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营销模式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营销模式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营销模式论文

篇1

(一)我国现有的寿险营销模式

所谓“模式”按字面理解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具体到寿险营销模式应该是指较为成型的、大家都可运用的销售方式。决定寿险营销模式的因素很多,如法律因素,历史因素,市场需求因素及企业的产品、战略因素和渠道的选择及其组织等,但我们认为,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渠道因素,因此本文将主要从渠道方面探讨我国寿险营销模式。

在美国友邦进入上海之前,我国的寿险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营销,也没有个人寿险的概念,业务以团险为主,销售方式主要是公司的业务员和行业,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这一时期寿险的销售还带有大量的行政命令手段,并至今还在产生影响。1992年友邦进入上海,将个人人这一行销方式引入国内,随着平安及中国人寿和太保在全国推行个人人制度,这一销售方式发展迅猛,并成为国内寿险营销的主要渠道。总体看,目前的寿险营销已经形成个人业务以个人人为主导,团险业务以业务员直销和兼业为主导的营销模式,各公司没有明确的市场区隔目标,以圈地为主;产品没有本质区别;营销以产品为中心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

(二)现有寿险营销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渠道单一。个人与团险业务员在行业中占居绝对主导地位,而经纪、直销等渠道所占份额微不足道,既限制了保险业的发展,又不能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2.以产品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现有销售模式下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产品,出现同一客户拥有同一公司不同销售渠道的多张保单,同一公司多头服务的现象,不仅浪费企业成本,而且影响保险企业在客户中的品牌形象,也不利于建立和培养长期忠诚客户群。不以客户为中心的销售模式还造成保险企业间的经营方式雷同,各保险企业间没有明确的市场细分目标,产品大同小异,以同一产品应对各个层次的客户,体现不了个性化的营销特征。3.中介严重不发达、不规范。由于体制及观念的原因,中介特别是经纪人在我国一直处于空白,近年虽然开始发展,但举步维艰。与国外相比,不仅数量少,而且由于成立时间短,经验少、规模不大,专业人士缺乏,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大部分处于求生存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垄断因素等原因,中介的发展出现不规范的现象,如兼业的强制保险、乱收手续费,经纪人缺乏合理的佣金标准等,严重扰乱保险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发展。在现有营销方式下,保险公司地级市以下的分支机构主要行使展业职能,与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的职能重合,形成的是一种竞争,而不是合作关系。

4.个人人定位不明确。从法律定位讲,个人人与保险公司属委托关系而不是劳动合同关系,但由于个人人的特殊性,保险公司对个人人的管理方面采取了一些类似员工的管理形式,如培训和考勤等,有的公司为了留住特别优秀的个人人,还采取了代为办理养老保险的措施。这使得社会上对个人人的定位产生误解,加大了保险企业对个人人的管理难度。5.人海战术,经营粗放。由于个人人队伍的增长能迅速带来保费的增长,而目前各保险公司都采取了跑马圈地的策略。令人担忧的是,在保费快速增长的压力下,个险盲目增员的方式也开始波及到团险队伍的发展管理,对保险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寿险营销模式创新的思路

(一)促进中介机构的发展

现在中国保监会已经放开了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经营区域的限制,使保险公司可以结合本公司实际,根据当地业务情况,决定是采取设立分支机构,或通过保险中介机构,还是采取组合各种销售渠道的方式开展业务,而不是仅仅靠层层设机构、铺摊子、上人员来开展业务,这有利于保险公司,尤其是新公司在较短的时间内拓展业务,有利于保险公司将核心竞争力转到产品设计和服务创新上来。进一步开放保险公司经营区域将有利于鼓励保险公司走集约化、效益化的发展道路,同时利用保险中介机构开展业务,大大地减轻了保险公司在营销管理方面的压力。显然保监会决心要改变目前保险中介弱小、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过多的局面,这个政策从客观上给了保险中介机会,而对一些老牌公司的老网点有较大冲击。(二)发展网络营销

与传统保险营销模式相比,保险网络营销具有如下明显的优势:1.经营成本低。保险公司通过网络销售保单,可以省却目前花费在分支机构网点及营销员上的费用。保险险种、公司评介等方面在信息电子化后可以节省印刷费、保管费。通过降低保险总成本可以降低保险费率,更好地吸引客户。2.信息量大,且具有互动性。网络就如同一位保险专家,不仅随时可以为客户提供所需的资料,而且简洁、迅速、准确,大大地克服了传统营销方式的缺陷。客户有什么要求和问题,可以在网上直接与保险公司联系。借助互联网,顾客足不出户就可以方便、快捷地访问保险公司的客户服务系统,获得诸如公司背景、保险产品及费率的详细情况,顾客可以随意访问多家保险公司的系统,比较其产品的价格。从中选择最合适的险种。3.节省营销时间,加速新产品的推出和销售。新产品设计出来后,几乎无需其他环节就可以立即进网,供顾客选择。由于网络的存在,投保人也用不着等待销售代表回复电话,可以自行查询信息,了解保险产品的情况。而且保险网络营销还具有24小时随时调用的优势,减少了市场壁垒,为保险公司提供了平等的竞争机会。

(三)大力拓展其他营销渠道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新兴的营销模式正试图重整游戏规则,如“媒体营销”、“电话营销”、“方案营销”等全新的营销模式将被中国寿险界首次引入。

1.媒体营销。所谓媒体营销是指保险公司利用大众传媒等工具传递公司和产品信息的一种营销方式。这种方式一改寿险业过去几乎不做广告的传统,通过高密集度的广告投放吸引目标客户。2.电话营销。这种方式将完全抛弃现在银行保险、个人和团险营销模式,而引用“电话营销”手段。保险公司拥有庞大的电话营销队伍,营销人员将致电客户、介绍保险并询问是否有投保意愿。3.方案营销。传统的销售是以产品为导向。而方案则创造了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全新模式,即从卖产品到卖方案。客户需要买什么样的保险产品,什么的险种最适合你的家庭,公司提供这样一个解决的方案给你。这就是所谓的“方案营销”。

虽然个人制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位居寿险营销主流地位,但国际寿险界现有的各种营销方式却将在中国陆续出现。多层次营销方式并存,借助科技手段营销模式创新将成为寿险界的发展趋势。

[论文关键词]寿险营销模式创新保险商品网络营销媒体营销

[论文摘要]本文从中国寿险公司面临的新情况,提出现在寿险的营销模式需要创新,并提出了,媒体营销,电话营销、方案营销等几种创新的营销模式,可供寿险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篇2

(二)以服务营销组合理论为导向维护好客户关系

客户关系管理是旨在改善企业和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模式,是通过向企业的销售、市场服务专职人员提供全面、细致、个性化的客户资料,并强化跟踪服务,信息分析能力,提供更快捷和周到的优质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吸引和保持更多客户,从而增加销售数量和金额。以市场导向为主的客户关系维护,就是根据市场情况对营销人员的培训机制,通过各类政策学习、业务技能培训,促使员工迅速适应市场营销体系,并成为具备一定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客户经理。具体来说,要做好两个方面:一是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这是做好营销工作的前提。对客户进行亲情化管理,认真调研市场中的客户群体,不断增强与客户的亲和力,把握客户的经营动态,尽力满足客户的需求,如合理分配货源,特别是在紧俏卷烟的分配上,一定要做到合理调剂品牌、档次搭配,以提高客户对客户经理和营销中心的满意度、信任度和忠诚度。二是为零售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因为优质服务能够让零售户感到满意,让消费者感到舒心。经过多年实践,优质服务扩大了卷烟品牌认知范围,提升了卷烟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营销人员提供优质服务有时非常苍白,甚至让零售户感到非常不满意,这影响到卷烟品牌市场培育,影响到烟草行业发展。为了让优质服务更好满足消费需求,烟草行业应加大考核力度,一旦出现“服务差、态度硬”现象,应及时进行纠正,决不能让卷烟营销失败在优质服务中。维护零售户切身利益,是卷烟营销根本要求,这需要烟草行业紧紧把“零售户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坚决消灭不正常现象。在卷烟营销中,要及时为零售户提供满意产品,让他们放心销售;要及时解决零售户后顾之忧,让他们真诚销售。同时,要激发客户经理热情,让他们为零售户提供优质服务,切不可在服务中附加条件,那将影响到卷烟营销,影响到卷烟品牌市场培育。只要维护好零售户切身利益,卷烟营销工作就能顺利开展,烟草行业发展就会稳定健康。

(三)打造现代卷烟营销终端体系

打造坚实的营销终端网络,帮助零售客户提高经营利润,这是卷烟企业的发展要求。以科学而合理的布局控制零售终端总数,优化零售终端布局,减少零售终端的恶性竞争。所以,烟草企业要想打造卷烟现代营销终端体系:一是要完善并整合卷烟网络功能,使它更充分、更大范围地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坚持以市场零售户为中心,以客户满意度为宗旨的经营服务理念,进一步加强对卷烟零售终端的控制力,一方面是充分尊重零售户,了解并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和要求;另一方面是发挥零售户的作用,使零售户成为烟草企业销售网络的延伸。烟草企业应该重视和零售商建立起互动网络型关系,利用卷烟营销中心加强和客户的沟通,和客户建立起合作共享的信息、服务机制,做到让零售商满意,并认真了解他们对卷烟产品和服务的意见,巩固和零售商的营销关系。二是建立起良好的物流集中配送模式,重视使用现代商业营销及流通方式,即使用网上订货、电子结算,做到零售连锁,实施网上配送货物。利用网络实时、准确、及时、安全的优势,加快建设和推进以营销中心所在地城镇为重点,城乡整体联动的卷烟销售网络体系,全面提升网络运行质量。三是要认真搜集市场信息,通过科学的分析把零散的信息集中到一起,为市场营销服务提供决策依据。物流信息化并非就是机械地使用电脑,而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辅之以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用网络掌控卷烟的销售、配送、库存和资金回收等环节,使烟草企业能够做出科学的决策,以便于控制好营销过程。

篇3

最鼠目寸光的营销模式。客车企业间相互进行价格竞争,依靠低成本优势取得暂时的生存机会。但这种低价营销模式对客车行业的长足发展只有百害而无一利:企业利润得不到释放,不利于资金的周转,进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随着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价格优势已不复存在。因此,价格营销模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各客车已经纷纷调整战略方向,由“价格换市场”转向为“技术换市场”。

2渠道直销模式

最普遍的营销模式。客车行业和轿车行业不一样,客车行业一般都是一些客运、旅游、公交等运输公司指定用车,客户比较集中,属于集体客户,所以直销是最普遍的营销模式。大型客车企业,例如郑州宇通、厦门金龙等,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直销渠道网络在全国范围内铺设得也比较完善和规范,甚至在二级、三级城市也建立了销售点和有销售精英的驻扎。但相比大型客车企业,中小型客车企业做得就不是很完善,主要是出于销售成本的考虑,资金有限,人员匮乏。据笔者调查,很多中小型客车企业纷纷效仿大型企业,盲目地扩大市场覆盖面,但由于未能结合自身的知名度和实力,往往捡了芝麻丢西瓜,落了个“东施效颦”的笑柄。莫不如守住手中的饭碗,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维护好现有的客户,通过客户良好的口碑相传,来稳步扩大市场。

3经销

创新型营销模式。近年来,客车行业销量增长迅猛,如果仅靠企业现有的销售人员,难以顾全新的市场。从2002年起,一些客车企业就有意识地扶持经销商发展,希望能够打破传统的直销模式,借助经销渠道促进销量增长。因为经销商更熟悉他们所在地区的市场环境,人际关系也更广、更深入,因此非常有利于产品在当地的销售。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当客车市场迎来销售高峰时,客车经销商往往能够洞察先机,在第一时间找到有购车需求的客户推销产品。实践证明,客车经销商的贡献很大,基本已经占到客车企业全年销售任务的一半。以江浙地区为例,一家客车经销商的年销售业绩能够达到七八千万元,完成整个地区近1/3的销售任务。客车经销商已经成为一些客车企业销售体系的重要力量。

4关系营销

最有效的营销模式。顾名思义,靠的是关系。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众多客车企业中脱颖而出,打开客车市场,凭借的就是这“关系”二字。在同质化异常严重的客车行业内,每家企业的产品究竟谁优谁劣,估计很难争辩清楚。能让客户购买自己企业的产品,就必须先让客户信任本企业的业务员,当业务员在走访客户过程中与其建立起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客户才会放心地签署小则百万,大则上亿的订单。

5融资租赁

最有风险的营销模式。该营销模式在公交公司中运用较为广泛,也可以用“按揭”这个词来替换。一辆中档公交车的售价大概在30-40万元之间,由于公交行业属于微利行业,所以很多公交公司很难一次性付齐批量购车费用,因此融资租赁便成了一种很好的解决手段。融资租赁如同分期付款,公交公司不需要支付购买车辆的全部资金,只要拿出其购买资金的极少部分作为保证金,就能得到车辆的使用权,可以用车辆运营产生的收益,来分期支付租金。但对于客车企业来讲,此营销方式却是一把双刃剑。客车企业在现有生产能力充足,甚至过剩的条件下,可以利用这种融资方式的有效嫁接,对信誉好的客户予以赊账,从而促进销量;相反,对于信誉不好或是运营效益不佳的客户,就有账款追要不回来的可能,从而导致坏账、死账,这对客车企业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客车企业在选择这种营销模式时应准确评估客户的运营规模和还款能力。

6展会营销

最费时费力费钱的营销模式。展会营销不外乎就是两个目的:一是扩大品牌影响力,二是促进业务开展。目前相关的客车展越来越多,全年大大小小的客车展多达10个以上,例如苏州客车展、上海客车展等。如此频繁地参展对客车企业来讲多是弊大于利:一个是客车企业折腾不起,另一个是车展的含金量越来越低,宣传效果不佳。因此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客车展已经成为“鸡肋”,其直接原因是费时、费力、费钱。一般一个大型车展至少要开两天以上,对于有时忙得都吃不上饭的客车行业来说,不得不说有点浪费时间;而且,一个大型车展至少需要10人左右才能勉强照顾过来,几乎用尽了一个客车企业市场部的所有人员;另外,一个大型车展的展台费用高达100多万元,这相当于一台高档客车的售价。如此之费时、费力、费钱,自然免不了参会厂家的抱怨和退出。同时,参展的企业大多数是整车,几乎看不到客运集团、公交公司——也就是终端客户的身影,客车企业参展的经济效益几乎为零。因此,展会营销如果还停留在现阶段的水平上,这个“鸡肋”身上的最后一点“肉”恐怕也要被腐蚀掉。7品牌营销

最先进的营销模式。目前,各客车企业均将营销模式的箭头指向品牌营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已经落后,而且渐行渐远,如今是“酒再香也怕巷子深”。从近两年郑州宇通、厦门金龙20%,安徽江淮近40%惊人的销量增长态势来看,宇通的“价值连城”、厦门金龙的“发现之旅”、安徽江淮的“节油万里行”等宣传活动都彰显出品牌营销对客车销售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反,丹东黄海、扬州亚星等老牌知名企业却忽视了对自身品牌的推广,销量增长相对平缓。当然,品牌营销绝非是搞几个宣传活动那么简单,而是建立在质量过硬的产品、尖端的技术和完善的服务的基础上。同时,品牌营销也更绝非是一个容易、短暂的过程,而是需要长期地深入到客户中去了解他们的需求,找到自身产品真正的诉求点,才能把企业自身的品牌推广出去,例如宇通的“耐用是金”,苏州金龙的“安全为本”等,在客户中均赢得了良好的口碑,销路自然也就打开了。

8政府采购营销

关系营销中的关系营销。众所周知,客车消费群体一般是客运集团和公交公司,而公交公司又有很多是政府的扶持项目,政府在公交公司采购客车时拥有重要的决策权。而且,随着采购的越来越透明化、集团化,政府采购开始选择以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因此,客车企业可以利用好高层领导与政府采购部门的关系,巧妙运用关系营销的技巧,促进订单的生成。

9结论

以上只是客车行业内众多营销模式中的几种,可谓是丰富多样,但并不是每种模式都适合企业的战略发展需要。客车行业竞争虽然激烈,但客车企业还是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例如内部组织结构、生产规模、品牌影响力、产品竞争力、技术实力等,来摸索、寻找符合自身特点的营销模式,是单拳出击,还是多点开花,一切都需要通过实践和时间来探索。对于营销模式的探索,我国的客车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篇4

二、图书营销战略几种模式

1.稳定战略

稳定战略是以保持原有业务经营水平为主要目标的战略。如果出版企业发现现有某些图书品种销量增长缓慢,编辑通过分析发现,这种缓慢不是由于营销管理失误或图书品种过时造成的,而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1)同品种图书竞争激烈;(2)市场规模没有扩大,从而导致增长停滞。当市场机会有限,但同时仍有利可图时,出版社可以对此类图书采用这种策略,维持现有经营水平,求得利润稳定。

2.拓展战略

拓展战略是开发新产品进入现有市场,或是开发、培育新市场的策略。其核心内容是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战略目标在于业务量的增长,而业务量增长的目标实现是靠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来实现的。拓展战略具体可分为:市场开发战略、市场渗透战略、产品衍生开发战略。(1)市场开发战略是以现有产品开发新市场的一种战略。选题策划编辑和市场营销人员应设法寻找可用现有产品满足其需求的新市场。市场开发战略方式主要有:①认真分析当前销售区域中销量较少的地区,分析该地区对该产品的需求情况,如存在需求,应制定营销计划,采取行动,及时迅速地进入该地区市场。②在现有销售区域内,寻找其他的销售渠道,增加产品的供应几率,但这种方式容易引起本销售区域内原销售网络的争议,处理不好会影响销售。③将现有产品销往新的地区市场,这是增加图书销量的常用方法。④出版社通过培育目标市场,建立对自己图书产品特异性需求的顾客群体,达到增加销售的目的。(2)市场渗透战略是扩大现有产品在现有市场的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的一种战略。企业以已经占有的市场为依托,利用自己在市场上的努力,刺激需求,增加销量,求得企业的不断发展。运用这种战略,出版企业应特别重视现有图书品种内容的修订更新、封面的重新装帧设计、价格的适当调整、包装的分类、送货上门等工作,以达到以下目的:第一,鼓励现有用户继续销售,后续读者继续购买;第二,吸引潜在用户和读者购买本企业现有图书。(3)产品衍生开发战略是企业向现有市场提供新产品,以满足顾客的不同需要的一种战略。战略的核心是激发和满足顾客新的需求。出版企业要特别注意图书市场的新要求,及时分析图书市场需求,了解图书市场变化,根据这种要求和变化开发新的图书品种,或在原图书品种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市场,开发面向不同层次、不同应用、不同规格的图书系列,充分覆盖市场,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拓展战略的目的就是千方百计开拓市场,通过拓宽市场,衍生和增加新的系列产品,从而增加销量。

3.转移战略

转移战略是在某一图书品种已经没有增长能力,从新产品策划开发期、成熟稳定期,进而并开始衰退时以实现短期利润为目标,有计划地将该图书品种从现有市场退出的一种策略。

图书产品同其他产品一样是有其生命周期的,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如果原图书产品没有适应这种变化,那么,图书的生命活力就会下降,直至消失。这种情况出现时,出版企业首先要做的是分析图书生命活力下降的原因,如果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调整来恢复活力,则该品种图书可以实现恢复性增长,但如果属于不可抗拒原因,无法通过出版企业自身努力,来改变市场要求,则此时出版企业应及时制定转移战略,争取将损失减为最小,争取可能的最大利润。可采用的方式有:(1)立即停止该图书的生产;(2)减少此类图书的发行成本;(3)降低发行折扣,将现有库存图书迅速推销出去,以免延时终成滞销产品压库。

实现转移战略时,编辑不仅要考虑“退”,还应考虑“进”。首先,要调整目标市场,积极寻找、开发新的市场适应读者新的需求。其次,要仔细分析市场需求,积极开发新的产品,满足新市场的需要。

篇5

3.二维码。它是线上与线下完美对接的关键入口。用户通过主动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添加企业的公众账号为好友,同时可以获得大量关于商家优惠、品牌信息等资讯。对于自己的微粉,商家需要精心经营,用心与之进行互动,从而得到忠实客户群体,使企业可以很准确的进行营销信息的宣传,最终诱使用户进行消费。但是二维码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就是必须是用户主动扫描添加,否则就没有粉丝量。

4.微信公众平台。企业通过“一对一”的交流方式,可以把产品最新动态、商家推出的最新优惠活动等消息向账号的关注着进行推送。如果用户阅读后觉得有一定的价值,那么在通过分享的方式传递给自己的朋友,体现了一种口碑效应。微信相对于微博则具有更高的私密性,商家可以根据用户分组信息,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策划一些真正满足用户需求且具有个性化的内容进行推送。目前很多商家都建立起自己专属的微信公众账号,在众多的账号中赢得微信用户的青睐则需要独具特色的亮点。就比如凯迪拉克2012年推出的“发现心中的66号公路”活动,定期向用户推送一组唯美的图片引起共鸣,然后穿插着车型图片内容。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官方还策划一些参与赢取精品的活动。

5.朋友圈。微信中朋友圈功能的出现给作为一种即时通讯工具的微信赋予了一层社会应用的气息,甚至可以把微信归类于私密社交。同时它是一种可以迅速获得粉丝同时几乎零成本的推广方式。微信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把一些超赞的手机应用、网站中某些有吸引力的内容等快速的分享给自己的朋友,并支持以链接的方式打开。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把有价值的信息一个一个的传播开,能够迅速的扩大影响力。朋友圈为分享式口碑营销提供了很好的渠道。这种社交分享模式在电商中一直都是炙手可热的话题,在此之前作为腾讯的合作伙伴--美丽说,就是通过这种社交分享信息模式成功的案例。

二、微信营销未来的发展前景

1.微信营销将会更具个性化,并实现精准营销。每个微信用户的行为都会被记录成为数据。比如微信的支付功能则提供了微信用户的购买数据;微信“我的收藏”一栏中则提供了消费者价值观方面的数据;用户对公众账号的选择提供的数据则有利于品牌的建立和客户的分类管理。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微信营销将会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总结微信用户喜好以及消费的习惯,同时对客户进行整理归类,然后针对不同分组的群体推送符合其需求的信息。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应该将产品和微信功能完美结合,给用户有趣、实用的体验,提供个性化服务,让用户也参与传播。比如用户给“航班管家”的微信公众号发一张登机牌照片,就可以获得该航班动态提醒。

2.微信平台将会充斥着各类促销、软文类信息。随着微信用户群体不断的扩大以及更多丰富的微信接口功能的开放,会导致朋友圈内传播着更多优惠券、转发或者积攒有奖等等信息。

篇6

正是因此,中国企业在历经了产品竞争、质量竞争和价格竞争之后,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品牌形象和服务质量的建设,于是,纷纷求助于各种新型营销或品牌设计技术。但另一方面,尽管近年来从国外传入的品牌营销、服务营销、一对一营销、关系营销、CIS(企业形象系统)、CRM(顾客关系管理)和IMC(整合营销)等现代营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企业的营销深化和品牌建设,但这些“细分式”的营销思想并不完全适应中国的市场环境,或者说它们最终也只能够帮助中国企业改善某一方面的局部的问题,而不能从整体上为中国企业带来营销绩效和品牌形象的本质变化。因为,这些现代营销理论都是建立在一种高度发达和成熟市场环境基础之上的一种“细分式”营销理论,而当前的中国市场环境从总体上来说还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不发达,经济状况不平衡,市场环境不成熟,企业品牌基础不牢固,企业服务水平低下等等方面。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面对众说纷纭、各执一词的现代西方营销理论,中国的企业家们又显得有些盲从。八十年代“公关热”,九十年代“CI热”,近年来又在流行“CRM热”,这种“热现象”实际上正好从侧面反应了中国企业的这种迷茫和困惑——

中国企业当前的营销工作应以什么内容作为核心?中国企业怎样才能实现企业营销绩效和品牌价值的同步发展?

二、顾客营销的结构体系

顾客营销认为,任何一个企业的营销活动,首先必须设计出一个能够令消费者满意的品牌形象,并将这种形象有效地传递给企业的目标顾客(知名度),然后才有可能促成顾客发生“购买行为”;一旦顾客发生这种“购买行为”之后,企业则需要以最优质的服务来“兑现”和“印证”顾客对这个“品牌形象”的期望,以保持对这种“良好印象”的维持和巩固(美誉度);最后,在这两者的基础上,企业才有可能通过“关系技术”发展更深层的“顾客关系和友谊”。

事实上,无论何种营销,无一例外都在追求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和顾客忠诚度的高度统一和最大化。而当前流行的各种营销困其属于一种分划式的细分营销理论,它往往偏重企业整体营销的某一方面,因而不能实现这三者的最大化发展。

例如,“服务营销”从服务的角度将企业视为一个服务的主体,强调企业对内对外的全面服务系统的建构,其中,顾客服务是服务营销的核心内容。服务营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企业“美誉度”和顾客满意,并起到一种口碑的效果。但服务营销对于品牌的建设和传播却有着明显的缺陷。“关系营销”则是研究企业与顾客、分销商、经销商、供应商等建立、保持并加强关系,通过互利交换及共同履行诺言,使有关各方实现各自目的利益和长期合作。关系营销强调顾客关系的核心地位,并十分注重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沟通和互动的设计。实施关系营销可能获得顾客最佳的“忠诚度”。但是,关系营销和服务营销一样,也没有提供全面解决企业品牌建设的问题,同时,因为这种关系对象的多样性,也使得关系营销在不同对象、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传播一致性”变得更加难以把握。

我们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来形容一个品牌的价值和营销绩效,事实上,任何一个品牌的品牌价值或是营销绩效的提升,都是通过对知名度、美誉度或忠诚度的向外延伸,因为这是影响到企业品牌和营销绩效的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同时,本图还向我们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即是要想获得企业营销绩效快速提升的最佳发展方法就是保证这三个要素的同步(向外)扩张。

顾客营销的优势在于,顾客营销的要素设计充分考虑和运用了这个“价值三角形”,并将每一个“营销要素”对应一个“绩效指标”,从而达到企业营销的最佳状态。

顾客营销将企业品牌建设的主要任务对应为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目标,将服务质量提升的主要任务对应为企业“美誉度”目标,将建设顾客关系的主要任务对应为顾客“忠诚度”目标。正是这种营销要素与品牌价值要素的成功对应,使得顾客营销具备了“整合”的基础并且富有成效。

需要指出的是,顾客营销的观点认为,一个企业“美誉度”的形成并不是通过一两次公益事业或慈善活动就可以达到,如果企业的公益活动或慈善活动不能有效地与企业的目标顾客联系起来,这种活动同样会变得毫无意义或没有成效。因为任何一次善和活动,都可能很快被人遗忘。顾客营销学认为,企业“美誉度”最重要的内容应当是通过企业的努力,保证顾客在购买和使用企业产品的同时能够产生一种“愉快的体验”。这种“愉快的体验”同样是有益于顾客,有益于社会的“善举”,更是构成企业“优质的服务”和“美誉度”的根本内容和手段,也是顾客关系深化的必要因素。

以顾客作为企业一切营销活动的中心,有机地将企业的品牌形象、服务质量以及顾客关系结合起来,力求快速地有效地实现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和顾客忠诚度的全面发展,为企业与消费者建构一个稳定的、深入的、互利的顾客友谊和商业环境,最终实现企业价值和长久经营。这就是顾客营销。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为:顾客营销=品牌形象+服务质量+顾客关系。

顾客营销的体系如图:

三、顾客营销的波浪模型

波浪模型是顾客营销的最大特征。

这种营销特征首先表现在构成顾客营销要素之间的相互融合。在顾客营销的要素中,“服务质量”是顾客营销的三大要素之一,但同时,“服务形象”也是“品牌形象”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顾客关系”也是顾客营销的基本要素之一,但个性化的服务同时又是发展“顾客关系”的关键手段。因此,顾客营销要素之间的边界实际上是十分模糊,并且相互融合,这是波浪的特点。其次,顾客营销要素的运行模式并不是以时间、空间或是企业职能进行划分,而是依据企业品牌在顾客心目中的现有层次、地位和当前企业与顾客的关系状态的不同而展开。而这种营销过程呈现出一种独特的交递式波浪发展状态,因此,我们称之为顾客营销的波浪模型。

我们以横轴表示企业顾客营销的过程,纵轴表示顾客营销的绩效,坐标中的曲线则表示顾客营销的内容。

首先,顾客营销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建立品牌形象”,达成顾客购买(曲线1)。

在这种过程中,企业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品牌设计、品牌定位、品牌传播等一系列手段,将企业品牌形象传递给目标消费者,并不断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在这个过程中,顾客营销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以更快的速度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和了解公司的产品。即我们通常说的提高“知名度”,因为这是企业占领市场份额的前提。我们注意到,当这个曲线到达A点时,第二条曲线便开始了。A点是“顾客购买临界点”。当一个企业通过品牌传播的实施,使得一个消费者从不了解这个而发生购买行为,我们几乎可以认为,这个品牌传播是具有绩效的,也是成功的。重要的是,对于一个已经了解并购买公司产品的顾客来说,公司如果依然仅仅以和过去一样的广告等传播方式进行营销,传播一些顾客已经熟知的信息,这无疑是一种浪费,也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这种机械的营销方式将会导致公司营销业绩的下降。因此,顾客营销认为,在顾客发生购买行为之后,企业的营销重点应该从“品牌传播”转为“服务质量”。

顾客营销的第二个步骤是“提升服务质量”,赢得顾客喜爱(曲线2)。

在第一阶段,企业通过品牌传播产生的“效应”,达到了让顾客“尝试购买”的目的。此时的企业必须进一步对以前所传递的品牌信息和承诺进行兑现,并力求满足顾客需求和超越他的期望,以获得顾客“愉悦的购买感受”,从而真正认可和接受产品。因此,在品牌建设曲线的A点之后,顾客营销的重点应转变为“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让顾客感觉到物有所值,甚至是超值。否则,一旦顾客产生出购买的不愉快情绪,或是与其期望值相差太远,这个顾客不仅再也不会购买这个产品,并有可能影响到他周围的朋友或是同事。这种缺少服务支持的企业产品,只能做“一锤子买卖”,而不可能获得顾客对产品更高的评价(美誉度),当然也不可能实现企业的营销绩效和长久经营。

篇7

1.3营销主体DTP模式中,药品营销主体包括制药企业和零售企业。由于营销品种多处于市场初级阶段,制药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药品零售企业,实现产品直接销售;面对多品牌的同类品种,药品零售企业也要选择最优的品种。一旦协议达成后,制药企业要在质量保证、技术服务、营销费用上给予零售企业支持。零售企业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满足患者的医疗保健诉求和以后的生命质量保证服务。因此,在营销主体上,DTP模式要求制药企业和零售企业更加紧密的配合,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促进产品的销售。在美国DTP模式发展初期,制药企业对DTP发展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

2DTP模式的优势

2.1DTP模式有助于零售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DTP模式要求零售企业有更加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用药服务,需要对患者用药档案进行管理,需要与上游生产企业有良好通畅的信息系统,以及在物流配送、信息数据处理共享及电子商务平台管理上提出更高要求。这些都会促进药品零售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以适应该模式的要求。

2.2DTP模式有助于企业品牌的塑造DTP模式通过良好的管理手段,提供优质、前沿的医药产品及高水平专业服务,与医院药房用药服务对比鲜明,与传统药店重销售数量模式差异更加明显。随着人们医疗健康要求提高,DTP模式更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取更多的患者信赖,为企业其他业务的发展提供更多契机。

2.3DTP模式响应了国家医药领域改革DTP模式通过零售药店与患者建立了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较少了药品流通环节,节省了药品流通费用,有助于药品价格的降低;通过高质量专业服务承担了医院药房的职责;该模式的高标准要求,排除了管理水平低、资金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企业的参与,有利于医药流通环节集中化、规模化发展,促进大型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发展。

3DTP模式的挑战

3.1产品的选择DTP模式不同于传统药品分销模式,是否具备开展DTP模式除了零售企业本身外,还要接受制药企业,尤其是高端药品生产企业的筛选。因此,DTP模式的实施,除了零售企业的主动外,还受到药品生产企业的被动选择限制。如诺华制药在北京只有一家DTP销售点,西安杨森在寻找DTP伙伴时,也以招标的形式选择合作对象[4]。

3.2人力资源的配备DTP模式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提供更专业、高质量的用药服务,这就需要企业具备足够的人力资源满足提供服务的要求。专业人员包括针对高端产品领域的咨询专家,相关服务指导的药学技术人员,用药档案建立及分析人员,信息保存及处理服务人员等。除此之外,由于产品的市场周期性,品种的更替较快,人员的更新及补充,人员的知识更新及补充等需要及时调整。另外,企业本身运营及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的必备人员,涉及医保报销,电子商务等其他相关领域,亦需要充足的人力资源。

3.3处方的获取DTP模式主要提供高端产品及服务,在运行过程中首要条件是处方的获取,才能够进行处方调配及用药服务指导。尽管部分高端产品属于自费药品,医疗机构限于自费药品销售比例要求,允许该部分处方外流到零售药店调配。随着我国医疗机构电子处方的普及,零售药店获取处方的难度不断加大,如何自由获取处方将成为本模式大量复制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4DTP模式实施对策

4.1DTP模式需要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DTP模式的实现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和支持。首先,实现高端产品的调配需要零售药店能够平等获取医师处方,而目前我国80%以上的药品处方是由医疗机构药房完成的,如何保证在处方获取上零售药店的平等机会需要国家医疗卫生政策的调整和支持。其次,高水平、专业化的服务是药品销售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DTP模式来说,药学服务的资源投入比例更大,而目前医保政策只针对药品商品进行报销支付,而忽略药学服务的支出,削弱了药学服务的竞争力,如何将药学服务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需要国家医保政策进行支持。

4.2DTP模式的开展需要药品零售企业加大投入药品零售企业DTP模式只是企业经营的一种形式,传统营销模式可以同时存在。但不同于传统药品零售模式,开展DTP模式除满足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要求外,企业还需要在管理水平、人员配备及相关技术上满足更高标准。首先,企业需要在硬件上增设提供DTP模式产品的专门柜台和存储养护设施,增加提供专业服务的场所及设施设备,以及信息处理、物流管理的相应计算机设备。其次,企业需要完善管理系统,如建立完善的患者服务信息系统,记录患者用药情况,并做好用药跟踪服务及监测等。在涉及相关的服务项目如处方审核、私人疾病管理、24h咨询服务、隐私保护、药品直送、患者教育等都需要相关管理系统的支持。同时,在人员上需要更多的高端专业人员,尤其是产品所在领域专家的指导,不仅需要执业药师,还需要临床医师或药品研发人员的参与,以及在产品发展和更替中,需要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替换,以满足产品服务及销售的需要。在DTP模式的实施中,企业还要不断地调整经营方式,提供更多、更完善和更专业的服务来满足患者需求。

4.3DTP模式的开展需要药品零售产业的集中化发展DTP模式的运行需要制药商和药品零售企业的双向选择,规模和经营区域范围越大的药品零售企业更利于产品的营销,因此,作为制药商更愿意选择大型的区域性或者全国性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DTP模式的高标准要求以及特殊经营模式需要管理水平高、技术服务先进及市场开发能力强的大型企业;另外,高额的利润回报,先进的管理水平,优质的专业服务也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因此,药品零售企业应向高标准水平、专业化区域性或全国性连锁企业发展。

4.4DTP模式需要企业与新型药品交易形式相契合药品流通领域的特殊性与活跃性决定了药品零售模式的多变性,DTP模式的实施需要其不断调整或增加新型药品服务交易形式。随着药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及我国对处方药的开放销售[5],新的药品交易形式不断涌现,企业需要借助O2O(线上线下)电子商务体验式服务、微信、微博等电子交易模式来促进药品或服务营销,或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随着新型药品交易的实施,该模式还要充分结合新形势的发展,不断吸取新型药品交易的特长,增加产品销售及服务完善。

篇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保险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1980年我国恢复保险行业至今20多个年头,保险经营主体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发展到现在上百家,保险中介的数量和规模与日俱增,保险消费的观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保险市场的业务份额突飞猛进,无论是人寿保险还是财产保险,已日益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财产保险中,机动车辆保险是发展最快的业务之一。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在1980~2006年的26年间,全国保险市场承保的机动车辆从7922辆迅速上升到1900万辆,总保险费也从人民币728万元猛增到人民币1107.4亿元,到2006年机动车辆保险保费已经占到财产保险业务总量的一半以上。机动车辆保险已经成为各家财产保险公司的当家险种,机动车辆保险的地位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保险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也更加复杂多变、竞争更加激烈。为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从2003年开始,以机动车辆保险市场为试点开展费率市场化改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根本宗旨是通过费率体制的改革来改变整个保险市场的运作机制,使我国由政府主导型保险市场逐步向市场调节型保险市场过渡。

然而我们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是——在2003年至今的几个年头里,费率市场化改革初期阶段的效果不佳。各家企业的经营状况没有得到改善,连续几年,车险经营已经陷入全行业亏损的状态,与此同时,市场的无序竞争状况却日益恶化。这无疑将引起人们对机动车辆保险经营问题更深层次的思考:既然费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没有错,那么目前阶段保险运行的环境和保险公司自身的经营管理肯定存在问题。我国保险市场属于典型的寡头垄断的市场类型,这种市场类型在许多保险业发达国家都存在,应该说,这不是影响保险业经营的根本原因;公司经营管理问题由多方面因素集成,包括公司产品特性、产品的市场营销机制、公司自身的成本控制等方面。产品优势是保险公司取得竞争优势的根本,也是影响保险公司未来长远发展的核心因素。这一点在以后的论述中还要详细讨论。但是保险产品的特性决定了产品优势的取得不是短时间内能够突破的。在产品同质化的前提下,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的改善取决于市场营销绩效的差异以及公司自身成本控制的好坏。

保险产品的市场营销同普通商品的市场营销一样,涉及的因素众多,市场营销绩效的差异从多方面可以体现。在我国现阶段,保险企业主体众多,规模各异,各家公司所采用的市场营销手段在基本模式相同的情况下有自己的侧重点和倾向性,但是经营绩效不同。其中,车险营销模式的选择对车险营销的绩效具有直接影响。

2我国车险营销模式的特征及利弊分析

建国以来,财产保险的营销模式发展主要经过两个阶段:一是从建国至20世纪末,产险公司主要采用“一元化销售体制”。其特点是,产险公司依靠自身所属业务团队销售保险产品,业务人员既直接开展业务,也通过中介渠道(主要是保险兼业机构)开展业务;二是从20世纪末到现在,产险营销体制向多方向发展逐渐形成以直销、个人营销、兼业、专业中介、专属等多种方式并存的营销体系。其特点是新型销售渠道的重要性逐渐上升,传统的直销方式受到挑战。国际保险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当保险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营销体制的健全与否将直接决定保险业的规模大小。相对寿险营销制度来说,产险营销体制正处在探索和逐渐完善的阶段,远远落后于寿险营销制度,尚有许多值得探索的问题。以下从直接营销和间接营销的角度分析各种产险营销模式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2.1直接营销模式

直接营销模式是指通过保险业务员、电话、信件、短信、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直接向顾客提供信息,通过获得顾客的答复达成交易的销售方式。电话、网络营销虽然是车险市场中新近兴起的一种销售方式,但是最引人关注的一点是不论用网络或是电话的方式,保险公司都能直接和客户沟通而不需要通过第三方人或者经纪人。节约下来的手续费可部分反馈给被保险人,更可显著改善整个车险行业的赢利情况,提高本身的抗风险能力。

2.1.1个人营销模式

个人营销模式的发展经历了“正式聘用制”和“个人制”两个阶段。其中,“正式聘用制”属于直接营销模式,而“个人制”属于间接营销模式。①“正式聘用制”。主要存在于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人寿保险业和90年代至今的财产保险业。是指保险公司雇用业务员作为其正式员工,按照“相对营业佣金制”领取固定薪酬,同时按照销售业绩获得奖金。保险公司和业务员之间存在雇佣关系,作为正式员工的业务员与其他员工之间没有区别,还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晋升机会,同时心理状态也可以保持稳定,对所属公司有较强的归属感。但这种个人营销机制的运作要求保险企业具备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这正是我国保险业普遍缺乏的;②“个人制”。“个人制”是保险公司通过签订合同委托个人人从事保险产品的销售,采取“相对营业佣金制”,按照个人人的销售业绩给与提成。这种营销机制于1992年由美国友邦公司引入中国国内保险公司中,平安公司率先以这种方式开展寿险营销,随即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上海分公司进行了寿险营销试点,并于1996年开始向全国各分公司予以推广。在这种营销模式下,个人人和保险公司之间并不存在雇用关系,通常也不享受保险公司的福利待遇,但却接受保险公司的日常管理和考核,造成个人人在保险行业边缘人的地位。这种营销机制能够发挥个人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对企业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却成为今天个人人业务和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1.2电话营销模式

电话营销是直复式营销模式的一种。直复式营销是指营销者通过使用客户数据库、在分析客户购买行为和需求的前提下,综合利用一种或几种广告媒体,例如电话、短信、电视、报纸、广播、直邮、电邮、户外活动或优惠券等媒介,直接与顾客进行针对性地接触,形成顾客主动向营销者咨询购买或营销者主动邀请顾客购买的营销模式。2006年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率先推出电话营销这一新型营销模式,随之各大保险公司陆续推出。电话营销的车险具有省钱、便捷、可靠的三大优势。例如,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电话销售的车险产品,车主只要拨打电话就可享受到低于其他渠道15%的车险投保费率。而且,由于保险公司与车主直接交易,省去了购买车险的中间环节,兼具价格与服务的双重优势。而这一销售模式也打破了长期以来4S店等中介机构销售车险的垄断局面。

电话营销不仅符合市场多元化需求,更是市场走向有序竞争的产物。从全行业角度来看,集中式管理的电销业务,由于实行的是集中管理和统一运作,会有效促进车险业务的规范、有序发展,起到维护市场规范的作用。电话营销的缺陷主要是语境缺失和对推销商本人和他提供的情报缺乏全面的了解。在不在场条件下的沟通困境主要来自于电话的另一端连接的是一个虚拟化的世界,这种虚拟化情节没有在场的语境难以消除。

2.1.3网络营销模式

网络营销是直复式营销的最新形式。是企业营销实践与现代信息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指企业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和手段而进行的各种营销活动。网络营销已逐渐被我国的企业所采用。

网上保险通过网络实现投保、核保、理赔、给付。客户在保险公司网站选定保险业务,然后由业务员上门签订正式合同。网络营销的优势在于:扩大公司知名度,提高竞争力;简化保险商品交易手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便快捷,不受时空限制;为客户创造和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然而,网络保险在广泛发展的道路上还面临着许多难关:是网上支付系统不完善,这被视为网上保险发展的瓶颈;是网上安全认证问题可靠程度不高;是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真正意义上的网上保险意味着实现电子交易,即通过网络实现投保、核保、理赔、给付。但现在虽然各保险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网站,主要内容却大都局限于介绍产品、介绍公司的背景,并与客户进行网上交流,宣传自己,用于扩大影响。几年来国内保险公司中在这一领域走在前列的是泰康人寿和平安保险。在他们看来,网上保险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保险产品嫁接到网上,而是要根据上网保险人群的需求以及在线的特点设计产品结构。保险公司的电子商务平台不是企业从传统到网络的一次简单移植,而是为客户提品、渠道和服务上的更多选择。2.2间接营销模式

间接营销的渠道主要有汽车经销商修理商,银行,保险超市、保险人等。按照其经营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专业保险机构和兼业保险机构。

2.2.1专业保险人模式

保险人指通过专业的中介人(人个保险人、保险公司和经纪公司)销售保险产品,是当今国际保险市场最盛行的保险营销模式。根本原因在于专业化的分工有利于保险公司集约化的经营。我国专业保险人和保险经纪人是20世纪90年代后逐步发展起来的,现在保险和保险经纪公司发展很快,但业务业务规模的扩展仍然停滞不前,尤其是在车险营销领域,还没有成为我国保险行业营销模式的主流。截至2005年,全国共有保险公司954家,保险经纪公司235家,二者共完成保费收入209.16亿元,占全国保费收入的2.99%。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55.5亿元,仅占全国产险保费收入的6.44%。

2.2.2保险兼业制度

保险兼业在我国目前保险销售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05年前三季度,保险兼业全国实现保费收入890.79亿元,占总保费收入的26.67%。其中财险保费收入228.94亿元,占全国财险保费收入的28.19%。同期,全国兼业机构共139313家。其中,银行兼业70726家,邮政兼业13270家,车商兼业8979家,铁路兼业1022家,航空兼业794家,其他19151家。

汽车经销商、维修商模式是车险营销的主要模式,主导车险市场70%的市场份额。兼业模式的优势在于网点众多、接触客户广泛,业务量大;缺点在于保险公司容易受制与兼业,手续费不断攀升,加上二者关系松散,兼业误导和违规行为很难控制,容易游离于监管之外。

目前,汽车保险已成为一些汽车销售商修理商主要利润来源之一。这种方式的弊端很明显。首先,从买保险到发生保险事故索赔的整个过程中,被保险人可能都不用和保险人联系,报案、索赔、领取赔款的人都不是被保险人,而是4S店和修理商,这中被称为“直赔”的方式在保险业被极为普遍。直赔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被保险人,免去了被保险人要先支付修车款,再向保险公司索赔的繁琐过程,因此受到客户的青睐,也是各保险公司提升服务品牌的举措之一。

此外,这种约定俗成的方式存在极大的法律缺陷,也给保险公司带来了一系列的道德风险——让保险公司受制于4S店等兼业机构,为兼业机构谋取不正当利益提供了空间。我们知道,兼业机构收取保险佣金是其代卖保险的利润来源。在保险产品普遍同质化、保险理赔模式雷同化的前提下,客户选择保险公司的最终决定因素就是人的主观性——选择一家与自己有私人关系的公司或者佣金回报高的公司,私人关系最终还是以利益的多少来衡量。所以在几家保险公司同时争抢同一家保险人时,这种竞争方式本身就逼迫保险公司采取降价的方式争取客户。

这种兼业的模式一方面为车险营销扩大市场份额提供了有效渠道,另一方面也为保险市场的恶性竞争打下了伏笔。

2.2.3银行及邮政模式

银行渠道时下拥有10万家机构网点、15万亿元储蓄,邮政渠道拥有8万家机构网点、1.5万亿元储蓄,这无疑对保险业做大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当前银保合作还处于浅层次,银邮业务高速增长蕴藏了大量风险问题,导致这一渠道的优势没有完全发挥。问题主要有:一是资金运用风险,大量增加的保费收入如果在投资上运用得不好,就会产生和积累新的利差损;二是手续费问题,现行的高手续费造成了保险公司为银行“打工”的事实。

2.2.4网上保险超市

网上保险超市的出现是中国保险业探索保险销售模式的一个新的尝试,是电子商务进入传统保险销售领域的先河。起初由江苏平衡保险有限公司与上海经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立。这种保险销售方式得到了中国人保、太平洋寿险、太平寿险、等国内数十家保险公司大力支持。

网上保险超市是一种方便快捷的销售新模式,它提供了一个中间人品牌,但却省去了人等中间转化的费用和时间,降低了自身销售成本,从而使用户可以以最低廉的价格享受到全方位的服务,例如投保咨询、24小时无盲点救援等。通常,网上保险超市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保险专家队伍,接受顾客的咨询,予以解答并提供各种建议。仅2006年一年,车盟通过运用互联网和大型呼叫中心联动平台销售的车险收入就达到1200万美元。

2.2.5其他营销方式

2006年08月02日天平保险推出特殊“试驾”活动创新车险营销。除了传统的理赔服务外,还提供全面的汽车安全服务,如自助查勘服务,汽车安全驾驶模拟仪巡展体验,以及汽车安全工程师的全面讲解。通过操作模拟仪,可以发现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仪器还会给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帮助驾驶者提高驾驶水平,掌握正确驾驶方法。天平保险指出,目前车险对交通安全体系的参与度不够,保险公司的角色应由汽车保险提供商向汽车安全服务提供商转变。

3对策

以上分析了我国现成的车险营销模式,这些营销模式各有利弊,车险营销的创新之路还很长,在机遇与挑战的前提下,我们要不断的探索和总结经验,为我国车险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篇9

1.1对保险信息加工方面的影响

根据管理学原理可知,若要使受众准确获知所信息的内容,首先就需要提升信息源的信息加工质量.与传统营销中的信息加工特点不同,微博能充分将文本资料和图片、视频等资源融为一体,这样就能在三点上提升保险信息质量:(1)给予了潜在消费者足够的主动了解险种的时间和空间;(2)三位一体的信息构成能增强潜在消费者的产品记忆;(3)对险种的有序罗列,将有助于潜在消费者理性、客观的选择适合的保险产品.具体而言,刷微博已成为当下各年龄层次消费者的日常习惯,这种习惯逐渐演变为一种行为偏好,便为主动获取微博信息提供了主观条件.传统营销模式对保险产品的推广较为突出它的安保性质,而这种性质又往往因国人的文化心理而被排斥,从而借助三位一体的信息形式便能在私密空间下,为潜在消费者带来感官冲击.对于险种的罗列,便能降低潜在消费者在产品选择上的非理性程度,从而更能与他们的产品需求相契合.

1.2对保险信息传递方面的影响

众所周知,现代人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其节奏都显得十分快捷.另外,随着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海量信息的轰炸,也导致了民众对于各类信息的注意力不可能太持久,对此也同样影响着他们对保险产品信息的关注.然而,借助微博特有的短文优势,以及博友之间的信息互动和转播,将极大的提升潜在消费者对保险信息的关注度.从营销学的角度来理解“潜在消费者”可定义为,具有消费能力但暂且不具有消费意愿的那类人群.可见,借助博友之间的信息互动和体验交流,将极大的激发起潜在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分析基础上的创新模式定位

熊彼特曾用“创造性毁灭”对创新活动进行概括,且也指出:创新活动应为企业带来价值增值效应.在结合当前保险营销实际和遵循“价值增值效应”的要求,以下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创新模式定位.

2.1保险营销模式创新的目的定位

需要强调,借助微博平台来构建保险营销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另外也并不是所有潜在消费者都开通的有微博,即使开通了微博也或许与保险公司的微博平台不相一致.因此,保险营销模式创新的目的应在于弥补传统营销模式的不足,并助力保险产品信息的对外.梳理现阶段的相关文献可知,诸多作者在阐述营销创新模式时极易走向极端,即忽略了传统营销的优势.而笔者认为,传统营销的优势便在于能给与潜在消费者“安全感”.因此,保险营销模式创新的目的应放在优势互补的层面.

2.2保险营销模式创新的手段定位

从前面的阐述中也可以知晓,完成微博营销模式的构建需要实现产品信息重构、信息渠道搭建,以及微博营销管理团队的建设.特别对于微博营销管理团队的建设来说,其直接关系到保险产品信息质量,以及虚拟社区公共关系处理绩效的好坏.诸如人们所厌恶的“网络水军”,其之所以具有空前的舆论影响力,首先就在于其遵循着团队领导模式,而不是乌合之众.为此,在应对虚拟环境下的营销风险问题上,建立微博营销的管理团队十分必要.

2.3保险营销模式创新的结果定位

这里的结果定位指向营销绩效评价,即最终的营销结果是否与营销目的相符合.不难看出,这为保险营销模式创新建立起了控制机制.具体而言,需要从评价体系和纠错机制上下工夫.在微博营销的目的定位中已经指出,其在于与传统营销模式建立起优势互补态势.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将是否建立起了这一态势作为结果评价的原则导向.以上分别从目的、手段、结果等三个方面所做的模式定位,便为下文的创新途径提供了路径指向.

3定位驱动下的创新途径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保险营销模式的创新途径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构建.

3.1对传统营销模式现状进行调研

前面已经指出了,实施保险营销模式的创新在于弥补传统模式中的不足.因此,这里所谓的弥补不足则在于解决当前传统模式下的短板问题.因此,在寻找短板问题上需要对传统营销模式现状进行调研.根据笔者所在团队的调研结果可知,如何将保险产品信息自然传递给潜在消费者则是目前的难点,而传统的人员营销可能对消费者带来不适的感受.因此,规避这种不适的感受且又能有效传递保险产品信息,便成为了开展微博营销模式的逻辑起点.

3.2厘清营销模式创新的逻辑思路

围绕着上述短板问题就需要厘清营销模式的创新思路,而借助微博平台的营销模式创新则可以沿着:“微博平台的选择———三位一体的保险产品信息设计———产品信息———反馈”等四个环节来逻辑展开.这里关键的便是对微博平台的选择问题,笔者建议选择新浪、腾讯等微博作为平台.从对现有微博平台的用户人群调研来看,新浪最早开通微博功能并积累起大量的人气,且里面的用户不乏社会知名人士.就腾讯微博而言,因其依托数量庞大的QQ用户,从而对于腾讯微博信息和反馈的绩效不可小视.

3.3完善营销模式创新团队的建设

借助微博平台来开展保险营销需要综合技术的支撑,其中互联网技术、公共关系处理技巧、OPO营销方法等,都依赖于专业人员去实施.为此,创新团队需要包括上述三个领域的人才.这里特别强调,为了防止同业的恶意竞争,应积极开展虚拟社区危机处理的解决机制研究,这样才能确保微博营销模式不被水军所破坏.笔者建议,保险公司需要在组织结构上进行调整,专门设立微博营销管理部门,并集中精力跟踪虚拟社区针对本公司产品的舆论.

3.4建立科学的营销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营销绩效评价体系的关键在于评价指标方面,对此应在行业、企业、第三方研究机构等共同努力下来完成.但在评价体系的建立上,应由保险公司牵头来完成.而且,行业对于评价体系构建的影响应规定在指导意见范畴,具体的细节应由保险公司自己来设计.限于篇幅,笔者不再详细阐述这方面的内容,而只是提出来希望引起同行的重视.微时代的保险营销创新模式还有其它途径可走,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应建立在传统营销模式的基础之上.唯有这样,才不会使微博营销陷入无源之水的境地.

4实证讨论

以下引入“线上线下”营销模式,来做以下实证讨论:从市场营销学原理的一般层面来看待“客户关系管理”,其主要起到改善产品公共关系,以及通过良性互动来建构稳定的顾客忠诚度.然而,在客户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商业保险公司难以有效规避经营风险.从而,其客户关系开展的内在要求,关键还在于及时获取客户的身体健康信息.以学生和老年人群体为考察对象.1.针对学生群体.为了获得产品规模效应,健康商业保险应开拓学校市场.通过学校统一购买健康商业保险,则可在学校定期体检过程中,获取学生一定的健康状况信息.为此,应增强与学校医务部门的联系.2.针对老年人群体.在获取老年人客户群体的健康信息时,应充分加强与社区医疗单位的联系.通过一定的程序,在社区医疗单位的配合下,获取老年人客户必要的健康信息.

改善产品公共关系改善产品的公共关系,则是客户关系管理的一般要求.根据产品品牌建立的逻辑路径,可知:作为产品“附加产品”同心圈层的辅助作用,将促进公众对商业健康保险的理解与感知;从而,在顾客忠诚度形成的基础上,建构起该产品的品牌效应.改善产品公共关系,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1)定期举办免费体检活动.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可以联系定点医院,或者自行开展必要的身体检查与健康咨询活动.(2)开展针对性的赞助活动.如,根据产品推广需要,可以针对学校及社区的有关公共活动开展赞助.从而,扩大产品的知名度.这样一来,将增强普通民众对商业健康保险的理解.

篇10

篇11

一、寿险营销模式的涵义

从营销学的观点出发,寿险营销就是指通过挖掘人们对保险商品的需求,设计和开发满足投保人需求的保险商品,并且通过各种沟通手段使投保人接受这种商品,并从中得到最大满足的过程。具体包括:保险市场的调查和预测,营销环境分析,投保人行为研究,新险种的开发,费率的厘定,寿险营销渠道的选择,产品的推销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

二、我国现有寿险营销模式与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现有的寿险营销模式

所谓“模式”按字面理解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具体到寿险营销模式应该是指较为成型的、大家都可运用的销售方式。决定寿险营销模式的因素很多,如法律因素,历史因素,市场需求因素及企业的产品、战略因素和渠道的选择及其组织等,但我们认为,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渠道因素,因此本文将主要从渠道方面探讨我国寿险营销模式。

在美国友邦进入上海之前,我国的寿险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营销,也没有个人寿险的概念,业务以团险为主,销售方式主要是公司的业务员和行业,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这一时期寿险的销售还带有大量的行政命令手段,并至今还在产生影响。1992年友邦进入上海,将个人人这一行销方式引入国内,随着平安及中国人寿和太保在全国推行个人人制度,这一销售方式发展迅猛,并成为国内寿险营销的主要渠道。总体看,目前的寿险营销已经形成个人业务以个人人为主导,团险业务以业务员直销和兼业为主导的营销模式,各公司没有明确的市场区隔目标,以圈地为主;产品没有本质区别;营销以产品为中心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

(二)现有寿险营销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渠道单一。个人与团险业务员在行业中占居绝对主导地位,而经纪、直销等渠道所占份额微不足道,既限制了保险业的发展,又不能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2.以产品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现有销售模式下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产品,出现同一客户拥有同一公司不同销售渠道的多张保单,同一公司多头服务的现象,不仅浪费企业成本,而且影响保险企业在客户中的品牌形象,也不利于建立和培养长期忠诚客户群。不以客户为中心的销售模式还造成保险企业间的经营方式雷同,各保险企业间没有明确的市场细分目标,产品大同小异,以同一产品应对各个层次的客户,体现不了个性化的营销特征。3.中介严重不发达、不规范。由于体制及观念的原因,中介特别是经纪人在我国一直处于空白,近年虽然开始发展,但举步维艰。与国外相比,不仅数量少,而且由于成立时间短,经验少、规模不大,专业人士缺乏,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大部分处于求生存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垄断因素等原因,中介的发展出现不规范的现象,如兼业的强制保险、乱收手续费,经纪人缺乏合理的佣金标准等,严重扰乱保险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发展。在现有营销方式下,保险公司地级市以下的分支机构主要行使展业职能,与保险公司和保险经纪公司的职能重合,形成的是一种竞争,而不是合作关系。

4.个人人定位不明确。从法律定位讲,个人人与保险公司属委托关系而不是劳动合同关系,但由于个人人的特殊性,保险公司对个人人的管理方面采取了一些类似员工的管理形式,如培训和考勤等,有的公司为了留住特别优秀的个人人,还采取了代为办理养老保险的措施。这使得社会上对个人人的定位产生误解,加大了保险企业对个人人的管理难度。5.人海战术,经营粗放。由于个人人队伍的增长能迅速带来保费的增长,而目前各保险公司都采取了跑马圈地的策略。令人担忧的是,在保费快速增长的压力下,个险盲目增员的方式也开始波及到团险队伍的发展管理,对保险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寿险营销模式创新的思路

(一)促进中介机构的发展

现在中国保监会已经放开了保险公司分支机构经营区域的限制,使保险公司可以结合本公司实际,根据当地业务情况,决定是采取设立分支机构,或通过保险中介机构,还是采取组合各种销售渠道的方式开展业务,而不是仅仅靠层层设机构、铺摊子、上人员来开展业务,这有利于保险公司,尤其是新公司在较短的时间内拓展业务,有利于保险公司将核心竞争力转到产品设计和服务创新上来。进一步开放保险公司经营区域将有利于鼓励保险公司走集约化、效益化的发展道路,同时利用保险中介机构开展业务,大大地减轻了保险公司在营销管理方面的压力。显然保监会决心要改变目前保险中介弱小、保险公司分支机构过多的局面,这个政策从客观上给了保险中介机会,而对一些老牌公司的老网点有较大冲击。(二)发展网络营销

与传统保险营销模式相比,保险网络营销具有如下明显的优势:1.经营成本低。保险公司通过网络销售保单,可以省却目前花费在分支机构网点及营销员上的费用。保险险种、公司评介等方面在信息电子化后可以节省印刷费、保管费。通过降低保险总成本可以降低保险费率,更好地吸引客户。2.信息量大,且具有互动性。网络就如同一位保险专家,不仅随时可以为客户提供所需的资料,而且简洁、迅速、准确,大大地克服了传统营销方式的缺陷。客户有什么要求和问题,可以在网上直接与保险公司联系。借助互联网,顾客足不出户就可以方便、快捷地访问保险公司的客户服务系统,获得诸如公司背景、保险产品及费率的详细情况,顾客可以随意访问多家保险公司的系统,比较其产品的价格。从中选择最合适的险种。3.节省营销时间,加速新产品的推出和销售。新产品设计出来后,几乎无需其他环节就可以立即进网,供顾客选择。由于网络的存在,投保人也用不着等待销售代表回复电话,可以自行查询信息,了解保险产品的情况。而且保险网络营销还具有24小时随时调用的优势,减少了市场壁垒,为保险公司提供了平等的竞争机会。

(三)大力拓展其他营销渠道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新兴的营销模式正试图重整游戏规则,如“媒体营销”、“电话营销”、“方案营销”等全新的营销模式将被中国寿险界首次引入。

1.媒体营销。所谓媒体营销是指保险公司利用大众传媒等工具传递公司和产品信息的一种营销方式。这种方式一改寿险业过去几乎不做广告的传统,通过高密集度的广告投放吸引目标客户。2.电话营销。这种方式将完全抛弃现在银行保险、个人和团险营销模式,而引用“电话营销”手段。保险公司拥有庞大的电话营销队伍,营销人员将致电客户、介绍保险并询问是否有投保意愿。3.方案营销。传统的销售是以产品为导向。而方案则创造了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全新模式,即从卖产品到卖方案。客户需要买什么样的保险产品,什么的险种最适合你的家庭,公司提供这样一个解决的方案给你。这就是所谓的“方案营销”。

虽然个人制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位居寿险营销主流地位,但国际寿险界现有的各种营销方式却将在中国陆续出现。多层次营销方式并存,借助科技手段营销模式创新将成为寿险界的发展趋势。

篇12

正是因此,中国企业在历经了产品竞争、质量竞争和价格竞争之后,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品牌形象和服务质量的建设,于是,纷纷求助于各种新型营销或品牌设计技术。但另一方面,尽管近年来从国外传入的品牌营销、服务营销、一对一营销、关系营销、CIS(企业形象系统)、CRM(顾客关系管理)和IMC(整合营销)等现代营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企业的营销深化和品牌建设,但这些“细分式”的营销思想并不完全适应中国的市场环境,或者说它们最终也只能够帮助中国企业改善某一方面的局部的问题,而不能从整体上为中国企业带来营销绩效和品牌形象的本质变化。因为,这些现代营销理论都是建立在一种高度发达和成熟市场环境基础之上的一种“细分式”营销理论,而当前的中国市场环境从总体上来说还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不发达,经济状况不平衡,市场环境不成熟,企业品牌基础不牢固,企业服务水平低下等等方面。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面对众说纷纭、各执一词的现代西方营销理论,中国的企业家们又显得有些盲从。八十年代“公关热”,九十年代“CI热”,近年来又在流行“CRM热”,这种“热现象”实际上正好从侧面反应了中国企业的这种迷茫和困惑——中国企业当前的营销工作应以什么内容作为核心?中国企业怎样才能实现企业营销绩效和品牌价值的同步发展?

二、顾客营销的结构体系

顾客营销认为,任何一个企业的营销活动,首先必须设计出一个能够令消费者满意的品牌形象,并将这种形象有效地传递给企业的目标顾客(知名度),然后才有可能促成顾客发生“购买行为”;一旦顾客发生这种“购买行为”之后,企业则需要以最优质的服务来“兑现”和“印证”顾客对这个“品牌形象”的期望,以保持对这种“良好印象”的维持和巩固(美誉度);最后,在这两者的基础上,企业才有可能通过“关系技术”发展更深层的“顾客关系和友谊”。

事实上,无论何种营销,无一例外都在追求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和顾客忠诚度的高度统一和最大化。而当前流行的各种营销困其属于一种分划式的细分营销理论,它往往偏重企业整体营销的某一方面,因而不能实现这三者的最大化发展。例如,“服务营销”从服务的角度将企业视为一个服务的主体,强调企业对内对外的全面服务系统的建构,其中,顾客服务是服务营销的核心内容。服务营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企业“美誉度”和顾客满意,并起到一种口碑的效果。但服务营销对于品牌的建设和传播却有着明显的缺陷。“关系营销”则是研究企业与顾客、分销商、经销商、供应商等建立、保持并加强关系,通过互利交换及共同履行诺言,使有关各方实现各自目的利益和长期合作。关系营销强调顾客关系的核心地位,并十分注重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沟通和互动的设计。实施关系营销可能获得顾客最佳的“忠诚度”。但是,关系营销和服务营销一样,也没有提供全面解决企业品牌建设的问题,同时,因为这种关系对象的多样性,也使得关系营销在不同对象、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传播一致性”变得更加难以把握。

我们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来形容一个品牌的价值和营销绩效,事实上,任何一个品牌的品牌价值或是营销绩效的提升,都是通过对知名度、美誉度或忠诚度的向外延伸,因为这是影响到企业品牌和营销绩效的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同时,本图还向我们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即是要想获得企业营销绩效快速提升的最佳发展方法就是保证这三个要素的同步(向外)扩张。顾客营销的优势在于,顾客营销的要素设计充分考虑和运用了这个“价值三角形”,并将每一个“营销要素”对应一个“绩效指标”,从而达到企业营销的最佳状态。顾客营销将企业品牌建设的主要任务对应为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目标,将服务质量提升的主要任务对应为企业“美誉度”目标,将建设顾客关系的主要任务对应为顾客“忠诚度”目标。正是这种营销要素与品牌价值要素的成功对应,使得顾客营销具备了“整合”的基础并且富有成效。需要指出的是,顾客营销的观点认为,一个企业“美誉度”的形成并不是通过一两次公益事业或慈善活动就可以达到,如果企业的公益活动或慈善活动不能有效地与企业的目标顾客联系起来,这种活动同样会变得毫无意义或没有成效。因为任何一次善和活动,都可能很快被人遗忘。顾客营销学认为,企业“美誉度”最重要的内容应当是通过企业的努力,保证顾客在购买和使用企业产品的同时能够产生一种“愉快的体验”。这种“愉快的体验”同样是有益于顾客,有益于社会的“善举”,更是构成企业“优质的服务”和“美誉度”的根本内容和手段,也是顾客关系深化的必要因素。以顾客作为企业一切营销活动的中心,有机地将企业的品牌形象、服务质量以及顾客关系结合起来,力求快速地有效地实现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和顾客忠诚度的全面发展,为企业与消费者建构一个稳定的、深入的、互利的顾客友谊和商业环境,最终实现企业价值和长久经营。这就是顾客营销。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为:顾客营销=品牌形象+服务质量+顾客关系。顾客营销的体系如图:

三、顾客营销的波浪模型

波浪模型是顾客营销的最大特征。这种营销特征首先表现在构成顾客营销要素之间的相互融合。在顾客营销的要素中,“服务质量”是顾客营销的三大要素之一,但同时,“服务形象”也是“品牌形象”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顾客关系”也是顾客营销的基本要素之一,但个性化的服务同时又是发展“顾客关系”的关键手段。因此,顾客营销要素之间的边界实际上是十分模糊,并且相互融合,这是波浪的特点。其次,顾客营销要素的运行模式并不是以时间、空间或是企业职能进行划分,而是依据企业品牌在顾客心目中的现有层次、地位和当前企业与顾客的关系状态的不同而展开。而这种营销过程呈现出一种独特的交递式波浪发展状态,因此,我们称之为顾客营销的波浪模型。我们以横轴表示企业顾客营销的过程,纵轴表示顾客营销的绩效,坐标中的曲线则表示顾客营销的内容。

篇13

连锁经营想要在市场中获得持续发展,就需要结合现有消费者的特点以及竞争对手分析结果,制定适合于连锁经营的商品选择配置策略,设计合理的商品组合。首先,设计合理的商品结构。连锁经营营销的成功与否,连锁经营营销目标的实现与否,连锁经营营销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品结构。连锁经营应立足于实际经营情况,采用访谈、问卷调研等多渠道对消费者需求进行市场调研,对连锁经营商品结构进行合理设计,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符合市场要求,实现连锁经营营销目的,实现连锁经营经济效益,提升连锁经营营销效果。就目前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来看,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合理的商品结构,因此连锁经营营销工作中应适当地增加合理的商品种类,以结构式的商品项目一次性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次,创建连锁经营自有品牌。连锁经营营销自有品牌,可以获得更多的营销利润,提升连锁经营的形象,培育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因此要将自有品牌建设提到连锁经营战略中,以连锁经营品牌建设,准确定位连锁经营市场,培育连锁经营特色,丰富连锁经营营销商品结构。

3加强营销市场细分

连锁经营营销市场细分是指连锁经营结合消费者的市场需求、消费行为以及消费习惯,将连锁经营市场进行细分,并从细分市场中选择连锁经营目标市场。加强连锁经营营销市场细分,可以有效分析消费者需求,准确发现连锁经营营销机会,制定相应的连锁经营营销策略,实现连锁经营营销目的。因此,连锁经营营销工作需要做好营销市场定位,对营销目标市场开展针对性强烈的营销活动,获得营销目标。加强连锁经营营销市场细分,即连锁经营以细分后的市场,制定满足目标消费者的营销策略,并集中资源构建连锁经营竞争战略体系。连锁经营在竞争战略体系下,以独特的营销策略为目标消费群提供营销服务,并超越竞争对手。连锁经营在超竞争市场环境中,以连锁经营模式下同定价、同功能的商品,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消费渠道。连锁经营以独特的竞争优势满足目标消费者,以规模优势实现营销低成本控制目标。

4加强营销信息建设

对于连锁经营而言,加强营销信息建设也是连锁经营核心产品。建设连锁经营信息系统,并将其作为营销网络服务系统,实现连锁经营数据、连锁经营监控等多功能。在连锁经营信息系统中,实现“供应商——连锁经营——消费者”三位一体的综合化管理,对连锁经营营销效果的实现有关键作用。另外,连锁经营信息建设也是培育连锁经营核心竞争力的手段之一,主要优势体现在物流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其中,物流技术为连锁经营营销提供及时的商品支持,提升连锁经营仓储效率,降低连锁经营库存积压率,有效控制连锁经营持有成本;信息管理技术为连锁经营营销提供消费者、连锁经营等主体的详细信息资料,为连锁经营提供汇报功能、决策支持功能。在连锁经营营销中,加强营销信息建设,提升连锁经营信息化水平,培育连锁经营核心竞争力,实现连锁经营持续发展。

5消费者信息沟通有效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