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护理安全管理知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采用功能制排班,患者住院期间护士严密监测患者的体征变化,落实各项常规护理工作,为患者宣传健康安全知识,做好健康安全教育,轮休时做好工作交接,值班人员落实各项治疗工作,患者如发生紧急情况,立即进行救治。
1.2.2实验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的护理模式为患者进行护理,医护工作人员做好日常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包括:①实验组采用APN排班方法,减少交接班次数,同时根据护理工作量弹性排班,在工作高峰时段增加值班人员,确保护理工作及时落实;②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每名责任护士分管患者≤8例,整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护士有固定的患者,患者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增加亲切感。③首先制定患者危险因素评估表,对住院患者意外事故发生情况、疾病的危险因素、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汇集成表后,在护理工作中进行针对性护理,加大护理力度,尽量防止危险因素的发生,以提高护理过程中的护理安全。④充分发挥护理工作的责任意识,保持积极向上职业精神,注重护理细节,用热情的态度对待护理工作,保持病房环境清洁,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住院环境,指导患者做好日常清洁和饮食用药,对重症患者协助喂药等。⑤加强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对患者的手术伤口进行正确的护理操作,规范护理操作流程以推动患者的治疗进度并带给患者舒适感及安全感。⑥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普及相关的临床疾病知识,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度,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护理过程中为患者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1.2.3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记录和整理,记录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发生情况以及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以分析优质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发生率,并对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安全度及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问卷评分以相关的护理参考指标为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安全度、自感舒适度等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2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医疗单元,担负着抢救、诊断、检查、治疗、手术等重要职能。手术室内流动人员多、工作量大、患者病情复杂多样,且易发生各类意外事件,因而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患者的临床安全已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当中,手术室安全管理着眼于患者的安全,排查安全隐患,避免不安全事件发生,追求现代医疗服务的更高水平[2]。本院自2010年6月开始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有效提高了手术室安全管理水平和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6月~2012年5月本院手术室接收的手术患者5232例列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892例,女性2340例,年龄18~78岁,平均(43.2±5.8)岁。期间,手术室配置护士16名,均为女性,年龄21~38岁,平均(28.6±3.5)岁,本科5例,大专8例,中专3例。将2008年6月~2010年5月手术室接收的手术患者4966例列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632例,女性2334例,年龄16~82岁,平均(46.7±5.2)岁。期间,手术室配置护士15名,均为女性,年龄20~38岁,平均(27.9±2.8)岁,本科5例,大专7例,中专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手术大小,两组护士的年龄、学历及资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管理办法,即出入室登记、器械无菌管理、手术室护士管理等,但责任尚未落实到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总结手术室安全风险和护理差错事故,制订出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并运用于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具体方法如下:
1.2.1 护理风险识别 制定护理风险管理办法和防范措施,定期组织学习,使护理人员掌握常见护理风险的识别要点、防范措施及应急处理方法与流程,明确严格遵守管理办法和落实防范措施的重要性,自觉防范,积极应对。
1.2.2 管理职能划分 根据护理人员的资质和能力,赋予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职能,成立管理小组协助护士长进行护理风险工作的管理与考核,明确各成员分管内容和评价标准,并定期召开总结会议,汇总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制订整改方案,持续改进。
1.2.3 明确质量考核标准 确定护理安全的整体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细化安全管理考核标准,考核结果与护理人员的绩效挂勾,奖优罚劣。
1.2.4 规范手术安全核查办法 要求手术前,必须由有资质的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以及护士分别对患者姓名、基本情况、病情、手术要求等进行核查[3],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差错;对于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要求必须由消毒供应室、手术室护士共同查验,核对相关器械的包装完好性、有效期、器械名称等。手术室护士需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开包和准备器械,消毒供应中心需详细检查器械供应商的资质、产品质量、供应时间等。
1.2.5 规范护理安全记录 制订护理安全记录标准和规范,为提高工作效率,将安全风险因素列成详细表格,护理人员进行认真仔细的登记,包括护理细节、器械清点、无菌管理、签名核查、用药情况等。同时每周进行一次护理记录的清点与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1.2.6 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安全风险教育 完善手术室安全风险应急预案,及时组织学习和演练,做到人人掌握、个个自觉执行,强化手术室护士、麻醉师、手术医生的安全风险意识,减少和杜绝差错和纠纷。
1.2.7 制订并落实风险隐患上报制度及流程 便于隐患发现或风险发生时的信息传递,从而提高风险预警和风险化解的能力。
1.3 观察指标
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安全风险、差错事故等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采用计分器方式,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于患者转入病房并且意识完全清醒后进行信息采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应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安全风险和差错事故的比较
观察组的安全风险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观察组的差错事故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1)。
2.2 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表2)。
3 讨论
手术室风险多、病患量大、工作压力重、技术要求高、程序复杂,这对安全性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护理安全干预机制重在通过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管理办法的实施,规避安全风险,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赢得患者的信任与支持。当然,安全管理水平也是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5-6]。在本研究中,采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观察组其安全风险及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提示该机制具有较好的管理效果,适合于在手术室的安全管理中采用和实施。护理安全干预机制的制订与实施应注意方法和步骤,除了相关的措施与制度出台外,还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①手术室安全风险筛查:调取院内连续几年的手术患者病例档案进行护理差错事故的筛查,明确临床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其诱因。同时,查阅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相关文献作为参考,归纳总结常见的护理差错事故和诱发因素。②实施院内培训,提高安全意识:组建护理安全干预管理小组,定期在科内组织护理安全管理培训,针对干预机制的相关内容逐一进行讲解和培训考核。强化手术室医护人员“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凡事以安全为前提进行临床决策,充分站在患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时时处处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尽早采取措施,防范于未然。③严格落实安全巡查工作:护理安全干预管理小组人员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手术间的工作进行安全巡查,一方面对相关人员进行提醒、指导与考核,另一方面切实发现问题,及时干预,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张安平.多部门合作的手术核查制度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1,23(10):2021-2023.
[2] 庄新萍,陆琪,曹彩英.安全文化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63-65.
[3] 王桂芹,龚光清,赵云,等.手术室安全管理及差错事故的防范[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2):1478-1480.
[4] 李论,金仲品.严格实施手术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关键[J].当代医学,2011,17(22):12-14.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某院护理人员有32名,年龄大约为22~45岁,手术间有10个,年手术量为2200人次。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开展前后位主要的时间截点,将100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为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任何系统差异。观察护理安全前后的患者满意的程度。
1.2 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的是常规的护理制度对患者进行护理。
1.2.2 观察组 采用的是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对患者进行护理。①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安全护理。在以前手术护理的工作中,工作只是比较单一的配合手术,对患者进行了完全的忽略。自从医院开展了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以来,手术室护士走出手术室,在进入病房中,要经过术前访问、手术中的安全护理、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等[1~3],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患者的安全为中心,保证了手术过程中的全程服务。但是针对大多数的护理人员学历较低,所以要通过相关的教育,比如:成人高考、网络大学等方式,不断的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适应护理行业的发展和需求。但是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较大的工作量、压力也是特别的大、时间上也是不稳定的,急危重症患者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这就要求护士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手术室工作是否完善,对手术患者的救治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器械护士在给患者手术过程中的默契配合等,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缩短手术的时间,减少手术患者的感染率。但是针对危重患者而言,手术室中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对手术患者的生命有着直接的影响。②加强相关的队伍建设,在提高队伍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要不断的提高队伍的专业技术,要进行相关技能的培训、岗位培训。一方面是根据专科发展的需求,针对护士悟性、护士性格进行专长培养,缩短专科培训的周期,促进护岗位速成。另一方面是提高护理安全的管理,护理安全管理主要指的就是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的相关因素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①采用爱岗敬业精神,培养成合格的护理人员;②采用人文关怀机制,关心爱护护理人员,并尊重护理人员,不断的激发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热情;③采用目标责任制,对不同水平的护理人员定制不同的目标,促进护理人员实现自我价值。④为护理相关人员创造一个舒适、关系融洽的良好环境,同时对护理人员的量化要进行考核,充分的利用经济杠杆调动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③注重点,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护理服务比较琐碎并且很繁杂,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和细节。?我们要抓好重点患者护理,例如:危重手术、老年心脑血管患者等为主要的护理重点;?要对护士进行培训工作,将新来报到的护士、实习护士、在工作中经常粗疏易出现问题的护士进行重点的对待,就新护士而言进行岗前基础培训,针对各科室进行不同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要对工作落实的程度进行抓好,严格的践行监督和检查,实行窗前交接班,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医院的服务质量。④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成立相应的护理质量小组,让基层相关的管理人员参加到护理安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好护理人员工作的自觉性,保证护理共组的质量。质量是一个单位生存的命脉,安全是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常抓的就是护理安全。一定要严把质量,对安全隐患要及时的发现、消除,为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服务的护理工作。⑤建立手术室质量管理的小组,其成员主要有护士长、手术室护理骨干、质量控制人员等,科护士长、护士长以及控制人员要组成质量管理体系,采取一些定期的评价以及随机抽查的结合方式,对手术室的环境以及药品的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和评估,提高手术质量的改进。
2结果
通过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医院的手术室护理人员素质得到了比较全面的提升,护理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对手术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和回访中。发现患者的满意程度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见表1。
3讨论
通过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对手术护理的定位进行明确。护理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护理风险的系数,保障患者的人生安全,做好护理高风险的管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1、工程概况
本管段内隧道位于湖南省芷江县竹坪铺乡至土桥乡,其中包括杨家湾1号、杨家湾2号、赵角湾1号、赵角湾2号四座隧道,正线长度5614m,每座隧道工程概况。
1.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及气象条件
隧道范围地表为第四系统坡积层( ),下伏为元古界板溪群五强溪组第一段( ):下部灰色、浅灰色、肉红色含砾长石砂岩为主,夹少量砂质板岩、粉砂质板岩;中部灰色、灰绿色粉砂质板岩,夹变余粉~细砂岩;上部灰色块状长石砂岩、含砂砾岩为主,夹少量砂板岩,凝灰质板岩。板溪群马底驿组第三段( ):灰绿色后层块状凝灰岩夹条带状凝灰质板岩,岩石风化后形成白色、灰色、黑色相间的条纹,构成本段特有的标志。
1.2施工方案概述
1.2.1施工方法
隧道按照“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并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不同围岩级别及周边环境选择相应施工工法,按全标段重点控制工期点,合理划分作业段,科学统筹,采取平行流水作业法施工。
隧道开挖前,首先完成洞顶截水沟、洞口土方及边仰坡防护施工。洞口土方采用挖掘机配合装载机自上而下分层施工,大型自卸汽车运输,并及时做好坡面防护,开挖一段防护一段。开挖至明暗分界线后,应先施做套拱混凝土,再施做暗洞超前长管棚,暗洞口前所有开挖、防护、排水完成后才能进入暗洞施工。
隧道开挖采用多功能作业台架配合风动凿岩机钻眼,实施光面爆破,光面爆破参数通过试验确定,并根据现场爆破效果不断进行调整,严格控制超欠挖。隧道出碴采用挖掘机配合装载机装碴,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
施工将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纳入工序管理,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控量测,仰拱超前、二次衬砌紧跟,以保证施工安全。不良地质段坚持“早预报、预加固、弱爆破、强支护、紧封闭、快成环、勤量测、早衬砌、稳扎稳打、确保安全”的施工原则,组织施工。浅埋及浅埋偏压地段除加强洞内监控外,同时加强地表监测,施工时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的原则,注意对监控量测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反馈以便尽早提出处理方案。
1.2.2 准备工作
施工前对图纸、资料等进行现场核对,并作补充调查,调查核对隧道所处的位置、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钻探图表、以及隧道进出口位置和其它相关工程的情况。对图纸中发现的问题,立即反馈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更正或确认。
施工前的平面复核和控制测量将由我单位精测队进行测量定位,施工中测量由隧道工程师、测量工程师组织测工操作,并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定期复测。
2、施工技术难点
2.1首先是隧道开挖后,大量地下水渗入隧道,围岩失水固结,地表下沉,对地表路面交通以及两侧刚性管线带来极大的危害。其次是地下水渗透对围岩产生软化作用,围岩由硬塑变为软塑状态,甚至变为流塑状态,产生大变形而丧失稳定性,施工中如何控制地下水是保证顺利施工的关键。由于地下水的渗透作用,地下水控制十分困难。因工程所处位置限制,没有降水作业条件。因而,地下水的控制显得非常重要且极为困难。
2.2区间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残积层的砂质粘性土、砾质粘性土,局部地段为海冲击砂层,地层软弱。隧道开挖后周边围岩在自重应力的作用下松弛变形, 控制不好易产生变形坍塌。同时,受地下水的作用软化后丧失稳定性,给施工带来困难,特别是由硬塑变为流塑后,随地下水一起涌入隧道内形成大的坍塌涌泥, 严重危及周边结构物及施工安全。施工时,必须采取严格措施控制,防止产生大的变形及坍塌。
3、隧道施工关键技术
天科区间穿越地层为砾质粘土层及全风化花岗岩层,部分段落隧道拱顶地层中含有透镜体状中砂、砾砂层,隧道上部地层中有市政管线20 条,其中煤气管线2 条,穿越2 座人行天桥。施工中采用了超前小导管注浆、超前排水以及施工监测,保证结构物安全和施工顺利的关键技术。
3.1超前注浆固结地层
因区间隧道穿越地层为砂质粘土,局部地段为海冲击砂层,地下水丰富。设计采用
3.2超前引排地下水
区间隧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后大量地下水涌入隧道内,给施工带来很大影响,同时由于地下水的作用,粘土层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软化,水量大时成流塑状, 造成拱脚下沉、两侧涌泥,支护结构下沉,施工极为困难,为保证施工安全,经多次研究决定采取降水措施。由于区间隧道位于深圳市繁华的深南大道下,两侧建筑物密布,无法进行地面降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地质情况,最后采用隧道内超前排水和隧道内降水两项措施,成功地解决了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问题。
3.3监控量测技术
为减少施工影响,施工中必须进行施工监测工作,信息化施工; 同时,监测信息能及时了解围岩稳定情况,支护结构变形情况,及时修改施工参数及支护参数,切实保证施工安全。施工监测主要进行地表沉降监测、隧道拱顶下沉、净空收敛、支护结构变形、支护内力等。监测工作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布设监测断面,按要求频率进行日常监测工作,对监测信息及时分析整理,指导施工。
4、文明施工措施
严格组织施工管理,开展文明施工,创标准化施工现场。施工前应做到全员教育,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化害为利,为当地居民创造和保持一个清洁适宜的生活和生产环境。
4.1保证施工现场整洁有序的措施
(1)施工现场安排做到布局合理,材料定位堆置,机具进出场有序,路沟畅通,管线齐全,生活设施清洁文明,施工安全有序;临时设施的布置要进行方案的比选,使其达到破坏植被少,不阻断地表径流畅通等目的。
(2)对施工便道、施工场地、施工营地等从美学角度进行布置和施工,保证施工现场整洁有序,每道工序施工完毕后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将该项工作内容纳入工程质量检查项目内,并采取相应的奖罚措施;施工完毕进行搬迁时,对其环境进行清扫和平整,尽量恢复原有的自然状态。
(3)施工过程中的生活和施工垃圾应设点集中处理,保护好当地的水土资源。
(4)施工中严格控制扬尘,便道适时洒水,必要时要加强防护。
4.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落实成品保护责任制
4.2.1加强施工的现场管理和文明施工的成品保护工作,定期对管理和操作人员进行文明施工、成品保护教育,提高职工自觉保护成品的质量意识。
4.2.2成品保护不只是对已完成的成品进行保护,而更重要的是对每道工序的成品进行保护,在进行下道工序之前,必须对上道工序的成品进行检查验收,若验收不合格,严禁下道工序作业。
5、施工安全管理
进行地铁隧道的施工,必然会使用不同种类的施工设备。无论是在隧道洞内施工还是在洞外施工,施工设备的安全管理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若施工设备管理不当,造成使用混乱,继而引发诸如火宅、漏电、爆炸等诸多风险,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对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又会产生一定影响。地铁隧道施工中的安全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地铁隧道施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就是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忽略了风险的存在。因此应经常对地铁隧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宣传及教育,必要时还应考核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掌握程度。
6、结语
篇5
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深基坑支护施工对工程质量有直接影响。随着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作用尤为关键。基坑支护结构的合理设计和选择是保证基坑工程安全的重要保障。
2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湖南省长沙市西南出口道路工程某市政大桥。大桥总宽度为50m,左右两幅分修,左幅桥孔跨布置为6×25m+30m简支小箱梁+(39.5+2×60+37.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右幅桥孔跨布置为6×25m+30m简支小箱梁+(37.5+2×60+39.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起点里程GK0+421.77、终点里程GK0+805.2,桥梁全长383.43m。项目施工时把该墩深基坑开挖施工列为重点安全防控对象。
3深基坑支护工程项目概述
3.1深基坑支护方案
在市政桥梁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管理者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深基坑支护技术,有效保证市政桥梁项目的质量水平。基坑支护形式见表1。
3.2深基坑支护技术特点
在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过程中,虽然支护工作结构是临时性的,但支护工作结构对于整体市政桥梁施工进度和开挖都有着直接和关键性的影响。因此,相关施工管理人员需要重视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完善和发展,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有效提升市政桥梁地基的质量水平,切实保证市政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深基坑支护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
在施工过程中,所获得的土质勘探信息往往不够全面,施工现场的整体性质不能全方位展现出来,收集到的数据分析结果具有一定偏差,容易出现意外和故障,对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在对施工环境土壤压力的计算过程中,相关施工管理人员通常都会使用库仑土压力理论来开展此类工作。该理论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现阶段都是建立在一个虚拟的条件下,真实的施工现场的土质情况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该理论实际意义不明显,对深基坑支护工程质量影响较大。
5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
5.1钢板桩技术
在应用钢板桩支护技术的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将选取的钢板桩和热轧型钢制作成钢板墙,将土壤和实际施工环境中的地下水进行有效隔离。而钢板桩支护技术虽然能够将施工环境进行土水分离、提升工程项目的安全稳定性,但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噪声,对工地周围居民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因此,要确保施工环境远离市区,才可以应用钢板桩支护技术,避免施工产生噪音影响居民日常生活。钢板桩支护技术和其他深基坑支护技术相比,最主要优点在于成本较低、节省工程资金,而且钢板桩可以循环利用。钢板桩技术应用如图1所示。
5.2地下连续墙深基坑支护技术
现阶段,地下连续墙深基坑支护技术已成为我国深基坑支护工程的主要技术,而且在国际市政工程施工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在应用该技术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在有泥浆护壁的基础上对深基坑进行分槽段施工。该技术的主要适用于地下水位相对较高的软黏土和砂土地层条件。地下连续墙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是现阶段我国所有深基坑支护技术当中效果最好的,但是,该技术最大缺点在于施工难度大且成本较高。
5.3土钉支护技术
相比其他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土钉支护技术的优势在于成本较低,且能实现与多种深基坑支护技术同时使用。但土钉支护技术的缺点在于施工环节繁多、工程量较大、土钉的插入情况和土钉本身的数据都需要进行精准的测量分析,较为繁琐。在使用土钉支护施工技术的过程中,要保证基坑支护工程的场地排水流畅、土钉的位置合理、稳定性符合实际施工标准。在基坑内部会设置大量的长杆,插入密度较高的基坑内部,提高基坑的稳定性。
5.4支护结构的选择
由于实际施工环境的地质条件和土壤结构不同,在设计施工方案时,需要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选择科学合理的深基坑支护方案。深基坑支护结构的选取需要符合工程要求,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如工程的地质条件、施工范围的地下水位、施工场地、深基坑支护开挖深度、深基坑支护开挖大小、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确定最适合深基坑工程的支护结构。当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条件较好时,可以使用土钉墙、喷锚等支护形式;当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条件较差时,可以使用地下连续墙、重力式挡墙等支护形式;当施工区域内的地下水位过低时,不需要使用有防水功能的支护结构;当施工区域内的地下水位很高时,必须使用有防水功能的支护结构。
6跨线施工的具体安全防护措施
6.1桩基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钻机拼装、就位后的摆放位置要平稳、牢固,外缘搭设临时安全防护排架,防止冲孔振动土石滚入限界。把钢护筒打入至岩面,防止钻孔过程中出现塌孔。在硬化路肩设置观测点,冲孔过程中每天观测是否对路基产生影响,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调整施工方案。泥浆调制严格按照规范执行,避免出现坍孔;冲孔产生的泥浆排入开挖的泥浆沉淀池,严禁泥浆乱排;冲洗导管、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施工机具的水排入指定的沉淀池,严禁排向路基。
6.2承台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承台基坑开挖产生的土体应运离基坑,避免基坑坍塌,同时,应注意高处边坡落石,避免伤到施工人员。支架搭设完一层后应立即安装接地线,接地电阻测试合格后方可继续向上搭设。竖向布置的钢筋安装时垂直向上传递,钢筋传递必须在远离市政桥梁侧。桩基、墩柱中心位置需反复校核,墩、柱、盖梁模板安装后需加强固定措施。为保证混凝土质量,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减小坍落度,应掺入外加剂,缩短混凝土凝固时间,提高早期强度;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延长拆模时间,加强养护,确保系梁、墩柱、盖梁的施工质量。
7结语
综上所述,深基坑施工过程要严格落实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监督审核相关施工环节,在施工之前,应全面分析项目所涉及的各方面影响因素,确保深基坑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基坑工程附近的土质和地质条件明确后,应通过精准的测量和计算,选择科学合理的深基坑支护技术方案,以便有效地开展后续工程项目。
参考文献:
[1]卢治松.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市政桥梁中的应用探讨[J].福建交通科技,2016,(02):26-28.
[2]张浩,赵世杰.市政桥梁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机理分析[J].居业,2017,(01):128-129.
[3]琚晓平.谈市政桥梁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9,12:63-64.
篇6
广播电视,顾名思义,是向广大地区传播图像、声音的一项工具,在宣传、监督、教育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科技的发展带动了广播电视的发展步伐,从最初的播出节目少、时间短、清晰度差到现在的节目多样化、色彩丰富,其经过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但过快的发展也带来很多问题,为了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必须加强对广播电视安全技术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广播电视的播出质量。
一、广播电视安全技术维护和管理的重要性
(一)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加强对广播电视安全技术的维护和管理,能够确保在制作或播出节目的过程中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在广播电视制作与播出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外来系统的攻击,或因传输或播出系统中存在问题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为了防止上述状况的发生,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实施对广播电视安全技术的维护管理。
(二)确保传输系统的稳定运行
广播电视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将图像、声音、影像等传输到人民群众面前,一旦在传输过程中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广播电视的传输系统越来越复杂,各种创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为了保证播出时间的准确性以及节目的播出质量,一定要确保传输系统的稳定运行。
(三)保证播出节目的质量以及节目生产安全
节目生产安全是人民群众正确思想情怀的最基本保障,为了保证节目符合爱国思想,并都属于宣传正能量的范畴,必须对广播电视安全进行有效的管理,使节目正常运行,并保障未成年人以及成年人有着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新兴技术的发展,为广播电视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与时俱进,学习新技术,努力提高节目质量,使广播电视更为完善的发展。
二、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技术维护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优化维护管理体系
完善的管理制度在部门运行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维护广播电视安全技术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必须先合理的分析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方案,在人员安排、技术开展、设备维修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上建立规范、统一、条理分明的管理制度。此外,优化维护管理体系,从小事抓起,无论是人员培训、设备检查维护、还是节目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都预先准备应急方案,以防止意外的发生。在维护管理广播电视安全技术方面,层层抓起,既要做好各部门的准备工作,又要保证技术人员以及各项设备在节目播出过程中不会出现问题。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根据管理条例施行奖惩制度,使广播电视能够正常播出。
(二)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各司其职
技术人员在广播电视播出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各司其职。首先,要确保每一位技术人员对设备、对传输线路等都有一定的了解。其次,落实技术人员的安排,个人有明确的分工。最后,要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学习,如开展专家讲座,组织交流探讨大会,这样有利于技术人员知识的更新,在一定程度上也防止了意外情况的发生。
(三)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
广播电视播出系统高负荷运转,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定期的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确保广播电视不会因为设备破损、老化等现象发生而影响节目播出。应做到以下三点:(1)确保设备所处环境符合设备对环境的要求,防止潮湿、高温等对设备造成影响。(2)对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即使出现问题也在及时发现,并在第一时间解决,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3)实时检查,从月检、周检到日检,按照设备的相关要求,加强对设备的检查力度,并做好相关的防护手段。
(四)建立完善档案机制
建立完善的档案机制,有助于技术人员的维修、检查工作的实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可以利用电脑备份,在电脑上建立相对应档案,发生问题或查询资料时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在第一时间内找寻自己所想要查询的资料。档案机制可包含以下内容:(1)基础设备的基本信息,如设备名称、使用条件、所在环境、使用时长。(2)检查维修的结果,在定时检查的过程中,应将检查结果详细记录到档案中,哪一台机器容易出现破损或是易磨损的位置,将这些记录下来会为维修人员减轻很大的工作压力。(3)问题记录,在节目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将这些事情进行记录,以防下一次意外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安全技术的维护和管理在广播电视正常工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加强对其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健全管理制度,构建维护体系,为广播电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绽放光彩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7
知识产权的英文是IntellectualProperty,即智力成果权,是国家赋予公民对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时期内享有的专有权力。早在18世纪,智力成果权就与物权、债权并列于财产权之中。[1]尤其是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的激烈化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知识成果的占有、传播、转化和应用进入白热状态,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国际经济秩序新的制高点。
二、企业档案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
企业档案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对社会及企业有保存价值的信息集合,其必然包含了企业在研发中形成的智力成果以及智力成果的形成记录,因此企业档案是知识产权的存在形式,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之一。涉及企业知识产权的档案包括科技档案、专利档案、商标档案、商业秘密档案等。其中科技档案的范畴较大,是技术研发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一切图、文、声、像记录,如企业编制的手册、标准、规范、通用图,企业自主研发的软件或程序,企业的工程图纸、设备数据等;专利档案是专利申请、受理、保护过程中形成的直接记录,也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核心智力资源;商标档案是企业商标注册及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包括注册名称、域名、商标、图形标识等;[2]商业秘密档案是指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且采取保护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如企业的产品配方、项目设计方案、招投标计划等。广义上说这四类档案都属于企业的科技档案范畴,是企业的科技结晶,受知识产权保护。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企业档案是对企业活动的真实记录,对企业行为的真实反映。档案的参考凭证价值和法律效力决定了企业档案可以作为维护企业知识产权的有力凭证,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手段,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发展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知识产权战略下企业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知识产权工作在企业、行业间的发展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及不均衡性,知识密集型企业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视知识产权为企业发展的生命力,但在大多数中小企业中,知识产权意识及保护力度依然薄弱,甚至屡有侵权事故发生。[3]总体来看,知识产权在企业间的运作水平仍然较低,体现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就反映出诸多与知识产权战略不相适应的问题。
1.知识产权档案范畴界定不清知识产权档案或重要的科技档案较一般档案而言,凝聚了更多的企业智力成果,其经济效用、科技效用乃至法律效用决定了知识产权档案的特殊性,一般涉及知识产权的档案应当采取特别的保护策略。但是目前一些企业档案工作者缺乏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在归档过程中存在不能将知识产权档案与其他类型档案区分的情况,各类档案无差别保管,给知识产权信息的遗失、泄露或产权纠纷的发生带来风险;[4]有些企业虽然将知识产权档案单独设类保管,但由于对知识产权档案范畴界定不清,会存在归档不全的情况,如只关注各类专利,而对于知识产权所包含的其他涉及到著作权、商标权以及商业秘密的资料未能给予同等重视;另外,不同类型产权资料其保护期限、开放范围以及权利归属的界定都存在差异,档案工作者如果不具有充分的产权意识和产权知识,就难以区分各类技术成果对档案管理的不同要求,对知识产权档案的保密、降密及解密工作也就难以为继。
2.知识产权档案归档质量不高产权档案的详实完备是保证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但是由于产权档案的特殊性,在现实管理中,其归档质量往往难以控制。首先产权档案的经济价值致使一些技术人员在归档时不愿意将自己所掌握的全部资料提交档案部门,少数技术人员拖延归档或将核心资料占为己有,以大量的一般性材料或复印件应付档案部门,致使一些高价值的知识产权资料随着技术人员的流动而遗失;其次产权档案的科技价值致使一些部门只专注于科技成果奖的申报或科技成果的推广而忽视了对科技文件的专利申请以及对技术文件的保护,致使一些技术成果长期堆积在技术部门,或被其他企业抢先申请专利;[5]另外档案人员由于专业受限或权利意识不足,对待知识产权档案的归档工作采取被动的态度,不督促项目组及时提交材料,对提交后的材料不仔细检查核对,发现遗漏或问题不及时处理,也会导致大量技术资料伴随项目结束而难以收集。
3.科技档案管理缺乏监督机制科技档案的形成取决于技术资料的积累,技术资料的积累渗透于项目开发的各个环节,从项目的立项、研发,到小试、中试,再到申报、投产,每一个环节都会形成种类繁多的技术文件,技术人员由于工作接替或缺乏档案意识,在日常的文件材料积累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不规范、不重视或不全面的情况,这就需要档案人员深入课题组,督促、指导技术人员做好技术文件材料的日常积累工作,定期监督、检查项目文件材料的移交和归档。但是许多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并没有建立健全的项目监督机制和规范的科技档案管理制度,档案人员与科研项目相脱节,与项目管理人员缺乏沟通,对项目形成过程技术文件材料的积累不能形成有效的过程管理及前端控制,不但影响了科技档案及产权档案的完整性,也使企业产权保护工作受到掣肘。
4.科技档案的利用与保密工作难以协调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内部智力成果为企业专享,并激励企业智力成果的积累和增长。科技档案作为企业智力成果的结晶,由于其价值性与机要性并存,在开发利用方面往往难以掌握好“度”,容易产生极端情况。一般情况下,档案部门出于对安全性的考虑,对科技档案以“守”为主,为了确保科技资料的不泄密、不遗失,通常将归档后的科技档案束之高阁,不开发、不解密、不转让、不销毁。[6]由于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具有时效性,同时知识的更新周期日渐缩短,长期搁置的科技档案其知识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然流失,因此科技档案的被动保管实际上带来的是资源的流失,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初衷相违背。另一种情况是,企业对科技档案的机要性没有采取应有的重视和特别加以保护,档案部门对技术资料的借阅和利用不加以限制,致使技术部门或技术人员出于利益、职位或评奖等考虑,而随意复制、翻译、传播、转让技术成果及专利,同样造成企业知识资源的损失。
四、知识产权战略下如何加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
完善的档案工作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当前企业档案工作中存在的诸多与知识经济要求、知识产权战略不相匹配的问题,如何从法律、制度及技术层面加强档案工作,尤其是科技档案工作,使企业的科技档案真正参与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规划与应用中是知识时代给档案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
1.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增强法律运用能力知识产权意识淡薄是目前大多数企业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也是产权保护工作在企业间应用不均衡,甚至难以为继的思想根源。档案工作者要做好科技档案的管理与开发工作,首先应该具备一定的产权意识和产权知识;其次,科技档案的开发与保护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产权保护的有效性也是以法律保证为前提的,因此档案工作者必须增强自己的法治素养和法律知识。
2.建立健全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科技档案是涉及企业技术核心的专有档案类型,其专业性的特点及价值对于企业的知识积累及知识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密切联系的对象。为了保证科技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需要从制度层面上给予更严格的管理与控制。首先是归档制度,这里值得说明的是,档案部门应当根据企业科技成果的类型对企业科技档案的归档范围给予明确的界定和说明,以防止由于档案人员的主观认识差异而带来的差异化归档,归档制度还应对归档时间、归档手续、归档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进行严格的控制,以便将科技档案归档工作落实到具体的阶段、部门乃至人员,从而使归档工作有据可凭、有据可查。[7]其次是监督制度,档案工作者应该在项目开展之初就对技术部门提出文件质量控制要求,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实时跟进,定期监督、检查文件收集情况;在项目结束后清点全部文件,对遗漏的文件应及时催补,并就项目的文控工作进行总结报告。另外就是关于科技档案的安全制度,如档案的复制、借阅、利用的程序控制和手续控制,对或涉及产权的文件材料的保密控制等,都应纳入到安全制度规范内。
3.提高电子文件的技术保护手段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电子办公更加便捷,文件的形成、传递、加工都更加高效,电子文件与档案之间的联系也更加密切,但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电子文件的安全带来了更大的风险,恶意篡改、删除、盗取信息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对于企业科技档案乃至产权档案的保护,除了实体的安全控制外,更要注意信息在个人IP端和局域网系统中的保护。一般的技术保护分为宏观保护和微观保护,[8]宏观保护即防止外来计算机对用户计算机信息的获取,主要通过加强网络信息管理的“防火墙”系统来实现,除此之外文件系统过滤驱动技术也可以实现对文件的访问控制、对重要文件的还原处理以及对机密文件的加密操作;另外加强网络监测系统对于控制内部人员的规范化操作,防止对机密信息的有意传递和泄露有监督作用。[9]微观保护即对电子文件本身的保护,在其被恶意访问或窃取后仍能保持内容的机密性,目前微观保护的主要手段即数字加密技术。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产权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仅是保护自主技术的问题,也是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一种体现。企业档案是企业高价值信息的凝聚,其中技术档案和产权档案更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息息相关,既是产权保护的对象,也是产权保护的依据,同时是产权开发利用的基础,档案工作者应当从知识产权需求角度出发,思考如何通过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促进企业档案在推动企业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红,罗军.企业知识产权档案战略性管理刍议[J].档案学通讯,2010(3):88-90
[2]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
[3]冯晓青.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基本问题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0(4):59-63
[4]何京芳.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J].陕西档案,2008(3):34-35
[5]林园子.论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7):83-85
[6]牛万福.知识产权保护与档案管理[J].黑龙江史志,2013(21):136
[7]罗军.将档案工作纳入现代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J〕.档案学通讯,2005(5):79-80
篇8
1. 2及时分类消毒处置:临床使用的医疗器具种类繁多,用后的治疗包、器械、敷料均带有不明感染物质。物品回收后应遵循由污到洁的流水作业方式,防止工作环境污染并及时进行分类:一次性医疗用品及敷料、乳胶手套、各类导管弃于感染性废弃物回收袋内,各类器械、碗、盘等及时浸泡于规定的消毒液内,尖锐利器如针头、刀片、缝合针等置于利器盒内;感染科及已知感染患者使用的器械,处置时必须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1. 3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实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普遍性防护原则”,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体液以及安全处置废弃物[1]。医务人员在接触各类回收污染物品后,都必须严格按流程洗手;接触带有血、体液物品及高浓度消毒液时须戴手套,手部皮肤有破损尽可能减少接触机会;使用消毒液及清洗器械时应使用防水围裙。工作区空气消毒每日一次,遇有特殊感染或疑似污染器械应随时消毒。
2化学性损害的防护措施
2.1规范消毒液使用管理:供应室消毒液使用量大,且多为较高浓度的高效消毒剂和灭菌剂,如含氯消毒液、醛类及过氧化物类消毒液。此类消毒液对呼吸道、皮肤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及危险性,配制、使用时严格按要求执行,加强使用过程监测,防止浓度过大、氧化剂操作不当引起的人体损害、爆炸等不良后果。
2. 2减少化学性物质的损害:消毒液配制时严格执行先添水、后加药的原则,过氧乙酸配制时需将药液沿容器壁徐徐加入水内,以防过度氧化引起的危害;消毒液容器加盖,以减少弥散的化学因子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消毒液内取放器械尽可能采用非接触技术或戴手套;使用气体化学消毒、灭菌剂时需定期监测消毒环境中气体的浓度,防止有毒气体泄漏;如遇消毒液溅于皮肤或眼睛时及时用流动水冲洗,以减轻损害程度。
3锐利器械损伤的自我防护
3. 1回收、清洗器械谨慎操作:治疗包、穿刺包内的手术刀片、缝合针、穿刺针均为潜在的损伤器械,操作不慎极易发生锐器伤。科室使用后均应卸下刀片及针头再与供应室兑换;清点交换物品利用非接触式清点方式,针头不应徒手从注射器上取下;污染的针头、刀片和其他锐利物品应弃于回收室内的专用利器盒,复用穿刺针等锐利器械应集中浸泡消毒,锋利侧同向放置;清洗后应置容器内运输至检查包装组,谨防回收、清洗和徒手传递过程中引起的锐器损伤。
3. 2正确处理锐器伤:一旦发生锐器损伤,应严格执行感染预防的标准处理程序:捏住伤口周边持续挤压至血液流出,并用流动水冲洗, 5%碘伏溶液消毒伤口;同时了解使用器械患者有无感染症,以判断是否采取规范的预防治疗措施。
4热力消毒灭菌时的安全防护
4. 1掌握物理伤害因素:医用消毒柜均由水、电、气做支持系统,以保持正常有效的工作状态,操作过程存在安全隐患和职业伤害可能。压力蒸汽灭菌为湿热灭菌,工作时蒸汽压力达205. 8 kPa (2. 1 kg/cm2 ) ,温度121~132℃以上;热空气消毒柜灭菌工作温度可高达180℃以上,如操作不慎极易造成烫伤,甚者发生爆炸事故。
4. 2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压力蒸汽灭菌操作定人定岗,消毒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每次灭菌前应先通气试表,检查仪器、设备运行状况,确保管路通畅;干热灭菌把握物品摆放,避免与柜底部及四壁接触,防止物品碳化起火;发现运行故障及时报修,确保安全使用,避免意外伤害。
4. 3热力烫伤与爆炸的预防:严格执行灭菌柜开门标准,高压灭菌需待柜室内外压力平衡(恢复到零位) , 温度降至60℃以下;干热灭菌后柜内温度降至40℃后才能开门取物。打开柜门时操作员避免正面直对灭菌柜,防止热气流冲击损伤;开关气阀、卸载灭菌物品时,注意保持与灭菌器及输气管道的距离并戴隔热防护手套,避免热物体烫伤。
5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学习
供应室护士的职业防护应从预防人手,加强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树立防护理念,规范操作行为[2]。供应室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职业安全问题,在保证各项工作质量的同时,安全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加强自身防护,维护身心健康。
6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的预防保健工作
供应室工作中的危害因素单靠工作人员本身注意防护是不够的,需要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医院领导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消毒供应室在医院感染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职业暴露的危害,尽可能地完善布局,配置合格的设备和防护用品。预防保健科应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坚持每年健康体检,科室建立锐器伤报告制度,人人掌握锐器伤的处理措施,一旦发生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安全的防护意识,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安装合格的设备、配备合格的专业技术操作人员,严格遵循供应室操作流程,牢固树立自我防护意识是加强职业安全管理、确保工作人员身心健康,预防职业危害的关键。
篇9
Key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safety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不断地扩大,房地产事业兴旺,城市土地供应日趋减少,市中心区域内的建筑不得不考虑往高、深处发展。对于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深基坑支护工程研究已成为共同关注的问题。据国家建设部对近年来的事故统计中显示,坍塌事故大伤害已排在第五位,塌陷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排在第一位。越来越多的人已认识到深基坑支护工程的重要性,作为施工人员应竭力避免事故的发生。本文从施工的角度来分析深基坑支护的施工安全及管理问题,为提高深基坑支护工程质量提供参考。
2、深基坑支护中存在的问题
深基坑支护设计可以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和熟悉土力学、地质学和结构力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加上丰富的工作经验,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设计支护的围护方案和管理办法。现阶段,我国的民用工程、市政工程和工业建筑、工程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挡土墙的稳定性较差
在浅基坑6m内的挡土墙主要采用重力式水泥搅拌桩,以此作为围护是比较成功的,因此,很多单位以此用作深基坑的围护结构。但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采用也必须考虑地质条件、岩土性质、工程要求、场地环境、地下水动态、气候变化、施工方法等问题。如果上述的条件不允许,则有可能发生挡土墙的严重移位,导致工程桩向中心发生移位,形成倾斜或者开裂。
2.2 止水效果不好
分析开挖后的基坑支护桩,引起止水效果不好的原因有:钻孔桩、旋喷桩有偏位、偏桩情况;因砂层中含有块石等因素影响旋喷桩质量, 在桩体内产生孔洞。处理方法: 对桩身偏位、偏桩造成漏水涌砂的部位进行堆土反压后,使用单管高压旋喷桩机进行注浆补桩,对透水部位进行封堵。对孔洞漏水部位先置导水管,然后在水泥中加入速凝剂等外加剂进行封闭,也可以对漏水孔进行有效封堵。
2.3 在不降水的情况下开挖土方
深基坑一般在超过6m的情况时,基土一般属于淤泥质粘土层,并有很多的薄层粉细砂层,这种情况下会呈现较强的地下水渗透现象,如果不进行降水,土体将出现滑动现象。降水应达到满足土方开挖的要求,才允许挖土。
2.4 基坑周围堆载过多造成塌方事故
深基坑周围的堆载不能超过10~20kN/mm,但由于施工现场的狭窄,一些管材和钢筋堆积在基坑周围,这样就增加了挡墙背后的土压力,造成基坑的失稳现象。因此,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地面的超载。
2.5支撑结构不合理
随着深基坑平面尺寸越来越大,基坑宽度达数十米甚至百米以
上,如果采用“十”字形接头,则支撑平面刚度较大;支撑的支点数量
少,连接不牢固,有的挖土机在上面工作,造成支撑杆下挠,当弯曲
变形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丧失支撑作用,对基坑稳定造成严重的威胁;
支撑间距设计过稀,由于围擦断面较小,结果围擦发生较大的弯曲变
形。
2.6 现场管理不完善
深基坑支护设计必须在遵循设计原则和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目前一些施工单位尽管有自己的设计方案,但为了省钱,就会设计的比较粗糙,或是降低工程造价,随意调整支护结构,对施工中的深基坑实行对外承包,自行管理,引起基底土隆起,造成了围护的塌陷,带来了重大损失。
3 深基坑施工的技术工作管理
3.1深基坑的施工管理分析
深基坑的现场管理的环境存在较大的复杂性,如果管理人员缺乏重视,或是施工的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也会给施工工作带来不利,严重影响施工的质量。比如:在注浆法施工中,由于注浆的压力没有达到设计的要求,就会严重影响锚杆的抗拔力。在锚喷支护中,更改锚杆长度和孔径,灌注材料不达标或者不合格,护坡桩桩长的插入深度不够,锚拉力不够等等,这些现象如果不能及时的加以监管和控制,也易出现人员伤亡事故。
3.2技术方面应做的工作
①建立从项目经理到施工班组长的技术交底班子。充分认识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要求达到的目的和作用,熟悉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严格规范,发挥监督和管理作用, 确保施工技术方案顺利实施。
②按图施工, 动态监控。深基坑支护工程主要目的是以挡土、防水等为主,而设计的单一或复合挡土支护结构,有理论依据和可行性,必须尊重设计、按图施工,同时施工中必须依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达到规范要求。
③重视信息化施工,增强信息反馈。深基坑支护工程是一个复杂系统, 单靠数学、力学法难以对系统的变化作出准确的预测。因此,只有利用监测信息反馈分析才能更好地预测系统的变化趋势,监测方案应和施工设计方案同时考虑,作出监测内容与要求,及时做好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动态,为修改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等提供准确的数据。
3.3 材料管理方面
施工中应及时做好材料送检工作,所用的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建立健全建筑材料管理制度,落实到位。
3.4 施工质量与施工组织
围护结构的施工质量及土方开挖的合理组织也是开挖成败的关键之一。良好的施工质量和合理的施工组织可以弥补设计上的某些不足,土方开挖方应严格按设计程序进行开挖,开挖过程中应严格按“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原则。
4 深基坑施工安全管理
4.1深基坑支护设计的管理
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支护工程的成败,因此,支护设计方案要遵循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我国的深基坑建起步较晚,支护的设计还有些不完善的地方。据资料统计显示:有43%的施工事故是由于施工技术原因造成的,分析主要原因由于设计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荷载的取值存在问题,支护方案的选择不当,还有一些无证挂单现象等等。所以,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当地的水文地质状况,结合周围建筑和环境,进行合理有效的基坑支护设计。工程管理人员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之前要认真审核施工方案,确保每一道工序都能按照既定的程序合理有效地展开。另外,深基坑支护的设计方案要选择较为有经验的设计单位和人员来设计。
4.2 施工组织设计的审定
深基坑的施工组织设计是有效指导施工的重要文件。对于施工的管理部门来说,监理人员需要对施工单位提交的组织设计进行认真的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如果存在问题,应及时地督促修改完善,并按照程序的要求进行申报,批准后才允许施工。其中,监理部门审核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施工平面图、基坑开挖方式、监测布置、基坑的支护和降水措施等等。
5 结语
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设计与管理共存,任何一个方的不足都有可能造成整个工程的失败。本文从深基坑支护支护存在的问题、施工技术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在施工中应加强安全管理, 重视安全检查工作,遵循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 狠抓事故隐患管理工作, 加强安全教育, 重视安全检查等工作, 是实现深基坑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宿英安. 深基坑支护工程安全施工管理[J].百科论坛,2009.01
篇10
1.深基坑支护施工的特点
设有支护结构的深基坑工程包括支护体系设计施工和土方开挖两部分,深基坑土方开挖必须在支护结构和隔渗结构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降水系统运行正常满足施工要求后,方可进行土方开挖。随着城市建设中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和城市的有限空间的充分利用,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同时又由于周围密集的建筑物、复杂的地下设施,使得深基坑放坡开挖不再具备相应条件,放坡无法保证施工安全,因此,深基坑支护开挖成了主要和首选的施工方式。深基坑支护工程具有以下特点:
1.1周边建筑物及地下管线较复杂
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地点通常都位于大城市中,施工场地较为狭窄,而且周边建筑物众多,地下给水排水管道和通信、供电线缆等错综复杂。因此,深基坑工程应侧重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与施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基坑保护措施。
1.2施工的危险性较大
在高层建筑深基坑施工中,基坑支护结构多数都是非永久性设施,往往都要在基坑施工完成后进行拆除,致使基坑支护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容易被忽视。同时,基坑及基坑周围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又大大增加了突发事故的发生频率,从而大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风险性。
1.3施工受环境的影响较大
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由于是地下施工,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基坑支护施工的影响较大,往往需要采用设置止水帷幕或回灌的方法,来缓解基坑降水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保证基坑支护结构安全。
1.4施工的区域性、个性化较强
高层建筑深基坑由于水文、地质条件干变万化,周边环境各有不同,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因此,在进行深基坑支护施工时,必须根据实际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因地制宜,选择最合适的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2、深基坑支护的目的及常见支护结构类型
2.1 深基坑支护目的
为确保基坑周边既有建筑物及周边环境的安全性,严格控制支护边坡土体变形,要求对深基坑采取支护措施。
2.2深基坑支护的常见类型
排桩支护:通常由支护桩、支撑(或土层锚杆)及防渗帷幕等组成。排桩可根据工程情况为悬臂式结构、拉锚式支护结构、内撑式支护结构和锚杆式支护结构。适用于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适用于可采用降水或止水帷幕的基坑。
地下连续墙:可与内支撑、逆作法、半逆作法结合使用。施工振动小,噪音低,墙体刚度大,防渗性能好,对周围地基扰动小,可以组成很大承载力的连续墙。地下连续墙宜同时作为主体地下结构外墙。适用于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适用于周边环境条件复杂的基坑。
水泥土桩墙:依靠其本身自重和刚度保护坑壁,一般不设支撑,特殊情况下经采取措施后亦可局部加设支撑。水泥土桩墙有深层搅拌水泥土桩墙、高压旋喷桩墙等类型,通常呈格构式布置。适用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三级;水泥土桩施工范围内地基土承载力不宜大于150KPa;基坑深度不宜大于6米。
逆作拱墙:当基坑平面形状适合时,可采用拱墙作为围护墙,拱墙有圆形闭合拱墙、椭圆形闭合拱墙和组合拱墙。适用于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三级;淤泥和淤泥质土场地不宜采用;拱墙轴线的矢跨比不宜小于1/8;基坑深度不宜大于12米;地下水位高于坑底时,应采取降水或截水措施。
3、深基坑支护的技术要点及安全管理
3.1深基坑支护施工专项方案的审定
根据土质情况、基坑深度以及周围环境确定开挖方案和支护方案,应委托岩土工程专业资质的单位进行边坡支护的专项设计。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其主要内容包括:放坡要求、支护结构设计、机械选择、开挖时间、开挖顺序、分层开挖的深度、坡道位置、机械进出口道路、降水措施及监测要求等。并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相关规定进行审定和专家认证,最终方案报总监批准后方可实施。
3.2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
深基坑支护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其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不是独立的,需要相互配合才能保证工程顺利开展,所以基坑支护施工单位一定要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加强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确保支护结构的施工质量达标。
3.3深基坑支护地下水控制技术
对于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来说控制地下水很重要,特别是在一些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更应该注意这一点,因为很多工程建设的道路下沉或管线变形都是由地下水位的下降引起的。当因井点降水而危及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时,宜采用截水帷幕或井点回灌方法。当基坑底为隔水层且层底有承压水时,应进行坑底突涌验算。
3.4基坑支护监测
基坑支护监测的对象是围护结构自身、地下管线、周边建筑物和构筑物。针对监测对象的特定情况。可以在基坑的边坡附近设置监测点,进行定时观测。重点监测:道路裂缝、地表沉陷、管线破裂、建筑物变形受损、基坑结构自身变形等。
3.5基坑支护施工安全管理
篇11
1、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概况
建筑工程所处地的水文地质状况,千差万别,基坑支护就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合理编制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在开挖基坑时才能正确指导现场的施工。
某工程采用排桩加预应力锚杆单层支点支护体系,围护桩采用直径800冲孔灌注桩,围护桩间土防护采用砖砌支档处理办法的支护方式。因本基坑坑底较深,因此要求施工单位编制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由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负责人审定签章,并请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对本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审查,根据专家论证方案完善施工方案,交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后实施。
2、基坑开挖安全全面管理措施
(1)开工前,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本工程安全生产的主要特点、难点、要求和措施,明确岗位和职责分工。
(2)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和本公司的各项安全操作规程。
(3)工程机械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定机定人,配专职挖机指挥。
(4)做好车辆、设备进场保养,作业中定期检查、维护,及时排除故障。
(5)配专职车辆指挥人员,负责土方运输车辆进出场的交通安全。
(6)夜间运输车辆进出工地现场禁止鸣号,停车等待时应尽量熄火。
(7)挖机工作半径范围内严禁站人,现场派专职人员看管。
(8)在与其他工种交叉作业时,加强协调,工作人员要服从指挥,杜绝安全隐患。挖机严禁直接跨在支撑上施工,须先在支撑上垫30cm厚土再铺上路基箱施工。
(9)加强对临时建筑物、周边道路、地下管线的监测。
(10)严格控制基坑周边5m范围内堆载≤20kPa,施工时不乱加荷载。
(11)在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测,实行信息化施工。掌握围护结构变形和变形速率,及时了解基坑四周地面的裂缝及其变化情况等。
(12)基坑施工过程应随时密切注意气候、降雨、台风、降温等预报,以便做好相应防灾措施。
(13)了解本地区类似场地已发生过的的事故经验、教训,做好事故的防患。
(14)做好保洁工作,做到工完场清路洁。
(15)做好土方运输车辆保洁工作,以防车辆将施工场内污泥带出去。
(16)土方运输车辆驾驶员每天出车前必须检查拦板锁紧钩是否有效,如有故障,必须修复后才能出车装运。
(17)每天土方施工中和凌晨挖运结束后,派专人沿运输路线,及时清除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并派洒水车从工地门口开始沿运输车辆路线冲洗路面。
3、基坑工程的监理监测要求
根据监测方案的要求,监理部要求监测单位的监测数据应每周向监理部以书面形式汇报一次。如果出现特殊情况,应每天报送一次。在雨季的情况下,应加强薄弱环节和主要管线及建筑物等项目的测量频率,加强不利区域的监测,保证整个工程始终处于监控状态。最后从基坑监测监理过程观察,监测单位均按要求对监测内容,监测频率,按监理要求进行监测,保证了基坑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连续性和可控性。
4、安全监管措施
根据监理的项目情况,和各专业监理工程师讨论制定了基坑支护项目的监理实施细则,严防基坑事故的产生。质量安全监理工作应达到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个步骤连续到位。
4.1 事前控制,对施工程序的执行进行严格监管
基坑工程是一项风险性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基坑工程的施工既要保证整个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又要控制支护结构及其周围土体的变形,保证周围环境(相邻建筑物及地下公共设施等)的安全。基坑工程参与各方有建设单位(业主)施工总包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基坑围护设计单位、基坑围护施工单位、土方开挖单位、降水单位、基坑监测单位、监理单位等,专业分包方有建设方指定分包,使总承包方难以管理进而疏于管理。遂道,深基坑施工较多,经验丰富,对本基坑施工管理重视,基坑工程是临时性工程,作为工地总监,要求监理工程师严防死钉,充分认识基坑开挖中的各种风险,协助业主进行现场协调,严格进行基坑工程监督管理。
监理组在施工前严格审核分包单位资质及基坑围护、降水等专项施工方案;要求施工方必须待坑安全性、基坑围护设计及施工方案等专家评审意见(论证通过)出来,并按专家论证补充意见完善专项施工方案后方可落实围护施工方案。本工程场地内因拆迁开挖,建筑垃圾较多,且场地内有一定的起伏,根据勘察揭示,局部有4.0m左右的厚填土,主要为素填土及建筑垃圾,较松散,对打桩施工和基坑围护施工有一定影响;施工前监理和施工方一起进一步查明围护边界范围不良地质条件和地下障碍物分布情况,审核、督促施工方制定并落实清理力案,确保围护墙施工质量。
4.2 事中控制,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协调
基坑西北角挖至底部时,基坑西北角旁边所设监测点垂直沉降和水平位移变形值明显变大(第78次),监理随即签发监理联系单,要求增大监测频率,上、下午都须监测;第90次J12监测点出现异常突变情况,1d水平位移达到30mm,累计位移达到40mm;垂直沉降14mm,累计25mm;J13监测点1d水平位移达到4mm,累计位移达到21mm;坑外路面与围墙出现较大裂缝,局部支护有渗水、漏水现象。监理立即要求总包按专项施工方案启动应急预案;停止邻近区域土方开挖;此区域基坑外侧严禁车辆行驶;拆除开裂围墙;监理同时报告业主,请设计到现场召开专题会议;会议决定:鉴于J12变形较大,累计达到50mm(第96次),基坑开挖后,基坑外土体有裂缝,支护结构变形已经较大,并且每日还有约3mm的日变化量,应该引起各相关方的重视。加大监测次数,监测数据及时上报有关各方,发现问题及时商议解决;此区域施工完成前,现场随时准备好各项应急抢险措施;继续实施总包采取的应急措施,并且采取以下措施:加快底板施工速度,尽快浇筑已开挖至底的地下车库底板;对围护桩壁进行加固;如基坑变形得不到有效控制,基坑外挖土卸载,回填至基坑内侧。会后,总包制定了围护桩壁加固方案,相关方会签后即实施;经过各项措施的落实,控制了坑底、坑壁渗水等现象发生。至第102次,J12监测点1d水平位移0,累计位移达到50mm;垂直沉降0,累计30mm;J13监测点1d水平位移0,累计位移达到25mm;垂直沉降0,累计25mm;基坑位移监测点已趋于稳定。监理组总结经验认为基坑东侧与总院相邻,边上有一条排水沟,土壤含水量高,基坑易渗水,使位移和沉降值连续报警,只要各方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就可避免事故发生。
4.3 事后控制
(1)基坑开挖完成经验收合格后,督促施工单位及时进行地下结构施工和基坑回填工作,避免基坑长期暴露。
(2)督促监测单位及时整理监测成果,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整理竣工资料。
(3)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结算和竣工资料,审查监测单位提交的监测结果。
(4)整理工程技术文件资料并编目建档、编写监理总结。
5、建立事故预防措施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由于深基坑施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针对深基坑施工的特点,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防止突发事故的发生。①必须坚持常备不懈的原则。常备不懈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在深基坑施工时,应根据深基坑作业的特点及可能发生的事故,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率,落实好救援工作的各项准备措施,做好预防准备。②坚持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原则。
(2)施工企业应建立从企业到项目部再到作业组的应急救援体制,从人、财、物上全面落实,充分发挥事故单位及施工所在地的优势作用。深基坑施工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且容易引起群死群伤的事故,所以应当根据施工的各工种、各工序,有针对性地作好事故防范及应急救援准备。必须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主动性和力量,形成统一、高效的救援指挥部,一旦有事故发生,能迅速启动救援机制,迅速有效地组织实施救援,尽可能避免伤亡事故发生。
①完善组织机构,明确各机构人员的工作职责,强化安全责任,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紧急处置,快速反应,分级负责,协调一致的原则,确保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基坑坍塌事故,能够迅速、快捷、有效的启动应急系统。②落实物质保障措施,配备足够的救援设备、材料,一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能够迅速处置。③建立响应程序,一旦发生事故,事故单位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和专业预案,同时向指挥部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6、强化日常安全管理,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强化日常安全管理,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施工方案再好,防护人技术再先进,如果未能得到贯彻实施,也只能是纸上谈兵,于事无补。因此,施工单位要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加强日常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将基坑各种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及时对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检查到位,整改到位。施工中,切实按投计施工方案进行,做好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严禁盲目掏挖。同时,监理单位也应认真履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职责,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实施工程监理,督促施工企业做好现场的防护,对违法违规的行为给予有效制止,群策群力,齐抓共管,这样才能有效地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
7、结束语
综上所述,深基坑开挖工程虽然是一项分项工程,但是它对整个建筑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对它的安全监理工作也不能懈怠。要做好深基坑开挖工程施工的安全监理工作,首先要抓好基础阶段的技术、质量和安全生产三个方面,接着需要各个相关工作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真正做到措施到位,管理到位,从而保障深基坑开挖工程的质量安全。
篇12
随着人们档案意识的增强和对档案认识的不断深化.档案利用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档案开放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因此,档案管理单位根据档案价值实现的客观规律和特点,依法向社会公众和组织公开未列入保密与豁免公开范围的档案文件信息内容,并通过有效方式及时提供给有关组织及个人,满足其合法利用需求的社会化服务政策与措施。[1](P3OO)在开放档案提供利用服务的过程中。部分内容会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这种权利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的原始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记录。档案从其材料的形成到档案的形成。整个过程中都凝结着形成者和管理者的辛勤劳动与智慧结晶。因此,档案当然也是知识产权。我国政府从2O世纪80年代初起。逐步申请加入了国际各种知识产权条约,并且陆续颁布实施了《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基本健全了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既保障了著作权人的发明权和专利权,也考虑到了信息传播和知识产品用户的利益。
一、档案传统服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一)复制。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和技术条件的改善,制发复制本已成为档案部门特别是档案馆提供利用服务的一种日趋发展的方式。档案复制根据利用单位的不同需要,分为副本和摘录两种。副本反映档案原件的所有组成部分,而摘录只选取文件某些部分。复制的方法大体可分为:手抄、打字、印刷以及摄影、复印等。哪由于复制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复印机的普及。相关著作权受到了冲击。严重侵害到著作权人的权利。复制权属于著作权人财产权利中使用权范畴,它是以印刷、复制、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J根据我国第十条,著作权人可以许可他人行使复制权、全部或者部分转移复制权,并依照约定或者本法有关规定获得报酬的权利。为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有的国家设立了专门机构向复印者收取费用.有的国家实行所谓“一揽子复印合同制”。即版税征收机构与复印享有版权的作品的单位签订合同,收取“复印版税”,还有一些国家实行“录制设备征税制”,即由复印机和复印纸的生产厂家预收复印版税,然后再转给版税征收组织。1310~o-’35)我国虽然没有特别制定相关制度。但在《著作权法》中还是有一定的法律保障。如第二十二条中规定,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或者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收藏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除此以外,《著作权法》第三十七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七条和第四十四条均强调,在行使复制权时,必须事前征得权利人的授权许可,并按规定支付报酬,否则将构成侵权行为。
(二)编研。档案馆(室)的编研工作是以馆(室)藏档案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会利用档案的需要为主要目的,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编辑史料,编写档案参考资料,参加编史修志。撰写专门著述。r】(删’档案利用服务提供的编研材料.要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摘选的档案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按照一定的体例撰写。那么。在编选某些特定主题的档案资料汇集成册提供给用户、出版信息刊物、定题检索等服务中都可能涉及到编辑权问题。编辑权是著作权人对于其作品的重要的使用权之一。著作权人享有自行编辑和许可他人编辑其作品并由此获取报酬的权利。因此。在编研之前,必须识别清楚相关档案材料是否为著作权的客体,如果是则要首先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许可,充分尊重著作权人的编辑权。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现实的复杂性,如由非著作权信息资料编辑成的作品或由有著作权和非著作权信息资料混合编辑而成的作品,如何给予知识产权保护。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三)参考。中国信息协会《中国信息咨询服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准则的倡议书》中指出要“尊重和保护信息产品中的知识产权,不窃取占据别人的劳动成果。”由于科技档案中有不少是已经取得专利权的智力成果,也有已经注册的商标、标志。因此,在提供参考利用服务时,千万不能忽略提供他们知识产权法律状态的信息。同时。在服务前还必须明确科技成果所有权的归属.切忌在服务中将享有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视为公有领域的智力成果甚至作为顾问方或中介方自己的成果提供转让。
各科技档案馆在提供档案参考利用时,主要是提供科技成果表面信息,一般不涉及科技成果核心内容,除非经过著作权人或成果完成单位允许。档案馆才可以提供利用。若合作单位或委托单位到档案馆利用档案,应出示合作合同或委托合同,档案馆工作人员应依据出示的证明,才能为其提供利用。保护知识产权制度要求在保护知识产权时,必须注意科技成果的开发利用。赋予产权人权利的同时也赋予产权人一定的义务。即将专利、发明等成果运用于实践之中。使之产生社会效益,为社会服务。这在《专利法》中规定尤为明显,为促进专利实施,防止专利权人滥用专利权,还规定了专利实施的强制措施,这些规定无疑会大大促进成果的推广。
二、档案现代化服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档案机构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对档案进行处理和传递时。可能使原本在知识产权法规之下比较平衡的知识权益关系受到冲击。因此,在档案现代化服务中,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数字化。所谓数字化是指把各类信息,包括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输入计算机系统转换成二进制数字编码的技术。1995年9月,美国在《知识产权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中明确规定:“作品的数字化属于复制行为。”我国的《关于制作数字化制品的著作权规定》第二条明确界定:将已有作品制成数字化制品,不论已有作品以何种形式表现和固定,都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所称的复制行为。修改后的《著作权法》也十分明确地将“作品数字化”界定为复制权利。
档案馆将传统档案数字化是为了更多用户能够更便利地获得需要的档案信息.这样,利用者能充分利用相关的数据库,甚至不必亲自去档案馆,也能通过网络在线查阅和复制,数字化不可避免地牵涉到了著作权人的复制权保护问题。我国《著作权法》也提出了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信息网络传播权。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数字化之前,首先应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许可.并支付相应的费用方可实施。否则会构成侵权。
(二)数据库。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伯尔尼公约都把数据库作为汇编作品予以保护,亦未明确赋予数据库独立的法律地位,而是将其作为版权法意义上的作品进行保护。欧盟《数据库指令》对数据库给予了明确的界定:“数据库是指以系统或有序的方法编排的、并可通过电子或其他方式单独访问的独立作品、数据或其他材料的集合。”
近年来。我国数据库产业发展较快,普遍采用《版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数据库保护,具体地说,数据库被作为一种编辑作品加以保护,版权归数据库制作者,主要注重保护数据库制作者的利益。《著作权法》第十四条将那些汇集有著作权材料的数据库也作为汇编作品加以保护,并规定汇编作品内汇编人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三)网络化。当今时代,网络宽带建设风起云涌,分发存储发展迅猛,网络技术不断进步,网络瓶颈节节打通,使得网上信息飞速增长,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地传递、交换和共享各种信息。档案部门自然也不能落后,有了数字化和数据库的强有力基础,数字化后的档案信息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传播.从而达到档案信息资源全方位地共建共享。
但是,档案网络化在方便了传播和利用的同时.使得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变得更加复杂,我们必须尊重档案信息所有者的权利.必须考虑到著作权人在网络上的权利。1996年12月WTO的新条约(WTO版权条约》众赋予了版权人控制包括因特网在内的作品传输权利。如果在网上传播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必须先取得著作权人的授予权,否则就构成侵权行为。我国2001年修订的《著作权法》第十条增加了信息网络传播权,部分条款也涉及到了网络问题;2001年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八条也提到了软件著作权人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2006年5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还专门通过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赋予著作权人相关的权利。2004年12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他人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行为,应当视为《刑法》第217条规定的“复制发行”,即将“在线盗版”行为明确定性为侵犯著作权的犯罪行为。
三、知识产权保护视野下档案服务升级的措施构想
面对这些传统和现代化的档案服务,不难发现.我们的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而这项工作的完成不仅需要档案部门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
(一)健全法规体系。从档案利用方面来看,目前的利用服务工作主要是根据
从知识产权方面看,首先,我国的立法和国外的立法有差距,甚至有矛盾,因此会造成混淆,遇到问题不知道到底用哪个标准,因此要同国际接轨。实现标准一致。其次,知识产权法中有关档案利用方面的规定有待细化。对一些诸如档案复制权等问题的忽略。会导致档案工作的知识产权保护无法可依。目前出台的、
(二)完善技术支持。在如今的技术时代,即使是侵权行为也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技术的落后和网络的不安全性。会使著作权人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必须对保护对象进行技术武装,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有效地防止盗版和非法复制。可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权限设置(合法用户可以通过口令访问或通过设置防火墙的方法来有效地将广域网络与内部网络隔离开来,防止外部人员对内部网络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加密与数字签名技术(防止网络信息传输被窃取与破坏)、CA认证技术(用户可以向版本控制机构申请获得CA证书,成为合法用户)、数字水印技术(只能在屏幕上阅读)、限定使用次数技术、防复制技术等。
篇13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医护人员对其实施的各种护理措施的过程中,如果受到的心理或者身体上的伤害或者障碍,甚至是出现死亡现象,都必须是在法律法规的规定范围之内的。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有效保证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使能够严格遵守护理方面的各项规定,切实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护理[1]。本文,我们选择对我院的大批量白内障手术的护理安全管理进行了研究,按照不同的时间段,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安全管理和强化护理安全管理,记录两个阶段大批量白内障手术的实际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在控制手术室感染中的应用价值,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第一阶段500例(500眼),其中男性患者300例,女性患者200例,年龄17-88岁,手术时间最短的为20min,最长的30min。第二阶段500例(500眼),其中男性患者350例,女性患者150例,年龄12-86岁,手术时间最短的为15min,最长耗时25min。两个阶段的患者在人数和年龄以及性别还有手术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第一阶段用常规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第二阶段在护理患者时采用强化护理安全管理方法。第一,要重视细节管理,把护理工作做到细处。要注意坚持无菌操作,并严格执行消毒制度,管理相关手术用品。第二,要加强专业指导,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综合技能和水平。护理人员专业技术不熟练极易导致手术事故的发生,所以,医院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加大考核力度,促进护理人员整体水平的提高;第三,合理进行人员配置,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与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组合,并互相合作,明确分工,保证手术的快速、顺畅进行。第四,要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工作,出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并制定医疗纠纷相关解决措施,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快捷有效的沟通渠道,一旦出现了纠纷,相关部门一定要本着客观负责的态度,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予以妥善的解决。
1.3 观察指标 设计调查问卷,调查两个阶段所有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以及患者的感染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观察记录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均采用χ±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或x2检验,P
2 结 果
第一阶段感染8例,感染率为1.6%;第二阶段感染0例,感染率为0,两阶段的感染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3,P
3 讨 论
大量研究表明,医护人员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等因素会影响到大量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护理安全。因为手术时间较短,所以医护人员很容易忽略一些流程和注意事项[2]。所以,护士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对待常规手术各个流程,相关管理人员也要加强对手术相关流程和规定的检查力度,要在术前认真对患者的详细资料进行核对,尤其要对手术中要用到的各种物品进行严格的核对,护理配合时一定要迅速、准确,避免出现失误[3-4]。另外还要注意合理调节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强度,合理安排工作,避免出现医护人员在手术中过于疲劳的现象。本研究中应用强化护理安全管理方法的第二阶段,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第一阶段,感染率明显低于第一阶段,统计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 郑娇.护理安全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