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研究背景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医疗行业研究背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医疗行业研究背景

篇1

1当前医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1.1就业密集期

21世纪以来我国各大高校开始陆续扩招,高校招生的门槛逐步降低,导致高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自2004年我国各大医学院校也陆续开始扩招,并且扩招量在持续上升,并且以每年30%的增速上升[2]。据相关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医学毕业生数量超过120万,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目前医学毕业生仍在增加,而每年各大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中,医学行业占倒数第二名[3],给医学毕业生增加了较大的毕业压力和竞争力。

1.2医疗岗位趋于饱和

由于招聘机制、团队结构和区域分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医疗机构的工作岗位基本趋于饱和,招聘人才目的是更好的提高质量,提高工作团队的质量,通俗的说就是从人才里面选择精英。用人单位在进行招聘时,提高了录用的门槛,通常专科生和本科生的招聘量较少,尤其是专科生,很多用人单位都倾向于硕士以上学历,且具有工作经验的人才,无疑给专科和本科的医学毕业生增加了较大的就压压力。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人们对健康和养生问题等高度重视,但我国从事健康服务业也的工作人员较少,尤其是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健康服务业者较少,为医学毕业生的融入创造了条件。

1.3就业市场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大幅度提高,人们对健康服务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故新型的健康服务业也油然而生,且发展速度较快。现代卫生服务中不仅包括传统的医疗、护理等项目,更多的融入了家庭护理、医疗保健、全科医生和计划生育等多种形式[4],是对传统医疗卫生行业的创新和扩展。健康服务业的复杂是顺应时代变化的,目的就是通过为人们的健康、生命、体育、康复等进行服务,扩展原有的医疗卫生行业,深入到医疗咨询、医疗保险、药品推销、药学服务、医疗器械等行业中[5]。就业市场和就业形势的转变,给医学毕业生创造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也就相继增多,有利于医学毕业生的就业。

2健康服务业背景下对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影响

健康服务业主要包括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身养生等领域,跟医疗服务有着很大的区别。医疗服务的前提是患者生病后到医院或者社区门诊进行治疗,研究的对象是生病的个体。而健康服务是面向全体受众,且服务特殊性强,可以针对全体的消费者,服务过程中以医疗服务为中心和基础,开展后延或者前移部分,让受众生小病、少生病甚至不生病的目的,为消费者增加更大的福利。国务院在关于健康服务业指导意见中对产业范围进行了界定,其中主要涉及到医疗服务、健康保险、健康管理、药品经营、健身产品、保健用品、保健食品与医疗器械等类别。西方国家对健康服务行业尤为重视,美国每年对健康服务行业的投入占生产总值的17%[6],且其他发达国家对健康服务也非常重视,投入比例在10%左右,而我国受国情的影响,健康服务行业崛起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国务院和社会各界对健康服务的重视程度较高,未来我国的健康服务体系会逐步完善,开放程度也会大大提高,监管机制会陆续健全,资源投入加大,健康服务业会更好的发展。由于健康服务业发展范围较大,故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会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毕业生的就业范围,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3健康服务背景下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前景

(1)当前人们对保健和养生的问题高度重视,但是缺少专业的养生和保健指导师,鼓励医学生从事保健盒养生行业,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养生行业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故在就业时也可以涉入养生保健行业,为自己就业创造更多机会。(2)健康服务业的崛起,使得小儿推拿师、康复医疗师和护士等需求量逐步增加,且各岗位上都缺少具有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较高的小儿推拿师和康复医疗师等从业人员,故医学毕业生可以从该方向入手,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并可以学习一些关于康复医疗、推拿等方面的知识,为后期应聘做准备。(3)当前健康服务背景下,社会资本的大力投入,康复疗养和老年护理岗位逐渐增加,且农村健康养老也在逐步发展,社区养老形势已经形成,但缺少具有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服务质量较差,群众对服务质量的评价较低,这就为医学毕业生创造了机会。健康服务的目的不是等患病以后进行治疗,而是通过对健康的服务指导,提高养生的质量,并从康复和疗养等方向入手,消除患者患病的几率,提高其生活质量。这就需要从业人员具有专业的医学知识[7],对健康服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来为受众提供一个更好的健康服务。医学生在学习期间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毕业后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4)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医疗器械、中医药、药品和医疗等重点产业迅速崛起,尤其是中医药和医疗器械的使用量较大,很多人对医疗器械,尤其是保健器械和中医养生的问题高度重视。故医学生对保健器械的应用,使用原理等需要掌握,对中医养生的知识要掌握,毕业之后可以向医疗器械使用、保健使用指导、器械销售经营、药品销售、养生顾问等方向发展,从而扩大了医学毕业生毕业之后仅向医院或者社区门诊就业的局势,提高了就业率,缓解了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4讨论与建议

当前医学生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且随着医学高校的扩招,就业压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大,在当前就业压力日益增加的背景下选择合适的就业岗位是每个医学毕业生的梦想。而当前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和进步,为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创造了较多的机会,医学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也在扩展,消除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提高医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需高度重视。

作者:张云霞 单位: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邓寿群,陈赟琪.基于社会需求导向的医学生就业前景影响分析及对策[J].商,2012,(14):131.

[2]徐道银,谢超群,朱红梅等.教育与培训:高校应对社会的策略--大学生就业倾向调查研究与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57-58.

[4]吴涛,许华山.精神医学专业学生就业的前景、困境与促进措施研究[J].文教资料,2015,(16):133-134.

篇2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029.02

1引言

根据卫生部公布的《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末,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54389个,比上年增加17462个 ,与此同时我国医疗机构总诊人数达62.7亿人次,比上年增加4.3亿人次(增长7.4%),2011年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4.63次。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医疗市场必将会越来越大。

今年来随着我国的医改不断地改革,国家不断地鼓励社会各方面的资本进入我国医疗行业,希望使我国的医疗体制越来越完善,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然而这也给这个行业带了巨大的竞争,随着医院的不断增多,医院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于此同时病人对医院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如何向病人提供满意的服务成为每个医院竞争的核心。患者满意度就是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对医院提供的各方面的服务进行一个综合性的评价,医院只有在赢得患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最终才能赢得市场。

2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国外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并在前人对服务行业满意度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Williams(1994):通过研究发现患者的满意度与患者期望之间病不存在直接的关系,患者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是由患者实际所享受的医院所提供的各方面服务决定的。

Owens D & Batchelor C(1996):研究发现患者的期望对患者的满意度没有很大的影响,而医院的工作人员与其之间沟通交流等这些却对患者的满意度又很大的影响。

Thomas V.Perneger et al.(2003):研究对比了不同的四种有关患者满意度测评的量表,发现他们各有优势和缺点,没有那种量表是十全十美的,并且患者对这四种的测评量表的评价也非常的相似。

综述以上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患者满意度理论研究的焦点一直是有关患者满意度与期望、感知之间相互关系和作用的探讨。在这众多的研究中,1993年Zeithaml和Berry&Zeithaml提出的患者满意度模型非常有代表性,后来被很多学者借鉴和修改。虽然学术界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还有争议,也没有哪个学者能够对这三者之间关系进行又说服性的解答,但是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为以后那些研究患者满意度的学者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3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了有关患者满意度的研究,很多学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我国医疗(主要指医院)行业的特殊情况,对患者满意度进行了大量德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张家钧等(1997):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患者满意度进行了研究,发现病房的饮食,医生对患者关心问题的解答程度,护士的服务态度等对患者满意度又较大的影响。

陈教生等(1999):为了探讨患者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医疗体制下对医院服务的满意情况,把上海和香港两家医院的患者满意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无论在上海还是在香港,患者对医院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医院的设施环境等基础的生活设施都有相同的要求。

苏维等(2001):研究发现医院的收费过高、收费透明度不高、手续繁多、患者选择权少等是医院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薛桂英(2002):研究发现医院相关的工作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少、服务态度差;患者的知情权以及选择权少、医院的环境、饮食等生活基础设施差、等待排队时间长等一系列问题时医院患者满意度主要存在的问题。

夏云媛(2002):对基层医院的住院病人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对护士的服务态度、医院的环境等基础生活设施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有关护士对药物的用量、副作用等这些方面的解释的满意度在80%以下;护士对患者有关病情方面的解释以及对患者的照顾这些方面的满意率在80%-90%之间。

张澄宇等(2003):建立了一套包含8项二级指标(医院环境、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医务人员技术、服务项目、流程以及结果、看病费用、对患者投诉的处理)、28项三级指标和94项四级指标的门诊病人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每项二级指标派生出2.5个三级指标,每项三级指标再延伸出若干个四级指标。

葛玲侠等(2003):研究发现医院的住院环境不好、医疗设备差,医务人员技术不专业,住院流程不合理等是对患者满意度产生很大大影响。

姜蓉(2003):建立了一套三级医院门诊病人满意度测评模型,其中一级指标包括医疗环境、服务水平、服务态度、服务流程、服务结果、医疗事件处理、收费价格共七大要素。

从上面的研究成果来看,虽然在患者满意度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他们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如这些测评很多是医院自己独立进行的,他们只涉及了一辆服务质量、医务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及技术、医院的硬件环境等,然而对患者的期望、感知忠诚等重要内容却没有涉及。

4 医疗服务业顾客满意影响因素

弄清楚患者满意度影响的关键因素一直是很多学者研究的核心,很多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患者满意度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Ware、Davies Avery & Stewart(1978)研究发现:医院的环境、交通便利性、医务人员的技术、医疗费用、治疗效果等对患者满意度有影响。

Falvo D Smith J(1983)研究发现:患者的知情权(如医院向患者提供相病情的信息等)和选择权(有权利参加治疗方案的选择,医院应该多从患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多关心患者们所关心的事情)是患者满意度影响的重要因素。

Hall JA、Milbun MA & Epstein AM(1993)研究发现:患者的满意度与患者的健康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患者自我感知的健康状况能够预测患者的满意度水平。

Teisberg、Porter & Brown(1994)、Mummalaneni & Gopalakrishna(1995)研究发现:医院的环境、医疗设备的完善性、医务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医院交通的便利情况等对患者满意度有较大的影响。

Rogut et al.(1996)研究发现:患者的自身背景因素如性别、年龄、家庭收入、医疗保险、自身感觉的身体状况等对患者满意度有很大影响。

Pope et al.(1997 )、Mikael(2001)研究发现:患者的年龄对患者的满意度有较大的影响,年轻的或者中年的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一般低于年老的。

Hall & Milburn(1998)研究发现:患者的心理压力与患者的满意度存在负相关的关系,但是有关患者的患病体验、对医院提供服务的体验以及其他因素的区别作为导致患者不满意的原因很难被证明。

Andaleeb(1998)研究发现:医院工作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医疗设施的先进性、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医疗费用等对患者满意度有影响。

Young et al.(2000)、Hargraver et al.(2001)研究发现:患者自身背景因素如年老等、医院科室的不同、医院教学情况、医院的交通便利性等对患者满意度有较大的影响。

M.A.A.Hasin、Roongrat(2001)研究发现:医院的环境、医院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以及其他服务(如餐饮)影响患者满意度。

Crow R、Storey L & Page,H(2003)研究发现:患者之前对医疗服务的满意体验以及满足患者愿望、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患者对医疗服务机构的选择权这三个因素对患者满意度有重要的影响。

对上面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可以看出,对患者满意度有影响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下面三类:

第一类: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家庭人均收入、医疗保险、心理压力、自身身体的健康状况等这些与患者自身背景有关的因素。

第二类:医院的形象、口碑、交通便利性、医院的等级、教学情况以及科室设置等这些与医院背景相关的一些因素。

第三类:医院的环境、医疗设备的先进性、医疗费用、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看病住院的程序、治疗效果以及与患者之间的交流等这些与医院服务相关的因素。

根据我过医疗服务的现实情况和特点,本研究选取以下两类作为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关键因素:

患者自身背景因素:患者的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家庭人均收入水平、户口所在地、医疗付费类别、干扰因素。

医疗服务因素:医院的卫生环境、看病住院的程序、看病等待时间(如挂号、买药等)、医疗设备的先进性(主要指大型设备)、医院工作人员的技术及其服务态度、患者选择权和知情权、医院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医疗费用、治疗效果。

5 结束语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医疗服务业的实际状况,提出我国医疗服务业顾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类:1、自身背景因素:患者的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家庭人均收入水平、户口所在地、医疗付费类别、干扰因素;2、医疗服务因素:医院的卫生环境、看病住院的程序、看病等待时间(如挂号、买药等)、医疗设备的先进性(主要指大型设备)、医院工作人员的技术及其服务态度、患者选择权和知情权、医院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医疗费用、治疗效果。其中,患者选择权和知情权中的某些方面体现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情况。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我国医疗行业(主要指医院)提高顾客满意度提供一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Williams B,Coyle J,Healy D.The meaning of patient satisfaction:an explanation of high reported levels[J].See Sci Med,1998,(47):1351.9.

篇3

二、医院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从理论上分析,所谓的绩效指标体系构建已经成为了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关键所在,并且在新时期需要从现实出发,制定切实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这样才能在无形之中提高其经济效益,当然为从根本上发挥其作用与价值,则需要遵循多项原则,其一是公益性原则,这与医院构建、发展如出一辙,所以要从患者角度出发,真正体现出公平与公正,减少医患矛盾,满足患者的实际情况;第二是要遵循全面性的原则,只有真正遵循该原则,才能多角度的对发展因素分析与研究,进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客观且合理的进行评价。第三是可操作性,如果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未遵循可操作性,那么无法落实好各项工作,且还要从根本上保证指标内容的简单,使其充分发挥出绩效评价的作用与价值;第四是动态性,因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现阶段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促使医院发生重大变化,在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时候需要对评价指标的动态性进行分析,使其严格按照医疗事业的发展而发展,这样才能从本质上保证绩效评价的切实有效。

三、新时期构建科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策略

从整体角度分析,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在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实际的发展情况,结合相应的要求制定科学且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包括了以下几点:

(一)三级绩效评价体系

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分析,均可以清楚的认识到绩效评价体系所涉及到的内容众多,尤其表现在行政管理、服务质量、医德医风、经济效应等方面,笔者认为在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需要使其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并且构建评价模型,使其具备可操作性。通常情况下医院需要将绩效评价划分为多个层次,制定三级绩效评价体系,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时候需要从两点出发,其一是要与医院经济战略目标相一致,其二在不断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做好绩效评价指标的专项检查,比如要对各个岗位人员工作情况进行评价。

(二)经济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在新时期要制定切实有效的经济管理评价指标,应用该项指标可以对成本进行合理控制,节约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与浪费,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当然为进一步发挥其作用,同样需要多角度的分析与研究,且还需要对医院的相关费用加以控制,从某一点分析,医院要核算的成本非常多,包括水电费用等,虽然这些费用比较少,但是积少成多,同样会对医院的经济产生影响,做好这方面的成本管控,可以有效降低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毋庸置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所涉及到的内容众多,需要多方面的分析,比如要实现经济效益的评价,或者是对医疗质量的认可等等,只有将其融入其中才能真正实现绩效评价指标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因为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服务具有发言权,所以笔者认为需要采取采集调查的方式,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加以了解,并且针对患者的评价做好记录工作,以此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还有便是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时候要从法律法规角度出发,将其法律法规作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依据,如此方可实现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四、绩效评价对医院经济管理的效应

(一)实现经济管理手段的创新

在新医改的发展背景下,医院为进一步获得良好的经济管理效果,那么则需要从现实出发,实现经济管理手段的创新,真正将绩效评价融入到具体管理之中,做好全过程监督,将传统模式下的考评方式进行摒弃,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模式,采取绩效评价,提高各个岗位人员的责任意识,尤其是要对医疗设备采购以及医疗收费等方面做好监督。

(二)实现成本核算办法的优化

其一是要紧跟时展的要求,实现成本核算与绩效的相互整合,严格按照要求,遵循相应的原则,并且还需要采取科学且合理的方式进行成本核算。因成本核算与绩效评价有着密切联系,在分配工资的时候需要按劳取酬,还要对服务态度等多种因素分析,做好对员工的全面考核,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其二是需要从现实出发,制定分析制度,可以利用该制度降低成本,做好成本的全方位管控,比如医院每月都需要购买医疗物品,则要对供应商的渠道以及价格加以分析,选择价格合理的供货商。

五、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下导致医疗行业蒋政激烈,在此发展背景下医疗行业只有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有立足之地,对此积极构建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已经成为了当前的关键所在,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需要紧跟时展的要求,依据现状制定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以此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医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瑜涛.绩效评价在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02):21-22.

[2]王美英.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7(02):111-112.

[3]薛运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运用[J].实用医药杂志,2014,31(09):864-865.

篇4

当数据变“大”的时候

面对这样的疑问,首先应该弄清楚的是,医疗数据的爆炸是否是个真命题。

浙江省卫生信息中心副主任沈剑峰认为,很显然,这份报告针对的是医疗信息化发展的未来。为什么这么说呢?事实上在很多医疗结构中,如果数据的产生仅仅是针对电子病历或以个人为单元的结构化数据的,那么这将不能被称之为医疗大数据。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据的采集越来越趋向于具备大数据的特征,同时,一旦电子病历等数据是覆盖到所有人的范围时,通过对于关联数据的分析能够对某种潜在情况进行预测(例如通过对药店、物流、天气等数据的汇总、分析,实现对流感疫情预测),那么这样功能的实现以及这部分数据就是具备大数据特征的。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很多问题的产生和分析都需要不同的思路 同时,从目前的行业需求及技术发展来看.医疗行业对于大数据的应用将是趋势性的,从全球范围来看,数据的爆炸的确应该引起注意。

可见 ,医疗行业遇到了海量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挑战是整个行业的问题。根据报告,采用电子健康记录(EHR)、更大尺寸的医疗影像等应用趋势已开始攀升。IDC提出,到2020年,50%的医疗系统将运行于第二代ERH技术之上。在其他方面还包括法规遵从将驱动数据增长:国家和地方的管理条例规定了医疗机构必须保留病患数据多长时间,许多机构选择无限期保留,老龄化和人口增长带来的医疗服务需求增长,预计在2010年至2020年间,这部分需求在医疗需求增长中预计将占81%。

近年来很多国家都在积极推进医疗信息化发展,这使得很多医疗机构有资金来做大数据分析。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在其报告中指出,排除体制障碍,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美国的医疗服务业一年创造3000亿美元的附加价值这些价值将会体现在临床辅助决策、医疗质量监管、疾病预测模型、临床试验分析、个性化治疗等应用方向,在这些背景下,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从而提高医疗效率和医疗效果。

很明显,这一现象表明医疗业需求的持续增长。IT将成为未来成功的关键推动者,需要更高层次的敏捷性、灵活性和规模,然而,数据和系统的绝对数量意味着大部分数据无法适当地得到保护。这可能带来数据应用的合规性挑战,对于医疗机构的CIO们而言,获得跨系统的数据控制力将成为克服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实施大数据分析项目之前,IT管理者不仅应该知道使用何种技术.更应该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使用。除了较早前就开始利用大数据的互联网公司,医疗行业可能是让大数据分析最先发扬光大的传统行业之一。传统行业需要与技术一起进步才能够不被大数据所累,但在现实中情况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理想。

数据或成负担?

在以医疗为代表的传统行业中,数据增长和复杂性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例如,大数据的使用可以改善公众健康监控,公共卫生部门可以通过覆盖全国的患者电子病历数据库,快速检测传染病,进行全面的疫情监测,并通过集成疾病监测和响应程序,快速进行响应这将带来很多好处,包括医疗索赔支出减少、传染病感染率降低卫生部门可以更快地检测出新的传染病和疫情。通过提供准确和及时的公众健康咨询,将会大幅提高公众健康风险意识,同时也将降低传染病感染风险。

但这并不意味着。医疗大数据的爆发式增长能够带来长久的便利,而不会添任何麻烦,在IDC的报告中显示,在进行了标记和分析的数据中,57%的医疗数据是可用的,借助大数据和数据分析技术,医疗机构能够聚焦那些对诊断、治疗与发现最有用的数据这些数据占所有医疗数据的比例是3.1%,医疗数据的有效利用率告急,人们最初寄予这项技术的期待会不会化为泡影?

除此之外,医疗机构还不得不面对不同系统间融合的问题。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Kaiser Permanente医院高级副总裁Jed Weissberg表示:“虽然电子健康记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推广,但大多数供应商只熟悉自己的记录系统,数据分析项目只有少数一些机构在着手研究。常规的电子健康记录系统并未涵盖数据分析功能,其主要组成部分依然停留在患者就诊的记录阶段。”如何让大数据逐步渗透到医疗行业,在医疗领域更有效地运用大数据分析,是IT供应商,医院管理人员和医生共同面临的挑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宋炎表示:“在大数据时代,由于电子病历和影像数据量的激增,数据被安全地存储非常关键。因为患者的数据是不能重复再现的。不仅是数据量得到有效保存,而且还要确保数据不能丢失。这是大数据的根所在――有数据,还得是有质量、真实的数据。”大数据的利用可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利用患者的医疗信息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第二是利用大数据对医疗保险进行分析具有借鉴作用:第三是可以利用这些数据为医疗科研及管理服务。

另外,因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模式不同,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尤其是信息共享方面,大数据都不是单个医疗机构的事情。不同医疗机构间进行信息共享要求规范医疗机构的业务流程。不仅从技术的角度去考虑,还要从医院管理、医疗业务和患者的角度去考虑。宋炎强调:“业务流程得到规范后,数据采集的源头才能得到规范,数据质量才有保障。”当前国家在倡导建立区域医疗共享机制,IT系统要实现互联互通,届时医院不但在根据自身业务规范流程,还要考虑到在医疗资源共享的背景下调整自身业务规范。”

种种迹象表明,医疗行业数据的增长趋势是不会逆转的,大数据必将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想要让技术应用得到足够的肯定而不是被技术所困,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正视大数据发展

长久以来,大数据技术都是一路高唱凯歌进发的,但没有想到的是,对于传统的医疗行业来说,大数据也带来了不少已经发生或是潜在的风险。这让不少人感到吃惊的同时也不禁发出困惑: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大数据技术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呢?

沈剑峰解释,大数据技术应用在医疗行业的时间并不长,在国内也处于起步阶段。同时大数据技术本身的发展并不成熟,还在发展中,技术的完善需要积累。这之中伴随着数据采集、梳理分析、存储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度也会得以提升。同时还要看到,技术应用在某一行业中时,行业的适应性也很关键。医疗行业本身特点鲜明,又是传统行业,有一定积累。随着数据采集的广度及深度的不断延伸,要相信大数据技术本身对于医疗行业的整体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

医疗行业有其特殊性,需要为即将到来的趋势做好准备,对云计算、大数据、移动技术等大趋势加以关注,利用IT实施合规性、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要争取做到与技术的同步发展,关键实现技术包括混合云为连续护理流程带来更好的共享和协作,允许大规模存储和数据分析的数据湖技术:企业级的数据保护和安全。一般来讲,医院里诸如HIS、PACS等关键应用系统的数据都是独立存储的,也就是说,一套应用得准备一套存储;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也不是统一存储的,而且,医院信息系统大多是异构的 不仅需要足够大的存储容量.而且还需要数据整合。

同时还要注意对于细节技术的尝试、试用.一旦完成试用就要尽快推动其在行业中的渗透(加强科研研究与实践的结合,验证基本技术的可用性和组合效益 通过验证的技术要及时得到推动)。

大数据作为一项技术,其发展离不开数据的支撑。因此沈剑峰建议,要进一步研究医疗行业的数据采集方式和采集范围,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要广泛结合医疗卫生行业的数据特征,其分析和存储所产生的价值,将有助于于大数据技术的推广和在医疗卫生行业的纵深发展。

最后.要回归到行业中。大数据作用于医疗行业中主要目的在于:服务于大众健康,对于医疗救治起到积极作用,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满意度,协助提升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能力。

只有正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现状,结合当今医疗行业的需求情况,才能妥善处理好技术与需求的关系。

协同解决问题

按照现有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对于个人的服务效果很快就被看到、例如针对个人血压的实时监测数据会反馈到社区的个人医生手中,实现医生对患者情况的实时掌控。一方面方便医生对于患者的管理,另一方面,一旦医生发展数据变动就可及时联系患者进行病情的判断、确认,从而避免重大疾病的发生,降低救治成本。这既符合社会需求,也顺应技术发展趋势。再进一步,目前我国每一位社区医生所管理的患者数量在1000到1500人左右,技术的完善能够便于医生对患者的管理,这将大大提升医生主动管理的积极性。

篇5

张遇生:“我们通过医生访谈、网上问卷调查以及查阅第三方调研公司的数据等方法收集了医生需求,并以此确定研发的功能。杏树林医学文献在初期的推广主要靠用户的相互传播和微博。软件以后,我们又通过软件内置的反馈功能、邮件、微博和电话的方式和用户联系,取得用户反馈。”

张熙:“开发前期,我们在进行产品设计时主要考虑的是移动用户的需求。网站每天都有大量的访问,而这其中使用移动设备的部分用户就是我们主要的推广对象。应用上线之后,我们通过应用内的用户反馈入口以及用户对应用的点评得到用户的反馈意见并改进应用功能。”

李宁:“在应用研发前期,我们针对目标的医生用户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同时,我们也参考了国外医药行业的一些调查统计数据。从结果中我们确定了开发药物信息查询类App的信念。在具体的功能方面,我们也咨询了大量的医务工作者,从医生的实际工作流切入,完成核心功能。”

张锐:“春雨医生在上线前,参考了大量市面上已有的相关调查、数据。后获取用户反馈主要靠:基于电话和邮件的用户回访、用户QQ群和每日用户活跃度、停留时间、偏好页面等动态数据。”

提升软件内容品质的关键是什么?

张锐:“国外成功医疗软件受到认可的原因,是其相对于其他医疗健康类客户端而言,比较重视用户需求的满足和用户体验。专家、机构参与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产品的专业性和权威感。”

张熙:“国外成熟的医学专业软件受认可大致会有以下3点原因,一是基于移动设备本身,它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捷,无论iPhone或者iPad都可以满足人们随身、随时、随地的需求;二是软件内容更加专业,有更多的行业专家或研究机构参与软件的制作,提高了软件的专业性;三是软件的设计更加精良、用户体验提升。”

李宁:“团队成员具有医疗和移动互联网的双重背景,使得我们对医疗健康领域的产品开发更加得心应手。”

张遇生:“行业专家和研究机构能够对软件的制作和传播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他们就是电影产业里的制片人或者出版领域的名作家,技术创新只是电影特效。”

下一步国内软件急需解决哪些问题?

张熙:“更多的行业专家、研究机构应去关注、参与到移动医用软件的开发中。”

篇6

一、A企业背景

医疗器械产业是直接关系到大众生命健康的新兴产业,当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已步入高速发展阶段,销售总规模由2001年的179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2556亿元,而以江苏、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和以北京为代表的渤海湾地区更是形成了优势产业集群。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医疗器械的流通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焦点,由于医疗器械的特殊性质,不仅需要配备专业的物流人员,还需要具备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对医疗器械储运技术和环境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而当前大部分医疗器械企业并不具备相关资质,另一方面,流通成本高昂对小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而言是巨大的负担。在此背景下,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行业兴起,该类型企业集仓库、冷链、运输车队、现代化信息系统和专业的物流服务团队为一体,打造现代化的医疗器械储运中心,使得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划分更加有效规范,有助于节约社会能耗。本文选择这个行业作为研究方向,以在A企业实践为基础,分析该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金困境。

在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固定资产的建设、信息平台的构建以及相关专业人员的配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目前A企业资金来源比较有限,一方面来自内部利润的滚存,另一方面来自银行的短期借款,下表为该企业2013―2015年筹集资金的情况:

由表可知,该企业2013―2015年间主要的资金来源为银行贷款,融资渠道过窄,由于短期借款需要按时偿还,对于发展初期的该企业而言,无疑也存在着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A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当前造成A企业融资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能影响大众在家庭、商业、政府活动中的决策过程,一般的,大众通过公共信息和私人信息来进行决策。不同的人知道不同的信息,有的信息是私人的,一方掌握私人信息不对外公开,另一方如果可以获得这样的信息就可能做出更好的决策,此时就出现了信息不对称问题。Stigliz(2000)强调了两种情况下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尤其值得重视,一种是关于质量的信息,一方不能够完全了解另一方的情况;另一种是关于意图的信息,一方很关注另一方的行为以及其行为的意图。

本文研究对象A企业,其所在行业作为新兴尚在成长的行业,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行该行业的试点工作,将来该类型企业必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普及,因而该企业很具有发展前景,同时对比同行业公司毛利率(如下表),可见该类型企业一旦投入运营,其年收益是非常可观的。

然而,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急需大量的发展资金支持,但一些外部投资者无法接收到企业的诉求或者因无法了解到企业及其行业真实全面的资料而对企业价值及未来发展的评估缺乏准确性,并最终放弃投资,此时即是存在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而对于该企业而言,需要寻求通过其他方式改善目前的融资困境,主动向投资者释放其真实信息,降低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改善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吸引投资者投入资金。基于此,本文通过引入信号传递理论,试图解决该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三、信?传递理论对企业融资作用

信号传递理论主要关注的就是如何减少双方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其可以用来解释双方(个人/企业间)交换不同信息的行为。Spence(1973)曾对劳动力市场进行研究,在劳动力招聘过程中,雇主与求职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雇主无法真实判断求职者的能力,从而导致求职者能力可能被低估,造成求职者被拒绝或者入职后遭遇不公平对待,而求职者为了避免这样的局面产生,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与雇主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比如高学历求职者会通过展示其学历背景来说明其自身价值,将高学历作为一个信号,与低学历背景的求职者区别开,最终来影响雇主的选择,也即通过信号的传递来交换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Spence的研究基础上,Kirmani和Rao(2000)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地解释了信号传递理论。其对样本企业进行了区分:优质企业和劣质企业,并对收益进行了分级,由高到低分别是A、B、C、D。样本企业均知晓其自身真实的质量,但外部人员,比如投资者、客户等并不了解,由此产生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每个企业都有机会选择向外部人员(投资者、客户等)传递或不传递它们真实的质量信息,也即企业的质量就是一个信号。结果表明,优质企业传递了其质量信息后,它们可以获得A级收益,如果它们选择不传递其质量信息则会获得B级收益。相对的,劣质企业不对外传递其企业质量信息的可以获得C级收益,选择传递其质量信息则会获得D级收益。对于优质企业而言,信息传递是一种对企业有益的切实可行的办法,鉴于此,优质企业会受激励而去主动传递其企业质量信息,劣质企业则会避免传递企业真实情况,从而形成分离均衡,在此基础上,外部人员(投资者、客户等)能够很准确地区分出优质企业和劣质企业。

近年来,信号传递理论研究有了更全面的扩充,比如企业的债务和股息被认为是传达企业质量的信号角色,只有优质企业才有足够的能力去支付长期债务利息和股息,而劣质企业无法负担这样的支出,而投资者可以据此评估企业能力。

篇7

中国的美容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容行业发展的同时刺激了人们的身体消费,同时身体消费市场的“暴利性”也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和消费者,激烈的竞争促使人们的消费观念及方式发生了转变。近年来,互联网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瞠目,加之当前“互联网+”的大背景,消费市场与互联网形势不谋而合、相得益彰,新型大众传媒的崛起又催生新的审美标准,如“网红”等网络现象引起了一阵“整形热”,在新媒体的引导下身体消费呈现出日益繁荣的景象。基于此,本文针对身体消费的影响因素展开相关研究。

二、身体消费

身体消费指消费者通过改变自己的身形外表来提升自身魅力和自信,而付出金钱、时间等资本的消费活动。为便于研究,本文将身体消费划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面部消费、形体消费、服饰消费。基于当前科学、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化妆护肤品、美容服务等成为消费者改变自身形象的重要途径,尤其受到了女性消费者的青睐。服饰更被大多数人认为是财富、地位、素养以及社会交往的标志,因此服饰消费是研究身体消费不可或缺的方面。

三、实证研究

本研究针对消费者身体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展开。因此,选择不同年龄、职业、收入的受访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数据简要分析当前身体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身体消费现状

调查发现,大众身体消费的内部结构具有一定的不均衡性。受访者每月的服饰消费额占较大比重,月均服饰消费在200元左右,用于化妆护肤品、美容及其他身体消费额较低,而72.8%的受访者对螺旋藻等营养品、安利品及保健品的消费额为零。并且美容美发、保健品及健身消费的标准差都小于服饰、化妆品消费,说明消费额在美容美发、健身保健方面的内部差异较小。可见,服饰消费在总消费中占较大比重。

(二)自我认同感

本文采用打分制从自我评价、自我认知及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度量自我认同感,并采用因子分析简化自我认同感的量表结构。提取的6个因子为:重视外表因子、医疗发展因子、重视身材因子、自信因子、健康选择因子、自我认同因子。其中,“重视外表因子”和“重视身材因子”得分高说明受访者很看重自己的身材和外表;“医疗发展因子”得分高说明受访者比较信任当前的医疗水平,并表明他们的身体消费额越容易受其影响;“自信因子”得分越高说明受访者认为外界对自己身材和外表的评价越高;“自我认同因子”得分越高说明受访者对自己的形象越满意;“健康选择因子”得分越高说明相比于美丽,受访者更注重健康。

简化了自我认同感的量表结构后,为便于分析,本文将自我认同感各因子值转化为1~100间的指数。表1显示,6个因子对身体消费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自我认同因子、自信因子、重视外表因子、重视身材因子,健康选择因子和医疗发展因子。

(三)消费的主观决策

消费是人类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主要行为,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会考虑诸多因素,如商品的质量、品牌、社会审美的主流趋势等。对此,本文依然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将诸多因素归纳为两个主要因子为主观因子和外部因子。主观因子主要包括消费者考量商品的实用性、自己的经济实力等因素,得分越高说明消费者越注重商品的性价比。外部因子则从社会角度出发,得分越高说明消费越易受到外部评价或社会审美等的影响。经转换因子值,并求其均值,主观因子得分均值约为60,外部因子得分均值约为56,所以主观因子的影响程度略大于外部因子。

四、结语

研究表明,大众的身体消费呈现出一定的不平衡性,服饰消费在总消费中占较大比重,面部消费及形体消费较少,且差异较小。经分析,本文认为身体消费呈现出上述不平衡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身体消费是主观选择的结果

消费者非常重视自己的外表、身材,期待通过某些途径改变自身形象,同时会更多地考虑产品的质量、美观、品牌等相关品质以及产品的实用性,结合自己的经济水平进行消费决策。由此看来,身体消费是大众主观选择的结果,而行业水平、医疗发展、社会审美这些外部因素只起到了辅助作用。

(二)消费者对自己的形象有较高的认同度

从自我认同感方面来看,对身体消费影响程度最高的两个因子是自我认同因子和自信因子,说明当前大众对自己的身体形象有较高的认同感且认为外界对自己的身材和外表有较高的评价,这种心理使化妆品、美容美发及塑型健身等消费额较少。

(三)冲动消费隐藏于身体消费之中

自我认同感方面得分最低的两个因子分别为健康选择因子和医疗发展因子。表明消费者进行身体消费时,更多地关注产品是否美观、是否能使自己的形象达到预期效果,而忽略了商品本身的健康与品质。暴露出消费决策的不理智,由此看来身体消费的背后隐藏着冲动消费。

(四)行业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数据显示,大众对微整形和整容认同度较低,选择微整形及整容方式改变自身形象的可能性也较低。这说明当前医疗整形行业的飞速发展并未得到大众的认可。一方面,由于大众的观念受到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此类传统思想的束缚;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医疗机制尚不完善,医疗水平有待提高。

社会学家波德里亚说过,“在消费的全套装备中,有一种比其他一切都更美丽,更珍贵,更光彩夺日的物品,它比负载了全部内涵的汽车还要负载了更沉重的内涵。这便是身体。……今天的一切都证明身体变成了救赎物品。在这一心理和意识形态功能中它彻底取代了灵魂。”可见,在任何一个时代,身体消费都是人们消费中的一大分支。在网络等新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身体消费市场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进步空间。在当前深化市场体制改革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美容整形行业如何进一步健康发展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

(作者单位为山西财经大学)

[作者简介:刘佳敏(1996―),女,山西长治人,就读于山西财经大学,研究方向:经济统计学。]

参考文献

[1] 胡荣.农民上访与政治信任的流失[J].社会学研究,2007(03):39-55+243.

[2] 李佳伦.女研究生身体消费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2.

篇8

方正集团旗下包括方正信息产业集团在内的六大产业集团。作为方正信息产业集团的下属企业,北大医疗信技术有限公司CEO刘立宇表示:“北大医信组建的背景是基于北京大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决策。”

篇9

由桂永浩、孟建教授主编的《医院形象与危机公关》一书,通过系统的公共关系学理论框架和生动形象的案例研究,让我们切实了解到有关医院的形象战略传播方式和医院面临各种复杂的危机处理方式,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医院形象理论从引进到实际应用,随着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医院形象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对医院的管理决策层而言,医院形象是医院日常管理和危机处置的重要内容。这本书在上篇中,对医院形象的传播做出了分类,分为常态传播和非常态的维护两种。书中并进一步指出,常态的医院形象传播是医院在日常的运行中,通过政府、媒体、专家和公众等各种渠道向整个社会传递医院的良好形象,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赖,实现患者和医院的双赢局面。

本书对于非常态的医院形象维护着墨甚多,即在发生危机的时候,医院在危机背景下开展的公共关系活动,以及为了减少危机震荡而进行传播沟通、协调关系和树立医院形象的相关活动,书中认为,优良的医院形象传播为非常态的危机公关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2003年的“非典”疫情到到目前正在发酵的甲型H1N1流感事件,一个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得医疗卫生领域成为民众和媒体关注的领域;而以“哈医大二院天价住院费”事件为典型的医疗系统腐败案件,又把医院和医生同时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这些重大的危机事件中,医院的管理者因缺乏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的处理意识和技巧,而置身于媒体和公众的舆论压力之下,使本来有限的责任被无限放大,造成无法收拾的后果,这些残酷的现实使得医院管理者对于危机公关具备强烈的需求欲望。

《医院形象与危机公关》的下篇对于医院危机公关战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该书从理论概述、监测机制、预警机制、应急处置、大众传播控制和事后评估几个阶段,系统阐述了医院危机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危机解决的整个流程。该书从传播与公关的视野,结合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对医院危机公关进行一般规律的总结,对各类危机的对应预案提出建议和改进方案,尤其是从医院和政府、媒体、公众三者关系的角度进行了深化与拓展,对于医院处理危机事件的方法学方面不无裨益。

篇10

生物产业的势头不容小觑,更是带动了就业人员的增加和薪酬的上涨。采访中,张发宝谈到生物产业的三条就业路。

道路一:10%的人走出“陷阱”

时下,生物制药很火,前景很美,张发宝也认为是朝阳产业。不过,他提醒——这个前沿高端领域充满着不确定性,大学生若贸然闯入就业,也许很难hold住。

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行业,生物制药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人才。“一般,一个市场成熟的行业,其人才结构比例应为2:6:2,即大部分为中端人才,比如本科水平。少部分是低端和高端人才。但是,生物制药业不一样,该领域中80%以上是博士或者海外归国人才。”就业机会也集中于北京、上海等以研发为强项的大城市。此外,即便是博士生,到这个新兴领域就业也只能处于行业的底层,“准确地说是打杂,很少有机会能做研究的。”

也正是因为市场尚不成熟,生物制药业目前还算不上高薪行业。从就业大环境而言,生物制药业的薪资尚处在中等偏上的水平,低于金融、IT等领域。不过,张发宝指出,“未来五年,随着行业的发展,薪资有望快速上涨,会超过金融行业。”从生物制药业的发展态势来看,至少需要10年才能步入成熟阶段,达到人才结构比例的2:6:2。

是不是越早进入这个行业越好?张发宝指出,“对有些人来说,新兴行业是机会;但对有些人来说,这就是陷阱。”在生物制药业,张发宝认为暗礁险滩大于机会,因为据他估计,最终掉入陷阱的人也许会占到九成的比例,“现在投身该领域,10年后,10%的人会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占据先发优势;但是,剩下90%的人可能成为抱怨者。”那些10%的人,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拼搏才能闯出来。

对于选择进入生物制药行业的大学生,张发宝建议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把握形势不断学习。此外,在生物制药相关专业中考研深造,或出国留学,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日后储备能量。

道路二:不唯学历只看能力

相比于生物制药的高门槛,医疗器械则相对好得多。据张发宝估计,在这个行业中就业的博士生只占总人数的1%,硕士生的比例大约是5%。医疗机械属于成熟型行业,在就业中,学历优势并不大,关键看在岗位上的表现。

从城市就业分布上看,医疗器械形成了以研发为主的北上广,和以打造产业链为目的的二三线城市。

“北上广的医疗器械以研发为主,相对高端和前沿,对人才的要求很高。学历足够高的话,可以考虑到这类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园区工作。”张发宝口中的“高”学历者,指的是博士或者“海归”。

二三线城市,比如深圳、山东和江苏常州,在发挥本地区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向医疗器械行业进军,并由于各自不同的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形成了不同的行业特色。深圳是改革开放窗口,高科技产品产业发展的前沿。一直以来,深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电子、计算机、通讯等领域高新技术成果的发展,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和人才投入到医疗器械产品的开发生产,因此,这些医疗器械以高新技术产品居多。目前,以迈瑞生物医疗为龙头,深圳已经有数百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它们的医疗器械特色是半导体元件产品、电子芯片和集成电路。

江苏常州以生产农用拖拉机闻名,在向医疗器械行业发力时,其侧重点在于以模铸模型为核心的设备,已形成以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骨科植入物、一次性手术器械和康复器材为主的产业链。此外,常州还形成以自己为中心,带动周边城市共同发展医疗器械的城市产业群。

至于制造大省山东,在原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上进行调整,以威高医疗集团为代表,也是我国重要的医疗器械行业分布区域。

“这些医疗器械企业可能并无生物医药背景,所以急需专业人才。有意思的是,高端人才却并不愿意去这些地方,这恰恰给大学生提供了机会。”医疗器械行业的技术含量相对不算太高,具有生物医药背景的大学生可以扬一技之长;若奔着“北上广”而去,本科学历只够打杂,无法进入核心研发团队,而去二三线城市则不一样。

此外,在生物医药的其他领域,二三线城市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比如,武汉的特色是免疫、病毒和水生生物、植物;重庆成都一带的特色为材料、中药和微生物发酵,而南京则以生物农业见长??

道路三:交叉人才我推崇

生物医学信息、医学和生物统计、生物医学和互联网、生物医学和纳米、专利法律服务??这不是简单的名词搭配。比如生物信息学,就是一门数学、统计、计算机与生物医学交叉结合的新型学科,而且它也已经广泛地渗透到医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在学科界限模糊、技术融合的当下,交叉领域正在发展,却也急需人才。

在三条生物产业求职路中,张发宝看好这一条路,并向大学生推荐。

“交叉行业挑战性很大,不过,目前没有什么学校开设了类似的专业,所有进入这个领域的人都是初学者,只要好学就行。”张发宝说,稍大些的公司都会需要类似的人才,就连一些看起来和医学毫不相干的公司,比如IBM,为了建设“Earth Care”(照顾地球),也要招募具有生物专业背景人才。“所以说,掌握电子信息知识,又具有生物医药专业背景的话,这样的人会很吃香。”

每个企业招聘这类人才的数量不多,但是,有相当多的企业都需要这类人才,这样算的话,人才需求量还是很可观的。

Tips:生物职场三现象

现象一:两个二八定律

在生物产业,有太多东西需要重新学习,太多知识需要及时更新。“完全不用担心你接触的领域大学期间没有学过。”张发宝说。一个人需要的知识,20%是在大学中学到的,80%是从社会中学来的;而在社会知识中,20%是从工作中学到的,80%是从工作外学到的。比如,一个本科学习生物医药的大学生初入医疗器械行业,可能会稍感陌生;但是,只要善于学习,行业鸿沟很容易被跨越。“大学打了基础,其他知识再学就行。大学生可塑性很强。”张发宝认为,不用过早地把自己拘泥于某一个特定的领域,重要的是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规划发展路径,同时,不断学习。

进入生物医药行业,一般来说,会有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一种是“技术型路径”,即从专业技术人员做起,向着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迈进;另一种则是“销售管理路径”,即先做销售,再从销售岗转为管理岗。值得注意的是,技术人员也能做管理岗位,但是,比销售管理路径要难些,因为后者在销售阶段炼就了一身本事,这是技术人员很难逾越的。所以,好的销售人才是生物医药行业的稀缺资源。

现象二:阴盛阳衰

多年的招聘,张发宝感觉到阴盛阳衰现象已进入了职场。在人们的印象中,生物医药行业本该是理工男的天下,现实情况却正好相反,“有些公司招完聘,100人中得有80个是女生。”职场中的阴盛阳衰现象,尤其在北上广等大城市中比较明显。

篇11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Interdisciplinary Areas

MENG Qingjuan

Abstract IT application in interdisciplinary areas more and more widely, a singl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th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solve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is unrealistic, this paper from the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rdisciplinary applications starting on IT the inter-specific disciplines were introduced to explain the curr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interdisciplinary problems of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and for the question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terdisciplinary; application

1 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及现状

1.1 信息技术发展背景

信息技术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是管理以及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的综合,该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为理论基础来设计、开发相应的信息管理以及信息处理系统,所以一般也将该技术称为是信息和通信技术。在各行业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数据或者是信息需要处理,所以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科学研究领域及工程实践领域。

1.2 信息技术发展现状

相较于传统的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来讲,当前很多科学领域研究均面临着较为复杂的研究问题,现代跨学科研究涉及更大的跨越难度、类型复杂、规模巨大,在学科之间,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专一学科所涉及的内容增多,这不得不使得跨学科研究开展跨国合作,并越来越成为合作的趋势。因此,跨学科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模式,特别是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各行业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领域成为跨学科研究的多样化特征,它的科技创新主要是结合不同的学科和不同领域的联系点上,因而滋生出了一部分前沿的新兴跨学科,例如当前较为火爆的生物信息工程学、医学信息学等,总之多数是在信息学基础之上加入其它学科的名称,演变成新的跨学科。

2 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的交叉应用

2.1 内交叉

物联网利用复杂的通信技术将一系列的物品和人员通过一种方式将彼此联系起来,使得人物、物物能够相联,从而实现网络通过远程控制进行管理,让网络管理更加智能化。然而,物联网能够兼容所有互联网中的应用,但比互联网更具私人化和个性化。世界各国都重视对物联网的应用开发,我国将物联网规划入新兴战略发展产业,由于其带来的经济性和科技性的变革,使得物联网成为世界第三信息产业革命。物联网技术囊括了通信、软件、感知及信息处理等技术,具有较大的融合性。如今,物联网研究正迅速发展中,其作为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增长点,市场潜力和效益巨大,根据《2014-2018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物联网产业在2010年的中国市场规模总量为1330亿,次年为2600多亿,就在今年,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5000亿。2014年,我国的物联网电视电话会议召开,马凯主席强调,着力将物联网应用于各行业,加强对工、农业、商贸、能源环保、交通、生产、城市管理等领域进行物联网的示范性应用,推动物联网产业链的发展格局,加强对物联网相关法制建设,培养健全的多样化的人才机制。这些举措加快了物联网这类新兴学科发展进步。

2.2 信息领域与生命学科的交叉

当前,医疗电子和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正被普遍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世界各国都遇到同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传统医疗不能满足所有地区的医疗需求,新兴医疗电子为医疗带来变革,医疗电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家用化的电子设备,对偏远地区的病例诊断带来极大的方便,有利于偏远地区、老人、重大疾病的医疗服务需求。现代医疗电子种类较多,例如助听器、血糖仪、脉冲仪、胰岛素注射笔、CT扫描仪等,很多微小型仪器已经家用化,成为家庭医疗护理设备。在生物识别方面,现在的识别技术种类较多,有指纹、语音、面部等特征的识别技术,由于这些识别技术为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安保、鉴别等需求。

2.3 信息与工程应用的交叉

当前很多重大工程如建筑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核技术、机械工程、电力工程等,其计算设计和应用等都建立在计算机基础上,进行模拟操作,从而形成了一批新兴的IT交叉学科,使得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研究推动着各行业大型工程的迅速发展。对汽车电子行业来讲,如今已经进入智能、网络化的计算领域,早期汽车是偏向机械的技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工程领域进入了机电化时代,汽车就是一个较为明显的机电化领域,早期汽车修理是依据纯经验,现在的汽车修理较为复杂化,但修理较为简单,均是靠机械智能化的修理,汽车内部有多个电子元部件组成,汽车线路的修理由各部门分工协调合作完成。因此,早期汽车主要与能量转换有关,现今汽车主要是对整体电子元件的控制。例如汽车的点火装置,在较早的时候,汽车点燃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发明了将线圈制作的变压器进行电压点火,而这一技术原理仍用于现代汽车,然而现在已经变为多个电子元件组装构成。点火装置首先依据传感器所传送的数据作一个运算和分析判断,再次是点火和调节,最大限度地节省燃料,达到环保。另外,在最新型的发动机的电控装置中还有智能化的控制和诊断操作功能,有的发动机电子技术还能对其排出的废气进行搜集和循环利用,在怠速过程中进行节能控制,对多个汽车元件进行功能的自我诊断,从而发出警报和提示。在交通工程方面,铁路运输已进入了电气化时代,例如现代的地铁、高铁等工程的应用。

2.4 信息与环境地学的交叉

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当前先进的卫星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定位应用,通过发送信息,以定位终端设备用户确切的方位和经纬度数据,为用户提供定位需求服务。当前全球定位系统共由24颗卫星构成,分别位于6条不同的轨道上,以确保定位需求,该定位技术具有低成本、高效的特点,并且定位精确,具有良好的价值应用功能。各大通讯运营公司利用卫星定位技术的便捷,为移动用户增加了更多的增值服务,方便用户的生活出行。例如GPS定位查询、导航服务、智能交通服务、广告服务等。对于无线传感器来讲,其低消耗、微小的体积是最大的优点,利用无线通讯原理自组网络,能有效地探测多种数据,例如收集和探测地质信息、地下矿井和水文环境数据,为相关监管部门提供监测数据,以减少环境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2.5 信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而与人文社科和教育等进行交叉更是平常,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随处可见,例如于管理、教育、经济等领域的交叉,形成信息管理学、信息教育、经济信息等领域的新兴学科,使得各基础学科之间的交叉更加联系紧密,各跨学科学习和研究更加平凡。就社会信息这一新兴学科来讲,是对社会上的信息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归纳总结的一门学科,它基于社会发展的计算机化为对象,将计算机与信息政策、社会学等的部分理论联合,寻求共通之处结合成的新兴跨学科。

3 信息技术在跨学科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3.1 认识上存在差距

信息技术在跨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最大的障碍就是认识上的问题,由于不论是从事信息技术领域的学者或者是工程技术人员,还是从事和信息技术领域交叉学科的相关的技术人员,在很大程度上都只是针对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比较熟悉,而对于不属于自己认识的领域却存在着很大认识上的问题。一般来讲信息技术是一种处理其他领域中信息和数据的工具,利用这些信息技术对信息的处理能够得到一般规律性的东西,但是如果信息技术掌握不好或者是所要跨的学科掌握不好的话就会存在很大应用上的问题。

3.2 应用上存在差距

正是由于上述存在的对于自身不熟悉学科认识上的差距,所以才导致了信息技术在跨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在很多的领域都有信息技术的应用,但是受到其他领域人员对于信息技术掌握制约以及信息技术领域人员对于其他行业知识的不了解最终导致了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并不是很深入。

3.3 基础设施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在各个行业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到位还受到基础设施以及运行机制的制约。在各个行业中由于资金问题或者是相关部门领导的思想认识问题,使得很多学科中的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很多单位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自身学科的作用,所以没有进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在其他学科中也没有设置相关的信息技术管理部门,这都是信息技术其他学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关键因素。

3.4 人力不足

信息技术在新型跨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人才的问题,也就是缺乏既具有信息技术能力又具有行业背景知识的人才。只有充分具备这两个方面的技能才能够使得信息技术在跨学科领域中得到比较充分的应用。

4 促进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领域交叉融合的建议

如果要实现信息技术和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最为关键的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首先,比如对于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学生来讲,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相应的研究方向,并将信息技术领域应用于自己所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其次,对于其他新兴学科的学生培养来讲,可以在培养计划中设置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或辅修信息技术相关的第二专业,促成信息技术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第三,对于高校来讲,可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拓展学科专业,加强专业群建设,努力推进与企业的融合发展。第四,对于企业来讲,可以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的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使得信息技术能够在各行业开花结果。

5 结语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需要不断地进行科学技术的开发和探索,而跨学科领域正好能填补一些空白科技领域,为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加强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从而开辟新的学科领域,为社会进步发展服务。科研创新研究只有将更多的学科领域连接在一起,才能探索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念新,仲伟俊,梅姝娥.信息技术战略价值及实现机制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1.14(7).

篇12

陈总表示,实际上在互联网+这个名词之前,用友就提出来“互联网化”,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提供“互联网化”服务,其本质与核心实际上与互联网+是不谋而合的。一直以来,用友都是面向组织型用户,比如说企业、政府、金融行业、教育、医疗等各个行业。具体到用友医疗,自然是以极大的专注,用互联网化的思维,服务于广大医疗机构――目前主要还是围绕着医院,这也是当前医疗信息化的关键领域。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服务好医院的管理者、医护人员,以及医院的患者,就是用友医疗的核心诉求。如果按传统的习惯性分法,医院分前台和后台,既服务于医院的前台,也服务于医院的后台,实现医院的前后一体,这个是用友医疗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一个主要任务。

在完成这些主业的同时,用友医疗也会在完成医院总体数字化、信息化的过程中,关注医院局部应用的互联网思维的“互联网化”。比如说,对于医疗后台的O2O平台这样一个管理,以及在医院的对外延展。陈总透露,比如用友医疗跟三星和支付宝等企业的合作,就是基于未来的互联网医院向外延展的一些解决方案的研发,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张总表示,对于互联网医院这块,用友医疗在产品规划也是很早就做了分步实施的。首先,要把现在医院内部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先做实。基于这一方向,未来再逐步延伸到产业链去,做一些互联网思路的业务拓展。最终延伸到个人健康类的服务,这是长远目标。

用友医疗H+ 新时代的扛鼎之作

当天大会的一大亮点,自然是在用友iUAP平台和ERP基础上,基于上一代HIS和HRP已有的上千家医院的真实需求和行业理解,用友医疗倾三年之力,花费上亿元研发的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H+。

对于这一产品,陈总认为,未来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将是医院管理与临床管理并重,把信息技术应用到临床中去,就是要以患者为中心,以电子病历为核心,以全面集成为手段,建立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临床信息系统。通过构建全新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建设统一的医院运营管理和临床业务数据中心,从临床诊疗、运营管理、决策分析、患者服务、集团协同五个维度建设覆盖全院全业务应用的信息化体系,最终帮助医院解决系统缺乏互联互通、数据分散、前后台脱节、资源管理粗犷、对医疗集团 支持不足等问题,提升患者忠诚度和医院的管控力。

主管产品研发的张总表示,H+的研发背景或者是研发历程,归纳起来还是两方面。第一个,还是源于用户和市场需求,首先用户需要还是内在的驱动。第二,结合用友集团自身的积累和优势,用友医疗必须做一个在行业内有足够影响力的产品。虽然在之前用友曾经也收购过一些公司和产品,也有一批客户和面向数字化医院的一个完整解决方案,但是这些产品从概念上来说“属于上一代的产品”。限于当时的技术和应用架构的设计,前台、后台之间的业务结合上“高度不够”。在围绕上述问题的探索过程中,用友医疗发现了一些来自医疗行业的迫切需求,而这些在以往的产品范畴内可能根本就解决不了……所有的因素汇集到一起,用友医疗下定决心开发一个具有足够高度、“划时代”的产品解决方案。

张总认为,作为一家产品公司,用友医疗以前传统的解决方案更多偏项目化,这是用友的优势。基于这样的认知以及行业的发展趋势,用友医疗在做三年规划时,就坚定地从一体化产品的思路出发,这一产品不光要满足医院内的需求,更主要的是支持医疗集团、医联体这种业务。不过用友没有想到的是,这个需求爆发得如此迅猛,它的问世既表明用友当时的判断非常准确,也意味着面对当今医院的需求,用友医疗有着国内最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陈总补充道,“一个伟大的公司必须要有一个伟大的产品。”他指出,此前的用友医疗作为新军,在这个行业的探索有的时候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可能并不为过。在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H+之后,用友医疗的拓展将会彻底摆脱这种情况,更多从顶层设计入手,帮助医院将现阶段大家非常重视的运营管理,跟前面的业务之间,进行业务的衔接和联动,实现医院整体业务的一体化,帮助医院实现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充分提升他们在当前的竞争力。

作为新一代优秀的医院信息系统,用友医疗H+充分考虑了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陈总表示,医疗行业是一个很成熟的行业,技术应用很深。此前有人认为医疗行业对于大数据之类的应用需求不大,实际上的情况是当时没有好的产品来应对,而现在已经到了嬗变的时刻。

虽然用友医疗H+主要是面向医院,而非区域医疗,但是对于数据联动等需求,用友医疗H+有充分的考虑和预留。假若区域医疗主管机构需要将医院信息与数据联结起来,用友医疗H+可以做到完美的集成。这样做的意义就在于,假若出现了流行病患,区域医疗主管机构可以实时掌握疫情,通过大数据分析,做到疫情的趋势预警,在最大程度上防范疫情扩大,全力守卫广大居民的健康。

积极打造伙伴生态链

据悉,用友医疗的研发中心在北京总部,在全国分布了六个大区,负责覆盖各省市的业务。推进业务的不仅包括用友医疗自身的团队,也包括了四类合作伙伴:

第一类是产品级的合作伙伴。比如三星、支付宝,以及IBM的医疗卫生事业部等,将来可能还会有健康终端设备等厂商。这些合作伙伴对于完善用友医疗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类合作伙伴是战略合作伙伴,能够帮助用友医疗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方案支持,譬如埃森哲大中华区的医疗卫生事业部,他们更多地帮助医院进行信息化规划。

篇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