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线上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线上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线上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篇1

中小学教育的衔接是指小学和初中这两个学段之间的前后互相连接和过渡,主要体现在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环境,使小学所学知识和技能顺利地在初中得到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从英语教学衔接方面谈一些看法与感受。

一、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是存在的

1.教学要求上的差异

首先,体现在单词方面。每当我们教授到一个新单词的时候,老师总是很习惯地用中文来解释,比如“apple”,在领读过几遍之后,老师便会问学生:“What does this word mean?”学生答道:“苹果。”老师点头默认,并加以表扬肯定“Good/Well done.”其实从潜意识上老师也默许了学生用中文来诠释英文的这种方式,甚至可以说,作为小学英语教师他们自身也习惯了这种方法并且没有感到不妥。事实上,到了初中以后英语教师在诠释单词的时候并不会出现中文注解,再比如:apple,老师在解释这个单词的时候会配上适当的动作,“It’s a red round fruit, sweet and healthy, most of us like eating it.”虽然解释得不是很彻底全面,但是学生基本上可以从点滴的信息中俘获一点相关的讯息,并且可以通过不断的猜测最终得到正确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很好的英文解释英文的习惯,也训练了他们日常的口语表达能力。

其次,体现在课文呈现上。小学英语课文基本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只有到了五六年级的课文才会在对话之前出现一段文字交代下背景。既然是对话,一个人所讲的话不可能会过多,最多也不会超过四句,那么记忆起来也相对简单些。而到了初中,英语课文都是以语段的形式为主,以大篇幅的文字呈现。

最后,是语段学习或阅读上的不同,小学到初中,课文的难度明显增加,学生需具备良好的阅读技巧,以及要能熟练地查阅字典,而最好就是英英词典。正因为英语学习从小学到初中这一个跨跃而使得各方面都有些许的不适应,所以具备良好的学英语心态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教师的引导也至关重要,初一英语教师要做到很好的承上,而我们小六英语教师也要很好地配合做到启下。

2.教师教学方法差异及学生不同年龄心理特点差异

英语教学方式的差异是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重要原因。小学英语教师一般偏年轻,在课堂上,会唱会跳。课堂上有唱歌,有表演,有游戏,有调查。特别是低年级的英语课,整个单元也只有简单的几个单词堆成几句话,因此教师得花大部分的时间设计这堂课,不能冷场,不能让孩子们觉得英语课无趣,那么大量的游戏表演是必不可少的了,所以整节课有歌声,有笑声好不热闹。100%的学生都举起小手,说:Let me try!学生回答大声,朗读也大声,回答更大声。整节课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很轻松愉快。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然而慢慢地到了中高年级,就会发现课堂气氛没那么活跃了,举手的同学也少了,虽然教师还是一如既往的“激情”,但对于生理年龄开始成长心理随之变化的孩子们来说,每节课嘻嘻哈哈的课堂气氛已经慢慢不适合他们。尤其是到了六年级,就我个人而言,我们班这群学生升到六年级以来,举手的是日益减少,有些问题他们并不是不会只是羞于启齿,或者说是不屑举手发言,他们认为答错是件丢脸的事,或者认为根本没举手的必要,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而举手却是件幼稚的事情。那么对于这样的一帮学生,对于六年级这样的教材,教师只有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上争取不断突破。需要借鉴的是初中一年级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因为毕竟马上他们面临升入初中的问题,这样的一个衔接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能让学生们在小学的尾巴上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而初一的学生相对小学来讲他们的心理更成熟些了,所以初一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做到能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使学生能够始终保持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有信心有毅力坚持英语学科的学习。然而到了初一,教师不可能像小学里一样蹦蹦跳跳,这样的教学手段远远不适合初中生,那么靠什么来吸引这些所谓的“大人们”呢?靠的是教师扎实的基本功与新颖的教学手段。

3.教材设计的差异

小学英语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根据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教材内容简单,有丰富的图片,每一单元都有歌曲和歌谣配套。即使是六年级的教材,也是几个单词或一两个句型或图文并茂的几行阅读小文章就是一节课的内容了。老师上课就是围绕这几个单词或一两个句型进行各种形式的操练:游戏,表演,歌曲。学生又唱又游戏,自然学得开心又轻松。

且来翻翻初一的教材。某些教材中一个topic包含三十、四十几个词汇量是常有的事;课文图片少了;一个topic的对话增多了,练习有配套的练习册,通常还有辅导报,都得在一个星期内完成。最主要的是单词不再仅仅要求会读,而是要求培养对单词、句子、对话、短文等方面听、说、读、写的能力,英语教学不能停留在兴趣上,而是体现在运用语言的能力上。

二、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解决的策略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断变换教学形式有利于保持学习兴趣。一种美味如反复食用会让人倒胃口。同理,一种好的教学形式连续不断地使用也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从生理上讲,单一的形式容易导致大脑刺激的单调,使兴奋转化为抑制,降低学习效率。而从心理上讲,六年级及初中一年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喜欢变换的时期,再好的教学形式和练习形式,如简单重复太多,学生也会兴趣锐减。因此,中学英语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等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采用多种形式,如做游戏、讲故事、观看录像、听录音、进行有趣的比赛和角色扮演、唱歌曲等。国内外语言游戏很多,一般可用“旧瓶装新酒”的方法根据情况进行改编。例如学了一些关于水果、蔬菜的名称,可以进行“传球”游戏,一人先说自己爱吃的水果,再说别人爱吃的东西,被说到的人接着也先说自己再说别人,依次轮回,要反应快速。例如:

S1:I like bananas. He likes apples.

S2:I like apples. He likes oranges.

S3:I like oranges. She likes pears.

S4:I like pears. He likes melons.

2.重视语音,打好语音基础

如果能够打下坚实的语音基础,也就拿到了英语入门的钥匙,也是练好听、说、读、写基本功的基础。教科书一开始就十分重视语音教学,紧密结合单词和句子的教学,系统地安排了语音练习。因此,我们教师要正确把握,把语音教学贯穿始终。把语音教学作为初一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做到长期训练阶段侧重,综合提高。在语音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自身语音,充分发挥课本录音的作用。听音是语音教学的根本方法,要坚持先听音后开口,做到听清发准。让学生在学语音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受到正确的语音熏陶。

3.找准切入口,做好教材内容上的衔接

(1)举行单词竞赛

在小学教材中圈定几百个常用的、与初中教材紧密相关的单词,然后定时、分批竞赛,优胜者获奖。利用学生争强好胜,愿在新的环境里有个新起点的心理,有效地复习旧知识。

(2)教会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提高记忆词汇的效率

如:按音节记单词。根据规律,掌握多义词、同义词。以旧带新,广泛联想,组织若干单词链,扩大词汇量。

(3)每天听写单词,迫使学生回家自觉记忆每天所学单词

(4)及时发一些趣味性较强的阅读材料让学生看,因为这是复习词汇、句型、语法的最好方法和有效手段

老师对学生应该以诚相待,像朋友一样,不摆架子。要清楚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层次,因材施教。要熟记每个学生的姓名,提问时面带微笑,设身处地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喜、怒、哀、乐。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生之间,与其多交流、多沟通,听取教学意见、建议,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5)学生应准备好课外词汇积累本、短语好句积累本

整理课堂的,收集课堂之外的词汇、短语和句子。不断地丰富、充实,日积月累,就一定会有提高。

(6)教师可尝试将English Corner,Talk Show等带入课堂,让学生观看VCD,视听结合,利用任务型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只有通过这样的活动才可以让学生有大量的机会实践语言,进而学会语言。

4.教研室应在中小学英语教师之间搭建好交流的桥梁

(1)增加沟通机会,互相听课、学习

(2)经常互通信息,交流资料,看看彼此怎样教、怎样练

(3)适当改变彼此的教学方式,为中小学过渡打好基础

(4)教研室多组织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活动,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完善小学英语教学制度,达到步调一致

要搞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首先中小学的英语教师要全面了解中小学英语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需求。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师要适当增加笔头练习,适当归纳出现过的知识点、语法现象,面向全体学生,绝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否则到初中很难跟上。初中英语教师要有大课堂的教育观,应积极思索怎样让学生对英语不失去兴趣,仍然一如既往地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热爱英语。初中英语课堂既要适当保留小学英语课的活跃气氛,尽量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和交际性,寓教于乐;又要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初一年级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应逐步从模仿、机械训练过渡到交际运用,发展学生听、说、读、写以及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其次英语教师还要争取家长、社会的支持和配合,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当然,中小学的衔接最基本的还是教师衔接的问题,英语老师自身要加强学习与交流,不断深入探讨摸索学生的各方面差异,寻求社会、家长的共同关注与支持,让升入初中的学生都能学英语快乐、快乐学英语,这是我们中小学英语老师的共同心愿。

篇2

为什么称这三者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三部曲”呢?我以为它们虽不包括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全部,但却是主体,取得了这三方面的成功,至少可以说基本上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达到了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让学生在预习中去自我促成、自我吸收和掌握。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拼音和拼法,会查常用的字、词典,使学生在预习中自我排除语言障碍;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点说者容易做者难,没有严格的要求和一定的训练,要想班上绝大多数学生热爱语文,那绝非一件易事。

当然,学生对于基础的掌握,也不能完全离开老师的引导和点拨,如语法和修辞就需如此,就是“自读或预习提示”中要求掌握的字词的音、形、体、义,教者要给予检查和指正。

如果说给学生夯实知识的基础仍然算基础,那么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就是提高。只有这个能力的真正提高,我们的语文教学才算是有了实效;有了这个能力的提高,学生才会学有所获,才能独立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成功的喜悦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如果说语文教学具有较大的难度,恐怕主要难在这个方面。现在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较以往多,而教学时间又较以往少,如果我们还是因循守旧、不辟新径,不要说提高教学质量,就是完成教学任务都有一定困难。面对这个矛盾,我是这样解决的:很多内容,只要求学生听清而不记在本子上,记住的不是老师或者书本上的原话,而是问题的实质和意思,把重点放在对整体知识的感悟上。另外,在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时,因大方之家的精品之作、写作上的独到之处可谓多矣,我就不面面俱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我只分析其一二,觉得多而全记不住,还不如少而精有所获。

谈到作文教学,我是把灵活准确的表情达意放在第一位,事实上语文工具性学科的特点也主要体现在这里,这一方面做好了,对于学生阐述问题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对学生的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作文教学中我把口头作文、课外练笔和大作文有机结合。口头作文多用“因为、所以”,“只有、才”和“既然、就”这样的句式进行训练,课外练笔讲求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化。评改作文,我是精批细改,因为这几年班上学生人数较多,他们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也多并且几乎是各不相同,在评讲中要一一讲到根本不可能。

篇3

高校管理同语文教学的关系一直较为密切,高校管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背景和科研论题。成功的管理能够在广泛范畴内影响大学生的培养和发展,同时也对各门学科起到促进作用。语文教学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科目,是培养大学生人格、思维的重要教学环节,同高校教育管理本身有着互相促进的关系。成功的高校教育管理不仅能够协调语文教学与教书育人的感性目标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够从整体上提升高校语文教学水平,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同样,语文教学的改革也进一步辅助了高校教育管理改革。

一、高校教育管理创新工作

(一)管理观念更新

在当下的高校教育管理中,校方逐渐认识到了高校教育管理的特殊性,其涉及的对象主要是高校学生及其他行政工作,包括对教师的教学、学术活动等等内容的管理。教育管理方面,当下的管理观念在不断更新当中,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较之以往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改革,成为了一种创新型的观念体现。例如,当下不少高校已经开始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教学成绩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在管理过程中也更注重了解学生的想法,贴近大学生心理特点,新环境就使得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逐渐向前推进。

(二)制度上趋于完善

当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在创新环境下就制度上来说逐渐趋于完善,注重了校方引导、有章可循,避免了传统管理中简单的模仿,同时在管理的方法上是客观的、科学的,从制度的支持上将高校管理创新作为一种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对于较薄弱的教学环节,当下高校在教育管理创新方面也努力改革,将教学同其他个人综合评估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结合更多现代技术

当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创新中结合了更多现代技术,较之于传统更依赖人力的高校管理工作,结合更多的现代技术元素有效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不少高校对于新科技的运用不仅限于档案归类和基础数据的分析,同时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扩展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其中包括对学生的日常教学工作、学习等线上管理,也可以通过电子平台进行系统的评估,而学生对老师的教学评价和综合测评等环节也通过教务平台来完成,可以说现代科技的运用也是高校教育管理中创新之处的最大体现,不仅仅通过构建合理的管理平台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形成了更为科学、公平公正的评价方法和客观合理的教学管理。

二、高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方式传统缺少创新

大部分高校语文的教学现状目前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就教学方式方法来说,通常依靠教师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行,大部分高校已经开始使用配合教学幻灯片、相关视频短片等等进行课堂教学。总的说来,这些方法还是较为传统的,并没有方式上的创新,尤其是在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新环境下,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方法阻碍了语文教学同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之间的有效结合和链接,暴露了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脱节的弱点。

(二)教学体制僵化呆板

大部分高校的语文教学工作从教学体制上呈现出呆板的教学现状,尤其是大部分高校依靠的大量师资是校内师资进行课堂上的讲解,而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对于学生校外知识的拓展和进一步的吸纳丰富,很容易造成高校语文教学成为一种应试性的教学,而对于真正基于培养文学爱好和丰富的学科思维来说起到的作用则十分微弱。

三、高校教育管理创新下语文教学改革途径

(一)研究型教学模式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脱离呆板僵化体制的契机。传统的呆板模式下主要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进行语文教学,使得高校语文教学出现应试性的特点。通过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创新的理解,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上,完全能够配合当下的教育管理,更加鼓励学生自主发挥、自我学习,推动学生自我激励机制,在学习的方式方法上有效进行创新,采用研究型的教学模式,配合教育管理创新中对于教学的更灵活的管理、更大的包容性,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研究型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枯燥呆板,为学生提供更充分的表现机会和锻炼机会,从其深层的机制来看,研究型教学从语文学科领域本身出发,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正在学习的语文科目产生更主动的兴趣和期待。

(二)多渠道的师资力量

大部分高校在语文教学的具体执行和实施中主要通过校内教师资源进行,学生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对语文学科的认识逐渐局限于作家、作品、时代背景分析等十分浅显的表层认识上,而对于语文教学的真正的人格培养和思维树立缺乏体验和关注。同时这样的单一师资教学也使得高校教育管理中对语文教学的管理限于理论知识的评估和教学安排上,缺乏灵活性和实用性。在新的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环境下,多渠道的师资力量成为了必要的教学创新尝试。虽然语文学科讲求的是以文学史为主要教学主线的作品研究,但同语文学科有关的行业事实上都成为了学生们应当了解的社会实践途径。

(三)紧密联系语文教学与网络平台

绝大部分高校的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是现代多媒体平台运用的欠缺。不少一线的教学者认为语文教育主要应当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介绍文学流派、作家作品等内容,在效果上表现为一种现场讲演的形式,学生一来在课后难有深刻的印象,二来对教学内容的吸收也是极为有限的。在创新型的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模式下,语文教学应当和教学管理中的教学平台紧密联系,更加注重线上同步教学,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尽量辅助网络平台的同步建设。例如,在课后由主讲教师上传课件、文档课件或教学视频等有效的教学回顾资源,同时对于能够为学生拓展知识面的相关专业知识和补充内容也可以通过统一的语文学科教学平台上传到教学网络平台中。其一是学生通过这样的平台可以获取更多课外的优秀资源链接和拓展,完善课堂内容;其二是对于一部分在课堂上接受较慢的学生来讲,同步的网络课堂和线上资源能够帮助这部分学生重温课堂的教学内容并作为一种知识的资源和学校特有的知识储存而存在。对于电子视频的上传或教学资源的拓宽链接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甚至可以建立网络讨论专区,对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和知识进行问答或区域性的讨论,甚至组织更专业的校内学术研究和竞赛等等。

(四)变革考核形式

考试和学习是不可分割的。传统的教学观念下语文教学更多地偏向应试,当下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的环境下,就教学领域来说,更具有灵活性和包容性,对学生的考核也更加多元化,不仅包括对课堂内容的专业知识考核,同时也包括对学生由该专业生发出的综合素质测评等等,并通过辅助网络测评完成最终的更为方便快捷、客观公正的线上测评。变革考核形式,可以将传统的笔试形式变为综合考核,尤其重要的是,在综合考核的方面,可以同语文教学的网上教学相结合,可以通过对网上教学内容的梳理或相关的研究、竞赛等等,甚至线上参与的环节增加学生本人的实践分数和语文学科的综合素质分数,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创造的兴趣,灵活运用混合式的考核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推进高校语文教学,逐步完善高校教育管理体系。

结语

高校教育管理创新体系已经成为了当下高校逐步开始尝试和普及的创新管理方式,其通过依托更为科学的机构设置、辅助实用便捷的多媒体网络方式等等形成创新型的高校教育管理体系。语文教学同高校教育管理体系是密不可分的,在新的高校教育管理创新体系下,对语文教学方式方法、考核方法等一系列的创新改革能够在促进高校语文教学进步的同时从总体上推动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使高校语文教学在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体系下完成创新性的升华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孙东方.高校教学管理中落实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篇4

一、不当的自主变成一种放任自流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问学生有哪些问题,有哪些地方不懂,然后将这些作为重点讲解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确实将课堂交还给了学生,从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但是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喜好以及思维方式都所不同,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鉴别水平也有点,往往会使课堂的教学重点与教学目标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导致课堂宝贵的时间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另外,还有部分教师将课堂全部交给学生,课堂上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而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并不是说教师要将课堂完完全全教给学生,自己却不闻不问,而是要充分认识到教师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和指导作用。可见,作为当代的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读新课标,且要将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已经成为浪费你宝贵课堂时间的表现,不仅能够真正的落实素质教育,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运用不恰当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确实存在自己的优势,但是它也有耗时较长的缺点,因此教师必须要认清,每种学习方式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不能够盲目运用,否则会适得其反。因此,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选择性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不能够滥用。在课堂上,教师为了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就会选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导致课堂充满生机,但是学生却毫无收获或者收获甚少的现象。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并不是适应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选择的时候,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如有的教学内容采用直观讲解的方式,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师盲目追求课堂氛围,非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就会适得其反。还有部分教师不能够很好的把握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教师给予学生合作讨论的时间过长或过短;学生在讨论的时候教师突然喊“停”;学生讨论完成,而教师还在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的讨论其实就是浪费宝贵课堂时间的现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时,教师的监督不利,导师学生运用合作讨论的时间进行聊天,讨论无关的内容,导致合作徒有其表。

三、过分强调自主,浪费学习时间与教学时间

小学语文学习不能够单纯依靠语文教材时间,而是要注重整合教学资源,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搜集素材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素材的方式方法。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过分强调学生自主搜集教学素材,无视小学生的自觉能力和分析能力有限,导致时间与成果不成正比。教师让学生毫无目的、毫无选择地搜集素材,对于课堂教学来讲并无益处。这样的过程,学生只会将网络中的记载或者其他书籍中的理论照搬过来,并不能够实现让学生搜集素材的目的,更不能够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选择能力。实质上,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语文素养也没有得到提升,但是却花费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

课堂教学的时间只有宝贵的“45分钟”,给予学生运用搜集素材的时间越多,教师教学的时间和学生学习的时间就会越少,而小学阶段的学生不能够完全自主的完成资料的搜集,而教师过分强调自主,不仅不能够实现目标,还会使学生的内心产生消极情绪,使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越来越低,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放弃语文学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确实给当代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当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将新课标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但是这并不表示就要极端地落实新课标理念,而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渗透,才能够完成教学目标,落实素质教育。目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且要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将教师与学生摆放与正确的位置上,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才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师进福.浅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3,(35).

篇5

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本要求,教师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大力推动计算机情景创设,既是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同时也要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有效模式。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计算机情景创设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很多教师对此有一定的认识,而且也能够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计算机情景创设的有效实现形式,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直接导致计算机情景创设出现了误区,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影响。对此,既要深刻认识到计算机情景创造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质量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着眼于解决计算机情景创设存在的问题,采取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措施,推动计算机情景创设实现更大突破,进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

1计算机情景创设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

情景创设即通过声像、模拟表演、再现生活等方式营造一种氛围,以便于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的一种教学方法。计算机情景创设就是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创设场景,进而使小学生能够与之形成“人机互动”,进一步提升教学吸引力和有效性。将计算机情景创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既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同时也能够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更能够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从这个角度来讲,计算机情景创设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融合和创新,教师对此应当有清醒的理解和认识,在深刻认识到计算机情景创设积极作用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和完善计算机情景创设模式,努力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计算机情景创设,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小学生听”无法取得更好的成效,而通过计算机情景创设可以模拟再现课文中描写的场景,进而使小学生融入课文当中,小学生的兴趣必然得到显著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计算机情景创设,还有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通过计算机情景创设能够使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如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Flash展现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小学生不仅能够很好的理解,而且则于其具有趣味性,也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总之,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产物,计算机情景创设可以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由于其可以使小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质量必然会显著提升。

2小学语文教学实施计算机情景创设存在的问题

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计算机情景创设对于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和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很多教师在这方面也下了一番功夫,如计算机情景创设内容越来越丰富,而且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也进行了一定的融合,使计算机情景创设模式发生了变化,小学生的兴趣得到提升,教师的教学体系也更加完善。但按照较高的标准和要求来看,特别是从落实“核心素质观”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小学语文教学实施计算机情景创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教师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有的教师在实施计算机情景创设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

3小学语文教学实施计算机情景创设的优化对策

3.1突出计算机情景创设针对性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计算机情景创设取得更好的成效,至关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突出计算机情景创设的针对性,使其能够更加有的放矢,既要强化计算机情景创设的趣味性,同时也要体现计算机情景创设的实效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计算机情景创设进行科学设计和系统安排,特别是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设计模式,努力使其能够实现更大突破。如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小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中涉及的内容,教师可以到网络上收集与之相关的声音、图片、音频、视频、Flash动画等资料,并借助多媒体创设直观情境,让小学生能够感受到具体化的教学内容。突出计算机情景创设针对性,还要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以强化小学生理解能力、认知能力以及举一反三能力为根本出发点,对计算机情景创设进行特色化设计,如在开展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Flash动画将生字的起源、演变以及笔划等作出生动的设计,既有利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够加深小学生对生字的理解,教师应当在这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和组织实施。

3.2强化计算机情景创设互动性

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来说,一定要注重发挥小学生的积极作用,使他们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既有利于满足课堂氛围,也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教师应当通过其强化互动性,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展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组织实施,如在运用多媒体PPT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导入”的方式进行,对教学内容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进行灵活设计与安排,而且还要在前期问题的基础上不断加深问题的难度。如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古诗词中涉及作者、年代、历史、地理、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小学生到网络上收集相关知识,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小学生通过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型”多媒体PPT课件,并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互动和探究,这对于培养小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3.3促进计算机情景创设融合性

篇6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网络信息教学手段采用多种现代化的元素,如多媒体软件中使用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这些都是辅助教学的重要元素。通过这些方式展现教学内容,会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清晰。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小学语文中《黄果树瀑布》一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将其播放给学生,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2.丰富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网络信息量极大,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搜索到各种资料以及语文教育的前沿动态信息,并将这些资料作为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更新语文知识。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找到相关案例,在案例讲解中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思维,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清晰地标注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如将一些重点词汇、修辞手法、优美的句子用醒目的颜色和字体表示出来,让学生明确教师讲的重点和难点,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教材的价值挖掘不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应用十分广泛,很多语文教师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课件制作上,忽视了对语文教材的挖掘,忽视了教材的地位。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经过国家教育部门严格审核的,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将重点放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弱化了对教材内容的研究和分析,教材中的很多经典内容没有被挖掘出来,制约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2.追求教W形式,忽视教学内容的提炼

在互联网急剧发展的大环境下,部分教师片面追求课程形式,使语文课堂向带有美术性和音乐性的课堂转变,课堂趣味性确实有所增加,但是语文教学的思想性被大大降低了,带有深厚文学底蕴的语文教学被打破,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也制约了学生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网络信息技术的措施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现一些生动的教学案例,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文学常识,使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进而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2.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师以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相对枯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教师不但要注意挖掘教材内容,还要通过网络媒体丰富教学资源,如搜索与教材知识相关的资料,提高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认知,增加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量。除了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教师还要拓宽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层次。网络信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建立气氛轻松、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堂。

3.搭建网络信息平台,促进教学

教师可以建立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提高的舞台,如微信群、QQ群、语文教学论坛等。教师可以在这些网络平台上定期文学常识、优质文章,为学生推荐经典著作和优质书籍,为学生文学素养的积累提供大量支撑。教师还可以定期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线上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也可以利用平台沟通和交流,建立和谐的生生和师生关系,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网络信息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教学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今天,教师要充分借助网络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有选择性地运用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各学科的教学水平。

篇7

我一直坚持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慢功、细活,它是生命潜移默化的结果,绝不能以赶鸭子上架的速度发展,不能用“深圳速度”衡量。

再由此,我联想到我所从事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在当今也真是时时、处处无不在求一个“快”字――快速达到目标,快速完成任务,快速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快速使学生的语文情感培养起来,快速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提升起来……

近日,我从《中国教育报》中读到一则报道:

“一岁能背诵五言绝句,两岁识字2000、背诵30首以上古诗,四岁左右能流畅地读书、看报纸,五六岁时会使用汉语字典,喜欢古典文学或现代文学。”这是某早教机构提出的“早期儿童教育”。

显然,超前识字教育不符合教育规律,它不是孩子的真正发展所需。这是一种快教育,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输在成长线上――这是通过透支孩子未来发展的教育,这是一种拔苗助长、不符合孩子的天性的教育,这是对人生命发展的一种亵渎的教育。

小孩子如此,小学生、中学生不也是如此吗?快教育僭越了学生成长的自然进程。表面上,学生获得了短期的发展变化,但最终会对其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的影响,使其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

故此,提出“慢语文教学”。

二、慢语文教学的内涵及理论根据

慢语文教学,与快语文教学相对。即在语文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求快、求急、求成,而求稳、求实、求效,一切依据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一切依从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与发展。但慢语文教学不是拖拉地教语文,也不是慢吞吞地学语文,更不是老牛拉破车、蜗牛爬行地教语文。

为什么要提出慢语文教学?这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决定的。

1.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要使语文成为有用的工具,将其工具性落到实处,只有慢。要知道,掌握一个工具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不可能有速成法,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

譬如说识字,表现看来很容易,也很快捷,但要弄明白,没有感悟的过程不行,虽然灌输的方式使学生会记、会写,但却不会用的情况太多了,这就是只求其形而未能求其质了。这并不是语文教学目的之所在。如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教师讲只是三言两语的功夫,但学生真的理解了吗?理解得深刻吗?能够举一反三吗?有的初三年级的教师一堂课讲三四个语段分析,老师是讲了,学生也似乎理解了,但学生果真理解吗?如果隔一段时间让学生再来分析,学生还会吗?如果真会,那才是会用语文这个工具,如果不会,显然,工具没有真正掌握。

再说人文性。思想本身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学生写下来,是不是就体悟了这种人文性呢?这是需要每一个学生都用心把握的东西,没有全身心的投入,是不能形思想的,即使有,也是教师贴的标签。如上《窗》一课,其思想内涵是扬善贬恶,做一个善良的人,不要做一个恶人。试问,学生会说了就算完事了吗?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你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吗?你自己是如何做的?今后,你如何做到呢?学生联系了文本、生活和自身行为,就完事了吗?还不行。老师还应该观察学生是不是真的说到做到,是不是言行一致。人文思想不是说的,而是做的,是体验的,久而久之,学生的思想才能得以提高,语文学科中的思想内涵才能得到落实。

2.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慢的过程。要想让学生从不知到知再到深知,从不能到能到很能,从无情到有情再到多情,岂是能够一步到位的。其学习必须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少到多、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况且,学生各自状况不同,内悟与内化过程也是各不一样的,如果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来进行学习,那就不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所以,无论是从整体的学习还是个体的学习,都是一个慢进的过程,不能速成。

三、慢语文教学的实质

1.慢语文教学是真实的语文教学。快语文教学是一个假语文教学。为了快,教师是自欺欺人,学生是装模作样。因为快语文是一种急功近利――只为追求所谓的结果,不求过程的科学性;是一种拔苗助长――不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进行的学习;是一种掩耳盗铃――一种自鸣得意、自欺欺人的做法;是一种虚教语文。为了让学生能在名著考试中拿分,我们的老师在做什么?不是让学生读书,而是让学生背名著讲义,以教师的读来代替学生的读,以讲义代名著,以讲义代书本。结果考试成绩很好,但没有形成实际能力。而慢语文以实事求是为教学指南,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真实的掌握出发,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能学多少就教多少,不去人为的拔高,不从教师或社会的角度去着意地追求。慢语文强调一定要让学生走进语文,走进语文学习的载体――文本,走进语文学习场――生活,让其在语文学习场和学习平台上感悟、体验、内化,这样的语文就是实语文、稳语文、真语文,学生在慢语文的学习中稳扎稳打,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情出发,从实用出发,从实效出发――慢语文真正实现了语文学习的本质目标。

2.慢语文教学是挖潜的语文教学。慢语文教学是依据学生语文学习的潜能,不断发现,不断挖掘,不断巩固,从而使其从内心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的感情,培养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根基、根器。

3.慢语文教学是理性的语文教学。慢语文教学不是一种功利性的教学方法,而是切切实实从学生本位出发进行的语文教学的新思维、新行为,是一种立足根本、着眼长远,非舍本逐末的行为。它是一种理性思考的结果,这种理性表现在理性地认识学生实际,理性地认识学生的发展,理性地认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由于慢语文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尊重了学生学习的实际,教师在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压制,不霸道,不强求,不抢话,不做接力手,不做传话筒,不做放大镜,而是给足时间,创设氛围,耐心倾听,慢慢来,学多少是多少,只要真正投入,只要积极用心,只要尽心尽力,这就是一种理性的尊重。在这种尊重下,学生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就会增强,语文学习水平与能力岂能没有提高?

4.慢语文教学是快乐的语文教学。快语文教学用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去要求学生学习,最终只能使学生体验到太多的无能感和挫折感。而学生在慢语文教学之中,由于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所以会感到学习语文不再是一个苦差使,就不会出现学习语文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的“三怕”现象,而是充满热情地去迎接语文,享受语文,赢回自尊,找回自信,从而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语文此时就不再是工具了,而是伴随其一生、使其不断进步发展的推进器。

5.慢语文教学是高效的语文教学。慢语文教学表面速度不快,一堂课讲的内容不多,达到的目标不多,但实际上,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学得牢,学到对以后发展有益的东西,为终身发展奠基的东西。不仅如此,不是一个学生在发展,不是少数学生的发展,不是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而是所有学生的发展,是一个都不可少的发展,教学关注的不仅仅是外显效应,更多的是内在成长,采用的方法不是机械重复、大量作业、题海战术,而是自主、互动、实践、体验、内化、激励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不就领悟祖国语文文字了吗?慢语文教学着眼的是所有,是长远,是实效,如此,语文教学的目标也就实现了。慢语文促进了全员语文素养的发展,不仅让所谓的尖子生学得好,在原先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更是让所谓的后进生提升发展,满足了所有学生的需要与发展。慢语文促进了学生语文全面素养的发展,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也使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落到实处。

四、慢语文教学的原则

1.基础性原则。即慢语文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和学情出发,夯实基础。起步学习语文新知必须慢,特别要把书本知识学得扎实,因为它是基础,是学习的根,是运用的源,“以本为本,本是根本”应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它充分反映了基础性的原则。学生基础打牢了,还愁学生走不出来吗?这与学习书法是一样的道理――先“入格”,再“出格”;这与建房造屋是一样的道理――“万丈高楼平地起”,否则“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2.渐进性原则。即慢语文教学必须由低而高,由少而多、由浅到深,前面的学习内容不扎实、不消化、无实效,则不能向后进行,后面的学习内容必须建立在前学习内容的基础之上。深度要切实。立足学情,学情决定速度。

3.发展性原则。即慢语文表象是学生学习语文时要“慢”,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应立足于学生终身语文学习的发展上,其所求非眼前一课、一时,非短视,而求长远与将来;不求讲了、教了、说了,而是会了、行了、能了。

4.实践性原则。即慢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学习语文时要全过程让学生实践。只有通过自我实践、合作实践,才能在实践中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问题、深化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全给、多给、施给,而应该少给、不给、精给,更应该让学生自寻、自找、自探――只有自己实践出来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5.巩固性原则。即慢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巩固――温故而知新。只有不断地巩固与积累,才能不断地升华和积淀,才能有更大的收益与更好的发展。所以,学生在学习一个阶段后,决不能“一鼓作气”,要适时休整、调整、回顾、整理,不断充实到原有的知识系统里,使知识更加完善。学生自主学习时,要有充分的时间;学生彼此合作时,要真心合作,互通有无,共同研究与解决;学生训练时,要有足够的时间。

6.自主性原则。即慢语文教学需要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做语文学习的主人,使其真正想自己的语文事,说自己的语文话,干自己的语文活,尽自己的语文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自我建构语文知识,自我形成语文能力,自我提升语文情感,教师不能有任何的包办、代替,不能存在任何的超权、霸权、弄权。

7.控制性原则。即慢语文教学必须对语文学习的量与质要实行控制,一定要从学生本位出发积极考虑,不能教师随心所欲、想当然。语文学习目标立足大处,着眼小处;目标要分解,写字、写作文、双休日作业等都需要控制。

五、慢语文教学的科学策略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是最有效实施慢语文的教学策略。

所谓“先学”,就是在课堂教师未开讲之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紧紧围绕本课的学习目标、按照教师预设的最有效的学习指导,所进行的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主学习。

所谓“后教”,就是教师在课堂学生“先学”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为解决“先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所进行的相互实践、相互探究、相互学习。

所谓“当堂训练”, 就是在课堂“先学”与“后教”的基础上,为了检测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对“学”和“教”的内容所作的反思、反馈而进行的深层次的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我学习。

篇8

微信 (WeChat) 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微信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特别是能迅速接受新兴事物的大学生的生活中。

从微信产生到目前为止,微信已经覆盖中国 90% 以上的智能手机。尤其是在大学校园,微信这种软件更是深得大学生的厚爱。微信是一种网络环境下免费使用的软件,可以在网络开放的环境下实现开放式的教育,为大学生的自学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尤其在师生互动方面打破了原来的时空界限,实现了师生之间随时随地沟通交流。并且通过有趣的知识点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目前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目前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缺乏实时互动

互动式教学是目前非常流行并且有效的教学方式。它通过教师在课堂讲解,学生在课堂参与,师生相互研讨、交流、沟通产生思想的碰撞和共鸣,从而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然而大学语文作为高校的一门提升人文素养的必修基础课,目前的教学模式仍处于被动式,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同时由于一学期的课时量设置在40节左右,而一本大学语文的选篇都在80篇左右,所以时间紧,内容多,而老师着重的是讲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内容、艺术风格等,等到学生可以提问时候,课堂时间已经结束,为了不影响后面的课堂,老师匆匆离开,学生有了疑问而留在课堂,造成了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及时互动的问题。所以大学语文就成了所谓的“大四语文”。教师费时费力在知识的讲解,而学生由于满堂灌,缺乏学习的兴趣,知识得不到有效的巩固。虽然教师也在做教学改革的尝试,然而仅仅局限在课堂之内的改革收效甚微。因此在网络开放的条件下,一种新兴的网络技术微信的引入,将为目前的大学语文教学带来新的希望。微信这种软件可以在网络畅通的条件下实现线上、线下无限制沟通,随时答疑,解决教师和学生的时空限制,实现了课堂教学,课后实时互动答疑。

2、目前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局限

大学语文是高校普及的一门传统学科,由于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它的课堂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固定,所以在讲授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目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学成为一种流行文化,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喜爱。所以现在很多的大学生不愿意去读经典文学,而沉迷在网络文学中,导致目前的大学语文课堂呈现出死气沉沉的局面。因此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引进新的网络技术如微信,因势利导,在传授经典文学的同时引导学生去阅读、理解、鉴赏网络文学,扩充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使大学语文的教学更通俗、更时尚,更贴近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拓他们的视野,满足他们的期待。

3、目前大学语文教学的评价体系单一

目前大学语文教学的评价体系就是平时成绩加上期末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的最终效果。平时成绩一般都是出勤情况、课堂提问和作业完成三项,考试成绩就是一张测试知识掌握情况的试卷。所以说这种评价体系过于单一,有明显的弊端。因此这种评价体系不能把有能力的学生区分出来,只要课堂知识掌握牢固,考前努力背书就能够考出好成绩,使大学语文教学仍局限在应试教育中,不能真正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不能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因此引进新的网络技术如微信,就可以实现考核方式的多样化。打破传统的网下考核方式,实现网上和网下的考核结合,对学生的能力和学习过程进行全面测评。

三、把微信引入大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根据目前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课堂教学缺乏实时互动,教学内容局限,不能与时俱进,教学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那么运用新兴的网络微信技术,就可以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给目前的大学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曙光。运用微信技术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课堂问题课下随时答疑,并且不需要面对面,缓解师生的紧张关系,可以使学生更大胆,更有突破性,更有想象力。正是在师生的交流和互动学习中,可以全面了解学生读书、思考问题的深度,在批改学生的作业中随时沟通,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更好的发展。由此可见微信改变了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开拓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使课上和课下有效的结合,所以有必要引入目前的大学语文教学中。

四、微信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建立班级微信群

目前的高校都是以班级作为小的管理单位的,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小小的班级微信群,只要每个同学加入这个班级微信群,才可能实现班级成员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会话。这样就构建好了基于微信平台的学习社区。

2、运用微信有效开展课前预习

首先老师在微信中向学生课前预习信息包。这个信息包有下次课堂讲解的重点、难点、问题的设置、相关资料的链接等,并且会以文字、图表、图像、视频资料多种形式呈现。其次学生接到信息后按照预习的内容对照学习,有目的、有顺序、有思路地去思考。最后把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反馈,就能针对问题实时进行答疑,实现了师生、生生的同步交流,并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因势利导,引起更深入地思考,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所以利用微信进行课前预习,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为课堂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运用微信建立实时互动平台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课堂时间非常紧张,45分钟的课时仅能讲完课本内容,课堂讨论和课堂提问环节被缩短,学生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不能随时解决,时间长了,问题就会越来越多,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微信技术实现了全新的突破,利用它的“微”优势,可以实现学生的随时随地提问、答疑。微信平台提供语聊、文字、视频等的方式来完成交流,可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内容在网络畅通的条件可以瞬间到达,避免了学生和老师之间面对面的尴尬,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课前、课后随时的互动,增强了彼此间的交流。这种随时的互动,有效地利用了大家的零碎时间,拓展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4、运用微信可以实现多元化地评价学生

目前我们大学语文的考核评价模式就是平时成绩加上考试成绩。而学生的平时成绩一般而言差距不大,只要出勤,交作业,一般就是满分。而学生平时课下的读书和提问,以及课下的写作能力都不能得到全面的考核。微信技术的加入,就实现了考核的全面化。平时成绩作为课堂表现的一部分,同时要把学生在微信群中的文章的数量、质量、语言的运用等多方面作为课外表现的一部分。最后就是期末考试成绩,也作为考核的一部分。因此在微信的技术下,我们的考核分为三部分:30%平时课堂表现+30%平时课外表现+40%期末考试成绩。平时的课堂表现就是课前三分钟演讲、课堂回答问题、课堂背书情况、出勤情况;平时的课外表现就是学生在微信上的活跃度,包括及时提出课前预习的问题,在微信上的原创作品、参加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的情况以及诗歌朗诵比赛的情况,能够和老师、同学在网络上运用语聊工具沟通、交流的能力,课下读书的读书笔记等;期末考试成绩在于学生的课后复习情况。这样就可以做到多元化地区分学生,实现了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五、微信运用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微信的运用的确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它是便捷的工具,是与时俱进的网络技术,深得老师和大学生的厚爱。然而微信毕竟不是课堂教学的主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两种情况:

1、适度的原则

我们作为高校教师应该深知,课堂教学是根本,网络教学只是辅助的手段。微信平台确实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它不能完全代替课堂教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内容梳理、重点解析、思想的传递、面对面的交流、逼真的表情,都可以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引导和督促学生。所以学生知识的获取从根本而言就是在课堂。但是网络技术、微信的使用,可以起到实时互动,课前有效预习以及课后的有效复习和巩固,但却不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只能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只有在二者结合的条件下,才能与时俱进,提升教师的水平和学生的能力。

2、及时的原则

运用微信平台就要很好地去维护,因此发现平台上的信息需要及时地更新和回复,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虽然这样就比传统教学花费更多的时间,但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往来,学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有利于他们的身心成长。

六、小结

微信这种新兴网络技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实现实时互动,及时解决课堂内外的问题;同时拓展了课堂教学的资源,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最终提升了教师的水平,实现了考核方式的多样化,无形中提高了教学质量。但微信技术毕竟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我们只能采取适度的原则,且不可本末倒置。

【参考文献】

[1] 袁磊,陈晓慧等.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7)87-89.

篇9

一、学生课堂主动提问的现状

伴随新课标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师已经非常注重对于提高小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自主性和主动参与性的相关问题,但是如何引导是个关键。目前课堂上的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发问的一些方式方法还显得有些略显机械,并不能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体现出优势所在。因此,在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积极参与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成功的关键。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大多都是教师提问,学生不会提问,甚至是畏于教师的权威不敢提问。

一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都会在课前就把提问预先设好,由教师在适宜的时间提出、学生回答、教师点评等环节,基本没有给予小学生以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机会,学生心里到底怎么想的?持有什么观点?尤其是与教师不同的观点根本没办法表达出来。单单从教师最基础的职能――传道解惑方面来看,都没能完成,学生内心存在的疑惑根本没有得到解答,因此新课程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改革形同虚设。

虽然新课改已经提出了很长时间,但是很多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并没有什么变化,“换汤不换药”,教师还是用以前的套路教学,还是霸占着课堂,并没有转换自己的身份,依然高高在上。这就造成小学生由于心理作用,不敢主动回答问题,更不敢主动提出问题,这就造成小学生即使对新知识没听明白,也不敢问,从而影响了新知的掌握。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的学难以实现。

二、激发学生积极提问的方法

巧妙的提问不仅能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p检查和巩固所学知识p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课堂上来,提高听课效率。笔者谈一谈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设计的一些技巧。

(一)引导学生提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新课标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能够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但是依然有教师还是不重视学生的主动提问,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主动提问有哪些优势。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的45分钟内,几乎都是自己滔滔不绝地讲了30分钟,不给学生的思考和发言留出时间,更不用提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了。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心学生的思维动态,把握时机,利用鼓励的方式,让学生敢于把自己存在疑问的地方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过程,教师才能掌握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听课情况、对新知的接受情况,有利于教师针对问题存在的知识点,再次加强教学和辅导。由于教师能够积极地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提问,会使学生把自己的疑问表达出来,并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将问题最终解决。

(二)激发提问

小学生的年龄正处于争强好胜的阶段,教师利用学生的这个心理让他们能够主动提问。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对那些总是主动举手、主动提问的学生多多给予表扬,进而提高全体学生主动提问的兴趣。在这个基础上,教师一定要多多将关注点放在一些性格内向、不愿意主动举手的学生身上,采取激发式教育方式,抓住小学生心理激发其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师生间的互动。

(三)疏导提问

在鼓励学生积极提问的同时,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停留在学生只是提出问题的情况下,而是要针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和点评,特别是对一些学生的错误认识和理解,更要尽快地进行调整,使其回归到正确的路线上来。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

总之,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巧妙,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能减少无效、无谓、无用的提问,节省出一定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能形成学生长时间的深层次的课堂学习活动,因而使课堂显得生动活泼。课上看似随机应变,实际上功夫在“课堂”外。它要求教师既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是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按照教学规律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结果。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只能使教师的教育目标和任务得到实现和完成,但是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才是课堂教学的最主要目的,学生正是由于对知识和理论的存疑才会产生提问的欲望,想把自己的观点呈现出来,提问也能够促进教师发现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乐于提出问题,这样的课堂才能够推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参考文献:

[1]刘圣良.在“互动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J].黑龙江教育,2014(11).

篇10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一)固守传统的教学方法

据调查发现小学语文教学之所以收不到想要的教学效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学方法的问题,教师已经习惯与在教学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的一个位置,同时进行着黑板、书本以及自身的三点一线教学,一板一眼的说教,根本不给学生自我发言的机会,整个教学过程死板毫无新意,课堂的沉闷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最后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也是在所难免的。

(二)教学误区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教师和学生都深陷于教学误区之中,作为语文教师往往将精力都放在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上,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个性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了获得好成绩经常出现满堂灌的教学现象,整个课堂毫无活力可言,硬性教学铺天盖地,但是最终仍旧无法获得明显的教学成果。同时小学生面对着家长、老师以及升学等方面的压力为了获得好成绩在课堂上进行完全的机械学习,围绕着老师根本无法发挥自身存在的潜在力以及创造力,最终不但无法对语文教学进行较好的吸收,还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精神压力。

二、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一)合理分组,优化组合

目前,在小学语文中开展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使学生之间形成集体合作的意识,达到相互之间学习的互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合理地分组,使小组之间的组合优化,由于学生之间具有差异,教师应该在了解班级里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分组,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使所分小组的学生能够在同一战线上,明确各小组成员各自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之间相互平等竞争,促进知识的形成。

(二)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给予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机会,因此,开展合作学习就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教师在不同的学习过程中应创设一切条件、机会让学生通过合作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和巩固生字的方法。如教学儿歌中的生字时,可让学生自己读儿歌,不会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再请教同桌,互相教一教。或是组长任意出示生字卡片,其他人进行抢答比赛,读得不准的由组长负责教会。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他们自发鼓掌坐好,表示庆祝大家通过合作又学会了新知识。最后教师询问:谁帮助同学学会了不认识的字,使自己体验到助人的自豪,使别人体验到受助的温暖。

(三)开展互检互助合作学习

想要真正将合作学习进行推广,单单依靠课堂上的教学实践是远远不够的,作为语文教师要将这种学习方法不断想课外延伸,让学生无时无刻都在合作下学习、监督、提升,真正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后作业、课后预习以及课后复习上多下功夫,可以开展多方面的课后合作学习,例如在完成这三项课后学习中可以安排同桌之间合作学习,通过对相互功课的检查及时进行指正,同时借鉴存在的优势,这样的学习会强化自身认识,在无形中健全自身知识结构。还可以进行组长与组员之间的合作学习,语文组长本身就是知识结构相对完整的,但是通过检查组员的课后作业时也能及时弥补自身仍旧欠缺的部分,通过合作学习后也能强化认知结构,对知识进行进一步调整。

(四)及时组织学生交流,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及时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交流和评价,首先教师要采取由各小组长发言、其他成员补充的形式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效率,对合作学习较好的小组要及时表扬,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采取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达到互补长短的作用,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看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如果过于威严,会给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带来压力,从而不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智能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应努力构建起平等、友善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宽松、自由、愉悦的氛围中开展合作学习。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轮流深入小组之中,参与他们的讨论,对他们的讨论作适当的点拨,对表现好的学生适时给以鼓励表扬。

(六)抓住时机,创造合作氛围

小学生的身心处于发展阶段,他们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处于低级阶段,因此,教师要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引导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前进,小学生比较好动,而且充满好奇,教师可以将这一特性运用到合作学习活动中来。在进行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要精心选择和合作学习探讨的内容,难易度适中,难度过大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打开,让他们无从下手,过于简单的问题激不起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不能引发他们的讨论。因此,教师要抓住教材内容,在课堂上选择适当的时机因势利导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一种技能,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合理地分组,优化合作学习小组,正确地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生红.“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6(01)

[2]刘静园.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6(04)

篇11

首先,本书的宏观理论构架新。全书共25章,构建了五编内容,第一编“课程论”,设四章;第二编“内容论”,设九章;第三编“方法论”,设六章;第四编“资源论”,设四章;第五编“教师论”,设两章。这与刘教授过去出版并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的《语文教育学》的“目的篇”、“内容篇”、“方法篇”、“资源篇”相比,本书多了“教师论”的内容,并且,除了回答“为什么教语文”、“教什么样的语文”、“怎样教语文”、“靠什么教语文”的问题,本书还回答了“由谁来教语文”的问题。

该书构建的五编内容均聚集在“以中小学语文教师玩转课堂的教学能力提升”这根主线上,第一编为课程论,后四编为教学论,第一编统帅后四编,后四编拓展第一编,前后勾连、彼此交叉、不蔓不支,它们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完整的语文教育体系的框架。这样的理论框架更为严密,内容也更为丰富。

所以,此乃一“新”。

其次,本书创设了实验型文本教材新体例。

这部教材的编写体例是超乎寻常、别出心裁的。全书共25章,每章均由核心提示、案例研习、讨论思考、理论概述、 资源链接、 实践运用六个部分构成,旨在体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突显“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应用理论课程”的特色。 这六个部分中,“理论概述”是各章的重点部分,根据高师学生打好理论基础的战略需要,充分展开,着意宣讲先进的课程理念。这些理念的树立,又用各章“思考与讨论”所提示的主要问题来深化巩固;用各章“资源链接”所开列的参考书籍、论文和网络资源来扩展延伸;更用各章“实践运用”所设计的“名课研习”、“模拟教学”和“诊治教病”来实验矫正。以往的这方面的书,大多重视理论研究,用繁冗的理论疲劳轰炸学生,众多理论叠加在一起,堆砌成一章内容或一本书,它们忽略了实践。而本书,不同凡响的编写风格,理论概述与实践运用并重,其中的“案例研习”,更是生动形象,用例200多个,无论从学段上、课文类型上、地域上、形式上,还是三个层次上,分别是高层次的教学“变式”,中层次的教学“范式”,低层次的教学“仿式”,都是多种多样的。

所以,此乃二“新”。

然后,本着与时俱进的宗旨和精神,随着语文教育的发展,本书增设了一些内容,是以往的书所未见的。

课程论里,增设了第四章“语文课程测试”;内容论里,增设了第十一章“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第十二章“语文德育”、第十三章“语文美育”;方法论里,增设了第十七章“高中语文选修课实施策略”、第十九章“中职学校的语文教育”;资源论里,增设了第二十三章“语文校本课程资源”;教师论里,增设了第二十五章“语文教学科研”。

所以,此乃三“新”。

接着,正如我上面所说,本书在形式上是分为了五编,是其新颖之处,而内容上,本书也将国外理论与国内理论、传统理论与现论相结合,充分重视教材的实践性、总结性、客观性和学术前沿性。

实践性。认为,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我们更好的实践的。“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支矢去射‘中小学语文教学’这个的。”

本书中每一章里都有一个重要环节,编者命名为“实践运用”就充分体现了其实践之重要性,而其它的,比如案例研习等也是由实践中来,关系重大。

总结性。任何理论都需要精炼简短,一针见血。理论概述中,编者力求留下空白,运用完形压强或期待视野,让老师去探索、学生去思考,从而共同进步与发展。

客观性。本书的研究都做到了立足于客观,立足于实际。

学术前沿性。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仍处于发展时期,变动性很大,再加之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本书站在学术前沿的高度,勇敢引进新内容,与经典和谐相融、共同来支撑着这本书。

所以,此乃四“新”。

篇12

一般而言,入读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文化基础的储备上都是比较薄弱的,大部分学生的水平都处在中下等,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正常的思维方式,许多学生都存在严重的“偏科”状况:读职业院校的目的也就是单纯的学一门技术,然后走出职校大门开始工作,对于语文等基础课程没有丝毫的兴趣和学习动力。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要想在这样一种现状之下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尖锐地指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因此,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时不应当功利性地只教授专业技术知识,让学生变成流水线上的有用的工具,却忽视了一个人的整体和谐发展。因此,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中,应当回归人文教育。

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实施

1、语文教材应具有独特性

(1)语文教材的体例应当着重体现思想内容。如在教材中加入爱国篇、情操篇、励志篇等,这样不仅避免了语文教材的严肃呆板,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职业思想和情操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高度责任感、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团结和谐的群体意识,更好地服务社会,做出贡献。

(2)在教材中增加不同地方的民俗文化。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学生了解祖国各地不同的风俗人情、经济发展,让其懂得人们的日常生活同科学技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懂得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存在的差异,在以后的生活中,无论身处何种社会环境,都可以很好地去融入和适应,尽快地进入自己的职业角色。

(3)职业院校的语文教材应当同普通高校区别开来,侧重于学生的社会实践性。要增加一些社会调查之类的内容,让学生在参与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考察、探究能力。

(4)对学生应用语文的综合能力进行加强教育。在这一方面,要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对问题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从而奠定良好的文化素养,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时候,能够很快地反应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进行解决以及准确地判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提高应对新问题的能力。

(5)加强应用文体知识的教学,特别是实用文体能力的培养,如说明书、统计、分析报告、实验报告、合同、协议、操作程序、机器维护等文体的撰写,以适应生产、经济建设第一线、最基层、最具体的工作岗位的需求。

转贴于

2、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人文精神的缺失,并不全然在于学生自己的问题,老师也应当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学校在这一方面,应当加强老师的师德建设,倡导在师生交往中对学生倾注人文关怀。老师应当教育学生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人,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现代文明和未来文明。一个社会没有人文精神,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一个人没有人文精神,就是一个残缺的人。因此老师应当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中体现关怀发展,以自身作为准则,积淀自身的人文素养,在教书育人上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这无疑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在老师这样一种熏陶之下,得到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3、建立民主平等、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中,老师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处于一种支配和控制的地位,而是应当将自己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以一个容易让人接触的角色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做好一个学生的帮助者和倾听者,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个民主平等、互动和谐的教学氛围。老师应当清楚的是,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无生命的整体的班级,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有自己思想和情感需求的学生,因此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倾听学生的心声。尤其是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真情实感的体验。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不应只是教师的“独白”,而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一种互动的对话,甚至是一种“精神的接纳和人格的对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良好的个性在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职业院校的语文课,应当认清语文课所承担的素质功能、文化功能、交流功能,设计开发出适应职业院校特点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并行的语文教材。只有认清语文课的功能,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课才能在职业院校课程改革中站稳脚跟、稳步发展,走出职业语文教育的特色之路。

参考文献

篇13

一、KOIB体验式学习循环理论

美国教育学家Kolb全面审视了勒温、杜威以及皮亚杰等人研究,以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多种不同学科为视角,在体验式学习模式、行为研究模式和认知发展模式等研究成果基础上,在其理论著作《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一书中,提出体验学习循环理论。Kolb认为,学习是在特定的物理空间中,学生以动态的认知体验与挖掘知识的内在逻辑形式,建立主体与客体的自我概念,理解所承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最深层次的循环延续过程。Kolb依据体验学习过程建立体验式学习循环模型(图1)KOIB体验式学习模型是由四个阶段构成的循环系统,即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行动应用。该模型的关键在于适应世界的双重辩证对立之间矛盾。具有两种不同获取体验方式:感知(具体体验),领悟(抽象概括),感知与领悟之间的辩证统一需要学习者通过体验的转换才可完成。体验转化涉及到两种不同的加工方式:内涵转换(反思观察)与外延转换(行动应用)。两种不同的体验转换方式之间也存在着辩证对立的关系。[2]Kolb体验式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仅有助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而且指向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教育者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身心投入到外在的交往之中,在反思与实践中,触及到传统教育与网络学习所无法涉及的人格及社会性的发展领域。该循环理论不是简单的止步于学生的体验活动,而是通过学生对体验进行领悟、体察、反思,从而实现理性的升华,同时突破了个体学习的牢笼,以活动交往为方式,进行意义化的挖掘,深刻剖析问题,在思维碰撞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语文学科教学设计”课程中体验循环理论模型建构

“语文学科教学设计”是一门针对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开设的教师教育必修课。该课程是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上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特点,目的是增强学生教育教学专业化的思维意识以及语文教学设计意识,提高学生教学设计能力。因此,本文以“语文学科教学设计”课程为应用案例,基于KOLB体验循环理论进行教学设想,在智慧教学背景下,改善学生学习体验,促进学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如图2所示:体验式教学活动流程图将教学内容分为案例讲授、研读分享、团队设计、成果展示四个阶段的外循环,每一个阶段都引导学生经历相应的内循环,即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念、主动实验。第一阶段教师进行案例讲授,通过启发提问、类比研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具体的体验中引导学生明确任务、界定问题。第二阶段教师提供辅助支架,学生在观察、反思的过程之中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提取问题关键、内化设计结构。第三阶段学生组建团队进行教学设计建构,通过头脑风暴、分配任务、模型建构等过程,优选认知策略,设计教学方案。第四阶段学生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微课制作、展示,并以线上投票、线下点评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教学设计进行一轮又一轮的迭代优化。以上的阶段中,将教师讲解、学生探索、团队合作贯穿于其中,通过内外循环、层层递进,迁移性、系统化地促进学生教学设计能力提高。以下将结合课程内容对KOLB学习循环四个阶段进行阐述:

(一)具体体验具体体验是通过把感觉、思维和情绪融入到真实的环境之中,并与之相互作用进行体验,该课程中教师内容的准备应基于学生的起点以及潜在发展点,创设情境,通过学生对知识的符号认知重组,加深其意义化、社会化的认知,打破学生常规思维,勾起学生进行意义化的情绪。具体教学如下:首先教师通过对优秀语文案例分解以及类比不同文体的案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其语文教学设计内部结构与功能,形成对相关概念宏观的初步认知。其次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优秀案例与问题案例的拆分,在互动中探究问题的根源,明确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基础,界定语文教学设计要素的微观问题。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拉近教材或案例与学生的距离,充分关注学生的动机、兴趣、情绪及其感受,促进学生具体体验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