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中历史重要事件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中历史重要事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中历史重要事件

篇1

1. 1 编制工程项目的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

监理规划是项目监理组织全面开展监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由总监主持, 专业监理工程师共同参加编制。监理规划应针对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明确项目监理机构的工作目标, 确定具体的监理工作制度、程序、方法和措施, 并具有可操作性。监理实施细则是在项目监理规划的基础上, 由项目监理组织的各有关部门, 根据监理规划的要求, 在部门负责人主持下, 针对所分担的具体监理任务和工作, 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和掌握的工程信息制定的指导具体监理业务实施的文件。对于高层建筑应当编制监理实施细则, 监理实施细则应体现项目监理机构对于该工程项目在各专业技术、管理和目标控制方面的具体要求。监理细则可按工程进展情况编写, 也可按项目监理机构设置的不同专业职能进行编写。如: 分别按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饰工程编写,或分别按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编写监理实施细则。

1.2 熟悉设计文件

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设单位向设计单位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 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技术交底会, 对设计技术交底会议纪要进行签认。

1. 3 审查承包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方案

对于高层建筑施工应要求施工单位按分项分类编制施工方案。审查时应重点审查方案的可靠性、合理性、经济性。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要予以重点关注, 特别是类似工程应用情况, 必要时还应进行经济技术论证。

1. 4 审查承包单位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的质量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条件, 很难想象一个不具备良好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的施工单位能建造出优秀的建筑产品。审查时, 重点关注施工单位的现场组织体系; 管理人员、特殊工种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责任制; 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执行的施工技术标准;分包单位资质及总包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制度。

1.5 检查承包方设备及进场原材料

检查承包方所用的机械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 完好情况及备用情况, 要求承包方书面上报施工机械设备情况, 确保满足工程要求。对已进场的原材料进行检查验收, 检查其质保资料, 对水泥、钢筋等须经复试的材料进行抽样复试, 复试合格才允许使用。

1.6 检查现场施工条件, 签发开工报告

检查现场施工条件是否已具备, 包括现场障碍物清除工作, “三通一平”是否已做好, 要求承包方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布局, 及时申领“施工许可证”。具备开工条件后及时签发开工报告。

1.7 检查复核测量放线成果

全面复核工程现场定位轴线及高程标桩, 确保准确可靠。

对承包单位报送的测量放线控制成果及保护措施进行检查, 符合要求时, 对承包单位报送的施工测量成果报验申请表予以签认。主要为: 审查承包单位专职测量人员的岗位证书及测量设备检定证书; 复核控制桩的校核成果、控制桩的保护措施以及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临时水准点的测量成果。

2、施工阶段监理工作

从对投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 直到完成工程的质量

检验为全过程的系统控制。控制的重点放在质量事前控制:在重点部位布置质量控制点, 实行全天候旁站; 在“人、机、料、法、环” 五个因素中重点放在对人员素质的控制、原材料和施工方法的质量控制上。根据监理大纲及监理实施细则所明确的监理程序、质量控制要点、质量预控措施等内容对施工进行全过程监理。施工时可采取旁站、巡视、平行检测等手段跟班监理, 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质量要着重检查。要求施工单位切实落实三级自检制度。对隐蔽工序交接应严格控制程序, 经监理现场核验合格, 鉴证认可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杜绝擅自隐蔽现象。对核验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组织力量整改, 以保证工序交接按计划完成。有关工程设计变更的内容应按程序进行, 做到施工有依据。质量技术问题有法律效力的有关鉴证, 由现场监理员, 各专业监理工程在原始凭证上签署, 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核签。施工中遇到质量问题和各工种问题需协调解决的问题时, 及时组织现场协调会, 定期向业主汇报有关工程质量动态、施工进度情况, 整理有关工程技术文件资料并编目建档。

3、高层建筑质量监理工作控制要点

3.1 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支护体系按工作机理和材料特性可分为水泥挡土墙体系、排桩和板墙式支护体系及边坡稳定三类。对于水泥围护结构施工应重点控制施工过程中搅拌是否均匀, 搭接长度是否足够, 水泥掺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相邻桩的施工间歇时间是否超过规定, 土方挖前养护时间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土方是否分层开挖。对目前常用的排桩式支护体系钻孔灌注桩围护墙应重点控制桩位偏差和桩身垂直度偏差,桩孔成孔的质量, 钢筋笼加工质量和下放位置、混凝土强度等级, 防渗帷幕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质量支撑和围檩的施工质量和形成时间。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按设计要求的工况进行施工, 对可能产生的破坏建立预控方案, 落实应急措施。基坑支护的施工应同时考虑基坑边塔吊设置对基坑支护影响及塔吊安全稳定性等因素和对周围建筑物等

环境影响。降低地下水方法有集水井和井点降水两种, 在软土地区一般采用井点降水, 降水可能引起周围地面沉降,在施工中应引起重视, 应有防止因降水引起的周围地面沉降的措施。

3.2 土方开挖工程

土方开挖应严格按批准的方案实施, 开挖应注意按设计工况分层进行, 严禁超挖。支撑或拉锚应按设计要求设置, 同时应制定土方开挖阶段的应急措施如: 支护墙的渗水与漏水、断桩或漏桩的处理、防止侧向位移发展、流沙及管涌的处理、邻近建筑物与管线位移的控制等。土方开挖应注意防止基坑挖土后土提回弹变形过大、边坡失稳、

桩位移和倾斜、配合支护结构施工等事项。基坑开挖过程中同时应注意基坑位移和地下水位变化的监测, 当基坑每天或总的位移量、水位变化超过设计值时应及时报警, 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发生基坑质量事故。

3.3 大体积砼施工及裂缝预控针对性措施

预测水化热, 认真审查施工方案, 对砼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差、砼表面温度与平均温度温差、极端可能低温差控制在小于25℃实际施工时对入模温度, 表面温度和中心温度采取动态管理, 及时测试, 调整保温措施。控制砼收缩变形, 满足泵送条件下尽量减小坍落度以及减小砼收缩变形。施工时严格督促, 保持振捣密实, 延缓砼降温速

篇2

一、职业高中重视实践型训练的意义与必要性

职业高中的特点在于学生的学习目标都是基于某种职业技能,因此实践性是职业高中学习的固有特点。这就是提出物理学科的学习要重视实践型训练的依据之一。在笔者看来,很多专业的实践性与物理知识的实践性是一致的,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其与物理知识的联系极为密切,其中许多问题分析解决的思路与物理学习都是相通的。其他一些专业虽然没有这样的直接联系,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其中的细节,就会发现其中的一些逻辑推理思想方法与物理特点是一致的。

物理学科的学习要重视实践型训练的另一个依据是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物理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与解释性,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是明显且巨大的。我们既不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也不说“物理学得好的人都聪明”的论断,就说我们身边的一些具体事例。这些年来,我校的不少学生在省市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了一、二等奖,而在对这些学生进行调查的过程中,都会发现这些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受益很大。他们在思考问题时逻辑更严密,在技能操作中动作更为熟练,因此在缜密思维和熟练操作的双重作用下,获奖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了。虽然也有一些学生可能没有明确地感觉到物理学习对他们的影响,但在对他们的物理教师进行调查时,这些教师都能说出这些学生当年在物理课堂上的优异表现。也就是说,物理思维、思想与实践操作其实已经对这些学生形成了潜在的影响,已经成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笔者基于以上经验提出在职业高中物理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实践型训练是有着明显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当然,这里所谓的实践,并不完全指动手去做。事实上,有经验的同行都知道,“做”其实也是“思”的产物,实践中的思考也是实践的本质含义之一。

二、对职业高中物理教学中实践型训练的理解与实践

在职业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中,我们对实践型训练有什么样的理解,就会有什么样的实践结果。因此,有必要先对实践型训练作一个梳理,以求得一个科学客观的认识。

1.从职业高中物理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来看

高中阶段的物理,是在原来初中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识面的扩展与知识深度的加深。而职业高中的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物理成绩都比较一般,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时,本来需要以形象思维来促进物理知识的学习,可初中阶段的应试压力,使得平时的物理学习多以抽象讲解和习题训练为主,因此导致升入职业高中的这部分学生的物理学习不理想。而职业高中的物理在知识难度加大的同时,往往在教材上也很难看出明显的实践性的特征。因此,职业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思路,就应该是将课本上的抽象知识变成实践性较强的操作知识,这就是实践型训练的第一个理解。

2.从学生进入职高后的学习实际来看

职业高中的特点在于专业技能的学习,但学生在进入职高之初其实还是以文化知识学习为主的。这个时候物理课上的实验型训练就可以为他们从思想到实践上,由知识向实践过渡打下基础,而在这一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能力与经验又可以促进他们将来的专业技能学习,因此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当学生进入高二之后,他们往往就会将学习重心转移到专业技能的学习上去,如果物理课堂这个时候还是遵循原来的以知识讲授为主的形式,那就会被学生自然地排除在学习习惯之外。因此,实现由文化向实践训练的课堂转型也是必须的。

在上述基础上,读者可以通过实例来了解具有实践型训练的职业高中物理课堂。这里必须提及的是,笔者所阐述的多是自己的一些实践经验,更多的是对自身在物理教学实例的一些思考,可能会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还请同行们海涵。

以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的相关知识学习为例,在让学生理解动能定理公式Fs=■mv22-■mv12及动量定理Ft=mv2-mv1时,如果只凭对其中各个物理量的分析与记忆是不够的,因为这样只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而不能生成实践能力。针对“很多飞行事故都是因为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撞上小鸟导致的”这样的实际题目,能否用实践训练的思路来完成这一知识的学习呢?当然,我们不能让学生看到真正的小鸟撞飞机,但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思路,让学生通过情境模拟(如让学生体验一定的速度撞击手掌等),通过资料查询(查询飞机飞行速度与小鸟飞行速度并算出相对速度等),通过软件模拟(通过编写或寻找相应软件,模拟实际情形)等,来制订方案、得出数据,并验证结论。只有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动能和动量定理的强大的理论解释性。

三、职高物理教学中实践型训练运用的注意事项

笔者所提出的实践型训练不是简单的知识应用,也不是简单的模型操作。因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已经有了这些方面的经验,只是整合得还不够,还不能够有效地与职高专业技能的学习结合起来。同时经过实践,笔者认为要发挥有效的实践型训练,还必须注意这样几点:

篇3

在中山市政府、中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大力支持下,中山市人力资源市场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分市场开始投入运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分市场的建立是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拓宽了学生的就业信息渠道,是“火炬办学特色”的一种新体现。

一、分市场的功能与作用

分市场集现场招聘、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测试、职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自主创业培训、档案托管于一体,配套完善、功能齐全。分市场实行信息化运作,省、市、镇、社区统一联网,开设人力资源市场网站,配置LED电子显示屏、信息查询触摸屏、大屏幕电子显示屏等现代化设备。及时宣传就业方针政策,准确人才供求信息、职业技能培训信息,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了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

分市场是社会、学校、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紧密结合,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新型合作机制。它是按照省政府关于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构建的“政府、企业、学校”三位一体就业服务体系,它的成立为中山市东部地区企业招聘、学生就业提供简便、快捷的服务平台,为中山市的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分市场对高职院的作用

1.方便了学生的就业、顶岗实习。对于大三学生来说,以往找工作往往需要通过人才招聘网或市区的人力资源市场。人才招聘网采用的程序是先登记本人的相关信息,再在网上搜寻相关的企业,并对心仪的企业发送简历,最后等待对方的回应。但这样的结果,经常是花了大量的精力,效果却不佳;对于市区的人力资源市场,学生需要来回奔波,而且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企业,这样既费时又费力。而分市场的成立则极大地便利了学生寻找与之专业相关或感兴趣的企业。不出校门就可了解中山市企业招聘的全部信息,快捷简便。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来说,利用暑假时间,通过本市场可以快速的找到暑期工的岗位,既可以补贴一部分的生活费,又提前接触到社会、企业,充分的了解自己的特长和专业知识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学生盲目的在不正规的就业场所求职,导致小则骗钱,大则被卷入传销组织等不良后果。

2.便于学院、系部、专任教师及时统计和分析招聘企业的岗位性质、要求和工作职责等,以市场为导向来调整学科方向、专业方向和专业课程。同时,敏锐的把握企业需求,及时为设立新专业、新专业方向和撤销不适合市场需求、需要淘汰的旧专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便于学院积极联络有意向的企业来院参加招聘会,极大地带动了学生就业热潮,为学生提前就业和就地择业提供了方便。

三、分市场对企业的作用

1.通过分市场,企业可以迅速招工信息和岗位需求。通过学院建立的毕业生人才库,企业可以对人才库的简历进行认真筛选,确定简历与招聘岗位相匹配后,通过电话、短信或邮件等形式邀请毕业生前来面试。

2.通过分市场,企业可以从学院招聘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节省了再培训的时间和费用;企业一旦接到订单而又面临“技工荒”时,可以及时通过学院快速的组织一批学生,补充到适宜的岗位,这样即满足了学生通过企业顶岗实习来增加社会工作经验和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又满足了企业不会因为缺工而延误订单,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发生。

由此可见,在高职院建立人力资源分市场是适应新经济环境形势下的就业政策,是为高职院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新的服务平台,是为企业解决“技工荒”提供了人员保障,是为地方和谐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4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 quality of teaching;teachers'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1-0284-02

1 高职院校师资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师是教育质量的保证,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本管理追求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把人的潜力发挥到最大。学校应将师资队伍视为学校的第一资源,注重对教职工潜在能力的开发,把师资看成是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使教师的潜能得以发挥,从而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师资能力的提高对全面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 高职院校师资能力的内涵

高职院校师资能力是指教师具备现代的职业教育理念、掌握现代的教学方法及具备新时期的职业教育胜任能力,从而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升级的要求。

高职院校师资能力的建设,就是以学习为基础,以创新和科研为动力,对教师的教研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使用,持续不断地增强教师的能力,并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理,提高师资整体素质和水平。通过提高高职院校师资能力水平,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竞争优势,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师资能力不仅包括教师的一般能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和教师的职业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还包括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其他能力,主要表现在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和科研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网络的能力、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能力等方面,而这些往往是高职院校师资能力建设的方面。

3 高职院校师资能力的现状

3.1 “理论型”教师多,实践能力不足 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年对辽宁、四川、陕西、湖南、江苏5省30余所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现状的抽样调查和浙江省于2007年对浙江39所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现状的抽样调查均显示,高职高专教师来源仍以普通高校毕业生为主,分别占87%和78%,从企业调入的数量不多,仅13%和22%。而由于教学任务和工作原因,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很少,或进入企业顶岗锻炼的时间有限,教师实践能力不足。

3.2 创新与科研能力不强 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意识不强,科研产出无论是数量和质量两个层面都待提高。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对专业技术资格评价的主要标准是学术论文、论著,以及省级、国家级研究课题与科研奖励等存在一定的顾虑,认为这种评价思路主要是体现学术性评价,对教师起着学术导向的作用,不能很好反映高职院校教师的业绩特点,所以高职院校在技术应用方面的成果也很少。但随着社会对高职院校赋予更大的期望,要求高职院校在技术攻关与开发、技术推广、工艺技术改进等科研项目取得一定的成绩,以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升级的需要。同时近年来高职院校吸收了不少博士、硕士研究生,他们对参与科研的愿望强烈,所以今后高职院校师资的科研能力将会有所提高,但目前高职院校师资整体的创新与科研能力不强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3.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不强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高职院校要发展与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关键是要培养一支具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教师队伍。由于高职院校一般是中专升格或合并,不少教师是中专学历,特别是一些老教师,没有接受过较系统的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较单一。

3.4 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能力不强 高职院校教师目前主要的工作是教学,参与科研和工程实践的时间比较少,长期以往,势必就造成了教师安于现状,与工程生产脱节,知识与技术得不到更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

4 提高高职院校师资能力的措施和建议

4.1 引进教师注重实践经历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因此,指导学生进行实际专业操作和解决实际专业问题,是高职教师最主要的教学内容。把好教师入口关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引进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学历,但应该更注重教师的实践经历。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就要求引进的教师具备企业工作经历3年以上。同时也可根据我国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于引进的缺乏企业经历的高层次、高学历教师,可要求下企业顶岗一至两年以上才能走上讲台。学校只有大量吸收来自企业一线的掌握实际专业操作能力的高端技术人才,才能使高职院校整体师资能力上一个台阶。

4.2 科研课题带动师资能力提高 教育科研中的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课题研究能充分调动和挖掘教师潜能。鼓励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加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首先,要求名师、教授人人都要主持科研课题,要将课题研究成为责任与习惯,通过课题的研究带领课题组全体教师扎实研究,共同提高。其次,高职院校要鼓励和创造青年教师主持或参与科研工作,如学校可以设立青年基金,鼓励年轻教师申报。课题研究既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也促进了教师能力的提高。

4.3 建立和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 首先,根据学校情况,可在暑假间安排校内教师培训,如利用暑假2个月深入企业顶岗锻炼;新引进教师也应先由学校进行一定时间的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可侧重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基本素质、学校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方面的规定、各教学环节的总体要求等。其次,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安排老教师为新教师的“指导教师”,制订“帮带计划”,使新进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并成长为教学骨干。第三,学校对具有一定的教学水平、有培养前途的教师,可以分期、分批送出去进修学习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素质。第四,大力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鼓励和支持教师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等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学校要把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化,要设立教师培养培训专项资金,这些资金可以用于教学管理、职教测评、顶岗锻炼、学术活动、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4.4 实施在职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及终身学习 高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是反映高职师资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高职院校要尽可能地通过外聘、进修、内培等途径和措施,大力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具体要求,制定在职进修并提供优惠政策。教师在进行进修之后,晋升职称时应优先考虑,课时津贴可适当提高档次。在原规定时间内没有达到规定学历的教师,学校应有相应的制度,可以将其调离教学队伍,安排其他工作,待学历达标后重新上岗。

教师的进修不光在学历方面,还表现在深入企业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专业实际操作能力。而新知识、新技术在不断的更新,就要求教师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才能在竞争中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浙江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和对策[C].浙江省教育厅,2007.

篇5

一、高校实践教学管理

实践教学管理是高校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所采用的新的管理模式,是一种与理论课堂教学相对应的教学活动,实践教学管理的内容包含了很多方面,其管理方法也多种多样,尤其是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上体现的更为明显。实施实践教学管理不仅能够适应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更有利于满足社会中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而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是根据高校的教学目的来开展有规律的、有计划的实践教学活动。[1]

二、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现状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我国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又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学生数量多给高校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尤其近几年高校为了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多培养一些人才,进行不断地扩招,使高校的教学资源与学生的人数比逐年下降,为高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2]但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高校又开始陆续进行实践教学管理,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可由于学生过多,很多实践课程也只能够泛泛而谈。例如高校都会在暑期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这些活动从作用上讲都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学生过多,因此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加这样的活动,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得到锻炼,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无法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的视野永远停留在书本中,在社会上严重缺乏竞争力。可见,高校实施实践教学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三、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一)从学生自身角度看,高校教学实践管理对学生各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是帮助学生积累实践经验的堡垒

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是对实践课程、实践活动等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其工作的性质主要是对高校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进行管理。学生积累实践经验不仅仅是依靠自己的主动性,更多的是依靠学校的计划和组织。在众多学生的意识里,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帮助自己积累更多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可以说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是学生培养实践能力的主要方式。

2.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

实践教学管理具有独立性、实践性、踏实性等特点,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如果高校依然墨守陈规的把学生束缚在理论的课堂上,那么学生是不可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众所周知,当代的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已经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在寻找工作时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和职业技能。而自高校开始实施实践教学管理已经使这一现象有了很大的改善,可见,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也是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成长的必要条件。

3.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是帮助学生实现自主能力的催化剂[3]

目前,我国高校为了帮助学生培养其自主能力,陆续的开展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课,例如高校每年组织的实习,将学生们分组分别派往各大企业进行实习,通过实际操练,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生产的过程和规律,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可见,只有学校多组织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4.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是促进学生成功就业的重要手段[4]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是非常严峻的,科技的先进,社会的进步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社会上也流传着“毕业等于失业”的口号,面对每年失业大学生的一些相关数据,无疑这句话就是现在大学生就业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善这一严峻的形式,我国的高校开始积极进行实践教学管理,积极开展多种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毕业之前多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就目前来看,这样的教学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从学校角度看,实施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对高校的自身建设也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可以促进学校的规章制度更加规范化

高校实践教学并不是随意开展的,而是学校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学术的特色进行组织的,同时,这些教学活动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影响性。以往学校的制度仅仅把学生束缚在理论教学的课堂上,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就出现了逃课等现象,这严重影响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自高校开始组织实践教学管理(认知实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等),逃课的现象减少了,这主要是因为学生通过实践真正明白了要想在实践中有所收获,必须先学好理论知识,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学校的制度更加规范。

2.高校实践教学管理是高校进行现代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方法

现代化教学模式是通过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良,使课堂变得灵活多样。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也成为了高校实施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离不开这样的先进教学技术,它也恰好把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带到了理论课堂中去,以此来融合那些传统的教学模式,使高校能够及时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模式,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从社会角度看,高校实施实践教学管理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1.可以为众多企业提供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随着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对吸纳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高校还没有正式开展实践教学时,很多企业家表示只会书本知识的高校人才并不是企业最需要的,因为这些学生的工作思路完全被书本和理论知识所束缚,这样的人才只能成为书呆子。而这些企业需要的是懂理论、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校人才。因此,高校为了帮助学生改善就业情况,不断地组织创新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创新,在实践中明白责任的重要性。因此,近几年通过实践教学开展,高校培养出了很多有经验的毕业生,为众多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2.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资源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标志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等各方面都会得到发展和改善,那么人们的自身素养和职业技能也要有所提高,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高校通过实践教学管理培养出了很多的优秀毕业生,这些学生在思想、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因此他们在步入社会后非常容易地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可见高校通过实践教学的努力为社会提供了很多人才。

四、结语

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实施和开展,不仅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更符合社会和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因此,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在社会发展和学校建设的浪潮中会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作用和影响也将越来越深远。

【参考文献】

[1]黎芳.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理论创新的有益尝试——《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研究》评介[J].现代教育科学,2005,(09).

[2]张婷婷.论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要性[J].民营科技,2010,(03).

[3]石媛.浅谈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发展[J].华章,2012,

篇6

为了满足办学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将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了战略性地位上。而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群体,其职业地位的高低取决于自身专业化程度的高低,而这也是影响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主要因素。只有深入地理解教师专业化内涵的意义,才能为职业教育的全面、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一、高职院校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是高职教师必须具备的,这也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普通的职业教师与素质教师有着极大的区别,其更加注重实践性、应用性以及技能性。作为高职院校极为重要的人力资源,为国家培养高技术人才是其首要责任,也就是说素质教育教师水平的高低将对高技术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坚持育人为本是所有大学开展工作的基础。各种类型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都必须由教师进行培养,通过实际的教学不断启发、引导学生,将其培养人才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根本上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需要

通过聘请社会知名的专家学者,让其走进课堂为学生传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但使教师重新认识了职业教育的意义,同时其在思想上也会予以重视,从而为素质教师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而教师则通过走进事业单位、企业、工厂的形式增加其实践的经验,不但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同时教师在熟练掌握企业生产的过程中,也进行了自身知识的更新。教师在企业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了解企业发展的动态, 并且提升了自身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实际工作过程中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用于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方法的转变,将企业的先进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通过这样的转变,学生改变了以往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三)推进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的需要

高职教师的群体,是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身,不但自身拥有一技之长,而且将知识和智能传授给学生是其最主要的任务。理论知识丰富以及实践经验较强是高职教师主要的特点。而为社会发展培养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目标。所以,研究生+职业资格是最理想的高职素质教师的状态。同时科学合理地搭建高职教师培训的平台,不断完善职业教师的资格认定制度,不但增加了教师来源的渠道,同时也促进了素质教师的科学合理发展。

(四)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创新举措与突出特色是高职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最主要的特点。当前,很多高职教师的专业理论无法有效地对实践进行相应的指导,而从事实训教学的教师又缺少理论知识的支持,使其在实践培训过程中无法顺利地完成专业理论课的讲授。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采取的都是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相分离所造成的,而这也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素质教师,必须具备专业文化知识与实践经验,同时还要有学历证书与相关专业的技能证书。其通过将自身先进的教育理念与高职院校紧密地结合,使得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技能性更加突出,将其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切实地推动了高职院校的稳定发展。

二、高职院校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职称评定局限于形式和表面

素质教师的发展不能因为职称的评定而被忽视,以往针对教师的评定都是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评估,而对于素质教师内在的发展并不是很在意,这种方式对于素质教师队伍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必须对相关的政策准确把握,切实关注素质教师的职称评定,给予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充分关注,为教师队伍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利用职称评定进一步促进素质教师队伍的健康稳定发展。在我国对高职教师评定并没有相应的制度,在实际的职称评定过程中主要是参考普通高校的职称评定制度,往往因为过于重视科研数量,而忽视了职业院校自身的特点。及时地解决科研和教学的问题,是高职院校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因为这样的职称评定体系仅仅局限于形式化和表面化,对于客观性、规范性以及合理性并没有充分的重视,因此造成了实际的培训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高职院校教师参与职称评定的积极性。

(二)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根据实际的教学课程的需要,鼓励教师积极地参加相关的培训,对于教师希望学习的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在此基础上为教师提供一定的津贴补助以及发展平台。内在因素和外来因素是造成教师参与培训积极性较低的主要原因,就内因而言,积极性和内在需求的不足是教师不愿参加培训的主要因素;而外来因素,则是教师在参加培训之前无法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培训后会取得怎样的效果,以及培训组织者在组织培训的过程中有没有掌握教师对培训的实际需求。

(三)对素质教师培训方案缺乏系统的规划

必须以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基础制定素质教师的培训方案和计划。同时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地考虑相关的客观因素、培训经费、培训时间以及培训的方式和方法等。高职院校素质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重视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现象,只是强调个人的发展,而没有重视整体的发展,从而造成了培训达不到预期效果。如果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不重视教学任务的规划、专业课程的衔接的话,就会造成教师培训过程中出现偏差的现象。在实际的素质教师培训过程中,必须坚持长效性和可持续性这一原则,必须根据实际的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相关的培训计划。绝对不允许出现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而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忽视素质教师能力的培养。同时必须制定出相应的评定制度,严格地按照院校发展的规划,以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制定出最适合教师发展的培训规划。

三、高职院校师资培训质量提升的路径

(一)制定有针对性的素质教师评审制度

素质教师是目前高职教育培养时最为需求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素质教师扮演着教学组织者、指导者以及实践者等角色,而这些也要求教师不但要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而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才能做到这一点。所以,在进行职称评定的过程中,不但要充分重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同时对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提高教师资格证书与专业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要求。就素质教师而言,其不但要有理论课教师的基础,同时也必须具备实践课教师的技能。首先,就理论课而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将传授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从而使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运用专业知识的方法。而实践课,就要求教师将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以及工作经验作为教学的重点,使学生可以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二)引进高素质技能人才

高职院校的思维模式必须从根本上发生改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坚持从整体出发,彻底地解决素质教师队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学质量的提高与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就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同时职业院校在制定素质教育教师的制度时,必须与院校的发展相结合,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制度和规划。同时作为院校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必须做好科研教学的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通过从高等院校引进人才,或者聘请高素质的科研带头人等方式积极地开展。同时对于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的兼职教师的发展,也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三)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

高职院校技术教育是通过经济体制的转型慢慢成长的,而高职院校也是从中等职业院校逐步转化而来的。必须充分重视培训组织的实施,树立明确的培训目标以及培训模式,促进素质教师队伍的迅速发展。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对于教师的实际需求组织者必须充分地重视,不能只是为了应付差事而进行培训,而是要关注教师在参加相关的培训之后有了怎样的提高。同时,政府部门也必须在素质教师的培训上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必须对培训者的实际需求予以明确,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相关的培训计划。在组织实施培训时应该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以及素质目标三个方面开展。能力目标,主要是要对培训的组织实施以及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知识目标,则主要是对于培训评估的内容和方法及时地掌握;素质目标,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职业意识以及实践教学的能力等。

四、结语

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在进行专业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必须从社会的不同层面进行创新和改革,同时对于国外的先进经验也应积极地借鉴。任何职业的专业化不仅要以现实的需求为基础,同时还要对观念与体制进行深入的改革。假如我们已经意识到观念和思想必须发生改变的话,那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怎样去进行实践了。只有不断地对高职院校教师培训进行改革和实践,才能使这一终身制教育体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从困境中逐渐地走出来。

参考文献:

[1]韩宗秀.民办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篇7

关键词:工程管理、实践报告、工程建设、资料管理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管理资料的依据

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工程资料之重要性可以借用“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予以概括。如何真正理解这句话,我认为工程资料是以现场的实际发生为记录依据的真实记载,而现场的实际发生必须要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强制性条文等,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及各施工规范、验收规范、设计图纸、设计文件等,还包括各地方性标准等等。而在实际执行中却发现在各参建方管理者口中都很认同资料的重要性,可在实际操作中却并非如此。根据我多年的现场工作经验,认为可以采取对各参建方新入职人员制定一定时段的资料亲身涉足,以从资料管理工作中对工程建设框架、程序及对资料工作的重要性有足够的了解和重视。

二、工程资料管理的实施及主要内容

(一)工程资料的收集、形成、整理工作的实施

工程项目负责人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工作负责,并需要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各责任主体来共同完成建设工作。从而资料的收集、形成、整理工作需要在项目负责人的领导下实施,且设专人分级管理,亦要求资料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相应的专业知识,以确保资料的真实、有效、完整、齐全,便于日后的追溯和利用。

(二)工程资料包括的主要内容

工程资料主要包括:立项的前期资料、招投标资料、合同文本、政府文件、设计文件、施工文件、监理文件、施工图纸、施工准备资料、施工阶段资料、监理资料、竣工资料、竣工图纸等,复杂且系统、全面,是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标志。

三、工程资料的重要性

(一)工程资料与建筑实体的关系

工程建设离不开管理,工程管理离不开实体和资料,工程资料是实体的图文记载和真实写照,贯穿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其作用尤为突出和重要。因此在工程建设和管理平台上工程资料和实体是两个不可或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紧密相连的。

(二)工程资料特点

工程资料是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是工程建设全过程中形成并收集汇编的文件或资料的统称,是项目施工前期、施工过程及施工成果的真实反映,是从工程可行性研究和立项开始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的各种阶段的信息记录,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作。具有真实性、多专业性、时效性、分散性、复杂性、综合性等特点。

(三) 工程资料的控制作用

工程管理涉及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工作都需要工程资料和文件来控制、指导、约束和反应,是工程建设、结算的依据,是工程质量评定的记载,特别是对工程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尤其在工程发生分包的情况下,在项目结算方面更能见工程资料的功效。因此工程管理离不开工程资料。

(四)工程资料的监督作用

工程资料对现场施工有反馈监督的作用,是该工程项目规范性、合法性的证明,是实体追溯的依据,不容忽视。有了资料的跟踪,项目负责人不用再凭着零星的材料和自己的记忆来对整个工程的节点进行控制。工程的各工序相关细节都存于工程资料中,一旦发生如数量不符、质量差异等,便可凭借资料记录追查到其中原因,也方便了项目负责人对工程的管理。每一个施工工序都能从资料上反映出它的时间、数量、人员、规格等特性。

(五)工程资料对建筑的修建、改建提供帮助。

(六)工程资料的借鉴、促进作用

四、工程资料在施工准备阶段的审查内容

施工准备阶段安全方面应落实的资料包括:审查或审核企业资质、人员资格、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施工组织设计及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现场制度、应急预案、施工设施备案等内容。上述工作的落实是工程顺利开工的前提,是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管理的保证,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在项目负责人领导下来共同完成的。

(一)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审查

1.资质要求:承包单位必须具有与承揽工程类别、规模相符的资质等级证书,且证书合法有效(按时年检盖章生效),不得过期,不可冒用。

2.安全生产许可证要求:证书合法有效,不可冒用、不得过期(有效期3年)。

3.工程管理中常发生的现象:工程正式开工前的准备阶段,各承建单位提交的资质及安全生产许可证证书一般均符合要求,且经年检(仅个别分包单位报审的资质年检不及时,经指出后能予以完善)。

(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岗位资格的审查

项目经理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需要申报资格证书和安全培训证书。特别是项目经理要求具有国家注册建造师资格,同时必须接受安全岗位培训,且具有安全培训证书。主要表现为:工程开工前、人员到岗后施工方项目经理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岗位资格证均合格有效,但在施工过程中对证书进行复查时出现的现象往往与审查资质时发现的问题雷同,即主要由于跨年后证书未及时年检或现场留存件更新不及时所致,应予以同等重视。

(三)特种作业人员的特种操作资格证审核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证书必须合法有效,不得过期,要确保人、证相符,人员配置人数要符合规定,做到与投标文件一致。如:电工、起重信号司索工、起重机械司机、电气焊接(切割)工、架子工等。在检查中我们会发现,人员到岗,可岗位证书不能及时上报现象,亦会有岗位证书上报时在有效期内,可此工种未进入操作期。如:特殊工种岗位证书在上报时未进行作业,待真正作业时,证件处于换证或年检阶段;有的是相关工种还处在施工过程中但岗位证书已到有效期和年检期。因此,工程中要重视岗位证书的有效期和年检期的跟进工作,应避免只在进场时核查证件而后就不再过问的现象。

(四)建立安全生产制度

现场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监管制度。检查施工单位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情况,并且要求总包单位检查各分包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五)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技术措施及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审查

在工程开工及各关键工序开展前,要求施工单位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各安全专项措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且施工组织设计和各专项方案必须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以此来指导施工。其主要内容包括: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地下管线保护措施方案,土方开挖、基础施工、地下工程、脚手架、模板、高处施工作业、起重吊装等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对于应有专家论证要求的专项安全施工技术措施(方案)必须经5人以上的专家组论证,且提交专家签字的书面论证审查报告作为附件。如,30m以上高空作业施工方案、3m及3m以上的深基坑施工方案等。

篇8

由于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施工过程复杂,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也逐渐增多,一定要进行强化施工质量的管理控制,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意识,严格按照要求的质量计划规范施工,消除可能引发事故发生的隐患,广大从业人员须充分认识到提高施工质量的重要性。

一、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体制问题。我国现行的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造而成的,还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存在一些体制性的弊端。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现象还比较严重,经常出现一些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的情况。在管理上,形成的一种内部监督体系,难以实现有效制约和公正透明的监管。基本属于局部的封闭式管理,许多工程的业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质量监督站来自同一系统,隶属于共同的主管部门。因此,导致部门保护主义、建设领域地方不能有效地得到遏制,极大地影响了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难以落实到位。尽管各级政府建设主管部门都设立了工程质量监督站,但其编制数额、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技术装备有限,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监督检查的形式、内容、方法、手段都相对落后,勘察、设计、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这些都难以适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设工程规模大、标准高、分布散、专业性强、隐蔽工程项目多的现实,也使得工程质量责任制很难具体落实到位。

2、施工单位法律意识淡薄、道德水平低,缺乏质量意识。有些施工单位道德水平低,唯利是图,法律意识淡薄。个别单位在投标时,一味压低施工报价,低价中标,只得想方设法压低施工成本。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不能合理配置施工资源,不能严格落实施工质量管理职责,不能对施工材料采购标准严格把关,管理松散,只做表面文章,疲于应付,管理流于形式,缺乏落实。在施工过程中,不按设计图纸施工的大有所在,随意违反操作规程,不按设计顺序施工,甚至偷工减料,使用劣质的建筑材料。

3、勘察、设计、监理单位责任意识差,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有些勘察、设计单位缺乏质量责任意识。在勘察或设计工作中责任制意识差,有时不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随意应付,不能科学、规范、严肃地对待工作,这样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意识必然对设计有很大的影响。施工单位根据这些设计单位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由于设计的不合理、不科学,必然会导致施工的拆改,影响施工质量,造成质量隐患。 许多监理单位制度不健全,责任制不落实。甚至许多监理人员对监理工作不熟悉,没有取得执业资格证书,不符合监理工作要求。加之建筑监理市场竞争激烈,过低的监理费用客观上造成了监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差,素质低等诸多问题。对工程质量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监理质量环节难以得到保证,必然严重影响施工质量管理。其次,有些监理人员责任意识差,现场监理工作不到位,监理记录不完整,甚至无施工单位人员资格检查记录,无设计变更记录,无见证取样记录,无旁站、巡视、平行检查记录,无阶段性质量评估报告,对关键部位不验收,使整个监理工作流于形式。再次,监理规划的制定不切实际,实施细则内容空洞,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所有这些缺乏责任意识的监理工作,必然导致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监督不到位,造成工程质量隐患。

二、解决措施

1、强化质量意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思想基础。质量意识可以通过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激发责任感而形成。质量意识是人们对质量认识和态度的综合表现,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也是提高质量管理的第一道关。只有大家都意识到工程质量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各部门、各地区对工程质量协调配合进行综合治理,这样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才能从思想上有所进步,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我国的工程质量水平就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明显好转。

2、建立责任意识弘扬职业道德。建立责任意识能够避免一开始施工就存在的质量方面的隐患,使得后续的施工过程得以保证,不必造成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浪费。勘察、设计单位具有良好的责任意识是施工质量保证的基础,务必予以重视,就必须弘扬职业道德,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一方面服从政府的行业管理,执行必须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努力打造企业形象,不断提升“质量第一,关爱生命”的职业道德。

3、实行质量预控是提高工程质量的科学方法。质量预控是对预计出现的质量问题所采取的事前技术和管理措施,以保证在事件发生时,有所防备,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质量预控包括质量计划、质量防治措施、工程防护计划等一系列的预防手段。针对具体工程项目或合同规定的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通过质量预控,尽量做到方法上的可操作性、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上合理性、管理上严密性,确保质量体系的优化和工程质量的合格。

4、健全质量体系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质量体系是为实现质量保证所需的组织机构、程序、过程和资源,通过系统的思想建立和健全质量体系,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进行系统设计、系统分析和全面控制。注重持续有效运行,培训内部质量审核员,每年在各质量职能部门、各施工单位进行一次内审,由管理者主持的管理评审,通过运行、审核、评审、改进,保证质量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注重质量体系的可操作性,不要把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统统,而应对照标准进行完善、更新、补充和健全。

三、结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在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投入使用及公众安全。分析施工单位在管理中存在的严重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施工队伍的安全意识,对施工管理的工程质量具有很大的意义。施工是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要求进行监督管理。

篇9

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思考和总结,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科学性,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我们可以反思教学中的成功之举,详细记录自己最满意的教学环节,应用教育学心理学中某些基本原理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供以后教学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推陈出新。也可以记录教学中的疏漏失误之处,进行系统回顾疏理,对其作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吸取教训,避免以后重蹈覆辙。以案例的形式记录分析处理偶发事件时,自己瞬间迸射出的“智慧的火花”和突然而至的灵感,记录下学生思维过程中独特的见解和“创新的火花”,以此丰富教学材料,拓宽教学思路。(这是我们教学中最宝贵的财富,如果不能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每节课后我们都应该细细品味,静心沉思:这节课自己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学方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知识点的训练是否到位?教学的误区有无突破?及时记录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纳与取舍,认真思考如果自己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去做,并认真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不断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

教学反思以追求教学实践的科学性为动力。新课程标准,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思路第二点就明确提出要体现多样性和选择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教师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通过教学反思来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反思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充分让学生交流,切忌教师夸夸其谈。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学生交流,学生说不出来的规律方法,教师要及时引导、点拨,必要时可以亲自讲授,但一般情况下应该更多关注学生的感受,让学生充分交流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可以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好的想法可以供其他学生借鉴,错误的想法能帮助师生查找错误的原因,为正确解决问题扫清障碍。毕竟是学生的学习反思课,切忌上成一节课总是教师讲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观臆断,包办代替,成了教师自己的反思,反而忽略了学生的反思。

其次,教师要把握时机,适时引领学生进行反思。新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和今后可持续的学习创造条件,因此数学教师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反思课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给学生深入思考数学问题创造空间和时间,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反思问题的习惯。因此说反思课重在“训练”与“培养”上,不是教授知识的多少。教师要充分把握时机,有了一定的积累,暴露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后,就及时组织学生上反思课,不要局限于课节的多少,要重视反思的质量。

篇10

一.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建构主义理论也译作结构主义,是由瑞士著名的认知发展领域心理学家皮亚杰最早提出的。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提出了同化和顺应,即学习者把从外界接收到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内的过程,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因接收外界信息而发生了改变,两者需要达到一种平衡逐步构建起来新的认知结构。这样的主义理论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认为老师只需要将书本上的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身上即可,俗称填鸭式教学,不在乎学生是否能将知识良好地接收,成为长久的属于自己认知结构中的一部分。而建构主义倡导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这样主客体的身份有了改变,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老师是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加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国家当下主张的自主学习的新课改相呼应。

高校的历史教学时长较短,课时较分散,科目类别较多,多为文献一类的书籍,这样的教学内容多少会略显枯燥,教师在授课时如果只是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地接收信息,属于学生自我的知识会零乱且松散,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高效性。而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的正是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遇见陌生的问题也可以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主动地提出对问题的解答。这是主动学习并且将认知进行了有效整合。可见,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历史教学中极为重要。

二.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建构主义所蕴含的教学思想主要反映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学习环境和教学原则等六个方面。在高校历史教学中要实践构建主义理论,可以从以上方面进行实践。特别是在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学习环境和教学原则方面,可以很好地实践于高校历史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师不再是单一的输出者,而是在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时,相互交流和了解彼此的想法,通过正确的交流引导构建个体的自我发展。例如,在课余可以就一些历史问题开展交流讲座,通过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主动吸收知识;围绕某一时期的文化特色进行研究时,可举办服装展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向老师咨询等方式获取信息后,动手制作服饰并进行展示,期间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还更好地巩固了原有的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构建四个部分。在高校历史教学中便可以很好地利用,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互相之间的协作,通过学习小组内部之间的商榷、讨论和辩论更好地学到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高校在历史教学中实践构建主义理论的具体实践需要进一步提上教学日程,更好地将建构主义理论在高校历史教学中得到实践。在教学中老师能够更好的运用这种构建主义教学模式,对学生虚席历史给予更好的启发,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历史知识,也能够促使老师更好的进行高校历史教学。(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孟庆华.《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

篇11

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地基处理技术要点中,前期准备是基础环节,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环节,只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施工人员才能为后续的地基处理奠定坚实基础,创造相对有利的施工条件。

某高层建筑在地基施工处理之前,施工人员着重加强了前期准备。首先,施工人员对该施工现场的土壤环境及土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分析,根据分析后得到的相关数据来制定后续的施工方案,保证方案可行性的同时也为方案制定提供了准确资料^其次,施工人员还着重加强了地基处理程序组织方面的准备工作,对于地基处理所要使用的原材料性能进行详细检验,对于所要使用的机械设备进行了严格的调试,确保其质量达到操作标准。最后,在前期准备环节,施工人员还?地基处理方面的管理制度加以完善,细化各个岗位的职能,以确保地基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正是由于该工程的施工人员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才使地基处理工作的质量得到了切实保障。

1.2护壁施工

护壁施工是高层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要点中的主要构成,由于高层建筑施工的特殊性,施工人员经常要进行护壁施工,以此保证施工质量。因此,保证护壁施工的质量,也就是保证地基处理的整体质量。

施工人员应当保证桩基混凝土的内部强度与护壁混凝土强度相匹配,这样才能确保护壁施工的质量不受影响。施工人员应当保证护壁的高度高于地面,还要随时对护壁加以检验,定期检查护壁在雄基处理过程中是否出现了渗水、漏水、断裂等现象。若施工人员发现护壁质量出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保证地基处理的安全性与整体质量。

1.3混凝土配比

在高层建筑工程的地基处理中,经常利用混凝土进行浇筑,因此,混凝土配比也是高层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技术的要点之一。在对混凝土进行配比之前,相关人员应当在高层建筑地基施工现场进行样品提取,还要对地基加以仔细勘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制。此外,相关人员在配制混凝土之前,还要分清钻孔桩与人工挖孔桩之间的主要区别。与人工挖孔桩相比,钻孔桩在施工过程中更容易发生塌陷,因此,相关人员在为钻孔桩处理形式配制混凝土时,要更加重视配比质量。在混凝土配比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保证混凝土达到工程相关要求,严格控制初凝时间、终凝时间,还要重视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相关人员应着重保证混凝土的粘聚性、保水性。

1.4灌注混凝土

在结束混凝土配比之后,就要进行灌注。在灌注混凝土时,施工人员要对孔底进行严格检查,将积水、杂质、沉渣等加以淸理。其中,处理积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若是混凝土与积水相融合,地基处理会受到严重影响。若地基处理位置地下水量较多,施工人员除了要利用吸水性物质加以清理之外,还需要选择转孔桩来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

若是地基施工位置的地下水量并不多,施工人员在首次灌注混凝土之前就要利用一些吸附能力较强的物质将积水及时清理,待积水淸理完毕之后,就可以进行混凝土灌注。此外,施工人员应当增加首次灌注的混凝土数量,还要对相应的灌注高度加以把握,以免混凝土灌注环节出现严重问题。

2.预应力管桩地基处理技术

在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方面,预应力管桩地基处理技术目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预应力管桩,也就是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可以分为先张法与后张法两种不同类型。

施工人员在应用预应力管桩地基处理技术的时候,较多选用的是先张法类型。施工人员会应用离心成型措施加以辅助,确保具体的施工模式与施工效果达到预想的空心筒效果。施工人员在应用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技术的时候,会应用一种钢套性质的模式,其中包括了端头结构、粧体结构等,保证了预应力管桩地基处理技术得到切实应用。

施工人员在应用这种方法处理高层地基时,不能在施工过程中开挖桩基,且需要在沉桩完全结束的2周之后进行后续施工。施工人员在挖掘基坑的时候,一定要做好排水工作,在施工位置留有边坡,切记不可将挖出的土方堆积在基坑旁,以免基坑在外部压力作用下出现严重的塌陷,给地基处理带来严重影响。此外,施工人员若是需要挖掘相对较深的基坑,需要采取分层挖掘的形式,以保证预应力管桩地基处理技术得到合理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人员在应用预应力管桩地基处理技术的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刹管桩倾斜这一现象,无法保证地基处理环节的质量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施工位置的平整度不够、坡度较大、承载力较小等,此外,施工人员如果在操作时没有保证管桩的垂直性,也会导致管桩出现严重倾斜。若想解决这一问题,施工人员应当着重对施工场地加以平整,在打桩机的工作范围内应用垫木等,保证打桩机处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施工人员如果是在土质较软的施工位置进行管桩作业,就要对施工位置进行土方回填,还要保证回填土方的紧实度达到0.94。这样,打粧机在工作过程中就不会出现严重下陷,管桩也不会出现严重倾斜。这样才能保证预应力管桩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效果得以保证,髙层建筑的地基处理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3.结语

篇12

探究式教学,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开展交流与合作等探究活动,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从教学的角度看,探究式学习是与传授式学习相对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方式。

二、探究式教学的过程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可以搭建脚手架,为学习者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亦提供一个概念框架,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因此,在对《地球的结构》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已有水平,根据重点和难点创设学生活动,铺设问题链,有层次地展开教学。

(一)进入情境,诱之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因此,地理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问,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习惯。在《地球的结构》一课的开始,以经典影片《地心毁灭记》的影片花絮和海报为引,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地球内部结构的求知欲望,并从海报中的宣传语“the only way out is in”让学生探究如何进入地球内部,从而顺理成章地进入“地球内部结构”的话题。

(二)独立探索,导之

探索开始前,教师要给学生与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着概念框架逐步攀升。

在解读“地震波的类型和特点”这一部分时,教师可提供学生两段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分析该部分知识,并呈现“地震波波速变化与距地表深度关系图”,让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地震波波速变化规律将地球内部分层,并让学生在白板上画出界限且说明理由。

这种方式以教师指导为主,由最初的指点到最终培养学生具有探究的兴趣、习惯和能力,实现学生自觉自愿地获取知识的目标,体现了探究式教学是学生主动地去探究事物的本质和形成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获取知识。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学生能在探究中积累知识,并通过探究知识的来龙去脉,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协作学习,助之

在传授式教学中,教师对教学中每个环节都有严密安排,对各个环节的设置和顺序都要做精心的设计,但是过于注重形式,限制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探究式教学只是呈现了一个大致的方案,教学的具体环节由教学的实际过程来决定,这个过程是灵活机动的。

针对地球的3个内部圈层结构的特点,根据书本上对应的文字资料和“地震波波速变化与距地表深度关系图”,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推选发言人上台讲解该层结构特点。通过小组协商、讨论,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复杂的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四)任务转移,师之

探究式教学不仅关注教师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而且强调学生自身的主动建构。因此,探究式教学强调教师搭建的支架应是动态的、渐进的,教师应当逐步将管理学习的任务转移给学生。

解剖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特点时,教师安排3个“发言人”在针对地球内部每个圈层的特点进行总结陈述后,必须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并予以解答。“小先生教学法”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学们看到自己的同学当“小先生”,对课堂的关注程度、配合程度大大提高,对于他们自己熟悉的语言表达方式,容易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比教师的单纯讲授更加活跃。

(五)分组辨析,朗之

在辩论式教学中,教师要如同会议的主持人,有效控制好主题和节奏,既要体现自身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新的思维方式,又要鼓励学生“破旧”,大胆质疑和论证,从而“立新”。

关于“岩石圈的归属”问题,教学中设置了一个辩论环节,让学生从圈层的划分依据和岩石圈与地球内、外圈层的相互关系等角度讨论“岩石圈属于内部圈层、外部圈层还是过渡圈层”。这个环节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辨析的过程中建立自然地理的系统观,从中明确地球实际是个由内外圈层组成的上下、双向交流的复杂系统,而不是割裂地看待地球的各个圈层。

三、探究式教学的完善

(一)探究须有备而来

由于探究式学习要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所以课堂容量比较小,紧凑感不强。如果学生没有十分充分的知识储备,课堂上的探究效率将会极低。因此,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技术、技能水平和认知水平,制定出适宜的教学目标,同时,为使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给学生提供符合探究性学习需要的丰富资料和信息,帮助他们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做出有意义的选择。

例如,教师在课前要与讲授地壳、地幔和地核特点的3位“小先生”们一起探讨这部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要简单地指导学生的用语,教会学生如何处理问题。教师指导“小先生”要有“粗”有“细”:过于细致,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过于粗糙,则不能体现“小先生”的高超水平,因此教师指导要得法。

(二)探究非摒弃传授

篇13

前言

近年来,高层住宅中剪力墙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剪力墙结构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和抵抗变形能力强等优点,加强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是整个建筑项目的关键之一,只有搞好技术管理,才能掌握高层剪力墙建筑施工的技术要点。

一、高层剪力墙建筑施工中的技术管理要点

1、桩基工程桩位测放结束即固定桩位点,每个桩位点测放四个“龙门桩”,四个“龙门桩”的交点即为桩位点,以防桩位移动。钻机对正桩位后调平,使主动钻杆垂直并保持天滑轮、动力盘中心、及桩位中心三点一线。在成孔过程中发现孔斜,即刻纠斜,否则,不允许再钻进,同时,钻孔到达设计深度后,经过验收即下入钢筋笼和灌注混凝土,严禁成孔后放置时间过长,形成孔壁失稳,在砂层部位形成塌孔。 成孔后,按常规方法测量孔的垂直度、孔径、沉渣厚度。对以上三项指标通过常规方法测量发现有问题的桩,由桩检测单位采用孔径仪,沉渣测定仪,井斜仪进行判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钢筋笼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给每个钢筋笼按规定加焊桩径卡。

2、土方工程开工前必须做好排水设施,挖土时应预留300mm厚土层人工清底,保证基底表面平整,在人工清底过程中,测量人员应根据设计要求及时给定控制标高,防止超挖现象发生。基坑开挖过程中,及时做好基坑上部周边挡水土堤及基坑周围的明排水沟及集水井,防止雨天的到来,引起基坑周边塌方,并及时组织好对基坑验槽工作,及时进行灰土挤密桩施工,防止雨水对基底土的浸泡。同时,为了保证基坑边坡安全,基坑边坡放坡为1:0.5。基坑土方开挖时,基坑周围 10米内不得堆载重物。

3、钢筋加工

基础梁及基础底板钢筋绑扎完成后,从垫层准确向基础梁上吊线,在钢筋上弹放柱位置线,在基础梁内部及梁顶各固定一道箍筋,上下固定柱插筋,柱钢筋拐头向外绑在承台的钢筋网片上,定位箍筋的直径一般同构件箍筋;对于地下室外墙筋定位,墙的根部及在承台、筏板、地下室上表面的钢筋定位方法同柱。墙水平筋间距、竖向钢筋间距由竖向梯子筋及水平向梯子筋控制。定位钢筋与两侧墙筋应采用十字形绑扎牢固。对梁筋定位,纵向受力钢筋为双层或多层时,两排钢筋之间以直径 25mm ~28mm的短钢筋垫起。梁节点钢筋十分稠密时,应留有能满足浇灌混凝土和振捣的间隙。每跨梁除按八字形绑扎外,在净跨梁两端(墙、柱面)向内 300mm处各增加一个定位箍筋,定位箍筋的间距应为粗直径受力钢筋的 60d,且应在两个定位箍筋之间的梁底设一组(两块)垫块。定位箍筋的直径同梁箍筋。钢筋应先调直下料,加口端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用气割下料。 提供的直螺纹在现场加工,加工钢筋端头螺纹的牙形、螺距规格等必须与连接套相应配合。 钢筋直螺纹加工必须在专用机床上进行套丝。套丝机的刀具冷却应采用小溶性切削冷却液,不得使用油类冷却液或无冷却液套丝。

4、模板工程

高层剪力墙结构中的现浇混凝土剪力墙模板通常是采用定型大模板,具有整体刚度好,周转次数多,清理方便,施工速度快,墙体垂直度和平整度较好的优点。但在大模板施工时,剪力墙先行施工,然后进行楼板及连梁施工,因此楼板层以及门窗洞口等接缝处常会出现质量问题。如在混凝土外墙、楼梯间内墙和楼层间的水平接缝处出现错台、漏浆滴挂;在楼面墙根部出现漏浆、烂根;分段施工的施工缝不平整、混凝土接槎不良;在门窗洞口阳角部位出现蜂窝麻面,模板偏移及变形等质量问题。

高层剪力墙模板通常是采用周转次数多且整体刚度好的大模板,同时这种定型大模板还具有:墙体的平整度与垂直度比较好、方便清理及施工速度快等优点。但是在使用大模板进行施工时,先行进行施工的是剪力墙,之后才是连梁及楼板的施工,所以,在接缝处就很容易出现一些质量上的问题。所以在设计时有些要点我们是需要加强注意的。

为了减少墙体顶端部位的偏移,以及保证墙体的垂直,要确保墙体模板的刚度、强度以及稳定性。在支设模板时,为了确保墙体的垂直,要加强对垂直度的调控并且做好连接固定。并且要在距离墙体根部大约二十米的现浇楼板中预插入二十毫米到二十五毫米的钢筋头,短钢筋和模板上要用扣件和钢管进行固定,以防止外墙模板因连接不良而外移。尤其是门窗洞口的木模板需要多加注意,木模板的刚度和硬度相对较小,所以经常会出现稳定性及刚度不足等问题。所以最好还是在剪力墙门窗洞口处选用工具式模板。为了防止从门洞口一侧混凝土一次性浇注的高度超标,在进行浇注混凝土时,可以通过在门洞底部设置定位桩,在侧面墙体上设置限位卡和剪力撑等方面来进行解决。同时为了防止大模板和洞口模板之间产生空隙,应该在墙体模板和洞口模板之间粘贴海绵条。

5、混凝土施工

(1)混凝土施工缝施工缝的留置位置选择在结构受剪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应满足规定,柱留置于基础、梁的顶面、梁的底面。施工缝处底板下铺垫15 mm 厚木条,保证下铁钢筋保护层;上下铁之间用木板保证净距,与下铁接触的木板按下铁钢筋间距锯成豁口,卡在钢筋上。梁、板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用 4米刮杠找平,墙体跟部刮杠找平,终凝前用混凝土抹光机抹光,铁抹子收光,棕刷拉毛。

(2)混凝土浇筑在高层剪力墙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浇筑量非常大,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工程意义重大,对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也更高。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范和工艺标准,加强消除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通病,减少施工缝,并对施工缝进行处理,注意混凝土养护。对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混凝土施工前做好详细调查和分析。根据墙壁薄厚程度、钢筋间距来选择振捣棒型号及混凝土品种;根据施工要求严格控制其坍落度,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及设计强度。在墙、柱砼浇筑以前,应将模板先进行湿润,然后在底部先填一层 50mm厚与设计砼配合比相同成分的水泥砂浆,防止柱底产生烂根现象。柱砼浇筑采用分层浇筑,墙采用分层分段循环向上向前推进直至浇筑结束,注意要在已浇砼初凝前浇筑后一层砼。

二、高层剪力墙建筑施工中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1、优化施工方案

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成本的多少和施工进度都与正确与否的施工方案有直接关系,技术管理的重点就是施工方案的选择和确定,因此,施工方案的优化和选择是势在必行的。要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标准、周边环境及施工进度等方面进行详细了解,并且要不断地总结施工过程中的经验,要多思考求突破,施工方案要多构思几套,然后进行比较采取优化实施,这样才能保证高层建筑施工方案的准确性。

2、资料整理

首先对资料要熟悉,并且整理好目录。填写时要注意内容一定要齐全,要做到认真细致。对于资料的收集要附有必要的相关书面通知,并且要及时进行准确收集。使用部位和批量在保证其填写正确的同时也要掌握好。为了便于及时使用和进行查找,资料收集台帐一定要建立好。送达监理单位和业主的资料,为了防止其事后不予以认可,必须要求接收人进行签收。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相对应的表格,那么应该建立适合本工程的资料形式。施工现场的签证要有其相对应的技巧和方式方法,这是技术管理现场的重点内容。

结束语

随着广泛应用剪力墙结构,施工中越来越多的问题也随之暴露了出来,因此对于剪力墙建筑施工中的技术管理要点进一步进行加强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以此来保障顺利进行施工,并达到降低工程成本并节约投入资金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