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途径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民营企业融资途径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民营企业融资途径

篇1

一、有效提高民营企业自我融资的利用率

摆正心态正确认识内源融资,提高使用效率。内源融资应是民营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尤其是处于创业初期及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市场需求及生产规模的约束,很难承受高额负债成本,因此,必须注重自有资本的积累,避免过度负债经营,主要依靠内源融资来积累资金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因此,民营企业必须正确认识内源融资,提高内源融资的使用效率,加强财务管理,向管理要资金,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金。通过加强财务管理,特别是现金管理和应收账款的管理,使企业流动资本得以节减,现金流量得以增加。另外,企业要制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分配制度,提高内源融资的利用规模,从而达到突破企业自有资金瓶颈的制约。

二、积极发展资本市场解决浙江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拓宽直接融资的渠道。比如通过创建创业板、二板等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放低企业上市门槛,或者通过开设一些小型交易所,开辟民营企业上市的特别通道,使股市为民营企业服务。目前沪、深两地的证券交易所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创业板、二板市场对成长型的民营企业来说是一条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这样不仅会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且还可以规范民营企业,促其实现改制同时消除所有制歧视对于国有和民营都一视同仁,建立现代公司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在选择上市交易所时还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海外上市,这也是民营企业又一条好的筹资渠道。浙江民企已不乏从创业板、二板及海外上市成功融入资金的。此外,还应允许和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

三、解决浙江民营企业银行贷款难的问题

浙江民营企业难以筹到资金,对于政府和银行都会有不利影响,所以政府和银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解决浙江民营企业筹资难问题。作为政府应当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要加强银企沟通合作。现在银行有钱不敢向中小企业贷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银行对企业发展情况了解不多,风险难把握,当然不敢放贷。作为政府就要帮助做好信息沟通工作。二是在在金融政策上,政府要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商业银行主动为民营企业贷款,鼓励商业银行进一步进行贷款的条件、方式与品种,以适应民营企业贷需求频率高、金额小、风险大、管理成本高等特点的要求。政府在制定面向民营企业金融政策时,应充分考虑以往政策的缺陷,并在制度等方面给商业银行松绑,改革某些不适于民营企业信贷服务的考核指标,使商业银行 在没有制度壁垒的情况下将政策真正要求落到实处。商业银行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改革现行的贷款审批程序,进行制度创新。根据民营企业贷款的风险水平、筹资成本、管理成本、收益目标及当地利率市场水平等因素确定贷款利率,对不同借款人实行差别利率,并根据风险变化灵活地进行调整。银行要进行金融的创新,尝试扩大存货抵押贷款、应收款抵押贷款等新业务,以满足不同层次民营企业的不同金融服务需求。

四、发展民间金融机构解决浙江民营融资难问题

政府和民间共同努力解决浙江民营企业筹资难问题。首先,与民营企业一样同属民营经济范畴的多数中小金融在为民企服务时不存在所有制歧视的问题;其次,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它在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优势;再次,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机制灵活,经营成本低,能有效地降低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因此,发展中小金融是解决民营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的比较有效的方法。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重新细分市场,把支持民营企业作为自己服务的重点。有些地方性的金融机构就比较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五、完善浙江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

要加强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活动,介于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是商业银行和企业的“防火墙”。担保人对商业银行做出承诺,对企业提供担保,从而提高企业的资信等级。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可以适当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从2000 年开始,浙江省坚持按照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积极探索发展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目前,全省已建各类担保机构209 家,注册资本金达37 亿多元,其中66 家列入了国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试点。在开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活动中,担保机构认真按照互利互惠的原则,积极加强与银行合作,特别是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合作。到2004 年6 月底,全省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累计为18 700 多家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担保贷款总额达到254 亿多元,为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总之,解决浙江民营企业筹资难问题,必须是政府、银行金融机构、民间金融机构、企业4个主体共同努力,而且是个过程,不可能一时就能解决的。只有在多方面共同努力,相互协调下,才能为浙江省民营企业营造一个健康、有序、有效的融资环境。

参考文献:

[1]沈娴瑜.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上海:民营企业经济研究,2004.

[2]周静.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途径[M].四川: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3]赵春琴.浅议如何解决民营企业筹资问题[M].浙江:东方企业文化,2007.

[4]李敏.民营企业多种融资渠道探讨:以温州为例[M].湖南: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

[5]杨梅.求解民营企业资融难问题[M].武汉: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6]李光晖.会计准则研究组.关于畅通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探讨[M].商丘:商丘师范学院报,2006.

篇2

一、良好的民营企业形象是融资的先决条件

企业的自身形象影响着融资能力的强弱。民营企业要不断深化企业改革,明晰产权,权责明确,改革企业运营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是建设一个良好企业形象的基础。在财务方面,民营企业要完善财务机制,清查会计账目,提高财务的透明度并欢迎外界的查阅和审计,使投资者能随时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增加对企业的认可。提高自身的企业管理水平,这取决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民营企业的现代化制度应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逐步完善,改革“家族式”企业使其正规化,使其成为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制企业,广大民营企业应重视用人机制的完善,摈弃用人唯亲的观念,人力资源管理要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完善人事的调动和任免。并且民营企业要重视科技新产品的推广,及时学习更新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工作效益。并且,加强民营企业管理者的专业素质建设十分关键。经营管理人员和民营企业的出资人都应当具有较强法律观念、社会公德和诚信意识。只有一个能持续盈利的诚信的并有还款意识的现代化的企业,才能得到更宽广多渠道的融资途径。

二、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完善直接融资体系

降低民营企业上市的门槛,对民营企业提供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国民待遇”,鼓励其在主板、创业板、中小板市场上筹资,政府要逐步减少对国有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保护,为了满足不同产业、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进行融资的需求应尽快建立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创业板市场的设立为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提供制度上的可行性,同时将会对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速度产生积极的影响。发展债券融资市场,应加快完善债券发行审核体制,逐步降低对民营企业规模的限制,放宽发行限度,债券担保的信用评价制度要从新评估并改进,鼓励盈利好、具有偿还能力的民营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不同规模的企业有不同的融资需求,一个健全的资本市场应能给不同发展规模的企业提供机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以满足各类企业不同数量的融资需求。通过境外直接上市和通过境内居民个人在境外设立壳公司收购境内企业境外间接上市等方式,民营企业可以进行海外融资。境外上市的类型包括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借壳上市,买壳上市,或者与海外上市公司交换资产和股权,这些形式的上市可以提高民营企业股权的流动性。在进入国外市场前,要做好前期的工作,了解国外投资环境,了解当地的法律和政策,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发行权债券也是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的方法,成熟稳妥的地方企业债券市场,完善的信用担保,完备的信用等级评审和资金使用监管制度,是民营企业的中短期投资性或经营性资金可以通过公司债务方式进行融资的前提。

三、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合理的贷款环境

对信贷政策进行改革,加快国有银行的信贷机制的调整,政策体系要尽快适应民营经济贷款,企业信用等级认定标准要修改和创新,坚持公平、公证和诚信原则,废除以企业的规模和性质作为支持与否的条件,满足民营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提升对民营企业信贷投入的比重。首先,国有银行给予分支机构更多的贷款权限,充分释放基层机构的活力,减少贷款审批程序。其次,贷款信息获取渠道要适应民营企业贷款要求的运作机制和政策方针,同时设立民营企业贷款的快速通道,专门负责解决民营企业的信贷。最后,建立关于大型企业贷款利率和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的双轨价格利率体系。政府制定政策引导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加强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的力度。机制灵活,运作成本低是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特点,并且能与民营企业一起成长。并且由于对当地的客户情况较为了解,能随时做出调整,从而能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同时,民营经济信贷担保体系也应该尽快建立,在众多民营企业出现融资困难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应适当地增加担保资金投入。

四、金融改革创新,增加民营企业融资途径

国内市场逐步向境外风险投资公司开放,鼓励创办风险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政府要尽量为它们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风险投资基金应该由各级政府通过投资公司等投资机构带头投资设立。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的金融产品适应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股权融资,项目融资,也可以通过孵化器、担保机构等民营企业促进机构进行融资。国际金融组织信贷、政府贷款、国际商业银行贷款、补偿贸易和租赁也可以成为民营企业进行融资的主要途径。并且,租赁是民营企业进行融资的有效途径。租赁具有租金支付方式灵活多变、能适应承租人的不同需要的特点。租金会在租赁期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民营企业可通过租赁以融物的形式进行融资。对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机制进行创新使其根据民营企业的现状做出变革和调整。为了尽快适应民营企业的发展要尽快建立一个专门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的金融服务平台,同时相配套的业务也应该同时开展。各个民营企业起步不同,发展水平也不在一个水平上,对此应建立有区别的信贷政策,避免“一刀切”对小企业在融资工作中上造成的瓶颈和障碍。尽管每一个民营企业的情况都不相同,但在贷款上都表现出“急、小、频、快”的需求,国有商业银行根据上述情况应该创新贷款方式和增加贷款渠道,而对那些收益较好、具有还贷意识、信誉好、有发展前途的现代化民营企业应简化贷款程序,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允许下可以建立贷款快速通道。宽松的贷款条件,增加授信额度也应该在适当的条件下逐步推进。尽快建立起信贷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强化责任约束的同时,设计出合理有效的业绩测评办法,使责、权、利相统一,有奖有罚,罚奖并重。

参考文献:

[1]张玉明.民价企业融资体系.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

篇3

1、县域金融机构和功能退化,是制约民营企业融资的体制瓶颈。一个时期以来,县域经融在机构和功能上都在不断退化,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县域内,国有商业银行的裁并、收缩、调整已基本到位,许多原以民营企业为主要贷款对象的金融机构被裁并整合,有的支行已降格为办事处,有的网点撤销一半以上,县域内金融服务范围不断缩小。随着金融机构的收缩,业务上收,资金上存,贷款业务日益萎缩,县级机构基本上只有办理存单质押贷款,对法人企业的贷款均要上报审批。县域资金大量上存,加上邮政储蓄吸收走的存款,县域内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使得县域内民营企业金融支持不断呈现弱势化的趋势。

2、担保组织、中介机构作用不明显,是制约民营企业融资的信用瓶颈。

一是中介机构发展速度不能满足民营企业的需要,一些中介机构评估手续繁杂,成本过高,难以协助民营企业提升自身信用,中介机构发展滞后阻碍了民营企业获得金融支持。二是担保组织规模小,信用能力弱,担保资金放大作用和信用能力受到制约,担保组织自身运作机制存在不足,制约了资金扩充,从而形成了中介机构的服务企业不满意,担保组织的代偿能力银行不放心。民营企业贷款难的窘况,缘此可窥――斑。

3、“所有制歧视”依然存在,是制约民营企业融资的机制瓶颈。

首先是金融部门定位忽视了民营企业,没有建立专门服务民营企业的长效工作机制,县级金融机构贷款萎缩后,各家银行盲目争夺大客户,忽视了一些急需金融支持、发展潜力巨大的民营企业。导致信贷资金大量流向大企业和上存流向大城市,从而更加加剧了县域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其次是对民营企业贷款限制多。金融部门为规避风险,对民营企业要求更高的利率或其它较苛刻的条件,这样在工作机制上与民营企业高效、快捷的经营方式不对接。在贷款方式上主要偏好在于抵押物能否顺利转让、出售及其价值是否稳定,在贷款期限上一般为短期贷款。这样增加了县域民营企业融资与交易的成本和难度。

突破民营企业融资瓶颈,可采取四个方面的对策

要破除民营企业融资的“坚冰”,单靠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可能解决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多管齐下,配套联动。

1、规范民营企业管理是基础

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企业要获得银行的支持,必须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并采取积极有效的融资技巧。

(1)、加强内部管理,树立诚信,提高自身素质

民营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守法经营,依法纳税适应市场变化,不断推动产品结构升级,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的透明度,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只有这样才能争到银行贷款的主要权。

(2)、广开思路,采取积极有效的融资技巧

民营企业要加强与银行和担保公司的合作,合作方式较为灵活,企业可以土地、房屋、专利技术、存货、应收帐款、个人存单、股票等多种形式提供返担保,然后获得其担保贷款,同时也可采取挖掘企业内部资金潜力,向风险投资企业融资,股权融资,票据贴现融资,信用卡融资、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而且还会推动民营企业的管理与技术创新。

2、改善金融服务是核心

(1)、要更新服务理念,优化信贷品种。适当扩大信用贷款的范围,适当放宽信用放款企业的等级标准,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开发提单质押、仓单质押、动产抵押或质押,厂、商、银三方协议授信,保理、应收帐款质押业务等。尽可能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2)、创新贷款保证方式,突破传统的担保方式的限制,接受民营企业用企业自身的无形资产、集体土地使用权、个人信用作为担保,接受自然人为民营企业提供的以其财产或权利为抵(质)押的担保。

(3)、优化信用等级评定办法,民营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建立科学的民营企业风险指标评价体系,加大企业法人代表和财务负责人品行及经营实效评级权重,客观评出民营企业的应有级别。

3、建立信用担保体系是关键

篇4

(一)内源融资

民营企业的资金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即以内源融资作为主要融资渠道,它是来自企业内部的资金,包括企业初始创立时期由所有者投入形成的资本、通过留存收益以及员工的投入等方式获得的资金来源。我国民营企业融资主要依靠内源融资,主要是因为民营企业面对外界压力的自身储备和外部资金难以获得。

(二)外源融资

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主要有在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但是,受“所有制”限制,资本市场还不能成为民营企业的有效融资渠道;民营企业间接融资主要是依靠银行贷款,然而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贷到的有限资金不足以满足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这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的贡献形成强烈反差。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还有民间融资,即非正式融资,主要是民间借贷、地下钱庄和农村合作基金会等。由于这种融资方式没有过多的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加之操作方便,它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但是民间融资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国家经过金融整顿对非法接待形式予以取缔,加大了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程度。

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分析

(一)家族经营制弊端多

大部分民营企业以家族经营的方式起步,在规模不大的初期这种家族经营的方式是有优势的。然而,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家族经营制已经不能紧随时代的要求。家族经营制的的弊端主要是:家族经营制下的企业决策其实就是由一人决定。个人决策可能会严重偏离实际,造成投资决策或经营方针上的严重失误;家族经营制下,由家庭成员来担当重要职位,企业不能多方面引进有能力的人才,导致企业丧失活力;家族经营制下,产权单一问题突出。企业主不愿外部人员参股,董事会不能发挥真正作用,企业发展风险大,外部金融机构不愿意贷款给民营企业。

(二)政府政策倒向和法律制度保障缺失

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但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转型而来,政府政策明显倾向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占主要位置。民营企业基本不能得到与国有企业平等的待遇,如国有企业在资源分配上总是享有优先权,商业银行在考虑贷款风险时,更愿意贷款给风险较小的国有企业。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各种法律制度也是以这些企业的权力及义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对比来看,民营企业的应享受的权利得不到法律的保障。

(三)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

对我国融资体系而言,主要是倾向于向国有企业提供服务,服务于民营企业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十分匮乏。我国的债券市场主要发行国债,国债由国有企业垄断;我国的股票市场主要向国有企业提供服务,民营企业进入限制条件比较多。虽然国家为满足其他企业的融资需求积极发掘新方式,例如票据贴现、融资租赁、风险投资、应收账款融资、基金融资、短期融资权、信托等,但是发展却极为缓慢。由此可见,专门针对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还是非常狭窄的。

三、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一)全面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

民营企业应该从自身开始入手进行改革。招纳与企业没有直接利益牵挂的有才能的人为企业增添新活力,致力于建立一个规范运作、能够真正发挥效力的董事会,避免个人独断决策;民营企业应该吸收和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个管理方式,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状况,规范企业的运作,实行财务透明化,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民营企业应该培养“诚信”的企业文化,让诚信沉入企业的每一个细胞,提升企业的信誉和整体形象。

(二)政府给予相应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从根本上消除歧视,设立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基金,提升担保机构的信用度,可以借鉴美国的小企业管理署为其国家的企业贷款时提供担保的经验,让我国政府机构扮演担保人的角色;民间融资具有自身优势,政府应该正确加以引导,为民间融资行为提供一个以合理合法为前提,可以任其发展的平台,这样就可以避免它采取不法手段提供融资,降低其破坏道德和法律的风险,加强对其的监管,建立专门的有效的监督体系,让民间融资能够发乎作用。

(三)拓宽民营企业外源融资的渠道

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国有银行作为我国企业主要的融资途径,应该消除歧视,加快深化改革的脚步,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扶持民营企业信贷的力度;在一些政策性银行建立专门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的部门,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有自身灵活性高等各方面的优势,加强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让其在融资市场上发挥效力;扩宽眼界,积极发展各种融资方式,挖掘身边的资源,如使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使民营企业能够多方面、多途径的获得资金,让其发展为国家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帆.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J].经济经纬,2006.

[2] 李根奇.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06.

篇5

一、民营企业融资概述

(一)民营企业融资的定义

企业融资是指企业从自身生产经营现状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企业未来经营策略与发展需要,经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通过一定的渠道,采用一定的方式,利用内部积累或向企业的投资者及债权人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一种经济行为。它既包括不同资金持有者之间的资金融通,也包括某一经济主体通过一定方式在自身体内进行的资金融通,即企业自我组织与自我调剂资金的活动。

民营企业融资是指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主动进行的资金筹集行为。

(二)民营企业现有的融资方式

1、可以选择的融资方式

(1)统融资方式。传统融资方式以注重企业财务状况为特点,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供民营企业融资选择的方式有以下分类: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内源融资又可称为内部融资,是指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从其内部融通资金,以扩大再生产,主要包括折旧和留存收益,有些国家和地区还存在企业内部集资的现象。内源融资的实质就是企业所有者向企业追加投资。外源融资指按照是否经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进行融资,又可以分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2)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相对于大企业来讲,民营企业很难直接从资本市场上取得发展所需资金,尽管股票融资对民营企业长期发展、资本结构合理化和降低市场风险更有好处,但民营企业从公开股票市场上的融资规模是非常有限的。

间接融资。由于民营企业自有资金少、知名度不高,所以通过资本市场直接发行债券、股票融资比较困难,这就决定了民营企业比大企业更加依赖间接融资。

(3)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可以分为吸收直接投资和股票融资两大类,每一大类中又可以根据不同的来源,分成若干小的类型。债权融资可以分为银行借款、债券融资和租赁融资三大类,每一大类中又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的类型。

(4)长期融资与短期融资。从筹集资金使用的长短,可分为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方式。长期融资方式指所筹集资金使用期限超过一年或可以永久使用,它包括权益融资、银行长期贷款、长期债券等。短期融资方式指所筹集资金一般只能在一年内使用,如银行贷款、短期债券、商业信用和其他负债等。相对于长期融资而言,短期融资具有成本低、限制少、灵活性较大的优点。对民营企业来讲,一般很难获取长期融资。

(5)政策性融资、银行信贷、资本市场。政策性金融的投资行为,能有效疏通所支持的行业或部门的“发展阻力”,改善投资环境,提高这些行业或部门的投资回报水平,真正增强民间资本对行业及行业内的民营企业的投资信心。银行信贷。商业银行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资本市场的融资,同银行融资渠道相比,具有期限长和不偿还本金的特点,但是要求比较高的投资回报和充分的资产流动性。

2、创新的融资方式

与传统的融资方式不同的是,创新的融资方式更加看重的不是企业的财务状况,而是企业的产业发展前景、良好的产品结构、良好的合作关系等。

(1)私募基金融资。“私募”(Private placement或Private offering)作为一种资本募集方式,是与“公募”(Public offering)相对应的概念。私募基金可以分为私募产业投资基金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产业投资基金以风险资本投资为代表,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主要以对冲基金为代表。

(2)商品与贸易融资。商品与贸易融资作为一种“融资快餐”,已开始成为企业获取流动资金的一种重要的补充渠道。商品与贸易融资注重的是企业从事的商品交易本身的细则以及交易项下的担保,所以不论企业大小均可以通过商品与贸易融资方式融通资金。这无疑给贷款无门的民营企业开拓了一条新的融资思路。

(3)战略联盟式融资。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间或者特定的事业部、职能部门之间,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的目标,通过公司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而结成的联合体。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可以节约资本的投入,并能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从这一角度看,战略联盟正式体现了扩大资源利用范围这一现代管理思想。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民营企业融资理论虽然是金融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进入主流经济学的视野当中,同时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理论在很多领域没有达成统一,而且各类实证检验的结果也会经常完全不同。

(1)关于民营企业融资难成因问题研究。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是规模小、银企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存在信息成本和监管成本过大的问题。林毅夫认为“民营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是民营企业的经营透明度比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

(2)金融体制。在对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了导致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不光有民营企业自身的因素,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制度障碍以及转轨时期的制度创新,特别是金融体制上的障碍。因此在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时,首先要解决制度方面的障碍。

(3)关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对策研究。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发展天使投资企业债券市场和长期票据市场等方法来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汤敏认为拓宽股权融资渠道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出路;李富友、刘奕等认为应发展民间金融,提出必须构建以“民资、民用、民管”为原则的内生性融资机制;张建华,卓凯提出改善民营企业融资与金融体制的改革,要利用非正规金融的优势和正面效应;钟加坤、钱艳英认为,融资障碍是中国科技型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认为,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应加强信贷人权利保护、建立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担保机构的资本金补充和多层次风险补偿机制等。林毅夫,孙希芳认为政府或者银行建立有效的民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和融资担保体系,有助于正规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贷款。吕薇、曹凤歧强调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2、国外研究现状

对于企业融资理论的研究,从研究方式来划分大体可以分为三个体系。一是以杜兰特为主的早期企业融资理论学派。二是以MM理论为中心的现代企业融资理论学派,三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非对称信息理论研究的角度,诸多学者开始对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其中包括新代序理论、成本理论、控制权理论、信号理论等等。

MM理论是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奠基石,其精髓在于它揭示了企业筹资决策中最本质的关系――企业经营者的目标及行为和投资者的目标及行为之间的相互冲突和一致性。

20世纪80年代以后兴起信息不对称下的资本结构理论。新的研究表明,资本结构和融资方式至少会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影响企业的收入和市场价值:一是影响企业经营者的工作努力程度和行为选择;二是作为外部投资者判断企业市场价值的重要信息影响其对企业市场价值的预期;三是影响企业控制权的分配。激励理论、信息传递理论和控制权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治理结构相联系,分析资本结构是如何通过影响企业治理结构来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的。

布兰德和刘易斯(Branderand Lewis,1986)、迪特曼(Titman,1984)等共同创立以产品和要素投入市场相互作用为研究对象的资本结构理论。它主要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一是在竞争的产品市场中企业资本结构对企业产品策略的影响;二是企业资本结构对企业客户和供货商的影响。尽管该理论目前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它已触及了资本结构与产品策略和产品特性之间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是现代市场竞争中企业所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实现财务、营销和生产的一体化。

三、河北省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从理论上讲,现代社会中企业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很多,而且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发展势头。一般而言,主要有三种:外部负债(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和企业内部积累。但由于制度和政策及企业内部等原因,河北省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受到了众多限制,突出表现在:

(一) 税收负担制度过重

虽然《宪法》经过了修改,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私有产权的保护并没有写入宪法,进入国家保护体系。比如国有企业受《刑法》的保护,而民营企业受《民法》的保护,如果贪污罪发生了,公安机关可以逮捕犯罪嫌疑人,但如果有人贪污了民营企业的资产,则属民事纠纷,只能法院介入。严重威胁民企的内部积累资金。同时河北省民营企业无法享受营业所得税“三减三免”的优惠政策,使得民营企业税负过重,降低了自我内部积累水平。

(二)民企向银行贷款困难重重

商业银行和民生银行对民企贷款金额小、期限短,向银行贷款困难重重。从贷款总额度上讲,远远还不能满足河北省民营企业的发展要求,另外贷款期限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几乎没有一家银行向民营企业开放建设贷款项目,因而民企经济只能获得一年之内的流动资金贷款,不能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还有,民生银行作为中国首家主要为非公有制企业入股建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服务于民企,但是其贷款规模太小。

(三)以获得外部担保

篇6

篇7

民营企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持续性活力,其生产总值已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对外贸易及增加就业岗位的作用直接为社会提供了众多益处。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部分。然而,融资难一直影响着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因此,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分析有着重要意义。

二、转型期民营企业融资原则

民营企业受市场竞争及资源环境的制约,发展已经呈现出后劲不足的状况,部分中小企业已经陷入发展瓶颈,为了实现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必须实现转型,以摆脱发展困境。

1.保持民营企业私有体制

民营企业改革落后于其他社会系统,要实现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就应该保持民营企业的私有体制的可持续发展,将企业运营、服务、竞争模式的转变引导至内涵建设、现代化管理、系统化管理之中。

2.坚持优化资源使用

民营企业应当坚持优化资源使用,避免由于向外拓展引发的投资失误,进而引发资金链断裂。以信泰集团为例,企业将短期贷款用于适合长期投资的太阳能行业,直接导致了资金链断裂,险些引起温州民营企业连锁倒闭。因此,民营企业必须坚持关注资源使用问题。

3.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过渡

首先,要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即粗放模式向集约模式发展;其次,要实现经济体制上的转变,即要以市场为核心,避免计划控制。这两个方面的过渡实质上都是为了建设企业内涵,要让民营企业挑起富民重担,避免政策限制、融资困难、生产环境问题,要充分利用民营企业经济效率优势,避免国家过度调控。

三、民营企业融资难点分析

1.商业银行贷款难度高,关系短板表现突出

一方面,当前市场上民营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近几年民营企业废逃银行债务的现象多发,在为银行带来损失的同时损害了民营企业的形象,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积极性削弱;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管理水平普遍较低,违约状况常见,在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原则下,银行不愿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

2.融资政策偏重大型企业

客观上来说,虽然当前国家政策已经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许多便利,但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与中小民营企业之间的贷款待遇差异还是很大的,优先级上,贷款排序首先选择国有中小企业,然后是“三资”企业,最后才是民营企业,贷款额度也是最低的。同时,民营企业贷款贷款存量低、增量缓也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限制。

3.融资途径单一

当前,民营企业主要的融资途径还是银行贷款,在未经资信评估与贷款担保不足的状况下,银行贷款受限。同时,基于民营企业资金规模、管理水平限制,民营企业内部融资匮乏,多数民营企业也无法实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融资渠道较为单一。

4.融资平台发展滞后

商业银行贷款倾向偏重于大中型企业及国有企业,信用社也将服务定位于“三农”,因而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力度不足。同时,我国对融资的管理基本采取“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模式,因此,民营企业以债权模式实现直接融资,或采取股权融资的方式基本不显示,在担保平台不健全的基础条件下,民营企业资信问题也成为了融资短板因素。

四、基于融资困境的转型期民营企业融资策略

1.专门化金融支持

针对商业银行与民营企业间的关系问题,建议鼓励金融部门对民营企业强化专门化支持力度,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应当采取不同的融资支持手段。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是一个持续增长的过程,在采取不同阶段专门化支持的过程中,要根据民营企业资源积累状况及融资能力强弱创建服务支持体系,在满足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系数。

2.鼓励金融机构参与企业发展规划

参与民营企业发展规划,而后实现针对性政策扶持。发展中,应鼓励金融部门参与民营企业发展规划,逐渐参与到民营企业战略规划架构中,从而提高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发展状况的把握能力,从中长期发展出发,为民营企业提供转型期战略发展的金融服务。此外,参与企业发展规划后,金融部门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的了解加强,也能进一步促进我国金融服务体系创新。

3.促进企业内部融资机制建设

内部融资机制的建设能够避免外源性融资中较高成本的问题,在优化整合金融资源配置的同时,还能提高融资便捷性。同时,由于民营企业经营波动性及轻资产性等特点,银行信贷难度也较大,因此,依靠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多种形式的直接金融服务实现融资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解决融资难问题。建设过程中,民营企业可考虑构建财务结算中心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及调动,或以股权结构改革为契机,以关注企业战略、优化股权结构设计及员工持股方案、制定高层激励等为入手点,激发企业内部融资活力。

4.创新金融监管,降低企业融资风险

第一,应当强化并完善金融监管,针对私募基金、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等问题制定专门监管法律条文,将金融监管拓展至金融服务公司、金融衍生品等方面。第二,要审慎进行金融开发,转型过程中应关注内外金融市场监管的协调,对内要提升国际竞争力,对外应防止资本入侵,全过程中辅以风险控制手段,以提高金融开发的实效。第三,要积极创新并强化风控,要以实际需求为准,以宏观调控与监管相适应为原则,在强化创新的同时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篇8

据调查,当前民营企业的融资顺序大致为企业积累、银行或信用社贷款、亲戚朋友筹款、民间借贷等。同发达市场经济中现代企业相比较,目前民营企业资金来源与资本结构的特点有二:其一,民营企业的融资次序与现代企业大体相同,即主要依赖于内源融资,再就是从银行或非银行机构负债融资,只有极少数企业能公开发行股票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其二,与现代企业相比,民营企业负债率明显偏低,即还没有充分利用外源融资渠道。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主要依赖内源融资,自我融资能占资金比例的90%。

(二)民营企业的外源融资渠道

1.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外源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资金的供应者与资金的使用者直接交易的融资方式,包括股票融资和长期债券融资。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基本上未向中小企业开放,上市发行股票和债券的门槛很高。

2.民营企业的间接融资渠道

间接融资是指金融中介机构如银行充当媒介实现资金由资金供应者(储蓄者)向资金需求者(融资企业)手中转移的融资方式。民营企业在寻求外部资金时,由于股票基金的门槛过高,银行就成为主要融资对象。然而银行虽然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民营企业的融资途径中银行贷款只占据了很小的比例,所以说民营企业的间接融资远远没有发挥它的作用,较之发达市场的间接融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从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看,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的事实,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

由民营企业信用担保现状来看,就目前为止,尚未建立起一套运作成熟的民营企业贷款担保机制。一是民营企业筹集的担保基金数额小,企业申请贷款还须支付数额不小的保证金,无法有效满足广大民营企业的融资担保需求,二是区域性再担保机构尚未建立,担保机构的经营风险难以有效分散和化解,制约了信用担保业务的进一步开展。

(二)银行贷款成本居高不下

民营企业面临着极为狭窄的融资环境,大多数的银行不愿意因为给民营企业发放贷款而承担额外的风险。把钱贷给国有企业,即便还不了,责任也在国有企业;若把钱贷给民营企业,如果出现坏账,则要怀疑银行工作人员是否接受了贿赂。结果是,国有银行与民营企业之间形成一种尴尬的信贷境地:前者有资不敢贷,后者急缺资金而贷不到。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途径

(一)明确政府在加强信息服务中介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从根本上说,信贷市场信息服务中介体系建设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乃至个人携手共同构建,是一个市场经济内生的、市场化的过程。但在我国政府主导型市场化改革的模式下。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政府要为中介服务机构的建立、规范运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建立区域性资本市场,解决直接融资难的途径

民营企业多数都由于规模小,无法进人主板市场,全国的二板市场还未运行,中小企业板块还不健全且规模小,使得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很难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进行直接融资,因而有必要建立区域性资本市场。区域性资本市场指在具备条件的一定区域内建立的多层次、多交易、多品种、高效益的资本市场。

(三)商业银行应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银行应建立内部信用评级系统,给民营企业设立信用档案。正确评估无形资产价值,使民营企业可以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担保获贷;加快融资品种创新,可以积极推进贷款品种创新,针对金融机构现有的信贷品种与民营企业信用素质不匹配的情况,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必须大力加快金融品种的创新。

(四)完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发展民营担保机构——专业化信用中介机构,使信息收益内部化。通过在金融市场上调查、收集、分析有关信用信息,专门为借贷双方提供信用信息服务、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信贷成本和市场风险的机构和组织称为信用信息服务类金融中介,主要包括信用调查公司、信用征集公司信用评价公司、信用担保公司、信用咨询公司、资质认证机构等。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作为第三方,可以通过信用担保的形式为民营企业的债务履约风险提供保证,从而降低后者融资的风险水平,补充其信用不足。

(五)加强民营企业自身建设

篇9

充足的资金供给与合理的资金安排是企业良好运行的基础。但我们现有的金融体系无论是在观念上、体制上还是在技术上,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都不如国有企业。我国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存在的资金困难问题十分突出,已经极大地抑制了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调查表明,在整个商业银行客户当中,大户占比约0.5%,得到的贷款额占整个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50%以上。而中小民营企业户头占80.9%,得到的贷款额却不到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1%。

在民营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背景下,继续忽视甚至轻视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可能形成诸多不良后果。如民营企业无法从正常渠道获得资金,只好选择地下融资,或非正常渠道融资,可能会增大国家的金融风险;由于民营企业受资金困难拖累使生产经营活动受阻,将会使我国面临更大的社会就业压力;而且不利于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积极辅助作用,进而影响国有资产重组的效果等。因此,有必要将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摆到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予以考虑,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为推动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寻求支持途径。

从我国的现实原因与操作情况看,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在于金融支持的力度不够。虽然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当前的融资困难已经不存在认识上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去实践与落实相关的政策。而实践与落实相关政策的关键,除民营企业自身的信用意识与风险防范水平以外,一方面在于对我国金融制度与体系的完善;另一方面在于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如何加强对稳健经营原则和产品创新风险之间的权衡与协调。因此,在高度重视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性与急迫性的前提下,在政府财政对民营企业给予必要资金支持的同时,在金融组织结构上,在整个金融布局的组织结构上,要能够使我们的组织结构更加有利于向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切实从金融机构的制度设计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来解决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问题,才是解决当前民营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根本办法。

2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金融支持制度安排构想

2.1合理金融制度设计,化解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体制障碍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着力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央行的信贷政策也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但由于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设计对象主要是面向国有企业,导致了现有商业银行面对民营企业的可操作性水平较低。因而,追究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还是要回归到现有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制度设计问题上来。

笔者认为,从完善金融制度的角度来看,首先,应尽快促使国有商业银行按照资金使用效益而不是所有制形式选择贷款对象。其次,在时机成熟时,有必要将一部分金融机构进行非国有化,或者放开一些小的金融机构,从制度上给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开放一个融资渠道。再次,还要进行制度创新,改革现行的贷款审批程序,形成合理的制度安排,建立适合民营企业的授信体制和政策。

2.2搭建资金供求对接平台,谋求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协同效应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融资体制、信用环境、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等诸多因素,需综合协调、配套解决。因此,政府有责任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推进问题的解决。

在当前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不能完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搭建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与银行资金供给对接平台,协调信用中介机构、担保机构和贷款银行共同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服务,通过谋求金融支持协同效应,争取更有效地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

2.3直接融资与债券融资共进,寻求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多重渠道

一方面,要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直接上市融资或是具有条件的中小民营企业在创业板上市融资。另一方面,还应鼓励民营企业以吸引外部直接投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

另外,要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进行间接融资的来源,积极引导和扶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发行企业债券,尤其是发行实用性较强的短期债券。要摆脱民营企业对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融资依赖,构建民营企业更为广泛畅通的间接融资体系。

2.4建立专门金融机构,构建全方位民营企业金融支持体系

根据国外金融机构的专业化发展经验,金融业务专业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应鼓励与规范民间金融或合作金融,建立专门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小型商业银行,大力发展地方性、社区性的中小金融机构。

实践表明,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金融机构偏爱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重视不够。而专门化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则在贷款成本、信息收集成本、经营灵活度等方面,具有大型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有能力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信贷服务。与此同时,还应抓紧时机逐步建立和完善开发性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基金、创业投资企业、票券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构建全方位的、多元化的金融支持体系。国家还可以考虑成立一家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是构建良好金融支持环境的必要条件。一方面要发展有利于民营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机构,专门对符合担保条件的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包括民营企业集资联合建立的商业性担保公司,政府拨款建立的非盈利性担保公司以及其他的小型担保公司,民间组织建立的互担保基金,企业集资建立的行业内互担保基金等。还可以考虑直接由担保公司对民营中小企业进行小额的特定项目融资。同时,为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要加紧研究和建立再担保机构,以利于提高担保机构资金放大倍数,扩充融资担保额度,也有利于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促进担保机构与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

3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金融支持实践操作建议

3.1加大业务创新力度,发展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的各种产品

各个大型商业银行在服务好大型企业的同时,也要寻求更好地为中小企业客户服务。因为,大型企业的融资将来会更加依靠于资本市场,包括股权市场和债券市场。因此,商业银行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开展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业务将会成为其未来业务增长的必然选择。而且,银行开展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贷款业务也是调整银行资产结构、防范银行经营风险的理性选择。各种金融机构应积极寻求业务创新和工具创新,以便更好地为民营企业融资服务。

从花旗、汇丰等大型跨国银行的经验可以看出,要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通常是私有企业)进行分类,且分类越细致越好。对每一个风险点进行拆分,拆分后实行专业化操作。这样一来,金融机构的风险成本与营运成本就会降低。因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对民营企业市场进行多层次细分,针对不同类型民营企业采取有区别的操作性强的对策与措施,加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品种创新,开发民营企业在各个金融服务领域的需求,满足不同层次民营企业不同的金融服务需要。

目前实行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方式中,综合授信、项目开发贷款、无形资产担保贷款、票据贴现融资、金融租赁和典当融资等都突破了金融业传统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业务等方面都有所创新。针对中小企业抵押能力弱的问题,人民银行还推出鉴证贷款的新业务。只要满足规定条件,企业可以在无抵押担保的情况下获得贷款。

真正的市场化利率是可以完全或基本覆盖金融机构所有的风险和营运成本的,因为,完全市场化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都有自主定价的能力。但我国商业银行的自主定价能力还比较弱,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主定价权尚未充分运用好。我国的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定价技能培养。

3.2强调灵活性与实效性,改革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实践操作

篇10

从现实情况来看,民营企业在我国企业中还属于弱势群体,在经济的潮起潮落中,只有少数民营企业抓住了机遇,越过了初创期的艰难。而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创业后的成长期。与此同时,却有不少民营企业成立后不久又消失了;还有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在市场的夹缝中惨淡经营。政策环境的局限和民营企业的自身弱点阻碍了多数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有这些中,尤为突出的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融资渠道不畅已经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新常态下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制约性因素分析

新常态下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究其深层次原因,既有外部融资环境、金融体制、政府政策服务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民营企业自身素质方面的原因。1.融资市场体系不健全。民营企业正规的直接融资方式可概括为股权融资、债权融资、风险投资及资产证券化。由于大部分民营企业不具有现行证券管理标准所要求的规模和投资回报,基本上被拒于证券市场之外。具体表现在:一是我国尚未完善适合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多层次、不同风险度的资本市场。二是民营中小企业较难利用债券融资方式。尽管我国民间投资的潜力巨大,但社会投资需求与民间投资供给的长期错位造成了民间投资领域的极度狭窄。三是风险投资体制发育不全。2.我国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够成熟完善。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着重加强对国有大型企业进行资金、政策方面的倾斜,受财政收入刚性的制约,对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力度不大,服务体系不健全。具体表现在:一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与经济结构的调整,未能相应的建立起专门为民营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二是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不健全。我国众多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作用仍然定位在“补充”上,没有把它完全作为一支重要力量来看待。3.民营企业自身信用能力不足以及经营管理不规范。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自身信用能力不足。多数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不透明、不健全,甚至有一些民营企业任意私自改动会计资料,或建立两本内外不相吻合的账簿,致使民营企业偷税、漏税现象愈演愈烈;在现实的生产经营过程当中,民营企业之间以及与其他性质的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债务关系远远超出三角的范围,发展为多角债务关系。上述情况导致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存在着较大的道德风险和信用问题。

三、改善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建议

1.政府要制定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宏观政策。现行关于民营企业的融资政策无法很好地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应结合宏观经济环境对相关的融资政策进行修订、完善。建议从下几点做起:(1)在基本原则方面,政府及相关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对大型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应该遵循平等原则,不应该在贷款条件上歧视民营企业。(2)成立专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如政策性银行、商业性中小银行,既能有效缓解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又能够优化我国的金融结构,维持金融秩序的稳定。(3)对民营企业相关业务给予更多的免税及其他的优惠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开展业务,节省经营成本,提高民营企业的利润空间,实现自身的发展。2.完善民营企业融资体系。我国的民营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形态。在直接融资方面,以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为重点,扩宽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一是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风险投资体系。进一步加大风险投资对民营企业的投入。二是逐步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证券市场。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三是发展债券融资市场,扩大债券融资规模。在间接融资方面,以金融创新为切入点,完善民营企业的间接融资体系。有步骤的开放民间资本参与城市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的重组改造,积极开展中小企业项目利用国际金融机构贷款,鼓励和帮助民营企业利用国外政府和商业贷款,组织中小企业项目招商引资。3.完善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民营企业要通过多种途径有效获取资金,必须有完善的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的支撑。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的完善能极大缓解民营企业与资金供给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效疏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渠道。完善的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主要有资信评估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以及风险评估机构等。

四、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策略建议

民营企业的最优融资策略是动态的。民营企业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风险等级的不一致性,导致潜在投资者对投资时机的敏感,从而使得民营企业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最优融资策略。在企业初创期,企业的规模一般较小,获利能力相对较弱。企业内部融资先于外部融资。企业的利润一般全部再投资到企业生产经营中去。企业可以采用附有优先购买权的租赁方式获得资产的使用权,而不必拥有资产的所有权。同时也可以灵活机动争取其他外部资金,如吸引风险投资者的投资以及获取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基金等。在企业成长时期,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获利能力不断增强,企业逐步具备了向外部筹资的条件,外部融资成为企业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一是争取金融性机构的贷款。企业应通过资产抵押、担保人担保甚至利用企业自身的信誉担保来取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二是利用资本运作的方式来获取资金。利用相互参股,横向或者纵向的兼并与合作等资本运作方式是一种可取的融资方式。三是积极创造条件,获取创业板上市或吸引风险投资的机会。在企业进入成熟期后,企业已具备了较强的外部融资能力。此时企业需要考虑以相对较低的资金成本获取企业持续发展的资金。一是企业可以通过证券市场发行债券或者股票的方式来筹集资金。二是积极运用资本运作获取资金。三是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具有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民营企业融资策略的优序选择:自筹资金、留存盈利、风险投资、政策性资金、借债(或发行债券、可转换债券)、发行新股、借债。即先内部融资,后外部融资;在外部融资中,先权益融资后债务融资,再股权融资。这是由其信息不对称和风险等级不一致的特质所决定的。除此之外,民营企业还应规范和完善自身管理组织机构、健全财务制度、强化社会信用观念及金融意识等,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建设。

参考文献:

[1]韩春明.经济周期中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6).

[2]傅爽.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张迎维.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5-45.

[4]赵岳,谭之博.电子商务、银行信贷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12(7).

[5]于蔚,钱彦敏.转型经济中宏观冲击与公司融资决策——基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框架的实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11,10:24-30.

篇11

(二)企业债券融资

企业债券融资是指企业在市场上按照一定利率,发行有一定期限的债券,到期还本付息的行为。企业通过向社会公众借入资金来实现资金融通。债券融资和银行贷款都属于债务资本筹资,到期都是需要还本付息的,到期偿还压力大。

(三)上市发股融资

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够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股权融资跟前面的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不同,它是权益性资本筹资,到期并不需要偿还股票本金,只需按照利率支付利息,分红等,所以从这方面来说,股权融资几乎不存在还本的压力,相对来说融资成本较低。

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融资渠道单一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是通过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来实现,内部融资是指企业自身的积累,是靠业主或者家庭筹集。而且企业发展的大部分资金都是靠自身积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营企业规模的扩大。外部融资的形式有银行贷款,债券融资等,企业的外部融资方式主要还是通过银行贷款来实现资金融通,债券和股权融资几乎很少。

由于我国的民营企业在成立初期,发展所依靠的资金主要是自身的积累,导致企业规模较小,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弱,信用等级不够好,不能进入公开的直接融资场所发行债券进行融资,更别提是上市发行股票融资了,而且银行贷款的利息与债券融资相比较低。所以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主要都是通过银行贷款进行的。

(二)融资成本高

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所需发展的资金量也在不断增加,仅靠自有资金和部分的银行贷款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也在寻找多种融资方式。通过银行贷款进行融资是中小民营企业重要的外部融资方式,但是银行的准入门槛高,审批程序复杂,而且同大企业相比,往往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较高。除此之外,企业在急需资金的情况下,还会通过民间借贷融资,但是民间融资的利率相对于银行来说,是比较高的,风险也高。总的来说,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较高,会增加企业的经营负担,如果到期不能偿还本息,更严重还会导致企业破产。

(三)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少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同时,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对资金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虽然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银行也在逐渐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但是信贷规模依然比较小,从银行方面来看,资金更多的还是流向国有大型企业。银行在发放贷款的时候更多的还是要考虑贷款的安全性,比如贷款能不能按时收回,因为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规模较小,承担风险的能力又弱,信用等级达到AA级以上的企业又比较少,所以银行贷款都偏向大型国有企业。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小企业贷款新增贷款增速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10.37个百分点。虽然增速有所提高,但只是处在量变之中。而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目前,中国民营企业所得到正常资金总量不足银行贷款量的2%。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建议

(一)丰富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完善以银行为主体的外部融资体系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中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融资渠道单一。积极探索民营企业内部和外部融资的多种有效方式和途径,丰富融资的渠道,努力使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可通过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等金融机构。

企业在充分运用间接融资的同时,还要熟知并运用现有的三种直接融资分别为:在国内中小板和创业板直接上市融资;借助银行信用,发行企业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通过给国内信用证等方式融资;引入创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战略合作者等融资。完善以银行为主体的外部融资体系,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并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二)改革商业银行现有的政策体制,积极推进金融深化

篇12

企业出生困难,在泥土中滚打成长。从中小民营企业的出生形成来看,欠发达地区的中小民营企业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由个体户起家逐渐积累起来,或者由家族投资办厂演变过来的企业;二是由朋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资企业;三是通过组建、承包、买断乡镇或小型国有企业转型过来的企业。首先,这几种形式所形成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采用家族式、粗犷式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需要;其次,中小民营企业生产规模偏小,生产的设备较陈旧,技术落后,创新能力较差;再次,中小民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不规范、不严谨,有的企业为了眼前利益刻意编制多套财务报表,“假凭证、假帐簿、假表报”的三假现象普遍存在。这样一来就造成,一是,企业在投资决策中缺乏长远的规划,短期行为较为严重,给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带来很大的风险,经营管理模式落后形成融资困难;二是,企业实力较弱,生产资金短缺,缺乏可供抵押的资产,偿债能力低下;三是,中小民营企业资信程度不高,缺乏良好的信用记录,财务信息透明度低,因而很难获得银行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因此,生长缺“钙”,个头偏小,这是造成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最根本原因。

(二)企业融资奇招百出,边际成本太大

中小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发展,资金有时会变成是它最大的障碍。中小民营企业要融资,一般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内部融资,二是外部融资。内部融资主要途径是通过保留盈余,定额负债(包括应付工资、福利费、税金、其他应付款等)形成资金的来源,通过计提折旧形成融资活动;外部融资主要途径是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和资本市场来获得资金。内部融资容易,但金额有限,外部融资存量大,但是融资门槛太高。中小民营企业为了融资就会采用各种奇招在夹缝中求发展,比如,对内常通过游说、乞求向亲戚朋友、公司员工或民间高息集资、借贷等方式获得资金,对外则利用自己的人际能力与银行金融机构的关键人物拉关系,利用回扣和一些虚假财务信息骗取信任等手段来获得贷款。但不管用哪种方式,都造成中小民营企业边际成本增加,同时也会促使民营企业去作假帐,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在社会经济环境和经济事项发生变化或逆转时,中小民营企业就会引发难以收拾的处境。

(三)金融系统服务理念太过“实际”,门槛太高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向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贷款的成本相差无几,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商业银行会优先服务于国有企业或规模大的企业,这更符合其经济效益的原则。在惯性思维模式下,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排序就要靠后,一般商业银行的融资,首先考虑是国有,再是“三资”,再接着才会考虑民营企业,另外,在办理融资业务操作人员的思路一般也是这样认为,因为现在商业银行都是进行负责制考核,国有、“三资”企业总有让人放心的地方,而对中小民营企业则不然,对中小民营企业放贷融资大多会出现手续繁琐、条件苛刻、减少贷款数额等许多不公平等现象。其次,商业银行实行的是现代企业管理,在放贷时风险考虑较多,一般金融机构认为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缺乏一定的信用度和合格的抵押品,而中小民营企业的偿还贷款能力难以认定,尽管商业银行懂得要创造盈利得广开门路,敞开大门的道理,但对中小民营企业的门槛太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情况更加突出。

(四)政府、金融市场“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财政主要是靠税收,而在税收中来之中小民营企业所占的比重又非常高,可是国家、地方政府、金融市场等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做得又太少。

1、融资担保机制缺位。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中商业银行的融资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信用贷款、担保贷款、抵押贷款,但是不管那种方式都要有进行担保的制度,而中小民营企业在贷款的过程中存在担保不足问题。我国市场化运作的民营企业担保的中介机构很少,担保能力也很弱,使很多的中小民营企业需要贷款而没有合适的担保而不能贷款。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健全的担保制度,如地方政府财政支持下组成担保中心,或金融市场引导由骨干企业组成担保集团,或在地方政府引导下组建担保中介等都能使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度过难关。

2、委托投资制度基本未形成。委托投资是一种间接的投资方式,投资者并不直接投资企业,而是委托具有一定投资经验的信托投资公司投资,特别是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迅速聚集,巨大的社会财富聚集到银行金融机构和民间个人的手中,民间个人的投资意识也很强,但是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缺乏信息的透明度和信息的不对称,民间资本就无头苍蝇到处乱碰,民间资本投资没有方向,而中小民营企业正值大力发展的高峰期,需要大量的资金,可是由于金融市场的委托投资机制没有形成而造成两者对峙的局面,这时政府的引导,金融市场制度的健全此时就显得更加重要。

3、证券发行市场“发育”不完善。目前我国证券发行市场是政策性的主导型市场,在这资本市场中往往是国有企业的投资及产权转换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场所。尽管现在状态有所改变,中小民营企业要获取公开发行股票、债券的资格仍然是相当的困难,虽然这里面有中小民营企业自身需要改制,需要真实地、透明地公开会计信息等因素改变,但证券发行市场制度的完善、改变是中小民营企业能融到资金必不可少的前提。 4、金融市场服务品种“单亲”。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也逐步完善,但却是还不发达,金融服务品种单一,这也是中小民营企业难以融得资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此政府要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开辟其他更多的金融服务品种,如融资租赁等非银行的金融业务。融资租赁是中小民营企业进行长期资金融通的有效方式,中小民营企业可以在资金短缺或不动用运营资金的情况下,以现有的资产、效

益和未来的收益作保证来获得或更新机器设备,达到融资和技术更新的双重目的。

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几种“过招”对策

(一)企业“多练内功,强身健体”,提高抗击打能力。欠发达地区的中小民营企业虽然出生先天基础不足,条件不如“国”字号,但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首先,中小民营企业要进行制度创新,如产权制度创新,在保持自己家族控股的前提下,吸纳非家族投资者的资金,使中小民营企业由单一的业主制向投资主体多元化转变,克服“小而散,小而弱”缺陷,提高企业抵抗资金风险的能力。其次,改变理财观念,提高信用等级,诚实守信,规范经营;加强与大企业的联系,借助大企业的信誉为企业自己担保,获得银行资金;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时常通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企业的资金运营情况,争取金融机构的信任,按金融机构的信用评定标准来规范企业的各项规程制度及各种企业行为。第三,完善、健全企业财务制度,理清财务会计帐目,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方便税收等国家部门及金融机构的审计,使投资者随时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增强对企业的信任。第四,调动和激励企业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特别是懂得融资,能为企业融资出谋划策的人才,有必要让他们参加入股,参与投资,留住人才就赢得资金。

篇13

融资筹资渠道是指企业获得资金来源的途径,体现了企业资金的流动方向和流动数量。企业的融资筹资方式受外部融资筹资环境和企业自身融资筹资的能力限制,这两者决定了企业应当使用何种方式进行融资筹资。民营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融资筹资渠道。

(一)政府扶持

一般只有国有企业才能享受政府给予资金帮助的这一特权。政府出资是国有企业融资筹资最为主要的支撑力,对民营企业而言,由政府扶持给予资金帮助的几率不大,且即使出资并不一定能有大量资金支持。

(二)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是最为普遍的融资筹资方式,这种方式灵活多样,比较适合不同种类债权资本筹集的需要。一般国有银行会优先给国有企业贷款,对民营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信任感,针对民营企业贷款的一系列手续也非常繁琐,和国有企业贷款相比地位稍显低下。

(三)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支持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指除了银行之外其他各种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机构。一般这类机构主要有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租赁公司等。虽然这类融资筹资途径获得的资金支持比较小,但是从未来发展来看,和银行还是很有可比性的。

(四)其他法人的资金支持

法人主要分为企业法人、事业法人及团体法人等,法人在日常资金运转中偶尔会有闲置的资金,可以为民营企业资金周转提供帮助。

(五)民间投资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家家户户的存款也日益增加,一部分老百姓会科学利用存款,将资金投资到中小民营企业中。

(六)企业内部融资

在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及未分配利润中,通过积攒的资金实现内部融资,比较简便快捷,一般年末有盈利的企业都可以使用这个融资筹资渠道。

三、民营企业融资筹资困难的原因

(一)融资筹资渠道单一化

虽然融资渠道窄小随着金融领域的改革有所改观,但是以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筹资方式仍是民营企业获得资金的主要方式,在民营企业负债中银行信贷占据的份额过大。民营企业缺乏相对稳定、成本低的融资渠道,企业担保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另外,民营企业自身创新融资渠道的观念仍显落后,只执着于过去的融资筹资方式,对现代的融资筹资一无所知。

(二)银行信贷的局限性

一方面,以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筹资渠道是绝大部分民营企业获得资金的方式,但对于国有银行来说,只有国有企业才能够优先享有资金支持。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的贷款行为鼓励性较强,对民营企业则稍显弱势。同时国有银行针对非国有民营企业的贷款条例更为复杂,限制较多,有的国有银行甚至由于对民营企业的不自信而减少对民营企业的信贷。

另一方面,除了国有银行,其他的银行能给予的资金帮助过小,很难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国有银行相比,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银行稍显弱势,且竞争激烈,很难超越国有银行,同时银行内部解决呆坏账的根本机制也不同。

(三)国家对民营企业的扶持政策较少

在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融资筹资问题上,国家都给予了政策支持,但是对民营企业的融资筹资问题却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优惠政策不完善。虽然随着民营企业力量的逐渐壮大,民营企业开始逐渐受到国家的关注,但是由于前期的市场机制不完善及各种配套措施不全面等原因,民营企业并没能获得较多的关注。

四、创新发展融资筹资渠道的建议

(一)优化国家政策环境,完善服务机制

国家政府应当给予民营企业较多的关注,从财务和行政两方面着手。首先,政府需要完善针对民营企业融资筹资难问题的相关扶持政策,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要加以引导推动;其次政府需要深入改革民营企业融资筹资体制,加强政府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积极帮助民营企业拓展融资筹资渠道,多投资有潜力的民营企业,加强直接融资筹资渠道的开拓。

(二)民营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提升内在融资能力

企业内部的融资快捷方便,通过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流动资金可以缓解资金周转问题,但这只是针对有盈利的企业而言,若企业保持亏损状态没有盈利,加上资金周转困难,就很难保持自身的发展稳定,因此应通过强有力的企业内部管理,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积极引进优秀人才,提高企业经营能力,降低经营风险。民营企业还需要对自身信用制度及财务情况投入更多的关注,这两者的提升都能够加强企业的融资筹资能力。

(三)加大对民营企业的关注

首先,国有银行针对民营企业贷款的繁琐手续应得到改善,针对民营企业应创建更利于民营发展的鼓励机制,通过对民营企业的实际调查掌握企业真实情况,增加评级授信的实用性;其次,在抵押担保上,可以从原先只能抵押不动产延伸到动产抵押。然而银行对民营企业具有很大的不信任感,从这一点出发,首先企业应当做好内部管理,尽最大的努力减少贷款风险的发生,维持企业的信用环境。

(四)对民营企业的信用进行评级

由于民营企业众多,银行很难清楚快捷地了解到企业的信用能力和还贷能力,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民营企业之间可以建立社会信用评级体制,通过在一定周期内更新各个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若有信用较差的民营企业则进行公开的提示和批评,信用程度好的民营企业可以优先于其他民营企业获得银行的贷款。这一机制的出现能在很大程度上勉励各个企业加强信用管理。

(五)合理利用职工的资金

民营企业在建立初期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扶持,通过鼓励内部员工进行投资是一个不错的融资筹资方式,也就是让员工入股。一旦入股,可以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既可以得到大量资金也可以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这一筹资方式风险小、成本小,同时利息也低,更有利于企业发展。

(六)积极利用海外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