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的学习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中语文的学习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中语文的学习

篇1

高中语文是高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而且它在逐渐成为高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我国对民族文化重视的深入,语文也越来越成为最具潜力的学科。因为语文包括了我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同时它还包括了很多我们的民族文化,所以它已经成为了高中最重要的学科。高中语文学习有什么意义呢?这是很多学生迷惑的问题,很多教师对此问题的理解也是错误的。大部分人受到传统教学和应试考试的影响,他们认为学习语文和其他学科没有任何的区别,都是为了提高自己在考试过程中的成绩,为自己进入一所较高的学府提供一块敲门砖。很少有人会意识到学习高中语文的重要性,他们不知道语文对一个人的未来职业规划和学习的重要意义。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和教师对语文的认识,这里详细介绍了高中语文学习的意义。

一、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影响学生的成绩,更对学生未来的求学和就业有重要的影响。从小的方面讲,语文学习水平直接影响一个人在高考中的综合成绩,如果成绩好就为学生进入高等学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如果语文水平差,那么就相当于已经跟失去了进入高等学府的机会。我们知道高中学生偏科的学生非常多,一些喜欢数理化的学生,他们大都不喜欢学习语文,这主要是因为学习思维定式的缘故,导致他们对语文以及政治等学科失去信心。因为数理化等知识是非常有逻辑的,而且各部分章节的内容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知识是不需要记忆的,而是需要理解的。例如,无论多么复杂的公式,对于基础知识好的学生,他们都可以通过最简单的公式在短时间内推导出来。所以,他们更喜欢的是挑战一些难题,通过自己灵活运用的公式和推到能力在考试中得到好的成绩。而对于语文而言,很多知识是需要学生去记忆的,一些诗歌等,更是让他们头疼。所以让他们以这种学习逻辑,突然间转换到学习语文的逻辑中来,他们是很难适应的。其实,他们大可以把学习语文堪称是一种放松,把学习模式的转换看作放松的方式,这样他们就可以很好的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去。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对他的交流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语文不仅锻炼了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还锻炼了一个人的口才,这也是背诵的最直接效果。一个人的背诵和朗读水平直接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口才,口才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提高高中语文学习水平,对于提高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是很重要的。[1-4]

二、高中语文学习技巧

高中语文学习技巧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有不同的方法。对于那些对语文有兴趣的学生,他们本身就有自己的学习逻辑,所以对于他们来讲,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只需要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就可以了。而对于那些对语文没有兴趣的人而言,就比较困难了。他们的思维逻辑停留在对内容的理解、内容和内容之间的连贯上,但是到了语文学习中,这一套却不管用了。所以针对他们,学习思维逻辑形式的转变是最适合的。他们完全可以把学习语文当作是一种学习的放松,因为学习数理化是非常累的,所以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思维模式的改变可以看作是一种学习模式的改变和自我的放松。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学习不一定有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大都是认真学习的。所以他们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例如有些对物理非常感兴趣的学生,他们以能够攻克难题作为快乐的源泉,所以他们非常喜欢去推导一个理论,证明自己的价值。但是到了语文这里,他们却失去了自己的光彩。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强势,到了这里却什么都不是,而且他们发现自己的学习模式完全不适合语文学习,所以他们在很多情况下选择了放弃,选择了硬着头皮去接受语文。但是他们认为语文是一种必须要背诵的,而教材中除了需要背诵的部分,对于其他内容他们基本上是不看的,因为他们觉得背诵部分内容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没有明确规定背诵的部分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其实,他们可以把学习语文看作是数理化学习之余的一种放松,他们在语文学习的时候要做到学习思维模式的迅速改变。语文学习是需要学生以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对于不是重点的内容,也应该对其充满重视,因为这部分可能会成为影响学生能力锻炼的方式,因为不需要背诵的内容,往往未必就是一些不重要的内容。这些内容可能包含了人生哲理,也可能包含了学习方法,所以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不能够产生歧视的印象。而对于那些需要背诵的内容,也不能认为学习这部分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应该要理解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教材中有些内容是需要背诵的呢?这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教材规定需要背诵的内容,要么是为了让学生锻炼口才,要么是对学生的人生有重要的启示。所以,学生在背诵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应该对这部分内容充满憧憬,认真去完成这部分工作。[5,6]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 尽快改进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1928,(Z1).

[2]王柏勋.语文教学情趣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王宁.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0,(03).

篇2

1.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学习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因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比如,个性化阅读以及自由、有个性、有创意表达中都离不开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思维;研究问题、形成成果时离不开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交流汇报、讨论辩驳时离不开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思维的心智操作。

2.锻炼学生言语能力。

在心理学上,一般把言语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两大类。内部言语又可分成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两类。高中语文以及性学习强调小组合作研究,强调研究信息、创意和成果的经常交流和共同分享。这就需要口头言语——口语交际来完成;高中语文研究成果的表达主要应由书面言语来担任,当然,研究性学习成果表达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在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时,尤其不能离开内部言语。特别是阅读活动中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常常遇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必须借助内部言语——思考问题时对自己发出言语的活动才能完成。显而易见,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言语水平的有效途径。

3.陶冶学生的情操。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受到美好情操的陶冶。一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感。道德感是人根据道德规范来评价社会现象时所体验到的情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会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形成评价社会现象的道德感。二是增强学生的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获取知识的活动时所产生的情感。它是与人的求知欲、认知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的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学生通过语文研究性学习,其求知欲望、认知兴趣和解决问题的需要等会得到一定的满足感,产生一些积极的情感,发展其理智感。三是培养学生的美感。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美感是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所体验到的崇高、优美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又一重点。高中语文以及性学习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鉴赏和创作活动是进行审美的重要渠道。阅读优秀的作品,品位其语言,感受其思想及艺术的魅力,能较好地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需要意志努力的活动。要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研究并解决语文研究性学习问题,要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中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挥想像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要进行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自主探究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培养独立性、坚定性、果断性和自制力等意志品质。

5.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增强学生的能力。

篇3

 

一、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1、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互动、交流,实现双方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标。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要求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协同配合,从而掌握并能够对语言进行灵活运用,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长远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2、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时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顺应时代的发展,学校就必须要把培养学生能力与社会需要紧密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形式上,要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利用现代技术为学生传递最新讯息。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在交流和实践中,获得知识,发展技能。

 

二、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训策略

 

1、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一,音乐导入。音乐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将音乐运用于语文教学中, 无疑会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能为学生营造愉悦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氛围,更能带给学生身心愉悦之感,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一首优美的歌曲、一曲动听的音乐或是一段优美动听的配乐朗读, 以此来让学生放松身心,对新知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二,悬念导入。巧妙布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这不失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探究动机的主要手段。为此在导入阶段, 我们可以结合高中生特点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创造悬念, 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关注,进而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热情。

 

第三,形象导入。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图片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表现功能,将抽象而枯燥的知识寓于直观而形象的图片图像之中,这样更能带给学生多种感官上的冲击,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有效的认知活动。

 

2、创设民主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第一,师生平等对话。以往教学中学生处于被管制地位, 师生之间的不平等会直接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与精神负担,畏于教师的权威而不敢问、不会问。师生以平等身份展开学习, 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这样能够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放下心中师道尊严, 不可挑战的思想。在教师的尊重、期待与鼓励下, 学生才能激起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思考、积极探究,才能实现师生互动,敢于发表个人不同见解。

 

第二,给予必要启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建立在教师的相机诱导与启发之下。学生的提问并不是空有激情就可以的,而是要找准思路,这样才能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与诱导,这样学生才能于看似无疑处生疑,从理解肤浅处生疑,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真正地学会提问。

 

3、引导学生开展课前自主预习。课前预习,对于提高课堂效果很重要。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提前明确每次课堂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参与讨论和思考。语文课的课前预习由于没有老师参与,所以本质上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的初步阅读和理解,获得对课程文章大致的印象。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会产生一些疑问,因此接下来疑问解决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的过程。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活动。

 

4、构建科学评价体系,为自主学习保驾护航。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是以成绩论英雄,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就是成绩,但是成绩是不能完全客观反映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的,高分低能型的学生并不在少数。

 

5、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前,教师可为学生展示高中语文学习目标体系,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的解读,清楚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从而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指明方向和目标。教师要做必要的指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是什么,要让学生自主地确定他们的学习目标,并有能力从自身个性特点出发,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料。

 

6、改进学生的阅读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阅读。传统的语文阅读方式,是教师念,学生跟着念,然后教师对课本文章进行解释和讲授。而在自主学习模式下,学生是自己先阅读课文,自己在老师讲解之前就要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在学生无法明白文章含义或者找到难点的时候,才给予解答帮助。通过阅读教学方式的改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语感和自己的阅读能力。

 

篇4

“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一经提出,作为新生事物来说自然引起了语文教育届的重点关注,大家踊跃交流,献策献计,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呈一片大好趋势。打开中国知网首页,全文检索: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研究,就近五年来看,2010年459篇,2011年494篇,2012年552篇,2013年683篇,2014年714篇,眼看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对于迫切需要综合性突破的高中阶段的文献却是凤毛麟角,这种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不敢尝试正是成为语文综合性研究突破的重点课题。

然而相对这样逐年增长的教学文献来看,在课改实践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并没有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数教师没有开展过活动,少数尝试者也还只是停留在“课本唯一、教师唯一、教室唯一”的层次上。对于传统教学来看,一次偶尔不寻常的教室以外的语文学习已经算是特立独行了,难道要让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成为体育课性质的语文课,孩子们的自觉性能抵抗住随性的诱惑?也正是一些在传统教学方面孜孜不倦的教育者身上不断发出这样的质疑导致了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限制在狭小的区域里。

二、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局限性

1.高中是比较特殊的学习阶段,所要求的语文学习层次更深

不同于小学、初中,进入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方面的能力提升,更主要的是个人修养与思维方面的体现更为明显,注重学生情商与智商的开发与培育。尽管能够效仿前者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兴趣,但教学质量也同样值得深思,学生是否能够学到深层次的内容。

2.“语文综合性学习”自身理论尚不成熟

对于学生高中黄金学习阶段,这样的不成熟成为了理论实施的绊脚石。专家学者提倡综合性学习,对于教育的尝试要敢于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众多例子中能够成为经验之谈的确实少于传统教学,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理念已经根深蒂固,想要打破传统,就必须加强“综合性学习”。

3.定性不一,导致教学的重点偏一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直是纠缠不清的学术问题,但就“综合性学习”来讲不应该是单纯的活动课程。还有甚者,产生了学习形态说、课程形态说、教学方式说和学习方法说。学习形态说:直接经验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综合运用语文知识与其它科学所体现的学习形态;课程形态说:综合生活经验、 “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阅读”、“写作”与其它科学联系为主线,借助观察―表达、问题―解决、活动―探究课程组织形态;教学方式说:以语文为为重点,强调与其它科学整合,多种学习方式并存,促进语文素养整体协调发展;学习方法说:强调语文教师只是指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以自身为主,结合其它学科学习课程,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受高考制度的制约

改革开放多少年,高考制度一直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学校要求的升学率一直是阻挠高中语文综合学习研究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不怪老师一遍一遍的填鸭式教学法,因为目前行之有效且最不惧风险做法只有如此。没有人敢于拿人生这件事来做赌注,毕竟上榜,落榜将是一念之差,寒窗苦读十年书,就为一朝金榜题名,名牌大学限制招生,只有学得更多,考得分更高才能挤进梦想的校园,分数才是决定命运的关键,然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文化素养,分数中却都体现不了。

三、提高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

1.引发学生兴趣,由浅入深教学

就高中这个特殊阶段来说,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具有针对性,由浅入深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习到精髓。由浅入深并不是像以前的教学一成不变,应该针对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发展,结合自身兴趣不要使其形成逆反心理。进入高中这样的紧张阶段,学生一方面情绪,身心都有一定的变化,如若还是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确然将会使学生厌烦,然而这就是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尽量避免的,开展更多的课外活动课程,结合音乐、美术、体育等更为活泼的教学方式将带来不可预期的效果。

2.理论忠于实践,汲取教学经验

理论忠于实践,更因为理论的不成熟才更需要实践之后所取得的宝贵经验来指导,既然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不成熟,可以借鉴小学、初中的实践经验,从中吸取教训,尝试开展并完善其学习方法。

3.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尊重个性化发展

篇5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般性特点

1学科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以突破学科为中心,使语文从单一的“封闭”状态向涉及自然、社会、生活等内容的综合学科“开放”。这可以说是新课程改革赋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崭新学科观。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必须确定语文学习终究姓“语”这一理念,将落脚点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换言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到的其他科知识,只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工具与道具,并不具备学科的本体性。

2综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顾名思义就是以语文学科为本体,综合其他学科知识的复合型课程形态,跨越学科界限进入更广阔的知识空间是其鲜明特点。而所谓综合性,主要是指以语文为主的各科学习的综合。其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它把整个世界作为语文学习的环境,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科技、文化”等内容展开,涵盖变化中的整个生活世界的各个方面,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天文、地理、军事、经济、科技,古今中外无所不包,体现自然、社会、人文领域与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

3开放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打破传统封闭型的学习模式,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因此,不论是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范围以及实施过程各个方面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都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二、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对策探究

1注重教材为本,挖掘课程资源

新课程高中语文教材在编排上以单元的形式,将不同类型的课文分门别类,更具系统性。既体现了教材编写“应为学生进行自己的语文实践提供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的指导思想,也为实施综合性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要在教学中切实做到以教材为本,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由教材内容延伸拓展更多的学习内容,从而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性学习。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组课文时,我们根据此组课文的历史性、故事性、趣味性和人物形象性强的特点,围绕课文内容,设计大量的补充性阅读,指导学生在课前“薄书厚读”,以延伸课文内容。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补充阅读,设计编写独幕剧,并以小组合作表演独幕剧的方式,表现某一段课文或某一个故事。

2合理安排综合性学习活动次数

笔者认为综合性学习活动次数不应过于频繁,这不仅是因为综合性学习教学实施的周期问题,大部分语文学科的教师都兼任班主任,不仅有琐碎繁重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在去除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各种名目的统考、节假日、学生活动、教师的各种听课、观摩、讲课、评课、信息技术培训、继续教育学习等所需的时间以后,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更加是时间紧、任务重。双重压力之下,相对于其他教学板块,教师在综合性学习板块上投入有时会力不从心,所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次数过多也会影响语文教师对于综合性学习教学的积极性。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虽然现在大部分综合性学结性的任务都落实在学生的写作上,但综合性学习仍然是个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板块,因此,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设计应该少而精,建议每册安排三次比较恰当,这样每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课时就很充足,还可以为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提供更充足的时间保证,也给学生亲自体验、实践的机会,同时,也使学生的写作“有话可写”,真正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水平,最大限度地实现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3课内课外有效结合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范围的广泛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因此在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首先应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例子”作用,精讲语文核心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形成科学的认知策略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技能。同时要将“课内打基础”和“课外练功夫”两个环节有效结合起来,加强课外阅读,开发语文课外学习资源,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深入调查、走访专家、实地考察等活动,内化课堂学习中所学的语文知识及语文技能,引导学生面向生活,走进社区,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逐步在言语实践中提升言语能力和语文素养。

4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后,老师和同学们要进行合理恰当的评价,形式可多样,学生与学生之间互评,组与组之间互评,评委评,老师评等。正确的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不恰当的评价会挫伤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要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能只看到学生掌握了多少与语文相关的知识,还要看学生搜集资料的态度,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能否团结互助,能否认真对待,能否做好集体的事,能否客观公正辩证地看待问题。无论用怎样的方式评价,都要注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正确合理全面的评价,以欣赏的眼光看学生,使学生永葆参与学习的热情。

最后,评选出活动中的各类明星,让积极参与的大多数同学获奖,奖项设置由学生确定,如探究之星,访谈之星,主持之星,书画之星,创作之星,表演之星,演讲之星,积累之星,合作之星等。

三、结束语

实践新课程,推动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我们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为宗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学语文,用语文,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篇7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来说,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而对老师来说,教好语文的关键就是灵活使用教学方法。教师也会每天都把学习语文挂在嘴边,教导学生认真学习。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教、学生又应该如何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呢?这些问题应该是每位教师都很关注的,因为只有掌握好的教学方法,才能引导学生高效的学习知识,最后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学生该掌握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呢?以下是我的几点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

一、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老师每天都在讲语文很重要,但学生心里难免会有疑问,学习语文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学语文拿来干什么呢?如果学生没有深刻领会到学习语文的意义,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不高,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不好。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的就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一,帮助学生顺利通过高考。高考中,语文分值比重很高,语文考得好直接与学生的继续深造有直接的关联,虽然应试教育存在一定的弊端,但现阶段用考试来挑选人才是最合适的方式。既然高考制度存在,那么学生就应该高度重视,我们也可以看到不管是哪个省区的高考制度,语文都是主要科目,所以学生要学习语文,并学好语文。

第二,学好语文知识是理解和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只有认识了汉字,才能学习其他学科,汉字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国特有的文字,而且其他学科的知识都是用汉字记录成的,如果不学好语文,又怎么能学习其他学科呢?比如化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公式定理,都是需要学好语文知识后才能理解的,如果学生不理解这些词语的基本意思,那么学生又怎么能理解那些定理呢?

第三,学习语文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非常积极的意义。最开始我们是掌握最简单的“说”汉语,在正式进入学校后才开始系统的学习语文知识,语文知识可以锻炼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不管是在学习、生活中学生都需要运用语文知识来解决自身学习上和生活中的难题。在将来工作后,如果你的语文学得很好,那么你的工作和生活会得到相应帮助。总之,语文对我们的一生有着必不可少的联系,学生要学好语文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明白了学习语文的意义之后,接下来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了,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在课堂上才会全神贯注,才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在课后才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且自觉的阅读课外书籍丰富自己,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第一,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语文其实很简单。很多学生都觉得语文学起来很难,这就使他们在心底产生了语文很难的思维,导致学生都很害怕学习语文,对语文敬而远之,长久下去学生的语文成绩必然糟糕。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所以我们从小就很占优势了,那些外国友人学习语文都是没有口语基础的,但是他们都能把语文学得很好,那为什么我们不行呢?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转变学生的语文思维,让他们不再对语文保持反感情绪,不要把语文想得那么困难,我们已经有了口语基础,那么学起来就是相当容易的了。改变了学生的思维后再让他们学习语文,就没那么困难了。

第二,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其实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有着“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因为地域的不同,口语的发音也就不同,各个民族的语言各有特色,中国各个地方的方言也有所不同,只有掌握了语文知识,我们才能发现这些方言的美和地方区域的差异。通过对语文的深入学习和了解,学生就会发现其实语言是非常有趣的,比如表达“什么”意思的词语,各个地方都会有不同的口语表达,比如有“么子”、“么尼”、“哪样”等词语都是表达“什么”的意思,通过语言的特色必然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激情,最后达到提高语文成绩的结果。

三、活跃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有意义的,高中阶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也能够听得进老师说的话,学生更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如若教师能够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那么学生学习的热情肯定也会高涨。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够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记忆知识,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篇8

高中语文的学习模式有许多,好的学习模式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得到提升。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意识。高中学生心理比较成熟,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毕竟还是孩子,他们会对教师产生依赖,他们对社会有潜在的探索性,然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存在于表面,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利用好课堂这几十分钟,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改变了教师的满堂灌模式,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则成为了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激发学习动力,而不是单纯的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积极探索、合作交流、自我评价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二、如何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倡导自主学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能主动地去学习的一种好习惯,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我要学”,是学生内心的一种需求,而以往的被动学习具有强制性,学生没有兴趣。我们知道,学生的内在需要主要表现为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参与教学活动,才会乐学。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发散性的问题,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通过有兴趣的合作交流去解决问题。

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最关键的是学生要有独立性,有独立完成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我们也要提倡学生独立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性,给他们适当的机会让他们独立来完成学习目标。我们也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或者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有兴趣和信心来完成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一些适合的问题,例如,你喜欢那一部分,为什么?你觉得这篇文章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些?通过文章的描写,你联想到了什么?等等。这些问题,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既尊重了学生的差异,又培养了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更体现了新课程改革自主学习的理念,同时也包含了高中语文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我们要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价和反思。

(二)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倡导合作学习

高中生心理已经比较成熟,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他们的年龄特点更愿意与社会交往与交流。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表现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机器,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这种模式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长此以往,肯定会影响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探究问题。高中语文和其他学科不同,有很多自身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要把一切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去大胆的表现自己,把自己的想法完整地分享给每一个人,在合作中,让学生通过互相帮助、共同探讨来完成学习过程,在阅读文章中,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提高阅读能力,在写作中,通过小组互批互改、共同分享、取长补短来提高写作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也是很重要的,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合作学习,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探索过程,要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重视探究的过程,要和学生相互倾听和沟通,这不仅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也会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助于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在合作学习中,除了师生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是十分重要。学生之间的合作是探究学习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通过小组把学优生和学困生联系到了一起,他们可以相互帮助、相互交流,通过讨论和辩论来说出自己的见解。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因此在小组合作中,他们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交流,学会了赞赏和分享,同时,教师适时的引导,给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在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这一形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学生真正成为了知识的拥有者,提高了学习效果,增强了团队精神,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基础。

篇9

2.采用合作学习能够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

现在我们所教育的学生,是在应试教育中成长、发展起来的。传统的语文知识教学,大都是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们发言畅谈的机会是很少的。而现今,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对于教师的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环境与氛围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让学生快速适应当前的教学模式、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氛围,还是比较困难的,并且,其对学生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利的因素。而合作学习就能有效避免这一问题,合作学习并不仅仅是学生之间的学习合作,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合作。因此,其对于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有着一定的融洽作用,从而使得学生能与教师处于平等的状态,进行有效地交流、合作,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际的课堂学习中,通过与教师的互动,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与质量。

二、高中语文合作学习的应用方法

1.减法教学,整合知识重点

合作学习的意义不仅在于对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的培养,还在于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对于语文的课堂合作学习,我们要遵循三项原则,即学习内容的减少与学习成果的增多;课程体系的简化与知识体系的完善;规模精细化。这三项原则都对语文的教学内容有着一定的要求,即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取舍以及优化。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们的合作学习才能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比如说,在教材必修三的第二个专题中,杨绛的《老王》与高尔斯华绥的《品质》,这两篇文章中的主人公老王与格斯拉有着共同的特点,都展现出底层社会中小人物的人性光辉。因此,我们就可以将这两篇文章放在同等位置上进行同步教学,即将两者的共同点为教学切入点,进行课堂教学。这样一来,教材内容就被我们有效地整合简化了,但是教学效果与质量却提高了。

2.指导方法,培养学习习惯

学生们的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表达、辩论等模式进行的。而要使得学生们的课堂合作学习发挥有效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效果,我们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在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模式指导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的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倾听以及组织评价等方面的指导,让学生们能够通过独立思考,找到问题的所在,并通过有效的交流、讨论来围绕重点问题展开探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与答案。课堂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协作能力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只有学生在认真听取别人意见后,才能有效开展小组讨论,避免陷入盲目地争论中,造成学习时间的浪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通过对自己观点的清晰陈述,才能让讨论继续进行;而小组内部的分工、角色定位等对于学生们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3.交流展示,挖掘学生潜力

课堂教学中,采用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其中也存在着一些弊端。譬如说,对于课堂问题的回答,我们可以采用让学生们自主答题的模式,即学生自我主动地回答教师问题,不再是教师硬性点名回答。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不也存在着对部分学生惰性的放纵吗?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下,课堂教学不是陷入尴尬的沉默场景,就是固定优秀学生的轮番“表演”场景。而合作学习,能够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鼓励,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让每个学生的学习质量都得到提高。有次我讲《史记》的某段节选,这篇课文不仅篇幅长,涉及的内容也很多。每次教授这篇节选,教学质量与效果都不佳。但是,通过语文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发给各个小组,由小组内成员进行探讨,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翻译文段。其中一个小组就以表演的方式将文段内容进行演绎,清楚、明白地展现给同学们,让全班的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本知识。

三、高中语文合作学习的具体优化措施

1.强化教师职能

学生的合作学习,不仅需要学生的有效合作,还需要教师的正确引领与指导。因此,要优化语文合作学习,就必须强化教师的教学职能。教师首先要做到是对当前合作学习概念以及意义的真正理解,并通过对理论的学习,发挥合作学习的实践作用。高中学生的思维与心理都已经发展成熟,因此,他们对于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有着自身的理性思考,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让学生们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优势性,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发挥。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合作学习不仅是学生之间的学习合作,还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学合作。教师是当今课堂教学环境中的引导者,主要的职责就是对身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引领与指导,使得能够让学生通过自身以及相互协作,对未知的知识进行探索,从而完成自身学习任务以及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创设平等、融洽的教学氛围,从而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质量。

2.优化小组结构模式

合作学习效果有效发挥的关键是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的合理划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性格特点等进行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划分,从而使得小组的结构模式更加具有科学性。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小组内部和谐团队关系的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以四人为一组较佳,并且,组内要优秀学生与后进生搭配。同时,教师通过布置各种各样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逐步建立稳固的团队关系。再者,教师还要通过对学生的逐步了解,来对学生的小组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质量。

3.准备充分的课堂学习材料

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其自主地对课本内容及其延伸的知识进行探索,通过合作的方式,提高自身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而如果没有充分的学习材料,对于学生的合作学习有着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材料是同学们进行知识补充、扩展的基础,仅是对课本内容的掌握对于学生的发展仍是有着一定的局限性的。就以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为例,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引领学生们注重文章的开头,然后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对课文背景进行探索。如果学生或是教师没有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学生们就不能通过合作学习来进行知识内容的探索,从而使得学生们在此篇文章的理解上具有一定的困难。而如果学生能够通过对背景内容的探析,了解当时段祺瑞政府对爱国青年的残害,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学生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篇10

文字的整合是积累、梳理和综合能力的体现,同时部分文字的整合也是对学生沟通能力的锻炼。文学的整合是对十几年来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检验,包括对文化的传承,对文学作品方方面面的解读,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自我理解领悟学习语文的方法。实际上语文的这几方面的研究型学习是最具有语文味的,也最能够触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确立要根据学习的认知能力,学习情况来展开。初入高中的高一学生其认知度和知识的广度还停留在初中阶段。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确立。引导学生确立课题最好紧扣文本于课文中进行,这样是对课文阅读教学的延续和拓展,有利于平时上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形成新的见解。如教学《鸿门宴》中,学生阅读时,发现鸿门宴中描写了危机四伏的矛盾关系,但是几乎没有着笔在宴会上,于是学生在读到“赐之彘肩”时,想到这场宴会是否有蹄子汤这一说,鼓励进行考证,最后定题——鸿门宴席上是否有蹄花汤这道菜。在教学《兰亭集序》这篇文章时,在东床快婿这个典故的阅读中,我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郗鉴选择了王羲之当女婿?有一个异样的声音说王羲之当时很性感,于是这个课题可以做这样一个引导——东晋人的择婿观。其实进行对文本的自主学习,讨论探究时,学生思维最为活跃,观点也比较多。能够入选进高中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就其文学而言,在文学史上堪为经典,在文字的考究上自然也不会缺乏文字的精准性,引导学生咬文嚼字,也可以激发学生很多的观点。如在《荷塘月色》中讨论让学生咂摸用词之美时,学生自己会选到“月光如流水般,静静地泄在叶子和花上”,或者会选到“薄薄的青雾浮起来”,便开始咂摸“泄” 和“ 浮”这个字了。还有些人会选到“田田”等的叠词,尤其是后者,很多学生发现《古诗十九首》《孔雀东南飞》《赤壁赋》等千古名文都有这些词的使用,由此引导学生总结我们学习过的叠词,然后探讨叠词的使用方法等。甚至很多学生发现该文还有修辞之美,可引导学生总结更多的修辞,引导他们去探究修辞之美。高一的学生由于其认知度低,也许会发现很多创新的观点,但是多数缺乏严谨的考证精神,这时也只能是重在引导推进研究型学习的进程了。

篇11

这样,势必造成中小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内在动机的支撑,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动机不是从学习活动本身所获得的,而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或者说他们需要以外部奖励来维持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实质上,学习过程的真正主体是学生,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再有技艺的教学活动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性缺失”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亟待我们正确认识和进一步解决。

研究性学习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课题的选定、方案设计到实施,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是符合时展需要的。因而,高中语文新课标也在“教学建议”部分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建议,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

基于这一点,在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性题目时,就应该以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为基本立足点。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自由的教育环境,在民主的师生交往与互动中引导学生发现并发挥自己的潜能,促使他们在选择与确定研究性题目的过程中凸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并以此为契机,引导他们把这种主体意识贯穿于整个研究性学习的始终,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自主、主动、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学习主体。

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应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积极地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与书本、与客观世界对话,探求语文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规律。可以这样说,自主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灵魂。

一旦失去了学生的“自主”,研究性学习便成为一句空话,教师不可越俎代庖。许多老师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一些课题的具体指导过程中,害怕重蹈传统学习的覆辙,不愿过多地介入学生的自主研究。但是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

改变了学习方式,学生就有可能在更高的层面上开展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教师的指导作用。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如果完全靠学生自己探究获取费时多、难度大,况且没有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学生的独立研究也易产生盲目性。

另外,语文研究性学习所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包括课内的、课外的和自我语文学习方法的研究,这里就存在一个学习梯度的问题,而同时学生的能力发展也是一个演进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有一个从半独立研究过渡到独立研究,从对简单的单一问题的研究过渡到复杂问题的研究的过程,这就更加需要教师把握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及研究内容的难度,帮助学生选择切实可行的题目进行研究。

三、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必须落实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生成。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实践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性学习的主旨之一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进行的,它与传统学习方式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旨趣不同,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换言之,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究其实质,乃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实践、尝试探究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过程。因而,它特别关注学生从特定学习活动方式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基于此,在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性题目时就应该特别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生成。

或者让学生把已习得的知识综合运用到主动探究的语文学习实践中,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研读文本、作家等语文现象,掌握规律,获取知识;或者以调查研究的方式了解社会生活,研究问题,应用有关知识去寻求相关原因,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诸如此类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从而既培养了创新精神又锻炼了语文实践能力。

篇12

下面介绍几种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课程兴趣的方法:

一、明确语文学习动机

许多学生对为何学习语文不明就里,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自己没有具体的要求。只有让学生真正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才能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一方面,要从宏观上引导学生。学习语文是我们中华民族天经地义的义务,汉字承载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在面对轰轰烈烈的全球化之时,汉字文化更面临着外语的入侵,甚至,伴随着网络的发展,传统汉语文化已经遭到严重侵蚀。其次,语文对于今后的各项工作、事业都会有较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要从微观上说服学生。语文对一个人的气质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即使是以后谈恋爱能“口占”一诗也许就会成为你成功的一块砝码。有的时候错别字无关大局,有的时候却能导致战争的失败。例如,民国时期冯、阎、蒋中原会战时,电报错将“沁阳”与“泌阳”混淆,导致了战争的失败。当学生深度明白了语文的重要性后,也自然就会对语文学习产生较厚的兴趣。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有娴熟的语言使用能力。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准特罗夫曾说:“教育家首先是一个幽默高手。”语言是传达思维的工具,对老师的语言要求可不只有“普通话标准”一项,通过语言表达课堂幽默、减少说教成分也是展现教师个人魅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成分。其次,教师要蹲下身子看学生。

每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人存在,有自己的思想,教师不能居高临下,以权威和命令的口吻要求学生,这样会拉大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蹲下身子,在感情上和学生平等。再次,教师讲课要满怀感情。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私塾先生式的威严教育,语文本就是一门感性很强的课程,是需要沟通交流的课程。不管面对什么情况,教师露出真诚的笑脸就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最后,语文教师应当自觉地做好课堂板书。我们伟大的汉字本身就是具有美感的艺术品,写得一手好粉笔字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或者教师自己不也能在这种板书的过程中自我沉醉吗?当然,板书还要强调把握文章脉络,让学生一目了然,在心中留下清晰的思维,同时对语文教师的感性认识更具好感。

三、创新教学方式

高中语文要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全面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语言交际”的能力。

1.导入激趣。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导入模式。例如,《琵琶行》的导入就可以让学生欣赏我国琵琶古乐曲《春江花月夜》,感受“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之美。通过这种生动形象的导入,学生必会对即将讲解的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

2.角色互换。我们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指的是感情的互动,也包括角色的互动。教师要放下架子,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予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努力实现学生多元发展的目标。比如,有的学生对“楚汉相争”很有研究,我们就不妨由他来讲解《鸿门宴》一课;有的同学很擅长朗诵,我们就可以由他来为同学们诵读《我有一个梦想》。或者,教师也可以举办一个类似“百家讲坛”性质的活动,在每节课的开始留五分钟到十分钟,专门用于学生自己的演讲。这种角色互换,更能激发学生表现的热情,带动班级语文学习的氛围。

3.注重课外拓展。学生之所以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很大部分的原因还是语文课外题目纠结难懂。从基础知识部分的字形、字音,以及成语、病句的考核,到文言文和现代文的阅读鉴赏,哪一块都是让学生苦不堪言的负担。其实,“生活处处是语文”,包括电视里的广告都离不开语文的包装。我们不能只靠令学生痛苦的题海战术巩固学到的语文知识,还应该让学生主动了解生活当中的语文知识,时时留意,处处当心。例如,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在休息的时候寻找广告用语中的错别字。结果,同学们搜罗了各式各样的错别字,有将“炒饭”写成“抄饭”的,有将“充气”写成“冲气”的等等。同学们在大笑之余,体会到了规范字词书写的重要性,也更能自觉地减少错别字的使用了。

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学习语文比拿着教鞭督促他们学习更加有效。语文老师要做这样一种催化剂,能够让学生和语文之间催生浓厚兴趣的催化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高效、更加主动地学习语文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杨鑫 浅谈高中语文创新教育.科教文汇.2007,12。

篇13

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在高中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贯穿在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无论是古文赏析、现代文解读,还是写作,都离不开阅读的支撑。著名作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阅读就像是语文学习中的营养品,给予我们获取知识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

一 阅读对高中语文学习的影响

阅读影响着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在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中,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阅读。阅读,使我深深体会到它对于语文学习的巨大影响。

进入高中阶段以来,课业负担不断增加、学习压力也逐渐加大,题海战术基本贯穿了我们紧张而又忙碌的学习生活。为了应对竞争激烈的高考,我们在所有的有效时间内将全部的精力用在了语文课本基础知识的背诵和练习当中,对于课本知识的具体内容也是依据既定的方法照猫画虎地进行分析,极少涉猎课外书籍资料,因为在一般人眼中阅读会占用大量的时间而短期内也收效甚微。正是这样的思想桎梏使得大家基本忽略了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固化的学习模式,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也并未能提高,语文成绩也不尽如人意。

然而,从小养成的良好阅读习惯,使我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并未放弃阅读,并且畅游在阅读的世界当中使我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它不仅没有造成我学习时间、精力的浪费,却在细水长流的学习生活中逐步提高了我的研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激发了我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日常阅读的影响之下,我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在阅读过程中培养的语感使我更好地理解文章中体现的思想情感和语言表达的技巧,既能很好地品读出作者的意图同时也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我将课堂上学到的语言运用方法融会贯通,在语文的写作上也更加游刃有余,语文成绩稳步提升。阅读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和写作水平,使我们畅游在浩瀚的知识海洋当中,同时,它对于我们自身文学素养的提高和内在人文底蕴的积淀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们每个人通过阅读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文学气息。

二 阅读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意义

培根说过,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通过自身的体会与感悟,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阅读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具体有以下三点。

1.阅读增强高中生语文学习的自主能力

当我们进行课内外读物的阅读时,我们要对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资料进行广泛的涉猎,更加注重的是自我研读和独立体验。在整个阅读过程当中,知识的猎取需要在一定的言语情境中进行自我构建,而不是直接由教师教授。通过这种独立主动式的获取使我们得以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自主研究,独立感悟阅读、领悟创作的乐趣。由此,通过这种获取知识方式的训练和坚持,不仅可以锻炼我们语文学习的自主能力,强化我们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而且也可以使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品尝到探索的快乐与成功的艰辛,激发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2.阅读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丰富的知识和开阔的眼界,更是对能力潜移默化的提升,最突出的就是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在阅读中,我们对作品、作者的思想进行自主思考,对阅读的结果进行自我反馈,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语文的文章学习中可以进一步解读出作者塑造人物的审美取向和哲学意蕴。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良好的阅读鉴赏能力以及语文素养就逐渐培养起来了。

3.阅读统一高中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通常我们只注重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只重视语文学习的技巧方法,不注重情感体验。阅读不仅可以使我们从文章的书面意思中获得思想感情、文化知识等信息,更从中内化了语言材料,进而使我们掌握语言的表达技巧,积累语文在感性方面的体验。阅读将语文学习由课堂带入生活,从而培养了我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帮助我们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了高中语文学习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 高中语文学习的阅读实践

通过自身的阅读经验以及对语文学习的感悟,我总结了以下几个高中语文学习的阅读方法。

1.拓宽阅读渠道,选择优秀作品

语文能力的提高不仅限于我们平日的课堂学习,也在于课下丰富的阅读活动。书籍是屹立在大海中的灯塔,而选择一部好的书籍,便是点亮了一段语文学习前行的道路。随着信息的多元化以及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大大增加。学校的电子阅览室、图书馆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在完成课内读物的情况下,可利用多种途径增加我们阅读的渠道。除此之外,我们阅读的内容不应该局限于高中语文课本的范围内,也不能迷失于丰富斑斓的各种文本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时可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品位较高、水平较高的文本材料进行阅读。具体来说,在完成学业规定的必读名著外,可以选择一些和课文涉及的内容有关的书目,如课本上大家的其余作品,或者同一系列的不同章节等等,这些作品都能有效地帮助我们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阅读作品的选择还可以是时文美文、优秀杂志报纸等。这样可以保证我们选择阅读的作品是一些健康有益的书籍,而不是网络上随处可寻的一些杂文小说。因此,想要通过阅读增强语文学习的能力,首先要选择一部好的作品。

2.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

阅读提升我们语文学习的能力,不仅在于作品的选择,还在于阅读的方法。阅读时,我们应该依据作品的内容以及自己的习惯灵活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比如,当遇到议论文时,我们就要提纲挈领地进行阅读,找准论点与论据,在脑中形成简要的论证思路;当遇到优美的诗歌时,可以与同学互相大声诵读,以表演的形式读出来;当遇到小说时,就要对其进行分段、分重点的分析点评;当遇到散文时,就要寻找到贯穿其中的线索进行阅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阅读还可分为精读与略读,有些作品只需要了解其中梗概以及大体脉络,有些作品则需要仔细阅读,一字一句细细斟酌。总之,在阅读时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同时针对不同的作品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

3.及时撰写读书笔记、文学短评等

阅读对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还在于它对写作水平的提升,想要达成这一目标,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要养成撰写读书笔记、文学短评的好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中更是如此。读书笔记的撰写,可以加深对所阅读作品的印象,在记录到本子的同时,也将其收入大脑中的数据库,无形中为语文学习积累了大量素材。同时,读书笔记以及文学短评的撰写,可以使我们在阅读作品的层面上加深理解,并激发自身对于作品的思考及见解,使阅读不仅仅停留在文本上,进而上升到我们的思想层面。读书笔记与文学短评的撰写过程也直接锻炼了自身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4.养成合作学习、互动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