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提高理财服务品质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提高理财品质是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作用之一,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银行存款为客户提供了一个财富管理的基础平台,由于其与其他财富管理手段相比风险较低,因而更好的满足了传统低风险偏好客户群体需求。然而,随着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健全,更多的客户则希望获得更高的收益率。这就对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提升资产管理业务水平,才能更好的吸引留存客户。第二,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根据自身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构建了相应的高端客户业务体系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理财投资工作,如私人银行业务等,在保障客户财富安全的前提下为客户提供了更多投融资渠道,从而为客户提供了一个更为良好的理财环境并由此提高了客户对银行理财服务品质的认可,提高了客户满意度。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在国内银行发展中占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相关部门应给予此问题高度的重视。
(二)拓展融资渠道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从当前的现状可以看出,资产管理业务帮助企业融资的方式即为为其提供理财渠道、多种监管要求的项目投资方式等。进而改变了原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将信贷、票据作为自身的主要融资方式,同时其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型融资办法,并有解决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资金不足的问题,且加快了其发展步伐。另外,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为企业提供了多种项目投资方式,便于其开展投资行为,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投资行为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安全保障。此外,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满足了企业发展需求的同时,也为自身发展赢得了更多高端企业和个人客户,将企业融资和个人资产保值增值紧密联系起来,并最终为自身存款服务等的进一步优化营造了一个良好环境。
(三)协调业务发展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协助业务的均衡发展,作为各业务条线综合发展的纽带和桥梁,这是资产管理业务最为重要的作用之一。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单一业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因而在此背景下强化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资产管理业务与传统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先进管理业务间的互促。在2010年的相关调查中发现新股申购、代客境外理财产品的推出推动了商业银行投资业务体系的构建,同时也促使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形式逐渐趋于规范化,其协调和综合发展的作用也由此显现。为此,政府部门应通过采用新媒体手段等扩大对其的宣传力度,以便在此基础上提高广大群众对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关注和认识。
二、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运作中存在的几项风险分析
(一)法律风险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运作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其风险的产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法律条文中的收益权方面的法律明细的设定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法律条例中的收益权与基础资产相互分离的法律内容,导致双方在合作期间,出让方出现违约现象时,受让方只能凭借法律条文维护自身收益权益,而其自身的基础资产却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第二,对赌条款在股权投资中的应用较为普遍,但是由于法律条文对股权回购和利润差额补足等方面的设定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从而导致公司利益受到一定损害时,公司经营者的权益可能由于股东的逃避行为而遭到严重的损害。在此背景下,为了提高法律条文的规范性,要求政府部门应根据法律实施现状对其缺失内容进行合理补充。
(二)产品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实际投资运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产品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的产品结构具备较为复杂的特点,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的管理业务过程中将受到一定限制。另外,由于部分投资者在开展实际投资行为的过程中过于追求利益,忽视投资风险管理,在投资过程中增加杠杆和期限错配,最终导致实产品流动性风险增加。其次,由于部分投资者在开展投资行为的过程中过于追求高收益率,通过将理财产品资金投资到二级市场的形式为自身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此种投资方式在确保投资者收益率的同时,市场资金面宽松等现象的发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产品的整体收益。
(三)其他风险
1、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的产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商业银行在进行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运作的过程中其内部控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从而导致其资产管理资金的操作风险逐渐扩大,最终影响到了商业银行投资中利益的获取;第二,在商业银行进行资产管理的过程中,投资交易员的不规范操作行为将为投资运作带来一定的操作性风险。如,投资交易员对项目风险判断不足的现象的发生即会为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运作带来一定的操作风险。另外,部分投资交易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未提前对自身所投资的项目展开全面的了解或未及时调查融资企业资产负债情况,那么其不当的操作行为必然会影响到投资中的收益,甚至会出现无法回收投资本金的现象。
2、道德风险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运作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道德风险。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高风险标的理财产品投资运作中,相关工作人员未在产品说明书中标明收益分配细节,从而在投资运作的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投资者的收益,甚至导致其投资本金将遭到一定损害。其次,部分投资交易员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未向投资者介绍其所投资企业的真实情况,并采用歪曲事实的方式促使投资者展开投资行为,造成投资者本金的损害。此现象的发生即为道德风险的一种表现形式,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运作过程中应避免此现象的发生。另外,部分投资交易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的行为,违规操作等行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道德风险,严重影响到投资的正常运作。
三、强化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运作对策
(一)完善法律主体地位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国内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运作过程未强调法律在投资中的主体地位,由此导致国内商业银行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资金风险,对于此,要求国内商业银行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应通过利用新媒体的手段来对法律主体地位进行宣传,从而确保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运作中出现问题时可及时采取法律保卫自身合法权益。其次,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要求商业银行应与监管机构就政策问题进行沟通与探讨,以便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最终由此为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投资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且促使商业银行业务能够在此背景下更为健康的发展。
(二)加强监管文件的执行
加强监管文件的执行是强化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运作对策之一,对于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为了加强监管文件的执行,要求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根据监管机构资金资源管理要求完善自身的理财资金投资标准,且最终确保监管文件能够得到有效落实;第二,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背景下,原有的商业银行资金池投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资金管理需求,在此背景下,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自身投资模式,确保产品流动性风险的有效控制。另外,在此基础上为了确保监管文件的有效执行,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自身项目资产管理质量,最终为监管文件的合理执行打下良好基础。
(三)注重投资项目风险调查
投资项目风险调查工作的开展是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运作的基础,其调查工作在国内商业银行发展中的实施可有效控制投资运作中的风险,并及时发现风险产生的源头,且对其展开有效的解决。经过大量的实践调查表明,投资运作中风险的产生将严重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声誉,且促使其经营中的经济效益将遭到严重损害。对于此,要求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运作中应安排相关的工作人员开展投前尽职调查、风险审查和投后风险管理调查等,以此来总结出投资中存在着不定向风险,并针对其潜藏的风险构建相应的风险防御对策,以便在商业银行投资运作中出现风险时,可对其展开有效的控制,且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商业银行项目投资质量。
(四)完善产品设计制度
完善产品设计制度也是强化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投资对策之一,对于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由于客户对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提出了期限短、低风险的需求,因而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应根据自身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构建相应的产品设计制度,以此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为自身业务发展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第二,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国内商业银行在商品设计中存在着产品单一、形式简单等问题,因而为了吸引更为客户的关注,要求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应综合现代化科学技术,实现产品多元化设计形式,并促使投资者在产品的吸引下能展开投资行为。此外,为了提高客户的满足度,国内商业银行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应综合客户心理需求、经济能力等因素,最终达到最佳的产品设计状态;第三,在市场竞争日益剧烈的背景下,要求商业银行应将结构、安全兼顾的理财产品设计化为自身业务发展重点,最终提高自身整体核心竞争力,稳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第四,为了有效控制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风险的产生,应对产品的期限、收益率、投资方向等要素严格把控,最终达到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可知,近年来,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投资方面的内容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由于在商业银行投资运作过程中将产生一定的风险,因而要求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应从自身角度出发,完善产品结构设计,丰富产品形式,以便从根本上限制投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给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更多的投融资选择。另外,为了确保国内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运作的有序进行,商业银行应在发展的过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高理财服务品质,提升品牌形象和社会公信力,确保资金池稳定,以保障投资运作的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王哲.“泛资管时代”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趋势研究及建议[J].北京金融评论,2015,12(01):210-211
[2]罗雅方.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方兴未艾[J].金融博览,2014,21(01):52-53
[3]山东银监局课题组.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转型管研究[J].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转型及监管研究,2015,35(03):80-82
篇2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盈余管理空间
1.利用政策的可选择性进行盈余管理
会计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既可选择公允价值也可选择历史成本进行后续计量。虽然我国的房价在近期有所回落,但仍然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线,公允价值远大于历史成本,如果企业选择公允价值来对以前取得的房产进行计量,企业的资产便会增加同时资产负债率降低。公允价值实际上并不能改变企业的真实价值,它只是将企业的隐性价值显现出来,这种方式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财务风险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融资能力。此外,这种模式无需计提折旧或摊销,直接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差额计入损益。在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企业的报表利润。
2.将投资性房地产和固定资产相互转换进行盈余管理会计准则规定,闲置建筑物只能当做固定资产,采用成本计量模式核算,而不能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来做核算处理。固定资产较多的企业会因过高的折旧和摊销削减利润,企业可能会出现在地产市场价格上涨时与关联方签订租赁合同,将建筑物的状态由闲置转为租赁的现象,这样便可将其转换成投资性房地产并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达到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的目的。
3.规避资产减值不得转回的规定进项盈余管理
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计提在以后期间不可转回,这个规定使企业不能利用资产减值调节利润,但企业却可以改变资产用途来规避此规定。例如:企业将自用的资产转变为出租的资产,即使该资产已经计提减值准备金,但因用途发生改变,按准则规定应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其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的差额可在原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计入损益。同样的道理,当资产用途再次变化时,投资性房地产也可转变为固定资产以此达到调节盈余的目的。
4.利用公允价值计量差异调整损益进行盈余管理
会计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取得公允价值依赖于最近市场发生的交易价格、活跃市场的报价及未来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以上信息均无法获取则需采用估值技术。估值技术受主观判断影响很大,且会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就会出现相同的房地产因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在价格上有很大差异,企业则可利用价格上存在的弹性来进行盈余管理。
二、投资性房地产业务盈余管理的实际案例
例:某百货公司在当地同一地段收购了A、B 两处办公用房,这两处办公用房的单价相差竟达到了每平方米2000元。单价差距巨大的原因为:A处房产使用的是协商价格,而B处房产使用的则是评估价格,因为两者都是商品的实际交换价格,所以也都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由此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在操作上的弹性空间,百货公司收购的A房产面积为28000平方米,按每平方米相差2000元计算的话,对公司利润的影响就可以达到5600万元。
三、内部审计对投资性房地产的盈余管理
(一)内部审计在投资性房地产盈余管理中的现状1.会计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计量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规定了两种计量模式,即“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而内部审计准则中缺乏相关操作细则。
2.会计准则在划分投资性房地产标志和原则上的规定不够明晰,如未明确计划长期持有或计划短期持有是否为划分或确认投资性房地产的标志或条件,内部审计检查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确认是否准确、合理缺乏明确的判断标准。
投资性房地产与非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等,其减值准备和累计折旧的计提会计处理方式存在差异。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转换关注度不高,甚至忽略这些内容,职业谨慎不够。
3.投资性房地产一般为建筑物、土地使用权,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进行准确的界定,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工程造价、土地评估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但内部审计人员一般由会计、审计专业人员组成,缺乏土地、建筑及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
4.会计准则在投资性房地产中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价方式,在公允价值的确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确定、计量模式转换时都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投资性房地产价值较大和期间内变动较频繁的单位,为了追求盈余空间,一般通过聘请专业机构进行评估,而我国评估业务起步较晚,评估机构质量良莠不齐,评估价值的合理性,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专业判断,形成了审计风险。
(二)内部审计在投资性房地产盈余管理中的应对策略
1.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会计核算体系下,企业的盈亏既包括真实收益及亏损,也包括尚未变现的预估收益及亏损,净资产也包含着尚未实现的预期增值。合理判断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公允性,首先必须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在审计工作态度上要做到客观、独立、公正;在工作能力上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增强学习知识的多样性;在工作方法上要敢于创新,面对新的、复杂的审计环境要使用有别于过去的审计方法,对审计循环的划分以及审计证据获取应当不同于过去的审计模式,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对投资性房地产盈余管理的水平。
2.制定明确的内部审计目标。制定投资性房地产审计计划,明确审计应达到的目标,具体包括: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增减的记录是否完整;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的计价方法是否恰当;确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是否合理;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和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等,通过明确审计的目的和要求,提高投资性房地产盈余管理质量。
3.采用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在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审计中,审计人员要注重通过信息的收集来检查公允价值的取得和公允价格的准确性,避免利用公允价值粉饰报表及利润造假的现象。检查是否将所有投资性房地产都按一种模式计量,防止出现部分投资性房地产以成本模式计量,部分投资性房地产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情形出现。检查公允价值模式核算的投资性房地产,将自用资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关注是否将公允价值大于和小于账面价值的部分,分别计入资本公积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将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其差额是否计入当期损益等。
参考文献:
[1]陈益云.投资性房地产中盈余管理的空间分析[J].会计师,2010(3).
篇3
一、大力引进文化产业发展基金
我们知道,对于我国而言,文化产业兴起比较晚,自然而然,“文化产业基金”也是后来兴起的运作模式。所谓的文化产业基金,指的是借助国家对文化产业全面性的支持发展的大背景下,再结合国外资本市场长期经营下来所取得的经验,向多位发起人募集资金之后再委托一些特定的专业机构进行管理整合。同其他像股权基金所不同的是文化产业基金在整个产业之中所占规模比较小,实力相对那些股份股权基金而言比较弱。在现如今我国文化产业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较为普遍的资金难题的情况下,政府通过发挥其宏观调控的职能来推行这一新兴起的产业,在促进文化产业以及文化产业基金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难以避免的便会有政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态势出现。
为了促进本市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国家赋予厦门特区特殊的区域金融创新权利。利用海峡两岸的特殊地理位置,借以吸引各投资商成立文化发展产业基金,用以支持文化产业项目的发展,在文化产业金融创新发展上走出一条新路。
二、搭建金融对接文化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一)设立信息交流服务平台
对于建立文化产业信息交流服务中心,其重点便在于搭建文化企业信息平台的工作上。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建设文化企业的信息数据库,通过定期地向重要的几家金融机构推荐文化企业贷款项目来进行合作关系的维持,并且通过建立起专家库以及组建起专家团队进行咨询反馈的工作,在着手开发好适合文化型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体系之后,最终实现在文化企业技术前景中对知识产权的评估以及咨询做出合理恰当的判断。
(二)设立金融联动服务平台
关于金融互动的服务,我们可以通过加大对金融联动服务的引导来实现,将创投企业、证券公司以及基金公司等各类的金融机构共同组合起来,建立起文化产业金融服务的战略联盟,通过借助专业的研究团队,最终为文化企业提供综合性周到细致的金融服务。
三、建立全面强大的金融支持平台
(一)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金等方式进行金融支持
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等方式对国家级的文化产业基地进行金融支持,对于那些重点的文化产业项目进行跨区域整合管理的促进,并且大力对文化领域的新产品以及新技术的研发进行支持活动,除此之外,不忘全力支持鼓励大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对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进一步地落实并细化,从而加大税收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
(二)通过财政投入的方式进行金融性支持
我们对于财政的支持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首先要做的便是积极地推进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对文化产业的资源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整合。为了顺利快速的迎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春天,我们有必要对文化创意这一产业进行跨行业、跨区域的重新组合,其最终目的便是培养出具有我国专有特色的文化产业企业。其次,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我们同样不能忽略了在这一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时代,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自然也不例外,需要明确的一点便是,我们只有在文化创意产业之中融合进科学技术,方能够是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得到改头换面式的发展,最终实现文化产业的升级;最后不能忘记的便是要进一步积极地推进文化市场的建立以及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并且遵循市场规律,最终实现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建成。
参考文献:
[1]岳正坤,石璋铭.文化产业发展与风险资本投资的互动关系研究[J]. 宏观经济研究. 2012年第11期;
[2]乐祥海.文化产业投资影响因素与绩效的关系研究[J]. 财务与金融. 2012年第05期;
[3]乐祥海.文化产业投资影响因素测量指标体系研究[J]. 求索. 2012年第10期;
[4]白积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效率的实证检验[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2年第05期;
[5]187家动漫企业获认定[J]. 中外玩具制造. 2011年第02期;
篇4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已售房产(已结转为当期销售收入房产)已预征的所得税额+当期预征所得税(未结转为当期销售收入房产已预征的所得税)
二、销售收入的确认
(一)企业应以工程项目合格验收之日,或者首笔房地产使用权交付之日,或者办理首笔产权转让手续之日,或者首笔房地产销售收入实现之日较早者为房地产销售开始。企业自房地产销售开始,应根据当期实际房地产销售收入、相关成本费用,计算企业年度实际应纳税额。
(二)房地产销售收入的确定,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具体可根据销售方式的不同,按以下原则确定:
1.采取一次全额收取房款的,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确认销售收入实现。
(1)以房产使用权交付买方之日;
(2)开具发票之日;
(3)取得索取价款凭据(或权利)之日;
(4)实际收讫价款之日。
2.采取分期付款或预收款方式销售的,以合同约定的付款时间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付款方提前付款的,以实际付款日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付款方延期付款的,以合同约定的付款时间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
3.采取以土地使用权或其他财产置换房屋的,以房产使用权交付对方为销售收入的实现。
4.采取银行提供按揭贷款方式销售的,其首付款应于实际收到日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余额在银行按揭贷款办理转账之日,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
5.采取委托方式销售的,应按以下原则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
(1)采取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销售的,应按实际销售额于收到代销方代销清单时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
(2)采取视同买断方式委托销售的,应按合同或协议规定的价格于收到代销方代销清单时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
(3)采取包销方式委托境内企业销售的,应按包销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格于付款日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包销方提前付款的,在实际付款日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包销方延期付款的,应按包销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付款日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
(4)采取基价(保底价)并实行超过基价双方分成方式委托销售的,应按基价加按超基价分成比例计算的价格于收到代销方代销清单时确认销售收入的实现。
委托方和受托方应按月或按季为结算期,定期结算已销售房地产清单。已销售房地产清单应载明售出房地产的名称、地理位置、编号、数量、单价、金额、手续费等。
(三)企业采取预售方式销售房地产取得的预收款,应按预计利润率计算预计应纳税所得额,并按季预征企业所得税,待该项房地产销售收入实现后,再依照税法有关规定计算实际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所得税额,并相应计算应退补税额。
三、成本和费用的扣除
(一)企业销售房地产所发生相应成本费用的确定,应以收入与支出相匹配为原则。
(二)企业在进行成本和费用扣除时,必须按规定区分期间费用和成本、建造成本和销售成本的界限。期间费用和销售成本可以按规定在当期直接扣除。期间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成本是指已实现销售的房地产成本。
企业应根据当期销售面积以及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确定当期房地产销售成本。企业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和销售成本按下列公式确定:
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成本对象总成本÷总可售面积
销售成本=已实现销售的可售面积×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
可售总成本是指应归属于可售房地产的土地使用费,拆迁补偿费,七通一平、勘察设计等开发前期费用;建筑安装费;基础设施费,公用设备,绿化、道路等配套设施费以及企业为直接开发建设工程而发生的其他间接费用。总可售面积是指国家规定的房屋测绘部门出具的确定房地产项目可售面积证书中明确的面积。
(三)企业为开发产品而发生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及时结算的,可以按中标价格、工程合同造价或预算成本(孰低原则)与实际支付的建筑安装工程费之间的差额预提,并归集、分配到相关的成本核算对象。
(四)企业发生的绿化、道路等配套设施费,有些是在售后继续发生的,可在销售房地产时进行预提。配套设施建设全部结束后,应进行结算。售后发生的配套设施费预提比例,可由企业提出申请,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执行。售后发生的配套设施费预提比例,按本期结转销售收入的相应面积与公共配套设施的受益面积进行分摊。公共配套设施受益面积是指因开发房地产产品而建造的公共配套设施的受益对象的面积。当期可预提的公共设施配套费计算公式为:
当期可预提的公共设施配套费=施工合同金额或公共配套实施施工预算金额×本期结转销售收入的面积÷总受益面积
公式中“施工合同金额或公共配套实施施工预算金额”按从低原则计算,企业须将施工合同、配套实施施工预算提交主管税务机关审核。
企业售后继续发生的其他应直接计入工程成本对象的费用,可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同意后进行预提。
(五)企业为建造开发产品借入资金而发生的借款费用,应以其实际发生的费用配比计入开发成本。如属于成本对象完工后发生的,应作为财务费用直接在税前扣除。
(六)企业将开发的房地产以租赁方式取得房租收入的,应按当期实际租金收入,扣除租赁房屋的固定资产折旧及相关费用后的余额,与当期其他经营利润合并计算企业当期应纳税额。
企业采取先租赁后售出房地产的,原在租赁期间实际已经计提的折旧,不得在售出时再作为成本、费用扣除。
(七)境外企业与企业签订房地产包销协议,为企业包销房地产的,其包销业务应属于境外企业转让我国境内财产的性质。境外企业取得的房地产转让收益,应按税法第十九条及其实施细则第六十一条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上述包销业务是指:境外企业与企业签订房地产包销协议并办理了产权转移手续,且境外企业在销售房地产时使用本企业收款凭证。凡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其他代销、承销性质的业务,应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从事房地产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242号)的规定执行。
(八)凡按合同规定投资各方分配房产的,企业应首先归集房产建造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中方以土地使用权作为投资的费用)后,再根据合同规定的房产分配方法,划分双方房产的成本、费用。双方各自销售房产时各自缴纳企业所得税。
四、特别管理事项
(一)房地产企业发生下列行为后,应在年度所得税申报时(次年4月底前)向主管税务机关作出专项说明。
1.将开发产品用于本企业自用、捐赠、赞助、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
2.将开发产品转作经营性资产;
3.将开发产品用作对外投资以及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
4.以开发产品抵偿债务;
5.以开发产品换取其他企事业单位、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
6.将开发产品无偿借出使用
(二)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相关税收法律法规,以房地产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或者实际取得利益权利确认收入的实现。
(三)主管税务机关对上述行为确认收入的方法和顺序是:
1.按本企业近期或本年度最近月份同类开发产品市场销售价格确定收入额;
2.参照同类开发产品市场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额;
3.按成本利润率确定收入额。房地产成本利润率不得低于15%(含15%)。
五、企业在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以下资料:
(一)经中介机构审核后的《涉外房地产企业基本情况表》及其附表(见附件1、2、3、4、5);
(二)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三)纳税年度会计报表及中介机构的审计报告;
(四)项目立项书;
篇5
券商:等到了股权相关的债权投资
2012年10月18日,证监会了修订后的《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集合细则》”)及《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定向细则》”),合称为《证券公司资管业务办法》,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证券公司资管业务办法》在行政审批、投资范围、业务限制等方面进行了放松,促进了证券公司进一步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2012年11月2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在证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监管的通知》的授权下了《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规范》,对证券公司的直投业务进行自律管理。
这两部法规为券商直投业务提供了更为明确的监管,其中包括增加直投业务范围,即首次明确了直投子公司和直投基金可以参与股权相关的债权投资,为直投子公司和直投基金以可转债或过桥贷款等债权方式向被投资企业进行投资提供了可能性。
基金:成为全能选手
2012年11月1日,修订后的《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正式试行。
根据此法规,基金管理公司可以设立专门的子公司,通过设立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开展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在资产管理的投资范围上,基金管理公司可以投资于“现金、银行存款、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央行票据、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证券、商品期货及其他金融衍生品;未通过证券交易所转让的股权、债权及其他财产权利”等标准化或非标准化的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资产管理范围。
保险:多面开花
2012年7月16日,保监会了《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同意符合一定资质的保险公司将保险资金委托给符合条件的投资管理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证券资产管理公司、证投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开展定向资产管理、专项资产管理或者特定客户资产管理等投资业务。
2012年10月12日,保监会进一步了《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明确符合一定要求的保险公司和/或保险资金可以投资境内依法发行的、符合一定要求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证券公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不动产投资计划和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等金融产品。
2012年10月22日,保监会还了《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1)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除受托管理保险资金外,还可受托管理养老金、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等机构的资金和能够识别并承担相应风险的合格投资者的资金;(2)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接受客户委托,以委托人名义,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也可以设立资产管理产品,为受益人利益或者特定目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3)符合有关规定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向有关金融监管部门申请,依法开展公募性质的资产管理业务;(4)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按照有关规定设立子公司,从事专项资产管理业务。
上述一系列规定大大扩展了保险资产管理的业务范围,也为保险资金与其他非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合作提供了依据。
期货:新鲜血液
2012年5月22日,证监会颁布《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并已于2012年9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允许国内期货公司以专户理财的方式从事资产管理业务,期货公司除了能够投资于商品期货、金融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外,还可以投资股票、债券、基金、票据等金融资产,改变了期货公司原先单一的盈利模式,同时也为我国的资产管理业增加了新鲜血液。
另外,2013年6月1日正式施行的《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对于我国资产管理市场的扩大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此法规,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保险资管公司、券商都可开展公募业务,扩大了公募队伍,并且能够为更多的投资者提供参与资产管理市场的机会。
随着“大资管时代”的来临,“大资管”除了参与机构数量增加外,还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新进崛起的一种金融创新模式,伴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终端的普及,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投资、理财、交易等金融活动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面临已经到来的“大资管时代”,嗅觉灵敏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也瞄准了这块蛋糕,凭借互联网快速、便捷的先天优势,在产品销售、理财咨询等方面为投资者提供了周到的理财服务,在“大资管时代”找到了自身的价值。未来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金融将有可能进一步深入到金融产品设计等领域。
篇6
一、资产管理行业竞争格局
就我国的资产管理业务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是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的必然走向,其基金、银行、信托、保险、券商资管共同竞争的新型竞争模式,掀起了创新浪潮,促进了产业发展,使整个资产管理行业进入了全面竞争,共同发展的新时代。由实际出发,我国现阶段的竞争格式从规模的角度来说,截至2012年,银行、保险、信托、基金和券商资管的管理资产以银行为首,凭借其长此以往的庞大营销渠道掌握着24.71万亿元的资产,而券商资管的资产最少,仅仅拥有1.89万亿元的资产规模。保险、信托、基金居中,分别占有7.35万亿元、7.47万亿元和2.86万亿元。从收益和客户群体的角度来说,介于券商资管和信托的高定位,其理财投资产品多适合于高端机构及个人,而基金、银行、保险产品则多以普通民众为适用人群。相对来说信托公司产品的收益最高,银行及保险产品收益平稳,基金和券商集合理财与股指有关,受大盘影响。总体来说作为受用于中、高端客户群的券商集合理财业务,随着政府的重视和政策的放宽,券商理财产品收益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得到规避,发展空间也有了新的提升。
二、券商资管业务现状
1.集合资产管理业务
总体来说,由于受到政府政策的限制,集合资产管理业务虽然有着业务链的强大支持和浑厚的销售渠道支撑,但仍对风险没有较好的规避和分散,其投资业绩也大打折扣,效果不佳。自2008年以来,呈现暴增式势态的集合理财业务规模稳步提升,债券型产品的销售幅度最高,具有可灵活操作特性的混合产品也稳居高位。但由于受股指的直接影响,随着股指的下调,集合理财产品销售滞待,低风险品种产品数量和资产净值相对最低。
2.定向资产管理业务
定向资产业务是券商资产管理业务中比重最小的分支板块,受通道类业务爆发式增长的影响,资管业务发展事态迅猛。目前以银证合作票据业务为主,作为商业银行委托券商的定向资金管理模式,自2011年底便获得70%的增长幅度。券商用管理的表外资金购买票据类资产收益权或银行承兑汇票,规避了风险,提高了收益,促使了券商资管在银证合作票据业务领域的发展。其他通道类业务包括委托贷款、债券投资计划等等,虽然规模宏大,但收益受限,风险较大,只能作为短期定向资产管理业务起点。
3.专项资产管理业务
专项资产管理业务最初是为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平台的开展设立的管理业务,随着我国政策的放宽,券商资产管理行业的兴盛,专项资产管理业务预计将会成为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重要创新舞台。截至2012年,企业资产证券产品累计募捐资金达到283亿元,产品仅有11个,对于国家批定的A级标准还相距甚远,企业资产证券业务的申报工作受阻,目前仅作为试点阶段开展于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工作。
三、券商资管业务发展趋势
1.建设共同基金的核心地位
恰当的共同基金的建立对于带动投资、合理理财、改善资金管理多元化、提高市场效率等方面都有着积极地作用。作为世界储蓄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储蓄业务由银行直接经营,奠定了银行的资金收拢渠道基础,使得银行占据资产管理竞争格局中的首要位置,不利于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实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改善,资产管理市场竞争模式无法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金融体系效率大打折扣。因此,为了稳固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在整个资产管理市场的地位,促进券商资产管理的创新和发展,必须要建设共同基金的核心地位,通过基金来带动券商资产链的运转。
2.独立理财账户的建立
独立的理财账户让个性化的投资成为可能,不仅带动各项理财产品的销售,其自身包含的金融功能也很好地促进了金融市场的运行。独立理财账户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不固定性,以著名的现金管理账户CMA为例,客户可随时的从账户中存款取款,而对于账户剩余资金客户又可以通过券商的合理预算,设计个性化的投资计划,取得最大收益。因此专户理财成为未来券商资管业务的发展的基础形态之一,通过个性、集中的资产管理业务开拓券商资管业务新市场,提高各券商业务公司实力,奠定大型机构客户基础。
3.集合理财产品差异化
大集合管理费下行,小集合业务比例上升是集合理财产品差异化总行动方针,平衡盈利来源,打破盈利限制。扩大产品投资范围,规避风险,提升利润是券商资产管理的总目标,总方向。要想实现银行、信托、基金、保险、券商资管为一体的竞争模式,集合理财产品差异化,提取业绩报酬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具体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包括对风险收益的科学划分,对客户不同风险偏好及承受能力理财需求的正确定位,以及对市场走向的合理预测。在同行业竞争局势下推动不同形式的管理费用的下调或增幅,实现证券公司的绝对收益,奠定券商资管在产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四、结语
资产管理业务顺应时展潮流,展开基金、银行、信托、保险、券商资管为一体的全新竞争模式,在证券市场中占据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其中新兴的券商资产管理业务正处在资产管理领域的发展阶段,其多元化的业务方式和灵活的业务手段对资管业务的发展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就券商资管的现行业务和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大概的分析,望促进券商资管业务在整个资产管理领域的提高。(作者单位: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7
2010年,国家强调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功能的发挥,监管机构开始注重投资者结构的完善和产品结构的规范,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2011年强调虚拟经济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发挥,在信托产品创新、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基金特定资产管理、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等方面都进行了规范与创新;2012年进一步强调与落实虚拟经济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发挥的措施,在金融机构可以参与股指期货和商品期货等办法颁布实施的基础上,于8月6日颁布实施了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这为整个资产管理业务创新和行业合作打开了制度上的障碍,为资产管理业务创新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创新发展机遇。
2“转方式、调结构”带来的发展机遇
在国民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中,国家强调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虚拟经济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发挥,这为金融机构为产业客户、产品客户提供以风险管理和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资产管理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创新与发展机遇。例如商业银行可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针对性、差异化的资产管理业务;证券公司可以为企业和产品客户提供投资收益类资产管理业务;期货公司可以为产业客户提供基于风险管理、市值管理、期现结合的避险产品等差异化的资产管理业务,也可为产品客户提供基于收益的特色资产管理业务。
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定位
自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颁布实施开始,已有首批18家期货公司获得资产管理业务资格,标志着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的开始。那么如何发挥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优势,实现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等机构与期货公司的深度战略融合,创新资产管理业务,明确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定位,促进新型资产管理业务的快速发展?
1资产管理业务应有的定位
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是为客户提供以收益和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可以投资各类金融工具的全方位的资产管理业务,既可以面向单一客户,也可以面向特定多个客户进行资产管理业务。特别是在国家强调虚拟经济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发挥的背景下,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新的发展定位。在传统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定位于向客户提供证券类、货币类结构性产品服务的基础上,应将资产管理业务定位于服务高端个人客户的以投资收益和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新型资产管理业务,重在风险的规避与经营。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应定位于服务特定产品客户的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期现结合的新型资产管理业务。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应定位于为产业客户提供基于投融资、定价、风险管理、并购整合等全方位的新型资产管理业务。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应定位于服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产品、策略、投融资、股份托管、价值经营等综合性资产管理业务。
2资产管理业务的操作模式
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在传统资产管理业务操作模式的基础上,应紧密结合资本市场创新发展的实践,构建基于风险管理为核心的资产管理业务运行模式。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与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相结合,针对产业链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缺风险管理、缺专业人才等现实问题,为相关需求企业提供基于期现结合的一揽子综合资产管理服务业务。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与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相结合,在为产业客户提供风险管理咨询服务的基础上,通过资产管理业务为企业提供基于期货和现货咨询和实战操作的全方位资产管理服务。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在传统资产管理业务的基础上,引入期货套期保值、套利和趋势投资交易策略,构建期现结合型衍生理财产品的资产管理服务,推动金融衍生理财产品市场的创新发展。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应重点关注上市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为上市公司提供基于投融资、风险管理、市值管理、并购整合、企业托管、股权托管等全方位的资产管理业务服务。
资产管理业务的实现模式
金融机构在确定资产管理业务市场定位和操作模式的基础上,应搭建统一共享的资产管理业务平台,以实现渠道的拓展、资源的共享、规模的扩展和效益的突破。具体包括:
1构建统一的基础数据库
基础数据库是金融机构构建集研发、产品、咨询、营销、服务、管理、考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的资产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的基础。具体包括基础数据库、应用数据库、专家数据库和产品资料使用管理库等。其特点是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平台、统一的全文检索应用、统一的储存与管理、统一的数据与产品展示平台、统一的研究服务模板的管理等。
2构建产品咨询、服务平台模块
该模块主要包括为各类客户提品与服务支撑的“知识管理平台”和提供“营销、咨询、服务、产品推送”等为核心的“投资顾问营销管理平台”。实现产品、策略的营销、咨询、服务、推介等综合服务功能,具有展示产品、咨询、服务、在线咨询、客户管理等集合化功能。
3构建产品集群化展示平台模块
根据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市场定位和所服务投资者的需求,结合产品创新、咨询、营销、服务的需要,可以将金融机构的产品集群化展示功能设计为期货、银行、信托、证券、期货、基金等大类资产管理产品,实现服务产品标准化提升工作效率和品牌形象的目的、精准定制服务提升服务准确度和高效性、增值服务收费提升服务价值和客户忠诚度、动态产品提升客户的选择空间和营销效率等。
4VIP终端设计模块
对金融机构可能拓展的各渠道客户实现推送服务的手段是VIP终端,可以选择账号与密码结合登陆的模式,也可以选择捆绑电脑的模式。VIP终端分为机构版和个人版,按照客户的权限级别分享相应的产品与服务。VIP终端具有产品集群化展示、智能化交易、需求咨询、在线咨询、产品推送、营销等多种功能,既满足一对一产品推送服务功能又能实现在线咨询与营销还能实现智能化交易等,是服务既定客户和开发服务潜在客户的最佳载体。
5创新营销、咨询、服务运行模式
篇8
瑞银是全球领先的银行集团,是欧洲第二大互助基金管理者,业务主要集中于商业银行、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和投资银行,形成了具有全球领先优势的四大核心业务体系。全球资产管理部是瑞银的唯一资产管理机构,管理资产规模约6100亿美元,全球排名第10,业务多元化,追求长期总投资回报。
产品与业务。瑞银全球资产管理部的业务定位是资产配置专家,其不直接设计理财产品,而是提供跨地域、跨产品、跨渠道的多样化选择,资产配置方案涵盖了各类投资工具,包括股票、固定收益产品、货币市场、对冲基金、房地产、基础设施、私募股权投资和基金咨询等。经过各组合的相互搭配,可以形成多层次投资策略,而客户关系维护则由位于瑞士、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的本地团队负责。
财务与经营。2012年,瑞银全球资产管理部的营业利润为19.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5%,对集团的贡献度为7.4%(投资银行占33.8%,财富管理占27.7%,零售及公司业务占14.7%,其他业务合计占16.4%)。
与集团及其他业务部门关系。瑞银集团内部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业务有机整合在一起,机构资产管理与私人银行、投资银行业务产生重要的协同增效作用。瑞银创建了独特的一体化业务模式,使其可以充分利用内部已有资源,通过各业务部门之间的互动协同,挖掘更多机会,从而实现最大增加值。例如,投资银行部可为财富管理部和资产管理部设计多种结构化产品;资产管理部不仅为其客户做投资决策、管理所有共同基金,同时也为私人银行、零售与公司银行部提供信息和解决方案,不仅在收入方面挖掘协同效应,还从成本、技术、后勤等方面充分做到资源共享。
风险隔离。为了防止过度协同带来的风险叠加,瑞银采取了三项风险隔离措施。
强化独立风险管理。瑞银提出,要减小总部的资产和人员规模,把更多资产和职能重新配置给各业务部门。在弱化总部职能的同时,对自身融资框架进行改革,使每个部门的资金成本和负债结构与专业化运营的竞争对手相似。
理顺内部定价,引入独立监督。瑞银对各部门之间交叉服务、收入分享及连带安排进行了重新审视,根据市场环境和产品需求的实际情况对内部资金成本和风险溢价进行重新定价。此外,瑞银还提出“双董事会制度”,即以CEO为首的执行董事与非执行董事严格分开,前者负责日常运营,后者负责战略制定和风险监控,在非执行董事会内重新组建了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独立负责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的最高权利机构。
创造外部市场,实现有限协同。由于很多创新产品都有“长尾”特征,历史数据有限,通过计量模型很难准确度量该产品的风险。为此,瑞银主动放弃了部分协同效应和潜在收益,如投资银行部的某些创新产品不能直接服务于财富管理部的个人客户,必须先经由资产管理部推向外部公开市场,在外部市场获得充分定价和长期评级后再以成熟产品形式提供给财富管理部门。
“全球本土银行”汇丰
作为集团旗下的资产管理平台,汇丰环球投资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规模(AUM)已超过4300亿美元,全球排名第13位,并自2010年起将旗下信托、基金和投资管理业务等纳入该平台,共享同一品牌,不但成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机构之一,也是全球知名的新兴市场资产管理机构,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经营网络,遍布亚太、北美、欧洲、拉美、中东和北非地区,员工数量超过2000名。
产品与业务。汇丰环球投资管理的客户包括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经纪、中介及批发商等。业务方面,汇丰提供一系列积极投资及量化投资配置,包括股票、债券、流动资金管理及另类投资策略,致力提供长期投资价值,同时注重全球配置和本土资源相结合,这与汇丰的“全球本土银行”的策略相一致。此外,遍布于20多个新兴市场地区的投资团队可以充分利用世界各地的研究能力和资源。
管理模式。集团高管层委任来自于不同地区且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组成管理团队,是为了满足各地区客户不同需求的同时,综合拓展全球市场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在伦敦设有全球执行委员会,主要是制定策略指引,该委员会主要构成包括全球首席执行官、全球首席投资官、北美首席执行官、全球首席产品总监、全球首席运营官、亚太首席执行官、全球人力总监、全球合规总监、拉丁美首席执行官、欧洲首席执行官及全球客户策略总监。
与集团及其他业务部门关系。一方面,汇丰较强调发挥自身实力,依靠内部团队而非外部力量提供资产配置方案,这源于强大的集团资源和协同能力,除所属板块外,集团内其他产品和投研团队都是强大后盾;另一方面,资产管理业务依托汇丰集团全球范围的网络和子机构,通过这些机构开展营销,并为客户提供专业资产管理服务。其管理资产中83%通过内部消费者金融、商业银行和私人银行等渠道而来,但组合交易和风险控制则通过资产管理团队统一运作,这方面与UBS较为相似。
对中国资管机构的启示
篇9
(二)产品管理。在监管机构方面,银行理财、信托计划归中国银监会监管,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和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公募基金归中国证监会监管,投资连接险等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归中国保监会监管。在发行批准方式方面,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计划都是事前报告制,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和集合资产管理业务是备案制,公募基金、投连险等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是审批制。
(三)投资门槛。在投资金额起点方面,银行理财产品是5万元,信托计划是100万元,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限定性计划起点为5万元,非限定性计划起点为10万元,公募基金1000元,投连险等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则无规定。在投资者要求方面,银行理财产品要求客户评级,信托计划要求按照信托专门的合格投资者规定,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和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公募基金、投连险等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则无规定。
二、金融机构理财业务的影响分析
(一)积极意义
1、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理财产品是利率市场化的产物,其发展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从发达国家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来看,利率市场化必然伴随着资金价格走高和金融脱媒。在脱媒趋势下,银行需要调整经营方式,通过创新来进行“反脱媒”,而银行理财产品由于收益率不受限制应运而生,作为存款替代品出现,成为银行“反脱媒”的重要手段。
2、助推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理财业务的开展增加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优化了收入结构,有利于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一方面,发展理财业务是提升客户综合服务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理财业务的开展也有利于银行向零售业务和私人银行资产管理方向转型。
(二)负面影响
1、规避资本和信贷规模约束,影响金融监管政策的实施。商业银行通过开展跨行业合作,将表内业务转出表外,以规避日益严格的监管。一是在银信、银证等理财业务合作中,银行通过信托、券商等通道将理财资金以信托贷款或委托贷款的方式投向自身授信客户,既满足了融资客户的需求,又不消耗资本金、不占用信贷规模。二是银行通过信托、券商等通道将理财资金投资于本行的信贷资产,信贷资产转让业务释放出信贷额度,规避了信贷规模控制和资本约束。三是银行通过月中发行大量理财产品月末到期或月末发行跨期型理财产品来规避存贷比等监管指标的约束。
2、资金投向限制行业,影响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相比较银行信贷,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要广泛得多,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计划的投资则要更为广泛。融资性理财产品的对象往往是不符合信贷条件,在银行拿不到钱的企业,或者不符合信贷投放政策的房地产、融资平台等国家宏观调控行业,利率执行要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限制行业大量资金的流入不利于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篇10
资产管理业务是指资产管理人根据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方式、条件、要求及限制,对客户资产进行经营运作,为客户提供证券及其他金融产品的投资管理服务的行为。资产管理可以定义为机构投资者所收集的资产,被投资于资本市场的实际过程。金融机构利用自身在人才、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借助专业能力和手段进行资产管理,使之保值、增值,保证资产收益的最大化,资产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信托关系。资产管理业务主要有三种:为单一客户办理定向资产管理服务,为多个客户办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为客户特定目的办理专项资产管理服务[1]。
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的不断改革发展,大大提高了市场经济资金的活跃度,加快了市场流通,提高了资金管理的最大额度,提高了金融机构的信用额度,促进了我国金融机构的飞速发展,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自身优势,促进资金在社会和金融市场上的有效流通和运用。
二、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和企业的资金存量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资金持有者积极寻求有效地投资渠道,以确保资金的保值增值,获得更多财富,而我国金融投资市场的不断完善,为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市场挑战,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重视资金管理业务模式的开展和创新。
(1)资产管理业务模式面临的市场机遇
目前,我国高度重视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因此推出了一系列有助于金融机构发展的政策法规,不断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国家强调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功能的发挥,监管机构开始重视投资者结构的完善和产品结构的规范,采取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对金融机构资产管理的各项内容都进行了规范,为整个资产管理业务模式创新和行业合作建立了制度保障。我国正在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提下,国家高度重视资本市场虚拟经济服务功能的发挥,这为金融机构的资金管理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创新和发展机遇,不论是商业银行还是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都积极创新资金管理业务模式,为客户提供多样的特色服务,进一步促进金融机构自身的收益和发展。此外,我国金融机构自身的不断学习和发展,国外先进资产管理模式的引进,都为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推动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2]。
(2)资产管理业务模式面临的发展挑战
我国金融机构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对着巨大的资产管理方面的挑战,严重阻碍了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就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情况而言,我国宏观金融政策有待完善,对于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缺乏专业认识,而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特色不突出,在客户营销、资产管理和投资运作等方面尚未形成品牌特色,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方式和手段不够丰富,服务类型单一,业务受到监管、市场认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停滞,这些都限制了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的发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储备工作没有做好,缺少风险控制的经验,再加上同行业金融竞争的日趋激烈,都是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改革和创新所面对的现状和挑战,与国外先进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相比,我国在市场、人才、行业熟练程度、优质客户积累等方面都严重不足,金融机构在规范资产管理、业务模式创新以及完善监管体系等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的改革和发展
随着我国对基金、保险、证券等行业的关注,各类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分割局面被打破,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期货、私募等各类金融机构开始全面介入资产管理领域,开展竞争,各类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相互交叉,这就需要一套完整的资产管理业务体系和监管制度,而业务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必不可少,改变传统的资产管理手段和方式,逐步形成自身的服务特色,在金融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争取达到共赢的局面,提高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的整体水平,推动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1)创新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
在新时代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的大背景之下,各大金融机构必须调整战略,积极面对市场竞争,加强不同资产管理者的参与合作意识,实现资产管理业务的持续发展。建立跨系统的资产管理业务联动平台,统一不同公司的数据信息成为进行有效资产管理业务的强有力的工具。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思想,不同金融机构要突破传统,将数据以及决策信息进行跨系统整合,充分融合资产管理业务信息,发挥特长优势,统筹各方资源,不断加强金融机构间的学习与合作,进而促进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的与时俱进,适应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局面。从资产管理的手段来看,面向企业、市场的服务型票据资产管理业务有望成为未来重点,金融机构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针对客户的实际需求,积极进行多种票据资产管理业务。随着票据业务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熟悉并使用票据作为资金结算和现金管理的重要工具[3]。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已日益成熟,其应用应经得到广泛普及,为众多金融人士所接受,也确实为金融业的发展创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金融机构根据资金的来源特点和经营宗旨是适当采取以负债为主导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将负债的安全性要求、流动性要求、收益性要求、风险承受能力及偿还期限放在首位,根据负债的要求特点进行资产的最优配置,让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业务模式既能灵活地捕捉投资机会,又有利于节省交易成本。金融机构需要不断改变传统的模式观念,积极创新,开拓丰富多样的资产管理业务手段,推动我国金融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2)加强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监督管理
篇11
资产管理其实是一个非常宽泛且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概念。人们进行储蓄就是最基本的资产管理行为,这也是人们普遍具备的最朴素的资产管理意识。我们可将资产管理分为“自主管理”和“委托管理”两大类。自主管理是指人们通过自身技能、知识及占有信息,管理并运用财产以期望实现财富的保值与增值的行为。人们进行储蓄、投资房产、买卖股票和债券、购买金条及收藏艺术品等行为均属于这一范畴;委托管理则是指人们将自有财产委托具备专业投资技能和丰富投资经验的机构进行管理和运用的行为。伴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的财富在日益增加;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在逐渐细化,专业的委托资产管理机构快速发展;伴随着劳动力对工作时间外闲暇时间要求的提高,人们自主管理的时间和精力在减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们进行自主管理的意愿逐渐减弱,自主管理的效用日益下降;而委托管理方式在资产管理中的地位则显著提升。理论上,委托管理方式的确可以拓宽投资渠道,更充分地分散风险以及更好地提升投资回报率;与自主管理方式相比,属于更高级、更有效的资产管理方式。我们在本文中的讨论也都是针对委托资产管理这一方式展开的。
若将资产管理业务整体视作一条产业链,那么在这一链条中存在四个重要的主体,分别是管理人、销售商、客户及中介商。
管理人是资产管理产品的提供商,承担着产品研发及管理运作的职能。管理人可以根据其擅长及允许使用的投资工具、目标客户资产规模、风险收益偏好、期限偏好等,开发出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资产管理产品。例如,富人及巨富阶层具有客户数量少、单笔委托资产金额大的特点,因此管理人针对该阶层提供的资产管理产品多以定制类、个性化并辅以多元化衍生服务为主;中低收入阶层具有客户数量多、单笔委托资产金额小的特点,因此管理人主要向该阶层客户提供标准化的资产管理产品。综合实力较强的管理人,可以提供覆盖所有客户阶层、所有风险偏好以及各类投资工具的产品;而专业化的管理人,则可能仅就特定客户阶层、特定风险收益偏好及特定投资工具提品。
销售商的主要功能是接受管理人的委托,借助销售商自身的销售网络和营销技能,向客户销售资产管理产品。销售商和管理人可能是同一主体,也可能是不同主体。管理人委托非同一主体的销售商代为销售资产管理产品,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销售费,同时需要承担较高的委托成本。若管理人倾力搭建自身销售网络,特别是全国性质的,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本,这并不是所有管理人都有能力承担的。因此,尽管管理人都更乐于进行自我销售,但从现实出发,区域性质的自我销售较容易达成,全国性质的自我销售很难实现。
客户是资产管理产品的消费者,是委托资产的提供方。处于不同社会阶层、拥有不同知识技能、具备不同性格特征的客户群体,对资产管理产品的需求都不尽相同。对于客户群体的辨识和区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因此通过定位某一类客户群体而推出专属产品较为困难。在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初级阶段,管理人通常仅通过资产规模来辨识客户,同时先推出产品而后寻找客户的方式较为常见。另与一般消费产业不同,管理人、销售商在与客户交往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迎合客户需求,而应通过长期的教育和引导,令客户形成科学的投资理念。
资产管理领域的中介商包括经纪商、托管人和评级机构等。经纪商包括证券经纪、期货经纪等,主要为投资工具的交易提供服务;托管人包括具备托管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主要提供资金保管、资金清算及估值等服务;评级机构既包括针对资产管理产品和管理人的管理能力进行评价的评级机构,目的是为客户选择适合的产品和管理人提供技术支持,也包括对各种投资工具进行评价的评级机构,目的是为管理人投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若评级机构独立于管理人和客户,我们称之为“第三方评级机构”,其评级结果有效性和独立性会更好一些。
在一个有效的资产管理市场中,资产管理产品种类丰富、定位清晰、风险收益匹配得当;管理人、销售商、中介商专业界限明确、竞争适度、主动创新意识较强;客户理智、文明,主流媒体客观、公正,监管机构张弛有道。与之相比,中国的资产管理市场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商业银行在产业链中的角色
商业银行在整个资产管理产业链中承担着管理人、销售商及中介商等多重角色,是这一产业链中最容易通过内部联动、整体布局获得综合效益的主体。
商业银行的管理人角色
与销售商、中介商等角色相比,商业银行作为管理人的角色最容易遭遇激烈的竞争。除商业银行外,信托公司、基金公司(含公募和私募)、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及外资资产管理机构都在奋力争夺客户资源。从中国目前的格局看,管理人这一领域已经从21世纪初基金公司“一枝独秀”发展成为商业银行、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三足鼎立”的局面。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受益于宽松的监管环境,受托资产管理规模也在迅速膨胀,成为管理人中一股新兴的力量。
在众多管理人中,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和劣势都较为突出。传统信贷业务积累的经验和资源,为商业银行进行债权类投资运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是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特色。在这方面,能与商业银行媲美的仅有基金公司,其擅长做权益类的投资运作,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投资范围宽泛却缺乏经营特色。另外,因商业银行兼具销售商、托管人的角色,因此在销售、托管本机构产品时,委托成本较低。
然而,作为管理人,商业银行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小觑。首先,在进行债权类投资时,商业银行主要使用期限错配的管理技术,随着管理规模的扩大,流动性问题日益突显;加之近年来期限错配技术在投融资业务中被广泛运用,这无疑给体量巨大的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流动性管理雪上加霜。其次,游离于传统的直接、间接融资渠道外,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进行的债权类投资,为经济政策的实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管理增添了难度,容易受到监管机构的狙击;而为了规避监管,更多结构复杂臃肿的异型产品登上资产管理舞台。这些异型产品的生命力非常脆弱,监管敏感性强且缺乏技术含量,如果商业银行将全部资产管理资源都用于开发该类型产品,非常容易在未来日趋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最后,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商业银行现存的资产管理产品相对于传统的存款类产品的竞争力会大幅减弱,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是否是“昙花一现”,完全取决于未来的战略定位。
商业银行的销售商角色
尽管自2007年起凭借地域优势兴起了一批第三方理财机构,如上海地区的诺亚财富、深圳地区的启元财富等,但商业银行仍以无可比拟的网点和人员优势占据着销售冠军宝座。尽管这一因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积淀而产生的资产管理产品销售优势地位不易被动摇,但商业银行若要始终保持这一绝对优势地位,则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内涵。
资产管理产品销售的层次由低至高分别为:正确销售,即将其所代表管理人的产品向客户介绍和解释清楚,不存在过度宣传、消极宣传的行为。量体裁衣,即根据客户对风险、收益以及流动性的基本要求,为适合的客户推介适合的产品。全面规划,既根据客户的经济状况、家庭情况、职业规划、健康情况及税负情况等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为客户提供长期的、全面的资产管理规划。能为客户提供全面规划服务的销售商会与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也会为管理人积累宝贵的客户特征资料。商业银行的销售角色和管理角色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必须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然而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销售服务仍停留在“正确销售”这一层面,未来仍需努力。
商业银行的中介商角色
商业银行可以承担托管人、评级机构等中介角色。托管人的出现,最初是为了保护客户委托资金的安全,但随着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托管人的内涵也日趋丰富起来,包括资金清算、核算以及资产估值等等。商业银行的托管人角色是具有排他性的,除商业银行外,其他机构暂不具备这样的资格。
对资产管理产品进行跟踪与评价,有助于更好地营销客户,有助于为管理人提供自我评判依据。然而,商业银行这一角色是缺失的,暂未成为完整的资产管理跟踪与评价体系。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商业银行的管理人角色、销售商角色和中介商角色,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其他机构望尘莫及。在这样巨大的天然优势下,商业银行应为其他机构作出表率,带领资产管理业务朝着健康、有序、规范的方向前行。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建议
影响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因素非常复杂。宏观层面,经济发展状况、金融市场的深化程度、人口结构的变迁以及社会的稳定程度都会影响,甚至改变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轨迹。微观层面,从业人员整体专业技术水平与道德修养、资产管理技术的创新、信息技术的飞跃以及商业银行管理者制定的发展战略会影响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速度。宏观层面的影响因子,如监管机构的干预程度、混业经营的步伐、利率市场化的程度、投资品种的丰富性等等,是作为个体的商业银行无法控制的,更多地,商业银行可以从微观层面,在现状下,对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进行有效的规划和建议,并对宏观因素的变化进行预判,适时调整规划,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人才培养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如果想做大作强,必须在投研团队建设、销售团队建设、运营支持团队建设方面下功夫。
培育优秀且稳定的投研团队。作为管理人,商业银行资产管理部门应拥有一支完备的投研队伍。投资与研究团队需要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进行长期的跟踪和判断,对大类资产(如权益、债权、贵金属等)的价格走势和风险特征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界定,对资产定价方法进行持续地研究和优化,对投资策略进行有效地制定和修正,对投资结果进行阶段性地总结和回顾等。对这支队伍的培育和建设速度决定了商业银行未来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速度和核心竞争力。我们不能简单的以资产管理机构投研团队的人数来评价其优劣,而应看这支队伍中研究人员和投资人员的配置比例是否与其管理的资产模式相适应,以及这只队伍中是否具有领军人物。
建立专业化的营销团队。作为销售商,商业银行销售部门应拥有一支独立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营销团队。专业化的营销团队应根据客户的经济状况、流动性需求、期望投资回报率、风险承受能力、文化程度及健康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为客户制定投资计划或推介产品。商业银行应加强对资产管理服务营销人员的理论培训,提高营销人员准入门槛,建立一支具备科学营销意识的专业化营销团队。
建立强大的运营支持团队。运营支持服务包括资金清算、会计核算、内部控制、法律合规及系统开发人等。一支敬业、忠诚的运营支持团队,对业务的发展会起到无法量化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运营支持团队人员流动性高、工作拖沓懒散,则会对业务的发展起到抑制作用。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薪酬制度、精神奖励、职业规划等充分调动和加强运营支持团队的积极性和凝聚力。
战略定位
拥有长远发展战略并走在资产管理领域前列的商业银行一定热衷于创新和变革,而目光短浅的商业银行只会一味的跟随和模仿。先认清未来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方向并主动改革的商业银行,会在第一时间获得长期收益。因此,战略定位很重要。
篇12
1、发展方向和相关配套政策亟待明确。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时规定了存续期,在发展过程中,国家提出推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赋予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三项新业务的市场准入政策,要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谋求商业化转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怎样转型?是发展为金融服务企业,还是成为金融控股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转型的业务范围和方向始终未能确定。此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从有限存续转变为持续发展,还面临财务重组和资本注入问题。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成立时注册资本均为100亿元人民币,按账面价格剥离收购了国有银行1.4亿元不良资产,收购资金主要来源于央行再贷款(5700亿元)和金融债券融资(8200亿元),完成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任务后形成的资金缺口一直未明确解决办法。无论是金融服务企业,还是金融控股公司,均属资金密集型行业,仅靠100亿注册资本,显然难以奏效。是引进战略投资者,还是国家继续注资?无论哪种方式都需剥离政策性业务损失,实施财务重组。因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亟待明确财务重组配套政策和发展方向,否则很难持续发展下去。
2、人员结构和业务素质亟待改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业务人员绝大部分来自于商业银行,业务技能和素质偏重于商业银行业务,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除少数创新业务锻炼外,员工主要从事不良资产的管理和处置业务。虽然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从市场上引进和通过自身培养锻炼了一批证券、投资银行业务和法律方面的人才,但总的来看信贷资产保全管理以外的业务人员数量不多,素质和能力尚需提高。加之强烈的政策性特点,公司不像公司,机关不像机关,员工社会理念、意识、效率、业务素质和能力与市场化业务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操作市场化业务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3、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能力亟待增强。四家资产管理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定位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从事的主要业务是剥离接收和处置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业务仍来源于监管部门的委托和政策安排,自身开拓的业务不多,向社会提供的产品主要集中在金融不良资产管理和处置。虽然在处置不良资产过程开发了一些不良资产处置技术和提升不良资产价值的方法,但服务的领域仍局限于国有银行、业务关联的债务企业以及不良资产处置方面,产品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在开发金融服务产品和开拓市场方面仍较薄弱,真正在市场中求生存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亟需提高金融服务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拓展能力。
4、风险控制能力亟待提高。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风险控制工作,致力于强化内部管理工作,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风险控制体系,不断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信达和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还推行了ISO质量管理工作,但风险控制主要集中在不良资产定价和处置程序上,更多地是在防范道德风险,具体说就是业务点上的风险。而一旦发展为金融控股公司或金融服务企业,在防范道德风险的前提下,还要防范经营风险,要在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上实现优化,要优化配置公司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控制公司全面业务风险。风险控制从点到面的转变,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5、客户关系亟待稳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现有的业务格局和特点,决定了其与客户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债权债务关系。一旦债权债务关系了结,便终结了与客户的联系和关系。在对客户的了解上,更多局限于资产负债,很少涉及客户的金融服务,没有与客户形成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给客户的形象更多是债权人和股东,与金融服务者相差甚远。没有密切稳固的客户关系,就失去了在市场中求生存的前提和条件。
二、几点建议
1、国家应站在完善现代金融体系的战略高度,尽快明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方向和扶持政策。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国家应从建立我国现代金融体系的战略高度和顺应金融混业发展趋势要求来规划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未来,明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方向,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业务定位。(1)可以定位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机构,赋予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职能,负责统一征集、管理和使用金融机构风险基金,接受金融管理部门的委托,对危机金融机构进行托管和对退出市场金融机构进行清算。(2)可以定位为不良金融资产专业化管理机构。鼓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市场化收购和处置社会不良资产,改革金融机构损失资产核销办法,鼓励金融机构由内部核销损失向打包转让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损失转变,最大限度提高损失类资产价值。(3)可以定位为金融服务企业,鼓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证券、信托、租赁、基金管理业务、信用评级、担保和咨询顾问业务,通过市场手段对中小金融机构实现并购重组,优化金融机构结构,提高整体金融服务能力。与此适应,尽快明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政策性业务损失解决方法,或核销处理,或挂账停息,适当增加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注册资本,鼓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行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造和引进战略投资者,提高资本实力。
2、公司应站在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建设专业化员工队伍。市场经济离不开优质的金融服务。优质的金融服务源自于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特点。有个性和专业的人,聚集了有影响的事,形成了有特色的业务,铸就了机构的辉煌业绩。有特色和业绩的机构不断吸引更多有个性、特长的人加盟和参与,成就了更大的事业,如此循环往复,人才越来越强,业务特色越来越明,事业越做越大,这就是市场经济的马太效应。因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及其员工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在我国金融体系发展完善和金融事业发展壮大的大环境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和位置。要有立足当前,放眼未来,立足公司,放眼全球,立足不良资产处置岗位,放眼金融行业的视野,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公司要根据未来业务发展需要,提前进行专业化队伍建设,在人才储备和队伍建设上打好提前量,站住制高点。要结合现有队伍现状和未来业务需要,从现有员工培训挖潜和社会引进两个渠道,有计划地优化员工结构,提高员工业务素质,打造学习型组织,做到公司转型,队伍建设先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员工更应在公司转型过程中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要紧盯全球金融人才市场和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岗位要求,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增强事业的荣誉感、岗位的使命感和竞争的危机感。
篇13
目前,我国软件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通过IDC的调查显示,未来五年,中国IT企业支出将增长近3倍之多,2012年,云计算市场规模可达420亿美元,企业投入在云计算服务的支出将占整体IT成本的25%,2013年甚至会提高到33%。而2010年下半年,预计软件公司的业绩增长比较乐观,主要原因是:1、大多数公司上半年合同增长好于业绩增长;2、人力成本上升的压力集中体现在上半年。3、软件行业进入合同签订与收入确认旺季,收入与净利润占全年比重普遍在60%以上。
2010年9月8日,中国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国家级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决定进一步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这将给软件行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光明的前景。这对于金融软件行业的从业者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喜讯。
在金融软件领域,资产管理软件系统及资产托管软件系统两个细分市场尤为突出。金融行业是对信息化依赖性很强的行业,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诞生了第一笔由计算机自动撮合的股票交易系统,自此揭开了电子化交易的序幕。随着各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及《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实行,1998年前后,市场上出现了针对资产管理及托管业务基本业务单元的基础系统,如投资交易管理系统、财务核算与资产估值系统、资金清算系统等等。
经过几年的积累,资产管理和资产托管的基本业务系统已经发展成熟,单个业务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已显著提高。市场上针对金融行业资产管理及托管业务的信息化产品已经涵盖了研究、分析、投资、交易、风控、监督、清算、核算估值、绩效评估、存托管、数据整合等业务环节。以下分别讨论资产管理和资产托管业务领域。
二、资产管理业务
资产管理平台主要为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提供投资决策分析、投资交易管理、资产清算、资产估值、会计核算、信息披露、报表管理、资产定价等产品和服务。据中国证监会统计:2009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7417.12亿元,证券投资基金资产净值26760.80亿元,前14家证券公司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1222.38亿元。据中国信托协会统计,2010年3季度信托公司信托资产总额为29570.16亿元。以上资产都需要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管理服务。
2007年~2009年,我国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及服务的市场规模分别约为14.10亿元、16.66亿元、19.49亿元。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国民财富将持续快速积累,将会有更多的资金存在理财的需求。预计2010年~2013年我国资产管理解决方案及服务的市场规模分别将达到22.83亿元、27.29亿元、33.06亿元、40.28亿元。
三、资产托管业务
资产托管平台主要为商业银行托管业务的金融资产保管、会计核算、资产估值、资金清算、稽核监控、风险分析、绩效评估、信息披露等业务环节提品和服务。目前获得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的银行为18家,所托管的资产类型涉及: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金、理财计划、信托计划、社保基金、企业年金、QFII、QDII、股权基金、交易资金等十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