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工程监理的合理化建议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程监理的合理化建议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工程监理的合理化建议

篇1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大发展大建设时期,建筑工程领域也得到了极快的发展,成为促进我国社会建设,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建筑工程通常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施工方以及其他实施实施细节,科学规范的招投标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工程成本,提升建筑质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但是由于市场自由化程度加深以及监督管理存在缺陷,招投标市场存在很多不和谐因素,给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一、招投标是招标和投标的概述

招标是指招标人公告或者邀请书等形式,邀请具有法定条件和有承建能力的企业或者组织参与投标竞争。要求公平、公正,不得进行暗箱操作,按照同等条件择优选取项目承包人。投标是指经过资格审查合格的投标人,按照投标的条件设置投标的报价,整理资料和报价送与招标单位,经过一系列的竞标,投标人凭借企业的优势、实力和技巧获得项目承包资格。

二、改进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的意义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一直以来是我国法制建设重点关注的对象,近些年我国出现的一系列施工安全事故和建筑质量问题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害,为了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操作,我国颁布了《招标投标法》等促进市场的规范化。综合来讲,促进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质量的提升能够打破行业垄断。保证公平公正竞争,对于避免由于招投标腐败造成损失能够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改进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有以下意义。

(一)促进建筑市场的规范化操作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的攻坚期,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理念仍具有一定的影响,表现在建筑工程领域就是施工垄断现象的发生!通过改进招投标管理,能够将建筑产品进行商品化处理,使投资方和施工方能够在一定的制度规范下完成交易。

(二)规避了建筑工程施工风险

目前我国招投标市场中的主要不和谐因素就是暗箱操作,等腐败行为,此外还有大量不具备竞标资格的施工单位通过各种手段获得施工权利,并将其通过工程转包获取经济利益,使建筑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通过改进招投标管理模式能够通过法律机制和政策手段等规范市场和招投标程序,时期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有效规避了建筑施工风险。

三、我国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招标投标方式有缺陷

现行我国的招标方式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协商招标等方式,在实际运用中,许多人认为公开招标是最好的,因为是公开操作的,难以暗箱操作。但是,公开招标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为招标的开展做出贡献,而且交易双方需要不断地协商谈判,使得由想要建设到要建设需要很长的周期,并且加大了投资成本。因此,我们应该对不同的招标投标运用不同的方式。现在我国招投标的方式如下流程。先是将发给投标单位设计图纸,接着投标单位计算工程量以及填报单价,在投标单位计算工程量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填报单价成本。

(二)招标制度不断完善

从进入21世纪开始,随着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全国各地开始推行建设工程项目的公开招标。《招标投标法》根据我国投资主体的特点已明确规定我国的招标方式不再包括议标方式,这是个重大的转变,它标志着我国的招投标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历史阶段。

(三)报价不合理

很多企业不愿意真实反应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施工设备配置,对项目开发缺乏相应的金额设想,企业的投标报价多来自国家、地方政府设计的定额进行以一些浮动定价,这种定价表现为企业缺乏了解,盲目进行报价。一些企业没有对自己的施工能力、技术水平进行相应的调查和所需要的建设成本核算,而是一味的压低价格,通过价格优势来获得竞标上的优势,这种盲目制定的报价虽然能中标,但过低的报价也使得企业没有什么利润可言,而企业为了获得利润,通常的办法是降低工程质量或克扣工人工资,这样会容易造成建筑工程变成豆腐渣工程,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

(四)评标定标缺乏科学性

评标定标是招标工作中最关键的环节,有了它,工程建设才能有一个好的开始。当然,招标投标应该公平合理,不弄虚作假,那么就必须要有一个合理先进、操作准确的评标方法。但是我国国内现在还没有这样一个评价方法,使得一些建设单位只是注重招标报价的高低,而不注重投标的可行性,有许多的评标小组成员是由建设单位派出的,他们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进行评标,让许多的承包商没有真实的投标权,他们主观决定投标权给谁,没有公正性,而且不遵循法律规范,让招标投标只是一种形式而没有实际的公平,有些所谓的公开投标确实一种假象,有的属于暗箱操作,所以透明度极低,不利于有些投标人。

四、加强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招标投标信息网,提高信息透明度

现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都能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在网络上,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把招标项目的一些相关内容通过建立网站进行对外公布。如果不使用网络这个助手,那么通过其他途径就会加大投资成本,同时信息的面也是很窄的,借助于信息网,还可以提高招标投标效率。投标方可以借助网络了解招标投标的相关条件和准则,如果可以达到招标投标的条件就可以参加投标,如果没达到条件可以提升自身能力以达到招投标条件。

(二)合理定价的指导

作为招标方要制定严格的定标原则、报价的评审办法、标价正常的上下浮率,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在现实不同情况下必要时可以禁止标价下浮,如果投标单位想要压低标价来获得项目,招标方应该要求投标方提供详细的建造技术,建造价格的计算过程及相关技术材料,然后根据材料研究这个价格可能会对建设工程质量造成的不利影响。而投标公司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严格保密自己的报价,作为商业机密不能让别的施工单位或他人了解自己的报价信息,避免报价泄露,让别的竞争公司是自己变得被动没有竞争优势。提交报价单要再适合的时间,应该选择中间时间,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一般情况下可以各项环节都完成之后再送交标价书。

(三)全面实施合理低价中标法进行评标

工程量清单招投标过程中,我们应科学的推行合理低价中标法作为评标的主要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相关规定: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竟标,即使能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且经评审的投标价格最低,但当投标价格低于成本的情况时也可被排除在外不予中标,这就是合理低价中标法。该法则的关键点就在于首先定价要合理,必须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这是最基本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的低价,即经过评审的投标价格为最低,这是评标定标的核心,并且投标价格还应控制在不低于自身成本的范畴之内,从而使倾销垄断等不法竞争现象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总之在利用合理中标法进行评标时我们应将重点放在防止过低成本报价上,以杜绝在竞标公司中标成功或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过低的成本报价而进行增加索赔要求,或为了从中谋取利益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严重影响施工质量等不合理现象的发生。

结束语

建筑行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在社会转型期的社会稳定和产业结构顺利升级,因此对于建筑工程管理要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招投标管理对于净化建筑市场环境,促进建筑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显示意义。当前社会背景下,我国的招投标市场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要充分发挥建筑体系内的各项资源,促进招投标工作的透明化操作和规范化操作,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任斌.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的施工招投标管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

[2]吕波.关于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的一些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

篇2

1.2合同的有效性

合同有效性指的是合同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有效,超出规定期限,该合同将不再具备法律效益,也就是说不在法律的保护范围之内了。而根据建设公路工程的相关数据表明,公路工程建设周期较长,其中有招投标阶段、工程设计阶段、工程施工阶段等,这样导致合同的有效期最少要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1.3合同复杂多变

公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工程合同变更频繁,在此是指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变更。因为工程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完善以及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条件,造成工程设计与施工现场的实况不相符,导致工程合同的变更。此外,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随时会出现新的附加工程,致使合同不断的在进行更改。这就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的记录工作,作为索赔、变更或终止合同的依据。

2目前公路工程合同管理中的不足分析

2.1合同管理不规范,法律意识淡薄

随着公路交通事业的进步,我国加大了公路工程的投入力度,从而导致建设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随之出现了不科学合理的公路工程合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部分公路工程合同文本不规范,没有全面、细致、严谨的约束条款,条款过于笼统、含糊不清;二是合同主体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显失公平或签订“阴阳合同”等。

2.2不完善的合同管理体制

经济效益是工程建设的重点,因此不少工程重建设轻管理。在工程合同管理方面更是没有建立健全应有的管理体系,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合同管理程序较混乱,同时工程合同的签订也缺乏有效的监督。虽然有的公路工程建立了一些合同管理体制,但没有贯彻落实到具体环节,例如合同审查、合同监管等方面。虽然对于公路工程的合同管理体制,我国相关部门也在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但从目前来看成效不是很好。

2.3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公路工程合同管理的人员综合素质普遍偏低。主要表现在:第一,部分公路工程的合同管理人员虽然具备丰富的工程技术管理经验,但是在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方面相对缺乏;第二,有的公路工程建设企业虽然建立了专职的合同管理人员,但这些管理人员缺少必要的经济管理、专业技术以及法律知识的培训,在日常性事务工作处理中可以发挥作用,当解决深层次的合同矛盾以及纠纷时,就表现出能力不足。

3优化工程合同管理的建议

3.1规范合同管理

由于公路工程合同直接关系着工程建设单位的经济利益,所以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要规范工程合同的管理,同时增强全面的合同法律意识。第一,合同签订之前,要对合同所涉及到的各项条款逐一进行分析,同时仔细审查合同的合法性、严谨性,方便在产生纠纷时,使自身处于有利地位;第二,合同签订后,对其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在合同纠纷发生时,其是索赔、变更或终止合同的依据。同时监督合同的全面有效履行,减少不必要的合同纠纷。

3.2按管理程序严格履行关键环节的管理

首先,对公路工程合同的审查要坚持“两级三审”制度,即由企业主办部门和职能部门两级单位,先后按照专业技术、经济商务和法律法规进行专业审查;合同主办单位在本部门内部进行审查结束后,提交相关职能部门审查并报主要领导审批。其次,明确合同审查的重点内容:①应对合同主体资格的合法性、双方的资信情况、履行合同的能力进行详细的调查。②施工单位方面要做好资质审查工作,确保施工单位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③建设单位方面要审查好项目建设的合法性。④合同文本方面要重点审查其文本是否使用的是规范文本,合同条款是否合法、公平平等及全面,是否能准确表达双方的责权。第三,在合同签订之前,合同双方要遵循公平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根据我国现有法律的相关规定以及招投标文件对合同内容和条款进行实质性的沟通。承包方应根据发包方招标文件要求,对合同所涉及的条款逐条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相关建议并作出相应的承诺。合同双方对工程合同中全部条款协商一致后,签订正式合同文本。

3.3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

目前公路工程合同管理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够满足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公路工程管理部门应着重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合同管理人员。公路工程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合同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加大培训投资力度,为管理人员的培训做支撑,通过定期的培训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各种相关能力。另外,还可以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法律、道德和业务培训,积极组织开展学习《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相关专业知识,并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举办工程合同管理经验交流活动,从而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篇3

一、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信息化现状

(一)公立医院信息化现状

公立医院整体信息系统发展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是以收费、挂号、药品管理为核心的HIS医院信息系统。HIS信息系统是医院最先开发的系统,是给财务人员、收费人员、药品管理人员使用的。第二个层次,是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包括PACS系统、CIS系统、LIS系统、手术麻醉系统、心电系统、病案管理系统等临床系统。临床信息系统是医疗信息化的核心,它的使用者是医生和护士。目前,大部分医院(包括多数公立医院)的信息系统还主要停留在以上两个层次上。第三个层次,即ERP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已有医院开始建设。

(二)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信息化现状

1.公立医院院科两级成本核算信息系统初步建立

2013年,相关研究人员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公立中医类医院成本核算信息化现状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收入数据中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数据统计到科室的比例均在95%以上;支出数据中人员经费、药品支出、卫生材料耗费统计到科室的比例均在80%以上。另外,工作量数据中对门诊人次和住院床日数的数据采集和统计到科室的比例也在85%以上;内部服务量数据中的医疗辅助科室数据统计到科室的比例达到80%。同时,该研究就被调查公立医院所使用的成本核算软件品牌也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表明,被调查者的成本核算软件配备率较低,而且成本核算软件品牌繁多,难以达成统一。

2.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系统基本成型

目前公立医院项目成本核算软件众多,表现不一。以某公司医疗服务项目核算软件为例,该软件是基于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结果通过分析重述产生医院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但由于数据共享性有待提高,导致核算工作量过大,核算周期长,成本核算及时性受到挑战。

3.病种成本核算系统尚在探索

目前病种成本核算的软件尚不成熟,有基于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叠加的病种成本核算软件,但由于基于临床路径的病种管理方式在医疗管理方面正在推广过程中,同时在临床医疗管理中由于疾病表现不同,存在出路径的情况,因此基于临床路径的标准医疗服务项目构成仍在探索中,故基于临床路径的病种成本核算系统也在探索之中。

二、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信息化存在问题

(一)公立医院医疗管理系统和财务核算系统并未有效融合

医院医疗管理的HIS、LIS、RIS、PACS等医疗信息系统,尽管在挂号、收费、药品管理、耗材管理、医疗管理等环节为医院管理创造了比较好的信息条件,但尚未与财务核算系统实现有效融合。

(二)公立医院财务核算系统与成本核算系统及成本核算系统未能有效融合

在财务核算方面,目前公立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系统、项目成本核算系统和财务会计核算系统是分别独立的系统,并未实现有效融合。科室成本核算的数据是基于财务会计核算系统的结果,对成本数据进行直接或间接分配归属到耗用科室,形成各类科室成本。依据科室成本核算结果,再进行分析分摊形成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工作重复效率低。

(三)成本核算准确度有待提升

尽管目前公立医院在信息化方面通过HIS、LIS、PACS、RIS等系统,实现了医疗业务管理和部分成本核算基础数据的取得,但这些系统之间在信息交互方面仍存在“信息孤岛”现象,导致散落在医院各个职能条线的信息管理系统不能实现数据共享,成本核算缺乏有效数据基础。由于成本核算粗放,成本归集和分配的标准不准确,从而导致科室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核算精度亟需提高,在此基础上的项目成本核算结果准确性也受到质疑。

同时公立医院提供医疗服务项目众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卫生部规划财务司的《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年版)工作手册(征求意见稿)列示,医疗服务项目共分为综合、诊断、治疗、康复、辅助操作、中医等六大类十一章9360项。尽管这些项目并非在一个公立医院全部开展,但综合性公立医院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数以千计,如果再考虑同一医疗服务项目存在多个科室共用因素,考虑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每年数百万人次的诊疗规模等因素,再考虑到单个医疗服务项目所包含的成本构成分类,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存在巨大数据压力。

三、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信息一体化需求

公立医院成本核算的客观情况使公立医院必须通过信息系统才能实现成本核算的真实、准确、精细,提高成本核算的工作效率,改善成本管理的效果,可以说信息系统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建立一体化成本核算系统,使成本数据、成本消耗建立在自动的成本采集、传递、处理、分析基础上,从而提高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准确性和成本核算效率。公立医院一体化成本核算系统需要满足下述需求。

(一)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应成为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中最基础的业务单元

在医院成本核算时,应该建立科学信息系统,将提供该医疗服务项目所消耗的材料、动力、人力、设备等一系列成本因素进行成本数据的自动归集和分摊,把医疗服务项目作为成本归集的最基础业务单元,实现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的自动化。同时将医疗服务项目在人员操作时间、物资消耗、设备使用时间等数据基础,在信息系统建设时进行数据积累和流程固化。如果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医院,还应该在成本核算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中考虑作业划分并进行固化。

(二)科室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应建立在项目成本核算基础上

1.科室成本核算应以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为源头

科室成本核算应基于对科室所承担的医疗服务项目进行科室识别,并将该科室间接成本进行归集、形成间接成本向项目成本的分摊,实现基于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的科室成本自动核算。

2.病种成本核算应以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为基础

建立一体化成本核算信息系统在病种成本核算的信息化需求上,表现为首先需要有基于临床路径的标准医疗服务项目构成。基于临床路径的诊疗是病种成本核算的应用基础,在病种成本核算时,需要将该病种的临床路径细化在信息系统之中,成为诊疗的依据和病种成本核算的依据。其次需要有基于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的病种成本归集路径,病种成本包含了患者从进入医院到出院期间发生的所有耗费,在成本核算方面需要准确核算各项医疗服务项目及与治疗相关的药品耗材消耗,实现成本的自动归集核算,因此病种成本核算应该以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为数据基础。

(三)建立一体化财务成本核算信息系统

在此基础上需要探索将成本核算系统嵌入财务核算系统中,通过借助信息化手段将各类成本核算一体化,提高成本核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以及核算效率。

四、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信息一体化建设优化路径

(一)加强公立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

公立医院需要将医院管理所需要的信息系统(包括HIS、LIS、病案管理等医疗业务系统),耗材、药品等资产管理系统以及人事、财务等行政管理系统进行整合,统一与医院管理相关的各类数据字典,包括职工类别及代码编制规则、科室名称及编码规则、供应商名称及代码、会计期间及结账逻辑、明细科目及二级科目设置、作业划分及作业库划分、设备名称及代码、成本构成及编码等以及各项成本指标、财务及考核指标等基本信息的编码、名称、定义等。将医院信息系统建立在统一规范的医院综合管理的基础资料信息(通称为“数据字典”)之上。消灭医院信息系统的“孤岛”,实现信息共享。通过理顺医院部门之间的协同、管理与服务,借助信息集成平台实现信息自动交互,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可靠性。

(二)形成一体化的数据基础

一体化的成本核算系统不但应建立在与成本核算相关的各类规范数据分类和数据字典之上,还应建立在各个业务数据接口及数据共享的基础之上。比如耗材需要明细核算数据,核算到最基础的收费项目和库存数量,实现耗材的采购、入库、领用申请、出库、消耗、应付款管理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并与收费挂钩。同时在项目收入方面要实现医疗服务项目数量来源基于HIS医疗业务数据的共享,这样既减少成本核算的成本,又实现成本与收入的配比,堵塞收费中的漏洞并有效监控成本信息。

(三)建设一体化的临床路径医疗服务项目构成

在建立一体化成本核算信息系统中需要固化标准的项目构成,考虑到疾病表现的复杂性,可以将常见并发症的项目构成作为选配模块进行勾选。在病种成本核算的设计阶段,一定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可延展性和可扩展性,预留充足的病种成本核算信息路径,将构成病种成本的标准医疗服务项目进行固化,实现根据项目成本核算数据,自动生成病种成本、病人成本、诊次成本、床日成本等成本数据需求,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

(四)建设一体化的成本分摊依据

医院成本构成中很大一部分成本需要分摊,在成本核算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时,需要充分考虑成本分摊的依据并进行固化,并留出持续改进的充足空间。

比如,人力成本是医院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力成本的核算设置中,需要将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生时间进行科学计量,而无法明确计量的时间则需要合理地分摊到相应作业中去,因此,需要设置科学的分摊依据。

同样设备折旧也是成本的重要构成,从作业成本核算及管理的角度,对设备使用落实“谁耗费资源,谁承担成本”的原则,将设备折旧费归口到相应医疗服务项目上。这种分摊可以依据使用时间或使用当量,或者占用面积,也有以占用面积和时间两个纬度进行综合确定的方法,进行系统设置,才能使成本核算更为准确和细化。只有如此才能够与管理职责挂钩,对设备使用部门的成本进行归集,找出成本管理的重点,更好地发现设备使用中的问题,发挥成本核算的管理作用。

总之,通过一体化成本核算系统能够使医院的成本核算变得更加便捷、可靠,实现项目、科室、病种及财务数据的共享,为医院成本管理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基础;有效的项目成本核算数据,可以为物价管理部门进行医疗服务价格限价的调整提供依据;有效的病种成本核算数据,还可以为医保付费标准确定及院间比较提供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德林.HRP建设2.0开启医院信息化一体化时代[EB/OL].海外网(北京),2014-8-12.

[2]徐静晗,陈越,蒋艳等.中医医院成本核算信息化基本情况调查[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4(6).

[3]蔺怀勇.强化信息管理,促进和谐医院建设[J].医院管理,2008(4).

[4]曾军.医院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9,(7):58-59.

[5]周海平.现行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存在问题的思索[J].中国卫生资源,2015,(5):178-180.

篇4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社会经建设工作的稳步开展,都客观带动了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建筑企业的工程管理水平呈现出不断发展的态势,但是其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也是不容忽视。建筑企业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并且不断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进步。

1、工程管理方面

当前普遍采取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中,施工单位普遍采取分包的形式,这种模式很难明确各方的责任和工作范围,容易造成工程程序上的遗漏或混乱,是协调管理变得十分复杂,无形中增加了工程管理的难度。另外,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一些施工人员和管理人都没有切实地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来进行施工,往往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给工程的协调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与不便。

2、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

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在建筑行业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是否做好会直接牵连到人的生命,影响到企业的信誉度和整体的管理工作素质,所以,在建筑施工工程的管理工作中,对于员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应予以充分重视。高空作业是建筑施工中的首要问题,高空作业必须要找出,并设置围栏、挂牌示警。凡在高空作业外沿必须在行人处,应支搭防护棚。建筑物的预留洞、电梯井口、搂梯口、阳台口等均要设置防护围栏。脚手架必须先经设计计算,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搭设。在施工层与首层之间每隔3-4个楼层还必须支搭挑出安全网,安全网要在确无高空作业时方可拆除。安全帽、安全带均应合格并有效佩戴。

3、片面强调工程进度,忽视工程质量

随着国内建筑工程数量的增多,建筑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收益,而将管理工作的重点集中于施工进度方面,而忽视了对于工程质量的科学监督与管控。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要贯彻到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而国内现阶段普遍存在的工程进度与工程质量之间的矛盾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处理,必然会导致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另外,建筑企业还要注意处理施工技术、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并且深入探析其与工程进度与质量提高之间的联系。

二、加强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建议

1、普及计算机技术,促进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效率的快速提升

现代建筑工程管理手段的实施与计算机密切相关。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现代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对建筑工程的现代化管理、提高的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就工程质量、造价、工期和投资效益等方面吸收和创新了很多有效的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辅助管理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促使当今国内外很多新颖的管理手段和想法快速与建筑企业的日常管理相融合。

2、要想确保在有限的工期内尽可能将效率提到最高,建立有效的团队意识是最为重要的。俗话说“齐力断金”,在建筑施工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让大家都存在于和谐安逸的工作环境中,才能让每个人的工作效果都得到最大的发展。为了让施工中的各项工作得到顺利的进行,整个施工团队应认定共同的努力方向,尽量相互配合,确保建筑施工管理的安全性和质量,这样在今后的施工工作中一定能讲效率大大的提高。

3、加强工程的成本控制

有效的工程成本控制是实现建筑企业获取最大化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首先,施工单位需要牢固地树立成本观念,将成本的控制渗透到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其次,还应建立定期的成本分析制度,定时归集单位工程的成本与预算成本的比较进行核算分析,始终保证亏损因素处于可控状态;最后,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建立合适的企业定额,保证企业在进行项目管理或者施工质量控制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

4、加强进度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和建筑工程变更的体系中的管理管理人员编制的进度计划要具体、合理,要对人员、天气、材料等影响施工过程的因素充分考虑。对管理人员定期召开会议,使他们能够牢记各个施工阶段的施工计划与目标。进度款是建筑工程进度的重要保证,要充分做到使用合理、规划详细。以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这个大局为重,对施工中出现的矛盾,要积极协调,对影响施工进度的原因要进行深入调查,及时解决,保证施工进度。

对所有管理人员,施工质量的管理都是其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质量管理人员在主动与监理部门等积极配合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控制方法以及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加强管理力度,可以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人员要严格依据新的国家标准和规范为对施工作业进行监管,对施工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要明确规定,对于随时发现的问题,要立刻采取纠正措施,同时编写质量控制书对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详细说明。对建筑工程变更的体系要严格控制。

5质量控制的基本工具及方法

找出解决质量控制的方法和行之有效的工具,将是把抽象的质量控制引入可实际操作的轨道。一般对影响质量控制常用的统计方法有:因果分析图.排列图.相关图.分层法.检查表.直方图.控制图等,通常被称为质量控制的七种工具,这七种方法相互结合灵活运用,可有效地控制和提高项目完成的质量。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建筑施工企业认真分析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采取科学的方法提高施工管理素质。因此,在施工管理工作上,一定要把安全工作放在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首位,若忽视了施工安全的管理,那是会很危险,也是施工管理工作中最大的错误。而且安全管理的好坏牵连到人的生命,所以安全是企业中的命脉。作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好安全措施,对所有的进场人员要做好安全教育与宣传工作。要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让他们自觉遵守安全规则,执行安全措施,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生存和工程的效益。在进行项目的管理时应用系统的观点、系统的方法进行管理。在实际工程项目中,需要结合各项目的特点,进一步细化管理中的各项工作,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保质保安全地按时完成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1]记者刘伟通讯员韩梅袁洪涛.全市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思路敲定[N].潍坊日报

篇5

1、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特点分析

对于电力工程而言,其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内容:首先,工程质量的严重性。质量问题在电力工程中可大可小,如果情节比较轻,只会增加一些投资成本或影响工期,而情节严重的话,对整个工程会产生长久的影响,对以后的安全使用也会带来影响,从而出现无法估量的安全事故,甚至危及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施工的特殊性。在电力工程施工中,部分质量问题比较常见,对这些问题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是能够有效避免的,特别是对电力施工这一特殊施工过程,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施工人员对工程的特殊性了解不足,对于质量问题引起的后果没有引起重视,因此需要技术人员深入到施工现场,对施工加强管理,杜绝常见质量问题的出现。最后,多变的影响因素。对电力建设施工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导致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也具有多变性,很多问题随着时间的积累也会发生变化,或者是引起其他类型的质量问题。因此,在施工中一旦发现质量问题,施工人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防止事故的蔓延或扩大。

2、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2.1、施工人员素质低

随着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电力企业不断增多,需要更多的人才,虽然企业内部员工增多了,但是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员却十分短缺,企业要求降低,员工素质越来越低,员工本身缺乏安全技能,安全意识薄弱,缺乏责任心、团队意识。与此同时,科技的发展,电力工程建设引入了更多高科技的设备,施工人员不具备操作能力,企业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再加上企业培训跟不上,影响了电力企业工作的正常进行。

2.2、管理理念陈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计划经济体系逐渐向着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但是对于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来说,一些电力企业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理念依旧在沿用,这就对电力工程的投资、进度等管理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会影响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具体工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与企业都进行着不断的改革,但是改革过程中的规章制度却不够统一,这就将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分成了若干个部分,如监理单位只负责质量与安全的管理,这样就削弱了各个项目管理部门的联系,影响了项目管理的质量。

2.3、监理体制问题

目前一些监理企业还沿用着依附式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对电力工程项目监理控制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监理企业的存在价值一般是依附在某一个具体的企业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监理企业就需要完全地脱离这个母体,如果还存在依附关系,就会造成依赖性存在,在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上没有一个独立的运行空间。另外,一些工程项目监理企业不具备该项目的监理资质,监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这些因素都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对工程整体的质量、进度、成本控制带来一定的制约,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

3、对电力工程建设风险的识别、预测

3.1、加强对工程建设工作的风险识别

对电力工程建设工作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所以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工作,对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提前预测,全而考虑可能产生风险的各种因素,尤其要注意电力建设中可能产生的风险,是否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工程的性能以及工程的效率。在风险可能发生以前,首先要对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预测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同时为了更为全而的预测各种风险的出现,参照以前工程风险的相关资料,借鉴以前的经验教训,做好所属电力工程建设的风险识别。

3.2、加强对工程建设工作的风险预防

为了有效的应对电力工程建设可能存在的风险,需要提高参与电力工程的相关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在进行项目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强电力工程建设的规划管理,对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要严格规范,借此降低风险产生的几率。同时对电力工程建设保险范围的确定,需要与国内电力工程建设的管理体系联系起来,对电力工程的承包合同等内容要加强保险认证,使电力工程建设的保险范围能够实现全而覆盖。

4、强化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措施

4.1、安全管理

要在工作中全方位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对施工企业的各类人员,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只有具备了电力施工专业技能、安全生产知识及管理能力,且取得安全生产资格以后,才能上岗;安全生产管理人加大安全监察力度,电力建设各个项目施工中,要及时建立安全管理网络,对安全责任要落实到人。严格执行相关安全制度,对存在违规操作的行为绝不姑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的建立与健全,对各类施工人员及职能部门在安全生产中要责、权、利分明,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或个人,在每个岗位、每个施工环节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4.2、质量管理

在质量方面,计划编制要做好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分析,组织好图纸会审工作,将设计方面的缺陷在施工之前全部消除。技术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在事先应该对电力工程所涉及到的相关设备进行梳理与归类,防止出现材料问题造成的质量事故发生。实施质量控制策略,需要从全局出发,深入到各个施工环节和施工阶段,根据电力规范及相关技术要求,对工程实施的质量与进度实时进行监测,严格质量检查、评定及验收程度。

4.3、进度方面

管理部门应该科学地进行进度规划,在施工前做好成本预算工作与施工时间安排。在进行成本预算的时候,相关部门要将预算工作落实,保证整个工程的进度都在预算的范围之内,防止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其次,严格制定相关工程管理制度,保证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在施工管理中,管理人员应该有针对地开展管理工作,并对工作中的不足不断地进行完善,对施工人员进行监督和约束。再者,在成本方面,首先,加强项目成本管理意识。作为施工企业而言,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明确成本意识。

4.4、成本管理、

在成本管理体制中,责权利相结合是企业成本控制中比较常用,并且非常有效的管理方式,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通过科学手段的应用,构建以项目责任人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对责任人的职责、权利进行明确的界定,形成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其次,周密合理地拟定施工计划,对工期合理地进行安排,对施工投入的人力、物力进行合理安排与协调,防止出现赶工、窝工的现象,提高人力、物力安排的效率。最后,通过科学的经济协调手段的应用,在工期及质量得以保证的基础上,从用工量方面对成本费用进行控制。

总之,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于进行电力工程建设的电力企业来说,面临着新的挑战。电力工程建设的目标就在于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效益,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管理是电力企业实现目标、应对竞争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篇6

1石化工程项目中采购管理的关键

(1)在石化工程成本中,机械设备以及生产原材料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同样也在采购资金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用于采购机械设备以及生产原材料的费用通常情况下会占到投入资金总额的5%到70%;

(2)在石化工程项目中,采购期间一般较长。从刚开始的采购方案实际直到石化工程项目完全投入使用,通常情况下需要3年到5年的时间;

(3)在石化工程项目中,采购货物供应也许较长的时间。重要的设备从订货到最终货物供应时间通常会达到一年之久,甚至会超过一年半的时间;

(4)石化工程项目的采购管理工作,会受到很多问题的影响。采购人员素质、技能水平、空间位置、以及经济市场等问题都会对采购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作用。

(5)采购方法包括定量采购、定期采购和精益采购三种方式。这几种方法,需要灵活选择使用。2石化工程项目采购应重点注意的问题

在石化工程项目中,采购环节是非常系统繁杂的工作过程,想要获得良好的采购管理效果就应重点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2.1采购工作流程的合理化

项目开工之前,就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采购策划和采购流程,来指导整个项目的采购工作。具体采购工作流程如下:构建组织一调研市场和分析需求一确定采购策略一编制采购计划一接收请购文件一分类整理请购书一确定合格供应商名单一招标或询价一报价评审或评标定标一召开供应商协调会一签订采购合同一调整采购计划一催交、检验、包装及一现场交接一资料归档一采购总结。

2.2做好采购工作流程中各阶段的工作

在采购工作流程中,采购工作的每一个阶段都有重要的环节需要关注。在准备阶段,建立组织和调研市场是最为关键的。只有搭建高效的组织构架,配置合适的采购人员,才能发挥组织个体的能动性,提高组织的整体效能。在实施阶段,建立合格供应商的评审机制,在评审中重视实地调研和行业经营业绩十分重要。只有把拥有真实业绩的供应商列入合格供应商序列中,才能保证后续的招标或询价工作有落脚点。在收尾阶段,设备、材料现场交接时关键,严格的交接程序可以及早发现问题,为工作整改保留有合适的时间。

2.3加强全流程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采购工作的重要任务。但是项目采购不同于日常的采购,项目采购不仅重视单一货物的采购价格,而且更加重视采购整体的采购成本和预期的采购效益,也就是项目采购更加重视设备体系的同一性,重视供应商的实力,重视产品质量控制能力、重视采购货物的交货进度和供应商的售前、售后服务价值,强调所采购货物在生产装置中长期的使用成本最低和可能产生的效益最大。这样,项目采购的成本控制更加强调全流程成本控制。

3全流程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3.1实施项目预算制

在项目采购开展之前,市场部门通过对所要采购的设备和材料的市场行情进行调研,或者对类似设备的构成成本进行分解分析,形成设备和材料的预计采购价格。采购部门在实际进行采购时,汇总分析实际进行的招标或询价中收集到的货物的价格。通过相互比较,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并采取纠正或改进的措施。通过采购价格预测算控制,控制采购成本在合理范围内浮动,有效控制成本的无序增长。此外,通过对项目资金支付建立预算制度,控制资金的支付进度和总支付金额,可以有效降低资金的占用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3.2建立市场信息跟踪机制

项目采购因为采购时间跨度大,建立健全的市场信息汇总分析机制,全面熟悉市场和深入分析市场走势,为相关采购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不论是传统的采购方式,还是现代的采购活动,决定采购成本的要素中,价格问题是核心问题。从经济理论上讲,商品价格是对商品质量的间接反映。商品价格越高,说明商品质量越好,相对而言,购买量减少。但是,我们知道,商品价格是由商品价值和价值规律波动两方面影响。而在商业项目采购中,考虑的不单是价格问题,还包括供应商整体的信誉和服务水平。对于企业而言,一方面要加强在价格上与供应商谈判,灵活通过报价、招标寻求供应商、建立长久合作机制、批量购买等方式降低购买价格;另一方面,及时询价,做好产品市场调研,力求做到价格与价值相统一。

3.3加强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意识

在工程开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成本控制的原则。在进行工程项目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对工程所用设备以及生产原材料要进行严格的把关,明确工程开展所需,利用合理的设计方案确保采购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在采购工作的开展时期,要加大和供应商之间的联系力度,关注工程所需重点设备的生产与制造,确保设备的质量符合工程开展的要求,从根本上保使设备质量得到保障,避免投入使用之后因为故障维修所造成的成本增加。在工程项目开展的最后阶段,要注意设备在工程现场的交接工作。严谨的设备交接能够及时的反映出存在的问题,确保充足的时间用来解决问题。对生产所余存的原材料要正确的处理,避免采购环节带来的成本上升。经过工程开展过程中系统化的成本控制,达到减少工程总投入资金的目的。

4选择技术实力雄厚和管理规范的供应商

注重供应商的选取以及管理对于采购管理工作的开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供应商的对于所采购货品的质量、效率以及成本的掌控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正确合理的供应商管理是确保工程顺利开展的关键性因素。在选择供应商的时候要从实力、规模、以及规范程度等方面综合考量,并以双方利益为前提进行长期稳定的合作,这样一来企业能够创造更佳的采购效率。所以在确定供应商的时候,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从各个渠道采集关于供应商的信息,同时进行整理归类;

(2)对于关键物品的供应商,要到商家内部实地调查,并注意与供货商的想法沟通:

(3)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供应商审核制度,明确供应商决定流程以及准则;

(4)和优秀的供应商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5)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规划适合的供应商需求方案。

6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以及奖励制度对采购管理工作的意义

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于采购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绩效考核制度的建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明确采购环节绩效评判的准则;

(2)注重采购工作实践环节的表现;

(3)将采购环节对供应商实施的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的标准;

(4)系统的评定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对投入资金的掌控;

(5)加大对负责采购的员工有关绩效考核知识的培训力度。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能够使采购工作效率的评测更加系统化,看到工作开展中的不足,并寻求有效的应对措施予以及时的弥补。

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同样也能促进采购管理工作更加有序高效的进行,奖励制度可以使采购管理工作者和采购人员之间彼此信任,激发采购人员的工作热情,增强采购人员的工作责任心,避免因采购人员疏忽带来的损失等问题。在对采购人员的工作开展进行公平的评测之后,肯定采购人员所带来的企业效益,同时对采购人员工作的开展过程也要给予多加的重视,综合的考评采购人员所做贡献,并实施系统的奖励政策,培养企业人员工作积极性及忠诚度。项目采购活动需要根据需求定,物料需求计划的应用,采用计算机软件分析手段,做出计划。与传统采购管理相比,对采购部门可以及时确定物料需求信息、增加成本核算与财务管理功能,采购过程明确而高效。在石化工程项目采购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不仅能够更好的激发采购人员对工作的热情,增强采购人员对企业的责任心,能够以公司利益为前提注重投入资金的掌控力度,同时可以对采购环节的职务犯罪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6采购方法管理需考虑的问题

篇7

1、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的概况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地面空间狭小,为了加速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脚步,充分发挥建筑的使用价值,拓展空间,因此深基坑工程的深度越来越大。在十几年前,深基坑工程能想象到的只有地下室,而现在地下空间已经被购物中心、停车场、地铁等各种设施所占领。在建筑工程中,深基坑的施工存在较大的风险和较高的难度,施工技术较复杂。随着深基坑建设的宽度和深度逐渐加大,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我们要充分的梳理和分析具体工作流程,在近些年的深基坑工程中,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对于工程的建设产生了极大地影响。通过以往施工经验,对建筑工程深基坑常出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介绍,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求不断进度。

2、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存在的问题

在深基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工期,减少投资,就要在关键的环节上努力,这样对预防深基坑工程事故发生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1工程设计存在的缺陷

深基坑工程的质量与高质量的工程设计方案密不可分。在施工实例中,基坑工程的设计往往是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地质结构复杂,环境险恶,所以工程设计方案十分重要。据统计,超过半数的基坑安全事故来源于有缺陷的工程设计方案。

2.2忽视了深基坑支护的重要性

由于深基坑工程施工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致使支护工程的设计工作困难重重,加之设计参数的众多,往往成为一个不容易达标的工程。然而近年来我国由于深基坑支护工作问题导致的工程事故频发,严重影响到工程进度和人身安全。

随着开挖深度越来越深,致使深基坑的支护工作更加巨大,繁琐、复杂。但是施工单位往往为了加快工程进度、节省建设开支而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上不按照要求进行,忽略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复杂性、重要性。深基坑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建筑进程,一旦出现问题,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严重影响到建筑工地人员的人身安全。

2.3深基坑地下水处理不当

深基坑中的地下水一般可分为三类,分别为:包气带的上层滞水、饱和带的潜水和承压水。沿海等高水位地区或者表层滞水很丰富的地区,松散地层、基岩有裂隙破碎带的地区是表层水的主要分布地区,其中此水层主要为弱透水层和强透水层,主要特点为局部为低压水,一般为无压力。在深基坑施工中,地下水的处理是一个难点。有的企业建筑单位未能根据实际的土质情况以及地下水位的差异,从而没能制定出正确的基坑开挖施工工作流程,在地下水处理方面没有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措施。我们在很多失败的深基坑地下水处理案例中,发现有很多是由于基坑施工中的地下水降排水没有处理好,排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上部土层的滞留水量以及降雨所导致的积水的疏导排降。可采取轻型井点、喷射井点和深井井点等方法来降水,但是有时由于方法不当降低地下水位可能引起地面沉降,对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及环境造成破坏。

2.4施工监测不重视

主要是建设单位为了省钱不要求施工监测,或者虽设置一些测点,但数据不足,忽视坑边建筑物、构筑物等的监测,或者不重视监测数据,形同虚设。结果发生情况不能及时警报,事故发生后也不易分析原因,不利于事故的早期处理,省了小钱花了大钱。

施工监测是指在深基坑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土层性状、支护结构变位和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行各种观测及分析,并将观测结果及时反馈,以指导设计与施工。根据深基坑工程事故的调查,深基坑工程发生重大事故前或多或少都有预兆。在施工过程中跟踪施工活动,对深基坑周边地层位移和附近建筑物、地下管线等保护对象的变形及受力情况进行量测,所取得的数据与预测值或计算值相比较,能可靠地反映工程施工所造成的影响,能较准确地以量的形式反映这种影响程度。由于地下工程中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施工条件和外界其他因素的复杂影响,很难单纯从理论上预测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且理论预测还不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工程的各种变化。所以,在理论分析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现场工程监测十分必要。因此,贯穿于工程设计、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监测技术直接影响着深基坑工程的安全建设施。在深基坑施工中安全监测是安全施工的重要保证条件之一。目前在我国大部分施工单位并没有在深基坑建设施工中安装安全信息检测系统,到时无法做到实时采集深基坑坑内各种数据,当然也不能通过反推的方法来分析土质的参数,同时这样也就无法通过分析预测指导施工、通过实际施工信息来反馈更改施工设计。在排除险情方面,往往会错过解决问题的最好时机,往往酿成大祸,致使建筑工程延误,甚至危害人身财产的安全。

3、深基坑施工中存在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针对上述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设性的合理化建议:

3.1在复杂多变的地下环境的影响下,深基坑工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施工开始之前,要对所在地区的土层分布进行采样分析,充分了解其本质与构成,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施工计划的设计工作,力求架设高质量的深基坑设计方案来确保施工的安全。

3.2对于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建设,我们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建设,具体量化每一步所要进行的事情。建设企业要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国家还应健全监管制度,对于偷工减料、不按照规定建设的单位给予严惩。

3.3对于施工中地下水,首先应该分析当地水文地质情况,通过实地勘察确定施工方案,对于坑内积水,应该科学进行降排水工作,不可盲目进行。如果坑内出现渗漏现象,应该停止一切工作,用堵塞材料进行补救。

3.4对于实践较多的一般工程,可借助于以往的经验,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和室内土工试验参数进行设计和施工;而对于较为复杂的大中型工程或者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就必须在施工中实施有计划的监测。制定有效的监测方案,切实做好监测工作,及时发现施工预兆并采取适当措施,不仅能避免重大基坑事故的发生,提高深基坑开挖的安全性,同时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在深基坑监测方案中要确定“临界状态报警值”,就是要确定所监测项目值在达到多大时必须采取措施的控制值。构件高新技术的信息监测系统,实时观测坑内的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结语

高层建筑工程深基坑开挖是十分复杂的,对技术要求十分严格,采取先进的施工工艺、性能良好的专用大型设备和完善的技术措施是保证工程竣工和工期的重要前提条件。不可否认,在发展前景上,它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技术工程,而诸多机遇的提供却来自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进度,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带给我们不断地挑战却是施工过程中日益复杂的工程环境和多变的工程影响因素。为了让危害降到最低,我们应该足够的重视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条件,在这样的基础上高度重视今后的工程实践,这对于减少事故发生和确保深基坑工程安全是十分重要的。深基坑建设是整个工程的重点所在,做好深基坑的建设工作,就需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施工,对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解决,不可有铤而走险,偷工减料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刘海峰 建筑工程中深基坑的施工技术【J】 江西建材 2011(02)

篇8

一、企业实行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多数企业内部的营业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等整体的预算管理体系还没有形成,有的只是在进行企业内部或某项业务的管理,甚至处于“各自为战”的局面,其结果是企业整体预算体系不能建立,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整体预测和决策,也直接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将预算与计划相混淆,只有年度综合计划,没有根据计划量化到月份或季度的预算,不足以作为管理与考核的依据。

没有预算作为依据,支出审批时不能区分正常的和例外的支出,高层管理人员不得不应付大量日常审批事务,审批程序复杂、周期长,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要求。财务部门在对支出审批上不能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预算/计划的编制缺乏依据,成本预算没有按照成本动因进行分解,单纯依靠历史数据和主观判断;

缺乏相应的预算考核制度,造成企业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相脱离,重编制、轻执行。预算不能成为企业的“硬约束”,使预算失去其应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在分析预算执行情况时,仅将预算值与执行情况进行简单的比例计算,而没有对预算差异进行深入的、定量的分析,难以确定预算差异产生的原因,无法把预算执行情况与企业经营状况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企业不能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选择适合的预算方法,盲目实施复杂的预算解决方案,造成员工工作量加大、工作混乱,而效果甚微。

在已实行预算管理的企业中,较普遍地存在着考核不力的现象,具体表现是考核部门不明确,考核内容不具体,考核不能形成制度化,考核标准随意性强,致使预算考核不能保证企业预算管理体系的全面实施。

以上问题在企业中普遍存在。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管理层次、权力分配、成本费用的控制、部门及员工绩效考评等一系列问题不断出现,妨碍了企业进一步的发展。此时,企业就需要对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调整,突破企业发展的瓶颈,使企业在一个更高的管理水平上发展。

二、解决方案

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就是最终建立起以业务预算为基础,以现金流量为核心,资金集中统一管理的全面预算体制。

1、创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坚持“战略、预算与绩效高效互动”的原则,以“运作计划体系”、“预算执行评估体系”和“预算调整体系”为设计的3大重点。

预算管理体系分为二个层面,一个是各职能部门年度费用预算、资本性支出预算,一个是职能公司年度财务预算;着重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损益预算,一个是现金预算;落实在三个阶段,即年度的全面预算、季度的损益预算、月度的资金预算。

企业年度财务预算包括各种收入预算、产品成本预算、期间费用预算、资本性支出预算、现金预算、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细分的专项预算。

2、预算运作计划体系

目标、计划和管理密不可分,一套好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与企业战略规划和严密的计划管理体系相联系的。透过对企业战略规划的分析,结合年度经营计划的制定,并通过预算,使企业经营策略与年度目标相衔接,进而使部门工作计划与经营战略相配合,做到层层有计划,人人有目标。因此,目标是计划的方向,计划是战略目标的落实,管理则 是达成经营目标和保证有效实施的手段。

注重预算与计划的协调一致性。不论是实质上、还是形式上,计划与预算都是相辅相成关系,共同构成完整的预算管理体系。计划着重于通过“量”对未来做出规划,预算则是通过货币计量,对计划做出的规划及其产生的结果,以价值量的方式予以综合反映。因此,基本的业务计划是预算最重要的基础。同时,制定计划、编制预算的过程,是一个相互作用、协调、平衡的过程,也是定措施、方案、管理办法的决策过程。体现资源利用效果的综合指标、关键绩效指标是各项计划、预算综合平衡的依据。

准确的市场预测,健全的统计、定额管理,是编制计划、制定预算的基础。计划、预算的制定,要为细化预算执行提供条件。

规划中的总公司计划预算管理体系,是一个由企业计划、部门计划和个人计划相衔接;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经营计划、年度工作计划、月度计划相衔接;营销计划、生产计划、质量工作计划、技术改造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人力资源计划、行政办公计划、成本费用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计划相衔接的,总目标与分目标相结合、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相结合的,严密、完整的计划预算管理体系。它是以计划管理为基础,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现金流量和流向控制为重点、以目标责任考核为保证的管理模式。通过技术创新、采购管理、生产控制、市场营销、资本运作、人力资源开发等保证体系作用的发挥,使计划预算涵盖企业物资采购、工序消耗、质量控制、技术经营指标、产品销售、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基本建设、资产管理、资金占用、费用控制、员工培训等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及发展要素的方方面面,使生产经营各项工作目标化、价值化、规范化。它由计划预算的制定、分解实施、监控考核等环节组成,把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所有活动都体现为货币价值形态,利用考核体系进行监控,不断对企业人、财、物进行有机整合,从而提升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以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计划管理体系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各职能部门年度工作计划、职能公司年度综合经营管理计划。第二个层次是职能公司综合计划下的多个子计划。

第一个层次中的各职能部门年度工作计划是根据本部门工作特点编制相应的管理工作计划和专业计划。职能部门工作计划与公司总体计划及各职能公司计划相互协调,互相支持,形成一个体系。

职能公司年度综合经营管理计划有8大类计划:综合经营指标计划,营销计划,生产计划,质量工作计划,技术改造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人力资源计划,行政办公计划。

第二个层次中,主要是职能公司8大计划的多个子计划,分别为:

(1)、综合经营指标计划

(2)、营销计划的子计划

(3)、生产计划的子计划包括:主产品生产计划,辅助生产计划,生产工时计划,工具工装消耗计划,机物料消耗计划,物资采购计划,物资库存计划,物资回收与节约计划,安全工作计划。

(4)、质量工作计划

(5)、技术改造计划的子计划包括:基建项目计划,房屋及建筑物修缮计划,技术改进计划,设备购置计划,设备大修计划,设备保养计划,设备配件准备计划,资产处置计划。

(6)、新产品开发计划

(7)、人力资源计划的子计划包括:员工需求计划,人员变动计划,人员增减计划,人员工资计划,保险福利计划,培训费用预算,培训计划。

(8)、行政办公计划的子计划包括:

制度建设计划,部门工作计划,车辆购置计划,计算机配备计划,房屋租赁计划,环保及物业管理计划,信息化建设计划。

2、预算执行中的分析与评估体系

一般说来,公司管理层只能从财务数据看到最表面的征兆,比如:销售收入下降,利润减少,成本增加等等。而没有进行有效的预算分析。实际上,通过预算分析,一方面对差异进行分解和细化,从数据上挖掘到差异的最底层,另一方面,结合企业的全面经营分析,从经营角度寻找产生差异的根源。在分析过程中,我们一般运用两种分析方法。

首先,引入因素分析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沿着预测时的估算路径,通过层层分解将导致预算指标无法完成的原因分解至最底层,从而有效的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例如:公司经营利润目标下降,是由主营收入下降造成的,通过拆分因素并与预算的目标值比较,可以进一步了解收入无法达标的深层次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管理行动方案。

其次,我们可以设计月度经营分析制度,来实现预算分析与经营分析的结合。

以往,预算执行的人员面对“有问题”的数据即使电话打遍业务部门,也很难发现问题的症结。业务部门是最了解自身业务发展情况的,让不了解业务的部门编制分析报告很难客观、准确地反映问题实质。而进行月度经营分析后,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每月初,各部门都需要根据财务部提供的详尽的预算分析数据,对本部门上月的经营情况进行分析,从经营的角度分析预算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最终,各部门的经营分析报告由专人汇总成为经营分析报告,提交月度经营分析会进一步商讨确定应对的管理行动方案。

通过全面经营分析体系,不但增加了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而且也减轻了财务部门的负担,“以后做分析不用再手忙脚乱了,用因素分析法就知道问题出在哪个方面了”。

在完成预算分析后,我们再开始着手预算的考核与评估。以往,很多公司都未将预算相关工作完全纳入考核体系,没有真正追溯预算的合理性及必要性,同时,对超预算和上报预算不执行等情况也未采取全面的考核措施。预算“编一套,做一套”的情况理所当然会出现。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设计一整套的预算管理考核方案,针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设定相应考核指标。如:对收入完成、费用节省、预算编制错误、预算调整次数等进行系统、全面的考核,并作为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极大程度控制和降低了“实际数和预算数大相径庭”的可能,提高预算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严肃性。

3、预算调整体系

预算调整必须基于一定的规范,如果稍有变化便调整预算,企业目标便无从实现,预算也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

我们首先将预算调整分为两类:预算目标调整和预算内部调整。前者由于会影响公司的战略目标,因此,我们对这种调整规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件,并且,除了突发的特殊事项需要进行特殊事项调整以外,一般每年只在7月份调整一次;后者属于企业内部资源的调整,并不影响企业的经营目标,因此,只要履行规定的超预算审批即可,调整频率为每季度一次。

我们应摒弃以传统的会计科目为出发点的预算模式,而以业务活动为驱动,设计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模型体系,极大程度地解决了企业资源的有效分配和战略规划的有效落实。

4、预算管理考核体系

管理涉及到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管理之难在于管人,管人之难在于评价,而评价之难在于是否有一套好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的关键是设定目标和衡量标准,其核心目的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部门职能、目标,通过考核将其变成物质或非物质激励,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的组织效能,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长期目标,绩效考核不仅强调结果导向,而且重视达成目标的过程。将绩效考核与预算管理紧密结合将是公司未来发展过程中进行人员尤其是高、中层管理人员考核的重点所在。

篇9

1.建筑质量管理工作分析

1. 1 概述

使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达标,使工程建筑项目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投资效益得以提升,这是开展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因此,在研究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质量管理工作时,先要准确把握管理的重点和研究方向,通过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合同规定和水利水电工程建筑项目的特点,能够制订出严格的质量管理计划,以确保工程建设能够顺利实施。总之,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必须要严格控制和管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而水利水电建筑施工阶段是其管理的重点,也是质量管理的重点内容。

1. 2 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质量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 2 方面:①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控制与水利水电工程本身的安全管理和进度管理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只有做好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才能够确保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②做好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能够极大地提升施工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在未来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2.工作现状分析

在建筑资料管理方面,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并且做出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因此,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水平在不断提升,在这 2 方面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尽管如此,在很多方面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质量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 3 方面:①很多施工企业的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意识相对滞后。大部分情况下,施工企业都是在发生质量问题之后才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这种滞后型的管理方式严重影响了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程度。 ②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缺乏质量管理人才,导致在具体的工程施工中无法与实际的情况相结合,没有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方案,所以,大部分都是按照一些粗线条的规章制度来执行,这就很难提升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③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很难真正落实规章制度,所以,根本谈不上有章可循地开展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3.强化措施

3. 1 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施工人员素质的影响,因此,要想提高水利工程的建筑质量,就必须要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 要积极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让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培养他们的文明施工意识等。

3. 2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3. 2. 1 做好事前的质量管理控制工作

要严格检查建筑材料的质量,确保施工材料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同时,要科学地管理施工机械,做好不能正常作业和存在安全隐患的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施工过程中防止因机械故障而引发的各种问题,以确保工程能够顺利进行。

3. 2. 2 做好事中的质量管理控制

工作以建筑工程的特点为依据, 采取科学、 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 监理工程师必须要以相关质量管理和控制计划为依据,严格把握施工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现场施工每一道工序的完成情况、工艺流程和施工现场的工作条件等。

3. 2. 3 做好事后的质量管理控制工作

事后质量管理控制工作主要是指验收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质量的工作。监理工程师必须以相关的质量要求和标准为依据验收工程,如果发现存在不符合质量要求和设计方案的地方,必须要敦促施工方整改,直到工程质量合格为止。

3. 3 严格落实质量检查制度

要想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就必须严格落实质量检查制度,做到分期和分步进行质量检查。特别是水利水电工程中一些特别重要的内部工程或者隐蔽工程,必须要在没有实施外部工程之前将相应的检查工作做好,否则一旦完成外部工程的施工之后,就很难发现内部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由于工程具有隐蔽性,所以,隐蔽工程的问题就很难被察觉,因此,质量管理人员必须要深入、仔细地检查隐蔽工程。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出其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整改。

3.4对项目的施工现场进行质量控制和管理。

建立起完善的现场质量管理体系,对施工现场进行相应的跟踪检查。对施工现场的作业情况进行管理和检查的过程中,质量管理人员应注意多到作业现场进行观察,并做好相应记录,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告知施工人员,并最好相应处理,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济损失。对施工作业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的过程中,必要时应对某些项目进行随机调查,如检查钢筋的质量及型号是否符合要求、混凝土的配料比例是否达到相关标准等。

3.5对施工项目的技术进行严格管理。

1)严格执行技术责任制,对工程项目中每个技术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进行有效明确,让他们对自己的技术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工程建设中有效实施。2)结合施工现场的情况对设计图纸进行严格审核,以使施工中的错误得到一定减少,且根据图纸的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也能加快施工进度,并使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证。此外,施工过程中,出现错误时,应及时纠正,把相关情况做好相应记录后,把资料保存在技术档案中,以使错误得到有效消除。

3.6重视并加强科学管理。

引进并积极培养在水利工程的建设方面有一定技术能力且又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此外,还应对水利水电的现有管理者进行专业及技术培训,使项目部管理的整体素质及项目经理的个人素质得到一定提高,以此为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管理提供基础。

3.7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加强执法监察 。

1)建立完善的举报制度,由纪检监察机关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监督。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对监督体系进行不断完善,当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时,通过新闻对事故及质量问题进行相关报道,以使人民群众通过报道对工程质量有进一步认识,从而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2)落实责任制,把工程质量及质量管理的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负责人,以使相关负责人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工程质量引起重视,当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4.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想充分发挥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作用,就必须要做好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因此,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单位必须要不断完善内部管理, 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严格控制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落实质量检查制度,进而全面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篇10

一、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主要特征

1、技术要求高。高速公路机电系统集成了自动控制技术、通讯技术、电子技术、闭路电视技术、机械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各种不同的学科,是一项对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的综合性建设工程。

2、机电设备分布广泛。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分布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显著特点,主要集中分布在高速公路沿线地区、高速公路各个收费站、隧道、桥梁和各个高速公路管理控制中心。

3、涉及的相关领域较多。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建设、管理和养护工作涉及范围比较广,综合了很多其他相关行业在管理方面的工作,例如电信、环境保护、环境卫生、消防、供水等不同部门,而涉及到其他行业的相关管理问题,则会对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建设、管理和养护工作提出一定的要求,从而进行相应的检验工作。

二、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建设、管理和养护现状

1、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工作相对独立。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建设工作和运营工作是互相分开的,从而导致高速公路的建设阶段与运营阶段也是分开的,造成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建设工作和运营工作严重脱节,从而导致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与实际的运营要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2、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设备较为分散。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但是机电技术的发展却越来越快,大部分的国产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工作要求,而且我国还没有确立一个统一的机电设备管理标准,导致高速公路的管理和养护工作实施难度大[1]。

3、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养护评价标准与方法缺乏统一标准。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养护都是各个省份各自为政,养护检验标准和体系自成一派,缺乏行业统一的养护评价标准,造成各地方的养护水平参差不齐,同时也会造成高速公路机电建设和养护人才的缺失,相关从业人员的培养渠道可谓五花八门,严重制约机电人才的培养、流动和引进。

三、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管理和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与房屋建设、土地建设工程相互混淆

对机电工程进行设计时,通常情况下都是从机电专业的角度出发,并且对土建工程等建设也提出相应的要求,同时将这种要求全面贯穿于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中,但是最终却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土建工程建设的具体设计方案和施工过程中[2]。

(二)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设计要求不符合实际工作情况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设计工作主要包括施工前期的初步设计阶段和招标文件的制定阶段工作两部分,由于不能根据建设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化和施工要求对施工设计方案进行及时的修改和调整,造成机电工程的设计工作不能对土建工程、供配电工程等实现有效的划分和建设,导致上述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普遍不符合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施工的具体要求。

(三)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不能协调其他各部门工作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建设施工涉及多个其他行业,例如检测、照明、计算机、土木、电气和机械等,涉及的技术范围比较广,设计方案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因此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建设施工需要协调好其他各部门的工作。

四、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管理和养护工作的改善措施

(一)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加强对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的管理

加强机电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要使机电工程各个环节工作能够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必须做好机电工程施工前期的施工准备工作,严格遵守施工合同中的安装材料数量和质量、机电安装要求等具体标准规范,全面掌握在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机电安装质量有影响的因素,做好相关防范工作。同时加强对机电工程安装施工的管理工作,加强对机电工程质量标准和安装技术的管理工作,根据施工合同和施工设计要求,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和安装流程进行规范和检查[3]。

(二)抓住施工协调重点,建立科学合理的协调管理体系

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通常比较重视各施工单位之间的矛盾处理,但是机电工程建设施工的重点是处理好相关监理部门和业主之间的管理。机电工程的相关管理人员应该争取得到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建立科学合理的协调管理体系,明确划分工作界面和职责,实现业主和监理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使各部门负责人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大力提高相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全面落实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任务。

(三)结合营运管理需要,做好机电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及时确定机电工程建设相关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并组织相关人员对设计文件进行详细的解读。加大调查研究力度,全面掌握机电工程的施工进度和相关界面的设计方案,指导设计单位对招标文件进行编制,实现操作技术的规范化。同时要注重与营运管理需求相结合,邀请熟悉营运管理规范的专家参与设计或征询意见,最大程度实现建设与营运的无缝过渡。相关设计部门应该做好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服务工作,做好工程施工现场的技术协调工作,对各工程界面的设计工作进行检查。

(四)协调促进行业发展,加强机电从业人员的培养。

笔者认为加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行业标准化建设非常重要,确定相关的机电工程建设标准、养护标准对于我国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相关智能交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有利于建设期与营运期工作的协调统一,有利于机电建设、养护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更加有利于建设、管理与养护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结语: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的建设、管理和养护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做好机电系统的建设、管理和养护工作,应该重点从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入手,结合营运管理和养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各个环节的管理和协调工作,注重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促进机电工程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从而实现高速公路快速、安全和畅通,促进我国高速公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大力提高。

参考文献:

篇11

2015年“华龙一号”世界首堆示范工程落地福清正式开工,面对“华龙一号”世界首堆示范工程新的挑战工程公司在总承包管理各个领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合同管理领域,鉴于以往核电项目建安合同支付方式存在的弊端,为提升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工程公司依托赢得值理论、P6软件工具以及配套赢得值管理体系,将赢得值支付管理引入福清5、6号机组(华龙一号)建安合同管理中。

一、赢得值原理

1.赢得值原理(Earned Value Concept),指引入已完工作的预算费用,用来对项目费用/进度进行综合评估。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任一时刻已完工作的预算费用与该时刻此项工作任务的计划工作的预算费用进行对比,以评估和预测其工作进度,并将已完工作的预算费用与实际消耗费用作对比,以评估和预测其费用的执行效果。

2.预算值(Budgeted Cost for Work Scheduled),指计划工作的预算费用,等于检测时点前计划工作量与计划单价的乘积。

3.赢得值(Budgeted Cost for Work Performed),指已完工作的预算费用,等于检测时点前已经完成工作量与计划单价的乘积,或各项工作的预算费用乘以检测时点前各工作的作业执行完成百分比。

4.实际值(Actual Cost for Work Performed),指已完工作的实际消耗费用,等于检测时点前已经完成工作量与实际单价的乘积。

二、赢得值支付的优点

(一)传统支付方式

核电项目传统的支付方式主要有节点支付和算量支付两种方式。按节点支付,是指工程款按工程节点形象进度完成情况进行支付,该方式考核简便、审核时间短,但工程实际进度与资金支付偏差较大;按算量支付,是指工程款按实际完成工程量进行支付,该方式能保证资金支付与工程进度匹配,但审核工作繁琐、时间长。

(二)赢得值支付的优势

为平衡传统支付方式的优缺点,福清5、6号机组引入赢得值理论,采用赢得支付管理,该方法较传统支付方式具有如下优势:

1)以工作作业步骤进行费用分配确定预算值,支付控制点密集,资金支付更接近工程实际进度,避免传统节点支付模式下资金支付与工程进度偏差较大的弊端;

2)通过在赢得值管理软件(P6软件)中对基准进度计划的每期跟踪,获取赢得值(月度)并调整实际值(年度),工程款依据赢得值和实际值进行支付,保证工程款支付的及时性、准确性,避免传统算量支付模式下的工作量大、报审过程复杂的弊端,确保合同价内的款项更快捷支付;

三、赢得值支付的应用

下面以福清5、6号机组核岛建筑工程(以下简称“核岛建筑工程”)为例介绍赢得值支付的应用:

(一)确定基准进度计划

基准进度计划用于加载预算值、跟踪进度、加载实际值。基准进度计划需范围完整,各项工作可以根据施工逻辑分解至施工作业,各项工作分解层次细度适中,即满足控制要求,又易于跟踪。核岛建筑工程采用三级进度计划作为基准进度计划,主要包括WBS名称、作业代码、作业名称、计划时间等信息。

(二)建立预算值曲线/支付曲线

鉴于华龙一号为首堆示范工程,在费用及图纸资料不充分的情况下应采用权重加载法建立预算值曲线。核岛建筑工程的预算值即为合同初始价格,其预算值曲线的建立方法为: a.根据作业与费用科目的对应关系确定核岛建安工程分部分项各费用科目在作业中的分配权重;b.将预算值根据确定的权重加载到P6软件中基准进度计划(基准进度计划I)上,建立预算值曲线。

同时根据预算值曲线和合同约定的其他各项费用(措施费、管理费、利润等)的支付原则,建立 “支付计划及曲线”以便于资金控制。

(三)获取赢得值和实际值

1)质量计划转化为作业步骤。每期整理出基准进度计划中本统计周期已开始和拟开始作业对应的分层分段信息和涉及的所有质量计划,从每条作业所对应的主要质量计划中筛选出控制c作为作业步骤,并确定各作业步骤占整条作业的百分比。将确定的作业步骤(含百分比)录入P6软件中基准进度计划(基准进度计划II)上,以此计划进行进度跟踪。

2)获取赢得值和实际值。在P6软件中基准进度计划II上跟踪作业步骤完成情况,通过软件计算获得赢得值,建立赢得值曲线;

在P6软件基准进度计划III上加载经审核确认的施工图预算费用。在每期进度跟踪后,将基准进度计划II中的作业进度信息导入到基准进度计划III中生成实际值,建立实际值曲线。

(四)进度款的申请和支付

从基准进度计划II和基准进度计划III中导出含赢得值和实际值的“进度款支付控制点报告”,以此作为乙方申报合同工程款的基础。甲方根据进度款支付控制点报告以及合同约定的支付原则,审核确定应支付的工程进度款。

四、结语

篇12

1.参保人员的维权意识和参保意愿不强

笔者调查发现一个情况,尽管我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不高,甚至其收入大多处于城市社会的底层,但是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收入、生活满意度”还是比较认可的(依据我国2009年国家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相关调查资料统计:约12%左右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现状表示满意,80%左右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现状认为还可以,仅有8%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现状表示不满意)。结合这份调查报告笔者个人判断认为我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这种满意度的主要依据是相对于农村收入水平太低来决定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出来打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自身的经济收入,并且外来务工人员“平均年龄小、文化程度低”,这两个条件就限制了他们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了解,加之我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身份是城市边缘化的身份,并且其收入及自身思想观念让他们常常因为“怕花钱、嫌麻烦”等原因,而对雇主“不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不为他们缴纳社会保险金”等一系列行为往往听之任之、忍耐克制。这就是导致参保人员的维权意识十分淡薄且参保意愿不强的主要原因。

2.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立法存在严重缺陷

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对此已经可以完全明确“享受社会保险是包括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所有我国公民的合法权利”。但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我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立法存在严重缺陷,包括“法律法规过于陈旧、立法级别较低、法律化程度低、覆盖面小”等等缺陷,并且由于一些社会保险立法相关工作严重滞后导致当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利益受到侵害时,我国相关仲裁机构与人民法院基本处于无法可依的工作状态,总之,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立法已经不再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得实际需要。此外,执法力度弱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在实际工作时,我国的社会保险政策执行监督机构与管理机构之间的关系纠缠不清,严重缺乏对“欠缴社会保险费行为、拖欠保险金行为、非法挪用与挤占保险金行为”等方面的制裁。

二、解决我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1.着力提高参保人员的维权意识和参保意愿

笔者个人认为在社会保险问题中政府无疑是起主导作用的,因此提高参保人员的维权意识和参保意愿首先就是要依靠政府加大相应的宣传与教育力度来实施培养的,在以往政府实施的“就业技能培训”主要是帮助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提高就业能力、自身素质,最终提升其收入,对此笔者认为政府应该在“就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进行“法律常识讲座”,这是由于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参保意愿低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低与缺乏法律意识”,“就业技能培训”能够提升其收入,“法律常识讲座”则是在提升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收入的基础上同时让他们法律意识得到增强,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保障权益是能够受到法律的保护,这是他们的义务也是他们的权益,以往大多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在他们的社会保障权益受到侵害时并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政府通过让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参与法律知识讲座能够最大层面的去为其普及相关知识,增强他们的劳动保险维权意识。

2.健全政策法规,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

笔者认为要解决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险政策,也就是转变我国社会保险立法滞后的现状,真正做到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利益受到侵害时,我国相关仲裁机构与人民法院有法可依。对此,笔者个人结合个人工作经验认为我国应该具备“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法”,对于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应该有着明确且完善的法律条文,包括“从法律上明确阐明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的重要性”“明确国家、企业和个人在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问题上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制定统一规范的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缴费标准和范围”等等方面,此外,还应该对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各种具体社会保险险种(如工伤、医疗、养老等)进行立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完善的法律法规背景下让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能否的道有效地保护。在执行发面需要执法机关不受外部任何因素的干扰而变化且适当加大执法力度,保障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权益的同时让侵犯外来务工人员劳动权益的单位和个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3.深化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改革

篇13

1.参保人员的维权意识和参保意愿不强

笔者调查发现一个情况,尽管我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不高,甚至其收入大多处于城市社会的底层,但是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收入、生活满意度”还是比较认可的(依据我国2009年国家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相关调查资料统计:约12%左右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现状表示满意,80%左右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现状认为还可以,仅有8%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现状表示不满意)。结合这份调查报告笔者个人判断认为我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这种满意度的主要依据是相对于农村收入水平太低来决定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出来打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自身的经济收入,并且外来务工人员“平均年龄小、文化程度低”,这两个条件就限制了他们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了解,加之我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身份是城市边缘化的身份,并且其收入及自身思想观念让他们常常因为“怕花钱、嫌麻烦”等原因,而对雇主“不与他们签订劳动合同、不为他们缴纳社会保险金”等一系列行为往往听之任之、忍耐克制。这就是导致参保人员的维权意识十分淡薄且参保意愿不强的主要原因。

2.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立法存在严重缺陷

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对此已经可以完全明确“享受社会保险是包括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在内的所有我国公民的合法权利”。但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我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立法存在严重缺陷,包括“法律法规过于陈旧、立法级别较低、法律化程度低、覆盖面小”等等缺陷,并且由于一些社会保险立法相关工作严重滞后导致当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利益受到侵害时,我国相关仲裁机构与人民法院基本处于无法可依的工作状态,总之,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立法已经不再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得实际需要。此外,执法力度弱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在实际工作时,我国的社会保险政策执行监督机构与管理机构之间的关系纠缠不清,严重缺乏对“欠缴社会保险费行为、拖欠保险金行为、非法挪用与挤占保险金行为”等方面的制裁。

二、解决我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1.着力提高参保人员的维权意识和参保意愿

笔者个人认为在社会保险问题中政府无疑是起主导作用的,因此提高参保人员的维权意识和参保意愿首先就是要依靠政府加大相应的宣传与教育力度来实施培养的,在以往政府实施的“就业技能培训”主要是帮助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提高就业能力、自身素质,最终提升其收入,对此笔者认为政府应该在“就业技能培训”的同时进行“法律常识讲座”,这是由于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参保意愿低的主要原因是“收入低与缺乏法律意识”,“就业技能培训”能够提升其收入,“法律常识讲座”则是在提升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收入的基础上同时让他们法律意识得到增强,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保障权益是能够受到法律的保护,这是他们的义务也是他们的权益,以往大多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在他们的社会保障权益受到侵害时并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政府通过让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参与法律知识讲座能够最大层面的去为其普及相关知识,增强他们的劳动保险维权意识。

2.健全政策法规,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

笔者认为要解决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险政策,也就是转变我国社会保险立法滞后的现状,真正做到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利益受到侵害时,我国相关仲裁机构与人民法院有法可依。对此,笔者个人结合个人工作经验认为我国应该具备“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险法”,对于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应该有着明确且完善的法律条文,包括“从法律上明确阐明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的重要性”“明确国家、企业和个人在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问题上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制定统一规范的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险缴费标准和范围”等等方面,此外,还应该对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各种具体社会保险险种(如工伤、医疗、养老等)进行立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完善的法律法规背景下让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能否的道有效地保护。在执行发面需要执法机关不受外部任何因素的干扰而变化且适当加大执法力度,保障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权益的同时让侵犯外来务工人员劳动权益的单位和个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3.深化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改革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在我国有着一个专有名词“农民工”,这个尴尬的称谓让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所特有的群体一直徘徊在城市的边缘。笔者认为只有真正让他们在城市里拥有城镇户籍、固定合法的住所、稳定可靠的生活保障,他们才能真正摆脱这一尴尬称谓与感受,他们的身份转变才能真正和职业相一致,他们的社会保险问题才能真正有保障。我国一直在实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改革,只有当改革继续深化下去,当逐步实行统一的居民身份管理办法和户籍制度,我国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才能真正依靠政策争取个人的身份与各种福利待遇与城镇居民一致。此外,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该积极的去关注与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劳动权益相关问题纷争,通过加强监督对外来务工人员及相关用工单位的管理来维持规范的就业市场。劳动监察部门应该加大监察力度,认真规范的监察外来务工人员劳动合同的签订及社会保险办理情况,最大程度的消除就业歧视现象,尤其是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行业进行重点监察,例如:建筑、餐饮,畅通劳动监察投诉与举报渠道,真正及时、严格处理投诉问题,对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参考文献:

[1]伴随城市振兴而崛起的建设新军——关于沈阳农民工队伍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职工教育,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