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电气工程的内涵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电气工程的内涵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电气工程的内涵

篇1

课题编号:GJI201301043

TM76-4

一、电气专业的办学理由和就业分析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老专业。

目前,全国已有240余所全日制本科院校和80余所经教育部批准的民办院校设有4年制本科相关专业,每年招收3万人,另外还有460所专科院校每年招收1万人。且研究生的每年招生已近万人,占本科毕业生的1/3,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专业教育体制相当成熟。同时,教育部和高校电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在紧锣密鼓地建立和推行专业教学的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的专业认证。

总体上电气专业的招生和就业都在所属学校中位居前列,但我们的问题是本院本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仍需要提高,这里说的对口就业率提高主要是指就业层次低的同学的提高。由于部分同学专业竞争能力不够,较难拿到所期望的工作职位和待遇,因此便有部分同学只好改行从事某种本专业性质较弱的其它工作。

本专业的就业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在各类传统企业中从事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技术改造,如担任设备动力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车间设备技术员和电气设备维护人员,以及其它生产过程的运行人员。

(2)在自动化公司中从事项目开发和售后服务,如项目工程师和施工技术员、调试人员、售后工程师和项目经理。

(3)在中小微企业中研发、生产电子和电气产品,如从事产品设计和工艺的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线技术负责人或骨干、测试工程师、元件工程师、售后服务工程师等。

为了应聘这些职业,除了需要掌握必要的文化素质,还要接受基本电工理论和电工技能的训练,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制作、调试和PCB的设计方法,需要熟悉计算机的软、硬件基本技能(包括单片机应用技能和PC软件的应用方法),同时要求掌握PLC和工控设备组建、运行、调试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和熟悉某些测控、电力电子和电气传动的典型系统。为了适应本专业宽口径的就业特点,强调一专多能、可上可下(多次就业),以及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学习方法。

需要指出,尽管很多同学目前掌握上面所列的基本技能要求,也有相当的差距,但总的几年大学教育过程,对其应聘和从事各类职业工作,都还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 课程体系和能力指标

本专业将整个教学分为入门、课程和实训3个阶段。为使学生尽快安全入门电气工程专业,将编程类计算机课程尽量前移,同时专设入门课及其分组实践课培养学习骨干,并以电子技术和单片机为主要内容开展课内外科技创新活动,试图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英语和数学知识的运用;实训则作为顶层学习的出口,分为嵌控、工控、测控和电控(电力电子与传动)4组,分别进行典型系统的综合实训、毕设和基本能力的培训验收,并倒逼传统课程的改革;而目前传统课程则尽量尊重国家电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各任课教师的不同改革举措,以不同方式反复地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职业基础,以及适于现代社会的学习方式方法。

考虑我们学生应聘职位的入门性和实用性,而非领域专家的实际情况,本专业写入大纲的基本能力指标暂定如下:

1. 熟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回答基本理论和安全用电的应知常识题。

2. 自选原理图分析,鉴别主要电路和元件,展示电路板的装、焊、拆、调、测能力。

3. 简单功能电路板的原理图和PCB设计能力,展示自选中英文元件资料的阅读能力。

4. 继电器和PLC等工控系统的梯形图设计能力,自选示例,并说明电气设备的安装、配线要点。

5. 自选单片机最小系统或应用系统,展示电路设计和编程能力,说明调试方法。

6. 展示基本测试仪器和软件工具的使用能力,阐述自选测试任务的工作过程。

7. 说明自选典型电力电子、电气传动产品设备或测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展示综合分析能力。

三、本专业为完成人才培养计划中能力指标的具体措施

(1)开设综合技能类课程,加强技能培养

学院提出加强实践性教学非常正确,对提高学生就业率会有很大帮助。开设综合技能培训课程是加强实践性教学取得效果最好、最省时间的办法。

开设综合实践课程,让学生掌握目前电气电子行业基本技能,扩大学生就业面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高专类学校对这门课程非常重视对提高学生就业率效果明显,也是我校电气专业的学生就业也必须的知识。虽然有些内容部分课程中已经涉及,但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集中授课可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开设《工业自动化技术》课程,提高就业竞争力

从事工业自动化类产品开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之一,非标准工业自动化设备开发是目前很热门的行业比如工大博实,开设这门课程可以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掌握目前行业的主流技术,达到学习与就业接轨的目的。

(3)增加专题讲座的次数,是学校教育与行业技术对接

从大一开始每学期开设专题讲座每学期不少于三次,讲座的内容主要包括本专业的学习内容、就业形势和工作去向、目前行业中主流技术和发展趋势、本专业知识应用的典型范例、就业指导等等。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尽早了解和接触以后所从事的行业,扩大视野和知识面。

(4)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类教学内容的比例

在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中贯穿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所学课程的用途,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摆脱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弊端。

(5)加强校企合作,深化“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响应学院加强企业合作,探索开放式办学的号召,我们先后在齐齐哈尔二机床、省自动化所和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科研合作关系,也与其它一些公办民办单位进行了一些合作探讨。

篇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包含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网络控制技术等众多领域,是综合性相对较强的学科,具有机电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强弱电相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硬件结合等突出特点,使学生掌握系统控制、电工电子、电气自动化装置、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气控制技术等多方面的基本技能。

该专业主要培养能掌握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备分析和控制电气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的高级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出能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经济管理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过硬综合素质高级技术专业人才。本文涉及的电气工程专业一般是包含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的。中国电力工业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对于电气工程人才有大量需求,因此我国电气工程领域对培养相应的人才非常重视,并且我国主要的工科大学在教育和科研上对电气工程专业的投入比重相对较大。

二、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科内涵

中国电气工程专业的研究对象是电能,主要研究电能从产生到利用各个阶段的规律的专业。其理论基础主要是电磁理论。电能从产生到利用的各个环节中需要充分掌握和利用电信息,因此电信息技术的研究是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的不可或缺的内容。

同时,现代通信和计算机载体主要是电信息。所以电信息技术的研究也属于电类专业,其中电气工程是专业母体。电气工程是基础性的学科,因此具有较强的学科派生和交叉能力。如其与生命科学的交叉造就了新的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电磁学;电气工程同材料科学的结合造就了纳米电工技术和超导电工技术;电气工程同电子科学的结合造就了电力电子技术,而后者也进一步推动了电气工程的发展,并且逐渐发展成为电气工程的一个分支。电气工程专业的范围主要有电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电气装备制造与应用以及电工基础理论三部分电气工程的基础,是以电磁场理论和电路理论为主的电工理论。他们属于电磁学的发展外延。

电工理论运用于实践产生了新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硬件技术等性技术,因此电工理论是主要的理论基础。电气装备制造一般涉及制造电动机、变压器、发电机等电机设备,也涉及用电设备等电气设备和电器制造,同时包括电力控制装置的制造、各种电气控制装置、电子设备的制造等内容。电气装备的应用则主要指上述装置和设备的具体应用。电力系统一般涉及电气自动化和电力网的运行和控制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制造和运行必须相互统一,电气设备的制造同时要兼顾实际运行状况,如电力系统稳定的运行需要依靠良好的设备。

三、电气工程专业的方法论、影响因素、培养目标和要求的介绍

电气工程专业由于理论分析较多,比较注重对数学工具的使用。作为一门工科专业,实验研电气工程需要通过实验研究来完成主要的学习和教学任务,在一定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研究的支持下,学生在学习电气工程专业知识过程会事半功倍。

电气工程专业紧随现代科技,引入了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仿真模拟技术进行教学研究。同时在进行电气工程的理论分析、试仿真模拟和实验研究时,教学也经常运用到等效与类比等科学方法。

电气工程专业是一门典型的基础性很强的学科专业,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过程中,派生出了很多如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等学科。这些专业由于是电气工程专业派生而来,被划为电子与信息类专业,电气工程专业与其派生而来的专业统一被称作为为电类专业。电气工程专业作为电子与信息类专业的母体,又被派生而来的专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电气工作专业的专业宗旨主要是培养能够在电气工程领域的研究开发、系统运行、装备制造、和相关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掌握技术开发、组织管理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电气工程的培养具体目标主要是,该专业学生要掌握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等专业技术,控制理论和电工理论等基础理论知识,通识性知识和对应的专业知识。

基于电气工程专业特点,学生在下列知识和能力上也有要求:

第一,掌握扎实的数理化等基础学科理论知识,掌握人文学科的管理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外语运用能力;

第二,系统地学习与电气工程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如信息处理、电机学、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技术等知识;

第三,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掌握对电气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第四,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

第五,能在电工领域内掌握不低于1个专业方向的专业技术和理论,并清楚学科发展未来趋势;

第六,具备一定的适应工作条件、进行科学研究和信息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

四、电气工程专业知识结构要求和知识体系

第一,熟悉系统的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和相关电路理论;熟悉并会运用电子电路原理,会分析和解决相对复杂的电工电子电路问题;能掌握基础的电磁场理论;掌握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程序设计等相关知识;具备能检测、分析并处理电气系统物理量的能力。

第二,掌握扎实的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和电机学理论等相关知识;掌握力学和机械学科中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

第三,能掌握不低于一个专业方向的基本技术和理论知识。第四,能掌握在工程中测试与表示常用物理量的能力,以及掌握设计和调试电气系统的相关知识。

电气工程专业教育内容和知识体系一般包括:

第一,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

第二,专业类基础技术与理论知识(电磁场理论、控制理论、电路理论、、信号分析与处理、计算机网络、电子技术、检测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一般涉及电力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和电机学基础理论和知识;

第三,专业方向技术与知识。如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以及其他专业方向的技术。

篇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1998年教育部进行专业调整,第一次出现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它是建立在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气技术、工业自动化五个专业基础之上的新增专业,2001年开始招生。从它的构成上看,今天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更偏向于人们常说的“强电”专业。然而,随着物联网技术和无人操作智能化电气控制设备的发展,现在的电气又离不开所谓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偏“弱电”的支持。现今的电气专业该走向何方,它的专业课程设置又该做哪些调整,值得我们深思。

1 电气工程专业的内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理论基础是电气科学,电气科学的理论基础又来自普通物理学中的电学和磁学。因而电气工程的发展始终离不开电磁学这一根基。电学是世界现有能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而人类在任何的历史时期都离不开能源。作为电气工程主要研究对象的电能,还是信息的一种载体。磁学作为基础物理学的分支,在电气工程中仅仅扮演发电原理、电磁干扰的角色,渐渐淡出电气工程的研究领域。

早在1878年,英国的帝国理工学院率先设立电气工程专业,主要侧重于发电、输电、用电的研究。随着工业的发展,国外的电气工程专业几近成熟后,发展速度渐渐放缓。结合信息、电子、通讯时代的到来,逐渐从“强电”转向了“弱电”的领域。国内传统上把电气工程归为“强电”,而把信息、电子和通讯归为“弱电”。在整个国际环境的影响下,立足国内电气行业发展的现状,目前,电气工程还主要侧重于电能的开发、传输和应用上。但是一些院校已经开始着手以“弱电”控制“强电”,电气专业中加大自动化、智能化比重。

2 电气工程专业的相关性

电气工程专业由其内涵可以看到它的学科渊源,主要以能源和信息科学为支撑,再配以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能源中主要是电能,电气工程不仅生产电还要控制电能的运输和使用。随着国家电力和国家电网的分家,电气工程专业在不同的学校又有了发电和输变电不同的方向。这里的信息指的是广义上的信息技术,包含了通信、电子、计算机控制等一系列技术,主要用于对发电、输变电设备的设计、控制和检修。

此外,由于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几乎都离不开电气控制或者电力驱动,电气工程又和机械、自动控制等专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非电类专业的学生要学习电工电子课程,而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也要参加金工实习,实现专业之间的了解。

3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宽阔的知识视野,更要有过硬的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之后,能够较快地适应并胜任工作,可以灵活地运用基础理论和创新思维,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夯实基础知识之上,还要掌握时下电气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知识。人才培养应处于动态变化中,保留经典基础理论课程,每年根据社会电气岗位技能需求调查,调整专业课程,特别是高年级的专业选修课程。增大实验实习课程比例,将理论课堂搬到实验室。人才培养重心转移才能带动实践类课程升级,从而锻炼和影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面对现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实际情况,仅仅具有单一的专业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因而在本科培养当中,还要有通识课、语言类课程、应用写作类课程的设置,努力培养出“静则能文,动则能武”,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

4 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程体系的建立基础是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它应当符合国家高教司对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并结合各自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特色,结合不同学校对电气专业的定位而设立。电气工程专业在经过整合与调整之后,可以有高电压、发电、输变电、配电等众多方向。在今天进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下,课程体系的建设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也就是要立足专业,走向应用。这就要求加大实验、实践课程的比例,着重实操课程的教学。以“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为例,大多数院校采用48~56课时的教学量,其中实验部分应至少安排16~32学时。把课程三分之一的时间放在实验室,通过实验验证理论,通过实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更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专业课设置方面,要加大选修课的选择范围,以供不同方向和就业需求的学生选择。随着电力行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发电厂与电力运行单位的分离,使得学生在就业选择时要面临不同方向知识的考核。这也对课程体系提出新的挑战。要求学生全盘掌握显然不切实际,那么如何进行课程分类,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给学生提出备选预案,不失为一种教育导向。

参考文献

[1] 唐志平,过军,田鸿发,史建平.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J] 常州工学院学报.第18卷第3期. 2005.6

篇4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电力企业供求关系由最初的卖方转变为买方市场,令行业内部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如何提升管理服务质量、进一步开拓市场便成为目前电力企业所需面临的重要任务。电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能否搞好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其管理成效直接影响着企业信誉、经营效益及综合竞争力。所谓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即是主体由统一的项目团队按照一定规程进行执行操作,通过一定的管理工具及科学技术对企业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依据科学流程实现用户的预期目标或超出其期望值,圆满完成既定电力供应及安装综合任务的全过程。当前我国电力企业中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普遍现象为,实施粗放式管理,通常企业管理者认为项目管理即是将工作任务进行分类并传达给各部门或相关人员,而后设想他们能达到的预期效果、进展,该类不明确管理方式令项目的进展或缓慢、或拖延、或虽有大体目标及实施计划,却缺乏细化的执行方案。一些电力企业还停留在无序的项目管理状态,导致企业在软件及硬件各项管理中极不规范,现场材料及器具的摆放杂乱无章,更无法实现利用现代化计算机管理技术实施全过程的电气工程项目管理了。还有一部分企业没能广泛开展规划部署,令各部门间的工作进度不明,各环节的配合衔接相脱节并导致项目进度延误。由此不难看出对于电力企业来说电气工程项目进度如果不实施科学管理控制、任凭其自由发展,势必会导致工期延长、造成人力、物力投资严重浪费。而如果盲目追求项目进度,片面赶工期,又会令建设成本不良增加,令项目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为其留下无尽、绵长的安全隐患。

2、电力企业电气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策略

电气工程项目管理涉及时间、质量与成本三项要素,不同的项目其针对三类目标的管理侧重点不尽相同。电力企业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对以上三类目标均需统筹兼顾,平衡控制,确保计划目标的最佳实现,因此我们需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强化注重安全性控制。

2、1合理计划,完善实施项目进度管理

在项目管理中的进度管理主要指项目整体实施进程中对各阶段进度及项目最终完工期限进行的控制管理,其目标是有效保证项目在约束时间内合理完成总体规划。从实践角度出发可将项目进度管理分为进度计划制定与控制两部分。在实践管理中我们应首先确保进度计划制定的准确、适应、合理,充分体现项目实施需求及特征,同时在控制阶段我们应主体强调规范的电气工程安装与科学、紧凑的生产,尽量降低动能转供停歇时间,从而保持较适宜的生产、管理进度。

2、2健全规章制度,科学实施电气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为确保项目各个实施阶段输出结果充分满足相关质量标准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应在实施开展之前首先制定一项全面、综合的电气工程项目质量标准体系,令其通过组织认可,并包含各项健全、完备的规章、责任制度,从而在制度层面确保项目质量符合预期计划标准甚至超额完成任务。在电气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阶段我们应充分挖掘可能对电气工程施工安装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并对各个重要施工环节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合理控制施工进度,确保整体工程的高质量完工。另外在管理实践中我们还应科学推行现场技术管理人员的相关管理责任制,令他们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的工作作风并严格要求自己,对各项科学技术规范牢固掌握并严格贯彻执行,同时对各项施工技术工作进行科学组织,有效建立规范工程技术流程、秩序,将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核心集中于提升电气工程项目质量上,适度缩短项目工期从而有效提升综合管理效益。再者我们应科学设置专职、专项负责管理人员,在有效的质量信息监控及反馈机制的辅助下令技术管理及质量检测人员通过对复杂信息的综合搜集、细化整理将重要动态信息传递给相关管理层,令其对该类异常性信息作出及时、准确的反应,并将新一轮信息指令传递于相关施工人员,从而在正确的施工部署及调整进程中及时纠正偏差,构建处理迅速、信息畅通无阻、高效准确的闭合型信息网络。

2、3强化成本控制、营造良好的电力企业文化

在电气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中我们应首先在员工中树立他们控制成本的科学意识,令这些一线生产人员、施工直接参与者成为成本控制的源头及主体并通过对施工材料费、机械设备费及人工费等成本的有力控制变相提升电气工程项目管理的综合经济效益。因此我们应全面调动一线员工的成本控制积极性,肯定他们自主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范围内营造一种节约性企业文化,使员工形成人人讲成本、人人求效益的崭新发展观念。同时我们应为目标成本管理建立综合、完备的信息数据,将工程项目总体目标成本、资源分配、消耗材料及实际成本涵盖其中,为有效的预测、制定与决策管理提供科学的实践依据。

3、结语

高质量、紧凑性、经济性的电气工程项目管理是合理保障项目整体及时交付结果达到相关标准要求的基础前提,是关系到电力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顽强生存及持续发展的重要核心。因此基于电气工程项目综合管理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树立更严格、更高端的发展目标,严把质量关,挖掘质量控制潜力,强化成本控制、完善进度管理才能最终令电气工程项目管理开展的有序、高效、优质,为行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做出贡献。

篇5

1、电气自动化的主要内涵分析

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就是电气工程当中的一种常用应用技术,是在多种有着自动控制和自动检验功能基础上进行结合的技术,从而来实现电气系统的实时监测以及自动调节控制管理等。这一技术能够对电气系统的安全稳定有着重要保障,随着不断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范围上愈来愈广泛。

2、电气自动化应用于电气工程的原则分析

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当中进行应用,要能够遵循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将其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施展。要能最大化的满足生产产品及工艺在电气自动化的相关要求,将其应用到电气工程当中要能够将机械和电气两者的关系得到妥善处理,也就是要对自动化的设计要求进行实现。电子设备的选择要能保证应用的质量和操作的简便性。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优势

1、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伴随着人们对电力应用范围以及应用程度的不断加大,传统的电力系统结构中所出现的问题不断呈现出来,为从根本上优化电力系统结构的主要功能,电气自动化技术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支撑力。因此,电气工程要加强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结构的优化,从根本上提高电力的整体应用水平。除此之外,电气自动化技术从整体性而言结构比较简单,操作人员在操作时比较方便,能够带给操作人员非常大的便利,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电气工程的应用水平,为我国电气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结构性能良好

将我国传统的电气技术与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对比,可以了解到电气自动化技术要优于传统的电气技术,其结构性能比较完善,并且电气设备比较健全,技术的应用比较全面。在我国电气应用的发展,传统的电气技术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进步,并且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其电气系统的结构也不适应电气设备的发展。因此,加强对电气技术的结构进行优化,促使电气设备健全,技术更新,才能从根本上促使我国电气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3、系统的适应性强

总体而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系统适用性比较强,操作方法比较多,不似传统的自动化技术那般,能够使用绝大多数人群的操作,此外,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操作内容比较简答,操作效果比较高效,非常适应电气工程的发展。与此同时,电气自动化技术所具备的系统适应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气技术结构的整体效率,促进电气工程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与进步。

三、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设计的具体应用分析

1、在电网调度中的实际应用

电网和国家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紧密联系,如何确保电网调度的高质量、及时、安全是相关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传统电网调度工作中,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收集、处理、分析、整理各个参数,而且常常会由于人为因素影响电网调度结果的精度。在电网调度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有机结合电网中的网络监控设备、工作总站、中心服务器、显示器等诸多环节,也可以及时处理实时监控数据,实时评估整个系统运行状况,这样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电网调度系统运行的准确性,也可为相关的管理人员提供关于系统运行安全的相关情况,提高系统管理效率。

2、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高新技术中常常会应用到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管理工作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电气工程管理的有序化、系统化。例如,电气工程的仪表工程管理工作中,以往主要是通过温度表、压力表、流量表等监控、管理各种仪器,这种管理方式非常复杂、繁琐。只要在仪表工程管理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建立PLC控制系统,实现集散DCS管理,这样可大大提高仪表工程管理的自动化程度,不仅可以自动采集、处理、监控大量的系统运行数据,也可以实现监测、输出控制功能,大大提高系统管理的稳定性,减少工程维护工作量以及维护资金投入,降低系统管理成本。总之,在电气工程管理工作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对电气工程生产、安装、运行等诸多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可大大提高电气工程管理的高效性、精准度。

3、电气自动化在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中的实际应用

分散测控系统在发电厂正常生产运行中扮演中极其重要的角色,对于发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发电厂的分散测控系统主要采用的是分层控制结构,具体结构主要包括数据高速通讯网、过程控制单元、以太网、工作站等几个重要部分。其中工作站主要包括工程师工作站、运行员工工作站两大部分,运行员工工作站主要工作内容是负责信息的接收以及发送,而工程师工作站主要工作内容是负责诊断、设计、维护相关信息。在分散测控系统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整个系统的自动运行监控,过程控制单元可以实时监控并且显示设备的各个运行参数,向相关执行机构下达驱动指令,进而确保能够及时监测并控制整个生产过程。总之,在分散测控系统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减轻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可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4、电气自动化在变电站中的实际应用

变电站在电力输送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变电站很多,而且分布较为广泛,因此很难实时监控变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在变电站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通过全微机设备全自动操作变电站运行,也可以实时监控变电站的运行情况。同时可以采用远程屏幕对变电站进行画面监视,这样可大大提高变电站的综合监控能力及其运行效率,使变电站各项服务工作更好的开展。

四、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发展

1、全控型电力电子开关逐步取代半控型晶闸管

在器件的复合化的同时,模块即把变换器的双臂、半桥乃至全桥组合在一起大规模生产的器件也已进入实用。在模块化和复合化思路的基础卜,其发展便是功率集成电路PIC,在PIC,不仅主回路的器件,而且驱动电路、过压过流保护、电流检测甚至温度自动控制等作用都集成到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这可以算作第四代电力电子器件,逐步取代了半控型晶闸管。

2、变换器电路从低频向高频方向发展

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更新,由它组成的变换器电路也必然要换代。应用普通晶闸管时,直流传功的变换器主要是相控整流,而交流变频船动则是交一直一交变频器。当电力电子器件进入第二代后,更多是采用PWM变换器了。采用PWM方式后,提高了功率因数,减少了高次谐波对电冈的影响,解决了电动机在低频区的转矩脉动问题。

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气自动化在诸多领域都有着实际的应用,并在作用的发挥上愈来愈重要,这一技术的应用为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行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电气工程作为高要求设施工程,在技术和专业性层面都比较强,所以将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当中进行应用就能提高电气工程的经济效益,对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能得到有效保障。在未来发展中,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6

质量管理及控制的本质目标是追求高水平的工程建设效果,开展质量管理及控制是在满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保证工程最终建设质量能够契合顾客的潜在需求,例如工程具备良好的可靠性、实用性、安全性等。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及控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因素很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要包括人员及施工工艺两个方面。在建筑电气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全面结合所有质量影响因素,严格施行管理及控制措施,在每一个施工阶段都要开展验证,进而确保存在的质量隐患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发现。

2.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2.1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管理。一般情况下,设计图纸存在缺陷是引发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开展电气安装工作之前,必须要选择最佳设计方案,确保图纸满足审查要求,避免出现设计质量现象,在审查过程中应该全面进行分析考虑,若存在质量隐患因素,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在施行电气工程安装的过程中,要给予出现频率较高质量问题足够的重视力度,对其开展深入研究,探索理想的预防措施,避免重复出现类似质量问题。电气工程主要负责人还要做好相关技术交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工程项目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避免使用错误或精确度较低的检验方法,进而从根本上预防获得错误的电气安装工程质量评价效果,影响建筑电气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是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在建设过程中所有参与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来开展施工,满足审查条件的设计图纸是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保障及施工过程的主要指导依据,任何人员都不能够轻易更改图纸,应该在国家规定的操作流程和相关技术规范要求下结合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2.2持续强化建筑电气工程设备和材料质量的管理力度。建筑电气设备和材料质量好坏是决定工程最终建设效果的先决条件,电气工程质量管理者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填写工程材料报验单,列明所需要使用的材料,然后将材料送至相关部门接受严格规范的检查及检验,经过准确校核并符合所有条件之后才可以投入使用。电气设备和材料如果与标准要求之间存在差异,或者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都不能投入使用使用。如果需要强制使用部分电工材料,必须确保这些材料具备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的安全认证,电气设备上应该具备相关认证标志,生产厂家满足相关部门的安全认证条件,所有没有具备以上要求的设备及材料都不能投入工程的建设中。在按照电气材料的时候,首先要掌握其各项性能情况,遵循国家标准规范施行安装,同时还应满足材料的出厂及试验要求,若条件允许,可以选择与生产厂家或专业人员共同完成安装工作。负责管理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的主要人员必须全面了解并掌握多种检查测试方法,能够有效开展相关设备及材料的检查及测试工作,迅速判断产品的质量情况,在施行安装之前能够及时发现并剔除质量隐患因素。高科技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广泛应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质量检测理念,不应单纯依赖检验尺或经验来开展质量检测工作,在完成建筑电气工程之后还应对其定期进行回访,搜集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及数据,对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施行分析,探究根本原因,及时累积经验及教训,进而指导改进今后的施工工作。

2.3提升建筑电气工程管理及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检查人员各方面素质及技能是获得准确检查质量的前提条件,所以工程企业应该定期开展培训班,提升检查人员的综合能力,使其掌握正确的检验方法,能够合理使用相关检查工具、仪器、仪表。建筑电气工程管理及施工人员都应该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理念,从根本上理解质量第一,预防为主思想的内涵,时刻保持谨慎的态度完成建筑电气工程建设工作。组建并持续完善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管理机制,明确划分职员的工作范围及权利义务,从根本上对员工进行激励,敦促其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主动汲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及技能,从根本上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同时,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最新的管理知识,使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

3.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3.1严格控制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建筑电气工程管理及施工人员都应该全面了解设计图纸,不仅满足设计图纸施工要求,而且能够正确判断设计图纸的准确性,及时发现图纸中需要完善的地方,并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要想获得预期建筑电气工程建设质量,就必须首先具备一个高水平高技能的施工团队,在工程施工前期应该对施工团队施行考核评比,挑选出最适宜的施工队伍,并对其成员进构成行调整,满足施工潜在需求。建筑电气工程管理人员应该工程的实际是施工环境及情况来编制施工组织安排表,施工组织安排表必须在严格审查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确保获得预期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在施行总体技术交底工作的时候,应该将对施工人员流动频率较高现象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分步骤分阶段以班组为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同时还应该满足建筑电气工程的建设进度。在编写建筑电气工程人员、设备、进度计划的时候必须在建设方和工程总体进度的基础上来开展相关编写,而且应该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及时进行补充或修改。明确操作规章制度及施工步骤,对于施工过程中所有的要求、标准、规定、资料、技术性文件都必须清楚。

3.2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的质量。建筑电气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全面综合设计图纸、相关技术标准、国家电气工程施工规定、地方法律法规等因素来获得最佳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若在施工进行途中发现设计图纸存在隐患,应该及时提出并要求相关部门协助解决,设计图纸的补充或修改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不能私自在施工中进行修改。在施工过程中,要求严格贯彻落实“三检”制度,在工程的主要区域设置旁站监理,从整体上把握控制建筑电气工程的建设质量。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已经逐渐走上智能化建筑的发展道路,电气工程在未来建筑领域中将会占据着更为重要的地位。建筑电气工程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需要考虑的因素也较为繁杂,随着高科技技术的快速更新,其施工工艺将会变得更为繁琐,因此想要有效管理及控制建筑电气工程质量,就必须契合时代的发展步伐,持续优化质量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构成,为有效开展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杨勇.小议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09,(12).

[2]张海燕.浅谈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安装技术要求[J].中国科技信息.2011,(2).

篇7

一、电气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方式

(一)电气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概述

首先就是要认真记录与项目有关的全部费用与消耗,确保记录真实完整。其次要正确的计算应该计入的本期项目的金额和支出,科学的确定成本核算的对象情况。其成本核算的原则:确认原则、分期核算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实际成本核算原则、及时性原则、稳健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清晰性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1]。

(二)电气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方法与流程

电气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方法是确定项目成本核算的对象与构成方式,建立健全原始记录体系。基于对成本核算指标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构建成本核算指标的系统和体系,形成项目成本会计账表,对成本核算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达到对目标成本考核的效果。

项目成本核算流程包括四个阶段:成本对象确认阶段,成本核算阶段,成本费用记录和统计阶段按期归档,确定实际成本,最后就是根据项目成本核算对象进行每一类费用的分类。

(三)电气工程项目成本核算财务分析

电气工程项目成本的财务分析主要是针对人工费、制造费用、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用及其他间接费用进行分析。人工费的计算要综合因素考虑,包括从事电气生产工作的工人,也包括现场从事物料运输和辅料辅助工作的工人。材料费是指在项目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全部物料,完成整个项目工程所需要利用的材料。主要依据是原始记录等材料。机械使用费是对于租赁使用的机械进行计费,对停止生产设备的费用入机械使用费。目前,机械设备本身的重量和体积难以统计计费,需要其他设备辅助进行,这部分费用应该由承租方承担[2]。

二、电气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内涵与方法

(一)电气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内涵

项目成本控制主要是对所耗费的屋子和人工成本进行有效的规划,改善企业成本支出的状况,对于各个流程可以分解,对出现薄弱的环节能够改善其管理水平,提高执行效率,对于成本控制把握好项目成本的影响因素。其影响因素包括项目资源耗用的数量和价格,项目工期,项目范围,项目管理水平。要对以上因素进行全方面的科学控制,如果只控制其中两项指标,很难达到控制目标。电气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原则包括全员控制、全过程控制、成本目标管理控制、责权结合控制。

(二)电气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方法

针对电气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问题,需要利用好施工图进行控制成本支出的工作,分析调研市场的行情;将工程进度和成本进行同步控制,新股组可以利用好电气项目图;通过资源消耗的台账来控制材料的使用,定期向财务部门报告;重视月度财务收支报告,对成本支出和预算发生偏差的进行细致的监督和解决[3];合理的进行审批和责权的分配,对成本支出的审批流程进行简化。

三、电气工程项目成本核算与控制策略

(一)完善电气工程成本核算的管理内容

电气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确定分类成分,也就是直接和间接成本,确定综合整体成本,列出综合计算材料的采购明细,计算合理的采购量,计算人工费,对于设备使用费用合理的进行估算。实施成本控制,包括定额控制和合同控制,需要把握工程的具体情况和节约的原则[4]。实施成本核算体制,以实际的耗用量为标准,按照工程进度制定成本分析的报告,控制好成本的支队方式,计算相应的数据,将信息有效的及时的反馈,对部分的工程项目进行合适的奖惩。

(二)完善电气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体系

首先是要建立责权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对工程单位及个人的所有责任和范围都应该有明确的界定,要求职工认真负责的完成和履行职责,行使相应的权力,做好对项目成本的控制工作。

其次,要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和工期。质量预防费和检验费随着工期的深入,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质量的损失费也有一个变化,逐步减少,最终三者建立了一种关系,这就是所谓的质量成本控制的核心方式。一般情况下,工期短的工程,成本会比较小。严格把控工期内的工程质量,虽然一定程度上成本也会出现增加的现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考虑内部故障成本因素,花时间花心思控制好工程质量还是值得的。

再次,要完善组织落实技术编制的实施手段,也就是在编制计划的时候需要考虑时间和周期的因素,定制合适的编制计划,结合管理人员的情况,对相应的材料供应负责人提供原料、管理组人员负责执行、财务组人员负责结算工作,对有关的人员和情况进行合适的奖惩[5]。这些都基于合理的技术规范,一定要把握好工期的质量控制,当出现停工或者返工的现象,需要综合考虑成本因素,对技术落实的工作一定要落实到位。这样才能保证良好的电气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和控制的研究进度。

四、结语

可见,电气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核心是对项目成本预算和实现成本控制,分析形成的成本支出情况,把握好项目成本的预算、计划和控制情况,能够切实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利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平,成颖.环境成本核算及账务处理的美国之鉴[J].商业会计,2012(01):35-39.

[2]祖君毅.关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考[J].现代会计,2011(02):76-77.

篇8

1随着电气工程系统的不断健全,电气学科理论知识也在不断深化应用,这两者实现了相互促进。我国对于电气信息学科的划分包括以下内容,其属于工学门类,其学科分支有电气工程、信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技术等。无论是哪一个学科分支,其都以计算机应用为基础,这是电气学科的理论实践基础,也是电气工程的应用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技术工程及其电磁类的基础学科得到有效结合。实现了对其现代电气工程的发展,满足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我国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设五个二级学科: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气工程包含的专业基础理论有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电磁理论、MATLAB仿真等。专业理论有电力系统及其暂态分析、电力电子、电机学、高电压与绝缘、电力拖动、输配电、工厂企业供电、电力市场等。

2目前来说,国外发达国家的电气工程专业体系是比较健全的,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其内部理论实践体系日益健全,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在以前的电气工程专业中,国外发达国家的教学是以电力工程为主要的模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其电子技术及其计算机技术逐渐成为电气工程的应用核心,其电气学科体系日益健全。有些国外高校的电气工程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对电力工程学科的取缔,取而代之的是电气工程的计算机应用教学,这满足了国际经济发展的局势,实现了对电气工程的更新,保障了电气学科系统的健全,确保其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无论是电气学科的健全还是电气工程技术的更新,这一定程度提升了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的软硬实力。我国的电气工程始于1908年上海南洋公学的电机电工学科,就是上海交大的前身,距今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1917年该校的电机专科设立了电讯门,即我国最早的无线电专业,如今的电子信息及计算机专业群都是由此发展演化而来的。1932年,清华大学设置了电机系。建国后,我国建立了一大批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其中大多设立了电机工程系。1977年以后,大部分高校的“电机工程系”陆续更名为“电气工程系”,近几年来,部分高校又把“电气工程系”发展成为“电气工程学院”。我国的电气工程虽然与国外名称相同,但内涵有很大区别,我国大学一般都是强弱电分开,即电气类与电信类分设在不同的学院。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校的电气工程教学中,电力学科也逐渐实现了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符合了国家信息化经济的法发展需要,这有效推动了我国的电气工程的学科应用系统的健全,进行其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模式的应用,保障其内部技术应用环节的优化。在此过程中,我们为了本国的电气经济的发展需要,需要进行国外电气学科的先进管理经验的汲取。国外发达国家的著名大学大都把电气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工程放在同一学院,以利于在电气工程学科中融入大量的信息技术知识。与其他学科不断交叉融合,拓展了研究领域,大量的研究都是在跨学科领域开展的。与企业联系密切,科技成果转换能力强,引领产业技术更新。

三、关于电气技术发展前景的分析

电气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其影响着电力工业及其相关电力行业发展,可以说电气技术的应用发展,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电气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深化应用,满足了国家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对风电技术、光伏技术及其氢能的有效应用,这符合未来电气工程的发展需要,满足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特别是氢能技术的应用,氢能有其他能源无与伦比的优势,其反应后的生成物为水和氮化氢,对环境没有污染。地球上的海水所含的氢用来发电就够人类用数亿年。单位重量的发热量叫热值,氢的热值是汽油的3倍,煤炭的4倍。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正在斥巨资研究这一能源,但目前还处在实验室阶段,距工业应用还有一段距离。超导技术的深化,满足了电气工程的发展需要,促进其综合社会效益的提升,通过对其超导储能系统的深化应用,实现对其电能的有效转换,实现对其电磁能的应用。它是一种高效的储能系统,能够实现对电网的安全性的提升,满足了实际工作的需要。保障电网安全。超导大容量电缆,可大大降低输电过程中的电耗,提高能源效率。灵活交流输电技术,用大功率电子器实现对电力系统电压、参数、功率、相位角等的实时调节控制,以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和输电过程中的能耗。

篇9

智能化技术;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应用

0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的进步,我国的电气行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电气工程行业逐渐的得到了人们的重视。自动化控制在电气工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在传统的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还没有足够的完善,对生产的效率没有有效的提高,对电气工程的发展产生了一些影响。在自动化技术中引入了智能化技术,不仅加强了电气工程的发展,而且使电气工程生产中的效率提高。

1智能化技术的基础理论

智能化技术实际的运行中包含了控制学、语言学、信息学等多门技术,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这项技术是研究在生产工作中极其的自动管理,不需要人员的控制来完成一些工作[1]。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智能化技术加以强化,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自能化技术是现今电气工程行业里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通过计算机的编程技术编辑出自动化的软件并加入进设备中去,使其在生产工作中来完成一些人工进行困难的工作,提高了工业生产工作的效率。因此,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加强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可以使企业的投入成本降低,减少了人工的工作需求,更好的解决人力资源上的问题。

2自能化技术的特点

2.1无人化管理

在传统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工作中,往往都需要工作人员在旁边进行监管,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行,而加入了智能化技术之后,在工作中往往是机器自动的运行,发现问题自主的发出警报并进行简单的处理,可以减少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同时电气设备还可以通过自动化技术来完成自我调节,更加减少了人员的使用,使企业的投入成本大大的降低了。

2.2无需控制模型

在自动化过程中,传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往往需要控制模型来进行设备的控制的,但被控设备常常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测的变化,不能准确的测量出数据,增加了设备的控制难度,无法对设备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在加入智能化技术后,对设备的监管就不需要控制模型了,它是从根源上解决了设备的变化问题,使自动化控制在测量阶段变得更加的准确[2]。

2.3智能化控制器有很强的一致性

在对于数据的处理时,智能化控制器能准确的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加以处理,各个控制对象,即使在对一些不长用数据的处理也能快速准确的进行,使自动化技术在工作中稳定的运行。在控制不同的对象时,由于被控制对象的不同,一些控制并不能立刻就进行,控制效果达不到预计的效果,降低了控制器的准确性。使用智能化控制器后,他能对被控对象进行具体的分析,根据其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对被控对象的控制,有效增强了控制过程中的准确性。因此要加强智能化控制化技术的加强,加快社会经济大发展步伐[3]。

3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具体应用

3.1智能控制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的使用,可以使设备控制更好的管理,对设备进行远程超控,加强生产工作的效率,为自动化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氛围与有效手段。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工程的应用,是人们对智能技术的认可,为智能化技术在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便利。

3.2优化设计

在传统电气工程设计时存在着很多的困难与麻烦,这就需要大量的设计人员进行参与进来。因为设计工作的复杂,设计人员往往不可能完全的考虑每一个问题,使之后的工作进行带来麻烦,往往会出现大量的问题,这样就需要设计人员加强专业知识,并且要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细致的对设计进行检验。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就完美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上的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加强了设计时各项数据的准确性,丰富了设计的内涵,加快了设计的完成,同时加强了对设计各环节的监管,更好的实现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

3.3自动化控制整个电气工程

在电气工程中,很多的工作都包含了控制环节,所以就要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中加入智能化技术,使其在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智能化技术主要是以神经网络控制多层次的对电气工程自动化进行控制,神经网络控制能具有学习功能,很好的解决了复杂的非线性、不确定、不确知系统的控制问题。在神经网络控制的子系统中,子系统转子的速度可以通过对系统参数的判断和调控得出,另一个子系统可依照此参数判断和调控定子的速度。因为其的优秀功能,使其在在智能控制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

3.4故障诊断

在电气工程工作过程中,电气设备常常会发生一些问题,在问题发生之前会出现一些有关系的症状,在症状出现时及时的发现问题,进行快速的解决。会对之后出现的故障更好、更快的解决,这就要使用智能化技术来完成。在电气设备中,变压器在生产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变压器的管理相当的重视,时常的对其进行维护与检修,降低其发生故障的概率,即使这样也不能完全避免电气设备故障的出现,所以加入智能化技术就完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使故障的出现率降到了最低,减少了电气工程工作中的损失。

4总结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使用,不仅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同时还减少了企业的投入成本,降低了企业对人力的需求。使企业各项生产工作向着以自动化建设目标为主的方向进发,增强了企业在市场生的竞争力与生存力。推动着企业快速稳定的发展。

作者:王宁洁 单位: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10

2机器人内涵

机器人主要是指那些能够使用自动功能进行一些既定工作的机械设备。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的机器人能够自如地进行一些简单工作,比如一些投篮、快跑等运动项目以及协助人类从事一些危险行为等。当前该项技术较为先进的国家,已经在机器人的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使得机器人能够有效投入到建筑学、医学以及军事建设等多方面的工作当中,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们工作量具有重要意义。机器人的研究水平越来越高,当前的机器人已经逐渐更趋向于高度人性化,不仅仅只是一些机械设备的堆砌,但是距离机器人能够真正拥有和人类一样的思维还用很长一段路要走[2]。

3机器人设计中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应用

篇11

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生力军,是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阵地,它们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出发点,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应用能力强、素质高、有较强的创新精神”的要求,以人为本,使其培养的学生“会学习”、“会创新”、“会做人”。针对在人才培养上的应用型特色,在学生的知识构建上应把握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系统和科学性,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技术创新和技术的二次开发能力[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继电保护及自动化、电气技术、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素质、专业基本知识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在电力部门、科研院所、国民经济管理部门、工矿企业等单位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与维护、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实验分析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工作一线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科学技术的发展

随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不断涌现,现代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渗透到传统电工学科的各个领域,使电工学科理论和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电工行业中工作的科技人员,只具备传统电工理论及其应用的知识结构已经无法胜任工作。[2]在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电气工程人才是世界各国电气工程教育界关注和积极探索的问题。电气工程的学科结构、研究领域、技术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气工程愈来愈多地应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内涵也发展演变为强电和弱电结合、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结合、软件和硬件结合、元件和系统结合,要求培养的学生应受到电气工程、电工电子、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与自动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电气工程学科的主要任务是提高电力系统和用电设备的技术含量和运行质量,提高运行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提高运行效率。弱电知识需要越来越多,强弱电融合是电气工程专业教育的必然趋势。

2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的确立

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的实施将对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产生重大影响,它要求专业定位要贯彻“厚基础、宽专业”的方针,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覆盖面要满足注册电气工程师的基本要求;专业课程内容要及时反映学科的新发展,包括新领域、新技术、新规范;要切实加强工程训练,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然而,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还存在着与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不适应的问题,如轻实践、面向工程不够;课程结构设置不够、不合理;教师工程经验缺乏等。为此需要建立起与注册电气工程师制度相适应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

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1根据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现在学院有我省首批批准建立的示范性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示范教学中心”,国家级创新实验区“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在理论教学工作中,学院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目前已在大庆龙凤热电厂、大庆油田供电公司、同创集团、农垦通信公司、哈尔滨新中新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19个相对稳定、质量较高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学院与北京科瑞尔斯公司和达内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办学,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

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坚持“强弱电相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运行与研制相结合”的专业办学特点,坚持“传授知识与探索研究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教师与学生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加强基础、拓宽面向、增强素质、提高能力”的建设思路,以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为原则,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优化课程体系、实施研究型教学、重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推进产学研合作等途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工程能力的宽口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课程设计应着重学生测试、调试、设计和初步的开发能力的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干课程都铺排课程设计环节,课程设计环节对学生的工程概念、系统概念和系统设计能力以及进步工程基本素质,培养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至关重要。课程设计时间一般只有一二周,故课题难度不宜太大,但要有一定的广度。课题必需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笼盖课程的主要部门,要夸大工程基本素质的培养。学生可以结合个人偏好自行选题,也可以选择教师布置的课题,并对课题进行分析、设计、编程、安装、焊接与调试,终极提交产品和设计讲演。学生们在做课程设计之初,任务对于他们来说有些难度,但通过整个环节,他们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主要的收成并不是学会了多少详细的设计计算方法,而是学会了如何着手做事。在这里,教师的作用是给同学们引导方向,借助课程设计的载体帮他们把以前学过的知识有机地串起来,只有他们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题目时才协助他们解决,充分体现了“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毕业实习应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独立分析和判定出产中的技术题目的能力。通过2~3周的毕业实习,使学生把握发电厂电气运行、维护的基本知识,了解电厂出产的各项轨制,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认识电能出产的主要环节,分析电厂电气设备的布置及二次设备(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等)的配置;学习电厂的事故处理、事故设想和防范措施;了解继电保护屏、中心信号及控制屏的设计、安装、接线、调试;了解电力企业的出产治理和各职能部分的地位和作用;搜集毕业设计有关资料。

3.实际学习中,做好创新性学习,有意义的学习,探究学习,投入式学习,浸润式学习,协作式学习,自主学习等,处理好“学会”与“会学”的关系。根据社会需要和学校自身办学条件,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阶能力培养(问题求解,决策判断,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课程体系的反馈与调整课程体系建立的中心任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最终要在社会上检验,同时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内涵也在逐步变化。因此,在完成内部反馈调控同时要注意外部资源的吸收整合,以提高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效率,因外资非常丰富,我们要像生物体细胞一样消化吸收和扬弃,从而达到有效利用的效果,在综合需求资源的前提下,进行下一轮课程体系的调整,使之成为真正的、有效的、持续健康发展的完善的课程体系。

篇12

电气工程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电气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在电气工程领域得到系统分析与设计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本专业技术领域的较宽广的知识结构,能胜任本专业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及经营管理等工作,并了解本学科范围内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

一、电气工程课程的内涵

电气工程课程是实操性非常强的科目,主要研究的是基础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以及基础电能存储和实际利用,学科具有非常广大的发展空间。由于专业的性质决定了,电气工程科目的设置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量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职业学校中,电气工程课程主要包括基础电气应用技能、机电一体化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还逐渐衍生出数控维修科目以及楼宇智能控制科目。不仅要集中培养学生对整体电力设备进行必要的维修和调试,也要建立相应技术的分析和解构。电气应用技能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围绕电气设备的基础管理、安装以及调试和维修,需要学生建立设备改造和技术创新的学习技能。机电一体化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对于现代化工业机电设备进行集中的管控和安装调试,并且要建立维修操作,需要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建立设备改造以及新型技术应用的学习技能。数控维修专业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一线数控车床的基础编程以及操作和维修,并且要运行相应的编程操作,需要学生建立设备维修以及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的技能。而楼宇智能控制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是强弱电的基础安装、调试和维修方式,需要学生建立相应的学习技能。相应的课程设置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也要符合社会对于相应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电气工程课程设置要求

在实际课程设置和运行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整体学生的生源情况,也要集中关注企业的实际需求,真正建立有效的供求培养机制。职业学校要综合分析学生的基础生源。基础生源多数都没有参加基本的国家级考试,学生整体理论知识比较薄弱,整体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都不是特别活跃,这就需要教师在基础课程设计过程中,集中分析相应学生的基本特点,在课程讲解过程中集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集中实现理论与操作能力的优化,并且建立有效的实践课程。要综合分析基础企业的人才需求。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只有保障基础专业培养内容符合企业的基础需求,才能保证学生在课程学习后能在实际工作项目中优化的运行相应的教学内容。

三、电气工程课程设置措施析

1、优化设计电气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在电气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相关学校要集中升级相应的教学科目,建立优化的课程结构,切实落实相应教学能力的优化性提升措施。在基础课程设置过程中,主要的教学课程包括:电工学、电机学、电气自动控设备以及基础系统学、自动控制技术、PLC技术等,教师要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集中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整体内化水平,利用相应的实际操作促进学生建立更加优化的项目分析和解构能力。在学生学成之后,主要的工作方向就是企业内部电气控制项目的系统安装和调试维修作业。

2、优化设计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在基础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不仅要综合考量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基础知识点,也要针对相应课程进行集中的实习训练,才能保证整体学习力和学习技能的优化。在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过程中主要涉及的相应学科的应用以及项目开发,教师要集中培养学生综合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水平,切实落实人才技能培养的教学目标。

3、优化设计数控维修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在基础课程建立过程中,教师要集中考量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除了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以外,也要设计绘图实习项目、电气数控技术以及数控机床的编程和实际操作等,教师要在实际课堂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优化设计楼宇智能控制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篇13

自从我国颁布并执行科技强国战略之后,不同行业之间的联系密度也同步加强,更为重要的是为社会大众日常生活提供诸多便利服务条件。须知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电气工程行业中的核心指导媒介,特别是在我国科研实力日渐改善的背景影响下,电气自动化技术也逐渐位居世界前列。尽快促成电气自动化技术和电气工程的融合进程,将能够愈加有效地改善电气系统运行操作的安全、稳定性能。由此可以判定,唯有将电气技术科学且人性化地贯穿于电气工程中,才可以迅速搭建起稳定、高效的电气操作系统,最终顺利实现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愿望。

1 电气自动化技术和电气工程的内涵机理

1.1 电气自动化技术

该类技术在工业生产控制系统之中应用现象极为普遍,即在取消员工手动操作模式的基础上,借助高端机器设备进行自动化加工生产,并在生产管理环节中同步处理好产品质量精确化检验、产品信息自动化处理、实际状况妥善化校验解析等任务的工作模式,以上一切程序几乎都全面摆脱人工手动操作,单纯地利用机械自动化控制系统便可以顺利交接。结合该类结果认证,所谓电气自动化就是结合电气设备进行生产工序流程和时间掌控的技术项目,并且和电气工程、机械设备等维持着较为紧密的关联。而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调试、应用、维护,产品研发和电力技术的控制应用等,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规范要求亦变得愈加严格。

1.2 电气工程

经过我国科学、经济持续改革发展过后,电气自动化技术也变得愈加高端完善,特别是在电力系统控制空间范围全面扩张背景下,对于我国电力系统操作实效性提出更多全新的要求,至此电力系统的调节形式也将产生激烈的变动迹象。有关电气工程管理人员职责也开始透过以往安全高效、安全保护和自动化调节等,自然地朝着对电力系统容量的严格规范要求等方向过渡扭转,具体就是在落实综合化管理指标并强化经济调节稳定性的前提下,针对既有电力系统容量进行持续扩张,保证单机容量平均控制在20万千瓦以上。

2 现代电子自动化技术的设计理念和实现模式

2.1 设计理念

2.1.1 远程监控设计理念。远程监控系统作为一类高端且挑战难度较大的技术项目,主张借助电能终端进行其余区域设备集中式控制。在电气工程体系中融入该类技术项目后,便能够全面缩减电缆实际应用数量和材料购置、安装成本,贯彻系统之间组态操作的可靠性和灵活性,最终获得较为理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监控系统对传输信号强度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加上电气工程日常通讯量较大,不免令现场通讯速率急速降低,尤其是在信号较差的环境下,远程监控系统性能会遭受愈加深入性的限制。所以,远程监控设计理念对于系统控制范围较小的状况有着较强的适用特性,在全自动化电气工程控制系统之中并不是非常适用。

2.1.2 集中监控设计理念。集中监控设计即将各类系统运行项目归属在一类系统之中实施集中化监督控制,此类设计思维模式操作起来简易,不管是在控制站要求或是系统维护方面都不存在过于严格的规范诉求。涉及以往单一且分散的监控模式,不管是在处理器安装或是电缆敷设衔接等工序流程中,都未免显得过于复杂,并且经过许多单一电缆投资成本顺势叠加之后,处理器增多并同步限制处理速率,系统安全性自然无法得到保障。归结来讲,在电气工程中融合沿用集中监控设计模式,不单单能够适当减少投资成本,同时能够主动迎合各类创新化工作需求,所以该类设计理念目前在电气工程之中应用得十分广泛。

2.1.3 现场总线监控设计理念。结合相关调查结果对比校验,当前现场总线监控技术在电气工程中应用的频率最高,核心原因便在于其有助于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高效性。与此同时,这类技术存在显著的实践性特征,主要是在各类应用实践经验指导下衍生而来的,关键处理模式即现场安装,并且可以持续优化改造电缆连接质量,最终令电气工程中一切设备投入成本得以合理化缩减。需要加以强调的是,确保以上工作处理完毕之后,还需考虑设备隔离和端子柜具体使用量的减少,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投入的基础上,大幅度提升电气工程运作的安全、可靠性,保证运营后期赢取更为理想的效益。

2.2 实现模式

2.2.1 计算机自动化控制、调试操作的实现形式。主张借助计算机完成对应设备的操作任务,需要全面遵循预设调度准则的前提下,针对可以令电缆关闭的设备实施有序调节、控制,保证电力系统可以自主、妥善地应用现场控制命令,并且灵活地完成相关设备转换和设置任务,包括电网的开和关、限制修改操作命令、报警信号复归等。

2.2.2 人机交互式实现模式。强调各类电气设备在经过电气自动化系统允许之后,为了顺利落实实时化监控、数据调节和打印等指标而进行各类可利用电气设备来进行画面运行操控,并且针对定值持续修改的行为模式。另外,该类实现模式可以被视为设计全新应用程序的最佳路径,拥有着较为显著的操作便利性;不过其缺陷也难以消除,操作人员能做的,就是透过操作成控制调节、电气设备监控管理、参数值设置等简易形式的操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