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风险分析及控制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风险分析及控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风险分析及控制

篇1

汇率风险是由于公司持有外币资产或外币债务,在折算或折换成本币或其他货币时,由于外币汇率发生变动导致公司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风险。

公司面临的汇率风险一般可以概括为经济风险、会计风险和交易风险三类。

经济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化对外部宏观环境及整体经济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对公司经营产生的影响。例如,国内原油价格同国际接轨,而且是以美元定价,因此人民币升值,将直接导致石油公司原油售价下跌,人民币利润将受到挤压。

会计风险是公司在以本币进行会计处理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化,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和负债在折算为本币时账面价值发生变化,进而对公司产生的影响。例如持有10亿美元外汇存款,人民币从2012年8月1日的6.3305升值至2013年8月1日的6.1778,将带来1.5亿人民币的汇兑损失。

交易风险是在外币资金运行过程中,由于外币结构与支出需求在币种、期限、数额等方面不匹配,出现汇率敞口,存在兑换日需求货币升值的汇率风险。例如公司从事原油进口贸易,一个月后需以美元支付进口油款,在没有锁定远期汇率的情况下,如果支付日美元升值,将面临汇率风险。

对公司而言,经济风险与全球宏观经济状况相关联,较难控制,会计风险不是本文研究的范畴,本文主要关注的汇率风险是资金运行各环节中的交易风险。

(二)利率风险

从广义角度看,公司的利率风险体现为债务支出的利率性质与资产收益的利率性质不匹配,即债务支出为浮动利率而资产收益为固定利率,或者相反。例如公司有一项浮动利率债务,存在一个利率敞口,面临市场利率上升的风险;同时有一项固定收益债券,存在另一个利率敞口,同样面临市场利率上升的风险。如果市场利率上升,两个利率敞口风险均显现出来,即债务成本上升,但资产收益不变,造成公司整体收益水平下降,这就是由于负债和资产利率性质不匹配引发的资金风险。但是对于一般公司而言,金融资产在总资产中份额较小,更多的体现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或直接投资,资产收益与市场利率的相关性不强,资产收益的性质是固定还是浮动很难确定,因此无法整体把握负债与资产的利率性质是否匹配,从而全面控制利率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应主要关注的利率风险为狭义的利率风险,即市场利率上升引发的筹资成本提高的风险,市场利率下降引发的投资收益降低的风险。公司债务有长期和短期之分。对于一年以内的短期债务,由于通常为一次偿还本息,我们面临借款日利率上升的风险。对于一年以上的长期债务,由于通常为浮动利率,面临市场利率不断上升、公司资金成本不断提高的利率风险;相反,如果长期债务是固定利率,则面临市场利率不断下降的风险,公司无法享受利率下降带来的成本节约,不得不支付较高的资金成本。公司投资也有长期和短期之分,也同样面临上述利率风险(本文所说的“投资”特指存量资金保值增值,运用金融产品使存量资金获得高于普通存款的收益)。

二、资金风险控制

(一)风险控制的基本思路

对于多币种经营的公司而言,存在汇率敞口或利率敞口是正常的,风险本身并不是坏事,在可能给公司带来损失的同时,也有机会创造额外的收益。控制风险的基本思路是:

一是,应认识到风险点是什么,明确敞口风险存在于资金运行的哪些环节。

二是,在认识到风险点之后,应明确敞口风险的性质,是经营活动中自然产生的敞口风险,还是为创造更高投资收益主动寻求的敞口风险。

三是,对于主动寻求的敞口风险,需要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市场向有利方向变化当然最好,市场向不利方向变化时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中途平盘止损。

四是,对于经营活动中自然产生的敞口风险,应根据敞口大小判断风险程度大小。如果风险程度超出了公司的承受范围,而且避险收益大于成本,公司必须采取恰当的避险措施,通过支付一定的成本消除汇率敞口或利率敞口,将风险控制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五是,明确控制风险的目的和原则,对于不是以经营资金业务为主、并以此作为主要获利点的公司,风险管理的重点偏向于风险规避,通过付出一定的成本,消除汇率或利率变动不确定性的不利影响,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非积极追求高风险和高收益。

六是,控制风险要付出成本,这里的“成本”可能是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出,也可能是丧失获利机会的机会成本,无论形式如何,都是公司控制风险的必要代价,因为毕竟没有免费的午餐。

七是,控制风险可能丧失更大的获利机会,对于汇率或利率敞口,我们可以运用金融产品消除敞口,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但同时也放弃了汇率或利率向有利方向变化时的获利机会。

八是,投资是通过主动承受风险获利,公司如果想获得比普通存款更高的收益,必须主动去承担一定的敞口风险,去拿一定的风险(take some risks),才可能获得高于普通存款的风险溢价收益。但同时也增加了损失的机会。

(二)风险控制的手段

对于超出公司承受能力的风险,应采取恰当的避险措施,运用恰当的金融产品消除汇率敞口或利率敞口,将风险控制在公司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1、筹资环节

筹资(这里指债权性筹资)是公司资金运动的起点,无论筹资期限长短,都涉及到定期偿还本金及利息,因此既可能面临债务货币升值的汇率风险,也可能面临债务成本上升的利率风险。筹资环节的汇率风险应与资金使用环节的汇率风险统一考虑,这里我们仅关注筹资环节的利率风险。

控制利率风险的总体思路是区分两种情况:一是,如果某项债务有某一专门资产的现金流入用于偿还债务本息,这里的专门资产可能是项目投资、债券投资、银行存款等,那么应使债务本息的现金流出与专门资产的现金流入性质匹配。二是,对于其他债务应关注如何控制狭义的利率风险,即假设资产收益已经确定,尽可能规避利率风险、降低债务成本。

与利率相关的金融产品可以帮助我们规避利率风险,主要包括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权、利率上限、利率下限和利率上下限、利率互换、利率互换选择权等。

2、资金使用环节

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公司在某一特定日期将支付或收入一定金额的外汇。为避免因汇率波动造成汇兑支出增加或汇兑收入减少的风险,必须进行汇率风险管理。

(1)事前控制

公司要准确预计和安排业务上的外币资金流量,使外币资金流入和流出结构在币种、期限、金额规模上尽可能匹配。

――做好外币资金计划,合理安排外币收支,使外币结构基本符合经济活动对外币支出的需求。

――选择有利计价货币。对外贸易和非贸易业务往来中,对外支付应多使用软货币,收汇应多使用硬货币。

――在对外融资中,应争取资金的借、用、还使用同种货币;应争取使用软货币,以便减轻债务负担。

――提前或推迟结算,根据对外经济活动的结算货币汇率的走向提前或推迟结算,规避汇率风险。如果预测结算货币贬值,支付货款时可要求延期付款,并及早收取货款。如果预测结算货币升值,可提前支付货款,允许对方延期付款。

――定价调整,在签订合同时考虑汇率变动因素,对价格条款进行适当调整。如结算货币呈现贬值趋势时,可适当提高价格,或与对方约定按一定比例分担汇率损失。当结算货币可能升值时,可要求对方降低价格。

(2)事后控制

实际工作中,由于业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外币资金流入与流出结构完全匹配是很难做到的。当预计出现外币不匹配时,应及时运用外汇市场的金融产品补平和调整资金头寸,锁定换汇成本,控制汇率风险,尽量使公司整体汇率敞口风险降至最低。可用的控制汇率风险的金融产品主要有远期外汇合约、外汇掉期、外汇期权。

3、存量资金保值增值环节

在筹资环节中,我们主要关注债务与资产利率性质不匹配以及债务成本上升的利率风险;在资金使用环节中,我们主要关注各货币币种、期限、金额不匹配的汇率风险;在存量资金保值增值环节,我们主要关注存量资金收益率下跌的利率风险。

控制存量资金利率风险应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运用利率金融工具提前锁定资金收益率,消除利率敞口,控制利率下跌风险;二是通过结构性存款产品提高存量资金收益水平。

篇2

(一)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

王晓梅(2007)从政治学、经济学和行政学的角度提出了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社会契约理论、委托理论以及新公共管理理论;沈翠玲(2011)、张燕(2016)均指出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产生基础为公共受托经济责任以及新公共管理理论。总而言之,政府绩效审计属于政府审计的一部分,但是又着重强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实现情况,因此理论基础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并没有较大的出处。

(二)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演变

戚振东、吴清华(2008)以国际主流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为主轴,通过对其思想起源、理论演进与实践发展的剖析,着力分析了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给予的启示与意义;沈翠玲(2011)将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演变划分为思想萌芽阶段、试点探索阶段、全面推进阶段三个阶段,并对各时期国家相关政策的及实践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说明。

三、政府绩效审计风险分析

政府绩效审计的过程中面临着比财务审计更为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因此政府绩效审计的风险来源更为复杂也更不容易控制,但是其风险来源依旧可以包括内部风险和外在环境的变化引起的外部风险。

(一)政府绩效审计内部风险

1.审计立项所面临的风险。开展政府绩效审计不同于财务审计,在审计开始前需要由审计项目组根据项目的影响因素来确定需要审计的项目,如对项目的重要性、项目的影响范围等内容的考量,因此如果在对国家重点关注领域审计的过程中出错,进而产生的审计风险是很大的。此外审计项目的性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审计风险,如果立项确定的审计项目所需的审计方法非常复杂,以致于审计证据难以获取,最终也会产生较大的审计风险。

2.审计技术方法不规范。目前,财务审计较绩效审计而言有一套规范的审计技术方法体系,主要是财务审计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会计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而绩效审计目前还主要依靠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并且不断需要审计人员创新审计思维与方式方法,逐步缩减审计理论滞后于审计实践的现状。

(二)政府绩效审计的外部风险

1.法律法规制度的缺乏。我国目前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广泛开展,我国在绩效审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均没有达到足够成熟的阶段。如此一来,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也没有了确定的评价依据和标准,影响了绩效审计的质量。

2.审计评价体系的不健全。目前绩效审计的展开正在从原来对“3E”的关注逐渐上升到对“5E”的评价,但是无论是仅关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是对包括环境效益的共同关注,绩效审计的结果均需要采用一套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来进行考核,但是由于各地区和各项目的复杂性,我国目前并没有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绩效审计的风险。

四、政府绩效审计风险的控制

(一)对政府绩效审计内部风险的控制

1.逐步加强全面实施绩效审计。在“新常态”背景下,绩效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会逐渐成为政府审计的主要抓手,要以服务广大的社会公众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将政府绩效审计与国家治理及经济安全紧密结合在一起,不断提高各级政府部门的绩效管理意识,先从思想上强化绩效意识,后从行动上落实绩效审计。

2.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审计。审计技术手段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审计效率,甚至会影响审计结果,而大数据技术作为信息时代炙手可热的手段,对该技术的有效利用会极大的提高审计效率,如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等对数据的相关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有效的对审计项目的效益实现程度进行分析,同时还可以降低审计成本。

(二)对政府绩效审计外部风险的控制

1.完善有关绩效审计领域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在《审计法》中并没有对绩效审计的相关操作进行明确的规定,因此为保证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开展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理可据,应在法律中进行明确的规定,包括对理论框架的确定以及在实践过程中各项实施程序的规定。在此过程中,我国也可借鉴已颁布的政府绩效审计准则,制定符合我国特色的《政府绩效审计准则》,并经批准后加以实施。

篇3

融资租赁也称“金融租赁”,产生于二战后的美国,通过融物与融资的相结合,拥有金融及贸易职能,是设备租赁常用的方式,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的地位仅次于银行信贷。目前,理论界对融资租赁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租赁》的解释,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在融资租赁交易过程中,出租者需要了解承租者的要求与发展方向,达成共识后签订合同,双方必须遵守合同内容,共同享受利益和面对风险。在租赁期间,租赁物的使用权归承租者所有,但归属权仍属于出租者。合同到期后,承租者可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选择续约或解约。

二、企业融资租赁中存在的风险

(一)政策风险

在我国,融资租赁是一种新型金融产业,很多相关的体系和机制尚未健全,需要国家参与调控和管理,政府制定的政策和制度都会直接影响企业融资租赁的有序进行,对该行业的经营模式与税收标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当政府制定的金融政策不适合企业融资租赁发展时,融资租赁管理体系将会遭到破坏,行业秩序发生紊乱,从而引发政策方面的风险问题。

(二)金融风险

融资租赁本身具有金融属性,因此金融风险会伴随着融资租赁行业存在。对于承租者来讲,出租者提供的租赁物的质量和市场价值是其面临的最大风险,其中还包括经营风险、技术风险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租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出租者面临的则是承租者能否按期支付租金的风险。此外,在双方交易过程中,货币支付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在国际支付中,支付时间、支付方式、支付币种等选择不当,都会导致金融风险增加。

(三)市场风险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租赁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考虑新产品的市场风险,在进行设备投资或技术改造之前,对产品的需求量、市场供应量、市场发展趋势、消费水平等进行详细掌握,了解相关行情,若对这些因素了解得不充分,调查得不细致,有可能加大市场风险。其次,在融资租赁活动中,租赁企业务必要对经济投资与金融贷款加以重视,避免不必要、不科学的投资,减少市场风险。

(四)信用风险

信用是融资租赁行业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是承租者与出租者交易成功的重要保障。在交易过程中,双方需要签订租赁合同,建立合同关系,若其中一方违背合同内容,则会给另一方带来信用风险。由于信用风险的危害性极大,故信用问题的产生必定会对双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威胁,使企业利益遭到严重破坏,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打乱市场正常的经济秩序,阻碍融资租赁行业的健康发展。

(五)贸易风险

融资租赁本身具有贸易职能,在国际资本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难免会存在贸易方面的风险。近几年来,我国的贸易事业高速发展,市场规模日益扩大,防范措施也逐渐完善,但从业者仍缺乏对贸易风险的认知与重视,只在乎商业利益,加之租赁企业管理水平有限,使得贸易风险问题迟迟未能解决。

(六)技术风险

科技进步带动了经济的高速运转,融资租赁企业的发展优势正是那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企业从国外引进的技术不先进,或是在操作中侵犯他人权益、违反法律,就会产生极大的技术风险,使设备因技术问题而陷入难以控制的局面。因此,租赁企业必须重视技术风险,做好防范工作。

(七)不可抗力风险

不可抗力风险,一般是指自然灾害引起的风险,即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风险,如地震、台风、暴雨、洪水等。这些灾害发生的概率很小,但不能保证所有地区都能够避免,但就算这种风险无法控制,企业也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好自然灾害防范工作,把不可抗力风险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三、企业融资租赁风险的控制策略

(一)树立风险意识

目前,企业对租赁业务的风险意识十分浅薄,工作人员普遍缺乏对风险的认识与重视。对此,树立风险意识是企业的首要工作。企业管理部门应把风险防范意识归属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并将其纳入考核内容,对在职人员实行定期考察与培训,要求全体人员处理好融资租赁业务的风险防范工作,增强工作人员控制风险的能力。其次,企业的监督部门必须要加大对各项风险控制工作的监察力度,防止风险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二)健全风险防范体系

在融资租赁过程中,风险防范体系是否健全会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的经济运转能力,因此,企业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租赁风险防范体系,合理调配各部门的工作职能,改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实现企业各管理层的有机统一。其次,企业可以成立多个融资租赁风险控制小组,从风险预测到预测方案审核,再到风险预防工作的执行,明确各小组的工作要求,完善风险预测和防范的工作流程,提升风险控制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三)采取多元化融资方式

租赁企业的发展模式要与时俱进,单一的融资方式难以带动企业长久发展,故企业需要采取多种适合自身发展的融资方式。例如,企业可以采取回租方式,以出租者的身份把自己的物业产权卖给其他租赁公司,在保留自身物业使用权的同时进行融资,不仅能减少对资金的占用,还能为企业正常运转提供保障。其次,企业可以租赁其他租赁公司的闲置设备和物业,以有效地节约投资成本,确保企业经济合理地运转。

(四)注重风险化解与转移

单凭承租者与出租者是难以控制融资租赁风险的,双方必须在风险控制过程中充分发挥融资租赁的优势,把租赁风险转移为社会风险,依靠社会的力量承担并化解风险,如财产保险、信用保险等。对于短暂的风险来说,企业的合理控制可以化解风险,甚至有可能从社会中获益,但控制不当可能会导致风险加剧,增加基金损失,故融资租赁风险的化解与转移工作不容轻视。

(五)完善融资担保机制

如今,要想赶上国际经济发展的脚步,就必须重视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完善融资担保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该行业中的作用,合理开拓融资担保业务市场。政府监督部门应严格执行融资担保的审查工作,确保担保人的融资业务合法合规。此外,承租者在租赁前要清楚了解出租者的详细情况,落实好考察工作,保证产业发展模式达到最优化。

(六)政府加强政策支持

融资租赁行业不仅要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调控,还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来维持自身的发展,如税收政策、保险政策、信贷政策等。其次,政府也可以向租赁企业提供贷款利率保障,为企业开通更多的优惠保障途径,以有效地降低融资租赁风险,减少企业的经营压力,促进各产业的稳定发展。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其面临的政策、金融、市场、信用等多方面的风险已不容忽视。租赁企业需要做好风险防范措施,采取科学合理的控制策略,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损失,政府则需要规范融资管理系统,大力支持融资租赁的发展事业,最终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为淮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

篇4

海洋油气资源的开采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x,以FPSO为中心的采油模式省去了铺设海底管道的巨大成本投人,使一些远离大陆及边际油田的开发有了商业价值。然而由于FPSO海上过驳作业过程繁琐、涉及多个部门参与,且海洋环境复杂多变,存在较大的作业风险,因此有必要对FPSO过驳作业过程进行风险分析并给出控制措施。

1FPSO及过驳方式分析

FPSO(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and Offloading)是浮式生产储运卸货装置的简称,是海上石油工业集生产处理、储运外输及生活、动力供应于一体的大型海上设施,类似陆地终端的海上油气加工厂。FPSO具有工作水深范围广、原油储存能力大、投资省、可转移的优点,在我国渤海和南海海域得到了广泛运用。原油过驳作业是油田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通过海上过驳方式外输的油田一般由FPSO和若干钻井平台构成,国内现行的靠泊作业方式分为并靠和尾靠两种。

并靠作业方式如图1所示,这种方式与港口内靠泊作业基本一致,但是由于过驳过程复杂,在恶劣海况条件下适应性差等特点,目前这种方式越来越少用。

尾靠过驳作业方式如图2所示,FPSO与穿梭油轮首尾相连,穿梭油轮通过缆绳连接于FPSO的船尾,与FPSO和尾拖轮呈一条直线。此方式更能适应恶劣海况的作业条件,且穿梭油轮解脱缆绳更安全方便,对系泊单点的影响小,目前国内FPSO大部分都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作业。

2FPSO过驳过程风险分析

2.1过驳作业事故树建立

随着FPSO作业的日益频繁和穿梭油轮的大型化趋势,过驳作业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以往在渤海海域也出现了相应的影响安全作业的隐患。国内外也发生过穿梭油轮与FPSO发生碰撞、船舶吊车钢丝断裂、输油管接口密封不良等事故。根据以往过驳作业事故类型,综合来说,导致海上过驳作业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因恶劣自然条件如海上雾霾、涌浪风等因素造成的穿梭油轮与FPSO碰撞、服务拖轮与穿梭油轮或FPSO发生的碰撞、系缆断裂等。

2)由于海上交通密集而形成的与过往船舶的危险局面,未能正确处理导致过驳船舶与过往船舶间发生的碰撞。

3)因人员对船舶或过驳设备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的设备误操作引起的船舶间发生碰撞、失控、断缆等事故。

近年来,随着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船舶设备维护管理标准的提升,FPSO过驳作业事故呈减小趋势,但是尽管事故发生量少,但此类事故的后果和影响往往是巨大的。针对过驳作业中较易发生的溢油、碰撞、断缆失控等情况,可采用事故树的方法具体分析造成这些事故的原因和诸多因素的内在联系,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消除作业隐患,确保过驳作业安全。构建完成的过驳作业事故树模型如图3所示。

2.2FPSO过驳过程风险分析

FPSO过驳作业中穿梭油轮的动态运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靠泊作业、过驳作业和离泊作业,作业过程如图4所示。

(1)穿梭油轮靠离泊作业风险

水流变化引起风险:在靠泊过程中由于船速较低,舵效不明显,因此水流此时对船舶的影响较大。若对水流变化考虑不周则可能造成不能正常靠泊,严重时甚至发生和FPSO碰撞的风险。

风浪因素引起风险:风浪是靠泊作业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穿梭油轮一般空载前往FPSO提油,此时船舶吃水较浅,水面以上的受风面积较大,有海浪时船体会出现不均匀的受力,可能会造成油轮无法有效进行系泊作业。在风浪等因素的影响下,由于穿梭油轮和FPSO运动状态复杂无规律,系泊过程中也存在缆绳或引缆断裂的风险。

海上交通密集引起的风险:在系离泊过程中,穿梭油轮由于惯性大、航速慢,在雾、风、流的自然环境下很容易形成与过往船只的危险局面,尤其在海上交通密集的情况下,若未能正确处理会导致与过往船只发生碰撞等事故。

油纵引起的风险:油纵很大程度上影响过驳作业的顺利进行,引航员是靠离泊操作的核心部分,由于穿梭油轮较大的惯性和低速时的操纵性不良,引航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油轮靠离泊的效果。靠泊作业中若配合不当存在船舶碰撞或缆绳断裂的风险。

(2)FPSO过驳作业风险

潮流风浪等引起的拖轮或穿梭油轮偏移:在过驳作业过程中,若遇到潮流、风浪等影响,可能使FPSO、穿梭油轮、拖轮不能保持在一条直线上,甚至可能使穿梭油轮产生“鱼尾”运动影响过驳作业的安全。

原油泄漏风险:过驳作业过程中很多地方存在泄漏风险,例如输油软管的连接处密封装置密封性能不好可能导致过驳中发生泄漏;输油软管管壁长时间摩擦破损后引起的泄漏;过驳中由于人员疏忽原油从油舱溢出引发的泄漏;船体破损引起的泄漏等。

火灾、爆炸风险:原油过驳作业中最大的能量就是油轮装载的燃油化学能,一旦化学能得到释放,其危险程度难以计量。由于油气具有可燃性,遇到火源时有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的风险。

船舶稳性风险:在过驳作业中,由于过驳次序安排不当,原油过驳速度较快等原因可能引起穿梭油轮稳性不足、船体处于不利应力状况,造成船舶稳性风险,这可能会对船舶安全和船体结构造成影响。

3FPS0过驳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3.1火灾、爆炸危险的控制措施

1)在过驳作业前要根据燃油的理化特性,制定过驳作业安全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参加装卸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了解燃油的特性和危险性,懂得安全操作的要求和应急处理方法。

2)过驳作业前应检查船舶输油设备的完备性,相应的消防灭火系统应处于良好的技术钐,应在过驳处准备好相应的消防器材,输油管线的接卸按规范标准进行操作,船舶电气设备及线路应符合防火防爆有关技术规范。

3)作业现场严禁携带火种,如需明火作业,各项安全措施必须正确并得到有效落实;使用不会产生火星的合金工具,对螺栓、法兰等金属器件要轻拿轻放。

4)过驳作业中随时检查防静电装置和导通静电电缆是否连接牢固;严格控制输油流速,避免因油液流速过高或冲击油舱而产生静电集聚。

5)定时检测油舱内的油气浓度,当油气浓度高于规定值时应采取适当措施,使油气不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6)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按照规定穿着防静电服装。

7)过驳期间应注意过往船舶烟囱有无火星飘落,禁止锅炉吹灰操作。

3.2溢油风险的控制措施

1)对相关系泊设备进行操作时,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才有资格操作系泊和输油软管设备,如果认为此项作业的人不适岗,必须终止操作并替换。

2)输油软管连接前,必须严格检查软管的检查记录和法兰密封性,若没有良好的密封性,很可能在过驳中产生漏油现象。

3)过驳作业前应确认船上的溢油处理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工作人员熟悉并演习相应的应急程序,并且仔细检查船舶输油系统是否存在渗漏现象。

4)平时要加强对过驳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做好检查记录,发现问题立即更换。

5)过驳作业中人员要坚守岗位,做到严谨负责,认真观察过驳作业情况,减少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溢油风险。

3.3碰撞、缆绳断裂风险的控制措施

1)过驳作业开始前检查FPSO和穿梭油轮系泊设备及船舶防碰垫的完备性,平时加强对系泊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2)在靠泊作业前,FPSO和穿梭油轮应确保船员熟知操作程序,能够胜任其本职工作;系泊船长应根据FPSO的艏向和最近3小时FPSO的运动规律建议穿梭油轮的航向。

3)应提前预估水流对船舶的影响并选择在流向稳定的时间段靠泊,避免水流等因素造成的船舶碰撞、缆绳断裂风险。

4)FPSO中央控制室人员要根据张力仪显示的主系泊缆的受力情况及时通过VHF和穿梭油轮进行沟通,适时调整尾拖轮的拖力以保证主系泊缆的受力处于正常范围。

5)靠泊和过驳期间密切关注尾拖轮拖缆的缆绳拉力,避免拖缆断裂。

篇5

1钻井现场风险

1.1生产事故风险

钻井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设备、设施非常多,例如,液化设施、电气设施等,现场作业存在高压、高空以及明火等情况,不仅施工现场的环境十分恶劣,而且施工流程较为复杂,施工人员的工作强度大,由此极易在生产过程中,诱发大量安全风险。此类安全风险的主导因素多为人为因素,即施工现场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没有形成良好的风险意识,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充分沟通,没有准确且熟练地掌握相关操作技术,加之施工现场的生产组织缺乏合理性,各项安全防护措施以及施工管理制度无法得到有效落实,进而导致钻井现场潜存大量安全隐患。

1.2突发事件风险

钻井施工工艺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突发事件、暴力袭击、火灾、有害与有毒气体外溢以及井喷等。钻井现场一旦出现突发事件,便会严重扰乱钻井现场的施工秩序,不仅一切生产活动无法顺利进行,而且还会威胁到钻井现场人员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损害石油企业的整体效益,不仅如此,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影响,还会危害钻井现场周边的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1.3环境污染风险

钻井工程所具备的独特的行业特点以及施工性质,决定了其施工现场存在较大的环境污染隐患。实际钻井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如果没有严格遵照相关标准要求对特殊物质进行有效处理,例如,岩屑、泥浆等,这些物质将会污染钻井现场的空间环境,进而蔓延至周边自然环境,降低钻井现场周边环境的整体质量,危害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

2钻井现场风险控制措施

2.1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力度

首先,石油企业要加大安全资金投入力度,引进先进安全设施,并统筹改善其他安全生产条件,确保钻井现场整体条件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标准规定,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石油企业要结合钻井现场的生产要求,明确安全生产资金投入量,并贯彻落实相应的约束制度,以此来保障安全生产资金的价值得以全面发挥。石油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状况,构建相应的安全生产资金账户,做好专款专用。其次,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力度。要想促使钻井现场实现安全生产,石油企业应构建相应的安全生产机构,并对专门负责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强化其专业技术技能,这样可以为钻井安全生产提供基础保障。除此之外,石油企业还要针对这些人员,制定并落实相应激励体制,这样有利于激发其执业责任感,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潜存风险。

2.2加大施工人员培训力度

钻井现场的风险源多为以下三种:其一,设备运行状态;其二,物质消耗;其三,安全生产。这些风险源的主要诱发因素多为人为因素。而且钻井现场的管理工作以及生产活动均以人为主要对象,因此,石油企业必须加大对钻井现场全体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执业创造性以及积极性,共同参与管理钻井现场。首先,石油企业要确保钻井现场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可以严格遵照相关制度要求,自我管控,完成自身所负责的工程任务。其次,石油企业还要开展民主管理活动,提高钻井现场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形成良好的安全管理能力,提高钻井现场的管理质量,降低风险隐患发生概率。

2.3建设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的基础内涵是物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关键部分,安全文化具有良好的广泛性、连续性、动力支配性、环境制约性、群众性以及精神性;作为一种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积极导向性,可以有效规范钻井现场人员的安全行为。因此,石油企业建设安全文化,促使其与钻井现场的各个环节有效结合,可有效提高钻井现场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执业行为,推进钻井工程的安全生产。

2.4加大钻井现场的安全管理力度

钻井现场的安全管理质量直接决定了钻井工程的施工效率与质量,进而影响石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由此可见,石油企业只有加大对钻井现场的安全管理力度,才能确保钻井现场具有良好的施工秩序,各项生产活动可以顺利进行,提高钻井工程的整体质量与效益,为石油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石油企业可以结合钻井现场高发事故,对风险源进行全面辨识,并合理择取风险管控方法,制定并有效落实相关管控制度体系,控制风险隐患,进而降低风险事故发生概率。

篇6

市政工程同其他的基础设施不太相同的是:首先市政工程率属于公益性质项目,其产品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的大众;其次市政工程表现的投资效益都是在使用过程中逐步体现的,更多的偏重于社会效益。市政工程主要服务于城镇公众,其中涵盖了政府的期望,方便群众的需求,市政工程的建设特点就是整体工期较短,施工速度较快。市

2.市政工程施工风险类型

2.1自身风险

因为自身风险只同工程有密切的联系,但同时间,地点等没有太大的关系。自身风险主要分为以下几种风险类型:首先是常规风险,这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概率最大,由于施工人员没有按照施工程序进行操作。一般情况下这也可以叫做安全质量隐患;其次是技术风险。这通常都是一种技术以及工艺在本地化的过程中匾乏充分的经验以及措施,尤其是匾乏施工工法,规范等等其他一些严格的手段和措施,进而很难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技术;最后是组织风险。这是参与市政工程建设的不同主体因为自身经验欠缺导致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2.2环境风险

这通常是因为市政工程的施工建设,对周围环境引发的损害。其一般主要有以下的呈现形式:首先是建筑物风险,譬如房屋的不均匀沉降,开裂以及其他方面的情况;其次是管线风险,管线风险。这通常是不同管线的断裂而导致的危害,譬如火灾,水灾以及断水等其他类型的问题;再其次是交通风险。这类问题譬如道路变窄,路况恶化,导致的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等;然后是环境污染风险。一般有扬尘,弃土,废气以及废水等其他方面的污染问题;最后是市民安全风险。譬如高空坠物,道路坑洞等其他因素导致的对城市居民造成的人身安全风险。这些风程中很常见,由于市政工程具有不同的特点,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深入发展,所带来的风险将会愈来愈大。

2.3条件风险

这是因为环境,工期等方面的因素很难达到正常施工条件导致的风险。这种环境因素不但囊括了客观环境,同时还涵盖了政治社会环境。条件风险和环境风险是相对的关系,施工条件愈加严格,施工条件就会变得更加的恶劣。一般情况下,条件风险对于市政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会带来以下方面的不利影响:首先是对质量的影响,因为环境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正常的施工程序被彻底的打乱,进而出现了较多的质量问题和隐患。譬如数量众多的地下管线的铺埋对路基压实度的影响,抢赶工期对道路结构层强度的影响等等其他一些类似的问题。在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很多城市道路施工很难达到规范中预期设置的条件。所以如果不能够较好的处理这些问题,那么就很难确保城市道理的整体质量;其次就是对于安全的影响,这主要是市政工程以及相关的施工人员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伤害,譬如因为施工场地非常狭窄,施工人员受到外部行驶车辆的伤害,以及施工过程中,脚手架和模板支承系统受到外部力量的撞击等等类似的安全问题。

3.市政工程风险控制的方法

3.1明确科学的观念

明确城市建设面临的风险势必会不断加重的观念,政府必须将城市建设风险控制作为重点内容来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从宏观角度制定控制目标和控制方法,必须把风险控制目标加入到城市建设整体规划机制中。

3.2实施消解措施

政府管理相关部门必须构建一套全面高效的风险管理制度。这样不但可以高效的处理突发事件,同时对于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将有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通过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将风险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3.3提升施工安全保障力度

市政工程建设的重点不但要在确保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还要保障施工的正常开展。政府必须制定相关的技术政策进行全面的指导,作出一些重要的强制性规定,以此来减少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3.4全面系统考虑招投标条件

在市政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必须要选择一些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较强的施工队伍。其中市政工程的技术方案不但要其对于处理技术风险的能力,同时还应该考察其对于不利环境和条件下的施工能力。最大程度的采取一些措施和手段处理目前招投标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方面的问题和情况。

3.5健全施工现场控制方法

在市政工程中要不断加强对于施工中质量安全风险的控制力度,从事前控制入手,按照严格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执行和操作。加强对于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力度,以及相应的处罚力度,提升违规成本。

3.6缓解工程工期压力

从目前市政工程的建设周期来看,普遍存在抢赶工期的问题,正是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市政工程在工期中隐藏了较大的风险。政府工程中不断市场化,法制化的前期动拆迁工作同命令性的计划工期相互之间存在较大的问题,不但直接影响了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同时也给施工队伍以及参与建设的组织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4.加强市政工程控制的措施

4.1提高对市政工程管理的重视

城市建设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强化市政工程管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管理层必须正确认识新时代下市政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引进管理型人才,利用人才为市政工程管理工作开展保驾护航。只有优秀的人才才能保障市政工程管理的有效性和职能最大限度的发挥。除了外部引进外,更应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强化其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市政工程管理水平。市政工程管理现状的解决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市政工程管理人员综合素。方式可以采用:培训、进修、交流等多种方式。人才是市政工程管理工作开展的核心力量。

4.2健全市政工程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提升市政工程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想要将市政工程管理工作有效的进行下去,避免只做表面功夫,将管理工作切实的落到实处,必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有了制度的规范,才能保障市政工程管理工作的流畅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除了制定市政工程管理制度外,还应形成市政工程管理监督机制,制定相关监督策略,以此确保市政工程管理的实施力度和科学性。并且制度和机制的完善,能够使市政工程管理工作能够具有一定协调能力,从而使管理工作的展开得到优化,同时,各个部门的配合度将大幅度提升,市政工程管理过程将更流畅、更协调、更有效、更高效,这足以证明,完善制度是提升市政工程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5.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市政工程的特点和存在的风险,通过一定的措施和手段来合理的减少施工风险,这不但是当前市政工程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更需要政府管理相关部门进行重点的研究和实践努力。

参考文献

[1]凌飞鹤.市政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机对策研究一以赣州飞龙岛大桥工程为例侧.广西大学,2012,(G):13。

篇7

所谓火驱采油,是指在一定的井网模式下,由注入井将空气连续的注入油层,油层自然或者人工点火形式,由生产井采油。火驱采油的过程中,从生产井、注气井、油藏到空气压缩机、地面管线和地面处理设备,每个环节都有由于氧气存在而引发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工艺风险

注空气过程由于空气中氧气和井下轻烃烃组分及氧气在油藏内的反应产物的存在,使其具有潜在的安全隐患,包括注人井、生产井、空气压缩机、注气管线内的混合气体爆炸、油套管和地面管线设备的腐蚀等问题。

1.爆炸危险

注空气过程各个环节均存在着氧气混合物爆炸的危险,这主要是因为注入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与原油在油藏发生氧化反应,消耗部分氧气,但在氧化反应不完全的情况下,地层中的轻烃组分就会和氧气形成混合性爆炸气体,当混合气的浓度达到爆炸范围时,在一定条件下就会发生爆炸事故。

可燃气体发生燃烧和爆炸的三个基本物质因素是:可燃气体、氧气、点火能量。而燃烧爆炸,不仅需要可燃气和氧气的存在,还需要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可燃气和氧气适当的配合比例。根据爆炸理论,能使可燃性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所必需的最低可燃气体浓度,称为爆炸下限;而最高可燃气体浓度,称为爆炸上限。临界含氧量是指当给以足够的点燃能量能使某一浓度的可燃气体刚好不发生燃烧爆炸的临界最高氧浓度。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对大多数石油产物而言,常温常压下氧含量安全限值约为10%,氧含量低于这个值,即使遇明火也不会发生爆炸 。

2.注入井爆炸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注入井的爆炸主要是因为空气注入压力低,导致油气回流到注气井,与空气混合发生燃烧爆炸反应。造成注气压力低的原因主要有:

2.1注气停止。有空压机正常停注和空压机故障停注两个因素。空压机停注导致注入井压力突然为零,在没有井下回压控制的情况下将会发生油气的回流;

2.2空气压缩机的重新启动。重新启动空压机时,井口压力开始时也会低于设计压力,同时由于停住时间内地层压力的升高都会导致油气回流。

目前现场应用可采取的防护措施有

(1)加强对注入井的压力、温度、注入量的检测,防止注井内压力低于油藏压力,井下可采用封隔器和回流控制阀等装置减少油气进入注气井。

(2)作好安全预防工作。在注入井中保持正的空气压力是防止油气回流安全操作的基本要求。

(3)生产井爆炸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生产井爆炸主要是由于气窜和氧化不完全造成的生产井中氧气含量过高,与井下轻烃组分形成的混合性爆炸气体在爆炸范围内,如有足够点火能量时将导致爆炸。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油藏温度过低,导致氧化反应速过慢,存在过剩氧;

(2)注入井到生产井间的井距过近,导致氧气过早突破。

目前现场应用可采取的防护措施有:

(1)在工程开始之前,应筛选确定适合注空气的目标油藏,深入研究油藏动态,进行室内氧化实验研究,评估注空气低温氧化工艺的技术可行性。

(2)生产过程中应进行气体监测分析,重点监测与注气井连通性极强的生产井中的气体排量和组分检测,气体的排量显示了油藏内气体流动的选择方向,并对区域内的空气进行评价。

4.腐蚀现象及腐蚀监测

油田火驱现场主要有注气管线、注气井管柱的氧气腐蚀,以及生产井油套管和地面设施的二氧化碳腐蚀。对于生产井和注气井可以通过挂片和分析水样品中铁的含量等来检测腐蚀情况 。对有明显腐蚀的油井进行防腐处理,可采用防腐剂批量注入到油管与套管的环空中、井下安放固体防腐剂等工艺技术。

二、设备风险

火驱采油工艺中的设备主要有空气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和地面管线控制系统等。由于火驱采油的排气压力及排气温度都较高,对设备机械性能的要求很高,工程设计和现场操作中主要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1.空气压缩机风险及防护措施

作为注空气过程中的主要设备,空气压缩机存在的风险最多,发生的概率也最大。空气压缩机的故障风险主要包括:空气压缩机的爆炸、排气压力不足、排气量波动、机械故障、噪声影响等。

建议现场可采用的防护措施有:

(1)油的选择和用量要适当;

(2)提高检修质量,严格控制因密封不严而使油窜人气缸内;

(3)采用铜制波纹管式冷却器芯。

2.管线

造成管线失效的危险因素主要有:

2.1管线腐蚀,由于火驱采油过程中的腐蚀现象较为严重,管线破裂潜在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就较大;

2.2管线机械强度设计不够,当管线设计强度低于输送介质强度时,管线就会因长期超负荷运行而破裂,这主要是因为管线选择时没有根据实际现场情况。

建议现场采取的防护措施:

(1)对注气管线进行内部涂层,防止内部生锈,减少锈皮与高速流动的空气磨擦产生的热;

(2)尽量减小注气管线的拐弯,管道连接应采用焊接,但与设备、阀门和附件的连接处可采用法兰或螺纹连接。

3.其他风险

火驱工艺中涉及到的其他辅助设备较多,其安全可靠性也至关重要,在工程实施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在生产中更要加强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工作。

三、人为风险

1.工程设计

工程设计人员对现场管路系统的设计,管线材料的选择、加工制造的技术水平、强度设计都影响着管线的运行安全。同时对于相应的电气设备和机械设备要慎重选择合理配置,对于井网和管线布置要谨慎考虑,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水井、油井和管线,又要符合火驱操作规程和安全控制技术的要求。

2.人为失误

操作失误主要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包括施工误操作、运行误操作、维修误操作和管理失误等多方面的原因。火驱采油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必须制定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加强人员培训,确保各项操作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四、结语

目前,火驱采油仍是一项二次、三次采油高新技术。在火驱采油的过程中,从生产井、注气井、空气压缩机到地面管线和采油设备,每个环节都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文章总结了国内外火驱采油的现场经验,制定火驱采油现场安全控制技术及监测方案。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控制标准、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最大程度的防止事故发生,对这项技术的成功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篇8

(一)快速构筑起实效性较高的风险防治体系架构。首先,精确化设置划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风险管制岗位。此类岗位结构的核心存在意义,就是集中一切技术手段进行软件功能特性规划和检验,同时透过风险应对层面进行各方意见吸纳梳理,将日后可能衍生的意外状况全面预测,并联合常见管理手段予以克制。需要加以强调的是,关于这部分风险管理人员,最好是选择项目主管之外的人员予以担当,并且在确立此类岗位总体人员数量环节中,尽量透过项目规模大小予以设定匹配,大多数情况下不会超出3个人。其次,设定补充双项目经理职位。就是说针对特定时期某软件开发项目,进行两个经理岗位的设置,要求内部主管人员分别进行技术、管理事务承接。事实上截至至今,我国在进行软件开发活动中,内部项目经理始终是一名,并且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涉猎技术研发领域,对于管理事务可说是一窍不通,长此以往对于此类项目风险管制实力难免造成重创。相比之下,通过增加专门的管理经理岗位,可以弥补技术出生的项目经理的不足,提升软件开发项目的管理水平。而且这样的经验也已得到了国外业界大多企业的认可[2]。

(二)细致规划软件开发风险的科学管理与控制流程。风险管理过程包括培训,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计划、执行计划、跟踪计划等活动,有效的风险管理过程应是学习型的、持续的和不断改进的。软件企业应建立自己的风险管理数据库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并在实施中不断地更新和完善。经理需要主动联合企业经济实力和项目技术改造要求,进行工序衔接环节中诸多风险状况精准预测和控制策略系统化拟定,这类结果对于软件开发项目的成功有着举足轻重的支撑价值。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项目风险分析,制定符合项目特点的风险评估和监督机制,特别是要定期对项目的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和监管,发现意外风险或者是风险超出预期的一定要重点关照。发现问题要立即上报,尽快解决。并建立风险监管日志,实行“岗位负责制”,将软件开发项目的风险降到最低。

篇9

战略决策风险。合理的并购重组战略决策,是降低风险的关键。企业并购重组是一项重要且长期的投资,企业并购重组活动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精力和资金。如果企业的并重组过于盲目,势必会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加剧,甚至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目前,国内外并购重组失败案例比比皆是,一些企业在并购前期缺乏严谨的决策风险评估,导致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出现资金链断裂等问题,最终影响到企业的资金结构,甚至使企业破产、倒闭。

文化差异风险。文化差异风险非常容易被企业忽视。企业之间的并购,不仅是资产上的合并,也是文化之间的融合。双方并购重组后,必须形成统一的发展目标和价值观,才能够真正满足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然而,一些企业在实施并购重组战略的过程中,往往过于重视有形资产的合并,忽略了企业文化之间的差异,也缺乏必要的文化统一策略和方法。久而久之,文化之间的不同最终给企业经营发展制造了诸多障碍。

信息不对称风险。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企业并购之前,只有对并购对象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才能够有效抑制并购风险。许多大型企业的并购出现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信息收集不完全。虽然一些企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了大量目标企业信息,但是缺乏对信息真实性的判断和评估,从而导致企业并购风险的加剧,最终出现并购失败的结果,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市场缺陷风险。经过多年经济发展,国内并购市场越来越火热。但是,相关市场机制并不完善,企业并购基础还不稳固,无法为企业提供可靠的并购条件,这无疑也加剧了企业的并购风险。在缺乏全面评估和分析的情况下,如果企业擅自通过买入股份的方式开展并购活动,不但无法成功掌控并购企业话语权,还会导致企业深陷不利的发展困境当中。

并购财务风险。企业在并购过程中会面临财务风险。并购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价值评估、融资风险和支付风险。比如,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必须持续不断投入大量资金,如果企业自有资金紧张,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进行融资,以满足并购资金需求。而在融资上,企业就需要一套完善的融资计划,避免融资风险过高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秩序。

企业并购重组风险控制策略

严格控制并购目标。企业之所以要进行并购重组,其根本目的在于扩大市场占有率,保证经营的多元化。但正因如此,容易造成企业并购的盲目化,进而导致企业并购失败。对此,企业在并购重组之前,必须加强对市场和并购目标的分析,以保证决策的正确和可行,并有效控制并购风险。其次,企业还应在了解并购目标经营现状、经济实力的同时,深入探究企业的经营环境、企业文化以及员工层次,并结合自身实际衡量并购风险和意义。再次,企业在着手并购活动操作之前,应尽可能联合第三方机构实施对并购目标信息的收集和研究。特别是在财务和法律方面,应邀请会计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提供对应的财务和法律服务,实现对并购风险的有效控制。

注重企业文化融合与创新。企业在制定并购战略的过程中,必须将企业文化融合和创新作为重要内容。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现象,将影响到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以及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对此,企业有必要制定详细的文化融合和创新计划,应对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经营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组建专门的文化管理小组,加强对并购企业企业文化的研究和分析,精确把握企业文化的优势和不足,并通过各种文化培训活动帮助员工了解和接受新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具备良好的精神面貌。此外,企业文化应坚持与时俱进原则,积极吸收先进思想,不断开展文化创新,以迎合时展需要和员工需求。

篇10

在我国,沥青混凝土面板质量控制和管理能力虽有发展,但仍有欠缺,面板质量仍存在不稳定性,所以有必要对其质量控制过程中的风险辨识和控制进行研究。

2风险分析

2.1工程概况

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是山西目前唯一的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120万MW,库盆沥青混凝土防渗采用简式结构,由下至上分别为垫层、整平层、防渗层和封闭层。上库防渗面积约21.57万 m2,沥青混凝土总方量4.60万 m3;下库防渗面积为11.25万m2,方量约2.86万m3。

2.2客观风险分析及应对

沥青混凝土面板施工包括混合料生产、运输、摊铺和碾压。

(1) 混合料生产

包括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拌合风险等。

①原材料风险源主要包括料源、加工、运输、储存等。

A 料源:料源是原材料质量风险根源。西龙池工程施工时,骨料粉尘污染严重,逊径骨料含量超标,就是因为料源质量差,最后承包商不得不对破碎系统加以改造并增加除尘系统才满足工程需求,并因此向业主提出索赔;

B加工:除了加工过程中的机械故障,还包括产生的粉尘、噪声污染等问题。

C运输:运输风险包括运输能力不满足生产需求;道路堵塞,运输工具故障等风险。西龙池工程因抢料导致施工中断的事情时有发生。

D储存:储存不当影响材料质量;存量不足又有生产停滞的风险。

②配合比设计风险主要是人为因素,包括设计者无经验、知识欠缺、熟练程度不够、计算能查等。

③拌合风险主要源自设备质量问题、人员操作技术差、人员操作失误等。

(2)混合料运输

运输风险点包括运输道路、运输设备、降雨、降温等。

①道路:因道路损坏或者堵塞导致停留时间长、混合料冷却或者离析;

②设备:西龙池工程主要靠自卸汽车运输,不仅要保证汽车数量足够,还要相互衔接,做到拌合楼不等车,摊铺机不等料。

③ 降雨:西龙池工程每年7、8月是多雨季节,降雨会导致冷缝甚至停工。

④ 降温:降温时应在自卸汽车上加盖帆布,在摊铺机上安装红外加热器等,以免产生质量缺陷。气温低于5℃时禁止施工。

(3)面板碾压和摊铺

碾压和摊铺的风险点在于碾压摊铺设备、人员施工技术、现场协调管理、施工气候温度、新技术新工艺等。

① 碾压设备:振动碾喷水量太大容易导致水分无法蒸发形成防渗层鼓包,西龙池工程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最后通过间歇喷水予以解决。

② 人员技术和协调管理是主观因素。

③ 气候和温度:易导致终断摊铺而形成冷缝。

④ 新技术新工艺:新技术新工艺还未经大量实践检验,如西龙池是我国首次采用改性沥青防渗,无经验可循,所以不仅要检验改性沥青的性质,还对拌合物进行了大量检验以保证质量可靠。

2.3主观风险分析

主观风险的外在原因包括组织、环境;内在原因包括知觉差错、意识、表象、记忆、学习、思维、概念形成、动机和兴趣。

3风险的应对

风险应对措施主要有:回避、转移、缓解、自留和利用。在实际工程中可以采用一种或者组合。

3. 1客观风险应对

客观风险包括地质、混合料生产、混合料运输、混合料碾压和摊铺、管理及其他因素导致的风险等。

(1)地质风险

①在合同条款中对责任进行明确。如要求承包商进行地质复核,实现承包商与业主风险共担;这其实是有效的风险转移或者风险分散措施。

② 对于沥青混凝土面板,应配备用料场,以便根据施工情况对料场进行调整,进行风险预防。

③ 前期地质勘探必须将工作做细做实,对储量、岩性、质量、软弱夹层性质、空间分布、开采条件等勘探清楚。

(2)混合料生产

① 原材料风险应对

a.料源的选择要慎重。

b. 原材料加工过程要严格控制。要将实验室检测和现场生产相结合,以便保证骨料质量合格。

c. 运输路线和中转仓库需设计合理。材料运输有时候需要设临时存放仓库,再转运到施工现场。

d. 原材料的储存方式适宜。如矿料的存储主要考虑防潮结块,沥青的存储主要考虑温度并注意防火。

② 配合比设计风险应对

配合比不仅要在设计前参照类似工程的相关参数,对已确定的配合比仍要每天制作试件进行检测,并随时根据试验结果调整配合比设计参数。

③拌合风险应对

a. 设备风险。招标文件中最好要求承包商对投入的设备数量、型号、配套进行承诺,并对设备完好率加以明确;此外,重要设备应配有备用设备、机械维修资源和备品备件,设备应定期维修保养。

b. 人员技术差和操作失误属于人为因素的风险,应对措施见下文。

(3)混合料运输风险应对

a. 运输道路应尽可能采用单线环形线路,布置往返双向线路。尽量避免交叉,安排专人在易堵部位进行车辆疏导,道路应经常进行维护修整,保持道路平整,避免道路过于颠簸引起混合料离析等。

b. 运输设备的调运应做到不闲置,不紧缺。一般而言,应配备用运输设备以便在设备故障或者生产量较大时进行更换或补充。

c. 由于沥青混凝土有很好的防渗性,所以一般小雨基本不影响施工。但是出现大暴雨的时候就有风险。通常采用风险预防与风险转移相结合的方式来规避。

d. 沥青混凝土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温度控制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西龙池工程施工技术合同规定,环境温度低于5℃、浓雾或风速大于四级强风时,不得施工。

(4)面板碾压和摊铺的风险

该工程的封闭层在我国是首次采用改性沥青防渗,国内没有经验可循,所以风险较高,对于这样的情况只能采用风险预防措施。对新技术新工艺使用前的试验责任应在合同中加以明确,建立过程督导机制,对新技术新工艺的试验检测严格监督,质量不合格应立即调整方案;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的不同,即使有经验困,也未必完全适用。所以准备一两个备选方案很有必要。最后,完工后还应加强监测,避免后发不利影响。

3.2主观因素的风险应对

3.2.1有意识人为差错

工程上有意识的人为差错主要是偷工减料。主要在于设计深度不够或者设计过于保守,监理单位不严,建筑市场管理混乱等原因给施工单位偷工减料制造了可乘之机。

3.2.2无意识人为差错

这类人为差错也只能通过风险预防和回避,防患于未然。

1)施工组织方案编制应客观、合理,正确地协调各工作班组交叉作业,避免不必要的延误,如果迫不得已延误工期,最好不要用"必须抓紧,否则损失很大"、"一定要快"等刺激性言语增加工作人员的压力;

2)上岗前的安全培训必不可少,包括安全常识教育,持证上岗等安全要求,对安全设施必须定期检查以防患于未然;

3)员工应定期体检,及早发现疾病并治疗,关心施工人员的生活,杜绝赌博、酗酒、打架斗殴等现象;

4)施工现场应保持干净整洁,文明施工,杜绝脏、乱、差;

5)避免超负荷工作,工作量大时应采取轮班制进行合理轮换;

6)树立施工人员的主人翁意识。避免粗暴管理,现场管理和指挥施工人员要文明合理,不要呼三喝四,避免施工人员有不满情绪,出现差错;

7)监督指导制度应执行到位。避免施工人员连续进行同样的工作,这种模式容易使人疲劳和麻木,导致错误或者失误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11

1 概述

配电网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配电网运行的安全与否会直接影响到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可靠性。配电网自动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综合应用集成了配电网一二次设备、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等,具有很多技术交叉点,不易掌握且信息整合难、管理难,这就给大规模建设配网自动化埋下了很多风险,为使配网自动化建设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我们必须分析配网自动化关键技术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

2 关键技术风险及控制思路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主要是用来运行监控中低压系统的,利用配电自动化系统可处理各种中低压故障并进行应用分析,配电自动化主站、终端及相关通信系统是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应用中的技术风险主要为:

2.1 主站及信息技术

配网自动化系统主站的开发通常是在调度自动化主站多年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配电网网络具有复杂的联络,且规模比较大,其相比于变电站,虽然单个监控点只有少量的信息量,但其总监控点量,要比主网大很多,对人口规模较大城市来说,其配网自动化主站需处理的信息总量通常要比主网高很多,所以实现配网自动化主站高级应用的难度也要比主网高很多;配网自动化系统需涉及到很多其他业务系统,这些业务系统的数量与复杂度都比主网涉及的大,这就进一步增加了配网整合信息的难度;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逐步完善的影响下,配网自动化主站建设开始朝着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其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在配网自动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技术风险大致可总结为下列三点:

2.1.1 高级分析及应用。绘图时拓扑数据自动生成、及时检验各项数据连接关系、拓扑动态着色、分析显示动态电源等功能当前国内很多生产厂家都可完成,但能完成一些高级分析功能的厂家却不多,如状态估计、分析潮流、预测负荷、进行网络仿真等,对于一些智能化功能如自愈控制、智能预警、智能监视等能完成的厂家少之又少,所以在进行配网自动化建设时,应先把基本功能完成,等配网自动化技术成熟后,再逐步引入一些高级应用功能。

2.1.2 数据交互与集成标准与技术。未来信息化的发展必然朝着交互化与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当前信息化应用最需迫切解决的问题就是“信息化孤岛”问题。采用点对点方式来促使主站与配电GIS进行简单交互,这样对配电网各系统信息高效交互的实现非常不利,因此在配电网系统建设的前期,就应以IEC61968/61970标准为基础,把各系统间的联络都打通,这样配网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就系统集成内容而言,我们可把系统集成分为数据集成、业务流程集成以及界面集成。信息集成交互方式主要有三种:点对点、综合数据平台、总线,这些方式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如点对点集成方式在进行多个系统接口处理过程中,会指数级增加接口数量,这样便会给后期带来巨大的维护工作量,综合数据平台虽然可把接口数量问题顺利解决,但这种方式封装与加工信息能力不强,存在的原始数据较多,接受信息的一方必须再处理、再加工数据,加之数据绑定现象明显,这样系统会出现过紧耦合现象,不利于数据开发。总线技术可把接口数量问题与系统耦合问题充分解决,但就当前的总线技术发展现状而言,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其科学、合理应用还有一定风险,今后需进行深入研究。

2.1.3 建设规模及主站配置水平的确定。要想科学合理地进行配网自动化建设,首先应把各监控点的类型、数量与投资规模弄清楚,这样才可依据主站系统的规模需求,对其具体建设形式进行准确确定。但由于当前仍没有一个统一、准确、通用的计算法来确定服务器的配置与数据量的比例关系,随着厂商的不同其系统软件算法也不同,通常都是由各厂商依靠自身经验进行配置,这样就很难避免出现主服务器出现配置偏高或偏低现象。对于那些预期能完成投资规模的单位,最好应按照规划规模一次完成建设,实际建设中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到投资规模,尤其是对于那些先进行试点建设,然后再进行大规模建设的单位,应先采用较低配置开建,然后再按分批建设加以扩容改造的形式来进行主站建设。

2.2 通信技术

纵观各种通信方式,我们发现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比较适用的就是光纤以太网通信,这主要是由于这种通信方式不但具有较高可靠性,而且传输信息速度快,加之近年来价格的逐步下降,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这种通信方式也有很多不足如易受光纤敷设通道条件影响,其价格与同类通信方式相比仍然偏高等。因此,就实际通信现状而言,在解决监测点通信时,人们应用无线公网通信的也比较多,主要是由于这种通信成本较低,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易掉线、通信速率低,安全可靠性差等,因此我们应重视无线专网技术、无线公网技术这方面的风险分析与控制。

2.3 终端装备及其他技术

2.3.1 标准化及“一体化”。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实际终端设备数量通常都要比主网系统的大很多,由于系统需接入外部电源、各种电压电流信号与通信网络信号,应用标准化的配置与接线,可使安装调试工作量大幅减少,借助一体化集成电源、互感器、通信模块以及一次设备,这样一方面可使系统的安装调试工作量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可把系统故障率降低,便于系统维护。当前,终端与通信模块的一体化以及一次设备与互感器的一体化都实现了,一体化正向着一次设备智能化的更高层次发展。

2.3.2 设备及元件的可靠性。在上一轮配网自动化中普遍存在终端与其元件的缺陷问题,虽然当前提高了终端设备的防护等级,改善了其结构特性,但由于终端设备大多都在较差的环境中运行,尤其是一些户外终端设备,加之各厂商产品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应尽量使用工业级元件,对部分故障率特别高的元件应使用军品级元件,对于终端功能模块应采用独立的模块化、插件化设计,以防系统中某一模块发生故障后,引发整体更换现象,同时这样设计对今后系统功能或容量的扩展也十分有利。

2.4 智能化发展的技术方向

借助信息技术来对能源利用进行优化是智能化技术的核心,其全面监控与双向信息交流的实现,主要依靠的是分布式数据传输、计算、控制。自愈好、自适应能力强、高安全性、高可靠性是其主要特点,并且其兼容性与互动性也非常好。对于配网智能化的发展应以配网自动化发展为基础,应重视配网系统数据采集技术与信息集成技术的应用,要让各种配网设备朝着通用化的方向发展,系统构成要尽量实现分布化,此外还应重视配网系统EMS功能的开发。

3 结语

总之,配网自动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组成部分中很多关键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很多技术都没有一个明确标准。当前的试点或建设面临的技术风险较大,有很多未知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去解决。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配网自动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其风险的控制,努力吃透配网自动化技术,科学、合理地管理配网自动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配网自动化技术的顺利发展,才能促进我国电力生产的高产、

高效。

篇12

另外,中国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较低,金融市场交易品种少。目前,中国人民币利率处于管制状态之下,资金的价格也就是利率,是由管理当局决定的,而不是通过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资金的流动、市场的套利行为等因素来决定出来的。由于利率市场化尚未最终完成,基准利率体系尚未形成和完善,则无法形成统一的收益率曲线。

二、个人理财业务的内部运营环境风险分析

1、专业人才的缺乏

专业人才的缺乏既体现在理财产品设计人员的缺乏也体现在综合理财人员的缺乏。民生银行对理财产品的定价能力较差,致使利润空间严重遭受侵蚀。目前,许多中资银行在发售自己的外汇理财产品之后,并没有将产品结构拆开,自己到国际金融市场中独立操作,获取更大的利润,而是连同自己的外汇存款以及结构产品打包一起到外资银行进行平盘。结果不论中资银行推出何种理财产品,在这一过程中只相当于外资银行的零售终端而已。

2、理财业务经营管理能力低

在理财业务的经营管理上,一方面缺乏相对独立的业务运作系统和有效的后台支持,另一方面缺乏对相关业务处理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个人理财业务,它的顺利开展,依赖于前后台、多部门资源的有效整合。

三、个人理财业务的操作风险分析

1、支持职能――合规部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将个人理财业务的准入机制分为两类,即审批制和报告制。实行审批制的业务包括:保证收益理财计划、为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而设计的具有保证收益性质的新的投资性产品、需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个人理财业务。商业银行开展其他不需经审批的个人理财业务活动,应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告,最迟应在销售理财计划前10日。民生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过程中,如果不注意个人理财产品的定位,即可能发生该向银行监管机构申请批准的未申请,该报告的未能及时地报告。这种市场准入程序上的瑕疵,可能导致业务违规风险,从而招致监管机构的惩罚。

2、支持职能――财务部

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会计处理没有统一的规定,对理财产品收益如何征税问题也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在这方面,商业银行就可能面临着违反财务税收法规的风险。在财务会计方面,银行对于理财产品容易发生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未能遵循有关会计法规的要求记载各种收益和支出明细,或者虽有记载,但是科目不当;二是在会计和账目上未能妥善区分自有财产与客户的理财资金及其收益。

四、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控制

1、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

加强金融市场的培育,制约中国人民币理财业务的发展和市场风险管理的因素之一,就是金融市场的分业经营和利率偿未完全市场化。所以进一步完善利率、汇率形成机制,一方面有利于人民币理财市场金融产品和工具的创新,另一方面有利于商业银行进行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另外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国债市场、衍生品市场、期权市场、资本市场,将有利于拓宽商业银行投资渠道和投资对象,提高风险对冲。 加强对理财业务的监管,随着近些年结构性个人理财产品开发和营销的日趋活跃,很多国家监管当局均接到大量客户投诉,于是纷纷通过修改相应监管规定,完善消费者保护的法律保障机制,监测产品广告和营销资料以及加强消费者服务和教育等措施来改进监管工作。借鉴国际经验,中国也应将监管目标设定为促进金融产品创新和市场的健康发展,通过帮助零售客户达成公正交易来适当保护消费者,提高公众对金融的理解程度。

2、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控制的内部环境

企业的核心是企业中的人及其活动,人的活动在环境中进行。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的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有效的控制系统是以良好的控制环境为基础的,内部控制系统功能发挥的过程是内部控制系统与控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培育理财人员的素质和操守,首先,建立健全个人理财业务人员资格考核与认定管理制度,有关人员必须持有相关资格证书才能够从事理财服务。这样保证理财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行业经验和管理能力。其次,银行应坚持对从业人员开展适时的继续培训,并对其业务水平及服务进行跟踪评价。将现有的长期分业经营产生的大量银行专业化人才培养成为具有综合金融理论和财务分析知识以及市场分析能力和投资技巧的全面复合型理财专家。最后,加强理财人员职业道德和操守的管理。

个人理财业务目前在中国发展时间不长,相关内容复杂,涉及众多学科领域,它的发展还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探索和掌握。同时它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问题,既有外部金融市场的环境因素又有银行内部风险运营管理水平的制约,这些需要从全面风险管理的思想去应对和解决。

参考文献:

[1] 张丹.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6).

[2] 薛峰.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J].时代金融 2008,(6).

篇13

股票价格指数期货(Stock Index Futures),简称股指期货,是指以股票价格指数为标的物的标准化的期货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一个特定的日期,按照合约确定的股票指数的大小,进行标的指数的买卖。简言之,股指期货是一种特殊的金融期货合约,它以股票指数作为标的物。

一、我国股指期货的发展现状

1982年2月24日,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推出了第一份股指期货合约,即堪萨斯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Kansas City Value Line Index Futures)。随后,美国其他交易所也陆续推出了自己的股指期货合约。股指期货的出现,为投资者在股票市场提供了一种有效地避险工具,使得降低股票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成为可能,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纷纷推出了各自的股指期货合约。

2010年2月20日,我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宣布,证监会已正式批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及交易规则。2010年2月22日9时起,正式接受投资者的开户申请,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自2010年4月16日起正式上市交易。

通过对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情况、沪深300股指期货持仓量变化、沪深300股指期货成交量变化三组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自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交易以来,无论是持仓量还是成交量都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但到8月成交量出现了一次较大幅、下跌,同时持仓量持续上升,说明股指期货市场过度交易的现象正在冷却,越来越多的中长线正在入场,这也使得股指期货作为一个避险工具的特点更加突出。9月成交量继续出现下降,避险功能增强。11月开始,持仓量稳步上升,成交量较稳定,呈现小幅波动。

二、我国股指期货交易的风险

1.特有的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Credit Risk),是指交易的一方未能履行合约中的义务而造成另一方经济损失的风险。尽管其他金融期货如利率期货和外汇期货都存在着一定的信用风险,但是有现货作为基础,而股指期货的标的物是股票价格指数,不是真实的资产,而是一种抽象的指标,代表一系列股票资产组合,不需要真正地买卖股票。因此股指期货发生信用风险的可能性大得多。对我国而言,信用体制不健全,信用管理也不到位,使得股指期货的信用风险大大增加。

2.基差风险

基差(Basis)是指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之差,即基差=现货价格-期货价格。、随交割日的临近,基差将逐渐趋近于零。未到期时,考虑持有成本,一般情况下基差为负但是在巨大的市场波动中,有可能出现基差为正的现象,这时将产生巨大的基差风险。特别是对于刚建立起股指期货市场的我国而言,股指期货才刚发展起来。市场结构不稳定,体制不健全,信息披露不全,都有可能会导致基差倒挂的情况,引发巨大的基差风险。

3.标的物特殊性引发的风险

股指期货合约的标的物是股票价格指数,不同于利率期货和外汇期货,股指期货合约由于其标的物的特殊性,使其风险不能被完全锁定。对于利率期货和外汇期货的投资者而言,可以通过建立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联系来进行套期保值,规避风险。对于股指期货的投资者而言,由于股票价格指数编制时,采用的是多种股票,要想通过建立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联系来进行套期保值,就必须使得选取的股票种类及其权重与股指完全一致。这在理论上可以做到,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行性几乎为零,因此它的风险难以避免。

三、我国股指期货的风险控制

1.健全我国相应方面的法律建设

世界第一大国,同时也是股指期货的开创者美国颁布了《商品交易所法》(1936年)、《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法》(1974年)、《商品期货交易法》(1978年),2000年1月美国国会还通过了《2000年商品期货现代化法案》,就CFTC和SEC对股票衍生产品的监管权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对于股指期货刚刚发展起来的我国而言,完善相应的法律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

2.加强政府干预

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可以依靠供求、竞争、价格等市场机制作为“看不见的手”来对股指期货市场进行调节,但是时常会出现自然垄断、外部性和信息的不充分等市场失灵现象,产生套利、投机等,损害市场效率和公平,不利于金融环境的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政府对股指期货市场的系统监管,以及以有效市场为基础的信息披露监管,这样在相当程度上避免了股指期货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但是政府干预并不意味着完全意义上的控制,也应把握力度和方向。

3.完善股指期货交易制度

除了以上外部措施的协助,更应该从股指期货本身着眼其风险控制。一是标的指数成分股的选择,就沪深300指数而言,在成分股的选择上,应使其密切反映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情况,对于那些不能达到要求的股票应及时予以淘汰,选择新的成分股。二是执行严格的保证金制度,在交易开始时按相应比例缴纳保证金,一旦保证金不足,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追缴保证金,否则强制要求平仓。对于那些到期未能履行合约义务的交易者,在以后的交易中应当提高他的保证金额度。三是采用结算联保制度,缓冲市场风险,平稳市场运作的作用。

[1]朱琦.股指期货的风险及风险控制[J].商业经济,2010(8).

[2]何明明.股指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J].国际比较与启示,金融市场,2010(7).

[3]张寅.防范机制――以宏观层面的监控为视角[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