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在各地蓬勃开展,推动了企业经济技术进步,但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也存在不尽如人意的问题。1.参与面不足,群众基础还不够广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是群众性的活动,职工的广泛参与是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力的体现,是衡量活动开展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非公企业对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缺乏认识,参与度不高。一些职工认为经济技术创新过于“高大尚”,是为技术尖子准备的,他们把经济技术创新看成“技术骨干、科技人员”的活动,而不是职工自己的活动。造成了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在企业、在职工的影响还不够大、覆盖面还不令人满意,企业、职工参与面上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2.未选准切入点和结合点,影响技术创新活动效果。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就是要激发职工的首创精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的实际难题。但一些单位没有能抓住关系生产、经营、技术、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把其中的重点、难点、薄弱点作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致使活动针对性不够强,效果不够好。3.对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评价不规范,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在对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评价上,存在不太规范的情况。如没有建立客观的、科学的、操作性好的成果评价标准;邀请的评委也并非都是行业技术专家,评价主观因素较多等。造成成果评价失真,权威性差。这种有失公正的评审结果难以服众,往往挫伤职工的积极性。
三、深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
1.广泛引导和动员职工参与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进一步夯实企业自主创新的群众基础。通过宣传和引导,让职工群众认识到技术创新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同时也是职工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对于涌现出来的职工技术创新能手,要做好宣传工作,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帮助广大职工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促使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参与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投身到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热潮中,立足岗位开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在创新谋发展上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要继续深化劳模•技术标兵创新工作室等创新基地创建和完善工作,大力开展职工创新项目孵化、成果评选、展示交流活动,不断激发广大职工创新才智、创造潜能、创业热情。2.关注非公企业,提高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覆盖面。非公企业面广、量大、职工人数多,非公企业的职工技术创新工作不容忽视。各级工会要借鉴好经验好做法,认真研究当地不同行业、不同类型非公企业和职工队伍特点,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新途径、新模式,进一步推动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向非公企业延伸。要注意从非公企业一线职工中培养、选树能工巧匠、劳动模范,推出一批非公企业创新活动示范单位,引导更多的非公企业职工加入到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来,进一步扩大活动的覆盖面。3.借助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努力造就创新型职工队伍。针对当前大部分企业存在的技术工人少、技师和高级技师少、职工培训的机会少,以及职工培训经费列支难、职工脱产参加培训难等问题,各级工会要借助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推动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向纵深发展。通过岗位练兵、技能比赛、技术培训、技术交流等活动,提升职工的技术技能水平,培育造就更多的技术工匠。充分利用多种工作载体和方法,如推广“名师带高徒”师徒结对活动,让更多的职工掌握技能人才摸索总结出来的高超技术和操作技能。形成“比、学、赶、帮、超”互助互促、共同成长的企业文化,让更多职工在学习实践中成才,培养一支创新型职工队伍。4.规范和完善创新成果评审机制,激发技术人才的创新动力。进一步完善创新成果评价制度,科学确定评价标准和内容。规范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评审,聘请科技人员和有关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杜绝外行人评审,按照成果的创新程度、难度和复杂程度、对推动技术进步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作用、经济和社会效益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审,避免看人情、走形式。形成反映真实水平、保护技术人才积极性,激发职工创新激情的合理评审机制。5.发挥基层工会能动性,切实保障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各级工会要从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措施着手,深入基层企业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基层工会能动性,做强做大基层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确保职工技术创新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在县级以上工会层面,要联合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职工技术创新奖励办法,利用工会经费,积极争取财政资金补助,多方筹集企业、社会资金,扩大资金来源,为职工创新活动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要加强与人社、科技、院校、各类技术协会联系,形成工作合力,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在企业工会层面,要积极推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成为企业管理行为,争取企业行政支持和配合,实现职工创新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只有这样职工创新活动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健康持续有效地在企业开展下去。
作者:陆兆强 单位:南宁市总工会职工技协办公室
参考文献:
篇2
一、提高三种认识,推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向纵深发展。
(一)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企业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导职工建功立业的积极举措。在煤矿企业面临传统工艺逐步退出市场,机械化技术越来越发达的新形势下,职工原有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与企业机械化发展步伐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工会能否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破解这个难题上来,能否引领职工将注意力集中到解决这个难题上来,对企业发展、职工发展、工会自身发展至关重要。
(二)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对职工在企业生存发展权利的根本维护。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提高职工素质、体现价值的重要载体,企业要从多方面给职工搭建成才的舞台,施展才华的平台,努力实现职工潜能开发最大化,最终实现“企业发展我成才”。
(三)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有利于发挥职工主力军作用,调动其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有利于增强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劳动技能,培育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实现队伍高素质化;有利于发挥工会组织的服务职能,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抓住三个重点,保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运作。
(一)紧扣企业中心,构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大格局。确立“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工会实施、部门配合、职工参与”的工作机制。创建评价体系,实现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常态化管理。完善激励机制,提高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突出工作重心,提高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工作实效。一是利用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调动和发挥职工的潜能和智慧,努力提高职工劳动技能。对煤矿企业来说,就是要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设备技术等企业工作的重点、难点,抓好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改进,充分激发职工的聪明才智,提高职工现场处理隐患、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参与企业管理,献身煤炭事业。二是将职工参与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广度、力度和深度,作为衡量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志。坚持全员参与、全员管理、全员培训、全员创新、全员发展;坚持活动与管理一体化推进、与项目一体化实施、与指标一体化考核;坚持把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薄弱点作为创新活动的切入点、落脚点,保证重点、突破难点、弥补薄弱点。
(三)拓展创新领域,保证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常抓常新。一是强化市场意识,以效益为中心,经营活动延伸到哪里,创新活动领域就拓宽到哪里,把活动与提高企业竞争力结合起来;二是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既要涉及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也要覆盖思想、覆盖企业文化,凡是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有益的方面,都要纳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努力拓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领域。对煤矿企业来说,既要在岗位技能、产品质量、高产高效、优质低耗上创新,更要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质量等方面创新,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篇3
一、工会组织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意义
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目的是提高企业职工的知识与技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单位越来越重视对职工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在群众中积极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经过几年的推广和实践,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已经实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重点强调了科学发展观理论,提倡自主创新。真正实现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需要企业各级管理层和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广泛开展群众性知识技能竞赛和发明创造等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运用集体的力量更好的发展企业,服务社会,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所以说,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落实党的十会议精神的需要。
2.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工会融入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础工作
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实现企业与职工共同利益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企业行政、党委和工会的共同意识。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能促进企业文化的提升、实力的增强、实现企业战略管理。因此,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企业实现战略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3.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能有效地保护职工合法权益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有助于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更好地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包括职工的就业权和发展权。企业职工素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随之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职工收益也随之增长,双方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发展。
二、工会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当前形势下,工会组织开展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着手解决,比如职工对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意识不强,基层领导没有把该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合理化建议的质量不高、与日常工作不能紧密结合等问题。
一个企业没有过硬的功底,离开了广大职工的力量,再精明的企业管理者,也不可能把企业做大做强。事实上,工会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就是以企业为中心,发挥基层工作者的作用,进而促进企业生产效率。
然而,有的企业却认为技术是专家们所要研究的问题,职工搞技术只是小打小闹,起不到根本效果;还有企业职工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奖励力度不到位,对取得成效的职工,没有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通过以上提到的问题,我认为要想做好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首先应该从领导的意识转变开始。
三、工会组织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对策
1.做实做强活动载体
工会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发展,是单位完成经营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要发挥工会组织的有效职能,保护职工根本利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路径来实施。
(1)开展职工竞赛活动
坚持“重心下移、面向基层,普及面广,突出核心”的原则,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活动,把崇尚劳动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在广大职工群众中积极倡导崇尚劳动的价值观,挖掘职工的技术创新能力,让职工做企业的主人,树立职工主人翁精神,让职工以当家作主的态度进行工作,这样才能增强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在岗位上实实在在为企业着想,积极地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保驾护航。
(2)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
合理化建议工作不仅是通过员工建议改进管理工作,而且是民主化管理的具体实践。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让每位员工都有说话的机会,把员工对企业的爱心和智慧集中起来,把员工的心吸引到企业上来,充分鼓励和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员工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领域,包括生产、创先、安全、电网建设、营销、服务、管理、文化等方面,共同为推动企业和谐、健康发展建言献策,从而深化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推动职工“五小”创新活动。
(3)创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室
以劳模先进为带头人,建立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示范作用和辐射力、公关作用及梯队培训的帮带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创新发展。以企业技术、技能骨干领衔组成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努力培养更多的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专家型的高层次人才,大力营造尊重劳模、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全员创新的发展氛围,深度激发广大职工努力创新、岗位成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
(4)开展“创争”活动
职工技术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因此,工会组织在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时,把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列为重点环节,开展争当“学习型职工”活动,为企业职工提供一个学习的良好平台,鼓励职工自学成才,坚守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加追求进一步的技术创新。
(5)QC小组活动
QC小组活动是企业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是企业职工展示个人才能与职业魅力的活动平台。要积极努力地参与到QC小组的管理模式中,鼓励职工参与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并建立奖励机制,同时,实现企业节约成本,强化质量,提高效益的目的。
2.建章立制
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需要有一个管理体系来维护,即党委领导、工会组织、部门协作、全员参与。
(1)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
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都可能存在创新的机遇,在群众间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职工的积极配合,还需要技术人员的参与和上级管理部门的支持。因此,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同时,要加强管理,有组织有规划的进行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激发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对工作的热情,促进企业科学化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规范化管理机制
任何活动的周密进行都需要一套完整有序的规章制度来有效管理。在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时,应当明示活动的中心思想、工作原则和内容、工作程序和目标、管理方式和措施等方面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要切实划分好责任问题,保证技术创新活动有专人负责,保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能有序进行,实现企业的规范化管理。
(3)评价激励机制
提高创新意识,深化创新观念,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特别是对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突出表现的职工、突出贡献的职工,给予奖励措施,让他们在企业中享有较高的福利待遇,从而带动其他广大职工为企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做细做优活动推进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方式,通过多层次、全方位宣传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先进经验和实际效果,注重发现亮点、培育典型,充分发挥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室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品牌效应,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尊重和保护创新成果,不断推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的健康发展。
(2)活动落到实处
以企业实际需要的标准出发,给职工营造一个可靠的环境,培养职工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其对岗位的热情,挖掘职工的创新智慧,让职工在创新活动竞赛中充分认识和提高自己,大力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人才。把创新活动的内容,归入企业职工培训计划中,把创新活动真正落实到实处。
(3)要结合实际工作,开展创新活动
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即将活动与技术相结合、与企业节约成本费用相结合、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以及与合理化意见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实施创新活动的最终目的,推动企业的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迈向新的台阶。
四、总结
综上所述,工会组织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企业保持自身生命力的根本力量。企业工会要大力引导和动员广大职工参与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充分挖掘职工的潜能和对工作的热情,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4
开展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有利于提高企业职工的创造力,提升企业的发展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速度,也是企业保持稳定向前发展的重要保证。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以劳动竞赛、技术革新、“五小”成果、合理化建议、金点子、技术攻关、职工素质提升为切入点,着重围绕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节能降耗、以及对工器具、工艺技术等方面的改进和革新。
二、开发职工创造力,培养职工创造精神。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主要是靠自身的创新能力,也就是企业的创造力。企业创造力的源泉蕴藏在广大职工中,广大职工是创新智慧和方法的提供者,职工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开发职工的创造力,要重视一线职工的创新能力,教育职工立足工作岗位搞创新,及时选准创新主题和重点,确立创新目标和计划,确定主攻方向,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在技术应用、工艺创新、产品研制、设备调试等方面攻关克难的积极性,才能将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抓好“四个结合”,构建职工技术创新平台。
1、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要与职工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把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创新要求的职工队伍,作为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和导师带徒活动,选树各种技术标兵、技术能手、“金牌员工”、“优秀班组长”等,运用经济技术创新这个有效载体,为职工搭建多层次学习、交流和创先争优平台。
2、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要与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活动紧密结合。在全体职工中广泛开展学一门新知识,掌握一种新技能,创造一项最佳操作方法,提一项优秀合理化建议,改革一项新工艺,刷新一项新纪录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特别要对QC活动、合理化建议、选题攻关等活动进行安排部署,扎实做好技术创新项目、合理化建议的收集、筛选、归类、评审等基础性工作。
3、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要与劳动竞赛紧密结合。把劳动竞赛活动作为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一个有效载体,拓展竞赛的内容,加强竞赛的日常管理和过程管理,号召广大职工在劳动竞赛中“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形成一项技术创新成果”“总结出一套先进操作法”“申请一项技术专利”,确保劳动竞赛目标全面完成。
4、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要与加强标准化班组建设活动结合起来。深入开展“五型班组”创建活动,开展优秀班组、“金牌班长”、“优秀员工”评选,对评选出的优秀员工进行表彰奖励,通过班前会、政工例会等形式,组织开展班组学习、班组建设经验交流和班组优秀创新成果等。
四、加强“五个机制”建设,推进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深入开展。
1、建立引导机制。坚持每年召开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大会,安排布置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重点工作,确立技术攻关、科技研发课题,签订目标责任书,通过层层发动,利用文件、会议、简报、宣传栏、橱窗等多种手段,广泛宣传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树立人人都能创新,人人都会创新的理念。
2、建立管理机制。建立“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类指导、专业评定”的工作机制,实行工会牵头抓、专业部室配合抓、车间直接抓的工作机制,建立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作管理流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形成管理有系统,制度有保证、激励有政策的运作局面。
3、建立培训机制。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工会要把以“创争”活动为契机,坚持开展“每日一题”岗位练兵和技术培训活动,开办各类培训班,设立岗位练兵台、题板、题库,定期对岗位练兵活动开展情况跟踪检查。
4、建立评价机制。完善职工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加大职工技术创新奖励力度,职工金点子、合理化建议由基层班组随时征集登记,车间分会当月进行评审和奖励,企业半年及年底统一评审表彰,对在创新工作取得优秀成绩的职工在职位晋升、技师评聘等方面给予加分等等,调动职工的学习和创新热情。
篇5
成员:
二、活动时间
自2007年4月日起至2007年12月31日结束。
三、活动范围
电能计量中心各班组、各专业人员。
四、活动内容
1、围绕中心,开展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活动。
围绕着电能计量中心今年的重点工作,中心改建后,将结合省公司开展的《电能计量竞赛》活动,做好专业选手的选拔工作。在此期间,结合竞赛方案,制定竞赛的准备方案,严格监督考核参赛选手,结合实际进行操作演练,争取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同时,结合这次竞赛,在班组中也要开展“全员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活动。
2、巩固创新,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认真组织职工重点开展“六个一”活动:①组织开展双增双节合理化建议活动;②组织开展无违章班组竞赛活动;③组织开展向农民合同工送安全文化活动;④在农村供电所组织所长、技术员、安全员开展与农民工签订安全包保合同活动;⑤组织职工代表开展安全生产巡视检查活动;⑥举办一期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培训班。
3、结合“保安全,促生产,助力公司发展”系列活动方案,做好下列工作。
结合电能计量中心的实际工作情况,我们要建立健全一个网络,征集春秋检期间的两件好人好事,组织开展三项活动,总结提炼十条合理化建议。
(1)建立健全一个网络——群监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群众安全监督检查委员会)。重新审查电能计量工会的群监会组成是否按照公司工会的要求组成,并按照要求真正发挥职能,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监督检查网络。
(2)春秋检期间的两件好人好事——在各班组和专业间征集春检和秋检好人好事,并综合评比报公司工会,加大宣传力度。
(3)组织开展三项活动——安全示范岗活动;给各位家属一封感谢信,当好贤内助活动;个人无违纪、单位无轻伤竞赛活动。发挥先进先进典型示范作用,保证全年安全生产指标顺利完成。
(4)总结提炼十条合理化建议——广泛发动群众,结合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电能计量中心建设的实际提合理化建议,对有价值的建议组织各班组QC小组进行攻关,形成成果,转化成生产力。
五、活动的相关要求
1、各班组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要结合本班组和专业的实际,由班长负责,班组安全员具体执行,将工作落实到实处,形成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
篇6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活动时间
自2007年4月1日起至2007年12月31日结束
三、总体要求
坚持重在基层,围绕省公司1号文件和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按着公司2007年“两会”和公司工会工作会议的要求,进一步拓宽安全生产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活动载体,提升活动质量,注重活动效果,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增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实现职工自身价值和工区发展的互利双赢。
四、活动内容
紧紧围绕“保安全,促生产,助力公司发展”这一主题,结合工区生产实际,在全工区广大职工中重点开展以下活动:
1、围绕安全生产中心工作,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及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
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中心工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立足本岗发挥最大潜能,构筑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为进一步提高各级人员的安全素质,将组织职工深入学习《安全生产法》、《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开展专题培训活动,将利用“安全生产月”有利时机,结合生产实际,开展防火宣传专项教育培训、开展安全工器具使用、检查和保管培训、开展工作票专项培训活动、GIS录入培训等。为进一步提高职工安全生产参与有我的意识。准备在六月末,举办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对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工区将予以奖励。在开展安全培训的同时,工区还将在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综合能力上下功夫,准备好省公司《变电运行岗位人员知识及技能调考》。
继续开展好职工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活动。安全生产要靠团结的力量、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群策群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朝阳监控站对新型录音笔的小改小革在安全生产中起到了实效,为我们的操作带来了方便,对于好的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要给予发扬、推广,将科技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工区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2、巩固创新,营造安全氛围,树立安全文化。
工会围绕工区安全生产工作,利用不同载体,积极发挥对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作用。将制作安全生产标语和条幅,下发到各所(站),悬挂在作业现场,使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各所(站)要开展一次以“防止误操作”为主题的“主题安全活动”,防误班要结合本专业特点开展一次以“防止人身事故”为主题的“主题安全活动”。为进一步巩固安全生产成果,工区工会已刻录了三十多套安全生产光碟,将发到各所(站),各所站要组织好人员观看,并让职工在思想上切实受到教育,并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到保证安全生产上。
各所(站)要继续开展双增双节合理化建议活动;继续开展无违章班组竞赛活动。为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工会将每季度组织职工代表开展安全生产巡视检查,起到助力安全生产的作用。为进一步完善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和保管,工会将于近期举办一期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培训班。
3、建立内部维权机制,坚持源头参与,多方位,全角度确保安全生产稳定发展,
建立健全群监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群众安全监督检查委员会)由工会主席、总安全员、班组安全员组成,负责工区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和生产现场安全监督,进一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按照公司工会总体要求,在工区开展安全示范岗活动,此次将西郊一次变、长春监控站、浦东监控站、春阳监控站定为安全示范岗,发挥榜样的力量,促进各所(站)整体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开展“当好贤内助、吹好枕边风”职工家属座谈活动,各所(站)要发挥职工家属在安全生产中的稳定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召开职工家属座谈会,并组织职工家属观看《警钟长鸣》、《人身事故案例》等安全教育片,使职工家属深切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到确保安全生产就是保证家庭幸福安康;开展个人无违章、班组无违章、单位无轻伤活动。在全工区范围内营造一个以“遵章守法为荣,违章违规可耻”的安全文化氛围,号召全体职工和家属同心协力,从我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反违章,除隐患,确保本所(站)不发生事故。
五、开展“创新活动”要求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创新活动”是工区贯彻落实公司2007年“两会”精神,抓落实、重提高、促发展,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一项工作,各所(站)要积极落实方案内容,贯彻方案精神,按照工区安排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确保各项活动在职工中起到实效,起到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的作用。
篇7
(2)丰富群众性技术创新的内涵,使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在我们鞍钢不仅包括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工艺和生产方式等创新,还应包括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等。鞍钢发展进步,需要科技创新的推动力,更加需要职工群众技术创新创造力的支持,不断扩大和丰富群众性技术创新内涵,创新各种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内容,才能推动工会经济技术工作向企业多层次多领域发展。扩大群众性技术创新的内涵,须从企业的技术发展特点和生产实际出发,确定创新活动的重点和创新活动的方式,使群众性技术创新更具可操作性。群众性技术创新要把解决影响制约生产的关键点、降本增效工作等问题作为重点,紧紧围绕创新技术、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增进效益、搞好服务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扩大群众性技术创新的内涵,不断提高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的质量,推动技术创新向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发展。在新的形势下,要赋予工会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等日常群众经济工作以新的内涵,提出新的目标和更高的要求,推动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领域不断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使工会群众性技术创新在发展生产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降本增效等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变革创新,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时代的要求。在当今世界快速变革的今天,经济发展的大潮汹涌澎湃,不进则退,适者生存。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和实践者,是推进社会进步的主体,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是技术创新成果的创造者和实现者。带领职工群众投身技术创新活动,推动生产力发展,是时代赋予工会的神圣使命,是工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的具体体现。因此,工会组织更应当站在群众性技术创新的最前列,带领职工坚持创新不动摇,使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崭新的时代气息,展示工会工作的特色和重要作用。
二、建设高素质群众性技术创新人才队伍
造就一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职工队伍,是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1)扎实开展全员岗位技能培训。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学习管理及专业技术知识,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着眼生产限制性环节,加强生产技术、设备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和科技文化素质;总结先进操作法,挖掘和推广职工在生产实践中创造、总结的成功技术经验和练就的“绝招”、“绝活”、“绝技”;在作业区及班组中广泛开展小改小革、技术创新竞赛活动,人人争当创新能手。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地设置培训内容,增加技术含量和提高使用价值,提高培训质量,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核心人才队伍,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2)发挥优势,形成合力,有效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我们企业每一名职工,尤其优秀职工,都有施展才能、实现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的欲望,好的欲望是无穷的动力,加以正确引导和发挥,将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因此,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必须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欲望,尤其要鼓励优秀人才在技术创新活动中挑大梁。一是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优势,鞭打快牛,为技术骨干加担子,出成果;二是发挥管理人员岗位管理优势,指定课题和任务,在综合管理创新上实施突破;三是坚持“三结合”,即生产岗位工人、管理人员,设备点检人员三个方面的结合。依靠人才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潜能,提高创新项目的技术含量,把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抓出成效的重要保证。
(3)发挥先进典型人物的专业优势,开展岗位协作攻关活动。各类先进典型人物在群众性技术创新过程中要担负起骨干作用,要积极组织他们针对企业生产中的产品、成本、效益、流程等技术难题,实施技术创新活动。
工会要旗帜鲜明地支持职工投身技术创新,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在创新过程中培养爱岗敬业、勤业、精业的精神,增长才干,着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创新能力。要注意通过岗位技能达标、技术培训、总结和推广先进操作法等活动,使大批高素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积极引导广大职工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三、建立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管理激励机制
篇8
随着国际化发展趋势,企业要想走向海外和占有多的市场份额,都离不开高素质人才和高技术工人队伍,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开展以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等内容方式来提高企业人员水平,才能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劲和源泉。
一、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内涵及形式
经济技术创新概念一词,来源于美籍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年提出的“创新理论”,其含义是指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有关的技术经济活动。经济技术创新指企业将新的知识与技术用于生产经营之中,以创造和实现更高的经济价值和企业利润为目标的活动。它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引入新的产品、采用和推行新的技术、开拓原材料的新供应源、开辟新的市场、采用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
要开展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作为国有企业的一员,我认为,应通过相关组织发动、制定活动规则和内容、收集宣传、评比推广、表彰提升等阶段,充分让全体员工参与其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等内容为契入点,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加快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不断向生产与科技的深度和广度拓进,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优化企业内外部环境,增强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培育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企业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现状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经营机制不断创新的新形势下,企业面临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在这种环境下,具有有有利和不利两种因素,有利因素包括:政策支持到位、人员素质高、管理相对规范、企业文化丰富等。不利因素有:企业的自主决策相对不够充分、社会责任和义务较重、企业包袱大、人员流动不够灵活等。
对于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来说,企业受制因素概括为:一是普通员工的文化层次较低、主动性差,员工又长期处于稳定的环境状态,造成员工创新的动力不足。
三、营造创新活动的氛围和制度建设是成功的前提
要开展好群众性创新活动,首先是企业的党政领导要在政策等方面积极支持推动、各级工团组织努力宣传推广,以在企业内部营造出创新的环境和氛围,让大家自觉地参加其中,才能促进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其次是,要建立开展活动的各项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以确保活动的扎实有效。
制定好创新活动制度,是活动成功的前提条件。制度的建立能使活动的开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运作。创新管理制度应包括创新竞赛目标制度、组织竞赛的工作程序、考评奖励方式、创新成果征集方法和创新成果展示推广等制度,制定切实可行、规范严格的管理制度,让创新活动更具操作性。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严谨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创新活动长久不衰的保证:如河南火电一公司开展的三新六小群众性创新活动,从竞赛项目申报、宣传推广、评比、奖励,每个环节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强调竞赛的申报项目必须是一线员工在工作中结合自己的施工经验总结出的先进技术成果,对具有先进性、新颖性、实用性的创新成果以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小发明、小革新、小建议、小窍门、小点子、小节约等形式进行上报。活动要求各工地领导在申报前给予评价,公司再组织人员对成果进行点评,然后以简报的形式发至一线让全体员工进行评比和推广,收集意见后经班子讨论确定评比结果,进行奖励,并保证成果经验在稳定中不断提升,使竞赛的成果最终转化为新的生产力,以营造出大家自觉自愿主动参与的氛围。
四、建立竞赛激励机制是活动有效开展的保证
确保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是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必要措施,也是劳动竞赛不断深化的重要动力。建立竞赛激励机制,要以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建立起劳动成果和劳动贡献与物质利益和个人荣誉相统一的激励机制。要大张旗鼓地提倡和宣传职工群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要尊重广大职工群众在劳动竞赛中所创造的价值和成果,对于他们所付出的劳动给予相应的报酬,尤其是对做出突出贡献的职工要给予重奖。在对好的成果奖励的同时,还要将好的成果印制成册或命名XXX操作法,加以推广。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激励模式也应多种多样。要重视研究受奖者的主导需求,采用多种激励方式以加大激励效价。精神鼓励与物质利益并重,成果推广与社会宣传共济,创新实践与学习深造结合,形成创新光荣、光荣必赏的新风尚。
五、开展活动的目的、方式和效果
企业是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以最少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的经营利润,是企业追求的目标。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就是要以企业发展方向为导向而开展活动,随着科技进步和设备、工艺不断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应在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新工作方法等领域上应加大工作力度。既要重视调动生产一线职工的积极性,又要注重发挥好科技、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等职工技术骨干队伍的聪明才智;既要在活动的具体策划、组织、发动、实施中下功夫,又要善于总结、提炼和推广先进经验、先进操作法,在普及、引导、示范上多做文章。职工是创新的主体,职工参与的广度、力度、深度是衡量创新活动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要按照企业需要,职工欢迎、群众满意的原则开展创新活动。实施创新活动,关键在于结合好职工现有的科学文化水平、技术素质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和水平,知识经济时代,职工素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源。企业发展靠市场,市场竞争靠技术,技术创新靠人才,人才成才靠学习能力持续提高。
六、选准创新活动的切入点
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把增强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抗御风险能力作为主攻方向,把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难点和实现企业扭亏增盈等问题作为重点,围绕技术、管理和服务进行创新。活动要选准切入点,把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薄弱点作为活动的切入点,使活动在保证重点、突破难点、弥补薄弱点上发挥作用。在重点上保证,要抓住关系企业效益和发展的关键环节,按照确定的目标要求,发动和组织职工确保实现;在难点上突破,要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组织职工开展以降成本增效益、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为内容的创新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在薄弱点上弥补,要发动职工结合岗位工作实际,查漏洞、找不足,针对存在的薄弱方面,开展小型多样的竞赛,完善企业管理,促进技术进步和效益提高。
结束语
企业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是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调动和发挥员工积极性的有效举措。开展这一活动符合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增强职工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职工的劳动技能,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
【参考文献】
篇9
所谓技术创新的生态环境,它是以技术创新活动为中心,对技术创新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制约和调控作用的n维空间和多元的环境系统,是技术创新活动存在空间内各种条件的总和。
(一)科技制度因子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科技政策。科技政策是政府为了影响和改变技术创新的速度、方向和规模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的总称,其实质是政府对技术创新的干预或引导。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西方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科学技术发展是不可预测的,因此政府不可能也无从干预技术创新,政府的干预反而可能给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危害。但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对技术创新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越来越认识到技术创新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它实际上是与一个国家的特殊性密切相关的。
为获取竞争优势,许多国家在科技政策方面做出了调整和变更。如澳大利亚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实施长时间大幅度地减税;欧盟计划耗资2.3亿欧元,为扩大后的30个成员国的中小企业技术革新与创新改善金融环境;英国宣布对企业的科研和开发投入实行税收减免;德国提出“欧洲复兴创新”计划,主要目的是为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和开发提供长期贷款援助,以及为中小企业制定技术创新扶助政策。
科技体制。从发达国家来看,企业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大的企业往往拥有自己的研发中心,主动创新已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从我国的情况看(许庆瑞,1990),长期以来逐步形成的科技体制存在不少弊端,其最大的缺陷是把统一的“科研-生产-营销”的有机联系过程,割裂为自成体系的各个独立系统。这些系统各有其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的角度,各自根据它们所能获得的局部信息,进行方案分析做出决策,这种科研体制的安排,产生很多弊端(见图1)。
研发体制应沿着科研-生产-营销一体化的方向进行,在组织上、体制上保证对影响技术创新的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做出比较全面的科学决策,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科研与生产的脱节,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率。
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对科研体制进行改革,重点是改变拨款制度,开拓技术市场,改变研究机构和企业脱节分离的现象,将科研机构逐步下放到企业集团、行业和中心城市,特别是从事产品开发的科研机构,都将逐步进入企业、企业集团,发展科研先导型或科研生产型企业。目前这一改革,随着市场大环境的变化正在深入。
(二)法律法规因子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法律法规一般指政府管理市场活动和规范市场行为的政策,通常是政府为了弥补市场“失灵”或为了确保社会利益而对市场进行的干预。与技术创新有关的法律、法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经济法律法规,旨在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市场效率;二是社会法律法规,旨在保障或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行政法律法规,旨在保证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平衡和健康发展(柳卸林,2000)。
这些法律法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消极的限制作用。比如,经济法律法规能够保证产品市场的公开性和竞争,对促进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和技术创新是很重要的。社会法律法规可以促进产业的技术需求,引导企业研究开发活动的方向,行政法律法规可能保证了各种角色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有公平的“活动规则”。但是,法律法规对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有时也起着阻碍作用,由于一些法律法规的限制,使企业在技术选择上受到制约,在技术开发中不确定因素增加,成本增大。法律法规的改革,就是要在保证实现法律法规有益目标的同时,尽可能消除其对技术创新过程的不利影响。法律法规对技术创新有影响,反过来,技术创新对法律法规也有影响。法律法规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创新的推动。
(三)市场因子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市场通过价格信号有效地引导着技术创新的方向,没有价格信号,企业的创新行为将是盲目的。价格信号是告诉企业,什么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东西,哪些地方资源稀缺,从而需要创新去寻找替代物。当创新产品带来高利润时,意味着这种创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而那些失败的创新则意味着产品没有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这样,当人们通过创新去追求高利润时,市场也就在调节着人们的技术创新活动,使创新不断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黄鲁成,2007),如图2所示。
市场可以消除创新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消极因素。不确定性是创新的内在属性,这种不确定性会出现在研究开发、中试、规模生产、营销等创新环节上。既然创新是创造一种以前并不存在的东西,从而创新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不确定性,带来风险。在计划经济体系下,有时可选择一家或几家企业从事专项的创新活动,这种做法有助于避免创新的重复性,但这种创新会造成时间的浪费。在市场经济中,创新是企业自发行为,企业常常为某一产品进行平行的、竞争性的研究开发活动。从表面上看,这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但实际上却效率很高,因为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几家企业同时创新,会互相学习,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形成主导产品。如在计算机领域,IBM的个人电脑与苹果机系列就是基于不同的系统,但他们并行并存,各有优劣,可见,市场不是能消除单个创新行动的不确定性,而是从总体出发去消除不确定给整个经济系统带来的影响,提高了经济系统的创新效率。
市场将公平地决定创新者所得,从而将有效地调动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在计划体制中,当有人创新成功时,国家难以正确地估量创新者的贡献,以及给予创新者以恰当的报酬。在市场体系下,创新者的所得将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对创新的接受程度,从而是一种更公平的创新激励方式。当然这一点还需要知识产权体系来保障,不然他人就可能通过模仿手段,侵占创新者的权益,从而损伤创新者的创新积极性,导致市场手段的失灵。
市场通过竞争机制迫使企业不断创新。市场机制是一种优胜劣汰的生存机制,企业不创新就等于慢性自杀。从中外企业发展史中不难看出,那些欣欣向荣的企业是不断创新的结果,任何一家著名的跨国公司都有着辉煌的创新史,而陷入困境破产的企业,大都是没有创新或创新失败的结果。
(四)社会资源因子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资源因子主要包括资金、人才、技术、信息、服务体系、自然资源等。
资金是企业技术创新系统价值流的重要来源。我国企业目前资金的主要渠道是银行贷款,这种单一的融资渠道不能满足企业技术创新,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和具有潜在高回报的产业,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缺乏有效的融资机制是重要原因之一。
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没有大批优秀的创新人才,就不可能有创新的活力和能量。我国有一支庞大的科技队伍,位居世界前列,但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低,高、中、初级职称人员比例悬殊,而且科技人员的分布不合理。大量的科研人员集中在科研院所,而在第一线如企业、农村的科研人员很少,造成一方面不少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脱离实际,另一方面企业研发人员少,没有研究开发能力。
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社会资源环境变量中的又一重要成分。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技术创新实际上就是技术创新系统内部以及该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信息输入和输出关系的总和。就技术创新系统和环境的信息交换来看,在创新启动和决策环节、R&D环节、生产销售环节和创新扩散环节上,都存在着大量的信息流动、交换活动。如果缺乏这种从外部社会环境中获得或输入足够的信息资源,如科技发展信息、市场需求信息、地区和行业技术改造信息、技术引进信息等,则势必导致技术创新活动由于得不到适度质量和数量的信息保证或是无法做出决策而启动,或是创新诸环节之间联系纽带中断;或是创新产出过程受阻;或是创新扩散过程失效等。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必须谋求有效的技术创新系统和外部社会环境之间的信息沟通,并建构出有效的沟通渠道,这种信息沟通的渠道大致有以下几种:大众新闻媒介,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政府部门的信息渠道,技术市场,行业的信息网络,同学、老乡、熟人等非正式的人际关系网络等(冯鹏志,2000)。
基础设施。技术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如有线和移动电话、互联网、计算机的发展水平以及硬件设施,如铁路和公路网的稠密程度等。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
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是一个十分广义的概念,它包括除创新主体以外的所有对创新起支持作用的组织、个人及其活动(柳卸林,2000)。中介机构既包括提供各类中介服务活动的专门中介机构,也包括从事一定中介服务活动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团及政府部门。中介机构为创新活动提供信息交流、技术决策、资源配置、信息咨询等支撑,对政府、各类创新主体与市场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发挥着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对降低创新成本,化解创新风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创新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范柏乃,2004)。
自然资源。自然地理环境包括该地的自然资源、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这些因子都会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有时这种影响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会起决定性的作用,企业要避免由自然环境带来的威胁,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市场经营机会,不断分析和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变化的趋势,根据不同的环境情况来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
(五)社会文化因子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技术创新系统的社会文化环境是指影响技术创新系统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总和,包括风俗、习惯、道德价值观等。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与现实状况,在最广泛和最深层的范围内影响着技术创新的行为方式、目标设定和价值标准。任何技术创新的决策与实施,都会自主地遵从现实的社会文化观念,求得社会的认同。社会文化环境是影响和制约技术创新系统演化的重要环境因素。
文化环境对技术创新系统有激励和制约的作用,它在激励人们创新时又设定了起制约作用的行为与价值规范。文化环境对研究开发人员的创新激励和价值取向,对企业家的精神和行为方式的影响,都体现了这种强大的作用。积极进取的、符合创新精神的社会文化环境能促进技术创新系统朝更高级、更完善的方向进化,为系统功能的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消极的、与创新精神相悖的文化环境会阻碍技术创新系统的进化甚至会使之退化,抑制创新功能的发挥。同时,技术创新也可以选择、影响乃至创造文化环境。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不断地对文化环境提出新的价值目标,直接影响文化环境的特征,推动文化环境的变革与发展。技术创新可以突破文化环境的束缚,选择和制造新的文化模式,引起旧有文化模式与制度的变迁,创新活动是引起文化变迁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技术创新对外部环境的影响
技术创新活动的周边生态环境影响着技术创新的开展,而人类的技术创新活动也影响着周边的经济文化、社会等环境生态。创新对环境的作用,首先是对社会环境生态中的器物层产生影响,其次会影响社会制度层面,最后会渗透到人们的价值观念层面(顾新一,1997),如图3所示。
(一)技术创新对环境影响的三个层次
1.技术创新的影响首先作用于社会环境的器物层次,以新器物的产生或旧器物的改造等形式体现出来,主要包括对社会的交通运输、通讯工具、科研工具、生产工具、生活娱乐工具等的影响。由于以器物作为载体的创新,总带有强烈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它方便和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一般情况下,作为一个新的物种,一般不会遭到周边环境的排斥,但要使核心层-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念发生变迁,必须使创新渗透得更深一步。
2.技术创新对环境更深一步的影响是从器物层推进到社会制度层次,表现为技术创新保证体系的完善,例如保障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和运用的科研管理制度,保护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等法律制度,企业的研发制度等。从客观上分析,创新对社会制度的变革实际上是社会文化价值观变迁的开始,必然会遭到现时社会文化的抵制。
技术创新对社会制度层影响的另一方面是引入先进的管理制度与方法,改革一些不利于创新的规章制度,这一形式的作用同样也要受到内在文化价值观念的反抗,这一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时变得最为明显,只有随着外来文化与内在文化整合的深入,这一现象才会逐渐消失。
3.技术创新对社会环境影响的更深一步是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念层,正如某一区域植被的出现改变了当地的气候条件一样,文化与价值观是技术创新环境生态中的空气,在技术创新生态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技术创新可以从两个方面对文化、价值观念直接发生作用与影响。
首先,技术创新通过对社会行为选择项目内容的更新作用于文化价值观念层。由于技术创新的影响可以更新人们社会选择的内容,可以为人们的社会行动塑造新的方向和契机,从而对作为人们社会行为方式和内容进行判断和选择之标准的文化价值规范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也就造成了整个文化价值规范层次的演化。
其次,技术创新使人们在选择自身的社会行为时增加了新的选择性项目,进而对文化价值观念层产生影响。例如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及至计算机等技术创新成果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远距离的交通运输和人际交流成为可能,人们之间社会互动的范围和形式也得以扩展,使人们之间社会地缘关系、业缘关系、血缘关系发生了动摇和改变,从而使建立在这样一种基础上的文化价值规范发生变化,导致新的文化价值的产生。
(二)技术创新影响环境的特点
可以看出,技术创新对外部环境生态的影响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冯鹏志,2000):
1.技术创新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逐步的过程。环境会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和变化作结构、功能上的适应性调整,对技术创新的理解、消化、吸收、认同的反馈和接纳,需要一定的时间作缓冲,如果不顾这种时滞性和变迁差距,强制环境做出适应性反应,则会造成环境的失调和紊乱。
2.技术创新对环境的影响、作用过程是一个顺序过程。环境的变化是一种时间序列上不均匀的分化过程。技术创新的作用顺序首先是器物层,其次是制度层,最后才是价值规范层。与此相应,面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环境结构中的器物层将首先发生变化,其次是制度层,最后也即变化最慢的则是环境结构的核心层—文化价值规范层。由于这种环境结构变迁速度上的时间差异,使得环境系统的诸层次在技术创新的作用下将变得不协调,相互摩擦或者相互错位,从而产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限制技术创新对环境的作用速度和强度,延缓环境的变迁过程,使环境结构中的各个层次都能获得一种对技术创新作用的逐步理解、消化、吸收、反馈、相接纳的适应性过程,使技术创新的作用或影响能建立在一种特定的相适应的环境基础之上,从而顺利实现技术创新与其社会环境社会互动关系的正常化、秩序化。
3.在技术创新对环境的作用的过程中,创新行动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来说,技术创新与环境的矛盾冲突将有可能导致环境的变态、异化乃至脱序。而在下述情况下这种矛盾冲突将会变得尤为突出:一是随着创新对环境影响的加大,当人们对事物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持双重标准时,创新与社会环境的冲突不可避免地发生。二是当创新不顾社会环境的制度层和文化价值观念层背景,而强行作用于社会环境的时候,创新与环境的冲突不可避免。三是当创新不考虑社会环境变迁的消化理解吸收过程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而强行社会环境做出适应性时,创新与环境的冲突将尖锐。
4.在技术创新对环境的影响中,竞争机制和优胜劣汰的生物法则起了重要的动力作用。率先采用技术创新的企业,使用技术创新成果的人群,由于提高了效率,从环境中获取了较高的能量(利润),成长得更健壮,在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优势,而那些不具备技术创新能力的物种,由于不能从外界获取足够的资源,便会逐渐萎缩,甚至淘汰消失。正所谓领先创新打破了生态平衡,从而引起它者的创新,从而达到新的平衡与环境和谐共处,因此创新就是不断打破旧的平衡,达到新的平衡。
结论
企业技术创新的周边环境因子影响着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必须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生态环境,而企业也必须把握创新的时机,顺应并引导社会观念的更新,达到与环境的动态耦合,维持创新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和有序性。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与周边社会环境良性互动,才能共同推进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梁嘉骅,范建平,李常洪.企业生态与企业发展—企业竞争对策[M].科学出版社,2005
2.许庆瑞.技术创新管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
3.柳卸林.21世纪的中国技术创新系统[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黄鲁成.基于生态学的技术创新行为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7
5.A.K.Gupta,A.Singhal.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for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1993(1)
篇10
1 情境创设对学习新知的作用
情境创设指的是教师通过对学习主体、学习对象及待解决问题的分析,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真实的问题背景,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我们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知,学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在情境的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唤醒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主动“迎接”新知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而知识则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生命力。然而,情境创设要恰当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正如盐放得太多或太少对于汤来说都不恰当一样,情境创设也讲究恰当,过犹不及。例:信息技术第一册《画图的技巧与组合处理――画图技巧》一课,我设计了以装扮海底世界的情境。这个设计的出发点基于对此知识点的前后联系,本知识点的前一知识点是复制与编辑,后一知识点是图形的显示与修改,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接触这一情境,起到一个连贯的作用。而且,从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美丽的海底世界对他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通过观看图片,视频,聆听海底音乐等一系列的活动能让学生充分感受海底氛围。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画图技巧印象深刻,并且学中得乐,富有趣味,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成就感。然而并不是所有知识点都能用一个情境连贯整小节内容,情境要根据知识结构的实际情况出发创设。因此,接下来我想谈谈恰当的情境创设的方法。
2 情境创设的方法
情境从何而来?我们通常以生活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信息,都有可能蕴涵了学生在课堂上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信息将有可能成为问题情境。下面,我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具体实例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境的创设。
2.1 热点时事情境。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一条新闻的诞生通过互联网,传媒等途径能迅速到达世界各地,人们能轻而易举地了解最新时事。在这个大环境下,小学生对时事也更加敏感。因此,教师可以以敏锐的眼光去捕捉时事新闻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契合点,将它们用作问题情境的素材来源,从而将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与课堂学习结合在一起。
例如,在“制作小板报”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导入:
师:(播放一节广州亚运公益广告)同学们,你们知道2010年,我们广州将要发生什么大事吗?
生:亚运会。
师:对,同学们都非常关心时事。那么,有谁知道亚运会有哪些比赛项目呢?
生:跨栏、短跑、跳高、游泳。。。
师:那你们对这些比赛项目了解有多少?分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并汇报)
师:看来同学们具有丰富的亚运会知识,不如我们一起来做一份小板报为亚运比赛项目做个宣传,大家怎么样?
生:好!
通过该情境的创设,学生既了解了小板报的宣传作用,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下面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除此以外,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2009年的“国庆六十周年阅兵”、2010年的抗旱救灾等都是很好的情境素材。
2.2 日常生活情境。
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显然对这些很感兴趣。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也可能蕴涵了创设情境所需要的素材,这些素材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例如,在“写信“一课中,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宁宁是外来工子弟在番禺上四年级了,刚刚离开家乡的他非常想念家乡的爷爷,于是宁宁用在电脑课学习的打字知识在电脑上给爷爷写了一封信。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宁宁想对爷爷说些什么吗?
生:想。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宁宁的信。
小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主动地想获取这封信的信息,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很自然地从日常生活融入课堂中,使知识更具活力。
像这样的例子,能结合知识创设与生活紧紧相连的情境无疑让学生更加相信“知识就是力量”,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取解决常见问题的最直接的方法,情境实用性大大提高。
2.3 活动情境。
小学生天性好动,喜欢玩是小孩子的共同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采用活动情境。比如:游戏、比赛等。教师创设这类情境能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宽松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例如,在“和计算机交朋友”一课时,我创设了猜谜语的情境。
师:“方方正正一脑袋,能画能写又能唱,生活生产不能少,没电它就动不了”打一物体。
生:电脑。
师:哈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计算机”(电脑)。
这个情境说来很简单,但是相对这类比较理论性的课程而言它却能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所增加。
在“鼠标的使用”一课中,我让学生进入一个“走谜宫”的游戏中,让他们通过帮助小不点回家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点击,拖动鼠标的操作,生活有趣。
2.4 情节式情境。
所谓情节式的情境包括:讲故事,看动画等具有一定情节的事件所营造的情境。情节式的情境具有引人入胜的特点,随着情节的发展,可以引导学生进入预先设定的情境,使得学习新知如顺水推舟。例如,在“使用电子邮件”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观看动画“大洋彼岸”讲述了一个小女孩与家人团聚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小女孩为了跟家人联系通过寄信的方式,但是一封信要寄到目的地要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小女孩很相把最新的事情和生活照片寄给家人,通过什么办法才能让家人更快地收到小女孩的信呢?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这个故事中,教师创设了一个情节式情境,使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与现有问题之间产生了冲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5 激发式情境。
小学生好胜心都比较强,能过一些实例,对比激发学生主动提升的潜力。在信息技术课上用得最多要数作品对比这一情境了。例如:在讲“多媒体作品“一章中,用动态图文的效果配上能体现神秘感的音乐,并给作品起了一个美妙的名字《动感广州》,在课前让大家观看,美轮美奂的效果在空灵玄妙的音乐渲染下立刻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问:“同学们,你们想制作一份演示文稿吗?”学生立刻响应,教师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导到课堂教学中。这个导入迎合了学生渴望新知、追求美的事物的心理特点。在这一章中,我根据中各小节知识的呈现顺序,让学生观看前一个班同学通过学习新知做出的优秀的演示文稿,能过对比发现不同点,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直接进入探究新知的环节,直接而具有实效。在教学实际中根据实际情况还可创设的情境还有很多类型,以上只是一些常用类型的归纳。
3 情境创设的评价依据
不管是哪个学科,教学情境都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学到知识。[2]对于课堂中的情境,怎样的情境是恰当的?我认为,可以以下面几点为基本依据。
3.1 是否符合学习新知需要。
创设情境是为学习新知服务的,应与新知内容有关,不能只为创设而创设,更不能作为一作课堂形式而存在。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依据,也是创设情境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所创设的情境与新知无关,这样的情境不仅对学习新知没有帮助,反而会适得其反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另外的地方令到学习新知产生困难。
3.2 学生是否能融入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一个有用的情境,首先要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共识。这个情境要能让整体学生都能很自然地、无障碍地融入情境中,这样才能让情境在学生意识中慢慢发挥作用。如果创设的情境涉及到的事物或名词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会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脑海中产生疑问从而慢慢形成一个障碍,无法融入情境,这时,所创设的情境就失去它的意义了。
3.3 学生是否普遍喜欢。
因为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是个体。一节课的开始或是贯穿始终的情境让整体学生都喜欢,感兴趣的,那么,至少可以说这个课堂的参与率是高的。参与率高的课堂能自发形成一股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有助于自学探究学习模式的开展,更有助于合作式学习的开展。此外,一个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起学生愉悦的学习感受和体验,保证有质量的学习过程。
3.4 是否具有现实生活意义。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应当注重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现和挖掘教学情境的资源,把生活通过情境融入教学,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学习为了生活服务,信息技术学科更是体现这一点。[3]因此,创设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情境既能易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更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3.5 是否有助于学生实现旧知向新知的转移。
我们都知识“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情境,并提出问题,能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旧知识来积极探究,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从而实现学生的“现有水平”向“未来的发展水平”的迁移。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认为好的情境是成功课堂的一半。知识不能单独存在,而应辅以情境,才能被学生吸收,所收到的效果才会是事半功倍。一个情境再好,如果每节课都用它,那就象程咬金的三板斧,久而久之,学生对之就没有新鲜感,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适时、实时的进行变化和调整,使学生真正在信息技术的海洋中快乐徜徉。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多样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以利教学。
【参考文献】
篇11
一是多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牢固树立“科学、理性、绿色、效益”的招商理念,创新方式,拓宽渠道,招引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落户__。特别是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各种困难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全力招大引强,海螺水泥、雨润肉牛屠宰加工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不断增长,为全面完成“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可贵的是,经过几年的实践,招商引资不仅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而且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惠,解放了各级干部的思想。全市上下初步形成了走开放带动、招商推动、项目拉动发展之路的共识和行动,形成了亲商安商、创新创业、共谋跨越的浓厚氛围。这是我们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提升招商层次、扩大招商成果最为宝贵的财富。
二是自身的问题亟待解决。应该看到,我们招商引资的成效更多是与我们过去比,是在较低层次上的进步,招商引资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擎作用、支柱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招大引强的成效还不够明显,项目的投资规模、科技含量、税收贡献等都相对偏小,我们仍缺少一批对全市经济发展具有带动和支撑作用的重大产业项目和外资项目。招商引资的针对性不够强,对国际、国内重点企业发展方向、投资导向缺乏准确把握,有时还存在盲目出击的倾向。招商引资的形式还不够灵活,专业队伍建设还需要加强,考核奖惩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应当重点思考、重点解决的问题。
三是面临的机遇十分难得。当前,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到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国家产业调整振兴力度不减,东部先进地区产业梯次转移加快,众多知名企业在西部寻求扩张;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扎实推进,关中——__经济区加快建设,建设20__(__)国际化大都市全面启动,许多项目的摆布已经进入实质阶段,__作为政策聚集、目光聚焦、要素聚合的最前沿,我们在项目、资金和政策方面必将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前不久,赵乐际书记在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上强调,要以泾渭新区和沣渭新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西咸经济一体化,建立健全科学高效顺畅的开发建设机制,推进产业体系融合对接,切实促进关中率先发展。袁纯清省长在参加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我市代表团讨论时,对我们__的招商引资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我们乘势而上、再创佳绩。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和人文优势,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建设20__(__)国际化大都市奠定坚实基础。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把招商引资摆在经济工作的“龙头”位置,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有力抓手,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变化,积极顺应发展趋势,提升境界、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
二、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
新形势下的招商引资工作,必须着眼于转变发展方式,把质量和效益放在重要位置。全市各级要牢固树立“科学、理性、绿色、效益”的招商理念,坚持产业对接、园区承载、大项目支撑、专业化运作的思路,不断增强招商引资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
一要突出产业对接。产业是招商引资的核心载体。只有突出产业对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一击而中。要加强与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对接,密切关注和准确把握经济运行和产业发展的变化,着眼于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和优化升级,紧紧围绕能化、电子、装备制造、纺织、建材、医药、食品加工、太阳能光伏等支柱产业,扎实做好争取工作,延伸产业链、拓宽产业面、扩大产业群,走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子。要准确把握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趋势,主动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等重要区域、重点行业的联系、衔接,重点筛选一批工业、农业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不断扩大招商引资的领域。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招商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进一步创新理念,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走向招商引资的主阵地,通过引资联合、嫁接改造、项目合作等方式,加强与域外企业的对接,借助外力谋求更大的发展。
二要突出园区承载。园区是新形势下扩大招商引资最有效、最重要的平台。要按照整合资源、提升功能、强化特色、有效集聚的要求,以泾渭新区、彬长旬能源化工基地、高新区、沣渭新区等为重点,加强园区的水、电、路、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拉开框架,加快构筑承接产业转移的基地。特别是泾渭新区要按照《关中——__经济区发展规划》和《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的要求,坚持大气魄、大思路、大手笔,认真研究新区的产业项目布局,面向全球广交朋友、广揽客商、广引资金,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产业项目,尽快形成大开发、大建设的良好局面。同时,要积极主动加强与20__的衔接沟通,促成沣渭生态城项目 尽快启动,加快建设未来国际化大都市的特色功能区和新型都市商务中心。要积极引导和扶持县级园区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产业聚集、企业聚集、产品聚集的板块经济。要牢固树立“惜土如金、尽善其用”的观念,根据用途最佳、效率最高、效益最大的原则,统筹安排好园区内各类建设用地,着力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入园行业引导,促进企业节约资源和技术创新,坚定不移地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
三要突出大项目支撑。引进一个大项目,就可以形成一个大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全市各级要始终把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放在龙头型、旗舰型项目上,力争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要对现有的项目进一步进行论证、筛选和包装,加快建立面向全社会的梯级项目库,推出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大项目、重点项目。要及时捕捉大企业、大集团的投资动态,摸准投资的潜在意向和需求,精心谋划、适时出击,始终掌握项目引进的主动权。要主动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联系,瞄准世界500强、国内200强、央企和省内知名大企业,尽快找到工作的结合点,引进和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链条长、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多,有竞争力、支撑力、牵引力的大项目,早日培育和发展一批产值超过50亿、100亿的大企业集团。
四要突出专业化运作。招商引资就是闯市场,既要勇于招商,更要善于招商,以专业化的方式、专业化的队伍开展招商引资。要着力改进方式方法,善于利用会展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招商、产业招商等各类渠道,全面展示我市的特色和优势,提高聚焦度和吸引力。要加强工作研判,尽可能多地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了解投资者或者投资企业的投资需求和方向,对其行业地位、研发能力、管理团队、发展战略全面掌握,建立起详实、全面的招商信息资料库。要增强策划意识,聘请专业人才对项目进行包装论证,把握好切入点和突破口,突出项目的市场前景、投资回报,突出项目生命周期和发展前景,为引进投资、引进人才创造条件。要重视招商队伍建设,大胆重用招商引资的能人、高人、强人,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有针对性地建设高水平、高效率招商引资专业团队,为开展招商引资提供组织保证。
三、扎实开展“三新”主题教育活动,全力打造宜商亲商的良好环境
环境是一个地区的支撑力和保障力,是吸纳各类要素的>,!机关干部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省、市的决策部署,认真学习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知识和要求,突破传统思维定式、着力提升思想境界、优化机关效能、提高服务水平,以实际行动确保20__年各项任务落实,迅速掀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热潮。上面,合元同志已经就这次活动作了具体安排。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委的要求,扎实开展“三新”主题教育活动,坚持领导带头,周密安排部署,强化督促检查,注重工作实效,着力打造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投资环境,真正在我市形成物流、人才流、资金流竞相涌流的“洼地”效应。
一要为项目引进服务。要注重宣传造势,着眼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大力宣传__的人文、资源、区位等优势,让更多的人了解__、聚焦__、投资__,为招商引资工作营造浓厚氛围。要提升市民素质,教育干部群众增强文明素质和环境意识,努力营造亲商、扶商、安商、富商的人文环境。要进一步修订完善招商引资各项激励机制和优惠政策,最大限度的为客商提供方便,表现出我们__人求发展、重客商的诚心实意。要大力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围绕土地、环评等重点工作,尽可能地减少环节,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建立客商投资的“快速通道”,主动热情地为项目落地搞好服务。
二要为项目建设服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包抓领导要经常深入项目建设一线,与客商常联系、勤沟通,了解具体情况,帮助解决问题。特别是对重大投资项目,要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跟踪问效、全程服务,确保项目建设进度。要结合平安__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投资企业周边治安环境的治理,严厉打击威胁客商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重拳出击强揽工程、阻挠工程建设的黑恶势力,使投资者“投资放心、工作宽心、生活安定、财产安全”。要加大对投诉案件的处理力度,对企业和投资者投诉的各类问题,有报必查,查实必纠,严肃处理,绝不姑息,为客商提供温馨、舒适的创业和发展环境。要通过有效的项目跟踪,保持与投资商的长期交流,促进有意向的在谈项目及时签约,促进已签约项目迅速进场、加快建设进度和及时竣工。
三要为项目生产服务。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决打击坑蒙拐骗、偷税漏税、假冒伪劣、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破坏经济秩序的行为,努力为投资者营造公平、公正、合理、有序的市场环境。要提高行政执法的公开性、透明度,多服务、少添乱,维护好投资者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坚决杜绝对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等现象,切实做到寓执法于亲商服务之中,显文明于安商助商之时。要建立健全优化投资环境长效机制,实施投资环境专项评价制度,组织外商、民营企业家和个体工商户等各界人士,对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严肃查处破坏投资环境的典型案件。要积极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和维护政府信用,对客商承诺的事项,只要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必须认真兑现,增强政府公信力,真正以诚信引资金,以诚信聚人气,以诚信促发展。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招商引资任务落到实处
抓好招商引资,关键在领导,根本在落实。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扎扎实实把招商引资的各项 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第一,招商引资是一项指标实、任务硬的工程,要注重落实责任。各县市区、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尽快把招商引资任务层层量化分解落实下去,做到人人肩上有指标、有责任、有压力。各级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同志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既要坐镇指挥,又要带头走上招商引资工作的第一线,搞好协调服务,帮助落户企业或项目单位解决实际困难,做到重要客商亲自接待、重要项目亲自洽谈、重要问题亲自解决。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招商责任,加强分工协作和信息沟通,形成招商合力。招商引资工作一线的同志,必须把项目牢牢抓在手中,与企业、客商保持紧密联系,积极落实政策,千方百计做好服务协调工作。
篇12
1.1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工人阶级是先进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更好地发挥工人阶级的历史主动性,帮助广大职工群众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用高科技知识武装自己。而企业工会组织职工群众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有利于培养职工的创新精神,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推动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1.2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竟争力“十五”期间,中央坚持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而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都要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来推动。尽管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现在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其中很大的一个困难是一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滞后,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不强,造成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工会组织职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有利于团结动员企业广大职工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努力完成企业的各项改革和发展任务。从而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实现企业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的能力。1.3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创造性做好工会工作当前,工会工作按照全总的要求,狠抓“五突破一加强”,最大限度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而工会组织职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本身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积极性、创造性。因此,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当前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创造性做好工会工作的有效途经。
2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是载体
在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企业工会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为载体,丰富“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实际内容。2.1深化传统意义上的劳动竞赛工会要围绕“中心”,针对效益、科技进步、安全、质量、服务等重点工作,每年制定相应的劳动竞赛方案,层层细化竞赛实施方案,一级抓一级,同时把劳动竞赛工作列人企业年度目标中,作为对各单位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依据,直接与各单位的经济效益挂钩,与各单位的工作任务结合,以保证劳动竞赛规范化和程序化。在具体操作上,每项竞赛活动都要有具体的竞赛要求和规则,有具体的主管牵头部门组织考核、检查、评比,组织职工广泛参与。实践证明,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是增强广大职工主人翁责任感,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形式,它不但吸引职工全方位参加,而且有效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促进企业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2组织举办职工技能运动会职工技能运动会是工会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载体。其目的是在提高全员的技术素质和技能水平,以适应企业应对人世挑战的需要。例如,针对企业增强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与有关部门和基层单位密切配合,有针对性的在职工中举办英语竞赛、计算机知识普及和应用等多种竞赛,动员职工参加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广大职工的技术素质和技能水平。通过竞赛活动,企业也能发现一批技术精、业务能力强的优秀人才。2.3组织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这是工会结合企业实际,每年都要组织开展的一项活动。工会要对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开展做出具体安排,并进行广泛的发动和动员;要制定合理化建议奖励的实施细则,设置“合理化建议”信箱,规范“合理化建议”的申报、落实、评比、奖励、存档、反馈等程序,确保“合理化建议”活动的开展有序进行,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关心企业、热爱企业,人人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的主人翁精神。2.4在女职工中开展“双文明建功立业”竟赛活动“双文明建功立业”竞赛活动是企业工会组织女职工开展“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载体,号召女职工立足本职岗位,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成绩;通过制定自我达标成才目标,岗位锻炼,提高女职工的素质;充分发挥女职工的“半边天”作用,使女职工成为企业发展中的生力军。
3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是保证
篇13
为了进一步加强班组建设,夯实“三基”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年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今天,塑件化工厂召开××年班组建设工作暨经济技术创新表彰动员大会。刚才,塑件化工厂工会总结了去年基层班组建设工作,提出了××年班组建设和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安排意见,部分先进单位作了经验交流,会上,还了今年的经济技术创新项目,周全刚厂长对××年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作了动员。这对今后继续开展班组建设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会议取得的成果也为完成今年生产任务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明确加强班组建设、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重大意义
实施“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是企业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强班组建设,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又是贯彻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和“依靠职工办企业”方针的必然要求。班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基层组织,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和落脚点,推动班组建设是工会为企业生产大局服务的重要切入点。班组建设搞好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就有了可靠保证,和谐社会建设就有了坚实基础。因此,要把班组建设工作抓紧抓好。一季度,公司可能面临亏损局面,为了企业生产经营这个中心任务,也为了职工自身利益,我们要依靠科技进步,下大力气挖潜增效,不断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这些工作最终都要落实到班组,所以,各单位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激发职工参与热情,发挥工会职能优势,搭建经济技术创新平台。
×年,我们确定了项经济技术创新项目,经各专业活动小组和广大职工的联合攻关,完成了项。其中有的项目节省了上百万元的费用,实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另外,在去年塑件化工厂组织的群众性提合理化建议活动中,全年共征集合理化建议条,经整理归类,实际采用率达,采纳率和实施率均好于往年,为塑件化工厂降低消耗,完成生产任务作出了贡献。今年的经济技术创新项目共有项,集中在生产和辅助车间,内容包括了节能降耗、科研开发、技术改造等几个方面。希望各单位揭榜后,尽快成立专项小组,组织攻关,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二、各单位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广泛发动群众,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在实施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中,各单位要加强领导,要把它作为确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落到实处。单位党政领导要增强组织职工、动员职工、依靠职工和服务职工的意识和能力,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参与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的积极性,广泛发动职工为生产献计献策,鼓励生产技术骨干积极参与,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努力攻关。要从人力、物力各方面给予攻关小组大力的支持,确保项目按期完成。
三、要抓住三个载体,提高班组建设工作水平
一是以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和推进劳动竞赛活动为载体,充实班组建设内容。以争当“创新工程示范岗”、“创新小组”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把班组建设融入到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和班组劳动竞赛中。
二是以提高职工素质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提高班组建设水平。职工素质的提高,是班组建设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要结合生产实际,开展职工操作技能比赛和机、电、仪通用工种的职业技能比赛。继续开展“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在职工中推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是以普及创造学知识和创新创效活动为载体,提升班组建设质量。把普及创造学,提高广大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职工提合理化建议和创新创效,作为班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引导广大职工树立科学精神,增强科技意识、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方法,联系班组生产管理、技术创新、操作优化等实际,为班组培养技术骨干打下基础。
四、要结合“质量管理年”活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把班组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