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语文教学常见问题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语文教学常见问题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语文教学常见问题

篇1

1.小学语文教学常见问题分析

1.1某些教学内容脱离教学实际需求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多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语文教材,这个系列的教材虽然几经改版,但是教材文章在选取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尤其是很多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与小学生年龄段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例如教材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其主要内容讲述的是在新年的前夜,一个小女孩因为没有卖掉火柴而被冻死在大街上的故事,通过小女孩的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贫富差距之大,像这种深刻内涵的文章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只会体会到小女孩在新年前夜被冻死的可怜情感,进一步理解教材中所要讲述的深刻内涵可能会存在偏差,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主要的兴趣点还是在文章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因此,在我看来,既然教材安排了这样的文章,教师可以将文章作为一个悲剧故事去学习,其中深刻的内涵等到学生学习更多知识后引导学生去体会。

1.2传统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没有得到改观

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教师角色发生改变,由过去课堂的支配者变为课堂的引导者,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上,教师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还未及时摆脱应试教育理念,问题还是强调标准答案。很多语文教师授课过程中,都是按照参考书中给出的所谓标准答案要求学生进行记忆和理解,而经常会忽视学生提出的具有创造性的答案,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被消耗,创新意识培养不足。

1.3学生主体地位未全面凸显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应用到教学实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很多教师在理解学生主体性时出现了偏差,过于夸大学生主体作用,放任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导致了语文教学课堂热闹而效率不高的现状。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充分,存在以偏概全的现象,没有完全顾及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小组讨论学习成为学生聊天的途径,课外学习未能从根本上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2.小学语文教学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分析

2.1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质

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质是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现代小学语文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教师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还必须具备高超的教师职业能力,要热爱教育事业,具备终身从教的专业奉献精。只有具备了这些专业的素质和全新的要求,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才能保证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2不断丰富教学手段

小学阶段学生好奇心很高,很容易对一项事物产生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因材施教,结合教学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对策,通过趣味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又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个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环境,实现教和学的高效结合,同时,教师还应该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善于把握教学时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也是丰富教学手段的一种方法。

2.3合理增加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和互动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关注教与学的关系,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互动和沟通。成功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和教师课堂互动的成果。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应用语文教材内容的广泛性,通过教师精妙的加工和处理,将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积极引导学生体验教材中的情感,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影响,从而达到情境交融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4.061

一、概述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小学生的必修课程,要符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对语文课程的要求,即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对汉语拥有更高层次的把握,以帮助他们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使教师感到了困惑,不能给彻底改善自身的教育模式,还会在课堂中出现传统教育的影子。这样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也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状况,教学效果也很不理想。

二、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不足

1.教师教学模式过于死板陈旧。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但是一些学校的教师仍然不能够结合目前的教育现状和学生的学习状态来改善自身的教学模式。一些教师在授课前进行的准备过于老套,开课的引入课程的过程就给学生乏味的感觉。小学生他们最多的就是好奇心,但是很多教师有时候一堂课下来一直充当着独角戏分,墨守成规地讲解课文内容、中心思想,课程教学的气氛沉闷,甚至使学生的注意力可能都集中在了教室外面的树叶上。这种灌输式的教育,并不能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同时,这样的规划一定道路的教学模式,不能给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太过拘束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最终导致学生只记住语文教师所讲的内容,典型的被扼杀了自主学习的兴趣。

2.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能力较为薄弱,读写严重脱节。一些学生总是会出现“我会背诵这些古诗词”,“我知道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但是一旦真正在书面上写出这些语句时,总是会有错别字,或者总是觉得这个字会写,但是怎么会忘了具体怎么写的情况。这就是读写脱节的主要表现。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教学任务,它们相辅相成,紧密相连。这些都是需要学生平日里的日积月累,学习记住丰富的词汇以及它们具体的书写。

3.还有一些小学语文教育,过于重视学生的德育思想教育,重视学生书本理论教育,而忽略了对学生生活实际运用的教育和现代思维地培养。教师在讲台上讲述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生活朴素的作风,让学生也能够牢记在心这些艰苦奋斗的精神。其实,教科书和教师的教育出发点是好的,这样能够激励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语文的教育除了这些思想理论的支撑,更需要的是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和自身情况,了解生活常识、时代危机和不断培养自身的现代思维,牢牢跟随时代变迁的步伐,才能够不被社会生活所淘汰。

三、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1.帮助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阶段。语文功底的积累是一件持久的事情,要强调学生多读,读写结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书本中的知识是先人生活经验的累计,更是作家成熟文风、高超写作技巧的体现。让学生将其读熟,可以为己用,更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再说读写结合。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告诉我们就算让学生一直看一直记,都不如他们亲自伸手用笔去反复练习。因此,我经常让学生在课下把自己不熟的字记在一个小本上,随身携带,然后让他们自己提醒自己练习,在语文课上会出其不意的临时考一考他们字和词的拼写,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平时的练习,也不会让他们刻意准备应付我的检查。这样也是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对于教师自身的落后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定要改革。新时代的文化教育不再是教条化地讲授,学生不能忍受教师在讲台上像个木偶一样重复着无聊的讲授,他们需要的是与时俱进的教学,丰富多彩的教学,轻松并且灵活的课堂氛围。因此,我们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努力学习新时期的语文知识,提高专业素质,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多与学生沟通,营造轻松的教学课堂,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有的时候,我让学生在课下进行预习准备,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工合作,分成两组,在课堂上先后展现每个组的对文章内容的演义,并结合两个组的表现,来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内心真实情感。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建立在生动表演基础上,使学生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而那些负责表演的学生也能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重要地位。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觉语文课堂并不是死板的,而是轻松的。

3.要让学生明确语文教育不只局限在课本中,而是需要被他们领悟语文知识的真谛来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拓展到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实实在在的用到语文所学的东西,感受到语文对于生活的重要性。例如,我们可以与家长多多沟通,让家长在课下多带领学生参加一些有关语文实践的活动,也可以放手让学生用到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来帮助自己完成生活中的任务,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通过所学习到的东西来帮助了自己的家人。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心灵上的激励抵过满分的成绩。同时,学校教师也可以在学校中多多举办有关语文的活动,如诗歌朗诵会、成语大赛、话剧表演等,鼓励学生多多参与,这样能鼓励学生提高勇气、信心,在娱乐中得到大家的肯定。

总之,在新时代文化教育的不断发展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成为教育过程的重中之重,我们要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接受表现情况。在发现问题之后,我们要勇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的改革。这样,我们的语文教育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篇3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在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很多语文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这样就会影响到词语教学的质量,不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具体来讲,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

一是教学观念:通过调查发现,教学观念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很多的小学语文老师都没有充分的重视词语教学,依然保持着落后的教学观念,往往向学生死板的灌输词语意思,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词语的含义,让学生将其作为唯一理解答案。学生接受过这些知识之后,并不对其进行思考,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到学生的思维发展,制约到了学生的良好发展。

二是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应用过程中逐渐显露出了很多的弊端,不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但是目前在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很多老师依然采用的是落后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将词语有效的联系环境;在词语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的结合学生的学习和运用情况,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学生的掌握,也仅仅是单纯的理论知识。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将词语和实际情况紧密联系起来,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词语,对词语更好的运行。

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对策

一是深入到词语的语境中,对词语的意思进行理解和掌握:要想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词语意思,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结合词语的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并且引导学生进入进来;不能单纯的对词语进行讲解,需要学生对上下文进行联系,通过具体的情境,来对词语意思进行品味和把握,对其更好的理解。另外,采用这种方式,还可以将学生的想象力给充分发挥出来,促使学生对词语更好的运用。比如,在小学语文中,需要对刚好这个词语进行讲解,如果单纯的对词语进行教学,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的困难,那么就可以借助于具体的情境来进行。

对于教师来讲,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深入的研究语文知识,对词语的本质含义进行理解和把握,在讲解的时候,才能够更高的创设环境。学生通过思考词语,还可以获得情感上的升华,将语文学习的兴趣给充分激发了出来,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二是善于运用教学策略:首先是引导体验法,这种方法指的是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作者的情感给充分融入进来,那么学生通过阅读,就可以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并且调动起来自身的生活经验,来更好的理解和把握词语意思。

比如,在对李白的诗歌《独坐敬亭山》进行讲解时,其中有句诗是相看两不厌,如果单纯的让学生来理解厌的意思,就存在着较大的难度,理解出来的意思也不是其真正的含义;那么在词语教学之前,就需要首先向学生讲解本首诗的故事背景,当初李白被流放,深刻的体会了世态炎凉,将自身的孤独寂寞之情给融入到了本首诗歌之中;通过这样的讲述,学生就可以对词语更好的理解。

其次是多媒体技术演示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今已经开始将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到小学教学中,那么也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充分调动起来,通过直观形象的影像,也可以降低学生理解起来的难度。

还有就是互换教学法,这种方法指的是互换词语的词义和理解,通过互换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促使学生对以往学习到的旧知识进行重温,对新知识进行更好的学习,并且还可以对词语应用的方法进行掌握和了解。

比如在对《美丽的大兴安岭》进行学习时,有一个飞舞的词语需要解释,那么就可以将互换教学法应用进来,让学生对比飞舞和以前掌握到的飘落;通过对比,学生们就可以了解到,飞舞包括了飘落的意思,但是又有着其他的含义,代表着在落下的过程中,非常的优美,好像跳舞一样,这样就可以促使更好的掌握这个词语。另外, 通过本词语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对文章的美感和生动进行感受,提高了词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的发展以及接下来课堂活动的开展都有着较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老师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教师及时革新教学理念,综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将词语联系起具体的情境,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充分激发出来。

篇4

一、小学生对语文的认识水平

小学阶段是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也是学生迈向更高阶段进行学习的奠基石,它在学生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具有好学、好动、好新的特点,正是他们这样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态度与认识。在当前的学习情况下,小学生在语文课上能够接触到许多人文性的知识,也能够进行认字、识字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小学生对语文有了一个新的了解与认识。小学生们正处在对万物好奇的状态下,因此对语文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一些日常对话或者是一些常用部分,并且已经能够通过语文这门课程发现许多新的知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与其他小学学科存在着许多的不同,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小学语文这一科目存在许多教学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教育者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只有对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了解与掌握,才能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快速发展,保障更多的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最佳学习效果。通过将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总结出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制约着小学语文教学的快速发展。

1、讲授的课程难以消化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有更加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然而,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按照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并不能很好的发挥小学生的内在潜力。另外,教师的讲解内容已经将课堂上的45分钟满满的占据,讲授的内容之多,任务之大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小学生无法对接收到的知识进行消化与理解,因此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是无效。

2、教学的方式不够灵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的一点,并且需要语文教师根据这一重要原则对小学生进行培养。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讲解过程中很大的一部分,都是将教材与教参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结合,没有及时的引入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导致讲授的内容十分枯燥乏味,学生也提不起对语文知识的兴趣。

当前情况下,需要教师采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的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例如,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教师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将语文课程中的一些知识制作成幻灯片,配以小学生喜欢的图案进行教学,不但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一方面,教师可以定期为小学生们播放一些与语文知识相关的视频或短片,这样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新鲜的教学方式,从而对语文学习有更高的热情。

3、教学不够互动化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活动可以更好的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当前小学生语文的课堂上,教师只是简单的注重传授知识,并没有与学生进行很好的沟通与互动,这就导致学生与教师并没有进行共同的学习,教师不了解学生们对哪些知识不理解或者是掌握的不好,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与学习。

教师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学会调动语文课堂的和谐学习气氛,使学生们提起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可以更多的了解他们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现不解,并且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这样有利于教师制定出符合当前学生们学习状况的教学方法。制定出符合当前学生学习状况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成绩均有较为显著的效果。

4、教学中疏于培养学生的爱好

虽然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已经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到了各个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但是经过具体的调查来看,其中仍然有一部分语文教师没有将这个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导致正处于成长期的小学生没有得到全方面的发展。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不应该单单将注意力集中在教授语文知识上,也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们不同的爱好,使他们能通过语文这门课程接触到更多方面的知识,更能发挥自身存在的潜能。

三、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小学语文教育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与重视,教育工作者对语文教育倾注了众多的研究与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小学语文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这就要求众多的语文教师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探索出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以此来为日后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勇.新课程实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四川师范大学,2007.

[2]武维卫.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篇5

2.教学资源匮乏

英语学习需要的硬件设施包括语音室、电脑室、电视机与CD机、录音机(配套磁带)。由于村级小学规模小,因而确立的硬件设施齐全的标准是每所学校有一个语音室和一个电脑室,每间教室有一台电视机和一部CD机,录音机能保证供应每天各个年级的使用。由于农村各个小学、特别是乡镇小学经费严重不足,大部分农村小学没有多媒体教室,也没有语音室,有些学校连基本的教学用具都没有配备,各学校教学设备的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师资紧缺且教师综合素质低

首先,农村小学师资紧缺,教学任务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任教科目多,整体任务重;二是任教年级交叉,班级多,内容杂。在接受调查的老师中,75%的除了教其他课程外,还兼教2个班的英语,最多的教6个班。各地隋况基本一致。太过?碌必然影响备课的质量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改革难以深入开展。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低。小学英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极低,具有英语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并不多,多数老师是由其他学科转岗而来,由于未经过正规训练,他们语言知识薄弱,语言技能匮乏,再加上乡音浓重,夹杂方言,以讹传讹?,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这些教师不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缺乏教学经验?,难以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4.教学评价机制不恰当

小学英语教学缺少合适的评价机制。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应注意3~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特殊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且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现在小学英语教学缺少合适的评价机制,主要以期中、期末测试为对学生的评价手段,以学生的卷面成绩为评价指标。考试的形式主要是笔试,考试?的内容主要为教材内容。这种评价形式缺少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运用能力,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改进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对策

1.加强管理和指导

首先,从教育局到学校各级领导都应重视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都要认真贯彻执行课改及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精神,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加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管理和指导。其次,要加大检查、督导和考核的力度。各级学校应针对问题制定对策,确保小学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2.规范课程设置

逐步实现小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的规范化,包括起始年级的规范化,逐步实现教育部提出的在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目标。规范周课时,每周不少于《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4次教学活动;规范班级规模?每班不超过30人。现实中这样的规范化英语教学一时难以实现,可以建设小学英语教学示范校或示范班,发挥示范学校积极的辐射作用?,这样会对其他学校的英语教学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3.改善英语教学条件

小学英语教学应视听结合,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教学效率。政府相关部门对此应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各小学领导也应创造条件逐步完善这些设备,建立起语音室,配合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软件资料、挂图等教具进行英语教学。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采取多种措施,满足师资需求

农村小学英语刚刚启动,不少学校师资匮乏。有关部门应该认真执行中央精神,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城镇教师去农村任教,规定城市教师定期到农村支教,同时采取措施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上给予优先的考虑,还可制定规划,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小学工作,教学经费上在一定时期内向农村小学倾斜等,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尽快开展起来,跟上新课改的步伐。

(2)对在岗小学英语教师进行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由于绝大多数现任小学英语教师是在已有的非英语教师中转行过来的,而且这些英语教师又大多数年轻,经验少,普遍缺少对英语课程理念的深入理解。因而对现任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在职教师的不同情况和发展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期举办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班。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应以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等多种形式,本着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原则。培训内容应体现小学英语教学的基础性、实际性、应用性和实效性。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还要注意英语专业知识的培训与教学技能的结合。

(3)着眼未来,培养骨干教师

作为农村小学,要在短期内使全校英语教师的素质都达到较高的层次是不现实的。因而培养一部分基本功扎实、敢于尝试的骨干教师对于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索质是十分必要的。骨干教师的培养要尽可能地选送潜能大、经验多的优秀教师到省、市各类英语实验学校、外语培训基地、骨干教师科研基地学习深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意识。

(4)引入竞争机制,逐步轮换,优化教师队伍

篇6

一、小学英语拓展教学的重点问题

就目前来看,很多教师在开展拓展活动过程中都未重视英语重点学习内容的讲解与传授,学生在设计参与中,虽然拥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但经常会因为未掌握学习重点,而难以获得理想学习效果,或者导致整个拓展活动流于表面形式。

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讲,其中重点学习内容应渗透于各个教学环节,且要引导学生充分明确其内容,但由于很多教师在具体设计中都未注重其重点在活动始终的科学贯彻,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知识内容分散,很难真正体会各项拓展活动开展的真正意义,也自然无法获得理想活动效果,并产生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1]

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My family”的相关内容时,father(爸爸)的口语是dad,mother(妈妈)的口语是mom,男人是man而女人则是woman等等,这些词汇都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同时,学生也需要对Who’s that woman,那个女人是谁?She’s my mother,她是我妈妈等介绍用语进行熟练掌握。对小学生来讲,本节课的学习难度不大,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在开展相应拓展活动中,只需要将重点内容充分突显出来即可,也便于学生的清晰掌握。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若过于注重教学氛围,将活动要求设置成画出自己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图等内容,学生经常会将活动重点放在关系图的绘制上,而对于一些重点单词、句子却没有做出深入理解与熟练掌握运用,难以实现预期活动目标,也无法获得理想拓展效果。[2]

对此,针对“My family”的拓展活动设置来讲,教师应将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参与兴趣作为活动主旨,以此来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英语句子学习探究中。为此,在活动中,教师应要求学生用简短作文的形式来向师生介绍自己的家长,及其与自己的关系,这样设置虽然有些简单,但却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能够为学生深入理解、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提供一定便利。而要想增强活动效果,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介绍之后,利用剩余时间来完成关系图的绘制,或者是将其作为课余活动来完成,这样既达到了拓展目的,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

另外,在开展情境拓展活动过程中,教师不应一味地追求趣味性与语言输出,还应充分考虑到,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双重特点,在拓展互动中,不仅要拓展学生英语学习视野,丰富其学习经验,还应注重其创新思维、思想价值理念的培养与发展,不仅要与所学知识点息息相关,还要充分体现出价值取向,具备深刻的生活体验,蕴含深厚的思想情感。通过开展这样的拓展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能够真正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小学英语拓展互动的难易程度问题

在进行英语拓展活动设计组织过程中,教师需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特点,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做出全面了解,并将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学习、应用水平作为教学重点,在此基础上,对活动难易程度做出恰当调整。但就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在进行拓展活动的设置时,都会过度加强活动难度,甚至是远远超过了学生现有的英语知识水平,就连优等生参加起来都会感到尤为吃力,甚至是无从下手,更别说是中等生与后进生了。在此背景下开展的英语拓展活动,不仅难以确保学生的参与情况,也无法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完“Shopping”的相关知识后,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点,通常都会要求学生结合自身亲身经历,在拓展活动中,用英语来描述自己的购物经历。这样的活动要求,表面上似乎是在拉近英语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间的联系,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所学知识,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讲,这样的拓展活动难度往往偏高,学生往往很难独立、顺利完成。即使是刚学习完本节课的相关知识,但其综合运用能力,以及认知水平还有待提升,这种复杂活动的安排不仅超出了学生能力范围,也会让学生不知所措,并削弱其英语学习兴趣与自信心。[3]

对此,小学英语教师在设置相关拓展活动过程中,应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以及综合学习、应用能力的具体情况,对活动的难易程度做出准确把握与恰当调整,并且要确保拓展活动的开展是面向全体学生,而非个别或是部分优等生,要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自由参c其中,并通过完成其中的一些活动任务而得到进一步锻炼与提升。

每个学生的英语基础与认知水平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需要拓展的内容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具体设置中要注意,不能将活动难易程度设置过高,在全面调动学生参与热情的基础上,也要避免对学生自信心与英语学习兴趣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不能将活动设置得过于单纯简单,这样在适当拓展各层次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也能够让较低层次的学生试着挑战自己,不断突破自己。

另外,在设置拓展活动之前,教师应对小学英语教材的重难点内容做出深入钻研与全面掌握,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活动的科学设置,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活动的有效性、适应性提供有力保障,才能够确保各项活动的高效、顺利开展,才能够使得各个层次学生的认知拓展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三、小学英语拓展活动的时效性问题

帮助学生掌握、巩固当堂课所学习的英语知识也是拓展活动开展的重要目的之一,但并非是每节英语课程都需要设置拓展活动的。就目前来看,很多教师在进行拓展活动的设置上都缺乏相应的适度性与时效性,尤其是对于活动安排时机的选择上,未给予恰当、准确的把握,在此背景下,不仅会导致学生学习负担与压力的不断增加,也会影响学生的日常学习。[4]

比如,在讲解“Look at me”的相关内容时,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内容是“Good morning!(早上好)”“How are you?(你好幔浚”等人们日常相互问候的短语和句子。而对于这类句子学生通常都已经掌握得非常熟练了,且能够很准确、灵活地运用到实际交流中,在此基础上,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若组织学生针对所学内容开展情境对话表演等拓展活动,对于学生来讲未免有些多余,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学生学习负担。

对此,在教学实践中,广大小学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各项拓展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但对于何时开展,怎样开展,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综合考虑,准确把握恰当时机,而并非是要给学生增加负担。在活动设置中,教师应紧紧围绕学生认知发展需求来进行,对于一些完全不需要开展的拓展活动,教师应果断放弃,并积极组织一些对锻炼、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有利的拓展活动,以此来确保拓展效果,提升教学水平。[5]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讲,拓展教学活动的开展,不论是对拓展学生学习视野,还是对增强授课效果与效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进一步优化学生英语知识结构,拓展其创新思维,提升英语综合素养,在开展拓展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给予精心设计,还要做好铺垫与书写,以此保障拓展效果,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范杨飞.小学英语拓展活动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4,(10):92.

[2]栾晓璐.小学英语有效拓展活动设计的分析与思考[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5,(9):56-59.

篇7

目前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手头上能对阅读教学提供帮助的资料少之又少。大多数学生只能从课本中去接触阅读,只能以课文作为阅读材料,以课后练习题来检验自己的阅读水平,这当然是非常单一而枯燥的。

同时,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全调动不起来,在教学活动中缺乏学生的自主学习,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了。

这样,阅读教学就会无法激起每个学生的兴趣;学生无法获得阅读的感悟、理解和内化积累,势必消弱了语文的魅力,导致语文阅读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图书室、推荐名著、网上阅读、电子书等方式让学生获取阅读素材阅读。做到工夫花在课外。再通过家长监督、写读书笔记、讲故事等方式进行检查评比。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语言领悟、信息捕捉等的能力。教学多年一个的感觉就是:阅读量多的学生阅读能力就强。

2.教师对阅读教学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的“熏陶”,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大多停留在教会学生怎么做题 ,怎么在所给内容中找到答案,很难真正理解阅读教学的宗旨。

对于这些现象,我认为应该努力做到:指导学生根据“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精读品位”的阅读顺序和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进行阅读。

首先指导学生用粗读的方法,让学生快速地阅读全篇,掌握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设计一些浅层性的问题来检测。其次在学生细读文章以后,设计两类问题,一类是找出文章中的主要事实或细节,一类是辨认哪些细节在文章中没有被提及等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放开手脚、广开思路,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和认识通过问题形式表达出来。最后,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在阅读中所产生的好奇、好问、困惑、矛盾等心理特点,采用小组讨论争辩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然后通过师生间的相互启发,达到异中求同,形成一个紧扣教学目标,有目的性、全面性的问题链,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3.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存在问题。

篇8

中学生 心理健康 人际关系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目 录

一、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1、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 ……………………………… 2

2、人际关系不协调 ……………………………………………………… 2

3、自信心不足 …………………………………………………………… 2

4、早恋问题的困扰 ……………………………………………………… 2

二、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 …………………………………………… 2

1、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 ……………………………… 2

2、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点 ……………………………… 3

3、环境污染 ……………………………………………………………… 4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 …………………………………… 4

1、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 ……………………………………………… 4

2、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 5

3、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形式采取多样化 ……………… 6

参考文献 ………………………………………………………………… 7

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小学的深入开展,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目前中小学广泛开展的有关心理教育的实践,是社会和教育进步的标志。

近几年,我国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中学生在教育者的心目中历来被重视,社会的发展依靠他们成人后的才智发挥,他们是未来的生力军,是的主宰,培养合格的中学毕业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故而,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育者倾其心血,人们对中学生投入的最多,期望也最大。

学校如此,家庭如此,全社会亦如此。

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十分令人担心, 表现在:其一,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在扩张。据有关资料显示:80年代中期,南京市15.7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90年代初武汉市有近20%的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1999年11月22日,《青年报》刊登文章〈三成中学生心理有问题〉。其二,青少年包括不少家长对心理健康问题有回避,恐惧的心态,缺乏的认识态度,往往把心理偏差同精神疾病联系起来,有问题不看心理医生,不解决,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加剧。其三,教师,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意识,在我国许多地方,心理健康教育尚处在萌芽阶段,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淡漠,忽视对学生健全人格品质的培养。与此同时,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变革同许多传统习惯的矛盾致使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产生远比健康教育的发展来的快。

一、

中学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在高手如林的高中,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产生高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恢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这种现象在高三更为突出。在咨询中不少学生倾说“想到压力来自四面八方,既难以接受又不能摆脱”,“一旦成绩不好,不能升入大学,哪有脸见人”,“我自认为我学习是努力的,但中期考试又是班上的尾巴,这样下去还有什么意思”,“我是学校保送来的,学习不好,我无脸见老师和校长”,“有时真想一死了之”,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

人际关系不协调。由于初中学习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赞扬,加之是独生子在家多为“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显得人际关系不协调。学生在咨询中向教师倾述:“我真不知道怎样与人建立好朋友关系”。一些学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学校”,“家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最爱做的事就是“关在屋子里听”,自闭的心态使这些学生完全忽略了人际关系,以至于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不能和别人多谈”,“我总加入不进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到孤独、寂寞”,到最后“没有人愿和我一起做操”。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搞僵关系。

3、

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质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优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拿家长和有些老师的话说,“要常敲打才能成才”,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老是失败,考大学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恢心丧气,“前途渺茫”,失去自信心。

4、早恋问题的困扰。高中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高中这种现象也较突出,在我们的咨询中略占1/7,“总是想看到他”“我总想和他在一起”“我和他说话心情总是很兴奋”,甚至于“我爱上了我的语文老师”,由此感到“烦燥不安,吃不下,睡不香”,成绩开始下降。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

二、

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

1、 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

青年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需要,探索出奇的问题,并以标新立异为自豪,不愿意恪守“老一套”,不愿意听“老生常谈”,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和偏激。

教育者在施教的全过程中,仅以为“授业”,“解惑”方能让学生有知有识,于是一概地以一种固定模式去传业,去释惑,惟此而已,对那些“不违章守法”实际上是欲脱离自己设计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学生则视为“差生”,“调皮”,“不规矩”。的确,由于中学生阅历浅,思想混乱,有些行为让人看不下去,容忍不了。为师者单以次为凭,不尊重学生,挖苦讽刺或惩罚。这样,就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社会情况出现障碍,学生中胆大的,逆反心理支配他们,无论教育着用心如何,学生均以抗衡的心理对待,胆小的虽不言语或直接反抗,但消极的反抗是明显不过的了。 学生希望有知心朋友,能互相倾诉,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如果不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则会使学生觉得非常寂寞,逐渐产生孤僻心理。

教育者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实际教育中往往出现顺从教育者为“优”,反之则认为“差”的现象,这实际上是把教育和权力以及力量结缘。

中学生自由奔放的世界是令人惊叹的,但教育者因为没有切身的体会,可能对此感到不安和无法容忍,还企图把自己的固定观念强加给学生,所以必然会形成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这种差距,从而造成学生的“反抗的萌芽”。

那种只根据自己的经验而不能适应社会多样化的老师,是不可能理解在多样化社会中的学生的心理的。这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2、 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点。

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所,是家长把品质行为传给下一代的地方。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学生在学生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们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现在许多家族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即使对小孩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总想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其结果是,中学生阶段不少学生对家长采取的能骗就骗,能瞒就瞒,结果是受害的是学生,心灵情感必然不健康。

3、 环境污染。

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导致的误导,使少年儿童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其次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如青少年是游戏厅里实际消费的群体,尤为严重是社会上的一些影视公共场所,为了追求票房价值,经常播放凶杀,等影视片,不少青少年中毒以后,便开始行凶,打架,寻求刺激,屡禁不止的黄色书刊也是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

三、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

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根据心的和要求,依据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应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

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个重要属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学校首选策略。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只有得到了高度重视,该策略才有实施的基础;然后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一个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和实施心理;非专门性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此外,还要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变换多种教学,运用每一教学步骤,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近十来年,通过教学改革已有很多可以借鉴,如上海黄浦区教育学院和崂山中学、潍坊中学在教改实验中设计的三段式课堂结构:第一段: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唤起高昂、饱满的热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第二段:利用创设的气氛,提出问题,在学生的好奇的思索中,注意力最集中的一段时间里,教师控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和智力因素的操作功能,使其达到最佳状态,完成新课教学任务;第三段:巩固扩展第二阶段学习,强化心理品质训练。实验结果,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学生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相应发展。又如在教学中确立情感目标,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教师有意识地把情和知统一于教学之中,使学生的识记能力、欣赏能力、情感陶冶同时活跃起来。语文课中的表情复述、课本剧排练,数学课中对数学美的鉴赏,都能达到此目的。我校青年教师毛波在讲“长江三峡”一文时所创设的“创设情境——美读感知——品味理解——想象创造”四部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探索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教育的成功范例。

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现有教学体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但现实中,班主任大多数缺少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咨询技术,还不能胜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使班主任人人能胜任这项工作,这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2、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1)

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

(2)

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别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会健康。

(3)

重视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引导,加强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

鼓励树立建功于国家和自立自强的观念意识,注意锻炼孩子的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意志和坚强的品德,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障碍,曲折,让孩子去经历,增强其自信,磨炼其意志,培养其独立的人格。特别是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使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从中培养孩子观察,记忆,,创造,审美的能力。

(4)

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作为家长,应该从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不能把他当作私有“财产”,爱之则宠,恨之则打,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溺爱型和打骂型的教养方式可直接导致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发生。所以家长要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以鼓励,这样孩子在被爱,被尊重的环境中成长,他也必然知道怎样去爱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

(5)

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家长要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座谈会等。对学校老师反映的意见,要正确对待,既不要袒护孩子,也不能拳棒相加。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内容要与学校一致,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进行理想教育,不能给孩子灌输不健康的内容,如金钱至上,甚至对社会阴暗面当着孩子的面横加评论。

(6)

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

3、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形式采取多样化,以满足学生来自各方面的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来自学积累心理学的知识与经验,逐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自我教育能力,开展宣传、广播、公告、板报等最后达到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心理、青春期、人际关系、学习方法、考试焦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2)力争使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融入到学校教育、学科教育、班主任教育、年级段教育等各项工作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找出学生问题存在的根源,挖掘和开发其潜能。应牢牢抓住课堂这个主渠道,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或矛盾,使其处于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思维灵活、爱憎分明、举止适度这样一种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环境之中,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各科教师都要认真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育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有益的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如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体活动、主题班会等,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总之,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只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持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不能离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回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据调查某校30%的初中生认为社会不良现象对其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湖北某县有一个中学生因看到过多的社会阴暗面心理承受不了而自杀身亡。所以,我们的社会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如向未成年人出售不健康书刊物,出售香烟及不合法药品,开放“三室一厅”等等。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东方出版中心 2002年版

篇9

一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1.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可以在考试中拿到高分,知道多口语连读、重音、混音的技巧,但很难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一些在考试中拿高分的学生,在面对老师的提问,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过程中张不开口。往往是心中知道要回答什么,通过书面表达能很轻易地回答出来。但要用口语回答却十分困难。英语口语如果不说出来,在心里即使有一百种答案也无济于事。还有的同学在课后的交流中可以说出一两句流利的口语,在面对同学时也能说出几句,但是正是的场合,如课堂教学中,往往说不出来,或者出现很多语法和发音等的错误。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其实分配给口语教学的时间是很少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听,训练如何的高分的技巧。一堂课的时间有限,如何合理地分配上课时间,把口语和书面训练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在训练书面答题技巧的同时,也要训练学生口语交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以与人交流为基础。在日常教学要适当地分配时间给学生们进行口语交流。

2.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

造成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其实跟班级容量由很大关系。一般一个老师面对不超过40个学生时的教学效果是比较平衡的,每一个学生都能顾及到。但现状是班级人数往往超过40个学生,面对这么多学生,师如何面面俱到也是一个难题。很多教师在进行口语教学时,采用学生跟读、整体读、分角色对话和小组表演对话等方式,这跟日常需要交流的口语还是有一定差别的,课堂教学的目的达到了,因而很少很有学生主动地去跟老师对话,营造一个真实的交际情境,忽略了口语对话的真实运用。

和我们的母语汉语比起来,英语的学习其实难度不大。汉语作为全世界语言学习中难度偏大的一门语言,我们都能灵活运用,这跟平时的交流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我们在平时听说读写中都用到汉语,主动思考汉语的交流,把这运用到英语的训练中,把英语也作为一门我们平时经常交流的语言来学习。学习一门外语,是需要合适的语言情境的。

如:在日常打招呼方面。A同学:How are you?B同学:I’m fine.Thank you.And you?A同学:Nice to meet you.B同学:Nice to meet you,too.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在英语口语表述时,学生听不懂而不想听的情景。在这样的情景中,教师有时会为了教学目标而将中文输入给学生,出现了“英语教学,中文语境”的尴尬局面。

二小学英语口语教学问题的对策

分析了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难题,缺少口语交流情境,忽略语言环境的创设,我们浅谈一下面对这些难题的对策。

1.创设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

语言学习需要一个语境来培养,语言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表达表述者的意愿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管是真实还是模拟的情景,往往都能培养学生更好地思考兴趣,进而产生语言表达的欲望。

对于如何创设英语学习的情景,需要依情况而定。教师在用英语进行全景教学时,需要说得慢一点,反复强调,反复感受,关键词需要重复多次,让学生对关键词产生记忆,让学生置身于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中,从而融入到学习中去。在全程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也要用英语表达,尽量少用汉语穿插,防止学生脱离情景。这样,在教师带动学生主动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讲英语,逐渐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因为英语和汉语的表述方式是不一样的,往往在平时的英语问答中,学生在面对英语的问题时,先在心中把英语翻译成汉语,在用汉语回答问题之后把汉语答案再翻译成英语表述出来的过

程。这样的思路对今后的英语学习是不利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要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把自己当成一个英国人,如同在平时的生活中,用汉语思维一样,创造一种轻松愉快、活开朗的语言环境,提高口语水平,增强语感。

在每天上课之前,教师会对全体学生进行一个英语口语热身互动对话,利用外国人平时打招呼的方式来对话。把学生带入到外国的对话情境中。这样的情景对话,教室会在平时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回答,如何进行反馈。所以学生在反复的练习和运用的过程中,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日常用语,想着如果我现在正在同一个外国人交流也不会乱了阵脚。同时,也在为教师接下来创设英语教学情境作了准备。

2.养学生语感,加强口语练习

其实,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我们在平时中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在说汉语的时候,经常是在培养我们的预感。这就是练习的必要性。例如,在上课时,就要经常建设语言情景,鼓励学生用英语来对话。可以模拟真实场景,如问路,第一次见面打招呼,去医院看病等。

如:A:Excuse me,where’s the canteen? 请问,食堂在哪?B:It’s over there.在那边。

A:Excuse me,how can I get to hospital?请问,去医院怎么走?B:You can go by the NO.1 bus.你可以坐一号公交。

用真实的外国人对话方式来练习,而不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对话。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情景对话之前,模拟现场,如在要去医院看病时,请学生自主组织,分配角色,模拟真实环境。这样,学生能很快地进入角色,在模拟真实的情景中用自己的角色来对话。接受不同角色说不同的话,从而练习口语。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有方,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口语教学中,一定要想法地启发、诱导、激励学生讲英语的欲望,创设各种情景,模拟英语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机会讲,进而养成勇敢讲的习惯。这在今后学生的英语口语联系中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提高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成效,提升小学升英语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

篇10

阅读是英语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目前,学生英语课内阅读只重视本单元词汇的训练,对学生英语语言训练,培养阅读兴趣上缺少系统的、综合的阅读材料。因此,如何在新的课程改革环境下,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堂教学与英语课外阅读的有机衔接,使学生真正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是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实践的。

1 目前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存在的现状

1.1 忽视阅读,观念落后。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量的英语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广博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等综合素质,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从而使其个性健康发展。可是许多家长、学生和老师却长期忽视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学生家长中有52%的学生家长认为学生英语课外阅读对学生帮助不大;有12%的家长认为多读课外书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只有26%的家长有意识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英语课外阅读习惯。而学生也认为读课外书,与成绩的提高没有多大关系。教师对学生读课外书态度不坚决,持鼓励态度的老师不多,而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对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不够重视。

1.2 书源较少,好书难觅。一方面,虽然现在市场上图书众多,但由于鱼龙混杂,造成了图书虽多,但优秀的真正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书并不多。同样,由于许多学生家长自身文化素质不高,也不可能帮助学生挑选合适的图书。另一方面,学校图书馆里的图书资源也不够丰富,英语课外阅读的书籍更是少而又少。再加上学校图书馆里的图书相当一部分是为教师配备的,不适合学生阅读。

1.3 兴趣不浓,自觉性差。根据调查资料显示:许多学生对英语课外阅读兴趣不浓,甚至可以说是很淡,有一小部分同学根本没有阅读的兴趣,虽然已是小学高年级的的学生,但几乎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英语课外书。根据分析,发现许多学生把时间浪费在电脑网络游戏上,平时每天晚上则沉迷于电视动画片,缺乏英语课外阅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1.4 缺乏指导,收效甚微。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往往不懂得如何去选择图书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也不懂得如何去读精、读透一本书。而现实生活中老师和家长也没很好地进行指导,对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往往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只要看到学生捧着书,怎么去读,语音语调是否正确,是不是读出效果来则往往不被他们所关心。这样一来,学生不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即使是认真读过几本书,也往往是囫囵吞枣,收效甚微。

2 改进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采取的措施

2.1 转变观念,明确意义

2.1.1 转变家长的观念。借助家长会,介绍英语课外阅读对孩子的影响。通过电话、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交流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使之转变观念,重视阅读。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是有利于孩子们成长的事情他们都愿意接受,并付诸于行动。可以建立家庭图书室,营造读书的氛围,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读书环境。

2.1.2 转变学生的观念。转变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观念,使他们知道现在的考试,英语阅读占的分值很高,特别是到了初中和高中,小学高年级也有。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我们从各种英语课外书中可以获取丰富的知识,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这样说,凡是书面表达写得好的同学,都是喜欢英语课外阅读的,事实证明班级里一小部分乐于英语课外阅读的同学,他们写的书面表达经常得高分。当然,读课外书的好处还有好多,一个人英语水平的提高,仅凭课内的篇章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适量的英语课外阅读。

2.2 多方筹集,供以读物。古人说:"博览群书,而晓天下"。要使学生阅读大量书籍,就得为学生提供可读之书。保证有书报可读。顺利开展好英语课外阅读活动,首先是要创造条件,广开门路,保证书报的数量。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2.1 鼓励学生购买书报。不可否定,现在有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是较宽裕的,学生手头上有一定数额的零用钱。我们要引导学生用好这些零用钱,把钱用在购买书报上面。还有的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学生要钱买书的愿望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譬如说:可以订《时代英语报》。

2.2.2 开放学校的图书室。学校的图书室是学生重要的阅读场所和教育资源库,教师要主动与学校领导沟通,提出合理使用图书室的建议,建立和健全使用制度和借书制度,让尘封已久的藏书重新焕发迷人的光彩。

2.2.3 号召学生自愿捐书。很多人都有"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心态,因此,老师要号召学生自愿、踊跃为学校、为班级捐赠书报,充实学校的图书室,组建班级的图书角,建立书报交流、轮阅制度,实行资源共享,营造读书氛围。

总之,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应该是长期的、大量的、广泛的。众所周知,英语课外阅读在复现与巩固旧词,学习新词,扩大词汇量,激发学习兴趣、锻炼思维方式、提高阅读速度与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是课内教学所不能取代的。加强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是训练学生综合阅读素质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只有通过逐步积累,学生才能养好良好的语感,从而达到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篇11

一、引言

“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差”是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在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教学活动的组织上,把整个教学过程尽可能设计得接近真实的交际过程,使教学活动符合真实的交际活动。小学的英语教学过程也是师生相互传递信息的过程。在英语课堂上设置有利于师生双方的“信息差”,能生成真实交际的英语课堂教学,让英语交流更加顺畅自然,更加有意义,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促成英语教与学信息渠道的通畅。然而,笔者最近深入课堂观察,发现小学英语课堂“信息差缺失”现象严重,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课堂效率,而且制约了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成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桎梏。

二、“信息差”设置的常见问题

[问题一] 没有思考价值的“信息差”

1.无奈的“被”交流。这是一节借班上课的公开课,上课伊始,老师显然是为了融洽师生关系,缩短师生距离,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T: Boys and girls, Today, I’m your new English teacher. Do you want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me ?Look at the information on the screen then ask me questions.

My information

Name: Nancy

Age:35

E-mail Address:

Favorite fruit: apples and grapes

Hobbies: reading and singing

学生们睁大眼睛看着屏幕上的信息,这时老师大声地说:“Ask questions about me .”学生毫无反应,老师接着又提示:“你们可以针对屏幕上的内容向我提问,如: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 etc ”在老师的再三动员下,才有三两个学生勉强举手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学生处于一种“被”交流的状态。

2.“无心”的伪交流。在课堂上老师手里高举着物品大声地问学生:“What’s this? What’s that? What are these? What are those?”而学生则积极地配合着说:“It’s a …They’re…”还有的教师会问一些诸如“What’s your name? Are you a student? ”学生的反应虽然是积极的,但那是不需要动任何脑筋的随口应答。

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上述两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老师显然是缺乏“信息差”设置意识,由于案例中所提问的答案都是事先已知的,或彼此双方都已观察得知的,这种提问的答案是预期的、可见的,而交流的内容是表面层次上的,对学生来说没有多少积极的思考,因此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没有思考价值的信息交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对于案例1,教师如果稍做调整,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如老师只留前面的标题,而把后面相应的内容去掉,给学生“留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因为学生对新老师一无所知,充满好奇,肯定有许多问题想与老师交流,而老师给出的标题既为他们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同时又起到了提示的作用,使学生触景生情,激发起参与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具体情景中所传递的“信息差”,引导他们即席和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师生之间的交流就会更真切、自然、流畅。

案例2表面上课堂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其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言语交流。这种明知故问的教学方法只能说明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不能使学生了解语言的使用场合,也无助于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这种缺少“信息差”的明知故问的“假交际”是初级操练,它必须向具有交际性的高级操练发展。其实老师可以将物品包起来,只露出部分,设置“信息差”,让学生猜一猜。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中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出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任务的多种情景,而后通过在情景中传递不同的信息,从而使交际双方所拥有的信息具有差异,学生便会带着对另一方信息的渴求去运用语言,自然习得语言。

[问题二] 缺乏交际功能的“信息差”

1.对话成了对白。在英语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 对于A部分对话教学,老师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表演对话,而且是乐此不疲,学生也演得惟妙惟肖,对答如流。我们的学生真的“对答如流”了吗?记得有一节上课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5 Seasons,在听完课之后,我与课堂上获得“最佳表演奖”的同学进行了如下交流:

T:Hi, S1,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S1: I like winter best.

T:Why?

S1: Because I can make snowmen.

T:S2, Do you like winter, too?

S2:Yes, because I can make snowmen.

从上面的对话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交流表达完全拘泥于文本的框框之内,他们未必就真的都喜欢冬天,他们显然是在背“台词”。

2.对话成了传话。一节课的拓展环节,我们老师用的最多的方法就是“复述课文”,要么是fill in the blanks,要么是retell it ,再不就是answer th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text,学生成了教材的“回音”。

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交际活动作为教学操练的手段常有两种形式:模拟交际(Para-communication)和真实交际(Real-communication)。模拟交际指的是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去识记语言材料,对语言现象进行模仿性操练,从而达到对所学语言材料进行运用的目的。这种交际通常是对所学内容进行机械性的操练,它必须要向更高层次的真实交际过渡。复述课文与表演课文都属于模拟交际范畴,复述课文虽然有利于学生深入感悟课文﹑把握主旨大意﹑情节线索及重点句型结构,但要根据不同的课型选定适宜的复述方法,让复述成为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成为学生内化语言的重要渠道。但是复述意味着重复课文内容,课文大意不变,所以听者与复述者之间不存在“信息差”,这会让听者觉得索然无味,复述充其量只是为学生提供一次操练语言的机会,而并无真正意义上的交流。由于学生对对话中的信息已熟知,无论是复述课文还是表演对话,都属于事先已有答案,而且只有一种正确答案,因此,学生没有思考和创造的余地,更谈不上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它必须要向更高层次的真实交流过渡。交际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对已知的语言进行创造性的使用,而不是背诵课文、对话,否则交际便成为“传话”。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造活动情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参与言语实践活动,从而使语言技能发展成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问题三]忽略学生实际的“信息差”

一位老师课后说:“这班小孩没救了,一群傻子,上课也不知道回答问题。”那是一节语篇教学课,执教的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2 More exercise A部分,教学片段如下:

1.整体呈现文本之后,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Why is Ben unhappy?

Does he do well in PE?

Who runs faster than Ben?

以上几个问题都涉及到课文的细节部分,学生第一次接触文本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经过一番沉默后,只有少数几个学生举手。

2.再次呈现文本,分段推进

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判断下列句子与课文内容是否相符:

Ben will get up earlier.

Ben can run to school.

Ben will play ball games after school.

但是听完第一遍之后,教室里再一次陷入了一片沉寂,没有一个学生主动举手,老师点名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也显得很不自信。

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痛定思痛,我们的“孩子真的是一群傻子”,还是老师的课设计存在问题?纵观整节课,症结还是在“信息差”的设置上,教师的“信息差”仅仅局限于教材,没有联系学生原有知识储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成功的课堂有赖于教师对文本独特的发现,如果教者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其实那些要求都是徒劳。”如果教师在环节1提供与该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挂图或课件让学生预测本文的大体内容,依据不同片断的信息,他们便会通过交流,分享这些不完整的信息,以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这样既能唤醒学生原有的知识又能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同时小学生好奇心强,会产生迫切阅读以寻求验证自己预言的愿望,使他们的阅读兴趣能得到激发与培养。英语新课程“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学习途径,发展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对于步骤 (2)如果老师设置这样的“信息差”: Jim wants to get stronger, what can he do?Please work in groups and try to give him some advice,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大胆交流。“信息差”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基础诱因和出发点,它的永恒性决定了人们交际活动的多样性和持续不断的特点。

三、对策——把脉学生原信息 巧妙设置“信息差”

“信息”的差距设置,要准确把脉学生原有的信息结构,熟悉学生的学情,知道学生迫切想要的“东西”。 在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间设置悬念,既要有一定的差距,也不能让差距过大,能达到“跳一跳摘桃子”的高度即可。

(一)运用感觉设置“信息差”

所谓感觉,主要包括听觉、味觉、触觉等形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诸多感觉形式来制造“信息差”,开展英语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讲英语、用英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 《牛津小学英语》 4B Unit 4 Buying fruit , 在教学apple, orange, banana, grape等水果词汇时,可以利用触觉制造“信息差”,事先把这些水果放在一个书包内,然后请一个学生把手伸进书包内,touch and guess,通过这个活动,引导更多的学生讲英语。这既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让学生能在较真实的语境下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活动,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又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B Unit 8 I’m hungry中的食物饮料类单词时,利用味觉制造的“信息差”教学bread, a hot dog, a sandwich等词汇。如设计这样的游戏:smell and guess,教师把一个学生的眼睛蒙住,让其闻其中一物,然后问:What’s this?”若学生回答“It’s bread.”教师就说”No,it’s …”然后再让该生接着猜,如果猜对,教师说“Yes, it is.”如果学生一时猜不准,也没有关系,可以让其继续猜,一直到猜对为止。只要让学生参与了语言实践活动,我们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再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3B Unit11A boy and a girl中的“Who’s that boy(girl)?”这一句型时,利用听觉来设置“信息差”。老师请一个学生到讲台上,背对全班同学站着,让在下面的某个学生捏着鼻子说:I am a boy. I’m twelve. I like English very much. 然后老师问“Who’s that boy?”让讲台上的学生根据声音来辨别说话者是谁。通过这种“变声”游戏,教师很好地设置了听觉“信息差”,有了“信息差”,学生感觉既新鲜又好奇,从而产生开口讲英语的愿望,使“信息差”得以弥补。

(二)运用动作设置“信息差”

动作“信息差”就是通过人的体态语言(body language)所制造的信息。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Unit After school时,让一个学生做出动作,并用布拉成一个帘子挡在该学生面前,有效设置“信息差”,座位上的学生会迫不及待地问:“Is he dancing? Is he…?” 在询问中学生学到的英语语言得到运用。

(三)运用表格设置“信息差”

表格“信息差”就是通过编制表格的不同内容,给学生制造“信息差”。这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编制教学信息卡,如食物信息卡、运动项目信息卡、颜色信息卡等;教学中还有关于人的信息卡,将人的爱好、特长等信息编在卡上,利用信息卡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巩固新学的语言。

当然 ,还有运用多媒体设置“信息差”以及运用问题设置“信息差”等方法,具体采用什么方法,依学情而定。

“信息差”有助于联系实际生活,形成真实的语言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最终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老师应努力创设符合课堂教学内容的“信息差”,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流,为英语教学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篇12

英语阅读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部分,英语阅读赢了就赢得了英语天地的半片天下。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英语阅读对于英语教学方面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小学高年级英语的教学过程之中,每一位学生,每一个老师都知道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或间接的决定了这个学生的英语好坏,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高,那么他的英语能力一定优异,也正是应为这样,所以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成为了一项衡量小学生英语的其中一个标准。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了教师进行英语教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英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英语就是一门语言需要从小就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这些知识,小学生的语言吸收能力是强大的,就像她们在学习自己的母语的时候,没有人说非常刻意的教,孩子就会学会自己说简单的话语。

在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就需要进行对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进行着重的培养,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之中慢慢的得心应手。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之后,学生的成就感就会增加,这样学生就会更加积极的去学习英语,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过,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就从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着手,寻找对策,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有效的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方面的能力,最终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一、一些在高年级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现象

1.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的方式问题。

小学的高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的学习过程其实也算是一个学生的心理过程。有一项调查就发现阅读时眼球并不是一个词一个词的往前移动的,我们的大脑接收信息的时候是跳跃的接收信息,这个过程就是大脑通过把文章的关键词进行自动的连接,然后用自己的大脑进行猜想和补充,这样大脑就会非常快的掌握到这段文章的意思。在英语阅读学习的过程之中,最忌讳的就是一个词一个词的去读,这样我们都有过这种感受就是读完之后并不知道自己了解到了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看了什么,大脑对自己刚刚读过的文章并没有什么印象,虽然,在阅读的过程之中,我们每个单词都能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连起来就会不明白,这就是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阅读方法,这种方法非常的不可取。

2.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问题

⑴小学生英语阅读的习惯并不是非常的好。小学生如果有一个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那么这个良好阅读的习惯能受用一生。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纪还不是很大,并没有进行很多的阅读,也没有形成一个非常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训练。大部分的学生就只会朗读,大声的读,并不会默读;只会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读,并不会一个句子一个句子的阅读;学生一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就去查字典,这样也就打扰到了系统的,猜测性的阅读等这些阅读的坏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在这方面进行对学生负责、认真、正确的指导。

⑵高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方法就是单纯的进行听和说的教育,往往就会忽视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使得学生在英语阅读上不感兴趣。这问题就会导致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很慢,不能够准确的抓住信息。

3.高年级学生英语阅读的种类不足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材料是非常的不足,再加上在课堂之外进行的英语阅读就更少了,由此导致学生的阅读需求得不到满足,进而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质量不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读物是非常不一致,而且小学生的英语读物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这样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受到很大的打击。

二、应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方面的问题的对策

1.兴趣是学生最好、最优秀的老师。在高年级的英语阅读方面教育的时候,就需要教师给高年级的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阅读环境和情景,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兴趣。一旦学生对英语的阅读产生了很深的兴趣,那么学生学习英语就成功了一半。教师在这个情景创造的时候需要注意一定要给学生一个真实的阅读环境,运用学生喜爱看的动画和照片,将那些阅读过程中的情景创造出来,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提高。

2.教师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阅读习惯得到一个良好的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好坏,将直接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低下,这样就使学生在读完文章之后并不能够懂得自己读出来的到底是什么意思,更别说再让小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了。因此教师需要教会学生一个良好的阅读的习惯,看着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读文章的时候通过联想把那些不懂得单词进行猜测,不要学生一边查字典一边进行阅读。

3. 教师不能单单的让学生进行阅读,也许要学生进行阅读和书写的结合。教师通过让学生大量的阅读英语阅读材料,当然这些材料需要教师进行摘选,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素材积累之后,就要求学生进行自行的英语句子创作,这样才能使学生阅读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在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增加语言的运用量,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要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不断在英语阅读中获得快乐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张冠群.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x小学为个案.东北师范大学.2009

篇13

一、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常见问题

(一)体育工作管理、教学要求没有按照国家教委的要求来办,存在着教学和管理失调的现象。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育教学时数任意删减,体育教学内容随意性大,体育课在内容安排上,取决于体育教学的改革思路和任课教师的特长及兴趣,而不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趣味性;另一方面,高年级不开设体育课。许多中学在升学率的压力下在高年级(初三,高三)不开设体育课,田径运动就更不用说了,其结果就是知识层次越高,接受体育教育、进行体育锻炼越少。

(二)体育锻炼场地不足,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待加强。有些农村学校缺乏标准的田径场,完全不能满足学生活动需要。部分农村学校缺乏专业体育老师,多由班主任代替进行体育教学而且忽视了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大大降低了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三)农村家长对体育的片面认识影响了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大多数农村家长认为,能否上大学、上好大学才是硬道理,体育学不学都无所谓。

(四)农村学校对体育不够重视,缺乏体育活动的有效组织。由于农村学校注重升学率,把时间都扣到学生的自习当中去了,导致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大大减少,大部分农村学校认为体育没什么用处,导致体育教师及体育教学的地位下降,从而许多老师占用体育课来上其他科目的课,这一点也是值得学校的注意和深思。

(五)教学方法不当。由于场地器材缺乏,所以要想上好体育课,对农村体育教师的要求特别高,教师需要积极主动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因地制宜,上课的内容需要多元化,教学方法要多样化,还要熟悉本地的风俗,结合本地的习俗,组织一些适应当地风俗的游戏和项目,然而,笔者调查发现许多农村体育教师并非专职体育教师,他们都有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他们往往并不懂体育教育,就不用说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了。

二、解决农村学校体育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进一步明确农村学校体育的意义,提高农村学校体育在学校中的整体地位

受农村旧的思想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教育中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也较为普遍。一些主管领导从思想上对学校体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还缺乏了解、认识模糊,在工作中态度消极,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尤其主管学校体育工作的职能部门,务必从教育战略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在对体育教师的职称评定、奖金的分配、优秀的评选等方面建立合理公平的评价制度。

(二)加大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建设投入力度,加强学校体育师资建设

具体做法:第一,开辟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为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第二,尽快组织有关专家制订提高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质量和水平的目标、计划、步骤、措施和方案。第三,继续加大体育教师的学历、学位教育的力度,使之再上一个新台阶。第三,不失时机地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提出未来发展的新目标,建立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学、训练、科研综合能力的新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第四,有计划地组织体育教师实施知识更新的回炉教育工程,可采用长期、中期、短期任务进修,也可采用学术报告、专家讲座、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第五,根据目前体育教师年龄结构中中青年教师比例较大的实际,引进竞争机制,为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条件。第六,抓一批学校体育先进者和特色校的优等生进入学校,培养一批适应素质教育和新世纪目标的体育名师。第七,制定发展边远农村学校和乡村学校体育教师规划,在政策上和机制上给予倾斜和激励,教育和鼓励青年教师到边远农村学校和乡村学校工作。第八,为稳定体育教师队伍,应采取有效措施,使体育教师享有与其他教师相同的待遇,改善体育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多种层次和形式表彰优秀的体育教师,以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三)合理利用当地政府和当地的风俗习惯

利用政府的宣传,改善农民对体育的看法,正确的认识体育,以及体育对学生对社会的重要性。通过各种节假日,举办一些体育比赛,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改变或创造一些体育活动,让体育遍布每一个角落。

(四)立足实际,采用多种方式改善学校体育的物质条件

学校体育的物质条件,是学校体育工作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近几年陕西省加快了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步伐,一批示范校和重点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得到了根本性发展。但大多数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还没有实现根本性好转。建议县乡两级政府在财政预算和教育附加费中要划拨一定比例作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专项资金,以保证农村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