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科学计数法的精确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我在上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这节课时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复习科学计数法;第二个环节: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数据,如:班级的学生数、自己的身高、体重等,以此引入新课;第三个环节:介绍近似数的精确度并完成教材第32页的引例;第四个环节:介绍有效数字的概念并补充出示了五道练习题且进行了逐一的分析和讲解;第五个环节:课堂小结;第六个环节:布置作业(含补充作业)。听完课后,我有许多疑惑,于是调查了该班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效果欠佳。事后我对本堂课进行了认真的解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二是目标样题缺乏典型性和概括性;三是讲解的层次性和逻辑性不强。所以导致这节课重点不够突出、难点尚未突破。反思我们的教学,提出自己浅显的见解,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确立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用定量描述的教学目标管理课堂,指导教学,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心里有教材,心中有学生;才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大部分学生达到目标;才能有效避免重复提问同一优秀生的现象。笔者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①85%以上的学生理解并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以及近似数精确度的两种表示形式;②70%以上的学生掌握带有计数单位和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出来的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确定;③95%以上的学生会将一个较大的数按要求取近似值。
二、明确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近似数精确度的两种表示形式,即精确到哪一位、保留几个有效数字,要突出落实这一重点必须精挑细选目标样题;难点是带有计数单位和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出来的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确定以及怎样将一个较大的数据按要求取近似值,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通过合作交流使难点得以突破。
三、精选目标样题
根据本堂课的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我认为例题不在多而在精。除了教科书第32页的例6之外,我认为只需再选择一道目标样题就足够了。
例: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4.8÷2.3(保留一位小数) 1.55÷3.9(保留两位小数) 14.6÷3.4(保留整数)
这道目标样题的设计不仅考虑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而且既有利于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近似数精确度的两种表示形式”,又有利于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带有计数单位和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出来的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确定”。这道目标样题既具有可操作性,又具有典型性,从而使课时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达成。
四、选择教学方法
学生在小学已经了解到生活中存在许许多多的近似数,不仅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还会确定一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所以我认为老师可以借助从课堂引入学生所列举的数据和教材中的例6,介绍近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即一个近似数,从左起第一个非0的数开始,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所有的数字就是该近似数的有效数字。然后出示例题中的(1),这基本上不需要老师讲解,学生就可以自己独立完成。待学生完成后老师适当地加以小结,这些近似数是小数或整数,其精确度的确定,应从精确到哪一位和有效数字的基本概念入手,在确定有效数字时,0不能多算也不能少算。以从左至右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为界,左边的0不算,右边的0都要算。接着出示例题中的(2),老师讲解带有计数单位的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确定方法,即这些近似数都带有计数单位,其有效数字的确定与计数单位无关,在确定精确到哪一位时,若计数单位前面是整数,它就精确到计数单位;若计数单位前面是小数,则整数部分的个位与计数单位相同,再根据近似数的位数,从小数部分的十分位数起,数到哪个数位,就精确到哪一位。采用(2)中的方法,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即这些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近似数,其有效数字的确定只与乘号前边的部分有关,在确定精确到哪一位时,就只需要把10的几次方当计数单位来理解就可以了。接下来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老师再适当地出示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加以练习。最后教师再出示几个较大的数,先让学生试着将这些大数按要求(精确到哪一位或保留几个有效数字)取近似值,此时教师得注意一点,如将1789这一个数精确到十位,学生有可能出现的答案是1789≈1790,认为近似数1790精确到个位,有四个有效数字或近似数1790精确到十位,有四个有效数字等错误答案。这时老师就得引导学生回归到近似数的精确度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中去,讲明后边的0是补位的,不表示它的精确度,因此不能算作它的有效数字。同时为了更好地减少这种错误的出现,还可以将例题中(3)的方法倒过来运用,把一个较大的数据按要求(精确到哪一位或保留几个有效数字)取近似值可以先将它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出来,再按要求对乘号前面的部分取近似值。所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介绍简便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商的循环小数的出现原因。
篇2
一、对产品质量检验方法的探索
对于产品质量检验来说,检验方法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检验流程的科学性,同时也关系到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精确度。因此,在产品质量检验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各个环节检验方法的有效应用,以提高产品质量检验方法的应用效果。在此,笔者将对各个环节的检验方法进行简要探讨。
1.抽样方法
通常,在产品质量检验之前,需要制定科学、完善、全面的抽样方案及计划,真实填写抽样检验相关信息表格,并采用相适应的科学抽样方法,努力避免试样的倾向性,最大程度上保障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公正性;
2.检测方法
在产品质量检验过程中,检测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检测方法有充分的认识,对不同的产品应该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对同批次的样品采用同样的检测方法,对同一样品的平行试验必须同时进行,以尽量减少检测结果误差的产生,提高可比性。我国对产品质量检验工作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也给出了各种产品的检测方法标准及精确度,一般情况下,只要工作人员严格按照相适应的标准检测方法进行检验,都能达到满足要求的标准提供的精确度;
3.误差分析
受工作原理、科技水平的限制,实验结果和真实总会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消除,我们无法知道这种差距的具体大小,只能统计分析差异的概率范围。
一般来说,误差的产生主要分为两种:
偶然误差(由随机的、偶然性的因素所造成的误差,可以用增加检验次数、取平均值的方法能够比较好地减少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由于实验本身所依据的理论、公式的近似性,或者对实验条件、测量方法的考虑不周也会造成误差。系统误差的特点是测量结果向一个方向偏离,其数值按一定规律变化。我们应根据具体的实验条件,系统误差的特点,找出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采取适当措施降低它的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对数据进行适当取舍,微小差异忽略不计,因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适应的标准检测方法进行检验,真实记录检验结果,正确处理数据,客观对待检验误差,适当取舍,以保证检验结果的精确度。
二、对提高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精确度策略的探索
目前,我国社会各界人士对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并积极探寻创新产品质量检验技术与方法,以期能够提高产品质量检验的效果,保证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精确度。在此,笔者将对提高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精确度的策略进行简要探讨。
第一,重视产品质量检验抽样环节。产品抽样是产品质量检验的关键环节,样品的代表性完全依赖抽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有效性。根据产品检验要求提前制定科学、完善的抽样方案,确定抽样样本的数量与分组,准备所需的仪器设备和装备,并以公平、公正、适应、适宜为抽样原则,采用科学有效的抽样方法,努力避免试样的倾向性,最大程度上保障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公正性。工作人员切勿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样本,坚持严谨、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切实保证抽样质量,抽出代表性强、有价值、够份量、够数量规范科学的样品。
第二,科学分析并处理检验结果。当检验结果出来后,首先分析数据之间的可信度和可比性,发现异常值必须及时进行剔除或隔离处理;验证后的可信数据则必须进行误差分析,全面分析误差可能产生的环节及成因。尤其当检验结果在标准临界值附近时,更需要提高对检验结果的分析和重视,通常可选择适当地进行二次检验、检验流程查询或仪器设备再效验等工作,以保证检验结果取舍的有效性精确度。
第三,科学处理质量检验数据,及时正确写出检验报告。产品质量检验中数据的读取与记录,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工作人员需根据数值修约规定精准地读取计数,正确而真实地记录数据;根据全面分析误差可能产生的环节及成因,对检验结果进行有效的精确度分析,根据检验及分析结果及时正确写出真实的检验报告,对检验结果进行客观结论判定,为产品生产提供及时指导,或为交易、消费提供依据,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或为和谐、安定提供技术保障。
第四,提高检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检验工作人员是产品质量检验的主体,其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正确、规范、有序进行,也关系到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精确度。因此,相关检验机构必须加强对检验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法律素质、思想认识等的培训与提高,从而保证检验工作人员能够保持高度负责、严谨认真的态度科学进行产品质量检验工作,正确处理检验数据与误差,为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精确度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三、结 语
综上所述,在产品质量检验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以严谨、科学的态度进行,并能够与时俱进,根据不同的检验产品,选择相适应的检验方法,严格按规范流程检验,科学分析检验结果,从而保证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有效性。虽然现阶段,我国产品质量检验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相信,随着相关工作人员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检验技术的不断创新,必将有效提高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能力,为产品高效生产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如何提高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准确度[J]. 品牌与标准化, 2011,46(16):34-35 .
[2]郝夕军,张 梅,殷 正,刘红利,张 静. 浅谈如何加强产品质量检验[J]. 中国西部科技, 2010,84(19):51-53 .
篇3
在企业单位中,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来分析转炉渣的化学成分较多,但是结果准确度相对于化学方法偏低。本文论述了在X射线荧光光谱仪中,采用基体效应校正方法对转炉渣曲线进行校正,使结果的误差得到降低,准确度提高,分析曲线的线性得到改善。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
岛津XRF-1800顺序扫描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4kW铑靶X射线管;BP-1型粉末压片机,工作压力40MPa。
1.2 仪器工作条件
X射线管电压40kV,管电流70mA,面罩直径选用20mm,其余测定条件见表1。
其中Ca元素选用了衰减器以降低其非常高的计数率,使其强度将衰减1/20,Fe元素选用的高分辨率狭缝(Res),目的也是降低其高的计数率,强度约衰减为1/2.5,这样所有的待分析元素在相同的电压(40kV)和电流(70mA)下,其最高的荧光强度都不会超过300kcps,均处在检测器的线性范围内,使设备处于稳定与快速的工作状态中。
1.3 实验方法
1.3.1 标准样品的制备
实验选用了国家标准物质(GBW01704~01708)产地为武钢钢铁研究所和中国一级标准物质(GSBH2012-94)产地为鞍钢钢铁研究所,共计6种,其含量见表2.
1.3.2 混合样品的制备
取以上标准样品任意2种各50%,配制了2个混合样品,用来丰富元素含量梯度,提高曲线准确度,检验曲线的可靠度。其计算含量见表3。
使用表1中的所有标准样品制作工作曲线,表2中两个混合样品作为未知样品来考核工作曲线测量的可靠性。
2 结果与讨论
2.1 工作曲线的基体效应校正
该分析方法中有7个元素。对其都进行了基体效应校正,它们也是转炉渣分析中最为关注的对象。
仪器自带的操作软件中提供了四种校正模式可供选择,经试验效果都大致相同,我们采用了第一种方法,即Dj方法:
德扬(De Jongh)模式[1]
Wi=Xi(1+dIjWj+...)-(IjWj+…)
J≠I,base
Xi=b*Ii+c
当系数dIj为负值时,j元素为增强元素;dIj值为正值时,j元素为吸收元素。校正元素的选用遵循相关性,即有增强或吸收效应元素;数量尽可能的少;含量较高的元素。各被校元素及其校正元素和校正系数见表4:
从表3中可看出,Si、Ca、Fe、Al、Mn、Ti,5个元素都符合校正元素的选用规则,效果也相当好。以钙元素为例:图1和图2是钙经校正前后的工作曲线图,校正前最大偏差达4.76,校正后最大偏差降为0.223,精确度也由2.64降为0.137。
镁元素的校正系数多达5个,且校正系数也不符合常规,但校正系数都不是很大,校正效果也相当不错。经反复试验验证,采用了这种校正方法,因为这种校正方法本身就是经验系数法。
图3和图4是镁元素校正前后的工作曲线图,最大偏差由校正前的1.49降为0.11,精确度也由0.93减少为0.05。
2.2 自检测与未知样品的测试结果
用校正后的曲线将制作曲线的6个样品都进行了自测,选用其中与标准值符合最好与最差两个样品的结果和表2中两个样品作为未知样品的结果列出表5。
并对GBW01706+01704样品进行了10次测量,取其平均值,标准偏差和相对偏差列于表6.
篇4
在物理领域,最基本的物理量有长度、质量、电流、时间、热力学温度、发光的强度以及物质的量,而其中时间作为最基本物理量,对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下,与其他的物理量相比较,时间却有着更高的测量准确度以及分辨率,从某一程度上而言,时间是唯一能够实现较远距离校准以及传递的物理量。所以,时间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对于测量技术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自从时间间隔测量技术发展以来,就被测量领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不仅因为它为研究新的方法指明了道路,同时也为其他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总结前人经验与理论,对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技术与其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
1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技术理论概述
1.1TDC理论分析
在时间间隔测量技术中的应用当中,使用最广泛的电路为“TDC”。所以,间隔测量技术方法的准确使用,了解“TDC”是十分必要的。在测量领域,比较常用的术语主要有量程、分辨率、测量精度、转换时间、几份非线性以及差分非线性等。其中,量程,英译measurementrange,会被有限存储空间所控制,测量最大的时间间隔为单次测量,在实际的电路测量当中就一定存在最大的测量时间间隔,被称作为量程。量程的大小取决存储的空间;分辨率,也就是量化步长,英译为resolutionratio,它和数字电路中的ADC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存在最小的量化步长。但是二者之间的单位是不相同的,TDC的单位通常是“ps”;测量精度即Measurementaccuracy,会因为受到抖动或者噪声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测量中出现误差,这一误差影响测量精度,在函数表达式中用“σ”表示;TDC的转换时间即deadtime,指的是2次测量值之间的最小时间[1]。在实际的电路当中,无法在每个小测量t内实现整个电路逻辑,所以无法测量的时间为转换时间;读取速度,英译为Readspeed,顾名思义指的是测量中电路读取结果的速度,读取速度对于测量工作效率的提升非常重要;差分非线性以及与积分非线性两个概念作为描述电路的非线性,与ADC中的DNL和IND相类似。
1.2事件计时概念
在测量技术领域,事件计时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测量技术的应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测量计时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意味着赋予了测量采样速率更高的标准[2]。时间间隔测量技术的特殊性对于测量速率的影响是十分大的,在测量中,时间间隔测量耗费的时间也属于时间间隔范畴,所以引入事件计时这一概念,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比如在激光测距中,由于事件计时的引入,就能够很好应对样本丢失等问题。
2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的方法分析
2.1直接计数法
目前,直接计数法在电路计数中,其频率单位已经达到数GHz,所以当分别率要求为纳秒量级时,可以通过高时钟频率信号来直接计数,因为这一方法应用原理非常简单。但是在实际的测量当中,如果要实现分辨率100ps或者以上,那么计数频率就需要20GHz或以上,也就是信号需要达到微波段[3]。但是事实上这样精确的信号是难以实现的,并且由于参数效应,也难以在普通的电路中实现。换而言之,直接计数法精确度目前仅可以达到纳秒级别。不过,直接计数法在存储上占有一定的优势,通常只需要存储单元就能够实现较大量程。而在实际的应用当中,直接计数法可以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能够有效地解决其分辨率不足等问题。
2.2时延法
近年来,集成电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以及应用,在这一基础上,时延法应运而生。时延法又被称作抽头延迟线法。从字面意思上看来,这一方法的解释比较简单。早期实现延迟线使用的是同轴线,但是其测量的精确度仍然较低,所以需要更多的抽头,但是电路庞大,这一技术并没有得到推广。直到半导体技术的进步以及集成电路的进步,这一方法被应用到了集成电路中,并推广应用到了其他领域。时延法是由延迟单元构成的,从理论上来讲,这组延迟单元具有相同的传播时延,时间间隔的测量是通过关门信号对开门信号在延迟线中的传播进行信号样本采集来实现的[4]。
2.3时间间隔扩展法
在时间间隔测量技术的发展中,时间间隔扩展法的发展历史是相对久远的。时间间隔扩展法在真空管时代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时间间隔扩展法的实现需要借助电容设备来放电和充电,通过控制电容中的高速开关,在较短时间内用大恒流源进行充电,用小恒流源进行放电。大恒流源要大于小恒流源,所以通常放电时间要比充电时间更长,也就实现了“时间放大”的作用。在测量方法的应用当中,如果确定了大恒流源和小恒流源之间的比例值,那么能够得到时间扩展后同输入间隔之间的比例关系。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这一方法应用较少,主要是因为它容易受到温度、电压等方面的影响[5]。
2.4时间-幅度转换法
该方法主要是从时间间隔扩展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一方法不仅有效地克服了非线性不易控制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时间间隔扩展法转换时间较长等缺点。时间幅度转换法改进了时间间隔扩展法的缺点,用高速A/D加复位电路替代了扩展法中的放电电源流,也就是由A/D替代的放电过程,大大节省了转换的时间,减少了非线性。通过高速ADC不仅能得到1~20ps的有效分辨率,而且也为该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5游标法
从本质上而言,游标法属于数字扩展法中的一种,因为与游标卡尺的工作原理相似,所以被称作游标法。在实际的测量应用当中,如果假设star为时间间隔开门的信号(启动周期T1的振荡器),stop为关门信号(启动周期为T2的振荡器),T1>T2,以S1代表T1的计数,S2代表T2计数时,两者重合,可以得出公式:T=(S1-1)T1-(S2-1)T2=(S1-S2)T1+(S2-1)(T1-T2)所以,游标法不仅能够获得高精度,并且能够获得大量程,但是因为设计比较困难,高精度只能在较短时间内保持,所以与插值法结合使用能够解决这一问题[6]。
3结束语
本文主要基于TDC实现,对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技术与其方法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但与此同时对于其精确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为了使这一关键的测量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应用,仍然需要我们在实践当中对其进行不断地创新与改进,使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技术与其方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带来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军芬,黄民双,孙亚玲,黄继强.基于伪非均匀采样的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方法[J].光电子.激光,2012,10(13):1945~1948.
[2]苗苗,周渭,李智奇,刘晨.用于时间同步的高精度短时间间隔测量方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2,04(21):77~80.
[3]徐圣法.基于TDC_GPX的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方法[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2,12(08):40~41.
[4]杨俊.基于TDC与FPGA精密时间测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2,02(14):121~124.
篇5
Keywords: statistical analysis; Enterprise norm; The error theory; Quota consumption
中图分类号:U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企业可以以行业和地方定额为基础,依据清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运用现场技术测定法、统计分析法、图纸计算法、比较类推法、经验估计法以及试验室试验法等,建立企业定额,并可在实行过程中逐步深化和完善。在诸多方法中,统计分析法对企业定额的制定有着重要作用,它贯穿于企业施工生产过程的始终。
统计分析法是运用抽样统计的方法,从以往类似工程竣工结算和典型设计图纸及成本核算等资料中抽取若干个项目,进行分析、测算及定量的方法。先将历史工程资料按照定额项目进行整理,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量测算;最终确定定额指标量。随着典型工程经验数据的不断增加,其统计数据资料越来越完善、真实、可靠,越来越能反映企业的生产水平。此方法积累过程长,统计分析细致,简单易行,方便快捷[1]、[2]。
企业定额最核心、最直观的结果就是给出各项指标的消耗量,它直接指导企业投标报价和内部核算等。使用统计分析法,首先确定统计分析法的对象,这就涉及到企业定额的子目划分,其基本原则是与工程量清单规范中项目的划分相一致,在确定了统计分析对象后,即可对承包商过去已完工程的原始记录进行统计分析。
为了便于说明统计分析法的具体操作过程,以施工1m3级配碎石垫层的人工消耗量为例予以阐述。
某承包商近年来完成1m3级配碎石垫层的人工消耗量资料如表1所示。
表1施工1m3级配碎石垫层的人工消耗量原始纪录
1判断同类工程数量是否满足要求
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工程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定额的精确度。一般来说工程数量越多,分析结果越精确。为了防止工程数量过少导致结果失真,需要确定必要的历史工程数量。因此,要检验经过筛选后的同类工程的数量是否满足需要。
根据表2判断筛选后的同类工程数据个数是否满足要求。
表2工程数量与精确度( E) 、稳定系数关系[3]
表中 稳定系数KP= ,、 分别为历史最大、最小指标消耗量。
算术平均值精确度用下式计算: ,m为工程数据个数, 为为每一历史消耗量与算术平均值的偏差, 。
同类工程数据,Kp= =2.0, =0.3555,算术平均值精确度E=3.79%。
查表2知至少需要16个以往工程指标消耗量,数量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求。否则,需要重新获取工程资料进行处理、计算。
2利用误差理论剔除工程数据的异常值
利用误差理论原理,可以较好地判别工程数据中的坏值,方法简单、可靠,为判别大量观测数据或资源中的坏值提供了一个通用性较强的平台,为编制可靠的企业定额创造了必要条件。
在试验过程中,读错、记错、仪器突然跳动、突然震动等异常情况引起的异常值,随时发现,随时就剔除,直到重新进行试验,这就是所谓物理判别法,有时,整个试验做完后也不能确知哪一个测得值是异常值,这时可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判别,统计法的基本思想在于,给定一置信概率(例如,0.99),并确定一个相应的置信限,凡超过这个晃限的误差,就认为它不属于随机误差范畴,而是粗大误差,并予以剔除。
常用的判别准则有拉依达准则、肖维勒准则、格拉布斯准则、狄克逊准则等。在这几个准则中,拉依达准则应用在测量次数m较大时,还是比较好的方法,方法简单、使用方便,但是,当m不太大时,即使存在粗大误差也很难剔除。肖维勒准则改善了拉依达准则,过去一直应用很多,成为一个经典方法,它的一个缺点则是概率参差不齐,即m不同时,置信水平也就不同。这实则是随m 的不同,讨论的标准不同,但人们希望在某个置信水平下讨论问题。格拉布斯准则和狄克逊准则不要求m很大,在判断的可靠性方面,格拉布斯准则较后者为优。因此,本文拟选择格拉布斯准则为判别数据包含粗差的准则[4]。
设m个数据值为 ,并依大小次序排列为 ,且 服从正态分布,可得算出
在排列的数中,位于左右两端边缘测得值最可能含有粗差,格拉布斯导出了 及 的分布相同。若取定显著性水平(一般为0.05或0.01)则可求得临界值g0(m,)。见表3。
表3格拉布斯表-临界值g0(m,α)
故可得出准则,当
或 时,则判定存在粗差应予以剔除。
根据表1中的人工消耗量统计数据,利用上述格拉布斯准则判别标准,计算出均值 =0.67,对 按数值大小排列成顺序统计量 ,如表4所示。
表4施工1m3级配碎石垫层的人工消耗量排序结果
依据 计算残差,结果如表5所示。
表5残差计算结果
因为 ,所以先判别 ,选显著水平 =0.05,即错判概率为5%。
查表3得: =2.644
因此判定人工消耗量原始纪录中不含粗差,1m3级配碎石垫层人工消耗量0.67工日。若某次判定中所测数据中有坏值,可剔除该值后,再次计算判断。
3确定定额消耗量指标
定额消耗量的确定应科学合理、切合实际,使一定量的工人都能够达到,这既能提高施工生产率,又能激发工人的积极性。通常,用二次平均法计算的结果,一般偏向于先进,可能多数工人达不到,不能有效地指导施工,还会挫伤工人的积极性。因此,用结合定额水平的概率测算法确定消耗量更加合理[5]。
使百分比为P (λ) 的工人都能达到或超过定额消耗值。根据正态分布公式来确定定额值:
x=+λs
式中 x为消耗量定额值;λ为系数,从正态分布表中可以查到对应于概率P (λ) 的λ值。由此,即可确定一定水平下的定额指标消耗量x。
此处选取P (λ)为80%工人能达到或超过定额消耗值,对应的λ为0.84,则定额消耗量为
x=+λs=0.67+0.84×0.1243=0.77
由此,即可确定一定水平下的1m3级配级配碎石垫层的人工定额指标消耗量为0.77工日。
参考文献:
[1]李巧玲等.浅谈工程建设项目总承包中的造价管理[J].人民黄河,2001.
[2]李建峰.工程定额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
[3]袁建新.企业定额编制原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肖明耀.误差理论与应用[M].北京:计量出版社.1985.8.
篇6
数字温度计与传统的温度计相比,具有读数方便,测温范围广,测温准确,其输出温度采用数字显示,主要用于对测温比较准确的场所,或科研实验室使用。检测是控制的基础和前提,而检测的精度必须高于控制的精确度,否则无从实现控制的精度要求。不仅如此,检测还涉及国计民生各个部门,可以说在所以科学技术领域无时不在进行检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检用极其广泛。
2设计目标
2.1设计结构
该设计是由温度传感器作为温度传感元件,并由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输出,显示模块是由三位共阳极数码管显示温度值。此电路可由外接5V-12V的直流电电源提供温度显示和控制的范围为:-55℃-125℃之间,精确度到达1℃,即数码管显示温度为整数。如果设定的报警温度为30℃,则当温度到达30℃的时候,报警发光二极管发光同时蜂鸣器发出响声,此时继电器发生动作。如果不需要对温度控制报警,可以将报警温度设置提高。如果是为了控制局部温度,可以把传感器用引线引出,但是距离不宜过大,注意引脚要绝缘。
2.2制作要求
形成“℃”摄氏度符号的单个数码管应倒置焊接,否则形成的摄氏度符号是反方向的;稳压块,应该贴板安装,节约空间,同时散热较好,常温下,稳压块温度不会很高;三极管、发光二极管和电容不能接反,一旦接反都不能实现功能;进行焊接的时候尽量保证焊锡不能过多,以免元件二个引脚短路。
2.3安装调试
调试之前,复查电路确保焊接无误,各个引脚没有短路,才可以外接电源进行试验调试;调试的时候要让电路板在常温和干燥环境下工作,在此环境下才可以更加容易调试。
3温度计的总体设计
3.1总体论述
此次所讨论的数字温度计,除了完成基本的温度测量外,还能够满足最高最低温度设置及报警,在不同的环境中,所要求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是不同的,因此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应能够根据环境不同而设置成不同的数值。还有些场合要求每隔一定得时间段进行读取一次数值,当相隔的时间比较长而所需要读取的数据又比较多时,认为的读取就比较麻烦,因此应具备自动读取和存储若干组温度值的功能。另外,在野外工作时能够选择其工作模式以降低功耗。
3.2设计思路
由论述可知,所设计的这种温度计的功能是传统的物理温度计无法完成的。在分析之后决定采用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系统进行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块:测量输入模块,键盘设置模块,运算处理模块,显示模块和报警模块。有这几个模块组成的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3.3硬件说明
3.3.1传感器的选择
设计单片机数字温度计需要考虑温度传感器的选择和单片机和温度传感器的接口电路以及控制温度传感器实现温度信息采集以及数据传输的软件。单片机的接口信号是数字信号。要想用单片机获取温度这类非电信号的信息,必须使用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息转换为电流或电压输出。如果转换后的电流或电压输出是模拟信号,还必须进行A/D转换,以满足单片机接口的需要。传统的温度检测大多以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但是,热敏电阻的可靠性较差、测量温度准确率低,而且还必须经专门的接口电路转换成数字信号后才能由单片机进行处理。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了智能温度传感器(亦称数字温度传感器)。智能温度传感器的内部都包含温度传感器、A/D转换器、信号处理器、存储器(或寄存器)和接口电路,其特点是能直接输出数字化的温度数据及相关的温度控制量,适配各种微控制器(MCU)。其中DS18B20就是一种应用相当广泛的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它结构简单、不需外接元件,采用一根I/O数据线既可供电又可传输数据、并可设置温度报警界限等特点,广泛用于工业、民用等领域的温度测量中。
3.3.2键盘输入模块
键盘模块使用的是3个键,分别命名为确定键、+和-。确定键为确定并退出,+和-为参数菜单的选择。在开机时按确定键进入一级菜单,然后按+和-进行选择要调节的参数,在这段过程的任一时间按确定键确定并退出。
3.3.3显示模块
显示部分采用一位共阳数码管和三位共阳数码管,能够同时显示温度和单位。
3.3.4报警模块
篇7
观察生活中不常见的或者难以观察的现象可以借用多媒体技术。在学习“生命是怎样产生的”这个知识点时,由于牵涉到胎生与卵生的话题,对小学生来说太遥远,根本无法感受,于是我剪辑了狗妈妈产狗崽时的视频画面,由于学生观看的视频中的内容是自身经验中的空白,容易产生强烈的关注和震撼,能够直观感受到人类与许多动物相似的胎生动物的特点。如果没有这个直观的画面,学生的记忆中虽然可能有从书本或生活中获得的母亲生孩子、动物产子等零散的知识经验,但不能将这些经验贯穿起来得到胎生的概念,这里放大的视频画面就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和新鲜感,学生自然会特别关注。
难计数的突破—将“难计量”的实验精度提高
在小学科学的探究活动中,经常有一些定量的探究活动,这些活动对操作器材的要求都比较高,一旦器材不够精确,整个实验就可能会功亏一篑,甚至给课堂带来新生成的矛盾,影响课堂的教学进度。在提高实验精确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就大有作为的空间。例如,在《心脏和血液循环》的教学中,要测量一分钟内心脏的跳动次数,我寻找了一款测量心跳的软件,这样会有效地避免学生找不到脉搏、找到了也计数不准的问题。特别在计时类的实验教学中,经常有学生因为时间的测量与计数次数的不协调而影响实验的结果,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制作一个计时钟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只计数而不要顾忌计时的问题,减轻负担,更可以提高实验的精确度。特别是三四年级学生在实验操作时难以一心二用,即使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也难免出现操作失误,所以将难以控制和计量的程序统一用多媒体课件来呈现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看不到的突破——将“难体验”的实验时空拓展
在科学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许多实验只能展示其中的一个环节,甚至有些周期长的实验在课堂上根本无法发现实验中的任何现象,如种子发芽、面包发霉等实验。这样的实验在部分学生实验汇报的基础上,借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例如,在《岩石的变化》这个实验中,我制作了视频,演示了一天、一周、一月、一年、百年、成千上万年岩石热胀冷缩慢慢演变的历程,这样的视频对学生课堂上的模拟实验是若干次的重复和延伸,这样的视频能为“岩石缓慢变化”提供证据和数据,对为什么课堂上我们的实验没有观察到现象作出了合理的解释,极大地拓展了实验教学的时空内涵。又如,在《观察星星》这课教学时,可以采用一款星空软件直接在教室里展示,当地球和宇宙空间呈现在学生面前时,那种视觉感直接撞击人的心灵,也使得学生对同一个星座在不同时间的位置变化一目了然。
篇8
二、传统的绘图
50年代初,人们根据数控床的原理,用绘图笔代替刀具而发明了第一台平板式数控图机,随后又发明了滚筒式数控绘图机。同期国际上发明了阴极射线管,从而使数据可以以图形的方式显示在荧光屏上。以后,由于计算机、图形显示器、光笔、图数据转换器等设备的生产和发展,和人们对图学的理论探讨及应用研究,逐渐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学科计算机图学。
过去,人们常用的绘图方法是模拟法测(绘)图。即工作人员利用半圆仪、比例尺等绘图工具,模拟测量数据,按图示符号绘制在白纸或聚酯薄膜上,
三、计算机绘图技术
计算机绘图是指应用绘图软件和计算机硬件,实现图形显示、辅助绘图与设计的一项技术。计算机绘图技术是当今时代每个工程设计人员不可缺少的应用技术手段。简单说,计算机绘图技术测绘行业中的应用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测绘数据的处理;二是测绘成果的绘制;三测绘数据的3S处理等。
计算机绘图特点:
(1)数据精确度高
传统的绘图方式容易受到测量误差、视距误差和方向误差的影响,其测量精确度难以保证。计算机绘图软件的运用,大大减少了测量误差提高了测量精确度。全程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保障了测量精确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进行数据加工处理,统一数据格式,加倍提高工作效率。
(3)改进了作业方式,减少了手工作业环节
传统的作业方式需要进行人工记录、人工绘图并且人工计算坐标、距离等环节,费时费力;计数机绘图技术采用一站式电脑服务,自动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自动进行图形测绘,有数据表明数字化测图比起传统测绘方式工作效率提高百分之五十以上。
(4)使图形数据资料更新更简便、易行
以往的白纸成图在进行连续更新时需要大规模的改进,既费时费力又不精确。计算机制图技术则克服了这一缺点在进行房屋重新建设改造时,只需提供相关的信息即可自动完成。
(5)突出地图的表现力
计算机与打印设备连用可以打印出各种资料;与绘图机连用则可以绘制各种地形图以及专题地图,满足了不同的需求。同时数字画地图号可以作为设计专业的参考。可以达到勘测和设计的一体化。
(6)有利于测图成果的深层加工
其测绘数据成图不受图片负载量的约束限制,图片分层放置有利于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四、传统的手工绘图技术与计算机绘图的比较
当代社会迅速发展,城乡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对绘图的精度和速度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加上所绘图样越来越复杂,使得手工制图在绘图精度、绘图速度以及与此相关的产品的更新换代的速度上,都显得相形见绌。
而计算机、绘图机的相继问世,以及相关软件技术的发展,恰好适应了这些要求。计算机绘图的应用使得现代绘图技术水平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与传统的手工绘图相比,计算机绘图主要有如下一些优点:
(1)高速的数据处理能力,极大地提高了绘图的精度及速度;
(2)强大的图形处理能力,能够很好地完成设计与制造过程中二维及三维图形的处理,并能随意控制图形显示,以及平移、旋转和复制图样;
(3)良好的文字处理能力,能填加各类文字,特别是能直接输入汉字;
(4)快捷的尺寸自动测量标注和自动导航、捕捉等功能;
(5)具有实体造型、曲面造型、几何造型等功能,可实现渲染、真实感、虚拟现实等效果;
(6)友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的人机交互,准确自动的全作图过程记
(7)有效的数据管理、查询及系统标准化,同时还具有很强的二次开发能力和接口;
(8)先进的网络技术,包括局域网、企业内联网和Intemet互联网上的传输共享等;
(9)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使设计周期更短,速度更快,方案更完美:
五、常用的几个绘图软件PHOTOSHOP、AUTOCAD、3DMAX。
PHOTOSHOP是强大的图像处理软件,在平面广告设计和图像处理方面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
AUTOCAD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包,特别适宜于工程制图,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建筑、电子、航天、冶金、纺织等工程设计领域。
篇9
正是由于数据库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快速的发展,数据库所能储存的数据也顺应时代潮流越来越大。如何采用适当的技术来降低数据流的规模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特别是最近的某些领域广泛应用数据流信息,比如通信管理和网络监测,为了维护数据结构的动态稳定性,取样成为了最通用的近似技术。取样在保证一定的精确度下,使得数据挖掘算法广泛应用到数据流中去。目前常用的概要结构设计方法有小波方法、直方图方法、Hash等。
1 数据挖掘中的取样方法
1.1 A/R Sampling
A/R Sampling算法主要是通过挖掘算法从数据流中不定向抽选一个候选元素,然后通过把此元素与所要求的条件作出对比,只有符合条件的元素才会接受,作为样本集,不符合的拒绝,重复此循环。
1.2 精确取样方法
精确取样用元素代码表示在样本集中仅仅出现一次的元素,而用value,count来表示重复出现的元素,当中的value是表示元素所对应的代码,count则表示元素出现的次数数量。一般情况,元素是否放入样本集是有条件的,假如元素没有在样本集里出现过则就可以直接放入样本集,但是如果元素已经存在于样本集中了,那么就在数量count上加1。这样,当样本集容量已满时,样本集中的每个元素数据都会按照原始对应参数来进行对比然后删除,保持数据的存放性。
1.3 计数取样方法
计数取样是在精确取样方法基础上转变过来的,在处理样本集溢出情况时,在删除数据之前要和原数据进行比较,然后通过新参数分之一来判断数据时候要减1。当数据的数量值为0时,就不再对该数据进行操作。
1.4 分出取样方法
分层取样实际上是将数据信息曾经分布的情况用作参考来对目前的数据进行分层的,这样,对于那些分布多的层就会采取更多的取样点,大大提高了数据挖掘算法的准确性。同时对于每一层的数据而言,则采用均匀的取样技术进行随机的采取点。
1.5 国会取样方法
国会取样可以说是是均匀随机取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了偏倚取样技术,因为对于每个分组都会独立取样,不同的是取样的概率是不同的。比如,对于某些较大的分组,就会对元素的取样率大大增加,反过来说,对于某些较小的分组,对元素的取样率就大大减少,这种兼顾性就突破了均匀取样的局限性。
1.6 Distinct Sampling
Distinct Sampling相当于取样方法的综合说法,从按类型方面来看,属于聚集流的搜索处理查询中的唯一值取样方法。通过对数据中的唯一的元素进行逐一的扫描再逐一的加入的样本集的方法进行取样,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对于唯一的个体数目的评估正确性。
2 数据挖掘在取样方法中的发展
取样方法在统计计算、数据处理和挖缺信息中普遍存在,在某些知识发展的方面扮演着无法替换的功能角色。在数据挖掘取样方法中的应用案例非常之多,比如房地产的数据分析和用户需求统计中一般采用均匀随机的抽样方法来搜集大数据。在对数据结构的构建中采用的数据挖掘算法也很多。例如CURE和CLARANS,通过算法再加上取样方法的预处理能力,在专业人士的分析统计下,算法和取样方法都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
自适应取样是针对有穷非负数数据的一种评估方法,我们可以任意调节取样样本的大小,通过数据挖掘方面的整理,可以实现用最小的样本解决更小的误差遗留问题。为了顺应需求节约取样的成本,二阶段取样的评估方法出现了。大概含义如下:在挖掘样本对象时,有时候会出现一些大成本的取样对象,为了解决这种烦恼,可以寻找一种辅助的取样对象来减少成本的代价。通过这个辅助对象的比例来推断出原来那个大成本的取样对象。这样不但解决了成本问题,而且目标精确度也会提高。
取样技术在数据集中的主要方面就是管理和挖掘:(1)针对数据集的处理模型中数据结构的需要里需要均匀取样方法和计数取样方法。(2)针对数据流在某些近似的查询过程中需要国会取样方法和Distinct Sampling等。(3)针对数据集运用的偏倚取样技术,这样能够解决一些应用过程中的数据管理、分配、评判问题的分析。
3 数据挖掘取样方法面对的挑战
通过研究发现,传统的取样方法在数据挖掘领域中得到了深远的发展,取样技术在数据库的搜查处理、关于频繁元素的挖掘和数据挖掘算法的提前处理等方面有比较成熟的研究,不过在取样技术的某些方面挑战性还有很大的存在,比如数据集管理方面上,具体包括:
(1)怎样在小的样本集上获取尽可能的精确结果,克服空间局限,满足相应的要求下解决取样复杂情况。(2)关于滑动窗口的一些模型取样技术方法还是不够成熟,很多限制的存在造成了制约,比如说内存界限的不确定性、滑动窗口较小、成本高等问题。(3)当前的算法大多数对于插入删除情况有局限,对于用户性的插入和频繁删除数据情况问题是数据流动态维护所必要解决的问题。(4)如何设计出好的偏倚取样算法是未来发展研究的方法之一。
4 结语
数据挖掘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展现了独特的魅力,然后,取样方法则是制约数据挖掘发展精确性的重要因素。在未来的发展空间中,只要运用合适的取样方法就可以大大提高数据挖掘的效率。企业在大量的数据中能够迅速发现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这样就促进了企业的竞争发展,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正确的取样方法也完善了数据挖掘的算法。随着研究的深入,一定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更高的成就。
参考文献
篇10
2认真对待井下测量
井下测量极其重要,因此要严格对待,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些工作,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切实做到认真负责。相关部门要严格要求测量的效率和质量。①机器设备不安全、读错或者记错数据,测量中未能按照中腰线开展施工等问题,都是工作人员态度不严肃或者工作技能水平所造成的。因此要大力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让他们参加相关培训,多次进行相关练习,每月开展定期培训以及每个季度开展不定期培训,这涵盖了工作责任心培训以及安全培训。为了切实提升培训效果,可以对培训活动建立考勤制度,实施培训后考核,而且还要和个人经济利益挂钩,如此一来,能够切实提升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培训质量。练习内容涵盖了井下策略仪器的相关读数、计算测量数据、瞄准目标以及计算中腰线标定数据,提升测量者的效率和测量质量。在练习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测量习惯,如计算坐标、检查原始记录以及严格根据相关规程进行作业等。②要注意校验以及保养相关仪器。仪器在测量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假如仪器受到影响,会导致数据错误,或不能进行工作。所以,要强化仪器的保养以及校验力度。③建立仪器保养和校验档案,记录仪器的使用状况,按时将其送到相关部门进行检修。如果发现仪器存在问题,要立即停止使用,绝不可抱有侥幸心理。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仪器的安全,做好仪器保护。
3确保数据准确
数据是测量活动的最后表现,也是测量活动的重心,所以要严格控制数据质量,决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准确的数据来自于严格科学的数据计算和检查、复测复算、重查。检查计算意味着检查和计算相关设计数据,这是因为一些设计数据来自于相关参考资料,并参考相应的地质情况预测出来的,可能和事实上的情况有差异。如果条件允许,要到现场测量相关的设计数据,确认事实上的数据状况,这也是确保井下测量质量的重要基础。就重查而言,起算数据在计算和测量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即便是1mm误差也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重查起算数据的准确度以及精度,确定不存在任何问题,要取2次策略结果的平均值当成起算数据。复测复算是测量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在测量中要实施2次独立测量,不同的工作人员分别运用测量仪器,观测到的标定数据以及导线也是由不同的工作人员分别独立完成的。比较2次测量结果,在确定无误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相关数据。如果采取机器计算的方式,要确保机器具有稳定的状态,而且要确保输入正确的信息。也可以运用人力计算以及机器计算,比较二者的计算结果。在确保数据正确的基础上,定期地分析相关测量数据。总结一定时期内的测量状况,高度重视所发生过的问题对数据准确性产生影响的原因。这样不但能够达到警示的作用,而且可以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增强数据测量的正确性。总之,要核实相应的策略数量,开展复测复算,强化数据重查,规避可能发生的错误数据,确保测量活动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切实提升测量质量。
4做好现场施测管理工作
第一,要做好井下现场测量的超前控制,也就是事先针对可能会发生的多种情况采取应对措施。比如,要提前做好可预计的多种工程的控制基础,在贯通前全面地测量各个贯通点,标记好瓦斯区以及老塘水等安全隐患区域。第二要严格控制测量数据的质量,这涵盖了检测数据的精准性能不能满足方位推算需求。针对关键的井下测量工作,为规避方位推算结果所存在的偏差,要现场运用两次对中或者两测回的方法来验证。现场巷道测量的重点有:提供巷道的腰线以及中线,中线是巷道在水平面中的方向线,一般情况下标记于巷道顶板上,用来指明巷道的掘进方向;巷道腰线是巷道在竖直面中的方向线,标记与巷道的两帮上,对巷道掘进过程中的坡度进行控制。在巷道掘进时,应该第一时间提供中线以及腰线,及时查看并填绘框图,如有必要,需运用图解法或者解吸法。
5严格控制贯通工程
贯通工程能够直接反映出井下策略测量质量,也能够很好地表明井下测量的外部形象,所以要高度重视贯通工作。第一要认真分析贯通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方案,优化处理前期的实施方案,如选择何种仪器和确定导线线路。第二是科学地布设井下导线,构建精确度较高的控制导线,全方位地保障好控制网点。随着矿井挖掘范围的持续扩大,要及时补充所需的控制导线。对井下的若干控制导线实施针对性较强的平差处理,减小测量误差所带来的影响。在布设井下导线时要和贯通的大小和长度保持一致。再次贯通后要科学地测量贯通数据,对所获得的测定数据实施精度评定,之后做好贯通总结,概括出失败和成功的多种因素,为未来提供有益的参考。
篇11
1 统计方法介绍
目前关于统计方法的定义有很多种,一般概括性的讲,统计方法就是指通过收集、整理相应的统计数据,同时对这些统计数据反映出的问题作出相应结论的方法。因为统计资料较为复杂,多种多样,因此统计结果极易受各种因素影响。既便是相同的统计资料,如果选择的统计方法不同,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结论不同,用来指导实践所带来的结果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通常情况下,选择统计方法需要遵循如下原则:首先,按照研究目的进行选择,以此确定研究因素、研究设计类型;其次,按照数据特征进行选择,数据是否属于正态分布,同时还需要确定供研究的样本量大小;再次,按照判断统计资料种类进行选择,而后按照统计方法相对应的条件来进行计算;最后,按照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以及所收集的统计资料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所选择的统计学资料必须符合统计学原则。
2 数据时代下统计方法改进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统计结果能够为政府作出某项决策提供参考数据,政府工作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对所要统计对象的具体情况有所了解,以便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且依照实际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原因,以此采取有效的手段加以解决。由此可见,到统计对政府工作来讲的确非常重要。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下,早期应用的统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政府工作者的需求,这是因为传统统计方法所需要的统计时间长,统计结果也不够精确。因此在数据时代下,对统计方法进行必要的改进以及革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只有统计方法与政府现实工作需求相匹配,才能够得出精确的数据信息,也才能够指导政府工作人员作出科学的决定,以此来更好的控制研究对象。另外,数据时代下,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已经很高,完全有能力进行现代化的统计方法革新。也就是说,数据时代下统计方法的改进与革新,既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3 数据时代下的统计方法的改进与革新要点
第一,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新型理念。应对数据时代,首先需要有一种大数据思维。针对海量即时数据,绝对的精准不再是我们追求的主要目标,就像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所认为的,适当忽略微观层面上的精确度会让我们在宏观层面拥有更好的洞察力。所以,大数据思维提倡接受混乱,接受不精确性。其次,我们要改变长久以来固守的因果关系律。在数据时代,我们无须紧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而应该寻找事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因为在海量信息中寻找因果联系,往往会徒劳无功。再次,在数据时代,信息交流的渠道增多,信息传递的效率提高,要树立关口前移的统计观念,促使统计管理真正从事后转向事前和事中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
第二,按照现代政府的工作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法,以此转变原有的复杂报表制度,以此让统计方法向着更加方便、更加精确的方向发展。既可以让政府工作者执行统计更安全有效,也能够保证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在传统的报表制度中,有很多报表指标并没有必要,对于这样的指标要立即删除。若周报表、月报表以及季度报表都存在着报表指标多余的情况,政府工作人员要选择季度报表,对于周报表、月报表要给予适当的删除处理,以此确保统计指标不发生重复。
第三,可以结合当今的高科技手段,实现统计信息的资源共享。在数据时代,要充分利用数据技术的优势,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在做好数据存储处理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分析提升数据信息的附加值。如推广统计调查元数据系统的控制,减少数据的冗余,实现数据的惟一性,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率,及时地为政府和行业统计部门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同时国家也要加强对统计的协管力度,在统计方法上,将原本的全面统计调查方法变为重点调查以及专项调查等形式。并配合科学预测等方式。这样的改革可以明确政府工作重点,从而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管控。同时还能与当今国内经济环境更好地适应,并且由于国家政府的协助管理,也大大保证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增加其可信度。
第四,由于以往的统计方法主要是采用逐级汇报的模式,虽然这种方式可以保证达到各个部门的要求。但是其中的不定性人为因素也随之增多。导致最终统计结果与实际不相符。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将最终统计结果进行分类,将不同类别信息只送到相关部门进行汇总,而不是将所有统计结果在每个部门都逐级汇总。这样不但可以使统计数据直观清晰,还省去了原本的多道程序,进而大大减少了人为因素对于统计结果准确性的干扰。
第五,创新统计工作的体制和机制。现行我国的统计体制还是比较落后,比如以企业为对象的数据统计的生产方式,各个企业的数据层层汇总,再上报县、市、省、国家,这种数据的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计的效率和统计数据的质量。处在"数据"时代浪潮中的政府统计需要与时俱进,借助大数据时代的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在体制、机制建设上规范统计程序,提高统计效率,提升数据质量,真正以洞察时代先机的眼光,扎实推进统计体制、机制的创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数据时代下统计方法的改进与革新是必然的选择,尤其是对政府工作者来说,更显重要。因为统计工作范围非常广,所以要想真正的完成统计方法的改进与革新,不仅仅需要统计人员作出努力,也需要政府部门的配合。最为重要的就是政府工作人员要对此给予高度重视,应用多种方式方法,加以综合作用,以此提高统计效率。
参考文献
[1]韩之农,林风,韩青.统计方法在学生成绩管理中的应用[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
篇12
中国近视眼领域著名专家、上海市眼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褚仁远教授表示,手术设备先进与否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好坏。目前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手术设备已发展到精确度、手术安全性、稳定性、视力恢复等更高、更快的第五代产品,并应用更先进的飞秒激光代替传统角膜刀。当前更新一台近视激光手术系统需500万元至1000万元。为节约成本,我国部分偏远地区已用了近20年的第一代手术设备仍在使用,如何管理是大问题。
褚仁远认为,如今汽车有年检、强制报废制度,但对事关“人眼安危”的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手术设备,国家缺乏监管。多年来,相关专家一直打报告建议国家对这类机器建立强制报废制度。他认为,像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手术设备,最多用10年就应该强制报废,如不这样,蔡瑞芳医生担心的问题就会不断发生。国家应尽早建立超时医疗设备强行报废制度。
据了解,目前上海每年做该手术达3万多台,有23家经批准的眼科医疗机构在实施该手术,近几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但同时褚教授指出,当下有些眼科医疗机构出于商业目的,给一些不适合做该手术的患者做了手术,因而不可避免的出现后遗症,譬如有些干眼症患者、视力并没有稳定的青少年及眼部有活动性炎症的患者,在不被告知或不完全被告知的情况下“被手术”,其风险可想而知。
周行涛教授强调,只有符合手术条件的患者才能在手术中获益,风险最低。近视患者一定要选择规范的医院和规范的科室,一个严谨、规范、有优良资质的医生会对患者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角膜厚度、暗瞳直径、眼压、眼底、职业、性别、年龄、爱好、习惯等多项内容作综合分析与考量后,才决定是否实施该手术,如何实施,并全面衡量、综合考虑包括患者将来眼睛老花后等会出现的情况。同时,也一定会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维护患者利益,使其真正从近视手术中获得满意视觉。
相关链接
国外此类手术相关规范
美国法律明确规定:只有在医学管理和角膜外科手术方面有经验,接受过激光矫正手术培训的医生才可以进行这样的手术。在英国,2005年国会专门就该项手术安全性召开听证会,与会专家呼吁加强对实施此类手术的眼科诊所的监管,建议监管直接由英国卫生署负责。
美国和英国的行业协会建议患者要了解医生的资质,并在术前进行充分检查、了解手术的益处和危险性,明白术后恢复的过程,从生理和心理上都做好准备。
我国激光近视手术行业标准2月1日起实施
我国相关部门规定,从事激光近视手术的医师及技术人员必须持有中华医学会颁发的上岗证。2011年8月,卫生部了激光近视手术的行业标准,即《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质量控制》,按规定今年2月1日起实施。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质量控制》
哪些人绝对不适合做
眼部活动性炎症;
眼周化脓性病灶;
严重的眼附属器病变:如眼睑缺损、畸形、慢性泪囊炎等;
已确诊的圆锥角膜;
严重干眼病;
对于LASIK,中央角膜厚度
未受控制的青光眼;
未受控制的全身结缔组织病及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
未受控制的糖尿病;
全身性感染性疾病。
手术可能产生不良影响者
年龄不满18周岁;
近两年屈光度变化超过1m -1;
近视超过14m -1;
远视超过6m -1;
散光超过6m -1;
对侧眼为盲或低视力;
干眼症;
轻度睑裂闭合不全;
初次手术前角膜中央平均屈光力低于38m-1或高于48m -1;
单纯疱疹性或带状疱疹性角膜炎病史;
角膜基质或内皮营养不良;
明显角膜不规则散光;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2年内;
影响矫正视力的白内障;
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等眼底病史;
青光眼;
糖尿病;
妊娠;
篇13
污浊的空气使姜小凡跟路上匆忙行走的人一样,感觉很不舒服。走进办公室后,他终于松了一口气,这里的空气应该比外面好些吧?他很想知道,办公室里的空气污染指数是多少?他在上班的路上,或坐在车里,真正呼吸到的空气到底是什么样的?
正是在这种好奇心驱使下,姜小凡萌生了做一个能随时监测周围空气质量的系统的想法。他说,大家通常得到的空气质量数据基本上都是通过网上或手机上的应用,而这些数据是环境监测机构根据极有限的一些监测点数据综合得到的,它代表的是一个区域的大环境。而具体到你所通过的道路、你所工作的大厦,可能离最近的监测点也有相当的距离,更不用说汽车里或房间里的真实情况了。
于是,在物联网领域有丰富经验的姜小凡和他的同事们开始对市场上现有的空气质量监测仪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目前市场上的相关产品主要有三类:一是利用振荡天平技术的,价格在50万元左右,最昂贵;另两类是采用光散射技术,其中可以测量微粒子的是3万多元,而最便宜的采用粒子计数技术的也需要3000元。
在姜小凡的家里,有一台空气净化器,他发现,这台机器会根据房间内空气质量来决定是工作还是休眠,于是,他和同事们将其拆开,一探究竟,发现机器里面其实有一个灰尘传感器,机器就是靠这个器件来决定是否启动工作。这启发了姜小凡和他的同事们,他们迅速制定出研发战略:用廉价的前端硬件+云端的空气质量模型,通过收集前端灰尘传感器以及其他可能改变空气质量的多维度数据,如温度、湿度数据等,通过构建的空气质量数据模型,精确计算出所收集的小区域的空气的质量,并反馈给用户。
PAM告诉你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姜小凡与他在中国英特尔物联技术研究院的团队设计出两种不同的前端系统。一种是体积相对稍大些的空气质量监测器(PAM),大小如两个易拉罐,可以直接连接网线;用户通过登录系统,注册自己的具体地址,系统实时采集数据,并通过网络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至云端;然后系统根据所采集到的数据,计算出空气质量数据;而用户则可通过登录网页查看本采集点的空气质量情况。
另一种是体积相对稍小的便携式空气质量监测器(MiniPAM),它可通过蓝牙与手机连接,利用手机上安装的应用,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到云端;系统根据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最后得到空气质量数据,并将数据反馈到手机上,用户通过手机就可以实时监测自己周围的空气质量。
在MiniPAM中,除了用户可以方便地得到想要的数据外,用户上传空气质量数据的同时,还上传了手机中其他传感器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帮助系统更准确地计算出空气质量,如GPS位置信息,系统一是得到了用户的位置信息,二是可以计算出用户是在室内还是室外。手机充当了另一个维度的数据源。
姜小凡介绍说,PAM适用于放置在办公室、家庭等固定的场所中,而MiniPAM更适合人们随身携带,如晨练去公园,或上班的路上,或在汽车里,你都可以随时关注你周围的空气。今后,还会开发出更多的应用,如智能路径规划,在计划早晨跑步锻炼的路线或上班路线时,通过系统找到对身体危害最少的路径;还可以通过系统分析,找到空气质量的污染源;另外还能通过某人所处的环境的空气质量和他当前的行为,分析身体可能受到的危害。
目前,在中国英特尔物联技术研究院,产品原型的研发基本完成,正在试用阶段。系统前端设备的成本只有几百块钱,而系统的精确度却能与市面上3000元左右的产品媲美。在姜小凡看来,他希望用廉价的大多数用户都用得起的设备,吸引更多的人使用,因为前端设备的大量部署,意味着计算精确度的整体提升。
姜小凡说,在后台的计算模型中,某个点的最终结果实际上与其周围点的数据密切相关。北京现有20多个公共测试点,他们首先用这些被视为可信度最高的数据构建一个二维空间图。当计算用户的某个点时,则会根据距离该点最近的数据来进行纠正,同时完善这个二维空间图,当然其中要考虑该点周围数据的可信度等因素。
人人物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