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护工护理实用13篇

老人护工护理

篇1

    为了保证老年病人各项治疗、护理的落实,促进身心健康及提升老年病人的护理质量,护理组长必须是德才兼备,具有工作能力强,操作技术精湛,工作经验丰富,政治素质好,不计较个人得失,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和同情心,热爱学习、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高年资主管护师或副主任护师。

2  护理组长的工作

2.1  协助、管理、填充 

护理组长是护士长的助手,护士长分配的工作由护理组长具体落实,护士长不在期间,科内的工作由护理组长全面负责,做到管理层次化,工作程序化。凡工作繁忙时,护理组长就根据需要,协助完成相应的工作,即哪里忙,就冲向哪里。遇上科内有休假、外出学习者等差人时,护理组长义不容辞的顶上相应的班,使各个班的护理人员得到保证,以保证护理工作忙而不乱。

2.2  疑难问题的解决 

由于老年病人的疾病复杂,多数是身患多种疾病,住院时间长,输液治疗的时间较久,再加血管脆性大,增加了静脉穿刺的难度,故凡是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人,均由护理组长亲自进行;由于老年病人的特殊性和疾病特点(女病人的尿道口多有变异和男病人多有前列腺增生)致插尿管困难,故凡是插尿管困难者均由护理组长去完成;凡是老年病人不配合和吞咽障碍至插胃管困难者,就交由护理组长去做;遇上老年病人脾气怪异,对治疗不配合,甚至拒绝治疗和护理者,护理组长就必须想法说服病人及家属,使病人配合,及时完成每天的治疗和护理。自从2005年我院实行上级护士二线查房以来,护理组长每月利用休息时间查房2次~4次,以解决疑难问题和对下级护士的指导。

2.3  健康教育的实施和督查

病人入院的当天,护理组长第一时间到病房与病人进行宣教和沟通,介绍病区环境及相关的工作、作息制度,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和护理及注意事项,以后根据情况进行个别的宣教,并定期对管床护士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检查及效果评价。每月对病人发放1次问卷调查,以了解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和建议,以便进行改进。

2.4  基础护理的落实 

住院病人做到“三短六洁”,病人入院时护理组长主要负责为病人刮胡须和修剪指、趾甲,住院期间每周一次;对卧床病人酌情洗头,使每一个病人均保持整洁、精神及美好的形象;对重危病人制定翻身计划,并具体实施;凡被褥、床单被大小便污染及浸湿,给予及时更换,使病人清洁、舒适和皮肤完整。

2.5  医疗文书质量控制 

自2002年9月1日起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来,来院就医的病人及家属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大大小小的医疗纠纷较以往有明显的增多;而纠纷的处理是根据我国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举证责任倒置”[2]。护理文书是有力的法律依据,按照护理文书的书写要求:记录必须及时、准确、完整,内容简明扼要实用,医学术语应用确切[3]。护理组长负责对年轻护士的医疗文书书写培训,并对每班书写的护理文书质量进行检查,对不合格者要求立即重写;检查各种护理、治疗单执行及签字情况及每个班的当班工作完成情况;并把好出科病历的质量关。

2.6  矛盾的化解 

护理组长与病人及家属接触的机会多,相处的时间长,充分得到病人及家属的信任,病人有问题总爱找护理组长解决,有意见也自然要找护理组长诉说,护理组长除给予解释外,还进行双方的协调、沟通,把病人及家属对医生的要求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医生;把病人及家属对医生或护士的不满及误会全部消除,化解医患、护患矛盾,和睦医、护、患关系。

2.7  预见性护理 

虽然疾病的治疗、护理很重要,但防患于未然更为重要。由于老年病人的生理、病理特点,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和意外。为此,护理组长应做好老年病人的预见性护理,做到:各班严格交接,对不能自行翻身的,进行定时翻身和受压部位按摩,防止压疮的发生;对卧床病人及有便秘者教会病人及家属每日行腹部环形按摩2次,每次不少于10 min,以保持大便的通畅,并强调病人尽量在床上排便,千万不要用力大便,避免排便而发生心脏猝死;饮食少量多餐,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增加心脏负荷和使血压增高;病人行走或上厕所,除有防滑设施外,还必须给予搀扶,防跌伤;使用热水袋的水温不能超过50 ℃,避免烫伤;宣教于静脉输液的病人及家属,严格按医嘱调节滴速,千万不能在护士走后自行调快,否则将导致急性左心衰的发生,并经常巡视,及时制止;为老年病人制订出院后的服药表格,并嘱其每次服药后在相应的时间栏内打勾,防漏服、多服或错服药,以确保病人用药的准确、安全。

2.8  带教、培训和创新 

护理组长负责来科实习的大中专护生的讲课和带教;负责制定科内新护士的培训计划和实施;负责组织科内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新型实用专利的设计和应用、申报及护理科研课题的拟定和实施。

3  老年病人护理质量的提升

    护理组长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关系到老年病人疾病的恢复和生命质量,更体现了老年科病人的护理质量。

3.1  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及时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保证了病人的治疗效果,及时控制了病情的发展,促进了疾病的早日康复,缩短了住院时间。

3.2  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 

预见性护理,避免了病人压疮、跌伤、烫伤、急性左心衰竭、心脏猝死的发生,保证了病人的用药和安全,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减少了病人的医疗费用,提高了病人的生命质量。

3.3  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有效的沟通,满足了病人的心理需求;基础护理的落实,促进了老年病人的舒适和保持了美好的形象;健康知识的宣教和指导,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自护能力和水平,预防了疾病的发作,控制了疾病的发展,促进了疾病的恢复。

3.4  医疗安全的保证 

及时的治疗和护理,使病人的疾病得到了早日康复;各种记录的准确、及时、完整,做到了有证可查、有据可依,减少或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3.5  病人满意度的提高 

给予老年病人生活的照顾,完全替代了子女的孝顺;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有效的沟通和防范,保证了病人的安全和舒适,与病人及家属建立了不是亲人甚是亲人的亲情和友谊,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高度评价。

【参考文献】

 

篇2

我科共有病房14间,病床52张,护士15名,护理员16人,平均每日住院患者约60人,而其中长期卧床且无生活自理能力的约为30人,长期留置尿管患者16人,长期留置胃管患者8人,每日输液人数约50~60人。要为这么多的患者进行专科护理的同时进行生活护理就成了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我院领导指示我们“没有完美的个人,却有完美的团队,成功的力量来自于协作”。借这次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契机,我们经过摸索与实践,逐渐练就了一个优秀的护理团队,以较少的护理人力资源最大化的完成这项工作任务,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住院患者的经济负担,并让老年患者得到专科护理的同时,获得更为专业的生活护理。具体做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1 具体做法

1.1 重视护士责任心的培养,树立团队意识。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让全体护士明白,我们这个团队需要互相协助、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项重要而且艰巨的任务,这是一个挑战,我们一定能完成。

1.2 分能力使用护士,充分发挥每个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因人施用。办公班岗位选择沟通能力强、电脑操作熟练、反应机敏的中年资护士。由年资长且工作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小组长,负责督导组员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1.3 责任到人,分组管理。每间病房有两名责任护士,保证每位患者每日都有责任护士,如责任护士不在则由本组组长负责该患者。

1.4 重新制订各班岗位职责。全天的护理工作内容均能责任到人,使工作忙而不乱。要求护士不仅需完成常规的治疗护理,还要根据患者的需求指导科室护理员完成病人的生活护理。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更多了,在落实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对患者的病情观察更细微、更全面,更有预见性,特别是对危重症患者,落实基础护理工作更加重要,不仅解决了家属护理的困难,保障了患者的舒适度和卫生需求,对疾病的观察、康复及并发症的预防也有很大帮。

1.5 弹性排班,满足病人需求的保证。每天根据科室的病人数量与病情的轻重及时调整护理人员,设有一个机动班,弹性增减班次。每位护士都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每天必需完成本班的工作才能下班。全科人员做到通信24小时畅通,随叫随到,保证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

1.6 制订护理工作的流程与制度,规范护理服务。加强基础护理内容的培训,使大家都能又快又好的完成患者的生活护理。增加护理班,加强患者的晚间生活护理。

1.7 护理部对必要的护理文书书写推行表格化速记形式,减少了护士书写护理文书的工作量,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患者沟通、交流,提供更加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

1.8 每间病房有一名护理员,在责任护士的指导及监督下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并负责保持病房的整洁。由于平均每间病房有2-3名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则每位患者只需支付35元的陪护费,减低了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

篇3

1 老年护理服务中的语言技巧

1.1 微笑,一种特殊的交流语言

对于大多数老年人,往往住院次数多,病情迁延长。因此,对周围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十分敏感,对此,作为护理人员,脸上的笑容会像春天的阳光一样给病房营造欢乐的气氛。在工作中,适当的运用微笑,会使患者感到亲切,心情舒畅,可减少患者因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从而使患者愉快地接受治疗,给护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

1.2 要有童心童趣

生命的衰老是无法抗拒的,而一个成熟的老人应该追求童趣,保持精神年轻,童心不老,就能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对此,医务人员也能保持童心童趣,与老年人进行沟通时,无形中拉近了老年人之间的感情。而且使自己活得轻松愉快,浑身充满朝气,生活充满快乐,工作变得更加快乐,而不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1.3 学会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病区老年人比较多,说话,走路,都不太利索。护理人员在通过语言与患者交流时,一定要通俗易懂,而且能唤起老年人内心深处的甜蜜记忆,那是老年人一天的精神食粮。我们病区的每位护士在巡房时,都会根据老年人不同的情况,来不同的称谓老人。例如:(1)称呼老人为宝贝时,老人会称呼我们为心肝。(2)满头银发,生命走到尽头的老人,在我们的护理下,我们会称呼漂亮奶奶。(3)老年痴呆患者,我们会鼓励他回想他以前美好的记忆,并鼓励他释放自己的激情,我们也参与其中。通过使用关心、爱护的各种语言,我们科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氛围,回头率的老年人特多。

1.4 应用鼓励性的语言

老年人随着年龄疾病的迁延,对于日常的事情都依赖他人,在加上记忆力又差。所以,遇到上述情况,我们应该多使用鼓励性语言。例如:你真棒、你真厉害,来缓解老人悲观、绝望的心情。

2 住院过程中开展优质护理的措施

2.1 在患者入院时我们专门为他们讲解医保知识,办理入院手续,并为他们介绍病区环境,为他服务的工作人员。住院时为了方便老年人做各种检查带来的不方便,我科专门有人陪护去做检查;对于害怕输液的老年患者,我们专门安排穿刺技术高的护士为之做治疗;对于需求不同的老年人,我们根据老人不同的心理问题详细地制订心理护理计划。出院时,我们会把他们的出院带药详细的用法写在药盒上,并发放我科专制名片,告之随时可以打电话咨询,我们全体工作人员乐意为他们服务,使老人真正感受到我们是老年人家中的医院。从开始不满意到真正开心满意到不愿意离开医院,并积极认真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2.2 具体方法

(1)认真贯彻全程标准化优质服务及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在我心中,强调每一个都要发自内心的为患者服务,要随时想到如果是我的家人躺在那里,我会怎么做?从而时刻鞭策自己。(2)强化服务能力,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技术操作及服务技巧,明确患者的需求并及时给予解决。(3)落实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3 效 果

3.1 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增强法律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高度的责任心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护士工作大多是在无领导监督下独立完成护理工作。因此,具有高度责任心,良好的慎读精神是避免差错事故的保证。科学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在护理岗位的安排上做到新老结合,相互协作,促进护理人员关系的协调性,发挥互补性,提高了护理群体质量。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

3.2 增强了患者对护士的信赖

俗话说3分治疗7分护理,在医护的共同努力下,患者的回头率达到了98%。病人有什么事,直接打电话给我们,已经把我们当做自己的家人来看待。

3.3 提高了护士的职业素质

不但从制度上,纪律上规范护士行为,更重要的是逐渐统一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价值取向,价值观,这一观点逐渐渗透到护理工作中的一切活动中。激发了护士的智慧,潜能和创新精神。让病人记住我们的护士,下次住院还会到病区再找自己,这是我们全体护士的目标和希望。

4 体 会

通过贯彻落实优质护理示范,我们真正感受到临床护理工作直接服务于患者,通过护士为患者提供主动,优质的护理服务,感受到护士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服务于患者的职业文化。感受到护理行业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促进了医患关系更加和谐,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篇4

老年人由于自身疾病(如骨质疏松、糖尿病等)或者外力因素极易导致股骨颈骨折,表现为髋部疼痛,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生理、心理造成极大痛苦[1]。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它 不经能解除关节疼痛,又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功能。鉴于老年人体弱多病,各脏器功能衰退,骨愈合能力差等特点,若护理不当可造成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故做好患者的手术前后护理十分重要。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共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0例,通过有效的手术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65―90岁,平均75岁,均为外伤后股骨颈骨折,有款关节疼痛、患者缩短、活动受限史,全部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平均住院21天,20例病人均痊愈出院。

1.2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后取患侧卧位,常规消毒手术区皮肤,铺无菌巾,在患侧髋关节后外侧作弧形切口,切开皮肤及深筋膜后,切开髂胫束向后牵引,保护好坐骨神经,切开关节囊,探查及切除股骨头,选择型号合适的人工股骨头,修正股骨颈切除多余股骨颈,用髓腔锉从小到大依次扩髓后,安放人工股骨头测试是否合适,根据情况将骨水泥填入骨髓腔,冲洗髓腔,复位人工股骨头,髋关节活动及稳定性良好,下肢长短、松紧合适,无脱位现象,缝合关节囊,放置引流,关闭伤口。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对高龄患者进行心理调节非常重要,患者突然骨折后由行走自由到卧床不起,又加之体质较差,股骨颈骨折后需长期卧床等原因,导致患者的心理负担较重,对预后缺乏信心[2]。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尊重并理解患者的感受,开导鼓励患者,向患者说明手术的目的、方法,介绍医院技术力量及设备优势,讲解手术的安全性及假体的优点,并介绍成功病例,使患者对手术有充分地认识,有效缓解思想顾虑,增强其治愈信心。

2.1.2术前准备按照骨科手术的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正确评估病人术前状况,备齐各项常规检查报告,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测定、肝肾功能、髋部、胸部X线片、心电图等。术前2―3天按医嘱使用抗生素,禁忌在患处注射,以防感染,严格手术部位皮肤准备。过度肥胖者体壁脂肪组织过多,血液供应较基层大为减少,术后感染危险性高,应适当减轻体重。嘱患者戒烟,进行深呼吸及咳痰训练,进行床上排便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健肢、患肢的足趾及踝关节充分运动,踝关节主动环转运动对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3]。

2.1.3 饮食护理由于老年人肠道吸收功能差,易引起低蛋白、低维生素及贫血等,导致术后恢复差,切口不愈合或愈合不良,为防止营养失调,应指导患者掌握饮食营养知识,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食物,增强患者抵抗力,达到耐受手术的目的。

2.2术后护理

在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变化,防止因手术诱发或加重原有疾病发生的基础上,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2.1保持正确患肢足背部抬高15―2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患肢保持外展30°中立位,穿“丁”字鞋。切记患肢内收、外旋,两大腿之间可垫软枕。注意观察患肢肢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搬动患者时,应将整个髋部托起,放置便盆时切忌抬臀过高,以防脱位。

2.2.2预防伤口感染术后继续静滴有效广谱抗生素,在体温正常后停药。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感染。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有渗血渗液是及时更换。保持引流通畅和负压状态,注意观察引流管有无扭曲、受压、脱出,观察引流液的量、色、速度,若引流量多且鲜红应及时配合医生做相应处理,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引流管留置不应超过72小时,24小时引流量少于20ml后才可拔管。

2.2.3疼痛的观察与处理术后1―2天患者疼痛较剧,我院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接镇痛泵镇痛,效果较好,2天后疼痛减轻, 拔除镇痛泵。

2.2.4加强基础护理由于患者年龄大,手术创伤大,体质差,术后卧床时间长,易发生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和便秘等并发症,因此加强基础护理非常重要。①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及时更换敷料和潮湿床单,每天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②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B、C,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必要时静脉滴注脂肪乳、白蛋白、氨基酸等。③指导呼吸功能锻炼,鼓励咳嗽、咳痰,必要时雾化吸入。④如术后8小时未排尿时,可采用流水声诱导;必要时留置导尿。导尿时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尿管通畅,注意防止尿液逆流,每日更换引流袋,每日2次消毒尿道口,每天坚持会阴护理,如病情允许及早拔除尿管。⑤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继续做好床上排便训练,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2.2.5功能锻炼术后患者由于害怕疼痛和担心早期活动会对髋关节不利,对动能锻炼存在恐惧心理。护士应向患者说明移动肢体不会伤害患者的髋关节,而肌肉痉挛和自发的自我保护状态会使肌肉处于缺氧状态,增加肌肉痉挛程度,加重疼痛[4]。护士应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功能锻炼的原则、方法、必要性及注意事项,使患者积极主动、正确有效的进行功能锻炼,促进伤肢功能的早日康复,最大限度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前3天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背伸、趾曲和环转运动,结合被动按摩,促进静脉回流;以收缩、舒张的方法锻炼股四头肌及等长收缩训练。把引流管后,X片示假置无变化,术后2―3天作髋、膝关节屈伸练习,从小角度开始,逐日增加角度,但不能超过90°[5]。术后2周可坐起,一般不宜久坐,每日4―6次,每次小于30分钟。6周忌屈曲、内收及内旋。6―8周后可下床,适当负重。康复训练是治疗骨折的重要环节,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必须按照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练习强度为患者能耐受且不感到疲劳为宜,要正确指导并及时纠正患者错误的认识。

2.3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利用双上肢及健侧下肢支撑自行上下床方法,卧位为平卧或半卧,术后6周内记住“六不要”:不要交叉双腿、不卧患侧、不坐沙发矮凳、坐位时不前倾、不弯腰拾东西、不在床上屈膝而坐[6]。半年内应持拐保护下行走,弃拐后仍应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和损伤。关节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复诊或与医生联系。半年后回院复查一次,以后每1―2年复查一次。

3.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疗效可靠,髋关节活动自如,无不正常步态,无术后疼痛等并发症,日常生活均能自理。

4讨论

4.1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对于减轻手术恐惧、焦虑,促进术后康复有重要作用[7],术后精心正确的护理、科学合理地进行功能锻炼,可有效减少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4.2老年患者恢复期长,需长时间被人照顾,给家属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个别家属会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家属以良好的心态,耐心细致的进行护理,使患者得到不断的动力。4.3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护士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具备熟练的专业技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才能做好患者身心整体的护理,才能满足患者需求,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延莲.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处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18):247.

[2]朱红英.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康复与护理84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16―17.

[3]李风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6,30(1):27.

[4]刘红,赵丽.5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护理[J].哈尔滨医药,2011,31(3):236―237

篇5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长寿的人随之增多。老年人骨质疏松极易发生髋部骨折,使病人丧失行走功能,长期卧床易诱发多种并发症。髋关节置换术可以使此类病人避免长期卧床,早期恢复功能。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中,男32例,女8例,60-70岁25例,71-80岁13例,80岁以上2例。合并症有:高血压8例,糖尿病3例。

1.2手术方法:根据病情行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均采用后外侧途径,行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实施手术。

1.3结果:通过细致有效的护理和康复训练,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均恢复了行走功能,生活能自理。

2.临床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评估患者全身情况,观察生命体征,询问患者以往身体状况,身体素质及生活习性,并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2.1.2心理护理:由于手术部位特殊,患者担心手术效果,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心理,护理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向患者讲清手术的治疗目的及过程;多与患者沟通,讲明情绪和疼痛的关系;介绍术中及术后使用镇痛泵减轻疼痛,使病人保持最佳心理状态,配合手术。

2.1.3皮肤准备:术前1天骨科手术常规备皮,用0.5%碘伏消毒手术野皮肤,无菌巾包裹。

2.2术后护理:

2.2.1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氧饱和度、及伤口渗血情况,准确记录引流量、引流量过多、血压100次/分,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2.2.2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患肢由于限制,制动,活动少,血液回流不畅,以及骨折,手术的失血、血液浓缩,易引起静脉血栓形成[1],因此,我们在术后1-2天即可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的主动伸屈运动,观察患肢皮温、颜色、肿胀程度等。抬高患肢30°,促进静脉回流。

2.2.3褥疮、肺炎、泌尿系感染的预防:老年人身体状况差,易并发褥疮、肺炎、泌尿系统感染,故在卧床期间,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臂下置气圈或小软枕,必要时使用气垫床,以减少局部受压。同时进行呼吸训练,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定期协助翻身拍背,必要时行雾化吸入。另外,患者多留置尿管,应鼓励多饮水,并做好会的护理,每日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两次,每周更换尿管。

2.2.4髋关节脱位的预防:大多数脱位发生于手术后3个月内,通常发生在病人的肌肉力量和控制能力尚未恢复前,将髋关节放于不适当的位置时发生[2],因此,患肢保持外展30°制动,防止过度内收、外旋及盘腿动作。

2.2.5合并内科疾病的护理:本组40例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居多,除做好专科护理外要认真观察内科疾病,同时进行合理的饮食调理,配合医生监测各项指标。

3.康复指导

术后穿丁字鞋,防止髋内收,外旋,术日可向患侧翻身15-20°,次日可将床头抬高30-50°取半卧位,术后2-3天翻身侧卧,两腿间垫软枕,术后第一天即可进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踝关节进行主动伸屈练习,同时进行呼吸训练[3]。2周左右扶双拐不负重下地行走。在康复训练中,护理人员给予指导和看护,根据病人的肌肉恢复情况通常在6-8周拄单拐行走,3个月后弃拐。

参考文献

篇6

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效方法。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麻醉技术及护理技术的提高,配套人工髋关节置换器械的日益完善,假体、骨水泥质量的改善,明显提高老年人术后恢复生活的质量。但人工髋关节置换对于老年人是一创伤较大的手术,常有较高及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优点虽然较多,但手术的创伤较大,步骤也较复杂,因此术中护理得当、配合默契是顺利手术完成的重要环节。现将我科两年来对97例患者的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7年9月-2009年10月,本院骨科进行老年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97例,其中男51例,女46例;年龄65~86岁,平均72岁,>72岁有53例。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焦虑、恐惧的心理在老年人患者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对住院费用、手术效果考虑得比较多,常常表现得比较焦虑、恐惧。手术室巡回护士在术前1天到病房进行访视,向患者详细讲解术前准备的目的、手术的意义、方法、术后的注意事项,以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认真、耐心倾听患者的意见、建议及要求,配合主管医生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恐惧不良的心理因素,让其积极主动配合手术及护理,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1]。

2.1.2 术前身体评估 全面了解老年患者身体状况,有无原发疾病,如常见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肺功能情况等,应待症状控制后再行手术。检查患者术区皮肤及腰背部、臀部皮肤是否完整、有无破溃、瘢痕等。必要时与护理二线、麻醉医生、手术医生联系并做相应处理[2]。

2.2 术中护理

2.2.1 静脉通道的建立 术前选择上肢静脉,选用18号留置针给病人建立静脉通道,以两个通道为宜,最好避免选用同一根血管,确保术中输血、输液的畅通。术中密切观察通畅情况及上肢皮肤情况、控制输液速度、预防留置针被折弯或滑脱,影响血容量的补充。

2.2.2 体位的摆放 手术一般选用侧卧位,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静脉复合麻醉。手术医生、巡回护士、麻醉医生共同确认患肢。取髋关节外侧切口,患侧置上方, 便能充分暴露手术野。术前摆放体位时要反复检查,两上肢置于有软垫的托手架上。腋下横垫软枕大小要合适,防臂丛神经过度受压而受损。头部要垫平,头部过高或过低均会引起呼吸道受阻。前后固定要稳固,防止术中牵拉身体前俯后仰,影响手术定位,两腿之间用软枕垫平,骨隆突处要垫软垫,预防褥疮的发生,从而保持呼吸、循环系统畅通[3]。

2.2.3 无菌技术 本手术一般选择百级层流手术间,手术过程比较复杂,所用的器械种类繁多,术者操作的平面高,极易污染台面。因此,手术护士应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如有污染(手术衣、器械、无菌单等)立即更换。巡回护士应控制参观人数,监督参观人员、手术护士、手术医生等。

2.2.4 预防意外发生 手术过程中在安装人工全髋关节时,术者要对患肢进行反复多次的牵拉、旋转活动的操作,因此患者的身体也被迫活动。置于健肢上的电极板很容易移位,甚至脱落引起电灼伤。一次性粘贴电极板具有质地柔软、粘性好,抗折裂性强,可防止电极板接触不良、滑落而造成的电灼伤。另外,患者的身体与手术床的金属部件接触也可引起电灼伤,巡回护士要经常巡视病人,注意病人体位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5 生命体征的观察 术中应根据对病人持续动态心电图、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出入量的监测情况,确定补充液体的种类、速度及量以及需要补充的血量。补液过多或过快都会产生并发症,如急性肺水肿、左心衰、低血容量休克。因此,合理输液、输血很重要。血液制品选用为库存全血,需输血时要提前备好,在室温下放置15~20min后再输入,若短时间内需大量输血,先将冷存血置于温水(36℃~37℃)中升温,使血温接近人体的体温。可避免因输入大量的冷血而导致血液温度突然下降,使小动脉、特别是微动脉或毛细血管发生反应性强烈收缩,导致循环障碍。输血时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须两人核对无误方可输入。两袋血输入之间要输入少量生理盐水,血液内不得随意加入其他药品,如钙剂、酸性或碱性药物,以防血液变质。使用库血须按每1000ml血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g,以补充钙离子对抗枸橼酸钠的毒性,输血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医生,迅速配合抢救[4]。

2.2.6 手术配合 要密切观察手术进展,手术程序心中明确,各项器械配合到位。在骨水泥使用过程中,搅拌时需动作迅速、稳重,先把骨水泥倒入容器中,再迅速倒入溶剂,迅速搅拌均匀至无气泡,灌注入髓腔。若操作过慢,溶剂挥发损耗,骨水泥在注髓腔前变硬,会影响水泥的质量,导致假体的松动。放骨水泥前应适当加快补液速度,同时注意观察骨水泥毒性反应。如:心血管抑制反应(低血压休克)、胃肠道反应,甚至可能猝死等,所以巡回护士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 。

2.3 术后护理 术后搬动病人时尽量保持患肢于中立位,稍外展,绝对避免屈髋及内旋,穿丁字鞋或两腿间放一软枕,防止人工髋关节脱位,并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5,6]。

3 小结

配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首先要做好术前访视。对老年人患者的整体情况有所了解,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做到准备充分、考虑全面,才能配合准确;术中严密巡视病人,才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意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结合空气层流洁净手术室的使用,杜绝术中感染的机会。我们采取了以上护理措施避免了臂丛神经的损伤、皮肤电灼伤、血容量补充不足等术中并发症,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总之,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医护密切熟练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甄丽珠.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进展.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11):975-976.

2 唐凤元.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护理研究,2004,18(15):1327-1329.

3 朱晓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体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3(10):102-103.

篇7

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效方法。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麻醉技术及护理技术的提高,配套人工髋关节置换器械的日益完善,假体、骨水泥质量的改善,明显提高老年人术后恢复生活的质量。但人工髋关节置换对于老年人是一创伤较大的手术,常有较高及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优点虽然较多,但手术的创伤较大,步骤也较复杂,因此术中护理得当、配合默契是顺利手术完成的重要环节。现将我科两年来对97例患者的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7年9月-2009年10月,本院骨科进行老年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97例,其中男51例,女46例;年龄65~86岁,平均72岁,>72岁有53例。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焦虑、恐惧的心理在老年人患者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对住院费用、手术效果考虑得比较多,常常表现得比较焦虑、恐惧。手术室巡回护士在术前1天到病房进行访视,向患者详细讲解术前准备的目的、手术的意义、方法、术后的注意事项,以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认真、耐心倾听患者的意见、建议及要求,配合主管医生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恐惧不良的心理因素,让其积极主动配合手术及护理,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1]。

2.1.2 术前身体评估 全面了解老年患者身体状况,有无原发疾病,如常见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肺功能情况等,应待症状控制后再行手术。检查患者术区皮肤及腰背部、臀部皮肤是否完整、有无破溃、瘢痕等。必要时与护理二线、麻醉医生、手术医生联系并做相应处理[2]。

2.2 术中护理

2.2.1 静脉通道的建立 术前选择上肢静脉,选用18号留置针给病人建立静脉通道,以两个通道为宜,最好避免选用同一根血管,确保术中输血、输液的畅通。术中密切观察通畅情况及上肢皮肤情况、控制输液速度、预防留置针被折弯或滑脱,影响血容量的补充。

2.2.2 的摆放 手术一般选用侧卧位,椎管内麻醉或全身静脉复合麻醉。手术医生、巡回护士、麻醉医生共同确认患肢。取髋关节外侧切口,患侧置上方, 便能充分暴露手术野。术前摆放时要反复检查,两上肢置于有软垫的托手架上。腋下横垫软枕大小要合适,防臂丛神经过度受压而受损。头部要垫平,头部过高或过低均会引起呼吸道受阻。前后固定要稳固,防止术中牵拉身体前俯后仰,影响手术定位,两腿之间用软枕垫平,骨隆突处要垫软垫,预防褥疮的发生,从而保持呼吸、循环系统畅通[3]。

2.2.3 无菌技术 本手术一般选择百级层流手术间,手术过程比较复杂,所用的器械种类繁多,术者操作的平面高,极易污染台面。因此,手术护士应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如有污染(手术衣、器械、无菌单等)立即更换。巡回护士应控制参观人数,监督参观人员、手术护士、手术医生等。

2.2.4 预防意外发生 手术过程中在安装人工全髋关节时,术者要对患肢进行反复多次的牵拉、旋转活动的操作,因此患者的身体也被迫活动。置于健肢上的电极板很容易移位,甚至脱落引起电灼伤。一次性粘贴电极板具有质地柔软、粘性好,抗折裂性强,可防止电极板接触不良、滑落而造成的电灼伤。另外,患者的身体与手术床的金属部件接触也可引起电灼伤,巡回护士要经常巡视病人,注意病人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5 生命体征的观察 术中应根据对病人持续动态心电图、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出入量的监测情况,确定补充液体的种类、速度及量以及需要补充的血量。补液过多或过快都会产生并发症,如急性肺水肿、左心衰、低血容量休克。因此,合理输液、输血很重要。血液制品选用为库存全血,需输血时要提前备好,在室温下放置15~20min后再输入,若短时间内需大量输血,先将冷存血置于温水(36℃~37℃)中升温,使血温接近人体的体温。可避免因输入大量的冷血而导致血液温度突然下降,使小动脉、特别是微动脉或毛细血管发生反应性强烈收缩,导致循环障碍。输血时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须两人核对无误方可输入。两袋血输入之间要输入少量生理盐水,血液内不得随意加入其他药品,如钙剂、酸性或碱性药物,以防血液变质。使用库血须按每1000ml血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g,以补充钙离子对抗枸橼酸钠的毒性,输血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医生,迅速配合抢救[4]。

2.2.6 手术配合 要密切观察手术进展,手术程序心中明确,各项器械配合到位。在骨水泥使用过程中,搅拌时需动作迅速、稳重,先把骨水泥倒入容器中,再迅速倒入溶剂,迅速搅拌均匀至无气泡,灌注入髓腔。若操作过慢,溶剂挥发损耗,骨水泥在注髓腔前变硬,会影响水泥的质量,导致假体的松动。放骨水泥前应适当加快补液速度,同时注意观察骨水泥毒性反应。如:心血管抑制反应(低血压休克)、胃肠道反应,甚至可能猝死等,所以巡回护士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 。

2.3 术后护理 术后搬动病人时尽量保持患肢于中立位,稍外展,绝对避免屈髋及内旋,穿丁字鞋或两腿间放一软枕,防止人工髋关节脱位,并注意保持引流管的通畅[5,6]。

3 小结

配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首先要做好术前访视。对老年人患者的整体情况有所了解,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做到准备充分、考虑全面,才能配合准确;术中严密巡视病人,才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意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结合空气层流洁净手术室的使用,杜绝术中感染的机会。我们采取了以上护理措施避免了臂丛神经的损伤、皮肤电灼伤、血容量补充不足等术中并发症,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总之,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医护密切熟练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甄丽珠.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进展.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11):975-976.

2 唐凤元.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护理研究,2004,18(15):1327-1329.

3 朱晓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体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3(10):102-103.

篇8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然而高龄人群面对的问题是机体逐渐衰老,生理方面、健康状态下降,心理或多或少也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促进康复,减轻社会负担,降低医疗费用开资有很大的收获,现说几点体会。

1工作人员注意自我形象,自我全方位素质培养。加强非语言交流,端庄的仪表,稳重举止,优雅气质,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可消除老年患者疑虑、担忧心理。护士适当适度用手抚摸病人的手肩,或给予搀扶,整理一下衣服、头发、盖好被子,可减轻老年人的孤独无助感。在实施各种护理操作时,精湛的技术,熟练流畅的操作过程往往会赢得老年患者的信赖与配合。护士沉着、冷静、敏捷、娴熟、自信、干练的无痛性操作技术,可给患者留下安全,信任感,同时也能让患者不良清绪渐渐平静下来,让患者在一个轻松环境中身心愉悦接受治疗护理。

2工作中充分发挥人类语言魅力,把握随时沟通时机。加强语言交流,面带微笑,眼神平静注视病人,态度和蔼,用建议与商量的舒缓语气,回答患者疑问。抓住每次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注意观察情绪变化,可以利用床头交接班,晨晚向护理院宣教,做各项护理操作时与患者进行融洽的沟通,达到心与心交换效果。对一些农村患者文化低,外观不美,举止不雅的患者,不能鄙视、嘲笑,我们要用知识文化慢慢教育改造感化他们,更不能采取同样粗鲁的方式回击,更不能看人下菜,搞个人歧视。一视同仁,让他们不会产生失落、自卑感,过头话少说,不做过头事,谨记“恶语伤人,六月寒;良言一句,三冬暖。”

3调整病人情绪,帮助老年人保持乐观开朗性格。老年人患病后,常会产生焦虑、悲观、孤独情绪,心理上产生忧虑常常表现缄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无动于衷,有的或者是急躁易怒,乱发脾气。针对这些问题,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适度让他们发泄一下,生活上多关心,经常主动与他们聊聊家常,建立一种熟人如亲人般感情,热情关怀,减少其一切不良刺激,帮助他们适应病人角色,积极面对各种生活问题增强他们自我保健,自我照顾的能力。特别对一些丧偶无人陪伴老年病人多开导,并联系家人好朋友或以前同事多来看望、陪伴聊聊心事,让关爱温暖亲情融人病人每一个细胞,逐渐减轻负性情绪,树立一种正性情感。

4帮助病人建立和谐家庭与人际关系,重视社会支持环境。人患病后都希望受到关注帮助。护士在工作中要经常与病人,促膝交谈,帮助他们正视现实状况,鼓励他们振作精神,肯定他们过去,但不否定他们未来,耐心引导,多给病人自我空间,让他说出自己感受,对家人要求与想法,护士起一个信使传递者联系家人或单位,动员周围人来共同关心鼓励病人,让他们经常带来一些病人喜爱食品,好吃东西来探望,探望者切莫在患者面前谈病不愉快事,以免引起患者情绪波动。

5随时开展老年病人的健康教育,克服不良认知。有针对性介绍老年病人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讲解疾病与保健基本知识,帮助他们重新规划生活,克服不良认知,帮助他们如何去延缓衰老,促进长寿提高生命质量,生存质量,而且也要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接受衰老,增强自我保健与自我照顾能力,从生活中寻找活着的意义和乐趣。接触中护士主动热情随时随地给予服务,健康教育。

6建立正确的生死观念,消除对死亡恐惧。生老病死是一个自然规律,无人可违反。其实死是生命的最后一站,是有机体自然变化,回归自然的必然结果。人生自古谁无死,懂得这个道理,消除不必要恐惧,坦然处之,人老心不老,不怕人老,就怕心老,人死精神在态度面对疾病,面对人生。因疾病,人身机能发展处于临终阶段,不能紧紧看作是医疗失败、无能,而是看作生命发展必然结果。生命的放弃与结束,是对亲人,本人痛苦的解脱,也是对生命的尊重。维护了做人尊严,生命也会因人的态度绽放出不同光彩。工作中不断的把这种观念渗人到患者人生观里,理解一切,相信自然。

7体会:护士在临床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掌握相关病知识与技能,帮助老年病人建立良好生活方式,心理行为,热情为他们服务,促进他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同时也可减少医患之间矛盾。此外,护士要有高度同情心和责任心,精心护理,精湛的技术是基础。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社会学,语言学,人文学,心理学等知识,强化心理护理意识,换位思考,把握好沟通技巧,密切医护患关系,除了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促进病情早日康复,促进和谐医疗、医患环境良好发展。

篇9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的老年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7.44±4.95)岁,单侧置换18例,双侧置换12例;观察组患者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6.92±5.75)岁,单侧置换16例,双侧置换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等基础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①基础生活护理,包括患者个人卫生,饮食以及大小便;②患肢观察,患肢下方垫软垫,抬高20°~30°,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感觉、皮温、运动情况。防止下肢静脉栓塞、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③引流管护理,妥善安置引流管,勿扭曲、打折、受压,确保引流通畅;④预防肺部及泌尿系感染,术后1 d可在床上适当坐起,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鼓励患者多咳嗽和翻身拍背,多饮水,防止泌尿系感染;⑤协助锻炼,协助患者进行直腿抬高锻,俯卧位屈膝锻炼等[2]。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在基础护理的同时增加心理护理以及预防宣传。由于老年人术后卧床时间较长,患者由于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等变得焦虑、暴躁、对术后效果怀疑等,护理人员及时进行开解,并鼓励患者做康复运动;同时给予患者术后护理知识宣传,以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宣传,增强患者预防意识[3] 。

1.3 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率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项。利用本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数据统计和处理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后,总满意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基础护理后,总满意率为76.67%,观察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总满意率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目前,膝关节置换和髋关节置换是人工关节置换术中最常见的两类手术,其十年的成功率已经超过90%,更有80%以上的患者可以正常使用植入的假体长达20年以上,甚至伴随其终生。除此以外,肩关节、肘关节、踝关节等关节置换也在不断发展,取得了良好的中、长期结果。随着生物材料与外科技术的进步,陆续出现了腕关节、指间关节、跖趾关节等小关节置换术,为患有严重小关节疾病的患者带来了希望。老年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只是疾病治疗的一方面,术后的护理、功能锻炼及远期的日常护理也是治疗的一部分,应予以重视[4]。

本院此次研究,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包括护理患者个人卫生,饮食以及大小便,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感觉、皮温、运动情况,防止下肢静脉栓塞、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妥善安置引流管,确保引流通畅,预防肺部及泌尿系感染,协助患者锻炼。观察组患在进行与对照组相同的基础护理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预防宣传,鼓励患者保持积极心态,积极主动做膝关节功能恢复运动;宣传预防知识,增强患者预防意识,患者在护理期间心态积极,预防意识强,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以及减少并发症[5]。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后,总满意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基础护理后,总满意率为76.67%,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老年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护理满意率高,患者膝关节HSS评分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雪芬.老年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及康复锻炼[J].蛇志,2015,27(2):230-231.

[2]司凤琴.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5):333-334.

[3]姚红亚,周维锋.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焦虑心理及术后骨愈合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

篇10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人口已进入老龄化阶段,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老年股骨颈骨折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现收集我科2003年6月~2006年6月31例住院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者(>70岁),对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加以分析、总结、讨论。

1 一般资料

本组31例患者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70~85岁,平均75岁,均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半髋置换术)。髋关节假体包括生物型和骨水泥型,骨水泥固定型假体术后3 d开始下床,术后1周坐直或应用座椅,但每次不超过1 h,2~3周可扶双拐行走,3周时,护士可握住患者的手平起行走,开始时要2~3 d下床锻炼1次,每次不超过30 min。假体为非骨水泥固定型一般5~7 d可下床,但绝对不能负重,2周可下床锻炼,6周后方可离床练习走路。

2 护理常见问题

2.1 穿刺问题

由于年龄增长,老年人在生理和功能上均出现不同的衰老特征,加之疾病对机体不同程度的影响,临床穿刺较其他年龄组明显困难。血管不易固定,针尖进皮后,血管随针头移动、弯曲。由于老年人血管内皮增生、中层纤维化和透明变化,使血管发生狭窄,甚至闭锁。分子水平研究发现,肺血管纤维中弹性蛋白mRNA表达随年龄增加而降低。找血管困难,即使找到,穿刺成功的把握也较低或维持时间不能保证。糖尿病、肺部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等这些老年人的多发症、慢性病,使部分老年人常常处于长期的药物治疗中,血管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疾病本身造成的组织水肿;还有生理老化的特征,如静脉血管蛇行迂曲、硬化,均可使供穿刺使用的静脉血管明显减少,充盈度差,回血缓慢。在部分老年患者中,由于疾病造成的血容量不足、血液循环不良或进食少等,使血管充盈欠佳,加之衰老形成的血流缓慢,穿刺时直接表现为进针后回血缓慢甚至不回血而误认为穿刺失败。

2.2 渗液

2.2.1 股体活动过多老年性不自主颤动、各种原因所致的尿频、老年性健忘症、痴呆、因疾病而造成的痛苦、烦躁或意识障碍等,均可引起患者股体活动过多,加之看护不周,均能使针头滑出,胶贴脱落而渗液。

2.2.2 穿刺部位选择不当进针点选择在关节活动处、虎口处等。

2.2.3 皮肤过于松弛远离穿刺处的同侧肢体关节活动或穿刺肢体拖拉,也能因牵拉皮肤而致针头滑出。

2.2.4 非人为因素由于老年人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所致。

2.3 并发症的护理问题

2.3.1 尿失禁、尿潴留夜尿频妨碍睡眠,尿失禁使老年人自尊心受挫,总之,排尿障碍给老年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护理应以有效排尿为目的,有条件时应为行动不便的老人设置专用厕所;诱导排尿者,可用手按压耻骨上部,温水清洗外阴;留置导尿者,注意尿管护理,为防止因长期留置尿管而引起尿道括约肌功能丧失、膀胱挛缩及逆行性感染,注意无菌操作,并根据患者的尿意或膀胱充盈度决定时间。

2.3.2 便秘31例病例中,便秘多属于机械性便秘。主因:食物过于精细,缺乏机械和化学刺激物,如纤维素、食物过少、饮水不足、脂肪食物过少、睡眠不足、精神紧张或环境改变、不良的排便习惯、缺乏锻炼、久病卧床、过度激动等。因此应鼓励老人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适量饮水,多运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排便要定时,要集中精力。经常按摩腹部,增强结肠蠕动,必要时使用通便剂,从而预防并减轻便秘。

2.3.3 压疮老年人因长期卧床、皮肤长期受压、血液供应不足、营养不良,易发生压疮,应注意保持床铺干燥、整洁,定时变换,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发生压疮,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创面,必要时理疗,本组无一例发生。

2.3.4 心理异常老年人资历深,贡献大,经验多,在家有地位,退休后心理不适应,自尊心强,固执,易产生老而无用的失落感、孤独、寂寞、烦恼、焦躁、健忘、唠叨、反应迟钝、食欲不振、恐惧死亡等负性心理,这些负性心理必定降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3 老年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随访和康复知识普及的问题

术后失访患者中,3例患者因年老、文化程度低,接受健康教育能力差,不能充分理解随访的意义,出院后离开医务人员的视线,不能得到医护人员的监督,以致不能坚持随访。5例患者体质差,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等疾病,其中1例同时患有以上2种疾病,因疾病影响不能来院;2例患者家庭支持系统缺乏,子女不重视不关心患者的恢复情况,对术后预期效果的设想过低,缺乏健康保健知识,存在不良习惯,认为关节的功能锻炼无足轻重,难以坚持。个别患者认为手术后就结束了治疗,如出现疼痛等不适,则自己不恰当地服用止痛药等。

4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长寿老人不断增多,由于老年人股骨近端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患者也随之增多。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松合并其他疾病,不当的功能训练及、营养不良等因素都是导致手术及康复受到影响、以致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所以围术期护理质量与患者康复关系较为密切[1]。

4.1 护理对策

4.1.1 心理护理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沟通艺术,帮助并参与建立完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医护人员要掌握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向其讲解疾病的可控性,采取尊敬、主动和真诚的态度与之交谈,并贯穿护理的全过程,尽最大努力避免引起老年患者的负性情绪。

4.1.2 苦练输液技术,注意总结经验教训充分认识老年患者的血管特点,透彻理解、掌握穿刺要点,必要时用夹板固定;对少量输液者,可充分利用手背部及掌指关节血管,行离心方向穿刺;对水肿较重者,先行局部按压使水肿暂时消退,而后快速穿刺,对血管充盈不佳、硬化者可给予热敷。此外,尽量避免下肢过多、过久输液,以防静脉血栓形成。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减少输液反应。

4.2 坚持随访和康复训练的护理对策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患者坚持随访的关键[2]。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是全面、正确地收集资料、明确护理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的基础。因此,首先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理解和尊重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以及时了解患者在康复中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其次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掌握大量的相关学科知识,以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

在患者出院前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的情况,通过翻阅病历、会谈及出院时疾病预后评估等方式收集资料,包括患者的心理状态、关节功能恢复程度、伤口情况、自理能力、康复的愿望、家庭环境、住址、子女情况、有无其他疾病以及对健康知识的理解程度,让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制订随访计划和功能锻炼方案,遵循个体化渐进性的原则,告知患者在术后1、3、6个月及1年后定期来院随访,以后2年来院随访1次,以便按不同阶段制订相应的功能锻炼计划。如果出院后出现意外情况,应随时来院随访。科室建立互动登记本,详细记录患者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以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避免延误最佳康复的诊疗时间。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3]。从术后失访原因分析可以看出,患者理解能力差、文化程度低、家庭支持系统缺乏等原因占很大比例。因此,在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劝说和反复强调随访的重要性及目的,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与支持,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定期来院随访。出院前发给患者我科自制的图文并茂的小册子,示意如何进行锻炼,让患者一目了然。针对体质差、患有其他躯体疾病的患者,我科已进行家庭访视与康复指导。据报道,实施出院后家庭访视与康复指导可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地处偏远地区的患者可减少随访次数,但必须进行电话咨询,让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情况有动态的了解,并给予相应的指导[4]。针对经济条件欠佳者,可告知患者免费随访,消除患者的顾虑。

综上所述,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坚持随访,采用科学而有效的康复手段,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胥少汀.骨科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65.

[2]王俊,苏淑芬,顾晓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56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89.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21例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的老年肝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59~79岁,其中慢性加亚急性肝衰竭14例,慢性肝衰竭患者5例,急性肝衰竭2例,每个观察组患者均行血浆置换治疗术1~5次;选取我院同期未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的21例老年肝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60~77岁,其中慢性加亚急性肝衰竭16例,慢性肝衰竭患者4例,急性肝衰竭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入院前经病原学检测均为乙型肝炎患者,诊断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肝衰竭诊疗指南。

1.2 方 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但未进行人工肝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时采用了人工肝血浆置换法,并进行护理,具体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2.1 术前准备 首先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重型老年肝病患者抵抗力差,应对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医护人员进入人工肝室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探视原则。人工肝室温度应恒定在夏天26~28℃,冬天28~30℃,湿度应恒定在50%~60%,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治疗前消毒房间。

1.2.2 心理干预 由于肝衰竭病人病情较重死亡率高,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情绪低落,易出现紧张、焦虑及抑郁等情绪,故对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意义重大。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及某家属及时沟通、交流,准确评估患者心理状况,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告知预防及治疗方法,向患者介绍成功救治病例,以安慰性语言鼓励患者,缓解患者内心压力,协助患者树立治愈信心,以配合治疗,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

1.2.3 术中的观察及护理 医生和护理人员进入人工肝室前必须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照洗手、戴口罩和帽子、换鞋、消毒手、穿无菌隔离衣等操作规范进行。接触患者血液时要戴消毒手套,工作中医护人员要避免损伤皮肤,要弃去置换出的患者血浆且消毒,一次性用品要无害化处理。血浆置换患者会建立体外循环,血液动力学的不稳定状况严重,全程监护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给予氧气吸入、面色、四肢循环、置管局部有无出血、皮肤有无搔痒等情况,并做好记录,防止低血压,并注意患者黏膜有无出血,血浆过敏反应及低钙血症,备齐急救药品[2]。

1.2.4 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患者的神志、皮肤巩膜黄染程度、大小便量及颜色情况,监测肝功能、电解质、凝血酶原时间等,为了能够及时了解肝功能修复的情况,做好治疗前后的对照分析。注意清淡饮食,并结合患者病情给予相应饮食指导,保证患者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予以抢救处理。

1.3 观察指标 肝功能检测: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凝血酶原活动度等[3]。

1.4 统计学方法 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 果

通过两组对比,观察组肝功能检测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下降明显明显,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观察组患者接受人工肝治疗护理后13例患者食欲增强,乏力减轻,肝性脑病症状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仅有6例,所以得出通过正确的护理干预,不仅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而且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治愈率。见表1。

表1 观察组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 论

人工肝技术最常用的就是血浆置换,将患者的血液抽出来后,分离血浆和细胞的成分,把细胞成分、所补充白蛋白、血浆、平衡液等输回体内,清除致病介质。肝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极度乏力、食欲下降、神志改变等症状,由于肝衰竭患者病情进展迅速,而且治疗难度高,医疗费用昂贵,所以总体预后较差。肝衰竭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目前有效的手段是以血浆置换为主的人工肝进行治疗[4]。本研究通过对21例老年患者施行人工肝治疗,并且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明显提高了好转率,取得了较好疗效。因此,在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患者时,护士应配合好医生,精心开展术前准备工作,认真细致地进行护理,确保治疗顺利进行。肝衰竭人工肝血浆置换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肝衰竭患者护理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田媛,王玉冰,谭莉莉,等.Tβ4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脏功能的评估价值[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23(4):432-434.

篇12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有在我院接受股骨头置换55例,男24例,女31例,年龄62~94岁,平均年龄78岁,其中50例恢复了主动运动,占90.9%,3例功能没有明显改善占5.4%,2例放弃继续治疗,占3.6%。手术总有效率96.3%,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

2 手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老年人体质弱,手术费用高、风险大,恢复差等,患者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的心理,担心手术预后,心理负担较重。我们应针对不同的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包括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效果应解释到位,并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消除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做好病人的基础和生活护理,使之愉快地接受手术,配合治疗。

2.2 牵引护理 牵引时患肢保持外展内旋位[2]。外展型股骨颈骨折,骨折端互相嵌入,外观无畸形,患肢做直腿皮牵引,稍外展30°,中立位[3],抬高床头20°~30°,必要时穿防旋鞋,以控制患肢外旋,避免骨折错位损伤周围组织便于手术复位、减轻术中出血,术前实行牵引治疗5~7天,为保持牵引的有效性,应加强巡视做好床头交接班等,皮牵引者在骨突部位垫棉垫保护,每2h按摩受压部位,骨牵引者保持针眼清洁干燥,用75%酒精滴入针眼1~2滴,2次/d,观察肢端的血运和感觉,运动情况,积极行踝关节、股四头肌等长运动,收缩等动能锻炼,在牵引期间注意观察足下垂情况,并注意膝关节外侧有无受压。

2.3 健康情况评估 老年人大多数脏器功能减退,合并症较多,术前应完善相关检查,评估身体状况,病人手术的耐受力,遵医嘱对症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2.4 术前功能锻炼 术前指导功能锻炼是为了术后的功能锻炼做准备,防止肢体及肌肉废用性萎缩,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患者进行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全范围关节活动和功能锻炼,练习床上大小便,术中、术后体位配合,练习深呼吸,做扩胸运动及咳嗽、咳痰方法。

3 术后护理

3.1 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术后给予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吸氧,观察患者的意识,血压、呼吸、脉搏、体温、血氧饱和度、尿量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3.2 手术后体位护理 术后患肢制动,两腿之间放一枕头,使患者呈外展中立位,可穿防旋矫正鞋固定,避免内收外旋,防止髋关节外旋或脱位。通过下肢支架,皮牵引或沙袋固定保持患肢于合适位置。

3.3 防止感染 为患者定时适当改变其体位,定时翻身叩背,有效咳嗽,咳痰,必要时行雾化吸入,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保持通畅,并及时记录颜色、性状、色、量等,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肿胀、末梢血循环、皮温、颜色、浅感觉、运动,如伴高热及时反馈医生术晨留置尿管,常规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

3.4 预防压疮 老年人外周血供差,皮下脂肪减少,活动少,尤其牵引病人使用便盆时,如果身体抬得不够高,便盆在臀下抽离推入时,很可能蹭破皮肤,可使病情进一步发展。术后长时间卧床容易出现压疮,予气垫床,保持床单元整洁,干燥,骶尾部置一软枕,指导患者和家属抬臀方法,按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温水擦洗,每日2次,使皮肤减压,透气,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供。

3.5 饮食护理 麻醉清醒即可进食流质饮食,术后2天,应进富含热量、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易消化饮食。因老年人卧床时间相对长,肠蠕动慢,消化减弱,多食含钙质丰富的食物以利于骨组织的形成,少食多餐,增进营养成分的摄入,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术后组织恢复能力,也应适当食一些粗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

3.6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的原则是动静结合,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循序渐进,手术当天,待麻醉苏醒后,即可开始适当进行足趾,踝关节前屈背伸活动;麻醉过后练习股四头肌等长舒缩,指导病人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等长舒缩,关节屈伸及足部活动,每日多次,每次5~20min,以防止下肢静脉栓塞,肌萎缩和关节僵硬,锻炼前后注意评估患肢的感觉、运动、温度、色泽及有无疼痛和水肿,指导病人进行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全范围关节活动和功能锻炼,术后48h予CPM关节器协助患者行患肢关节功能锻炼,先从0°~30°缓慢开始逐渐加大角度,左右可调至90°,每日2次,每次1h,指导病人借助吊架和床栏更换体位。指导病人在有人陪伴下正确使用助听器或拐杖行走,患肢不负重行走锻炼,功能锻炼方法要正确以免造成脱位。

3.7 出院健康指导 (1)长期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2)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预防感染。(3)人工股骨头置换存在远期假体松动和脱位感染等并发症,指导避免危险活动,向患者讲解维持正确的肢体功能位的重要性,做到“六不”:患肢不内收,髋关节不过度屈伸,不下蹲,不坐低凳,不交叉腿,不盘坐,减少脱位风险。(4)定期随访:一般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各一次。(5)可参与老年人适量活动,如散步等,防跌倒,注意安全。

4 总结

老年人股骨头置换术疗效确切,但因患者大多数有慢性基础疾病,外伤及手术刺激可诱发或加重基础疾病,故手术存在较大风险,应做好充分术前准备,评估患者全身情况、控制合并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和出血机会,降低术后并发症,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方法要正确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总之,术前、术后系统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针对性地护理及早期有效地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时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篇1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严重髋关节病变可靠而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在衰退,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因此加强老年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尤为重要。2008年9月~2011年6月,我们为20例老年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单侧),经精心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0例,男11例,女9例,53~78岁,平均65岁。其中股骨颈骨折2例,股骨头坏死18例。伴有高血压4例,糖尿病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18天。经术后随访3~6个月,病人关节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手术创伤大,较为复杂,加上老年人本身的基础疾病,使得患者对手术有恐惧心理,担心预后。有部分患者担心经济问题及子女负担问题。针对各种情况,结合每位患者的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沟通交流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讲清手术的必要性及成功的病例,可以利用已手术成功处于康复期的患者与其交流,使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有一定的认知,树立手术成功,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 合并症的处理 患者入院后,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各项辅助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各种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将身体的各项机能调节至耐受手术的水平,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2.1.3 手术后适应性锻炼 ①吸烟者戒烟,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有效咳嗽[1]。②训练床上大小便,对患者术前进行排尿训练可预防和减少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的发生[2]。

2.1.4 术前的功能锻炼 术后患者的疼痛与不适会影响功能锻炼的实施,因此术前教会患者如果进行术后的功能锻炼,比术后开始进行功能锻炼效果要好。 ①指导患者做踝关节的背伸跖屈即踝泵练习。②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收缩练习。③指导患者模仿术后情境,进行坐起及站立练习。④教会患者助行器及拐杖的使用方法。

2.1.5 术前常规准备 术前一天常规皮肤准备,备血,术前6小时禁饮食,做好药物过敏试验,准备好术中用药。

2.2 术后护理

2.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1次/小时,必要时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如发现心律异常、血压异常等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2.2.2 保持正确 术后6小时去枕平卧位,6小时后可协助翻身,翻身时应在两腿中间夹一枕头,将整个髋关节托起,向健侧翻身。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因患肢在过度内旋及内收时关节容易脱位,可穿丁字鞋,并在双下肢中间垫软枕。防止患肢过度屈曲和伸直,可在窝下垫一软枕。

2.2.3 疼痛的护理 患者术后出现疼痛,可采用自控式止痛泵,持续给药使血中药物浓度始终维持在最低有效镇痛状态。如效果不佳,则遵医嘱配合阿片类药物以缓解疼痛,使患者术后得到充分休息和睡眠,此外还要引导患者放松,使之从精神和身体的紧张中得以解脱[3]。

2.2.4 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打折扭曲脱出,每2小时挤压引流管一次,观察引出液的颜色、量、性质。如引流量过多或者颜色鲜红,应及时报告医生,如24小时引流量小于50ml,可拔除引流管。

2.2.5 营养支持 老年人由于手术及长期卧床导致胃肠功能减弱,营养状况差,因此必须给予合理饮食保证患者营养,促进刀口愈合。可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饮食。对个别进食差的患者,可采取静脉补充营养。

2.3 并发症的预防

2.3.1 预防感染①肺感染 由于老年人长期卧床,容易引起坠积性肺炎,因此应该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鼓励做深呼吸及咳嗽。每隔2小时翻身叩背一次。②泌尿系感染 对留置尿管的患者,每天按时给予会阴护理,间歇,尽量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同时鼓励病人多饮水。

2.3.2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由于手术麻醉,使患肢失去回缩功能,肌肉松弛,下肢肌肉长时间不活动,造成下肢静脉血流滞留,容易发生下支静脉血栓,因此应指导患者早期进行足关节活动[4]。术后当天可应用足底静脉泵。此外,可根据病情可预防性应用低分子肝素。

2.3.3 预防肺栓塞 肺栓塞是由静脉中栓子脱落,随血液循环堵塞肺动脉所致,如患者突然发生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常提示有肺栓塞,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术后尽早鼓励病人行被动和主动活动,以及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可预防栓塞的发生。

2.3.4 预防压疮 保持床铺的整洁干燥,适当平托臀部,减轻局部压力,可应用气垫床,有条件者可在骨隆突处,贴减压贴。

2.4 功能锻炼

2.4.1 日常生活锻炼 鼓励病人多做深呼吸及扩运动,锻炼上肢力量。使用便盆时,可用双上肢和健侧下肢用力支撑,将臀部抬起,将便盆从健侧放于臀下。

2.4.2 患肢功能锻炼 患者麻醉消失后,即开始指导患者行踝关节屈伸运动,1次5分钟,1小时1次。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练习,保持5秒,放松2秒,每天做500次以上。有条件者可每天使用足底静脉泵,每天2次,每次30分钟,做7天。术后第2天可做股四头肌直腿抬高练习,抬离床面15厘米坚持至力竭,10次/组,1-2组/天,同时做膝关节伸直练习。术后第三天开始,拔除引流管后,可在医生护士的指导下进行坐位及站立练习。如站立练习成功后,可于术后第四天或第五天开始进行行走练习。以上训练方式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逐渐增加时间和强度。术后一周左右,可做被动的关节屈伸练习。

2.5 出院指导 指导并电话随访患者坚持住院期间的训练方法,通常十周复查正常后可弃拐行走,可进行大部分的日常活动。术后3月内侧卧时应健肢在下,并在双腿之间夹一个枕头。不能蹲便坑,禁止下蹲、盘腿、跷二郎腿、坐矮凳,还要注意不要过度弯腰拾物。爬山、爬楼梯、跑步等剧烈运动可加快磨损人工关节,因此尽量避免做以上活动,并注意控制体重,延长关节寿命。此外,术后应注意安全,防止跌倒,定期复查。

3 小结

针对老年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教会患者及家属功能锻炼的方法,使患者真正能了解坚持治疗和锻炼的重要性,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明燕,毕晓英,丛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80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2):50-51.

[2] 黄丽亚.术前排尿训练对骨科手术后患者排尿影响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2):132-133.

[3] 宋金兰,高小雁主编.实用骨科护理及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507.

[4] 胡芳.骨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9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8):79-80.

友情链接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