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消防工程的就业方向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消防工程的就业方向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消防工程的就业方向

篇1

目前很多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实用技能的训练相对不足,尤其是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极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在教学方法方面,很多高校虽然基本上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法,但对学生职业技能及动手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社会需要的网络技术人才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传统方法的学生难以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唯有产学结合,寻求行业的支持,将学生派出去,将工程师请进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从业人员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因此,必须建立与企业长期、稳定合作的产学研机制,基于岗位技能分析,将课程针对岗位群组织成模块,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路线图,能够按需应变、结合个人兴趣进行选择;实行“点面”结合,重点突出动手能力,按照市场和企业对学生要求的实际技能设置课程,少一点原理溯源、定律推导,多一点具体设计、编码规范、组网配置、故障排除、网络攻防、测控方法等实用知识。

2)课程体系要遵循企业主流技术

课程体系指对专业课程结构设置的思路,包括开设的主干课程、课程深度、教学特色、教学安排等;一流大学的网络工程专业往往利用名牌大学的各方面资源,例如在授课上,请国外专家讲学,采用双语教学等;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展,动态地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实践上,将充分利用国家级大型实验室等;同时和一些有实力的大型软件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充分体现其雄厚实力,培养项目经理和架构师等高级人才。但是,对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为主要任务的一般地方高校而言,强调的是毕业生与企业需求的接轨,应以实用、够用、管用的思想进行,遵循企业项目开发的技术路线来开设专业课程,拟订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

3)专业设置要顺应职业招聘趋势

根据网络工程专业人才职业岗位需求分析,结合对部分企业人士和毕业生的访谈调查结果,适合地方高校学生学习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能有:嵌入式网络终端设计、网络攻防、网络安全管理、网络程序设计等。地方高校要服务于地方产业经济,其专业设置应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根据当地产业结构和毕业生就业面向,设置相关的专业方向[3],配置不同组别的课程达成各个技能方向的培养目标。

4)基于企业实际环境建设课堂教学环境和实验实训环境

为了使学生在毕业时能趋近企业要求,必须尽可能使我们的实验室软硬件环境接近或等同企业开发环境,譬如我们采用与企业同样的网络实训环境;让学生按网络工程规范进行基于真实项目的模拟实训。

5)强化项目设计和课程设计

在教学设计上,我们强调在教学中增加案例分析以及以项目设计带动教学的理念,提高培养效率。例如,强调以学期为单元打通主干专业课程,以一体化思想连接每学期的课程设计,用综合实训项目设计取代以前各科分离的课程设计,为每门课程准备来自企业案例的实训项目,同时,采用多种手法进行互动式教学。现代企业分工不断细化,强调团队合作,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感受企业真正的工作流程,我们尽量让课程项目采用真实企业案例教学,帮助学生在毕业后更快地融入企业工作环境。

6)加强技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很多高校老师理论水平高,而实践技能相对薄弱。为提高教师的职业实践经验、新技术实践能力以及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创新教学、互动教学的能力,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师培训,鼓励学校教师与企业网络工程师沟通研讨,加速技能的培养。与此同时,应多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充实教师队伍,如聘请计算机网络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聘请有经验的IT企业技术人才举办讲座、指导学生实践课程等,实现教师队伍的多元化。

2就业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华南农业大学在探索与实施就业能力培养方案中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对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我们主要采取4种方式:聘请企业资深工程师为学生授课、深入企业进行实习和实践、科技创新项目驱动教学方式和学科竞赛驱动教学方式。此外,在部分实践教学环节中,我们将以上4种方式中的2种或3种结合在一起,形成综合的实践方式。

2.1聘请企业资深工程师授课

通过和企业共同研究,我们主要以提升学生的潜质和发展后劲为培养目标,但是单纯通过学校讲授课程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企业资深工程师擅长网络工程标准与规范、网络工程项目管理、网络工程师职业认证、网络工程师职业道德与责任等课程,因此,在第二和第三学年,我们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资深工程师为学生授课。该类课程具有很强的工程色彩和实践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2深入企业进行实习和实践

在大学四年的培养计划中,我们将专业认知与实践中的部分内容以及专业实习、企业实践和毕业设计几个环节安排在企业中进行,让学生在不同层面和企业进行最直接的接触,参与企业的活动甚至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第一学年,我们安排学生进入校内外实习基地真实接触和了解各种不同规模的网络。第二学年,我们陆续聘请工程技术人员开展一些工程基础类课程的讲授,然后安排专业实习,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基地全面接触和了解企业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过程,树立工程化理念。第三学年,我们聘请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学生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典型的工程实践教学包含专业实习、企业实践和毕业设计3个环节。专业实习从工程的角度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后续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奠定基础,该环节安排在第二学年末或第三学年初。企业实践安排在第三学年末或第四学年初。我们采取以合作企业实践基地为主,学校或学生自选实习单位为辅的方式,学生和实习单位进行双向选择,将学生分散到不同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整个企业实践过程中,通过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和应用系统开发,学生可以初步具备实际工程项目的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维护能力。我们注重将企业实践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进行企业实践的单位选择合适的指导教师和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

2.3科技创新项目驱动教学方式

科技创新项目驱动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实际的创新项目和工程项目相结合,通过教师的激发和引导,让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做”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并共同分析问题,最终有效地解决问题[5],因此,应大力鼓励与培养学生主持和参与科技创新项目。我们选择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背景的专业导师担任学生的项目指导老师,每人负责3~5个项目组,具体项目来源可以是学院、学校、省和国家立项的科技创新项目,也可以和校内外实习基地一起精选合适的工程项目。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我们鼓励学生定期主办、承办和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这些科技创新活动包括:华南农业大学校园IT文化节、华南农业大学程序设计比赛、华南农业大学嵌入式比赛、华南农业大学科技创新项目、华南农业大学“红满堂计划”项目、华南农业大学“挑战杯”选拔赛、信息学院软件学院的优秀毕业设计作品比赛、软件作品设计比赛等。

篇2

关键词 :消防工程;课程体系;人才培养;创新;研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X9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2.025

收稿日期:2014-11-14

0 引言

消防工程成为高等教育一门独立的专业是在20世纪50年代。1956年美国马里兰大学第一个建立了消防工程系,并于当年招收消防工程专业本科生。迄今为止,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荷兰、比利时、韩国、巴西等国都在大学里开设消防工程专业课,有的大学还建立了专门的消防教育机构,提供正规化的学历教育,可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我国高等院校从20世纪80代初开始培养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当时只有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一家高校设置了消防工程专业。随着社会对消防安全的逐渐重视,我国对培养高素质消防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教育部批准,中国矿业大学于2000年设立消防工程专业,2001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是国内地方高校设立的第一个消防工程专业,目前在全国本科专业排名中名列第一,同时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到目前为止,已有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中南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西南林学院、西南交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10余所院校开设了消防工程专业,且数量仍在增加。

经过十几年消防工程专业的教学和实践工作,结合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目前该校消防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消防专业知识的掌握上基本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新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现场实践动手能力较欠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为培养消防工程技术人才的高等学校有必要对现有的教学培养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重点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1 消防工程专业创新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1.1 培养目标

消防工程专业培养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掌握火灾科学基本理论、消防安全技术,消防政策法规,具有消防安全技术研究、设计、监测、管理和火灾安全评估、控制及火灾事故调查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1.2 培养方案

消防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采用5+3模式,即前5个学期进行学院内大安全专业的课程学习,淡化专业方向,后3个学期分安全工程和消防工程2个方向进行专业课程学习。新生进入学校后只进入学院而不进入专业,在低年级学习基础课程,高年级时进入学科领域学习专业课程。这种课程安排使学生入学后能够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避免学生因过早进入专业学习而知识面狭窄的弊端。

1.3 课程体系

1.3.1 基础课程

基础课程主要有数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物理、化学等全校统一设置的课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统计、大学英语、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工程力学、工程图学、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等课程。

1.3.2 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分专业主干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主干必修课主要有燃烧学、火灾动力学、建筑防火工程、水灭火工程、建筑防排烟工程、火灾识别与联动控制、建筑耐火结构。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有火灾事故调查、电气防火、消防法规、现代灭火技术、消防专业英语、化工企业火灾防护、消防队伍管理与灭火战术、应急救援导论、火灾数值模拟、火灾风险评估、消防心理学、地下工程火灾防护。

1.3.3 实验课程

实验课程是学生巩固、理解课堂知识、提高动手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实验课程安排了火灾及烟气蔓延、材料热释放速率的测定、火灾时期烟雾特性的测定、灭火剂灭火、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灭火系统等。

1.3.4 专业实习

消防工程专业实习分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采用大组参观了解的方式。生产实习采用小组跟班学习的方式,直接参加消防系统的安装施工和调试工作。毕业实习安排到武警消防支队,参加消防系统的验收工作,并收集毕业设计资料。

1.3.5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包含一般部分、专题部分和翻译部分。一般设计部分是在毕业实习期间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就业单位岗位需求,在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建筑消防水灭火系统设计、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建筑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建筑防排烟工程设计中选择1项内容完成设计。毕业设计专题由指导教师提供一些已经具备研究条件,切实可行,有研究和应用价值的题目,由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完成。专业文献翻译部分是将与消防有关的英文专业论文翻译成中文。

2 消防工程专业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消防工程是一门新兴学科,其内容涉及多个学科。既有理论基础方面内容,又涉及到各种法律规范和工程实践等知识。学习内容十分繁杂,需要的基础知识门类较多,如建筑、力学、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传热学、燃烧学等。因此该专业的教和学均存在一定的难度,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2.1 教材建设

以课程教学团队为依托,积极推行教授课程负责制,着力革新课程教学内容,规划建设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专业教材体系。在新教材编写上注意易教易学、深浅适度、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三基三新”(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内容,并在教材中设置一定的典型案例、讨论题、分析和思考题。

2.2 多媒体教学

全部课程均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节约时间、增大信息量;促进交互式教学;易于补充和提高。

2.3 研讨式教学

开展研讨式教学,以特色课程“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为例,该课程共计32课时,要求学生先经过“建筑防火工程”、“火灾动力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32学时中,课堂教学12课时,主要由教师讲授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介绍相关信息的获取途径;余下20课时,由教师提供若干实际建筑物,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设计小组进行设计,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首先分析这一建筑存在哪些消防问题,然后提出性能化设计指标和解决方案。在具体实施时,可利用学院提供的实验室条件和计算机条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完成分工协作、查阅资料、设计实验、上机计算、编写报告和社会能力交流等。课程考核采用小组答辩方式进行。

2.4 改进实验课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实验课教学先由教师讲解实验系统的构造和基本原理、能够进行的实验内容、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等,然后由同学们提出实验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修改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写出实验报告。

2.5 加强实践环节

消防工程实习基地建在徐州、无锡、苏州、杭州、厦门等城市。实习分为三个环节,即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实习环节与教学紧密结合,针对性强,与学生的就业联系较紧,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实践效果。

2.6 有针对性的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选择徐州国际饭店、徐州金鹰国际商厦、 徐州金地商都等大型公共建筑作为蓝本,进行建筑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建筑消防水灭火系统设计、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建筑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建筑防排烟工程设计。通过毕业设计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3 加强消防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3.1 建设目标

建设一支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能够承担消防工程本科教学相应基础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能够从事消防科学技术研究的师资队伍。

3.2 培养方式

采用“下现场”、“上学历”、“引进来”、“导师制”等多种途径建设师资队伍,为消防工程专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现有师资和拟引进师资我们拟采用“导师制”、“国内外进修”和“岗位培训”等方式进行培养,以尽快适应本专业的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提高专业的整体水平。

3.3 聘请兼职教授

根据本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特点,中国矿业大学已聘请了公安部天津消防科学研究所高水平研究人员作兼职教授,定期来校作有关专题报告,开阔了广大师生的视野、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4 结论

针对目前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新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现场实践动手能力较欠缺等问题,结合中国矿业大学消防工程专业10多年的教学实践工作,必须对现有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重点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本文得到的结论如下:

(1)消防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采用5+3模式,采取大类招生,学生通过对学科、专业的学习和了解后,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再在院系范围内自由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这种课程安排使学生入学后能够得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

(2)以课程教学团队为依托,积极推行教授课程负责制,着力革新课程教学内容,规划建设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专业教材体系。将燃烧学、火灾动力学、建筑防火工程、水灭火工程、建筑防排烟工程、火灾识别与联动控制、建筑耐火结构作为消防工程专业主干必修课。

(3)通过实验课、专业实习和针对性的毕业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4)采用先进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注入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交互式教学,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把学生看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动手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肖学锋.中国消防工程及其21世纪的前景[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1)

2 姜学鹏,徐志胜,李耀庄,等.我国消防工程专业学历教育前景和亟待解决的问题[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4)

3 傅智敏,黄金印,屈震.消防工程教育与课程体系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4(12)

4 傅智敏,黄金印.消防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回顾及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学科体系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9)

5 郭铁男,傅智敏,黄金印.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学发展现状及学科体系构架[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4(3)

6 陈爱平,于春华,陈先斌.“消防工程”专业发展与定位的思考[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3(6)

篇3

按照传统高等教育CAD教学模式,不论是从选取教学内容、使用教学手段、应用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均存在与高等职业教育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我们在几个专业同时开设工程CAD课程,在开始开设该课程之初,从方便教学的角度出发,一般来说,我们教学都是依照选择的教材内容来安排的,通常是依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讲课,即CAD的基本绘图环境设置基本绘图命令基本编辑命令高级绘图与编辑命令文字图块尺寸标注图形打印与输出简单三维操。在讲授的过程中会分别的介绍每个命令的定义、概念和其操作步骤,所举的一些实例也多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工程图形。教师先讲解命令,再让学生按照教师演示的图形依次操作。学生即使掌握了命令的操作,在出现图形变化或者专业图形绘制方面灵活运用图形绘制与编辑命令却存在很大的差距。

其次,传统CAD教学模式多是将讲练分离,即教师先在多媒体教室或普通教室进行CAD理论知识教学,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甚至有时理论课和实践课之间会间隔好几天。如此一来,学生上实践课时,由于笔记记录不全或整理不及时或不记笔记而没有对知识进行及时消化,出现把教师理论讲授的内容与例题不能应用到上机操作中。造成上机辅导时更费力,一些学生本来在理论课勉强接受的知识,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也忘记了,不仅造成学生对该课程没有了兴趣,也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再次,由于受所选教材限制,刚开课时的消防工程CAD教学缺乏专业针对性。建筑CAD基本命令介绍时多使用基本机械零部件图纸、建筑构配件图偏多,这无论是在广泛发行的工程CAD教材(或建筑CAD教材)还是有关CAD的资格考试用书中均能反映出来,对于本院防火管理(工程技术方向)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更多是应该获得绘制消防工程施工图与系统图的机会,相对于简单独立的对他们进行机械零部件、楼梯、阳台、各种门窗图纸的绘制过程进行教学。更应该对他们进行在后续课程及校外实训中具体应用的消防工程施工图纸中所遇到的图纸问题的讲授,而专业性的针对性教学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该课程采用的考核方法还是传统的课程考核方法,由于该课程具有很高的实践性,必须丰富考核方法,避免单一的考核方法。

3 高职消防工程CAD教学改革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可以满足社会要求的优秀人才,再加上消防工程CAD课程又是一门实践性的专业,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对消防工程CAD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不仅要注重理论课教学,更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3.1 课程目标定位

高职防火管理(工程技术方向)专业学生首先应该清楚学习消防工程CAD课程未来的的职业目标,经分析发现学习该课程未来的就业方向一般是专业绘图员、施工员、预算员与设计员等,这些职业对个人能力的要求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需要很强的计算机绘图能力,主要要求掌握平面图形与正面斜轴测图的绘制方法,随着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的逐步推广应用,也要求学生掌握立体图形的绘制方法,即正等测图形的绘制基本方法。达到绘制消防工程平面图与消防构配件立体图形绘制的知识、能力与德育目标。即:

①知识目标――掌握CAD知识,学会绘制消防工程图的方法和步骤。

②能力目标――具有应用计算机软件绘制与输出消防工程图的能力。

③德育目标――养成科学、缜密、严谨的工作与学习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故高职防火管理(工程技术方向)专业消防工程CAD教学以消防工程平面图形绘制与编辑能力为基本目标,以立体图形绘制与编辑能力为发展方向。为实现上述目标,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其中最根本的是对建筑制图标准和相关的消防工程设计、施工与验收标准的熟悉以及在相关图纸绘图过程中有效实现。

3.2 课程内容选取

现阶段,市场上虽然出现了很多版本的消防工程CAD课程教材,但是由于这些教材都比较重视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把更多的重点放在了基础理论上,忽视了教学应用的重要性,这和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一致,所以我们应该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以达到教学应用要求,如在教学实践中在强化二维图形的绘制能力的基础上,加强三维图形绘制的教学内容,而通过三维图形的绘制过程的学习,增加学生对CAD软件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消防工程绘图能力的训练,强化消防工程制图标准应用,深化消防工程标注式样系统化设置,注重区分消防工程中非标零件图纸与大建筑类图纸(包括各类消防工程图纸)等图形在尺寸标注样式上设置的区别。过去我们的教学模式是以教材为中心的,一般都是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但是由于CAD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该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实际工程图的绘制来组织教学,以精选出的实例为中心。在具体工程实例的绘制过程中讲解各种命令的使用方法,最好不要单独讲解和练习这些命令的使用方法,原因是每个CAD绘图与编辑命令都包含若干子命令,而子命令使用的便捷要根据具体绘图过程与熟练程度来逐步把握。同时,由于消防工程CAD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在演示讲解中应尽量增加实际操作的讲解时间,命令使用简洁,直奔主题;减少文字理论的介绍时间,保证学生上机实操的时间。如果学生能够坚持绘制实例图,随着数量的增加,量变会产生质变,学生的实践能力一定可以得到提升。并且学生在不断绘制实例图的过程中也会得到一种成就感,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职业教育可以看做是一种“有目标的活动”,它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应该是围绕实际的工作展开的,因此应该保证职业工作过程和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一致性。在CAD课程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要想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必须依照职业的工作工程展开教学和学习过程。我们可以以真实和模拟的职业活动为载体,选取典型的消防工程图例、消防工程施工平面图、消防工程系统图、消防工程剖面图和节点详图为实现目标,通过建立特定的学习情境,确定科学的课程方案,再加上多种教学方法的辅助作用,来完成整个的课程教学过程。

一般来说都会把教学过程的实施分成掌握基本命令的使用、综合运用基本命令绘制消防工程施工图纸和利用CAD软件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三个阶段。在前两个阶段,学生必须能够熟练的掌握CAD命令的最基本的子命令使用方法和技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命令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可以通过列举实例的方法实现。在讲授第一阶段的知识时,可以将实例图中消防给排水图例、通风与防排烟图例、火灾自动报警图例、门、窗、楼梯、细部构造详图等简单又可独立绘制的图形来训练学生,同时也应该把这些绘制的图形保存下来,以便第二阶段的学习使用。第二阶段,鼓励学生依照实际的工作流程完成一套完整的消防工程施工图(包括消防工程施工平面图、系统图、剖面图等)的绘制工作,在绘制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利用CAD命令,注意这些命令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进行绘制,准确并高效的完成消防工程施工图。

教学内容体现专业特色,坚持应用专项实训周的训练模式教学。在传统的CAD教学中存在着两个主要的问题,一是教学内容不能反映专业特色;二是教学后没有进行系统的专项实训。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实行的主要是分散式教学,难以进行连续的强化训练,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尤其是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学习难度很大。所以在第三阶段,每个课程结束后,我们都会安排一周的专项实训周,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利用《消防工程CAD》课程的专项实训周进行综合设计训练,既有手工绘图到CAD图纸的转化训练,又有让学生按教师给出的一套消防工程施工图的平面布置草图方案,自己设计消防工程施工平面布局、完成一套消防工程施工图从消防工程施工平面图、系统图、详图的设计及绘制。最后打印输出图纸,如此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应用AutoCAD软件绘制图纸的实践能力,也在绘制图纸的过程中,使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了验证,实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完美结合,进而提高了自身的绘图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

3.3 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3.3.1 整体教学思路的提出与应用

对于工程类高职学生,要求到工作岗位后,要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具体技术问题,是技术型专门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应该意识到教师仅仅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传统的工程CAD教学,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一直采用的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断的给学生灌输CAD命令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为了改革这个教学模式,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整个消防工程CAD教学过程,把教学过程分成两条主线。

教师:教师设计制图任务布置制图任务普遍示范与个别辅导对完成情况及表现进行点评考核评定成绩课后强化绘制与编辑子命令辅导。

学生:学生接收制图任务分析讨论任务学生实际操作制图提出问题完成绘制任务图纸展示相互评价图纸改进绘制与编辑命令质疑。学生完成整门课程所有学习任务过程中能力逐渐增强,最终达到课程目标能力。

3.3.2 教学模式

由于消防工程CAD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工程案例任务驱动学生实际操作训练教师精讲优化命令指导”过程或其交叉过程,实现“练、学、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每次课的教学任务在课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分析理解绘图任务,学生找到图形绘制过程的全部或部分解决思路,让学生带着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想法在课堂上听教师讲授图形绘制过程的同时,理解CAD图形绘制与编辑命令、甚至系统命令的定义、操作方法与优化的操作步骤,学生会对涉及的由浅入深CAD知识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再有,消防工程CAD实际操作性很强,所以上机操作练习是消防工程CAD教学中的中心环节。学生把感性知识及时通过进行实际操作的练习,转变成一种技能,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讲练分离”的,不能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为了有效的改善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用“练、学、用”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机房内完成整个的教与学工程,实行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把在练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的反馈给教师,及时的解决掉自己的难题,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3.3.3 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成立学生CAD协会,实施差异性辅导

由于消防工程CAD课程的特殊性,它的教学手段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能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也应该多多的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比如可以利用桌面虚拟现实技术;查阅相关的CAD网站(本院的省级消防工程CAD精品课网站,通用工程CAD、建筑CAD、天正视频教学网站)等。如此一来,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没有任何的时空限制。

另外,由于消防工程CAD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能只重视理论教学,应该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讲授新CAD命令的理论知识时采用 “提出问题(任务)分析、解决问题归纳小结”的策略:明确目标学生助教示范操作教师写出操作步骤学生练习知识整合小结评价。成立学生CAD协会,是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分理解与独立运用CAD知识开拓思路,解决更深层次的绘图技巧。在辅导学生上机时,每个学生的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制图知识基础、理解能力不同,对学生实行应差异性辅导。再加上由于计算机消防工程图形绘制从整体上讲虽然有很多的标准,但是并没有具体到每个细节。所以教师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也不必拘泥于学生每个细节的标准性,主要从整体上讲图形绘制的方式是有序的、科学的即可,在这个绘制的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一定可以得到锻炼和提升。

3.4 课证结合

教育部曾经发文要求高职院校推行“双证书”制度,尽量保证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都具有“双证书”,使每个毕业生都具备直接上岗的实力。由于考取CAD中级绘图员证书费用并不高,再加上没有工作年限的制约,这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毕业要求,响应教育部的号召,还可以提升自身的实力,更加利于就业。课证结合的实施还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可以意识到学习这门课程不仅仅是为了考一个好成绩,还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有了这个意识就能自觉的严格要求自己,主动的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本院从开设消防工程CAD课程到现在,一直采用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5 考核方式

篇4

武汉工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于2001年建立,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专业建设遵循“加强基础、拓宽口径、重视实践、培养能力”的指导方针,近几年就业率一直为100%。同时根据我校办学条件,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校安全工程专业设立非煤矿山安全、建筑安全、化工安全等三个专业方向,其中建筑安全方向就业人数占毕业生的40%以上。

根据“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09),安全工程专业建筑安全方向课程包括: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地质、工程CAD、岩体力学、工业通风、消防工程学、建筑安全、防灾减灾工程学等理论教学课程;消防工程学、防灾减灾工程学2门课程设计及6周的创新能力培养计划,10周的实习环节,建筑安全方向教学过程覆盖7个教学学期[1]。

2.建筑安全方向配套实践教学资源

为了提高建筑安全方向教学质量,专业教学中充分利用结构实验室(和土木工程共建)、专业机房、通风防尘实验室、消防工程实验室,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专业拥有可靠的实习基地,与武汉市政、关山消防、安全评价机构、武汉工程大学大冶校外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等单位签订实习协议,保障实习等建筑安全方向实践教学过程。

二、武汉工程大学大冶校外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概况

1.示范中心建设基本情况

武汉工程大学黄石市大冶校外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位于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地区,由武汉工程大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于2005年开始建设,属于校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中心主任负责制。并于2008年成功申报为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示范中心主要依托黄石市大冶铁矿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为主体,并辅以大冶铁矿周边区域相关单位的实践教学资源,可满足我校采矿工程、选矿工程、安全工程、土木工程等多个专业学科的各类实践教学需要。示范中心每次可同时接纳实践教学的学生为60人,通过合理安排各类实践教学的时间,每年可完成总学时达50000学时。

示范中心现有固定实践教学管理人员16名,其中正高级职称占31.3%,副高级职称占50%;校外兼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26名,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占61.5%。同时根据本学科国内外最新技术的发展状况,每年对中心内的人员开展培训工作,以保证该中心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2.示范中心实践教学活动执行情况

大冶校外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实践教学体系是按新世纪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综合性、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求,以专业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来编制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计划,并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由浅入深、相互交融地合理设置实践教学项目。按此原则并结合中心实际情况,示范中心设置的主要实践教学项目内容具体包括相关专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以及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这些实践教学项目均体现在各专业培养方案之中。通过这些实践环节的教学,不仅可达到理论知识学习与工程实践训练的协调统一,而且可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实际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示范中心开展的实践教学项目均以实践教学单位的实际工程为背景,完全结合工程实际情况。

在实践教学过程当中,示范中心充分发挥武汉工程大学的人才与科研优势,大力加强与实践教学单位的科技合作,近几年针对生产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和难点,积极组织师生们进行专题研究,已完成高陡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安全监测技术、矿山规划以及工程管理等科研合作项目10余项,研究经费达200余万元,与实践教学单位建立了良好的科技协作关系,这些研究成果反过来又极大地丰富了实践教学中心的教学内容。[2]

三、建筑安全方向实践教学改革

1.实践教学环节整体性优化

学生在示范中心内完成10周的实习教学,结合建筑安全方向专业课程,对示范中心内的建筑概况有了基本的认识。可以将大冶校外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的安全设计为一个大的课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各个课程的子课题的分步设计。对示范中心内的工业民用建筑按照功能分区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安全管理对策措施,完成《安全系统工程》、《安全评价》、《安全管理》设计内容;对厂矿的通风除尘系统、防火系统等专项设计,完成《工业通风与除尘》、《消防工程学》课程设计;对露天开采、地下开采、开采复垦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进行灾害防治专项设计,完成《防灾减灾工程学课程设计》。

结合示范中心建设,聘请示范中心相关方面的技术专家参与实践教学的选题、指导和应用工作,一方面解决专业指导教师偏少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设计结果在示范中心应用的可行性并及时提出反馈意见进行修正和完善。合理设计的结果除了完善学生的课程设计环节外,还能以报告的形式提交给其他单位用于指导基地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

2.实践教学环节时间衔接优化

实践教学环节在时间上也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在前期的实践活动中(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有意识的引入课程设计所要的工程资料,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根据个人兴趣进行选题、3~4人自由结合分组,进行设计资料的前期收集工作,并与指导教师进行课程设计可行性分析讨论,筛选出适合于本组的课程设计题目。同时后续课程设计中的一些原始数据部分也来自于学生前期课程设计的结果,设计内容也是对前期设计薄弱部分的一种补充和完善(或者整体安全系统设计中某一专项安全设计的展开)。这样也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以教师为指导的前提,充分肯定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主体地位[3,4]。

示范中心实践活动中,学生利用实习环节的参观、跟班检查等,收集的现场资料作为实习的基本环节也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在第5学期《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中,专业学生对示范中心内各个环节的建筑系统安全组织、安全设计等有了初步的分析和认识;第6学期,完成《安全评价》和《安全管理》学年论文,论文结合《安全系统工程》课程设计的初步分析结果,对建筑结构、通风、消防、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救援预案、职业卫生防护等提出针对性地安全技术及管理对策措施[5];第7学期进行的《消防工程学》、《防灾减灾工程学课程设计》同样会使用建筑安全评价结果的一些基本参数,这些专项安全设计可以看做建筑安全评价相关章节的一个展开;把前述所有资料进行综合也可以看做第8学期毕业设计的结果。当然所有的设计工作都是依据系统安全的理论指导。

3.实践教学环节团队协作优化

我校安全工程专业教研室和武汉工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院级)相结合,进行教学、科研和日常的综合管理工作,专任教师专业覆盖矿井通风与安全、岩土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地质工程、消防工程、遥感技术等。实践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集体智慧,在设计、实习、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中群策群力。

篇5

自设立“安全工程”专业以来,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都带有一定的行业特性,涉及如能源、化工、建筑、机械等诸多行业[1,2]。国内外高校安全工程本科生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个是强调行业特点而忽略了安全科学的共性,另一个是过分强调安全科学的共性而忽略了各自行业的特殊性[3]。安全科学与工程成功申报一级学科对安全工程的定位和发展以及高校安全专业办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拓宽了思路。青岛理工大学为编制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深入全国10余所代表性高校、工矿企业进行了大量前期调研和探讨,为构建凸显青岛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分析

(一)学校的办学特色及优势学科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建筑、环境市政、能源机械等学科特色鲜明,依托优势学科群,学校大力发展安全相关类学科,其中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安全工程专业依托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蓝色经济区工程建设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城市灾变预防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能源与环境装备重点实验室等良好的实验和工作条件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土木建筑施工安全、工业生产安全等特色培养方向。

(二)安全工程专业目标及定位

胶东半岛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还有以油气安全为主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以煤矿安全为主的山东科技大学、以化工安全为主的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依托学校及自身优势形成了土木建筑施工安全为主的特色培养方向,与上述高校形成错位培养。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立足为土木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加工及制造业等行业输送安全技术与管理人才,掌握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安全工程设计、风险评估与咨询、安全监管、安全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工作的能力和素质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专业人才。1.社会需求及政策要求。(1)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安全生产事故易发多发,总体形势依然严峻。(2)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除矿山、建筑、危险物品等高危险行业外,一般工业企业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3)国家《安全生产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为安全生产领域培养一批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2.就业情况分析。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历年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0%以上,毕业生几乎全部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每年约1/3以上的毕业生考取国家“211工程”等重点高校硕士研究生,学生就业单位多以中建、中铁建、中交、华润等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涉及土木建筑、石油化工、机械、船舶、安全生产服务中介机构、政府部门等各类企事业单位。由于历届毕业生在单位的优良表现,就业单位(如中建八局等公司)优先招聘本校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3.毕业生就业前景分析。相关法律明确规定,一定规模的企事业单位必须配备专门的安全工作人员,这给毕业生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市场,此外,国家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得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愈发乐观,就业率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三、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特色与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一)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思路

1.课程设置情况。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和知识划分层次,课程分为通识教育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课模块。每个模块包含必修和选修两部分。专业课模块是建立在前两个模块基础之上的,培养学生胜任未来职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安全工程专业概论、火灾爆炸预防控制技术、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学原理、安全管理学、机电安全工程、安全评价、工业通风与除尘等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建筑安全、工业安全、公共安全三个方向,其中以建筑安全方向为主。2.第二课堂。本专业设有外聘专家委员会,包括政府安全管理部门人员、企业安全管理者等,专业不定期邀请校外专家为学生做讲座,从不同角度讲述实践中的安全管理知识或经验,丰富学生课堂外的专业知识。本专业有校外实习基地,可以进行实习。自大学一年级实施本科生专业导师制,成立科研小组,协助导师完成科研工作,锻炼学生科研能力。

(二)土木施工安全特色的体现

土木施工领域主要包括房地产及商业地产、地下工程以及道路桥梁、码头等。相关的作业种类包括建筑施工、机械加工、电气作业、爆破等。在学科基础和专业课模块中设置了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概论、工程测量、地下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及安全、机电安全工程、建筑消防工程、建筑安全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等课程,构建土木工程与安全工程基础理论、土木工程(含地下工程)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建筑消防工程等安全工程技术与管理课程体系。

(三)大安全多学科能力的补充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从跨学科课程、跨门类课程、专业选修课选择相应的课程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补充。

四、土木工程施工安全实践能力培养

(一)开展实践教学情况

安全工程系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定期召开由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专业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政府部门参与的专业建设研讨会和产学研座谈会,并成立了外聘专家教学指导委员会。已与中建八局等十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就业实践和产学研平台。学生可以在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进入这些企业,既有利于学生的实习和就业,也为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平台。

(二)创新创业教育

每年为毕业生就业创业召开会议,联系企业到校园内举行招聘会。创业方面,为学生讲解最新的政策,提供专业技术支持。鼓励学生申报专利。另外,青岛理工大学有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帮助。

(三)科技竞赛

本学科教风和学风严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挑战杯、科技创新、创业设计等各类大赛。

五、结论及展望

强化建筑安全特色,同时根据需要在建筑安全方向注重建筑施工与建筑消防并进,一旦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建筑施工安全方向的就业机会势必会减少,而另一方面消防人才开始紧缺,我专业近两届也有毕业生开始进入消防部门工作。同时加强发展建筑施工涉及的工业生产安全方向,如建筑施工涉及的机电安全、特种作业安全等。目前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已经列出了多门消防安全和工业生产安全的选修课,做到未雨绸缪。

参考文献:

[1]翟小伟,邓军.突出行业特点的安全工程专业教育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1):90-94.

篇6

1 培训项目 1.1建筑与结构设计模块

建筑与结构设计模块,由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陈华副教授和翟晓尉副教授结合学院对面金地格林东郡楼盘实例和建筑设计实践,从实际的项目来讨论其设计实践的合理与否,介绍了建筑设计程序、建筑设计软件应用,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平面组合设计的任务、基本原则及要求;住宅楼梯电梯设计标准及住宅公摊面积计算的合理性,建筑设计中的“从大到小”的设计方法适用于建筑总平面图的设计,而“从小到大”的设计方法更适用于住宅、宾馆、教学楼等。使学员在轻松的氛围中既学习的建筑设计软件知识又懂得了建筑平面设计的一些注意事项。

1.2 建筑施工技术模块

建筑施工技术模块,由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熊学忠副院长、张良斌教师共同完成,本模块主要介绍了建筑施工现场的相关知识,学习内容有脚手架与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混凝土工程、柱钢筋绑扎、梁、板钢筋的绑扎、模板安装、编制砌体工程、脚手架工程技术交底文件,为了把基础工程施工和防水工程施工讲解清楚,熊院长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把学员们带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教学。张良斌老师直接把学员们带到学校的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利用现有的设备和设施进行教学,使学员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1.3 专业相关知识

专业相关知识包括刘勇副教授讲解的建筑设备选型与建筑、结构设计的协调配合及专业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杨天春老师详解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2/3、12G101-4)难点,武敬院长讲解土建类专业高职教育现状与发展,黄老师的课堂管理技巧和老师如何培养自己的魅力,每位老师授课的侧重点不同,授课内容各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各具特色。

2 培训心得

2.1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应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切实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调控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武职“消防工程技术”专业(560605)于2008年开始招生,是湖北省内高职院校中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第一个消防工程技术专业。专业特色显明、毕业生供不应求;无竞争压力、晋升空间大;多学科深度融合、就业面宽;该专业融合了建筑、设备、智能控制、通信等多学科专业知识,毕业生一专多能,专业拓展面宽,毕业生既能从事消防工程施工管理,还可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智能楼宇工程施工管理等多项工作。

2.2 “项目化”教学,教与学相得益彰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多数教师都采用了“项目化”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一个项目是项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的工作。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较完整的作品。

“项目化”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能够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项目型教学的评价注重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能力发展的过程,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以及作业质量。

2.3 BIM模型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指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武职已在筹建校内BIM模型实训室,建好后将更好的为本校师生服务,在满足本校实训教学需要的同时,加强与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以及政府部门和建设协会等的联系,向社会开放,充分发挥资源共享、服务社会的功能,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体现其价值的最大化。

3 结语

总的来说,这次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面培训,通过培训掌握职业教育主要是建筑类各专业领域新理论、前沿技术和关键技能。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培训期间,不仅仅学习到了建筑工程技术相关专业知识,还交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朋友,认识了许多全国各地的同行,开阔了眼界,相互之间学习交流了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宝贵资源。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高等职业学校的“双师(能)型”专业骨干教师的作用,秉承“学以致用,追求卓越”的校训,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更好地为我省的城镇化建设服务,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切实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革,王健.关于高职实训教学的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2.12.

篇7

安全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强项在于以安全理论知识指导工程实践,如果不能发挥这一优势,而是让独立学院毕业生与专业技术人员比拼工程技术知识,必然会导致边缘化。因此,要结合船山学院实际情况和安全工程的专业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根据行业和岗位需求,建立与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突出应用性和基础性,不片面追求理论知识深度,使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本行业相关基础技术知识以及安全理论知识,为将来的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以建筑安全专业方向为例进行讨论。制订和完善三本学生建筑安全专业方向的教学计划、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着重体现“加强基础、注重实践”的原则,强调实践能力。

1.找准市场切入点,对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

目前船山学院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就业方向主要为建筑安装、基建施工行业,次为矿山开采及其他行业。从工作特点和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工作内容实践性很强,同时对理论知识深度的要求不是很高。因此,应结合实际,培养三本学生能够满足国家工程建设需要,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具备完备的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另外,国家现正大力推行卓越工程师计划,鼓励从业人员参加注册工程师等的考试,例如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安全评价师、注册核安全工程师。那么,对独立学院三本学生的培养方式也应对此有所考虑,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尽快掌握取得资格证的素质。

2.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确立目标后就需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加强教学改革,坚持专业理论为专业技术、专业技能服务的原则,适当削减理论课内容,探索并建立一套适合三本学生特点、广度和深度适宜、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教学和课程体系。建筑安全工程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安全学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管理学”、“建筑安全法规”、“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建筑结构”、“土力学与基坑安全”、“防火防爆技术”、“建筑消防工程”、“建筑安全工程”、“电气安全工程”、“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起重与机械安全技术”、“地下工程安全技术”、“道路与桥梁安全技术”等。可见,涵盖面较广,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安全理论和建筑施工技术,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有好处的。一般从事建筑安全的毕业生仍以安全管理为发展方向,因此在授课中需偏重安全管理课程和建筑施工及安全的相关基础知识。

3.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

独立学院招收的是本科三批学生,其平均入学分数要比二本线低,通过笔者多年对独立学院学生教学效果的跟踪发现,独立学院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能力、学习心理、学习预期和未来追求目标与二本学生也有明显差异,大多数三本学生以能顺利就业为主要学习目的。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些特点,教学内容必须重点突出、深度适中,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要兼顾今后的工作需要。为了制定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首先要掌握工作单位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利用船山学院具有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资格的优势,采取深入相关工作单位调研以及座谈会形式,就独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深度方面进行深入研讨,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及其教学大纲指明了方向。近三年来南华大学安全工程系先后组织10人次以上的教师队伍去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广西防城港核电站建设项目部以及西安中核蓝天铀业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调研和考察,并就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进行探讨。

4.强化实践教学,实施“3+1”培养模式

基于三本学生的培养定位,即应用型和技能型本科人才,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必须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近年来不断加强实践教学,逐步向“3+1”培养模式靠拢,即学生3年在校学习,最后1年在校外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在市场经济情况下,学生实习成了一个大问题。由于企业担心实习学生的安全,并害怕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普遍不愿接纳学生的实习任务,因此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长期性的大学生实习基地非常必要。为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提高实习效果,可建立大学生校企联合培养的“双师团队”。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对学生的实习过程与毕业设计进行指导,并充分利用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学校导师”由具有较强实践经验和工程背景、承担过较多横向项目的教师担任,“企业导师”则由实习基地所在企业中具有丰富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随着船山学院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教学团队也应不断壮大,除校本部原有师资队伍外,还应吸收更多有工程经验的教学人员。

5.建设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素质的师资队伍

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充分说明师资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只有工程应用能力很强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同时,安全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和交叉性非常强的学科,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安全工程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该专业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知识,为此要求新教师上岗前必须在指定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参与实验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训练和学习;利用寒暑假时间定期组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赴企事业单位考察学习,以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高校还要积极引进相关交叉学科背景的师资,而不仅仅局限于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近三年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分别引进了结构工程、核技术工程、地质工程等相关学科背景的青年教师。此外,还应不拘一格邀请企业技术专家加入教学团队,且有计划地从国内外著名高校引进优秀博士毕业生,同时依托共建单位(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等)加强教师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聘请共建单位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工程实践,充实实践教学环节师资力量,从而使安全工程教学团队师资结构的不断完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当前高校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具有应用性的教学方式太少,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主动适应新模式,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从而切实推动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自学为基础、以实践促创新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篇8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华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1CY003)、2010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040-02

独立学院是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1]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正处于成长初期,办学经验欠缺。[2]在培养模式上,一般将三本学生定位于应用型和技能型本科人才。为此,国内各独立学院均在积极探索和研究有别于二本、专科、高职学生的培养模式。独立学院招收的是本科三批学生,即三本生。一般情况下,三本学生平均入学分数要比普通本科生低,其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能力、学习心理、学习预期和未来追求目标与普通本科学生也有明显差异,大多数三本学生以毕业后顺利就业为主要学习目的。然而,就专业理论水平而言,三本学生逊于二本学生却高于专科学生,其专业技能逊于高职生,但其就业期望和定位又高于专科和高职学生,导致其处境较为尴尬。

安全学科原为矿业工程下的二级学科,随着安全科学的迅猛发展,理论体系的逐步成熟和完善,国家对安全科学越来越重视,2011年3月8日安全科学与工程新增为一级学科,学科代码0837,安全学科升级为一级学科一方面凸显了本学科在各行业领域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为形成科学完整的安全知识体系创造了条件。

安全科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针对的行业领域又非常广泛,如化工、建安、机电、矿业等,不可能形成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因此,必须根据本校教学资源条件和特点,结合我国不同行业对安全人才的需求及培养要求,确定独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构建合理且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毕业生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生存。

一、南华大学船山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建设现状

船山学院作为南华大学的独立学院,以校本部的安全工程系为依托开设了安全工程专业。南华大学安全工程系成立于2004年,同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学生,2011年3月获批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同年9月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及副教授8人,讲师3人,助教1人。专任教师中有3人来自原核工业第六研究所,1人来自原衡阳市纺织厂,其他教师均来自高校。

实验室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设施,实验教学是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实验室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兼顾科研工作和实验教学要求。南华大学在近三年的时间内已建成与完善安全人机工程实验室、安全技术实验室(包括安全检测实验室、建筑消防与防火防爆实验室、电气安全实验室)和模型实验室等三个主要实验室。此外,本着资源共享的理念,还利用了其他院系的实验室,如爆破、采矿、通风等实验室,基本能满足船山学院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学及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应用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安全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强项在于以安全理论知识指导工程实践,如果不能发挥这一优势,而是让独立学院毕业生与专业技术人员比拼工程技术知识,必然会导致边缘化。因此,要结合船山学院实际情况和安全工程的专业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根据行业和岗位需求,建立与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突出应用性和基础性,不片面追求理论知识深度,使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本行业相关基础技术知识以及安全理论知识,为将来的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以建筑安全专业方向为例进行讨论。制订和完善三本学生建筑安全专业方向的教学计划、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着重体现“加强基础、注重实践”的原则,强调实践能力。

1.找准市场切入点,对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定位

目前船山学院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就业方向主要为建筑安装、基建施工行业,次为矿山开采及其他行业。从工作特点和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工作内容实践性很强,同时对理论知识深度的要求不是很高。因此,应结合实际,培养三本学生能够满足国家工程建设需要,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具备完备的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另外,国家现正大力推行卓越工程师计划,鼓励从业人员参加注册工程师等的考试,例如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安全评价师、注册核安全工程师。那么,对独立学院三本学生的培养方式也应对此有所考虑,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尽快掌握取得资格证的素质。

2.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确立目标后就需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加强教学改革,坚持专业理论为专业技术、专业技能服务的原则,适当削减理论课内容,探索并建立一套适合三本学生特点、广度和深度适宜、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教学和课程体系。

建筑安全工程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安全学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管理学”、“建筑安全法规”、“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建筑结构”、“土力学与基坑安全”、“防火防爆技术”、“建筑消防工程”、“建筑安全工程”、“电气安全工程”、“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起重与机械安全技术”、“地下工程安全技术”、“道路与桥梁安全技术”等。可见,涵盖面较广,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安全理论和建筑施工技术,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有好处的。一般从事建筑安全的毕业生仍以安全管理为发展方向,因此在授课中需偏重安全管理课程和建筑施工及安全的相关基础知识。

3.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

独立学院招收的是本科三批学生,其平均入学分数要比二本线低,通过笔者多年对独立学院学生教学效果的跟踪发现,独立学院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能力、学习心理、学习预期和未来追求目标与二本学生也有明显差异,大多数三本学生以能顺利就业为主要学习目的。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些特点,教学内容必须重点突出、深度适中,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要兼顾今后的工作需要。

为了制定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首先要掌握工作单位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利用船山学院具有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资格的优势,采取深入相关工作单位调研以及座谈会形式,就独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深度方面进行深入研讨,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及其教学大纲指明了方向。近三年来南华大学安全工程系先后组织10人次以上的教师队伍去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广西防城港核电站建设项目部以及西安中核蓝天铀业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调研和考察,并就安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进行探讨。

4.强化实践教学,实施“3+1”培养模式

基于三本学生的培养定位,即应用型和技能型本科人才,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必须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近年来不断加强实践教学,逐步向“3+1”培养模式靠拢,即学生3年在校学习,最后1年在校外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

在市场经济情况下,学生实习成了一个大问题。由于企业担心实习学生的安全,并害怕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普遍不愿接纳学生的实习任务,因此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长期性的大学生实习基地非常必要。为把实践教学落到实处,提高实习效果,可建立大学生校企联合培养的“双师团队”。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对学生的实习过程与毕业设计进行指导,并充分利用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学校导师”由具有较强实践经验和工程背景、承担过较多横向项目的教师担任,“企业导师”则由实习基地所在企业中具有丰富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

随着船山学院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教学团队也应不断壮大,除校本部原有师资队伍外,还应吸收更多有工程经验的教学人员。

5.建设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素质的师资队伍

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充分说明师资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只有工程应用能力很强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同时,安全工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和交叉性非常强的学科,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安全工程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该专业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知识,为此要求新教师上岗前必须在指定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参与实验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训练和学习;利用寒暑假时间定期组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赴企事业单位考察学习,以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高校还要积极引进相关交叉学科背景的师资,而不仅仅局限于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近三年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分别引进了结构工程、核技术工程、地质工程等相关学科背景的青年教师。此外,还应不拘一格邀请企业技术专家加入教学团队,且有计划地从国内外著名高校引进优秀博士毕业生,同时依托共建单位(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等)加强教师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聘请共建单位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工程实践,充实实践教学环节师资力量,从而使安全工程教学团队师资结构的不断完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当前高校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具有应用性的教学方式太少,[3]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主动适应新模式,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从而切实推动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自学为基础、以实践促创新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三、总结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特殊历史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全社会对于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这给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等学校承担着培养高级安全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任重而道远。本文在对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特色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结合南华大学船山学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了该校安全工程人才培养的一些初步方案,希望本文提出的一些基本思想能为其他独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刘群志.独立学院新机制和新模式初探[J].高教管理,2004,

(18):45-46.

篇9

因此,为进一步与社会接轨,培养社会所亟需的专业人才,很有必要对加强对建环专业学生的复合知识和素质的培养。为此,笔者通过完善建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课程体系、构建有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来增加学生的复合型知识,通过锻炼学生运用多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复合型素质。

一、研究并修订建环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

基于对学生复合型知识培养的要求,在全国建环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的专业培养规格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建筑、自动控制、电气、给排水、热能、燃气、工业空调、经济与管理、外语、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交叉融合,适当增加专业交叉型课程的学时数,以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扩充学生的复合型知识面。如增加《纺织空调除尘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施工组织与经济》、《暖通空调工程设计方法与系统分析》等交叉型课程,并把原有15学时的选修课程改为30学时。

二、优化课程体系

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在高校建环专业指导委员会所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指导下,对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进行研究,优化课程体系,如把专业最核心的课程――《暖通空调》进行了授课调整,把《暖通空调》课程分为空气调节、供热工程两部分进行授课,并参阅推荐教材对授课内容进行了优化组合。这经多年实践证实符合本校学生实际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组教师还对课程衔接部分多次探讨并确定在更适宜的课程中讲授。例如,《暖通空调》课程内的负荷计算等内容放在《建筑环境学》课程讲授,并以大作业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把《建筑环境学》的通风内容放在《通风工程》中讲授;把《建筑环境学》中的热传递、湿传递放在《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中重点讲授。

原有的教学计划中,特色不够明显,对培养复合型人才支持力度不高。因此,本次教学改革项目强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特色课程。并注重学生主要素质培养课程的建设,目前具有特色的课程共有2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优秀课程。

三、改革课程选修机制

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及任选课的多样性,把选修课程归纳为三个方向模块,每个方向都紧密结合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包含有四门以上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任意选修其中一个方向。这种课程选修机制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学生复合型知识的拓展和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三个方向分别为空调节能方向、环境消防方向、燃气方向,每个方向均有4门选修课程。其中空调节能方向的课程包括:蓄能空调技术、热泵技术、太阳能利用、建筑节能技术;环境消防方向的课程包括:建筑给排水、建筑防火、建筑防排烟技术、建筑消防工程;燃气方向的课程包括:燃气燃烧与应用、燃气与热力工程施工、燃气安全、燃气热力运行调节。

四、构建有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

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实验教学平台,构建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三位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提高综合型、创新型实验的比例,进一步加大实验室开放的力度。从2006年至2010年,共投入350余万元用于加强实验室建设,中央与地方共建基金资助的“恒温恒湿人工环境实验室”“楼宇自动化重点实验室”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两个实验室主要涉及复合型人才培养所开设的课程中的一些创新型、综合型实验。

五、锻炼学生运用多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按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综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进行锻炼。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和实际工程项目,并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鼓励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进行兼职,参与并融入社会,获取有益的社会经验。

为了提高专业实习环节的质量,增强建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已有的8个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又先后在中原工学院南校区建立了锅炉房、换热站、冷冻站、图书馆中央空调系统等4个校内实习基地。依托校内实习基地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可在校内实习基地参观,还可以实际操作,尤其是学生可以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依据季节的不同,对中原工学院南区供热或供冷状况进行系统检测和故障分析诊断,进而提出系统优化方案,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效果及结论

经过本项目的改革与实践,适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学生培养计划、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及专业建设均取得明显的成效。2007年获批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被批准建设河南省高校空调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9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建环专业教学团队被河南省教育厅批准为河南省省级教学团队,2011年本校的建环专业再次顺利通过建设部组织的专业复评估。同时,在2011年5月组织的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表明,用人单位高度认可我校建环专业毕业生所具有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复合型特质,并认为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来单位后适应能力强。这表明本项目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改革与实践很好地完成了预定任务,可供国内同类专业借鉴和参考。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6-0025-02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国内开设安全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逐渐增多,人们生活、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也急需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高校如何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也就成为目前关注的重点。在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中,办出各所高校的特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安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

随着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安全生产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安全科学技术也随之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安全不仅能够带来社会效益,也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安全系统工程认为,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物,均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危险性。[1]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专业需求的广泛性

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也逐步社会化、国际化。安全监督、安全监察工作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工作不仅涉及各个工业生产领域,还遍及物业、商贸、交通等行业。

2.安全文化的渗透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命安全的关注将越来越多,安全理念的形成也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安全观念、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均是提高国民生产、生活质量的方面,这需要安全教育的普及,形成全民、全社会的安全文化理念,这也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和谐、家庭美满幸福、企业的兴衰成败。

3.安全教育手段的时代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安全教育手段不再局限于言传身教,而更多可以依靠现代多媒体教育手段,给安全教育手段的时代性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根据目前各大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状况,仍然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安全工程专业涉及的行业较多,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也较多,这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量化比例很难得以侧重。

(2)安全工程专业带有行业特点,而各个高校的优势专业不同,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存在知识结构单一、片面的现象。

(3)目前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按照工科专业模式来安排,没有真正反映成熟的安全科学与工程课程体系结构。

(4)安全工程人才社会认可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限,许多用人单位并不了解安全工程专业,这使得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择业机会不多。[2]

三、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安全工程的主要任务是防止与工业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实现安全生产。保护人的生命健康是安全生产的首要任务。安全生产首先是保证生产过程中人的安全,防止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和健康,通常称作职业安全健康或劳动保护。同时,还要防止重大工业事故的发生,即防止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殃及企业周围的公众和污染环境。

安全工程专业人员的工作包括收集、分析解决安全问题不可缺少的资料,判断是否可能发生事故;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决策的领导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安全工程专业兼有技术工程及管理工程的特征。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的安全工程师属于管理型的工程师,他们应该是“懂技术、会管理、能创新”的安全管理者。[1,3]

武汉工程大学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办学条件,安全工程专业设置了化工安全、建筑安全和非煤矿山安全等三个专业方向,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地矿油煤、建筑路桥、化工制药等行业安全管理。在我校安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中,加深、加重化工安全、建筑安全、非煤矿山安全等三个方向的专业基础课。安全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设置包括安全学原理、安全法规、安全工程CAD、安全工程专业英语、工程力学、工程地质、岩体力学、采矿概论、土木工程概论、化工原理等;专业主干课设置包括安全评价、安全管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工程学和安全检测技术等;专业方向课设置包括化工安全、职业卫生学、建筑安全、露天矿山安全、矿井通风与安全、防灾减灾工程、消防工程、工业通风等。其中安全管理、安全评价(现为校级重点课程)作为校级精品课程进行重点建设,为毕业生到企业进行安全管理打下牢固的基础。

四、安全工程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着重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包括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实验教学等,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武汉工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针对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实际专业工作,熟悉企业安全工程专业工作流程;加强实习、课程设计、课程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培养学生实实在在的实践能力。

篇11

政府屋宇署]册专门承建商(拆卸工程)

电业承建商

林肯大学荣誉工程学博士

2012年度亚洲知识管理学院院士

承建商持牌人

荣获2009年中国优秀创新企业家之一

所经营的公司先後取得多项国际质量管理证书,包括ISO9001、环保管理系统ISO14001

拾级而上奋斗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梦想与机遇K存的时代:於内地,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启了国门,於香港,百业俱兴、富强繁荣,个人、团体、企业、社会,都在这个欣欣向荣的环境中,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就。身处时代洪流之中,刘锡章博士也拉开了自己奋斗的序幕。

他先是一名学徒,从1980年开始在工地上工作,学习着最基本的行业知识,做着体力劳动。他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因此将工作亦视为学习,用心工作也勤奋好学,以上进之心督促着自己努力学习业内方方面面的知识,掌握了不同领域的技巧。

随着岁月流逝,专注行业的他渐渐发展成熟悉各个工序的专业人士。期间他经过半工半读的形式,在1986年取得香港理工学院的建筑学高级证书。而此时的香港,地产建筑行业正处於如火如荼的发展中,不仅为许多小型建筑公司的诞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市场不时出现大大小小的工程项目,为建筑界的朋友们带来各种发展机遇。无论是工作经验还是学历,都帮助刘锡章博士成为顺应时展需求的人才之一,也说明了,他在过去付出的种种,也得到了回报。

再步入新的发展之路,可能要面对更多的崎岖,但也能欣赏更美的沿途风景。刘锡章博士先后参与众多大型的建设工程,在香港的土地上建起一个个的漂亮建筑,让那些开始只存在大家讨论中的梦想一个个变成现实。

1993年,刘锡章博士参与了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场工程――为大屿山新香港国际机场建造客运大楼首层。他把自己一腔心血全部投入其中,将工程打造成自己人生中的一个里程碑:“为机场客运大楼首层做基础建设那么大的一个工程,对我们公司而言是一个很好的项目。能做出来的话,是挺开心的一件事。”

不过,当时的机场工地四下荒凉,没有地铁、公路,连材料运输业只能从码头坐船运过去,环境的局限性可见一斑。刘锡章博士通过周详的计划与安排、与合作夥伴亲密配合、与同事们携手共进,一步一步开展工程,一点一点克服困难。终於,在辛勤的汗水中,他见证了荒岛变成一个现代级国际机场的变迁。

他以“泥水佬做门,至少能过自己,能过别人”的行业俗语作为自己的理念,注重诚信,将心比心地待人待己。在为香港建筑界默默耕耘的同时,也积累了越来越多的专业知识和人},让事业之路越来越宽广。即使1997年香港遭遇金融危机,建筑界成为其中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不少同行都难以支持的时候,他仍可以发展得平平稳稳、尽心尽力服务行业。

2000年,他成为祥利建筑公司的董事长,管当时的环境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K不景气,但他用心经营,希望把这家成立於1981年的公司经营好。

到了2004年,香港地产再度慢慢兴起,带动建筑业的复兴,刘锡章博士与同行们也迎接到新的行业曙光。更难能可贵的是,不断在事业上取得辉煌的同时,他也保持着孜孜求学的可贵精神,不仅兼顾了工程,还不忘继续深造。2013年,他通过多年的刻苦学习,荣获林肯大学荣誉工程学博士,以更专业的知识和更远大的目光,继续自己在行业中的默默贡献,时赋删驮嚼丛蕉嗑益求精的佳作。

朴实无华人生观

至今,香港的地产和建筑业已经发展成熟,规划成型,有限的可用地变得日益难求。因此不少业界贤达,或北上发展寻求商机,或转型修缮、翻新,转战相关领域。相比前者而言,後者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可见,为公司业务引导到旧楼翻新、改建、大型维修方向的刘锡章博士,也选择了更具挑战的发展方向。香港政府规定,香港楼房过了三十年就必须强制维修,也恰恰证实,刘锡章博士转型决定的明智。曾有报道说“在2004年後,刘博士带领祥利建筑走出经济阴霾,K将业务专注於楼宇维修、电力工程、拆卸工程、消防工程及设计装修等项目。透过优质的服务管理,刘博士不但令公司业绩稳健向上,亦赢得了行业良好的信誉K获得不少l主及发团嘉许和推介。”便是以寥寥数笔悉数诠释刘锡章博士所取得之成就。

奋斗中坚忍不拔,成就时与时俱进。刘锡章博士表现给别人的感觉,s是从一而终的低调朴实。对客户,他知道为公司赢得口碑不是靠广告,而是以事实说话,因此他多年来,带领公司同仁先後经过各种评审考核,成功取得多项国际质量管理证书,包括ISO9001、环保管理系统ISO14001等,给客户高标的信心保障,尽心尽责完成每一份工作。对同事,自学徒出身的他了解到工作的辛苦,所以管行业工作人员流动快,他也真诚待人,问心无愧与他人相处。

今日香港愿意从事工地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工程招工变得越来越难。刘锡章博士认为,要留住人才,先要与员工建立亲密的感情:“现在技术型人才变少了,所以不少建筑公司人手不颍纷纷对外招工,如果公司对员工不好,导致员工离职,对公司而言是失去一个人才,但离职的员工s能从社会得到众多就业机会。所以要维修好公司同仁的感情。”建筑业是一项需要群体协作的工作,大家在一起工作,时间久了便不仅是一份工作,而变成一种维M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所以刘锡章博士表示,对待同事,其实也是希望大家的情感得以维M,工作虽然经常需要换人,但只要大家情愫还在,还会有再次合作的机会。

篇12

五年制高职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新模式,是以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为起点,以培养专科层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分段负责、共同实施五年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职业教育形式。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满足了职业教育多样化的需要,可有效解决中、高等职业教育脱节问题。经过几年来的试点和发展,已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已达820万,一部分学生今后通过“2+3”或“3+2”五年一贯制完成中职、高职教育,不但可以解决部分高职院校生源不足的问题,也可满足学生继续学习、深造的需要。虽然“2+3”五年制高职教育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招生就业前景光明。各中、高等职业院校应该构建怎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公共课、专业课、实践性课程如何设计和实施,怎样实现五年制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是摆在各高职院校面前的新课题。笔者拟就广西建筑设备类高职院校“2+3”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2+3”五年制生源的特征

“2+3”五年制建筑设备专业高职学生生源具有以下特点:初中毕业,由于成绩不理想或其他原因进入中职学校,年龄偏小,文化基础薄弱,对于所学建筑设备专业以及今后要从事的职业缺乏了解和规划,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学生在知识结构与心理素质上与三年制高职生和四年制本科生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才能逐渐建立起职业意识。对于初中毕业选读“2+3”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学生而言,优势是统筹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避免或减少了某些课程的重复,缩短了达到同等学力(专科)的修业年限,有利于专业技能培养的连贯性,可塑性强。

“2+3”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建筑设备专业“2+3”五年制职业教育,由于前2年内的中等职业教育和后3年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分别在不同学校进行,要解决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贯通和有机衔接问题,应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有效解决两学制的衔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职与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做好课程与技能培养的衔接,重点突出人才类型的“技能性、专业性、多样性”三大特征。教学内容组织设计应重应用、重技术、重技能、重现场。强化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及职业技能的培养,构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拓展课程的内容体系。公共基础课具有基础性和应用性两个功能,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一方面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做好基础理论和技术常识的准备,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关键能力和创新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专业课具有明显的职业针对性,培养学生掌握职业岗位(群)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拓展课程强化学习建筑相关知识,有利于拓展视野。专业课教学内容应及时跟踪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满足学生将来转岗、跨岗的需要。同时,应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满足学生将来个人发展的需要。教学大纲、计划等具有统一性、连贯性,相互认可,又自成体系,分别进行,以确保五年制教学的实施。

(一)解决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连贯性问题

目前,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各自为政,缺乏依存性。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中职学校在培养过程中始终贯彻“轻理论、重实践”,与高等职业教育缺乏衔接,从而出现了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相对独立,缺乏一贯性、依存性的局面。因此,建筑设备类高职院校“2+3”形式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从学生入校时就应该确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科学创新精神,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从事建筑设备施工、运行管理、工程设计等工作,具有建筑设备工程师基本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等工程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只有培养目标统一了,中、高职的教学过程实施才能沿着相同的方向进行。

(二)解决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重复性设置问题

广西建筑设备类专业“2+3”形式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主要来自不同的中等职业学校,每个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环节等都有所不同,即使相同课程在不同中职学校的要求也不完全一样。而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设置课程时,都是假定学生只有高中基础理论,没有专业背景和技能。高职院校既没有与挂钩招生的中职学校统一课程标准,也缺乏与中职学校在教材、大纲等方面进行有效衔接,造成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过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在高职院校还会重复性开设,使得授课内容重复,不仅降低了中职学生深入学习高职课程的兴趣,还成为少部分学生逃课的借口,同时也造成了学生就业时“眼高手低”的尴尬局面。因此,“2+3”五年制相关学校有必要建立统一的课程体系,相互衔接,使“2+3”形式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真正实现一体化教学。这样,既缩短了高职教育的时间,又强化了职业技能培养,有利于实现中职与高职、学生与学校双赢的局面。

广西建筑设备类五年一贯制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定位

(一)人才培养目标

建筑设备的设计、安装、施工、运行、维护与管理等是土木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安全、节能、环保、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设备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没有专业背景的建筑设备从业人员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为,现代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会操作的简单层面,而要参与到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规划设计、安装施工、运行管理、维护检修等全过程中,这就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更要强调职业教育的属性,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认证为目标,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并通过创新培养方式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备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建筑给排水工程、建筑电气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等的设计、施工、监理、安装、物业管理以及企业单位技术、经营与管理等工作,是建筑设备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职业定位

五年一贯制建筑设备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是在各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或动力部门、设计院、建筑设备工程公司、市政工程公司、政府的城镇规划部门、房地产开发公司、城镇物业管理公司、燃气公司、设备开发公司、工程建设监理公司等从事建筑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维护、质量监督、安全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相关的科研、教学等单位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职业面向的就业岗位主要有:(1)设计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制冷与暖通空调系统、建筑给排水与消防系统设计或者在设备制造企业从事设计工作。(2)监理工程师:在质量检查部门(质量监督局、检测站)或房地产公司、安装工程公司、监理公司等对设备安装进行质检与监理工作。(3)造价预算员:从事暖通空调、建筑给排水与消防等工程预决算以及相关专业的安装工程招投标预决算工作。(4)现场施工组织与管理员:在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包括建筑消防工程公司)从事暖通空调、建筑给排水、消防及建筑电气工程等现场施工组织管理工作。(5)运行管理员:对高级商厦、宾馆饭店、办公大楼、机场大厅、邮政大楼、医院治疗室等民用建筑以及医药厂、卷烟厂、纺织厂、飞机汽车船舶制造厂、冷冻厂等工业建筑或者物业管理公司对建筑设备进行运行管理。(6)销售与管理人员:在制冷空调设备工程公司从事产品(中央空调和小型中央空调设备)的销售及管理。本专业毕业学生未来可取得的职业资格主要包括: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和注册监理工程师等。

(三)知识与能力要求

学生通过建筑设备类五年制职业教育应具备一定的文字书写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及绘图知识,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具有阅读及绘制建筑及设备工程图的知识,具有建筑设备施工图识读和绘制能力;掌握建筑设备运行、管理和维护基本知识,具有设备运行管理和维护能力;掌握建筑设备施工的基本知识,具有现场施工管理的能力;掌握建筑设备工程造价基本知识,具有造价管理的基本能力;掌握建筑设备工程设计基本知识,具有建筑设备设计的能力;掌握工程建设法规基本知识,并能应用于工程实际。

根据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根据五年一贯制建筑设备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行业岗位特点、职业能力与素质分析、知识结构分析以及企业需要,学生应具有必需、够用的文化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素养并掌握建筑设备的核心技能,有与此相适应的建筑设备岗位职业资格所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其突出特点是强调教育目标的“职业性”和技术的“高级应用性”。因此,根据培养目标及岗位能力要求构建出由公共课、专业课、专业拓展课三类课程形成的建筑设备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与训练能取得多证书,最终实现五年一贯制建筑设备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五年一贯制高职课程有别于学科型课程,其内容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理论与实践并重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其人才培养过程既要注重基础理论教学,以应对多变的就业环境和技术创新的需要,又要注重专业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增强职业竞争力。基础理论课应弱化学科的系统性和内容的严密性,不过分强调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而应注重在专业课中的应用。专业理论课应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目的,同时注意基础理论课程在专业理论课程中的应用,注意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衔接。课程内容既要体现专项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素质提高与智力开发,既要重视当前,又要注重今后发展;在确定教学内容时,要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也应防止另一种倾向的出现,即忽视理论对实践的作用,忽视理论在培养人才发展后劲方面的应有地位。

实践训练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最能体现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色。因此,首先应加强实践教学的研究,充分肯定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的重要作用,并通过缜密设计、精心组织,把各项实践教学活动落到实处。同时,还应防止出现对实践教学认识的片面性和庸俗化。其次,要防止把技能培养误认为是简单的技能操作,防止培养出来的是技术单一的操作工、工匠式人才,因为这不符合高等工程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倡理论与实践并重,并不完全反映在教学时间分配上,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时间安排应讲究实效、科学与可行,要最优化地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

(二)根据建筑设备行业特点和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设置体现五年一贯制的课程体系

根据建筑设备专业特点和岗位能力需要,“2+3”形式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挂钩学校设置统一的课程体系,精简学时,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在重组、整合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突出主干课程建设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将原先在中职学校已经学过的课程或知识点内容摘出来,高职可以免修或在深度广度上加强对该课程的学习,减少重复性内容,从而达到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的目的。同时,改革实践环节,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在制定教学计划、设定课程时,建立整体观念,打破实践教学课各自为政的局面,进行系统设计,将实践教学划分为教学实践、生产实践、技术实践、社会实践四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还要结合“因材施教”观念,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加强实践性教学改革,系统设计实践性教学体系,增加分析性、设计性和研究性的综合性实验训练。在专业实验方面,增加实验项目的内容,根据建筑设备行业与社会发展以及技术革新的需要及时更新实验内容,使学生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探索有效的产学结合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专业实训中心、校内实习工厂和校外产、学、研实习基地的优势,为学生接触先进工艺、先进设备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增强岗位适应性提供条件。

(三)构建适应社会需要的课程内容体系

设置课程内容体系是课程建设的关键内容。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必须认真研究实现当前专业教育目标与未来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将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岗位职责将由单一职能向综合职能发展。未来的劳动者仅有一项或几项技能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必须具备包括跨岗位和跨职业能力、竞争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广西建筑设备类高职院校“2+3”形式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在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时,不仅要考虑职业针对性,以满足社会现实要求,而且还应考虑未来发展问题;既要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又要考虑课程的衔接性;既要考虑知识面的“宽”,也要注重某些关键能力的“专”,即课程体系既具逻辑性又富有弹性。

建立健全“2+3”中、高职学校互通式学分制

建立“2+3”中、高职学校相互承认的学分制,可以有效避免有些课程重复教学的现象发生。如通过制定广西建筑设备类专业学生在2年中职学校需要完成哪些课程学习、取得多少个学分才能进入高职学校学习,在3年高职学校学习期间需要选修、必修哪些课程,取得多少学分才能完成学业,在中职学校已经取得学分的课程就可以免修,在2年中职学校学习期间没有学习的课程可以通过3年的高职学习完成。这样,对有些中、高职学习期间不是修读同一个专业的学生也是比较灵活的措施。只要对口招生学校协调好,学分能够相互承认就可以实现。学生获得中、高职学校共同规定的学分后即可获得双方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

结语

“2+3”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新形式,可有效解决中、高等职业教育脱节问题,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满足了职业教育多样化的需要,对学生职业意识形成、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为学生个人的学历提高提供了一条捷径。如何科学地制定建筑设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教育过程整体设计,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健全互通式学分制等,成为广西高职教育建筑设备专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个新课题。

参考文献:

[1]刘辉.五年一贯制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2(5):176.

[2]罗治安,等.五年一贯制高职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中国康复,2005(4):256.

[3]苏静,等.五年一贯制生化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1(4):6-8.

[4]徐岳清.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20):51-52.

[5]谢明荣,等.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2002(1):124-125.

[6]堵有进.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2(7):231.

[7]邹永艳.基于“1221”模式下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10.

篇13

根据我校专业教师对浙江省10多家企业的调研分析,综合考虑本专业已有建设条件及学生生源特点,打造专业特色,并且提供给学生主动选择专业方向的权利,因此,本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定位于在制造业、汽车行业、建筑业等多个行业的电气技术与服务人员。

制造业对电气技术人才的需求

浙江省是世界重要的新型制造业基地之一,制造业已成为浙江省的支柱产业,产值占全省GDP的46%,提供的就业岗位占1/3,财政收入占58%,出口额占93%;浙江省将围绕先进制造业建设三大产业带、十个全国制造业中心和二十个重要产业基地,实施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战略。宁波市是一个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的城市,存在着大量的生产制造型企业,生产设备大多是进口的、由计算机进行控制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在企业技术岗位中,蓝领层(承担机床具体操作的技术工人)约占70%,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技术工人。企业对蓝领层的技术工人有很大的需求,并且对他们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灰领层(承担编程的工艺人员和机床维护、维修人员)约占25%,随着企业进口大量的设备,灰领层人才需求明显增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电气自动化工程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维修和管理工作。

汽车行业对电气技术人才的需求

近几年,我国的汽车市场发展很快,汽车保有量直线上升,汽车售后维修保养服务市场也迅猛发展。但是目前,汽车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技术水平及数量远不能满足汽车行业发展的要求。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的电子化水平越来越高,汽车保养维修越来越复杂,大批高科技检测与维修设备应用于汽车维修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需要大量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汽车新技术的迅速推广使用也需要高端技能型应用人才支撑。各级汽车维修保养企业急需掌握汽车电控应用技术,具备相应检测、诊断、维修、维护与保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建筑行业对电气技术人才的需求

一直很热门的建筑行业中,电气设计人才需求增加明显,未来市场依然看好。据知名分行业专业人才招聘网站英才网联旗下建筑英才网统计数据显示,建筑电气工程师需求连续三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与建筑电气行业直接紧密相连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将更加深入发展,这不仅为建筑电气行业的发展蕴藏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更为中国建筑电气行业的发展带来丰富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可以预见,在未来建筑电气设计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从职场行情看,制造业仍然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大户,其需求还将进一步增长,重点发展领域人才的需求特点是:高层次研发人才需求呈现旺势;具有一线操作和管理经验的高技能工人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复合型、实用型、经验型人才是需求重点。

通过对地方行业的调研分析,本专业的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电气自动化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与应用能力,具有电气系统技术应用、运行维护、分析测试、客户服务和销售的能力,能够在制造业、汽车电器、建筑电气等领域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产品服务等工作,具有多元人文背景,有道德、善学习、勤思考、富有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重构人才培养方案

理论教学课程体系

围绕着上述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以“培养企业需要的人”为主导思想,进一步完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三大课程体系,以“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校企合作,共同构建课程体系,建立起“电气控制、汽车电器、建筑电气”为专业方向的模块课程群。图1为以多方向人才培养为特点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第一层为普通教育课程,第二层为专业基础教育课程,第三层为专业核心课程,第四层为专业方向课程。

普通教育课程与传统高校一样,设置专业论证所需的各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含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主要整合的思路是“理论与实验一体化”。如传统的课程体系中,设置有模拟电子技术理论课程4学分,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1.5学分,还有模拟电子技术设计课程1学分,现在整合成模拟电子技术及实践1门课程,总学分为6,开展项目驱动式教学,全程在实验室小班化教学,做中学,学中做,理论与实践融合教学。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含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可编程控制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变频调速系统等,开设的课程为成为电气技术人员必备的课程,理论性太强不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大胆删去。第四层即根据人才培养定位而设计的方向课程,设计“电气控制”“汽车电器”及“建筑电气”三个专业方向。

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结合“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理念和本科职业教育改革特点,经过五年的探索和努力,构建了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基础实践训练、专业实践能力训练、行业技能训练、毕业综合设计5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开放创新及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训练贯穿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第一层是基本实践技能培养层。其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的电子基本技能、电工基础认知、程序编程思想及计算机基础。相关的课程有金工实习、电工基本技能实习、电子基本技能实习、计算机应用软件实习、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线路辅助设计等。第二层是基本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培养层。其教学目标为全面培养工科学生应具有的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科学有序的实践素质和进行科学实践研究的兴趣,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相关实验的操作,使学生懂得电子电路原理,掌握数字电路设计、模拟电路设计与制作、基于单片机的软硬件的设计,具备基本读图能力、电路设计能力、电子系统初步设计能力等,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软硬件测试能力。第三层是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层。其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电气技术核心专业实践能力,如电机特性测试、电机速度自动控制方法、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与测试能力、非电信号的检测能力、工厂电气设备控制电路分析及排故能力、基于PLC与触摸屏、变频器的系统设计及分析能力。相关的实验实践课程有维修电工实训、电机拖动实验、可编程控制器实践等。

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人才培养方案最大的特色是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的构建。这些课程群的设计需要行业人士的参与,而且基本上以行业专家的意见为主。三个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参见表1。

表1 三个专业模块课程设置

专业模块方向 课程设置 学分

电气控制

(15学分) 交流调速系统 3.0

计算机控制技术 3.0

DSP及应用 3.0

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 3.0

控制电机实训 3.0

汽车电器

(15学分) 汽车构造 4.0

汽车电子技术 4.0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3.0

汽车综合实训 4.0

建筑电气

(15学分) 智能建筑概论 2.0

建筑安防与消防工程 3.0

建筑供配电及照明技术 2.0

综合布线技术 4.0

电气识图与绘制 4.0

模块课程细分就业市场,课程设计与行业需求对接,产教融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及将来喜爱的就业方向选择一个模块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程在第6学期全程在实验室开展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对学生进行行业能力训练。

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

在理念上,提升实践教学体系的地位,明确实验教学在工科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使之重要性不亚于理论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提倡“做中学、学中做”,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维修电工实训、可编程控制器中融入维修电工考证与PLC设计师考证内容。方向课程由企业专家参与建设。目前本专业学生的实验课时数已经占总课时数的70%左右。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小班化、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并学会应用。

电路分析、自动控制原理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则尝试将部分时间安排在实验室,基于Matlab/Simulink等仿真软件,通过虚实结合的仿真实验项目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