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对小学生的重要性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德育对小学生的重要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德育对小学生的重要性

篇1

林格认为:“从个体层面看,习惯是个体后天习得的自动化了动作,反应倾向和行为方式,他是条件反射在个体身上的积淀。从社会群体层面看,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共同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反应倾向。”

我们实施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养成良好的习惯,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提高成绩的同时,还要健全学生的人格,以便学会做人,健全心理,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而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应当仅仅把握住这个有利的施教时期,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通过养成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文明习惯和传统美德,教会他们做人最基本的道理。

二、养成教育的内容及特点

养成教育的内容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既包括行为习惯的培养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我们很多教育者是很重视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但是常常付出了努力可是收效甚微。这可能是对养成教育内容的特点缺乏认识的结果。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必须讲科学。

关鸿羽教授提出养成教育的内容要规范化、细目化、序列化。首先实施养成教育,教育者应该有一个全盘的认识,培养什么习惯不能由教育者主观而定,不能想一出是一出,兴趣一来就要求孩子做这做那,没有什么计划。其次,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常常会给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这样做当然是出于良好的目的,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出现负面效果。教育者常常忘记孩子的身份,把孩子当成和自己一样的成人,因此提出的要求难免成人化,提出的要求过高,过于抽象,孩子很难达到。我们对孩子提要求应当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最后,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是有序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必须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易到难,由低入高,按照科学的序列计划处具体的时间和内容,要做到横向一体化、纵向序列化。

三、幼儿、中小学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

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力推行养成教育,是中小学生德育教学最有力的抓手,也是素质教育中最基础,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这不仅对他们当前的和谐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关系到他们今后的发展和终生幸福,而且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教育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也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

林格认为,六岁以前的孩子(幼儿园阶段)应当让孩子养成的好习惯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礼貌习惯、爱劳动的习惯、爱惜物品的习惯。

六岁至十六岁的孩子应注意培养独立生活的习惯、生活勤俭朴素的习惯、做事有计划的习惯、自信的习惯、独立性与坚持性的习惯、勇敢的习惯、自制的习惯、适应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

四、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1、养成教育对人格培养的重要性

人格反映的是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通常指的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它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它既受先天遗传的影响,又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但大部分是后者影响的结果。

当代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家里特别霸道说一不二,不听父母的话;不干活,很懒惰;最特别馋西好吃零食;特别任性,执拗,一意孤行‘喜欢和父母犟嘴;做事磨磨蹭蹭,不懂得珍惜时间马马虎虎,不认真;花钱大手大脚,爱攀比,虚荣心强等等。归根到底,都是一个习惯的问题。乌申斯基说过:“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习惯,而性格是有天赋的倾向性及从生活中获得的信念与习惯形成。”孩子们之所以在人格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基础和外在标志;健康的人格,是良好习惯的升华和结晶。而父母养育孩子,不仅仅是为了孩子成才,更是为了孩子成人。完善养成教育,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能有效促进儿童人格结构的优化,改变某些不良的人格倾向,是孩子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2、养成教育对人的素质提高的重要性

素质是什么?素质就是人的基本品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素质等等。素质不是天生的,它是教化的结果,是可以培养、造就和提高的。幼儿园和中小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习惯就是素质,素质形成的过程往往是良好习惯形成的过程,而素质总会顽强地通过习惯表现出来。我们在家庭、学校中要注重培养孩子四大方面的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生活素质、学习素质。

少年儿童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长中的社会小公民。少年儿童素质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水平。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必然以一系列优良素质为基础。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最后,以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会长徐惟诚的一句话作结:人的全面成长过程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渗透到各种教育之中去,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教孩子怎样做人的任务,所以,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和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

参考文献:

[1]关鸿羽.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

篇2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一、学会阅读数学,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二、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三、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1、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同桌交流

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如名数之间的化法:2米6厘米=( )厘米,可让学生叙述:2米就是200厘米,200厘米加上6厘米等于206厘米。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3、让学生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四、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篇3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于各级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不再包分配,由毕业生自主就业,这就给体校毕业生的就业带来很大困难。一是小学教师的学历已经提高到大专水平,体校毕业生的学历不够:二是体校学生的文化水平较低,与同龄其他学生相比较,就业的竞争力差,由于毕业后的出路不畅,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进入体校学习,体校的生源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当前如何解决体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促进体校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问题。

二、体校学生进入大专院校是毕业后的主要出路

中专和高中以下学历的年轻人就业困难,在目前我国的情况下,体育运动学校的毕业生最好的出路是进入高等院校学习,获得更高一级的学历,以便能够顺利就业。

1.高等院校招收体育专业学生对文化分数的几种要求

目前高等院校招收体育专业学生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特招。特招是经省级教育部门批准后。一些院校可以自主招收体育特长学生的规定。特招要求这些学生的体育运动等级为运动健将或一级运动员,文化考试成绩成绩为本科录取分数线的60%,或者更低,由学校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决定。

二是运动系单招生。这是专业的体育学院、师范院校设立的运动系进行单独招生,要求学生达到二级以上的运动技术等级,文化课考试由国家体育总局统一出题。各个学校自主考试,自主招生。文化课分数线是按照由高到低进行排列,文化分数线高则录取的可能性就大。

三是体育系(学院)招生。我国专业体育学院,师范院校都没有体育系,很多综合性院校和理工院校近年来也增设了体育系,因此体育系是我国体育专业的主要招生单位。参加体育系招生考试的学生要参加全国文化课的统一考试。文化课分数线也是按照本省体育专业考生的考试分数从高到低排队,将排到前面的相当于录取人数的120%的划入分数线进行送档。

因此可见,对于报考运动系和体育系的考生,其文化课的考试分数必须进入到全部体育考生的排队分数线之内,否则就没有机会。因此,体育运动学校的毕业必须达到普通高中报考体育专业的学生的文化课水平,这是不可回避的严峻现实。

三、提高体校学生文化课成绩的建议

体育运动学校的重要任务是培养我国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现实中能够进入省级以上高水平运动队的只是其中一少部分,而其余学生则要走入社会参加工作,因此,必须在体育学校的学习期间学好文化知识。以便能够在走入社会与同龄人处于相同的水平,不至于落后造成就业困难,目前很多体育学校的基础建设在文化学习方面已经有了很大改变。在学习环境,师资力量,学习时间有了保证,但是很多领导和老师,教练员,学生在思想深处仍然存在重训练,轻学习的观念,具体表现在:课时内容没有完全按照大纲要求进行,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不高,考核不严格,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与普通学校的学生有较大的差距,如果体校“出”的渠道不畅,“进”的渠道就会受影响,要从根本上解决好学生“出”的问题,从长远来看,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使运动员长期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毕业没有出路,势必影响家长的积极性,其后果就是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来训练,后继无人,竞技体育的根基动摇了,这样就会影响体校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社会的发展已进入市场经济的轨道,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文化知识的欠缺将对正常就业带来极大障碍,这已经是不变的事实,因此,学校各级领导,教练员,教师和学生一定要重视文化课的学习,以使很大多数的学生能够成为社会欢迎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篇4

在职业教育中,家庭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要求学校能够结合家庭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地培养和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就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在家庭的受教育情况而言,其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引起了职校院校的普遍关注。

二、当前我国职校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

职校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学生过于自我,对家庭、社会以及思想观念等缺乏正确、客观的认识。高职院校的学生经常与家长分离,因此与家长们的联系较少,但是又处于自我意识高速发展的阶段,加上社会不良文化思想的渗透,导致少数学生出现家庭意识薄弱的情况,甚至出现看不起自己家人、抵触家人的反抗情绪;第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部分职校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足,在学校中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对未来没有规划,对学习也没有正确的认识,学习效率较差;第三,自制能力较差,生活较为懒散。职校学生对学习的关注度不高,在生活中的自我控制能力也较差,经常沉迷网络或者游戏,生活消极无规律。

三、家庭教育对职校学生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对职校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职校学生在生活、学习和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就与家庭教育的不足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家长采用的专制型的教育形式会导致学生远离家长,不愿意和家长分享自己的成功、喜悦或者遇到的难题,最终导致学生与家庭的关系不够和谐。而对于部分放任型教育形式的家庭而言,他们对学生过于溺爱,导致学生不懂得金钱的重要性,也不明白自己赚钱的艰难,产生了错误的生活观念和金钱观念,也是影响当前职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促进职校学生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求学校能够加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创新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实施家庭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三种,即专制型教育模式、民主性教育模式以及放任型教育模式。其中,专制型和放任型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家长应该尽可能采用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而要做到这点还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1.尊重和理解学生。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自我效能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大部分职校学生心里较为自卑,渴望得到认同。在专制型的家庭教育中,家长经常对学生采用批评、惩罚的方式,只有在学生取得优异成绩时对学生进行表扬。这样教育方式是错误的,首先家长没有采用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其次家长没有认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学习成绩的提高并不能代表全面的发展,同样的,学习成绩的落后也不代表学生在其他方面表现不理想。家长应该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出发,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尊重和理解学生,多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够营造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2.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职校学生在价值观念上容易出现偏差,对于学生的某些价值观念,如金钱观念、自我认识等,家长要耐心地进行引导,防止学生走上错误的道路。例如,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家长需要多开解学生,告诉学生学习成绩不能代表一切,学生在其他方面表现很好。而在学生对物质生活进行挑剔时,家长更要注意平时的教育和指导。例如在饭桌上要告诫学生“不能浪费粮食”,“剩饭剩菜是可耻的”,还要告诉学生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3.多关心学生。职校学生心理较为脆弱敏感,学习基础也较差,因此家长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要多关心,并且尽可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难题。当然,这需要把握一定的度。关心学生并非指的是向学生询问今天有什么作业,做完没有等等,而是坐下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听学生讲校园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或者遇到的难题。对于小问题,家长应该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当家长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较为严重时,则可以尽可能帮助学生解决。例如,某位家长发现学生在解一道数学题时遇到了瓶颈,思考了一个小时还没有思考出正确的答案。因此家长就偷偷上网查找了网络资源,得到正确的答案之后给学生提出了一点提示,而学生在这点提示的帮助下终于解决了学习难题。这种关心和帮助的方式方法可以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同时又有助于提升家长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职校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较低,学习成绩较差,因此在心理健康发展以及学习方面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容易受社会不良思想误导。家庭教育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状况,如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的形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等。因此职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主动关心和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既要尽量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又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独立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独立自主的优秀人才。

篇5

1.社会影响。社会上种种不良因素的干扰以及人们对中职生的偏见,使得中职生出现了许多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在看到社会中贫富悬殊等,许多学生很难适应,便在其心灵上产生自卑、冷漠、忧郁等不良情绪。

2.家庭影响。在家庭教育中,许多父母怕耽误孩子学习,没有要求孩子做家务的习惯,随着孩子长大,好吃懒做,不爱劳动、养成了这部分学生的依赖性。有的家长望子成龙,给学生不断加压,使学生心理负担过重;有的家长则不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是金钱刺激,就是棍棒教育,或放任自流,任其发展。

3.学校教育不当。近年来,中职学校因高校扩招,社会需求变化等原因,出现招生难、教学难、管理难等一系列新问题,招收的学生大都是学习成绩差,组织纪律性差的“双差生”,教学和管理的难度增大。对这种新的情况和变化,许多中职学校还没有完全适应,没有及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在班级管理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管理方法单一,处理矛盾不恰当,容易使学生产生一些心理负担。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4.学生自身心理因素。由于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松散,动力不足等因素影响,不断地诱发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5.已进入社会的同龄人的间接影响。看到许多同龄人过早的进入社会就业挣钱,也使在校生产生心理负担,导致无心学习。

二、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做法

1.态度上树立正确的教育意识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学生观”,这种观念支配着他们的教育行为和方式。教师应该正确、全面、客观的认识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走进学生,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积极地因材施教。心理健康教育课属于活动课程,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心理体验,掌握实用的心理知识和心理调节技术,来促进心理健康地发展,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每位教师都要善于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其心理压力,淡化其自卑感;通过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创设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学校在环境布置上要精心的设计与构建。尤其在学校内部环境的建设上,以“美”、“特”、“新“来装点布置。校园内教室、宿舍、走廊、话动室都能做到美观洁净。而各式宣传橱窗、画廊黑板报上丰富多彩的内容能使学生流连忘返,教师、学生的一些文艺作品的展示,增添了学校典雅怡人的文化氛围,更给全校师生带来了一个探索世界、捕捉信息、展示才艺的广阔空间。

3.育人先要育己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其次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最后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多给他们鼓励和关怀,把微笑带给他们

现在大部分学生家长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欠缺,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由于不少中职生成绩差,经常受到指责、批评、人格污辱,有时即使做了一些好事,成绩上取得了进步,也无法及时得到肯定和表扬,使他们感到不管怎样,老师和家长总是不会相信的。如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对周围的人总报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使他们的心理常受畏惧、敌对情绪的支配而产生各种逆反心理。这种心理犹如一把利剑,深深地刺痛着他们的内心。所以,我们应该多给他们鼓励和关怀,把微笑带给他们,让他们扬起学习的风帆。

篇6

其次,孩子在进入学校学习以后,学校会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十分强的。当孩子回到家以后,会模仿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思想品德教育理论和方法,或者根据自己所接受的思想品德教育来分析家长的行为和言谈。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孩子的?@种有利于思想健康发展的行为可能会被抹杀,或者得不到鼓励而使孩子对思想品德教育失去兴趣。同时,孩子在家里的模仿或者实践行为,也是对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思想品德理论和方法的拓展与延伸。简而言之,家庭教育在小学生思想品德中发挥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延伸和提升作用。

不仅如此,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补充作用。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虽然比较全面系统,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践应用教学课较少,对于在实践应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分析不够全面。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当他们把在学校思想品德课上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学校没有及时讲到,学生可能会出现错误的选择。此时,就需要家庭教育发挥其补充作用。对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进行正确教育,帮助学生正确健康地发展。

二、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自古以来我国就把家庭教育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如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加明显。时代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人才对于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推动力。而家庭和教育则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对于家庭教育来说,作为整个教育事业中的一部分,其好坏决定着孩子未来的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有带动作用。

三、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

第一,很多家庭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们受旧观念的束缚,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应当并且只需要由学校来负责即可。同时,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思想品德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家长只需要为孩子提供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孩子只需要学习好就行。在这种错误想法的引导下,很多小学生都没有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篇7

1.1 应试教育现象较为突出

在当前小学教育中,应试教育现象较为突出是其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所谓应试教育就是以考试为目的,学校主要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对学生道德、素质及生活观念的培养,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虽然,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这种应试教育体制却一直存在,以及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观念,导致我国教育并不能够全面的发展。在小学教育中,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本来应该是快乐度过童年时光,但是因为学校和家长们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孩子们感到巨大的压力,从而失去了丰富多彩的童年时光,将大部分时间放在补习和作业上,对孩子的个性化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1.2 小学素质教育并未落实

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素质教育并未落实是当前小学教育中存在的另一问题。现阶段,尽管我国大力在小学推行素质教育,但是要全面落实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对于我国当前的小学教育现状来说,存在一个现象就是说的多而做的少,只是空喊口号,导致小学素质教育并不能及时的落实[1]。例如:教育部多次要求中小学应该减少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和压力,给学生们创造一个有趣高效的学习氛围,将小学教育的重点放在素质教育方面,但是,在学校具体执行相关规定的时候,往往还是以学业为重,学生们的负担并没有减少,学校、老师及家长仍然只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成绩。

2 小学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教育处于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学生的未来素质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更加敏捷,对于事物的好奇心也很大,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他们总喜欢提出各种问题,对于未知的问题都会积极的去寻求答案。由此可见,这个阶段学生们的可塑性很强,因此,应该在小学教育阶段打好基础,加强对这个阶段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推动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为未来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是综合素质的核心体现,创新思维决定了一个国家或者是民族的走向,决定了他们是否强大。创新思维并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与训练逐渐形成,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接触这个世界并不久,他们的很多潜力都有待开发,他们的大脑思维还没有定性,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小学教育时期,学生们的各方面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求知欲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等,能够帮助他们在今后的阶段养成创新思维,以及培养出创新能力。

2.3 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

随着小学阶段学生年龄的不断增大,他们所要接触的事物将会更多,会涉及到各个方面,道德是他们主要注意的方面。要知道,道德是评判一个人的基本标准,因此,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至关重要的。在小学教育阶段,这是培养学生正确道德观的重要时期,小学阶段所接触到的教育将影响到孩子们以后正确道德品质的形成。在小学阶段开展思想道德课程是教育中重要的环节,教师对学生道德观进行正确引导,要求他们严格要求自己,对他们进行不断的训练,让正确的道德观念烙印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从而为后来的道德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2.4 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养成以及健康人格的完善

心理健康作为综合素质体现的另一方面,会影响到一个人今后的发展,只有形成良好的心理素养,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在小学阶段,这是个关键的学习阶段,不仅是知识方面的学习, 还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的学习[3]。教师应该及时的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每个学生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当他们犯错时应该给予纠正,使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态度,这些对他们心理健康素养的养成和健康人格的完善都具有很大的帮助。另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也会促进学生其他能力的提高,即使遇到挫折也会有积极的心态,能够激发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5 对学生智力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小学教育阶段是必经之路,这是一个人开始集体性学习的阶段,同时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阶段,更重要的是高效培养孩子们智力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们未来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作用。就当今教育而言,小学学校主要是以培养学生们的智力为主,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科学文化知识方面,对学生进行德智教育。在小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能够通过平时的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不断的训练提升自己的智力。因此,小学教育对学生智力素养的提升具有重大作用。

结语

小学教育是人们开始学习、了解学习以及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学生们主要是以小孩子为主,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同时,他们的各方面的潜力都有待开发,这是他们学习效率最高的时期。可塑性是这个阶段的重要讨论部分,此时的他们就像海绵一样,等待着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汲取,这些对学生们未来综合素质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篇8

近年来,从社会上发生的一系列中小学生离家出走,甚至因为和家长怄气动辄就跳楼自杀的极端个案分析,发现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差,一方面源于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潜在的应试教育理念对一些家长和老师的影响,给孩子们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形成的“唯我独尊”的潜在意识,使孩子们受不了一点委屈。同时,在众多老师和家长的观念中,对思想品德高尚小学生的鼓励仍然不够,而对考试成绩优异的孩子却报以各种各样表象和潜在的鼓励,甚至家长以金钱奖励孩子,使一些孩子越来越变得自私、冷漠、怯懦……在一些学校的统计结果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问题的严重性,相当多的小学教师反映,“现在的学生越大越自私”、“现在的学生越大越不愿做好事”、“现在的学生越大思想越混乱”、“现在的学生越大越难教”。面对复杂社会现象,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变得相当复杂,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观察发现,及时予以纠正。对于一些学校学生品德得分不容乐观等现象,需要从学生自身原因探讨,更需要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进行客观分析。据报道,在沿海开放地区,一些小学生比内地孩子受环境影响冲击时间较早,但由于身心发展水平所限,思想道德基础和认知能力有限,受到消极因素影响时,有可能产生错误理解,从而导致错误行为。所以,现阶段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二、有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对策

强化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多种多样,无论采取哪种教育方法,都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一方面要进行理论指导,纳入教学考核范围,作为素质教育中最基本的任务和要求,引起全校师生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树立身边的榜样,把那些经常“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的好学生培养成骨干力量,让他们以实际行动把大家带动起来。对于“刻苦学习”、“拾金不昧”等各种优秀学生,作为思想道德楷模进行宣传,发挥身边模范作用。广泛联系社会团体,请有特殊贡献的优秀青年、老同志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思想教育。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学有榜样,从细小心灵里孕育为祖国繁荣而发奋进取的良好品质。另外,还需要家庭与学校结合,把小学生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需要与家长密切配合,使德育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与家长谈话在充分肯定学生成绩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免伤害学生自尊心和上进心。德育老师要与班主任及时沟通,对品德较差的学生定期与家长联系,不断变换教育方法,做到因人施教,尽可能做到每学期中间针对一些比较典型的情况,进行学生操行返家,广泛征求家长意见。这样家庭与学校密切配合,就能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虽然这样做学校德育工作有些麻烦,但往往在繁琐过程中挽救思想品德即将落伍的孩子。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要注重课内与课外结合,让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实时与生活中的事件联系起来,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小学德育老师肩负着既教知识又造就人才的双重任务,因而需要与其他科任老师密切联系,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要注重显型教育与隐型教育结合,不要变成单纯的说教,要把思想教育隐藏在愉快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讲故事、游戏等多种方法,把思想品德教育巧妙融合其中。德育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中普遍出现的共同思想品德问题,通过正面引导、说服教育,使他们真正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对学生中偷东西、看黄色书刊、沉溺于网络游戏等问题,一定要以个别谈话为主,了解其思想形成根源,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及辨别是非的能力。思想品德教育要注重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教师要以自身魅力为孩子们做好榜样,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德育老师要以身作则,在言谈举止方面成为小学生的表率,从生活到学习,处处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不仅能消除对教师的恐惧心理,而且能培养小学生爱老师、爱学校、爱祖国的健康心理。

篇9

近年来,随着对身体锻炼功能认识的加深,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终身体育对人一生的影响和帮助。明白到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教育的必定方向,而小学体育教育做为终身体育的开端和重要时期,良好的小学体育教育将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是终身体育过程中在校教育的最后阶段。大学生的体育生活化,使体育活动的终身化成为可能。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和发展趋势进行调查和研究,对于小学体育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调查问卷和活动意向数据的分析,讨论如何开展小学体育教育,提高小学生体育意识,培养体育行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

1.调查分析

通过对四川大学的调查分析,得知参加体育活动、读书、听音乐、上网、看报纸杂志成为大学生业余时间选择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其中参加体育活动排在5大业余生活之首,占被调查人数的80.43%,其中男生占67.38%,女生占32.68%;其次是读书,占被调查人数的74.02%;第三是听音乐,占73.26%;第四是上网,占72.63%;第五是看报纸杂志,占65.9%。

2.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和趋势

2.1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项目多样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活动的场地和设施的增加和完善,使学生对于体育活动项目有了很大的选择自由。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项目主要以球类为主(其中篮球、排球、足球占18.04%;乒乓球、羽毛球占13.23%),其次是健美操(11.73%)、长跑(10.02%)、散步(10.27%)、旅游(8.28%)等。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项目是多样化的,但又相对集中。1大多数是学校体育课所授内容或大学生经常参加的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2多数是流行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攀岩、轮滑、台球等。

2.2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模式小型化

大学生参与体育生活的形式主要以个人或与同学一起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为主,以参与学校组织体育体育形式为辅。如:三人篮球赛;四对四半场;足球的五人、七人小型赛。

2.3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差异

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差异主要有几个方面:1、性别差异;因为男女的差异,大学生对于体育活动项目上的选择和意向有不同的内容和顺序。2、竞技和休闲;因为体育项目的功能和技能要求的不同,大学生选择的意向也随之改变。主要是运动技能要求高,对抗性强的竞技体育项目和技能难度低,运动负荷轻的休闲体育项目。

3.结果与分析

我们了解了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和发展趋势,对开展小学体育教育又有什么帮助呢?我们可以假定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就是未来大众终身体育生活方式,那么可以就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探讨如何开展小学体育教育,才能提高小学生体育意识,培养体育行为,促使学生养成体育习惯。

3.1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项目教育

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多样化发展,相信未来的大众终身体育都是多样化的。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是有差异的,而且是每个人都有差异,要做到区别对待和因材施教,只有开展尽量多的体育项目,才能满足小学生兴趣广泛的需求。

3.2注重健康体育教育

大学生对体育功能认知的提高,使他们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得到相应提高,使大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坚持,并形成习惯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小学生也一样,对于自己身体好的事情一定会用心去做。应该用体育的目的、意义、作用、功能促进他们的体育意识。

3.3实施趣味性教学

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是体验克服困难、走向成功。而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主要集中在体育活动的兴趣上,注重的是体育活动中的快乐体验。所以小学体育教学要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运动,并形成习惯。

3.4掌握好胜特点

大学生参与的体育项目之中,大多数是学校体育课所授内容或大学生经常参加的项目,说明运动技术的掌握与否,影响一个人参与运动的动机和兴趣。而且没有掌握技能的时候,会产生畏难的情绪,在集体项目的竞技中伤自尊心。所以应利用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让他们个个摩拳擦掌,比试比试,提高运动技能,加强体育活动意识,并形成习惯。

3.5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外体育活动能将体育课教学所传授的知识技能运用到课外体育活动的实践。课外体育活动在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评能力,提高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学校要向学生推行课间和课外的体育活动,如跳绳、散步、打羽毛球、跳橡皮等。

4.结论和建议

1、开展多样体育活动,丰富小学生的体育生活。

2、加强运动技能的练习,培养小学生体育行为和体育意识。

3、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和获胜心引导其参与体育活动,增强小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

4、多设计主题课堂,使体育活动和生活紧密结合,促使学生养成体育生活习惯。(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白翠瑾,杨光,梁思雨,黄学诚.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关系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2(10)

[2]苗大培著.论体育生活方式[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

[3]黄恩德.河北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11

[4]梁思雨,杨光,白翠瑾.体育行为对改善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作用[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1(04)

[5]梁利民,著.我国体育生活化探索[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6

篇10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400名在校学生为试验对象,选择随机化分组,分为两组,此次试验均在2017年6月22日至2018年6月22日期间完成。观察组年龄9~16岁,平均年龄(12.86±1.77)岁;性别:男性118例,女性82例。对照组年龄10~17岁,平均年龄(12.59±1.23)岁;性别:男性116例,女性84例。两组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控制措施,包括建立传染病登記和检诊制度,一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病例,需立即隔离处理,做好学校周围环境的改善。

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控制措施,主要内容:

(1)学校领导需配合疾病控制中心人员定期开展传染病相关会议和讲座,增强教师、学校领导相关知识,让教师、家长、学生了解到定期注射疫苗的重要性,且介绍各类传染病的主要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内容,并由教师专门为学生开展相关知识培训课堂,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和预防能力,同时还需重点告知远离传染病的方法,介绍各类感染因素,培养学生讲卫生的习惯。

(2)有研究表明,目前预防传染病的最重要保障为学生的卫生环境良好,对此还需在学校定期进行一次全体大扫除、全面消毒,加强特殊环境的管理,比如食堂、宿舍、教室等,严格控制饮食卫生,避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保持学生宿舍和教室等公共场所的整洁性和通风性。

(3)在新生入校后,还需为学生建立相应的健康管理档案,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体检,及时补充学生的免疫空白,重点预防当前甲型HINI、人感染禽流感等大型流行性传染病,尽量为学生安排免疫接种,学校应该坚持每日开展消毒工作,在根源上控制传染病发生,并在暴发疫情时,需取消大型会议或其他形式的聚会。

(4)学校需认真落实重要场所的消毒制度和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在流行病季节需定期对宿舍、走廊、教室等场所消毒,一旦发现疑似病例或患有传染病患者,需立即采用隔离制度,并彻底消毒其所用过或接触过的物品、污染场所,并对相关班级进行调查、追踪,且将疑似病例或传染病例上报至卫生部门,配合落实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

(5)加强学生的免疫接种管理:新生入学时需检查其预防接种卡,学校需配合疫情控制中心严格按照计划免疫工作进行接种,对于无预防接种卡的学生,需立即发放疫苗补种通知单,并做好后期记录和跟踪工作,最后将疫苗接种情况存档。

(6)除了加强学校相关管理,还需与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机构做好沟通,由专门人员负责到校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实现信息化的疾控管理。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传染病好况(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1.4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20.0软件,在差异具有意义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观察组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篇11

一、评价要有激励性

适时、适当的激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自信,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捕捉称赞学生的时机,巧妙运用激励的语言。如对学生说出的好看法,教师由衷地称赞:“你真棒。老师很欣赏你这个见解!”、“大家为他独特的想法鼓掌!”、“说得太好了,真值得大家学习!”等等,这些语言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兴奋记忆,对评价留下深刻印象。此外,多样的标志、贺卡、有趣的图案或举行简短的仪式等方法也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老师激励与赞扬,使学生的努力得到认可,老师寄予的希望,更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并推动他们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区”。

二、评价要有针对性

小学生心理、生理尚未成熟,解决问题能力差,有时在课上会出现紧张、焦虑等现象,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心理、知识结构,运用多样化的语言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实效。例如对思考问题很独特,但是个性较孤僻的同学可以这样评价:“你每次发言都能给我们惊喜,以后要和大家多多交流,让更多的同学分享你思考创造的快乐。”对性格开朗活泼并善于发言的学生,这样评价:“你有这样的想法太好了!”以爱钻牛角尖的学生,教师的评价可以这样切入:“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说明你很喜欢思考,但是想问题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考虑,坐下来,再想一想好吗?”在充分肯定的同时,教师的评价要客观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他们指引新的思考、研究方向:“你想法很好,可是还不太全面,想一想,还可以补充什么?”

三、评价要有准确性

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欠佳,不够准确的评价往往误导学生,偏离教学。曾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我为家人添欢乐》这一课时提问学生:“母亲节你为妈妈做了什么?”一学生回答:“我送了妈妈两朵花。”师又问:“你为什么送花给妈妈呢?”生回答:“因为我过生日妈妈也给我买了一大盒蛋糕。”师于是称赞学生送花给妈妈这种品质值得大家学习。不难看出教师的评价偏离了教学的目的要求,没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而另一位老师上这堂课的时候也碰到了类似的情况,他便反问学生:“如果你过生日妈妈没有送蛋糕给你,你也就不用送花给她,是吗?”生答:“不是的。”师追问:“为什么?”“因为妈妈很爱我。”师及时称赞:“说得真好。妈妈非常爱我们,所以在母亲节的时候我们可以送给妈妈两朵花,谢谢她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还有没有其他同学为妈妈做了更多的事呢?”这样的评价帮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认识,实现了教学的目标。

四、评价要有群体性

所谓评价要有群体性,是指在实施小组学习时,评价不是指向学生个体的,而是指向群体。

由于传统评价为了达到甄别的目的,往往把学生置于严格的个人环境中,弱化甚至忽视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让学生面对问题孤军奋战,不利于养成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技巧,不符合当代社会对人的要求。新的教育理念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所以应促进群体评价在教学中的实施。

群体性评价要求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发挥小组成员集体的力量。只有当小组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时候,才能获得肯定性评价。就使得小组的成功,成为每一个成员共同努力的目标。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人人动脑、动手、动口,努力为小组赢得荣誉;促使他们通过分工协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

如教学《品德与生活》第一册《春天来了》这一课时,课前把学生分成三小组分别去大自然中寻找春天,说说自己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课堂上各小组交流汇报本小组寻找所得,比一比,哪一小组看到、听到、闻到的内容多,对表现好的小组予以奖励。群体评价关注的是全体学生,既能让个体学生乐于接受,又让全体学生都有所收获,另外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将逐步得到培养和强化。

五、评价要有期待性

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以激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在教师的赞赏性评价中,得到心理的满足和成功的喜悦,但也需要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学生不满足争上进。

篇1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人的整体素质就难以发展到较高的水平。中职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常常会发生诸多的心理困扰和消极情绪,甚至精神障碍。能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身心都能健康发展,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整个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20世纪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沟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2 中职生心理问题成因剖析

如今的中职生生理上成熟,心理上很稚嫩,看上去像是成人,实际上还是孩子。在生活过程中,还不懂得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进行人际沟通,如何对待挫折,如何调整自我情绪,如何改变自身不良的性格习惯。因此,生理发育提前和心理发育滞后的矛盾,是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由于学校教育失当使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学生的基础差、学习动力缺乏、自控力和辨别力也差、加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时时刻刻刺激着学生,学生整日处在高度紧张、焦躁、恐惧、胜利的喜悦或失败的失望中,从而导致心理疲劳,引发各种心理疾病,特别是强迫症、自卑症、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空虚症以及神经衰弱等组成的精神障碍在中职生中发病率较高。家庭教育失误使当代学生个体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大多数父母出于“望子成龙”的极高期望值,当孩子的学习与家长的期望有所偏差时,家长不是训斥就是喋喋不休地唠叨。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使一些孩子产生孤独、逆反、封闭的心理障碍。青少年时期虽不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但由于中职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家庭和社会的依赖性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3 从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认识方面进行原因分析

首先,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及片面追求升学率怪圈的干扰,社会各界人士普遍把学校的好坏标准、档次高低、质量优劣定位在升学率的高低上,这就使由于中等职业学校自身特点带来的“先天不足”而失去竞争的优势,甚至有人把职业学校视为异类。其次,一些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孩子引向只注重学习成绩或混个毕业证而忽视心理健康的歧途。还有少数家长全然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以及不认真的态度草率处理婚姻、工作、人际等关系。另外,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教研人员缺乏,组织机构不健全,加之目前教育管理部门缺少心理健康教育及研究的具体量化指标,致使基层中职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淡化,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及研究呈现出无序和放任自流状态。

4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多方参与社会生活,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健康的心理不是天生的,它是在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要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他们的认知、意志、情感等心理品质,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注意创造条件,让他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参与各种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不仅学会角色转换,增强社会适应性,拓宽社会知识面;还可以增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磨练意志力,正确认识自己。

学校、家庭、社会应相互沟通,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时,绝不能忽视与家庭和社会的沟通,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当学生出现问题尽量让其父母协助,借助社会力量,使心理健康教育得到延伸,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教育。

必须依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心理健康的发展有根本性和切实性的依托,学生掌握一种基本的调节心理健康方法,及时恰当地宣泄心理障碍的郁结。每个中职生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个体,必定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缺陷。这些心理缺陷常常导致心理失控,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妨碍心理的健康发展。要学会调节自己,要了解自己的弱点,在心理缺陷面前,不应一味自我贬抑,而要把它当成奋斗的动力。

5 引导教师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在理论课的教学中,不仅应注重知识灌输,更应注重针对性和指导性;注重个性教育和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学生心理出现“症结”,要专门进行教育疏导,应牢牢抓住课堂这个主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或矛盾,使其处于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思维灵活、爱憎分明、举止适度这样一种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环境之中,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其次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有益的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质,提高心理素质。再次开展的个别心理咨询。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因人而异,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个别咨询,对个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根据学生行为中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辅导或训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展示自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篇13

如果你是一名小学生, 你的心里都会想些什么呢?你是一个想象力丰富并且具有创造力的孩子么?如果你已经是孩子家长,家有儿女上小学,是否你的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且具有创造力呢?如果你是一个小学老师,在你的眼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是如何呢?每一个人,都曾经是个孩子,几乎每一个人,都会有做家长的一天,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我们是否真正的在意过,培养过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我是一名小学信息技术老师,不妨让我们先来回到几天前的一次课堂头脑风暴活动中看看吧。

一、课堂实录

这是一次小规模课外活动的现场,地点仍在教室里,参加活动的学生10人。首先是讲解活动如何开展:老师出一个题目,就问题展开联想,无论你想到什么都可以谈论,可以有故事情节,彼此可以就别人的观点进行进一步的延伸,不需要否定。第一个题目,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问“你想到了什么?”孩子们的反应基本可以分三种:

1.迅速举手,回答有西瓜,球,馒头等。

2.思考了几秒钟后举手,回答有火柴人,石头,太极八卦图等。

3.不举手。

迅速举手的孩子,可以在第一时间做出联想,但往往这种想法比较单纯,是发生在身边的情境或者事件,通过引导可以稍微深入。例如回答西瓜的孩子,联想到西瓜大炮,将圆形画成了西瓜,然后讲解了西瓜大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这一想法源于电视节目。有另外的孩子也看过同一个节目的,争相补充发言,并且提出了如何改造西瓜大炮的想法。一时间讨论气氛浓厚,好像大家都成了小小发明家。

思考一阵后举手的孩子,以回答火柴人和石头的孩子为例,这个学生想到了自己最喜欢的火柴人系列,包括flash和小游戏,讲了他学习flash的经历并且分享了他喜欢的游戏。想到石头的孩子联想到看过的漫画,然后提出这是一个人体内的结石的想法,人体内结石,然后拿出来,再结石,再拿出来,最后成为了一座小山。

不举手的孩子,最开始的时候没有说想法,等大家讨论过后就更没有想法了,提问之,表情茫然。勉强说出的想法,也是其他同学提过的。

回想自己上学的时候,你我是哪一类学生呢?如果已经为人父母,你的孩子又是哪一类呢?很明显,对于孩子想象力甚至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作为老师及家长具有最直接的责任,我们应当充分重视起来。那么这类头脑风暴活动的意义何在。

二、活动后小结

小学生开展这类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在活动中,我看到了学生突发奇想时的兴奋表情和积极态度,当听到别人新奇想法的时候自己大脑迅速反应、运转时的专注,平日容易走神儿,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流露出似羡慕又似局促的眼神儿,这一切都表明在大家积极思考的这一气氛里,随着想法的喷涌而出,所有的孩子都被这些想法吸引了,这应该是他们平时没有在意过的,或者经历过但却没有进一步深入思考过的,而通过这样一个契机,让想象力驶入了快车道,创造力也由此而生。所以,这次活动的意义不言而喻,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孩子们的想象力其实非常强大,只不过是需要引导的,尤其是在集体力量的作用下,创造力仿佛垂手可得。

三、反思与进步

1.不要急于对学生的言行进行评价,做出结论,而是让它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对于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来说,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奥斯本提出的“头脑风暴法”,其根本就是让人们头脑中的新颖的“想法和观念”在没有“看守”的情况下,蜂拥而出。但是如果人们一旦产生一个想法就遭到评价,那新的想法就不会紧接着出现,原来的想法本身也不会变得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