,恐怕会对股指期货市场的流动性构成制约。

股指期货推出后,对股票市场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一直是市场关注的话题。长江证券金融工程领域研究员邓二勇表示,市场中长期走势依然由宏观及经济周期主导。处于熊市的市场,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后依然会表现出熊市特征,例如台湾、印度及韩国在推出股指期货之前,市场处于熊市或者调整市场之中,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短期市场的走势起到了较好的刺激作用,但是之后市场依旧进入了下降通道,其依然没有改变市场的长期走势。牛市亦是如此,如法国、日本及香港在推出股指期货之前,市场处牛市之中,股指期货推出亦对短期市场走势起到了较好刺激作用,正式推出之后的短期下跌,也没有改变其长期走牛的特征。

在短期内,股指期货的推出将会加剧A股市场的波动幅度。深圳市金中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曾军表示,在股指期货推出的短时间内,其将会加剧股市短期内波动幅度,有助涨和助跌的可能。

国金证券研究所衍生品首席分析师范向鹏认为,股指期货推出初期,当股市上涨时,投资者变得不太看重未来市场的波动情况,觉得现有的获利可以抵消小幅下跌造成的亏损,这时推出股指期货,期货市场上看好多头,同时促进了股市上涨。当股市下跌时,投资者认为股票的风险比以前增大了,熊市中推出股指期货,期货市场上看好空头,促使股市走势进一步下降。

而在谈及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投资主体有何影响时,信达证券表示,届时,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各种套期保值和套利行为将趋于活跃,有利于改善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主体结构,大大加速机构化进程,使机构博弈成为市场投资的主流。而散户在股指期货中获利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散户投资者比例将会减少。

股指期货激活理财大市场

股指期货推出后,将会衍生出一些新的投资品种。浙江新世纪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曹金明认为,在股指期货成熟的情况下,股指期货衍生品期货投资基金也将产生,这类基金可以用来挂钩股指期货。对于那些没有能力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的散户来说,购买这类产品,就可以间接参与股指期货的交易。此外,境外期货也可能会推出。而这两个品种,很可能会在今年内推出。不过,具体的情况,还要看股指期货推出后的情况以及管理层政策的指导安排。

曹金明表示,国外金融期货交易在期货交易中的比例达90%以上,国内这一比例目前为0。在股指期货成熟后,金融期货品种将会大大增加,甚至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届时,期权期货、汇率期货、国债期货等金融期货品种,都将会闪亮登场。

对于理财产品来说,股指期货的推出具有深远影响。国金证券基金研究总监张剑辉表示,股指期货推出后,包括券商、私募、银行在内的理财机构,将会推出相关挂钩股指期货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将会面临新的格局。

著名私募投资人曾军表示,股指期权、第三方备兑权证也将会出现。他表示,在相关规则出台后,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于机构来说多了一种平衡风险的工具,大大降低了单边市的风险。追求绝对收益的私募,将会根据政策的指导和客户的需求,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利产品的研发,为客户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乐观的估计,如果股指期货发展顺利,挂钩股指期货的理财产品将会占到公司总产品比例的40%。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私募都会推出挂钩股指期货的理财产品,但肯定会有一部分私募推出相关理财产品。

宏源证券资产管理研究员许超表示,券商集合理财预计也将会出现挂钩股指期货理财产品。目前券商集合理财允许投资金融衍生品的比例在3%,如果股指期货发展顺利,预计这一限制将会逐步放宽,乐观估计将会上升至10%,但不会成为券商集合产品的主流。

在银行产品方面,德意志银行(中国)私人投资管理副总裁黄凡表示,在股指期货成熟后,银行理财产品里也将会出现挂钩股指期货的产品,将会改变目前国内银行理财产品不能实际挂钩股指的历史,不过这类产品将会以保本类型为主。

张剑辉表示,股指期货的推出,会为各方理财机构提供新的投资品种,但由于相关规则还未出台,以及股指期货推出后的情况如何还不得而知,因此,短期内股指期货类理财产品不会大规模的增长,从前期来看,这类产品将会逐步增加。

天使般的诱惑

2007年6月底,在某期货公司举办的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大赛中,“80028160”账号中投入模拟资金100万元,7月底,账户资产达到6000万元,一个月翻了60倍!同年8月10日,仿真交易大赛结束,账户模拟资产高达1.2亿元。“80028160”账户的操盘者是长相平平、带一点南方口音的余波,一位在中国股市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私募投资者。

我们都有这样的概念,短期内把一些小规模资金运作翻上10倍乃至几十倍难度不大,但要在两个月时间内把上亿资金再翻3番确实不容易。而余波做到了,这种短期内的“暴利”得益于期货市场能借杠杆迅速放大资金效应。也就是说,股指期货的保证金制度,能让投资者只需交付一部分资金,可以实现相当于本金好多倍的暴利。

短期内暴富的神话令人向往,股指期货天使般的诱惑令人神往。业内人士认为,股指期货推出后,在现货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中,投资者面临三大投资机遇。

第一个投资机会,是股指期货概念股及优质大盘蓝筹股的投资机遇。人大金融与证券所所长吴晓求认为,股指期货推出,大蓝筹以及参与股指期货的概念股都将受益。华泰证券华泰融资融券部首席分析师吴表示,融资融券涵盖的90只股票和股指期货的300只标的股,在市场期待的蓝筹行情中仍未启动,其中多只个股基本面优良、盈利能力强,在近期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已现估值洼地,一旦催化剂出现,资金和人气凝聚将推升股价。

第二个赚钱机会,是股指期货本身的套利交易。股指期货可以与多种证券品种进行套利交易,包括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股指期货与ETF之间的套利。北京中期期货经纪有限公司金融事业部经理许晴旺表示,股指期货实行T+0制度,这不同于股票的T+1交易制度,投资者可以在一天内通过频繁交易实现多次套利,同时,机会还有不同股指期货合约之间的跨期套利、跨市套利和到期日套利。

第三个投资机遇是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的功能,即规避系统性风险。许晴旺表示,尤其对于机构和大的投资者来说,通过现货和期货市场上的对冲操作,使现货和期货市场的收益(损失)相互抵消,达到锁定成本和确保利润的目的。股指期货把套期保值者的股票的系统风险转移给投机者,不受亏损才能更持续稳定的实现盈利。

“魔鬼”的另一面

股指期货有“天使”的一面,也具有“魔鬼”的一面。

股指期货的“魔性”,在巴林银行的倒闭中发挥得淋漓尽致。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突然宣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

巴林银行的倒闭源于其新加坡子公司一名期货交易员的错误判断。1994年下半年,巴林期货子公司新加坡公司期货交易员尼克•里森看好日经指数,于是大量买入日经225期货。然而,到了1995年1月,日本股市大幅下跌,里森损失惨重。但为了挽回亏损,他继续大举买入日经225期货。1995年2月23日,日经指数再次急剧下降,仅在日经225期货这一个品种上,里森亏损8亿英镑,赔光了整个巴林银行,233年历史的巴林银行画上了句号。

从巴林银行的倒闭中,我们来看投资股指期货的三大风险。

首先是股指期货的杠杆风险。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投资总监项廷锋表示,巴林银行的倒闭是因为期货的杠杆放大作用产生的。光大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国宝认为,对于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学会风险控制,通常三分之一的资金用于交易,三分之二的用于防范波动。市场人士于海表示,学会止损,把风险控制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对投资者来说很重要。

其次,强行平仓也是股指期货的重要风险,而如果不强行平仓,就可能出现客户爆仓事件。这意味着保证金不仅全部亏空,而且还倒欠期货公司一笔钱。深圳一家期货公司负责人表示,前期的股指期货仿真交易中,频繁遭遇客户保证金不足的情况,每天强制平仓的笔数达到了400次。这如果发生在真实的交易中,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解决强行平仓的方法,除了期货公司提前通知客户外,投资者要随时关注保证金的变化,才能及时追加保证金,降低强行平仓、爆仓的风险。

最后,投资者必须关注时差风险。股指期货与股市交易时间不同,中金所《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中,将沪深300指数期货的交易时间设计得比证券交易时间稍长些。股指期货比股市早开15分钟、晚收15分钟,中午休市和下午再开盘时间与股市相同。而在到期交割日,股指期货下午收盘时间与股市相同。

北京中期期货的一位人士表示,股指期货一开盘盲目开仓存在风险,因为股指期货早于股市15分钟开盘,股市如何开盘,开盘后走势如何都不确定,因此稳妥的办法是等股市开盘、股指期货走势明朗后再进行操作。同时,股市收盘后,建议股指期货的投资者仍要进行盯盘,继续关注股指期货的走势,不能在股市收盘后还按照原来的操作方向继续交易。

股指期货,本质上是零和博弈,有人赚钱,就一定有人赔钱,它可能让你一夜间暴富,也可能让你在一瞬间倾家荡产。天使还是魔鬼,就看你的驾驭能力了。

股指期货交易攻略

1 开户及参与条件

普通投资者须在一家具有会员资格的期货经纪公司开立账户。参与股指期货的投资者须满足以下条件:开户资金门槛为50万元;通过股指期货知识测试,合格分数线为80分;必须具有累计10个交易日、20笔以上的股指期货仿真交易成交记录,或者最近三年内具有10笔以上的商品期货交易成交记录。

2资金入账

开户之后及交易之前,投资者应缴纳开户保证金。股指期货每手保证金约14.81万元。2月25日沪深300收盘3292.13点,以此计算,股指期货一手合约价值为3292.13*300=98.76万元,假定保证金比例为15%(中金所眼下初定保证金比例为12%,但在实际操作中,期货公司在此基础上会加几个点,即保证金比例须达到15%左右),则一手合约保证金约14.81万元,市场人士表示,保证金应保持仓位1/3左右,则有50万元资金比较安全。某一合约单边持仓实行绝对数额限仓,每一帐户持仓限额为100张。

3 下单

开户之后及交易之前,投资者应缴纳开户保证金。股指期货每手保证金约14.81万元。2月25日沪深300收盘3292.13点,以此计算,股指期货一手合约价值为3292.13*300=98.76万元,假定保证金比例为15%(中金所眼下初定保证金比例为12%,但在实际操作中,期货公司在此基础上会加几个点,即保证金比例须达到15%左右),则一手合约保证金约14.81万元,市场人士表示,保证金应保持仓位1/3左右,则有50万元资金比较安全。某一合约单边持仓实行绝对数额限仓,每一帐户持仓限额为100张。

4 订单成交

买卖期货合约的时候,双方都需要向结算所缴纳一小笔资金作为履约担保,这笔钱叫做保证金。首次买入合约叫建立多头头寸,首次卖出合约叫建立空头头寸。做多的进出场原则即“买入开仓,卖出平仓”,做空的进出场原则即“卖出开仓,买入平仓”,切勿混淆。

5 结算

每个交易日结束后,期货经纪公司要为投资者进行结算,结算的款项包括投资者当日盈亏、交易手续费、交易保证金。如结算后投资者的保证金不够规定的数额,期货经纪公司就会要求投资者追加保证金,如投资者无法补充足够保证金,期货经纪公司可能会强行平仓。

6 平仓

篇11

股指期货,全称为“股票指数期货”,是买卖双方根据事先的约定,同意在未来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按照双方事先约定的股价进行股票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协议。股指期货目前是世界上交易量和流动性最好的金融衍生产品之一,也是公认的股市上最为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之一[1]。2007年3月份总理签署第489号国务院令,公布《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条例自2007年4月l5日起施行。据国务院法制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新条例将适用范围从原来的商品期货交易扩大到商品、金融期货和期权合约交易。证监会新闻发言人2009年1月8日表示,国务院已原则同意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和推出股指期货品种。股指期货推出后,对我国股票市场产生一些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进行防范。

一、股指期货的推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积极影响

1.降低交易成本,增大股票市场的流动性

在证券市场的多种交易工具中,股指期货的交易成本是最低的,而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高度的正相关性,也使得股指期货市场巨大的交易量带动现货市场交易量的提升,从而增加整个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同时,推出股指期货后,投资者会更加关注大盘蓝筹股。大盘蓝筹股由于流通盘较大、价格波动小,以获取短期价差为目的的资金不愿意购买,造成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较弱。但是,由于大盘蓝筹股对指数的影响权重大,投资者为了在两个市场间套利,就必然更加关注大盘蓝筹股,大资金如社保、保险资金等就必然更多的流入大盘蓝筹股,从而拓宽股市资金来源,提高股市的社会参与度,增强市场的流动性[2]。

2.有效规避股市的系统性风险

我国股市虽然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但与国际股市相比仍是新兴的不成熟市场,股价涨跌不完全取决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股市价格受政策性、经济形势和舆论面的影响颇大。股价和大盘走势震荡激烈,股指波动幅度较大,系统风险相对较高,并且这种风险无法通过分散投资进行回避,如何规避高比重的系统性风险,已成为阻碍我国股市发展的一大难题。股指期货具有的套期保值功能,能够使投资者通过期货和现货的组合投资来对冲无法分散的系统风险,改变了过去只能以卖出现货股票来规避风险的方式[3]。

3.促进价值投资,抑制投机行为

目前,我国股市投机气氛较浓,很少有投资者长期持股,有行情时就一拥而上走短线,没有行情则纷纷离场。投资行为的短期化,使投资环境和上市公司的筹资环境趋于恶化,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和良性发展。造成此状况的原因之一是长线投资者无法在市场上规避股价波动带来的风险,因而匆匆出市。我国推出股指期货后,长线投资者可利用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锁定其持股成本,规避股价下跌的风险,这将有助于降低市场换手率,鼓励中长期投资,延长市场波动周期,收敛波幅,从而促使中国股票市场走向成熟,最终对资本市场的良性运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4]。

4.优化投资者结构,强化机构投资人优势

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与投资基金应成为市场的主力,但在我国,投资者以中小散户为主,市场的非理比较严重。股指期货推出之后,在可以做空的前提下,机构投资人显然具有散户难以比拟的优势,机构之间的博弈也将成为市场的主旋律。由于股指期货投资专业性强,风险程度高,其投资理念与股票现货市场有着本质区别,而中小投资者往往缺乏必要的投资技能,抗风险能力低。另外,股指期货投资门槛较高,初步要求投资者资金量要在50万元以上,而根据最新统计,A股市场投资者资金量在30万元以下的占投资者总数的89%,50万元以下的占95%。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投资股指期货来进行套利和保值将主要是大机构之间的博弈 [5]。股指期货的推出将更多地强化机构投资者的交易优势,为这一群体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5.促进证券市场国际化

近年来,以股指期货为核心的衍生品市场已经成为世界各地金融中心竞争的焦点。股市的国际化、现代化不仅要看其市场规模、上市公司的质量,还要看他在交易品种创新和金融衍生品方面的成就。很多发达国家都已经推出了股指期货,我国要加快国际化的进程与国际接轨,推出股指期货是我国股市国际化的重要步骤。

二、股指期货推出给我国股票市场带来的消极影响

1.股票市场波动范围加大

当前,我国的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的联系主要是由于资金流动“翘翘板”效应产生的,股指期货推出后,这两种市场的变化原因不单是资金流动,更是由于机构投资者的“对冲套利”策略。例如,机构采用“先买后卖”股票指数套利时,开始资金从股票市场向期货市场流动的原因不只是机构在期货市场上需要资金,更是为了打压股票指数而抛售股票;而他们后来卖出股指合约时,资金从期货市场返回股票市场的原因也不只是购买股票需要资金,更是为了拉升股指。对套利者来说,拉升股指套取股指合约差价甚至比炒股赚钱更重要。因此,股指期货推出后,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资金将融为一体,两个市场涨跌波动互相影响,因果连动,导致股票市场波动范围加大。

2.股票市场行情分析难度增大

股指期货推出前,广大投资者主要利用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股市行情,但股指期货推出后,投资者不能只研究某只股票情况以及大机构在该股票上持仓与趋向,而应审视全局,分析大机构在多个市场上的持仓状况与行为趋向,要注重审视期市和股市等整个金融市场状况。例如,大机构在买入股指合约阶段他们控盘的指标股即使价位已经很低,它将来可能还会继续下跌,打压该股就是为了压低股指,从而配合在期市中买入股指合约的活动。股票市场起落波动将明显依附于期货市场中股指合约交割月份的分布状况。股价曲线的波峰或波谷将常落在股指合约的各交割月的相应时点上,在这些时点上一般都会留下期市多空激烈争夺的痕迹[6]。

3.容易产生不公平交易及市场操纵等违法行为

由于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客观上存在着联动关系,就会使得一些机构投资者可能在交易中不顾中小投资者利益,运用股指期货交易来操纵市场,牟取暴利。此外,由于股指期货的交易者通常也是股票现货的经纪商或自营商,这就使得其可能在经营自营业务时,因其客户即将在某一市场上从事交易而抢在客户前在另一个市场下单,为其自营账户牟取利润,从而在现货或期货市场产生不公平行为。

4.导致监管成本加大

近些年来,尽管证监会在加强监管力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与成熟市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监管指导思想未能完全落实、多层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监管手段和监管力量严重不足、对投资者持别是中小投资者的保护缺乏制度保障等。在这种情况下,推出股指期货缺乏一个较好的政策环境基础;另外,股指期货的引入是对原有交易机制的一大创新,在交割方式及运行规律方面都不同于商品期货品种,为了防止可能产生的对市场的不良影响,必然要求管理层在监管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三、应对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建立严密的法规和监管体系

为了保证股指期货交易安全运作,必须建立严密的法规与监管体系。在成熟的市场,股票的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监管。美国有《商品交易所法》、《商品交易委员会法》、《商品期货交易法》。它还成立了具有独立监管权的CFTC。香港也有成熟的法律约束《商品期货交易条例》。在金融期货监管机构上,由立法局设立了香港商品事物监察委员会。目前,我国《期货法》还不完善,因此,要在法律法规中明确指出对于宏观和微观层面的风险监管制度,通过立法加强保证金制度、价格限制制度、限仓制度、强行平仓和减仓制度、结算担保制度和风险警示制度,约束各个层次投资者的行为[7]。我国在期货交易方面已形成了中国证监会――中国期货业协会――期货交易所三级监管模式。这种监管模式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但还不够,应该加强专业化监管、提高监管效率。由于股指期货的涉及面较广,证券公司、各种投资基金、银行都是其中的参与者。因此,应加强央行、银监会、保监会三方的沟通和协调,定期召开会议,相互交流信息,实现联合监管。

2.科学合理地设计股指期货合约

要确保股指期货合约的功能发挥与不纵,首先必须选择合适的股指期货标的指数。当前我国现有股票指数的设计存在严重不合理之处。一些大型上市公司在指数中占据了过多的权重,一两只股票的异动就能对股指产生重大影响,导致投资者可以以较小的成本对其操纵。因此,有必要根据国际惯例,由权威机构编制能综合反映中国股市整体状况的统一股票成份指数,作为股指期货合约的标的。从中国股市特征来看,成份指数的流通市值应占中国股票A股总市值的50%以上,以确保股指期货交易的不纵[8]。其次,在合约其他条款如交易单位、涨跌停板、头寸限制、结算价、保证金等方面必须严格按照既有利于股指期货流动性又有利于风险控制的原则进行设计。

3.重视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联动

目前,国内股市只能单向做多,缺乏做空机制。在期货市场,投资者可以同时进行多空双向交易,这样就产生了市场不对称问题。在股指期货市场上做多的参与者可以通过买入股票达到推高指数的目的,实现在期货和股票持仓上双赢,会使现货市场产生大规模震荡,不利于维护市场的稳定。所以,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股票现货市场的沽空机制[9]。另外,为了提高股指期货的风险监控与运作效率,必须打破证券市场间的壁垒,加强两个市场间头寸的统一管理,建立风险管理的联合机构,应尽快建立一种约束制度使现货与期货市场相互制约,避免一个市场的波动在两者之间循环而导致的放大效应。

4.注重对投资者的培养和教育

股指期货在国内还是新生事物,广大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对其并不十分熟悉,缺乏一定的风险意识与投资技巧。对于这种高风险的投资工具,无论是投资者还是管理者都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风险意识与投资技巧。要通过对广大投资者的广泛深入教育,让他们尽早熟悉股指期货的基础知识和交易规则,能够对股指期货市场进行客观、冷静地分析,充分了解交易风险以及防范措施,不断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树立理性投资的观念,从而维护市场平稳运行。在股指期货推出初期,可以通过较高的保证金要求、较大比例的交易基数来提高进入门槛,将投资者锁定为机构投资者。待将他们培育成熟后,再逐渐向中小投资者开放,用机构投资者成熟的投资手段去引导中小投资者。

参考文献:

[1] 刘仲元.股指期货教程[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12-14.

[2] 刘凤根,王晓芳.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波动性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8,(3):45-57.

[3] 王菁菁.当前开展股票指数期货的条件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23):119-120.

[4] 俞帆,向光荣,李东.浅析股指期货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积极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9,(1):376.

[5] 刘考场,李树丞,舒杨.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效率的影响实证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8,(7):52-53.

[6] 俞帆,邹维勇.浅析股指期货推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消极影响[J].经营管理者,2008,(14):66-68.

篇12

1.金融工程的内涵

“金融工程”一词是由美国财务管理学专家约翰•芬尼迪(John D.Finnerty)于1988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金融工程包括创新型金融工具与金融手段的设计、开发与实施,以及对金融问题给予创造性的解决。这是狭义的金融工程概念。广义的金融工程则是借鉴工程管理的概念,综合地采用各种工程技术方法设计、开发和实施新型的金融产品,用金融创新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金融和财务中的问题,包括产品的设计、定价、交易策略、金融风险的管理等。金融工程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创新性,它是金融创新的技术支持,其目的是解决金融问题如投融资问题、风险管理问题等。

2. 金融工程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是金融业竞争的两大核心问题。中国加入WTO以后,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国外金融机构会大批涌入,与中国金融业进行竞争,而那些“洋金融”真正的优势就在于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因此,国际上,一些学者认为金融工程是采用创新的手段进行风险管理。著名金融学家,美国金融学会前主席富兰克林•艾伦认为对于比较稳定的产业采用银行间接融资比较合适,对于创新性强、风险高的产业,最好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既能获得足够的权益资本金,同时一部分风险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转嫁给投资者。从这个角度上讲,金融工程在风险管理方面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可见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不仅具有血缘关系,而且风险管理仍是金融工程的核心内容。

风险的内涵。风险是指人们在事先能够肯定采取某种行动所有可能的后果,以及每种后果出现的可能性的状况。

风险的处理。金融工程理论以最新风险管理理论成果为核心理论,包括估值论、资产组合理论、资产定价理论、套利理论、套期保值理论、期权定价理论、理论和有效市场理论。尤其创新性地提出了无套利分析方法,将金融市场中的某个头寸结合起来,构筑起一个在市场均衡时的价值能产生不承担风险的利润组合头寸,由此计算该头寸在市场均衡时的价格,即均衡价格。面对风险时,金融工程通过建立一个风险趋势与原有业务刚好相反的头寸,达到表外业务与表内业务风险的完美中和,从而套期保值规避风险。

二、供应链中的风险管理问题

1. 供应链风险产生的机理

供应链风险是指供应链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测的供应链系统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使供应链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发生偏差,从而有受损的风险和可能性。如企业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如果合作伙伴选择不当,,将会导致在供应链运行中较大的风险,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道德风险。再如,委托之间形成的合同是否恰当也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合作双方相互讨价还价、协商的结果也具有不确定性;供应商的交货状况会有不确定性、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也产生不确定性;另外企业面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总是具有不确定性等等。归纳起来,可以将供应链上的企业面临的风险分为内生风险(Indigenous Risk)(如道德风险、市场风险等)和外生风险(Ex-ogenous Risk)(如自然环境风险)两大类。

2. 供应链风险的特征

供应链中各个企业面对各种人为的和社会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风险,其直接反映在各个企业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与其预期的不一致,从而导致其交易成本和利润的变化。供应链合同条款与金融工程中许多衍生产品具有相似之处,其中主要有如下几种期权合同条款,例如:回收条款(buy back policies)、备份条款(backup agreements)、弹性订货量(quantity flexibility)等。

供应链中企业面对的风险特征:(1)互动博弈和合作性: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取向,相互之间会因为信息不完全、不对称,又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因此为争夺资源,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势必展开激烈的博弈,同时在部分信息公开,资源共享基础上,又存在一定的合作。(2)传递性:供应链从产品开发、生产到流通过程都是由多个节点企业共同参与,具有环环相扣的特征,故风险因素可以通过供应链流程在各个企业间传递和积累,并显著影响整个供应链的风险水平。(3)“牛鞭效应”:供应链企业间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相对封闭,造成链上企业对需求信息的扭曲而沿着下游向上游逐级放大。

3. 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难点

供应链系统是由许多独立的企业环环相扣构成的一种非线形的复杂系统,是介于企业和市场间的虚拟系统,使各成员企业倾向于从自身利益出发,把相关信息当作商业机密加以封闭,导致信息的不对称和资源的不能共享,使产品的价格偏离其价值,增加了市场价格的波动性,带来复杂风险的同时也加大了对风险管理的难度。另外供应链中不仅涉及众多的企业和货物供求双方,还涉及政府不同层次的多个管理部门,使供应链中风险来源复杂多变;再加之物流行业在我国还是个比较新的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特别是在风险补偿上没有一个定量的法律约束,致使供应链风险处理和供应链风险监控,在目前企业中还不能有效地实施。所有这些都增加了供应链中企业风险来源的复杂性和管理难度。

三、利用金融工程解决供应链风险管理问题的措施

1. 金融衍生工具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供应链中企业风险最终都体现在其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与预期的不一致,导致其交易成本的上升和盈利能力的下降。研究表明金融衍生工具“天生”就是用来规避风险的,其具有准确性、时效性、成本优势和管理上的灵活性。金融衍生工具以其特有的财务杠杆(保证金交易)和对冲交易的操作,降低了交易成本,独特的双向建仓(买空卖空)使投资者的交易更加灵活,无论市场价格怎样变动,都可以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有效的规避和转移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可以将风险由承担能力较弱的个体(风险厌恶者,如套期保值者)转移至承受能力较强的个体(风险偏好者,如投机者),有的甚至转化为投资者的盈利机会,提高了投资者的整体抵抗风险的能力。可供采用的金融工程工具有很多种,例如远期、远期利率协议(FRAs)、期货,期权、以及互换等等。

2. 金融衍生工具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运用分析

在期货市场可以进行套期保值,从而锁定成本。商品生产商、批发商、经营商利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进行交易方向相反的操作,一个市场的亏损会被另一个市场的盈利所对冲,达到锁定成本,锁定利润的目的,从而有利于减缓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供求冲击。供应链的开始环节(生产资料企业)可以在期货市场通过套期保值来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同时构造一个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的实物远期合约,通过远期交易买空卖空,使供应链上游企业承诺在未来各期购买一定数量产品的同时还可以向供应商购买一个选择权,通过选择权供应链企业可以决定并调整未来定单的数量,从而使价格波动的风险通过供应链企业的共同承担来规避,最终实现生产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效率益性。

利用期货和期权构建组合合约,规避风险。期权交易是在支付一定数额的权利金后,拥有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按事前规定的价格购买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期货合约的权利,但不负有必须购买或卖出的义务。超出规定的期限,期权合约自动失效,损失的只是所支付的权利金。期权交易可以使投资者在面对剧烈价格波动时,有了更多的选择。无论期货价格上涨还是下跌,只要波动达到一定的幅度,就可以规避风险实现盈利。如交易者预测未来价格上升,买入期货合约的同时买入相关期权的看跌期权。如果期货合约价格朝不利的方向运动而出现下跌时,行使看跌期权以较低的价格买入期货合约获利,从而降低持有期货多头的损失。如果期货价格真的出现上涨了,朝着对投资者有利的方向运动时,投资者就可以通过在期货市场高价卖出期货合约对冲平仓的同时放弃看跌期权,对投资者而言损失的仅是有限的权利金,却可以把风险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在供应链企业间通过下一定的定金(权利金),拥有在将来某一时间内以协定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指定产品(期货合约)的权利(期权),同时买入与预期价格波动相反的期权,从而使供应链企业风险最小,实现盈利。

四、总结

虽然金融工程对供应链风险管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首先,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成熟,金融价格还不能做到完全的均衡,这样使金融工程制造出来的衍生工具规避风险、发现价格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特别是某些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受到体制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制约,例如没有卖空机制;其次是我国企业改革尚不完善,金融工程的应用缺乏广泛的市场需求主体;再次是在我国基础金融工具品种开发不足,金融衍生工具品种的缺乏,衍生品市场及其相应的法律法规发展还远不够成熟。所有这些都局限了金融工程在我国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特别是金融工程虽为风险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但仍不是风险管理的“解决之道”。因此,企业必须综合考虑,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行科学管理与决策,建立高效的运转机制等,从容面对各种风险与挑战,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付鸣.我国发展金融工程的必要性[J].辽宁经济,2006.(9).

[2]侯祥鹏等.运用金融工程管理企业风险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5,(2).

[3]李湘露.应用金融工程构建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系统[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10).

篇13

一、股指期货的特点

1.股指期货合约的标的物是股票指数,不是具体的实物

商品期货合约的标的物是有形的实物,例如铜期货的标的物是铜、大豆期货的标的物是大豆等,而股指期货的标的物是无形的股票价格指数。投资者根据自己对股市走向的预期,报出不同的价格指数进行交易,如果认为指数会涨,便买进股指期货,反之则卖出。

2.股指期货的价格是以股票指数来表示

股指期货的价格是股票指数乘以一个确定的数值金额。所以,即使股市大盘在行情不好的时候,投资者也能通过股指期货来盈利,而避免行情不好,全线损失的局面。也可避免投资个股时“赚了指数赔了钱”的尴尬局面。

3.股指期货实行现金交割

股票价格指数没有对应的实物,因此采用现金交割。在合约到期需要交割时,依照最后结算价(由交易所公布)计算出交割金额,交易者通过交易账户的资金划转完成交割。

4.股指期货的交易成本低,杠杆倍数高,指令执行速度快

投资者倾向于在收到市场新信息后,优先在期货市场调整头寸,这将导致短期来看期货市场价格一定程度上超前股市价格。但是,期、现价格之间顺逆差的异常变动将吸引更多的市场套利活动,从而确保了现货价格不会偏离期货价格太远。因此,从长期来看,本质上仍然是各种宏微观因素基本面决定的股市价格,主导了期市价格的变化。

二、我国推出股指期货对资本市场的积极影响

1.有助于优化投资者结构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参与者仍以中小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的规模只占30%左右,由于各种原因,中小投资者大多以投机心态参与股市,显然不利于证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股指期货作为一种新的金融衍生品,虽然并不阻隔散户的投资和参与,然而无论从投机买卖还是套期保值的角度来说,机构投资者都具备小散户无可比拟的优势,这就是说股指期货本身是一种更加有利于机构投资者参与交易的品种。因此,股指期货推出后,除了会增强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之外,也将提高证券市场的发展程度和层次,各种套期保值和套利行为将趋于活跃,中小投资者难以参与,这有利于改善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主体结构,大大加速机构化进程,使机构博弈成为市场投资的主流,我国也将像其他发达国家一样进入机构投资者主导的时代。

2.满足投资者规避市场风险的需要

由于我国股市还不够成熟,股价和大盘走势上下震荡剧烈,信息披露仍不够规范,各类信息对市场的冲击与影响颇大。近二三年来,境外股市对沪深股市的影响也不断增大。在此条件下,投资者需要全新的规避市场风险的工具,股指期货正是这方面的一个有效工具。一旦有了股指期货,投资者买进股票后为防止股价下跌,可利用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市场的对冲机制,在股指期货上做空;相反,在抛出股票后,为防踏空,也可买进股指期货,从而做到减少和控制市场风险的目的。

3.有利于创造性地培育机构投资者,促进股市规范发展

我国目前正积极推进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和创新,投资基金、保险基金、三类企业相继进入股票市场,开设股指期货将为其提供低成本的避险渠道和资产组合调整手段,便于其进行多元化的长期投资,从而真正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另一方面,散户投资者如果只投资少数个股,则指数期货的避险效果将打折扣。为了充分利用期货作为避险工具,散户投资者将逐渐加入投资基金以增加持股的种类及数目,从而有助于投资基金的发展和投资机构化趋势的兴起。

4.将会促使股指期货和股票现货两个市场活跃度的同时提高

从历史经验来看,股指期货的推出将会推动股指期货和股票现货交易量同时上升。这是因为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后,利用股指和股票两个市场进行套利是一种低风险的操作,因此将会吸引大量套利资金进入;同时,由于有了股指对股票的避险作用,使众多的大机构更加大胆地建立股票头寸。股指期货带来的新增交易量,将会促使两个市场的活跃度得到共同提高,形成股市和期市交易量呈双向推动的态势。

5.股指期货的推出给投资者提供了在牛市、熊市两种状况下均能盈利的机会

在我国,投资者只能在牛市状况下才能盈利,在熊市状况下将亏损严重。之前五年的漫漫熊市中,投资者由于缺少必要的对冲产品,在股指一落千丈时,大量被套,损失惨重。开展股指期货,使得投资者无论在牛市还是熊市都有机会获利,这将有利于激发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有利于吸引场外资金的进入,有利于推动那些注重长期投资的保险基金和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进入证券市场,最终有利于证券市场成熟理性投资主体的培育和发展。

三、股指期货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消极影响

1.导致资金的挤出效应

股指期货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品种,其推出必然会引起市场资金分流。新兴市场开办股指期货的初期,由于股指期货的交易成本低、保证金比例低、杠杆倍数高等一系列特点,往往会产生交易转移效应,即吸引股票市场的资金流向股指期货市场,从而使股票市场的交易大为减少,流动性大为降低,形成“资金挤出效应”。日本当初推出的时候就遇到这样的情况。

2.机构投资者规模小,股指期货可能引发过度的投机行为

由于股指期货存在着杠杆效应,期货交易实行保证金制度,交易者只需支付期货合约价值一定比例的保证金(通常为5%~10%)即可进行交易。这种以小博大的高杠杆效应,只要在股票市场上有一点点的波动,在期货市场的资金账户上就会有巨大的波动,因此这是一个极大的具有诱惑性的投机机会,极容易引发众多投机者利用股指期货作为工具进行投资操作,这样只要股票市场上有激烈的价格波动,他们可能无力支付巨额亏损而发生违约,而造成无法收拾的后果。但是在我国目前证券市场上主要是一些中小投资者,对股指期货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是有限的。期货交易的杠杆效应是区别于其他投资工具的主要标志,也是股指期货市场高风险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