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音乐节奏训练教案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音乐节奏训练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音乐节奏训练教案

篇1

1.在音乐打击乐中,实践探索小班节奏教学的有效方法、策略

2.建立打击乐活动的常规,合理使用打击乐器

3.提升教师的音乐专业技能和音乐素养,加快教师专业成长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在课题中我们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问卷调查法:为了解现状,为研究提供客观可靠的基础性材料,将采用问卷调查法举行研究。

行动研究法: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研究和确立幼儿园打击乐活动中幼儿节奏感培养的研究方案,确立研究步骤,对小班幼儿节奏感进行前期测试等研究活动。在研究活动中,就研究的目标和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策略,把活动的重点放在活动的过程和活动的循环中,为最终的目标服务。

四、数据分析

为培养小班幼儿在打击乐器中的节奏感,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分成了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课题研究。

实验前期测试结果对比表:

从以上五个表中可以看出,在实验开始之前,对照班能力强的幼儿达到了97.22%,而实验班只有了88.89%,对照班幼儿对音乐节奏感的掌握明显高于实验班的幼儿。

随着时间的流逝课题已经完成,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实验之后的成果吧!

实验后实验结果对照表: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班能随着老师的琴声有节奏拍手的幼儿只有16.66%,明显少于对照班的33.33%。但在实验之后,实验班整体都有了提高,特别是能力强的幼儿从原先的16.66%提高到了73.33%,但是还有13.33%的人能力较弱,原来在活动中,我们只是一味的关注了能力较强的幼儿,帮助他们提高,而忽略了能力较弱的幼儿,其实,我们同样应该加强对能力弱的幼儿的关注。

音乐是幼儿表现自己的一种方式,他们也喜欢随着音乐而扭动着自己的身体,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班只有26.67%的幼儿听到音乐会扭动身体,对照班则有40%的幼儿,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就由原来的26.67%上涨到了90%,都高于对照班。

模仿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而动物的叫声是幼儿们生活中都能听到的,也是他们最喜欢模仿的,不同的动物叫声都不同,如猫――、狗、小鸡等等。从表3中可以看出,活动前实验班能有节奏地模仿动物的叫声的幼儿,能力强的有23.33%,能力一般的有56.67%,能力弱的有20%,对照班能力强的有40%,一般的有43.33%,能力较弱的则有16.67%,实验班幼儿的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班的幼儿,但在实验之后,两个班好中差的人数都持平了,虽然都进步了,但相对来说实验班还是进步的更多一些。因为在平时的活动中,实验班经常融入关于动物的叫声这一内容,如在音乐活动中,我们会以《动物怎么叫》作为练习的乐曲,从而发展幼儿的表现力等。

打击乐中最重要的就是节奏感的培养,在活动前实验班的幼儿能力强的有33.33%,能力中等的40%,能力弱的人有26.67%。相比之下,对照班能力强、一般、差的幼儿分别是33.33%、53.33%和13.33%,与实验班水平差不多持平,但对照班能力强的幼儿还是却是高于实验班的。在进行打击乐活动中,我们的形式太过单一,没有与音乐一起融入,从而导致幼儿们进步不大。

打击乐演奏是儿童表达音乐的一种最直接的工具,要想更好的进行打击乐活动,愿意使用打击乐器演奏那就是最重要的一步了,只有幼儿真正喜欢了,他才愿意去学、去探索。从表5可以看出,活动开始之前,实验班的幼儿大部分都不喜欢使用打击乐器演奏,而在活动之后,喜欢打击乐器的幼儿从原来的40%提高到了93.33%,且热衷于用乐器进行演奏。在活动开始的时候,我们班就增设了一个打击乐区角,让幼儿们知道各种乐器应该怎么玩,在玩中学,在玩中激发乐趣。

五、研究方向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离开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我们始终把常规教学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牢牢扎根在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

篇2

二、NTC训练特征

1. 功能性

整场训练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设计,都是对人体某一部位进行的针对性练习,强化身体某个部位的功能。如一个核心强化单元中――“腹部嘉年华”的练习就是针对人体腹部肌群设计的强化动作,分别完成了对腹部侧面肌群、腹直肌和腹斜肌等肌群的功能性强化,虽然连续5分钟的练习,但是肌群的转换,比平时单调的仰卧起坐练习要轻松得多,也易于坚持,因为平时从来都没有这么练习过,有一种新鲜感促进了整个练习的完成质量。

2. 全方位

NTC的另一个与众不同的特征就是其练习效果的全方位。如导言里提及,其设计路线分紧实上半身、核心强化、紧实下半身等3大板块,一个大单元15-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搭配了全身的肌肉训练,所以整场训练是对全身肌肉和关节的全方位强化。参加培训的全部是各个学校的体育教师,其中绝大多数是健美操教师,体能状态比学校里的学生肯定要好,但是据现场观察,很少有老师在一个5分钟的练习单元里完全跟上教练的节奏,不折不扣完成练习,可见在平常的教学或者以前的运动过程中很少这么全面锻炼到全身的肌肉和关节,涉及大肌群的练习都没有问题,但是需要身体某个部位的小肌群协调和支持时,往往不能持久练习。

3. 间歇性

如前所述,NTC训练过程中每5分钟为一个小单元,这个小单元是针对身体的某一部位,并以人体某一运动素质为主。进行的全方位强化练习。但是通常这5分钟的强化单元由3个不同的动作组成,每个动作持续1分半钟,约24个八拍,动作与动作的交换时间约10-15秒,于是形成了短暂的间歇性。另外,单元与单元之间也有1分钟的间歇时间,用于喝水、擦汗或者就是短暂的休息。

4. 音乐激发

最后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整个培训都是在音乐激发状态下完成。NTC对音乐的选择也有一定要求,频率要求在128-130拍/分,节奏感要由弱至强,然后由强渐弱,一个5分钟的单元为一段完整的音乐。

三、NTC对学校体育课设计思路的借鉴价值

1.就培训目标来看

NTC针对人体力量、耐力、核心、平衡、柔韧等5大身体素质进行强化练习,旨在提升练习者全面的身体素质,结合音乐节拍对练习者的心理具有较大的激发作用,能同时对练习者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进行强化,让练习者乐在其中,累在其中。反思学校体育课中的热身运动或者专门的身体素质练习,我们经常要达成的目标是就某一项素质进行反复练习,如力量素质,而不是按整体设计思路进行。在这一点上,NTC的培训灌输给我们的理念就是要以整体取胜,而不是局部。

2. 从训练的内容看

每一个动作的完成均是科学合理的肌肉拉伸练习,动静结合,强度可以自主调节,每一个练习均有变化的空间,让练习者体会到不同的动作形式,但锻炼同一块肌肉。反思我们的体育课,每一个动作标准要一样,评判的标准也一刀切,整个体育课堂活力不足,没法体现每个学生的个性,或者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在体育课设计练习动作时,也可以借鉴此思路,设计出不同强度,锻炼主体内容却不变的系列动作,供不同体质的学生选择练习,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从培训的结构看

以菜单式的单元为基础,除了5分钟的单元内的动作顺序不能任意更改外,可以任意组合出全身练习的大单元,时间长短可以自由调节。既可以自由组合成15分钟左右的热身练习,也可以设计半个小时的身体素质专门练习,还可以完整地安排一节90分钟的“脂肪燃烧”组合练习。反观国内学校体育课,教案的设计也可以这样简约化,预先设计出不同内容,不同强度的练习单元,根据需要临时组合出不同用途的各种课型。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小单元的设计要严格依循科学原理,防止为了组合而组合,拼凑式的排满练习内容。

4. 从培训的师资看

NTC拥有专业而强大的动作研发团队,他们从世界级的运动员选手那里吸取灵感,由专业教练进行现场语音指导和随选指示,让参与者时时集中在教练的引导下,能让其忘我地完成练习。当今,除了边远地区缺编,师资匮乏外,我国广大体育教师均是科班出生,懂得运动解剖、运动生理等原理,每一个体育教师对自己擅长的运动技术原理均比较专业,因此只要精诚合作,完全有设计出形式新颖,实用性强的动作单元的能力。遗憾的是,学校体育教师之间的目前的合作状态,还未能走向真正的合作,还有待进一步引导和培训学习。

篇3

民族舞教师作为教育者,首先应该明白现代社会提倡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指发展人的身心最基本品质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国民素质和民族素质,要求整个教育全方位的实现三个转变:即把单纯培养少数拔尖成才转变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把单纯注重智育转变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把基础教育片面的为科学服务转变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那么,怎样实现这三个转变呢?这在教育工作者面前既是个十分紧迫的任务又是十分现实的问题,我认为要尽早实现“三个转变”,必须要有一套适应素质教育的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我归纳一下主要有三个方面:

(1) 教师必须要有对所教学科系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且具有一定广度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并能恰当地融入本学科教学之中;

(2)教师对教材内容必须有完整,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教学语言必须准确生动,演示熟练准确;

(3) 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想象力得到提高,从而在学生的不断进步中体现其教师的教学成果。

归纳的这几点只能非常粗浅的说明普通教师要注意的教学方法,而舞蹈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则具有更多的专业性。而舞蹈教师分为很多种:基本功教师,排练教师,身韵教师,舞蹈理论教师,民族舞教师等等,每一门舞蹈课的教师因所授课程内容的不一样,所以在教学方法上,训练学生的目的也不一样。因此,笔者将对民族舞教师所应具有的专业素质进行分析与阐述。

1 具备舞蹈最基本的专业素质

1.1 自我表演能力和传授表演的能力

“一个成功的舞蹈教师,必须是一个成功的舞蹈表演人才。”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在做演员的时候,他对某一个动作的理解能够作到最直观的感受,在完成动作的同时,能够体会到这个动作的运动路线,动作幅度和身体运动空间等等感受,这些都是今后在教学过程中最宝贵的财富,有了这些直接经验体会,才能使在教课过程中对这一动作的运动原理,舞蹈身体的最大极限上有清晰的思路,从而更好的指导教学。

一个成功的演员在表演上的功底肯定很好,而在表演方面不仅要只有身体的表现能力,还有情感表现能力,情感表现能力的最直接方式就是表情的运用。作为专业民族舞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表情不光只有一种表现的方式,这要根据所跳舞蹈的情感表达进行表演。

1.2 对六(七)大民族的舞蹈的基本掌握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的课程设置上主要以藏、蒙、维、朝、傣(彝)汉几大民族作为训练核心内容,所以作为传授者来说掌握这几大民族的舞蹈方式来说是必须的。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形式多样,如:藏族有碾步、踮步、果谐、卓等等;蒙古族有甩手、马步、绕腕、鄂尔多斯等;维吾尔族有赛乃姆、刀郎、赛乃开斯、切克特曼等;朝鲜族有古格里、踏令、安旦、阳山道等;傣族有大鹏、小普哨、嘎光、孔雀飞等;彝族有踩桥、拐腿等;汉族有手绢花、圆韵、双颤等这些都是作为以靠民族舞为办学特色的我们应该必须掌握的,而且应该掌握的纯熟,使得在示范时能够准确无误,学生在低年级的单纯模仿中能够作到模仿准确。

1.3 相关舞蹈学科的基本掌握

我认为现代民族舞教师除了应具备自身民族舞的基本知识技能以外,还应该掌握芭蕾舞,古典舞,现代舞等相关知识技能,每一门学科不可能承担起培养一个舞蹈演员所应具备的全部知识技能,能力是多方面的,不应该任意削弱任何一门课程或割裂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掌握其他相关舞蹈学科都为教好民族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古典舞中掌握“圆韵”的训练和少数民族民间舞中强调的圆韵是一样的,同样是以腰为根源。再如现代舞中强调解放身体乃至全身最小的部位,这和我们蒙族舞中“软手”解放手指关节也是有着丝丝联系的,总之,掌握好其他舞种门类对指导民族舞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 具备编写系统教材的能力

教材是具体规定一门课程所应传授的知识技能的内容,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教师在教课前必须认真备好教材。系统的教材应该要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范围广度,还应该规定他们可能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深度。

科学的系统是客观事物的发展和内在联系在意识上的反映,系统的科学知识各个部分之间都有他内在的逻辑联系,某一部分知识总是以另外许多知识为基础,必须学会基础的知识,才能学习这一部分的知识,教材的编写就应该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来组织,另一方面还应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识活动,所以教材的系统性还要根据心理程序来组织,教材的逻辑程序和心理程序相结合。

系统的教材应包括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法等内容,这三部分是教材的主要内容,教师应对自身所授的课程在教学大纲、教案和教学法上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在教学大纲上要对所教的民族舞种类进行严格的划分,重点培养学生身体的能动性和适应性,使学生掌握不同的民族舞蹈风格。并说明授课目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和授课时数,指出所教班级在这一学期里所应该达到的标准、要求。其次教案工作。教案是教师为教学而准备的书面授课计划,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书面依据。在编写过程中,应写出某一时间段授课目标、内容和所教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授动作的先后顺序。再次教学法的编写及运用。舞蹈课的教学法一般是言传身教似的,老师的授课方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的教学法应该多种多样,就我个人而言,喜欢与学生互动式的“提问-讲解法”,即学生提出对动作的疑问,老师给予解答,这样的教学必定事半功倍。又如“相互欣赏法”,即某同学进行单独表演,而其他同学“欣赏”,过后提出舞者的毛病,这样舞者知道了自身的问题,也是对“欣赏者”的一种提醒,使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避免同样的问题在自身出现。所以教师应注重教学法的运用并在教材中写出自己的教学法。

民族舞教材编写结构在总体上呈现出两种形式:1、直线式:就是把一门课程的教材组织成为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教材基本不重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2、螺旋式:则在不同教学阶段,使教材内容重复出现,但逐渐扩大范围和加深程度。这两种形式在我看来还是比较成功的,教师应该在这个总纲指导下完成自身对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法的编写。

舞蹈教材的编写不同于其他学科教材的编写,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民族舞蹈教师在编写教材时应该注意到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典型性、训练性和艺术性,这样就能更好的指导学生科学的训练,不是盲目的今天练练这,明天练练那。所以,教材编写的好坏与否也是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的好坏与否,因而我觉得在编写教材备课方面也是衡量民族舞蹈教师的专业素质高低的评价标准之一。

3 具备深厚的音乐素质能力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这一句话说明了音乐和舞蹈是分不开的,是血与肉的结合他们之间是相互帮助,相互升华的关系

音乐包括旋律与节奏两部分,我觉得民族舞蹈教师应该在民间舞蹈课上着重注意对学生处理舞蹈节奏的能力进行训练

在远古时期,没有旋律但是人们就伴着生命跳动的节奏进行舞蹈,在现代阻碍舞蹈发展的“歌伴舞”中,我们只能听到优美的旋律,看到与旋律“合拍”的舞蹈动作,基本没有节奏的处理,而作为一部舞蹈作品来说,不光要有准确的合拍,而且要有很好的节奏处理变化。民族舞蹈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很以来于音乐节奏的变化,改变舞蹈节奏就必然改变动作在时间、空间、力度、流畅度上的变化。如:马跃教授的《草原茫茫》开场一段就在快节奏的音乐旋律中处理动作节奏,使动作慢做,达到一种太阳初升时朝气蓬勃的意境。苏自红和色尕教授编创的藏族双人舞《天唱》中间有一幕,女主角死后退到后场换装时男主角的动作没有按照音乐的旋律来做,而是加快动作的幅度,忽大忽停从而表现痛失爱人的悲伤心情。再举一个简单例子,拿一个八拍的舞蹈节奏为例,动作可以在前三拍由小做起,在第四拍时加快,第五拍时强调幅度,在第六拍时达到整个动作,在第七拍和第八拍突然禁止,所以,舞蹈节奏的处理对于跳好舞蹈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现今节奏处理的运用已成为舞蹈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教会学生如何处理节奏是一个很现实又必须要训练的问题

4 具备继续挖掘原生态舞蹈、保持现有教材成果,融入符合民族舞蹈发展方向的新时代物质的能力

个人对信息的占有量和运用往往决定着自身的发展,在信息把握方面教师的意识应该超前。民族舞蹈教师的自身专业信息在早期来源于向民族地区群众、民间艺人学习,而现在我认为当今的民族舞蹈教师的专业信息基本来源于课堂,没有很好的向群众和艺人们学习,还是应该多去民族地区采风,搜集更多的民间舞蹈素材,然后整理提炼,融入课堂中去,这样不仅丰富了自己的教学成果,也能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不使每一届的学生所学知识重复,应该不断在保留原有好的成果基础上翻新,这样使得教材不会陈旧,不会失去生命活力,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去年在北京舞蹈学院的广场上有一群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间老艺人献艺。我有幸观看了他们的表演,看后感觉是新鲜,在新鲜之后给人的思考是他们虽然业余,动作也极其简单,但是他们那种对原生态舞蹈动作,舞蹈情感的诠释让人将在舞台剧目上的民间舞相比,更觉得他们所跳的舞蹈更应该称为“民间舞”。虽然这二者同属于当代民间舞的行列,不能与之混为一谈,但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他们的民间舞是真正来自于民间,没有经过半点修饰的民间舞,当然我们的民间舞训练课是老一辈教师们从上百上千的类似于他们的这种民间舞蹈中提炼出来的,是为解放和训练人体各部位的能力而编创的,特点是训练性,但它只是作为一个基础,为的是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训练之后更好更快的适应不同的民间舞。

当今社会是满地都是手机,满天都是飞机的信息时代,任何事物都在发展,民族舞蹈也是一样,很多新的事物出现。民族舞教师应该有这个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好的东西留下融入教学,将不适应我们民族舞教学的东西剔掉,按照当今民族舞蹈的发展来看,我认为现在的一些民族舞蹈根本就不能称之为民族舞蹈,更应该说是现代舞,或者说是杂技,它们将这几个艺术门类或相近课程混淆,弄得“莫名其妙”。照这个方向发展是不利于我们中国民族舞蹈发展的,而我们中央民族大学的民族舞蹈教师在这点上是做得比较好的,我们在民族组合、剧目安排上也加入了一些现代的东西,只是我们更巧妙的加进去,让人不能轻易察觉而已,有人说我们是“守旧”,但我想说这并不是“守旧”,每个学校探索的道路不同,我们只是开辟了另外一种表现民族舞蹈的道路。但时间能够证明一切,相信再过十几二十年,谁能守得住“最纯粹最原始”的民族民间舞,谁就是最棒的。而对个人来说,谁能将最地道最纯粹的民族民间舞保留在手中,他就是最棒的,就是民族舞蹈界中的“国宝”,具体到现在来说民族舞教师则应该在平时利用业余时间,走出课堂,走向远离课堂以外的民间,寻找第一手材料和信息,走进民间去了解和吸收原生态的舞蹈文化是民族舞教师的又一专业素质。

5 具备基本文化素质

民族舞教师应具备包括对所教民族舞蹈的相关知识,再以文学、美学、艺术理论等各方面的理论文化加以辅助的基本文化素质。

首先,民族舞蹈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某一个民族舞时,应先把这个民族的特点,如:人口多少、分布的地域状况、、生活情况、习俗、为何会形成这一民族舞蹈风格等诸多因素告诉学生,使学生在跳这个民族舞之前有所了解,使学生在掌握风格方面能够顺利一些。

其次,在文学方面应该有一些底蕴。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个很好的榜样:马跃教授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集教、编于一身的学者,不可能是因为单纯的有舞蹈方面的功底,正式因为他有很深厚的文学底蕴,所以每编创的节目都是有思想、有内涵的深度节目,给人在欣赏之后有思考的遐想空间,这样就说明文化底蕴的深浅程度极大的关系到民族舞蹈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民族舞蹈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关系到民族舞蹈教师在个人的发展空间上的程度高低。

再次,还应该对美学、艺术理论等有所了解。美学直接影响艺术的发展,广泛的了解和学习各种美学思想有助于教师自我美学判断和自我美学思想的形成。而艺术理论方面的文化能够使民族舞蹈教师具有深层的思考民族舞蹈的创编、传承等的能力,形成对民族舞蹈的自我理论观点,重视自身对民族舞蹈理论意识的培养,成为学者型的民族舞蹈教师,所以基本文化素质是民族舞蹈教师应该具备的。

总之,作为民族舞蹈教师来说,具备的各种专业素质应该很多,本文只是谈了我自己的一些看法,且谈的只是我认为更应该具备的某些因素。

时展到今天,民族舞蹈教师应该是具备多种专业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样,“往下”在教课中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往上”为做学者型的舞蹈教育家奠定了基础。

所以我认为民族舞蹈教师在具备了自己民族舞专业素质以外,加上具备编写系统教材的能力,音乐素质的能力,把握民间舞蹈信息走向的能力和基本文化素质的能力之后,才能真正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合格的民族舞蹈教师。

参考文献

1平心主编.舞蹈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4

1.音乐教育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幼儿园的孩子们往往天生活泼好动、注意力转移较快,且自控能力较差。针对这一特点,如果将音乐教育与游戏结合,可以很好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接受教学内容。同时,将唱歌、跳舞、弹琴这些内容交替安排,可以使孩子们兴趣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不会厌倦,在这一过程中能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并逐渐锻炼其自控能力的提高。

2.音乐教育有助于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幼儿阶段的孩子们处于语言能力发展阶段,对其进行音乐教育无疑有助于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歌词的标准发音和内容的连贯记忆,都是在音乐的世界里进行,孩子们在歌唱的同时,加深了对词语表达的掌握程度。同时,在歌唱中强调节奏感的培养,而这恰恰也是语言表达本身所蕴含的内容。我们常形容声音“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等,实质就是人在语言表达中对节奏感的把握。对幼儿的音乐教育,注重让幼儿运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进行音乐节奏训练,既培养了其音乐节奏感,又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3.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和爱的情感。作为幼儿阶段的孩子们,其情感表达往往是直接的,喜怒哀乐都是一种自然的流露,而缺乏情感理性表达的能力。音乐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感情,通过曲谱(旋律)和歌词的结合,能够促使幼儿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在活泼欢快的音乐中,孩子们会情绪饱满,又唱又跳;而在一些凄凉悲伤的曲调中,往往会表现出情绪低落的样子。因此,通过音乐作品的演唱,可以促进孩子们情感的发展。还有些音乐作品,其歌词内容蕴含的教育意义有助于孩子们优良品德的形成。

在上述分析中,音乐教育对促进幼儿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探索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和策略,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音乐教育的效果。

二、提高幼儿音乐教育效果的对策思考

1.正确认识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在规律。在探索幼儿音乐教育的对策与方法之前,必须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在规律和特征有正确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幼儿的音乐教育寓教于乐。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来看,音乐对孩子的吸引力是天生的,孩子在享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过程中,同时也吸收了学习的知识。这种玩与学相结合的方式,更容易使孩子接受知识。因此,作为教师应充分把握音乐教育这一特点,把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对孩子们更富有吸引力。另一方面,音乐教育的影响是隐性的。应当看到,在前文论述中,尽管音乐教育对孩子的积极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是这种影响又是隐性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提示我们,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应注重长远的效应,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只看表面的东西而忽视对孩子心灵的深远影响。

2.注重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幼儿音乐教学的内容比较综合,因此要按步展开,先易后难,注意教学各个环节的连接,层层进行。在实施音乐教案编排上,要有合理的进度安排和前后内容的承接,使课堂内容安排更加科学合理。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大量运用多媒体、道具、乐器参与教学,给予孩子全面的感知。通过音乐剧、舞蹈、歌咏演唱等活动形式,使孩子们的注意力控制在教学内容上。因此,提高幼儿音乐教育的效果离不开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和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这也是我们广大教师应不断实践与探索的方向之一。

3.选择合理的教学组织方式。教学组织方式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幼儿音乐教学主要是采用集体性活动方式来进行,但这种集体性活动又可以区分为全班和小组进行两种方式。此外还可以根据孩子们的掌握情况不一,而采取对少数掌握较慢的孩子个别性的辅导,同时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帮助孩子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掌握教学内容。

4.音乐教学与其他教学相结合。由于幼儿教育是这种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可以考虑和其他科目的结合,融会贯通。比如采取图谱教学法,帮助孩子更形象更具体的理解歌词内容。在学习某一段歌词后,教师可以让孩子把里面描绘的内容画出来,鼓励孩子大胆的加入自己的想象。每一首歌,都可以发展成一幅画的背景故事,都可以发展成一出舞台剧,或者一个新的、好玩的游戏,让孩子们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三、结束语

综上,音乐教育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桥梁。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对音乐教学的内在规律有正确的认识,进而优化我们的课堂组织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多途径、多策略地提高教学质量。

篇5

人的音乐才能包括音乐听觉和音乐感觉。良好的音乐感觉总是建立在起码的音乐听觉之上的。因此,提高音乐素质应从音乐听觉的培养开始。人们普遍认为:音高、时值、音强和音色是任何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共有的基本构成要素。所以,培养音乐听觉能力就是培养对这四个要素的听的知觉能力。

音高、时值、音强和音色这四个要素在音乐的横向组织中表现为节奏和旋律,在纵向组织中表现为和声和织体,在音乐表现力中为强度和音色。因此结合音乐教育活动培养音乐听觉可以先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一) 培养节奏感受力方面

1.在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感受力方面,教师们经常用如下方法:

(1)听:听音乐感受节奏有种种的方法,如未正式上课之前,让学生听钢琴演奏的音乐进课堂,从中感受进行曲的节奏;听老师范唱或听CD录音带里的音乐,体会其中的节拍和节奏型等等。

(2)念:节奏有各种念法,可用“大”字来念,如:【图一】

用象声词来念,如模仿火车的声音“咔嚓”来念节奏:【图二】

用衬词来念,如:【图三】

也可通过念一些词句来感受不同的节奏型:【图四】

匈牙利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发明了一整套念节奏的办法,简单明了,易于掌握。

(3)奏:即用乐器演奏。一般是打击乐器。

(4)动:由于节奏在自然界和人的生活中无所不在,所以在音乐的诸要素中,它最容易被感知。一首扣人心弦的乐曲,很容易使人闻声而动。不管是微微的律动,或是轻盈的舞步;不管是脚板拍打地面,或是手指敲击桌子,这些动作都是随着音乐的节拍而动。由于严格的节奏和节拍是相互依存的,所以教师经常让孩子们跟着旋律用拍手、跺脚的方法来打拍子,从中感受音乐的节奏。

(5)作:即编写节奏音型或节奏短句。

以上五种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感受力的方法,在长期的音乐教育实践中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这些方法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有了计算机音乐系统的辅助,可以做得更好。

2.计算机音乐系统在培养学生节奏感受力方面的应用

(1)在以上各种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节奏的方法中,听、念、动三种需要教师播放CD、磁带上的音乐或用钢琴演奏相关的乐曲。CD和磁带上的音乐内容是固化了的,只能因教学的需要进行选择,而不能因教学的需要而进行改变。钢琴在现代的音乐课堂上已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利用钢琴教学,方便、灵活、有情感。但也有缺点,如:课堂上教师必须花一部分精力在弹奏钢琴上,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去;钢琴的弹奏不但受演奏技术程度的制约,也受人的精神和体力状态的制约,人在情绪欠佳或在长时间弹奏(如连续上多堂课)后略感疲劳可能会屡弹错音或弹奏的节奏不准确;钢琴的音色较单一等等。这些缺点,可由计算机音乐系统来弥补。

首先,可把音乐用音序软件或绘谱软件做好,存为MIDI格式的文件。然后在上课时根据需要在多媒体教室或带软驱的电子琴上播出(Roland Yamaha Casio都生产带有软驱的电子琴,其市场价在人民币3000元左右,比钢琴便宜多了。)这样的音乐在多媒体教室运用时可随时变换速度(这是CD和磁带作不到的);可以准确地演奏各种复杂的节奏;其次,所演奏的乐曲可多遍重复,并且每遍都一样,不会出错;第三,可有多种的音色变化(这是钢琴演奏所做不到的);最后,用绘谱软件制作音乐,还可在MIDI回放时把谱面在投影屏幕上同时放映出来,利用人类发达的视觉系统(著名的心理学家Treychler认为,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有83%通过视觉,11%通过听觉)来配合听觉对节奏的感受。

在课堂上进行培养学生节奏感受力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计算机音乐系统来演奏相关节奏代替打击乐演奏有许多优点。音色多时其中之一,一般课堂上所用的打击乐器有:铃鼓、沙球、碰铃、木鱼、三角铁、双响筒、大鼓、小军鼓、镲、钹、小军鼓等,不过十来种,并且不可能每个学校都把打击乐器配齐;而计算机音乐系统就不同了,在GM音色所规定的打击乐键映射里就有49种乐器的音色,再加上乐器预置值映射里的第113至120号有音高的打击乐音色共有57种音色,涵盖了管弦乐打击乐,流行音乐打击乐和各民族有代表性的打击乐。其次,演奏简便。演奏打击乐,目的不在演奏技术而在感受节奏,所以,演奏的方法越简单越好。各种打击乐器有各不相同的演奏方法,而通过计算机音乐系统演奏各种打击乐器只需一种方法,即弹奏代表某项打击乐器的相关键位就行了。最后,能纪录学生的演奏结果。课堂上用打击乐器来感受节奏,演奏完了,体验也就结束了,事后的评价只能依赖于记忆。计算机音乐系统能把学生的演奏进行实时纪录,过后马上可以重放,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展开。

现举一个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在课堂上欣赏《瑶族舞曲》后,用如下片断来感受节奏:【图五】

在上课前先把以上片段用音序软件Cakewalk录好。可录成单声部旋律,选适当音色(如选GM音色表73号Flute音色)。也可遵照乐队总谱录为多声部音乐。录好后存入磁盘待用。

上课应选在装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教室,用合成器音源。打开Cakewalk软件,把MIDI出入端口设好,选择一空音轨,把MIDI通道设为10,此时在合成器键盘上演奏,只有35—83键位能出声,每一键位就是一种打击乐的音色。

感受节奏一般从体验节拍开始,如果我们启发学生先用每拍敲一下打击乐器的方法来为此曲伴奏,可把录音方式设为实时,设置适当的速度,把节拍器的录音预备拍设为1,选择大家喜欢的打击乐音色(如梆子),然后按下录音键(或快捷键R),节拍器打点两下(一小节)后,原来所录的单旋律或多声部音乐就开始响起,此时学生敲击75号键(梆子音色的键位,相当于基本乐理中钢琴键盘分组的小字二组bE)为旋律伴奏。曲子奏完后,按Stop键,录音停止,必要时进行量化。此时如打开五线谱窗,可看到如下谱面:【图六】

这个录音结果可以回放,大家可以一边听着音响一边对演奏的结果进行评论。

由于Cakewalk允许录入256个音轨,所以可以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音轨用实时录音的方法演奏一遍。Cakewalk允许通过简单的设置使某一音轨播放或哑音,所以回放的时候可以只听一轨或其中几轨,以便对各位学生的演奏进行讲评。

节奏伴奏可以由浅入深,逐步增加难度。比如,我们可以主要用后半拍的节奏来伴奏,选用牛铃(MIDI键盘第56号键)的音色,其五线谱谱面如下图:【图七】

打击乐的演奏可以是单声部的,也可以是多声部的。多声部的打击乐可以由不同的学生先后录入不同的声部,也可多位学生共用一台合成器同时录入不同声部,如有多台合成器可以用合奏的形式来感受丰富多彩的音乐节奏。

教师有时在课堂上用节奏填空的办法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受力,下例摘自一位中学音乐教师的教案:

【图八】

其中,第一行谱由教师用钢琴或某种打击乐器奏出;第二行谱括弧内的空白部分由学生解答。在听完老师演奏第一行谱后学生可用声音来回答(用念、奏的方法来回答),也可用书面解答。如果利用计算机音乐系统来进行这样的练习,学生的解答结果不仅有声音而且有谱面。具体方法如下:

用Cakewalk软件,选择第1音轨,设置MIDI通道为10,在MIDI键盘上弹奏适当的键位(如弹37号键位即为小军鼓、弹76号键位即为木鱼、弹81号键位即为三角铁等等)把第一行谱录好。选择第2音轨,仍把MIDI通道设为10,把第二行谱录下。在练习时,先用MIDI回放的方法让学生聆听第1音轨的内容(把第2轨设为哑音);学生解答时,把第1轨设为哑音,第2轨设为放音,选第3轨,设置MIDI通道为10,按录音键,此时第2轨的内容会播放出来,学生跟着播放的节奏片断弹奏适当的键位就可把括弧里的节奏填好;录完后我们不仅听到学生的答案,也能通过五线谱窗看到学生的答案,还能与第1轨的内容进行比较。

(二) 音准训练方面

在音乐的坐标中,横轴是节奏的交替,竖轴是音的高低。在音乐的流动之中,正确地听辨音的高低,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辨别音的高低的能力,要通过必要的音准训练来进行。

计算机音乐系统辅助学生的音准训练,有较大的优势。体现在:

1. 音高准确性好。作为训练音准的的媒介,音高是否准确,最为关键。计算机音乐系统的音准不成问题,并且不必象钢琴那样要经常调音。

2. 音色丰富。李重光先生在其《怎样教孩子学音乐》这本书里谈到有关训练孩子的听觉时说:“从音乐教育来说,各种乐器的声音,各种人声,不同音区的声音……都可以作为听的内容。”计算机音乐系统的音色非常丰富,单从GM音色来讲,共有128种音色,其中有管弦乐乐队、流行音乐乐队的乐器音色,也有某些民族乐器的音色,还有一些合成的音色和人声。多种多样的声音,可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这是传统训练方法所用的听音媒介不能比拟的。

3. 在计算机音乐系统上进行练习,自己一人可单独完成。传统的训练方法,往往需要教师操琴,学生才能进行训练。通过计算机音乐系统,教师可以把训练的内容录好,用一定的文件格式存起来,学生自己在家用计算机上通过相应的软件打开文件,就可以进行练习。

对学生进行音准训练,先从基本音级开始,然后把变化音级一个个依次加入。训练方法主要有三种:听辨、模唱、听记。音的高低,必须有比较才能感觉,所以辨别音的高低至少要牵涉到两个音。任何两个音的出现体现出的特征为每个音的绝对位置和音与音之间的相对关系,而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音与音之间的相对关系。在调性音乐中音与音之间的关系体现于音乐的“调式”。音乐的调式构成了音与音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统帅与从属、稳定与不稳定。所以辨别音的高低可以先给标准音,从音的绝对音高出发辨别音的高低;可以给某一作为基本音高的音,从一个调式主音出发辨别音的高低。在小字一组的基本音级里,大调式主音就是C,标准音是A,辨别音的高低可从这两个音开始。也有人主张从G — C 开始,因为其体现的是大小调式的主属关系,不稳定到稳定的关系。这些见解都很有道理。在练习方法上,传统的方法总离不开钢琴弹奏,现在用计算机音乐系统辅助,更为简便。

篇6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本校80名学生,把其平均分成两个班级进行实验教学,并相互比较。

(二)研究方法

1.实验法。按照中学生体质测试方法的需求,分别对两个班学生的形态、机能以及素质能力进行实验前的测试,以此来观察引起的变量变化,对其中存在的差异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发现所具备的因果联系。

2.数据统计法。把两个班的学生放在一起测试其体质,再把相关数据进行统一的核对整理、分类归纳、统计处理。

3.文献法。本文在参照《运动训练学》和《田径体能训练》以及《身体素质训练》等众多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针对耐久跑训练方式展开分析、鉴别从而为深入探讨初中耐久跑练习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内容

(一)对象分析

为了方便比较,在研究开始之前对两个班的学生分别从身体形态、机能以及素质上进行了全面的检查,选取了表格中的六项指标数据展开比较,所测结果如表1所示:

经表1我们可以看出在开始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在耐力素质上并不具备明显的差异。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的是教学实验法和经验总结归纳法两种研究方法,在进行实验时,体育教师把实验班和对照班放在一起开展教学。实验班根据实验教案上课,而对照班的则按照以往的教学计划上课,两班的课时都一样,在测试成绩时力求时间和要求统一。下面是实验班的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些主要练习方法:

1.采取间歇跑形式,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我们以200米跑道为例,在跑道上设置一个标志物,要求学生跑完100米后再步行100米,而对跑步和行走所需时间分别规定为15秒和80秒,通过这种5-7圈连续性训练方式练习耐久跑。如此以来我们就把整个跑道分别划分为两个跑的区域以及两个用以调整呼吸的区域。在练习最初我们要求学生进行直道跑,而在学生进入状态,练习一段时间后再在直道跑中融入弯道跑,但是这一方法在冬季运用效果会更加佳。

2.练习中加入音乐元素,增添运动趣味性。我们可以在练习过程中加入音乐,通过音乐让学生掌握跑步节奏,而音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兴奋性,慢慢放松对耐久跑紧张的心情,把以往枯燥乏味的跑步运动变为快乐的节奏运动。比如我们可以把国际篮联对裁判进行体能测试的“莱格尔跑”练习法经过一定的改造加入进耐久跑练习中,根据音乐节奏由慢到快的变化,进行二十米折返跑。让学生在听到“嘀”的音乐声后迅速跑到折返点,而再一次听到“嘀”声后就返回到起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无形中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克服了长时间跑步带来的疲劳感,让学生了解到耐久跑并不是不要命的奔跑[2]。

3.结合器材、图形融入训练,让学生感到新意。我们可以把训练场地分成多个区域,把排球、篮球以及跳绳等运动器材放入各个区域,然后让学生在清楚每个器材的玩法和次数后,进行分组比赛,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此增加耐久跑的趣味性。同时我们也可以运用到各种图形,让学生按照各种图形的样式变换跑步路线,如蛇形跑、“8”字跑、对角线跑、五角星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到新意,保持高涨的练习情绪。

4.创设情景跑步模式,让学生完成运动量。我们可以采取类似于定向越野的方式,在开始之前规划好跑动路线,并在场地上标上一些点,而学生则手拿数字牌,按照顺序从起点跑到最后一个数字后返回终点。利用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以及敏捷性,让学生在连续的挑战和游戏活动中完成必要的运用量,既能活跃场内气氛,又能获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果与分析

通过在一段时间内对教学方式的改变,再次从身体形态、机能以及素质上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全面检查,所得结果如表2:

从对表1、表2观察我们看出,通过采取间歇跑、加入音乐、结合图形器材以及创设情景跑步模式等方法,实验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为:实验班的学生与之前相比不论是从肺活量、每秒跳绳次数以及跑步速度上都有明显提高,而对照班并无明显变化。

四、结论与建议

(一)应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耐久跑教学开展起来如此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前期学生对耐久跑产生了恐惧的心理,这也与学生缺乏正确的耐久跑理论知识有关。因此在教学开展之前,应首先对学生讲解正确的耐久跑理论知识,让学生对耐久跑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认识,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练习活动中。

(二)掌握正确技术,减少体力消耗

要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耐力跑练习中,较为关键的一步就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耐久跑技术动作。我们从学生之前的练习过程中,经常都可以发现许多学生都存在错误的动作,比如“后仰跑”、“脚后跟跑”等,这些错误的动作不但影响了学生跑步的舒适性,而且会大量损耗学生的体力。因此,要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并告知学生当达到耐久跑“极点”时,应加大呼吸深度,减少呼吸次数,调整节奏,坚持跑下去,这样就会使难受的感觉逐步减轻[3]。

(三)加强趣味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耐久跑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且过程单调、枯燥,因此要想让耐久跑练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练习兴趣,应从教学方法上着手,通过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耐久跑的趣味性得到提高。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长短距离结合的跑步方式,以及变速跑、追逐跑、游戏跑等各种形式将枯燥乏味的练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参考文献:

篇7

二、遵循与语文教材相联系的原则

尽管写字是一门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学科,但它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写字教案在编排上必须注意与语文教学相联系,使写字教学尽量与语文教材相联系,使之相互促进。特别是低年级,我们根据这一特点,自编教材,从基本笔画“横、竖、撇、捺、点、折、敏、提”入手,并把这些笔画分成八法四十一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让学生掌握提、按、顿出的书写技巧。

篇8

二、蒙古族民间舞的课堂教学

蒙古族民间舞作为中国北方民族民间舞蹈形式,以其特有的民族风格和舞蹈审美情趣而成为民族民间舞蹈的典范之作,是我国舞蹈学科民族民间舞中不可或缺的专业课之一。

课堂上的蒙古族民间舞蹈是舞蹈艺术工作者深入民族地区采风,在收集、整理舞蹈素材的基础上予以提炼、加工,使蒙古族民族舞蹈课程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从没有体系到形成体系。它的特征不同于原始的蒙古族民间舞,因为从动作、节奏、风格、力度、表演到呼吸,都要求规范化。老师首先做示范,再将其需要掌握的要领一点一点教给学生。它区别于流传在民间的的原生态舞,是为培养未来的专业演员、教员和理论研究人员创立的。课堂蒙古族民间舞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训练:

(一)形体训练

包括“开圆、直曲、挺收”对立统一的三大要素,这是蒙古族民间舞的根,无论怎么变化都不能离开这个根。否则,个性和特色就消失了。在教学中,首先要熟悉整个形体训练的基本内容,既要理解局部的训练课程,又要把握整体,科学地、有机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组织训练。

1.按人体部位的纵横关系进行单一训练。

2.运用某部分动作编成表演性的小组合,以提高学生们的表现能力,为舞台实践奠定基础。

(二)动律训练

动律,即舞蹈动作的规律性。蒙古族民间舞有起伏、扭揉、横摆、圆绕、反射、点顿六种动律(简称“六律”)。若要学好蒙古族民间舞并且把握住它的风格和特点,必须首先进行动律的训练。

1.单一动律一训练:六种动律在七种手位中训练。

2.综合动律训练:组合部分中,综合动律的训练。

3.混合动律训练:是贯穿在高级舞蹈组合中的训练。

能够做到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六律”,蒙古族民间舞蹈的风格、韵味边浮现在其中了。

(三)韵味、呼吸、节奏

韵味是舞者对舞蹈动作的轻重缓急、大小强弱、松弛紧张、抑扬顿挫的灵活处理中表现出来的。韵与气息(呼吸)是分不开的,所谓“韵而气先行”,就是这个道理。

呼吸的运用是蒙古族民间舞中的重要环节,气息的运行推动舞姿的延续和运动的线条。用情绪支配呼吸,以流畅自如的气息贯穿起来的舞蹈才有韵味,动作才能有力度。呼吸的运用要在平时的形体训练时不断得到调整和提高,逐渐掌握其节奏性和规律性,达到运用自如。

篇9

一、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的意义

乐感是音乐学习中的一种重要能力,指的是在音乐层面的一种敏感度、反应度,这种能力是帮助学生进行钢琴学习的重要基础条件,也是真正提升学生钢琴水平的前提。在钢琴教学中,只有当学生具有良好的乐感时,才能更好地理解各类钢琴作品的内涵,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钢琴学习。因此,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有着重大意义。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钢琴学习需要长期的坚持和训练,只有当学生具有充足的学习动力,才能主动投入到钢琴学习中,为学生后期的钢琴学习创造条件。钢琴教学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培养学生的乐感则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深度融入钢琴学习环境中,在进行钢琴演奏时能全身心融入钢琴作品中所营造的环境,进而增强演奏效果[2]。在开展钢琴教学时,如果只通过教师进行约束,将难以确保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高。因此,培养学生的乐感至关重要。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能够增强钢琴学习的整体质量。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偏重于演奏技巧的传授以及基础乐理知识的讲解,这样虽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在其他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培养学生乐感能够全方位提高学生的钢琴学习质量,确保学生钢琴学习的整体性、全面性[3]。在钢琴演奏中,只有当学生具有良好的乐感时,才能真正领悟钢琴音乐的魅力和艺术特性,了解音乐作品的深层含义,这样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为学生后期钢琴的高效学习准备条件[4]。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潜在欲望。在开展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乐感的培养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在钢琴层面的追求和欲望,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5]。很多学生虽然知道乐感对钢琴学习的重要性,但是不懂得如何提升自身的乐感,在钢琴学习中遇到了较大困难[6]。因此,加强对学生乐感的培养满足了学生在钢琴学习中的潜在欲望,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确保教学质量。

二、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的途径分析

学生的乐感并非天生就有,而是经过后期培养以及学生的长期实践获得,所以教师须加强对学生乐感培养的重视度,并在钢琴教学中从多个层面着手,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循序渐进,并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以更好地对学生的乐感进行培养。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的途径如下:(一)加强对学生听力的培养听力能力是学生学习钢琴的基础条件,也是掌握钢琴音乐节奏的重要前提,只有加强对学生听力的培养,才能为后期钢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际在开展钢琴教学时,乐感的培养前提之一便是听力,一般在钢琴学习中的听力指的是声音辨别能力以及接受能力。只有当学生准确辨别钢琴音乐中所表现的旋律、音调,才能更好地掌控相应的乐理规律。在钢琴教学中,教师须注重对学生的听力进行培养,让学生更多地接触音色、曲调、节奏等内容,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乐感[7]。学生在进行钢琴学习时,教师须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善于聆听自己弹奏的音乐,辨别声音的准确度、节奏的适宜性,找出相应的不足。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出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指导学生做好练耳课方面的学习,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为乐感的培养创造条件。例如,在学习断奏与触键时,教师可先让学生预习相应的课程内容,熟悉各按键及乐理知识。之后教师可选择几段曲目进行断奏弹奏,让学生判断是否为断奏的弹奏方法。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采用断奏的弹奏方法进行触键练习,并让学生对自身弹奏的声音和效果进行判断,注重循序渐进,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听力水平。(二)加强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鉴赏能力进行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钢琴音乐的内在含义,让学生准确辨别高品质的钢琴音乐,这样能够更好地增强学生的乐感。因此,加强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教师都是自己主讲,留给学生的实践时间较少,这样会给学生的钢琴学习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在开展钢琴教学时,教师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音乐欣赏时间和机会,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并通过环境对学生进行感染,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钢琴音乐鉴赏能力,为学生乐感的培养创造条件。在长期连续的钢琴音乐欣赏实践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在钢琴音乐方面的水平。例如,在学习非连音时,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选择一些相关曲目。之后教师可让各学生从钢琴音乐的欣赏中对音乐的内涵进行描述和表达,并引导学生深入领悟相应的音乐情感和钢琴音乐背后的含义。然后教师可布置一些鉴赏题目,让学生根据从音乐欣赏中获得的感悟处理相应的题目,并总结相应的乐理规律,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三)加强对学生读谱能力的培养读谱能力的培养是钢琴学习中的基础条件,也是后期钢琴学习中的必要前提,如果学生的读谱能力不强,将难以准确理解相应的乐理知识,也难以进行钢琴的演奏,进而给学生后期的钢琴学习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加强对学生读谱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钢琴教学与音乐教学之间有着紧密联系,所以在进行钢琴教学时,也需传授相应的音乐知识,做好读谱能力的培养工作。钢琴作品中的琴谱是钢琴音乐传递的载体,也是表现钢琴作品魅力的重要基础,只有当学生准确把握相应的乐谱时,才能更好地演奏出相应的钢琴作品,增强学生的乐感[8]。实际在开展钢琴教学时,教师必须明确培养学生读谱能力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深入了解乐谱中的各类记号、指法,明确相应的乐理知识,让学生能够根据乐谱准确进行弹奏,且在弹奏中能胸有成足,将钢琴演奏技巧与音乐作品进行紧密结合,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乐感。例如,在学习连奏时,教师可先对乐谱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明确,并做好标记。之后教师再让学生结合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读谱练习,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并记录下相应的问题。然后教师再对相应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做出针对性的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读谱,为学生乐感的培养创造条件。(四)加强对学生联想力的培养钢琴教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较强的艺术性,注重依靠良好的环境对学生进行熏陶,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所以加强对学生联想力的培养能够增强学生的乐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钢琴演奏中的表现力,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钢琴水平。丰富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乐感的关键条件,如果学生在钢琴学习中缺乏想象力,将难以有效融入钢琴学习环境中,也不能深入理解相应的作品内涵,进而给学生的钢琴学习带来不利影响,所以须加强对学生联想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双音弹奏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应的音乐视频,让学生能产生一定的画面感。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整个钢琴弹奏过程进行联想,并与各类画面进行联系。然后学生再结合相应的联想画面进行钢琴弹奏练习,进而更好地增强乐感。

三、结束语

以往在进行钢琴教学时,大都以相应的教案为教学依据,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也较为固定,致使课堂氛围较为沉闷,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感的培养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融入钢琴所营造的音乐世界里。因此,教师须明确培养学生乐感的重要性,并落实到课堂中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钢琴教学效率,让学生更乐于学习钢琴知识,确保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于佳弘.钢琴教学中学生乐感的培养路径探析[J].时代教育,2014,(7):125+127.

[2]郑伟.高校钢琴教学对学生乐感的培养[J].黑龙江科学,2015,(16):85+103.

[3]耿蕾.论钢琴教学中的乐感培养问题——乐感培养的方式方法[J].当代音乐,2016,(12):30-33.

[4]聂蓓蓓.浅谈钢琴教学中学生乐感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4,(3):104-105.

[5]耿蕾.论钢琴教学中的乐感培养问题(上)——乐感匮乏的原因分析[J].黄河之声,2015,(12):19.

[6]郑尧.论钢琴教学中学生乐感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6,36(7):89-90.

篇10

健美操是健身、健美、健心于一体,是一项具有强烈的时代信息和全面的健身作用的体育项目,深受高校学生的喜爱。健美操教学作为教育手段,已列入教学之中。通过健美操教学不仅能锻炼学生身体,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发展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还有抒发和表达人的思想情感,培养人们的创造力、表现力,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对学生形体和美育的教学,增强体质,增长学生文化艺术的专业修养,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健美操在健身的基础上把形体美、仪表美、姿态美和精神美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融合了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目前在我国许多大中专院校中,健美操教学已成为体育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连续完成各种不同动作所组成的成套动作练习,具有造型美观、活泼多变、讲究力度等特点,因而要求练习者韵律感、节奏感和协调能力、准确能力、表现能力、记忆力较高。因此,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更多更快地掌握健美操的技术动作和健美操的理论知识,这就需要提出合理优化的具体教学方法。

1.口令法

口令法是一种教师以提示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

采用口令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口令要有号召性和鼓励性。

(2)口令要与音乐节奏相吻合,要与音乐韵律、节奏相一致。

(3)教师应用良性和富有情感的语言进行提示,以对学生产生激励的作用。

2.引导手势法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多个动作不能一时记住,教师及时用手势引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双手举过头,手心向前是前进,手心向后是后退,向左是向左移动,反之向右移动,双手交叉是锁步,双手向右旋转交叉是向右转,反之向左转。但在做手式这前,应向学生讲解手式的意思。运用手势提示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手势的运用要果断,有明确的目的性。

(2)手势时,要注意时机和效果。

(3)学生完成动作的情况,在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提前向学生发出准确信号,以引起学生注意,然后给予手势提示。

3.示范讲解法

示范讲解法包括只示范,不讲解;只讲解,不示范或先讲解后示范;先示范,后讲解和一边慢动作示范,一边讲解四种方法。

运用示范讲解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运用只示范不讲解的教学方法时,应采用背面示范,以使学生清楚动作的路线、方向等,并且动作的速度应比正常的速度稍微慢些。

(2)运用示范讲解法时,教师讲解的语言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表达生动,比喻形象。讲解的顺序要合理,要有节奏和鼓励性。

(3)教师的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优美大方,有感染力。示范与讲解相结合。

4.完整法与分解法

完整法指把所学动作给学生完整地演示出来,使学生建立正确完整的印象,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动作;同时使学生明白、清楚、掌握动作的要领,并能准确做出来,使学生体会健美操动作的精髓,从而能够表现健美操的风格、特点。示范应从不同角度,正面、侧面、背面加以演示。当然,其它角度示范应在掌握规定方向之后,才能灵活运用,免得使学生不知怎么样做才是对的,不利于教学效果。 分解法指将复杂的健美操动作分解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掌握。

采用此教学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结构比较简单的动作,采用完整法教学。

(2)对于要求协调性较高的动作,往往按身体各部分预先把它分解成几个局部动作分别进行教学,学生掌握之后,再进行完整动作的教学。

(3)运用分解法是为了完整的掌握动作,因此,分解教学时间不宜太长。

5.强化练习法

教师带领学生做好几遍动作之后,要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从而加深印象,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接着教师在领做、反复几次,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所学动作,学习热情就会更高涨。

篇11

    对于今天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说,体育课已经不单单是为了完成体育锻炼的目的,而是以锻炼身体为基础,提高身体素质为目标,把兴趣,爱好作为快乐运动的驱动力,以他们喜欢的运动来开展体育运动。因此,我们就要了解,学生喜欢什么?他们喜欢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韵律操从被引入到学校以来,一直以体育课的形式组织学生锻炼。也因韵律操的广泛健身健体的作用,能为学生身心带来很好的促进作用。它的锻炼能通过身体的练习追求自我的完美,最终实现健身、健美、健心的目标,在校内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

    二、韵律操及其特点概述

    韵律操是一种在场地内,使用球、圈、绳、棒、带进行比赛的体操项目,参加的人数比较灵活,可以是单人双人或者三人以上。韵律操融合了芭蕾、体操、舞蹈等项目的特点。首先,韵律健美操的动作刚劲有力,是基本体操与造型优美的舞蹈动作的有机结合,动作舒展大方,节奏欢快鲜明,而且突出地表现了形体改善,被称作”雕塑形体的体育项目”。其次,韵律健美操在欢快、奔放、节奏感鲜明的乐曲伴奏下进行,能够给人以激情、鼓舞,使精神昂奋,充满活力。最后,韵律健美操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自选性,不仅能使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且还具有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的作用。总之,韵律健美操是健、力、美的综合表现,它以增进健康、表现形体、美化姿态、调节情感,发展身体协调能力及灵活性为目的,只要掌握若干典型动作,就能配合音乐节奏进行自编自练。所以,它成为普及面较广、动作相对简单的大众性娱乐健身项目。

    三、进一步搞好韵律操教学工作的思考

    既然韵律操已然受到学生欢迎,得到学生的肯定,那么,承担韵律操教学的专业课教师就必须明确责任,强化育人意识,进一步思考和研究教学工作如何有效的开展。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参考:

    首先,让学生了解韵律操不同与其他体育运动的特征。韵律操有良好的健身,健美,健心为一体的特点,迎合现在学生想通过锻炼塑造优美体态的美好愿望。通过韵律操的学习能是人在欢乐的音乐伴奏下完成练习,给自己带来生气,利于提高身体动作的节奏性和协调性,使身体能感受富有美感的色彩。能在体育锻炼中陶冶美的情操,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以及良好的性格和品德。韵律操在校内外的展现形式一般都是学校的大型活动或节目表演来表现,很符合现在中职学生要求突出个性,展现自我风采的,树立自信心等的特点。在学校的操场、空旷地、形体房等等都是我们练习和展示自己的舞台,也是体育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精神文明教育的良好手段。让韵律操的练习成为一种习惯在教学活动中来开展,它可以作为体育课,舞蹈课的热身准备活动,可以作为课间操的锻炼内容,在中职校园里顺利开展。

   此处,笔者亦乐于将我校的具体教学内容做一简单的介绍:韵律操的任何一套动作都是由单个动作所组成的,单动作由人体的各个关节,部位和不同性质的练习所构成,分为徒手体操动作,艺术体操徒手动作,现代舞中的简单动作等。在校内,我们的韵律操作为表演和比赛时,还要考虑队列和队形的内容。教学时加入丰富的队形和图形的变化,会使韵律操的表演和比赛更富有吸引力,得到广大学生群体的欣赏,并能增加观赏性等因素。

篇12

为提高全局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局领导组织全局进行时事政治学习,特别是十七大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使我知道文艺骨干是最积极和最具影响力、凝聚力的组织者和示范者,我们要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加快文化产业建设,创造出更多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使人们群众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二、进一步了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

保护和利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XX年年年初“张北大鼓”成功申报河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基础上,局里人员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再接再厉、加班加点,组织人员进一步整理、完善“张北大鼓”的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运用文字、录音、录象、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该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地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纪录,并建立了相关档案和数据库。现已将有关资料上报省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进一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站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突出工作重点、明确任务,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效,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质量,完成好普查和保护的历史重任。

三、丰富了民间艺术知识理论

实习期间,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除了认真完成局里领导布置的工作任务,额外的学习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流传已久的社火活动、二人台等民间艺术。初步了解了民间举行社火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以及形式,简单掌握了二人台的节奏动律、舞蹈动作特点和风格特性,弥补了自己在民间艺术知识方面的不足。

四、舞蹈教学方面的收获

做老师容易,做好老师难,除了备课、上课,其余都是琐屑小事。有人说教师干的是良心活儿,我看有道理,做教师不需太大的办事能力,却是极其精细的话,就像艺术家对于他的作品一样要想自己的作品趋于完美,的确得花一番工夫。

通过实习期间的舞蹈授课,我发现在教授新舞蹈时,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循序渐进地讲解清楚动作的要求、规格和要领,制定有效的练习步骤。按照由简至繁的教学原则,首先让学生熟悉音乐节奏,随后是动作练习,最后才是情绪表达。在动作练习中,将组合动作分解成单一动作,难度较大的单一动作还分解成局部动作(上肢或下肢动作)。如教授第三套健身秧歌第一段《叫技》时,我先让学生熟悉音乐,准确把握节奏,然后将舞蹈动作分解成单一动作,先教下肢脚的动作,后教上肢扇子和手绢的动作,再结合起来学习,并在这两个基础上加以表情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还要注意训练的科学性——运动量和动作幅度符合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特点,对其进行适度训练。

五、其他方面收获:

为营造浓郁的节日文化氛围,跟随文化馆工作人员精心组织了年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并有幸成为文化馆辅导小组的一员。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是每年群众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保证活动顺利完成,我们成立了系列活动领导小组。同时,加强辅导部人员力量。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系列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实施,并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各部室,责任到人。由于组织保障措施得力,年春节系列活动共举办包括,迎新春美术书法摄影展、送春联下乡、春节文艺晚会暨团拜会、第十七届花灯展、正月十五焰火晚会等五项大型活动。满足并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使全县人民过上了欢乐、祥和、喜庆、热烈的新春佳节。

两个月的磨刀练阵,按理说,自己到底是宝刀还是锈铁应该可以从这些日子的点滴表现中露出应有的光泽了,然而直至目前,我却对自己这些许的光泽没有信心,因为我欠缺的东西还很多,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在此,我将工作上最大的不足总结如下:

(一)办公方面:

1、缺乏基本的办公室工作知识,在开展具体工作中,常常表现生涩,甚至有时还觉得不知所措;

2、对实习单位各部门的工作情况缺乏全面具体的了解,从而影响到相关公文写作的进行;

3、对电脑知识的掌握度较低,这直接影响到相应的工作质量;

4、工作细心度不够,经常在小问题上出现错漏;

5、办事效率不够快,对领导的意图领会不够到位等。

篇13

一、撰写舞蹈课教学回顾的目的

传授要讲究技巧,教学要讲究方法,撰写舞蹈课教学回顾的目的,就是要总结每堂课教学的得与失,是教学得以承上启下深入发展的保证。

1.教学回顾能促进舞蹈教学课程的不断完善

教学回顾对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而且有着深远的影响。以舞蹈学校一年级民间舞课为例,舞单元的教学是本年级民间舞课程的主要教材,在教材的选择上是否遵循了“少而精”和“举一反三”的原则,在训练中是否运用了“因材施教”和“以点带面”的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条件和能力等,通过回顾分析,能检验教学效果的达标程度、课程设计的准确性和前瞻性,细致于诸如步伐训练教学目的是否明确?在组合的编排上要求是否适当?动作设计与音乐节奏等教学内容的组织处理是否得当?是否突出了屈伸与颤动的动作重点?是否抓住了上下身训练需要自然协调的关键?是否解决了膝关节训练的难点,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及时进行总结,以便促进以后的训练课程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

2.教学回顾能促进舞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规范的教学回顾具有客观性和准确性的分析,其反馈的内容将直接制约着教学水平的高低,有助于对教材的合理调整。实践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有才华的学生能够超越质量差的教材范围取得优秀的成绩,那么这一科的教材对这位有才华的学生来说,已经没有多少价值了。所以教学回顾可以判断出学生正处于哪个阶段的身体特征,什么是最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舞蹈教学严重地受制于先天条件影响的,这些条件都会影响到课程的安排与进展。在同一个班级中的每个学生先天条件各不相同,如何兼顾班级的整体教学进程,发挥学生的特有优势,完善学生的不足,如何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就涉及教学原则的运用问题,都必须从教学回顾中积累经验,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3.教学回顾能促进舞蹈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化

及时进行教学回顾有助于为研究教材、教法,撰写教学论文,深化教学研究等提供丰富翔实的素材。当下舞蹈教学回顾的滞后性是舞蹈教学研究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一是教学研究的教材“老”“窄”“缺”;二是教学研究缺乏组织领导,缺乏规范性的教学总结,缺乏回顾素材内容分析和数据库的量化支撑,使教学研究显得薄弱无力。所以应该提倡课后写教学回顾,强调教学要反映新理论、新观点、新材料,丰富充实教学内容,做到常讲常新。改革“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使教法灵活生动,学生乐于接受。所以,只有把教学回顾作为全面考查学生学习成果的组成部分,促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才能促进舞蹈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化。

二、撰写舞蹈课教学回顾的内容

在撰写舞蹈课教学回顾的过程中,其内容应根据不同的课程和教学对象各有区别,大体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回顾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是因为内容安排过多,还是备课时忽略了难点;教学任务过早完成,是因为内容安排过少,还是没有考虑学生的思想水平。这些都可以记录下来,在今后编写教案时作适当调整。

(2)回顾解决的问题。教学回顾的任务是要总结曾经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重点和难点的方法。解决方法有由易到难、从简到繁、逐步过渡、具体和抽象相结合等方法。应及时把好的方法记载下来,供今后教学时参考。

(3)回顾学生的疑问、见解及方法。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的疑问往往是教师讲得不到位或忽视之处,学生的独特见解及方法又往往使课堂教学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及时记载下来有利于做到教学相长。

(4)回顾学生易犯的错误及纠正的具体方法。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错误,常常是因为对某些概念、风格、要点等理解有误,要针对不同的原因,或直指其错,或举反例,或导出矛盾等方法,让学生切实改正,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错误。

三、撰写舞蹈课教学回顾的方法

撰写舞蹈课教学回顾目前尚未有统一和规范的方法,教师往往都是根据各自的理解和习惯进行归纳总结,可谓各家各法,能达到总结、反馈和修正目的的就是合理有效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做记录和加注释:教师可在教案的空白处对应某个教学环节、某个组合、某个动作,甚至某一动律,不拘形式地做记号、加注释,也可以从动作组合的教授过程中,发现学生训练效果的优劣。这样既可在教学内容方面做记号,也可从教学方法、训练方法方面加注释,亦可从学生方面做记号或加注释。

(2)举实例和记实录:课堂教学中产生的某些精彩的“镜头”,如师生对答、学生争论、共同探究或“无意”中对典型动律的发展等耐人寻味的情形,在一些示范课堂上利用课堂视频的回放,寻找教学重点和训练难点的解决方法,等等,都可在课后的教学回顾中写成教学回忆和教学分析,以备日后教学训练和研究之用。

(3)勤反思和做修改:对教学过程中所选用的教法,所选取的示范动作、示范短句或经典片段、作业练习等,经过课堂教学实践可能觉得不太合理,可在原教案的基础上做好修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和补充教学的计划和训练方法,使教学方案更趋合理和到位,后续的教学进程更加完善,课程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

(4)找不足和作补充:在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难免对部分教材内容讲解模糊,对个别动作的分解步骤不清,缺乏对学生个体特殊性的辅助练习的内容安排,有些教材的训练又过于繁杂,不够简捷,特别是在一些表演性组合的训练问题,我们都可从中寻找不足,作必要补充,使教学内容更加严谨和完善。

四、撰写舞蹈课教学回顾的意义

教学回顾反映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实际追求,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得失。如果我们坚持不懈地在每堂课后写教学回顾,注意将其归类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将不断丰富,教学水平将不断提高,教学成果也将因之而不断涌现,其中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1.撰写教学回顾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

舞蹈教学具有特殊性,学生不仅需要脑力,更需要体力,甚至是身体上的痛苦,习舞的学生往往从小就接受训练,心理发育并不完善,在身体的极度痛苦下,学生的心理状态很可能会发生变化,或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或出现畏惧恐慌状态,这时,教师在教学回顾的指导下使课堂成为优质的成果课,使学生获得较高的成功感,帮助学生疏导迷茫,健全学生的心理发育,课堂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同时,教学回顾能够帮助教师用正确的态度教学,合理表达出自身的意愿与要求,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在心理上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学,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让教师更加了解包容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帮助学生解决无论是动作方面的疑惑,还是理解上的困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课堂的真正融洽。

2.撰写教学回顾能够帮助教师重新审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的优秀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成果等多个方面。而正确地运用教学回顾的成果,可以帮助教师重新审定出既具有训练意义,同时又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使教学顺利进行。教学回顾可以判断出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什么是最适合学生的教案。如何兼顾班级的整体教学进程,发挥学生特有的优势,如何完善每个学生的不足。同时察觉学生的反馈程度并进行方案调整。舞蹈与其他艺术最为不同的一点,在于舞蹈的理解与表达都是人类的身体,许多舞蹈要求必须要用身体来传达,“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句话在舞蹈教学中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教师必须适当调整教案,敏锐地察觉学生的反馈情况,判断学生的接受能力并做出正确的方案调整。

3.撰写教学回顾能够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成果

教学回顾的质量直接影响最后展现的教学成果。丰富的回顾、总结、反馈、重审、纠偏等回顾程序,能够使课堂上活跃的教学氛围一直贯穿始终;学生能保持良好的课堂发展状态,以更加自信、优异、圆满的姿态展示出自身的最大优势,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成果。首先,学生能够自信坦然地展现自我,这个状态表现为课堂上的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动作协调和适应训练环境的能力,最终在舞台上得到鲜花与掌声。其次,通过教学回顾教师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那些有着良好经验的教师拥有做出科学教学决策的能力,使得教学回顾更为有效。学生十分愿意得到这类教师的指导,与这类教师学习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能得到所需的知识渴求。

综上所述,撰写教学回顾对于舞蹈教学的意义至关重要,艺术学校以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己任。教学回顾既与教学计划、教学实施相互促进,同时也促进着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实现。只有把教学回顾这一环节的工作做好,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带动全局架起了舞教体系内在沟通的桥梁,丰富舞蹈教研的科研底蕴,撰写教学回顾为舞蹈教学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