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效学习的窍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是一个人学习和生活中最活跃的因素。潜能就是潜在的能量,常指人类原本具有却没有被开发的能力。
每一个人都有他自身的兴趣与潜能,兴趣的培养与潜能的激发可以使人类创造更多的奇迹。如果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并将准确的运用到教学中,那么高效的教学课堂也就随之产生。
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潜能就成为了一线教师应该着重考虑的一个关键点。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呢?
一、为孩子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应该包括: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两个方面。首先是内在因素:要让学生保持着一个良好的心态,要让他觉得自己在这一节课中对提出的问题可以畅所欲言,可以真实的发表、谈论自己的所感所悟。面对难点,可以通过老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互助进行解决。其次,好的外部环境也可以使学生感到愉悦,例如:充满音乐氛围的音乐教室、音质较好的音响设备等。所以无论从外部环境,内在因素都应让孩子觉得放松、愉悦。
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要巧妙的利用各种教学方法,让枯燥单一的学习转为学生自主的探究学习。例如: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中把音乐知识利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感知、发现;结合生活的经验让学生去探索;利用学生的竞争、团队心理特点,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创编、比赛;以及规定结束时间的“短时间注意力集中学习法”等。再例如:将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音响视频进行的有效的整合这一方法。以欣赏课为例:我在教《渔舟唱晚》这一课时,如果由教师只是单一的说教然后放录音给学生去聆听,那么学生很快就会表现出枯燥、厌倦。然而当使用多媒体后,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艺术氛围里,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感,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无论从听觉还是视觉都给与了学生极大的感官冲击,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多媒体能够准确地表达体裁和音色,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此外,和孩子们经常在一起我还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因为我喜欢 某某 老师,所以我喜欢这门课。根据这一点我认为,想办法让学生去喜欢学习不如先想办法让学生去喜欢这门课的代课老师。那么,如何让孩子喜欢老师,我想主要就是老师的个人专业素质、人格魅力等。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悦耳的声音、大方的教态、优美的肢体语言、得体的仪表等方面都是让孩子能够去欣赏、去喜欢的因素。
三、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窍门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我们教师去传授知识,不如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找到一些学习的窍门。教学实践中,我给孩子们教授了:哼鸣就像含着半口水;手放耳朵边,出现小窝窝,让声音“竖”起来;先唱歌后唱谱,树立音高关系等小窍门。由于这些小窍门简单易学,操作性强,学生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有效鼓励,树立自信
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也要让他清楚的知道我的长处是什么。例如:音准不好的孩子往往在唱歌时会受到其他同学的哄笑,但是如果他的节奏感很好,那么适时的表扬会让他重拾自信,渐渐的喜欢音乐课,直至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善于巧妙利用学生自身潜能,提高教学效率
篇2
现在社会讲究高效、便捷,手机便成了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之一,不管你在千里之外还是异国他乡,只要有了手机就好像近在咫尺,随时随地都可以沟通、联系。但是,几乎所有的手机用户都曾经遇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手机电池,用过一段时间待机时间就会大大减少,如果更换一块新的,好一点的要一两百元,就是差一点的也要三四十元,但是往往又用不住,给人们带来了许多额外的开支,也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不知道你遇到过吗?
在这里,我就给大家提供一个手机电池翻新的好办法,这个办法既简单又省钱,只要你的电池没有破裂或者是充鼓,就一定灵验。电池在经过反复充电放电,电池内部会积存一些水分,挤占内部空间,造成电池一充就满,一用就没,我的方法就是:“把手机电池用干的报纸或餐巾纸包起来,再用塑料袋密封起来,放在冰箱里冷冻室内,冻上两天,再取出,打开包装,这时你会发现电池的表面会有一些小水珠,这就是电池内部水分被释放出来了,然后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把电池晾干,这种方法可以使电池的存电量至少回复百分之八十以上,如果你或你的朋友遇到这样的问题,何不赶紧动手试一下呢?
如果你也喜欢搜集一些生活中的小窍门的话,就快跟我联系吧!我这里还有一些小窍门呢!比如新买的皮鞋用生鸡油擦一遍,可以防止皮鞋见雨水后变形,而且还不板脚。用鸡蛋清粘破裂的瓷器,效果也很好……其实生活中有许多小窍门,只要你善于观察,勤于学习,就会不费吹灰之力,使你的生活少一分烦恼,多一分快乐。
篇3
一、以教师引导为前提,将教学与渗透融为一体
1.趣味情境识记。教师可以将枯燥的单词转化成趣味化的情景和语境,便于记忆和理解。久而久之,学生就学会了模仿和转化运用。
2.游戏识记。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孩子在游戏中轻松学单词:如捉迷藏,touch it,大小声等。
3.单词归类识记。我们可以将英语单词中同一种类的归纳在一起,便于记忆,如颜色类、数字类、身体部位类、动物类等。
4.音标识记。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适当引入简单音标,渗透音标记忆法,教给孩子如何利用英语的读法对单词进行识记,培养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
5.单词对比识记。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将意思相对的单词和意思相反的单词同时记忆,如:fat—thin,big—small,tall—short,long—short.
6.合成词拆分记忆。如foot(脚)+ball(球)—football(足球)等。教师在新授时一定要讲明,一个合成词可以让学生学会若干个不同的单词,而且学生非常感兴趣。
7.编儿歌、加动作。儿歌因其词句简单、内容生动、韵律优美,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精心设计,将所学单词创编成儿歌,再给其加上对应的动作,这样既加深孩子对单词、句子的理解,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灵活、轻松、简单地记单词
1.形象记忆。如:“Tree”把tr看成树干和树枝,把“ee”看成树叶。“Eye”把两个e看成两个眼,中间的“y”是鼻子。“Banana”把a看成一个个的香蕉。“Bird”把b和d看成两个翅膀等,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此方法,将自己见到的新单词,形象分解,从而达到快速记忆的目的。
2.整体记忆。把几个字母看做一个整体来记如:“ow”再加上不同的字母,可组成how,cow,low,now,town,down,know等;“ight”,再在前面加上不同的字母,可组成eight,light,right,fight,night,sight等。
3.分类记忆。把单词进行分类,如:颜色、文具、动物、食品、称谓、职业等,进行分类记忆。这也是我在上边写到的,以教师引导为前提的记忆方法之一,学生应该在不断的听课学习中,很容易地将不同类别的单词轻而易举地分类识记。
4.加法或分解记忆。如:sun+glasses=sunglasses,rain+coat=raincoat,fire+man=fireman,倒过来也成立,如:sunglasses在记忆时可以看成sun和glasses的合成体。这样做学生可以将较长的单词分解成简单的单词与单词的组合,大大降低记单词的难度,而且学生能够很容易地接受这种记忆方法。
5.比较记忆。(1)英汉比较。如:coke-cola,T-shirt,hamburger,beer,bar。(2)单复数的比较。如:good-goods,glass-glasses,wood-woods。(3)同音词的比较。如:eye-I,see-sea,son-sun,right-write
6.读音记忆。根据字母组合、读音规则进行记忆,会读一个单词,便会拼写出来。当然,这就靠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慢慢渗透音标概念了,我所教的学生到小学4年级基本上能在简单的音标下自己读出单词、拼写单词了。
7.感官记忆。记单词时,不要只用一种感官,而要尽可能地用多个感官,耳听、嘴读、手写、眼看、心记等。
8.卡片记忆。自制单词卡片,随身带着,有空就拿出来读一读,记一记单词。
篇4
学生的内在动力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学习动力足,学生就会端正学习英语的态度,产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从心底流露出对学习英语知识、掌握听说技能的渴望。纵观特长生的学习状态,他们英语入学成绩很低,语言基础相当薄弱,并始终存在一种“反正不会,学也不会”的心态。更有甚者,认为作为特长生,文化课成绩要求不高,不指望英语来给他们长分加分,主动放弃。此外,他们从最初接触英语开始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识记单词没有找到窍门和技巧;不能正确处理英语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体现出了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的现象,造成专业课和文化课不能双上线,最后甚至因为文化课的成绩不能上好大学。同时特长生普遍坐不住,学习心浮气躁,缺乏一种潜心治学的精神;特长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畏难情绪,本身意志力就不坚定,再加上多年遗留下来的“学不好,不好学”的问题,面对沉重的学业负担,面对进度快,差距大的现状就更是选择了逃避退缩。况且,英语学习本来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付出了就见效,特长生缺少等待和付出的耐心和恒心。一旦在各种类型的考试中没有凸显出成绩的提高,他们就会自暴自弃。所以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呢?我们没必要去讲一些空洞的大道理,我们可以以身边的事例去说服学生,和学生聊聊近几年的专业线和文化线,让学生对号入座,心里有谱。然后谈谈家庭和个人的理想来帮助学生树立奋斗的目标。高中生也应该具备竞争意识和耐挫能力,正确看待每一次成绩,不以成绩论得失。
篇5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探讨和实践,总结了提高识字教学的五个小窍门――动画识字、游戏识字、故事识字、动作识字以及比较法识字。下面,教师研究这几个小窍门的实际运用和实施策略。
一、用多媒体动漫,提高识字的趣味性
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枯燥的识字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例如,一年级小学语文上册的“识字一”的教学,主要是认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10个汉字。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初次识字和写字,无疑是学习的难点。因此,上好这节课,对于以后的识字教学意义非凡。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给识字课堂增添了趣味感。如利用动漫的特点,先教学“一”,再在上面加上“一”,学生们会感到特别简单,口中说“一加一等于二”,于是“二”字轻松攻克。同样的方法,“三”也轻松搞定。对于“六,教师也以动漫的方式引导学生记忆,先蹦出“一点”,接着多出“一横”,然后加上“两点”,再让学生们根据动漫情境描述“六”的写法:“一点一横,两点乱蹦。”这样,学生们乐在其中,会把识字当作一件乐事。
二、故事法,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
拼音教学之后,便开始了识字、阅读、写话之旅。在第一节识字前,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故事《狐假虎威》,学生们津津有味地听着……当播放到精彩之处――狐狸走在老虎的前面时,教师按了一下鼠标,画面静止了。学生们遗憾地说,“怎么停了呀?”教师趁势告诉学生们:“后面的故事,你们自己读。”学生们面面相觑,“我们还不认字呀!”“对,认字是读故事的前提,不认识字,再精彩的故事也读不了。”从此之后,学生们识字的积极性很高,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会让家长买一些带拼音的故事书如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等。学生们读得多,识的字多了,就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生字,从而为语文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表演动作,识字活动动起来
学生喜动不喜静,对于识字,如果让他们反复抄写、注音、组词,他们会感到无聊和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识字教学没有兴趣,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如果让学生在识字时加上动作并表演出来,既能使学生动起来,又能使学生的识字学习活起来,提高了他们的识字效果。如对于“跑”字的教学,教师可让学生先想一想“跑”的动作,再做一下动作,那么“跑”用“足”字边就会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巧用游戏,使识字教学活起来
识字枯燥乏味,构建愉悦的氛围,可以使识字的过程欢快、趣味性强。学生喜欢游戏,教师运用游戏可以活跃氛围,让学生实现快乐识字。如猜一猜游戏,让学生在猜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的想象力。如教师说“二人”或者“两个人”,学生猜出“从”;教师说出“两个木”,学生猜出“林”;教师说出“我有一只鸟”,学生们猜出“鹅”。学习“赢”时,引导学生说出“亡口月贝凡”;学习“拿”时,让学生说出“合手为拿”……再如,“摘苹果游戏”可以提高词汇量,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只要学生正确地读出苹果上的字或者词,苹果就会掉进篮子里,最后再比一比,谁的篮子里的苹果多,谁就是“识字大王”“识字明星”。一些汉字编成谜面让学生猜,也是可行的办法。如“告”:一口咬掉牛尾巴;对于“笔”,可以编为:上面竹子,下面毛;对于“出”,可以编为:两山相连等。趣味化的谜面,能激发学生识字、猜字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此外,抢读游戏、组词游戏等,也都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识字欲望。
五、比较法,提升学生对词形的认识能力
许多汉字形似或音似,在这种情况下,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识字能力。教师要经常用比较法让学生区分词形,否则,对于形近、形似的字他们容易写错。学生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可以降低出错的概率。如“日”和“目”“何”与“河”“夕”与“多”“渴”与“喝”“情”与“请”“晴”与“精”等。对于“日”和“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太阳有几个?你有几只眼睛?“日”里有“一横”,而“目”里有“两横”的启发便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形近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如“他”“她”和“地”,教师可让学生们通过分析自己去发现:男人他是“人”,女人她是女,土地有土等。通过比较,学生们能清楚地区分形近字,并记得很牢固。当再组词时,学生们就不会出错。对于形近字,教师除了通过比较法引导学生识字以外,玩转盘游戏也是不错的选择,如请、情、清、蜻、睛等。
六、结束语
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又活泼好动,教师在识字教学时只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让学生从想学、要学到乐学,才能真正解决他们识字难学、识字难教的问题。总之,学生找准了识字的窍门,对识字有兴趣、有方法,识字才会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篇6
兴趣将成为学习最好的驱动力,并在学习过程中转化成为学习动力,提升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是地理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笔者认为最好的便是将地理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地理现象如“大树底下好乘凉”、“重雾三日,必有大雨”对这些地理现象进行探究就会了解到很多的地理知识,地理的学习趣味性也会进一步凸显出来,变得妙趣横生。
很多同学或许会有这样的体验,因为家里挂着中国地图所以在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就会变得十分容易,这是因为我们在自主或不自主的观察中,地图的每一个细节已经嵌入脑海,成为难以忘记的重要记忆。因此,在开展高中地理学习时,同学们也不妨买一张中国或世界地图放在课桌上,培养自身的地理学习兴趣,减少学习的难度。
二、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法
地理具有极强的“文理兼容”性特点,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自然地理包括大量的宇宙、大气、海洋等内容,特别是太阳高度角计算、洋流、等线值分析板块需要我们用理科的逻辑思维对其进行分析学习。而在人文与区域地理里面,因为多是对不同地区地理、风土人情的学习,这就需要同学们进行大量的理解识记。
针对地理学科不同板块的特点,同学们要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对其展开学习。就自然地理学习来说,我们要在掌握相应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熟练运用。必要时也需要加大练习量,在具体的题目中检验学习成果,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理清做题思路,构建知识体系。而在人文与区域地理学习中,我们要重视教材的作用,一遍一遍熟读教材,利用手中有的参考资料对教材知识进行补充。因为这一部分更加重视记忆,因此同學们也可以进行知识脉络梳理,将主要的知识观点进行系统整理,加深记忆。而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不断探究与完善自身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将会极大的提升学习的实效性。
三、图文结合展开学习
鉴于地理学科的特性,地图作为其知识的载体所在,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地图的学习,将其作为地理学习难点的突破口。乍一看地理知识纷繁复杂,但是只要抓住了地图这一关键要点,那么地理知识便找到了依据,因为地图中的每一个地区都将对应着相应的地理知识,将地图与地理知识相结合开展学习,那么很多地理的学习难题便将迎刃而解。
就笔者亲身的实践来说,我在地理学习时往往是“图不离手”,通过对教材与教师讲课内容的梳理,我在图上不断总结不同地区的地理特性,地理常识。平时做题前也先看五分钟的地图,对总结的知识框架进行回忆。久而久之,地图就好像刻在了我的脑海中,不管问到什么地理问题,我都能很快的寻找到对应的地理区域,并迅速联想出这一区域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而高效且准确的作答。
很多同学在地理学习时都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做题前看几分钟地图太浪费时间,但是俗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仅仅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展开学习,那么地理的学习负担就会大大加重,同时因为大量的记忆很容易记错、记混淆,在做题时实效性并不强,反而容易加重同学们对地理学习的厌倦心理。
四、知识联系,每分必争
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知识联系性,很多高中地理知识构建在初中地理之上。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加上高中升学压力大,很多同学的初中地理基础知识早已遗忘,这就为后期的高中地理学习深入带来较大的阻碍。因此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之前,我们也可以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回顾温习,将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进行知识联系,并将知识具体落实到问题中去。同时,高中生将面临高考,高考不仅考验同学们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同时也对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行了考察。
分数作为两者的重要表现形式,我们在学习中要做到每分必争。一部分同学虽然在平时的学习中做了大量的练习,但是考试分数却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很有可能是其练习仅仅停留于练习本身,缺少对练习的经验教训整理与记录,导致同样的问题与错误一犯再犯。加上平时学习不注意细节,做题马虎大意,导致最后的考试失分现象十分严重。针对这一问题,我建议同学们重视练习的总结反馈环节,从练习中找到自身知识的薄弱板块和容易出错的点,及时开展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建立错题本,分析自身容易犯的错误,做到同一错误不再重犯。
高中地理复习技巧一、抓住复习方法,全面掌握基础知识
“能力为主导,知识为基础”是高考永恒的话题。高考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基础之上的综合。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就很容易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障碍。一轮复习正是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盘点的阶段,因此,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这个阶段的复习,力争做到“当天内容及时消化,每单元知识及时巩固”,力争吃透每个知识点。
二、重视地图,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高考试题也往往以地图为切入点,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采点甚至出现微观、局部地区,这就要求同学们有很强的读图能力和区域定位能力。因此,同学们平时应注重读图、填图、默图、甚至描图训练,只有把所有的知识都落实到地图上,才能切实提高解题能力。
三、关注时事热点、联系生活实际
地理时事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都是地理学科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理想切入点。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了解某些工程发展的最新进展、将某些时事与相关地理知识联系起来等。同学们平时应注意经常看报,学会发现时事中隐含的地理信息,不妨可以自编一些地理时事题与同学交流、互相考查提高。
四、学会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
地理高考说明中要求“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有的同学客观性试题做得相当不错,但进行文字表述时却常常不能到位,不是关键字抓不住,就是语言逻辑出现问题,使本该得到的分丢失。关键在于,平时就没有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进行记忆与表述。课本是我们学习规范地理语言的重要工具,从现在起,同学们应尽量使用课本语言进行表述和记忆,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述习惯。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律介绍1.哪些内容应成为学习的重点内容
⑴地理基本概念。
① 能说明某种特点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
② 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对这类概念特别要注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
⑵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⑶地理基本技能。如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经济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等等。
⑷地理内容的文字逻辑表达能力。
⑸收集、整理地理资料的能力。
2.怎样高效地掌握上述学习重点内容
⑴用理科思维的方法学习自然地理。
① 充分运用图解法,从三维空间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
② 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篇7
一节课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追求教学内容的简约,不能面面俱到、浅尝辄止,而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习惯和心理特征等情况出发,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本身的特点进行教学安排。
如教学“认识整时和半时”一课时,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生活情境,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现小明一天的活动:早上7时上学8时上课9时半做广播操12时吃午饭下午4时踢球晚上8时半睡觉。根据教材,我这样设计教学:(1)创设情境引出钟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钟面;(2)介绍新朋友――小明,课件出示他一天的活动时间,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和半时;(3)进行分类对比活动,理解整时和半时,并让学生观察钟面,总结认识整时和半时的小窍门;(4)进行“拨一拨”活动,即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拨出老师给定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渗透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如按时起床、早睡早起等。这样设计教学,既关注了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又让学生体会到时间对于他们的重要性,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让教学目标简单明了,真正落实到位
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设置的目标高且多,就会让学生眼花缭乱,顾此失彼,迷失方向;反之,每次的教学目标制定简单明了,就会使学生学必有所得――清楚地明晰自己的学习任务。这样既能使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又能从中体现教师教的智慧――制定教学目标做到科学、适当、简明。
如教学“认识整时和半时”一课时,我设计以下的课堂教学目标:(1)由“滴答”声引出钟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钟面;(2)在认识钟面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3)通过观察与动手“拨一拨”的活动认读整时和半时,使学生能用整时和半时描述小明一天的活动时间;(4)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珍惜时间的习惯。以上教学目标的设置,以知识与能力训练为基点和原点,循序渐进,同时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将其充分地落实在过程与方法之中,真正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三、让教学设计简单有效,真正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工具
我曾听过很多公开课,这些课的教学设计真可谓花样百出,所谓的环环相扣实则是一个热闹紧跟着一个热闹。实际上,教学设计的出发点都应是为了学生更真实、更方便、更有效地进行学习,而复杂、繁琐的教学过程会破坏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使学生不仅不能进行持续、深入的思考,而且容易出现走神、开小差等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长此以往,还会导致学生形成厌学的情绪。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大力提倡简化,回归课堂教学的真实、自然、朴实,追求简捷流畅的学习路径和具有“四两拨千斤”之功效的流程。
如教学“认识整时和半时”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首先通过“滴答、滴答、滴答”的声音引出钟表,激发学生想要认识钟表的兴趣;然后以小明一天的活动时间为主线,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和半时;紧接着对这些时间进行分类,归纳出整时和半时,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分针和时针的指向,总结出辨认整时和半时的小窍门,深刻认识整时和半时;最后开展“拨一拨”的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整时和半时的认识。这节课看似上得简单,但是却把数学教学精良化了,真正摒弃了那种活而不实的现象。
四、让教学手段的选择简捷实效,去掉修饰和浮夸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已普遍进入我们的课堂,具有直观性强、容量大等优点,既能加快课堂教学节奏和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又能促进学生的体验、想象和思考。所以,课件制作要力求图片精彩、画面清晰、布局重点突出,避免无效信息的干扰,并减少文字数量,以保证学生充分感知所学的内容。
如教学“认识整时和半时”一课时,我先借助多媒体展示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字、指针和格子,再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12个数字在钟面上围成一圈、时针又粗又短、分针较细较长。在认识整时的过程中,同样通过图像(时针指向某个数字,分针指向12)闪烁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认识半时的过程中,也是通过图像闪烁和动态演示的效果,让学生注意到此时的分针指向6,而时针指向两个数之间,使学生在动态演示中明白按顺时针顺序过了几时就是几时半。这样通过多媒体这一简易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学习“时间”这个知识点,特别是“几时半”这一抽象的知识,架起了一座数学学习的桥梁。
五、让教学语言简洁深刻、清晰明了,真正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工具
“话不在多,到位就行!”简练是教学语言的本色。因此,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简练深刻,即问题语言要导向明确、过渡语言要自然流畅、评价语言要扼要坦诚……字字句句都要给学生以明亮清澈的感觉。根据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等特点,教师还要巧妙使用手势、眼神等体态语言的特殊功能表情达意,暗示学生规范学习行为,集中注意力听讲。
如教学“认识整时和半时”一课,在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上的12个数字时,我是这样提问的:“钟面上有12个数字,这些数字是怎么排队的?”在认识分针和时针时,我编制了“又粗又短是时针,较细较长是分针,分针快快向前跑,时针慢慢在后跟”的顺口溜,形象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分针和时针的区别与特征,给学生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在学生认识整时和半时后,要转入整时和半时在分针与时针指向上有什么不同的教学时,我是这样过渡的:“整时和半时在读写上是不一样的,那么在钟面上它们又有什么不一样呢?”这样使学生很自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钟面上,很快发现了其中的不同之处,总结出了认识整时和半时的小窍门。
除此以外,板书也是一种形象的语言,对准确表达和理解知识、加深记忆、突出教学重点有积极的作用。如教学“认识整时和半时”时,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认识整时和半时
整时 半时
[下午4时半][9时半] [下午4时][12时][8时][7时]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分针指向6,时针在两个数之间,过了几就是几时半。
篇8
以育人为本的教育,不但不影响升学,而且会促进升学、保障升学。而且教育时程越长,育人为本的教育对学生升学的价值贡献就越大。
一、“高效课堂”的标准
1.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是高效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现高效就要让人有兴趣。真正的高效课堂能调动起每一位同学的兴趣,使每一位同学都学有所获,因此要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2.促使师生、生生多维互动的课堂是高效课堂
师生能够积极互动才算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必然是多向度的以问题交流与探究为纽带的师生与生生间多维互动的课堂。
3.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课堂是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应该是一种十分活跃的课堂,在这样的课上活跃并不只表现在行动上,更多的是表现在思维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跳跃起来。
二、“高效课堂”的创建
1.活跃学生思维
“授课质量决定于教师激发学生求知热情的能力,以及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能力”。另外,教师要使学生从思想上改掉以前依赖教师的思维定势,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2.做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直接影响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影响一节课的效果。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讲求实际,针对性强,流畅完备,能用简便科学的方法让学生快捷掌握知识,突出重点有办法,突破难点有窍门,关注学生有点子。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各有侧重点,探究性教学设计重在使学生处于一种解决实际的生物学问题的情境中,强调“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实验性教学设计重在实验过程的科学设计与完成并交流,这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资料分析性教学设计重在信息的获得方法,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新认识,让他明白科学是向前发展的,教师及时多层次、多方面地给予鼓励性评价,等等。好的教学设计还要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完美展示。教师要把握学情,控制节奏,巧妙引导,精评精讲;学生能在自学、讨论、质疑、交流、检测的紧张节奏中获得真知,提升能力。当然,教师课前也应该多收集与教学有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同时利用电教设备制作优质的课件辅助教学,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地展现生命的美丽神奇,提高课堂效率。恰当的方法使知识的落实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得以实现,同时也能营造学生交流合作的气氛,发展学生的情商,让学生知道生物科学不仅有趣而且有用,这样的课堂自然高效。
3.优化学习方法
高效的课堂教学要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它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为他们的自我表现和相互间的交流提供更多更广的时间,使他们能够在合作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创造“可教时刻”吸引学生,同时把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把竞争的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在合作竞争中获得成功。高效的课堂教学同时也要加强实践学习,当下所谓的高效课堂,大都指向与升学考试紧密相关的学科课程的书本学习,很少有人研究学科实践性学习。其实,课外的实践性学习与课内的书本学习,是高效课堂的“一体两翼”。我们来看一个美国初中生物课的案例。在有关“细胞”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份课后作业──办一份报道细胞的杂志。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分别担任编辑、作家、发行者、艺术编辑等不同角色。内容包括:报道目前有关细胞和显微生物学的信息;纠正一些大众关于细胞生物学的错误观念;关注法律界对DNA研究的疑问;讨论当今世界日益尖锐的生物学的伦理问题,如克隆、基因治疗、试管婴儿、DNA指纹、基因工程等。完成后的杂志可以在学生中传看或上传到网上。应该说,这节课上引入了许多非生物学的人文性的东西,它关注了内容、活动及其学习方式的人文性,因为富有迁移力和情意支持的科学知识远比那些缺乏生活性、人文性的科学知识更有价值。显然,高效课堂不仅仅是发生在一节一节的课内时空的故事,课堂发生的故事也不仅仅是师生在课堂里面的现场演艺,而是与学生课堂生活与学习相关的课外的广阔天地,与学生的课内学习息息相关。一句话,远离了生活的课堂,不仅其内容是贫瘠的,其思维与体验也必然是空洞的,甚至会常常发生“断路”。高效课堂的“源头活水”是学生的实践知识。知识可以传授,但“情感、态度、价值观”光靠讲授是不行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光靠讲授也是不行的。总之,思维的过程、人生的感悟等这些高效课堂追求的高价值教育目标,仅仅靠课内的讲授与学习是不行的,必须有生活经验的滋养。
总之,高效课堂是一种双赢的智慧。它的研究很有价值,值得每一位教师探索。从老师的角度,要想课堂变得高效,老师对课堂要有创新: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从学生的角度,要想课堂学习高效,就必须“会听、勤思、敢说、善问”。会听:上课时专心听课,耐心地听同学们的发言,边听边思,精力集中;勤思: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和同学们的解答情况,要在学习过程中边操作边思考,边观察边思考;敢说:上课要大胆发言,敢大声说话,敢于反驳别人乃至老师的观点;善问:没听懂的内容和在练习反馈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要善于问,在课堂上解决自己的问题。只有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适应学生,因势利导,鼓励带动,激发兴趣;学生能积极配合,主动探索,发展自我,师生共赢,高效课堂才会越走越稳。
参考文献:
篇9
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亲其师而信其道”,“厌其师而弃其道”。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情感也有迁移的功能,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有了学习动机和对老师的认可,那么在课堂上才会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从而作为教师建构高效课堂的前提。
三、课前充分的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1.备教材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达到高效,必须对本堂课的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组织活动的方式等有深入细致的考虑。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2.备学生
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书本出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3.设置有效问题
(1)预设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即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认知发展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
(2)预设问题要避免低级庸俗,应具有启发引导性。即用问题驱动学生在互动中的生成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做数学”,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高效课堂要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1) 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和总结。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3.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评价,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激励性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对学生的提问,教师都要认真对待,不能敷衍了事。对于学生的认识有独到见解的要大力表扬,错误的见解也不要直接否定,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信心。
五、高效课堂强调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篇10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是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这种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优点,这种创新的美式学习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正在许多学校中推广实施。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但是很多小组合作都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那么如何实现高效课堂,保证教育教学的高效高质呢?
高效的学习团队+优化的教学模式是学习成功的有力保障。通过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能组织学生一起实施高效的课堂模式。高效的课堂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学生预习自学,高效课堂,训练拓展。这三个阶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一次次循序渐进,不仅是学生能学习,而且会学习。有关高效的课堂模式,笔者认为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步骤来推进:
一、预习自学,自主探究
学生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教是为了不教。在上新课之前,学生研读教材,熟悉下堂内容的基础知识,挖掘教材,找出自己认为的重点,疑难,提交给小组长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二、完成学案,训练应用
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以高效的《导学案》为学习路线,进一步理解教材,与生活中生动的实例联系,构建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完成《导学案》上的启发性问题。每一小组长做好组织管理工作,确保每一个组员都有进行了充分预习,并统计需要在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导学案》应当包含预习案、探究按、训练按三部分,每一单元还应该有复习学案和单元检测。预习案是为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预习自学,为课堂探究学习做准备。探究案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案,强调学法指导,重在“导”,解决“会学”,引导学生学习,是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对本节内容学习后,通过训练案深化学生对知识理解,巩固提升。最终实现“会学”。学生根据《导学案》完成自学后,完成当节导学题目,自检自学,找出疑难之处,查找自己的不足,以便在上课的时候小组讨论。
《导学案》的设计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因此,《导学案》应该利于学生探索学习,激活学生思维。同时具有启发性,灵活性,尽可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根据学科特点由浅如深,让学生通过自主交流合作学习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一步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三、分组合作,讨论释疑
每一堂上课时,教师学生一起简要熟悉本堂课主要内容,然后小组讨论。小组内部探究讨论时,可以先同桌与同桌相互讲解讨论,然后由学习小组内部集体讨论,示重难点内容,讨论学习中遇到的疑难。学生讨论中,老师也应该深入小组参与学生讨论,以便发现问题,发展学习过程。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对《导学案》提出意见,以便老师在以后的编写和教学中,进一步完善,优化,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四、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是高效课堂中最终要得一个步骤之一。教室根据批阅的错题统计情况和小组讨论情况,让学生交流选出优秀代表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及时点评,对各知识点进行强调,指导,点拨,或者对各个目标涉及的问题进行敲定,点拨。学生要结合教室点拨,进一步讨论展示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重点、难点、易错点、联想点,对学生易错题进行点评,难点解析,对解题的方法,规律,窍门可以进行总结。点评、质疑,深挖教材生成目标的关键。通过质疑不同思路,不同方法,层层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促进学生活学活用,并表扬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点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对难度较大或出错较多的问题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整理。
篇11
二、高效课堂在识字教学中的体现
现在,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已经普遍存在,班级中人数少,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了有利条件。小学识字教学是学生学习阅读和习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识字量,才能更好地学习。新的语文课本加大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使得教师的教学任务更加艰巨了。识字教学原本就是枯燥无味的,要想实现高效课堂,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识字。那么,如何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识字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这也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一个中心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认―想―写―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字向词、句、段层层递进,呈现出螺旋式的知识深入模式。我班内的学生人数少,认字拼读音节没有过多的学习氛围可以营造,于是,我就采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学习上比、帮、超。在教学中,我先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识字、评价方法。如独体字加一加、熟字换一换、生字问一问、形声字猜一猜、查一查等,放手让学生自主独立识字,即采用“认―想―写―用”(认字的读音、想字的组成和表示的意义。写一写生字,注意生字容易出错的地方,交流怎样写才好看。此外,识字还要学以致用,即学会组词、搭配词语、造句。然后,小组展示识字过程和方法,并进行结果评比)的学习流程,这样就能使学生真正学会识字。教师在检查识字效果时,也可采用多种方法,如采用认读、抽读、轮读、开火车读,组词,填写合适的词语,遣词造句,连句成段等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字的意思以及能更加准确地运用词语,辨析字义。最后,师生应共同拼、说、读、写,使学生所有的器官和注意力都得到调动,达到一个大容量、高效率、高质量的识字教学过程。这样一个教学过程就能把教师课前周密准备、课堂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模式来打造的学习气氛发挥得淋漓尽致,将识字教学课堂推向了一个高峰,使全部学生参与,使每一个人都能体验到知识获取的过程。同时,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充分调动得到体验和发展,师生也经历了一段拼、说、读、写合并一体的愉悦识字双向互动交往过程。学生在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中从识字扩展到了组词扩句、连句成段,同时生字的音、形、义也都掌握了,知识能力也得到了迁移。此外,最后的总结也是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完成“从厚到薄”的过程,把识字变成了一件快乐的事,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迁移性、逻辑性与层次性,也建立了师生互动构建知识完整的过程。这样,高效课堂才会得以体现。
三、教给方法,加强自主识字记忆能力
目前,重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思想意识。在新一轮新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中,教学大纲也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识字教学高效课堂中,教师除了在生字拼、说、读、写,“认―想―写―用”各个环节之间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外,对于一些常用字和难检字、形近字和同音字、简化字和繁体字也让学生自读自悟,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然后教师再进行点拨引导,这样识字效果会更好。例如,在教学“终”字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认识音节zhōng,查字典音序是Z,部首是绞丝旁。接着,教师应告诉学生这个字的笔顺,是除去部首8画的左右结构的字。学生可以用手指当笔,边说笔画名称边书空。然后,教师应告诉学生“终”的繁体字写法以及“终”字的三种解释:①最后,结局;②结束;③姓氏。我们应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根据需要选取一种字义,并学会知识的灵活运用。此外,教师还应教给学生巧记生字的方法,如顺口溜、编字谜、找窍门等。例如,“终”字可以用编字谜方法巧记,如“冬天穿半丝”。这样,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记住字音、字义和字形了。接着是词语量的积累。教师可让学生通过组词、扩词,找近义词、反义词,同音字、形近字,进行辨析比较,找出容易发生混淆的地方区别记忆。例如,“终”与络、经分析比较找异同,从中加深识字记忆力。教师还可让学生有板有眼说合适的词、各种形式的短语、短句,并运用课文中的语句进行锤炼,开拓学生思路,“以旧学新”带出“终”同一母字的一族字,如络、经、绸、红、结等。学生还可通过领悟形声字的规律,学会字音的变迁,举一反三很快就掌握了字的音、形、义。这些方法既提高了学生识字能力和技巧,又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后,学生就可以自行分析认识其他生字的识记办法。最后把词语融合口语交际中,既能巩固生字的音、形、义,又训练了语言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12
现在的学生们,喜欢接触新事物,同时也有很强的好奇心。如何将它们的好奇心引入到高中的历史课堂上,让他们高效地接受高中历史、理解高中历史,为使历史教学走出困境,应明确历史、现实生活、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并非死记硬背,并不是学习无用的知识,而能通过历史更好地认知现实,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在历史与现实的互动中,多视角、多层面、多形式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领略历史学习的魅力所在。那么,想要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就要把历史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
一、高效课堂的前提
1.首先,一个优秀的教师,第一是要熟知历史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理清每节课堂的知识脉落、重点和难点,并挖掘其知识结构的内涵和外延,再从基础上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方案,克服教学中的单一性和约束性。解决了吃饱和吃了的问题,使学生能在愉快轻松的课堂上取得高效的历史学习。
2.要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第一要了解各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准确把握学生的智力水平、对课程的兴趣程度。然后再对症下药,精心策划课堂教学的方案,这样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方面教师必须花大力气去研究教材、探索教法,多观察学生对高中历史的学习态度,最后整理出一套适合本班同学实际情况的个性化教学,否则,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有时候只会弄巧成拙。对于那些著名专家的教学方法我们只能去借鉴,而不能盲目的依照他们的教学方法,也不能直接应用到自己的学生身上。因为有些时候我们往往只学到其形,而未能领会到其中精神实质。所以即使使用了,教学效率不一定就会提高。
3.现在的高中考生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高考,十年寒窗苦,就为“高考”做准备,甚至仅仅一场高考就能决定每个人的未来和命运,所以高中学生对每一年的高考试题都会很重视。教师必须研究每一年的高考试题,然后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研究,再用这些重点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样能找到重点去学习,使学生对于学习历史的热情更加高涨,同样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4.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需要记的东西很多,除了历史还有很多课程需要去记忆,尤其历史大部分都是需要去记的,而历史知识往往都是一件历史事件,一般需要记的是:发生时间、发生地点和重要人物等等。因此学会掌握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技巧是有必要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们编一些关于历史事件的顺口溜,这样可以将提问变得更加有意思,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分析历史,学以致用,归纳重点
1.教学首先要侧重于归纳历史知识点,并以重点为例教学,让学生学会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和窍门。高中历史知识基本体系是由历史时间、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等组成的,基本的历史知识体系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阶梯,掌握不好基本的历史知识,就积累不起来历史素养的基础。
2.例如分析三次科技革命史,联系到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例如回顾中国的对外政策,实现了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再者追本溯源,到现在的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原则。然后进行这些话题讨论,调动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3.每个高中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不是都感兴趣的,有些学生只是为了高考才去学习历史这门课程。因此,教师要通过钻研教材,找到突破口,然后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障碍,并引导他们产生好奇,当学生急于揭开这些问题时,就意味着他们开始对其进行思考,就会实现高效的历史课堂。
三、高效课堂的益处
1.高效的课堂气氛,能够给所有学生自信。当所有的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心,就会对课堂有很高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2.高效的课堂学习气氛,能让学生们感到轻松、活跃、精力充沛。这时候学生们对学习历史的热情也会提高。如果课堂一直都死气沉沉的,那样学生就会觉得自己没有活力,甚至会感到困倦,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3.高效的课堂学习气氛能让学生具有自我控制力,让他们明白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个学生都可以自我控制,从而不影响他人。
4.最后高效的课堂学习气氛可使学生积极回答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在高中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在平时的提问中,让学生对于教师所提的问题感兴趣,让学生们都积极起来,同时高中教师应该偶尔放松一下学生的紧张氛围,可以通过举办关于历史性问题的辩论会,加深学生的记忆力,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历史所学知识量大。所以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学会思考,同时也要会查阅有关的资料,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事物后边的问题。总的来说,高效课堂的益处很多,而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率,让学生更多地学到知识。
参考文献:
[1]章晓镭.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之我见[J]浙江档案,2011(12)
篇13
李苦禅师从齐老,得到的真谛不是齐老的画法,而是比画技更重要的几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教学如此,知识应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给孩子?直接告知吗?告诉依然可以告诉,但将告诉的能让学生继续演绎推理。猜出来的东西也是资源,很多学生不善表达,但有时很有数学感,往往很多时候孩子是以提问把你问倒为荣,担心孩子没有错,最担心孩子不提问,孩子才是你的教学资源,你讲的未必是最好的东西,最接近孩子的才是孩子乐于接受的,教学还要研究人,课堂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很多同伴互助,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你才不会怕,孩子才能帮你。这其中“道”的应用很重要,看你能不能悟。教学中永恒的“道”可以被理解为学生的认知规律,理解为能帮助学生成长的方式。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能够模仿或定格的方式绝不是万能的方式,没有哪一种特定的模式能够适应任何课堂。如果我们能以学生为本,从帮助学生的角度来处理教材,注重课堂内涵和实效,形式就会显得不重要。爱因斯坦说过,你画一个圆,画得越大,圆的外面所不知道的东西就越多。的确如此,我们通过努力和钻研把自己业务水平的圆越画越大,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圆越大,周边所接触的陌生面也就越大。我们应该沿着这个越来越大的边,探求更多疑惑和未知领域,使自己的圆越来越丰实。心中有“道”,教学才会有道。木桶的盛水量并不是最长的木板决定,恰恰决定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经历了十年寒窗的磨炼,很多学生成为顽强的考生,但依然是柔弱顺从的学习者和不学习的叛逆者。究其原因,学生都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了无限的习题之中,不善反思、不长变化、不会总结、没有感悟、缺少提炼,功利化的学习目的让各个学科坠入了无望的深渊。学生的知识学习如同月下美人,说清晰却有很朦胧,说朦胧却也似乎清晰。
二
教学之道乃感悟之道,需要我们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教学资源去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点化生命。教学之道就在于让学生学会运用一切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真思想、真情感,有感悟、有发现、有创造。教学有道,但无常道。教学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并不是绝对的,关键还要看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我们面对的教材是什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最适当的就是最好的。大多情况下,又是不同教学策略的交替使用。就像一个武林高手,总有几路绝技在身,能够随机应变,是不可能以一套武功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文本即“认的文本”,是“人性化的文本”。学科教学应找到基本的自然原生态。我听、我说、我想、我做,是因为我与文本自然而然地交往,是一种非理性的意境,一切都顺乎自然,最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最终,教学的“教”是为了“不教”,也许,这正是我们努力追求的教学之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一)道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以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如在进行低年级口算计算时候要学会寻找一些“小窍门”,找对了“窍门”就可以让你既省时又高效。口算计算中的“凑整”窍门是最常用、最基本的,能帮助学生方便灵活、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还有一些特殊规律,比如三位数乘法口诀口算中的“两个相同因数积的口算法”,“三步到位法”,“末尾是5的两个相同因数积的口算”,“首位有规律数的口算”,“利用特殊数字相乘的口算”,等等。很多的规律,能掌握并运用到口算中,提高口算速度和正确率是毋庸置疑的。做任何事都有可能遇到困难,一帆风顺的少之又少,课堂教学更是如此,数学课堂教学尤为甚之,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应变能力对数学教师来说特别重要。若想因势利导地去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及时地处理突发事件,让课堂不受影响,快速地对学生的疑问做出反应,就必须在备课时预设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并能够应急解决课堂中突发的问题。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你的课堂,而不至于在忙忙碌碌中顾此失彼。
(二)道“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应对教学进行回顾、梳理,并对疏漏之处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学时应吸取的教训。在一节公开课上,由于担心时间不够用,在教学游戏时,对于个别学生违反规则没有立即指出来。过后我想,这个环节成了“败笔”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