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学校管理基础知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学校管理基础知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学校管理基础知识

篇1

五年制师专学校学生大多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处于学生群体中的弱势,文化课成绩不理想,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自信心不强,纪律涣散,自制力差,缺乏团队精神,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面对这样一个基础差、行为习惯差的群体,身为五年制师专学校的一名班主任,该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呢?本人通过反省总结,得出以下几点做法:

一、教师用爱心去接纳每个孩子,开展赏识教育

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要善于关心爱护学生,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要善于尊重信任学生,我们有责任了解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要善于理解宽容学生,冷静地采取为学生所理解所接受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只要教育得当,多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走进他们,就能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成功转化他们,使他们成为可教之才。只要让他们感知人格受到了尊重,那么他们的自信就能复苏,他们成才的梦想就能实现。这才是学校存在的真正社会价值,这才是教育存在的真谛。

二、教师要抓方向、抓原则,进行有效的常规管理

五年制师专学校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目标和班风、班纪等日常行为规范必须常抓不懈。“抓”的过程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和教师的勤快上。

在建设班集体之初,以我校的学生管理规定和学生操行量化管理条例为前提,班主任与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制定出一个符合学生班情的班规。并且班规制定完就要付诸行动,言行一致,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和管理。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就是要抓住一个典型的问题不放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对学生的严格管理,也体现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让学生明辨是非,知道对错,自觉接受老师的教育。

教师要走进学生,通过晨会、课间、间操、班会、团会等各种活动时间深入到学生中间,通过细致地观察来发现学生的行为目的,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进行教育管理。

三、多渠道、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1.实行公示制度,增强班级管理的有效透明。为了能让学生更好、更及时地了解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学生自身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班级实行公示制度。将班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荣誉、好人好事、各类考核结果等张贴在公示栏内,这样做能增强班级管理的透明度,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增强学生进取精神的培养,有利于科任老师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掌握,促进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2.健全班委会,发挥班级干部作用,全面锻炼学生。发挥班委会模范带头作用,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将班内事务安排给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培养学生的踏实、进取精神,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3.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更好地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要大力开展各种活动,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活动由班委会负责,活动过程要有计划、有预案、有组织、有记录、有总结。

(1)让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丰富多彩的各科知识类竞赛,积极开展网上读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2)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技和文艺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以增强学生的体质。

(3)以主题班会、团会为契机,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加强文明守纪教育、感恩教育、“八荣八耻”教育等主题活动。

(4)结合学科特点,通过小报制作、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展览,科技艺术大赛,职业技能大赛等学科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篇2

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打破了传统的农村结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量的向城市输入,虽然带来了城市财富向农村的转移,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也破坏了几千年的家庭结构。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民族地区务农人口进城务工致使大量留守儿童滞留农村,寄宿制小学不仅承担了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更担负了家庭教育的责任,因此发展寄宿制小学自身责任重大。寄宿制小学发展的好坏会影响到未来儿童的成长成才,必须要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既要掌握良好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也要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做人道理的知晓。

一、寄宿制小学

我国农村艺术教育长期存在着教育资源分布散乱,教师能力水平不高,教育质量能以满足群众需要的客观问题,这在少数民族地区显得尤为严重。凉山地区以山区环境为主,自然环境复杂,交通不便,孩子们上学难问题由来已久,再加上父母外出打工比较频繁,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好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不仅会影响孩子未来发展,也会影响我国关于建设社会主义人才强国的战略。凉山地区较早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于2003年出台了《凉山民族寄宿制中小学管理办法》对寄宿制小学教育做了良好的引导,促进了凉山地区小学寄宿制学校的发展。

二、凉山地区寄宿制小学存在的问题。

凉山地区少数民族占了人后的半数以上,加上地理外置偏僻,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与东部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彝族的在人们的生活中根深蒂固,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孩子们在入学之前长期说自己的方言,缺乏学习汉语的语言环境,只有进入到小学之后才开始接触正学的汉语学习,因此学习能力与汉族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少数民族孩子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兴趣爱好,也更愿意与自己有着同样文化背景的孩子们交流,这样也不利于彝族孩子们的语言学习能力。家长角色的不足也是影响孩子们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多是多子女家庭,加上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会受到来自观念上和经济上的影响。学校教育也扮演这重要的角色。语文老师普通话是否达标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是少数民族孩子接受汉语的第一个窗口,如果早期汉语教学不标准后期将很难改变。

三、如何加强小学生们基础知识学习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决定一个孩子语言水平的高低往往不来自于一时的教育,而是来自生活氛围的营造。凉山地区小学生们汉语口语水平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处在良好的汉语环境中,因此要在寄宿制学校营造一个说汉语的良好环境。小学寄宿制学校要合理招收学校学生,保持汉族学生达到一定的比例,不能一个学校仅有极少数的汉族学生,这样的学生比例是不合理的,不利于良好汉语环境的营造。要在学校里养成以汉语为荣的氛围,鼓励少数民族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汉语,加强汉语测评的分量,使孩子们认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

(二)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鼓励兴趣式学习。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尤其当孩子们处于小学阶段,这个阶段是孩子们可塑性最强的阶段,这个时期如果能是孩子们对汉语学习保持旺盛的精力,将是汉语学习能力有一个质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们往往是一板一眼的教授拼音、读写能力,对于年少好动的小学生而言他们虽然有着旺盛的精力,但他们缺乏持续的注意力,传统的课堂教育往往是乏味无聊的,加上孩子们没有汉语语言基础,因此对于他们而言这种教学放大并不能够很好的提高孩子们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在课堂上要不断地给学生们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调动学生们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是汉语学习有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能够使孩子们在积极欢乐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三)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一直存在,这就需要学校严格教师选拔标准,汉语基本能力不能只依靠语文老师,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具有良好的汉语读写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不同的课堂上强化汉语学习能力。语文教师首先要承担起汉语教学的重任,汉语课堂可能是少数民族接触汉语的第一堂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早期汉语教学不标准,后期的改变将会很难。语文老师要树立崇高的责任意识,教师职业不是一份简单的职业,身上肩负着培育祖国外来栋梁的重任,教师只要认识到自己身上责任的重要性,并贯彻落实现实的行动中,才会真正促进寄宿制学生的汉语学习能力。其他教师也有尤其注重汉语教学,少数民族孩子自身的语系使得他们在学习汉语时面临的障碍要比汉族学生们苦难的多,因此要全方面的注重汉语读写能力,不同专业的老师也要肩负起传播汉语的责任,共同促进寄宿制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创新学习形式,积极开展汉语听写能力竞赛活动。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书写文字越来越少,引起了人们对汉字听写能力的担忧,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央视快速反应只做了一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通过节目的形式呼吁大家关注文字书写能力的下降,通过具有影响力的形式引导人们更好的学习汉语。寄宿制学生学习也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定期举办汉语听写能力大赛,设置不同的奖项鼓励孩子们参与到汉语学习中来。通过一些这种形式的活动激烈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五)发挥孩子天性,进行启发式教育。寄宿制小学生的生活绝大部分是在学校中度过的,要鼓励孩子们之间积极主动的用汉语进行交流,在自然地交流环境中、默默促进汉语读写能力。老师们要多关注孩子们的生活,而不能只依靠课堂教育的成果,毕竟生活也是孩子们学习的课堂,孩子天性热爱交流,寄宿制正好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同时小学生对于单纯的课本教育往往缺乏兴趣,这就需要老师们进行启发式教育,引导孩子们通过一个名词学习到另一个名词,从一个意义延伸到另一个意义,进行启发和拓展式教育。

四、总结

凉山地区加强小学寄宿制教育的发展,其目的最终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保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在基础知识的教研课改上要立足少数民族孩子们的个性特点,同时鼓励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在不断地课改中着实提高小学寄宿制学校学生们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

篇3

一、职业学校传统管理模式及弊端

目前职业学校多以刚性化管理为主,侧重于外在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是依靠学校职权实施的程序化管理,在制度和纪律面前,没有特殊,人人平等。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学生管理是以将学生“管住”为目的的。通过种种约束性的规章制度,借助量化打分等手段,采用检查评比等方式,迫使学生服从纪律,保证教育教学活动顺畅进行。这种刚性化管理过分强调“以规章制度为本”,是一种机械的、非人性化的管理,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强调严格的制度和规章,忽视学生的尊严和情感

职业学校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使得学校不得不加强管理,丝毫不敢大意,如学校往往会制定种种严厉的管理制度,紧抓纪律,确保学生的安全,然而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却忽视了情感教育在强化管理方面凸显的重要作用。过多的制度约束使学生做事束手束脚,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常使学生心情烦闷而又无处发泄,这使得学生的精神状态比较压抑和被动,对学校的要求常常是消极应付。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学生要进行处分,但这种处分往往是治标不治本,学生并不一定能从内心里接受,也不一定能从内心里反省自己的行为。最可怕的是学生虽然在当时接受处分,却在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二)过度依靠检查与评比,忽视过程与态度

不可否认,通过检查,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行为的缺陷与不足,通过评比能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与争先意识,理论上应该可以达到班级管理的预期目标。但是在实际检查与评比中我们往往只看到“结果”,只重视冷冰冰的分数,却忽视了学生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及其伴随这个过程的态度。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对整个检查与评比的过程持有排斥、拒绝、害怕和逃避的态度。这种情况导致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受挫,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职业学校实施柔性化管理的必要性

时代呼唤柔性化管理。柔性化管理的本质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其管理模式所研究和追求的是如何使学生自觉对规章制度理解、内化、顺从的过程,从而帮助学校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根本用意在于赢得学生的“心”,把学校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一)采取柔性化管理有利于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

职业学校的学生是未来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技师,他们不仅要掌握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同时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操守和职业道德。因此,对学生的培养必须注重其自身的修养,做到文明、礼貌、诚实、有爱心、有耐心、有自信、与人为善、表里如一等等。这些品质在刚性化管理的环境中很难实现,但在柔性化管理环境里,学生时时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不知不觉地就形成了。

(二)采取柔性化管理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传统的刚性化管理模式对学生的管理存在着诸多被动和消极的因素。这样的环境下容易产生的弊端是:在执行某项任务或命令时,由于被动的接受,学生的思维与行为必然是消极和僵化的,同时学生的内心深处也是焦虑和紧张不安的,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反之,柔性化管理的实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主动去尝试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解决了问题,又锻炼了能力,从而获得全面发展。

三、柔性化管理模式形成的举措

(一)力求规章制度柔性化

对于学生而言,规章制度历来是刚性化管理的代名词,长期以来,学校管理者都是通过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行为的。但是,柔性化规章制度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保护大多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不受影响,而且还可以科学、高效地引导和激励学生学习,并不断获得全面发展。这种规章制度添加了柔性因素、体现了人文精神。教师在处理学生的问题上,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不要一味地拿制度来压制学生。另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生搬硬套,要给学生陈述的机会。将规章制度与“以人为本”相结合,综合考虑,确保在学生信服的前提下给一个适当的处罚,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信服,又可以提高规章制度的权威性。

(二)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

柔性管理理论认为文化是影响人、感化人、陶冶人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因此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成为职业学校管理学生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心灵手巧的优势,把学校建设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阵地。首先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修养,比如举办健美操比赛、手工制作比赛,周末大舞台等活动,让广大学生参加,丰富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其次,学校要与文化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经常组织学生去参观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以此提升他们的思想。

(三)管理者要加大情感投入

学校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包括分管校长、学生处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宿舍管理员等,大家相互配合,共同处理学生问题。柔性化管理强调说服教育、赏识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管理学生尤其如此。做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需要具备爱心、耐心和信心,可以归纳为:爱心感化、耐心引导、诚心帮助、热心激趣。一方面,教师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善于用情来打动学生,依靠自身较完善的形象及高尚的人格,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一种魅力。另一方面,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打造适宜的环境与氛围,对学生既细心呵护,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让他们健康、轻松和快乐地成长。

(四)实现学生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是柔性化管理的一个重要体现,学校和班主任要提倡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引导他们在知情意行方面实现自觉、自律、自强、自理。同时要教导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学会独立与自觉,平时应培养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可以建立激励机制和惩罚制度来督促职业学校学生自我管理的实现,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奖励,号召其他学生向优秀者学习。

学生管理工作是复杂和多样化的,管理者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适时调整管理策略。经验证,柔性化管理模式能够顺应人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管理模式显然比传统的刚性管理更具效力,能达到学校管理和学生个人管理双方的效应最大化。柔性化管理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篇4

寄宿制学校后勤工作的重点就是宿舍和食堂管理。由于一贯制的特点,学生的年龄差异较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问题较为突出,所以我们必须坚持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后勤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公益性、服务性和零利润的原则,牢固树立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饮食质量,确保师生健康”的服务理念,不在学生身上打主意,不把食堂当作摇钱树,以安全、质量、健康为核心,以“四个创建”(放心食堂、放心超市、绿色生态校园、平安和谐校园)为载体,加强团队建设,全面落实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全力做到让师生满意,让家长放心。

二、完善管理机制,实行科学管理

首先,要加强领导。领导要重视后勤的工作,有专门的领导小组,食堂、宿舍都要有专人负责,确定层层责任制,制定全面而详细的方案、计划以及各种应急预案,从而形成系统的管理模式。

其次,要落实责任。从主管领导到分管领导到具体操作的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责任,并切实执行。防止出现“层层落实”却“上放下任”的现象发生。

三、加强后勤工作人员培训,端正工作态度

对于后勤工作人员,人们历来有一种共识:他们根本不是老师。因此常常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这也使很多工作在后勤的老师感觉到不舒服。所以要让他们认识到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对自身工作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对于宿舍和食堂的老师,要严格要求,不能有不良嗜好,而且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尤其是食堂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身体健康检查。这是对学生身心健康最基本的保证。

四、强化工作措施,保证学生食品安全

首先要严把食品安全关。要严把食品采购关,保证蔬菜的新鲜;严格遵守各项制度,不能出现给学生吃剩菜饭或没处理干净的食品;保证食堂的干净卫生,任何能影响学生食品安全的外因和内因都要杜绝,从根本措施上做好保证。

其次要落实科学膳食。一至九年级的学生无论从饮食量还是食品需求来说,都有着很大的差异,确定食谱时一定要考虑这个因素,合理而科学,力求使学生能全面摄入所需营养,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加强宿舍管理,管理分段化

根据九年一贯制学校特点,按照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认知特点,对各年级、各段德育提出不同的要求,宿舍管理要分段实施,环环相扣。

小学生自理能力差,约束能力弱,爱吵闹、爱动,初中学生的心里常常会产生厌烦及抵触。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初中学生认识小学生的活动特点,去欣赏小学生、关爱小学生;同时,引导小学生向初中生寻求帮助,建设友好的关系。这样,既可以使小学生在离开了父母之后又多了一层保护,又使初中生从大哥哥大姐姐的角色中体验到包容的快乐。认识清楚了,互信增强了,校园和谐了,大家融合在一个大家庭里,高兴生活,校园也就和谐了。

篇5

1、高职院校学生违纪现象、原因分析

1.1高职院校学生违纪现象

高校违纪学生是指那些因违犯国家有关法规和高校规章制度,而受到高校学籍管理处分的学生。当前高职学生违纪行为主要表现在学业违纪、生活违纪、道德心理类违纪三个方面。

(一)学业违纪。这类违纪现象比较常见, 主要包含:迟到、早退、无故旷课、考场违纪、考试作弊等。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但有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受不良风气影响,加之自身自控能力低、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常言道,思想的偏差导致动作的变形,因此,在错误的观念支配下,他们容易产生违纪行为。

(二)日常生活违纪。日常生活中的违纪现象主要包括打架斗殴、打群架、酗酒闹事、违章用电、夜不归宿、留宿异性或校外人员、破坏公物、推销商品、养宠物等违纪现象,甚至偷盗、传看黄色书籍及影像、网站等违纪行为时有发生,给校园秩序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也给学校管理与建设制造了许多困难。其中打架斗殴是大学生违纪事件中比较突出的。某些地区学生还组织老乡会,拉帮结队,团体作战以便在打架斗殴中占优势,使事件更加复杂化,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

(三)道德、心理类违纪。这类违纪行为主要包括评优评先或竞选班干等通过非正常途径获取,有失公平如为取得更多票数,请人吃饭拉关系、送礼拉票等、办假证、大学生恋爱行为失范致使轻生或他伤/杀行为、偷窃、利用网络传播窃取不良信息或隐私、参与非法传销、甚至是为凸显个人水平,而利用专业技术牟利等新型违纪违法行为等;或在心理失常情况下自残或伤害他人或做出影响校园秩序的不当行为等。

1.2高职院校学生违纪原因分析

1.2.1学生和教师人数不协调发展

学生人数快速增长,而教师人数缓慢增长的不协调发展。专业教师上课节数多,担任专业课程多,为了备课和职称评定、家庭琐事等,而没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疏于引导;而辅导员因带学生人数众多,平日应付日常事务已经筋疲力尽,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间投入少,深度不够。

1.2.2学生不良心态,促使违纪行为的发生

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高职院校学生的主流思想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违纪学生只是极少数,但是在学生中造成的影响很坏,应该引起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是,盲目性、跟风、侥幸心态。有些学生为了哥们义气,做事缺乏交际原则,有求必应,否则就不是兄弟等心态作祟,所以,容易发生替考等违纪行为。或者有些同学本无意要作弊,监考不严,且看到旁边同学都在作弊,抱有侥幸心理,也去试试,否则,平时自己那么努力,关键时刻不出手好像就吃亏了一样,出现了盲目跟风和从众现象。

二是,缺乏对某些言论、现象的深刻分析、辨别能力不足。如有些学生对学长学姐言行深信不疑,如“没有翘课和补考的大学,是不完整的”、“不在大学中恋爱,就在大学中变态”和社会上“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认为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满街上都是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自己不过是高职生,毕业后未必能找到工作,甚至也许还比小学生混得还要差,所以,无心向学、心灰意冷。

三是,张扬个性、自我,法律道德意识淡薄。如有些同学利用网络传播窃取不良信息或隐私、甚至是为凸显个人水平,而利用专业技术牟利或者抱着好玩的心态,制作电脑病毒入侵他人电脑等,直到公安机关介入才追悔不已。

1.2.3家长缺乏监管和交流、引导。

高职学生属于跻身独木桥的“后半段”,加之,录取方式灵活,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家长对于小孩教育问题,也深感力不从心。有些学生家长认为,孩子送来学校后,孩子的教育问题就全部交给学校,自己则扮演甩手掌柜的角色,乐得清闲。有些家长甚至认为,送小孩来读书只是为了不让他/她这么快进入社会,以免少不更事而犯错,至于其在校学习、表现如何则是另一回事,交了学费学校应该不会太为难,混够三年拿个大专毕业证了事。而且,学生年龄大多处于18—23岁间,不愿与家长分享在学校的种种,家长因顾虑较多而缺乏与小孩及辅导员、班长任的交流,对其小孩的表现知之甚少,所以,不能很好的进行教育和引导。

篇6

一、实行学年学分制的基本情况

1.统一认识,采取以学年学分制为基础的教学管理模式。我国普通高校的学分制模式一般概括为全学分制和学年学分制两种。考虑到高职院校的学生规模、课程资源及师资条件限制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学年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为此,学院以人本教育理念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思想,形成了符合高职学生意志和教师意愿的整体改革方案。认真研究了实行学分制的可行性,积极探索实行学年学分制管理的途径与方法,在湖南的高职院校中较早地试行了学分制管理改革。

2.制订了系列学分制管理办法和运行规程,确保学分制管理改革有效运行。学院制订了一系列管理和操作文件,建设了以学分制为基础的计算机教学管理系统,初步建立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学分制理论框架和具体的操作模式,使学分制在有理论指导、有规章可循的内部环境中顺利起步,正常运行。

3.制定系统的教学文件,用必修课、限选课和全校性任选课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按照学年学分制管理方案的要求,重新制定所有专业的学分制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构建起“以必修课保证基础、限选课确定专业方向、选修课拓宽视野,培养特长”的高职学分制课程框架,按照必修课和选修课各60%、40%的比例构建了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其中选修课又按限选课30%和全校性任选课10%的比例开设课程。以必修课保证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以选修课深化、拓宽学生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潜能。

4.采取“分层”、“分段”的办法组织教学,保证学分制改革方案的实施。即在部分课程教学安排上开展分层教学。如在新生入学时,进行英语测验,按学生成绩分成A、B、C三个不同层次编班教学。各层次学生在达到国家英语A级应用能力标准后,给予本课程全部学分并可提前选修其它课程;体育课可由学生“选项”,分项组织教学。课程安排上注重“分段”:学生在第一学年的阶段,重点安排必修课,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和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大多课程按原班级组织教学;第二阶段重点安排专业限选课与全校性的选修课,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和专业技能,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个阶段主要按学生选课情况组织教学。

5.借学分制管理推动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在进行学分制改革的同时,我们将教学计划修订、课程设置调整和教学内容等改革同步进行,制订了适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学分制教学计划,以促进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在修订学分制教学计划时,注重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打破了原有“学科型”的教学体系,重新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对原课程进行重组和整合,减少原学科体系中重复的理论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强调职业岗位群意识,在能力培养上强调综合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群适应能力三者的结合。构建起适应职业岗位,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该体系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是将实践教学课程(模块、环节)列入必修课,基础必修课逐步引入选修机制。二是限定选修课以选择专业方向为主,可调节专业定向与就业适应性的矛盾。任选课或少量其它课程允许用“实践”或“等级证”等其它途径替代。三是积极推进了课程改革,课程体系加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实施学分制研究的过程中,大力开展“顶岗实践,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实行“校企联合,订单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

二、对高职实行学年学分制的认识

一是学校性质的专科性。学分制是由选课制发展而来的。自由选课是其基本特征。一个学校学分制弹性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多少,只有在课程资源十分丰富的情况下,学生才有可能进行自由选课和实行完全学分制。否则就只能进行有限的选课和实行不完全学分制。高职院校相比普通高校来说,办学规模普遍较小,设置的专业也主要是与行业相关,专科性强、专业数量较少,且服务领域单一。因而,师资相对较集中,能够开出的课程门类也相对较少。以上情况从客观上决定了目前高职学分制的弹性不可能很大。

二是培养目标的定向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与普通本科院校特别是研究型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相比,定向性要强得多。高职教育的这一重要特征,决定了高职院校所设置的专业不可能太宽泛,一般职业针对性都较强,一些专业招收的学生人数也不可能太多。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全面学分制,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是不现实的,因为选课的结果必然会出现因人数过于分散而不能开班的现象,或不得不降低开班人数要求而使教学成本大幅度增加。高职培养目标定向性强的特征,还要求高职院校把专业知识和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且教学内容应以定向为主,因此也不可能做到让学生完全自由地选择学习课程和内容。

三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不仅要求在教学内容、开设的课程及课程的内容上更注重应用性和实用性,而且要求在教学方法上更注重实践技能训练和实现产教结合。高职教学过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这些课程的开出不可能像理论课程那样做到“全天候”。实行产教结合、运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学习和训练,是高职学生增进专业知识、培养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但这些生产、经营、服务项目与生产进程和生产效益密切关联,且许多生产项目还有严格的季节性和较长的周期性。因此,也只能根据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进程由教师统筹安排,不应该也不可能做到让学生完全自由选择。

三、完善学年学分制的主要对策

一是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要使每位教学和教学管理人员改变原来那种对学生“包下来”教育的传统观念,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观念,将每个学生视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提供参与、表现和创造的机会。

二是要争取相关教育、财政等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要建立校际间选课与学分互认制度、完善学生修满学分提前发放毕业证书与网上注册及按学分制收费等配套政策问题。

三是要加强高职学分制保障体系的建设。要保证实行学分制后对教学设施、图书资料、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建设工作,建立按课时学分数、选修学生数和权重数来分配教学经费的分配制度等。

四是完善高职学分制运行机制。要加强专业和课程改革,根据高职学院的实际,解决选课资源和师资不足、选课质量不高等问题,不断完善“三制”即选课制、导师制和弹性学制。制定切实可行的任选课管理细则、合理调整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确保学生能够按要求获得足够的任选课学分。制定免修、免试课程管理细则。将学生经自学取得的合格成绩、参加自学考试取得的合格成绩、通过社会职业资格鉴定取得的合格成绩等纳入免修、免试范围。

五是完善适应学分制管理的现代技术手段。要组织力量研制学分制管理软件,使网上选课、网上辅导、网上考试、网上管理及相关的学籍管理落到实处,解决学分制管理工作强度大、实时性强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杨德广,王锡林.中国学分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

[2] 杨黎明.职业院校实施学分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束剑华,等.论高职学分制的模式及特点[J].职教论坛,2005,(5).

篇7

第一,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对父母的依赖性强,对外界没有安全感,长此以往,孩子在心理方面表现出敌视、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

第二,由于藏区寄宿制小学生每学期只有中途一次放假回家和家长见面,他们很少和父母进行亲密接触,特别是身体接触。孩子在寄宿制学校待上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形成孤僻、对别人缺乏信任、缺少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在生活中也不容易体会到积极、愉悦等感情。

二、家园式学校的建设和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

在物质文化方面,积极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为寄宿小学生提供安全、卫生、和谐、稳定、融洽、舒心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努力建设农村寄宿制小学和谐校园。在精神文化方面,要进一步重视农村寄宿制小学特别是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建立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建立相应的情感关怀管理制度。如:乡城县城区小学的“真爱润泽心灵,自主点亮人生”的“爱”文化、青德寄宿制小学的“德”文化、尼斯寄宿制小学的“志”文化,都从学生的情感关怀方面打造校园文化。

(二)模拟家庭生活情境,努力把寄宿制学校建成“学生之家”

1.教师人文关怀,真情孕育

每个离开父母身边的孩子,无形中都会有一份孤独、落寞。而这种情绪的蔓延将极大地损害孩子的心灵,挫伤学习的积极性。为了使孩子在学校处处找到家的温暖,父母的呵护,乡城县城区小学向全校教师发起了征集“爱心妈妈”、“爱心爸爸”志愿者活动,活动中全体教师踊跃报名,学校择优选用了28名教师担任了28个宿舍的“爱心妈妈”、“爱心爸爸”,把学校的大爱彰显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这些“爱心妈妈”、“爱心爸爸”们自费为孩子们购买了窗帘、窗花,精心设计和布置宿舍,让每个宿舍都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心语;“全家福”、“爱心寄语”、“爱心电话”组成了一个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孩子们随时可以免费拨打“爱心电话”和家人聊天;每逢节假日,孩子们总能收到“爸爸”、“妈妈”准备的小礼物,学校也会安排好伙食,校领导和班主任都会来和他们一起欢聊;城镇学生还自编节目与寄宿制学生共舞,在祝福声中,在欢声笑语中,孩子们都能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自觉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

2.学生互助友爱,深情一家

寄宿制学校在模拟家庭环境和家长行为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此我们想到了寄宿制小学“移植”或者部分“移植”家庭生活真实情境的办法。如果在寄宿制小学的情感生态环境空间里,出现了“家长”与“孩子”交往和互动的行为,在寄宿制小学的情境下小学生看到了父母的身影,那么他们对学校的陌生感一定会消退,他们甚至还会在学校找到一定的归属感。

在民族地区因其自治的特点,很多家庭都有2至3个孩子,且孩子之间年龄差距不大,一个家庭的几个孩子同在一所学校的现象很普遍。为此,各寄宿制学校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模拟“家长”与“孩子”型学生间的交往与互动,既培养了大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又维系了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关系,弥补了家庭教育缺失的影响。

(1)在安排宿舍及床位时,尽量将同一家庭学生或将直系亲属家庭学生安排在一起,形成“爸爸、妈妈”型学生照顾“孩子”的雏形。

(2)在平常的生活中,“爸爸、妈妈”就是“孩子”的指导教师,指导“孩子”各种生活技能、忠孝仁爱,弥补藏族家庭教育的缺失。

(3)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型学生成为“孩子”的护理员,帮助他们完成自身不能独立完成的事情,如:洗衣服、梳头等,逐步培养小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三)发挥生活教师对寄宿制小学生的情感关怀作用

生活老师的责任和目标不仅仅要对孩子的“衣、食、住、行”事事关心,还要给孩子多一点关爱,做到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开心,更要做一名合格的生活老师。

1.爱心是当好生活教师的前提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都远离父母,他们十分渴望父母的怀抱与温暖。生活老师要有爱心,在生活和情感上给予寄宿学生以关心与关怀,因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是学生父母的“代替”。

2.细心是当好生活教师的关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细节决定成败。因此生活老师要做到“五勤”,即勤观察、勤交心、勤检查、勤表扬、勤沟通。

3.耐心是当好生活教师的保证

教师要有一定的耐心,允许他们出现差错,多给他们一些改正的机会,不要拔苗助长,急于求成。学生的思想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要有长远的目标,持之以恒,反复地教诲,才有一定的收获和回报。

(四)充分发挥家长对学生的情感关怀作用

篇8

一、我校校企合作“代工生产”的生产线办公室管理制度的初步制定(试行)

第一条员工应严格遵守考勤制度,准时上班按时下班,上下班时间按现有规定执行。第二条上班考勤后不得随意外出,如确有需要须向值班领导报告。第三条不得将可能影响办公环境的与工作无关的物品带入办公室。第四条员工上班是必须着装整洁、得体、不准佩戴夸张、异类、过大的饰物上班。整体形象符合北职校日常工作中的仪容仪表要求。第五条

办公时间因私会客需和值班领导报告,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因私打电话必须简短。第六条上班工作时间内办公区不得大声喧哗、嬉笑打闹、聚堆聊天;任何时候不得使用不文明语言和肢体动作。第七条上班时间内不得用餐、吃零食;第八条个人所属的桌椅、设备、垃圾桶由各使用人自行清洁;部门所属的存储柜、文件柜内部由生产线主管指定专人负责整理和清洁;第九条生产车间环境要求;环境整洁、摆放有序;随手清洁,及时归位;生产车间内不得摆放鞋、雨伞等有碍形象和环境的杂物(鞋、雨伞存放于指定场所);严禁随地吐痰、乱丢纸屑;垃圾桶不超过3/4满。第十条生产办公区域、公用区域严禁吸烟。第十一条工作期间不得饮酒,不得带有酒精状态上班。第十二条下班、或离生产车间30分钟以上的,须关闭不使用的电器、电灯等耗电设备;现金及贵重物品等须锁入保险柜或抽屉内,关窗、锁门后方可离开。第十三条遵守保密纪律,保存好各种文件及技术资料,不得泄露生产机密。第十四条生产办公区内不得擅自添加k公家具。第十五条爱护学校财产和设备,发现损坏及时向办公室保修,无法修复的应注明原因申请报废;因故意或使用不当损坏公物者,应予以相应赔偿。

二、我校校企合作“代工生产”的生产线员工管理制度的初步制定(试行)

第一章员工的权利和义务

一、员工必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自觉遵守国家政策,法规、法令。二、员工必须要爱校如家的意识,树立“北职是我家,作好靠大家”的文化理念,关心和维护国家和学校的公共利益,忠于职守、快节奏、高质量地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三、员工必须努力学习政治,学习专业文化知识,不算提高政治、文化、技术、业务水平。四、员工对车间管理人员的工作有进行评议和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力,对管理人员的违法违章和失职行为有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五、员工可按本生产线制度规定,享受劳动、工资、福利等各项权利的待遇。

第二章劳动纪律

一、按生产线设定的各岗位的工种要求,依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怠工、不旷工、不离岗串岗睡岗,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有事离岗要请假并经批准。二、尊重上司,服从安排,团结协作,发扬团队精神。各岗位工作要互相衔接,交接班要严格按要求进行,不要把未完成的工作留给下一班。员工应无条件服从工作分配、调动的指挥。三、员工上班时间及进出厂区必须佩戴工作证。工作证必须正面佩戴于胸前位置,不得挂于衣袖、衣脚等其他位置。工作证统一由行政办公室办理、发放,如有损坏或遗失,需向行政办公室申请补办。员工工作证不得随意徐改及转借他人使用。四、员工必须高度集中精力、认真负责地进行工作,工作期间,忠于职守,不干私活,不吃零食,不打闹嬉戏,不大声说笑、喧哗等,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严格按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工作;把好工作质量关,节约原材料,爱护设备、工具等一切公共财务。因不按操作规程和生产要求操作而造成问题或事故,当事人要作相应的赔偿和受相应处分。五、员工应自觉做好文明生产、文明办公,时常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维护学校良好的形象。六、员工应忠诚学校,保守本生产线的技术、商务等机密。七、客人来访,笑脸相迎,请字当头,热情接待;客人辞行,以礼相送,须说“再见”,“欢迎再来”,“一路顺风”等礼貌语;洽谈业务时说话和气,举止大方,处事慎重。

篇9

1.1知识社会的不确定性

现代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陈述性知识?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前者指为人们解决问题在意识层提供线索?只能借助某种活动形式间接推出来的知识?后者指用于支配行为操作过程的知识。其本质是用一套操作规则或程序支配人的行为。所以?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程序性知识包含两个内容:技能和认知策略。所谓“认知策略”是指一套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或程序控制了人的学习、记忆和思维活动?例如企业家分析、判断、预测市场发展变化规律时所形成的思维活动模式就是一种认知策略。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社会之中。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对知识的依赖程度日益提高?知识对社会活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科技的突飞猛进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使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强。科技给人们提供了新的知识?但这些新知识又产生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全球经济一体化?使社会、组织、个体交互作用的范围变广?频率加快?程度加深?从而使人类行为的预期、过程、结果等产生了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增加了社会系统的复杂性和风险性。

1.2企业发展与不确定性

按照复杂性科学对企业发展的解释?企业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反馈动力系统(曹庆仁等?2001)。从企业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来看?除了有简单浅层次的规则和可探明的影响因子可供依托和控制外?企业面对的是大量的复杂、深层、内隐多变的问题?如市场问题、经济形势变化问题等。从企业内部来看?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方式?既有已建立的正式规则和行为模式的合法系统所构成?又有通过非正式渠道建立起来的非正式组织、个人或群体的社会关系、非正式的个体行为等影子系统所构成。合法系统虽然以确定性为主?但在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影子系统更是有着高度的不确定性川。因此?企业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

因此?不确定性为企业带来了发展机会?但又会带来风险。在不确定性社会中?企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1.3企业知识的转化和积累是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主要工具

1.3.1企业知识.企业知识从其显性化程度可分为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外显知识是可以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知识?内隐知识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通过隐喻、直觉、顿悟、技巧等方式暗合之意的知识。从企业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方式来看?可分为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从企业内部各岗位职能的角度可以分很多专业知识。因此?企业知识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包含了有关组织的经验、价值观、被证实了的信息、有事实依据的见解以及分析力、判断力、实践操作力等要素的动态组合。

1.3.2企业知识的转化和积累。野中郁次郎在其《论知识创造的动态过程》(19 )5提出了著名的es ci知识转化模型。认为在企业创新活动中?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知识转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创造的过程。沿着野中郁次郎的思路?我国学者对企业知识的流动和转化进行许多有益的探索(张庆普、李志超,2002;饶勇,2003曹兴,徐媛媛2004)?建立了seic的扩展模型(饶勇)?将社会知识纳人到企业知识体系之中?还突出了组织隐性知识的积累过程。因此?企业知识不断地积累和转化过程就是企业的发展过程。企业必须通过知识的积累和转化?解决自身的不确定性问题?同时适应外部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

2企业知识的积累和转化必须以学习型组织为载体

企业知识如何积累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实质上是学习型组织的内容和目的。换言之?构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就是企业知识的积累和转化过程?因此?只有学习型组织才能使企业知识进行积累和转化。彼得·圣吉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勾画出了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整体方案?从组织学习的终极目标来看?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在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野中郁次郎从知识在组织内相互流动学习的角度提出了著名的seci知识转化模型。企业发展是在企业知识的积累和转化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学习型组织的构建过程就是企业知识的积累和转化过程。

3获得成功智力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

3.1成功智力与学习型组织

智力被看成是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智力的知识观看?“智力”?实质上指后天习得的智慧能力?也就是习得的认知能力或习得的智力(皮连生2003)。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根据智力对人的实际影响?将智力划分为学业智力和成功智力。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学业智力是“惰性化智力”?与现实生活很少发生联系它只能对学生在成绩和分数上做出预测?而成功智力才能使人达到人生中最主要的目的。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这三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协调、平衡时?智力会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因此?使企业及其组织成员怎样习得成功智力?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所在。

对于企业来说?组织发展所需成功智力的范围较广。迈克尔·茨威尔认为?支持组织成功的三大能力基石是:组织中领导层的能力;组织中员工的能力;企业文化是否能培育能力并使之最大化。企业的成功智力主要表现在行为能力上他根据长期对企业的咨询和研究?提出企业应具备的行为能力有5个方面36个项目?主要包含完成任务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个人素质、管理能力、领导艺术等内容。

3.2成功智力水平取决于组织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认知科学的主要概念。所谓认知结构是指主体全部知识或观念的内容和组织?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包括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个基本要素。企业知识的流动转化、积累、升华等过程?必须建立在以组织认知结构不断完善、提升及其高级化演进的目标基础上来。因为企业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发展所需的各种能力?而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认知结构的状况。由此可见?在不确定条件下企业发展需要不断积累和更新知识。知识的积累和更新?不是将个体知识汇总起来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各学科知识的累积更不是信息的堆积和简单流动?而是通过顺应和同化?智慧地运作企业资源(包括硬性资源和软性资源)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完善主体(包括个体、群体和组织)的认知结构将企业资源用知识统合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

组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内容、方式、目标等的设计必须围绕完善组织或群体、团队或个体的认知结构来进行才能系统地获得组织的成功智力。

4以成功智力为导向的学习型组织构建模型

4.1个体认知结构高级化演进模型。

个体认知结构演进过程就是个体用旧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并采取适宜行为顺应新环境而构建新认知结构的过程(图1)。一个新认知结构的建立?就会获得新的能力(或智力)模式—心智模式得到改善。当信息以知识的方式进人旧的认知结构时?要经过一系列内化过程?才能以信念的形式纳入认知结构?当已有的认知结构不足以解决变化了的环境所产生的新问题时?重构认知结构的需要便产生?顺应过程也随之发生。每一步认知结构的演进?也是知识丰富化的过程?促使个体成功智力得到提升。个体认知结构高级化演进是一个永续不断的过程?但存在着个体差异?如演进的速度快慢不同?同化和顺应的程度不同等。

4.2组织认知结构构建过程模型

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会形成群体智力(或智慧)?群体智力是通过学习过程而形成新的群体认知结构的结果?外现于组织的产品、技术、服务、组织文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组织形象之中(图2)。

篇10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任课教师方面的问题

1、对学生的认知不全面

目前教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通有以下认识:学生基础太差、理解能力低、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等。虽然学生入校分数较低、上课表现较差,但这并不代表学生不能学好相关知识。

2、缺乏积极的教学态度

“学”与“教”是一个双向交流和沟通的过程,由于许多学生上课不积极等原因,使得部分教师在思想上“放弃”了这些学生,将“教学”变成了单向的“教”而不管学生是否在“学”。这样的教学态度必定影响教学效果。

3、缺少实践性教学方法

有些教师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到“学校”从事教学作,本身缺少管理的实践及经验。同时,教师普遍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性教学方法指导。

(二)学生自身方面的问题

1、学习目标不明确

随着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的下降,那些在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分数较低的学生进入到了高职院校。这其中有部分学生本身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愿望,有些是被家长“逼着”来学习的。

2、缺乏学习的自信

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升学考试中成绩较差而进入了高职院校学习,这些学生自身也有学习的愿望和兴趣,但由于缺少学习成功的经验而缺乏学习的自信。

3、自律能力差

有些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许多学生的自律能力较差,从原来紧张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养成了不良习惯。

(三)学校方面的问题

1、对实践性教学的支持力量薄弱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多以理论教育为中心,普遍忽视了实践性教学,缺乏对实践性教学的物质支撑。比如实训室建设不完善、对教师实践性教学的支持力度不大。

2、对实践性教学的管理不科学

有些高职院校,在实践性教学课时的设置不规范,并缺乏是对实践性教学效果的科学考核和评价。另外,学生的实习活动与学习严重脱节。

二、实践性教学的实施及总结

(一)课堂游戏教学法

课堂游戏教学法的特点是学生参与活动,通过听觉、视觉、空间知觉、触角等在大脑指挥下协同活动而获取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课堂游戏教学的兴趣比较高,如果游戏选择科学、组织恰当,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施课堂游戏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挑选适当的游戏以及游戏进行的地点(比如室外),并适时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讲解,以加强学生的理解、记忆和应用。

适合课堂游戏教学法的内容比较多,管理学基础课程各模块内容都有适合的课堂游戏,比如:计划职能(估计玻璃瓶中玉米数量的游戏)、组织职能(“囚徒困境”游戏)、领导职能(“对别人的肯定”游戏)、控制职能(“冲突处理”游戏)、创新(培养创新精神的游戏)等。

(二)讨论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法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学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学习“群体决策”内容时,为使学生切感受“头脑风暴法”的操作方法和效果,可采取讨论法来模拟头脑风暴法的操作过程。另外,通过学生的激烈讨论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指在假设环境下学生按某一角色身份进行活动,使学生通过这一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实施这一教学方法时,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设计出工作情境,学生扮演情境中相应的角色,身临其境地按设定岗位的职能及人际关系尝试处理各种事情。在教学过程中,角色扮演法能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以价值观。

教师在组织过程中要注意设计好主题、场景,准备适当的道具,并根据角色特点选择适当的学生,在角色扮演结束后一定要有科学的评价和总结,这样才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

角色扮演法适合管理学知识中那些学生感觉比较枯燥的指导原则和知识,还适合那些具有争议性的原理等内容,比如沟通及其原理、冲突的管理、组织文化等内容。

(四)专题活动结合PPT展示

通过专题活动结合PPT展示活动,在提高学生相关技能的同时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比如在管理学基础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专题活动结合PPT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内容相对比较枯燥的内容(比如基本原理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笔者采用此方法实施的“班级管理”、“我的母校”、“社会责任辩论赛”等专题活动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专题活动结合PPT展示方法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工作量也比较重,因此,教师在使用些方法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时间并做好课外辅导工作,防止学生因受到较大挫折产生消极情绪而影响活动的实施效果。

三、结论

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大对实践性教学的支持。学校应该系统的组织相人员对实践性教学进行综合研究。同时应进一步增加对实训室建设的投入,为实践性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学校还应该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使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实习活动来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实训课时设置要科学。尽管实践性教学有其一定的优越性,但理论教学在构建学生系统的认知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知识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科学安排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作者单位: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陆增辉.角色扮演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百色学院学报,2011,04

[2]胡楚图,单文慧.高职企业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探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2,04

篇11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价值需求。”课堂有效性的核心是指课堂上的主体所获得的具体的学业进步、文化生成或整体发展――当然也就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评判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仅要看实现了学生发展进步的目标,而且要看为实现教学目标师生耗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学校耗费了多少经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在现有条件下,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师生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社会科学文化素质全面而生动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笔者认为,在新课程实施中,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性,必须处理好以下几组关系。

一、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关系

传统的课堂教学非常强调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思想政治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三者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知识”目标是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基础;服从于并服务于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是认知能力和和行为能力的发展,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的主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思想政治观点的主体,是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标。

新的三维目标是对原有政治课程目标的继承和创新,由过去注重知识传授和学科体系,到目前更为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部分教师却出现了“矫枉过正”的情况,过分注重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而忽视了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落实,造成课堂有效性低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革课程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强调学生获得知识通过体验感悟,但并非要淡化知识。在三维目标中,知识目标具有奠基性作用,离开知识的习得,也就谈不上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能力和素质是在知识的掌握、建构和内化运用中铸就的,能力不过是内化了的知识综合体现,而素质则是活化了的知识的积淀和升华,我们在重视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落实,否则思想政治课就丧失了应有功能和意义。

总之,三维目标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把他们有效地整合,如在讲授《政治权利和义务》的时候,我们通过课堂教学既要让学生知道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又要在对权利和义务的分析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搜集公民依法行使民利和参与政治生活的事例,增强学生的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激发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他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使其自觉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

二、探究与接受两种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

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两种方式。对其进行分析可知,接受学习是以教师呈现知识为主导的学习,探究学习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导的学习,两种方式各有其优越性,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二者又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探究学习需要以接受学习为基础,另一方面探究学习也是促进接受学习的重要条件。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欣喜的看到许多许多老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学习方式引进课堂,这种学习方式确实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探究学习的理念在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出现了泛化和异化。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强调探究,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讲解,造成课堂有效性低下。如一位高一年级的老师在讲授《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个框题时,教师开始提出价格多变的问题,接着让学生看书十分钟,下一个环节就是把全班分成五个小组,分别讨论教材上的五个问题,又花去十分钟。然后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最后老师用两分钟做了总结,一个框题的教学就这样完成了。由于缺乏教师必要的指导,学生在讨论时,缺乏方向性,代表发言时也是文不对题,这样探究学习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但并不否认教师讲授的重要作用,对一些陈述性的知识,教师不需要也没有必要让学生花费时间去探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恰当的讲授、生动的举例,在启发学生思维的同时,还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把二者统一起来,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两种学习方式各有其优越性,我们倡导探究学习,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必要的。(2)学习方式要因时、因事、因人而异,不能“一刀切”,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适当的学习方式。(3)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探究活动的设计要采取符合学校情况、学生特点的形式。

三、忠实、调适、创生三种课程价值取向的关系

课程实施有三种价值取向――忠实化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和创生取向。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的过程即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调适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景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适应的过程;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和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说是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景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即有的课程计划只是这个经验创生的工具而已。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从根本上了否定了“教材本位”的思想,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创生,但许多教师只是片面理解新课程标准,过多地强调创生,忽视了调适和忠实。比如,某高一年级老师在对《货币的本质》进行教学的时候,首先用一个学生表演的小品《一叶障目新编》导入新课,花费十分钟。讲“商品”这个概念时。先由学生思考讨论,代表发表看法,然后老师总结。接下来讲货币的产生先用多媒体展示情景剧 《非洲集市交易》,然后由学生讨论交流,该讲重点内容货币的本质时已经快下课了,只好一带而过。整个课堂尽管非常热闹,也创生出许多具体情景,但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货币的本质,教学目标没有完成,课堂有效性低下。

由忠实到调适,再到创生,体现了教育变革的发展方向,三者之间的层次性不可否认的,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认为三者是排斥和对立的,它们各有其存在价值也各有其局限性,它们之间是对立与统一,包容与超越的关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现实的情况在三者之间进行平衡和选择。比如,在进行系统知识的教学时,以忠实取向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调适;在进行实践性教学时,以创生取向为主,发挥师生的创造性。既不能一概而论,又不能相互错位。要依据课程目标。以是否满足学生需要。并有利于学生发展为标准,进行选择和平衡。

四、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两种课程内容观的关系

如何恰当处理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关系,一直是围绕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基本问题之一。纵观整个二十世纪,受近代实证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影响,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起支配作用的主要是科学世界。

这种课程内容观强调逻辑、抽象科学的至高无上的价值,忽视甚至排斥活生生的生活世界的价值。在这种课程内容观指导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也是低效的,学生学习主要依靠单向灌输,学的理论知识也不能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运用。

新课程改革强调“回归生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验)》提出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但部分教师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课堂教学呈现出大量的生活事例和信息,创造出大量的生活情景,但没有从生活世界及时地导入科学世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只停留在生活琐事层面,难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致使课堂教学缺乏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回归生活”,但并不能因此而忽视科学世界,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思想政治课教学表现关注学生生活,而科学世界对生活世界又起着净化、指导和提升的作用,二者是辨证统一的。我们在关注学生生活的同时,更要联系科学发展,把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整合起来,使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既源子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样才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篇12

大部分职业学校现行的机房管理模式应该是由专业教师自导自演的管理。其主要是由于计算机设备精密、昂贵,对管理维护的技术要求高,因此,学校一般是指派计算机专业教师进行管理,由专业教师直接负责机房的设备管理和维护、上机学生的管理、机房的清洁卫生等一系列工作。

二、机房管理老师自导自演的管理之利弊分析

1.专业教师直接管理机房的好处

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当机房设备出现各种故障时,能够得到及时维护,从而保证机房设备的正常使用;通过机房管理也可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机房的管理维护工作实际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问题的解决,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也得到不断提高;由于专业教师直接参与机房管理,他可以根据学校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时对机房内的软件进行调整,或安装,或升级,或使用某些管理软件将计算机管理起来,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2.自导自演的管理模式的缺点有很多

一方面是机房的有些管理工作相当琐碎,而且有很大的重复性,比如操作系统的恢复,软件的安装,卫生的检查,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等。管理教师在这方面要付出相当多的精力,在长期管理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懈怠,这时机房的管理与维护质量就会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如果中途管理教师有事外出,则管理可能陷于无序状态。由教师直接管理机房并不是管不好机房,关键是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太多,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做到的。

若再遇到紧急或临时的,特别是晚上临时的教学用机任务时,机房管理教师人手不足的毛病就显露出来,等等。

因此,可不可以像学生会一样,组织一批学生参与到机房管理中,将实施这套管理体系中的工作交给学生,让教师进行监督呢?

三、“学生为主角,教师为主导”的职校机房管理模式初探

1.学生为主角

(1)主角的选择

每学年一次挑选参与机房管理的学生,最好是专业学生,学生也可以学以致用,如果本校无计算机专业,可以找相关专业的学生也行,如财会、电子商务等,特别是对计算机软硬件维修感兴趣,喜欢动手的同学,应该作为主要的挑选对象;同样,学生的思想品质是否优秀及英语成绩的好坏也要作为条件来进行挑选(主要是因为机器设备都为精密昂贵,学生要有爱护学校公共财产的意识。再一计算机上的许多故障说明,多为英文提示)。为此,我们在每学年第二学期学期初,都在机房门口公告栏中张贴一招聘广告,广告内容可自拟,但得包含上面所提及的内容等,主要为标明工作范围和对学生的要求。招聘广告中有些事项需再作下说明:例如每年招的学生人数,象我校目前有10个机房,所以最多招10名新成员,保持每机房两人,即每个机房有一老一新管理员,其中老管理员为二年级学生,新管理员为一年级学生。若学生自主报名人员较少,也可以考虑两人管理2个机房或更多,看实际情况而定;机房管理学生应纳入到班主任的日常管理中,所以得有班主任签字同意,让班级及学校的检查组知道该同学课外时间的动向。

(2)主角的培养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成立若干个机房管理小组,由机房管理教师负责组织、领导和监督:(1)机房维护小组,负责机房的软硬件维护,由于这部分工作对计算机技术要求高,经常涉及一些管理技术的核心,因此,人数要少而精;(2)上机管理小组,负责各班上机时的纪律和卫生情况,由于涉及每个上机的班级,因此人数可以多一些;(3)机房卫生小组,专门负责机房卫生的打扫,当然机房每周的大扫除则应该交给包干区卫生班级来处理。这样,机房的大部分工作交给这三个管理小组负责,机房教师对机房的工作进行保持和改进,做好组织小组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就可以完成大部分机房工作。

精选培训内容,特别是维修小组,机房管理教师应该把他们作为重点进行培养。维护人员需要计算机较全面一点的基础知识,但维修深度不要太高,定位于板卡级维修就行,对于机房常见的故障,板卡级维修大部分可以排除。为此我设置了一些这样的课程:针对机房仓库里有286、386、486等一系列淘汰的电脑,我在第一堂课,安排了小组学生,讲解硬件的发展史,给他们以直观的感受,看看CPU的发展,以及内存的发展等;再过来应该是硬件的熟练组装;CMOS的学习,有启动顺序设置、开机密码设置及破解等;第三是操作系统的安装,如XP的安装;常用软件的安装及杀毒软件的升级;GHOST软件的使用,例XP GHOST的快速安装,GHOST的备份和还原;计算机网络的组建及路由器共享上网的调置,含计算机名及IP地址的规划等;有条件的应该让学生了解一下打印机的使用等;机房网络对拷软件GHOST的较高使用;最后为计算机常见故障的检查、排除的方法及实践锻炼了。因学生都是在校学习,所以我们辅导培训学生的时间多选择为我校下午最后一节,即第四节课的自习时间,这样就没有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课程。辅导周期也可以在一个学期内完成,一周或二周完成一个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以教师讲授为主,老学员带新学员动手为辅。

2.教师为主导

(1)教师在管理体系中的主导

现代管理理论中,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是作为管理的四个环节和内容。如果把学生在机房管理中,用来担当主角来说,那么教师就是导演,就是一个管理者。前期的人员选拨,课程内容的设置,就是机房管理中的计划部分。人员的配备,以及内容的传授及以老带新的辅导,为机房管理中的组织和领导环节。最后就是检验小组学生培训效果的部分,教师在这个实践环节中,要做好控制的管理功能,及时纠正小组学生的差错,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教师在日常管理中的主导

管理教师在对主角进行一系列的理论培训后,还得不断地在实践中去锻炼他们。例某一机房进行网络硬盘对拷后,工作站每台电脑的数据是同一备份。那下面的工作就得进行计算机名、IP地址、学生端教学广播软件及硬盘还原软件的安装等,虽然内容较为简单和重复,但就是从这些机械的安装中,教师可以发现工作更细致,工作更负责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完全可以委以小组组长等重任,让他在小组成员中树立起一个榜样,成为主角中的主角。

(3)教师为主导在机房管理中的意义

目前,作为机房管理教师的我,已完全从繁重而机械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就连一年两次在我校进行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上机考试,不管它时间多紧和要求多高,我也能从容应对。对计算机考试机器及考试软件的准备工作,我只要把任务和要求,下达给组长,组长就会招集相应的成员,从做好样机(考试软件跟平常教学软件不同,且要求也高,必须从硬盘低格开始一路走来,软件系统只能安装考试用的软件,其它的软件一律不允许安装,最后还得用最新的正版杀毒软件来保持考试系统的相对干净),到网络对拷,再到计算机名、IP地址的更改,到最后安装考试软件,我只在最后来检查一下就行。当然其中碰到个别学生处理不了的电脑,我再去会诊一下,基本上都搞定。自我考点成立10多年来,这个国家级的上机考试工作,对我来说,我是很享受了这个过程,因为有这些主角给我带来上工作上的快乐。所以我个人一直认为,为提高机房管理的质量和效益,机房管理教师就得从管理中的这四个环节中下功夫,培养出更多的主角,甚至是主角中的主角,让学生在机房管理员唱主角,这样即服务了教师,又服务了机房。

四、结束语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完善梯队建设,让主角在职校机房管理中发挥带头作用。我们的职校学生应该和其它职校一样,也是在校学习两年,一年在外实习。可以说,我们机房管理的学生,一茬一茬地离开了学校,但我机房的管理学生却一届延续了上一届的工作作风。因为作为机房管理员教师的我,清楚地认识到,管理员教师只能做机房管理中的导演,而应该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在机房管理员中的主角。让他们起着带头的作用,从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工作的实效性等,影响着新的学员,使职校的计算机机房发挥出更高的效率,更高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计算机机房管理技术的实践与探索[J]》吴伟斌,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4月出版

篇13

(一)学生心态方面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去酒店实习,心态很重要。由于酒店根据自己各部分的需要,在分配岗位上,一般是前台站岗、接待、楼层服务员、餐厅服务员等基层部门等各部分最基层的岗位,尤其是管理方面的实践机会很少,实习生会觉得与自己的理想相差甚远,与使得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又由于在基层工作,从事的是酒店行业最基层的工作,大部分学生觉得自己在大学所学习的知识在实习过程中大多用不上,在酒店实习只是按照酒店的规章制度在做机械的、枯燥无味的工作,实习生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心受到影响。也有相当一部分一直以学生、实习生身份自居,觉得所需经历的实习期短,且酒店的经营效益与自身收益无关,使学生对饭店缺乏感情,对经营成果不关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目标的实现。

(二)实习基地方面

很多酒店把实习学生当成酒店“廉价短期劳动力”,认为实习生是新来的,且是短期雇佣,在工作中对实习生漠不关心,欺生言行,对学生的日常工作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以致让实习生感觉没有归属感,导致应付工作、消极怠工等情况的发生。再加上酒店雇用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生多是通过和高职院校签订合约来对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生进行管理。通常酒店给与院校一定的费用作为报酬,且学生在这一时期是实习阶段,没有正式转为正式员工,以致酒店给予实习生的实习工资较低,从而使实习生工作积极性不高。学生在酒店实习待遇较低。

(三)高职院校方面

首先现今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生去酒店去实习,一般只指定带队教师,带队老师一般把实习生安排到酒店,具体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就比较少了,没有实习指导教师在学生实习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特别是对再实习过程中学生碰到专业化的问题或是心理问题,带队老师往往难以辅导,这主要是体制的问题。再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到酒店实习在学校学习的实践性教学可能与酒店实际操作有些许区别,可能在学校学习训练的操作难以派上酒店用场。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中应对的措施

(一)学生摆正实习的心态

实习生在思想上要改变观念,积极提高实习的意识,实习是学生走上社会的第一步,是锻炼的机会,学会从基层做好;另外学生应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处理好和领导和同事的关系,找准自己的定位,尽快适应实习环境,融入酒店氛围中,以“主人翁”的精神树立对酒店的责任感和自豪感。用心实习。实习中多观察,多总结,在实习中不断完善自己,为毕业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校应建立健全科学的实习管理体制

在学生实习之前学校在学生到酒店实习之前开好实习动员会,做好学生实习的一切准备工作,如布置实习计划,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要撰写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书,实习结束后要把实习的工作表现计入档案,进行综合评价等等,让学生做好实习的心理准备,学院还应配备专业实习指导老师,全程跟踪,并在学生酒店实习时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心理辅导。

(三)酒店对实习生实行人性化管理

实习酒店应制定长远的实习生使用计划。实习酒店应把实习生看做酒店的正式员工,酒店的经营管理者在感情上不能把实习生当作酒店“局外人”,对待实习生应像对待酒店正式员工,鼓励酒店员工与实习生多交流、多沟通,不要排斥实习生,力戒歧视的发生,让实习生感觉到“家”的温暖。酒店还提高实习生待遇。酒店最好直接和学校的联系,双方节省管理费的支出,提高实习生的实习费标准。

三、结语

实习过程无论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对学院和酒店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应调整心态,学院在学生实习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制定好计划,健全实习体质,实习酒店改变旧观念,应人性化管理实习生,学生、学校、实习酒店都应形成良性互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为学校输送优秀的人才,为实习酒店带来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