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点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点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点

篇1

一、居住区景观构成

大部分的居住区景观都由绿化、道路、驳岸、小品、铺地等组成。绿化是小区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早期的居住区绿化大多属于满足于“披上绿化不见黄土”的低层次阶段,缺乏独特性和艺术性。现在居住区景观绿化呈现多元化趋势,内容丰富,层次多样,功能齐全。如将乔、灌、花、草配合种植,营造高低错落、远近分明、疏密有致、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道路作为居住区的主要构成框架,既具有组织空间、疏导交通的功能,又能成为居住区景观布局的一部分。河道驳岸主要是起防洪护堤的作用。小区景观设计中,可根据河道的形态控制水的流速,营造动静结合、错落有致的水景,同时配以灯光、绿化、栏杆等装饰,形成全天候、多视线的景观。小品在居住区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优秀的小品往往会成为视觉焦点,甚至于成为小区的标志。广场铺地是居住区中人流最集中的地方,在规划设计中,可以通过改变地坪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等,创造出极具特色的路面和场地景观。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点

1.居住区绿化景观设计。绿化景观是任何景观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居住区也不例外。绿化的美感来自于植物对人们心理和生理所产生的美学效应,这种美有助于增进人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并对社会和经济产生良好的影响,就居住区本身而言,绿化景观还可以美化小区景色、衬托和加强小区面貌。对居住区景观绿化主要要看居住区绿化的丰富度、绿化的功能效果及绿化的适应性等。根据生态园林原理,在满足居住区绿地使用功能基础上,还应努力创造丰富的景观效果。生态园林的景观性应该体现出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与和谐。设计者对绿化景观的合理设计应建立在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顺应于自然规律,包括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土壤、地形、气候等影响与植物的相互关系之上,只有这种认识同园林美学的融合,才能从整体上更好地体现出植物群落的绿色之美,从而达到绿化景观的效果。

合理的植物配置。绿化是植物配置和草坪的结合。居住区绿化时植物配置应该以生态园林的理论为依据,模拟自然生态环境,利用植物生理、生态指标及园林美学原理,进行植物配置,创造复层结构,保持植物群落在空间、时间上的稳定与持久。如在住宅前后,合理布局高低不同层次的植物,充分利用空间;高层种植常绿乔木各种松树、蜀桧、侧柏、洒金柏等;在中层则布置金银木、鸡麻、小花搜疏、珍珠梅、铺地柏、紫穗槐等;在底层则布置紫花地丁、金银花、常春藤等。这样高中的三层错落有致,植物景观充实,又充分利用了空间,变相提高了绿化面积。

2.居住区水景观设计。人的生活离不开水,感觉上也离不开水,寄情山水绿色之间,是每个居民的想法。在居住区配置水景观的难点就在于用别样的水的形态,声音,对水这种流体进行控制。居住区的水景观设计往往也依赖于大自然本身,否则只能通过能量转化的方式,实现水景观。居民区中水的形式有闹静之分,闹者有喷泉、流水、瀑布等静者则采用大面积的水面,以静制动。现实中往往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如水池、流水、喷泉和瀑布。

(1)根据自然水进行水景观设计要点。首先,是保护水体完整性和生态环境,自然水景观是多个居住区,甚至整个城市共享。其次,遵循水流体的形式,营造水环境,避免生硬的水泥浇筑而成的渠道等形式,而应辅以鹅卵石,水中植物,甚至鱼等;引水用途的强度不得超过土地和水域的承载能力或生物耐受力,保护水系的自然生态环境;适当辅以人工水流,自然水景观不可能满足全部审美要求,将认为的景观辅以大自然,保证两者风格的统一,保证水景观的一致性;水景观周围要有适当的绿化面积,保证居民与水接触的空间,但又不至于破坏水景观。

(2)人造水景观设计要点。以瀑布、涌泉为主的水景观,应注意水的落差,只有足够落差产生的溢水、跌水、紊流才能体现水流的动感;水流体不能单独存在,而应增加与沙石,水中植物结合的机会,提高含氧量,保持水的动态生态,否则人工水会变成死水、腐水,对居住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水景观可以充分和居住区的水循环利用起来,引导雨水沿着起伏地形渗透、流淌,汇而成河减少电能的使用,同时起到排水的作用,在干旱时,还可以人工灌溉水,保持水景观不断水,给人舒适安逸感。

3.居住区入口景观设计。研究表明,居住区入口景观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居民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他们工作身心疲惫,通过入口景观设计,可以让他们近居住区就可以感受到温馨。入口是居住区与外部环境的连接点,它不仅能够改善和丰富住宅小区的整体环境,提高环境质量,还能美化街道和增加街道的特色和吸引力,甚至于为城市带来繁荣与活力。居住区入口的景观设计一般比较显眼,有的依赖于地形,水源,更多的则通过人工方式增加相关元素,如水、植物、灯光、雕塑、门体、围栏、广场、铺装、建筑物等以及它们的质地、色彩等。但是总体上讲,居住入口的景观设计要点有:

(1)功能性原则。入口的产生是人类为了防御和通行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居住区入口的功能也越来越多,从最初的通行和防卫功能到如今衍生出的标志、象征等功能。但是即使到了现在,小区入口的基本功能依然是通行和防卫的需要。所以构思入口最基本的就是以实用、适用为目的,进一步讲就是构思适合人们行为、活动的场所,与其空间使用上的需要。

(2)整体协调性原则。如小区的入口尽量做到闹中取静,这就需要预先考虑小区在城市中的入口开设的方向,使小区和城市较方便的融合。对于居住区入口景观设计来讲,入口景观形态不仅反映了入口空间的围合关系和功能的组合状况,它也包含了每个局部节点的处理效果。局部节点设计反应出设计的严谨性,同样,入口形态的形态特征也大多通过局部的节点设计来达到协调和强化。

三、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1 设计随意,与施工脱节

一些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对现场空间特性进行分析,全凭感觉和意识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又不及时与施工方沟通交流,导致小区景观在设计图纸上往往表现得美妙绝伦,一旦置身于完工的景观现场,却完全体会不到设计者的用意所在。同时,一些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不注重细节,设计粗糙、空泛,缺乏品质。

3.2 重平面,轻立体

合理的景观规划应避免大面积华而不实的绿化,应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与立体布局有机结合。目前,居住区绿地结构层次单一,多为乔草两层或灌草两层,不能形成有效的乔、灌、草复层混交结构。一些小区为使“黄土不露天”,大面积铺设草坪。夏季草坪生长旺盛,每3d就要浇1次水,每30d就要对草坪进行1次刈割,既增加了养护成本又引起了噪音污染。同时,由于现在铺设的草坪多不耐践踏,人们根本无法直接进入,大面积的草坪挤占了人们的活动休息空间,使居民只能“望绿兴叹”,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一些小区偶尔也种上一些乔木树种,但仅为点缀而已,种类也单一,无法形成垂直绿化景观。

3.3 铺装材料过多

一些小区为了追求视野广阔的广场效果,往往在施工过程中减少绿地面积,增加铺地面积,导致这些铺地在夏季出现强烈的反射效应,从而形成“人造沙漠”,既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也让居住其中的人们感到单调和疲惫。现在多数小区的铺装材料还存在使用不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铺装材料多具有不透水性,降水很难渗入地下,只能形成地表径流,由下水管道流走,这为暴雨季节内涝的形成埋下了隐患;二是铺装材料的种类、图案、色彩与居住区环境、植物不相协调。

3.4 疏于管理

现在很多物业管理公司和小区业主关系紧张,矛盾重重,物业费难以收缴,物业公司日常工作难以为继,更不愿意多花钱去维护小区绿化,使得本来整齐美观的居住区绿地杂草丛生、枝残叶败、病虫害横行,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一些物业公司对于小区绿化的日常管理也仅限于浇水和除草,而对于病虫害防治及季节性修剪更无从谈起。

四、改进措施

4.1 转变设计思想

明确居住区特性,减少人为成分,充分利用地质因素和自然资源,以人为本进行设计,将居住区的景观功能性、地域性、生态性及文化艺术性融为一体,有机结合。景观设计师在景观设计占有主体地位,但不能独断专行,而应该邀请规划师、建筑设计师、环境保护工作者及相关人员共同参与设计,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使设计作品能够满足各方需求。同时,设计者应时常以普通游览者的身份和视角来审视和修改自己的作品,这样的设计才能散发出勃勃生机,才具有和谐之美。

4.2 丰富植物种类,应用垂直绿化

多元化是一种趋势,在选择园林植物时应避免种类和结构单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及不同植物的习性进行多样化配植,建立复层混交群落结构,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在复层混交群落构成中,上层的乔木树种可选择圆柏、云杉、油松等常绿树种和国槐、白蜡、新疆杨等落叶树种;中层的灌木可选择金银木、连翘、小檗、榆叶梅、紫丁香等,由于它们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有所不同,有的宜配植于疏林下,有的宜配植于林下蔽阴处,有的宜配植于林缘;群落下层的地被植物可选择石竹、玉簪、萱草、地被菊、鸢尾等草本植物或山荞麦、地锦、铺地柏等木本植物。地被植物的广泛使用既可避免只使用草坪的单调,又解决了地面问题。复层混交群落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不仅能够防风、降温、滞尘、隔音、提高空气湿度,而且还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收有害气体,而这些功能都是相同面积的草坪所无法比拟的。

垂直绿化在现代小区景观布局中极少得到应用,但垂直绿化具有占地面积少、绿化面积大、见效快、遮阴降温效果好等优点,有利于滞尘、防污,繁殖容易,养护简单,因此应在小区景观绿化中适当地进行推广应用。垂直绿化主要有墙面覆盖、篱垣绿化、棚架绿化、栏杆绿化等形式。牵牛、红花菜豆、忽布、小葫芦等草本植物,地锦、葡萄、山荞麦、五叶地锦、蔓性蔷薇类等木本植物都可用于垂直绿化。

4.3 加强管理和宣传教育

提高物业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技能,加强爱护环境、珍惜环境等社会公德的宣传和教育,普及绿化美化知识,提高居民素质,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小区景观绿化管理工作中。

五、结语

景观设计于居住区而言,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意义,如居住楼房销售前的广告宣传,居民本身美的享受,和谐小区的标志等。总体上看,景观设计要求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居住条件的改善而越来越高,但是绿色景观,入口设计是不能避免的两个景观设计,未来的绿化景观中,还可能增加诸如游乐景观,聚居景观(如小型放映厂、舞台等)。提高景观设计的标准,遵循人性化的原则,改善居民生活舒适感应是未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出发点。

参考文献

篇2

1 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作用

1.1 改善生活条件

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人服务,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居住区园林景观科学、合理的设计能够很好的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水平也越来越高。园林景设计不仅给人们提供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而且其优雅的环境氛围和齐全的园林配套设施为居民提供了极佳的休闲场所,居民能够便捷的进行户外活动和游玩。城市居住区园林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景观的设计和布局更加科学、合理,为居民有效的提供了观赏、娱乐以及进行社会交往的场所,有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1.2 改善居住环境

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不仅能够很好的美化居住区周围的景观,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场所,而且能够有效的改善周围的环境条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大多以各类绿化植物为主。园林设计中大面积的绿化植物,能够有效的净化居住区周边空气、减少尘埃和噪音,大大改善居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此外,居住区园林绿化植物的合理布局和配置,具有改善气候、遮阳降温、调节气温、风速等作用,为居民的生活更加舒适,有效的提高了居民生活的整体质量。

1.3 改善不雅观的景物

近几年,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居住区园林设计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许多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者通过有效、合理的植物配置,有效的利用新增植物来遮蔽了原有不雅观的景物,在不破坏原有区域植被,保证生态化的前提下,科学、有效的促进了环境的协调、美观。在一些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许多设计者科学、合理地利用婀娜多姿的花草树木,丰富多彩的植物布置以及水体的点缀等,改善原有环境中不雅观的植被,使居住区环境景观更加美观、协调。此外,我们可以合理的利用植物材料进行空间的分割,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园林植物的层次化设计,进一步提高园林植物的层次美,使居住区的园林景象更优雅、大方。

2 景观设计要素

居住区公共景观的设计是通过对各景观构成要素的合理安排来实现的。现代住区的景观设计,不仅讲究绿化的形态,讲究植物质感与色彩的配置,还要讲究植物群落的生态化布局。此外,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对整体空间环境的布局、地形处理、硬软质场地的划分、活动设施的选择、景观建筑物的营造等,甚至一方地砖,一块缘石的选择和细部处理,都要经过规划设计师和建筑师们的共同参与研究,实现整体环境的最优化。

3 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3.1 体现地方特色原则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差悬殊。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时,我们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居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居住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自然环境是景观绿化的基础,在居住区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貌山水环境、气候特征等。设计过程中,我们要更好的实现地势的合理利用、水系的科学改造、树木的适当保留等目标,创造具有特色的环境空间。

3.2 体现功能性原则

居住区户外环境是居民主要的活动空间。在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园林景观的实用性问题。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这一前提来确定空间的大小、铺装的质感、地面的高差等,合理的进行布局和设计。同时,居住区的景观对所有住户具有心理调适的功能,给予每个人以家园感,促进社区居民的民主和自主精神。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应兼顾“动”和“静”两大功能。“动”包括运动、健身,所以居住区会出现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场地,比如儿童玩耍、老人跳舞、健身的集散广场等场地。而人们休息赏景,下棋等属“静”的部分,在设计的时候“动”与“静”的区域要合理安排,以免干扰居民的正常休息。

3.3 协调性设计原则

由于居住区与城市其它地区相比,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安静、祥和。因此,在居住区园林景观的建设过程中,要尽量保证其设计与周围小区的环境意向相协调。同时,我们要尽量保证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实现设计的协调性。这样才能使得小区整体具有更加真实感人的持久魅力。居住区的建筑的风格是景观设计风格的基础,景观设计的风格取向必须考虑建筑的特色。在设计过程中,有效地实现二者风格与特色的相互渗透,才会使居住区整体景观更加宜人。

3.4 层次化设计原则

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层次化设计原则。经过园林设计的实践经验证实,层次化设计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我们要根据居住区的实际环境情况,进行植物的层次化设计,合理的把一些新型植物融入进去,在保留原有植物的前提下,实现景观设计的协调性。设计过程中,考虑到生态化的因素,我们不能用新型植物完全代替原有地域植物,最好采用层次化设计的方法。层次感也是评价住区环境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住区景观设计有时也需要提供各级私密空间,并且各层次之间应有平缓的过渡。

3.5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人性化的设计原则,在外部空间景观设计中,表现为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为此将外部空间景观环境塑造成具有浓郁居住气息的家园,使居民感到安全、温馨及舒适,产生归属感,逐渐成为设计的趋势。人性化设计原则即想居民之所想,造居民之所需。在设计开始前,应对整个居住区进行朝向和风向分析,以利于组织好居住区的风道。在景观规划阶段需考虑到向阳面和背阳面的处理,居民在冬天需要充足的日照,而在夏天又需要相对的遮阳。此外,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设计的实用性,使其真正成为居民生活和休息的良好场所。

总之,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科学、合理,能够美化居住区的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为了更好的完善未来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加快城市化建设的进程,我们要不断的完善设计过程中的不足,更进一步的去探索。

参考文献:

[1]陈鹭 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研究[D].导师:唐学山 北京林业大学。

篇3

在现行交通系统的基础上,适当分离了车流与人流在各景点的处理上,也注重认识人性阅读自然体验生活聆听故事,创造合理的场所和诗意人性的活动空间。注重了环境布置的均好性。室外空间达到“动与静,开与合、内与外”的和谐统一。

1. 1因地制宜,经济合理

尽量将现代元素构图与古典园林有机结合,运用现代园林设计艺术和施工技术,体现江南园林的意趣精髓而非刻板地套用江南园林,照搬照抄某个私家园林 因为当代小区的服务对象和管理展示方式有所不同,并非全部隐藏曲折,为少数人服务,而应当考虑大众的使用和观赏,加强大众的交流,关注健身、亲子、休憩游览及人与人的交流。

1.2顺应自然,尊重自然

由于受气候条件以及其它诸多因素的限制,完全以江南园林风格做景观很难实施,而且造价太高,设计时主入口、景观轴线、中心景观区和围墙做成具有江南特色的园林景观;宅前屋后以种植草坪、树木为主,组团院落绿地可通过命名或适当点缀具有江南韵味的小品来体现江南园林文化气息,形成自然宽敞的园林景观,开窗即可见景这样既在整体上突出了水韵明珠江南小镇特色,又使整个园区内景观主次分明,各有侧重,达到神似而非形似的效果。

2.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原则

2.1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确立,是环境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使居住区环境设计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向营造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以人为本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居住区的生活空间内,对人的关怀则往往体现在近人的细致尺度上 (如各种园境小品等 ),可谓于细微之处见匠心。因此,景观设计更多的从人体工学、行为学以及人的需要出发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并以此作为设计原则。要创造适于居住的生活环境,更多的需要建立在居住实态的调查研究之上。

2.2生态设计原则

生态观念的融入,赋予了居住区景观设计更为深刻的内涵,使居住区景观设计走出了狭义的视觉美学的概念范畴,使其研究对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环境走向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层面。基于生态的设计思想,不仅仅是追求如画般的美学效果,还更注重居住区环境内部的生态效果。例如绿化不仅要有较高的绿地率,还要考虑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乔、灌、草结构的科学配置; 居住区环境的水环境则要考虑水系统的循环使用等。

2.3尊重地域文化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必然产生不同的文化,同样,就小区规划设计来讲,小区所在的区位决定了规划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规划师在具体设计方案时,必须从小区所在的地理区位条件出发,充分处理好这两者 (实体因素、精神性因素 )的关系,使小区既能满足居民居住、工作、生活、学习等物质性需求,同时又能满足居民的舒适、亲切、具有认同感、地域感的心理情结。

3.住宅小区景观意境创造与设计手法

在住宅区绿地中创造一种美的意境,设计者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1意境的产生应该与住宅区的命名有联系

每个住宅区都有自己的命名,住宅区一个好的命名给我们设计住宅区绿地的意境提供了设计主题等元素,而住宅区绿地意境的体现又为住宅区命名扩大了影响。

3.2意境的体现应该是既含蓄又具体, 但又不是虚幻的

住宅区绿地中创作的意境,应该是从居民小憩、游览的过程中领悟出来。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通过植物、山石、建筑、道路、水体等园林物质要素加以表现。

3.3园林植物是意境创作的主要素材

园林中的意境可以借助于山水、建筑、山石、道路等来体现。但园林植物产生的意境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不仅因为园林植物有优美的姿态、丰富的色彩、沁心的芬香、美丽的芳名,而且园林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活机体,是人们感情的寄托。大至每一棵乔木,小至每一株小草,都形态各异。因此,在设计中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特质去进行意境创作。

4.结束语

运用生态学的原理,满足住宅区的功能要求,创造环境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这是设计者追求的目标。然而,这一设计思想的体现和保持,还得借助于合理精心的施工、长期良好的养护。如何使设计思想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准确地体现出来,如何使设计思想能长期稳定地保持下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研究。总之按照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理念所创造出来的景观生态模式,能够完善城市居民住宅及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城市住宅区环境的质量。建造一流的绿色居住环境, 让我们为此共同努力。(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篇4

引言

目前,在我国的城市居住区建设面貌趋于标准化,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方向和理念比较单一。面对城市居住区居民生活存在的具体问题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需要回归设计初衷,并非只有山石、水、观赏植物构成的居住区景观设计这种套路,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可结合地区农耕文化构成农耕花园景观。

一、 农耕文化与农耕花园景观设计概述

农耕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综合。在物质层面,农耕文化又派生出农具、粮食加工工具、农产品等。在精神层面,中国农耕文化特别强调人与自然关系中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无形之中锤炼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形成独特的农耕文化。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生产生活观念促使自给自足的社会稳步发展,虽然现代种植技术的成熟使农业有了较大发展,但农业依然是历史发展的根脉,而且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根基。从农业造就的农耕文化影响中国几千年的灿烂中华文明来看,在当代农耕文化依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茹毛饮血到吃粟谷,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再到今天的科技种田,农耕文化从产生、发展到成熟的过程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而文化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国农耕文化分别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主发展起来,从神农氏开创的原始农业到科技发达的现代农业,农业离不开种植,中国农耕文化的特点是以耕种为主的农业文明,农耕文化包涵各种耕作技术和科学发明,并且派生出多元的文化产物,如与中国农业息息相关的二十四节气,颇具智慧的传统农业耕种工具与粮食加工工具。

城市居住区农耕花园景观设计是现代城市景观设计领域的一个新概念。农耕花园是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融合景观小品设计的产物,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结合的特点。从农耕花园实用的角度看,自身的特点决定设计的趣味性,这种趣味性表现在农耕活动,通过农耕活动获得农耕果实,这个过程是人与自然的互动的结果。从审美的角度看,农耕植物的色彩、形态令人赏心悦目,表现回归田园的乡村意境美。

二、农耕花园景观设计与城市居住区的融合

从现存的城市居住区人的种植行为来看多数人天生具有喜爱种植的爱好。如在《舌尖上的中国》其中的一集节目展示居民在自家楼顶种植瓜果蔬菜,描述从辛勤种植护理到了秋季丰富的收获,并和街坊邻居一起制作美食,生活呈现出浓浓的人情味。再如成都一处居住区用屋顶空间作为花园、菜园实现城市农耕,楼顶均被居民开辟成农田,每小块土地旁边都立着小木牌,标识着各自的门牌号。农耕花园景观设计融入城市居住区为居民提供亲近自然体验农耕文化的机会,人在参与种植活动中会增强居民对自然的感受、体验,与自然深入互动,培养居民对农耕的浓厚兴趣和对自然的自觉爱护。

早在1898年,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在其发表的《明日:一条通向改革的和平道路》提出了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认为应该建设一条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1〕农耕文化与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有机融合,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可以通过农耕花园实现“融景还耕”这一观点与埃比尼泽・霍华德的理想城市不谋而合。城市居住区作为满足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从空间方面划分为室外空间和室内空间。农耕花园景观设计是针对城市居住区室外空间的研究对象,与城市人口密集的钢筋混凝土森林对比,农耕花园景观设计让居民体验农夫的快乐,使城市居住区增加接地气的生活趣味因素,特别是对老人调节心情和对儿童认知自然有帮助。与目前的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相比,农耕花园景观设计更加能与人互动,这种互动表现在农作物需要人种植培养,而人从农作物种植过程获取精神快乐与物质收获。因此,农耕文化与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并非排斥而是可以融合。

三、城市居住区农耕花园景观设计的设计要点

城市居住区农耕花园景观设计的区域是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居住区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的内容是绿地布局形式、景观分析、功能分区、道路分析、植物分析等。传统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以植物造景、休憩、观赏为主要功能,而农耕花园景观设计是以种植为主要功能,附带提供休憩、观赏的功能,将景观小品点缀其间。农耕花园景观设计要点与传统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内容基本相同,但侧重有所不同,前者侧重农耕种植,后者侧重造景。农耕花园景观设计有助于营造适合人居的人性化的居住区生活空间环境。以下是对城市居住区农耕花园景观设计的要点分析。

3.1 农耕种植

农耕种植面积应占总体居住区绿地面积的大部分,种植浇灌可采用植物滴灌技术或喷洒技术。农耕种植是经济农作物的种植,种类包括粮食、蔬菜、果树、花卉等,在审美方面应符合景观设计美学,如种植高矮、大小、丛植相结合,遵循形式美法则。种植应充分考虑农作物的特点,种植较为耐旱的粮食类的农作物芝麻、落花生等;种植易于打理、观赏价值强的农作物,如棉花、红薯等。种植蔬菜类的生长速度快的农作物,如上海青、油麦菜、生菜等。种植果树类的农作物,如桃树、杏树、梨树、苹果树、石榴树等。种植可以观赏、食用花卉类的农作物,如、玫瑰、油菜花、忘忧草等。

3.2 景观小品

城市居住区农耕花园景观设计在种植区域中间点缀景观小品能使居住区环境锦上添花。景观小品常以景观石、雕塑、垃圾箱、灯具、指示牌等组织景观小品,景观小品虽体量不大,却是景观中的点睛之笔,不仅形象生动、为恢弘严肃的建筑增添情趣、丰富空间层次,活跃了整个景观环境的气氛。〔2〕居住区农耕花园景观小品设计应注重审美功能,景观小品设计细节一旦粗制滥造会造成丧失美感,给人劣质的感觉,而考究的设计细节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素质和审美高度。景观小品设计采用废旧物品进行重新设计是目前提倡的一些做法,它会激发人的创作灵感和启迪智慧。如由土人设计公司设计的中山岐江公园保留旧厂房和机器设备作为城市珍贵的城市记忆元素,用崇敬态度将这些元素重新赋予新生命力,这些景观小品怀旧却不失精致。

3.3 道路规划

农耕花园耕地规划种植应结合景观设计功能区域划分,不必与农村方形田地形态相同。在平面分布图中,耕种面积可呈现不规则形状,具体分布应根据景观设计规划需要划分,在种植区域合理规划和住宅楼入口设计的基础上合理规划道路使道路畅通无阻,并且避免过多交叉。如由土人设计公司设计的沈阳建筑大学校园使用水稻、当地农作物作和乡土野生植物为景观的基底,道路规划设计突出便捷的直线形成路网体系。而在城市居住区农耕花园的道路规划设计应从自身特点出发,因地制宜,通过道路规划增加空间的丰富,这点并不违背传统居住区景观设计。

四、城市居住区农耕花园景观设计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农业观光旅游风靡中国,许多城市游客来到农村体验乡土人情和品尝农家小菜。〔3〕这证明城市人对农村自家菜园的向往,城市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引入农耕花园的设计理念会产生生态、节约、教育等现实意义,并丰富城市居民生活和促进建立良好的居住区邻里关系。

4.1 生态意义

城市居住区农耕花园景观设计属于景观绿化范畴,在生态功能与传统居住区景观设计作用相同。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生态作用从根本上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传统居住区绿地是以植物为主体,在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能有效地改善居住区建筑环境的小气候。〔4〕居住区农耕花园景观设计属于种植绿植,因此同样起到积极的生态意义。

4.2 节约意义

城市居住区农耕花园景观设计与传统的居住区绿地景观设计相比,农耕花园景观设计能合理地利用土地进行小规模农产品生产,在种植的过程居民体会农产品从种植到养护到收获果实的复杂过程,从而培养居民粮食节约意识。此外,从居住区农耕花园景观小品的材料运用方面,可采用废旧物品再设计或可再生材料来制作景观小品。如美国芝加哥的盖瑞康摩尔青少年中心屋顶花园设计开发一个包括花卉和蔬菜园的屋顶花园,花园小径由回收牛奶容器制作而成的塑料木板组成。在我国部分地区的景观设计同样具有节约意识,如采用废旧轮胎做景观小品。

4.3 教育意义

在居住区融入农耕花园能使城市儿童少年对生活有深入的了解,从参与农产品的种植娱乐的过程中扩展孩子的视野,普及农业知识,在娱乐中教会孩子知识世界和帮助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儿童对环境的反应比成年人更为直接和迫切,他们总能发现高低、远近、软硬、暗亮的概念,而他们用来探索这些概念的客观物体则又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并强化他们的学习乐趣。〔5〕居住区农耕花园无疑是激发儿童对自然认知学习的良好场所。城市居民通过种植农作物可纠正对农产品的错误认识,使人们了解自然生长下的农产品的形态和绿色种植下农产品的样子,不会盲目地用大与好看的标准来衡量农产品的质量。

结语

东晋陶渊明所著的《桃花源记》描述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呈现的宁静和谐的生活场景是人们心中理想的生活环境。可见,从古到今人们追求的是安全、惬意的生活环境,然而对比现代人民的居住方式和古代存在较大差异,现代人们期待更健康、更舒适、更有品质的生活方式,因此对于城市居住区的生活环境设计要求更高。农耕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折射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虽然现在是信息化时代但农耕文化一直伴随着科技发展在不断进步,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应结合农耕文化是从高雅景观设计走向亲民景观设计,农耕花园景观设计不仅使城市居住环境产生积极意义,而且使农耕文化发挥新作用。

〔参 考 文 献〕

〔1〕陈柳钦.田园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理想城市形态〔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1,(03):21-23.

〔2〕陈丽昀.张建华.城市景观小品对城市精神文化的塑造〔J〕.上海商业,2011,(23):14-15.

篇5

1.2环境景观的生态效率的忽视。自二十世纪80年代至今,草坪风久盛不衰,许多居住区的绿地系统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疏林草地,忽视了乔木、灌木、地被在改善生态环境中的作用。采用单一的草地,不但结构单一,生态效率低下,而且为大面积草坪的养护管理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一些设计师们往往忽视了居住区景观环境诸要素在各种不同空间的具体要求及相互冲突。没有在各种环境空间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围绕着提高生态效率来处理好各种要素之间关系。

1.3功能和空间的多样性的忽视。设计师往往花很大精力去研究居住区环境的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过于强调居住区视觉形象营建方面的作用,却常常忽略了它的功能。设计的出发点往往不是为住户营建亲切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而是为了追求强烈、震撼的视觉刺激,乐道于它形式上的美,不注重从功能要求上合理安排开放和隐蔽空间,导致出现过于空旷、单调的空间效果,缺少空间的多样性。

1.4人性化设计欠缺,缺乏亲切感。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终极目标是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因此人性化设计在居住区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忽视居住区人性化设计的情况不在少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设计者和用户缺乏沟通,不尊重居住者的需求;居住区的安全性问题考虑不周,诸如预防火灾、水灾的系统建设,预防突发事件的绿色通道系统和残疾人无障碍通道建设等;居住环境的健康性设计没有足够重视,如日照、通风、防尘、消除噪音等问题。

2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要点

2.1绿化种植景观的设计居住区绿地是人们活动、游憩的重要场所。植物在绿地景观中犹如建筑材料可作为地面、天花板、墙面等,其变化极为丰富多彩。植物又不同于建筑材料,它们富有生命,会随着季节生长、开花、结果。它们是活的建筑材料,被称为软质景观。它们与硬质景观的建筑等相互衬托,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形成生动的居住绿地景观。

①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戏场和其他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②植物配置。植物以其优美的姿态、鲜明的色彩和旺盛的生命力极大丰富和美化着自然环境,并有制氧、滤尘、遮阳、挡风、灭菌、防噪声、调节温度和湿度等作用。每一种植物的配置要充分考虑其造型、色彩、落叶期和花期等各种因素,合理地搭配,使每个季节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色[2]。配置时应根据绿化的功能要求,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点,选择抗病虫害强、易养护管理的植物;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

2.2道路景观的设计居住区的道路景观设计中强调将交通空间和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通过阻止无关车辆的进入,并对街道的线形、宽度、铺装和小品等进行精心设计以降低车速,达到人车共存。以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伸入小区内;在空间形态特征上,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设计时结合住宅楼的入口、停车位、廊道做拓扑变形,扩展出形态各异的院落空间,同时结合绿化、铺底划分空间,作为满足多种功能的居住性公共场所,即作为邻里交往、临时停车及儿童和老人活动场地,同时道路也起到景观欣赏的路径作用。

居住区的道路系统设计时,要分级明显、构架清楚、通而不畅、顺而不穿,分流合理,考虑便于居民出入以及消防和救护等需要;减少对居民区的影响,保证居民区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步行路和路侧的植物种植要形成绿荫带,且景观道路要有生动曲折的布局,使人经过时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

2.3建筑小品景观的设计小品在景观设计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体量不在于大或小,而在于除要体现本身功能外,还对环境起点缀作用。根据功能,可分为五种:①建筑部位艺术化小品,如室外楼梯、走廊等;②室外工程实施艺术化小品,如出入口、挡土墙等;③公共设施小品,如垃圾箱、路灯、指示牌等;④活动设施小品,如儿童游戏器具、休息亭等。

活动设施,尤其是儿童游戏器具的场地设置要特别注意,一是要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二是远离主要的交通干道、停车场和地下车库的排风口,三是地面最好铺设防滑、防撞的橡胶垫,以保障儿童安全。

雕塑是景观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法。传统的雕塑多在绿地的中心部位或结合水池、喷泉设置,成为视觉中心。现在的雕塑无论在造型、材料、色彩,还是设置位置都比以前有较大的发展。造型既有具象的又有抽象的,既有真实的又有变形的。位置有些看似十分随意,如在休闲步道上设置一组妈妈推着婴儿、夫妻手挽手的散步等真人大小的雕塑,真实地反映生活场景,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这类雕塑虽只起陪衬作用,但在造型上是以理性的方式塑造场景与装饰空间,在功能上烘托气氛与增加情趣。

3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要求居住区不仅有居住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人们不但关注内部的居住空间,对居住的外部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如何以全新的生态环境观念,创造宜人的、富有精神感染力的居住区环境,并使居住区环境更完美的满足人们的需求,是建筑师与规划师不容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虎志强.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探讨[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篇6

一、居住区景观价值的体现

居住区景观价值主要体现在景观、使用、绿化三个方面。具体主要由人、建筑、绿化、水体、道路、庭院、设施、小品等实体要素,和环境的、文脉、特色等精神文化要素两方面构成。居住区应该提供丰富的户外活动场所,在这些场所中设置一些小型的活动设施,并将其景观化,创造出好的景观模式。这些景观设计应该在考虑地域、气候、周边环境等因素下具有独特的设计,符合小区的建筑风格及整体环境,形成有自身特点的形象特色,使住户产生归属感。好的景观设计可以吸引住户走出居室,为住户提供与自然交往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创造出了和谐融洽的氛围。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给住区景观建设带来了新的材料、新的构造方式、新的植物种类。居住区中景观的优劣成为房产开发商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设计还是要遵循以下原则:

1.设计的历史人文原则

美国著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沙利文说过,对社区主要人群而言,景观不该是社区中的鸡肋。做好一个社区的景观,要考虑社区的自然条件和历史人文背景,从而确定景观设计做成什么样:同时,要研究社区内人群的活动习惯、活动规律和需要,从而确定景观设计能做成什么样。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并不是单纯地从美学角度和功能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更要从人文要素的组成中贯穿其设计立意和主题。无论经济如何发展,交往毕竟是人的根本需要,邻里交往是最基本、最直接、最容易实现的交往方式。居住区景观环境具有承载居民交往和休闲活动的功能,适当的公共空间有利于邻里间的交往与沟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归属感,真正实现居住环境的人性化和人情化的需求。

2.设计的范围

所有景观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各类雕塑小品、园艺小品、设施小品、种植绿化、水景设置以及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公共设施等都在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范围之内。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在各种造景要素的组织、策划上,而且还参与到居住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间环境氛围的创造上。

3.设计过程

进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硬软景观要注意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统一。在设计过程之中,首先要把握住景观的设计要点,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之中,景观设计师要与建筑工程师、开发商进行经常性的沟通和协调。景观设计模式也从以前那种待建筑设计完成以后,再作环境点缀和修饰的做法,使环境设计参与居住区规划的全过程,能够得到更好的表达。

三、景观生命力的衡量

良好的社区园林景观可使住宅产品更具有生命力,包括景观本身的持续发展和景观所带来物业的保值。衡量住宅景观是否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一般有:

1.文化内涵是否丰厚

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在设计时就要完整的考虑到可持续发展,要使景观设计作品具有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并能与居住区建筑本身的风格特点相融合。

2.实用功能是否完善

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景观首先要具备较强的实用功能,其次才是满足居住者的观赏行为。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使用为本的原则。如果不考虑景观的使用,不管社区用途是商务还是居住,景观设计仅“为美丽美”,居住者无法充分享用,这样的景观也是缺乏生命力的。

篇7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生存环境也提出了高质量的要求。居住区是当今社会人们聚居的主要方式,居住区的形式是集约型社会发展方向的产物,既可以节省居住空间,又可以组织有限的空间环境为多数人服务,因此,居住区的园区环境成为商品房销售的亮点之一。本文通过对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相关内容过的分析,总结出其设计的要点、方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2、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素

居住区景观是城市景观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同其他景观设计一样,居住区景观设计包括物质和精神两种元素的设计,是指居住建筑群体的外环境景观设计。由于居住区的外环境不但直接影响人们的居住条件,还能有助于减少城市的喧闹,放松心情和安抚紧张的情绪,因此,居住区的景观常常是开发商用来吸引户主的营销手段之一。

居住区景观设计师通过各个景观要素的综合利用来实现的。近年来,人们对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要求有提升的趋势,不仅讲究绿化的面积、形态,对植物本身的种类和总体的色彩搭配、生态布局也有所要求。另外,对居住区的整体景观环境还应考虑如何利用地形特点来完成对景观环境的整体布局,景观区域的划分,如何将植物语水体结合在一起,以及如何利用灯光来衬托夜间的景观。

在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时,应遵守相关的法规和设计规范。景观设计与多个科学技术相关,如水利、土石方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园林植物等方面。因此,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要有科学依据。其次,为了让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住户,在进行设计时应满足生态要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再次居住区的景观设计首先要具备观赏、活动等基本功能方面的要求,让居住区具有环境卫生、景色宜人、舒适健康的景观环境。最后,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还应满足一定的经济原则,在树种和材料的选择上注重环保、节能、节材的原则,并尽量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来维持良好的景观环境。

3、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法

3.1景观风格

近年来,居住区景观设计逐渐趋向风格化,常见的有欧洲古典风格、英国自然风格、中国古典风格等。欧洲古典风格是在建筑物周围设计成几何造型的像地毯一样的景观区块,让其作为建筑物的陪衬,衬托出建筑的高大。景色优美,但在设计时常常忽略了人作为主体元素的参与,因此,缺乏人的参与感。英国自然风格强度自然环境的引入,用风景画作为设计模板,建筑则是其中的点缀,这与前一种风格截然不同,更加提倡自然与生态。中国古典风格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延续,但从适应性方面来讲较差,从而限制了居住区本身的发展。

3.2景观绿化设计

绿化设计应注意植物种类的丰富和组织的层次感,宜采用多样的植物群组来实现居住区的绿化设计,并能够协调季节变化。一般来说,绿地应以灌木、花草为主,结合植物自身的特点来实现一定的功能性和观赏性,常绿与落叶相结合,速生与慢生相呼应,形成多层次的生态结构。另外,树种的选择还应注意地域气候的区别。

绿化的种植还应注意位置的选择,以免影响建筑室内的采光和通风等。还应结合朝向来选择种植位置,让其能够在夏季形成纳凉树荫,在冬季不会遮挡阳关。

3.3景观小品设计

居住区内可采用体量始终的雕塑来增加环境的趣味性,可利用雕塑的材质、色彩等塑造不同区域环境;并应与住区内建筑、绿化、道路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相结合。表现时代特征是雕塑小品的特点,居住区内的应注意尺度不易过大,以贴近人的生活为原则。

3.4水景设计

水体的引入令居住区环境更加贴近自然,并能有效调节周围的环境温度,是常用的景观设计元素之一。相呼应的光和水是水景景观的极致所在,可利用水体的映像来扩大视觉空间,使空间更加具有层次感,增加景观的整体美感。除此之外,还可利用不同的水池内部颜色来丰富环境的色彩。

4、城市居住区景观发展方向

近些年来,由于人们对生存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工业已从各大中城市的中心退居到开发区,这也为居住区的发展提供了便捷条件,要求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融合文化、艺术、时尚等元素,走向新的发展方向。

4.1景观环境的文化元素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应在满足城市规划要求的基础上,能够有自身独特的整体风格,各个景观要素(包括雕塑、铺装、小品、绿化、水景等)应相互协调,为统一的主题服务。不同地点的不同居住区可结合住宅建筑的特色来进行景观设计,比如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的城市,其居住区的风格可沿用历史文化来建设园区景观环境;在新兴的都市可采用现代风格的景观环境来衬托住宅。近年来,由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力宣传,具有中国历史特色的景观设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4.2景观环境的艺术元素

欧陆风情式建筑曾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居住建筑的发展风向,喷泉、欧式雕塑、罗马柱廊、大面积的观赏草坪等都曾是居住区环境的常用设计元素。现如今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古典园林,因此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引入到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已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4.3景观环境的特色元素

特色一:居住区景观环境的观赏价值。具有观赏性是景观环境的基本功能,在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应按照植物的种类来设计布局,让其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而不是随意的堆砌。

特色二:居住区景观环境与建筑特色的呼应。现今的居住区景观都是围绕建筑风格来进行设计的,围绕开发商对居住区所设定的主题,如以棕榈类植物和水景为主的夏威夷风情、以地域文化特色为主的园林景观等具有一定主题概念的景观环境,使得居住园区的整体环境提升。

特色三:居住区景观环境的季节性。居住区的景观环境打破了常规的单一方案,而是让其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空间上,在进行园区景观规划时,可根据不同地块设计出不同的景观主题,让人们能够体验到一步一景的高质量环境,同时还可以增强人们的归属感。时间上,随着季节的变化,人们对室外环境的要求也会有所变化,因此,让居住区景观环境具有季节变化的能力,能够更好的感受到自然的变化,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很好的帮助。

5、结论

不但要求居住区景观具有一定的观赏功能,还要求其能够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符合生态发展的要求。本文对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产生的原因、景观设计元素、景观设计方法,以及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给出了相应的分析。综上所述,居住区概念的推广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的集中、便利,为了能够提高生存环境的质量,住区内景观设计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陈媛, 王玉华. 居住区景观设计[J]. 山东林业科技, 2009. 39(3)

篇8

1、人与自然相协调

(1)以生态学、美学等为基础,对于自然景观进行重新认识。如地形、微生物及水体等,始终以人为本,让这些植物及水体等因子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有视觉冲击力,人们崇尚绿,不仅在于考虑绿化的数量,而是要质量及各类功能,营造一个诗性画意的大自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这个是更上一个层次的景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区的活力,让住在里边的人们得到身心的释放。

2、体现生态化。在保证社区各项功能正常运行和维护社区内居民较好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人均生态基区面积,从规划、设计和施工的角度出发,生态居住区是指在居住区的建设中,通过规划、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尽量减少对自然的伤害,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减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基区面积。学者们一致认为:生态居住区应该达到节能、节地、节约资源、节省材料、太阳能运用,无害化、减少废弃物、注重材料、能量和资源的重复运用和循环运用等要求。生态居住区的目的,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生态学原理运用于居住社区的设计和规划之中,尽量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空间组织立意原则。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的设计主题和设计风格,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居住区的不同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简洁明快的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当然,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诸如对景、轴线、节点、路径、视觉走廊、空间的开合等,都是通用的。同时,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

2、体现地方特征原则。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居住区景观还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3、使用现代材料原则。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既能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也可以减少材料的运费从而有利于工程造价的控制。当然,特定地段的需要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实践中,我们常常出现一个好的设计在建成后因维护不方便而逐渐遭到破坏这种情况,因此,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

三、小区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1、研究和学习生态园林观点是搞好居住区绿化设计的先决条件。生态园林是根据植物共生、循环、生态位、竞争、植物种群生态学、植物他感作用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有层次、厚度、色彩,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实行集约经营,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壮观而能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使我们的居住区绿化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

2、努力提高居住区绿化的绿地率和绿视率。在居住区内不透水的部分(道路、建筑广场)比例较大,而绿地面积已经很少,设计时,应合理分配园林各要素(植物、道路、建筑、山石、水体)的比例关系,重点突出植物造景,同时充分运用植物覆盖所有可以覆盖的黄土,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绿地率和绿视率。如同样是道路地坪,石板嵌草道路要比纯铺装的道路地坪好。同样是景墙透空,栽植攀援植物景墙要比无攀援植物透空景墙更能发挥生态效益。同样是休息、绿化功能的建筑小品,花架要比亭子更能提高绿视率。

3、努力提高物质、能量的循环。生态园林是良性循环的园林,应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在多层次人工植物群落中,通过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代谢作用,实现无废物循环生产。在人工植物群落中,采用多种类的植物,不同深浅的地下根,形成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的有害物质。

(1)注意植物配置植物群落是创建绿色空间环境的基础,园林景观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同时,植物景观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植物的生态习性、形态特征,如果不注意花色、花期、花叶、树型的搭配,随便栽上几株,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景观则会因而大为逊色。植物的种类选择尽量突出植物特性,体现植物一年四季的自然生长规律。在植物的配置上,除注意植物的乔灌草高低错落搭配之外,还要注意与建筑之间的距离,严格遵循设计规范。距离建筑窗户处尽量避免栽植大乔木,特别是速生树种和常绿乔木。

(2)居住区中的安全设计安全是人们生存的首要条件,没有安全性也就谈不到其他各方面的特征。为此,在景观设计中我们就应该注重安全设计,如华丽光滑的大理石、瓷砖、磨光花岗岩等铺装材料,美观又大方,但在设计时如果设计使用不当,会造成安全威胁,在雨雪天或表面稍有积水的情况下,成为潜在的安全隐患。另外一点要注意的是,台阶采用的材质禁止表面光滑,且与其衔接的铺装颜色越容易区别越好, 这样不至于行走时忽略造成事故;在选择植物时应注意无毒,无刺,花果无强烈气味和过敏,无衣物污染,特别在人体易触及的活动场地周边。如夹竹桃花色多样形状优美,但其气味、树汁有毒;勒杜鹃花朵灿烂美丽却有尖刺;无花果汁液易污染衣物;刺桐形美却招引虫害;其次是儿童活动区的安全设计,儿童接触较多的游戏器械和砂坑, 据调查, 多数居住区都采用水泥界石或者用纺木木墩围和,边角未做任何处理,因此,对儿童平时在居住区的活动造成很大的隐患。建议设计最好避免发生游戏器械的边角面避免突兀、尖锐;砂坑注意边沿软质或回滑处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论是一所园林还是与之相关的高品质社区,其建筑质量的好坏不单单取决于所投入资金量的多少或园内景观是否美丽,而要取决于建筑材料是否能够物尽其用,以及这种“美丽”是否恰如其分,搭配和谐。总之一个既环保、节约资源,又符合当地地域特色或园林社区建设主体的产物才是住户和民众们所需求的。

参考文献

[1] 马克辛,李科.现代园林景观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6).

[2] 郭向林. 中国景观设计艺术的发展趋势与动态[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

[3]白丹.闫煜涛.节约型园林建设中园林硬质材料设计手法初探.西北林学院学报[J] .2010(01):58-60.

篇9

1、高密度居住区划分特点与标准

根据密度分法,住宅可分为高密度、低密度以及中等密度住宅。密度是居住区总平面规划最重要的经济技术度量标准之一,反应了土地利用效率和人口密度程度。

一个好的设计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的质量和人们居住的环境,使人在现代的都市中充分地亲近自然、回归自然。高密度居住区是新时代居住区的绿化建设的趋势和目标,实现资源利用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发挥,追求自然、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高密度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

现在高密度居住区景观设计应满足以下两点要求:

(1)注重景观设计的共享性

在建造过程中应尽可能的运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环境,让所有的住户可以平等的享受优美的环境。

(2)注重景观设计的多样性

采用多样性的设计手法,突破传统的材料搭配。景观设计应该动、静结合,开、闭相间,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景观活动空间。

二、高密度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素

密度反映了土地利用率和人口密度程度。近几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居住的要求逐渐从“居而安”转变为“居而优”,即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高密度居住区的景观建设中,如何同时满足绿化与功能的要求,在宝贵的建筑土地上实现空间利用的最大化是景观设计面临的新问题。按照居住区人口密度高的情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设置多种形式的散步路

道路是构成居住区的框架,有疏导居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作用,也是人们进入居住区的第一印象。好的道路设计本身也是居住区一条充满情趣的视觉长廊。

设置多种形式的散步路是调节高密度居住区空间不足的有效方法。散步路的特点就是老少皆宜。在中国园林设计中景观道路在有限的空间内要忌直求曲,迂回曲折,婉转起伏。范围较小的居住区绿地中,道路规划主要采用对角线轴向布置,如此可以拉大空间距离,增加深远感。高密度居住区由于人多,建筑多,可供设计师设计的景观区就很少,在有限的面积上创造无限空间,可以通过散步路的起伏回环往复,在有限中求无限。

2、绿化植被多样性

作为居住区最大的开放空间,绿化应贴近人的需要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创造高品质的环境。与低密度居住区不同的地方在于高密度居住区植物种植需要采用丛植和群植的方式,而低密度的居住区种植应采用点值方式。绿化面积和空间的大小要控制好,现实也证明,绿化面积过大,会降低实用性及居民的领域感,设计师可以把绿化与铺地、小路相结合。

3、水景设计

对于高密度人口、高密度建筑的居住区而言,由于土地的原因,户外空间中水景不能像低密度居住区那样做出大面积的水面,但是可以用喷泉、小瀑布的形式形成居住区的动水水景设计。喷泉和瀑布的水声可以掩盖居住区内的嘈杂和喧闹。但是,水景的设计也要考虑南北方城市气候的不同特点来定,对于北方城市来说可以采用旱喷式或混合式喷泉的方式,来避免冬季天气寒冷使水景观枯竭的情况发生。在设计不结冰期水景时还必须考虑结冰期的枯水景观。

4、节点设计——高视点设计

(1)高视点景观概念

随着居住区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的增加,住宅楼地层数也越建越高,居住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处于高点向下观景的位置,这就形成了高视点景观。

(2)设计要点:

a、高视点景观须注意高视点的居住区景观节点处理,考虑整个场地俯视的平面效果。

b、在点线面的布置上,高视点设计应尽量多的强调面,即色块和色调的对比。

c、水面在高视点设计中占有很大比例。只有在高层向下看景观才能看到水体的的优美造型,对水池或的底部色彩图案要进行精心的艺术处理,充分发挥水的光感和动感。

d、植物搭配要突出疏密对比。

e、居住地的活动场所的地面铺装和散步路的铺地要进行图案和色彩处理。

5、采用灵活造园技巧

(1)借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设计方法,也是解决高密度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很好方法。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对景”“借景”“衬景”“框景”等设计手法,都很巧妙的将空间“小中见大”。其中借景是空间延伸中景观设计的很重要的手法。

(2)园中套园、以小衬大

利用空间的开合对比,改变空间的大小。在中国古典园林中闭合与敞开相间、交替处理、互相对比的造园技法不仅丰富了空间层次,而且扩大了空间感。

如果过多的居民分享社区的中央庭园,反而使庭园失去私密性,也限制了领域空间的形成。园中套园,院中有院的集景式布局方式,形成了大园含小园,园中又有园的格局。

三、注意再生空间的绿化

1、将底层架空造绿是现代高密度居住区景观发展的需要

底层架空绿化模式,将室外绿化引入建筑内部 ,形成一个微型景观 ,创造良好的视觉效果。这要求植物有一定的抗风能力、耐阴性、抗寒能力,较热的地方有防潮能力等。架空层上层可选择喜阳、抗风、 根系浅和较低矮的植物 ,下层则选择耐阴植物。

2、屋顶绿化、墙面绿化、室内绿化是高密度住宅区景观设计的内容之一

居住区由于建筑密度大,一方面地面绿地相对少,限制了绿量地扩大。但另一方面,多建筑又创造了更多的再生空间,为主题绿化开辟了广阔前景。利用居住区外高中低的结构特点,低层建筑可实行屋顶绿化,山墙、围墙可用垂直绿化,小路和活动场所可用棚架绿化,阳台可以摆放花木等,以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质量。

四、结论

现在高密度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是否能是居住区达到真正宜居,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总之,在运用具体的设计手法之外,城市高密度居住区景观设计与建设还必须注重因地制宜。地方城市在建设和发展自己的居住区景观系统时,一定要制定切实合理的目标,建立适当的设计体系,采取科学可行的手段,从而创造出具有特色的城市高密度居住区景观环境。

参考文献:

[1]鲍诗度著.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散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9

[2]陈六汀著.景观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发行,2010

篇10

近年来,房地产发展方兴未艾。上世纪90年代开始风靡一时的“欧陆风格”逐渐失去的昔日的光环。以我国历史和文化为主题的中式楼盘越来越得到人们期待。同时房地产营销从单纯的卖楼盘转向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倡导社区新的生活方式。纵观楼市的风云变幻,我们发现居住区景观设计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景观设计是发展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

在提出景观的概念规划开始时,就把握住景观的设计要点。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之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不应像以前一样先规划好房子,再做景观规划设计。二是,四方互动,甚至先规划好整体环境,再把房子像种树的一样种进去,用建筑去巧妙的分隔和围合空间,使建筑和景观能融化在居住区整体设计之中。同时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

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体现地方特征原则

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但随着历史文化的不断升温,开发商和设计师们开始不再机械地搬用西方式园林模式。甚至开始在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他们根据各地方区域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通过建筑与景观设计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与地域特色。如青岛,“碧水蓝天白墙红瓦”体现了滨海城市的特色;海口“椰风海韵”则是一派南国风情;重庆,错落有致那应是山地城市的特点;而苏州,“小桥流水”则是江南水乡的韵致了。这些案例无一不是在传统文化中深入挖掘,从而开发出兼具历史感和时尚感的纯正的中国风格的作品。同时居住区景观还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创造居住区微地形的起伏变化,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

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如大面积的观赏草坪、模纹花坛、规则对称的路网、罗马柱廊、欧式线脚、喷泉、欧式雕像等。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回归历史的发展趋势,提倡现代造园手法与古典园林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历史文化又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

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与均好性

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应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使用现代材料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1)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2)复合材料的使用,(3)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4)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5)重视色彩的表现,(6)DIY(DoIt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游戏材料等。当然,特定地段的需要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好的设计在建成后因维护不方便而逐渐遭到破坏,因此,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

结语

居住区景观设计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宏观上,居住区景观设计要体现出我国历史及现阶段发展的趋势。微观上,景观设计要结合地方特色与地域特征,更多的采用节能、环保新材料充分利用二次利用建筑垃圾,创造出既具有历史文化又地方特色的优秀景观。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5

[2]俞孔坚《“反规划”途径》2005

[3]俞孔坚《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意义》2000

[4]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1998

[5]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

[6]顾姚双.姚坚.虞金龙.《住宅绿地空间设计》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1

[7]赵锡惟.梅慧敏.江南鹤《花园设计》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

[8]美.马斯洛(A.Maslow)《动机与个性》1954

篇11

近年来,房地产发展方兴未艾。上世纪90年代开始风靡一时的“欧陆风格”逐渐失去的昔日的光环。以我国历史和文化为主题的中式楼盘越来越得到人们期待。同时房地产营销从单纯的卖楼盘转向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倡导社区新的生活方式。纵观楼市的风云变幻,我们发现居住区景观设计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景观设计是发展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

在提出景观的概念规划开始时,就把握住景观的设计要点。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之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不应像以前一样先规划好房子,再做景观规划设计。二是,四方互动,甚至先规划好整体环境,再把房子像种树的一样种进去,用建筑去巧妙的分隔和围合空间,使建筑和景观能融化在居住区整体设计之中。同时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

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体现地方特征原则

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但随着历史文化的不断升温,开发商和设计师们开始不再机械地搬用西方式园林模式。甚至开始在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他们根据各地方区域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通过建筑与景观设计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与地域特色。如青岛,“碧水蓝天白墙红瓦”体现了滨海城市的特色;海口“椰风海韵”则是一派南国风情;重庆,错落有致那应是山地城市的特点;而苏州,“小桥流水”则是江南水乡的韵致了。这些案例无一不是在传统文化中深入挖掘,从而开发出兼具历史感和时尚感的纯正的中国风格的作品。同时居住区景观还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创造居住区微地形的起伏变化,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

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

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如大面积的观赏草坪、模纹花坛、规则对称的路网、罗马柱廊、欧式线脚、喷泉、欧式雕像等。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回归历史的发展趋势,提倡现代造园手法与古典园林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历史文化又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

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与均好性

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应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使用现代材料

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1)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2)复合材料的使用,(3)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4)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5)重视色彩的表现,(6)DIY(DoIt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游戏材料等。当然,特定地段的需要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好的设计在建成后因维护不方便而逐渐遭到破坏,因此,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

结语

居住区景观设计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宏观上,居住区景观设计要体现出我国历史及现阶段发展的趋势。微观上,景观设计要结合地方特色与地域特征,更多的采用节能、环保新材料充分利用二次利用建筑垃圾,创造出既具有历史文化又地方特色的优秀景观。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5

[2]俞孔坚《“反规划”途径》2005

[3]俞孔坚《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意义》2000

[4]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1998

[5]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

[6]顾姚双.姚坚.虞金龙.《住宅绿地空间设计》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1

[7]赵锡惟.梅慧敏.江南鹤《花园设计》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

[8]美.马斯洛(A.Maslow)《动机与个性》1954

篇12

架空层在我国由来已久,比如苏州园林的水榭、江南水乡依水而建的高脚楼以及山西一千四百年前建的悬空寺等就是典型。在科技和建筑材料高速发展的今天,架空层因其安全、隔潮、通风、因地制宜、体现特定的艺术风情等优点,又开始用于于现代住宅建筑之中。

1 居住区架空层景观设计的意义

所谓“居住区架空层”指的是建筑物中,用支柱架起来空的那一层。合理的景观设计能使人们处于其中时,与景观完美融合,尤其是在城市空间日益拥挤的今天,人们更加的需要这些景观来拓宽视野,净化心灵。

居住区架空层景观设计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增加绿化面积。通过矮墙、绿色植物等软硬质景观的合理搭配,能使架空层的内部景观与外部景观融为一体,使室外绿化进入到室内空间,增加了居住区的绿化面积。2)完善了室外景观功能。通过合理的设计,比如通过不同颜色、材质的铺装以及立面的设计,将架空层整体空间进行合理划分,使居住区内各类人群的休闲娱乐需求得到满足,解决了室外景观因面积所限而不能完善的功能安排的问题。3)营造了舒适的居住环境。在景观设计中,可借鉴中国园林中透景、借景等手法,通过设置廊架、修筑水池、种植绿色植物等,为居住区内的居民,提供独特而又舒适的居住环境。

2 居住区架空层景观设计的设计原则

在居住区架空层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适宜性、功能性、整体性、艺术性、人性化。

2.1 适宜性

架空层景观设计的适宜性是指在设计时,要注意因地制宜,综合所在城市的历史人文特点、居住区的建筑风格、周边环境等因素,合理设计,就地取材,避免在居住区架空层景观的建造和管理过程中,出现费时费力费钱的现象,充分体现居住区环境的丰富性和延续性,提高居住区的文化品位。

2.2功能性

架空层作为居住区的组成部分,应当要具备一定的功能性,为居住区内的各类人群提供服务。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在现有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合理规划人工景观,加强架空层的空间设计,为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层次的居民提供一个静谧、优美、和谐的活动交流空间,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需要。

2.3 整体性

架空层本身是一个没有水平围护结构的特殊空间,这也是该空间与其他居住区景观空间最大区别。因此,在景观设计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合理设计架空层与外部环境相连接的小道、汀步、消防通道、无障碍通道间的景观,有机地将架空层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结合为一体,以此增加景观的空间及深度。

2.4 艺术性

居住区架空层景观设计的艺术性是指在满足功能性的要求后能够融入更多文化、地域、时代气息的元素,起到改善居住区视觉环境,吸引众人目光,提升居住区整体价值的作用。具体的做法有:1) 在不影响当地生态的前提下,适当引进与本地环境相适应的外来花卉苗木品种,以实现植物配置的多元化;2)在园林小品、景观园路的设计过程中,更多地融入文化地域的特色元素;3)对于雕塑等小品的制作,在满足功能性的基础上,多一些别具匠心的设计,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感官体验。

2.5 人性化

一切景观的设计都是为了让人感觉舒适,现如今,人们对居住空间的需求已不再是简单的物质,而是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一定要符合人们生活、发展及享受的需求。比如:对儿童游乐设施的设计,色彩要缤纷、类型要多样,以开发儿童智力,卡通形象要与时俱进,力求活泼生动,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座椅等在满足基本的功能性和艺术性的基础上,还要符合人体尺度,体现人性化。

3 居住区架空层景观设计的设计要点

3.1 功能设计

人们对架空层的功能需求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车库、设置设备间、物业管理用房等,而是需要一个可供相互学习、交流、创作的平台。由于架空层的结构特点,因此在景观的功能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光线、通风和层高等因素;另外,在考虑到架空层的使用时间和季节性,在设计时要重点以夏秋季和雨雪天、早晚间为考虑因素。比如中欣极目楚天就在架空层中设置了家教中心、艺术中心、社区图书馆以及运动休闲场所等功能设计,并且以“湘楚文化”为命脉,用立面装饰、铺装、小品等形式来体现,以古乐、书法、绘画等为主题内容,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意境。

3.2 造影手法

架空层是以柱、剪力墙落地,具有视线通透、空间开敞的特点,给人一种从细节到整体都放大的透视效果。而要想真正达到步移景异及景观共享的效果,还要在架空层景观设计时注意以下几点:1)结合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功能布局,遵循环境设计的理念设计;2)充分考虑视距的比例,适当缩小景物的尺度;3)借鉴中式景观设计的一些做法,用对景、借景、夹景、框景、隔景、障景等造园手法,让室内空间向户外延伸,从而起到增大空间、增强景深的作用,比如其中的框景,就能起到增强环境穿透力,欣赏原本不属于这个组团景观的作用。

3.3 植物配置

架空层的面积通常都比较大,中心部位常年是得不到阳光照射的,而大部分植物的生长却都需要充足的阳光,如果在景观设计时,无法照顾到这一点,即使做出来很完美的设计,也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这就需要我们对其间的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当架空层内的光照强度、时间及光质无法满足植物正常生长的需求时,可适当配置一些抗风耐阴的植物,比如:八角金盘、桃叶珊瑚、鱼尾葵等。

3.4 墙面、支柱设计

墙面与支柱在架空层中所占的面积较大,且又是在人们的视觉及行为可及范围内,若只是在外墙边缘简单地栽种一些植物,而不能好好利用墙面与支柱,则未免显得过于单调。因此,在景观设计时,可采用吊盆等小品的形式在其中栽种多种花卉、蕨类植物及藤本植物,或者设置花架的方法,在天花、墙面、及支柱等部位进行垂直绿化,不仅能给予居民更美的视觉享受,还能净化空气,发挥应有的生态效应。

3.5 硬景设计

除了以上这些软质景观外,架空层的景观设计还需要硬质景观来相互配合、相互对比、相互衬托、相互辉映。硬质景观根据设计要素又可分为步行环境、车辆环境、街道小品三类。在进行架空层步行环境及车辆环境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人们的行走习惯,将廊架、每栋楼之间的园路、架空层的消防通道等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循环的通道系统,力求路线的简便科学,使人们在茶余饭后,能够尽情享受漫步其中的惬意与轻松;在进行架空层景观小品的设计时,可在架空层设置廊架、花池,水池,与墙面、柱子结合,造景门、景窗,放置趣味性强的雕塑,配置多种园林植物,形成各种丰富多彩的特殊园林景观,使居民居住的舒适度及观赏度大为增加。

4结束语

架空层正因其安全、隔潮、通风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住宅建筑中,尤其是在房屋密集、容积率高的小区,人们需要通过它,来增加活动空间和绿化面积,以美化居住环境。一个科学合理的景观设计,必须要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为居民提供一个完整的,且具有舒适性、艺术性、人性化的活动空间,让居民在空余时间得到完全的放松,以沉淀身心。

参考文献

[1]李树福,杨明辉编著.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与实施.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10.09.

[2]边颖主编. 城市住区景观规划与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05.

篇13

1.2选取适合地方区域的建筑材料

材料是景观设计的重要选取内容,应当选取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区域的自然特色。在选取材料的同时,要详细了解各材料的特性,在用于设计时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每个地方的特色都不一样,设计时将含有地方历史人文特点的材料运用于居住环境的设计中,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于居住的归属感。

1.3环境中的点线面的结合

在景观设计中,点元素是整个环境设计中的闪光点。整个居住环境是由点和线的相互结合而构成,它们的组合能够让居住环境变得更为秩序化。点线面三种结合的方式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构建出完备的空间网络,使整体景观达到和谐一致,自成一体。

2现代化居住环境景观的主要构成要素

2.1绿化设计

绿化是居住景观设计构成的基本要素,最早发展于西方国家的贵族居住地。绿化设计符合人们对生态化的要求。现代绿化设计讲究种植绿化平面与立相结合的特点,居住环境的绿化设计遵循水平和垂直相结合的原则,由于绿化的位置差异,垂直绿化有围墙绿化、屋顶绿化等类型,其中用地被植物营造植物背景,用乔木花草加以点缀,还可以栽培颜色鲜艳的花卉,塑造一种层次感,实现绿化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相结合,综上这些绿化的设计极大地丰富了居住区的绿化内涵,提高了人们的观赏性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

2.2小品设计

小品设计在居住环境的景观性设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小品设计主要分为雕塑、园艺以及设施这几种,在居住环境中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是人们视觉的焦点。雕塑饰品可以大致上分为抽象雕塑以及具象雕塑,好的雕塑可以在景观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现代比较广泛使用的雕塑是情境雕塑,使雕塑更加的贴近人们的生活。园艺饰品有现代园艺和古典园艺,古典园艺包括曲径小桥、花窗等,现代园艺包括块石、花架等,为居住的人们提供观赏场所。小品设计中方便人们使用的公共设施,比如指示灯、垃圾桶、草坪灯等,造型日趋雅致。

2.3铺地设计

居住区的广场通常是人们聚集逗留的场所,在景观设计中,广场的草坪铺地不容小视,设计师主要通过草坪的高差、材质、颜色以及图案等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场地景观,优秀的铺地设计往往别具匠心。

2.4道路设计

道路是居住区的主要构成框架,它不仅具有疏导交通、组织空间的职能,且优秀的道路设计同样能成为居住的风景线,道路设计按照使用功能划分,可以分为车行道和人行道,且铺路的材料各有不同,居住区的道路材质可以分为沥青路、混凝土路以及各种仿石材铺装路等。对于宅间路其设计往往有块石、路牙、路边座椅、植物、灯具配置等。他们的综合构成了一条居住环境区的景观线,人们沿着这条线进行观赏。因此,对于道路设计,设计师在设计之前应仔细考量道路的曲线和宽窄,详细了解铺装材质预计绿化配置,以在实用性和美观性上能同时达到较好的效果。

2.5驳岸设计

驳岸的作用是防洪泄洪,保护堤岸。通常在硬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在驳岸的形式以及材质上做文章,通过设计河道的宽窄形态,以此控制水流的速度,运用块石的装饰,制造出急流、静水的形态,营造出动静结合的景观,还有人工仿造的水景,将灯光、绿化与喷泉相互融合,形成错落有致的全天候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