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数字化新技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镇,致使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为保证城镇发展的合理性,需要通过地籍测绘获得一手资料,为进行合理的城镇规划提供数据支撑。因此,职能部门应注重将新技术应用在城镇地籍测绘中,通过地籍测绘准确了解城镇土地资源的面积、位置、属性等内容,给城镇科学、合理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1]。
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发展迅速,很多行业出现了较多新技术,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尤其在数字化城镇地籍测绘中3S技术的出现不仅保证了地籍测绘信息的准确性,而且提高了地籍测绘效率,减少了地籍测绘的成本投入。3S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遥感技术(RS)的统称,接下来逐一进行探讨。
1.1 GPS技术
GPS技术利用GPS定位卫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导航、定位等,其中信号接收机、地面监控系统以及卫星是GPS的主要构成部分,不仅操作灵活简单,而且速度快、精度高,因此被广泛应用在较多领域之中。GPS技术是地籍测绘中的关键技术,是地籍测绘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地籍测绘的实施主要借助GPS的精确定位功能,其工作原理为:以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基础数据,利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方法,对待测点进行准确定位。利用GPS技术进行测量时,尽管存在多路径效应、大气传播以及接收机钟差等误差,不过相对定位时可消弱或抵消,使得定位的精度大大提高[2]。
1.2 GIS技术
GIS技术是地籍测绘中常用的技术,尤其在空间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以及构建模型等方面的应用率较高。GIS技术优势明显,主要表现为:多源矢量数据集成能力强大、分析地理空间信息快捷,而且可演化地理过程,具备空间辅助决策支持功能,是当今地基测绘应用的较为常见的技术。GIS技术的实现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对地球上发生的事件及出现的现象进行成图处理后加以分析,给人们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提供数据参考,这一点在地基测绘中尤为突出。
1.3 RS技术
RS技术是一种远距离、非接触测量技术,借助安装在人造地球卫星上的遥感仪器,利用电磁波的反射性能,获得待测目标信息,形成分别率不同、形象化的遥感图像,实现对地面资源的监视及遥测,具有全天候工作、获得信息量丰富等优点。地籍测绘实际工作中,规模性大比例尺地籍图的获得主要借助RS技术采集航拍遥感影像,而后经过外业调绘以及室内专业处理获得所要的地籍图。
2 新技术在数字化城镇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3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我国地籍测绘水平,保证了地籍测绘质量,因此加强新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探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1 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就目前来看,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主要与数据传输技术结合使用,两种技术综合起来被称为RTK技术。地籍测绘时利用RTK技术实现对土地、地籍要素的信息采集,一般情况下借助流动站及基准站实现。为保证地籍测绘质量,测绘过程中应将基准站布置在视野开阔的位置,避免建筑物、高大树木的遮掩,当附近有高压线存在时应保证与高压线的距离超过50m。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不能将基准站布置在电磁波干扰严重的区域。大量实践表明,将RTK技术应用在地籍测绘中不仅测量精度符合相关规范标准要求,而且使地籍测绘效率得以大大提高。
2.2 GI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GIS技术是地籍测绘中常用的先进技术,并且有向着智能化、系统集成化、数据多维化以及数据标准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进一步提高了测量数据的精度。在进行实际地籍测绘工作中通常依据不同地形结构、测量需求等内容将GIS划分成若干标准控件,并利用可视化工具将其加以集成,形成相关的GIS应用,以满足不同测量需求[3]。另外,考虑到地基测绘中包括较多专业内容,尤其包括权属关系变化、地籍形态改变等诸多变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籍测绘工作难度,而将开放型GIS技术应用到地籍测绘中,不仅可保质保量的完成动态测量工作,而且还能将一些变化呈现在地图中,为城镇的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2.3 R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RS技术在农业、建设、土地资源规划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更为突出。R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动态监测方面,即,对土地变更、利用、动态等的监测。利用RS技术对土地情况进行动态监测需经过选取数据、处理数据、提取变化信息以及评定监测精度等环节,其中选取数据通常选择高精度的卫星数据,必要情况下参考GPS数据信息。数据处理主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以保证数据处理的精确性。提取变化信息的目的在于通过信息前后变化,在了解土地资源类型、尺寸、面积的基础上给规划的合理性提供参考。对R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动态监测精度进行评定,为进行准确的地籍测绘奠定基础。
3 总结
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是城镇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为保证城镇健康、合理的发展,需充分做好城镇发展过程中的地籍测绘工作。考虑到地籍测绘在城镇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给城镇的未来发展及合理规划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相关部门应加强地籍测绘新技术的研究,并综合分析我国城镇发展规律,将其应用在城镇地籍测绘中,不断提高地籍测绘质量及水平,为提高城镇土地资源利用率,确保城镇的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2
篇3
一、校园网建设中出现的新一代网络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与融合,现代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崭新的网络信息时代。网络技术是一个新老更替、优胜劣汰的发展过程,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日新月异、层出不穷,新技术的发展是以应用为目的,因此以Internet为代表的新一代网络技术革命正逐步走近校园网的建设。
一个复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互联网走近校园网。互联网的完整定义是:指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新一代网络技术——三网融合应用于校园网。所谓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的网络资源融合。其目的是通过优化现有网络配置、综合利用、整合现有网络资源、采用全数字化连接、宽带数据交换与传输、高度集成业务、简化终端接口、智能化管理与控制等方式改造多媒体信息网络,向用户提供视频、数据、语音等多媒体信息服务。
“三网融合”利用原有的电视设备对其进行改造,形成数字化电视网,实现宽带接入、程序下载、多应用多业务等功能。在此基础上电视网、电信网与互联网结合,相互补充,实现基于“三网融合”技术的校园网由光纤以太网、闭路电视网升级的HFC双向网络组成,即电视与广播子网采用数字技术与数字广播技术,把电视信号与广播信号转为IP包,在局域网内广播,形成校内的广播与电视台,网内任何一台电脑终端都可接收。
二、无线局域网与3G入住校园
目前,无线网络已应用于高校校园分布较远的校区之间、分布不规则的校园建筑物和建筑物内部、会议厅、校园公共休息场所、教工宿舍楼及各学校与教研网中心的接入和互联。
3G即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的典型特征是能够同时提供语音及数据的高速无线移动服务,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校园网利用3G网络为基础建设,以TD-HSDPA网络作为主体网络,以WLAN网络覆盖方式对于宿舍、图书馆等室内热点地区进行辅助补充,使得“无线校园”网络具有灵活布设、高带宽和无线接入优势。
新一代网络技术——云计算探索校园 。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它是网络中协同工作的一组虚拟的服务器群,通过网络强大支持,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提供基础设施、平台和软件应用服务来实现特定连接后在网络中的分布式数据处理。
云计算应用于校园网需要其提供IT基础架构,而不需购买昂贵的硬件设备。可以在信息传输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实现覆盖全面化、性能最优化、规模最大化、费用最低化,同时还能满足教育网络所需的实用性、稳定性、安全技术先进性等多方面需求。
校园网中新技术对创新环境建设的影响
三、互联网建设智能化教学
创新环境首先是课堂环境的创新。利用互联网对传统课堂和虚拟实验进行拓展:可以利用智能标签识别需要学习的对象,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记录,调整学习内容;建立泛在学习环境;在空间上和交互环节上,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增强学生的体验。
三网合一创建全面的资源利用平台 。三网融合进入校园是信息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推进信息化战略的必然选择。它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在原有的视频网基础上采用数字技术改造,使其适应于IP网络。创新环境的建设首先是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观念的转变,三网融合实现了多种途径、方式获取知识。而且三网融合可以更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
无线网络与3G技术创造普适学习模式 。普适学习是普适计算环境下的学习方式,透过无所不在的运算环境,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提供给学习者持续而合适的学习资讯。普适学习的主要特征在于:永久性,易于获取,即时性,交互性,教学活动真实性,适应性,协作性。普适学习环境应该是多维度的,能提供视、听、读或者其结合,才能对知识有全面深刻的理解,才能超脱其原有学习情境,才能给人以更广阔深远的思考,继而扩展迁移到其他领域,实现创新。无线网络与3G技术实现了校园内随时随地都能上网,并且可以多人同时上网,并提供了更快的网速,创造了校园普适学习环境。
云计算构建更新的网络学习环境 。云计算的服务模式是将设备的更新换代的任务交给了服务的提供者——数据中心的建立者或者是相关服务的提供商。这样,云计算模式就为教育领域扩展出一个崭新的学习空间,也为信息共享、信息协作和学习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即可以使学习者通过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和服务。
结束语
置身于最尖端的环境才能更好地创新。新一代网络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在校园网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地深入。技术重在应用,随着网络新技术更好地发展,如何能更好的应用校园网创建校园的创新性环境值仍需要我们努力。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变电站建设得到较快的发展。在变电站建设中,进行数字化发展,有效地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使变电站在采集、传输、处理和输出信息数据时,都可以有效地实现数字化。在数字化变电站建设中,要全面实现通信网络化、模型设备智能化、通信协议统一化和运行管理自动化。因此,在建设数字化变电站建设中,必须要对新技术的应用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促进新技术在数字化变电站中的有效应用。
1 数字化变电站特征
1.1 数字化数据采集
数字化变电站主要是利用数字化电气测量系统,进行各种数据的数字化采集,能够有效地实现网络通信、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在数字化变电站工作中,在进行监视、保护、控制、量测和故障录波工作时,很大程度上能够相互连接,实现了信息共享目的,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投资成本,减少硬件的重复配置。
1.2 系统分层分布化
数字化变电站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在变电站系统中具备了分布式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变电站自动化水平。在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选用开放式的互连规约和网络通信技术,能够全面有效地记录变电站的数据信息,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变电站系统的工作效率。在数字化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将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有效地联系在一起,能够进行广泛的信息交互。
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更加完整。在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结构中,通常重量非常轻,并且体积较小,可以进一步优化和组合变电站的设备。在数字化变电站建设中,智能设备主要包括故障录波、测控装置和保护装置。智能设备可以有效完善变电站系统结构,并优化了变电站系统的配置、维护和实施工作。
2 数字化变电站建设中新技术的应用
2.1 网络化信息通信技术
在利用网络化信息通信技术时,会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分层组网技术,提高了二次系统的快捷性。在数字化变电设备互联中,采用高速通信网络,在实现数据和资源高度共享目的时,可以利用局域网进行实现。数字化变电站功能模块在使用网络通信技术时,从而使数字化变电站能够实现跨变电站和自动化协调控制功能,同时也可以进行跨区域保护工作。在数字化变电站中有效地利用光纤环网,以此实现变电站信息的高速连接。在对变电站内部主保护、测量装置和电量计费系统等进行信息汇总时,主要是通过变电站高速以太网交换机。变电站内常规的二次设备,如继电保护装置、测量控制装置、远动装置、故障录波装置、电压无功控制以及在线状态检测装置等具备着标准化和智能化特点。设备之间的连接全部采用高速的网络通信,二次设备不再出现常规功能装置重复的I/0现场接口,通过网络真正实现数据共享、资源共享。
2.2 自动化的运行管理技术
数字化变电站在进行自动化运行管理时,当变电站运行发生故障后可以及时地对故障进行分析,并可以及时地提出故障处理意见,并将故障原因指出。在记录电力生产运行数据时能够实现无纸化,能够准确地将数据信息进行分层,实现数据分流自动化。另外,在运用智能化设备时,可以对设备信息直接处理,并且不用与其他控制系统进行连接,能够独立地执行本地功能。在自动化管理系统中具备着自检功能,能够及时发现系统出现故障,并及时报警。通常数字化变电站能够自动发出需要检修的设备报告,从而将定期的设备检修改变为状态设备检修。在数字化变电站建设中,有效地利用自动化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网建设的现代化,提高了我国电网的信息化水平,加强了我国电网调度和输配电力的功能,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变电站建设需要花费的成本。
在数字化变电站中的倒闸操作,其本身具备着非常高的自动化程度,尤其是在进行程序化操作后,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操作准确性。在进行倒闸操作时,通常是需要保证电力设备的稳定,有着正确的五防,并可以进行正确的操作。
3 运用电子式互感器,提高数字化变电站智
能化
在变电站建设中,逐渐变得大容量、超高压和特高压,而要求着变电力设备具备着小型化、智能化和可靠性的特点。新型电力式互感器有着紧密的结构,能够起到很好的抗电磁干扰性,体积小,不会发生饱和现象,便于传输数字信号,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现代电力系统发展的要求。当建设特高压变电站时,在现代电力系统上电子式互感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按照原理对电子式互感器进行划分时,通常分为电原理型和光学型。光学型电子式互感器能够有效地利用光线,在磁场和电场中出现偏转现象,利用偏转角将磁场和电场的强度计算出来,并将系统电流和电压值计算出来,从中可以看出光学型互感器具备着高灵敏度和优异的绝缘性能。但是在利用光学型互感器时,当检测信号微弱,周围环境条件较差时,很容易影响其本身的计算功能。同时光学型互感器利用的材料,没有具备高度的长期稳定性以及在封装技术上都会对其产生影响。目前,大多数字化变电站都是采用电原理型互感器,有着较高的稳定性能。
在出现超高压、特高压电力系统时,电子式互感器有着良好的绝缘性能和优异的暂态特性,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承载较高水平的动热稳定。在技术上利用电力式互感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力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提高了保护系统、测量系统和计量系统具备着高度的精确性,避免在进行信号传输等环节出现误差现象。另外,数字化变电站具备着互操作性特点,能够有效达到前台运行系统和后台支持系统之间内部数据共享的目的。并且无重复性建设和投资,减少建设时间,便于维护和更新设备,提高了电力设备的工作效率,有效地实现了数字化变电站系统中的信息共享和系统集成的目的。
4 结语
在数字化变电站建设中应用新技术,主要包括网络化信息通信技术、自动化的运行管理技术和电子式互感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数字化变电站建设水平,提高了电力设备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花费,并有效地实现了数字化变电站系统中的信息共享和系统集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谢秋明.浅析数字化变电站建设中的新技术应用[J].高新技术,2011,38(6):156-158.
篇5
【 key words 】 digit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new technology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B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一系列的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测绘新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测量的精确度,从而有效的确保了工程施工质量。
一、认识现代信息测绘新技术
现代信息测绘技术主要包括数字化地图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遥感系统技术以及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以下将分别给予详细的说明。
第一、数字化地图技术。所谓的数字化地图技术就是实现纸制地图的数字化处理,对于精度和比例尺能满足具体要求的纸质地图,就可以利用当前比较常用的数字化地图处理仪将即扫描矢量化仪器和手扶跟踪数字化仪器的处理后,将处理生产的数字信息输入到计算机,经过编辑完善后就可以生成相应的数字地图。而且数字化地图技术具有便捷、高效、保真的特点。
第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即GIS,它是集计算机技术、空间科学技术、遥感测绘技术于一体的一项现代信息测绘技术。该技术已广泛的应用到相关领域的基础平台的搭建,并成为了地理学空间信息显示的重要手段。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显著特点就是它可以实现地理数据信息资源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可视化立体显示的流程化操作,同时该技术还具有实现信息预测、空间提示以及辅助决策等功能的特点。
第三、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即GPS,该技术可以为全球的所有GPS使用者提供实时的、高精度的三维速度和三维坐标等其他一些相关信息。该技术当前广泛的应用在陆地上的车辆导航、地质勘探、市政规划以及航空航天中的飞机和导弹导航中。
第四、遥感系统技术。所谓的遥感系统就是充分利用目标物体的几何形态、空间位置以及其他物理特性进行测绘的一种传感技术。遥感系统技术是根据目标物体可以发射电磁波的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的。
第五、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是以数字影像和摄影测量技术为基础的,并结合一些计算机技术、数字影像匹配和处理以及模式识别技术来实现的。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大面积测量中,利用该技术可以获得数字化的影像地图产品。
二、现代信息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现代信息测绘技术是根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地形以及工程的性质等建立有针对性的施工控制方案,采用包括数字化地图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遥感系统技术以及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在内的不同测绘方法,来逐步的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地上的实物。现代信息测绘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有效的保证了建筑工程的最终施工质量。
(一)用于工程测量中的工程控制网的建立
工程控制网的建立是实现工程测量的重要前提,工程控制网的性质和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工程的测量精度。实践证明,工程控制网的规模越小,其工程测量精度就比较高。通常采用现代信息测绘技术(主要是GPS系统)所建立的工程控制网,具有作业时间短、成本投入低以及测量结果精度高的特点。其中利用GPS系统所建立的工程控制网广泛的应用于工程变形监测以及工程勘探和工程施工的工程测量等。一般多采用载波相位静态差分方法来应用GPS系统建立工程控制网,在这种方法下可以实现工程测量的毫米级精度要求。另外由于采用GPS系统建立的工程控制网的点与点之间不需要通视,所以即使设置边长很长的GPS三角锁,仍然可以保证线路坐标控制的一致性,从而有效克服传统三角锁测量技术的误差问题,有效提高工程的测量精度。
(二)用于工程测量中的变形监测
工程测量中的变形监测主要用于水库大坝、大桥、高层建筑物的位移以及整体建筑物的倾斜等状况进行监测。变形监测工作所处的监测环境比较复杂,而且监测的对象多是一些体积庞大的建筑物,而且监测技术要求高,所以那些常规的变形监测技术很难实现其测量结果的精度要求。然而通过构建高精度的基于现代信息测绘技术的变形监测机制,可以得到毫米级精度的监测数据,甚至有可能得到亚毫米级精度的相对垂直监测与绝对平面位移数据,另外在存在解决途径的前提下还可以利用基于现代信息测绘技术的变形监测技术用大地高取代高精度的水准测量,从而在充分保证检测结果高精度要求的前提条件下,有效提高工程变形监测工作的效率。
(三)用于工程测量中地下管网的测量
县城工程测量中的地下管网具有种类多、专业性强的特点,而且分属各个不同的专业部门管理。因此,要做好地下管网的测量工作,首先要弄清各种管网的种类、规格、材质及其设计施工要求等,以便选择合适的探测仪器和方法,保证地下管网测量的质量和效率。目前使用现代信息测绘新技术进行地下管网测量的方法主要有资料调绘、探地雷达(GPR)、声学探测、红外线成像以及电磁法等。
三、现代信息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改进意见
(一)提高现代信息测绘新技术的实时性
就当前现代信息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现状来看,测绘技术处理的数字信息在传输和处理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延时,可见测绘技术的实时性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因此,为了能有效提高测绘技术的实时性,需要不断的提高数据传输和处理的准确性、快捷性、实用性、及时性等,实现现代信息测绘技术所使用的各仪器数据处理的同步,从而有效提高现代信息测绘技术的实时性。
(二)改进现代信息测绘新技术的水下数据测量方法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独立的技术和设备可以用来实现水下数据的获取,当前现代信息测绘技术的水下数据获取还往往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和设备组合来实现的。然而这种方法由于实施起来比较复杂,影响因素比较多,所以最终获取的水下数据的精确性得不到充分的保障。为此,有必要改进现代信息测绘技术的水下数据获取方法,尽可能实现一种利用独立的一种技术或设备就可以获取水下数据的方法,从而来有效提高水下数据测量的精确度。
(三)改进现代信息测绘新技术的地下数据测量方法
当前利用现代信息测绘技术来获取地下数据的方法还往往是一些平面控制测量方法,由于平面控制测量方法所获得的地下数据多是表面的一些数据,显然其测量结果的精确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使用现代信息测绘技术进行平面控制测量之前,完成各方面的精度设计,有效提高地下数据测量的精度。
结语:现代信息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有效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测量数据的精确度,进而很好的保证了工程最终的施工质量。然而现代信息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更好的发挥现代信息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各种作用。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这些缺点最终都将会得到解决,那时现代信息测绘新技术将在工程测量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福来.关于工程测绘技术发展的探讨[J],科技与生活,2010(15).
篇6
泰和220kV变电站位于吉安市泰和县城东北方向约9km的泰和工业园创业区内,采用户外常规敞开式设备。变电站建设规模:主变压器本期1×150MVA,220kV出线本期出线4回,110kV出线本期出线4回,10kV出线本期出线8回,无功补偿本期装设2×7.5Mvar并联电容器。220kV、110kV采用双母线接线。10kV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本期单母线接线。
1 电子式互感器
电子式互感器遵循GBT20840.7/8(IEC60044-7/8)标准。据不完全统计,电子式互感器已在国内数十个110kV、220kV电压等级变电站成功投运,最长的运行时间达5年。电子式互感器在220kV变电站的应用已从初期的间隔挂网运行、整站试点逐渐进入到实际工程推广应用阶段。
1.1电子式互感器在泰和变的应用
220kV及110kV互感器均采用数字输出的电子式互感器,10kV互感器除主变进线柜内装设电子式CT外,其它开关柜内则装设常规电磁式互感器。
采用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基本原理是采用罗氏线圈传感器将一次电流转换为弱电信号,再经A/D转换成数字信号后通过光缆送出给接收端;电子式电压互感器采用电感(或电容)分压器将一次高电压转换为弱电信号。整个电流采集、分压装置的体积都很小,转换装置可以共用一个,故完全可以将电流、电压互感器整合为一个设备。目前220kV电压等级及以下,国内大部分电子式互感器生产厂家也已经将这种整合应用于实际工程。
1.2 电流互感器
220kV各间隔、主变三侧间隔采用有源型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并按保护双重化要求配置,线圈配置原则为2个保护线圈,1个测量、计量线圈,准确级分别为5P级、5P级、0.2S级。
110kV均按照保护单套原则配置有源型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线圈配置原则为1个保护线圈,1个测量、计量线圈,准确级分别为5P级、0.2S级。
10kV各间隔(主变进线除外)互感器仍选用常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1个保护线圈、1个测量线圈、1个计量线圈,准确级分别为10P20级、0.5级、0.2级。
1.3 电压互感器
220kV和110kV的母线PT由于采用数字式输出,合并器替代了常规电压切换回路,故设计采用每条母线配置具有2个二次电压输出端的有源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准确级次为0.2/5P级、5P级。10kV电压等级采用常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配置2个三相二次线圈,1个开口三角线圈,准确级为0.2级、0.5级、3P级。
本项目不配置单独的电子式电压互感器,而采用将其分压线圈合并装设在线路内侧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中的组合方式,其准确级为0.2级。此方案对于保护装置重合闸检同期、检无压功能和监控的同期控制均无影响,而线路外侧接地刀的防误闭锁问题可以通过线路外侧加装高压带电显示器来解决。
1.4 电子式互感器与隔离开关组合
整合完毕的有源电子式互感器体积较小,重量也很轻,与外界接收装置的联系只是一根光缆。为压缩间隔纵向尺寸、节省占地以及降低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将部分间隔的电子式互感器与双柱水平断口隔离开关进行设备组合,将电子式互感器安装在隔离开关静触头侧设备底座上,与隔离开关静触头共用一个支架。
2 电缆设施
数字化变电站中过程层网络的出现和应用极大地优化了二次电缆的数量。二次盘柜至配电装置以及不同二次盘柜之间的控制电缆几乎完全被取消,而改之以少量光缆代替。二次设备间内多为光纤接线,屏内端子排数量只有常规盘柜的10%左右,因而施工接线工作量极少。由于采用电子式互感器,光纤传输,使得全站的电缆大大减少,为简化电缆设施提供了条件。
3 监控系统
全站采用IEC 61850通讯体系结构,分为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各层之间通过站控层网络和过程层网络相连,两层网络相对独立。
全站以太网全部采用百兆以太网(100Mbps),重要网络双重化配置。过程层网络按间隔划分冲突域,模拟量采样数据通过点对点串行方式传输,GOOSE信息则单独组网。
3.1 监控系统组网方案
站控层网络方案:站控层网络采用100Mbps工业以太网,并按照IEC61850通信规约进行系统建模及信息传输,通讯介质采用光纤。监控网络冗余化配置双以太网,保证单一网络故障时不失去任何功能。经功能优化,保护信息网取消,保护设备与信息子站通过监控网络交换信息。故障录波网仍予以保留,故障录波系统与信息子站通过该网络传递录波信息。10kV配电装置采用间隔层设备下放的布置方式,因而构成位于就地的站控层网络。该网络采用双重化100Mbps以太网,通过级联方式与远方站控层网络相连。
3.2 GOOSE网络
站内开关量信息通过GOOSE网络传输,实现二次设备的互联互操作,因此GOOSE网的安全可靠直接关系到变电站的能否稳定运行。影响GOOSE网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是交换机的可靠性,故考虑提高GOOSE网的冗余度,优化网络配置,选用工业级光交换机,并采用少接口多台配置原则。
220kV GOOSE网络按双网配置,满足双重化保护的要求,两个网络应相互独立。网络采用星型拓朴结构,每个220kV线路及母联间隔配置两台交换机;220kV系统配置两台220kV公用交换机,分别接母线保护、录波等设备,并和主变GOOSE网相连。220kV各间隔交换机分别布置于各间隔保护屏上,公用交换机布置于220kV公用测控柜。
3.3 五防闭锁系统
全站不设独立的微机五防工作站,监控系统具有五防闭锁逻辑功能,可以实现站控层、间隔层和就地三层结构的五防闭锁。监控主机实时采集全站断路器及刀闸位置状态,对遥控指令进行闭锁逻辑判断,禁止误操作指令执行。间隔层具有完善的防误闭锁逻辑软件,测控单元及智能终端按电气一次间隔配置,能独立实现本间隔的操作闭锁逻辑;通过从站控层以太网获取公共信息,在间隔层还可以实现与本单元以外设备之间的综合操作闭锁功能。
为了实现各出线侧地刀的安全闭锁功能,在220kV、110kV线路侧加装了高压带电显示装置,将线路侧的带电状态作为操作闭锁条件之一,参与监控系统闭锁逻辑运算,以实现出线地刀的防误闭锁。
篇7
1 控制点的选点
在已有GPS-C级网的基础上加密布设GPS-D网,GPS-D级控制网平均边长3公里,GPS-D点间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通视方向。
GPS5秒控制网根据本测区情况和要求设计后,根据设计的位置进行了实地踏勘、选点;按每平方公里3个点布设,个别复杂地区适当增加了1-2个点。根据GPS测量的特点,选点遵循了如下的原则:除考虑点间的通视外,选点的位置在易于安装接收设备且视野开阔的较高点;点位目标显著,视场周围15度以上没有障碍物,减少了GPS信号被遮挡或被障碍物吸收;点位附近远离了大功率无线发射源,其距离在200米以上,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在50米以上,避免了电磁场对GPS信号的干扰;点位附近没有大面积的水域和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减弱了多路径效应的影响,同时点位选在有利于其他观测手段扩展与联测的地方;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GPS5秒点的点位说明在现场进行记录和绘制草图,并在当天将文字和草图录入到计算机中,制成电子文档。
图根点的选点是根据测图的需要而布设。
在地形复杂、隐蔽区及建筑区,适当增加了对以上各等级点的密度,保证地形图施测精度的要求。
2 埋石及标面的整饰
GPS-D级控制点的编号从自然数编号01开始。GPS-D级点在地面和山地埋设一般普通标石,在楼顶埋设建筑物上标石,埋石规格按下图执行:
普通标石(单位:cm)
建筑物上标石(单位:cm)
利用旧点的在原有标石周围加固宽10cm的水泥并加刻点号。
根据设计的要求,5秒点有埋石和刻石两种,5秒点的标石规格为:上底为12cm×12cm,下底为20cm×20cm,高50cm。在水泥路面上可刻石,打入直径为12mm,长60mm带十字的钢筋。5秒点号前冠“I”加自然数编号001开始。
3 GPS网施测
3.1 对GPS接收机的要求,鉴于市政府对本工程项目时间要求、质量要求较高,故使用GPS双频接收机,标称精度≤(10mm+5×10-6×d)。
3.2 对施测本工程项目的GPS测量仪器经测绘仪器鉴定部门鉴定后方使用,并在施测完本控制网后,仪器鉴定资料随测绘成果一起上交。
3.3 采用快速静态测量方式进行观测,GPS测量的基本技术要求。
GPS-D级网的技术要求
GPS-5秒点的技术要求
GPS数据的观测质量满足《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4 GPS基线向量解算及观测质量评估和平差计算
揭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数字化地形测量控制网D级网由20个D级点组成,利用C级起算点3个。控制网五秒网由225个五秒点组成,利用本测区D级起算点19个。本次三维平差和二维平差、高程拟合使用Poweradj进行平差计算。本测区基线向量解算是采用Skipro软件进行处理的。
5 高程拟合
本测区的高程主要利用本测区所测的D级点和五秒点的四等水准数据,通过拟合方式得到。把两个网的三维无约束平差的大地坐标集合起来组成Poweradj平差软件的高程拟合的原始数据文件格式,然后把起算点构成拟合起算数据文件,将两个网一起进行高程拟合;拟合的内符合精度为:1.18厘米。
6 四等水准测量
四等水准进行测段的单程观测,四等水准平差前分别对观测高差进行了标尺长度误差的改正。由于各点近似高程值比较小,任两点的纬度差值也很小,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值近似零,故该项没有列入改正。平差采用《工程测量控制网微机平差系统》软件,以“III丰揭8”、“III丰揭13”作为起算点,计算出97个待定点的高程。
7 图根导线测量
在5秒点的基础上进行图根点的布设,图根点的施测采用测距导线方法进行,且起算点均附合于更高级的控制点。导线的外业记录采用PC-E500内置的导线记录程序与观测实时记录,仪器的加常数和乘常数均在仪器内部设定。由于本期项目位于测区使用的中央子午线附近,观测的距离值与经距离投影改化后的长度比接近于1,故该项没有进行该正。成果使用Hello导线简易平差程序进行平差计算,各项精度指标及相关作业方法符合设计及《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
8 结束语
针对数字化地形测量的特点,GPS测量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其重大的使用价值。在实际工作生产中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总结,继续关注GPS新技术的发展,使其在数字化地形测量领域更完善、更广阔的应用。
篇8
1.1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应用的可靠性好
数字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现代工业进程中,有利于提高工业的发展,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有利于改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革新,新技术的产生,新技术产生促进技术改革,对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起到重要的技术保障。数字技术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改革提供了技术保障,提升了现代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科技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反过来,积极快速发展,也促进科技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保障,促进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提供我国企业在世界同行业企业中的知名度,有利于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接轨,促进我国贸易发展。数字技术的实践应用在现代工业中,加快了现代工业现代化进程,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力,符合现代工业竞争的基本要求,符合现代数字技术发展在工业自动化方面的应用,具有很好的性能,提高其应用的可靠性,符合现代工业发展趋势。
1.2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高性价比
工业发展是提高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工业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有一定差别,要提高我国企业发展,必须加快科技水平提升,为我国企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技术保障。数字技术在工业应用领域比较广,并取得一定成绩,数字技术一般与某种技术相结合,促进该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相关企业的工作效率,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对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工业自动化中使用数字技术,与其它技术进行比较,其性价比最高,因此,其应用的领域也是最广泛。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需要不断发展与创新,提高其自身的应用能力,是提高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数字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的应用,为自动化技术的革新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提高了自动化方面企业的工业现代化进程,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符合现代工业自动化技术进程的发展,数字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性价比很高。
1.3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应用的可操作性强
工业电气自动化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必须与其它技术结合,改善自身缺点,有效的提高相关企业的工作效率,数字技术与工业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可操作性强,符合现代工业发展需要,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应用简洁,逻辑能力强,能增加信息量、模拟量,对信息正误有效识别,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和浪费,安全又轻松。其应用只需要进行命令的传达和指示,操作流程自动进行,且自身具有判断和辨别的功能,经电缆、微波、网络、光纤等传输介质进行传输。外加微电处理器与微电技术的应用,使得数字技术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单位企业所重视。数字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效的提升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可操作性,符合现代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提升了工业自动化的技术革新,提升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2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创新
2.1采用光纤连接,实现就地化安装
数字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有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实践中,可以采用光纤进行连接,通过智能终端和间隔层对数据进行采集和控制,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应用的可靠性。此外,工业电气自动化的优良运作还需基于标准化的程序接口上,因此PC平台自动化的解决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将有利于ERP和MES的系统连接,而将TCP/IP作为办公环境通讯的标准,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Internet技术的发展,提升了数字技术的应用在工业生产中,提高了工业现代化进程发展。
2.2GOOSE虚端了的运用
GOOSE虚端了改良了二次回路,使得工程调试既便于理解,又方便运用;能有效地控制全站线路、母线、开关和主变等,并能开启跳合闸功能,从而保护测控遥控锁的间隔层。GOOSE虚端了的运用,促使数字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引起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其实用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数字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的应用,符合现代工业现代化进程。
2.3加强程序化的操作理念
程序化建设强调的是执行力,数字化也亦然。执行力是一种操作理念,提升操作的进程,符合工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在调度命令下达以前,还有部分的前期工作需要完成,例如核实之后的票据需要先存入电脑中,实际操作来临时,还需设置人工的预界面,进行诸如闸刀、开关等设备的确认设计。这有利于不断完善系统的应用功能,更可明朗工业电气自动化信息化、开放化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杨国伟,郭娜.刍议电气自动化现实技术升级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7).
[2]娄宗清.火电厂电气自动化中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6(18).
[3]诸玫嫣.浅析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9).
[4]宗天成.数字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9).
[5]韩晨霞.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火力发电中的创新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8).
[6]杨济舟.电气自动化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7).
[7]梁冲锋.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6(18).
[8]陈月玲.PLC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6(18).
篇9
关键词 多媒体;信息检索;数字化;图书馆
作者简介:毕华(1965—),女,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已20余篇。
图书馆作为知识和信息的交流中心,几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管理模式和科学方法。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也正在经历着一场革命。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之后,就实现了图书的电子化管理和检索,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图书馆。有些人认为将传统图书馆中的文本文献全部转化成电子文档就是数字化图书馆,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数字化图书馆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采用计算机和数据库技术进行文献管理和检索;(2)馆藏文献不仅包括文本文献,而且包括各种多媒体形式的文献;(3)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中以信息库的形式存在。当前,大多数图书馆都已基本具备了第一个特征。但具备第二和第三个特征的图书馆还寥寥无几。
1什么是数字化图书馆
所谓数字化图书馆,简而言之,就是一种拥有多种媒体内容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能为读者方便、快捷地提供信息的服务机制。虽然被称之为“馆”,但它并不占用空间,很大程度上也不受时间的限制,因为它的存在方式是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数字化,并通过国际互联网传输,从而做到信息资源全球共享。与以往的图书馆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变集中“人”为集中信息和服务——“馆”的形式并不重要,其水平高低取决于“软件”质量。在专家眼中,一个建设完备的数字图书馆应当成为重要信息的生产基地,多种信息资源的聚集中心;读者、专家、图书馆员交互的枢纽;信息发现、搜索、捕捉的导航站点;为用户提供高水平服务的知识喷泉。
2信息资源检索的数字化与网络化是数字化
图书馆的重要特征:
电子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现代信息数据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快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遍布世界各地的Internet加速了世界范围内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信息环境的形成。高校图书馆正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推动改革和扩展了图书馆的各项职能。信息资源检索服务也是其中之一。
信息资源检索(Information Resource Retrieval)是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 组织或存储起来,当读者或用户需要时找出或提供有关信息的过程。或者说,信息检索是将检索者提问的特征与检索标识进行比较,将检索和提问特征一致或相似的信息查找出来。信息检索包含资源存储的检索。信息检索有文献检索,数据检索和事实检索三种类型。文献检索是检索文献资料,是从已存储的文献中查找出所需文献的过程。文献检索可检索出某一国家和某一作者的文章和著作,事实检索是检索所需的事实,数据是检索确切的数据。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在图书馆的运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检索服务正在由传统的手工文献资源检索向计算机系统的OPAC检索发展。尤其是广大师生员工查找图书馆资料所需的时间进一步缩短,加快了信息检索的速度,提高了信息检索的效率。
今天的计算机检索技术发展极快,已由脱机向联机检索和网络检索过渡。脱机检索是指以独立的计算机为单位,利用光盘、磁盘、磁带等存储介质进行的信息检索。联机检索系统是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检索服务进入网络环境而发展起来的信息检索系统。联机检索是利用通讯设备与存储有信息的计算机相联结查找有关信息的过程。检索者在通讯线路畅通的环境下,应用计算机终端设备与主机进行人机对话查找信息的过程。检索者可在检索过程中随时修改自记的检索策略,直到获得满意的结果。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计算机联机数据库检索服务系统有美国俄亥俄州图书馆计算机中心的OCLC,美国络克希德公司的DOALOG,美国系统发展公司的ORBIT,美国医学图书馆的MEDLINE,欧洲空间组织的ESA,日本的JOIS等。联机检索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多用户可同时进行检索。检索速度快,功能多,打印输出灵活方便。
今天,高校图书馆依托Internet开发和应用的服务项目众多。网络信息检索只是其中最具优势的服务项目之一。Internet上运行有功能完善的信息检索工具,如Gopher、WAIS、WWW等。Gopher(分布式信息服务系统)是Internet的重要信息检索工具。它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通过多级菜单界面便于检索者查看校园网的各种信息。WAIS(广域信息网)是Internet上的文本信息资源检索工具。它为检索者提供的自然语言界面受到检索者的普通欢迎。WWW(环球网)是Internet上最先进的网络信息检索系统。它集超文本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一体。WWW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具有优化的结构和强大的功能,也是最受检索者喜爱的信息检索系统之一。Internet技术遵循统一的协议将不同的信息系统连结起来,将世界上成千上万台服务器联成一体,实现了各个信息系统向整体化和集成化的转换。各高校图书馆应用Internet技术建立本馆的Web网站和OPAC,便于检索者在各个地理位置的联机终端访问图书馆并快速地检索各学科的专业信息。因此,无论你在家中或在办公室都可以检索到高校图书馆网页上的网络数据库或全文数据库。
高校图书馆作为各校教学和科研的信息资源中心,大多购置和拥有丰富的馆藏印刷文献资源,电子文献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尤其是大量的国内外光盘全文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在高校图书馆的Web网站的OPAC上可无缝链接检索。如“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目录”、“万方数据光盘检索系统”、“科学引文索引”Web版数据库,美国俄亥俄州OCLC书目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等等。此外,有的高校图书馆还根据本校重点学科建设引进一些入编质量高和数量大的世界高水平的学术性网络数据库及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
总之,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多渠道检索方式的高校图书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确为检索者访问图书馆,尤其是访问图书馆的Web网站及时获取所需的信息和及时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动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多媒体与超媒体信息检索技术是数字化
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查询系统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与超媒体信息检索已得到广泛应用,多媒体与超媒体信息检索服务系统是一种人机交互的、以多媒体信息库为基础的、提供信息服务的系统。在多媒体与超媒体信息检索服务系统问世以前,在电信领域有可视图文系统,在计算机领域有文献资料检索系统和各种数据库检索系统。因此,从信息检索服务的角度来看,多媒体与超媒体信息检索服务是可视图文、各种数据库检索服务的自然发展。这种发展和变化的动因是信息从单一媒体表示发展为多媒体表示。高校图书馆要成为名符其实的数字化图书馆,必须逐步发展和提供多媒体与超媒体信息检索服务体系。
多媒体与超媒体信息技术是一个新的领域,其有关技术正在发展之中,尚有许多待研究的课题。多媒体与超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信息存储管理、人机界面的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持,它作为人类信息通信与信息联想的工具,将促进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应用(下转第288页)(上接第248页)的深入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数字化图书馆的高速发展和功能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文俊.当代传媒新技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8.
篇10
电子计算机诞生后,随之产生了数字技术,数字技术是将各种类似图像、声音、文字信息借助一定的设备进行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二进制,然后再进行运算、存储、传送等工作。数字技术也成为数码技术或计算机数字技术,其在运算存储过程中实际是计算机对信息进行编码、解码和压缩的工作。数字技术具备保密性强,稳定性强等特点。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科技迅速发展的推动力,数字技术是一项被广泛认可的技术,其操作方便、安全性高、准确性可靠的特点降低了对其他设备的依赖。此外,数字技术可以能够使单位设备运作更加高效和稳定,可以将众多繁杂的信息进行你给分类和归纳,并形成体系,确保品质的基础上还节省了费用。
2.数字技术的应用现状
2.1 WINDOWS逐步形成标准操作平台
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使得计算机图形化的控制界面更加直观和简单,实现了电气自动化的操作和控制。WINDOWS操作系统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和操作性最强的计算机操作系统,随着获得全球用户的认可,其逐步成为一种电气自动化控制平台的标志性平台。
2.2数字技术与电气自动化逐步融合
数字技术与电气自动化随着市场的发展越来越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极大的提高了自动化技术发展水平,其表现为:在企业管理上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运营情况,提供调整决策的科学依据,确保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数字技术可以随时提取企业生产管理的各项数据,对于降低工作误差和提高工作效率。此外,随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技术应用于自动化技术中,不断发展的虚拟技术也趋于成熟,促进了科技工作者能够研发出更加快捷使用的电气操作系统。
2.3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
分布式控制系统的产生得益于电气自动化对数字技术的要求和依赖增强。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分布式控制系统要在操作或施工现场进行总线控制。连接着所有仪表、线路和设备的是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大脑中央控制室,其根据数据传回及时分析,并进行正确指令的下达,极大了减少了工作人员的数据传递,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1]。
3.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
3.1可操作性强
数字化的信息处理和对信息处理准确无误的识别是数字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工作。而且在人力使用方面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也较少也是数字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少量人员的参与保障了数字技术的安全性,而且操作方便快捷。数字化技术平台的开放性发展,既能提高代码使用效率,缩短编程周期,也能在编程语言方面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操作,同时实现系统实现继承性和灵活性操作,市场占有率也更能提高一个水平。例如,现在的数字化变电站的普及应用,设备应用过程中占地少,设备回路简单,配置上也实现了数字化,其应用得到了迅速普及。数字化既操作简单,其投入成本也相对较小。
3.2可靠性得到提高
数字化技术主要利用网络技术和系统进行应用,智能化电气系统发展得到了极大的促进。工业电气自动化中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设备在使用上冗杂的情况得到改善,操作上也实现了快捷水平。在操作准确率上数字化技术有着突出优势,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工业电气化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在设备智能化和网络化方面,工业自动化领域发展迅速,其电气自动化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发生了改变,技术含量高,且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使得企业在发展中占据先机和更大的市场份额。
3.3性价比高
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使用数字化技术既保证了电气自动化的实现,也同时能够起到在智能化实施过程中获得更好效果的作用。我们一般非常重视在企业经营中节约成本的问题,数字化技术在工业电气化领域的应用不但保证了生产质量,而且在成本控制上进行了较大的改进。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中,数字化技术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实现了系统的开放性操作。
4.数字化技术在GPRS环境的发展展望
虽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在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的实施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也取得了不错的应用成就,但是,数字化发展的弊端仍然无法掩饰。当前,数字化技术应用还是一项年轻的应用技术,还存在标准模式差异、技术操作人才匮乏和网络技术落后的现实问题,所以,当今社会的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智能化水平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在这个大背景下,数字化技术向着新的应用方向发展,其中GPRS技术就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GPRS是一个新兴的移动数据通信业务,是一种采用分组交换技术进行数据分组发送与接收的新技术,同时用户可以随时在线应用,按照流量计费的方式也降低了服务成本。基于GPRS技术进行热网远程监控系统的建设具有多方面的优势特点,具有永远在线、高速传输、按流量计费、组网简单灵活、防雷击及通信链路由专业运营商进行维护的特点,其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分析数字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应用中的不足,对GPRS技术在数字化技术中的发展进行展望,可以通过三个方式加强GPRS系统在电气自动化应用中进行改善。即采用光纤连接,就地进行安装、运用GOOSE虚端子概念、加强程序化操作理念。电气化的良好运作需要标准化的接口上进行实现。数字技术是一个软件系统,其执行力非常重要,按照程序实施整个系统的功能完善是数字化系统操作过程中对一个重要方面,只要这样才可以促进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2]。
5.小结
工业电气自动化发展是一个新技术不断投入使用的过程,数字技术作为一项新技术使得电气自动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非常好的发展效果。由于自动化系统操作较为简单,在管理和控制上也能实现全面自动化,所以,数字化在电气自动化发展中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但是,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应用中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对于电气自动化中数字技术的创新仍需不断深入,以期更好的促进工业电气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篇11
智能化是当今电网发展的新趋势,数字化变电站是智能电网建设的物理基础,数字化变电站试点应用是目前电网建设和变电站技术发展的新热点,也将成为未来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1.变电站智能化
智能化变电站是采用先进的传感器、信息、通信、控制、智能等技术,以一次设备参量数字化和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平台为基础,实现变电站实时全景监测、自动运行控制、与站外系统协同互动等功能,达到提高变电可靠性、优化资产利用率、减少人工干预、支撑电网安全运行,可再生能源“即插即退”等目标的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实现形式基于数字化变电站,但在支撑智能电网建设、可再生能源即插即退等智能性方面,有更高的要求。以智能一次设备和统一信息平台为基础,通过采用先进的传感器、电子、信息、通信、控制、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变电站设备的远程监控、程序化自动运行控制、设备状态检修、运行状态自适应、智能分析决策、网络故障后的自动重构以及与调度中心信息的灵活交互。数字化变电站实现了一二次设备的数字化,而智能化变电站是实现了一二次设备的智能化,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操作监视的可视化。智能变电站更深层次体现出坚强智能电网的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的技术特点。
2012年9月,随着35千伏靖安变电站1号主变3501开关合闸送电,甘肃首座35千伏智能变电站在白银顺利投运,标志着甘肃公司农网智能变电站实现新发展。35千伏靖安输变电工程自2012年6月全面开工建设至今,正值公司系统“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导入、磨合阶段,在纳入“大建设”体系管理后,经历了改革的洗礼,该工程按照110千伏电压等级基建工程的标准要求、应用新的管理流程,在广大电力建设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高质量建设完成,提前计划1个月投运。
35千伏智能变电站较传统综自站,最主要的特点是综自系统完全按照智能化变电站标准设计,大量采用光纤、智能设备状态监测等新技术和新设备,极大地减少了交换设备,节省了投资和资源消耗,能够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监测等功能。运行之后较传统变电站更为智能、节能和人性化,在降低全寿命周期建设运营成本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电网供电能力和安全运行水平。
该站的投运,将为周边的负荷发展提供新的电源接入点,带动当地特色经济发展。今年年底甘肃白银供电公司还要建成2座110千伏和3座35千伏农网智能变电站,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为老百姓发展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全力推动白银地区“新农村”建设。
可见,智能变电站的实施意义非常重大:
变电站的各种功能共享统一的信息平台;解决设备间的互操作问题;便于变电站新增功能和扩展规模;应用通信网络取代二次电缆;提升测量精度;避免电缆带来的电磁兼容、传输过电压和两点接地等问题;应用电子式互感器解决传统互感器固有问题。
2.变电站数字化
数字化变电站是由电子式互感器、智能化终端、数字化保护测控设备、数字化计量仪表、光纤网络和双绞线网络以及IEC61850规约组成的全智能的变电站模式,按照分层分布式来实现变电站内智能电气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性的现代化变电站。
2012年8月,随着110千伏碌曲变电站10千伏出线的成功送出,标志着甘南供电公司首座110千伏数字化变电站顺利投运。与传统变电站相比,110千伏碌曲变电站采用“三层一网”结构,符合IEC61850标准的智能设备,更便于变电站的新增功能和扩展,提高通信系统信号传输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实时性。站内采用光纤通信,大幅度降低了控制电缆的使用。保留全站一次设备,通过合并单元、PT智能组件实现常规互感器的电流、电压量的数字化,通过智能终端实现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的智能化。各间隔保护直采直跳,公用保护网采网跳。在该项目中,还首次采用110千伏线路双保护配置,与对侧综自站实现光差保护。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辛努力,110千伏碌曲数字化变电站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
110千伏碌曲变电站的顺利投运是甘南电网智能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电网逐步向智能、高效的方向转变,同时为电子式互感器及智能断断路器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该公司公司积累了数字化变电站的经验,带动了一批专业人员熟悉掌握电网新型设备和前沿技术。
可见,数字化变电站的优势在于:二次系统安全性提升;测量精度和动态性能提高;设计理念的革新;变电站建设模式的变革;信息平台化处理。
3.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
3.1 DSP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推广应用以来,以直接交流采样为基础的微机保护和远动装置,不同程度地将保护、自动重合闸、故障录波、故障测距等各种自动装置的测量和控制集成在一起,构成了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基础。
通过数字信号处理,计算出各相电流、电压、电流方向、故障电流、kW/kvar/kWh/kvarh、功率因数以及2~7次谐波,精度可达0.2%。不仅解决了测量和计量问题,并可通过对有关计算值的分析计算,构成各种保护功能。
3.2面向现场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
面向现场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真正具备了无人值班的条件,保护的工况可由SCADA(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监视,保护的投切和定值的选择,可在调度中心由调度员来遥控。保护定值的修改、故障录波和故障测距数据的收集,可通过计算机通信,在管理信息系统(MIS)上由保护人员来操作。面向现场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取消了大控制室,需要相应的工程设计相配合;与可控保护单元及SCADA系统的结合,需要运行管理体制相配合。
3.3 PLC技术
PLC软件设计采用了模块化,使程序的开发难度大大降低,同时也增强了软件的可读性和可移植性,为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的要求提供了成功的解决方案。改造后的变电站,能通过现场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和上位机的监控平台实现“四遥”功能,具备实时监测与监控、事故记录、实时及历史趋势图、报表等功能,从而实现变电站的现代化管理,提高变电站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并减少系统维护工作量和提高管理水平。
篇12
1.2流媒体技术原理
正如前文所述,流媒体传输的载体是连续时基媒体,它通过采用流式传输的方式对进行数据的实时传播。现阶段,由于我国电脑生产行业在电脑存储容量和网络宽带的铺设工作上还不够完善,导致难以满足多媒体对大量数据信息进行传播的基本要求,因此,在进行网络信息的存储之前,要先对多媒体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处理。预处理过程包括对信息的有损和无损压缩两种。无损压缩是一种较为高级的数据压缩方法,而有损压缩则对信心的质量有所降低。流媒体技术中对信息的处理正是参照了此种方式,即先通过将数据压缩划分成多个数据包,然后再利用计算机进行传输和处理。同传统网络媒体对信息的下载相比,流式传输虽然极大地优化了系统存贮空间,但在数据信息的下载上仍然需要进行缓存。这是因为互联网在进行数据传输时是以分组传输为基础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数据被分成多个小组,并在网络内部进行无连接的传送。鉴于网络的烫台性,每个分组选的传输路径也会不仅相同,从而导致了数据到达用户电脑的路径和时间延迟也有所不同。因此,必须要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引入缓存机制,以此来弥补数据的传输延迟以及时延抖动对文件预览的影响,进而保证媒体数据可以进行持续不断的传送,避免因网络传输路线拥塞而出现信息传递停顿的现象。一般来说,告诉缓存方式多采用环形链表结构来对数据进行存储,通过不断删除已播放信息的数据空间来为后续媒体的高速缓存提供空间。一般情况下,实现流式传输的方法有两种,即实时流式传播和顺序流式传播。实时流式传播,英文名称realtimestreaming,指通过保证网络和宽带之间的连接与匹配来实现媒体的实时应用,在传播过程中需要借助专门的流媒体服务器及其相关协议。顺序流式传播,英文名称progressivestreaming,其主要下载方式是顺序下载,因而不适应对长片段以及有随机访问要求的视频文件的传输。
2流媒体技术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流媒体技术迎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的空间和更加有力的市场推动力。目前,流媒体业务在日常生活中流行开来,多媒体新闻、电子商务、视频点播、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数字图书馆以及实时视频会议等领域都充满了流媒体技术的身影,流媒体技术应用带来了数字化信息传输时代的变革,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面就多媒体的几种典型应用进行概述。1)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群和软件基础上的高级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连接,以此来对大量的结构化信息进行保存的数字化资源信息库。数字图书馆工程的目的是方便公众在随意的时间和地点都能通过任何连接到互联网内的数字设备来对所需知识进行搜集和学习。数字图书馆系统集多媒体网络和信息管理系统于一体,其所能贮存的信息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图书馆的信息储备,且在技术上也极大的优于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储存的对象涉及到各个领域的各个方面,且被保存信息的存在形式也多种多样,如图书、影像、美术、雕塑、电影、旅游、电子出版物、卫星数据、地理数据、互联网数据以及政府文件等,数字图书馆的储存对象广泛,需要大量的高新技术来进行技术支持,而流媒体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流媒体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能使信息的检索和传输过程更加人性化、智能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数字图书馆的整体效率,从而使图书馆发挥出真正的潜力。2)校园视频网。校园网的建立在近年来引起了广大学校的重视,其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态势。在相关政府以及教育部门的帮助下,各级重点学校的校园网络平台建设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尤其是流媒体传输技术的革新,使学校进行多媒体教学已然成为一种现实。目前,已经形成了很多用来组件校园网的优秀产品,比如cisco公司的ip/tv,利用它可以在校园完成实时和定时广播,同时还具有对视频进行点播的功能。这三种通信模式同样可以与数字图书馆进行结合,实现将数字图书馆的视频、音频以及电子出版物在校园视频网上的传输。3)会议电视和视频点播。随着Internet网络技术的普及,在网上进行传播的信息资源形式已不再局限于文字和图形。目前,很多Internet的视频应用都需要在internet网络上进行点播,以此来达到宣传或满足观众需求的目的。于是,这对信息传输系统有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提高信息传输速率、同步各方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流、保证数据下载的稳定性等,以此,要想实现对网络音频视频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传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充分引入流式媒体的传输方法和相关技术。4)远程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知识传输方式的更新,网上教育顺应时展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网上教育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了碎片化的学习机会,彻底打破了传统教育中“面授”式教学的限制,从而为大众提供了资源更为丰富、时间更为灵活、交流更为密切的新的学习方式。几年来,远程教育系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它以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通过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将与课程相关的授课视频、音频以及电子教案传输给学生,并以同样的方式将学生的表现反馈给老师,以此来模拟学校的授课方式。目前,远程教育系统已经实现了教学课件点播、网络课堂教授以及教学直播等功能。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流媒体技术必定会成为促进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新一代主要力量。伴随着流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完善,各种流媒体技术的相关领域都实现了快速的发展,比如流媒体终端技术、数字安全技术以及流媒体信息管理技术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流媒体技术必定会进行更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带动时代的快速进步。
作者:崔志超 单位:昆明市五华区新闻宣传中心
参考文献
[1]李必云,石俊萍.移动流媒体技术在视频传输中的应用[J].计算机时代,2010(5):28-30.
[2]李伟权.流媒体技术在网络传输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0(9):128-129.
篇13
当前,电气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电网系统、生产系统及楼宇结构中等,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随着电气设备的结构逐渐复杂化、功能逐渐强大化,其故障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由于故障造成的损失也逐渐增大,因此电气设备的检测工作逐渐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1 信号处理技术在电气设备检测中的应用
电气设备的检测工作对于维持其良好的运行至关重要。由于电气设备的内部构成复杂,使得其在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问题。通常而言,其故障检测和诊断工作有信号检测、数据的采集、数据分析、评估结果输出等。电气设备中光、电、声波、振动、温度等因素的变化都会通过传感器传输到数据采集存储器中,同时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控制中心,再进行数据信号的对比和分析。在电气设备检测中,常用的三种数据采集方式是采集波形、采集信号峰、采集脉冲,常用的故障诊断方法为模糊逻辑法、人工神经网络法、专家系统法等。
将信号处理技术应用于电气设备检测中,可以实现检测信号的处理,并保留有用的信号,从而提取信号特征,并利用信号表现出的征兆来进行故障诊断。这种信号处理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电气设备的检测提供更加稳固的保障,例如时域分析法、傅立叶变化频域分析、小波分析法等应用增强了检测信号的精确性。另外根据信号的特征和系数模的不同,可以实现信号波形的有效检测,同时小波分析法可以精确地反映电气设备故障的发生时间和发生位置,为电气设备的故障检测提供保障。
2 电气设备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当前,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电气设备检测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检测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虚拟技术、远程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这也是当前电气信号数字化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2.1 电气设备检测的信息融合技术发展
电气设备检测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拓宽了信息的来源渠道。当前,传感器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前景良好,其应用可以改善信息处理的质量,提高故障诊断的发生状况。相对于传统的检测方式,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检测的精确性,首先体现在其测量检测结果的抗干扰性较强,避免了外界信号对故障检测信号的干扰。传感器的性能直接决定了故障的检测效果,同时不同传感器的抗干扰灵敏度不同。电磁干扰反应不灵敏的传感器信息进行融合之后,可以有效地剔除干扰信号的影响,增强故障信号的检测准确性。
2.2 基于虚拟信号技术的发展
虚拟信号技术的发展,为电气信号数字化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虚拟仪器技术是检测领域的研究重点。虚拟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虚拟的空间。网络技术发展是以软件作为核心技术,实现了电子信号的测试、分析、存储、传输和控制系统,并实现了信号处理模式的一体化,增强了故障的检测准确性。此外虚拟信号的发展增强了系统的可视性和交互性,提高了系统界面的效果,为设备检测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
2.3 远程电气信号检测和网络化跟踪
远程电气信号检测和网络化跟踪技术结合发展是当前电气设备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而这种技术模式的出现需要依赖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同时对于软件开发和宽带数字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的远程电气信号检测技术发展良好,互联网在电气设备的检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计算机通过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将收集到的电气设备信号进行评估和诊断,同时加强对于设备运行数据的采集,通过数据之间的对比,辨别出异常信号,从而及时有效地发现故障的来源,增强了电气设备检测工作的效率。另外,远程电气信号检测实现了远程操作控制,以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作为依托,增大了检测范围,并实现了诊断知识和相关数据的共享,摆脱了设备信号检测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缩短了故障信号检测和故障维修的时间。
2.4 基于人工智能的信号数字化检测系统开发
电气设备的发展为人工智能化的实现提供了载体,人工智能的实现依赖于计算机技术,通过赋予计算机人性思维方式进行工作,计算机模型会按照人类专家的推理过程进行独自的计算模拟,从而解决实际存在的技术性难题。但计算机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计算,其在故障诊断表达方面有着局限性。因此,这种系统在信号检测应用时,要采用模糊性的自然语言来阐明设备运行状态特征,同时采用模糊集合的概念进行状态原因的表述,以提高检测判断的有效性和精确性。通常而言,人工智能的信号数字化检测系统开发需要优化系统的状态效应,同时在系统中输入模拟形式,采用模糊的检测技术进行状态监控,才能减少人工智能化信号数字化检测的错误,提高信号检测的精确性。
2.5 基于数字化的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电气信号数字化检测技术应用的目的是提高设备故障检测的精确性和及时性,减少设备故障对生产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通常而言,电气设备有一定的使用年限,在设备的不同维修过程,电气设备的运行效率逐渐降低,导致检测费用高于设备重新配置的费用,从而让电气信号数字检测工作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基于数字化的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是当前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检测技术的应用要以设备寿命期内的检测费用作为评价标准。此外,电气设备检测技术应当考虑状态检修对于成本的影响,综合评估电气设备的运行效率和成本控制,从而提出更加合理的发展目标。
3 结语
总而言之,电气信号数字化检测技术的发展为电气设备的应用提供了保障。在实际应用中,提高数字化信号的检测水平有助于提升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当前电气信号检测技术朝着高精度、高速度、现代化、应用性强的方向发展,同时注重检测技术和检测理论的结合应用。因此,电气设备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应当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虚拟技术、远程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寿命成本管理为依托,实现信号检测技术的升级换代,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涛铭.电气信号数字化检测技术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7).
[2] 魏彩香.电气信号数字化检测技术研究[J].科学决策,2008,(13).
[3] 王新磊.电气信号数字化检测技术的发展研究[J].建筑科技管理,201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