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采购管理自动化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采购管理自动化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采购管理自动化

篇1

Microsoft Office是微软公司为办公自动化而开发的应用软件,应用该系列软件可以进行电子文档处理、数据信息统计、演示文稿制作、邮件接收发送等。随着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应运水平的提升,管理人员也开始在业务领域追求Microsoft Office的个性化应用。Microsoft Office通过自己强大的功能平台和自带的“宏”等应用程序开发模块以及自带的“VBA”应用程序开发环境,可以实现个性化电子办公文档的开发。在高校政府采购项目管理中,尝试利用Microsoft Office开发办公自动化软件,大大提高了采购项目管理效能和规范化程度。

1 Microsoft Office在采购管理中的个性化应用

1.1 Excel在采购管理中的应用

Excel具有很强的数据信息分析和管理功能,大量的公式函数可以选择应用,使用Excel可以执行数据计算。分析信息并管理信息列表,使用Excel的各种自定义功能,充分挖掘Excel的功能,可使采购人员实现个性化管理。通过综合运用各种Excel公式、函数解决复杂的数据管理问题,运用Excel对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可以实现许多功能,给管理者带来方便。

采购信息管理中的选用并不完全是利用它强大的数据信息分析和管理能力,在此所强调的也并非如此,更多的是利用它列数量和数据处理能力的结合。Excel的一个工作表有256列,也就是2的8次方,在高校采购项目的系列文档中,文档数量一般不超过256个,使用它可以将所有信息进行“一条龙”式的整理收集,从而优化采购流程管理。

1.1.1 建立基础表体,优化采购工作流程

在高校采购管理工作中,虽然各高校均有各自的特点,每个管理人员的工作方法方式也有自己的特性,但是采购工作本身有其共性。采购项目通常要经过项目申报、接收批复、项目分析、细化需求、明确方式、政府采购、签署合同、验收支付等主要环节,不妨建立起以此为列内容、以项目为行内容的表体,以便收集整理采购文档并方便记录采购执行过程。表1列出了项目基本信息;表2列出了项目分解信息及采购方式信息;表3列出了供货方基本信息;表4列出了供货及合同基础信息;表5列出了采购合同执行信息;表6列出了项目基础统计信息;而表7将以上各表汇总,形成了完整的项目执行信息。

1.1.2 细化表体内容,充分利用软件功能

各工作流程内容是依据项目执行细化而来,所以在具体工作环境中可以依据自己的细节执行方式进行个性化修改。A1-47列中某些具体的表格可以充分利用Excel的功能,如在A2批复文本、A9分项内容、A25合同文本相应内容中应用Excel的链接功能将相应的文本文件链接到工作电子表格中,使其随见所得,鼠标一点就可以进入相应的文档中。另外,在此工作表中要利用好Excel的数据计算功能以核对数据的准确性,如A6应为每个项目中A10列的数据之和,A6应为A23与A42之和,A23应为A32与A38之和,A43与A44之和应等于1,A29应为A27与A28之和等,以充分利用软件功能。

1.2 Word在采购合同制作中的应用

采购合同标准模板文件长达十余页,如项目名称、采购机构、招标编号、货物名称、买方卖方、交货时间、质保期、采购方式等(如图1所示),有十几项信息需重复录入修改,有些内容甚至要修改三四次。为了避免重复性修改,也为了减少差错率,提高采购合同电子文件制作的效率,可以充分利用Word中自带的“宏”等应用程序开发模块以及自带的“VBA”应用程序开发环境,优化采购合同文档结构,每项信息只需要输入一次,即可将相应的内容修改过来,同时将合同封面重新设计,形成一个可视化的操作界面,暗藏按钮,一键“定天下”。图1中:a政府采购合同首页“BIGC2011”即为上述功能性按钮,是“定天下”的一键;b示例向各文本框输入信息,点击功能性按钮即可将全文档中重复出现该信息全部更改;c为更改后的合同文本,重复出现信息只需要增加文本框TextBox,再配套增加一句VB定义语句即可保证相同信息的一致性;d为对采购合同首页“BIGC2011”即CommandButton1,进行功能性定义,当点击时输入文本框的内容定义为变量,同时此变量赋予此文档中出现该内容信息的其他文本标签。

2 结束语

在Microsoft Office软件环境下,可以通过简单的个性化办公自动化应用程序的开发,承担起高校采购项目信息管理的任务。其特点表现在几个方面:Excel软件所需建立的电子表格绝大多数可以根据现有的工作流程制作编写,其表格内的数据等信息,都可以自动生成可视化界面,从而使数据统计及处理速度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在Microsoft Office中应用“宏”进行程序设计,程序编写者具有熟练应用Microsoft Office和基本的软件编程思路就可以了,对编程的技术水平要求相对较低,一般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开发适合于自己的办公自动化应用程序;利用“宏”与“VBA”开发的软件程序直接与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相嵌套,程序运行不需要第三方控件的参与。所以对办公用计算机设备的配置要求不高,而软件环境中只要安装Microsoft Office就可以了。通过Microsoft Office系列软件的协作,可将电子工作流程表格和相应的文档有效结合起来,实现建立完整的政府采购项目信息管理平台,达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篇2

二、物资采购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供求信息缺乏针对性。一是存在着多批次小批量的问题。二是物资供应生产厂家的批量生产存在着高批量的问题,实际需要与供应量不匹配。三是未对供应商资料进行实时档案化管理,对供应商的推荐、考核、使用不规范。

(二)供求信息有效性不足。供求信息是物资采购管理的基础,可靠的供求信息便于石油企业和物资供应商之间进行沟通和买卖,同时有效的信息是采购管理的基础,现阶段物资供求信息可靠性不足,经常会出现完整性、实时性等方面的问题。例如对于同一种物资,有多个供应商,物资信息提供不全,在采购过程中会造成物资质量与要求不符等情况;对供应商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导致在选择供应商时仅根据档案记载情况对供应商进行选择,缺乏对供应商现阶段的调查了解。

(三)缺乏科学的物资采购管理体系。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对物资采购很重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飞速发展的科技面前,专业的管理人员、规范的采购形式和统一的采购渠道都需要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支撑。现阶段物资采购管理中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由于企业对物资采购工作不重视,忽视对相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使得工作人员技术、思想等方面都受到影响。同时采购形式和采购渠道管理不到位,造成了物资采购工作问题不断,影响工作的稳定性。

三、信息化在物资采购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石油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将其运用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物资采购这种工作量大且复杂的工作,更需要信息技术的辅助。

(一)建立物资采购管理平台。采购管理平台的建立是实现信息化的关键一步,石油企业要针对物资采购管理的特点进行分析,设立科学有效的物资采购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将管理平台打造成集物资信息、供应商信息等为一体的自动化平台,实现平台订单管理系统,实现物资采购管理自动化。要注重信息平台的宣传,让更多供应商参与到平台的建立中去,实现信息平台的建立完善。

篇3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就不可避免地要采购原材料。采购作为物流的第一个环节,其成本高低对于整个生产的总成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采购成本主要包括三部分:材料成本、采购管理成本、存储成本。材料成本是采购成本中最基础的,其采购数量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存储成本。如何确定最佳采购数量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现有确定采购量的方法都是从库存控制角度考虑采购数量,没有结合实际生产工艺,然而现实中很多企业在使用这些方法时都必须考虑其加工工艺。例如自行车制造行业,由于企业是按一定规格长度采购钢管的,而多个自行车零部件要共用这些钢管,若不考虑零部件的尺寸和加工工艺就会造成钢管浪费。

钢管是自行车制造行业必不可少的物料,其采购是按长度 计算 。钢管浪费现象主要是因为采购的钢管的长度不合理引起的。理论上来讲,如果按照各种车型量身采购各种型号钢管,则可以完全消除钢管的浪费,不过这样做将会引起管理费用大量增加。因此对于该行业,在改进过程中,如何在不增加钢管的采购种类数量,仅通过改变钢管采购的长度来减少钢管浪费的研究还很少,也没有一套适用的工具。WWw.133229.cOM对这方面的研究之所以较少,是因为自行车各个零部件加工工艺有差异,对多品种企业其不同产品之间加工工艺也有所不同,这些都给研究带来了困难。

目前

3 excel vba

excel中使用的编程语言叫做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简称为vba。其基本形态是excel的宏语言通过特定语法(vba)来控制excel内置对象,来完成一些自动化过程,而这些过程通常都用来完成一些重复性的工作。excel中的宏可以称为excel应用程序编程的起点,它可以展示基本的excel vba程序工作的步骤。

应用excel vba的目的是在给定条件下寻求总浪费金额最小值所对应的钢管长度,这样得到的钢管长度即是我们钢管采购的最优长度。寻优过程的原理:由于采购时精度可以达到10mm,所以适合使用 计算 机穷举所有采购组合。根据采购时最短长度要求和集装箱长度限制,让计算机在最短长度和最长长度之间的数据中遍历各种组合,以获得浪费最小的组合,即min_i,min_j。寻求min_i,min_j的计算步骤如下:

(1)钢管总浪费长度waste,因为是要寻求总浪费长度最小值,所以waste的初始值应当是无穷大的。可以根据公司具体情况设定waste的初始值。

(2)钢管长度i,j。钢管长度种类越多管理费用越高,公司为节约管理费用一般采购两种长度类型即可。初始化i值,j=i+10,钢管长度取i,j时的总浪费长度ttw与初始化waste相比较。waste =ttw时将ttw的值赋予waste并且min_i=i,min_j=j。

(3)应用嵌套循环:i值不变,j以10mm增加继续步骤2直到j值达到上限跳出该循环。

(4)i值增加10mm,j=i+10,继续步骤3。

(5)i值达到上限程序结束,所得到的min_i,min_j就是要寻找的钢管长度最优组合。

4 实例说明

本文以某自行车厂的钢管采购长度优化为例来阐述excel vba在自行车制造行业钢管采购优化决策中的应用过程。自行车的钢管主要分为上管、下管、中管、上叉、下叉。该厂现采购的主要的钢管型号如表1所示:

由于在钢管的裁减过程中,并不区分钢管的用途,只确认钢管的型号和裁减长度。因此将钢管的数据分类进行调整,如表2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当采购长度为4660与6070时钢管的浪费达到最小。改善前浪费长度为293824,浪费金额为758.94739元,改善后浪费长度为36726.13元,浪费金额为94.86元。改善后浪费金额仅为原有的12.50%。浪费程度减少了87.50%。可见改善效果是相当明显的。

改善后基本上都可以减少70%-95%的浪费,至少可以减少50%以上的浪费。浪费金额也从改善前的15万多减少到现有的4万多。改善总幅度达到73.06%。改善效果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对钢管的管理优化过程中,由于改进过程所用方法简单,易于标准化。管理钢管的工作人员有章可询,不需要工作人员根据经验自行计算,既避免了经验和计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即使遭遇人员流失,新来的员工能对钢管的管理迅速上手。

5 结论

电子 表格并不能提供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使用excel vba程序来处理自动重复计算任务是很有效的。根据此特点本文就尝试将excel vba应用在自行车制造行业钢管采购优化决策中,并用实际的案例说明了其可行性以及应用的价值。本文提出的方法对于自行车制造行业具有普适性,所有自行车 企业 均可应用此方法决策钢管最优采购长度。

参考 文献 

篇4

战略采购是以最低总成本建立业务供给渠道的过程,是企业必须具备的关键职能之一,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1、关于战略采购与常规采购的意义区别

战略采购是基于开发商与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模式”的采购管理,是一种有别于常规采购的方法。其主要区别在于战略采购是以最低总成本建立供给渠道的过程,而常规采购是以最低采购价格获得当前所需资源的简单交易。战略采购与常规采购相比,主要有以下区别:常规采购模式战略采购模式注重的要素是单纯最低的价格注重的要素是总成本最低缺乏全局观念充分平衡企业内外部优势以产品规格为导向以用户为最终导向短期合作,注重个体利益长期合作,具有双赢思想关注战术层面关注战略层面双方信息沟通不及时,不顺畅开发商与供应商互通长、短期计划,共担风险、分享机遇涵盖局部采购流程,无法实现全程管理涵盖整个采购流程,实现从需求描述至付款、售后的全程管理常规采购管理不能支持开发商的持续发展,需要及时研究对策,建立新的适应当前房地产开发市场的战略采购管理体系。战略采购管理能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优势,以降低整体成本为宗旨,涵盖整个采购流程,实现从需求描述直至付款的全程管理,注重发展与供应商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互利共赢,是顺应当前地产开发经济形势的采购管理新范式。

2、关于战略采购管理的实施方式的分析

目前关于战略采购管理的方式主要分为四种方式:集中采购、寻找上游供应商、优化采购流程以及统一产品和服务。

2.1.建立“持有总成本模型” ,树立采购总成本最优思想

没有任何一个采购决策只需要单纯考虑商品的采购价格,建立“持有总成本模型”对所有的采购产品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成本模型包含的因素不仅限于购买价格,还要考虑运输费用、质量成本、库存、维护成本等间接成本以及人工成本。不同产品的持有总成本是不同的,因此成本构成的主要因素也各不相同。一个有效的成本模型就是要抓住其中的主导因素,为进一步的战略思考做准备。我们还要弄清由供应商控制的成本主导因素,因为采购价仍是成本中最大的组成部分。精确的持有总成本模型会反映这样一个事实:所有供应商的条件并不完全相同。例如,距离较远的供应商的运输费用在持有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建立供应商成本模型对整个采购成本也很必要。将供应商所有成本分为几个部分:直接人工、原材料、制造费、销售费、管理费和利润。个别供应商的成本结构会有些不同。例如,一个公司与另一个公司相比,直接人工成本较低,制造费较高,则说明两者自动化程度可能不同。

2.2.为建立和维持长期合作关系,积极寻找上游供应商。

寻找上游供应商来降低采购成本等是非常有效的战略采购方法,通过必要的竞争的引入,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寻找到最优的资源,还能保证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提升公司水准。开发商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2.2.1建立统一的目标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互利共赢的前提下,确认开发商与供应商之间互相依赖关系和共同一致的目标,以此获得双方最大利益。相互考察和了解是产生合作的最初动力。部分企业的供应商数量还是一个不太合理的状态,通过对其能力的考察,确定需要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和建立战略合作。为实现战略合作目标,必须考虑到利润和风险这些关键问题。数量是产生依赖的一种形式,是缺乏协调性的一种依赖。随着开发量的增长、供应商销售量的增加,双方的依赖性也明显加强。将同种或同类产品集中到一家或两家供应商,能够使供应商数量合理化,同时也加强了对个别供应商的依赖。在双方合作关系中是市场购买力这种供需关系在起作用。企业掌握稀缺能源能力的大小决定着他们所创造的价值份额。分这块蛋糕首先要求各方都能得到充足的份额以维持前面讨论过的相互依赖。

2.2.2 拓宽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沟通都极为必要。开发商内部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能及时梳理自身需求情况,容易形成战略决策。战略采购要求双方应努力寻求利益最大化。这些努力也促进了双方患难与共,相互依赖,相互沟通。反过来,也极大地加强了伙伴之间相互理解和信任。沟通渠道有效性,为公司与供应商之间,建立了技术信息、计划信息、质量信息等交流的平台。在战略合作关系中,可能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和信息共享。如建立跨职能小组,定期召开合作策略回顾和发展会议等方式。

2.2.3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目的之一在于保证战略合作的约束性和长期性,尤其是最初的参与者发生变动,或高层领导的变动,是战略合作关系将面临最大的挑战。事实上,很多时候由于供应商的领导层发生变动,引起对协议的重新评估以致最终终止协议,导致了一个正在运作中的联盟失败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目的之二――关注双赢机会,尤其是在制定合作发展战略阶段。双赢关系的核心是认识对方的需求和期望。双方通过合作可以提高价值,而不是为了分割一个特定的市场彼此竞争。发展合作关系必须本着双赢的态度。当出现矛盾时,双赢的态度要求双方能携起手来,共同合作解决分歧。这些关系的核心目的是实现双方的合作,而不是导致一方成功而另一方失败的竞争结果。

3.优化采购管理流程,建立供应链管理平台模式

制定明确的采购流程有助于企业实现对采购的控制,通过控制环节避免漏洞,实现战略采购的目的,流程可采用的要素有:引入竞争货比三家,利用公开招标时供应商间的对抗,选择最符合自身成本和利益需求的供应商;通过电子商务方式降低采购处理成本(交通、通讯、运输等费用);合理统筹安排采购频率和批量,降低采购费用和仓储成本;对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和产品进行“菜单式”购买。

按照约束理论,供应链的强度是由这个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决定的,为了竞争的需要,找出最薄弱的环节加以强化或重新选择,强强联合。建筑业供应链管理模式应该是:把供应链上各个企业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咨询、材料、设备、人员供应、施工管理等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它涉及4个方面的内容:供应,计划,物流和需求。它以各种技术为指导,以满足业主要求,留住业主为目标,围绕采购供应、施工作业与管理等来实施。建筑供应链管理主要包括:计划、合作及对业主、分包商、各供应商等各方之间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有效控制,以及对建筑生产过程、当事人关系等的管理,以达到工程总成本,满足业主要求的目的。它还包括以下内容:战略性供应商和业主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建筑产品市场需求预测,供应链的设计,节点企业,资源,专业人员,设备等的评价、选择和定位,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物料供应与需求管理,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建筑生产施工管理、跟踪和控制,基于供应链的业主服务和物流管理,企业间资金流管理以及供应链信息交换管理和供应链绩效评价系统。这个管理模式注重总的工程成本与业主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为此要把供应链各个职能部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供应链整体的力量,达到供应链企业群体获益的目的。建筑业供应链管理同制造业一样也是围绕1个回路(业主化策略――信息共享――调整适应创造性团队)和性能评价系统。供应链管理正是围绕这个回路形成相互协调的一个整体。

4.产品管理和服务管理统一化

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以及提高市场竞争力, 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及时制定出正确的采购策略在采购时就充分考虑未来储运、维护、消耗品补充、产品更新换代等环节的运作成本,致力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统一程度,减少差异性带来的后续成本。这是技术含量更高的一种战略采购,是整体采购优化的充分体现。战略采购是新时期采购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在开发商创业之初由于采购量和种类的限制,战略采购的优势并不明显,但在开发商向更高层次和更大规模发展的过程中优势会日益明显。有远见的企业应该在发展之初就有组织地构建战略采购框架,实施战略采购对企业供应链和价值链的优化和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邹辉霞. 供应链物流管理. 2004

[2](美)蒂莫西.M.拉塞特著.战略采购管理一一与供应商合作与竞争.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 .9 .1.

[3]方贤水,薛丽莉 .战略采购研究综述及启示 [J] 商场现代化2006(03) .

[4]杨立青,刘秋生. MRPll提升企业采购管理效率的工具2003(01)

[5]薛丽 .应用战略采购优化化工采购成本管理 [J].2010(01) [6]陆文. 浅谈施工项目中材料费用的控制2006(05)

[7]闪海燕;张小革. 浅谈群体工程材料调查办法[J] -山西建筑2010(21)

[8]徐金发.卢蓉. 战略采购的过程模型及其作用模式2006(3)

[9]徐金发;卢蓉. 战略采购的过程模型及其作用模式[J] -中国工业经济2006(03)

[10]冯晖. 供应链系统中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2004(4)

[11]冯晖. 供应链系统中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J] -现代管理科学2004(04)

篇5

一、信息化是推行物资集中采购的必由之路

在集中采购的模式下, 一个采购中心会服务多个不同地点的内部用户, 每个内部用户又是基于自身的销售计划制定的生产计划, 对物资的需求时点和数量上各不相同, 多个需求时点和数量需要汇总到采购中心, 采购中心将汇总的年需求包括时点和数量发给合格供应商, 供应商按照要求的时间、地点和质量、数量完成交货。 这是一种理论状态。在现实情况下, 集中采购往往要面对时效性压力。

时效性是指从采购需求产生时点到产品按要求到达内部用户指定地点的时点,其中包含两个概念: 采购周期和准确性。 一般来说, 采购周期越短越好;同时物资要在数量、质量和规格上百分之百符合内部用户的要求。 具体来讲, 采购周期就是指从内部用户, 比如某个工厂或子公司的生产计划产生的时点为起点, 到所需求的物资到达指定地点的时点,例如到达内部用户的仓库或工厂的时点。采购周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内部周期:即从生产计划产生到采购订单发出;外部周期:即从采购订单发出到物资到达订单指定地点。

采购时效性在集中采购的过程中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因为集中采购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动态实时数据要在内部用户和采购中心之间多次、高质量的交流, 因为信息多次交流导致信息质量大幅度衰减, 进而造成采购决定无法准时做出或决定错误, 使采购周期变长,准确性变差。 要达到采购时效性要求, 集中采购比一般采购难度要大得多, 在实施集中采购的过程中, 内部用户, 也就是实际需要使用物资的部门比如生产工厂,和采购中心, 即执行集中采购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间接的、不连续的,信息流动因为体系和体制的原因交流不畅和滞后。而且,从组织结构上讲,内部用户和采购中心一般分属两个独立内部机构, 在一般采购过程运行的一个决策中心的直接指令在集中采购过程中是两个决策中心在参与,指令变成间接信息。信息交流的效率和准确性大幅度降低, 非常容易使采购时效性无法达到内部用户的要求, 造成采购失败。 更重要的是, 频繁的采购失败, 致使生产拖延和库存水平上升, 最终会影响到销售额、流动资金成本等企业运行的核心指标。这是绝大多数推行集中采购失败的根本原因。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是信息自动化, 在信息的采集、分类、汇总、分配以及反馈都做到自动化。也只有在信息处理自动化的条件下, 才可能做到内部用户和集中采购中心的信息交流及时准确, 这样才可能达到内部用户对采购时效性的要求。信息自动化的采购平台也是突破两个决策中心参与集中采购过程所造成各种弊端的有效手段。

二、集中采购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的管理问题

信息化处理已经有多种基于数据库的商业软件可供选择,这里不做讨论,重点讨论应用这些软件时几个主要的管理问题。

(一)信息格式统一,避免隐性信息

集中采购的物资必须有统一的定义, 包括产品名称、规格要求、内部检测方法、合格供应商名录以及产品的包装形式, 并以信息化的格式加以规范。可以用信息化格式加以统一的信息称为显性信息。在实际运行中,只要有不一致的因素, 就必须产生一个单独的产品代码, 而产品代码增加会导致信息量成倍增加,会使信息交流的时间变长甚至失控,增加采购难度。这些信息格式的统一, 需要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部门协调制定, 是推行集中采购的基础工作。

除了显性信息, 每种物资还可能包含大量的隐形信息, 这些隐形信息以约定俗成的、没有文字或数字或代码描述的状态存在,或存在于内部用户的某些个体的头脑里,是某个内部用户特有的。隐性信息的存在会导致集中采购过程中信息准确性大幅度降低。在一般采购模式下, 信息可以做到直接交流。这时的内部用户和采购部门往往处于同一办公地点同一个组织体系内,可以面对面直接交流。在面对面直接交流的情况下, 除了显性信息之外, 隐形信息也可以进行交流,信息交流相对准确。 而且内部用户和采购部门这时处于同一个组织机构内, 可以通过上层的直接指令确保信息交流的时效和准确。而在集中采购模式下,交流的主体处于不同的空间, 又隶属于不同的组织结构,致使隐性信息是无法交流, 使信息交流的准确性大打折扣。

数据格式统一的过程就是将隐形信息转变成显性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要统一已有显性数据的数据格式,还要将影响采购周期的隐形数据转变成可以通过信息自动化平台交流显性数据。 这个转变过程是控制采购内部周期的有效手段。推行集中采购往往从简单物资着手。简单物资是指企业需求量大、需求稳定、质量规格统一、供应商质量相对稳定,不包含隐性信息的物资。 这样的简单物资因为不包含隐形信息,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量小,信息准确性较高。

(二)信息的实时更新是做出正确采购决定的基础

整个生产经营活动是个动态的,各个运行中心实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都带有时效性的特点,即定义这些数据的时候必须含有时间因素。例如说价格, 一定是某一时段内的价格, 某些价格变动剧烈的大宗商品甚至是某一时点的价格,包含时间因素的价格才是有实际意义的。

这就要求那些涉及到集中采购的、带有时效性的数据必须能够准确地、实时地更新, 实时地产生各种物资的库存、在途、已订以及预计需求等状态的信息。只有在数据更新保持实时的状态下, 才能适时做出准确的采购决定。

对物资状态的实时更新是搭建集中采购体系的难点也是集中采购能够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 物资的状态是指内部用户需求的物资是处于订单待出、订单已出、供应商备货、供应商已出运在途、到达待验、到达不合格、到达也合格、已领用等状态以及相关的应付账款状态。通过实施集中采购对上述物资状态进行有效控制是达到各项财务指标, 如库存水平、流动资金占用和周转率的必要手段, 这也是实施集中采购的核心意义。 在实践中, 实时数据更新是依据内部用户对物资需求的频率而定的, 有些需求频率高的物资数据的需要每天更新, 而有些低频率需求的物资数据可以按周、旬、月、季度或年来更新。 数据的实时更新过程中, 要注意取得实时更新数据的成本。

这里举例说明库存数据实时更新对于集中采购的重要性。 仓库是企业运行的核心之一,物资、半成品、成品不停地在仓库周转, 也是企业的价值链在运动平台。各项库存的状态数据是做出采购、生产、销售等决策的依据。在传统的库存数据管理中, 出入库记录并不是实时更新到库存数据中, 这样就会在某一时段或时点出现信息平台的数据与实物数据不相符合的情况。在一般采购中, 可以通过面对面交流直接更新库存状况, 确保采购不失误。 而在集中采购模式下, 不存在直接交流的体系和机制, 如果采购人员依据这样的数据做出采购决策, 一定会导致采购失误, 要么耽误生产计划, 要么导致额外的库存,增加流动资金占用并影响流动资金周转率。在信息化的库存管理中, 就要求数据和实物应该能实时对应, 这包括数量、状态、到货期等信息。

(三)重视销售计划对采购的指导作用

相对准确的销售计划是制定生产计划的基础, 而生产计划确定之后, 依据物资库存情况可以最终确定采购需求。但是数据的准确性,在信息化系统完善运行的条件下,完全依赖销售计划的准确性。 而销售计划又会随着外部市场的情况经常变动,使销售计划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计划期间越长不确定性就越大。销售计划要按月或按季度滚动更新, 以便及时调整采购需求。 这个过程会有大量的、重复的甚至无效的数据产生, 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和筛选必须有清晰的原则和方法, 这是企业管理层经营决策的主要工作之一。

计划期较长、相对准确的销售计划可以产生高质量的物资需求预测,通过集中采购向供应商下达长期采购计划, 这样供应商通过其生产计划和安全库存等手段可以有效缩短采购的外部周期。

三、集中采购信息化应用中需要各部门的支持

实施集中采购必须有来自企业其他部门有效及时的原始数据,如何保证这些数据的准确和及时?这需要各个职能中心能利用信息自动化的平台做到准确及时的更新, 这样才能使数据的使用部门适时准确的做出预测和决策。

(一)对销售的要求

计划期较长的、相对准确的销售计划是整个企业高效运行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 生产部门可以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财务部门可以得出流动资金需求计划。计划期长就能给予采购部门充足的时间研究供应市场、选择有能力的供应商, 而且在关键的价格谈判中利用时间因素取得主动。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对某些稳定采购的物资能够做到一次签订3~5年的采购合同, 在这种情况下, 这样的合同对供应商的吸引力十分巨大, 也就愿意报出有竞争力的价格和交货条件。同时长期合同使供应商能够尽早安排其生产计划, 制定安全库存, 能有效缩短了采购外部周期, 使总体的采购周期缩短。

(二)对财务的要求

集中采购是否确实对整个企业的有利?需要通过财务指标进行评价。财务部门应该对集中采购制定总体的评价体系, 这其中采购价格和采购流动资金占用和周转率是核心的指标。 通过集中采购对采购价格的降低比较困难进行评价, 因为价格中包含的时间因素使不同时期的价格不具备可比性, 可以尝试比较同期的一般采购总成本和集中采购的总成本来评价的价格优劣。 更重要的是对比集中采购的流动资金占用是评价集中采购的核心, 也能为集中采购不断改进提供指导意见。

(三)对生产的要求

从流程关系上讲, 生产是采购的内部用户, 实时更新对物资的需求能够给集中采购提供制定采购策略和决策的依据。

(四)对仓储的要求

物资的实时数据都会汇总在仓库, 在传统的仓储管理中, 并不要求数据的实时性。 在一般采购的模式下,虽然效率不高, 但是不至于使采购失败, 这是因为采购、生产和仓库可以通过面都面的直接交流解决信息交流的问题, 而在集中采购模式下, 这种交流方式失效, 致使信息不是准确的、实时的, 集中采购无法运行。通过信息自动化平台,仓库能对所有的物资状态进行实时更新, 这包括订单待出、订单已出、供应商备货、供应商已出运在途、到达待验、到达不合格、到达已合格、已领用等, 就能为集中采购提供决策依据。

(五)对技术质量管理的要求

技术质量部门对产品的质量把关,物资质量是个范围涵盖很广的概念, 其中包含大量的隐性信息。有必要在搭建集采购平台时就重新评价物资的质量要求, 最大限度地转换隐性信息。

四、结束语

集中采购信息化, 需要各个部门的大力配合, 其中的管理问题涉及各个方面, 矛盾冲突有明显直观的也有隐形, 这都需要企业管理层见微知著,拆解各种问题。通过格式化的数据避免隐性信息, 使在集中采购模式下的间接信息交换不会出现影响采购周期的信息差错或缺失;通过数据的实时更新保证集中采购中心可以低成本的实时掌握采购和库存状态, 做出正确的采购决定, 缩短采购内部周期;通过相对准确的销售计划得到高质量的采购需求预测, 使供应商能够设立最大程度满足我方需求的生产计划和安全库存,缩短采购外部周期。本文通过分析在推行集中采购中几个主要的管理问题,为共同推进集中采购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路玲.基层站段物资集中采购工作的几点思考[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4,11:62-63

[2]张宏奇.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煤炭科技,2014,04:39-41

[3]韩宪平,白海威,苏宪程,王新敏.深入推进总装物资采购制度改革的思考[J].装备学院学报,2014,03:14-17

篇6

Keywords: material planning; procurement of materials; materials; materials; material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所谓物资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本企业所需物资的采购、使用、储备等行为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物资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物资进行有效管理,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加速资金周转,进而促进企业盈利,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的物资管理,包括物资计划制订、物资采购、物资使用、物资储备和现代化管理等几个重要环节,这些环节环环相扣、相互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对企业的物资供应链造成不良影响。

1.物资计划管理环节

物资计划的编制是企业物资管理的首要环节。物资计划是企业进行订货采购工作和组织企业内部物资供应工作的依据。综合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信息进行物资计划编制,可以使计划更精准、更科学、更具可操作性。在计划制订之初,物资部门组织人员对物资市场进行调研,深入了解物资行情,掌握第一手的价格资讯;生产部门则根据生产能力、预期产量、用户需求、发展储备等因素,估算所需物资的数量、种类,提报物资需求清单;财务部门则负责提供流动资金的详细信息, 以资金净流量约束物资计划的规模。企业在通过计算机系统综合处理各部门所提供信息的基础上,统筹安排企业的物资采购、使用、储藏等行为,编制科学、合理的物资计划。而且,计划制订之后,由物资部门担负计划落实及监督的任务,通过定期的物资供应例会等形式,对物资计划的执行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物资计划管理不但是其他物资管理环节的重要前提,也是有效避免物资浪费的重要保证。经过多部门的协调合作,结果使企业所制订的物资计划既切实可行又达到了控制成本的目的。

2.物资采购管理环节

物资采购是企业资金支出的关口,能不能把好这个关口是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为此,实行比价、限价和定价采购制度为核心的物资采购管理便成为当前企业物资采购的主流模式。

比价采购,指的是在采购物资过程中实行的一种以综合比对为主要手段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其中,物资的供应质量和价格、采购的中间费用、售后服务、供货商的信誉及货款的承付方式等是采购对比的要素。简单而言,就是“同种物资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价格,同样价格比服务,同等服务比信誉,先比后买”,其实质就是通过对各要素进行综合比对,实现“物美价廉”的目标。企业实行比价采购,不但可以使物资市场的竞争更加活跃,使物资的性价比不断提升,还在无形之中拓展了企业的物资来源渠道。限价采购和定价采购是比价采购的一种延伸,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够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当企业采购的物资品种繁杂、零星采购次数频繁、物资采购难以形成大规模的情况下,可以由企业物资部门在深入调查物资市场行情的基础上,拟定和公布企业所能接受的物资价格上限或具体数额,实行限价采购或定价采购。科学合理的物资采购计划加上严格的物资采购过程控制,可以使企业有效节省开支,为赢取更丰厚的利润打下坚实基础。随着比价采购、限价采购、定价采购等采购方式的普及。企业的运用程度将日渐熟练,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盲目采购、无计划采购、多头采购等问题,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企业成本支出状况,这种物资采购管理模式必将在实践中更加完善。

3.物资使用管理环节

物资使用主要是指物资的配送及消耗。现代企业物资使用管理,重点突出了配送方式的灵活性、多样性和物资消耗的控制力度。统一进货、集中存放、定点发放材料的配送方式,在过去被大部分企业所认可,相信很多企业对材料员到库房排队领料的场面都不会陌生。这种管理模式由于缺少弹性,在材料搬运、等待领料等环节造成了许多浪费。今天,企业的物资配送更趋向灵活,“即时配送”、“准时配送”、“变领料为送料”等新方式、新观念逐渐被企业所接受。比如,有些施工企业就很善于使用“多批次、少批量”的配送方式,根据各施工阶段的要求统筹安排配送计划,从而提高了材料的配送效率。事实上,在配送方式的选择上并没有固定的规则,企业要遵循的是方便、高效的原则,并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和实际工作情况,制定最适合于本企业的物资配送计划。

生产过程中的物资消耗量是控制企业生产成本的决定因素,目前,企业已经将物资消耗控制作为管理的重点。一般来说,在物资计划中企业都会制订比较科学、合理的物资消耗定额,然而,在物资计划实施的过程当中,物资消耗定额沦为“摆设”的现象却并不少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应当说,企业对物资消耗的监控力度不够是主要原因之一。现代企业应该对物资的消耗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监控系统, 比如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对生产过程中的物资消耗量进行详细记录、分析、比对,通过监控将超额情况及时反馈到管理层,尽早查明超额原因,最大限度地降低物资消耗环节出现浪费现象的几率。

4.物资储备管理环节

过去,对于许多企业来说,物资储备是保障生产经营正常进行的必要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企业发现,生产物资的积压使企业承担了巨额的仓储费用,而且无限量地购买物资使企业的资金周转日益艰难,超额的物资储备让众多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而现代企业的物资储备管理模式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策,因为它是以调整企业库存结构、盘活超储(积压)物资、加快资金周转、减少储备资金占用为主线,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长线物资、产销平衡物资、紧俏物资实行物资分类管理,对供应充足、可即时购买的长线物资原则上不储存,对产销平衡物资通过合理安排进货时间实现不储存,而对于进货相对困难的紧俏物资则要备有一定的储存量;

篇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血站而言 ,库存物资是血站为保证采供血、各项科研、教学服务等各项工作正常运转而储存的卫生材料、采血耗材、检测试剂、药品、低值易耗品,献血员纪念品、其他材料等消耗性流动资产。是保证血站各项工作正常的基础与关键因素之一,血站库存物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血液的质量和采供血的安全[1-2]。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库存物资管理进行实时动态监控,是降低血站运营成本,提高物资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有效手段之一。

1 传统库存物资管理的弊端

由于血液行业的特殊性,血站在日常运营的过程中通常需要消耗大量的库存物资。库存物资品种繁多,尤其是检测试剂、采血耗材等关键物料按有效期实行批次管理[3]。传统的管理方法、手段、模式等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人工管理,工作量大,字迹不清,容易出错,效率低下;采购、库存和供应商管理相脱节,数据不能实时共享,无法对关键环节实施有效的控制与全程管理,特别对审批状态、执行过程无法控制。在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方面与血站的管理需求不相适应。特别是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创新库存物资管理新模式,从物资采购、库存、合同、供应商到每台采血车的及时供应等关键环节实施有效的控制与全程管理等成为新的课题[4]。

2 库存物资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可有效摒弃过去物资管理自成体系、互不相识、互不兼容的管理模式,对血站各类库存物资从采购申请、审批、采购合同、采购过程管理、采购人员对供应商的选择、验收入库、出库使用到最后的发票结算等进行全过程监控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即节约了工作人员的时间,又可以根据需求定采购,根据库存下订单,节约了开支,保障了库存的合理性。并且每个节点的职责明晰,运转高效,能够有效地跟踪、审核、控制,杜绝手工人为违规操作,加强了对采购、出库、发放、合同、结算等关键环节监督的效能,形成全面地覆盖血站物资供应业务链的管理系统,为血站物资供应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平台[5]。

2.1 有效的供应商管理

2.1.1 建立供应商目录 根据供应商的资质、产品、质量、交货期、合同条款等内容,对每种物料对应3~5家供应商的原则建立起供应商目录,在此基础上,从中确定1~2家为主供应商。尽可能消除高成本的合同外采购,从最具信誉供应商订货,以保证物资的质量[6]。

2.1.2 对供应商动态全面分析和掌控 信息系统可记录供应商的各种情况,包括基本信息,供应商和物资的对应关系,供应商历史交易情况、询价记录、订单执行情况、供应商编码、名称、法人、联系方式等信息。系统可实现供应商分析,每件物资的采购、库存、质量都置于公开化、透明化状态,并可随时对每家供应商的交易进行分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保证了采供血的质量[7]。

2.1.3 供应商的评审 供应商档案由专人负责管理,并定期进行评估。供应商的考核须由使用部门、采购部门、业务部门、纪检部门和财务部门联合进行。通过相关信息的及时反馈和调整,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效率,以最大程度地保障采供血工作的安全运行与血液质量[8]。

2.2 物资的采购管理

2.2.1 流程驱动,规范管理 对采购申请审批、采购询价、采购入库验收、采购退货与货款结付等流程均按最佳业务模式加以优化,形成高效、规范的业务流程,通过流程管理,来规范需求采购计划的审批、采购计划的分配、采购单的审核及执行等,使流程中的各项程序都做到了环环相扣,实现了流程管事[10]。

2.2.2 灵活询价,优化采购 以网上采购为主,订单、合同、招投标为辅的多种采购方式,向供应商进行询价、比价、定价的操作,替代传统的线下询价过程,公开而灵活[11]。按照货比三家的原则,系统自动选择最低的有效报价,生成采购订单。对于采购中重要的一环合同管理,可以设定付款周期,使得订单、一揽子合同的管理更加规范、透明、方便和快捷。

2.2.3 最佳定额,有效储备 通过设定每种物资的最低库存、安全库存、订购点等参数,库房管理部门可以通过重订购来维护库存最佳定额,优先选择合格的供应商来进行采购活动。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所采购物资的合格率。

2.3 物资的库存管理

2.3.1 建立血站物资编码体系 对血站库存物资重新分类,重新编码,建立物品字典,统一物品名称、规格型号、产品价格、包装规格等,详细记录物资本身的技术参数,如采血袋的商标、产品型号、卫生许可证号、生产日期、灭菌方法、有效期、批次号、出厂日期等。物资编码是每条物资唯一的“身份证”,是系统运行使用的基础,物资编码使系统中的物资信息为采购、供应、库存、财务中物资管理协同工作提供共享的基础数据,对每一物资建立详细的技术参数有助于保证血液质量和安全性。

2.3.2 物资的库存控制 根据采血科室实际使用情况对每种物资设置安全库存,通过对库存的优化和合理计划,建立符合采供血要求的合理库存水平,设定上下限报警值,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积压和临缺报警提示,再结合科室领物单,自动生成采购计划,如每台采血车所需用的采血袋、检测试剂、一次性注射器、消毒剂的用量有多大,不同地点每台采血车甚至每一天的需要量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做出每台车每天的物资需求计划,并根据其实时消耗情况加以反馈和分析,得到每台车在不同时限内的最佳物资需求,汇总后制订相应的采购计划。以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保证适当的库存[12]。

2.3.3 物资的及时供应 通过安全库存、再订购点、ABC分类法、采购提前期、资源共享、台车物资消耗分析、台车物资需求计划、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多种方法来保证物资的及时供应[13]。如采血所需的采血袋、检测试剂等物资,应保证在有限期内使用,对每辆采血车采取物资库存定额管理,首先须确定好采血车上物资储备定额,通过信息系统对物资的使用情况实行库存控制管理,实时反映每一辆采血车的物资消耗,当物资的实时库存低于安全库存时,信息系统后端会将数据自动传输到采购部门的库房管理员,库房配送部门根据每辆车的定额,自动生成补充清单,实行合理的配送方式,及时地将物资配送到采血车,也避免了人为的差错和浪费。在突发事件时为保证采供血工作的顺利进行应迅速启动应急采购流程,保障采供血物资的正常供应。

2.3.4 物资的盘点及库存查询分析 通过系统可实现物资定期或不定期盘点。盘点可分为全面盘点、单项产品盘点、单项库位盘点、随机抽查盘点、按照ABC管理盘点、日常盘点、自定义盘点等,可进行盘点差异处理。系统可进行灵活的库存查询分析,可随时查看当前库存物资数量、仓库货位、物资积压、物资短缺、出入库等情况,可及时掌握库存状况。

综上所述,血站证面临重大难题,规范化、高效率、少空间、低成本的物资保存和管理,是血站现有的重大问题,这需要有一个完善的保存管理系统才能把大量血浆标本相关信息登记保存和管理好。库存物资管理不但涉及到物资本身,还与基础数据管理、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合同管理、工作管理、人员管理、知识管理、标准化体系等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随着计算机网路技术的发展,血站库存物资管理工作也进入了网络化信息管理时代。从库存物资管理发展的趋势来看,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起信息化的基础管理平台、标准化推进平台、物资供应平台、人员管控与绩效考核评估平台、工作管理平台、成本控制平台将是血站库存物资管理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段萍华,欧阳环宇,朱兴煌.探讨信息化在医院库存物资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经济,2007,26(5): 62-62.

[2] 张艳冰.乡镇卫生院库存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探讨[J].会计师,2012,141(6):30-31.

[3] 黎淦平,刘宜仲.血站血液检测标本保存信息管理的初步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9):2633-2634.

[4] 黄聪.血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2041-2042.

[5] 宋凭.医院库存物资整体信息化管理的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0,5(5):75-76.

[6] 曹洪波,吴欣.医院后勤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3):1828.

[7] 王卫,任庆惠,陈述,等.医院后勤管理的改革与探索[J].医疗装备,2010,23(1):61-62.

[8] 罗红林,周平,陈玮,等.浅谈信息联网在血站计算机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0):2782-2783.

[9] 李巨性,张会洲.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持续改进的实践[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5):114-116.

[10] 秦春昕.规范血站档案管理建设血站档案文化[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5):728-729.

[11] 吴长丽.血站关键物料管理对于血液安全的重要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795-796.

篇8

海尔作为国内著名,乃至世界知名的大型企业,以“质量过硬服务到位”闻名于市场,在短短的16年时间里,从一家小型的电冰箱制造企业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产品从白色家电,扩展到手机、电脑等生活电器。海尔以“先难后易”的战略,坚持打海尔品牌出口,实现国际市场拓展。目前海尔已经在海外先后建立发展了60多个经销商,形成一个具有3万多个服务网点的营销网络,遍布全球,产品出口到欧美、中东、东南亚等世界主要经济区共90个国家和地区。

1.海尔的品牌战略

海尔以“一个世界一个家”作为其品牌战略的核心思想,长期以来坚持的是“有缺陷的产品等于废品”的产品质量意识。“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的品牌意识贯穿整个海尔集团,由上而下的灌输这种“追求品质”的企业文化,并以品牌战略为基础制定了各种经营战略。海尔的品牌战略,主要有以下两点构成:

(1)实施高品质的名牌战略

早在海尔刚刚成立的时候就已经提出了“名牌战略”的口号,其核心就是产品的高质量。通过花巨资引进国外的现金技术,集中有限的资源进行技术研发,海尔逐渐在国内市场形成了质量可靠和技术先进的优势,并逐渐的把这种优势扩大,很快海尔便以高新技术、高质量的产品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可以说,海尔就是通过坚持技术、质量上的高起点赢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2)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和产品质量管理

在海尔集团内部普遍认为,人是质量中最关键的因素,第一流的产品是第一流的人干出来的,质量实质上是职工素质的体现,抓质量应该首先从人抓起。

2.海尔物流难以满足国际化战略需要

海尔“创立世界名牌”的国际化战略目标要求其持续批量产出高品质产品。而要实现大批量生产条件下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原材料供应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些要求主要体现在供应的数量、质量和时间上:在数量上要确保持续不间断的供应,对库存有着较高的要求。高品质的要求意味着采购范围的扩大,因为要从最好的供应地点挑选最优质的材料,对采购成本和配送效率有着较高的要求。时间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原材料供应要及时,另一方面要求能够敏锐地把握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提供新的原材料。

由于历史原因,海尔过去的物流状况不尽人意,与集团走国际化的总体战略存在着一定差距,物流重组势在必行。

3.JIT的内涵

JIT技术的中文意思是准时制技术,是一种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精确测定生产各工艺环节作业效率的前提下,按订单确定的时间对生产实行控制,以消除一切无效作业与浪费为目标。

二、海尔物流改革及其流程再造分析

1.物流改革的指导方针

海尔集团针对企业内外部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竞争实力的分析,制定了总体的物流战略,并在此战略的指导下制定了“两带一破”的物流改革实施计划,即“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全面突破”的方针。改革首先从零部件库为切入点,通过引进立体高架设备,建立现代化零部件库;以现代化库存来推动采购配送物流及车间物料配送系统的改革,逐步实现JIT采购和JIT配送;最后推广到集团各事业部,同时建立JIT分拨物流从而实现物流同步模式。

海尔现代化物流同步模式具体表现为“一流三网”,其中一流是指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三网指的是以全球供应链资源网、全球配送网络、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三网同步循环流动,从而为订单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

2.同步模式的优势所在

(1)依据订单进行采购,实现零库存

“一流三网”的同步模式对物资坚持采取按订单进行采购,真正实现零库存。在这种形势下,海尔的仓储不再是静态的储存物资,转变成一条流动的小河,按照订单采购生产必须的物资则都构成了这条小河,不断的向前滚动,从根本上消除了物资在仓库内闲置,进而消灭库存。

(2)具备快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

海尔集团建立的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使其具备了快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提升了海尔物流以下三个方面的竞争力:①通过整合内部的资源,提升优化外部的资源;②与供应商建立公平、互动、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③实施并行工程,加快开发的速度,获得最领先的技术。

(3)配送覆盖面广,成本低廉

海尔所建立的全球配送资源网以现代化的配送中心为依托,大量采用先进的二维条形码识别技术、激光导引技术、RF 与 RFID 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辅以标准化操作、单元化流程、集装化技术、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搬运模式,实现了专业的全球配送能力。相比整个行业的物流平均水平,改革后的海尔物流是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

3.海尔流程再造分析

海尔集团的流程再造首先从经营手段入手,把原来对上级负责的职能管理更改为对市场负责的流程管理,这样可以让管理更加贴近市场,有的放矢,从而依据市场快速做出反应。

(1)成立“三流”职能部门升级管理模式

针对市场负责的流程管理,海尔先后成立了物流推进本部、商流推进本部与资金流推进本部,在各流程的内部实施了市场链咬合的管理模式,注重整个流程最优与同步工程,消除企业内部与外部环节的重复、无效的劳动,让资源在每一个过程中流动时都实现增值。

(2)专业化和一体化相结合

在坚持事业部制的基本框架内对事业部制进一步完善和改造,通过将各事业部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剥离出来,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统一的、跨部门的物流、商流、资金流“三流一体”的信息化平台,从而实现集团纵向职能管理和横向信息共享的有效结合。横向的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化平台在整个企业是一体化的;同时事业部按照产品大类纵向分布在整个集团,代表了制造过程的专业化。因此,经过改良以后的事业部很好地实现了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专业化的有效结合,在企业内部避免了事业部之间的“大而全、小而全”,既节约了成本,又加快了反应速度。

(3)实行现代化仓储管理

海尔集团的物流改革以制约生产发展的零部件仓储开始,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硬件和软件进行系统管理。设立库内器材标准化、供应商供货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通过适度集中存储,加大垂直空间的利用,提高仓储效率,降低仓库管理费用。通过管理自动化和柔性化进行库存科学化管理,推动实施ERP系统,促使物流与采购订单的管理、生产计划内的调度和资金流的管理等方面相配套,实现仓库标准化和科学化管理。

(4)建立标准化体系,提高物流效率

在物流内部引入标准化管理,包括物流容器标准化和搬运机械化措施。首先在仓库内使用标准化、单元化的容器,有利于运输和机械化搬运,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其次把一直使用的不规则部件都全部舍弃,引入标准统一的现代化仓储器材,加大空间利用率。最后在成品出库采用叉车和软包夹具,效率大大提高,并节省了人力。

三、海尔现代物流同步模式的核心――三个JIT

海尔物流的现代化同步流程主要是通过3个JIT,即JIT采购、JIT配送和JIT分拨物流来实现的。

1.JIT采购体系

通过对准时化生产管理思想的演变,海尔建立了JIT采购体系,负责对整个海尔集团进行原材料的采购,实现把合适的数量、合适质量的物品,在合适的时间供应到合适的地点中。

利用优秀供应商网络和遍布各个行业的数万家供应商的信息库,海尔JIT采购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实现全球范围内寻找到合适的产品。依靠其先进的零部件及整机检测系统,可以保证其采购产品的质量。最有其巨大的采购额大大增加其与供应商谈价议价的筹码,更加容易获得同行业最有竞争力的购买成本,从而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

海尔JIT采购管理体系的核心思想是为订单而采购,其目标是降低物流采购成本;在整个集团内部推行VMI模式,通过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资源互补,实现双赢。目前,JIT采购系统已经把50余个世界500强企业纳入到其供应商网络当中,开展全球化采购业务;同时也创新性的全面推进实施寄售采购模式。成熟、强大的JIT采购除了为海尔本身提供服务外,已经发展为向其他用户提供一站到位的第三方服务。

2.JIT配送体系

海尔的JIT配送管理体系的战略目标是提高原材料配送的效率,其指导思想是“革传统仓库管理的命”来发展现代的智能库存系统。目前已经建立了两个现代智能化的立体仓库及自动化物流中心,对库存采取ERP物流信息管理手段进行智能控制,从而实现JIT配送模式。

海尔的JIT配送系统主要有车间物料配送的“看板”管理系统、定置管理系统、物耗监测和补充系统组成,通过对物流储存容器进行单元化、标准化、通用化的改革,物料运输实现全机械化操作,大大提高仓库的效率,深刻体现了“以时间消灭空间”的管理指导思想。

目前,JIT配送已经在海尔集团全面推广,通过使用电子标签,条码扫描等国际先进的无纸化办公方法,实现现代的信息替代传统的库存。引入信息化技术实现物料出入库自动记账,达到按单采购、按单拉料、按单拣配、按单核算投入产出、按单计酬的目标。

3.JIT分拨物流体系

海尔整合集团内部的仓储、运输资源,以42个全国物流配送中心为基础,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操作和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创建JIT分拨物流体系。设立成品库存管理系统,装货系统、运输系统、卸货系统等建立物流操作平台,串联生产与销售的物流,实现统一信息化管理的分拨物流,成功的执行并满足了企业内物流的需求,成为海尔物流在新经济时代下重要的竞争手段之一。

在JIT分拨物流体系中大力推动信息化进程,设定信息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推进措施。在分拨物流体系中同步推出无线扫描实现条码记账,一是避免人工出错,二是提高工作效率;推出条码库存,一是提高库存信息的准确性,二是加大记录的信息量。依靠先进先出,“三定”管理,最终达到“自己消灭自己”,实现零库存。

四、经营启示

海尔物流重组和流程再造无疑取得了重大的成效,成为别人难以复制再现的特色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组和流程再造以后的物流已经成为海尔集团的核心战略能力。海尔这种为订单牵拉而再造物流的模式,可以为企业及其管理者在企业改革、塑造核心竞争力中提供重要的经营启示。

1.供应链管理模式和观念

现代商务竞争将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海尔物流的JIT采购体系中的全球供应商网络深刻的体现了这一点。传统的商场与商场或品牌与品牌之间的竞争已经过时,与适当的合作伙伴结成经营联盟,共同竞争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要看到企业综合物流背后的供应链竞争,树立具有行业特色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和观念。

2.“及时制”理念应用到采购、配送环节

海尔物流在重组的过程中借鉴了“及时制”(JIT: Just In Time)的先进理念和运营模式,通过物流业务重组、组织结构重组和企业资源管理系统重组,把“及时制”理念全面应用到原材料采购、原材料配送和产成品配送过程,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海尔特色的原材料采购JIT 、原材料配送JIT 和产成品配送JIT。应用了“及时制”理念后的物流可以有效、快速地为生产、销售等环节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修:海尔企业文化案例及文化分析[J],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09(8)

篇9

1 引言

ERP系统在中国的推广与应用已经历了近20年的历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有数千家用户使用它来管理自己的企业,它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工具已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共识。然而,ERP系统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投入。本文设计的这套生产管理系统,可以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特色,投入较少,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2 系统设计任务

生产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企业签订的销售合同,按照优先级和供货日期由生产部门编制生产计划,再由生产部门把各生产任务分配到各车间,由各车间把在制任务加工情况、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工时分配、物料消耗情况等信息准确及时的收集并反馈给各主管部门,以便根据车间的实际生产情况,及时对生产作出正确、有效的调整和决策。

在新产品较多、设计修改频繁的情况下,为了迅速响应不断的变化,这种信息和数据的采集更为重要。

3 系统设计原理

生产管理系统包括如图所示的几大功能。除此之外还包括权限设置、数据备份与恢复等功能。其中每个功能都有若干相关联的子功能模块组成。系统总体结构图如下:

系统各模块功能如下:

1)生产管理:该模块可以实现快速查询订单及未做订单情况;方便快捷地查询以前的产品及其未做订单,并显示所有的信息资料;能够准确、快速地做好生产指示单;记录和查询订单更改情况 。

2)设备管理:该模块可以实现记录设备日常台账管理工作;记录设备更新改造计划 ;记录设备使用和设备使用培训情况;建立设备维护管理。

3)采购管理:该模块可以实现即时查询供应商资料及购买过的物料情况;方便快速查询近期到货的订购单 ;即时预警过期还未交货的订购单;对需采购的物料进行预估分析;可通过多种形式组合查询订购单执行情况(订货数量、已入库数量、未到货数量)。

4)仓库管理:该模块可以实现及时的库存警告;实现物料领用审批权限的控制;快速查询物料的入库情况和领用情况;即时查询现有物料库存;快速查询某一时间段内物料进销存;对部门领进行分类汇总;快速查询成品的出货记录。

5)系统管理:包括用户管理和密码修改等。

4 系统创新点

该系统是自主开发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创新点。

1)采用B/S结构。本系统采用的是B/S结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工作界面是通过WWW浏览器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Browser)实现,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实现,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TCO)。

2)生产管理自动化执行。该生产管理系统是以Visual 2008 、SQL Server 2008为平台,充分发挥其面向对象、可视化、集成化的优点。使系统成为简单、准确、快速、完整的优化系统。主要表现为:所见即所得的界面设计,极短的开发周期以及较易维护的生成代码,系统使用方便、易维护、实用性强。

3)物料跟踪实时化。实时的物料跟踪系统是生产管理系统运行的前提。该系统运行后可实现,从物料开始加工,或存放在成品库、成为下游工序的原料,直至最终发货,每一个物料状态都被实时跟踪记录,真正实现物流、信息流、工作流高度集成。如果产品在某道环节中出现问题导致不合格,通过这一套系统可以进行追溯,直至将导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的环节或工序准确、快速地查找出来,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完善工艺操作,使整个生产流程和操作流程更加顺畅。

4)多层计划体系优化资源配置。这一功能的创新,将使企业建立起完整的计划体系。在生产管理系统的支持下,生产计划实现滚动执行,同时对计划执行进行全过程跟踪,既保证了计划执行的准确性和命中率,又可以大大提高合同执行率。随着生产管理系统不断完善,产品交货期将大大缩短。

5)使瓶颈工序产能最大化。该系统运行后可实现,在制定周计划、日计划的时候,可以根据某一生产线上下游工序的产能来决定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干什么,在具备生产条件和满足作业规律的情况下,使其工序的产能发挥到极致,及时满足市场需要。

5 结束语

该系统是以模块化方式设计的,节省了人为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整个系统采用严格的规范化管理,流程清晰,具有较强的顺序性,支持二次开发。不易发生错误,在实际应用中,该软件操作简单,在大量数据的添加,修改和删除时,更加迅速,准确和完善,从而使操作人员能够更加轻松的工作,省时省力,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吴名星,?贺宗梅?.《Visual 2008原理与系统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篇10

引言

在高度信息化的21世纪,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充满吸引力。同时,因为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日趋复杂性,供应链管理也充满了挑战。供应链的协调运行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信息传递与共享基础之上,因此,有效的供应链离不开信息技术系统提供可靠的支持。尤其是电子商务有着成本低、效率高、速度快、便捷等优势,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已经从零售等个别领域扩展到各类企业和各个行业。

一、石化行业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

(一)环境因素

1.政策因素。为了给石油化工企业和网络公司搭建一个相互沟通与了解的平台,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商业机会,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于2000年9月17日主办举行了首届中国石油化工电子商务大会,其预示着国内石油化工企业全面普及电子商务的步伐开始大大加快。

随着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的颁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和《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意见》等,从宏观上为营造企业电子商务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为国内石化企业根据自己生产经营及资金情况,结合自身的资源和优势,量身订制出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提供了政策性的重要依据。

2.技术环境。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以各种技术为支持,尤其是以Internet/Intranet为依托,围绕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来满足需求。电子商务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现有的业务作业方式和手段,其将供应链的各个参与方结为一个整体,实现了供应链的电子化管理,这也正是我们要研究供应链及其管理的必要性所在[1]。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通过网络的支撑,实现供应链管理的优化。

3.石化行业的自身因素。石化行业是中国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对保障中国能源供应、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国内石油化工电子商务开始向国际化方向迈进,考虑到石化产品开发销售具有成交量大、品种单一、交易量大、供应商少、价格透明等特点,容易突破结算和配送等电子商务瓶颈,很适合作为B2B网上交易商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中国石化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

目前,不少大型石化企业已建立起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众多石油化工网络公司也应运而生。截至2006年底,行业商务网站已经超过了2 000家,其中涉及石油和化工业务的专业网站有近百家,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有中石化电子商务网、中石油电子商务网、中国化工网、中国化工电子商务网、化工贸易网等。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面对世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和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为了提高竞争力度,应对经济全球化和WTO的挑战,早在2000年5月份,由中国石化信息系统管理部、化工事业部、物资装备部同美国Compaq公司和Oracle公司(为软件开发商)配合,用近三个月的时间,开发完成了中国石化电子商务系统(一期工程)的1.0版本,包括石化物资采购系统和石化产品销售系统。8月15日,中国石化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网正式投入运行。经过八年的持续推进,经过四次重大改版升级,其发展成为功能拓展丰富而精实的4.0版。网站功能更加完善、业务流程更加成熟、网上操作更加简便、系统运行更加快捷、稳定。网上采购成交金额从2001年的76亿元,提高到2008年的1 521.67亿元[2],增幅达到20倍。网上采购物资品种从最初的钢材、煤炭、机电设备等八个大类约5 000个品种,扩大到全部56个大类76万余个品种,增加152倍;网上交易用户从2 400个发展到2.7万个,其中注册供应商从300家发展到2万多家。

(三)石化行业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中石化公司推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3]。其最大的特点是在于强调与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集成:设计―原材料采购供应―制造―产品配送直到用户,也就是强调应用制造现场的实时数据来支持商务上的决策。中石化公司的电子商务的全面功能分为两个方向:内部的和外部的。内部的是一个放在公司防火墙内部的软件环境,称之为私有交易场所平台。它要满足公司内部的集成,外部的要满足与企业外其他伙伴企业的集成需要,称之为公共交易场所平台。

1.采购管理。石化企业的采购一般分为直接采购和间接采购。在传统模式下,石化系统物资采购成本较高,即使在降价阶段,采购成本也居高不下。

通过电子商务系统的使用,可有效实现与供应商的信息共享和信息的快速传递。一方面,通过互联网与供应商交流供求信息进行,形成稳定高效的采购、供应体系;另一方面,通过网上采购招标等手段,扩大采购资源选择范围,减少采购人员,增强透明度,提高采购效率,有效降低采购成本,使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协商合理化。

中石化2000年8月正式开通了中国石化物资采购网站。其物资采购系统实现了规范业务流程、网上信息、商情交流和业务洽谈,开展有关询、报价,网上招竞标等活动,可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堵塞漏洞、减少库存。截至2008年12月,网上采购累计成交金额5 858.02亿元,八年来累计节约采购资金172亿元[2]。

2.计划与生产。生产计划的制定取决于订货情况,中石化通过互联网在线操作以及ERP的使用,各部门及时反馈信息,生产部门可以根据各地区的自动补货单具体到产品的规格、数量、质量等级进行生产,不再盲目生产,达到了准确核算的目的。

生产过程中,供应链上的企业都需要产品运动的信息,以便对产品进行接收、跟踪、分拣、存贮、提货以及包装等。随着供应链上信息数量的增加,信息交互的频繁,对信息进行精确、可靠及快速地采集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技术,以及条码、EDI、RFID等技术的应用,可实现降低信息交互成本、优化业务流程以及信息处理自动化。

3.销售管理。一般石化产品的销售采取传统销售模式和设立代销点。前者中间环节多,利润被中间商吃掉;后者需要大量的先期投入,如考察、办公地点的租用等。此外,由于在各地只是设立代销点,售后服务往往滞后,客户关系处理复杂。采用网上销售,可以减少中间环节,增加透明度,加强与客户间的联系。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电子商务网站的产品销售网站是对中石化有限公司所属的石化产品进行网上销售的专业网站。目前,该网站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石化产品信息目录、网上产品交易、客户服务中心和统计分析等功能。主要实现:化工产品规格、性能、用途及新产品开发等信息的网上;用户和石化企业直接联系,实现订单的收集、确认、处理和分发、转发;每日获取直属生产企业有关石化产品的产量、销量、库存和价格信息等功能。

应用电子商务系统,核心企业的客户通过互联网可以非常方便地联络有关服务问题,通知并要求解决所发生的任何服务问题,而核心企业则通过互联网接受客户投诉,向客户提供技术服务,互发紧急通知等。这样一来,可以大大缩短对客户服务的响应时间,改善与客户间的双向通讯流,在保留住已有客户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客户加入到供应链中来。

客户关系管理(CRM)是供应链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直接沟通了供应链中企业与客户间的联系,并且在开放的公共网络上可以与最终消费者进行“零距离”接触,从而有利于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保留住现有客户。

二、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提高思想认识、员工素质,切实加强领导。通过培训使员工明确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理解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结合会给企业带来实际效益。另外,从国外大公司搞电子商务的经验来看,超过半数的公司都是由公司总裁亲自抓电子商务的,运用信息技术提升石化产业是从战略上的考虑,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才能有效促进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

2.建立一套适合营销人员操作的“傻瓜型”应用系统。电子商务,三分电子,七分商务,真正启动电子商务市场,还得靠企业的营销人员去操作。传统石化大企业里的营销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要低一些,对微机、上网大多较陌生,因此,必须把软件设计得使普通营销人员都能轻松上网、操作自如,电子商务才能在企业中得以推广。

3.健全石化领域电子商务的安全交易规则和系统标准。要保证交易的成功,必须做到交易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因此,必须从法律上和技术上健全石化领域电子商务的法规、交易环节的安全、交易规则和系统标准。只有这样,中国石化行业的电子商务才能健康发展。

4.注意对新型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时刻关注技术趋势,找到符合自己企业特点的技术并加以应用,如“移动商街”的出现。移动商业街是基于移动互联网,聚集消费者与商家的虚拟商业中心,以手机商务互动为概念,通过汇聚提供衣食住行及娱乐等服务的商家,使每个移动商街用户可通过手机获得及时、便利、有用的消费和生活服务信息。目前,移动商街正在为一大批制造企业提供移动商务服务,这些企业涉及机械制造、机电制造、化工制造、材料制造等重要领域。

结束语

在面向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激烈竞争中,企业在不断探索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新方法与途径。中石化公司在实施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大胆地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管理和技术经验,积极制定战略,发挥电子商务和SCM的综合优势和作用。从中石化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应用八年来的数据看,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其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的经验值得其他企业借鉴。

参考文献:

篇11

二、物流企业信息化的主要问题

第一,信息化意识薄弱。在我国很多物流企业中,高层领导者信息化基本没有什么意识。一方面因为信息化建设需要的资源投入较大,但并没有立竿见影的盈利效果,所以很多企业的管理者甚至认为对于信息化的投入是一种浪费,直接导致了信息化的投入过少。另一方面很多管理者对于信息化的认识是错误的,认为信息化就只是硬件的完备,多都买几台计算机,多安装一些软件,却忽略了人员的意识的提高,人员操作的技能的培训,最终使得信息化硬件设备的信息化。

第二,对信息化持有抵触情绪。在物流企业工作的很多员工对于信息化有着比较强的抵触情趣。一方面,在信息化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人员的重组,部门的调整,甚至是流程的变革,那么一些员工的利益可能会受到损害。甚至由于信息化,一些人工操作会被取代,进而出现裁员的情况。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员工对信息化存在惧怕的心里,特别是一些年老的员工,本身对计算机操作就比较生疏,现在又对专业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心理上难免会害怕恐慌,进而对信息化的抵触情趣会比较严重。

第三,信息化战略规划差。在我国物流企业里,信息孤岛的现象很严重,所谓信息孤岛指的是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往往是想到什么做什么,或者是看到别人做了什么我就来做什么,并不了解自己的世纪需求是什么,更别谈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规划了。此外,在我国物流活动被人为地划分成了一些具体的活动,包括,预测,包装,物料搬运,运输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管理,售后服务等,也就相应地出现了独立的物流活动软件。所以很多物流企业虽然涉及到了软件的使用,但往往只是这些具体物流活动里边的某一个软件而已,从而忽略了从整体上去把握物流信息的规划,七零八落的物流活动软件是没有办法真正体现出来物流信息化能给企业带来的独特之处。

第四,信息化高层次人才稀缺。现代物流作业流程复杂,信息量大,因此需要既有企业管理背景,又懂信息技术,还需要有一定的物流工程知识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但在我国从事物流行业的员工以初高中文化程度以及以下为主,大学本科毕业的是少之又少。另外,在我国物流行业里也不注重对于员工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所以员工本身就没有专业知识,企业也没有提供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就导致了高层次人才的严重缺乏。

第五,物流化信息技术落后。我国企业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比较落后,不仅应用比较少,而且应用层次较低,目前主要集中在办公自动化和日常事务处理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条形码和无线射频技术缺失 ,条形码和无线射频技术属于物流信息技术里的基础应用,但在中国的物流行业里缺失依然比较严重,这必然会影响信息管理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限制仓储日常管理自动化的实现。 其次,诸如EDI,GSM,GPS等较为先进的技术应用十分有限。因为我国的计算机普及率和应用水平都比较低,对产量,供应,销量等重要资源的管理还没有完全实现电子化,此外,这些先进软件的安装维护成本较高,也是应用有限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对策研究

第一,加强“软实力”在信息化中的应用。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除了关注具体的硬件技术之外,软实力也应当是关注的另外一个重点。通过建立和信息化相关的企业文化,让管理者和员工认识到信息化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和生产部门,营销部门,财务部门职能部门一样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另外管理者也可以在日常的管理风格和管理模式里体现出来信息化,例如通过信息化构建辅助的决策支持系统,员工绩效考核和反馈系统等。总之要让信息化不再仅仅是外部的简单模仿,而要打造出来形似且神似的信息化体系。

第二,制定物流信息战略规划。在现代物流企业中,信息化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上,应该是整合的,高度集成的以供应链为基础的信息战略规划。虽然信息化总体战略规划的完成还是以单个活动作为基础的,但单个活动信息化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信息化的利益最大化不是指某个物流活动利益最大化,而是整个物流系统信息利益最大化。在实施物流信息化战略之后,需要企业针对战略实施的具体结果进行评估,评估标准包括经济效益指标,客户服务指标,业务运营指标等,通过系统的评估分析为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如图1所示:

第三,加快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在动态环境下,信息平台建设首先需要加速互联网平台建设,,它是企业实现外部联系的基础条件。未来物流信息化建设是以互联网作为基础的,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处于不同地域的企业之间的快速,便捷且低成本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成为可能,极大地降低了地理距离对于企业数据交换的影响。其次,信息平台建设需要关注企业内部信息交换平台的建立。因为内部信息平台是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基础,也是内部信息透明化的条件。内部平台具备系统接口,数据查询,信息,用户权限以及信息咨询等功能,可以大大地提高物流效率。

第四,引进并加大先进物流信息技术的使用。在信息化大背景下,物流信息化建设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也飞速发展,涌现出了诸如GIS,GSM,ITS等高性能,高水平的物流信息技术,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实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物流信息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使得物流信息系统从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交换和交换都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因此物流信息化建设应该以先进技术作为发展的旗帜,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和使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以提高物流信息系统的整体性能和运行效率。

篇12

由于目前很多生产企业库存管理系统还很不健全,对于众多物品的库存管理,并没有分类处理,供应与需求的不确定性也没有考虑。随着时代的发展,库存控制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库存管理系统已经与传统库存管理系统有很大差别,使库存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例如1)信息传递效率较低 2)产品积压严重3)库存控制策略简单化等,都导致企业运作成本增加,企业利润降低等后果。

2.库存管理的目标和主要策略

库存管理的目标是:在满足客户服务水平的提前下,库存成本的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库存管理的主要策略主要有库存结构控制的策略和订货模式选取策略。

在很多的生产制造企业中,由于有很多种成品和大量的原材料,如何根据不同物料的属性,系统合理地规划整个库存结构是整个库存控制的核心问题。目前,对库存结构控制的策略主要有ABC分析法和关键因素分析法。

除了控制好库存物品的结构外,确定订货模式也是库存控制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同类别的库存适合不同的订货模式。目前制造业中常用的订货模式主要有定期订货法、定量订货法、双堆法、三堆法等。

3.生产企业优化库存的有效路径

生产企业无论使用何种库存管理策略和方法,都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但在日常工作中该如何操作才能真正做好库存管理呢?怎样才能做到平衡库存呢?本文将针对生产企业降低库存的具体操作指引,介绍优化库存的路径的六个步骤,每步骤分别有不同的活动,下面,我们以生产原料为例,对优化库存路径作进一步解释:

3.1第一步:了解库存情况

3.1.1确定物料的数量, 进行ABC分析

ABC分析法又称ABC分类管理法、重点管理法等。ABC分析法依据库存种类数量与所占资金的关系,将库存物品分为A、B、C三类:

A类物品:高值──价值占库存总价值的70%-80%的相对少数物品。

B类物品:中值──总值占库存总价值的15%-20%。

C类物品:低值──库存总价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占5%-10%,但占大多数物品。

当对物料进行ABC分析时,首先,根据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收集相关数据,把物料进行分类,求出每类物料的年资金占用额或平均资金占用额。

其次,制作ABC分析表,把物品名称、品目数累计、年库存量、年资金占用额、年资金占用额累计、年资金占用额累计百分比等列出,以确定ABC的分类结果。

最后,根据分类标准,把物料分成A、B、C三类。

3.1.2测量目前库存水平

根据上述ABC的分类,分别统计A、B、C类物料的库存天数范围、种类、库存金额,以便了解当前的库存水平。

3.1.3评估库存平衡指数

库存平衡指数是库存平衡状况的量化结果,它是从ABC存货矩阵中计算得出A类是占库存80%的物料,B类是占15%,C类是占5%。并算出库存天数的范围。举例如从下表:表4-2 生产物料的库存物料数量与库存天数范围表。

库存平衡指数=绿色斜纹区域物料数量/总库存物料数量(%),表中绿色斜纹区域为理想的库存天数,红色竖纹区域的物料有缺货风险,橙色横纹区域的物料库存过高。从表中可得,总库存物料数量为81种,在绿色斜纹区域库存有32种物料,因此,平衡指数为40%,同理,库存过量为59%,缺货风险1%,分析得出企业的改善前的生产原料只有40%的物料处于正常的库存状态。

3.1.4确定改进的潜在方向和物料

如何使所有物料都不会有缺货风险,也不会库存过量,而处于正常的库存水平?对于库存平衡指数而言,最完美的库存平衡指数就是100%,因此,要想方设法使其他区域的物料库存天数改善到绿色斜纹区的库存天数。

除了根据库存平衡指数判断待改善的物料种类外,还要结合以下几方面考虑:

1)销量的实际水平出发,保证需求量的大物料库存,避免缺货,但也不能备过量的库存,导致库存成本增加。2)考虑物料不同的再补货频率;3)计算不同物料的安全库存;4)计算预计库存天数及库存水平等。

3.1.5挑选试点物料,开始监测和记录绩效

确定了物料的改进潜力后,可开始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物料作为试点物料进行改善。首先要提高客户服务水平,需要增加处于表面4-2的红色竖纹区域有缺货风险的物料库存。其次要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则重点改善A类库存过量的物料(橙色横纹区域),从而缩小了关注范围,更有针对性地改善库存,可轻松地使所有物料的库存水平达到正常的水平。

可通过监测记录物料的需求;计算物料的再订购点和备货期;监测生产的输入及产出的数量;库存水平与丢失的订单;供应商送货的准确性等,以提高生产物料的库存管理水平。

3.2第二步:恢复良好库存管理的基本条件

3.2.1研究当前操作及管理系统

了解目前库存管理活动的开展情况,如库存量、订单、订单跟踪、送货准确性等。

3.2.2改进当前操作及管理系统

如何对当前的管理系统作改善?需要在同一时间针对下列几个不同层次进行改善,恢复基本条件。在流程和程序方面,要检查库存管理的当前流程;在库存管理参数方面,应制订管理体制理参数的临时标准;在物理流程方面,要恢复仓库的基本物理状态。

要改善库存管理,应根据不同类型的需求,实施不同的方法。由于研究安全库存、经济订货批量EOQ、再订购点是库存管理成败的关键之一,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订货方法,使物料的库存更合理。

3.2.3确定管理参数的临时标准

当确定了每类物料的安全库存、经济订货量、再订购点、备货期、客户服务水平等参数,并应把这些参数设定为临时标准。

3.2.4确定职责并培训

确定管理职责,并向员工提供培训,要求相关人员按上述临时标准操作。

采购员应负责编制每项材料采购计划并根据上述设定的临时标准等实施采购。

仓库管理员应管理好进出库货物,定期盘点,上报盘点报告。确保系统库存与实物库存一致。

3.2.5恢复仓库的基本物理条件

建立一个可视性高的流程,可减少很多非增值操作,包括查寻材料、材料损耗的可能性高,分不清废品与优质材料等。可通过下列步骤实现仓库的可视化:初步检查,并对所有物料标贴;分析标签,制订临时的标准和规则;持续监测可视条件等。

3.3第三步:导入记录异常情况的系统

对物料的库存情况进行监测,包括每天的库存量、订货量、送货量等,根据预设的库存上下限,监测每种物料的库存是否属于正常范围,记录异常情况,开展柏拉图分析。

3.4第四步:消除异常情况,并稳固流程

3.4.1分析异常情况并找到对策

对于物料库存的异常情况,可以通过很多工具进行分析和改进,一般情况下,可以用5个为什么分析(5WHY分析),分析原因后,相应找出对策。

3.4.2执行对策

制定对策行动计划,按时按计划对所有异常情况逐步消除。

3.4.3跟踪结果

对执行结果进行跟踪,监测是否发生异常情况。记录物料的库存实际水平和记录异常情况。收集所有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同的异常,进行不同的纠正行动,消除异常。

3.5第五步:找出优化库存的机会

3.5.1作管理参数与物理情况的比较,优化参数

巩固前四步的成果,把试点物料的监测及改善行动应用于相同性质的物料,对所有物料进行全面监测。然后对比临时标准的参数设定与实际库存数据的差异,检查临时标准是否合理,寻找可改善的空间,例如减少批量、降低安全库存、缩短交货期、降低最小订购量、增加送货频次、提高供应商送货的准确性等。通过上述各项参数与实际情况的对比,可找出优化库存的机会,重新修改并优化相关参数,使各物料库存水平更合理。

3.6第六步:开展改善行动并修改标准

3.6.1执行纠正行动、更新相关标准

找到优化库存的机会后,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执行纠正行动,把更新后的参数作为新的标准,并要求相关人员按此标准执行。

3.6.2提供培训、继续步骤3

要把新标准新规定贯彻执行,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后,开始执行新标准,但还应继续对物料库存进行监测,重复第三步,继续记录异常情况,分析异常,持续改善,形成库存持续优化系统,使库存管理自动化。

4.生产企业库存管理发展方向

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库存管理系统的优化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库存,使企业库存结构更合理,从而减少了库存占用资金;同时也避免了不能按时交货的风险,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 现代供应链管理还研究了很多不同的策略,如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联合库存管理JMI(Jointly Managed Inventory),供应链物流整合CPFR(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and Replenishment)等,通过把传统的供应链运作和电子商务相结合,实现了供应链企业之间规划、预测和物流补货的全面整合,真正实现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规划和协同运作,提高了供应链运作的绩效。

上述方法和策略都是生产企业以后持续改善的方向,但这些方法都是以企业内部的库存管理系统为基础才能做好的,因此,企业必须首先做好企业内部库存管理,在此基础上,再延伸发展,并努力找到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s),如供货商合理化、准时交付JIT(Just in Time)、业务流程重组等[5],以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为己任,使整个行业健康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唐纳德J.鲍乐索克斯,戴维J.克劳斯,M.比克斯比.库珀.供应链物流管理[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0

[2]张浩.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

篇13

减少燃油消耗

对船东、营运商和船舶管理人而言,最主要的成本要素是燃料。目前已有海事软件机构开发出减少船舶营运燃料消耗的方法。如GL的“ECO Assistant”软件就能提供准确有效的解决方案,指导船员选择最有效的营运参数。无需改动船上的任何硬件,便能立刻实现燃料的节省。

研究发现,纵倾角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船舶航行时所受的阻力,进而影响燃油的消耗。最理想的纵倾并无具体的标准;最佳纵倾取决于当前的环境条件,如航速、排水量和水深等。ECO Assistant作为一款安装方便,便于使用的软件,勿需将船舶系统和传感器连接,它可以安装在任意一台计算机上。只要输入当前的航速、排水量和水深等操作数据,它就能计算出相应的最优动态纵倾。同时,该软件还可以计算出船舶的静态纵倾。在船舶出港之前,船员可以根据它输出的相关信息,科学合理地装载货物,以最优静态纵倾出航。另外,ECO Assistant还可根据需要与一个USB加速度传感器连接,可实时监控船舶航行时的纵倾信息。可以说,ECO Assistant是一个全面、完整、精确的数据库,里面包含了船舶在各种航行条件下所对应的船舶阻力信息。

维护支持

船舶维护是船东和船舶管理者所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他们要保持船舶的良好状态,以满足潜在租船人的期望;另一方面,他们还需要降低维护成本和合理分配船员工作量。为解决上述问题,先进的船舶管理软件往往具有一体化的预定维护和采购功能。以GL ShipManager软件为例,它的支持范围目前已扩展至船体结构、涂层、腐蚀情况、船体变形等,并且其智能数据同步技术能确保船上和在岸人员都可及时准确地获得船舶当前的状态信息。该软件现在已安装在世界各地的500多艘船上,并获得了船舶管理者和技术部门员工的认可。

船体状况监测

精挑细选且充分实施的船体维护战略不仅能提高船舶对租赁商的吸引力,而且能降低船舶的维护成本和事故风险,同时确保符合各种规范。一款好的航运软件往往能满足这一要求。例如,GL HullManager就具备监测船体全面状况的功能,它能支持结构强度、涂层信息,腐蚀状态、变形情况、裂纹扩展等状况的监测和检验,对船舶当前状态进行评估,并且自动生成报告等,达到船体状态评估流程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以确保船舶有良好的维护状态,同时也可支持船舶租赁方和船舶使用方对船舶状态信息的共享。

此外,该海事软件还能够建立船舶结构的精确模型。客户可将船体的任何缺陷信息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添加到船体模型的相关位置。该软件能让客户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追踪问题区域的发展变化。修船厂规范的准备工作也变得轻而易举。该软件累积的信息还能向租船人等证明船舶的维护情况。

阿特拉斯・科普柯压缩机技术将节能技术作为中国市场重点

2010年5月9日,阿特拉斯・科普柯压缩机技术在上海展示了其长期以来将节能技术带到中国市场的成功经验。随着公司部分策略管理层从欧洲迁至上海,阿特拉斯・科普柯期待未来能将公司出色的压缩机解决方案,包括能源回收、变速驱动以及空气检测系统等,推广到中国更广阔的市场。

阿特拉斯・科普柯压缩机技术总裁stephan Kuhn表示,“随着现在阿特拉斯・科普柯压缩机技术部分高管开始常驻中国,我们将能更好地提供环保压缩机以及空气处理解决方案,比如我们的‘零碳’排放压缩机,将致力于满足客户要求,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并降低拥有成本。今年晚些时候,我们将在上海再开一家新工厂,为不断增长的中国市场提供高能效涡轮压缩机。”

阿特拉斯・科普柯公司同时介绍,2009年,阿特拉斯・科普柯公司内置能源回收装置的ZR系列无油空气压缩机成为了全球首款获得TOV“净零能耗”认证的压缩机。该款压缩机产品能够百分之百地将输入的电能以热水形式回收。

另据了解,阿特拉斯・科普柯称其此次带来的节能技术将为中国政府设定的2020年单位GDP能耗(较2005年水平)降低40%~45%的目标提供支撑。公司节能技术将能极大地有益于环境保护,并为中国实现降低能耗的目标起到重要作用。气垫船底新技术

瑞典著名油轮公司――斯特纳(stena)积极研发气垫船底减少阻力的船体与技术,近期设计制造了一艘15米长大型船模作科学实验评估,命名式在歌德堡港举行,船模起名“StenaAirmax”号。

斯特纳航运公司早在五年前已投资5000万瑞典克朗开展船体气垫项目的研究。该公司在小型船模的试验取得一系列成绩和进展后,再设计大型船模发展,目的是找出一种方法减少船舶的耐水性,从根本上提高能源利用和降低燃油消耗。

降低能源消耗

该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乌尔夫・莱德对该项新技术初步评价,认为测试结果令人鼓舞。根据船舶的种类和速度,期望能节省20%~30%的能源,新“Stena Airmax”号大型船模,重约25吨,将通过一系列的测试来验证这些成果。

斯特纳航运公司与歌德堡查默斯科技大学、SSPA研究机构合作,开发及确立P-MAXair模型,而“Stena Airmax”号大型船模是该计划大型实验性进程的工具,将在瑞典西海岸古尔马斯峡湾进行海上试验,测试将进行一系列内容与项目,船模上已安装电动马达作为动力模拟。

工程人员和科学家目前在理论创新上,重新确立船体与水接触的部分“湿面”,目的是想办法减少这种“湿面”,使得船体与水的摩擦降低,从而提高船速。解决办法之一,是在船底设计制造出一个充满空气的空腔,减少船体湿面,形成水与

空气接触,而不是船体钢板,以此减少摩擦。

乌尔夫・莱德表示,道理简单,但试验复杂,这些技术难题包括波浪内部形成的空腔会削弱积极作用。另外,一个平衡两者之间还必须优化空气压力,以达到尽可能减少阻力,并在同一时间内,减少空气泄漏的目的。

实验船身长15米

用船模试验来测试技术的可行性和搜集各种数据,由来已久。然而,斯特纳气垫减少摩擦的实验项目涉及空气内容,若以过往的经验来看,船模扩大全尺寸试验要加入空气的元素,在未有先例可援和掌握实际数据之前,以4米长的传统船模来建立一个全尺寸的传统船模试验效果,是非常危险的。

根据对实验的全过程的认识和现况,斯特纳船运公司与科研人员决定按1:12的比例,先造一艘长15米的实验船,以验证所取得的成果可否适用于更大尺寸的船型,其中测试空气调节系统将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很大程度决定计划的成败。

该大型船模的技术规范内容:长15米,型宽3.3米,满载重量35吨,时速5节,动力推进2×10千瓦。全尺寸船舶设计:长182米,型宽40米,满载重量6.5万吨,时速14节,主机推进2×8000千瓦,满载刻线0.9米。

世博“漂浮农场船”打造“海上城市”技术概念

位于世博园浦西区的中国船舶馆不但展现了中国造船工业的历史和最新成就,更展望了造船工业的未来,其中“漂浮农场船”的展台足以引发我们对未来造船工业的无限畅想。

蔬菜种植采用无土栽培

在中国船舶馆室内展区,一个“漂浮农场船”的模型引起了人们关注。这个模型长度超过1米,在船头不但有绿油油的蔬菜,还有好几台风力发电机;而在船尾,则在立体栽培的蔬菜架子上安置着大量的太阳能电池板;在中段宽敞的甲板区,一群母鸡在草地上吃食,一条条鲤鱼在水中欢畅地游来游去。

旁边的说明写着,这艘船是“航行城市的主要食品生产、供给基地,集海水淡化、蔬菜水果种植、家禽鱼类养殖以及食品加工等功能于一体,保证居民身处海上也可能吃上新鲜和营养丰富的食物。这艘船长330米,有60米宽,不亚于美国的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船上有家禽饲养区,可以在这里放养家禽,让它们在这里产蛋,也有孵化区,可以繁殖家禽。在这里还可以进行海水淡化,并用淡化的海水养淡水鱼,它还可以用无土栽培的方法种植蔬菜。这些生产出来的食物都可以通过高度自动化的流水线加工成食品,并且贮藏起来。

“农场船”设计零污染

这艘船是“真的”吗?为什么要舍弃陆地的农场,在海洋上种菜养鸡呢?中国船舶馆媒体主管胡晓峰说,这个模型展现了一种技术概念,现在它需要用的技术都有了,但是经济性还不够好,也没有必要现在把它制造出来。那么,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概念呢?

胡晓峰说,为适应本届世博会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中国船舶馆把展示重点定为“船舶让城市更美好”。两者的一个重要结合点就是“海上城市”的概念。未来,陆地上的生存空间可能已经不够人类生存的,陆地环境恶化,一部分人可能不得不移居海上,“漂浮农场船”正是为这种“海上城市”提供食物的。

那么,不污染陆地,就要去污染海洋吗?胡晓峰说,“漂浮农场船”的设计概念就是“零污染”。它的物质能够循环利用,不向海水中排污;种植、养殖和加工的能源都来自太阳能和风能,比如用太阳能电池发出的电能可以向甲板下的无土栽培蔬菜提供灯光照明。因为船是可以动的,所以总是能去最适合种植、养殖和发电的区域,可以说“和自然融为一体”。

中国乙烯运输管理技术取得突破

目前,从长航油运传出喜讯,该公司将与中石化携手,共同打造中国自有的乙烯运输船队,填补国内乙烯运输市场空白。

据长航油运4月9日公告称,该公司将与中石化化工销售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展乙烯水路运输相关业务。新公司注册资本15000万元,长航油运以现金出资105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70%;中国石化化工销售有限公司以现金出资45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30%。

乙烯运输长期受制于外

乙烯是最重要的石油化工原料之一,它的产能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能力的标志。由于其理化特性,乙烯运输必须在一103℃的条件下进行。目前国内尚无符合其装载要求的低温船舶,处于空白阶段,乙烯的船运只得依靠外轮来实现。

根据中国相关规定,外轮不得从事中国国内两个港口间的内贸运输业务,这就直接导致国内石化企业的乙烯销售及采购只能通过进出口途径来完成。即便是中石化系统内的企业在乙烯资源上进行相互平衡和调配,但因受制于运输环节,也只能被迫舍近求远进行进出口贸易,不仅造成资源调配上的浪费、经济上的损失,也使宝贵的乙烯资源在国内存在大量缺口的情况下仍被迫流向国外,大量效益流失。国外公司就是通过对乙烯船舶的长期控制,几乎主宰了整个亚洲的乙烯市场。

“目前,国内乙烯航运审批手续非常繁琐,同时,由于国内没有承运乙烯的船舶,乙烯运输长期以来,受国外商社掌控,中方企业在乙烯进出口及航运市场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中石化化工事业部主任吴明君就此坦言道。

有专家分析,随着今后国内乙烯产能的快速扩张,中国乙烯运输的需求将日显频繁,打造中国的乙烯运输船队,破解制约中国石化企业乙烯运输发展的瓶颈,这既是国内石化企业自身经营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也为中国航运企业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发展商机。

挑战高端化工品运输

2009年12月28日,长航油运与中石化化工销售公司在古城南京举行“乙烯船合资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此举标志着双方携手打造中国乙烯运输船队进入到启动阶段,这也是长航油运矢志服务石化企业、推进“向产业高端延伸战略”的一大举动。

由于乙烯的理化特性,对其运输的进入门槛更高、管理要求更严、难度更大。长航油运领导层高度关注国内石化企业乙烯运输现状:长航油运总经理李万锦等领导班子成员,多次带队走访中石化和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就承揽乙烯运输进行反复协商,协调解决相关难题。经过多方努力,2008年5月,长航油运以航租外轮的形式,成功进入国内乙烯水上运输。

“要彻底扭转乙烯运输长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就必须拥有、经营和管理自有的乙烯船舶。长航油运具有十多年在水上危险品运输行业方面积累的专业经验,有信心、有能力去挑战高端化工产品乙烯运输市场,实现‘国油国运’,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李万锦总经理对打造一支国有乙烯运输船队充满自信。

在承租外轮进行国内乙烯运输的同时,长航油运及时组织公司航运经营部、船技部等相关人员上外轮乙烯船考察,实地学习了解乙烯船的操作、护管、设备应用、船舶管理等方面的相关情况。

挪威船级社设计新概念集装箱船

“Ouantum”为挪威船级社(DNV)设计的新概念集装箱船名。该型新概念集装

箱船以技术和市场研究以及创新为基础,是为在消耗较少的燃油的情况下,运输更多的货物并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量身定做的。

总的来说,航运企业,尤其是集装箱船运输企业,面临的不稳定性仍将是一个挑战,因此灵活性将成为未来成功的关键。而新概念集装箱船就是为了满足已经感知的市场需求而设计的。虽然新概念集装箱船的设计航速为21节,但可以在航速小于10节和大于22节的情况下高效运营。由于该集装箱船的型宽为42.5米,因此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而其49.0米宽的超宽甲板设计增加了集装箱的搭载能力。

以新概念集装箱船众多创新解决方案中的部分创新解决方案为例,新概念集装箱船所需的压载水量可以减少到最少,新概念集装箱船将液化天然(LNG)作为船舶的部分燃料。

据挪威船级社总裁兼首席运营官Tor Svensen介绍,“即使是在三到五年之内才能够建造出‘Quantum’新概念集装箱船,也要推动挪威船级社设计的新概念集装箱船有可能促进关于船舶概念创新的辩论。虽然新概念集装箱船设计的各个方面都不大可能在一艘船上体现出来,但我深信,某些特性可能在今后在一艘一艘的船上体现出来。他谈及汽车行业,作为开发未来新型汽车的指导原则,该行业具有长期引进新概念的传统。”

Svensen补充说,“虽然我们都知道,船舶工业正面临困难的时期,但现在是创新和集中精力制定新的解决方案的时候了。挪威船级社拥有强大的技术和金融平台。该平台将用于解决大家正面临的问题,特别是环境挑战问题。”

如果“Quantum”新概念集装箱船按设计方案推出,将建成一艘长272.3米,水线型宽42.5米,甲板加了6.5米,总载箱量可以达到6210标箱的集装箱船。通过在进行该集装箱船设计前的市场研究后,航运市场情报提供公司――Alphaliner得出的结论是:“5500标箱级集装箱船有可能成为集装箱航运企业新的主流船型。”

崭新的船舶下水方式

据“船舶世界网”报道,4月10日,在16只大型气囊的承载下,烟台打捞局船厂建造的85米打捞船“德渡”顺利滚装到半潜驳船“德浮2号”上。4月17日,在烟台打捞局专业技术职员的精心操纵下,“德浮2号”半潜驳船顺利下潜,“德渡”船成功实现下水。该船计划6月竣工交付使用。

此次新造船舶下水方式,是烟台打捞局在船舶建造和重大件运输详细施工工艺上的一次尝试,改写了烟台打捞局新造船舶利用滑道下水的历史,成功开创了一种崭新的船舶下水方式――利用半潜驳船下水,突破了现有滑道承载力和船型的限制;提升了造船能力,改写了烟台打捞局重大件滚装运输利用滑道滑移上船的历史,开创了气囊滚装重大件的装载方式。这是烟台打捞局救捞专业化建设的新成果,也是烟台打捞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科技水平的体现。这一技术研发将会促进船舶建造工作和海上重大件运输业务取得更大进展,提高烟台打捞局海上应急抢险施救能力。

德国研究新型船舶仿生涂层技术

据《大公报》报道,德国波恩大学近日发表公报说,德国科研人员发现了槐叶萍“超级疏水性”的奥秘。如果给船体刷上具有类似疏水性的仿生涂层,可大大降低船只行进过程中与水的摩擦,从而节省燃油。

槐叶萍是一种浮水性水生植物。这种植物极不易被水沾湿。把它浸入水中,再取出,上面挂的水珠马上就会全部滴落。更准确地说,它在水下根本就没有被真正浸湿。在水下时,其叶片表层会形成极薄的一层空气膜,从而避免叶片与水直接接触。材料学家称其为“超级疏水性”。

波恩大学植物多样性研究所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槐叶萍的表面有许多丛生的放射状微茸毛,而这些茸毛的尖端十分亲水。入水后,这种植物能够将水分子锁定在茸毛尖端,令尖端到叶面的空气层得到有效保护。

研究人员认为,效仿槐叶萍表面结构制造新型涂层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船运为例,目前船只的驱劫能有一半以上被船体与水的摩擦消耗掉了。如果能通过特殊涂层在船体表面形成空气膜,船与水摩擦而造成的能耗将降低10%,因此可大量节省燃油。此外,这一技术还能用于制造速干浴衣等方面。这一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先进材料》上。

据资料介绍,槐叶苹科(salvinia natans)是一种多年生浮水性的水生蕨类草本植物,喜生长在温暖、无污染的静水域上。根茎细长,其每节上长出3片叶子,轮生,2枚浮水叶,排成二列类似槐叶而得名。其别名为:槐叶苹、蜈蚣萍、槐叶苹、山椒藻。

核动力技术或将用于集装箱船

“国际船舶网”报道称,“核动力深海集装箱船将只需每5年补充一次燃料,将完全取代目前的传统油燃料船舶,这一天即将来临。”德级社执行董事会成员Hermann Klein近日预言,“我确信我们将看到核动力驱动的集装箱船。”

Klein是基于目前海事界发展现状才作出上述预言的――海事界减排压力是研发零排放船舶的动力来源,但Klein对全球船东能否在2020年完成减排目标表示怀疑,因为目前在服役的船舶有超过60%仍将运营10年,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船队会有新吨位和新技术船只。他认为尽管降低航速和采用LNG等灵活燃料是减少污染的有效方法,但如果航运要完全符合环保标准,还需要更多的革命性技术。

此外,业内一些专家认为集装箱船订单在2011年初将复苏,但Klein认为这还需要好几年,这将给业界各方一段时间去重新思考船舶设计、船舶周期的平均航速等,而不是之前的最大航速。这一思维变化将使造船师们转向研发不同的船体和推进系统。尽管大多数集装箱船将在过去航速的基础上降低航速,但有时仍然需要快速地为客户运输昂贵的、时间紧迫的货物。

中远集团完成《远洋船舶压载水物理净化处理技术课题》研发

据国资委网站报道,4月26日,由中远集团所属中远造船工业公司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远洋船舶压载水物理净化处理技术课题》顺利完成,并通过了交通运输部课题专家组的验收鉴定。专家组认为,该课题充分发挥多行业、多单位合作的优势,完成了原定任务。在压载水处理系统的预处理、高效消毒灭活技术及系统自动化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大量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压载水处理技术,建立了标准的岸基测试设施以及检测检验方法体系。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预进气式气体辅助液体反冲过滤器自清洗技术和紫外剂量处理水浊度自适应调节等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专家组高度评价了中远集团、中远造船工业公司对课题的研发和组织管理工作,一致认定课题技术资料齐全,内容完整,给予验收通过。

远洋船舶压载水携带的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是构成对海洋环境和生态破坏的主要威胁之一。近年来,国际海事组织(IMO)及各航运大国纷纷制定相关措施,严格控制压载水排放。IMO于2004年2月通过《国际船舶压载水及其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

约》,制定了压载水处理的新规范和新要求。该强制条约一旦生效,仅国内船舶压载水处理设备市场即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目前,国际上仅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压载水处理关键技术。为满足公约生效实施后对国际航行船舶压载水处理的新标准和规范要求,打破发达国家垄断,科技部将《远洋船舶压载水物理净化处理技术课题》列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引导国内企业自主攻克这一难题。中远集团凭借强大的航运背景以及丰富的船舶和配套产品制造经验,获得承担该项目的机会。中远造船工业公司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攻关,按计划完成了全部项目研发指标,取得了预期效果。

芜湖大江造船天然气动力船通过高新技术认证

芜湖大江造船有限公司于2007年经投标获得的由新加坡Maime Designs PTE.LTD公司设计,船东为泰国CSG航运公司的6艘以天燃气作为动力设备燃料的49.9米长、装载40TEU的集装箱船,现已制造完成,并陆续交付给船东使用。

该船在制造安装过程中实现了如下几项创新:

・快关阀、高压滤器、减压阀、球阀、电磁阀等组合而成的天燃气从200巴降N;9巴的分级减压系统;

电加热带保温以补偿供气系统的降温;

・天燃气浓度安全控制的声光报警装置;

・温度和烟雾安全控制的声光报警装置;

・电气和机械双重控制天燃气供气系统:

・横向可倒式航行桅杆。

据了解,天燃气动力船在国内外是首创,以上创新点在国内外也少有报道,其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上海长航船舶工业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