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企业物流管理研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供应链的概念
简单的来说,供应链就是贯穿生产、加工、储存、销售、及服务的全过程。其具有复杂性、整体性、动态性等多个特点,其始终存在于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并来为企业创造利润。因此,供应链在物流管理的各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供应链系统的概述
供应链系统是一个有机的主体,是指从产品的生产到产品售后服务的一个完整的物流活动,其最主要的特征在于他的适应性,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客户对产品的要求也不断变化。因此,企业必须跟随着顾客的变化而及时做出调整,这就要求物流企业要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供应链下的企业物流管理现状
(一)观念传统
对于传统物流来说,物流管理主要由企业内部的管理者进行管理,其业务不会包给第三方,产品生产、产品储存、产品运输、产品销售等所有过程都有自己负责,因而严重影响了物流行业的发展,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方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的物流体系,因此我们必须要改变这种现状。
(二)设备老化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电子商务行业迅速发展,使顾客对商品的不断需求不断提高,传统的低效、不完善且老化陈旧的設备已经不能适应人们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将信息化体系引入物流设备中,实现最低的资源来实现最大的效益,并且不断提高优化物流设备,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行业的完美衔接。
(三)人才缺失
对于传统的物流来说,由于其工作量不大,人员的应用也几乎限于劳动力,但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物流行业的迅速崛起,导致我们在物流行业的人才资源十分短缺且经验不足,特别是管理人员,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人才的培养,适应现代化物流发展的需要,不仅如此,随着WTO对中国的开放,对于物流人才质量更加的提高了,我们必须增强物流行业的专业性,培养专业人才,一个物流企业的发展与专业的物流人才有着重要的关系。
(四)稳定性差
就现在而言,我国大部分企业还处于传统物流的管理方式,由于企业是对物流行业的各个环节都进行监察管理,一个环节的出错容易导致整个物流环节都受到影响,十分不利于企业的管理,其稳定性相对来说较差,风险较大,因此企业的物流管理容易进入风险区,以至于自身的效率降低,与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相对下降,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供应链下物流企业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战略部署
相对于当前经济来说,我们不能在满足眼前利益了,现代社会,企业更加注重的是长远利益的发展,我们必须要对企业做一个长远的规划,而供应链下的物流活动,可以增强物流环节各环节间的合作,对各企业之间的优点进行联合整合,以此来充分发挥供应链系统的竞争优势,在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以实现企业物流各环节的最大效益。
(二)企业物流的观念创新
“创新”已经成为了进步的又一代名词,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使企业发展的更快更好,才能使企业不被时代淘汰,而对于物流行业更是如此,对于物流而言,我们创新大致分为物流内容创新和物流服务创新这两个方面,首先对于物流内容创新来说,我们要落实到物流行业的各个环节,对物流环节的各个环节进行创新,如:运输、储存、销售、服务等方面,以此来提高效率,并且不断的满足客户的需要,其次,相对于传统物流来说,我们必须要做到改进的就是物流服务,物流前期我们必须针对顾客的需求做出了解,进行数据分析,物流中期,做好物流跟踪让顾客能随时查到物流动态,物流后期要对顾客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对于不足的地方及时改正,这种供应链管理机制不仅能够提高服务水平,还能加强企业与顾客直接的交流,让顾客更清楚的了解企业,有利于产生良好的协同机制[3]。
(三)人才的培养
培养专业物流人才也已经成为了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加大对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完善培养机制,如:加强与各高校合作,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毕业后择优录取。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不在只停留在文化知识,更好的提高专业技能,从而也为企业的发展培养人才。
总结: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的物流管理以供应链系统作为基础正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企业为物流管理制定了战略定的发展方式、逐步地创新物流管理的理念、引进新的信息技术、不断地培养综合性人才,确保在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管理能够有效地实施,促进物流行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篇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作为企业顾客服务的主要构成部分的物流服务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现代化的管理与现代物流企业越来越紧密联系在一起,物流管理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服务客户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现代物流管理正确的实施与策略已成为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二、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与传统物流管理的区别
由于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环境的改变,供应链中的物流管理与传统的物流管理有许多不同点。
传统物流管理的主要特点是:纵向一体化,供需信息不稳定,缺乏合作,需求信息和反馈信息都是逐级传递的,资源和信息利用率低,无法共享,因此上级供应商不能及时地掌握市场信息,对市场反应速度慢,从而导致需求信息严重扭曲。
而在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模型以信息共享为平台,和传统的纵向一体化物流模型相比,信息流量大大增加。由于可以做到信息共享,供应链上任何节点的企业都能及时掌握市场的需求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每个环节的物流信息都能透明地与其他环节进行交流与共享,从而避免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管理有可以有效的降低库存成本。
三、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如何进行企业物流管理
(一)从创新的角度来进行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物流管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动力。企业作为物流业的主体,应通过创新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进行物流管理,从创新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创新,分别是物流服务理念的创新,企业物流组织创新,物流管理技术创新,企业物流管理体制创新,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等。
1.物流服务理念的创新
就物流服务理念的创新而言,就是树立客户需求之上的理念。首先可以在企业中导入先进的物流服务理念。然后进行物流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创新。这样就可以改变过去以规模效益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思想,建立适合于需求多样化,甚至实现客户化定制的新的物流服务。
2.企业物流组织创新
就物流组织创新而言,由于物流活动地理位置分散和通常一个企业跨越一个行业而运行,没有一个绝对的对或错的组织结构存在,加之企业所处环境的不同和企业自身特点的迥异,并不存在一种适合任何企业的物流组织设计方法。
3.物流管理技术创新
从物流管理技术创新来看,物流作为企业新的利润源泉,其管理创新应以网络及电子商务为依托,通过集约化、现代化管理实现厂商的零库存和少库存,减少产品运转周期,以适应企业物流管理的需要。物流管理技术创新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适用高科技物流设施设备,改善物流管理技术;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以物流管理信息化带动物流管理现代化。
4.物流管理体制创新
在物流管理体制创新方面,必须建立健全新型物流管理体制并辅之以合理的运行机制,从企业组织上保证物流管理职能始终贯穿于物流服务的建设、计划、组织、协调等各方面。
(二)从物流管理模型内容上来进行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1.运输管理
运输是物流作业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原材料和货物都要通过运输来实现空间上的转移,正确的进行运输管理可以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绩效,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益。
2.库存管理
基于供应链的库存控制,要求企业从传统的只注重自身的库存管理转向注重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控制,建立供应链上企业的战略联盟关系,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通过整个供应链服务水平的提升和库存成本的降低,实现供应链上企业的共赢,进而实现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客户响应水平的提升和运营成本的降低。库存管理从以物流控制为目的向以过程控制为目的的转变是库存管理思维的变革。
3.采购管理
在供应链中,采购管理模式是用户需求订单驱动制造订单的产生,制造订单驱动采购订单的产生,采购订单再驱动供应商。采购管理用的一般策略是准时采购策略,基本思路是在恰当的时间、地点,以恰当的数量和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其目的就是通过持续改进来消除库存和不必要的浪费,准时采购策略模式得以有效进行的重要手段。
4.顾客响应管理
在激烈的竞争中,顾客的选择余地变得越来越大,如何改善与客户的界面关系,将客户整合到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中,成为提高客户响应和客户满意的关键。客户与供应链间的交互能力变强,客户可以将自己的需求直接通过网络方便地传递给供应链系统,同时有可能实时地掌握产品的进度情况,这样把客户整合到了产品价值创造的过程中来了,供应链的客户响应度和提品的客户满意度大大提高了。
四、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和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企业管理模式的改变。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必须抓住这种机遇和挑战,加强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使企业在市场上获得好的竞争优势。
篇3
Key words:Business enterprise;Logistics;Three square logistics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086-01
企业物流管理贯穿于从原材料采购到提供最终产品的整个过程。它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需要通过协调物资和信息在市场、企业、供应商之间的流动,从而使客户的需求得到满足。企业物流管理包括采购、运输、仓储、包装、信息传递、需求预测、订单处理、用户服务、废物处理等内容,通过对采购、库存、生产、以及发货等一系列环节的有效控制,使物料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顺畅地流动,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在时间和空间的占用,可以充分发挥物流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减少物流环节中的浪费,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及经营效益,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战略。
一、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现状
1.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不完善。目前虽然大部分企业都知道了物流管理对企业的重要作用,但很多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把现有的储运当作是物流的全部内容,忽略了由物流绩效提高而带来的企业整体效益的增值效应,没有把物流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加以关注。其对现代物流理解认识的偏差,严重影响了企业物流系统的整合、再建,影响了企业物流系统在软件或硬件上的投入,进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最终经济效益。此外,物流管理的体制结构不合理、不科学。很多企业的物流业务还是分散在各部门,没有独立出来,分散的物流设施和能力得不到整合,造成物流管理效率低下。
2.物流管理的现代化程度低,信息技术还很落后。很多企业物流信息管理手段落后,有的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的虽有计算机,也仅仅限于日常事务的管理,有的虽然采用了ERP等系统,但还没有和企业的业务结合好,造成信息不通畅,共享性差,信息反馈速度和准确性不高,而且没有实现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的信息共享,更没有与社会物流合作的兼容接口。
3.缺乏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很多企业在进行设计和改造时,没有进行物流的规划、设计,对于车间平面布置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作坊式的规划方式进行,设备布置只强调充分利用空间,没有考虑前后工序的衔接、物料搬运、在制品的存放等,造成企业现有的总体或局部的物流格局不清晰,给生产带来许多问题。比如:物料流混乱,物料除了停滞外,经常是处于交叉、迂回、倒流、跳跃和拥挤状态,重复搬运、无效搬运占50%左右,物料流动路径长,使材料、零部件不能及时供应到位;物料和总部成品仓库分散分布,无集中的物料集货分拣与配送中心,物料管理混乱、困难,配送周期长,配套性差;物流车辆在厂区内或车间内行驶,没有组织成单方向行驶的固定路线,而是按各自的需要随意行驶,经常发生交叉干扰,降低了运输效率。
二、完善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1.转变经营观念,提高对物流管理的认识。企业必须树立现代物流管理思想,改变过去只重销售忽视物流管理,要把物流管理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加以分析和研究,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现代企业物流运营模式。其次,企业要重视供应链管理思想,紧抓企业的核心业务,对于企业不擅长、效率低的业务外包给专业公司去做,并加强与供应商和用户的联系,实现供应链运作一体化,增强企业乃至供应链的市场竞争能力。再次,应建立绿色物流观念,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企业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篇4
在供应链系统中,物流管理自始至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供应链系统下的物流管理是区别于传统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供应链和物流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已经显得愈来愈重要,人们关注联想、诺基亚、丰田等这些影响力较大的企业是由于这些企业拥有先进的供应链物流管理能力,领先的物流技术以及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这些企业是供应链系统下企业物流管理的倡导者和推动者,通过供应链物流管理可直接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供应链和供应链系统
(一)供应链的概念及特征
1.供应链概念
供应链概念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美国供应链协会认为:“供应链包括了涉及生产与交付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全部过程,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一般说来,所谓的供应链就是产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的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所组成的一种供需网络。供应链本身不只是一条连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更是一条增值链(见图1)。
2.供应链的特征
供应链是一个巨大的物流体系,呈网络式的结构。在供应链中,一个企业就是一个节点,每个节点之间存在着需求和供应的关系,供应链有一些鲜明的特征:
(1)复杂性。供应链节点上的企业往往由很多种类型的企业构成,所以供应链结构模式比一般单个企业的模式更复杂,更具有不确定性。
(2)供应链是一个整体。它是以整体目标为中心,是一种很强的合作和竞争的模式,并不是单单由采购、制造、销售等活动构建的分离模式。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企业是不可分割的,是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
(3)具有动态性和交叉性。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和企业战略变化,供应链上节点企业需要不断地寻求改变。节点企业作为供应链的主要成员,它本身又是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如此反复下去,就会形成交叉的复杂结构,管理的难度也会加大。
(4)它是一条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和增值链。生产企业产品到最终用户整个过程都能在供应链上反应出来。同时它又能使所有参与者共同受益,物流在供应链上经过一系列过程增加了产品的价值,可以给相关企业带来增值收益。
(二)供应链系统
1.供应链系统的含义
供应链系统就是指为终端客户提供商品和服务,在供应链上,从最初的原料供应商一直到最终产品用户这一过程中,企业主要业务流程和关系的集成。美国著名管理学家Douglas M.lambertde在对实施供应链管理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系统模型(见图2)。
2.供应链系统的特征
供应链本身就是由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供应链系统特征主要有:
(1)供应链的整体功能。整体功能是供应链中任何一个节点企业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它是供应链合伙企业所具有的不同功能集合。整体功能主要表现在供应链的综合竞争能力上,它是任何单个供应链企业成员所不具有的。
(2)供应链系统的目的性。供应链系统有着较强的目的性,那就是在激烈竞争环境中,通过低成本、快速度、高质量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供应链各成员企业都有这种目的。
(3)供应链企业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供应链中主体之间具有较强的供需关系,这种关系是共同合作的利益关系,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都是一个整体利益相关体。供应链管理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企业应该积极与供应链中的其他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使每个企业都能发挥各自优势,从而达到互惠共赢的目的。
(4)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当今企业要面对的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买方市场,用户对时间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不仅要求企业要按时交货,还要缩短交货期。这要求企业能够对变化的市场迅速作出反应,通过开发新产品来占领市场,赢得竞争。
(5)层次性。节点企业、业务单位、流程、环境、供应链系统组成了不同层次上的主体,每个主体具有各自的目标、经营战略、人员机构。相对于传统的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而言,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企业总体的管理模式。
二、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物流管理水平在技术和管理上都落后于发达国家,尚处于成长期。长期以来,我国物流在运作过程中效率十分低下,很多企业物流职能不够完善,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根深蒂固,影响企业物流效率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依然保持着产供销一体化和仓储、运输一条龙的经营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来完成,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没有进行充分整合,不利于社会化专业分工,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效益难以显现出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顾客对物流的要求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我国很多企业在制定物流服务标准时,往往会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平均分配,这就影响到物流服务绩效以及顾客满意度。企业物流服务管理仅由物流部门单独进行,企业管理部门对物流服务的实施情况不能及时了解,影响了物流服务的效果。
(二)供应链企业的物流基础设备陈旧落后,信息化程度低
我国企业物流设备陈旧,信息化程度低,功能单一,效率比较低,难以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由于基础设备比较落后,缺乏标准规范,使得物品在运输、储备等环节中难以实现整体性、全过程的流动。当前,我国物流领域内信息技术发展不均衡,企业难以实现与用户间的网络对接和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技术在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没能得到很好运用,物流作业自动化水平较低。
在供应链企业物流管理中,缺少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大量的物流信息流被阻隔在不同职能部门中,这不仅影响每一个节点企业的物流运作效率,导致大量资源占用不能充分利用,物流成本增加,而且直接影响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
(三)供应链企业的物流管理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在传统的物流管理中就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会导致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动出现故障,使得企业产生物流管理的风险。在供应链系统下,每个节点企业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容易被放大。
供应链节点上的供应者、生产者和客户,节点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都存在不确定性,就会导致供应链上物流管理的不确定性。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主要是为了保证供应链中物流和信息流的有效流动,而供应链上各种不确定因素会给物流管理带来极大的麻烦。导致供应链物流的不确定性因素存在于各个节点上,致使整个供应链上的每个部分都会存在风险。
篇5
一、现代物流理念的产生
传统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的核心是物的流通,强调货物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过程管理和控制。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规模不断得扩张,市场分工更加精细,现代企业物流变得异常复杂。面对复杂的物流关系,企业需要加强物流信息管理,这萌生了现代物流 (Logistics)概念,现代物流就是指为了符合顾客的必要条件而同时发生的从生产到销售信息的流动过程,以及以低成本与高效率为目标而进行的计划和控制行为。与传统物流不同,现代物流融合了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的优势,以信息系统标准化的流程与高效的事务处理促进企业间物流信息的交流,突破信息不对称的局限。同时,引入供应链、第三方物流等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层次。
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必要性
信息在管理领域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信息对于管理之重要在于“管理就是决策”。管理工作成功与否,关键要看决策有效性如何,决策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质量。面对大量的数据,信息系统可以将其整理、组织起来,经过操作处理,转换为数据,进一步作相关分析,可以成为对决策层有用的信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现代企业信息系统子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该子系统的作用在于抽取业务流程中有效的信息,辅助物流管理者做出有效的决策。
三、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现状分析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指对产品从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中信息进行记录、存储、收集与传递的信息系统。日本学者阿保荣司认为,物流系统可以视为是一种战略性的思想,是企业谋取长远利润的管理手段,而不局限于眼前利益。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Logistic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LMIS)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物流理念的形成而产生的。业务和信息总是联系在一起的,LMIS来源与物流业务流程,收集流程中的大量信息,抽取其中的规则,反作用于业务,使业务更加精炼,降低成本,提高运作效率。也可以从以下四个阶段考察LMIS的演进过程。
1.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处于简单的操作阶段,此时物流企业信息的收集和传递主要靠手工操作,没有计算机支持工作。
2.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到六十年代中期,企业物流信息化还是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主要是因为企业核心物流理念还没有形成。但是,信息系统已经被应用在大量数据的简单操作中,业务的基本处理中。企业内部各自出现了具备局部功能的部门系统,如财务系统、工资系统等,部门之间的信息还没有互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
3.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物流系统的一体化管理得到了高度重视,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等软件都已经引入企业,规范化、标准化和整体性的企业信息系统开始形成,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趋于成熟,各部门实现信息共享,成本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削减,效率得到空前提高。但是,企业与外部的联系还比较欠缺,整个企业链竞争能力较弱,无法适应动态的市场需求。
4.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至今,全面质量管理、 企业资源计划、 供应链管理、 电子商务等概念的提出,企业物流管理理念得到了丰富,同时,Internet/Intranet等互联网技术、数据仓库与识别技术的发展使得LMIS进入了真正的所谓信息系统层面。
四、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介绍
一般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具有用户、仓库、运输、查询等功能模块,当然不同类型的企业具有不同的个性模块,但是一般都具有以上几个功能模块,下面从这些功能模块进行展开。
1.用户管理功能:
信息系统都是以用户为中心展开服务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主要由三大块组成:托运方、收货方和中间承运方。其中托运方可以是生产商、供应商或企业自身,是产品的来源。收货方是销售商,负责将产品投入市场,销往终端顾客。中间承运方包括物流公司下的下属机构,或者其他一些运输机构,是物流过程的主要承担者。从信息系统权限的角度可以将用户分为企业用户、一般用户以及系统管理员,分配不同的权限给不同级别的用户,从而在物流信息的共享环境下保证其安全性、一致性,为物流信息的管理提供便利。
2.仓库管理功能:
仓库管理或仓储管理模块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一般生产型企业都具备必要的仓库,而仓库管理是一项既费时又费力的工作。想要精确得把握在库数量、入库量与出库量必须借助信息系统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物理管理信息系统的仓库管理功能能够实现订单信息的预测,缓解库存管理的压力,充分利用库存空间,有效地降低存货成本,从而增加利润。仓库管理功能模块对运作全过程的跟踪进行定位,使得货物的在库管理更加有序、安全、高效。
3.运输管理功能:
运输费用占据了物流成本中较大的比重,不可忽视优化运输流程所能带来的好处。从运输流程看,运输管理模块具有处理接单、发货、签收以及此间发生的一些单据的电子化管理。实施物流信息化之后,货物信息的准确性、一致性得到保证。同时,配车方面,系统已导入车辆状态信息,可以随时定位车辆闲置或到达情况,准确的实施车辆调度与配载情况。在运输问题中还会涉及到一个最佳线路选择的问题,将此功能加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极大地减低运输成本,是物流运作追求高效的一个有利途径。
4.查询功能:
查询功能是信息系统必备的一个功能模块,用户界面是用户与企业信息系统的接口,强大的查询功能是物流信息共享的必备条件。物流信息系统使得货物实时状态可视化,用户可以随时查询信息,反馈信息,并根据自身条件调整销售计划,承运商也可以根据客户的反馈改变运输工具,调整运输路径,可以有效的控制物流过程。
五、新技术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的腾飞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奠定了基础,新技术的实行使得物流系统更加完善。如B/S结构的流行大大降低了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的压力,将客户端的复杂数据操作转移到专业服务器中进行处理,将简单明了的结果以友好的界面形式返回给客户,提高操作效率。
另一方面,企业海量数据的动态查询得益于WEB数据库技术的诞生为。数据库技术在大量的数据组织管理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WEB技术是一种较好的信息途径,这两种技术的相互融合便产生了WEB数据库技术。远程客户端可以通过WEB数据库方便的查询到自己的货物信息,并做相应的信息反馈。企业自身也可以根据用户的信息反馈实施相应的物流运作控制,保持用户的满意度。
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现代物流运作实现与控制提供了保障,现代物流业务流程的深入发展优化也拓展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同时也促进了新技术的研发与开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了物流管理的效率、准确性,缩减了物流成本。但是,信息系统仅提供了技术上的解决方案,在管理层次上,还需要物流管理方面先进理论的指导。现代物流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促进了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总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改进了现代企业物流模式,促进企业物流管理的变革与发展,为现代经济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小莉 李金伴: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探讨[J].现代经济,2008,7(6):59-62
[2]高贵兵 刘炜琪 胡新宇: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J].中国水运,2007,7(8):197-198
篇6
经济新常态;常州;装备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优化
1引言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它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竞争与合作的能力。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常州地区已经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装备制造体系,是常州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也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前行提供了发展的动力。与此同时,“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国家级战略在常州地区的叠加,为其发展带来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机遇。构建先进、高效、符合装备制造业实际需求的物流管理系统迫在眉睫。
2常州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
装备制造业作为常州市五大支柱产业(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及医药)之一,经过多年的沉淀积累,目前无论是在产业资产、技术及装备研发上都位居全省前列。2014年全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4641.0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04%,主营业务收入达4663.1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0.98%。而其中的输变电设备、轨道交通设备、工程机械和车辆、现代农业装备、数控机床及基础装备在装备制造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以上述企业为核心,形成了一个链接上下游配套市场、门类齐全的产业市场,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截止2014年年底共有1991家。部分企业的产品技术已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如由华朋集团生产的110kV变压器连续10年蝉联全国同类产品冠军,曾连续四次登上“全国变压器行业十强企业”榜首。
3经济新常态下常州装备制造企业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常州地区的物流业不断发展,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因其起步较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产业规模小、集中度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常州地区装备制造业的物流水平。
3.1装备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认识有待加深,长远战略规划尚需完善
科技的进步使得生产力提升,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供需关系的改变使得原本以生产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客户对物流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都在促使装备制造企业加大对物流服务的重视力度。但常州地区的部分企业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仍把物流当做生产、销售的附属,在各方面的投入都落后于其他业务。这就造成了物流服务水平与客户的需求水平不一致的现象。有些企业甚至不仅不想法设法发展物流,而且还通过牺牲物流服务质量来压缩物流成本。
3.2高端装备制造业物流技术有待提高,硬件软件均有待完善
(1)高质量的物流服务离不开高质量的物流设备,而这些设备往往也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品。但常州地区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以中小型居多,很多企业仍然没有采用标准化物流设备、高端物流设备,出于节约支出的考虑,自动化设备的应用范围不广,手工劳动仍然大量存在,无法进行高效的物流作业,节约支出与创造附加值之间没有达到合理的平衡。(2)在软件设备方面,常州地区的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普及程度不高,而高端装备制造业生产出的产品往往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数量很多,没有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进行支撑,对其进行管理难度太大。目前也有一部分企业进行了信息化建设,但往往只停留在业务性的信息管理上,没有形成完整的物流信息系统,协同效应很难发挥。
3.3管理观念落后,物流人才匮乏
装备制造业企业进行物流外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其物流的专业性需求,但大多企业仍只把物流当做生产、销售的附属,或者已认识到物流的重要作用,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付诸于行动,更多的企业仍没有将物流纳入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中来。这就导致了常州地区的物流从业人员无论在专业知识储备、技术水平、人才结构等方面都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3.4装备制造业企业物流组织结构不合理,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尚未完成
“大而全”、“小而全”观念充斥在常州地区。常州地区缺乏领军型的物流企业,很多企业都是由“夫妻店”、家庭式小作坊发展而来,经营者自身素质不高,往往都自行建立了传统的企业物流体系,也缺乏业务外包的理念。同时企业物流又分散到各个部门当中,没有单独的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与规划,协调与配合不佳,造成了企业物流管理效率低下,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来提升物流运作能力与效率。物流的成本核算一直以来都是会计核算中的难题,同其它类型企业一样,物流成本难以准确分离、衡量。而装备制造业本身就比其它大部分产业要复杂,这就使得物流成本更难被准确核算。这样会造成管理者缺乏对物流成本的准确认知,也就无法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在进行决策时更会影响其准确性。
3.5自营物流仍是主流,供应链协同依旧困难
常州与我国其他地区一样,供应链大多由制造商主宰,制造商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使得其在赢利的同时损伤了上下游企业的利益,很难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这就会造成供应链的协同问题,供应链难以长期存在,影响其健康持续发展。短期来看制造企业虽获得了很多的收益,但长期来看因其不断的变换服务商,成本反而增加,不利于其长期稳定发展。这就会形成物流服务价格不断下降,物流成本、供应链成本却不断上涨的局面。根据调查发现,常州地区装备制造业企业大多是自营物流,物流业务外包比例不足15%。
3.6企业物流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各部门间协调配合差
常州主营业务包括物流业务的企业超过1000家,但其规模大多较小,无法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专业化程度不够。同时部分装备制造企业将物流人为的进行分割,没有单独的专属部门来进行协调管理,致使物流系统整合的弱化,物流信息传递、作业交接效率也受到很大影响。
4经济新常态下常州装备制造企业物流发展优化路径
4.1经济新常态下常州装备制造企业物流系统的优化思路结合常州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常州地区装备制造企业物流系统进行优化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其存在的真实问题;
(2)制定目标:针对提出的问题有方向性的提出系统优化的最终目标;
(3)制定和确定方案:有针对性的制定解决真实问题的方案;
(4)相关措施制定:进行具体措施的制定;
(5)执行结果评估:对执行的结构进行定期考核、评估;
(6)反馈。
4.2经济新常态下常州装备制造企业物流系统优化的具体措施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促进装备制造业物流健康发展。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在带动常州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从政策层面给予支持。同时鼓励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参与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建立完整的产业集群,并建立装备制造企业物流科技创新机制来推进物流产业与装备制造业的联动发展。
(2)制定培养、吸引、培训物流人才的计划。①高等院校与装备制造业对接,实现产教融合,进行装备制造业物流人才“订单式”培养;②根据企业的需求积极吸收、引进相对发达地区的物流人才,节约内部培养人才的时间;③企业内部开设培训班,通过专业学习来提升员工的水平与素养,在减少引入人才的支出的同时也可以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3)升级、淘汰现有物流设施、装备,促进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首先对常州现有物流设施、装备展开调研,支持大型企业对物流资源的整合、重组。政府主导,加快淘汰落后物流设施、装备步伐,改造现有装备,引入先进装备。同时也要鼓励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现代物流管理进入我国时间并不长,现代物流管理理念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还没有被充分重视,更谈不上深入人心。可以从制定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装备制造业物流发展战略、重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利用供应链管理思想提高整体效益、建立正确的第三方物流观念这几个方面入手,推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型。
(4)构建合理的组织架构,优化业务流程。高效、顺畅的物流运作需要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但装备制造企业中往往将物流业务分散到各个部门中去,这就造成了协同困难的问题,更有甚者,各部门从各自利益出发,不愿和其他部门进行合作。这就需要企业重新进行部门职能划分,明确部门职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业务流程的设计,务求严谨、科学、合理。
(5)优化生产系统布置,强化生产管理。生产是制造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物流系统中的重要内容,不合理的生产系统往往会造成物料短缺、在制品积压、交货延期等问题,影响整个物流系统的运用,也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这就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系统,对现有系统进行优化,运用科学管理理念,加强生产管理,合理布置车间,缩短不同生产环节之间的路线和运输距离,从而优化企业的生产物流系统。
(6)提升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水平。物流的标准化对物流作业效率的提高和物流成本的降低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装备制造业企业实现与国内外标准化体系的统一。装备制造业产品的种类繁多,因此企业更要重视标准化,在物流职能活动的各个环节都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作业。具体而言可以从物流模数尺寸、物流专业名词、编码、物流单据这几个方面来实现。
(7)构建物流信息技术平台。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装备制造业更应该积极推广物流信息技术来弥补其在生产、技术上的劣势,从而形成竞争优势。同时,装备制造业产品多是成套生产,在各个环节对物流的需求都很大,构建物流信息技术平台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其工作效率。目前常州装备制造业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企业对信息化投资较少,无法形成协同效应。推进物流信息技术平台的建设,能够加快信息传递效率、节约成本,逐步提升供应链上物流效率,优化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各个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增加物流信息技术投资,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全面提升企业的物流效率及物流管理水平。
作者:刘伯超 单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篇7
供应链协会对供应链的具体定义表述如下:供应链包括了在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产品从生产到交付的全部环节和提供服务的所有过程,贯穿了商业活动的全部流程。这种定义经历了一段不断发展和改革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商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供需关系组成的网络。而这些供需关系的主体则是生产方、批发方以及消费方。
2.供应链的特点
供应链包括这样几个特点:
(1)复杂性。
整个供应链上存在多个企业节点,每个节点相连构成了供应链。但是每个企业的组织形式各不相同。因此,这使得供应链具有复杂性。
(2)完整性。
供应链的内部具有一个整体目标,这是整个供应链的中心。整个供应链也不单是由制造、采购和销售这些分离模块而构成的,在供应链上的每一个节点都是围绕着整体目标而运作。这样密不可分的情况让供应链变成了一个整体。
(3)交叉性。
每个企业的业务所涉及的范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一个企业很可能会在不同的供应链上处于不同的节点位置,这样不同的供应链就会形成交叉。这就使得供应链具有了交叉性。
(4)动态性。
企业的管理策略不会一直一层不变,反而会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因此,企业作为节点在供应链上的位置也是具有动态性的,需要进行实时的调整。
(5)综合性。
供应链贯穿于企业的所有商业活动之中,会涉及到企业生产中方方面面的信息,甚至投资情况。同时它也让各个企业,不管是生产企业还是销售企业的产品都在供应链上流转增值,最终获取利润。因此其本身就综合了增值链、信息链、物流链和资金链,具有一定综合性。
3.供应链系统的含义
供应链系统指得是从最初的原材料一直到消费者手中的商品这条供应链上所有涉及到的企业主要业务过程的集合。同时,还包括提供的售后服务。
4.供应链系统的特点
供应链系统所包含的特点如下:
(1)整体性。
供应链系统的整体性是由供应链上各个节点发挥自身的功能之后,将其集合而成供应链系统的整体功能。因为供应链上的任何一个企业都只能承担自己所当任的职能,只有将其全部整合,才能发挥出供应链系统的整体性效果。这个功能的集合,可以让供应链上的企业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收获最大的利益。
(2)目的性。
如上文所提,整个供应链系统有着一个目标。其根本目的就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最低的消耗制造出最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以获得消费者的满意,使本企业在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最终获得收益。
(3)密切性。
供应链上个每一个节点都是相连的,由此才会构成供应链系统,并发挥整体功效。而他们的结合就是因为供需关系所形成的利益相关体,因此,可以看出各个企业之间的联系是相当密切的。
(4)适应性。
市场是变化多端的,消费者也是各有所需。因此,企业要想适应市场,就必须有及时捕捉市场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市场信息的掌握,不断地提升本企业的适应能力。而供应链系统则可以对市场进行预测,并具备这样的适应能力。
(5)层次性。
供应链系统是不同于单个的企业的,它是一个整体性的管理系统。因此,这个整体性的供应链系统必然具有不同层次的主体,层次性就成了供应链系统的另一特点。
二、供应链系统在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物流管理理念和方式落后
目前,我国企业的物流管理仍然是传统的经营方式占主体,主要还是“供销一体化、仓储一条龙”这样缺乏个性化的服务。这就体现出,我国社会分工还是有点不完善,没有对物流活动中的采购、仓储和运送等职能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是无法适应现在日益变化的物流市场需求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顾客对物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果企业还是无法对物流管理进行有效的统筹,那么就只能被市场所淘汰。
2.物流设备和技术落后
要意识到的是,物流设备是物流活动的硬件基础,信息化技术是物流活动的技术基础。但是,我国企业如今的物流管理现状则是设备和技术都比较落后。先进的物流设备和信息化技术是保障物流服务的根本,如果存在缺陷,那么就会导致物流信息不准确、物流速度缓慢的等情况出现。显然,这些情况的出现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使本企业在供应链上发挥的作用效率降低,从而降低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效率,最终使供应链上的企业都无法取得最大收益。
3.物流管理流程不稳定
因为我国供应链系统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且发展时间也比较短,因此,供应链上的每个节点之间存在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系统管理流程存在风险。这种不安定的风险,会使得密切相连的各企业所形成的供应链系统出现破裂。
4.现代化物流管理人才缺乏
在现如今这个环境中,所有的竞争最后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可以促进企业发展。然而,我国的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因为物流管理发展较晚,供应链系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无法为市场提供复合型的物流管理人才。同时,也因为很多企业并不重视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造成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一直发展较为缓慢。
三、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的改进措施
1.重视现代化物流管理
企业应当重视现代化物流管理,明白现代化物流管理对企业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将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的地步。同时,企业还应当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组建物流战略同盟,建造一个坚固的供应链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供应链系统的优势,从而提升本企业的竞争力。
2.建立现代化物流管理理念
企业需要明白的是供应链系统下的企业物流管理是一种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的的服务行为,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运作都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但是,顾客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企业的物流管理必须做到去适应这些多样化。因此,企业需要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去运作企业的物流服务。同时,物流服务过程中,其服务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做到能与顾客进行实时沟通,方便服务顾客。
3.培养现代化物流管理人才
篇8
综上所述,假如把石油石化的产业链简单地分为原油生产、炼油化工、流通销售三个环节,相应的总成本分为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那么中国石油产业与国际竞争对手存在着全方位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对技术装备、资金投入的高要求,选择通过提升物流管理水平,降低流通成本,应该成为中国石油产业提高竞争能力的非常现实而且潜力巨大的战略决策内容。
3、中国石油产品市场体系还不够成熟、规范,理想的寡头垄断格局还未完全形成,客观上增加了提升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难度。
到目前为止,中国石油产品流通体系的发展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81年前,统购统销阶段。第二阶段,1981-1994年。从1981年起实行原油产量1亿吨、加工收率90.5%“包干政策”;1989年起国家先后赋予石油石化企业成品油、原油各9%、5%自销权等改革措施;1993年石油交易所成立并开始运作,市场化进程加快。第三阶段,1994-1998年。国家出台《关于原油、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实现了油价的双轨(或多轨)并轨,以理顺价格;但同时又规定“统一价格、统一配置、统一流向”,使石油流通基本又回到了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轨道,并出现了一系列不公和“有场无市”的状况,石油交易所的运作也停止了。第四阶段,1998-2000年,石油石化企业进行了战略性重组、内部分离分立重组上市,以及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先后与国际油价接轨等重大改革举措,中国石油产品流通体制进入了新的发展期。
经济学的研究已经证明,对于石油石化这种具备明显规模经济效应的行业,理想的市场结构应该是寡头垄断,近年来我国的改革取向也是如此。但是,由于政出多门、利益驱动、监管不严、中国石油产品市场体系还不够健全、规范,缺少行业规划,市场准入条件偏低等多种原因,石油产品市场秩序仍存在一些问题,理想的寡头垄断格局还未完全形成,客观上增加了提升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难度。
例如,在成品油零售市场,加油站违规建站屡禁不止,数量与布局不够合理,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据统计,经过前两年清理整顿,我国加油站已由过去的10万座,减少至目前的7.5万座。但两年间,各地违规新建加油站仍达500多座,有的地区甚至出现了建加油站“专业户”。违规建站屡禁不止,深层次原因还在体制、利益上。一些地方把它作为招商引资的项目,认为社会各种主体在本地投资建加油站,既能安排就业,又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因此擅自越权批建加油站,在清理整治期间,以罚代管,继续纵容违规建站行为。结果造成加油站盲目重复建设,不仅乱占耕地,短斤少两、偷漏税,而且还往往成为小炼油厂低质油品的集散地,引发市场恶性竞争,使经营者难以形成经济规模,物流成本自然也降不下来。
四、中国石油企业提升物流管理水平的建议
中国石油企业提升物流管理水平,首要前提是推进石油企业物流体系完成公司制改造,使石油物流企业成为产权明晰、公司治理结构合理的法人实体,成为独立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为发展第三方物流奠定基础;其次,根据各方面的条件,中国石油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方向应该是培育核心能力、发展石油特色物流,在成为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专业企业的基础上,通过战略联盟、资产重组等手段做“大”做“强”;最后,提升物流管理水平,还需要一系列支持手段,比如,树立供应链管理与优化的理念,把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扁平化结合起来,提高知识管理水平、保障企业发展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支持,实施品牌战略,等等。
(一)推进中国石油企业物流体系完成公司制改造,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物流企业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确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鼓励有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进行结构调整、重组改制和主辅分离中,利用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和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改制创办面向市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经济实体,多渠道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和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减轻社会就业压力。
2002年11月18日,原国家经贸委等8部门《印发〈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的通知》要求企业按照文件要求,以精干壮大主业、放开搞活辅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合理确定企业辅业资产,并进一步明确了企业辅业资产的界定范围:主要是与主体企业主营业务关联不密切,有一定生存发展潜力的业务单位及相应资产,主要包括为主业服务的零部件加工、修理修配、运输、设计、咨询、科研院所等单位。
因此,在通过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分开、分立、人员分流、分离企业办社会部分完成股份公司与存续企业重组之后,继续进行内部持续重组,推进物流体系的公司制改造,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国石油企业物流体系公司制改造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应通过对资产的进一步分类、清理、整合,制定与资产状况相适应的改制方案。比如,对于优良的经营性资产,通过二次重组,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符合上市条件的力争成为上市公司,不符合上市条件的,可使之成为产权明晰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对于非经营性资产,可转移给地方政府或进行其他处置。
应该说,经过集团公司层面的股份公司和存续企业的分离和重组之后,存续企业资产整体状况不是很好。比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改制后,中油股份吸收了原集团60%的优良资产,其人员仅为集团公司总职工的30%。而存续部分企业只有原集团公司40%的资产,而且其中的40%之多又是非经营性的资产,在册职工106万人,约占集团总人数的70%。而且中油股份完成上市后还在继续减员,所以存续企业的资产状况还存在继续恶化的趋势。中石化、中海油和中石油的情况类似。但是,存续企业并不完全等同于劣质资产,物流体系更是如此,如前所述,中国石油企业物流体系有着自己的资源优势,经过科学有效整合,完全有可能成为新的成长性企业。
中海油在存续企业改革方面的作为值得物流体系借鉴。2002年2月5日,由三家工程、设计、施工企业重组而成的海油工程股份公司在上海证交所上市;2002年11月20日,由中海油旗下原有的从事地球物理勘探、海上钻井、船舶支持和运输服务、油田技术服务的7家专业技术公司整合重组而成的中海油田服务公司在香港H股成功上市。以中海油服成功上市为标志,在油气主业上市后,中国海油存续企业的专业技术公司全部在内地和香港上市。其中,重组后的中海油服公司成为拥有总资产近60亿元人民币,在中国海上油田服务市场占有领导地位的泛亚地区最大的海上油田服务提供商。公司从重组到上市仅仅用了7个月的时间,国际路演仅仅用了两周,在香港市场获得了18.6倍和在国际市场15倍的超额认购。上市第一天,公司股价相对于发行价增长了12.5%。公司的上市活动也因此被《亚洲金融》评为最佳中型招股项目。中海油服将利用资本市场扩大作业能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拓展作业空间,力争成为亚洲地区油田服务行业的龙头老大。这充分说明存续企业的部分经营性资产,加强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同样能够获得国际资本市场和客户的青睐。
(2)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做“大”与做“强”的关系。在计划体制下,国有企业有做大的正向激励。因为企业和政府机关一样是有行政级别的,企业越大(以人员、营业收入或资产计算),则企业的级别就越高,所以企业管理人员都愿意把企业规模做大。在物流体系公司制改造过程中,某些领导也有类似的倾向,“占山为王、划地为界、惟我所用、不计其余”,总想掌握更多的资源,以提高自己的地位或捞取更多的利益。但是“大”和“强”是不同的概念,“大”往往指职工人数多,或企业资产大,或企业营业收入多,是量的概念。而“强”是指企业的竞争力强,赢利能力强,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强,是质的概念。对于具有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的行业,或资产或业务链互补的企业,做大能够节约成本,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降低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做大”和“做强”是一致的;但是对于没有上述特点的行业来说,生硬地把几个企业合并在一起,将会增加企业各部分之间的协调成本,造成规模不经济,反而会降低企业的竞争能力。所以,在通过资产重组界定企业时,应切合公司的生产经营业务特点、市场需求状况、技术要求和竞争态势等,目标应当定为“做强”,而不是“做大”。
(3)统筹规划,推进改革有序进行,尽量避免留下“后遗症”。
公司制改造会带来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涉及企业及社会的众多层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加之企业之间、地区之间的差异非常大,因此,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应坚持统筹规划的原则,科学设计改制方案,不能搞“一刀切”,尽量避免留下“后遗症”。本文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立足于整合现有资源,协调好与原集团公司的关系,通过签定不竞争协议等有效避免重复建设,杜绝资源浪费。应该说,只要在公司制改造过程中实现了产权明晰、公司治理结构合理,使企业成为理性的决策主体,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
分阶段推行专业化重组。对于存续企业公司化改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提出,按照“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原则,精简机构,提高效能,对辅助生产、公用工程、工程建设、生活服务系统,完成企业层面的重组整合,择机实施跨企业、跨地区和集团公司层面的专业化重组。物流体系的公司化改造同样应遵循这个原则,分阶段实施重组。比如,可以先按照地理区域或市场区域划分资产,实施公司制改造,然后由这些公司按照市场交易规则自主决定企业之间的重组。
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避免出现重大违法违纪事件。许多深化改革的措施,都有可能在全局与局部利益关系上产生一些分歧,企业内部的整合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对此,应通过引入招投标制度,加强企业内外监督等保证改制的公平与公正。
(二)中国石油企业物流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是大势所趋。
第三方物流是中国石油企业物流体系的发展方向,在这个意义上,进行公司制改造的目的在于塑造合格的经营主体,为发展第三方物流奠定基础。
关于第三方物流,英文表达为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或TPL)国内外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国外称之为物流联盟、物流伙伴、外包物流(Outsourcing Logistics)或合同物流(Contract Logistics),国内有时称之为物流社会化或物流市场化。第三方物流既不属于第一方(生产者),也不属于第二方(购买者),而是通过与第一方和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一般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只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专业物流企业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向用户提供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
由于现代物流管理的系统性要求高,技术性强,规模经济明显,大多数企业不具备高效率、低成本运作的自营能力,采用第三方物流,可以避免在非核心业务和活动上投资购置资产,使企业更专注于主业,因此可以减少企业作业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根据美国田纳西州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在美国大多数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之后,一些环节的作业成本可以降低62%,服务水平可以提高62%,核心业务可以集中56%,雇员减少50%,资金投入可减少48%。
第三方物流具有以下业态特征:
(1)以合同为导向的一系列服务。工商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时一般都签订专门的合同,规定服务项目和目标,并且包括一定的处罚和激励条款。第三方物流的内容有别于传统的外协。外协只限于一项或数项独立的物流功能,如运输公司提供运输服务、仓储公司提供仓储服务。第三方物流则根据合同条款规定的要求,不是临时服务,而是提供多功能甚至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一般来说,第三方物流公司能提供仓库管理、运输管理、订单处理、产品回收、搬运装卸、物流信息系统,产品安装装配、运送、报关、运输谈判等近30种物流服务。
(2)第三方物流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基础的物流服务。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必要条件。首先,信息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快速、准确传递,提高了仓库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发运、订单处理的自动化水平,使订货、保管、运输、流通加工实现一体化;其次,企业可以更方便地使用信息技术与物流企业进行交流和协作,企业间的协调和合作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同时,电脑软件的飞速发展,使混杂在其它业务中的物流活动的成本能被精确计算出来,还能有效管理物流渠道中的商流,这就使企业有可能把原来在内部完成的作业交由物流公司运作。常用于支撑第三方物流的信息技术有:实现信息快速交换的EDI技术;实现资金快速支付的EFT技术;实现信息快速输入的条形码技术和实现网上交易的电子商务技术等。
(3)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因为需求方的业务流程各不一样,而物流、信息流是随价值流流动的,因而要求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应按照客户的业务流程来定制服务内容,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4)第三方物流的供求双方是新型的客户关系。
各类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方式有直接购买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某项服务、整体外包供应链物流业务、聘请物流公司来管理运作企业自有物流资产设备等多种形式。但无论哪种形式,都需要双方充分共享信息,以共同制定物流解决方案。这就要求双方能相互信任,并且,在制定物流解决方案时,常常触及客户企业销售计划、库存管理、订货计划、生产计划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远远超越了简单的市场交易关系。对于双方来说,往往都有保持长期稳定关系以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的愿望,因此,双方的关系通常表现为以契约为纽带的战略合作伙伴或战略联盟关系。
对于中国石油物流企业来说,应该认识到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是大势所趋。只有顺应这个趋势,尽快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水平,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三)培育核心能力、发展特色物流是中国石油物流企业发展战略方向。
1、中国石油物流企业的两种发展战略。
完成公司制改造之后,中国石油物流企业至少有两种发展战略可供选择。
(1)专精战略。作为中小企业,中国石油物流企业应该彻底抛弃“小而全”的经营思想,围绕自己的核心专长进行经营,将非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专长的部分,通过“外包”的形式,交给其他厂家去做,自己则专心致志地做最专长的业务。这是中国石油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战略。
(2)联盟战略。战略联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或特定事业和职能部门),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相长、风险共担、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松散型网络组织。战略联盟多为长期性联合与合作,是自发的、非强制的,联盟各方仍旧保持着原有企业管理的独立性和完全自主的经营权。
任何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总会在一定的时间或一定的区域受到自身资源有限的束缚,而组建战略联盟可以拓展企业可配置资源的范围,实现优势互补,产生更大的综合优势。因而战略联盟成为众多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选择。因为小企业自身在与大公司竞争中具有明显的劣势,战略联盟就更为必要。通过战略联盟,可以弥补中小企业自身的不足。中国石油物流企业不仅应该与有互补能力的企业组建战略联盟,共同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应该重视与国外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参与国际分工体系,学习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本文认为,上述两种战略有一个共同的前提:中国石油物流企业必须能够发现或/和培育核心能力,提供具有石油特色的物流服务。换句话说,如果不能发现或/和培育核心能力,企业就无法实施上述战略:不能发现核心能力,专精战略就可能误入歧途;不能发现或/和培育核心能力,企业就没有推行联盟战略的资本。
2、中国石油物流企业培育核心能力、发展特色物流的步骤及可能途径。
对于中国石油物流企业来说,培育核心能力、发展特色物流,必须首先识别本企业的核心能力所在。
企业战略理论认为,核心能力具有如下特征:
(1)价值性。核心能力富有战略价值,它能为顾客带来长期性、关键性利益,如显著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效率等,为企业创造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及超过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
(2)不可模仿性。核心能力必须为企业独自拥有。它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蕴育于企业文化内,深深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为企业员工所共同拥有,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替代,也无法完全交易。如果某种竞争能力竞争对手也有或易于模仿,则这种竞争能力就很弱,不能称其为核心能力。
(3)延展性。核心能力是一种基础性的能力,是一个坚实的“平台”,是企业其他各种能力的统领。它有力地支持着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新事业领域延伸,从而可以为企业不断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例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所属的物资装备总公司拥有从事物资装备业务的丰富经验和良好的商业信誉,构成了企业的核心能力。公司借助这种能力开拓新的市场,为社会用户提供优质的监造、商检、配送、售后服务等全过程物流服务,2002年该公司已有39.5%的收入来自集团以外的社会市场,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4)时间性。核心能力具有一定的时间性,企业若要保持核心能力的领先地位,必须对其进行持续不断的创新、发展和培育,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丧失核心能力。
在识别出核心能力之后,企业还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培育和维护核心能力。这些措施通常有:
(1)实现对核心能力的专门管理,在企业决策层对本企业所拥有的核心能力达成公识的基础上,安排专职经理全面负责核心能力的管理,加强在核心能力的运用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各子公司或分公司之间以及总部与各分支机构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优先保证在人、财、物等方面对核心能力的投入。
(2)通过各种方式确保人才不流失。企业应通过奖金、股票期权、退休金计划等制度建设将人才吸引过来并持久留住,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文化、经济交流制度,发挥人力资本在研究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3)建立有效的模仿障碍。通过不断强化核心能力的不可模仿性,防止其在业务经营中流失。对于能够申请为专利的核心技术,通过申请专利运用法律手段避免竞争对手的模仿;不能申请专利的专有技术,要建立、健全保密制度,预防其泄秘而为竞争对手所掌握。在对外剥离企业经营业务时,要注意避免因不了解企业核心能力而误把它排除在企业核心资源范围之外而将它出售,特别是出售给自己的竞争对手或潜在竞争对手。由于员工技能、企业文化、管理艺术等许多对核心能力至关重要的因素属于隐性知识,根植于企业员工的头脑和行为中,不宜为竞争对手所觉察和模仿,因此,重视并强化隐性知识对维护企业核心能力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4)以进攻替代防御,通过不断改进和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维持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地位。
(四)完善中国石油物流企业的支持体系,提升物流管理水平。
1、着眼于供应链优化,实施一体化物流管理,提高物流业务增值能力。
按照美国供应链协会的定义,供应链包括涉及生产与交付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一切努力,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客户。供应链管理包括管理供应与需求,原材料、备品备件的采购、制造与装配,物件的存放及库存查询,定单的录入与管理,渠道分销及最终交付用户等内容。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石油企业之间、终端石油产品之间的竞争力高低只是一种表象,其实质是企业所在的不同供应链之间管理水平高低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作为中国石油产业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环节,石油物流企业在努力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同时,更要着眼于整条供应链的优化,通过信息共享、技术扩散(交流与合作)、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的价值链激励机制等方法,实现顾客服务的高水平与低成本,赢得竞争优势。否则,一条缺乏竞争力的供应链最终将导致物流企业的生存危机。
供应链优化要求中国石油企业实施一体化物流管理。所谓一体化物流,是指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或不同企业之间通过物流上的合作,达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效果。它包括三种形式:垂直一体化物流,即企业将提品或运输服务等的供货商和用户纳入管理范围,并作为物流管理的一项中心内容;水平一体化物流,即通过同一行业中多个企业在物流方面的合作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和物流效率;物流网络,是垂直一体化物流与水平一体化物流的综合体,当一体化物流每个环节同时又是其他一体化物流系统的组成部分时,以物流为联系的企业关系就会形成一个物流网络,物流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企业可自由加入或退出。
供应链优化还要求石油物流企业提高业务增值能力,强化增值服务。石油物流企业如果能够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务的同时,还可提供加工、配送、货代等业务,甚至还可以提供包括物流策略和流程解决方案、搭建信息平台等服务,用“一站到位”的专业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使客户能省时省力地去做自己的核心业务,则无疑会使整条供应链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当然,另一方面,对于石油物流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不仅增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由于承担了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所分离出来的业务,使自己成为供应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而稳定了客户群。
2、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择机开展电子商务。
现代物流业对企业信息化水平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信息网络是物流实体网络的重要支撑,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企业信息化水平就决定了物流企业的整个管理水平。随着JIT(准时制生产)思想的广泛应用,顾客响应速度要求的不断提高,信息已取代与物理性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设施、仓储设施等有形资源而成为现代物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具体来讲,商品在配送体系的实体网络中准确快速的流动必须依赖于及时有效的信息流的引导。同时,大规模多任务物流过程的优化,例如合理的库存与送货方式的确定,理想的配送路线的选择,都无法再依靠传统的经验和表单来管理,必须依赖计算机软件系统以及决策系统的辅助。信息网络所能实现的多点信息的获取,提高了信息的跟踪能力,使供应链物流过程更加透明化,为实时控制物流过程提供了条件。因此,没有信息网络的支持,无法想像物流业可以准确无误快捷有效地处理大规模配送中多个地域多个客户千变万化的配送要求,并及时地对客户要求作出响应。
另外,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使开展电子商务摆上了中国石油物流企业决策者的议事日程。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已注册的电子商务网站有1100多家,涉及石油和化工业务的专业电子商务网站有几十家。一些大型石化企业已建立起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众多石油化工网络公司也应运而生。作为中国石油石化企业物流服务的提供者,石油物流企业不得不紧跟客户的步伐--在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之后,择机开展电子商务应当成为下一个重要目标。
不过,有两点需要注意:
(1)无论是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还是开展电子商务,都要求企业进行大量投资。并且,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硬件升级所需追加投资、日常维护费用、资产折旧等都非常高。开展电子商务更是要求合作伙伴也必须具备很高的信息管理水平,要求社会具备完善的网上支付体系和信用机制。因此,石油物流企业在决策时必须衡量投资成本与收益,衡量风险的高低和企业的承受能力,做出理性选择。
(2)就企业本身来说,信息处理方式的改变,必然带来组织结构、人员结构甚至企业文化等的变革,企业管理者必须对此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因自身原因导致企业信息化投资效果大打折扣。
3、提高知识管理水平,把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起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人才的培养与使用的重要性已经无需多说了,本文认为,由于石油物流是石油产业和物流产业的交叉领域,具有的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特点,因此,在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同时,石油物流企业更应该注意提高知识管理水平,把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起来,从而能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所谓知识管理,就是以企业知识为基础和核心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和经营依赖的知识及其收集、组织、创新、扩散、使用和开发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也是对各种知识的连续过程管理,以满足企业现有和未来的需要,确认和利用己有的和获取的知识资产,实现最大价值。企业知识管理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
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包括信息的收集、筛选、分类、分析、评价和分配、利用等内容,而知识管理则强调把信息、人力资源、知识、市场与经营过程等协调统一起来,从而最有效、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经营效果。二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企业知识管理强调对人力资源和知识的开发和利用。
结合石油物流企业的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知识管理工作:
(1)建立企业的知识库,把企业现有的知识分门别类,进行加工和提炼,形成企业有系统、不断发展的知识资产。比如,通过将经营过程中零碎的关键知识,如客户主营业务、客户地址、行车路线、特殊要求等加以汇总并储存在电子知识库中从而创造出“知识客体”。这种方法使许多人可以搜寻和调用经编码的知识,而无需依靠最初的实施者的经验。这样,就有可能通过知识再用实现规模效应,并由此使企业得以发展。
(2)通过广泛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员工获取知识。
(3)建立尊重知识,鼓励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创造尊重知识的企业内部环境。比如,可以通过业绩评价和补偿鼓励分享和利用知识。
(4)管理企业的知识资产,可以在企业的财务平衡表中把知识作为一种资产,或者管理某一类知识密集的资产,让它们创造更多效益。
(5)设立知识主管。知识主管的主要任务有:了解公司的环境和公司本身,理解公司内的知识需求;建立和造就一个能够促进学习、积累知识和信息共享的环境;监督保证知识库内容的质量、深度、风格并使之与公司的发展一致,包括信息的及时更新等;保证知识库设施的正常运行;促进知识集成、知识生产和知识共享的过程等。
4、实施品牌管理,提高营销能力。
对于石油物流企业,由于长期作为石油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导致缺乏对市场竞争的理解,适应市场的能力还需要检验。发展第三方物流,要求它们必须提高市场营销能力。
(1)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观念,掌握现代营销技巧。公司制改造使石油物流企业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普通主体,不再处于垄断地位。这就要求企业一切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认真研究客户需要,结合本企业能力提供服务。现代营销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石油物流企业必须努力去学习、掌握现代营销技巧,并用于本企业的经营活动中。
(2)实施品牌管理。营销学理论认为,一个企业的品牌,可以给予其产品或服务与众不同的特色,使目标市场对某一品牌产生认同和喜好,从而创造差别定价的机会。拥有一个著名品牌,可以使企业在开拓新市场、推出新业务时减少阻力,迅速走向成功。为了企业的长远利益,石油物流企业也必须实施品牌管理,向品牌化服务、品牌化经营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美]罗纳德·H·巴罗 著:《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的规划、组织和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2月。
2、《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02年》,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3月。
3、[英]乔恩·休斯 马克·拉尔夫 比尔·米切尔斯 著:《供应链再造》,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
4、卡利斯·Y·鲍德温 等 著:《价值链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
5、马士华 林勇 陈志祥 著:《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5月。
6、宋华 胡左浩 著:《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4月。
7、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001中国工业发展报告》,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6月。
8、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002中国工业发展报告》,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7月。
9、荀光辉:《油田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探讨》,载《山东化工》2002年第31卷。
10、中国石油企业管理协会 等:《关于在我国建立现代石油市场的研究》。
11、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003中国工业发展报告》,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7月。
12、程兆谦 徐金发:《资源观理论框架的整理》,载《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7。
13、许可 徐二明:《企业资源学派与能力学派的回顾与比较》,载《经济管理--新管理》2002.2。
14、王开明 万君康:《企业战略理论的新发展:资源基础理论》,载《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1。
15、[美]亨利·明茨伯格 布鲁斯·阿尔斯特兰德 约瑟夫·兰佩尔 著《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刘瑞红 徐佳宾 郭武文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6、李东红:《企业核心能力理论评述》,载《经济学动态》1999.1。
17、刘艳梅:《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三大主流学派的回顾与思考》,载《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18、郭斌:《企业异质性、技术因素与竞争优势:对企业竞争优势理论的一个评述》,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2。
29、叶杰刚:《国内外物流理论研究概况》,载《经济学动态》2000.11。
20、常少荣 韩雪梅:《物流产业问题研究综述》,载《学习与探索》2002.5。
21、徐天亮 马永光:《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思路》,载《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10。
22、刘蕾:《信息技术与物流业的发展》,载《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3。
23、绎明宇 张铎:《一体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载《中国物资流通》2000.6。
24、田宇:《虚拟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研究》,载《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6。
25、周其仁:《怎样衡量改制成功》,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02.8.26日38版。
26、徐玉高:《国有“存续”企业的四大认识误区》,载《中国经济时报》2003.2.28。
27、荣兆梓 杨积勇:《公司制改革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与解决方案》,载《工业企业管理》2001年第5期。
28、林伦:《改造我们的企业——写在中国石油石化大重组四周年之际》,载《石油企业管理》2002年第7期。
29、陈佳贵 黄群慧:《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几个问题》,载《中国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1)》,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10。
30、鲁桐:《公司治理结构的国际发展趋势》,载《人民日报》2001年10月12日第七版。
31、骆温平译:《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展望》,《物流技术》1998年第1期,第39页。
32、刘仁彪:《企业知识生产力发展的管理变革》,载《当代财经》2000.11。
篇9
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生产的过程中而产生的,其以社会生产的产品的特性为基础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物流管理,其中既包括对物流的组织与规划,还包括对物流过程的协调和控制,以及对物流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监督及解决,通过物流管理而实现物流的顺利进行。从目前来看,信息网络下的企业物流管理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物流管理个性化设定本文由收集信息网络为企业的物流管理提供了诸多技术支持,使企业的物流管理的可操作性增强,设定有针对性的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成为了信息网络环境下企业物流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信息网络环境下的企业物流管理具备了根据客户需求来调整物流管理方案的能力,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对物流的需求来进行及时的调整,无论是在配送的方式还是在配送的范围上,都可以进行灵活的调整。这来自于信息网络环境下企业物流链的支持,完善的物流链为企业物流管理进行个性化设定提供了可能。
第二,信息化特点突出。在信息网络的支持下,企业物流管理极具时代特点和信息化特点。以信息网络化的物流管理体系贯穿于物流管理过程中,无论是在物流信息的查阅,还是物流管理的流程,乃至物流的整个监控过程,都能通过网络化来实现,通过网络的追踪使得客户和物流管理者能够及时地了解物流运输的现状,以便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规划。在信息网络化环境下,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特点是传统物流管理所不具有的,是信息网络为企业物流管理创造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三,物流管理呈现综合化趋势。企业物流管理的综合化趋势体现在企业物流管理不仅仅体现在运输环节,通过信息网络将物流管理与企业的生产管理与经营管理结合起来,结合市场的动态来进行物流管理的分析,使企业的物流管理与市场动态相一致。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物流管理所反映的信息来进行生产和经营的调整,促进了企业整个运行过程的协调与统一。宝钢集团针对物流管理所进行的改革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在信息网络的影响下,宝钢集团建立的信息数据交换平台,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及时的调整宝钢集团的物流管理方向,提升了宝钢集团的物流管理水平。
二、信息网络环境下传统企业物流管理的不足体现
(一)理念落后
管理理念是支持企业物流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企业物流管理改革的过程中,管理理念的更新是十分必要的。在信息网络条件下,企业的物流管理要结合信息化特点,尽可能地发挥信息网络在物流管理中的优势地位。但是,传统的物流管理理念阻碍了企业进行物流管理改革的步伐。传统物流管理将物流管理与企业整体的发展是分离的,忽视了物流管理也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一些依托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企业中,基本上忽视了对物流的管理,物流管理完全依托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这种物流企业的管理思想严重阻碍了物流管理与企业发展的结合,更忽视了物流管理的重要性。这种物流管理理念在当前依然具有一定负面影响,在一些企业中,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中,他们忽视了物流管理与企业生产的连贯性,使物流管理与企业管理向脱离,违背了物流管理的原则,与信息网络下的企业物流管理理念发生了冲突。
(二)信息网络利用不充分
在企业的物流管理中,信息网络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在传统企业物流管理体系中,缺乏对企业物流管理与信息网络化之间固有联系的必要认识,没有将企业的物流管理与信息网络结合起来,更没有使信息网络在企业物流管理中得到充分利用。在当今的信息网络时代,各种自动化技术已经出现,为企业的物流管理提供了便利,但是仍有许多企业没有意识到信息网络的优势,还将陈旧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中,与现代化物流管理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缺乏人才战略
人才是企业获取竞争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才战略已经成为当今企业获取竞争胜利的重要战略,任何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都需要以人才为依托,具备专业企业物流管理人才是企业突破传统物流管理的关键。但是,从目前来看,在我国许多企业中,尤其是中小企业中,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不够,没有形成一定的人才体系,忽视了专业化物流管理人才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
三、基于信息网络下的企业物流管理革新
(一)转变观念
观念的转变是企业进行物流管理革新的第一步,只有在理念上对信息网络环境下的企业物流管理具有明确的认识,才能突破传统物流管理的思想禁锢,创造出新的物流管理方案。宝钢集团的物流管理改革就来自于物流管理的理念的创新,早在90年代,宝钢集团就意识到信息与企业物流管理之间的必然联系,将企业的运营过程与信息化相结合,在企业的整个环节中进行了全新改造,在信息处理和信息的利用上获得了突破。宝钢集团在物流管理上突出了信息的重要性,以互联网取代了电话以及传真机等设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了宝钢集团物流管理的网络化。
(二)建立专业人才体系
企业的物流管理与企业的其他生产活动一样,需要一批专业的人才来支持整个物流管理过程。同时,信息网络化所呈现出来的技术要求变革企业物流管理的人才,企业物流管理引进专业的人才是企业进行物流管理改革的关键。建立专业的人才体系需要结合引进与培养。首先,在引进上,要有针对性地选拔一些具有一定网络技术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使企业引进的技术能够得到充分的运用,同时,还要针对企业的人才战略发展需要,对企业现有的人才进行培训,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最后,要有目标的进行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技术和管理不同的方面进行人才的选拔,强化企业物流管理人才战略。
(三)发挥现代技术的支持作用
信息网络化对于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来说是一个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信息网络的运用是关键。在企业物流管理改革的过程中,要针对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不同的企业内部,由于企业自身的经营规模和经营模式有所不同,其对物流管理技术的应用自然呈现不同的态势,“量体裁衣”是企业物流管理技术应用关键。同样以宝钢集团为例,宝钢集团在对企业自身特色深入了解,以及在对企业发展方向的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物流管理的改革,建立了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同时,为客户营造了一个优质的物流运营环境,将网络传递的作用最大化的体现在了企业物流管理中。宝钢集团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了物流管理规划体系,在物流管理上结合信息网络,为宝钢集团的物流管理创造了一个奇迹,促进了物流管理的革新。
篇10
一、企业物流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强。从物流行业的发展看,只有提高物流管理绩效评价水平,才能在行业竞争中获取胜利。现代物流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建设需要从供应链管理、内部物流成本管理、外部顾客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衡量,从而达到建立积极有效的运行机制的目的,为组织结构运行奠定了重要基础。[1]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实施监控物流运行状况,对物流管理的全过程进行观察处理,可以很好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漏洞进行控制,保证物流管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从物流绩效考核评价的层面分析,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提高顾客服务水平,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经济效益,从而达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只有在企业物流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中寻找到合适的方法,才能帮助企业制定合力的绩效评价体系。对企业物流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要素和效果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更好的物流管理策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我国物流企业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建设成果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从我国物流企业的现状看,很大一部分企业可以通过物流管理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管理效率、改善物流企业管理的目标。但是在顾客满意度和企业形象提高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企业对物流管理绩效评价认识不够,所以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建设还处于很低的层次,即使部分企业开始就实施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但是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大都来自财务,因此不能提供实时的数据支持,所以很难对物流状况进行实施有效的监控站大全。[2]企业很难在物流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从另一方面看,我国现行物流企业只是对物流工作的完成状况进行评价,很难对物流实施进行全程监控和评价,针对供应链关系的物流整体评价体系很难实施,因此物流企业管理绩效评价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评价的准确度很难得到保证。当前我国物流企业需要根据生产经营实际,设计一套适合自身需要的企业物流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才能符合现代物流管理的需要,才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二、物流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分析
建立规范合理的物流绩效评价体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整体性原则是物流企业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原则之一。以往只对部分管理部门进行单独评价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合物流绩效评价的需要,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才能制定合力的评价策略,才能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流各个环节都需要完善,只有充分整合物流活动各阶段的工作,才能有效增加各阶段的协调度。物流绩效评价体系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才能对成本进行控制和考察,局部的成本控制和作用很难符合现代物流管理企业绩效评价的要求,只有整体把握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建设,才能服务企业发展的需要,整体性原则是建立企业物流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关键。
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建设需要坚持可比性原则,物流企业评价体系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时间上的纵向性比较,同时需要与其他国家相关领域的绩效评价模式进行比较,才能保证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只有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物流企业绩效体系建设进行评价,才能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3]物流企业在绩效评价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经济性原则,评价体系建设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成本因素。所以指标体系建设过程中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如果指标体系过小很难实现整体评价的目标,如果过大评价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过高,同时操作过程中产生复杂的结果,判断起来比较困难。我国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需要在国内与国际先进策略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建立适合我国物流企业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必须坚持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经济效益,物流企业绩效与客户满意度和物流风险都存在一定的关系,从这两方面的特点看很难进行准确的量化,因此物流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需要量化的同时还需要对相关量化指标进行修正,才能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研究
物流管理绩效体系中成本指标发挥重要作用,从局部成本指标的角度分析,仓储费用、运输装卸费用、采购费用、包装费用、流通加工费用都是成本指标中的重要成分,采购费用主要由差旅费、订购费、招待费、谈判费、采购人员工资组成。当前企业的物流数据归集系统还没有完全建立,因此对物流企业数据有效归集产生重要影响,按照现阶段会计制度的规定,只有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才能归纳。不同阶段物流管理人员的工资是完全不同,并且工资最终都形成一个统一体,纳入整个管理的范畴。如果对工资成本状况进行了解,需要对工资的会计分录进行细化,然后进行分流处理,把工资费用分流到物流各个阶段的成本体系中。
效率指标对物流管理企业来说尤为关键,物流企业管理过程中实现发挥效率优势,
才能获取更好的发展机会,从而得到更好的收益。物流效率与总成本、不合理的物流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只有合理控制安全率、准确完成率、耗损率等指标,才能提高物流企业的管理效率。[4]物流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环节多,只有对每个环节进行处理,才能降低企业运行风险。物流企业的流程主要分为运输装卸、采购、包装、流通加工、仓储等,各个环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很好的衔接,衔接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风险。物流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的考验,风险评价的过程很难进行量化,只有按照以往经验对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定性的评估和描述。采购员和验货人员、供货商、财会人员进行勾结给物流企业带来的风险是巨大的,物流企业运输中的线路状况,搬运失误情况和搬运过程中时滞等原因都会对物流企业管理风险产生影响。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客户满意度非常重要,物流企业同样如此。物流企业的客户满意度指标对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建设起到关键的作用。资金流、信息流、物流贯穿于企业的各个方面,从物流特点看,物流的下端与企业紧密相连,物流的管理状况会对客户产生重要的影响,客户的满意度与物流管理水平直接相关。所以对物流企业绩效进行评价的同时必须考虑物流对客户满意度的影响站大全。客户满意度主要由商品到达客户手中的及时率、获取送到客户手中的准确率、货物送到客户手中的完好率等因素组成。只有正确处理客户满意度与物流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企业物流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指标顺利构建,才能减少客户抱怨次数,提高顾客满意度。
四、物流绩效评价体系的控制和实施
篇11
一、中小企业发展及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现状
截至2006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以上(2007,王黎明),创造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出口总额和上缴税收,分别占全国的58.5%、68.3%和50.2%,已形成经济的“半壁江山”;中小企业的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6%,研发新产品占全国的82%,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中小企业提供了城镇75%以上的就业机会并吸纳了75%以上农村转移劳动力,成为解决城乡就业问题的主渠道。与其他省区市中小企业一样,宁夏中小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增加社会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推进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2008年上半年,银川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了23.3%的增长,对全区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2%,实现了“半壁江山”。与其他省区市相比,宁夏中小企业发展相对滞后,全区非公有制企业占全区GDP的比重为40%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条“短腿”。其中的大部分企业缺乏现代管理理念的科学指导,企业的生产运营,还沿袭传统的方式,物流管理没有跟上市场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
1.中小企业缺乏“第三利润源”的理念
进入上世纪70年代后发达国家的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开始转向非生产领域的“第三利润源”(张铜学,2007)。相比之下,宁夏中小企业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大多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缺乏专门的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管理。
2.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低
由于人才、资金等的限制,加之大多数信息系统的成本较高,市场上缺少适合中小企业起步的信息系统,多数开发商认为,物流信息系统市场在低端不具备开发价值。提供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平台发展缓慢(史晓原,2007)。即便是今天中国IT行业已经得到充分发展,但中小企业仍不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已提高自身竞争力。
3.中小企业采取第三方物流少
目前中小企业产品销售物流多采取自办物流方式,没有依靠物流系统支持市场营销,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参与程度很低,因此难以满足市场对产品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和紧急性的需求要求。“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加之缺乏规模效益与科技含量,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物流成本要高于大企业(丁俊发,2007)。陷入这种“怪圈”使企业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一些不擅长的领域,分散资源,被迫同各个领域的对手竞争,削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中小企业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
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中小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企业还没能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没能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
二、中小企业加强物流管理的对策
鉴于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企业经营者必须正确分析并判断面临的生存发展环境,制定适宜本地企业发展的对策。
1.学习和创新物流管理理念,实行合理有效的物流管理及运作
中小企业必须在物流管理观念上实现创新。真正树立现代物流管理思想,把物流运作管理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形成经营优势的战略内容进行研究和决策,建立现代物流管理新模式。形成供应链管理思想,把物流运作建成一个以满足经营需要为目标的供应连体系(章劲松,2007)。在我们看来,一个国家经济内部只有实现向产业链条中价值实现的高端区位通过,才有在市场上收取制定标准和铸造抽象证券巨额收益的优越性地位,才能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叶静怡,2006)。同理,中小企业也是如此。转贴于
2.专注核心业务,合理选择物流运营模式,广泛运用第三方物流,真正实现企业物流系统全面化
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明确自己的核心业务而且必须具备核心业务,才能真正树立自己的竞争优势,稳固自己在供应链中的成员地位并让自己成为合作伙伴主动选择的对象,尤其是中小企业,资源有限,如果不能正确界定自己的核心业务并重点突破而是试图全面开花,一个显然易见的结局就是在竞争博弈中被剔除出局。因而也就要求中小企业在识别与强调核心业务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物流运营模式,在自营、外包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上进行权衡,真正实现企业物流系统的全面优化。为落实国务院提出的“大通关”、“大物流”战略,加快宁夏外向型经济发展,进一步拓宽合作渠道,改善宁夏进出口企业物流成本高、货物运输速度慢、进出口通关程序繁琐的状况,最大限度地减轻进出口企业负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加快货物通关速度,宁夏一批物流基础正加紧建设, 宁夏已经拥有密度最高的现代化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陆江,2007),国家级高速公路网在宁夏境内基本建成。随着银川市“空港、陆港和国际物流港”规划与建设发展,第三方物流已经具备了有利条件。第三方物流在宁夏已经有很好实践,宁夏中邮物流公司在促进地方中小企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肩负着全区药品“三统一”的统一配送任务;“‘宁夏红’借助邮政网络渠道,利用现代的物流方式,改造和搞活传统的农村流通渠道,探索了一条企业依靠资源和产业优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新路子。同时,扩大了‘宁夏红’在全国的影响力和销售。通过‘宁夏红’品牌的宣传,宣传了宁夏,宣传了宁夏的枸杞产业,使‘宁夏红’真正走向全国,成为中国的、世界的枸杞加工产品第一品牌。”截至目前,“宁夏红”在全国邮政系统累计销售额达到了1个亿;预计年底将达到1.2亿元的销售额,将近占宁夏红集团全年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自2006年12月20日中国邮政物流与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署后,“宁夏红”凭借其良好的品牌、过硬的质量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在全国果酒行业中率先搭上邮政快车,实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邮政物流把价值上千万元的“宁夏红”枸杞果酒送进了千家万户。宁夏红集团携手中邮物流,共同拓展了一片新天地,走出了一条邮企联姻的双赢之路。这一切为中小型企业筹划物流管理提供了机遇。
3.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为企业物流管理合理化运作提供基础
信息化是企业实施高效物流管路的基础,缺乏信息化或低信息化的企业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及快速的市场响应能力。物流信息化可实现企业信息共享,使信息的传递更加方便、快捷、准确、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徐国良,2008)。企业还需要通过物流信息管理敏锐掌握环境变化状况,充分利用有效信息,使得企业更好生存发展。中小企业在物流管理上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统一协调和指导下,促进各行业中小企业的合作、积极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物流发展的政策、经济和社会环境,共同搭建不断加快物流发展的社会化物流服务平台,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物流运作与管理的整体水平(曹顺文,2006)。鉴于中小企业特点、地位,以及发展中的困难,2008年8月央行宣布给中小企业调增5%的贷款额度。中央财政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35.1亿元,支持中小区企业健康发展。为扶持和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具有较强发展后劲的企业,2008年1月10日,银川市委、市政府提出举全市之力培育壮大中小企业,实施“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先后动员和组织中小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加工商管理硕士核心课程学习班,组织重点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赴深圳知名企业“取经”,围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对流。尽管中小企业在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与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小企业生存发展的环境也更加严峻,宁夏的中小企业还需要关注国家方针政策,充分争取政府培训引领、税收、资金、技术发面的支持,使之在现代物流管理观念、物流管理模式和信息化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中小企业发展物流管理惟有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市场创新,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子彬.首届中国中小企业节工作报告. 2007,12
[2]高伟: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初探[J].现代商业, 2006,5
[3]王黎明.工人日报,2007.07.21
[4]张铜学:西部中小企业物流运作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J].中小企业科技, 2007,7
[5]史晓原:中小企业物流运作的思路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6
[6]丁俊发:中国物流.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5
[7]章劲松:浅论我国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现状及策略选择[J]企业家天地,2007,1
[8]叶静怡:中国供应链现状: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篇12
1 企业物流管理概述
1.1 企业物流管理的定义 目前学术界对企业物流管理的概念主要分为狭义概念和广义概念,狭义概念是指企业生产、销售等环节所进行的物资采购、传递、存储以及配送等活动。广义上的企业物流管理主要指企业所进行的各种物资传递,企业产品的回收环节以及废旧产品的销毁等流通环节。企业物流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有效的手段组合,将企业的物流服务实现成本支出的最低化,因此企业在选择物流管理时一般采取就近原则,尽量缩短中间环节,以此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
1.2 企业物流管理的构成要素 企业物流管理要素的组成部分一般由以下6部分组成:①运输,是产品利用运输工具在各个市场中的流通活动。②存货,是企业为了调节市场供需矛盾而进行的产品调度,其主要根据市场变化而进行。③包装,包装环节是物流管理的起点。④搬运,在产品的存放、运输过程中对产品进行搬运、存放、整理以及货物的分类等。⑤流通加工,是企业为了压缩成本。将产品在流通过程中进行的辅助加工。⑥信息,产品运输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信息搜集。
2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物流管理的基础条件缺乏 现代物流管理的落实需要企业形成完善的基础条件,但是就企业物流管理实施条件研究,我国现代企业物流管理还缺乏基本的条件:一是企业在物流场地建设中缺乏科学的规划,企业在规划现代物流场地时他们过分的追求硬件设施条件,结果忽视物流工程的发挥,导致企业的产品运输等与物流设施相脱节,导致企业生产的产品被重复搬运等,无形增加企业的成本支出;二是企业缺乏具有实践型的专业人才。虽然现在企业增加了引进实用型专业物流人才的力度,但是人才数量与企业的物流人才需求还存在很大的缺口,造成这种现象一部分是我国的教育体制不健全,虽然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是其培养的主要是具有理论知识的人才,他们的实践操作性不高;三是企业的物流管理机构构建不合理。调查显示,我国87%的企业缺乏独立的物流管理职能部门,存在管理职能分散设置的问题。
2.2 目前很多企业物流管理观念相对比较落后,有待提高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使得企业的内部管理部门基本上都已经具有完善的规划,尤其是企业面对竞争加剧的现状,企业管理者都已经认识到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并且加大了对物流管理的力度,但是物流管理力度的加强并不是代表现代企业的物流管理工作具有科学性,据目前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分析,企业物流管理的理念没有适应现代物流管理的发展步伐,现代企业管理者在理念上还是停留在对企业物资的规划管理上,对于企业的物流只是进行简单的计划,而忽视物流管理对企业产品销售的影响,物流管理理念的落后使得企业在物资调配中缺少真实的数据反馈,使得企业会无限的增加企业物资的库存,其结果必然会导致企业内部资源生产的浪费。
2.3 企业物流信息共享程度和信息化水平比较低 信息化时代必然要求企业的管理也要实施信息化管理,但是企业在物流管理实践中还是普遍采取传统的模式,当然现在很大一部分已经认识到并且逐步的完善了信息化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但是他们在使用信息化系统时还是采取的单一信息系统,没有建立信息共享的物流管理系统,使得企业的物流信息相对比较封闭,企业之间没有根据相同的物流需求建立具有信息共享的信息化制度,物流管理最重要的就是信息掌握,而企业目前所采取的手工信息收集必然会影响企业的物流服务质量,导致信息传递速度慢,结果影响企业产品的物流效益。
2.4 企业物流配送效率低 企业物流管理的提高需要企业在各方面给予支持,虽然企业在物流管理中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但是物流管理并不是一次性的投资,它需要企业不断地增加各方面的投入,尤其是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之间的物流管理分工越来越细致,企业之间的物流完成需要各个环节的相互衔接,但是由于企业受到资金、人员等的限制使得企业的物资流通效率比较低,有时甚至因为企业的物流速度跟不上使得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中出现货物短缺的现象发生。
3 现代企业物流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
3.1 政府加强引导 企业物流管理工作的发展,除了企业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之外,还需要政府部门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针对目前物流行业管理秩序混乱局面,需要政府相关物流管理部门制定一个清晰的发展制度,通过科学的规章制度约束企业物流行业的行为,同时政府部门还要建立促进物流管理发展的专项资金或者政策,引导与鼓励企业建立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政府也要针对不同行业的物流管理发展情况积极地鼓励企业引进具有一定资金实力或者管理经验的外商投资到本企业的物流管理中,使得现代企业物流管理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3.2 加强信息化的管理 企业物流管理快速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助力,信息化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促进企业制度的规范与完善,为企业节约运营成本。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对人们的信息素质要求逐步提高,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物流管理模式,有效拓展了以时间和空间为基础条件的物流运作新体系,这样就能将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连接起来,使各部门的信息资源成为整个企业的共享资源,改变企业各个物流部门独立和信息分散的管理模式。
3.3 提高物流管理效率 企业物流效率低下,存在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前的物流体制造成的物流分家。要对这一环节提出符合各地实际的物流发展模式,积极有效地进行管理。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加速资金周转,进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的能力,做到环节上环环相扣,相互影响,为企业自身服务逐渐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3.4 建立良好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机制 建立良好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机制,就能对企业的物流活动进行控制,客观评价物流的合理化程度,不断完善企业物流系统,实现成本的优化管理。物流管理各个系统环节要保持连贯,不然就无法计量和控制相关的物流活动。要认真分析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实现物流成本的核算和管理。可以运用作业成本分析方式,确定企业在物流活动中的成本耗能,把活动消耗准确的计入作业,选择成本动因,积极搜集与物流相关的费用数据,确保物流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
4 结束语
总之,要大力提高我国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就必须树立现代化企业物流观念,切实解决目前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加强政策引导,提供增值服务,有效提高物流管理效率,进一步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只有如此,才能逐渐强化我国物流管理的基础工作,尽快提升物流企业的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娄彩萍.我国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经济师,2011(2).
[2]赵一平.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24).
篇13
1.1 中小企业物流管理观念依然比较落后。中小企业受自身发展规模和经济实力影响,经营者和管理者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如何提高经济效益、积累更多资本上,比较重视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事务,对物流管理相对不是非常重视。很多中小企业认为所谓的物流活动就是生产资料以及产品的运输,只要生产资料和产品不会耽误生产、不会耽误市场需要就可以了。中小企业重视生产经营管理、在物流管理上存在的这种观念将会增加企业物流成本,对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甚至会使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最终影响到企业的总体利润水平。从根本上讲,要解决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企业管理人员和经营人员在物流管理上的观念问题,全面掌握企业物流管理的内容;只有树立了科学的管理理念,才能帮助企业使用适当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才能配备适当的人员,才能达到物流管理的目的和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1.2 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在手段和方式上亟待提高。不可否认的是,许多中小企业在物流管理上的方式方法比较落后,依然采取传统的物流方式和管理手段,过分重视生产原料和生产产品的及时运输方面,对于采取什么样的运输方式、对于运输费用所占利润比例方面没有予以高度重视;甚至一些中小企业单纯的将物流等同于企业生产资料和产品的运输,对物流管理中的数据分析和企业库存状况等因素排除在外,对企业库存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地位和作用不能客观的予以衡量。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在管理手段和方式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无疑增加了企业原料成本和产品的储存成本,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1.3 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缺乏相应的人才。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人才的意义更是显得尤为重要,是中小企业长远发展,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对于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为企业赢得足够的利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小企业之所以在物流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与人才缺乏有着必然的联系;一些中小企业尽管表现出对物流管理较高程度的重视,认识到物流管理在提高企业利润中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专门人才,企业物流管理的科学性、高效性、专门性受到很大的限制。之所以中小企业比较缺乏专门的管理人才,除了一些中小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本身不重视物流管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小企业自身发展规模、薪金水平、发展空间等方面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弱,一些中小企业引不进、留不住,造成相应的人才缺乏。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受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知识能力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不利于中小企业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从长远上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中小企业加快人才引进、想办法留住人才,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1.4 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影响了效率的提高。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技术手段和现代化的办公手段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生存发展已经离不开信息化。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在物流管理过程中仍然很现实的存在传统的管理模式,过分依赖于人工,不能高效利用现代化的办公手段,信息化应用水平极低,甚至有的企业依旧停留在纸笔时代,根本见不到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工具;或者是一些企业配备了相应的信息设施,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操作和应用人才,严重影响到物流管理的高效化和专业化。
2 中小企业加强物流管理的现实对策
2.1 中小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物流管理制度,不断创新管理观念。受中小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和发展规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只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开拓市场、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对物流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思想观念上依然存在一定的偏颇之处。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逐步增强物流管理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认知水平,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物流管理制度。创新物流管理观念,需要中小企业牢固树立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理念,充分认识到物流在企业利润增长中的重要性;要善于创新物流管理的思维,不能单纯的将物流与企业货物运输等同起来,要从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等诸多环节综合考量,将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贯穿到企业的运输、储存、采购、加工、销售等环节,对企业不同生产经营环节予以科学安排;同时,企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物流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控制物流成本,加强企业成本核算,以更好的降低物流成本,扩大企业利润空间。
2.2 中小企业要善于依托第三方物流机构,创新物流管理的方式方法。当前在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中的方式和手段依然存留在“大而全、小而全”的管理模式上,热衷于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去“自办物流”,往往出现因为设备设施利用效率不高、管理不善出现的管理成本增加的现象。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要创新物流管理的方式方法。创新物流管理的方式方法完全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的形式予以实施。所谓的第三方物流是指企业在物流渠道中通过中间商专门的物流服务满足需求方的物流需求。利用第三方物流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具有诸多的优势,能够为企业节约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有效发挥自身效能,节约企业运作成本,进而从根本上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利用第三方物流,尽管要支付一定的托管费用,但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能够节约在采购、仓储、运输、包装、装卸、人力等方面的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节约了大量的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
2.3 中小企业要积极引进和培养专门的物流管理人才。人才对于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之所以中小企业在物流管理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相应的人才。因此,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充分认识到人才在提高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重要性。中小企业要加快对专门物流管理人才的引进工作,从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出发,尽可能提供一些具有竞争优势的条件和环境;要加快对企业现有人才的培养工作,委派企业从事物流管理的工作人员参加系统的培训,提高物流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中小企业要加强与物流管理智能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聘请相应的物流咨询专家等措施,切实解决企业物流管理的现实问题。
2.4 建立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物流管理信息体系。作为中小企业来讲,一定要高度重视信息管理体系的重要作用,配备专门的信息管理设备,引进和培养能够熟练操作和应用现代化信息设备的人才;当配备相应的信息设备和操作人员之后,中小企业要从生产计划、采购生产、成品运输与仓储管理等环节充分、高效的利用信息体系平台,以更好的去处理激烈市场竞争中变得日益复杂的物流管理。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物流管理使得人工管理的难度逐步增加,一旦在进货、验收、质量保证及发货等环节出现差错,不但会浪费一定的时间,而且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对于中小企业采用什么样的信息管理手段,应当从企业自身出发,按照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和实际需求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物流管理信息体系。
3 结语
物流管理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中小企业一种全新的管理手段。但是,当前中小企业在物流管理中依然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诸如中小企业物流管理观念依然比较落后、管理手段和方式亟待提高、缺乏相应的人才、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等,中小企业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在企业物流管理中坚持以科学性、系统性和高效性为基础,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孟凡生.试论网络环境对物流管理的影响[J].物流科技,2004(7).
[2]孙庆峰.企业物流成本系统化控制[J].交通企业管理,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