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药学的基础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近年来,制药工程作为新兴的专业,悄然在各大高校中兴起,一些老牌院校得益于雄厚的硬件基础和先进的软件设施,很快发展成优势专业。部分刚刚转型升本的高校也纷纷紧随其后,陆续开设利于地方的,具有独特的制药工程专业。纵观各学校该专业的培养模式现状,就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及主干课程上有如下特点:
1.1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中药制药方面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制药、生物化工和食品等行业从事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以及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2人才培养要求
制药工程专业主要以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及生物工程、细胞工程为主干学科。采取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制药工艺、设备的开发和工程设计特色,专门研究药物生产的原理、方法、工艺与设备的开发与设计。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制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经过专门实验技能、制药工程实践,具备药物的研制、生产、工程设计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期培养出能在医药、化工、卫生、食品等领域的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生物药物、天然药物、精细化工产品的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化学分析、仪器操作、生产管理、教学培训、商品检验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大致的主要课程有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微生物发酵制药、生物催化、生物分离、药物化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制药工程、化工原理、化学制药工艺学、制药工程工艺学、生物制药设备学等;根据各学校办学特色和社会需求,开展一些主要实践环节,包括化学与制药基础实验、生产实习、计算机软件模拟实际生产及生产线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可以看出,制药专业涉及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特别是药学、化学占据很大比重。
2.中药学基础在制药工程中的作用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制药工程专业作为一个与医药学紧密相关的工科专业,观其培养模式及相应课程设置,药学基础知识这方面的进一步加强势在必行。中药学基础这门课,它强调了学习中药的基础,也是对药学知识的重要补充。中药涵括了天然中草药、民族药、西药等部分药物,制药工程专业学习过程中,可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为今后制药技术指导打下牢固的基础。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道如何摆弄机器,而不知道所制药物的根本原理,那就等同于专科培养模式,影响其进一步深造。因此,中药学基础可以说是链接各主干课程的纽带,具有很好的驱动作用,是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制药工艺学等与药学相关课程的理论基础。
3.中药学基础教学改革探索的思考
通过几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和不断探索研究,对于在制药工程专业中开设中药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谈谈几点思考和看法。
3.1中药学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
目前,中医药院校中药学的教学模式大部分是根据教材编写内容确立的,总论依次按中药的发展沿革、药性理论、药物的采收、煎药方法、配伍服用禁忌、炮制方法意义等顺序讲授,各论分药材来源、性能、功效主治、临床应用的顺序授课,其涉及到大量的中医的各种病证,从中医的病因病机来解释中药的作用,而制药工程专业中强调的是基础知识,如果按照中医药院校照本宣科的教法,学生学习过程是非常艰难乏味的,失去学习兴趣,教学效果的提高是无法凑效的。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在每个章节授课过程中,适当给予补充一些中医内容,以临床案例为导向,对疾病诊断中出现的症候、用药法则进行通俗讲解。进而讲授中药学的基本理论,诸如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配伍法度,煎煮方法、服药时间,用药禁忌等基本知识,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吸收消化,激发其学习兴趣。
3.2中药学基础教材、教学大纲与内容的改革
在制药工程专业中开展中药课程,其教材、教学大纲内容应有自己的特色,可根据国家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药学》及其教学指导大纲进行编写属于本专业的课本,内容编写上要求通俗化,介于科普知识与专业知识之间。达到传授传统中药理论知识外,教师还应紧密联系临床诊断表现,将中药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进展及临床报导贯穿一起,把现代科学的前沿科研成果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根据专业培养需要和课程设置需要,对相应的知识模块采取适当取舍,使之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3.3中药学基础教学方法上的改革
中药学内容很多,功效相似药物容易使学生产生混淆,而制药工程专业本来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就薄弱,其学习难度就会加大,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只能被动的接受。在教学方法上,课堂讲授要形成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教师授课过程中善于运用增强记忆能力法,综合比较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具体教学措施。改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导向,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可做出部分课时计划,开展中药学实验课,譬如带学生野外考察,上山采药,制作药材标本,下到医药药房及社会药店的中药柜台进行实践技能锻炼,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掌握中药知识和技能,满足社会需求。
3.4中药学基础考评制度改革
考试可以体现出学生对中药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合理的考核方式是改革的重要环节。我们曾尝试以开卷考试的方式考核,但开卷考试学生往往容易投机取巧,平时不认真学习的同学也得到相似的分数,分数无法拉开,数据体现不出没有正向分布的规律,成绩结果得不到有效的评价,也没有达到掌握中药基础知识的目的。而后又采用闭卷考试,运用分段考评方式在学生学习中药学过程中进行两次中期考试,期末成绩分为两部分,包括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其比重为30:70,对中药学基础实验课进行考试,考试采取通过分组抽签的方式,主要是认识常用药物和功效主治,将其纳入到平时成绩部分,这样学生就会自主地去学习、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最终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牢固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并加以内化,提高了教学质量。
中药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中医药院校是重要课程,若在制药工程中开展教学工作,我们必须得量体裁衣,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完善教学内容,紧扣培养方案,科学合理考评,既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补充,又能让教师在教学上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
作者简介:
篇2
首先,通过目的教育,阐明这一学科本身的价值所在,并可明确指出《中基》是毕业考试,硕士研究生考试中之必考科目,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这样使学生认清《中基》的学习目的和意义,使其明确要想学好医药专业并在日后从事这一行的话,学好《中基》乃是重要的第一步,从思想上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挖掘其学习潜力,激发学习动力。其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介绍祖国医学悠久的历史时可适当介绍中医药在国内外的发展前景以及中医药国际化的潜力,又如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穿插一些我国著名老中医的求学经历以及其高超精湛的治病救人技术。
2 认真备课吃透教材,讲解时重点突出,难点基本讲透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深刻透彻地领会教材。由于《中基》涉及内容相当广泛,涵括中医基础和中医临床诊断等各科知识,所以教师必须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课前应该做充分的准备,只有这样才可能上好课,达到教学大纲预定的目的。具体来说,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能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确定重点,分清主次,全面思考,写好讲稿,而且讲稿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本学科的最新动态及时修改,不断地补充和完善,以确保将知识准确、及时地传授给学生。
3 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3.1 引导和教会学生采用好的学习方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首先,在学习中医药的过程中,应该理解与记忆兼顾,以记忆为重。所以教师应强调记忆与反复记忆的重要性,同时可采取相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相关知识点,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指出每一章节的学习目的,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能有个整体把握。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所学内容,如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之间的区别、五脏的功能、脏腑辨证等内容都可以归纳列表来对比理解和记忆,从而使学生把各章节内容前后衔接,融汇贯通,同时可教会学生好的学习方法而让其终生受益。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系统的掌握。
3.2 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多种思维方式的培养[1]:在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丰富多彩的形式,如挂图、板书、幻灯、多媒体等,就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使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融汇贯通地领会知识,并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创新和实践。因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只有把学生真正放在主动者位置,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运用多媒体教学,增进授课灵活性[2]:在《中基》教学中,抽象内容较多,难以理解和掌握,这是《中基》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如果只凭教师的讲解,会显得枯燥乏味,而且学生将很难清晰的理解。多媒体教学能将书本上乏味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图画,给学生很直观和生动的印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激发其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丰富教学内容,也可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4 加强课堂提问,开展课堂讨论:为了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每堂课开始前几分钟可向学生提出前两节授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去钻研自学。不仅如此,课前提问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伟贞.中医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S1:107.
篇3
中药以其较小的毒副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在人类向往回归大自然的今天,中药在医药行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且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国家已经将中医药事业作为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并要求充分利用中医药保障国民健康。
中药材及其饮片是中医药行业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药需求量的日益增多,中药材及饮片市场出现了大量的伪品及混淆品使得中药的品种日益混乱,难以保证中药生产及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因此,社会对中医药卫生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中医药知识,而且还要熟练掌握鉴别中草药真伪优劣的技能。
一、中药鉴定技术的内容与特点
中药鉴定技术的课程任务就是讲述中药材以及饮片等的真伪,及品质的优劣。中药鉴定技术主要应用基原(来源)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生物鉴定法,这“五大鉴定法”来鉴定中药材及饮片的;中药鉴定技术是高职高专中医院校中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以培养既有丰富的性状鉴别经验,又能熟练利用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知识并且熟练应用现代分析仪器鉴定中药,分析解决中药鉴定工作中各种问题的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性学科。
中药鉴定技术教学内容多,所涵盖的知识面广,并且知识点零散,对于涉及到的每一种中药材都要讲述包括来源、产地、采收加工、性状鉴定(包括饮片的鉴别)、显微鉴定、理化鉴别等内容。而每一种中药材的性状鉴定又都是讲述的形状、颜色、气味、质地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性状鉴定及显微鉴定,语言对于形状、颜色等方面仅靠语言的描述,显得相当的匮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对于内容枯燥乏味、知识点零散的中药鉴定技术来说,如何把这门课讲解得生动而充满趣味,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二、微课的概念
“微课”的概念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Burst)。其核心理念是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主要用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手段更好地实现差异化教学。
现阶段我国对微课的概念界定、构成要素和应用模式都存在不同的认识,国内微课的概念是由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在2011年最早提出,他认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因此,微课的“短小精悍”能够很好地解决了学习者的问题,把教材内容进行碎片化、情景化、重组整合(统称为“微课化”),把复杂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可融合于课堂、可移动地服务于开放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微视频单元,可以用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帮助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手段更好地实现差异化教学。
三、微课的特点
微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时间短。微课以短小、精悍著称。教学时间短,一般都控制在10分钟以内。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CLT)认为,影响认知负荷的基本因素是学习材料的组织呈现方式、复杂性和个体的专长水平(即先前知识经验)。由此导致外在、内在和相关认知负荷。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在教学活动进行十几分钟的时候便开始涣散。微课灵活自主地针对某些具有较大学习价值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慢负荷学习,并且学习的时间不长,这样的教学成为了广大学习者的理想学习模式。
2.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传播形式多样。微课内容容量小,针对性强。相对于传统一节课,“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点到为止。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微课”,只是讲解清楚某一个知识点,或反映某一个教学环节及辅助教师的讲解。
3.结构多样,形式内容灵活。微课的形式是多变的,结构也是不断变化的,课程的内容以及形式可以根据知识点来改变的。考虑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需要作为依据来制作教学视频。不同的语言、画面、色彩,对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意义。比如,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老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模式做具体的改善,讲述中药鉴定技术中的性状鉴定时,展示中药材的各个方位的图片,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学生对药材的立体认知,改善学生的学习质量。
4.资源使用方便,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人人都可以参与其中。运用起来也方便,只要自己选择与教课有关的视频片段,就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
四、中药鉴定技术的微课设计
在中药鉴定技术的课程讲述中,每一种药材都要包括中药材的来源、产地、采收加工、性状、显微、理化鉴别等内容,特别是性状鉴定及显微鉴定,语言对于形状、颜色等方面的描述,显得相当的匮乏,而且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差。我们将每一味中药的性状鉴定、药材的真伪鉴定以及显微鉴定各自作为一个知识点,制作成一个微视频碎片化、媒体化的教学资源。其中来源、性状和显微鉴定属于形态学鉴定的范畴,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单纯的理论讲授抽象枯燥,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在制作过程中,我们从网上下载或自己拍摄所需要的中药原植物、原药材、药材饮片、药材横切面以及粉末等方面的照片、图片或录像。尤其是中药鉴定技术中的的重点、难点等的知识点配以逼真形象的照片和图片,如大黄的“星点”,党参的“狮子盘头”,何首乌的“云锦状花纹”,天麻的“鹦哥嘴”、“凹肚脐”,商陆的“罗盘纹”, 蕲蛇的“龙头、虎口、翘鼻尖、方胜纹、念珠斑、佛指甲”,绵马贯众的间隙腺毛等,把鉴别特征的放大图片展示给学生,再通过配合书面文字进行讲解的音频,使学生不仅能够集中精力关注课件知识,并且对相应的知识点记忆深刻;使授课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课堂教学直接变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丰富和活跃了我们的教学活动。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形成,还将极大地增加了授课信息量,充分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五、小结
中药鉴定技术的微课对于学生来讲,丰富的、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对于教师来讲,不仅优化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还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同行交流分享,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
篇4
现代社会的中学英语教学一般课堂时间只有40分钟,由于缺乏语言运用环境,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这短短的40分钟将直接影响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和智力的开发。所以,作为初中的英语教师应该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创设情境、语境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英语课堂,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减少甚至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活跃性与主动性。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创设情景境。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做创设情景,让学生听命令做动作,按照描述特征猜人物等。此外,教师也可以操纵多媒体建立情景,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声音、文字、视频等结合起来。上课时,教师只需点一下鼠标,教学内容就会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既节省了教师大量写板报的时间,又赢得了教学时间,还有利于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2. 任务型教学法。所谓任务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指导作用,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分布任务,之后学生对任务进行探究解决,从合作及讨论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篇5
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自主学习是发挥主体性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都知道,非智力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勤能补拙,如果我们能比别人多下功夫,那么收到的回报也一定会比别人多。初中数学知识点抽象又复杂,学生单凭教师课堂上几道例题的讲解很难把知识点完全掌握。课前不预习,上课就会反应不过来,跟不到上老师讲课的节奏,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课后不复习,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就得不到巩固,时间久了就会记混或者直接忘掉。由此可见,不管是课前还是课后,自主学习都是不容忽视的。
还有就是课后的复习,教师课堂讲解之后,其实很大一部分知识点我们都还没有熟练的掌握,为了防止因为知识点记忆不牢固而造成的学习困境,我们需要及时的巩固。首先,课本上每一小节例题后面都有相关的课后巩固练习题,课后要养成及时加强练习巩固的好习惯,一般情况下,本节课学的知识点在这些课后练习题中都能运用的到。这样,通过及时的补充练习,课堂上的知识点一定能够得到巩固。另外就是,要有一些复习资料,不需要太多,一两本具有代表性的复习资料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就已经足够了,这些复习资料比课本上的课后题更加详细丰富,如果可以充分地利用一定能成为初中数学学习中有利的垫脚石。总之,初中数学知识点比小学数学更加抽象复杂,如果不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过程中就会变得盲目吃力,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及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吧!让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成为我们学习初中数学道路上的助推器!
二、问题意识的能力
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告诉我们“学而不思则罔”只是一味地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这就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中要有问题意识,学习初中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很多学生对于知识点只是一知半解,他们只知道应该是这样,但却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这是怎么由来的?“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些名言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中要培养问题意识:教师要摆脱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摒弃满堂灌,以启发诱导为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三角函数的时候,上节课讲了正弦,这节课要讲余弦,教师先把余弦公式写到黑板上,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这个余弦和上节课学过的正弦有没有关系,他们是什么关系?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总之,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意识是数学思维的基础,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三、空间想象能力
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多了“几何”数学的内容。这是一项非常抽象的内容,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例如,讲到四边形这一节的时候,其中,菱形梯形等,同学们可能比较陌生,完全靠教师的口头描述很难让学生完全理解,这时候皆可以借助实物来引导,教师可以制作一卡片,让同学们亲身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通过实物观察,学生可以在数学的学习中对几何图形的展开、平移、旋转等等比较缺乏具体感悟的问题,找到更好的理解途径。再者就是利用多媒体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初中学生对平面和空间图形的转化能力还很不足,这严重影响了他们初中数学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出比较生动形象的立体图像,然后举一反三,激发他们空间想象和理解能力。
四、多角度寻找解题方法的能力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非常灵活的学科,初中数学教学一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拿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来说,有SSS、SAS、ASA、AAS、HL等好多种方法,几乎每道相关的题目都有不止一种解题方法,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分别运用两种以上方法来解同一道题,再让他们互相讨论,找出最简便的答题思路和方法,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少走弯路,节省他们的精力和时间,又可以锻炼学生们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升他们寻找最佳方案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当同学们觉得做一道题非常吃力又浪费时间的时候,不妨换另一种方法尝试去解决掉这个难题,往往解决难题的方法都不止一个,我们要善于寻找“最佳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多角度解题的思维能力,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又一重要内容。
五、结语
学好初中数学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学生要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考、问题意识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相信具备了这些能力以后,初中数学的学习将会倍加轻松。
篇6
在太极门里,无论是哪一家、哪一门类都要求练习者,在练拳时身体要“正”,也就是立身中正,中正安舒,身体正,不偏不倚,力量才能均匀地传导,身体重心才能稳,才能练好身法,才能体现出八面支撑,例如:起势中的“抬臂下按”,这个动作看起来简单,做好却很不容易,在下按的过程中,要沉肩坠肘、曲膝松胯,身体要端端正正地坐下去,如同坐板凳一样,髋关节既不能前顶,也不能后厥,身体不能东倒西歪、前倾后仰,身体始终保持中正安舒,立身中正,架子才能正,架子正攻守才能兼备,气血运行才能通畅,这对今后的练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松肩、松胯
“松”是练习太极拳的一项重要环节,周身放松,才能做到去僵求柔,柔久刚自在,因而,初学者在练习时首先要精神放松,自自然然,不要有任何压力和顾虑,当然,在初学太极拳时要做到周身放松那是非常困难的,从身体的局部开始练习放松,先练松肩,很多人在练习套路时由于肩部僵硬,而出现的耸肩架肘,气力虚高,横气填胸。所以,在学习的一开始就要注意放松“肩”,练习松肩时,要有意识地放松肩部周围的肌肉,两手臂要自然下垂、含胸,没有僵劲、蛮劲,在这个阶段可以每天站桩和多做“云手”,并步的、平园的,通过一段时间不断的练习,体会松肩、沉肘,再练松胯,“松胯”是练习太极拳的重点和难点,太极拳讲究力发于足,主宰于腰,行于脊,由脊而膊,形于手指,胯不松,气力下不去,脚力上不来,形成上下两节,力就达不到手,因而,在练习时一定要学会松腰,练习松腰首先要练习坐胯,会坐胯就会松腰,坐胯练习其实就是好好掌握和体会怎么坐椅子,就能掌握这个要点,掌握了坐胯,不仅能松腰,而且能正脊。
三、弄清虚实
太极拳中处处皆有虚实,首先初学者要在概念上弄清虚实,从套路的整体来看动作过程为虚,定式为实,从动作的局部来看承重的腿为实,辅助的腿为虚,体现主要动作的手为实,辅助配合的手为虚。其次弄清动作的承重比例,如:陈式太极拳的“懒扎衣”承重比例前腿占七成,后退占三成,弄清动作转换中的虚实变化如:揽雀尾中的棚、捋、挤、按,再如:陈式老架一路中的上三步,重心在不断地倒换,虚实在不断地变化,只有细心地去领会、体悟,才能弄清其变化的原理和概念,如果虚实概念不明,虚实变化不清,则重心不稳,进退不灵,攻防不清。
总之,在初学阶段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认真体会要领,弄清动作的概念,这样对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正雷.陈式太极拳全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06.
篇7
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中学教育实业的需求不断提高,同时对初中同学们的物理学习压力压在不断增大,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应随之变得更加灵活。但是新课标教育虽然已实行多年,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并没有相应的优化,其学习方式依然比较传统、死板。因此,浅要讨论几种初中物理学习必会的方法,使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方法灵活多变,更快更好地解决物理难题显得势在必行。
二、现阶段初中物理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方法,概念、原理理解混淆不清初中物理的学习主要是力学、电磁学两方面。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初中物理力学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并没有对概念和原理清晰掌握。有的甚至没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这些基本的概念,对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相关定理也相互混淆。在电磁学学习中,有些学生懒于思考、动手,不认真画电路图,之后反映电磁学难,不深入的理解、主动学习。多日之后,便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不善于归纳、总结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只是一味地死板的学习,做完一道题,正确的就不管了,错误的看一眼也不去细细思考,他们不善于思考、总结、归纳自己的错误,不善于将不同的题型进行归纳分类,更不善于归纳整理自己存在缺陷的学习方法,这样很大程度阻碍了他们物理的学习发展。
(三)创新能力不足由于社会的需要,新课标下的学习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应有的创新能力和意识。但有些学生并不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思进取,不善于开发自己的思维,他们墨守成规,并不会亲自研讨,只等教师来讲解,并不愿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快乐的喜悦,不注重培养自身创新能力。
三、初中物理学习常用的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1.定义:控制变量法是指在物理学习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一些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重要性:控制变量法是在学习初中物理过程中的一个必会中重要方法,其在物理学习中具有很多重要的应用。作用这个方法,可以巧妙的探究声音的响度和音调、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理想倾斜试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等很多问题。
3.应用实例:在探究位移与速度、时间的关系时,s=vt这个公式可以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我们可以让一辆小汽车在路上匀速行驶,先控制时间不变,以4m/s的速度行驶3秒,记下位移12m;接着以10m/s的速度行驶3秒,记下位移30m,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在同样的时间里,速度增长了几倍位移就跟着增长几倍,因此位移与速度成正比。再用同样的方式探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二)转换法
1.定义: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2.重要性:掌握转换法及其应用,有助于体会物理等效思想的内涵,有助于提高考生的科学素养,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终身的学习、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3.应用实例:例如我们通过马德保半球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利用雾的出现通过转换思想可以得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结论,利用指南针的南北指向可以得出地球存在磁场等。
(三)画图法
1.定义:画图法即作图法,是指在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画图的方式揭示事物的现象,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帮助的方法。
2.重要性:画图法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变的具体化、简明化,使学生们更轻易地接收、理解所学的知识;画图法在学生处理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具体化、变得一目了然,使学生们的做题效率,做题准确率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这种方法对于初中物理学习来说,是一种具有极大帮助的方法。
3.应用实例:在学习受力物体运动的时候,我们应经常采用画图的方法,现对一个受力物体或一个受力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分析结束之后,就能很好地掌握这道题的关键所在,也就可以清晰的解答出答案。
(四)类比法
1.定义:类比法是类比推理方法的简称,指通两个对象在某些关系或者属性上相似性而推出在另一关系或属性上可能具有相似性的推理方式。
2.重要性:学生们在学习一个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新问题时,由于新知识、新问题的抽象化,不易理解。但是通过类比法,学生可以很轻易地将新的知识或问题与自己所熟悉的另一种事物或问题进行类比,找到他们的共通之处,建立起一个新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新问题的解答。类比法是解决初中物理乃至整个理科问题时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3.应用实例:例如学生在学习电流的时候,可以通过将电流类比为具有一定的规律运用的人流、车流等;再例如这道题:一个质量m的小虫在一个漂浮在水中的质量M的树枝上爬行,阻力不计,小虫直线爬行距离H后,虫和树枝相对水面移动的距离。学生们在解决这道题时,应该很轻易地将这道题通过类比法归类为人船模型,这样便能很好的解答。总之,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的过程中,应该善于总结归类,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地解决物理难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作者:张跃龙 单位:河北省卢龙县潘庄镇中学
参考文献:
篇8
1、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形象
从认识论的观点来看,学生对事物认识过程的起点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在物理课的学习中学生由于无法理解一些抽象的理论,而对物理产生一种畏慎的心理,阻碍了他们学习物理的情趣,但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可以直观的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1)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变。传统物理备课教案,围绕着教学大纲、教科书、参考书形成教案,都是用文字描述的,许多物理现象、实验等丰富多彩的内容都无法用文字贴切地表达出来,学生想象不出,感悟不到。而使用多媒体进行备课,教师可根据需要选择用文字、图片、表格、录像片段、练习等内容制成课件来教学。这集中了文字、图片、图表、声音、动画等一系列多媒体信息。比如机械运动中的相对运动,回声测距,透镜成像,惯性等对初中学生就很难接受也很难描绘清楚。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用软件制作一些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就回声测距的内容,我们就用Flash软件制作一个动画课件演示这一过程,让学生从声音、图象全方位感受,如置身于其情景,直观地掌握该节的内容。
(2)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实现动静的相互转化。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物理现象是很抽象,如果靠学生自己去想象,难度是较大的,如:讲授“电流的形成”时,虽然电流是真实存在的,但它却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是观察不到的。而借助计算机课件用动画的形式模拟出电流的形成,并与水流的形成进行类比,将“短暂电流的形成”与“短暂水流的形成”进行类比,将“持续电流的形成”与“持续水流的形成”进行类比,变抽象为直观、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这一知识点,突破本节的难点和重点,整个过程既生动形象,又揭示物理本质。
(3)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实现微观向宏观转移。由于条件限制,物理教学中,有些物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演示,学生只能从理论上、想象上了解,如分子动理论这部分内容,学生理解不深刻记不住。我们就可以应用多媒体的三维动画进行动态的模拟演示。
可见,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让枯燥的物理理论得以升华,形象而又直观的过程感染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更加崇尚科学,因为科学有无限的魅力。
2、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加大课堂的信息量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对于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也应该培养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多的资料,及物理的发展情况,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把信息传达到学生,通常采用“粉笔加黑板”的简陋手段。教师经常花很多时间板书,写例题画图的时间更多了,如果采用多媒体中的显示文本的功能,这可使本应花十分钟的内容在几秒内显示于学生眼前,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比语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动画又比图形更高级地输出信息,利用文字闪动,图像缩放与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也可以应用实物展台,使效果更佳、更直观,。比如在讲解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和使用时,可以应用展示台使学生一目了然。由于使用多媒体的直观性也大大缩短了教学难点的突破过程,这就有时间讲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和实现的应用,引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丰富了课堂内容,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满堂灌”的教学弊端,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复习巩固,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
3、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便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把现代教学技术引入课堂,使学生单一地接受知识改变为多元化的方式,这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强大的诱惑,而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透镜》一节,课本的插图变成多媒体计算机上的动画片,集图像、文字、声音、色彩等多种信息形式于一体。通过“透镜”能使大胖子“变成”小孩,而小孩也能“变成”大个子,这些过程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时,学生的思维和情绪都处于最佳状态,如进一步引导他们去追根索源,有关“透镜”的特点就深刻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了。传统的物理教学中,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不便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真正改变学生和教师的位置,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当学生有问题时,可以及时提出成利用计算机网络与同学讨论,从而多渠道寻找问题的办法,当学生对某个物理现象有自己的观点时,也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研讨和交流,教师提供解答,这样双向交流中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现代化教学思想。
可见,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对常规教学来说不仅是冲击,而且是划时代的改革,它不仅是教学手段的优化,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思想的优化,乃至更深层次的变革。因此,它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教学的主流。
篇9
所有的词汇教学都要以国际音标教学为前提,而这一步往往是很多英语老师所忽略的一个重要步骤。个别老师觉得没有必要,其实不然,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国际音标,就如同送给学生一根点石成金的手指而不是那些现成的金子。而只有拥有了这根手指,才能使学生以一变应万变,自学单词。所以,花点时间让学生掌握国际音标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说,掌握国际音标的使用将使学生受益一生。在掌握国际音标后,接下来的集中识词步骤就顺理成章了。
2 探索必要的技巧与方式
以一个单元的词汇作为一个课时,利用课后的词汇表。每个单位约30个单词和词组,根据单词记忆的五步曲:拼读英译中-中译英-拼写-使用。首先让学生自己进行拼读(在掌握国际音标的基础上),老师纠正发音然后进行跟读然后记忆中分别进行英汉互译最后才是拼写。这使大多数学生只会拼不会读的错误学习方法就彻底解决了,还养成了记忆单词的良好习惯。
完成以上五步曲之后,给学生限量时间,当堂巩固,并进行当堂检查。检查形式有多种。集体测试,个别测试互相测试等等。在此期间,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记忆细胞高度活跃。最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当堂测试,检验教学效果。可以以听写形式,或其它各种形式。每次所学的单词或词组将在接下来的整体教学中进行反复循环,尽量在课堂上提高它们的再现率,加大它们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从而达到复习效果。
集中教单词时,第一课时要求会读,第二课时英汉互译并会默写。要求记住一词一意,用法暂不要求,待到学课文时再解决。根据人类的记忆规律,为强化单词记忆,我们注意复现单词,进行反复循环。每组单词,要求学生当晚复习,第二天检查。以后每隔数天,均要重新再认,复习巩固。我们还坚持了三个阶段的循环。①在集中识词后转入对话,课文教学时,在教学之前把全部单词、词组循环一次。②在期中、期末总复习时再循环一次单词、词组。⑧新学期开始时,在上课之前再循环一次单词、词组。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集中识词,滚雪球似地反复循环,学生一次比一次熟记,记单词速度一次比一次快。尤其是一些差生,在反复循环中,把原来夹生的单词重新记忆,不断巩固,不断进步,逐步赶上好的学生,学习外语的信心越来越足。
3 用多变的教学方法
3.1 幻灯片词汇教学法。操作方法其实很简单,也很实用。①将词汇中英文一一对照,打在各自的文本框内。②设置自定义动作,手动操作。③先将一张由约30个生词(中英文)构成的幻灯片展示给学生,跟读2~3次。④要求他们在5分钟之内记住,如单词简单可记拼写。⑤放映第二张幻灯片,只有英语,抽查英译中然后反之,中译英。
效果:这种方法很适合高一新生,学生反映也很好,比起背词汇表,效率提高了很多。在具体操作中,可以结合一些游戏,比赛等,使枯燥的词汇教学变得有声有色。
3.2 金山词霸词汇教学法。对于高三的学生,可采用笔者在试用的一种新方法利用金山词霸的一种特殊功能――金山词霸迷你背单词,可以结合电脑辅助工具放大镜进行词汇教学。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将本课时可能碰到的生词全部输入金山词霸的词汇库。②预备铃一响,启动词霸自动播音系统,同时启动放大镜,把词条放大在屏幕上(包含中英文),以便学生边读边看边记。⑧反复几次后,再启动只有英文的词条,让学生读出英语单词,并说出中文意思,或只启动中文,让学生说出英语单词。
效果:能让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因为涉及到接下来的课程,学生记忆的积极性特别高;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学生的记忆力达到了,当然,这还局限在短期记忆,但在随后的阅读理解中,单词的再次浮现将巩固生词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同时也给了他们无比巨大的成就感。
笔者发现,前面两种多媒体教学法其实可以有机结合,具体如何操作要以学生的水平而定。
篇10
1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1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物理教学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而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可以明显改善这些不足,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利用计算机的优势,辅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既能够创造优秀的教学效果,又可以节省教师的劳动时间,减轻教师压力。在实际教学中,凭借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生动的教学场景,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不但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而且可以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是很有必要而且非常重要的。
1.2建设新型教学方式: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创造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凸显了学生的中心地位,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有别于传统教学,具有更加形象、直观、有效的教学效果及优越性。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育形式,实现物理教学的开放性、趣味性,建构新的教学方式和模式。
2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情况分析
教师的信息能力和素质比较差,没有完整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完整理解信息技术如何应用于教学,上课时过于注重课件的有趣性和生动性,而忽视了所要教授的内容;同时一些教师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的辅,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教学质量无法提高反而下降。
3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方式探微
3.1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实验教学:众所周知,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非常的地位,许多规律必须以实验服人,不能以模拟的方式教育学生,然而有许多可见性低或者受到地点限制的实验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演示。例如《空气的“力量”》这一节课,对空气的强大作用难以通过具体实际的演示来完成,此时,教师为了让学生体验大气压,可以播放大气压产生强大威力的视频或动画来让学生感受。又如,在学习《音色》一节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天空之城》的钢琴声、吉他声等,或者录制各种乐器发出的同一个音调的音,让学生在听后讨论各种音色的不同,总结原因,进而总结出音色是什么,最后做出发音体不同,音色就会不同的结论。
3.2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形象性:物理学科里存在许多难以理解的公式、定律、定义,这些知识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而教师教学必须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学生在理解不足的情况下,往往会生搬硬套这些知识,因而大多数情况都得出了错误结论。关于此类情况,教师就必须在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抽象知识的形象化,为学生的思考和学习提供指引。例如,如果要做“声音的产生条件”这一实验,学生在座位上几乎感受不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可以使用投影仪,把实验的演示投射到屏幕上,使学生直接感受实验,如此可以更加直观、清晰,学生的理解将会更加方便。再如,在“电流”“电压”的学习中,学生根本看不到电流和电压,既然如此,使学生感受到电流的方向流动及电压的大小就成为教学重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件中为学生制作电流电压流动图,把电流的流动比喻成水流,如此就可以更加形象直观,促进学生的物理学习。
3.3信息技术应用引出课题:兴趣一般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对物理有了兴趣,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会变得简单,传统教育方式往往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制作与课程有关的图像,引进有趣的视频、音频,使物理场景更加丰富生动。例如学习《机械能的互相转化》一节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水电站的照片,配合水流的声音,或者观看关于三峡大坝的视频,提起学生兴趣。
4结语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当前的教育现状,足够重视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并将信息技术主动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同时把握好度,将物理课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改善传统教学的弊端与不足。科学设计,跟进时代,改变思想,以学生为中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和提高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朱龙.浅析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策略[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6,34(6):81-82.
篇11
药学服务工作在我国的开展兴起以后,中药房的任务不是单一的药品配制,而是加强了对患者关于药物治疗方面的全面服务。这种中药的处方不但会以书面形式表现医师对患者病情的药物就诊,也属于重要配制工作非常重要的依据,所以这是非常关键的药学服务环节。以下就此探讨一些中药处方存在的不合理情况的原因,以及分析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1 中药处方探讨
近些年来,很多的患者由于用药不合理导致死亡。因此,处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防止不良反应的产生,挽救患者的生命。我院近些年也对中药处方的研究开展了评价性的工作,定期选派专业人士对一些处方的配置和疗效等进行分析、探讨、评价以及汇总,一旦发现不合理,立即将其分离出来,并对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我院在2012年6月――2013年9月期间对中药处方的分析。
2 分析处方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2.1 药品配制中处方分析的应用
2.1.1 诊断和药方结合 在中药房工作的药师必须具备深厚的中药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基础,必须具有配制的技能,需要经常与医生针对中药的使用情况进行交流,在拿到处方的同时先分析药物的配制是不是和临床诊断中的一样,药效和疗效是否相结合,再继续进行配制工作。比如,由于受风寒影响而感冒的患者,如果是使用了羚翘解毒丸或者是板蓝根等药没有取得疗效以后,这时药师就是与医师沟通,对相关的治疗方式提出各自的意见和建议,再经医师确认以后,找出处方配制的不足,更改处方。如果患者的肾阳虚水肿,服用了六味地黄丸无效后,经过商量则可以使用金匮肾气丸[1]。有些医院的医师错将外敷药让患者口服,则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总之,确保药物服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是医师的职责所在。
2.1.2 控制药物的用量 中药的药物对于用量的控制与其药性的临床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剂量的大小不同,药物的功效也不相同。如果用药的对象是老弱病残等体质较差的人,药物的大剂量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对毒药等药物的用法则需要更为谨慎。有相关的资料记载,很多患者服用中药以后出现不良反应往往在于药物用量没有掌握合适。因此,准确地调配剂量,才能对药性有正确的评价,才能达到服用效果。此外,药师必须及时对药物进行分析,一旦发现问题就要马上与医师交流,如果需要用到具有毒性的处方,则必须按照相关的规定调配剂量,减少患者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从而减少医患纠纷。
2.1.3 禁止搭配的药物配置 药剂的调配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具备了长久以来人们的经验以及药物本身的规律,药师在对药方进行审核的时候必须详细了解禁止搭配的药物,询问患者的病情时,要有询问技巧和分析的能力,详细了解患者服用过的中药,在审查的过程中也能了解处方的配置。例如,川乌、草乌这些药材不能与半夏、天花粉等同时使用,而大黄、虎杖等药材不能与磺胺类的药物合用,否则会影响患者的代谢功能,当归、党参则不宜与阿司匹林合用,否则可能会导致出血的情况等等。患者在服用药物的时候,也必须注意会和一些食物发生冲突,例如哮喘患者或是有过敏性皮炎的患者不能吃鸡、羊、鱼虾、韭菜等食物[2]。
2.1.4 中药处方的脚注说明 处方的中药名旁必须对药物的相关情况进行简要的注明,例如处方中有关种子、果实之类的在熬药时必须将其打碎,而木香、薄荷等容易挥发的饮片尽量不要煎熬太长时间,花粉类或是细小的种子类则可以通过包煎入药等等。总之,药师要根据处方相关的脚注具体说明情况来指导患者的煎药用药。
2.2 科学煎药中处方分析的应用 药师为患者开处方时必须告诉患者如何正确地使用煎药器皿,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的细节和禁忌,如果是有盖的砂锅等则要留意有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熬药的器皿选择尽量大一些。而为了防止中药容易产生的化学反应,在煎药前先冷水浸泡半小时或是一小时,放水量尽量高过药物表面3-5cm,药渣形成后水要高过药渣1-2cm。如果药物包括了辛夷花等富含绒毛的物质,为了避免被绒毛刺激到咽喉,可以同时放入细小种子类或者是花粉类药材包煎,而要使得药物之间不沾粘,则可放入阿胶等胶类的药材[3]。
2.3 服药程序中处方分析的应用 药师的职责不但包括分析各种中药药材的功效,还要详细地告诉患者如何正确的选择时间进行服药,从而确保取得满意的药效。相关资料记载[4],病在上焦者,选择饭后时间服药;病在下焦者,选择饭后时间服药,驱虫药等选择空腹服用,安神药睡前服用,有刺激性药物选择饭后服用,补益药则饭前服用,补肾益阳药物适合早上服用,补肾阴药则在黄昏时分复用。如果患者在服用的时候出现了呕吐症状,可以加入一些姜汁,服用药丸时谨遵多次少量,不能一次性大量服用,药丸的药性保持时间通常比较长。
3 结束语
药师提供科学合理的药学服务,并正确积极地进行相对应的指导,不但能够保证药效的实现,还能履行救治患者的责任。正确地配制药物,需要医师长时间的研究经验,谨慎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此外,还要牢牢地掌握药物的专业知识,减少药物调配工作的失误,防止药物服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从而使中药在临床的治疗中发挥最大的功效,这才是对患者最好的负责态度和对医师职业最大的尊重。综上所述,药物的服务工作必须细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科学合理地进行药方的分析,才能真正为患者提供最佳药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家娣,李宇佳,原玉珍,张华.浅议处方分析在重要饮片调剂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12(21):133-134.
篇12
好的开端就说明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因此,教师要多花时间,狠下工夫,让每位学生在学习新课程时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在第一章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动手动脑参与部分教学实验。在本章学完后,可以利用一节或两节课时间,进行一次开放式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可以设计几道质疑性题目,如数学真的难学吗?学习数学的用途在什么地方?你们都能学好数学吗?针对设置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而诱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第一章“展开与折叠”教学中,让学生两两一组动手,画、剪、叠,互相验证,鼓励他们发现内在联系。又如“截一个几何体”教学时,让学生每人准备小豆腐块一样的橡皮泥,动手去切、去体验,将问题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以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内容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具有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和学习数学的动机。新教材还涉及学生情绪、心理、生理等特点,要求以“生活中的数学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
1.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引入环节
用多种形式、好的方法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其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如“七巧板”的教学,让每位学生准备好一副七巧板,先上他们拆散混放,后完成拼图、展示,进而提出:所拼出的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它们边与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发言总结。最后让学生自由组合,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和展示,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这样轻松愉快地学习,学生会产生更浓的学习兴趣,并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之中。
2.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本人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前后两桌学生为宜,请他们做老师的助手,准备教学所需的材料,进行实验演示。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给了他们参与活动的机会,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量做到语言精练、风趣幽默,语调轻重缓急得当,板书设计合理,书写规范美观,说话文明,举止有礼,让学生有一种美的享受,这样也能对学生学好所教的课程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都设置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目的就是让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参与其中,合作探究,实践总结,提高认识。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就要不断更新教法,不断探索,总结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入手,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1.养成阅读课本内容的良好习惯
在学生阅读前指明阅读内容和题目,在“角的度量与表示”教学时,提出:我们在小学学习时,用量角器测它的大小,那我们到初中怎样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表示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后,通过提问,以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来检查阅读效果;或以学习小组推选代表来汇报阅读情况。同时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此时老师对阅读认真、有进步、有成效的学生进行表扬,使他们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养成长久阅读的良好习惯。
2.养成讨论的良好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善于思考讨论问题的习惯。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探究,教师要指导、点拨、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归纳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3.提升观察能力,养成良好习惯
学生对图形、实验的观察有着难以言表的兴趣,欠缺的是思维不敏捷、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我们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如在“平行”这一节教学时,预先布置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平行的实物,上课时检查观察实物的情况,让几个学生讲出“平行”的所见实例,并根据他们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总结出平行的定义和平行的结论。
四、开辟第二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就会信心倍增、兴趣盎然,就能去探索,继续追求成功。特别要对学生多鼓励,多肯定,促使其增强动手动脑能力,进一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13
1引言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社会需要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今后我国各个领域计算机应用的水平。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正在包括我校的全国各个高等院校如火如荼地全面开展。
民族学院是隶属于自治区政府的创办在陕西的一所高等院校。去年我院建校50周年时,总书记写了贺信,高度概括和肯定了我院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的重要贡献,希望我院积极探索民族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了给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建设者,我们教师就应积极探索民族教育规律,具体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努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进行计算机基础相关课程的教学时,根据我校藏族学生较多,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具体情况,采用了“刚性要求”教学法,取得了一些效果。所谓“刚性要求”就是十分严格的要求,就是要求学生必须严格认真地执行教学规定,教师必须坚持教学原则。那么为什么要采用“刚性要求”教学法?采用了哪些具体措施?效果如何?笔者把这些情况总结如下,希望能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2采用“刚性要求”教学法的理由
大多数人的观点可能是:大学应具有一种宽松的氛围,主要靠学生自觉学习,学生应具有较多的自主性,教师只能教育、启发和引导,不需把学生管得太严,不需采用“刚性要求”。笔者认为这样的观点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期的所有大学可能完全正确,在清华、北大这样的一流大学现在还可能完全正确。在那个时期及那样的学校,若有太多的“刚性要求”反到要影响大学生们的活力和创造性了。但经过近些年的大量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上述观点在目前的所有大学并非普遍正确。
我们学校主要面向自治区招生,学生学习基础较薄弱,我校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方面具有如下的一些不足,针对这些不足,“刚性要求”教学法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2.1采用“刚性要求”,夯实学习基础
我校虽也有招入的少数高分生,但大部分学生的高考成绩较低,学习基础较差。这些年国家对自治区的投入很大,但目前自治区的基础教育还比较薄弱,区内学生的高考平均成绩较低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和其他地区的高校相比,我校学生的数学、物理、语文、外语等中学知识基础较薄弱。在内地中学已普及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内地学生能相当熟练使用计算机的今天,区内有些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还需从零起点学起。
较差的学习基础,使得我校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时会碰到很多困难。通过“刚性要求”,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一个个障碍,他们不会因学不懂、学不会而放弃学习。
2.2采用“刚性要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与较低的高考成绩、较薄弱的学习基础相比,更突出的问题是我校部分学生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使大学将教会他们该怎么学习,怎样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也需要一个时间和过程。
我们计算机基础教学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学生学习行为主要表现为:大部分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纪律较差,不按时完成作业,不主动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如果我们不“刚性要求”学生,任他们这样不听讲不复习,很可能学生就学不到任何知识了,计算机基础教育就要落空。
2.3采用“刚性要求”,逐步树立自信
学习成绩一直不突出的学生往往已经习惯于自己的平庸,没了更高的理想,失去了攀登的勇气,放弃了追求的理想。
如果不“刚性要求”这样的学生努力追求进步,不“刚性要求”他们重拾信心,他们可能就会停留在山脚,永远到不了山顶,永远看不到彩虹。
2.4采用“刚性要求”,培育竞争意识
可能与区内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生活习惯等有关,也可能是区内就业压力不太大所致,我校部分学生竞争意识不强,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自觉性较差,逃课情况较严重。
学生没有学习自觉性,不愿意去学,若不“刚性要求”他们,对其放任自流,他们就会浪费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时机,浪费了大好的时光,甚至荒废了大学学业。
2.5采用“刚性要求”,克服语言障碍
我校藏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近50%。对藏族学生来说,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少部分学生汉语不过硬,表现为听讲课、看教材理解领会稍慢,说写汉语语句不够通顺,逻辑不很清晰,错别字较多等。
他们在学习中有更多的困难,如果不“刚性要求”他们克服语言的障碍,他们可能会在学习的过程中灰心丧气、主动放弃、自暴自弃。
2.6采用“刚性要求”,灌输为学严谨
部分藏族学生缺乏计算机所需的严谨性。如数据库与程序设计课程中的表达式用到的“=”、“+”、“-”等运算符都只能是西文字符,不能是中文的全角字符,但这种错误对藏族学生要纠正多次、纠正好长时间才能避免。
计算机技术是严谨的科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在计算机的使用和程序设计中,必须“刚性要求”学生遵守相关的约定,按照相应的语法做,养成为严谨的习惯。
3具体的“刚性要求”措施
针对我校学生的以上具体情况,经过笔者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思考和探索,采取了如下的一些“刚性要求”措施,以使他们必须学习、必须学会、尽量学好。
3.1 “刚性要求”复习
因学生基础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课前复习上节课的重要内容很有必要。对较复杂的内容,教师自己陈述,在陈述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回答。对一些较简单的,学生必须记住、应重点掌握的知识,教师会提问学习较差的学生,回答不正确时再由大家纠正。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督促他们学习、复习。
3.2 “刚性要求”掌握
在讲重要的、比较难一些的重点知识时,为了使每一位学生完全掌握,笔者会用中学教师常用的方法,“刚性要求”他们上黑板演练或在投影上操作演示。如数的二、十进制相互转换,Excel单元格地址的引用,Word中文本格式的设置等较难、较重要的内容,教师在进行了详细讲解、演示了相应例题后,会请学生上讲成一些习题,以检查学生是否已很好掌握。若还没能完全掌握,教师应对这些基本的重点知识再多用些时间和精力去讲解。
3.3 “刚性要求”完成
为了督促学生课后继续学习、及时复习重点内容,笔者会布置适量的学生能力所及的课后作业。通过检查、批改布置的作业,将作业情况登记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对个别作业很差,甚至不交作业的学生,笔者会在课下“刚性要求”他们来谈作业问题,了解他们为什么不完成或不交作业。
在学完一章后复习时,针对计算机基础涉及知识和概念较多,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较多的特点,笔者会“刚性要求”学生按照座位顺序,依次给出各作业题的正确答案,使所有学生把作业搞懂、搞会、搞正确。
3.4 “刚性要求”实践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践性很强,必须十分重视上机环节。笔者会精心设计每次实验的内容,每次上机都有相应的目的、任务、要求。在学生上机时不断巡视、辅导。对较难完成的操作笔者会让做得较好的学生给大家演示,以激励好的学生并解决部分学生的疑难,对少数学习较差的学生,则会重点对他们进行督促和辅导,达到所有学生完成主要的实践内容的目的。
4 “刚性要求”教学的效果
这些“刚性要求”措施会不会受到学生的强烈抵制?是否会因为增加了“额外”的时间开销而影响教学效果?从实施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学生是愿意接受的,从考试结果看教学效果是不错的,具体说明如下。
4.1大部分学生愿意接受
在实施“刚性要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了大部分学生都积极配合并支持,少部分学生也能较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服从了“刚性要求”与管理。当然也有个别学生对“刚性要求”措施极端不满、拒不执行,也遇到过个别学生较大的阻力。例如笔者去年给医学系的一个部队班(从部队转业的士兵中选择成绩较好的人组成的一个班)“医07护本3班”代课,这个班学生整体文化课基础较差,少部分学生的思想观念不能很好地从部队转变到学校、从士兵转变为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学习要求。表现为:学生缺课多,上课不认真听讲,上机不按要求实践练习,布置的作业完成不认真。“刚性要求”教学法实施后,除一名学生不服从纪律约束外,大部分学生都非常支持和配合教学。
4.2 “刚性要求”教学法取得了一定效果
“刚性要求”教学法虽增加了些额外的时间开销,但不仅不会影响教学,反而会促进更多学生的学习,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2007-2008第二学期我校“数据库与程序设计”课程的成绩普遍不太理想,好些班有一半左右学生的成绩在60分以下,而笔者使用“刚性要求”教学法的“医07护本3班”26个学生的总体成绩较好,试卷成绩统计见表1,他们虽基础不好,但在“刚性要求”下最高的成绩为93分,最低的为33分,大部分学生成绩在70-79之间,有5个学生成绩在60分以下,只占19%,整个班成绩呈正态分布,较合理。
这个班的成绩若说还存在不足,笔者认为还是“刚性要求”不够,并在试卷分析中写道:“少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不好,以后可在如下方面加以改进:(1)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管理,解决其缺课及上课不认真听讲问题。(2)加强实践上机的检查力度,督促学生完成上机作业及任务。”
表107-08第二学期医07护本3班试卷成绩统计表
成绩(分)100―9089―8079―7069―6059―0
人数(人)23975
占比(%)812352719
5结束语
只有充分研究教学对象,根据学生实际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把计算机基础教学搞好。笔者认为“刚性要求”教学方法针对了我院的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差的特点,是适合我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正确教学方法。只要事先给学生声明了“刚性要求”教学方法的有关要求,在教学中坚持执行,在执行时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是会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支持,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
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思考和探索,难免偏颇,希望能抛砖引玉,以学习同行们更好的经验,把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搞得更好。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天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张钢教授的很多指导,在此笔者对张教授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