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老人护工护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老人护工护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老人护工护理

篇1

1.1 微笑,一种特殊的交流语言

对于大多数老年人,往往住院次数多,病情迁延长。因此,对周围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十分敏感,对此,作为护理人员,脸上的笑容会像春天的阳光一样给病房营造欢乐的气氛。在工作中,适当的运用微笑,会使患者感到亲切,心情舒畅,可减少患者因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从而使患者愉快地接受治疗,给护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

1.2 要有童心童趣

生命的衰老是无法抗拒的,而一个成熟的老人应该追求童趣,保持精神年轻,童心不老,就能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对此,医务人员也能保持童心童趣,与老年人进行沟通时,无形中拉近了老年人之间的感情。而且使自己活得轻松愉快,浑身充满朝气,生活充满快乐,工作变得更加快乐,而不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1.3 学会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病区老年人比较多,说话,走路,都不太利索。护理人员在通过语言与患者交流时,一定要通俗易懂,而且能唤起老年人内心深处的甜蜜记忆,那是老年人一天的精神食粮。我们病区的每位护士在巡房时,都会根据老年人不同的情况,来不同的称谓老人。例如:(1)称呼老人为宝贝时,老人会称呼我们为心肝。(2)满头银发,生命走到尽头的老人,在我们的护理下,我们会称呼漂亮奶奶。(3)老年痴呆患者,我们会鼓励他回想他以前美好的记忆,并鼓励他释放自己的激情,我们也参与其中。通过使用关心、爱护的各种语言,我们科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氛围,回头率的老年人特多。

1.4 应用鼓励性的语言

老年人随着年龄疾病的迁延,对于日常的事情都依赖他人,在加上记忆力又差。所以,遇到上述情况,我们应该多使用鼓励性语言。例如:你真棒、你真厉害,来缓解老人悲观、绝望的心情。

2 住院过程中开展优质护理的措施

2.1 在患者入院时我们专门为他们讲解医保知识,办理入院手续,并为他们介绍病区环境,为他服务的工作人员。住院时为了方便老年人做各种检查带来的不方便,我科专门有人陪护去做检查;对于害怕输液的老年患者,我们专门安排穿刺技术高的护士为之做治疗;对于需求不同的老年人,我们根据老人不同的心理问题详细地制订心理护理计划。出院时,我们会把他们的出院带药详细的用法写在药盒上,并发放我科专制名片,告之随时可以打电话咨询,我们全体工作人员乐意为他们服务,使老人真正感受到我们是老年人家中的医院。从开始不满意到真正开心满意到不愿意离开医院,并积极认真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2.2 具体方法

(1)认真贯彻全程标准化优质服务及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在我心中,强调每一个都要发自内心的为患者服务,要随时想到如果是我的家人躺在那里,我会怎么做?从而时刻鞭策自己。(2)强化服务能力,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技术操作及服务技巧,明确患者的需求并及时给予解决。(3)落实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3 效 果

3.1 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增强法律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高度的责任心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护士工作大多是在无领导监督下独立完成护理工作。因此,具有高度责任心,良好的慎读精神是避免差错事故的保证。科学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在护理岗位的安排上做到新老结合,相互协作,促进护理人员关系的协调性,发挥互补性,提高了护理群体质量。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

3.2 增强了患者对护士的信赖

俗话说3分治疗7分护理,在医护的共同努力下,患者的回头率达到了98%。病人有什么事,直接打电话给我们,已经把我们当做自己的家人来看待。

3.3 提高了护士的职业素质

不但从制度上,纪律上规范护士行为,更重要的是逐渐统一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价值取向,价值观,这一观点逐渐渗透到护理工作中的一切活动中。激发了护士的智慧,潜能和创新精神。让病人记住我们的护士,下次住院还会到病区再找自己,这是我们全体护士的目标和希望。

4 体 会

通过贯彻落实优质护理示范,我们真正感受到临床护理工作直接服务于患者,通过护士为患者提供主动,优质的护理服务,感受到护士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服务于患者的职业文化。感受到护理行业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促进了医患关系更加和谐,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篇2

在职护工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结构不合理。接受调查的102名护工中,女性82名,男性20名,分别占比80.4%和19.6%。年龄在50岁以上占82.4%。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78人,占比76.5%。来自苏北的占31.4%,外籍的大多来自安徽、湖南和湖北等地。

2.不会用人

不会用人的典型表现就是在职护工普遍缺乏专业技能、持证上岗率低。接受调研的102名护工中,15名护工表示有护理经验,占14.7%;25名护工之前在餐饮行业工作,占24.5%;48人来自农村,无固定工作,占47.1%。这些护工中,几乎没有人接受过专业培训,拿到过相关资格证书,持证上岗率接近零。

3.留不住人

民营养老院的护理人员与入住老人的比例保持在 1:8,远低于 1:4.5 的国际标准。接受调研的102名护工中,49人的工作年限在1年以内,其中12人到岗工作不到1个月,其中只有42.4%的护工表示,在有其他工作机会的情况下仍会继续从事养老护理工作。

二、原因探究

1.挖不到人

(1)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前一段日子小张离职了,我们这好多新护工都是他带的,一时找不到替代他的人。后来才知道原来是陪他爱人回老家的时候,被亲朋好友问在做什么,说是照顾老人,丈人觉得脸上无光,然后就走了。”(访谈对象:张某,养老院院长)。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并没有跟上日息万变的时展步伐,传统观念对护养老护理行业的影响甚大,严重阻碍了民营养老院的进一步发展。

(2)高负荷,低工资。调查数据显示,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的护工占80%,其中全天工作的占45%。接受调研的护工的平均月工资在2500元左右,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1630元/月,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资标准14.5元/时。民营养老院护工的工资虽高于南京市的最低标准,但从工作内容、劳动强度上和工资的匹配程度上看,远远不能满足护理人才对工作的期待。

(3)缺乏晋升机会。“我们这里很少有年轻人,专业出生的就更少了。有过来实习的,干了几个月就走了。之前有个专科毕业的小姑娘,做了半年也走了。她说觉得没意思,没什么发展机会,不想永远只是个小护工。”(访谈对象:张某,养老院院长)职业发展机会已成为当代年轻人在择业时会考虑的重要因素,多数民营养老院从未为在职护工提供发展机会,护工永远是护工,这无疑成为了养老院引进专业人才的又一大绊脚石。

2.不会用人

养老院提供的培训主要是同行间的经验传授和交流,由资历较老的护理人员向刚入门的从业者传授经验,“以师带徒”,跟着有经验的护工工作几天,知道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就开始正式工作。单一的培训方式,无法从根本上提升护工的专业技能,导致了护工队伍专业素质低下、持证上岗率低等问题。

3.留不住人

(1)福利待遇差,激励机制不健全。在养老院工作的护工几乎没有福利待遇可言,大多数护工永远只是护工,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拿着不变的工资,激励制度也是不痛不痒,没有起到关键的激励作用,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对养老院缺乏归属感,对民营养老院的长久发展十分不利。

(2)劳动关系紧张,人才保障机制不健全。在接受调研的102名护工中,只有35名护工与养老院签定了合同,其中18人表示签订的合同并非劳动合同,是护工协议。护工协议主要内容是任职期间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违反了条例的相应处罚,并无涉及护工权益的条款。85.5%的护工表示所在养老院并没有为他们买过任何保险,14.5%的护工表示有买过保险,且多数为工伤保险。工作没有保障是民营养老院留不住专业护理人员的又一大原因。

三、对策与建议

1.护工队伍招聘机制建设

(1)熟人推荐。除了护工的老乡推荐,养老院与养老院之间应适当加强联系,熟人推荐可延伸至不同养老院之间的管理者推荐、院长推荐,在保证从事养老行业护理人员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加强不同养老院之间的护工流动。

(2)校园招聘。校园招聘也是选择专业护理人员的重要渠道,民营养老院在加强与其他养老院或者同行业联系的同时,应更加密切相关职业院校、本科院校的联系,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在毕业季及时公布招聘信息,在高等院校寻觅专业护理人才,从根本解决护工年龄偏大、专业素质匮乏、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2.护工队伍培养机制建设

(1)在职护工的培训。养老院可邀请养老护理专家举办讲座,采取案例解析或者情景模拟等方式定期对护工进行培训。每次培训结束后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列入薪酬管理或职位晋升的依据,提高护工对培训的重视程度。

(2)潜在护工的培养。潜在护工主要指将来可能从事养老行业的人才,培养潜在护工,从源头提升护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突破养老行业发展瓶颈。民营养老院应抓住时机,加强与相关学校的联系,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提升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同时也为养老院自身的发展招纳专业人才,形成良性循环。

3.护工队伍激励机制建设

(1)生理和安全需要。在提供了基本生活条件的情况下,民营养老院应更多地考虑如何营造舒适的环境以提升护工工作幸福感。养老院每天安排好清洁消毒工作,保证环境的干净整洁。并与附近的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配备固定的医疗队伍为护工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测,消除护工内心对疾病的恐惧。

(2)社交和尊重需要。养老院除了为护工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家人朋友相处外,需花更多的精力在营造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上,如上司经常和护工交流、养老院定期举办户外活动等。尊重需要可分为自尊需要和他尊需要。对于护工来说,自尊需要的实现更多依赖于他尊的满足。养老院可适当借助媒体的力量,对养老院以及护工的形象进行宣传。

(3)自我实现的需要。贯彻落实护工等级制度、建立完善护工职业发展体系是满足护工自我实现需要的有效途径。初级、中级、高级、技师、管理者,为护工提升晋升机会,激发护工的工作热情,实现个人的职业价值。

篇3

1 具体做法

1.1 重视护士责任心的培养,树立团队意识。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让全体护士明白,我们这个团队需要互相协助、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项重要而且艰巨的任务,这是一个挑战,我们一定能完成。

1.2 分能力使用护士,充分发挥每个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因人施用。办公班岗位选择沟通能力强、电脑操作熟练、反应机敏的中年资护士。由年资长且工作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小组长,负责督导组员完成各项护理工作。

1.3 责任到人,分组管理。每间病房有两名责任护士,保证每位患者每日都有责任护士,如责任护士不在则由本组组长负责该患者。

1.4 重新制订各班岗位职责。全天的护理工作内容均能责任到人,使工作忙而不乱。要求护士不仅需完成常规的治疗护理,还要根据患者的需求指导科室护理员完成病人的生活护理。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更多了,在落实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对患者的病情观察更细微、更全面,更有预见性,特别是对危重症患者,落实基础护理工作更加重要,不仅解决了家属护理的困难,保障了患者的舒适度和卫生需求,对疾病的观察、康复及并发症的预防也有很大帮。

1.5 弹性排班,满足病人需求的保证。每天根据科室的病人数量与病情的轻重及时调整护理人员,设有一个机动班,弹性增减班次。每位护士都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每天必需完成本班的工作才能下班。全科人员做到通信24小时畅通,随叫随到,保证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

1.6 制订护理工作的流程与制度,规范护理服务。加强基础护理内容的培训,使大家都能又快又好的完成患者的生活护理。增加护理班,加强患者的晚间生活护理。

1.7 护理部对必要的护理文书书写推行表格化速记形式,减少了护士书写护理文书的工作量,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患者沟通、交流,提供更加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

1.8 每间病房有一名护理员,在责任护士的指导及监督下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并负责保持病房的整洁。由于平均每间病房有2-3名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则每位患者只需支付35元的陪护费,减低了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

篇4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通过企业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硬性的条文,约束员工,让员工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各种有效方法,真正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创造性,以树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在企业中,人是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本,就是指企业管理中的出发点和中心点都是人,把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管理活动的内容,使得个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命运相连。

二、中国企业导致员工利益受损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

1.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仍有很多企业沿用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对人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并没有根本性改变。管理上注重的是“事”,管理的目的是控制“人”,人力资源的工作人员仍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考勤、档案、合同管理、上级任务等方面,却忽视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对员工与核心人才进行积极性的开发和管理。其实,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用科学人性的方式管理,充分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最终让人力资源真正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源泉。

2.劳动分工的过量与低成本的招聘用工方式。劳动分工是指在产品制造的各个工序分别由不同的工作人员来完成。劳动分工只是着重要求体力劳动和简单劳动,重复工作让员工感到身心麻木。特别是年纪稍微大一些的工作人员便会开始发现自己不能适应工作节奏和流水线速度,所以下岗和离职现象越来越多。另外普遍存在低成本的招聘用工方式,中国企业具有明显的劳动力密集型特征,为了降低成本,企业大多应用派遣工和实习生成为雇主们最典型的手段。其实这些都属于临时用工制度,具有季节化与短期化的特征,是企业常规雇佣制度的补充。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企业也会雇佣临时工来应对生产波动,但是临时工数量一般都是低于工人总数的20%。可是在中国,短期用工才是企业真正的主体,用工制度具有长期化、制度化的显著特征。

3.不合理的薪酬体系。薪酬体系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必须把自己的工作时间从8小时延长到12小时甚至更长。加班费在工人工资总收入已然成为绝对主体。同时很多企业薪酬混乱,例如在薪酬里加上一个“最低工资”,这是一个平均主义色彩浓烈的版面,这完全体现不出员工的技术差异,无法从薪酬水平力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进取心,考核不够科学,难以起到激励作用。另外没有健全完整的激励机制,不能有效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组织成员的行为,以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防范劳资风险的措施

1.转变人力资源的管理理念。第一,明确从管理人到开发人的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因人择事,始终坚持把对人的开发放在第一位,强调把开发员工的创造潜能作为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努力促进每一个员工潜在的能量都得到充分的释放,使每一个人的创造才能得到尽情的施展。第二,确立从管理人到服务人的理念,逐步实现由传统的单一管理向多元化、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性转变。要善于运用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方法,研究员工的心理现象,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把握员工的心理规律。第三,确立坚持“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理念,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育是提升员工素质、发掘员工潜能、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重要工作。企业在对员工的管理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层次,在方式和内容上尽可能使之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阶段性发展重点相一致,力求针对性、实用性及有效性。

2.以员工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实施。企业要重视每一个员工,尊敬员工,为员工着想,培养员工,给予他们能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和机遇。实际,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就是回归人生命的本源、点亮员工人性的光辉,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企业、一个充满向上的企业。企业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的措施主要体现如下:首先是尊重员工。企业应该把人放在企业的首位,充分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尊重人的想法。通过对每个职工的了解,从感情方面给予职工职业生涯规划,让职工在职业生涯规划里把企业作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让员工打心底愿意和企业共同进步,使得员工团结一致,让团队富有战斗力,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其次是依靠员工。作为一个好的企业,应该让员工有以公司为家的观念,把企业和员工的关系阐述为家和家庭成员的关系,让员工和公司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观念。企业的荣辱兴衰和员工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企业必须全心全意为员工的根本利益着想,真正地满足员工的需求,只有多有员工都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企业这条船才能使得更快更好。最后是教育员工。每个人都有两面性,有时候是积极向上的,有时候又是消极倦怠的,企业要引导好职工,使得员工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对事业充满向往和憧憬。

3.建立健全科学、客观、合理、有效的员工绩效评估体系。第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全面的工作分析和职位设计,合理设置岗位并进行规范的分析描述,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第二,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和绩效评估标准。根据岗位和人员分类的不同,实行自我评估、下属评估、上司评估和专项评估相结合的办法。评估的因素要全面、合理。第三,采取评估反馈,减少评估误差,并根据实际条件的变化而提出评估方案的改进,以保持其有效性。第四,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劳动合同管理、岗位变动、职务晋升、薪酬分配、教育培训、职业发展、荣誉奖励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找寻适合自身发展的薪酬形式,加大对经营管理人员的激励力度,合理拉大职工收入的差距。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人才已经成为竞争的核心,所以人力资源管理的竞争变得异常重要和激烈。建立一个适合企业自身发展和需求的薪酬制度是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工权益保护,能激励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樊宏,戴良铁.现代劳工问题的两大视点:人力资源与产业关系[J].商业研究,2011,8(9):192-194

[2]王巍,冯英浚,黄祎.“以人为本”的管理效益问题研究的一个新途径——管理有效性[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9(3):102-105

篇5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的常用方法,但因其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长,容易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1]。许昌市中心医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42例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经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本组42例,男6例,女8例,年龄64~83岁,平均71.4岁。左股骨头下骨折22例,其中男17例、女5例;右股骨头下骨折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第1天开始系统康复训练至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8 d,出院后定期来院随访。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心理护理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患者意外发生,因患者缺乏对本病的了解,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尽量多疏导患者,和患者谈心,鼓励安慰患者,避免患者感到孤独。护理操作时,动作快、准、轻,并使患者全面了解手术情况,以免引起患者的恐惧。应酌情向患者介绍同种病例的治愈情况,使患者对预后充满信心,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

2.1.2 术前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屈伸踝关节和足趾关节,指导患者在床上利用健侧上下肢、头及背部抬起臀部,既可以按摩背部、臀部,预防褥疮,又方便放入气圈、便盆,训练床上大小便。指导大腿及臀部肌肉收缩训练,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指导患者学会床上做扩胸运动、深呼吸及咳嗽,以增加肺通气量,利于痰液排出。

2.1.3 术前准备高龄患者入院后应全面详细地询问病情,了解患者的既往史,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术前血常规、心电图、血型、胸部X线、肝功能等各种常规检查及重要脏器的功能检查。术前患者禁食12 h,禁饮6 h,向患者解释备皮、过敏试验、配血、术前用药目的和意义,确保手术如期顺利。

3.2 术后护理

3.2.1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变化,防止因手术诱发或加重原有疾病的发生。保持患肢功能位,膝下垫枕适度,观察患肢血运(肿胀、肤色、温度)和感觉,并做好记录。

3.2.2 基础护理 ①皮肤护理:患者术后需绝对卧床休息,且术后伤口疼痛,更换不便,易引起骶尾部压疮。应做到勤翻身、勤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② 预防肺部感染: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活动少,痰液不易咳出,易发生肺部感染,术后嘱患者做深呼吸,定时为患者叩背,以促进痰液咳出。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③排尿困难护理:术后切口疼痛,卧床不习惯容易造成尿潴留,先采用流水声诱导,必要时留置导尿管,保持引流通畅,每日定时消毒尿道口2次,恢复自主排尿后拔除尿管;④便秘护理:做好床上排便训练,并给予饮食指导,嘱多食水果、蔬菜等含粗纤维的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必要时可行灌肠。

篇6

联合国社会发展部的一位官员认为,出现在法国的这种老人民间互利换工形式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这类活动在向老人提供廉价交易时,也满足了他们继续开展人际交往和消遣的愿望,值得其他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借鉴。

荷兰为老人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

荷兰是一个老龄化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3%。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荷兰逐步形成了一个为老年人服务的社会公共照料系统,使全体老年人在社会服务系统中安度晚年。

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政府安排他们入住护理院。这些护理院一般有80~150个床位,每套为独立的单元,里面有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还有一整套适合老年人生活的家具和厨卫设备。这些护理院对老人非常尊重,除服务人员外,外人进入老人房间,必须先征得老人同意,入住这里的老人,都需要特殊照料,90%以上是永久居住,并在那里离开人世。

对生活能够自理不需要照料的老人,政府建造了老年公寓供他们居住。公寓设有为老年人服务的活动设施,配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还有一些公寓在老人护理院周围,由养老机构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

篇7

老年人由于自身疾病(如骨质疏松、糖尿病等)或者外力因素极易导致股骨颈骨折,表现为髋部疼痛,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生理、心理造成极大痛苦[1]。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它 不经能解除关节疼痛,又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功能。鉴于老年人体弱多病,各脏器功能衰退,骨愈合能力差等特点,若护理不当可造成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故做好患者的手术前后护理十分重要。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共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0例,通过有效的手术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65―90岁,平均75岁,均为外伤后股骨颈骨折,有款关节疼痛、患者缩短、活动受限史,全部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平均住院21天,20例病人均痊愈出院。

1.2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后取患侧卧位,常规消毒手术区皮肤,铺无菌巾,在患侧髋关节后外侧作弧形切口,切开皮肤及深筋膜后,切开髂胫束向后牵引,保护好坐骨神经,切开关节囊,探查及切除股骨头,选择型号合适的人工股骨头,修正股骨颈切除多余股骨颈,用髓腔锉从小到大依次扩髓后,安放人工股骨头测试是否合适,根据情况将骨水泥填入骨髓腔,冲洗髓腔,复位人工股骨头,髋关节活动及稳定性良好,下肢长短、松紧合适,无脱位现象,缝合关节囊,放置引流,关闭伤口。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对高龄患者进行心理调节非常重要,患者突然骨折后由行走自由到卧床不起,又加之体质较差,股骨颈骨折后需长期卧床等原因,导致患者的心理负担较重,对预后缺乏信心[2]。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反应,尊重并理解患者的感受,开导鼓励患者,向患者说明手术的目的、方法,介绍医院技术力量及设备优势,讲解手术的安全性及假体的优点,并介绍成功病例,使患者对手术有充分地认识,有效缓解思想顾虑,增强其治愈信心。

2.1.2术前准备按照骨科手术的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正确评估病人术前状况,备齐各项常规检查报告,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测定、肝肾功能、髋部、胸部X线片、心电图等。术前2―3天按医嘱使用抗生素,禁忌在患处注射,以防感染,严格手术部位皮肤准备。过度肥胖者体壁脂肪组织过多,血液供应较基层大为减少,术后感染危险性高,应适当减轻体重。嘱患者戒烟,进行深呼吸及咳痰训练,进行床上排便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健肢、患肢的足趾及踝关节充分运动,踝关节主动环转运动对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重要意义[3]。

2.1.3 饮食护理由于老年人肠道吸收功能差,易引起低蛋白、低维生素及贫血等,导致术后恢复差,切口不愈合或愈合不良,为防止营养失调,应指导患者掌握饮食营养知识,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食物,增强患者抵抗力,达到耐受手术的目的。

2.2术后护理

在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变化,防止因手术诱发或加重原有疾病发生的基础上,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2.1保持正确患肢足背部抬高15―2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患肢保持外展30°中立位,穿“丁”字鞋。切记患肢内收、外旋,两大腿之间可垫软枕。注意观察患肢肢端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搬动患者时,应将整个髋部托起,放置便盆时切忌抬臀过高,以防脱位。

2.2.2预防伤口感染术后继续静滴有效广谱抗生素,在体温正常后停药。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感染。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有渗血渗液是及时更换。保持引流通畅和负压状态,注意观察引流管有无扭曲、受压、脱出,观察引流液的量、色、速度,若引流量多且鲜红应及时配合医生做相应处理,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引流管留置不应超过72小时,24小时引流量少于20ml后才可拔管。

2.2.3疼痛的观察与处理术后1―2天患者疼痛较剧,我院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接镇痛泵镇痛,效果较好,2天后疼痛减轻, 拔除镇痛泵。

2.2.4加强基础护理由于患者年龄大,手术创伤大,体质差,术后卧床时间长,易发生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和便秘等并发症,因此加强基础护理非常重要。①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及时更换敷料和潮湿床单,每天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②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B、C,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必要时静脉滴注脂肪乳、白蛋白、氨基酸等。③指导呼吸功能锻炼,鼓励咳嗽、咳痰,必要时雾化吸入。④如术后8小时未排尿时,可采用流水声诱导;必要时留置导尿。导尿时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尿管通畅,注意防止尿液逆流,每日更换引流袋,每日2次消毒尿道口,每天坚持会阴护理,如病情允许及早拔除尿管。⑤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继续做好床上排便训练,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2.2.5功能锻炼术后患者由于害怕疼痛和担心早期活动会对髋关节不利,对动能锻炼存在恐惧心理。护士应向患者说明移动肢体不会伤害患者的髋关节,而肌肉痉挛和自发的自我保护状态会使肌肉处于缺氧状态,增加肌肉痉挛程度,加重疼痛[4]。护士应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功能锻炼的原则、方法、必要性及注意事项,使患者积极主动、正确有效的进行功能锻炼,促进伤肢功能的早日康复,最大限度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前3天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背伸、趾曲和环转运动,结合被动按摩,促进静脉回流;以收缩、舒张的方法锻炼股四头肌及等长收缩训练。把引流管后,X片示假置无变化,术后2―3天作髋、膝关节屈伸练习,从小角度开始,逐日增加角度,但不能超过90°[5]。术后2周可坐起,一般不宜久坐,每日4―6次,每次小于30分钟。6周忌屈曲、内收及内旋。6―8周后可下床,适当负重。康复训练是治疗骨折的重要环节,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必须按照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练习强度为患者能耐受且不感到疲劳为宜,要正确指导并及时纠正患者错误的认识。

2.3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利用双上肢及健侧下肢支撑自行上下床方法,卧位为平卧或半卧,术后6周内记住“六不要”:不要交叉双腿、不卧患侧、不坐沙发矮凳、坐位时不前倾、不弯腰拾东西、不在床上屈膝而坐[6]。半年内应持拐保护下行走,弃拐后仍应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和损伤。关节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复诊或与医生联系。半年后回院复查一次,以后每1―2年复查一次。

3.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疗效可靠,髋关节活动自如,无不正常步态,无术后疼痛等并发症,日常生活均能自理。

4讨论

4.1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对于减轻手术恐惧、焦虑,促进术后康复有重要作用[7],术后精心正确的护理、科学合理地进行功能锻炼,可有效减少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4.2老年患者恢复期长,需长时间被人照顾,给家属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个别家属会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家属以良好的心态,耐心细致的进行护理,使患者得到不断的动力。4.3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护士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具备熟练的专业技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才能做好患者身心整体的护理,才能满足患者需求,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延莲.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处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18):247.

[2]朱红英.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康复与护理84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16―17.

[3]李风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6,30(1):27.

[4]刘红,赵丽.5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护理[J].哈尔滨医药,2011,31(3):236―237

篇8

1 临床资料

本科自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股骨颈骨折125例,手术118例,其中男50例,女68例,年龄66~90岁,平均年龄77.5岁。本组病例均有明确外伤史,出院随访时限为3个月~1 年。效果满意,假置及髋关节功能良好。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术前1 d到病区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对手术的认识,本组绝大多数患者对康复信心不足,加上不适应入院后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对治疗费用等其他方面的顾虑而忧心忡忡。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给予对症护理,讲解手术方法及原理,介绍以往手术患者的情况,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树立康复信心,稳定情绪,配合手术和治疗。

2.2 病情观察 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肿胀程度,皮肤充盈度及静脉回流情况,伤口敷料及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引流量的变化,发现异常时立即告知医师及时处理。

2.3 护理 术后患者取平卧位,患肢用软枕抬高15°~20°,同时保持患肢外展15°~30°或中立位,搬运时尽量保持此位置,这是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重要措施之一。患肢可穿“丁”字鞋,防止患者患肢外旋及内收。翻身时应使髋部和膝部在同一水平线上,并且患侧向健侧翻身,双腿间垫软枕,预防髋关节意外脱位。

3 预防术后并发症

3.1 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尽早做有效咳嗽,帮助拍背,按时变更,促使痰液排出;控制、减少探视人员,定时开窗通风,减少交叉感染。

3.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 髋部手术患者因术中牵拉刺激深静脉、老年人血黏度高、术后伤口疼痛不愿活动等原因,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明显增高。护理措施主要有早期肌肉舒缩锻炼、下肢被动活动、按摩局部受压部位等,对高危患者及时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预防用药。

3.3 泌尿系感染和便秘的预防和护理 老年人因麻醉影响、不习惯床上排尿等因素,容易发生尿潴留。术后保留尿管的时间,以2~3 d为宜,需留置较长时间的,应用庆大霉素液冲洗膀胱2次/d,每2 h开管1次。鼓励患者多喝水,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粗纤维饮食,预防便秘。

3.4 褥疮的预防和护理 老年患者皮肤组织退变、术后伤口疼痛、调整困难等,使骶尾部组织长期受压,易发生褥疮。护理措施是:麻醉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按时翻身,骨隆突部用气垫保护,局部红外线宽谱理疗,保持床单干燥、整洁[1]。

4 功能锻炼

有规律的进行康复锻炼对于恢复髋关节的活动度,保持髋关节的力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医护人员要向患者反复强调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应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护理人员和家属的鼓励对患者的锻炼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4.1 手术当天要避免过多活动

4.2 术后第2天可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4.2.1 屈伸踝关节 慢慢将脚向上勾起,然后向下蹬数次,以不感疲劳为限。

4.2.2 进行股四头肌收缩 踝关节背屈,绷紧腿部肌肉,尽量伸直膝关节,保持5~10 s后放松,如此循环,以不感疲劳为限。

5 出院指导

篇9

1 临床资料

本组55例中,其中男性占15例,女性40例,年龄65-95岁,平均年龄79岁,经手术后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12个月,均基本达到生活自理和不负重工作。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此类患者多为年老体弱,病程较长,对治疗失去信心,同时对人工关节易产生怀疑态度,因此,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对于本病治疗的新进展,加强与患者主动交流,生活上注重关心体贴,尊重病人,减少患者孤独感,消除焦虑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2.2 病情观察:注意观察血运及体温情况。如患肢的自觉症状、温度、颜色、足背动脉博动情况,术后体温如超过39℃时采取降温及针对性措施,观察伤口敷料及引流液性质、颜色、引流量的变化,如发现引流量多,颜色深,24小时引流量大于400ml,注意失血性休克发生,通知医生,引流管应避免扭曲、折叠、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堵塞,每日更换引流袋,病人卧位引流管应低于身体高度,防止逆行感染,引流量24小时少于50 ml,即可拔管。对于全麻患者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术后使用镇痛泵患者注意观察尿量,必要时要导尿。

2.3 护理:术后应卧硬板床,注意使患肢保持外展30°中立位,不可向内收拢,预防手术脱位,双大腿之间放枕头,保持双下肢分开,还可将患侧脚以丁字鞋固定,用软枕抬高患肢15°-20°。翻身时应使髋部和膝部在同一水平线上,将髋关节整个托起,不可牵拉拖动患肢,并且患侧向健侧翻身,双腿间垫软枕,预防髋关节意外脱位。

3 功能锻炼

3.1 踝泵动作,逐步屈伸足踝部,可每5分钟或10分钟作1疗程。可术后第一天即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的屈伸运动,由被动向主动过渡[2]。

3.2 踝旋转动作,活动踝部先向另一足转,用以相反方向外转,每天3-4次,每次10下。

3.3 收缩臀力,收紧臀部肌肉,维持着从1数到5,再放松,每天3-4次,每次10下。

3.4 外展动作,把下肢滑向外侧,越远越好,再收回,每天3-4次,每次10下。

3.5 直腿高举动作,收缩大腿肌肉直到下肢在床上完全伸直,在收缩肌肉情况下,从床上提高几公分,维持5到10秒钟,直到疲劳为止。

3.6 股四头肌锻炼,伸直下肢,收缩大腿肌肉,每次维持5到10秒钟,每10分钟内做10次,直到疲劳为止。

4 并发症护理

4.1 肺部感染护理:加强呼吸练习,鼓励进行深呼吸、咳嗽,以增加肺活量,保持口腔卫生,加强呼吸道护理,对于长期卧床患者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如痰多且粘稠,难以咳出时用糜蛋白酶加庆大霉素加上地塞米松雾化吸入,上、下午各1次,定期痰培养,根据结果,选用抗生素。

4.2 泌尿系感染护理:留置导尿管者,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口2次,保持低位尿液引流,每3-5天更换尿管1次,鼓励多饮水,防尿道感染,留置尿管患者可用0.02%呋喃西林液膀胱冲洗,早晚各1次,每次250ml,每2周更换尿管1次。

4.3 褥疮护理:每2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在患肢制动,保持床铺平整干燥,随时要换潮湿的床单,老年患者因为皮肤干燥,血供差,加之术后卧床时间长的原因,很容易出现褥疮。因此保持皮肤清洁,床整无渣屑。

4.4 糖尿病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后,因应激反应、血糖常偏高,因此,伤后2周内每日至少测血糖1次,控制血糖波动于正常范围。

5 康复指导

5.1 首先要进行下床方法指导,术后3-14天(平均7天)无异常情况可扶拐或搀扶下床活动[3]。患者上下床均应于手术侧进行,下床时患肢先下,上床时健肢先上,行走前先协助患者练习床边站立和坐高低凳,坐高低凳时患肢膝部应低于髋部,双腿分开8-15cm,使用助行器行走,健肢在前先行,患肢跟上再移动助行器向前。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活动范围。

5.2 从事日常家务劳动,避免重体力活及剧烈运动,注意做到三不:不负重、不做盘腿动作、不坐矮凳子(即屈髋

不弯腰拾东西,避免髋关节内收、内旋位时自坐位站起不可使用蹲厕、坐厕便桶高度不可过低,生活中最好穿防滑鞋、防止跌倒。如穿裤子时先患侧后健侧,穿袜子伸髋屈膝进行。3个月不侧卧,避免完全坐位,卧床时只取平卧半卧位,6个月内避免患肢外旋内收,本病例均顺利完成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275-2777

篇10

Effect of cognitive function on the cognitive nursing in elderly patients during perioperation

PAN Mu-wen. Chaonan Mingsheng Hospital,Shantou 51514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ostoperation cognitive function on the cognitive nursing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hip joint replacement during perioperation. Methods The cognitive nursing was used in thirty patients aged 65-89 yr undergoing hip joint replacement, was begun from 1 d before operation and from 1 d after again. 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 was useded to assess congnitive funtion 1 d before surgery and 1 d and 3 d after surgery. Results There were thery cognitive dyfunction patients in 1 d after operation.The MMES scores in 1 d after ope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1 d before operation(P

【Key words】

Cognitive nursing; Elderly; Cognitive function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使更多的老年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也相应增加并逐渐得到更多关注。近些年对于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病因、发病机制等研究有大量的报道,但对于围术期认知护理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改变研究并不多。本研究选择30例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观察进行围术期认知护理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改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期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30例,年龄65~89岁,心功能Ⅰ或Ⅱ级,心肺功能未见异常;术前无明确的神经和精神系统疾病病史或未服用相应药物;手术时间不超过3 h;无严重的视觉或听力障碍;MMSE基础评分不低于20分,可配合完成认知功能测试。

1.2 方法 围术期认知护理的方法:①患者术前认知护理干预为:患者术前3 d开始认知护理干预,主要为认知功能训练包括日常物品识记、现实环境导向训练,2次/d,10 min/次;怀旧活动训练、情感培养及情绪疏导,1次/d,每次30/min。②患者术后认知护理干预为:术后第1日,在家属协助下,采用直接提问或启发式提问方式,诱使患者主动性思维;重复进行术前实施的认知功能训练,以便认知能力有所恢复及提升。

1.3 观察指标 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从定向力、回忆、语言和记忆力等方面进行评估,由经过培训的固定医师执行。于术前1 d、术后1 d、3 d记录MMSE评分,评分较术前下降1个标准差(本研究中术前减术后之差≥4分)确定有认知功能下降,诊断为POCD。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MMSE评分不同时间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

2 结果

术后第1天有3例发生POCD(10%);与术前比较,术后第1天MMSE评分降低(P0.05)。

3 讨论

POCD是指手术后患者出现记忆力、抽象思维、定向力障碍,同时伴有社会活动能力的减退,即手术后人格、社交能力、认知能力及技巧的变化[1],主要发生在术后1~3 d[2]。普遍认为POCD的发生是由于手术、麻醉诱发、多因素共同参与的,可能与年龄、药物、麻醉方法、手术类型、基础疾病等许多因素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POCD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一项国外研究表明,术后一周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61%[3]。

认知护理疗法属于心理护理的范畴,始于20世纪70年代,其共同特征包括:重视患者的思想、情感、信念、和行为的本质及其变化。本研究在具体措施如下:①加强记忆功能的训练,强化记忆功能,经常鼓励患者回忆过去生活和经历,尤其是回忆既往的美好事物和成功经历,同时加强目前环境及状况认知,保持良好的社会互动,增加信息量,以便提升认知能力。②提高思维能力的训练,内容包括语言、计算及理解功能训练,做到循序渐进,强化提高。③促进情感交流的训练,加强沟通,缩短与患者的情感距离,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及对医护行为的安全感。④对有空间、时间定向力差的患者,应有专人陪护,不能离身,以防不良事件发生[4]。

本研究进行围术期认知护理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发生率为10%,与多数研究结果相一致,虽然围术期进行认知护理,但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发生率并没有显著减少,可能因为认知护理时间较短及认知护理开始时间较晚,护理效果不是很明显。如果想更加深入研究围术期认知护理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必须从多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一方面增加老年患者的数量,样本例数增大,对所做的研究更有可信性;另一方面进行认知护理时间应更早一些,术后随访时间再长一些,如此可以更好观察认知护理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程度及转归的状况。其次在研究过程中加入一些实验室指标如S100B蛋白,血清S100B蛋白水平可反映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手受损的程度及早期发现术后脑损伤[5],近几年对S100B蛋白的研究较深入,S100B蛋白有可能成为诊断早期的生化指标。

本研究髋关节置换手术老年患者,术后短时间内确实有认知功能的改变,然而我们进行的围术期认知护理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程度还不能确定,如果想进一步探明,后期需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Dodds C.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eficit in the elderly surgical patient.Br J Anaesth,1998,81(3):449-462.

[2] Papaioannou A, Fraidakis O, Balalis C, et al. The impact of the type of anaesthesia on cognitive status and delirium during the first postoperative days in elderly patient. Eur J Anaesthesiol,2005,22(7):492-499.

篇11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然而高龄人群面对的问题是机体逐渐衰老,生理方面、健康状态下降,心理或多或少也会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促进康复,减轻社会负担,降低医疗费用开资有很大的收获,现说几点体会。

1工作人员注意自我形象,自我全方位素质培养。加强非语言交流,端庄的仪表,稳重举止,优雅气质,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可消除老年患者疑虑、担忧心理。护士适当适度用手抚摸病人的手肩,或给予搀扶,整理一下衣服、头发、盖好被子,可减轻老年人的孤独无助感。在实施各种护理操作时,精湛的技术,熟练流畅的操作过程往往会赢得老年患者的信赖与配合。护士沉着、冷静、敏捷、娴熟、自信、干练的无痛性操作技术,可给患者留下安全,信任感,同时也能让患者不良清绪渐渐平静下来,让患者在一个轻松环境中身心愉悦接受治疗护理。

2工作中充分发挥人类语言魅力,把握随时沟通时机。加强语言交流,面带微笑,眼神平静注视病人,态度和蔼,用建议与商量的舒缓语气,回答患者疑问。抓住每次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注意观察情绪变化,可以利用床头交接班,晨晚向护理院宣教,做各项护理操作时与患者进行融洽的沟通,达到心与心交换效果。对一些农村患者文化低,外观不美,举止不雅的患者,不能鄙视、嘲笑,我们要用知识文化慢慢教育改造感化他们,更不能采取同样粗鲁的方式回击,更不能看人下菜,搞个人歧视。一视同仁,让他们不会产生失落、自卑感,过头话少说,不做过头事,谨记“恶语伤人,六月寒;良言一句,三冬暖。”

3调整病人情绪,帮助老年人保持乐观开朗性格。老年人患病后,常会产生焦虑、悲观、孤独情绪,心理上产生忧虑常常表现缄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无动于衷,有的或者是急躁易怒,乱发脾气。针对这些问题,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适度让他们发泄一下,生活上多关心,经常主动与他们聊聊家常,建立一种熟人如亲人般感情,热情关怀,减少其一切不良刺激,帮助他们适应病人角色,积极面对各种生活问题增强他们自我保健,自我照顾的能力。特别对一些丧偶无人陪伴老年病人多开导,并联系家人好朋友或以前同事多来看望、陪伴聊聊心事,让关爱温暖亲情融人病人每一个细胞,逐渐减轻负性情绪,树立一种正性情感。

4帮助病人建立和谐家庭与人际关系,重视社会支持环境。人患病后都希望受到关注帮助。护士在工作中要经常与病人,促膝交谈,帮助他们正视现实状况,鼓励他们振作精神,肯定他们过去,但不否定他们未来,耐心引导,多给病人自我空间,让他说出自己感受,对家人要求与想法,护士起一个信使传递者联系家人或单位,动员周围人来共同关心鼓励病人,让他们经常带来一些病人喜爱食品,好吃东西来探望,探望者切莫在患者面前谈病不愉快事,以免引起患者情绪波动。

5随时开展老年病人的健康教育,克服不良认知。有针对性介绍老年病人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讲解疾病与保健基本知识,帮助他们重新规划生活,克服不良认知,帮助他们如何去延缓衰老,促进长寿提高生命质量,生存质量,而且也要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接受衰老,增强自我保健与自我照顾能力,从生活中寻找活着的意义和乐趣。接触中护士主动热情随时随地给予服务,健康教育。

6建立正确的生死观念,消除对死亡恐惧。生老病死是一个自然规律,无人可违反。其实死是生命的最后一站,是有机体自然变化,回归自然的必然结果。人生自古谁无死,懂得这个道理,消除不必要恐惧,坦然处之,人老心不老,不怕人老,就怕心老,人死精神在态度面对疾病,面对人生。因疾病,人身机能发展处于临终阶段,不能紧紧看作是医疗失败、无能,而是看作生命发展必然结果。生命的放弃与结束,是对亲人,本人痛苦的解脱,也是对生命的尊重。维护了做人尊严,生命也会因人的态度绽放出不同光彩。工作中不断的把这种观念渗人到患者人生观里,理解一切,相信自然。

7体会:护士在临床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掌握相关病知识与技能,帮助老年病人建立良好生活方式,心理行为,热情为他们服务,促进他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同时也可减少医患之间矛盾。此外,护士要有高度同情心和责任心,精心护理,精湛的技术是基础。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社会学,语言学,人文学,心理学等知识,强化心理护理意识,换位思考,把握好沟通技巧,密切医护患关系,除了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促进病情早日康复,促进和谐医疗、医患环境良好发展。

篇12

老年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指老年人(≥65岁)在器官老化,功能低下和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基础上,多种器官功能处于临界状态。由于诱发因素激发,在短时间内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序贯或同时发生衰竭。

老年多脏器功能衰竭起病隐匿、病程进展快、临床表现复杂而不典型、合并症多等临床特点,为提高救护率本文就护理程序在临床护理领域的临床实践和应用理论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护理实践研究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

本组24例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人,均为老年男性,意识清楚,年龄为62~93岁,平均年龄79.95岁,脑梗占20.8%、肝硬化占12.5%、肾衰占16.7%、心力衰竭占8.3%、肺部感染占8.3%、抢救成功率4.2%。

2 护理

2.1 严密监测病情变化:以确保及时发现及解决各种危急重症。包括生命体征、瞳孔、意识、皮肤等方面的变化。进行持续心电、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另外还应注意尿量、血肌酐、尿素氮等的监测。

2.2 积极配合抢救:由于老年病人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危重、发病凶险、患者年龄偏大、机体抵抗力差,患者随时可能出现危急生命的险情,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变化随时准备好抢救仪器、药品,同时由于老年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人涉及的治疗和护理多而复杂,护理难度大,护理质量受知识面及经验所限,达不到最佳护理,必要时可与相关科室护理人员共同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

2.3 加强各脏器的保护与支持:由于心、肺、肾三个器官发生衰竭的可能性最多,因此应特别重视三个器官的护理。

2.3.1 心功能的保护:患者出现循环系统衰竭时,需及时调整药物的浓度和滴注速度,注意血压、心率、心律、心电图的变化保护心肌。有计划的完成全日输液量,避免过多过快输液引起心力衰竭,控制滴数不超过40滴/分为宜,特殊药物遵医嘱。消除增加心脏负担的因素如兴奋、激动,做好心理护理,保持大便通畅。适量的使用强心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如西地兰、酚妥拉明等提高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后负荷,改善心功能,并注意用药后反应如洋地黄的副作用。当观察到病人呼吸频率加快、烦躁、不能平卧、咳血痰,心电监护发现心率紊乱、增快、心电图提示:S-T段下移、T波倒置应立即给病人取半卧位或坐位、持续低流量吸氧并报告医生。

2.3.2 肺功能的保护: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给氧。根据病情需要安置口咽通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并给予不同的气道护理、给予正确雾化、及时彻底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加强吸痰、遵医嘱给予抗炎治疗、必要时可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使肺不张重张,增加换气功能,有效防治ARDS。对于气管切开的病人要严格无菌操作,定时更换、消毒气管套管,及时更换套管处纱布,保持纱布清洁、干燥、防止感染。严密观察病人紫绀的出现,及时的予以动脉血气的检验,当PaCO2

2.3.3 肾功能的保护:对危重病人做出入量记录,若尿量有变化,特别是出现尿少或尿闭时,应立即报告医生予以救治。及时采血查肾功能、电解质,当病人尿少时应停用或减少钾剂的药物。对留置尿管者一定要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泌尿系感染可根据医嘱选用药物进行膀胱冲洗并注意嘱病人多饮水。对肾功能衰竭的病人给予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

2.4 全肾营养代谢与营养支持:危重病人由于禁食、应激反应、抗生素的应用及免疫功能的低下,使得肠道菌群失调、胃肠道屏障功能下降,造成肠道菌群移位及毒素吸收,引发全身炎症反应。为了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早期应用胃肠道内营养调整肠道菌群。经口或胃肠道营养不能满足时应给予补充脂肪乳、蛋白质、氨基酸、电解质等。

2.5 预防和控制感染:感染被认为是老年病人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主要诱发因素。对于老年多脏器功能衰竭已发生感染的病人我们可选用抗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的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并注意防止真菌感染可遵医嘱选用三维康、酮康唑等药物治疗,还可用丙种球蛋白或胸腺肽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感染几率。

2.6 心理护理:患者神志清时,会有焦虑、痛苦、恐惧等心理,护士要热情、主动、耐心的给患者做好各项护理操作及解释工作,劝慰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患者焦虑时告诉患者“你不要紧张、不要担心”。对昏迷患者可让家属与其多说话,尽管患者已昏迷但其潜意识还存在,根据患者清醒时的爱好可为其读报听广播等。

3 讨论

加强老年病人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护理,提高病人救治率。由于病人抢救成功率低,我们要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病人入院后护理人员给予入院指导、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消除病人顾虑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让家属积极参与整个治疗及护理过程。尽量在病人出现一个脏器衰竭时给予最及时最有效的救治与护理。

参考文献

篇13

[1]邬苍萍,姜向群.老年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张良礼.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侯晓霞.论高职开设涉老照护和管理类专业的必要性[J].辽宁高职学报,20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