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1

手术病人是医院内住院病人中一组特殊的群体,无论何种手术,对患者都有比较强烈的刺激,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严重消极的心理反应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并导致病发症的发生。手术前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有焦虑、恐惧、睡眠障碍等。[1]因此,手术室护士要做好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使病人在手术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共手术168例,其中全麻38例,椎管内麻醉96例,局部麻醉26例,神经阻滞8例。

2 存在的心理问题

2.1 焦虑、紧张、恐惧: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前普遍存在着担忧、焦虑、恐惧、睡眠不佳、食欲低下、对手术方案及风险的疑虑等问题。以上种种原因均可导致病人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周围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有时会导致手术暂停。一般而言,术前焦虑和恐惧的心理状态,女性高于男性,成人高于儿童,初次手术者高于继往手术的病人。[2]

2.2 抑郁、悲观: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担心自己是恶性肿瘤,担心手术不能成功,担心术后人财两空,认为治疗效果不乐观。

3 护理措施

3.1 手术室接到手术通知单后,即由巡回护士于术前一日进行术前访视。首先阅读病历,全面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包括病人的既往史、药物过敏史以及各项化验室检查结果,注意有无异常。向手术医师了解麻醉方法、手术,手术步骤及本手术专用的特殊器械和敷料。然后去病房主动与病人交谈,说明访视的目的,向病人介绍从进入术室到离开手术室的大体过程,其中包括入室时间、手术大致所需时间、麻醉诱导、手术和可能出现的不适等情况。了解病人感觉,鼓励病人提问,认真听取病人倾诉,表示出你的关注。和病人交流时,应照顾对方文化水平,性格特点以及解答问题的能力 。针对不同的病人心理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宣传疾病的有关知识,讲解手术的心要性和安全性,增加相互信任,调动病人配合手术的积极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手术当日病人接入手术室时会有陌生感,可以向病人大概介绍手术室环境,以减轻病人的紧张情绪。术间温度在20-30℃,湿度50%左右适宜。病人清醒时播放轻缓的音乐,使病人具有舒适感。医护人员要态度和蔼,言语亲切,不要大声喧哗及窃窃私语。麻醉前实施护理操作时,要向病人做好解释,取得病人合作,必要时握住病人的手,或椎管内麻醉时站在病人前面,轻抚病人身体,不仅能安慰病人,还能协助麻醉医师摆好。

3.3 麻醉后手术进行中要使病人卧位舒适,保持输液、留置导尿管通畅。注意病人保暖,密切观察手术中发生的变化。清醒病人要随时观察手术中发生的变化。清醒病人要随时观察患者有何不适,引起不适的原因,以及告诉患者如何缓解,以取得配合。多关心患者,减轻患者的不安全感。遇到危急情况,保持冷静,不要在患者面前表现出慌乱,以免增加病人的心理负担,在有条理的处理。

3.4 手术后全麻病人从麻醉中醒来,渴望了解手术是否成功。巡回护士要守护在病人身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态变化,尿液情况,防止病人躁动坠床或输液管脱落。安慰病人,及时告知手术效果。待完全清醒后与术者、麻醉师共同护送回病房,向病房护士做好交接。

3.5 术后2-3天到病房进行随访,通过查阅病历,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术后情况以及对手术的满意度。

4 体会

加强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能够消除病人紧张恐惧情绪,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满足与安全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以良好的心态,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篇2

手术前病人的心理护理是对进行手术的病人应用心理学的方法,改善其心理状态,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以达到配合手术及治疗的目的。手术前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术前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细致地进行手术前病人的心理护理,不仅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而且关系到手术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①病人对手术的片面认识是造成焦虑和恐惧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耐心细致地弄清焦虑和恐惧的具体原因,用亲切的语言安慰病人,消除思想顾虑,主动向病人提供所迫切需要了解的情况,如手术名称,术中配合要点,手术的方法、目的、疗效等,以稳定病人情绪,曾强战胜病痛的信心和勇气。例如:一位青年姑娘工作不慎切掉了右手的二个手指,当她意识到自己手指无法再接上时,就坚决放弃手术和治疗,而手术护士得知后,与她促膝交谈,了解她心中的困惑认为自己这么年轻就成了残废,以后的生活、家庭都会受影响,因而就产生了消极念头。了解了实情后,手术护士给她讲解了人生的道路是曲折坎坷的,要面对现实,振作精神,讲了一些重残疾人的实例,一席肺腑之言,使她对生活充满了希望,顺利配合医生完成了手术。

②有些病人对手术的危险性和疾病的严重性考虑过甚,缺乏对疾病的抗争力,这样的病人往往是顾虑重重、焦虑不安。例如一位没有文化的农民得了急性阑尾炎,需手术切除,可这位农民由于缺乏卫生医疗知识,而产生了莫大的疑虑,不相信医生,更不相信手术会成功,因此对这些病人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做到有的方失。深入浅出地介绍手术与疾病的关系,手术医生的能力和手术目的,这样就能很好地解除病人的顾虑,使其顺利地配合手术。病人手术前往往有种渴求心理,希望技术高明的医生给自己治疗,在术中希望多给一些物以减少疼痛,为此就应该实事求是地向病人讲明本医院的设备条件及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等,使他们的渴求心理得到满足,使病人情绪保持在最佳水平,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③有些病人对手术过于依赖,认为手术可解决所有问题,对于这种盲目乐观的病人我们广大医护人员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一旦发生消极心理,病人应付不及,以致产生不良后果。对于这类病人手术护士应耐心地告诫病人从客观角度来对待手术和病情,对手术的危险性做充分的思想准备。

④保护性护理:对患有绝症或其他暂时不能告诉病人本人的疾病时,不可泄露,对患者实施保护性护理。

⑤下面是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止,对922例不同年龄病人进行术前心理观察,介绍如下:

a、老年手术前病人的心理护理:这类病人占35%左右,一般老人患病后,都把疾病的诊断、治疗、愈后效果看得尤为重要。他们唯恐患上“绝症”对手术心中无数,担心手术下不来台,术后出现并发症,后遗症,给儿女造成负担。我们针对这类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首先应以儿女般的心理尊重老人、爱护老人。有针对性地解释手术方案、名称、麻醉方法和注意事项,宣传手术成功的实例,了解他们的需要,满足他们的正当要求,使他们感到安全感和信任感。例如有一位患胃癌的老人,进手术室后非常紧张,当我们同他交谈后,知道老人怕手术痛,对手术愈后表示怀疑,我们就耐心讲解,介绍一些治愈病例,并向他介绍硬膜外麻醉效果,告诉老人不会疼,这样解除了老人思想压力,使手术顺利完成。

b、对中年手术前病人的护理:特别是中年女性子宫切除术,在手术前担心术后夫妻生活,影响夫妻感情,手术护士可在术前备皮、灌肠等术前处置中边做边和患者沟通感情,减轻病人的顾虑,在为病人冲洗阴道时讲解阴道与子宫的解剖结构,讲清楚术后阴道变短的程度,是否能过性生活等病人所关心的问题。通过解释使病人明白术后阴道顶部封闭,可过正常性生活,不影响女性特征。这些对于中年女性是非常重要的迷,揭开之后,易使其以平静的心态接受手术。

c、对青年手术前病人的护理:青年有着美好的未来,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手术成功与否决定着他们的命运和前途,即考虑婚姻恋爱情况,又考虑到未来家庭与社会关系,感情丰富,对疾病反应强烈,易产生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即对未来失去信心,抱怨会因病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及个人问题而毁于一旦。对待这类病人要从解决思想顾虑入手,向病人介绍一些有关医学方面的知识,用病人能听懂的且能接受的语言耐心地深入浅出地介绍手术意义。鼓励他们以乐观精神对待疾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使疾病早日康复。

d、对儿童手术前病人的心理护理:对于14岁以下的儿童做手术时,由于他们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的地方,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表现为恐惧、哭闹不止、怕打针、怕手术等。我们则根据小儿活泼的特点,给予表扬,鼓励及用讲故事的方法分散他的注意力,解除病儿的恐惧感,使手术顺利完成。两年来,我们通过心理观察及心理护理的方法,配合医生送走了张张笑脸。

篇3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640例,年龄18~40岁,妊娠6~8周,未婚78例,已婚562例。

        2  病人的心理特征

        2.1普遍的心理特征  调查发现病人术前常有如下心理活动:对手术一是害怕,二是担心,怕的是疼痛与死亡,担心的是是否会出现意外,是否会有后遗症等[2]。病人普遍表现为精神紧张,恐惧不安,焦虑,担心手术对身体的损害,影响日后的生育、工作等。

        2.2年龄较小且未婚先孕的女性的心理特征  怀孕对于这类病人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除了焦虑、怕疼、恐惧外,还担心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指责和嘲讽而自责、悔恨、羞愧。

        2.3有对抗情绪的已婚妇女的心理特征  部分有避孕或节育措施但失败的病人,存在忿恨、无可奈何、恐惧甚至极度不安的心态;还有部分是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被动员来做手术的因思想不通而闹情绪,甚至满腹怒气,这类病人术中不配合,经常大哭大闹。

        3  心理护理措施

        3.1 术前护理  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指导。对未婚先孕者,护士应针对其自卑、羞愧的心理,选择个体化心理护理方式,充分保护病人的尊严和隐私权,以理解、关爱、同情的态度与其沟通,使她们感到被关心,被重视,以提高患者的合作程度和适应能力[3]。对有对抗情绪者要做到耐心、关心,尽量 满足她们提出的合理要求,用亲切的语言,关怀的态度宣传计划生育政策,使之认识到执行计划生育这一重要国策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同时告知病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避孕用具及措施会不断进步,将会给她们带来较大的帮助。

   3.2 术中护理  术中对宫颈的牵拉、扩张及对宫壁的负压吸引等刺激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护士应嘱其深呼吸,同时采用暗示转移的方法,如为病人擦汗、按摩腹部等,或与病人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并告知病人积极配合医生,否则越紧张越疼痛的道理[4]。

        3.3 术后护理  术后告知病人手术已顺利完成,协助其整理好衣物,扶送入观察室休息,及时评估生理及心理的需要,对术后不适及时解释。详细交待术后注意事项:常规休息2周,禁性生活1个月,保持心情舒畅以免影响子宫收缩;注意保暖,避免冷水浴、冷饮,吃富有营养食物;保持会阴清洁,避免盆浴;若阴道流血量多于月经量或持续不干净应及时复诊;流产后卵巢会很快恢复排卵,要采取避孕措施以免再次受孕[5]。

        4  体会

        人工流产手术是目前终止妊娠最常见的方法,虽然是妇科小手术,但对于病人来说,不仅是身体上的创伤性刺激,而且还带来一定的心理冲击,直接影响手术的进行和引起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而心理护理是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通过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改变护理对象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因此,护士应及时了解病人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帮助其顺利进行手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范玲,黄醒华.对孕产妇的心理评估与干预[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1,4(3):185-186.

[2]柴蕊.护理的创新服务.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07,5月2卷5期.

篇4

1 术前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

1.1 心理分析

1.1.1 焦虑、恐惧心理 手术本身可以认为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刺激,恐惧和焦虑是术前病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主要是对手术知识缺乏、惧怕疼痛、残废、死亡;恐惧医务人员不尽职尽责或技术熟练程度不够,医院设备不完善;或恐惧进修生、实习生操作,从而担心手术中的安全问题。

1.1.2 期望过高心理 认为手术后一切会恢复如初,病人对手术的积极性较高,迫切要求尽早手术。但这类病人常常想不到手术弊端的一面,对手术的结果常常是期望高于现实。

1.1.3 疑迟心理 指诊断不明、行手术探查的病人或家庭经济困难、或估计术后效果不理想的病人,对是否手术犹豫不决、情绪不稳定,时而烦躁不安。

1.2 心理护理对策

1.2.1 焦虑、恐惧心理是术前心理护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护理人员在术前要与病人详细交谈,了解其恐惧的原因,予以针对性开导、解释,以同类术后病人做示范,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以减少病人不必要的顾虑,并动员病人家属克服消极紧张情绪,以积极的态度去影响病人,鼓励病人,给病人以积极的心理安慰,缓解病人恐惧情绪;医护人员要关心、体贴病人,通过谈心缩短医患间感情上的距离,医护人员在言行表情上要显示对手术充满信心,并向病人保证尽最大努力为病人进行手术,以树立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进而缓解恐惧心理;必要时用暗示疗法,使病人明确是其最信赖的、技术最高明的医生做其主刀,增加病人安全感,缓解恐惧心理;对于精神特别紧张的病人,术前适当进行呼吸松弛训练和肌肉松弛训练,从而达到心理安定、减轻焦虑和恐惧的目的。

1.2.2 对手术期望过高的病人,心理障碍常出现于术后效果不满意时,术前心理护理的方法是向病人说明手术的困难和弊端,可能出现的不理想问题,让病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以减少对手术的过高期望和不理想效果所形成的心理反差,预防手术不理想所致心理障碍。

1.2.3 疑迟型心理的病人,对制定手术方案的参与意识较强,医护人员要让病人参与制定方案,讲清手术的利弊,使其在保持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对于病情需要、病人认识不足、不愿意接受手术的病人,要向病人讲明手术对其生命与健康的重要性,并动员其亲属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2 术中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

进入手术室的病人都有紧张、恐惧和疑虑心理,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对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有很大帮助。

2.1 对全麻病人的心理护理 全麻病人的心理护理关键是在麻醉诱导期,病人进入手术室后,护士要耐心、细致地回答病人的询问,向病人说明麻醉和手术是安全的,消除病人疑虑和恐惧;在未行麻醉前,护士可与病人交谈与手术无关的问题,以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使病人对医护人员充满信任感,有利于顺利度过诱导期。

2.2 对非全麻病人的心理护理 此类病人处于清醒状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的基础,而患者的合作来自于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护士要主动安慰病人情绪,设法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使病人的情绪尽快松弛下来;要满足病人提出的一些要求,如搔搔痒、按摩肢体等,并要鼓励病人的意志,提高病人的痛阈;在手术的每一个环节上,要及时地预测即将出现的情况,及时给病人以暗示和鼓励,取得病人配合。

3 术后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对策

术后是病人心理问题比较集中并反应强烈的阶段,术后的反应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手术结果的忧郁,二是术后疼痛。术后忧郁多见于术后伤残缺损和重要器官术后的病人。持续性疼痛原因是多方面的,心理因素是一个重要原因,如心理抑郁状态、心理退化、对术后反应认识不足、缺陷心理等都能加重疼痛程度和使疼痛时间延长。

篇5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改革的深入发展,人性化治疗和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是外科治疗的一种主要手段,对病人也是一种较大的伤害,病人可因手术的成功而康复,也可在手术中发生意外、甚至死亡,因此,手术也是一种极严重的心理刺激,而人们常对手术产生恐惧反应,可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而心理活动又影响手术效果与疾病转归及康复等,所以良好的心理护理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和治疗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护理经验,对如何做好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08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120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手术范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附件切除术,子宫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胃癌根除术等。其中男性46例,女性74例,年龄8-75岁。文化程度:受过高等教育24例,中等教育55例,初等及以下教育41例。职业:职员24例,工人31例,农民37例,学生5例,个体劳动者9例,干部6例,其他8例。

2 心理护理措施

2.1 术前病人的心理护理

手术本身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应激,因而恐惧和焦虑是术前病人最普遍的心理,如有的手术患者接近手术日期,食欲不振、睡眠不佳,尽管术前晚上吃了安眠药,多数病人仍难以入睡,而致术晨血压突然增高,只得缓期手术。许多研究表明,经过心理准备而情绪平静的患者,能更好地耐受麻醉,减少术中危险和术后并发症。

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向病人作自我介绍,同时介绍手术过程及环境,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安全性。

还要解除病人退缩、恐惧心理:护士应介绍参与手术医生的情况,在病人面前树立手术医生的威信,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可介绍同种手术的病人与之接触,亲眼看到同种手术效果。

2.2 术中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般经过术前指导的病人,手术时大多能与医生配合,但有少部分病人,尤其是非全麻的情况下,病人始终处于清醒状态,其心理复杂程度达到极点,虽然看不到手术的情况,但会用全力去听,根据术中医护人员的反应,来猜测自己的病情程度以及手术进展是否顺利。

2.3 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

术后病人对手术的确切效果十分关心,一旦从麻醉中醒来首先想知道的就是自己手术的效果,这时,医护人员应面带微笑,和颜悦色地告诉病人手术效果良好,给病人以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回病房后,病人由于术后身体虚弱,疲惫不堪,又加上创口的巨痛、睡眠不佳等,会感到烦躁、恐惧不安,不想说话,怕活动,食欲不振,所以医护人员要耐心细致地安慰病人,满足他们的正当要求,特别是那些术后致身体某些部位功能丧失,或有慢性疾病最后转用手术治疗以及恶性肿瘤患者,要体谅他们的心情,给以诚挚的安慰和劝解,鼓励他们乐观地对待疾病,增强生活信念,还可根据病人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注意语言的真正涵义,行动的真正意图,千万不能歧视和训斥病人。术后要主动关心病人,千方百计地使术后患者精神爽快、情绪稳定,以消除焦虑、恐惧不安的心理反应,排除种种忧虑。

3 结果

根据对120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前的评估记录分析,焦虑患者110例,占91.7%;忧郁者10例,占8.3%;担心者104例,占86.7%;对手术有顾虑者80例,占66.7%;精神紧张者105例,占87.5%;对手术成功有信心者87例,占72.5%。经过对120例择期手术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后记录评价分析,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有明显改善,焦虑者降至86例,占71.7%;忧郁者降至4例,占3.3%;担心者降至64例,占53.3%;精神紧张降至39例,占32.5%;对手术有顾虑者降至47例,占39.2%;对手术成功有信心者为95例,占79.2%。所有患者基本在预期内康复出院,患者及家属都感到满意。

篇6

1 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

1.1 紧张心理。在手术过程中,有的患者由于焦虑,担心,忧虑等感受交织而成一种复杂情绪反应,其程度均取决于个人对疾病的了解,以及对疾病治疗措施和其想象中疾病的后果,病人常不能对手术作出客观上的分析,等候时间越长,对手术的心理矛盾越大,因而导致血压上升,直接影响手术效果。

1.2 疼痛心理。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安。处于不同情况的病人,对疼痛的内心变化是不同的。如果一个人正处于痛苦不安极端矛盾的精神状态,那么他突然受到哪怕是小小的疼痛刺激就会焦虑不安,不能很好地配合手术治疗。

1.3 猜疑和情绪不稳心理。病人对周围事物,他人的举动特别敏感,常怀疑医务人员及亲人隐瞒了自己疾病的严重性,见医务人员低声讲话,总以为是议论自己的病情,甚至连亲人的关怀,朋友的好意安慰,亦将信将疑。情绪不稳,对外界刺激而引起特别激动,愤怒。

1.4 担忧和绝望心理。病人的病情,年龄,性格特征,文化程度,家庭背景,社会地位及经济情况不同,对手术的心理反应亦不一样,病情重,预后差,老年人,经济有困难或缺乏家人照顾的病人会表现特别担心,甚至绝望。

1.5 术中的心理。手术病人通常在手术过程中希望被医务人员尊重,重视,担心手术出了意外,是否能顺利进行手术。

1.6 术后的心理。术后的病人在正常的情况下往往出现疾病痛苦被解除的轻松感。但对于脏器或有肢体损失的手术,病人常表现出为焦虑,忧郁、特别是手术效果不符合期望时更加容易产生担心日后的健康和生活能力。

2 病人的心理护理

2.1 全面了解病人的健康情况,社会及文化背景,注意病者的性格特征及情绪变化,对于预后差的手术,根据病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与家属沟通,对病情适当采取隐瞒,保密措施,以减少心理创伤。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患关系是增强健康,消除疾病,减轻痛苦为目的的新型人际关系。在工作中护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神情,与病人交谈时要礼貌,诚恳,自然,友好,帮助病人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解除心理负担,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2.3 耐心热情地解释有关疾病的治疗信息,解释有关的手术方式、麻醉方式,从而解除病者由于专门知识的缺陷而对手术存在的恐惧。

2.4 手术室护士在术前应全面了解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情况,手术时热情友善的接待病人,术中对病人要体贴,给予安慰,耐心倾听病人提出问题,做好解释和引导,同时保持室内安静,避免不必要的早噪杂音,各项护理操作做到稳,准,轻,快,不能高谈阔论与手术无关的题外话,避免医护间作随意的议论,以免引起病人的猜疑。

2.5 术后要做到积极调动家属的积极性,以及朋友的关怀安慰,护士经常与病人沟通,安慰病人,做好疼痛护理,使病人于术后能得到无微不致的照顾和关怀,帮助病人早期功能锻炼,使病人保持情绪稳定,从而促进早日康复。

2.6 严格执行收费标准,不多收费,乱收费,严格执行降消政策,对贫困病人实行减免手术及麻醉费用,尽量让病人消除其顾虑,避免因为经济负担产生对手术的负面影响。

篇7

作为外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对于一些患者来说是加速康复的良好选择,对面较为严重的外科伤害时,手术是唯一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手术室压抑的环境,锋利的手术刀和一定的手术风险性可能对手术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而患者的心理积极与否是决定手术成功和术后康复速度的重要因素,手术患者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术前的紧张和恐惧,手术中的疼痛感,手术后的多疑猜忌。医疗人员要注重对患者各个阶段的心理疏导,对患者的手术负责。

一、临床资料数据

我科在近三年以来一共对240例手术患者进行了全程手术心理护理,其中男性148例,其余92例为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在7至73岁之间,130名患者受过中等教育,62名患者受过初等及以下教育,48名受过高等教育,患者职业有职员、工人、农民、学生、干部等。

二、护理措施探讨

2.1 手术前心理护理

手术前的心理护理主要是对病人的恐惧心理进行安抚,在手术前尽可能的将手术内容详尽地告知患者,让患者做到心里有数。让患者接受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X光检查、导尿、灌肠和合理的用药,向患者讲明白合理的术前检查和用药准备有利于增大手术的成功率。另外需要事先对患者进行术前训练,教导患者在手术后如何在床上排便、翻身、呼吸等等日常生活动作,要让病人格外注重手术伤口的保护,以免伤口破裂感染。除了对患者本人进行安抚教导外,还需要做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让家属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安抚。

其次还需要做好患者的择优心理护理工作,病人从自身需要出发,常常要求给自己主刀的医生是高水平医生和和蔼可亲护理工作者。对于此种要求,我们应该站在患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让患者了解主刀医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让患者能够安心配合治疗。

很多患者因为惧怕手术中和手术后的疼痛感而在术前产生焦虑思想。对此,医护人员应该耐心劝导,向患者讲明手术疼痛的知识及抑制的方法。医护工作者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工作上尽职尽责,让患者知道医护人员就在他们身边,能够了解他们的痛苦并及时想办法抑制,这样患者能够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

2.2 手术中的心理护理

手术中除了患者,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也是相当重的,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家属说明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但医生一定会竭尽全力救治病人,让患者家属放下思想包袱。把患者推上手术台后,不能忙于准备各种手术器械和仪器的准备,应该以和蔼的态度询问病人现在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状态,引导病人进行深呼吸以放松紧张的情绪。手术开始后,医生和护士要全力配合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手术作业,患者从麻醉中清醒后,可根据患者的要求向患者展示手术切下的病灶,让患者了解手术已经成功,摆脱顾虑,专心投入到手术康复中去。

2.3 手术后的心理护理

第一,痛苦心理的护理。在手术完成后麻醉作用在短时间内失效,患者能够强烈感受到手术切口带来的痛苦,再上手术时可能大量出血造成患者身体虚弱,双重压力下病人可能出现烦躁情绪。医护人员应该充分体谅患者的痛苦之处,可以选择性地和患者交流沟通一些他们爱好的话题以转移注意力,分散痛苦。当病人实在不能忍受痛苦时可以让病人服用一些镇痛药物以缓解痛苦。

第二,猜疑心理的护理。手术完成后患者往往第一时间询问手术是否成功,医护人员应该以热切的言语告诉患者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让患者放心投入到休息和康复中。即使手术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医护人员也不能立即告诉患者手术的真实情况,否则患者将陷入极大的心理压力之中,会在心理上排斥再次手术的进行。此时医护人员应告诉患者手术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功,但仍需后续阶段的持续性治疗,不排除继续手术的可能性,这样相对来说,患者更容易接受。

第三,伤感心理的护理。有些外科手术之后会改变患者身体外形,如截肢手术等等会造成患者身体缺陷,患者在术后乃至康复以后都会有极大的伤感情绪,严重的患者会对生活丧失信心产生轻生的想法。医护人员应该在康复过程中多和患者介绍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鼓励患者提起勇气面对未来的生活,帮助患者加强肌体的运动能力,最大程度上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结语

通过对患者的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全程和全方位的心理护理再加上专业的医疗护理,我们有信心让病人挥手作别病痛,健康地投入到未来的生活中。

参考文献

[1] 楚素娟.外科手术病人的恐惧心理及护理[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05)

[2] 李荣丽;陈妮妮;王月升.外科手术病人与健康教育[J].中国伤残医学.2007(02)

篇8

1 病人术前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1.1 术前安抚病人紧张的心理

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对病人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病人意识到了这种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术前病人的心理活动非常复杂,多数病人产生忧郁、悲观消极心理反应。术前我们应以理解、体谅、宽容的态度,主动与病人接触、交谈,及时发现需要给以帮助。放松、深呼吸、咳嗽练习等都能有效对抗紧张情绪,是减轻手术前焦虑和手术中痛苦的有效方法。同时适当地介绍病情及治疗方案,使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正确的认识,以解除顾虑,积极合作。

1.2 术前病人的心理活动咨询

许多的医学心理学工作者通过调查发现病人术前常有害怕和担心的心理活动。怕的是疼痛与死亡,担心的是是否会出意外,是否会残废和毁容等。他们反映入院盼望早日手术,但一旦安排手术日就又惶恐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尽管在手术日的前1 d晚上服用安眠药,仍难以入睡。有位女病人,由于精神上过度紧张,刚被推进手术室就大汗淋漓、心跳加快、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不得不改期手术。大量临床观察和研究均证明,病人术前的这种恐惧和焦虑,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如失血量大、愈合慢等。而且,这种恶劣的情绪状态还易于引起并发症。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应当进行术前心理咨询。咨询应由有权威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向家属详细交待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要对手术的安全作肯定的保证,决不应向病人交待什么千分之一的危险性。权威性的咨询对病人获得安全感极为重要,还要依据不同的病人,用其恰当的语言交待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如需作气管插管,或术后放置鼻饲管的病人,因将影响说话,应事先告诉他们到时如何表示自己的需求。

1.3 术前焦虑对病情的影响

据研究报道,术前焦虑程度对手术效果及预后恢复速度也有很大的影响。资料表明:有轻度焦虑者,效果较好;严重焦虑者,预后不佳;而无焦虑者,效果往往更差。这是因为,无焦虑的病人由于对医生或手术过度依赖,过分放心,对生理上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痛苦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

1.4 手术环境对病人的影响

由于病人对手术的环境和气氛极为敏感,印象又很深。所以,手术室一定要整齐清洁,床单无血迹,手术器械要掩蔽。一个手术室内最好只摆一张手术台,不宜几个手术台并排摆列,以免产生消极暗示。病人也十分重视手术室医生和护士的举止言谈,因为他们一进手术室就失去了对自己的主宰,一切痛苦大小甚至包括生命如何,全都由医生和护士掌握了。所以,医生和护士都应端庄大方、态度和蔼、言语亲切,使病人产生安全感。术中医生和护士都应注意意识清楚病人的情绪变化,如心理过度紧张时应及时安慰。器械护士必须手疾眼快地配合手术,医生之间要全神贯注、紧密合作,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手术室内不应闲谈嬉笑,也不要窃窃私语,相互之间谈话的声音应当轻柔和谐。应尽量减少、减轻手术器械的碰击声,避免给病人的一切不良刺激。在术中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不可张慌失措,以免给病人造成恐怖和紧张的心理。

2 病人术后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病人经过手术,尤其承受大手术的人,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意识到自己已经活过来,颇感侥幸,这时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由于躯体组织受到程度不同的损伤,都会体验到刀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害怕刀口流血或裂开,多产生焦躁不安的心情。开始,他们感到当前的痛苦难熬,过2~3 d疼痛缓解之后,就又担心预后了。因此,对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2.1 及时告知手术效果

当病人从麻醉中醒过来,医生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告诉他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目的已达到,只要忍受几天刀口疼痛的痛苦就能恢复健康了。这时,有的病人可能产生新的疑虑,不仅怕疼痛,更怕伤口裂开,发生意外。胸腹部手术理应咳嗽排痰,他们却顾虑重重,甚至强忍咳嗽。这时护士应当重复讲述术前训练的咳嗽方法,鼓励他们大胆咳嗽排痰,并告诉他们适当的活动,伤口是不会裂开的。同时医生和护士应当传达积极的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以免病人术后过度痛苦和焦虑。

2.2 帮助病人缓解疼痛

病人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镇静剂应用是否恰当有关,而且还与每个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病人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意志力薄弱、烦躁和疲倦等也会加剧疼痛。从环境方面来说,噪声、强光和暖色也都会加剧疼痛。因此,医生护士都应体察和理解病人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环节来减轻病人的疼痛。比如,术后6 h内给予药物止痛,可以大大减轻术后的疼痛。等体验到剧烈疼痛再给镇痛药,就会加剧以后的疼痛。又比如,暗示可以减轻疼痛,听他喜欢的音乐也能减轻疼痛。

2.3 帮助病人克服抑郁反应

术后病人平静下来之后,大都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是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怒、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病人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排解,必将影响病人及时下床活动,而不尽早下床活动又会影响病人心、肺及消化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等。所以要努力帮助病人解除抑郁情绪。要准确地分析病人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注意他们不多的言语涵义,主动关心和体贴他们。某些生活不便处要细致照顾,如喂饭、协助写信等。总之,使他们意识到既然已顺利度过手术关,就要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2.4 鼓励病人积极面对人生

外科病人手术后大都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恢复过程。如果手术预后良好,即使再痛苦也有补偿的希望。若术后效果不好或预后不良(如恶性肿瘤已转移),则还将挣扎在死亡线上。病人在极度痛苦时,经不起任何外来的精神刺激,所以对预后不良的病人,不宜直接把真实情况告诉他们。有一部分病人手术后带来部分机体生理功能的破坏(如胃切除)或残缺(如截肢),造成躯体缺陷的病人必然产生缺陷心理。尤其人生中的突然致残,会给病人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创伤,所以对可能致残的病人,护士术前要交待清楚,并给予同情、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勇敢地承认现实、接纳现实。

通过精心、周到的护理,向病人多传达积极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可以避免病人手术前后心理负担过重。此外,还应将正确的评价疗效方法告诉病人,即根据各人的病情特点,以手术前、手术情况及手术后检查情况来评价,让病人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病人病情的恢复,让病人感到自己正在康复中,提高治愈率。尽最大的努力为病人提供克服困难和适应新的生活的手段,使病人勇敢地走向新的人生道路。

[参考文献]

篇9

这类病人多是因突然的打击,病情日趋恶化,术前便面临生死的考验,求生的愿望十分迫切,导致情绪紊乱,严重影响疾病的进程。主要的心理表现及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为:

1.1 突然的打击形成情感脆弱、气量狭小、意志消沉,表现被动依赖,暗示性增强等心理特征。对疾病的自身体验增强,沉默寡言,自悲自怜,不轻易向人倾述自己的内心想法等。病人术前往往无焦虑、恐惧主诉,但很敏感。此时医护人员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谈话都可给病人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护士应经常出现在病人床旁,善于观察和发掘病人潜在的不良情绪,以自己精湛的技术、良好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赢得病人充分的信赖。真诚地为他们解决各种困惑和烦恼,耐心聆听病人倾述的内心疑虑,进行适度的劝慰和心理上的支持。

1.2 神经系统的胆质型患者,易激动,往往成为发生应激反应的导火线。病人术前对手术的恐惧、焦虑表现为食欲锐减、坐卧不宁,可为一点小事而大动肝火,由于交感神经经常处于兴奋状态,极易在术前发生不良应激反应。护理心理学认为:后天获得的暂时联系系统,可以掩盖神经系统的特征,并可在长期影响下得到发展和改变。实践证明,文化素养较好的胆质型病人,对自己的病情十分了解,对手术的目的和效果能充分理解。术前可不同程度地掩盖或改变胆质型人易冲动,不可遏制的特征,表现出沉着、冷静、理智感。护士应特别注意那些文化素养较差的胆质型病人,观察他们的情绪和语言,了解病人对自己疾病的认知和对手术的恐惧程度,根据具体情况,向病人讲解手术方式和效果,术中术后应注意的事项。告知病人术前心理上的主动适应和调节是保证手术能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1.3 环境因素对于重症型病人术前术后的焦虑程度有很大的影响。如病室其他病人的死亡可使病人异常恐慌,病人家属的紧张情绪可使病人自身体验增强,术后疼痛加剧,工作人员的紧张情绪等,均可引起病人的惊恐不安,从而发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因此,创造良好的病室环境十分重要。护士要当好病人和家属医学知识的参谋,尽快让病人熟悉本病室环境,可让病人参观各种仪器的功能及听一听声响,同时组织术后已康复的病人与将要手术的病人交谈,增强病人战胜病魔的信心。向家属说明紧张情绪会给病人带来不良的影响,使病人及家属都能以积极的心情、平静的心境配合治疗。要及时发现病人的不稳定情绪,要给予同情和抚慰,并给予心理护理,并适当给予镇静、催眠剂,防止发生应激反应。

2 术前无焦虑型

这类病人常见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村病人和城市的青少年病人。对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不甚了解,对手术的成功寄予莫大的希望,对医护人员过度的心理依赖,对术后的痛苦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对挫折的耐受力较低,术后一旦面临较重的痛苦,恢复不顺利或发生了并发症,甚至接受死亡的威胁时,情绪就一落千丈,悲观失望。感到自己正面临生死的考验,表现为抑郁沮丧,自罚自责,把一切不顺利都看成是对自己的惩罚,有的则产生逆反心理,对各种治疗护理措施,产生默默的对抗行为。对这类病人,做好术前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术前反复与病人谈心,使其能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帮助病人正视术后的疼痛和各种困难。以增强对挫折的耐受力,避免情绪剧烈的波动下沉,若一旦发生情绪异常,护士应主动关心体贴病人,加强术前的心理护理,稳定情绪,为手术及康复维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篇10

我国的医学心理学工作者通过调查发现患者术前常有如下的心理活动,对手术一是害怕,二是担心。怕的是疼痛与死亡,担心的是是否会出意外,是否会残废和毁容等。他们反映,入院就盼早日手术,一安排手术日就惶恐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尽管在手术日的前一天晚上服用安眠药,仍难以入睡。有位女病人,由于精神上过度紧张,刚被推进手术室就大汗淋漓、心跳加快、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不得不改期手术。大量临床观察和研究均证明,病人术前的这种恐惧和焦虑,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如失血量大、愈合慢等。而且,这种恶劣的情绪状态还易于引起并发症。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应当进行术前心理咨询。咨询应由有权威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和要求,向家属详细交待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要对手术的安全作肯定的保证,决不应向病人交待什么千分之一的危险性。权威性的咨询对病人获得安全感极为重要,还要依据不同的病人,用其恰当的语言交待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如准备在局麻下做乳突根治手术,就应告诉病人术中会感到不适和疼痛,届时应有思想准备;咽喉部手术应告诉病人恶心时行深呼吸,努力放松,可以减轻症状等。对术后如需用鼻饲管、引流管、导尿管及需在身上附加仪器者,术前也应向病人说明,使病人醒来后不致惧怕。又如需作气管插管,或术后放置鼻饲管的病人,因将影响说话,应事先告诉他们到时如何表示自己的需求。对于危险性大、手术复杂、心理负担重的病人,还要介绍有关专家是怎样反复研究其病情并确定最佳手术方案的,并突出强调他本人在手术中的有利条件等,使病人深感医护人员对其病情十分了解,对手术是极为负责的。另外做过同类手术病人的信息,对术前病人的情绪影响较大,护士可有针对性地组织交流。病房护士还应介绍手术医生和护士情况,在病人面前树立手术医生的威信,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在术前让病人看一下术后观察室,介绍一下术后护理措施也是有益的。这些心理上的准备,对控制术中出血量和预防术后感染都是有益的和必要的,并可使病人正视现实,稳定情绪,顺应医护计划。

论文术前焦虑程度对手术效果及预后恢复得快慢也有很大的影响。据临床观察:有轻度焦虑者,效果较好;严重焦虑者,预后不佳;而无焦虑者,效果往往更差。这是因为,无焦虑的病人由于对医生或手术过度依赖,过分放心,对生理上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痛苦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

由于病人对手术的环境和气氛极为敏感,印象又很深。所以,手术室一定要整齐清洁,床单无血迹、手术器械要掩蔽。一个手术室内最好只摆一张手术台,不宜几个手术台并排摆列,以免产生消极暗示。病人也十分重视手术室医生和护士的举止言谈,因为他们一进手术室就失去了对自己的主宰,一切痛苦大小甚至包括生命如何,全都由医生和护士掌握了。所以,医生和护士都应端庄大方、态度和蔼、言语亲切、使病人产生安全感。术中医生护士都应注意意识清楚病人的情绪变化,如心理过度紧张时应及时安慰。器械护士必须手疾眼快地配合手术,医生之间要全神贯注、紧密合作,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手术室内不应闲谈嬉笑,也不要窃窃私语,相互之间谈话的声音应当轻柔和谐。应尽量减少、减轻手术器械的碰击声,避免给病人的一切不良刺激。在术中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不可张惶失措,以免给病人造成恐怖和紧张。

2病人术后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病人经过手术,尤其承受大手术的人,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意识到自己已经活过来,颇感侥幸,这时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由于躯体组织受到程度不同的损伤,都会体验到刀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又怕刀口流血或裂开,多产生焦躁不安的心情。开始,他们感到当前的痛苦难熬,过2~3天疼痛缓解之后,就又担心预后情况。因此,对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应抓好以下几点:

2.1及时告知手术效果:当病人回到病房或是从麻醉中刚刚醒过来,医生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告诉他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目的已达到,只要忍受几天刀口疼痛的痛苦就能恢复健康了。这时,有的病人可能产生新的疑虑,不仅怕疼痛,更怕伤口裂开,发生意外。咽喉部手术后要告诉病人吃软食或流食,饭后漱口,术前训练咳嗽方法,并告诉他们适当的活动,伤口是不会裂开的。同时医生和护士应当传达有利的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以免病人术后过度痛苦和焦虑。

2.2帮助病人缓解疼痛:病人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镇静剂应用得恰当与否有关,而且与每个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病人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意志力薄弱、烦躁和疲倦等也会加剧疼痛。从环境方面来说,噪声、强光和暖色也都会加剧疼痛。因此,医生护士都应体察和理解病人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环节来减轻病人的疼痛。比如,术后六小时内给予药物止痛,可以大大减轻术后全过程的疼痛。等到体验到剧烈疼痛再给镇痛药,就会加剧以后的疼痛。又比如,暗示可以减轻疼痛,听他喜欢的音乐也能减轻疼痛。

2.3帮助病人克服抑郁反应 术后病人平静下来之后,大都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是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病人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地排解,必将影响病人及时下床活动,而不尽早下床活动会影响病人心、肺及消化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等。所以要努力帮助病人解决抑郁情绪。要准确地分析病人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注意他们不多的言语涵义,主动关心和体贴他们。某些生活不便处要细致照顾,如喂饭、咳嗽、说话等。总之,使他们意识到既然已顺利度过手术关,就要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篇11

【1】择期手术: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胃大部切除,慢性阑尾炎,胆囊炎等。

【2】限期手术:如恶性肿瘤的根治手术。

【3】急诊手术:如外伤清创缝合、宫外孕、脾破裂、气管切开术等。

病人在手术前忍受着疾病的折磨,在手术中经受着麻醉与器质性破坏的痛苦,在手术后要耐受疼痛不适、行动不便、饮食与排泄的困难,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在躯体上遭受到极大的破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在心理上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状态,多数病人在术前表现为情绪紧张、恐慌,对手术施术医生、安全程度、术后效果极为关切和担心,想方设法去询问与探究,尤其是非全麻的病人,在手术进行中对医务人员的举止很注意,在术中的言谈很留心倾听,对器械操作与碰击声非常留心,在施术中的自我体验也格外敏感,很容易把各种不适与手术的不成功联系在一起,还有部分病人表现为持续不安,心烦意乱,对生活缺乏信心等,种种情况,我们根据手术病人的各种心理反应做好病人的心理工作:

具体做法如下:

【1】沟通:病人进手术间后,环境陌生、害怕,甚至感到无助,所以我们鼓励病人正确对待手术,消除紧张情绪,使病人树立信心,在思想上、行动上、心理上配合手术与护理。

篇12

2004年7~12月,我院共做门诊手术2 467例,其中男1 285例,女1 182例,年龄4~72岁,手术种类涉及脂肪瘤切除术、乳腺包块切除活检术、包皮环切术、异物取出术等。

2 心理状态

(1)术前紧张情绪表现为对手术麻醉、疼痛的恐惧感,特别是儿童哭闹,不配合手术的种种表现。(2)术中焦虑情绪表现为肌肉紧张、出汗、紧握拳头、紧闭双眼、面色苍白、血压升高、脉搏加快,甚至恶心、呕吐等。(3)术后疑惑情绪表现为对手术良恶性的疑虑,这时病人情绪低落,主诉吃不好饭,睡不好觉。(4)不信任情绪表现为对医生技术的不信任,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或对手术采取怀疑的态度,如:乳腺包块切除后对形态是否有影响,部分男性包皮环切的病人,疑术后能否有正常功能等,在一些暴露部位的手术,如颈部、额部、手臂是否留下疤痕,术后影响外观等。

3 护理

3.1 术前病人的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首先向病人做自我介绍,认真倾听病人的想法,在交谈中了解病人最担心的问题,耐心阐明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介绍手术的过程、医生的经验、技术水平以及同类手术病人的信息,对待儿童,采取鼓励的方法,亲切的说服,消除紧张害怕心理,使之能配合手术。

3.2 术中病人的心理护理:尊重病人,取得合作,运用与病人交谈、按摩等行为暗示方法,转移病人的注意力,消除焦虑情绪,放松肌肉,以达到手术顺利进行的目的。创造良好的环境,保持手术室整洁,手术间不应闲谈嘻笑,避免一切不良刺激,让病人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篇13

结论:针对患者心理特征,开展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110-02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于女性患者的疾病,严重威胁到妇女身心健康甚至生命,目前治疗乳癌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要求尽可能保存外形。手术创面大,尤其是术后形体的变化及对预后的担心,术前患者常出现恐惧、焦虑、悲观情绪。因此,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我们乳甲外科共同开展了协和粉红天使俱乐部,构建了一个护患交流的平台,针对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特殊的心理表现及心理特征,开展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2月-2010年3月经我院收治的110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区间18-58岁,平均年龄42.3±5.6岁;左侧56例,右侧44例,肿瘤直径≤3cm;发病部位:外上象限55例,外下象限17例,内上象限17例,内下象限14例,乳晕7例;病理分期:导管浸润86例,髓样癌14例,粘液癌7例,癌3例。

1.2 病人心理特征。

1.2.1 焦虑恐惧特征。认为手术是一种风险,害怕麻醉及手术后病体不会痊愈留下后遗症,怕出血多,怕疼痛难忍,怕手术中出现意外而死亡,从而出现了情绪低落。术前焦虑主要表现在睡眠障碍、食欲减退、心悸、多汗、尿频等。

1.2.2 悲观心理。对自己的病情作胡乱猜测,认为自己的病已无法治疗,因而对施行手术的现实前过度焦虑会导致心悸胸闷、头晕、恶心、食欲降低、失眠乏力、尿频、多汗等诸多生理反应只是简单的否认,采取听天由命消极等待死亡的态度,一切任凭医生摆布。这些消极的心理状态影响病人的睡眠和休息,持续的紧张焦虑状态,还会使得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系,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发生改变,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同时降低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增加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机会。

1.3 心理护理。

1.3.1 术前的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取得成功的关键。从病人入院开始,我们给予热情的接待,耐心解答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帮助患者熟悉科室的环境,介绍各规章制度,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并让患者有一定的归属感,尽快消除患者对医院的排斥感。在和谐的氛围和良好的情绪中与病人进行交谈。患者入院后会盼着早日做手术,而一旦确定了手术日期后有些患者会感到莫名的惶恐焦虑,此时我们可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病人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向患者解释及开导,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手术目的、意义、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的不安心理,使病人接受手术时是处于最佳心理状态,为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并取得了病人术前和术后的密切配合。

1.3.2 术中心理护理。将患者接入手术室后,护士要以亲切简洁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术中应做的配合及注意事项,必要时双手握住患者的手,给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巡回护士观察患者时,应以热忱和善的目光正视患者,通过温和的目光和轻微的点头动作鼓励患者,可消除患者过多的顾虑。对意识清楚的患者应随时注意其情绪变化,如其心情过度紧张时,应及时给予安慰,耐心地给患者介绍手术的安全性和手术医生的业务素质,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手术顺利完成。在术中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意外,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处理,避免慌张情绪给患者带来恐惧和不安。手术过程中器械护士必须眼疾手快地配合手术,尽量减少与手术无关的交谈和噪声,还应尽量减少、减轻手术器械的碰击声,避免给患者带来不良刺激。

1.3.3 术后的心理护理。病人经过手术,当患者看到自己单侧或者双侧缺失时,常常感到害怕、失落、无奈,甚至会厌恶自己,情绪落差非常大,患者会变得自卑、孤僻、沉默寡言,不愿与他人接触等反常行为。针对这些心理特点,我们耐心细致地进行心理疏导,讲明乳癌改良根治术是目前根治乳腺癌最好的方法,术后一般不会转移或复发,术后远期存活率可高达数十年,并用成功的病例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夫妇双方坦诚相待,使其理解失去一侧比失去生命而言,代价要小的多,告知其可以配戴义乳,术后并不会影响日常生活。术后帮助病人缓解疼痛。病人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止痛药应用的恰当与否有关,而且还与每个个体的疼痛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病人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都会加剧疼痛。意志力薄弱、烦躁和疲惫等也会加剧疼痛,噪音、强光和暖色也都会加剧疼痛。因此,医生护士都应体察和理解病人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的细小环节来减轻病人的疼痛。让病人听喜欢的音乐可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感。帮助病人克服抑郁反应,鼓励其积极康复。主动关心和体贴他们,并给予同情、支持和鼓励,使他们意识到既然已顺利度过手术关,后面的事情还有什么克服不了。若病人术后效果不好或预后不良,不宜直接把真实情况告诉病人,以免突然的精神刺激导致病人心理防线崩溃,给心理带来巨大的创伤,甚至发生意外。可主动与病人家属积极沟通,取得配合支持,共同做好心理护理。

2 结果

患者经过术前、术中、护理心理护理后,110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术后出现7例术后拔管切口渗液,经换药后愈合,出现2例患肢消肿,经抬高手臂、按摩、热敷得到缓解。110例患者术后无社会、家庭功能障碍,比较满意术后外观美容效果。

3 讨论

乳腺癌围手术期的不同阶段患者的心理反应不同,一旦确诊为乳腺癌后,患者会出现怀疑、高度恐惧、内疚、焦躁不安等心理反应。另外,这个时期患者出现明显的信息需求,最重要的是有关手术方法、术后能恢复到何种程度等。特别是晚期乳腺癌或手术效果不良的有像心,肺,骨髓转移的患者术后临床不良症状较多,而且身体机能状态也较差,很多患者出现严重抑郁、绝望、甚至有自伤的可能,主要是角色改变的不适应,应付复发的恐惧、社会交往障碍等。在为手术期患者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如下[2]:

犹豫和否认心理:这是很多患者最直接的心理反应。虽然已确诊,仍到处就医,抱有侥幸心理,对手术治疗犹豫不决。

隐藏和沉默心理:对已成为事实,表现为沉默、秘而不宣,怕别人疏远自己,这种人多为未婚女性。还有夫妻关系紧张或离婚女性怕手术后体弱、身体各功能减退和经其他治疗后致内分泌紊乱而影响今后家庭生活。

焦虑和恐惧心理:等待手术是患者情绪波动最大的时候,对手术怀有恐惧心理,害怕手术失败,城市女性害怕手术后破坏女性曲线美。尤其年青女性担心手术造成的身理缺陷而产生强烈恐惧和焦虑。

悲观和悲哀心理:许多患者对即将发生的体貌缺陷及对今后工作、生活能力的担忧而出现不稳定情绪,希望手术能保留,但又担心肿瘤切除不彻底而带来的复发,当得知病期晚手术需行周围淋巴清扫时,感到前途渺茫,对生活失去信心。

渴望与绝望心理:这是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一方面是由于自己绝症而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认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另一方面又把生存的希望寄托于医护人员,希望医护人员能顺利地完成手术。

4 结论

随着社会医疗保障系统的不断完善,来自多在那方面、多渠道对乳腺癌肿瘤患者的心理支撑将会不断补充,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合理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态,利于手术的进行和疾病的恢复,她们必定能够重新找回自负,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计。同时心理护理与技术护理相辅相成,具有同等价值,而心理护理在特定条件下,往往胜于技术护理的作用[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