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安全监督一体化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三维一体”(POC)标准化安全监督体系是指从“专业管理、作业现场、综合评价三维度”出发实行“立体”式监督模式,形成一张横向到边,垂直到底的安全监管网络,使之囊括所有的安全监管工作内容,从而建立起一个完善、成熟的安全监管系统,实现变电运行安全监督的体系化运行、标准化运行。
“专业管理监督(Professional supervision)”是“三维”体系中的核心环节,它以“查管理,夯实安全基础”为思路,对运行管理的重点项目进行监督,侧重于对变电运行日常工作标准的监督和落实,主旨是检查专业管理是否“到岗、到位、到责”。它根据专业分工和工作侧重的不同,细分为变电站管理标准、应急管理标准、变电站倒闸操作标准、设备日常巡视标准等八个方面进行专业监督管理,促使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充分发挥作用。以设备日常巡视专项监督为例,该监督项目分为设备巡视PDA数据监督和现场设备巡视监督两部分,重点监督变电站日常巡视的质量、专责设备检查维护情况、巡视数据的准确等。此外,在组织结构上,专业管理监督由工区安全监督主管负责组织制定相关监督检查的要求,各专业管理专责负责组织实施,安全监督主管负责督导,专项监督完成后由项目组织者负责编写专项监督报告,上报工区安全主管备案,安全主管负责抽查专业管理监督检查的效果,并督导问题的整改和措施落实。
“现场作业监督(On-site supervision)”是“三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它以“查现场,确保作业安全”为思路,由工区管理人员对变电站检修预试等生产现场进行全过程监督,监督检查现场作业人员的工作质量和行为,纠正制止违章违纪行为,确保作业安全。实施时,由工区主管生产副主任负责制订现场作业监督的计划,工区现场到岗到位人员针对每一现场填写《现场到岗到位标准化监督卡》,检查人将检查情况登记在监督卡上,变电站负责人签字确认。每周工区安全监督主管负责对照本周到岗到位计划核查工区管理人员到岗到位执行情况,并根据《现场到岗到位标准化监督卡》统计现场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类汇总。工区安全监督主管负责跟踪问题的整改情况,实现现场监督的闭环管理,并在每月月初负责对上月现场监督情况进行总结,下发专项通报并将监督情况纳入工区月度绩效考评管理。
“综合监督(Comprehensive supervision)”是以“查全面,促进精益化提升”为思路,引入“安全性评价”管理方法,定期对变电站的安全生产工作做出综合诊断评价。开展综合监督的目的是查找变电站存在的危险点、安全隐患,摸清变电站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制订整改计划,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与措施,它是“三维”体系自身的监督环节。综合监督采取“暗访”形式,每季度按变电站数量比例随机抽取变电站进行全面检查评价,重点针对安全管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和综合监督检查。监督过程中运用各种检查考评方法,如现场检查、查阅文件、资料、实物检查或抽样检查等,以便评价项目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检查完毕后编写综合监督评价报告,并根据检查细则按照千分制予以评分,对检查出的涉及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纳入工区月度绩效考评管理。其中《综合监督检查细则》是综合监督的“灵魂”,它主要依据《500kV变电站管理制度》整理而成,以安全生产、制度落实、人员素质为检点。“细则”共分为安全管理、运行管理、设备管理、培训管理及站务管理五部分,共计30个大项114个小项。“细则”以“两票三制”为核心内容,重点对“两票”、周期性工作、专责设备管理、人员培训、基础资料进行检查。“细则”总分为1000分,其中安全管理320分,占总分值的32%,所占比重最大;运行管理250分,占总分值的25%;设备管理200分,占总分值的20%;培训管理150分,占总分值的15%;站务管理80分,占总分值的8%。各部分分值如下图所示:
(各大项所占分值比率)
在综合监督过程中,还注重采用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相结合的手段,将区域内各站的综合评比得分进行对比,并纳入绩效考评之中,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
(与其他站分值比对)
篇2
伴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地铁工程逐步在国内部分城市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它解决了城市地面交通拥堵问题,有利于城市交通的发展。地铁建设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由于其涉及到的专业和工艺较为复杂,没有形成一整套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再加上地铁事故频发使人们对施工质量的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对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十分有必要。只有不断总结现有问题,加强监督,才能促进地铁工程的发展。
1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现状
1.1没有明确的监督机构
在现有的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地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机构不是很明确。以我国某市为例,该城市属于较为发达的二线城市,在对已经建成的地铁线路进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时,一般是由省建设厅统一领导,由专业质监站成立的监督办公室对地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但是,通过对其他拥有地铁交通城市的调查发现,各城市在对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管理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监督机构。
1.2监督模式较为混乱
就目前来看,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不同,在监督过程中所侧重的方面也不同,监督机构在监督模式上存在混乱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城市中,而且也出现在城市监督站中。例如,部分城市把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交给房屋建筑监督站,部分城市则交给市政工程监督站,但由于这些监督站的质量安全要求不同,且其与地铁工程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极为不符,所以对地铁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督不能简单地使用这些监督站的管理模式来完成。
1.3质量与安全的监督不统一
我国大部分城市在对地铁工程进行质量安全监督的时候,质量监督部门和安全监督部门分散在不同的监督站,加上两个部门的工作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信息交流,导致地铁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不统一。就目前来看,地铁工程的质量监督主要侧重于施工现场的永久性结构和实体结构,对临时辅结构的重视度不高;而地铁工程的安全监督主要侧重于施工人员的安全保护工作,忽视了施工结构对地铁工程安全的影响。
1.4缺乏专业的监督人员
由于地铁工程的建造会涉及到很多专业,技术含量较高,且危险程度也比较高,因此,在地铁建造过程中,会使用到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材料等。但是,在我国部分城市的地铁质量安全监督中,存在专业人才匮乏的现象,而且现有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缺乏监督管理经验,甚至部分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监督部门仅有不到5个人员,导致该部门的监督工作无法有效进行下去,直接影响了监督管理的效果。
1.5报监手续存在滞后的现象
在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过程中,监督部门应当把施工单位为了保证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的施工方法、出现意外事故时的处理措施、对岩石工程的勘察审核报告和施工图纸设计的审核批准书等作为安全报监的首要前提。同时,由于监督部门的不同,报监条件也不同。一般来说,在地铁工程质量安全报监中,安全报监的手续往往很简单,报监手续也能及时上交给监管部门。然而,在质量报监过程中,由于监督部门对工程勘察和施工图纸的审核文件等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但地铁工程建设会受到征地拆线和地下管道线路迁移等因素的影响,工程勘察和图纸设计单位会根据拆线和迁移的进度更改勘察报告和工程设计图纸。一般来说,我国很难有城市能够做到在地铁工程建设之时就向工程监督部门上交完成的工程勘察文件和施工图纸,甚至有部分城市直到工程建设完成之后,才能把质量报监的手续正式办理完成。因此,在我国的地铁工程建设中,经常存在先把安全监督手续办理完毕,质量监督手续却迟迟未办理的现象,而相关的监督机构也未能及时对出现类似现象的施工单位进行有效监督或勒令停工。这种行为既不符合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基本要求,也会对相关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产生不良影响。
2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的优势
2.1科学配置监督资源
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督分离和信息不通的局面,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地铁工程监督机构,抽调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一个专业的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监督站。专业监督站的成立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地铁建设标准滞后的问题,完善相关的建设法规,建立健全系统的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同时,还能够通过已完善的监督模式,实现对地铁建设重要环节、竣工验收和较危险分项工程的监督。
2.2统一了监督模式
在对地铁工程质量安全进行一体化监督管理之时,通过借鉴现今成熟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监督模式,根据地铁工程项目自身的状况,取其精华,逐步形成一整套与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相适应的监督模式,把铁路工程从报监开始一直到竣工验收为止这一系列流程都作统一规范,从而有效解决地铁工程长期存在的监管分散问题。
2.3统一了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督
2011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联络员会议明确提出了我国各城市要逐步在轨道建设中加强对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的探究。而在地铁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想保证地铁的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就必须有效管理施工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施工过程。工程质量与工程安全密不可分,在地铁工程建设过程中,地铁基坑的挖掘和钢支撑的架设工作等无法简单地归结到工程质量或工程安全中,而且大多数施工技术的质量和安全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质量和安全这两者关系十分密切。例如,在地铁隧道的挖掘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盾构机始发、掘进和旁通道挖掘等风险较高的环节。如果把控不好安全风险节点,盾构机就很难继续顺利挖掘下去,会对管片的拼装质量和防水性能造成影响,一些城市也存在因隧道推进不平稳而导致地下水倒灌,最后不得不废弃地铁工程隧道的案例。因此,在对地铁工程质量安全进行监督的时候,监督站应当实行“一岗双责”制度,使监督站工作人员既具有一定的质量监督知识,又掌握了有效的安全监督方法,并使两者融会贯通,从而更好地应用到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中去。此外,监督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监督时,既要查看地铁工程的质量,也要重视工程的安全。当勘察完施工现场后,要给施工单位签发地铁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两份监督文书。
2.4引进了专业人员参与监督工作
由于地铁工程的建设涉及到的专业和技术较为复杂,同时,由于自身性质的限制,监督站很难拥有所有与地铁工程相关的专业人才。因此,在现有人才基础上引进专业人员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有效解决监督站工作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也能弥补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中监督人员专业知识和经验上的不足。另外,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要建立数据库,记录相关专业人员的特长,然后根据特长分类管理人员。通过引进专业人员,使他们参与到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中去,既能发现地铁施工现场存在的深层问题,又能通过细致的讲解,丰富其他监督人员的见识,逐步壮大质量安全监督队伍。
2.5优化了报监程序
2.5.1实现了质量与安全共同报监
地铁工程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体系能够实现质量与安全报监要件的有机结合,把地铁项目工程作为一个监督单元,从而实现了地铁工程施工前质量与安全报监的同时办理,最大程度地简化了报监程序,减少了施工单位的报监时间。
2.5.2实现了分段报监
地铁工程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体系的实施使地铁施工单位能够根据工程勘察和图纸审核阶段性的实际情况,以项目工程为一个报监整体,根据施工阶段的不同,划分成不同的报监阶段,从而实现了分阶段的报监。
2.5.3实现了提前介入
对于工程勘察和施工图纸审核文件齐全的施工单位,由于在其他手续上存在问题不能办理报监的,可以经过建筑单位向项目建设主管部门递交申请,然后监督管理部门会根据主管部门的批示意见提前介入到项目工程实施的质量安全监督中去,从而避免了因报监滞后而埋下的质量安全隐患。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而地铁的出现减轻了地上人流量的压力。但是,由于地铁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体系不健全,地铁事故时有发生。地铁工程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实现了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机结合,优化了报监程序,完善了监督模式,从而提高了地铁工程的安全性,使其质量得到了保障,促进了地铁交通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新伟.地铁工程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督管理[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10).
篇3
1.1 管理的理念
“SG186安全监督与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发挥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提高安全监督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全面、强大的信息管理与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在线监督、快速反应、闭环管理,提高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降低管理成本,确保安全生产“可控、能控、在控”。
1.2 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依托一体化企业信息集成平台(数据交换平台、应用集成平台、企业门户、数据中心)建立公司总部、直属单位、地市公司、县级公司四级上下一体的安监管理系统。实现安监管理的综合信息、事故统计、监督管控、安全汇报、数据汇总等工作的网络化和自动化。建设隐患排查数据库,实现对安全隐患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安全培训考试系统,为公司系统提供高水平的、权威的安全培训考试平台,实现在线学习培训,数字化题库管理、信息化考务管理,网络化在线考试。
2 专业管理的主要流程
2.1 综合业务流程
综合业务模块能实现安全监督与管理的 “文件通知”、“事故快报”、“安全通报”等各项综合性业务工作的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做到综合业务信息方便快捷,在线跟踪监督信息的落实反馈情况,并建立安监综合信息数据存储仓库,提供较全面的安监信息查询服务。由公司安监人员将上级部门下发或本公司的文件通知、事故快报、通报等转发,由各部门安全员进行查看并转发给下属班组组织学习。公司安监人员通过系统记录阅知情况检要文件通知的学习宣贯情况。
2.2 班组安全日管理流程
班组安全建设模块实现安全教育培训网络化管理,在线管理安全日活动主题内容,监控安全日活动开展情况。由公司安监人员根据近期事故通报、文件通知、规程规定等制定安全日学习主题下发给各部门;由各部门安全员根据主题内容制定班组安全日活动计划;各班组根据计划安排认真开展安全日活动,将班组安全日活动情况录入系统;各部门安全员对班组安全日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并填写意见;公司安监人员对所有班组安全日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填写相关意见。如没有下发具体主题,可由班组自行拟定安全如活动开展主题,主要以学习《安规》、反违章以及近期班组出现的不安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提出防范措施等。
2.3 缺陷管理流程
由各部门安全员汇总缺陷内容,并明确缺陷治理时间节点、责任人,录入系统;各生产班组按照时间节点开展缺陷治理工作,并及时反馈给部门安全员,由各部门安全员对系统缺陷统计内容进行更新完善;公司安监人员及时对缺陷处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了解公司缺陷治理动态。
2.4 安全工器具管理流程
由各班组安全员将班组内部所有安全工器具录入系统,并将周期试验情况录入;班组安全员每月对所有安全工器具进行一次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录入系统;各部门安全员对班组安全工器具管理情况每月通过系统进行检查;公司安监人员对班组安全工器具管理情况进行督查,督促班组安全工器具的试验,检查班组是否每月填写检查记录。
2.5 在线培训、考试流程
公司安监人员根据年度安全培训计划下发培训方案,培训内容;各部门安全员对公司下发的培训方案、培训内容进行认真学习领会并转发给下属生产班组;各生产班组按计划要求组织全体人员按照培训内容进行在线学习。公司安监人员根据培训计划时间节点下发考试试卷;生产班组人员全体进行在线答题;安监人员进行成绩公布并做好分析。
3 评估与改进
3.1 系统评估
SG186安全监督管理系统是精细化、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手段,业务应用覆盖全面,涵盖了安全监督主要的业务范围和业务工作,实现了安全管理工作的“在线监督、快速反应、闭环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系统实现“文件通知”、“事故快报”、“安全通报”等各项综合性业务工作的网络化和信息化管理,做到综合业务信息方便快捷,并建立安监综合信息数据存储仓库,提供较全面的安监信息查询平台。
二是实现从上而下掌握公司各级单位在生产、工程、供用电等方面开展安全监督与管理工作的情况,建立分层分级安全检查、专项检查、安全隐患或问题的整改动态数据库,在线监控隐患整改、安措执行等情况。
三是实现公司各级单位安全风险管理的基础知识、风险评估手册和安全性评估标准的。
四是实现安全教育培训网络化管理,在线管理安全日活动主题内容,监控安全日活动开展情况,以及特种工种的取证情况。
篇4
自2010年开始萧山区供电公司率先引入成熟先进的3G视频监控系统,作为作业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效手段。4年以来萧山公司不断完善监控平台、建立健全监控管理日常工作机制,通过3G视频监控系统在全公司生产、营销、基建作业现场的全覆盖应用,有效控制了现场安全风险,提升了对作业现场的安全管控水平,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形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一、项目建设内容
萧山公司强化3G视频监控体系建设,狠抓日常管理,实施3G视频监控管理“六个一体化”(信息平台一体化、制度标准一体化、主配营一体化、主多(集体)一体化、业务流程一体化、评价考核一体化)。
1.建设一体化的3G视频监控平台
目前萧山公司采用统一的海康IVMS-8200无线多媒体监控平台,作业现场的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信息将通过3G网络传送到服务器,单位领导、专业管理人员、安全稽查人员可以足不出门在电脑或个人手机上对作业现场情况实现全方位实时管控。
2.推进视频监控制度标准一体化建设
按照制度标准一体化的要求,健全完善与生产实际相适应的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先后编制下发了《萧山区供电公司现场作业视频监控工作管理规定(试行)》、《萧山区供电公司现场作业视频监控工作考核办法》、《萧山区供电公司3G视频监控中心运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规章制度,建立了权责清晰,重点明确的监控工作日常管控机制。
3.建立主配网和营销一体化的视频监控工作机制
在主配网检修作业中,对调度许可、“停、验、挂(拆)”、现场站班会、工作许可、验收等环节实施全方位的安全监督。同时2012年开始在营销装表接电和集抄建设现场应用3G移动视频监控系统,2013年以来又将3G移动监控系统拓展到我公司高压客户增(减)容受电工程中间检查、竣工检验、电能表校验、互感器装拆等营销作业现场,实现了主配网和营销作业现场一体化的视频监控。
4.实现集体企业一体化视频监控管理
针对集体企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安全管理执行力不足等现实问题,监控工作各项规定完全做到主网单位和集体企业一视同仁,实现“设备管理同步落实、计划同步上报(变更)、实施过程同步监督、评价考核同步完成”。
5.建立一体化的工作业务流程
紧紧抓住监控工作开展中的几个关键节点,强化设备日常维护和操作技能培训,固化“计划上报-计划变更-现场实施-评价考核”的监控工作业务流程,推进监控工作日常执行“五统一”(落实统一培训、落实统一维护、落实统一的计划管理、落实统一监控、实现统一评价)。
6.建立一体化的评价考核机制
下发《现场作业视频监控工作考核办法》、修订《安全生产违章“零容忍”考核办法》,试点开展监控工作计分制考核,并将监控工作纳入违章“零容忍”范畴管理,同时对监控工作开展出色的单位进行奖励,在全局范围内形成了视频监控工作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正激励”导向。
二、技术原理与特点
1.3G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概况
目前,萧山公司建成了以海康IVMS-8200无线多媒体监控平台为核心,216台各类监控设备为主干的视频监控网络(其中车载式2台、云台式6台,单兵式208台),在公司设置专用服务器,由公司信通班进行日常技术的维护工作。
2.3G视频监控终端分布情况
目前萧山公司每个生产单位、班组均配置了3G视频监控终端,实现了各电压等级施工检修作业现场、倒闸操作、事故处理现场以及装表接电、高压客户受电工程用电检查、反窃电营销作业现场的3G视频监控全覆盖。
3.3G视频监控中心建设情况
为了强化对现场安全生产的监管工作,萧山公司专门组建了3G视频监控中心,由安全稽查大队每天安排专人进行视频监控,发现违章或不安全行为立即通知现场人员进行整改,将安全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发挥3G视频监控实时监督作用。
三、 效益分析
一是通过发挥现场安全监督“第三只眼”的作用,对施工检修作业人员起到的安全警示作用,作业人员形成了自觉遵章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规范,有效降低了现场安全风险。
二是通过对3G视频录像的分析点评、为分析违章及处理有关事件提供充足的依据。
2014年萧山公司累计对7135个作业现场实施了3G视频重点监控,发现制止各类违章行为20多起、安全提醒90多次,为保障公司生产、营销作业现场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四、适用范围与条件
篇5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1-0103-02
2011年3月初,按照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的要求,为了进一步规范直供局农电生产管理流程,提高直供局农电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巴彦淖尔电业局直供局农电安全生产正式纳入生产系统管理,主要业务涉及农电线路的运行检修、调度抢修、工程管理、带电作业等工作。巴彦供电分局作为巴彦淖尔电业局四个直供局之一,管辖着8条农电线路,农村变压器341台,10kV供电线路长达228kM。分局面临人员少、车辆缺、工作量大等多方压力,按照市局要求,在最短时间内重新建立了组织机构、编制内部管理办法和应急抢修预案,运行过程中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加强作业现安全管理,通过一年的运作,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城乡一体化”安全管理模式。
一、“城乡一体化”安全管理模式的运作
“城乡一体化”安全管理模式就是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直供局农电安全生产正式纳入生产系统管理,把城市与农村、经济开发区与城乡结合部的安全生产管理作为一个整体,统一人员、车辆、工器具的管理,通过机构和人员的调整,成立电力急修中心,建立24小时值班制,配置急修车辆和专用工器具。急修中心统一管理分局配网急修、检修、运行、带电作业业务(包括分局所有农电线路、公专变)。改变过去长期形成的生产管理生产、农电管理农电的模式,实现生产、农电合并于一个安全管理平台下管理的模式。让整个直供局的安全生产实现可控、在控的统一管理,彻底消灭了安全管理中的“真空地带”。
二、安全管理织组体系的建立
分局按照文件要求,重新建设和完善应急抢修体系,确定了“建网络、盯现场、全过程监理”安全管理方案。
1.建网络
分局新建立了三级安全网络,即“分局流动监督组、现场内部监理组、施工作业专职安全员”。三级安全网按照分组交叉监督的方式,进行安全管理。
(1)流动监督组。流动监督组主要是由领导班子成员组成,严格按照《领导干部到岗到位》管理办法执行。凡是分局的施工现场作业(包括检修工作、施工作业、抢修作业等),监督组成员都要到达作业现场,根据现场的不同情况,抓前期准备工作、抓“两票、三措”的落实、抓安全工器具检查、抓现场作业人员精神状态的表现等等。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监督巡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对发现的违章及时进行通报处理,并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2)内部安全监理组。分局在内部建立了安全监理制度,成立了内部安全监组。在现场作业中,除监理公司派驻的现场监理,分局在这个基础上又派专人进行二次安全、质量、进度的监理,并建立相应的保障机构,明确内部安全监理的工作范围和岗位职责。聘请有专业背景的退休老同志,全程跟踪作业现场,既把安全关,又把质量关。在施工作业的准备、实施、验收阶段,对于整个工程的现场安全、材料质量、安装工艺做到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同时可以随时发现和纠正现场的违章作业和工程质量问题。内部监理直接受命于分局局长,不受现场其它人员的干扰。这样不仅增加了现场的安全监督力量,而且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3)现场施工作业专职安全员。分局在每一个作业现场派一名专职安全员。重点做好施工人员进场前的安全教育工作、监督每天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的开展,全过程监督施工作业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对违章现场及时制止,及时向上级反馈施工过程中需要协调的安全方面的问题。
2.盯现场
结合分局实际情况,盯安全现场作业。单位领导、分管领导、安监员、工作负责人、现场监理员按作业类型分别重点盯岗作业,实现“班班作业有人盯、处处作业跟领导”。在不同时期(春秋查、节假日等)、不同环境(风、雨、雾、雷和沙尘暴天气)、不同任务(城农网、大修、技改和急修)的作业中,针对交叉跨越、防滑、防冻及疲劳作业等不同方面分别列出现场安全关键点和重点展开工作,从开始到工作结束,全过程盯防,确保百分之百的现场安全作业。
3.全过程监督检查
从每一个作业现场开始,由分局各个监督小组分别对现场的安全作业进行定时、定点的全过程监督检查,确保把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到安全管理过程中,把安全思路和理念全部融入到安全生产中,周而复始,坚持不断。每个作业现场都要有工作负责人和专职安全安全员。确保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把百分之百的时间都用在抓安全、管安全、保安全上,杜绝时间的空档。
三、创新管理推动安全发展
篇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22-0131-03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关注苍生,造福于民,除隐患,安事,抓违章,安人,搞合作,安心;安事不安心,事故永远生;安心不安事,低老坏永存;安人制度生,安事连安心;心人事俱安,平安与保全;求安非一时,长治方久安。项目大型化,推动了管理一体化,PMC、EPC的出现,项目管理呈现出系统化、网络化、节点化、标准化、程序化和信息化的特点,传统简项目管理模式的安全管理方法,难以满足业主+PMC+EPC模式的安全管理需要,创新安全管理理念势在必行。
一、遵循项目管理五项原则理清安全管理链接关系
随着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先进,各级管理机构要求越来越完善,形成的管理界面越来越多,使得工程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方法难以满足工程管理的需要。北京兴油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先后承担了陕京二线监理总部、西部管道监理总部、兰银管道PMC、大连LNG项目PMC、乌海华油节能减排PMC等具有中石油特色的项目,在管理的实践中,面对不断扩充的业务范围和越来越复的管理,我公司不断地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提出了项目过程管理应遵循控制依权、监督依势、确认依规、协调依情、考核依约五项原则。
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安全责任是通过控制权分解和控制权分解伴生的监督、确认、协调、考核权而产生链接关系。在业主+PMC+EPC模式下,控制权分解产生的安全链接管理责任为:业主对PMC实施控制权,PMC对EPC实施控制权,EPC对分包商实施控制权,即:控制权自上而下,层层分解,上一层对控制权分解的完整性负责,下一层对上一层分解的控制权履行负责,当分包商不作为时,EPC应追究分包商的责任,当EPC和分包商不作为时,PMC应追究EPC的责任,当分包商、EPC和PMC不作为时,业主应追究PMC的责任,当分包商、EPC、PMC不作为时,业主应追究业主相应管理人员的责任。控制权分解伴生的监督、确认、协调、考核权产生的安全链接管理责任为:业主对PMC、EPC和分包商实施监督,对PMC实施确认、协调与考核;PMC对EPC和分包商实施监督,对EPC实施确认、协调与考核;EPC对分包商实施监督、确认、协调与考核。如下图所示:
在兰银管道业主+PMC+EPC管理的实践中,当时发现EPC,总承包商未产生控制权的伴生权――监督、确认、协调、考核等,经与EPC,总承包商沟通协调,EPC增派了现场代表,履行监督、确认、协调职责,完善了EPC管理体系,理清了安全控制链接关系,增强了EPC总承包商的管理能力,实现了零伤亡的安全管理目标。随着EPC,总承包模式的深入开展,集成化、一体化、链接式管理成为工程建设的主流,项目管理的五项原则是理清各种安全管理链接责任的基础。
二、明确属地化管理划定安全责任的范围
属地化管理最容易与地域化管理相混淆,在长期工程管理的实践中,PMC与EPC现场安全管理责任如何界定,一直困扰着PMC和EPC的发展,现场安全是PMC负责、EPC负责,还是分包商负责?只有分清责任范围,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化解安全风险。
通过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发现安全过程管理遵循“控制依权、监督依势、确认依规、协调依情、考核依约”的管理规律。按照过程管理的要求,属地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未分解的控制权管理,二是分解后的控制权衔接管理,三是控制权分解后的伴生权履行管理。通过深入研究属地化管理,分清了管理属地和地域属地的概念,例如,在业主+PMC+EPC模式下,业主、PMC、EPC和分包商各自的管理属地为:
业主的管理属地是:一是对自身工作的管理,二是对PMC的控制、确认、协调和考核,三是对PMC、EPC和分包商的监督管理,即对自身安全承担全部责任,对PMC安全管理承担控制、监督、确认、协调和考核等责任,对EPC及其分包商安全管理承担监督责任。
PMC的管理属地是:一是对自身工作的管理,二是对EPC的控制、确认、协调和考核,三是对EPC和分包商的监督管理,即对自身安全承担全部责任,对EPC安全管理承担控制、监督、确认、协调和考核等责任,对分包商安全管理承担监督责任。
EPC的管理属地是:一是对自身工作的管理,二是对分包商的控制、确认、协调和考核,三是对分包商的监督管理,即对自身安全承担全部责任,对分包商安全管理承担控制、监督、确认、协调和考核等责任。
分包商的管理属地是:对自身安全承担全部责任。
通过以上管理属地的划分,分清和界定了各级管理层各自的安全责任范围,强化了各级安全管理意识,也安全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方法。例如:在业主+PMC+EPC模式下,一个施工现场安全不符合项,如果分包商及时处理,在第一管理链不符合项处理终结;如果分包商未履行责任,EPC协调分包商处理,在第二管理链不符合项处理终结;如果分包商未履行责任,EPC也未履行责任,PMC协调EPC处理,在第三管理链不符合项处理终结;如果分包商未履行责任,EPC、PMC也未履行责任,业主协调PMC处理,在第四管理链不符合项处理终结。属地化管理,既明确了全员安全管理原则,划清了安全链接管理界面,使全员安全管理与个体安全管理统一,又激活了各级管理体系,促进了各级管理层积极主动抓安全,除隐患,防患于未然。
在属地化管理过程中,未履行属地安全管理的全部工作就以包代管理,另外,总承包商把工作任务分解后,对分包商放弃管理;超越管理属地履行职责,就是以管代包,另外,PMC代行EPC管理分包商的安全,无论是以包代管理,还是以管代包,均会使安全管理体系失去应有的活力,最后往往是小概率,大事故。
三、控制伴生监督保障安全体系运行
随着控制权的分解,而伴随产生监督权,这是控制与监督的基本关系。在安全管理的实践中,有时为了强调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把安全监督从安全生产中独立出来,设置安全总监,实施专业化管理,项目中的安全管理人员,全部由安全总监进行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往往在项目开工之初,效果良好,随着时问的推进,安全管理工作越来越困难,工程安全隐患越来越多,为遏制不断上升的安全隐患,往往不得不调整管理思路,即谁主管生产,谁主管安全。在业主 +PMC+EPC管理模式中,PMC发现的安全不符合项,是告知EPC的控制层――产生管理人员,还是监督层――安全监督人员,在实践中,我们往往把安全不符合项告知安全监督人员,认为这是EPC安全监督人员的事,按照这种管理思路,PMC得到的回报是:EPC安全监督人员或者是没办法,或者是找不到EPC安全监督人员,安全隐患不断,业主批评不断。随着隐患的增多,各方的批评增多,无论是PMC还是EPC没有人愿意搞安全,安全管理缺乏人力资源的支持,安全管理形势更加严峻。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产生困局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分清安全控制权与安全监督权之间的关联关系,监督人员没有放下控制责任,监督人员没有认清控制责任,导致在复杂的安全管理体系中,没有找对下一棒的执行人,使得安全管理断链,没有实现安全管理闭循环。
既然安全管理人员没有控制权,在业主+PMC+EPC管理模式中,PMC发现的安全不符合项,发送给EPC的安全管理人员,不符合项就难以落实,为此,PMC根据监督者“逢错必报”,控制者“有错必纠”,执行者“知错必改”的管理思路,改变了安全不符合项的管理流程,将不符合项报告给EPC项目经理或者EPC生产管理部门,EPC指令分包商整改与确认,并将整改结果报PMC确认,实现安全管理闭循环。通过流程的改变,现场安全形势很快得到改观。PMC安全管理人员的行动也赢得了业主的笑脸,使得安全管理人员更加坚信控制与监督的伴生关系,努力做好监督工作,促使安全监督成为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保健因素。
四、搞好交流培训提升安全风险管理能力
安全管理,本质在人,提升每一个员工的自我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是实现本质安全的基础。倡导开放启迪进步,交流促进互信,约束造就和谐,合作实现共赢的安全交流与培训管理理念,有助于提升安全管理能力。
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已识别的安全风险因素,纳入安全风险管理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安全风险过程管理;二是已发生的安全隐患过程动态管理。
对于已识别的安全风险因素,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建立项目安全不符合项管理手册,构筑已识别安全不符合项管理基础,二是实施开工审计,从开工启动,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确保开局良好,三是班前安全不符合项清单项确认,事前管理安全风险,四是实施作业许可,有效防范安全风险,五是组织实施已识别安全风险应急管理。
针对已发生的安全隐患,提出了安全不符合项管理的五项原则,即:本位管理、主体责任管理、系统化管理、明示管理和反馈管理,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隐患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为有效防范安全事故发生,每周组织安全例行检查,每月组织安全交流,针对项目实施过程的安全风险,根据发生机率,适时组织安全专项检查,并要求检查有计划、过程有记录、结果有报告、整改有确认,检查后有交流,通过交流,实践了让各方认清安全责任,让各方履行安全责任的安全管理理念。统计分析,持续改进,重点剖析,提高认识,通过未遂事件,抓隐患治理,不断促进工程建设本质安全。
以人为本,建立安全管理文化,引导全员提高安全意识。通过办理工程简报、巡检报告,交流心得,分享经验、取长补短,鼓励先进,鞭策先进,提高员工对安全工作的关注力度,提升各方主体责任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不断提升安全风险防范能力。五、拓展安全管理思路造就核心竞争优势
在现阶段,集成化、一体化、链接式的总承包管理正处发展时期,必然存在安全风险,随着人们对生命的高度关注,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必将逐步从传统管理向专业化管理过渡,为安全专业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机遇。为此,建议如下:
1.培养安全管理专业人才,培育、扩大在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方面的优势与影响,为未来安全管理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开展工程建设安全技术与管理策划与设计,强化安全技术管理,走专业化安全发展之路,创新安全管理思路。
3.开展工程建设安全评价,为工程建设安全提供指导,不断总结和分享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经验。
参考文献
[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中国石油集
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兰州-银川输气管道工程
PMT/PMC项目管理实践[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7.
[2]周德军,吴庆善.安全第一的实践[M].北京:石油工业出
版社.2009.
[3]曾仕强.从管人到安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篇7
为了提高煤矿机械的工作性能,减少煤矿机械工作过程中的能源损耗,机电一体化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煤矿机械中去。机电一体化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自动化技术,它集合了信息、自控、液压、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核心技术,是一门综合技术性高的学科。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到煤矿机械中去,促进了煤矿机械的发展,提高了煤矿机械的工作性能,有效地减少了能源资源损耗,为煤矿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质的飞跃的平台,促进了我国煤矿产业的发展。
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作用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煤矿业也需要提高其产量和质量,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煤矿工作中的施工人员技术、机械设备、煤矿工作中的各项管理都直接影响了煤矿的产量和质量。因此,煤矿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要加强对煤矿工作的管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养,还要对煤矿机械的技术进行改革。机电一体化运用到煤矿机械中去,是煤矿机械技术革新的一大表现,能够促进煤矿企业的长久发展。电气一体化技术运用到煤矿机械中,能够保证煤矿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工作效率,能够有效地减低煤矿工作中的难度,将一些比较难的工作运用自动化技术代替人工来进行,减少了施工人员工作的强度,增加了煤矿工作的安全系数,有效地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安全和生命安全,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生活质量水平,促进煤矿企业的发展,为煤矿企业带来最大化的经济利益。
2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煤矿资源开采难度的加深,机电一体化技术也被广泛地运用到煤矿机械中去。但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煤矿机械设备的核心技术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前,许多拥有丰富煤矿资源的国家都在加强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研究,以此来确保煤矿机械能够朝着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减少煤矿工作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安全,提高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使得煤矿的开采能够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中去,实现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双赢的局面。因此,在今后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革创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要提高其通信能力,要加强对危机预警软件的开发研究,研究出新的安全监控系统,提高煤矿机器人工作的智能多样化。
3 煤矿机械与机电一体化技术
3.1 安全监控技术
煤矿工作是在井下进行,由于井下环境恶劣,存在着许多的不安全因素,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工作和生命安全带来威胁[1]。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及时地对煤矿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气体进行监控,并及时地预警给煤矿施工人员,有利于工作人员及时作出防范措施,从源头上来避免有毒气体的泄露给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隐患。在煤矿机械中运用安全监督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安全监督系统的工作性能,及时地对设备故障进行排查,对设备故障的部位精准到位地运用数据显示出来,并能够自动化地对设备异常进行纠正,对设备故障发出警报,以此来避免因为设备故障耽误了工作的顺利进行,给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造成企业巨大的经济损失。
3.2 节能损耗技术
煤矿工作进行中,因为煤矿机械设备的性能不高,操作难度比较大,常有资源能源浪费的现象出现。为了提高煤矿工作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运行中能源损耗,就要加强对煤矿工作的管理,还应该要对其相应的设备进行技术革新。采煤机是传统的煤矿工作运行中对资源能源耗费现象比较严重的机器设备之一,传统的采煤机以液压技术来对其工作的开展进行牵引,液压技术具有不稳定性,导致牵引力不足,为了提供充足的牵引力,需要提供大量的能源消耗能量来进行补充,且对设备的损害大,导致能源损耗过大[2]。现在采煤机运用电气一体化技术进行牵引,因为电流具有稳定性,所以能够提供平稳的牵引力,有效地降低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的磨损程度,减少设备维修的次数,有效地实现了节能损耗,提高了煤矿工作的安全可靠性,提高了煤矿工作的工作效率,促进了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3 机械自动化技术
传统的煤矿工作一般都是由人工来进行施工,机械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导致人工的工作强度大,给工作安全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威胁,不利于提高煤矿工作的工作效率,给煤炭的产量和质量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机电一体化中的机械自动化技术运用到煤矿机械中去,能够有效地实现施工管理以及施工机械化[3]。机械自动化技术的运用,能够使用机器代替人工进行施工,通过对机器人的控制,及时迅速地检测出施工环境的有毒气体,进而确定工作的安全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施工人员工作的强度,提高施工人员工作的安全可靠性,还能够及时地将发现异常现象以图文的方式反馈给管理系统,然后提交到施工管理部门处,通过对异常现象进行分析,技术做好防范措施,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煤矿机械也在不断地改革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将会更加广泛地被运用到煤矿工作中,进而有效地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可靠性,提高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有效地减少能源损耗,减少设备的维修次数,提高煤矿工作的工作效率,为煤矿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财富。
参考文献:
[1]方媛,卞奕明,李艳平.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2,45(07):34-35.
篇8
1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现况
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里不断建立健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制度,完善市场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出台后,对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贵州省相继出台了《贵州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省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立了重点工作督导“厅长包片、处室包县”和“五集中”监督执法检查等相关制度;完善了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工程质量监督程序、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检测、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检测机构及人员诚信评价等实施细则;开发建设了贵州省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一体化平台,将工程质量安全纳入信息化监管。
2质量安全监督潜在问题
2.1法规方面
虽然近年来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但新形势下,还是有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和实际工作需要的地方:①《建筑法》未对地方人民政府干预工程建设行为作出限制规定,造成工程建设不按基本建设程序的现象较多,甚至一些工程建设参与方五借机脱离或逃避监管,开发区、新区类似问题较多。②《招标投标法》规定经评审的最低价中标,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以最低价中标,最低价中标易引发偷工减料行为,为工程质量埋下隐患。③《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程序过于复杂,而工程建设是动态的,造成执法难以实现时效性和震慑性。
2.2体制方面
质量安全是确保广大群众利益和权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家不断改进监督体制,在简政放权和改进工作作风、机构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也还一些需要思考或改进的问题:①施工现场工程质量安全执法监督主要依靠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无执法主体资格,容易造成执法缺位。②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主要依靠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但村镇建设工程点多面广,缺少管理手段,人员有限力不从心。③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管理的主体是施工企业,未充分发挥质量安全第三方的监督作用,工程质量安全保险机构、工程监理机构、质量安全评估机构在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的作用有限。
2.3市场方面
生产经营单位经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利润.。对经营者来说,利润是第一位的,质量安全是第二位的,所以只有将质量安全的地位提高,从第二位变为第一位,变为与生产经营单位的根本利益挂钩,才能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从目前来讲,就是将市场和现场挂钩。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①缺少全国统一的质量诚信信息评价标准,企业的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市场不了解,未实现“市场”和“现场”联动。②建设单位违法发包的行为不同程度存在,干扰工程质量的行为较多,对建设单位的管理手段少,约束力弱,处罚难度大。③转包、违法分包、挂靠等违法行为依然突出,造成企业管理与项目部脱节,项目部与班组脱节,责任追究难度大。
3对策建议
(1)法规方面。建议修订《建筑法》等法律法规,明确地方政府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工程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建立健全政府工程质量目标任务考核体系。建议出台相应的部门规章和工程成本价计算规则,引导企业以工程质量安全水平为主要手段参与市场竞争,改变以最低价为主要手段的中标方式。(2)体制方面。建议修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明确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作为主管部门的执法监督机构,从监督实体工程质量转变为主要监督工程各参建方的履职行为;对一些管不好、管不了的建立相关制度,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修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村镇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由乡镇一级政府监督管理,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加强指导。以部门规章的形式推进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推进工程监理企业向工程总承包、工程咨询、项目管理等方面转型。(3)市场方面。建议出台《建筑市场管理条例》和《勘察设计市场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大和细化建设单位的工程质量管理责任,对失信的建设单位在建设用地、规划、商品房预售等方面予以限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工程质量诚信信息评价标准和实施细则,加大对违法发包、肢解发包、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信息的曝光力度。把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列入对省级政府的目标考核,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4结论
总之,建筑工程必须坚持质量与安全管理为中心,努力减少质量安全事故,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从机制、体制和市场等角度,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努力实现本质安全。
参考文献
[1]高多信.浅谈利用差别化管理实施质量安全监督[J].建筑安全,2011(11).
[2]王进魁.安徽省成立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J].建筑,2003(07).
[3]李学刚.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的措施分析[J].江西建材,2014(20).
篇9
2007年起,湖北省便着手建立市场质量安全综合监管一体化平台,从前期试点反馈情况看,各地基本建立了信息化办公和信息公示等资源,也建立了一些监管平台,主要以质量安全监督和施工许可、检测在线监测为主,少数地方加入了市场行为、商品混凝土、起重机械管理。住建部两年行动方案中提出的落实质量终身责任、打击转包分包违法行为、健全工程监督管理机制、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等重要任务,其终极目标是规范市场行为和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受控,因此,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以现有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和市场行为管理作为切入点,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基础数据库是可行的。
1.2管理线
在整合现有信息系统资源的基础上,管理系统应集中完整反映在建工程项目各类主要信息,如工程基本信息以及施工许可证、各方责任主体及责任承诺书、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纸审查备案、节能设计审查备案及建筑市场管理、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信息等。所有信息可来自已有各业务系统,并通过一个综合性平台进行直观展示,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相关管理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支持,也为各工程参建单位相关人员和社会大众提供信息服务,即在省、市州平台上无论哪个项目的市场、质量安全、招投标、图纸审查等相关信息均能显现。从建筑业综合管理的角度来说,垂直管理可以通过用户权限授予的方式在管理平台中实现阅览、审批等业务,水平管理可以在各系统间设置数据关联,实现程序化、流程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管理数据“平级闭合,上下畅通”。
1.3监管网
以往的建设工程监管靠人海战术实施,监管人员常年奔波于各建筑工地,查安全、查建筑材料、工程质量,但由于人少工地多,根本无法保证监管到位。为了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必须改革监管模式,从监管方式、重点和方法上想办法。在监管模式上,应当重点关注企业从部门到项目的质安保证体系运行管理,管理部门从上到下的层级管理,主管部门到企业的行业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点、线、面的全方位监管。而且,建筑市场监管部门对工程项目的市场、质量安全的检查记录必须纳入统一的工程项目数据库,形成管理闭合。
1.4数据库
作为建筑市场监管与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基础,必须建立企业基本信息数据库、注册人员信息数据库、项目数据库、信用信息库。2015年,湖北省将初步建成省级综合监管平台,将省市县三级建筑市场监管部门现有监管工作通过网络平台有效对接,全面实现建筑市场“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信息化监管目标。
2一体化监管平台功能与内容
2.1实现目标
通过建立建设工程市场监管与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及时采集和分析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建筑市场责任主体(各类建设业主、工程建设企业和执业人员)信用信息,实现对工程建设项目流程、建筑市场责任主体行为、项目质量过程控制和安全生产的动态监管,增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政策、做出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高监管水平;通过加强建筑市场的监管,进一步健全和规范建筑市场;工程信息,增强建设工程交易活动的透明度,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建筑市场责任主体信用信息,建立有力的诚实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行政监察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信用保障机制。
2.2主要功能
2.2.1市场行为动态监管
采集工程基本信息以及施工许可证、各方责任主体及责任承诺书、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纸审查备案、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等重要数据,了解项目的基本情况。对项目招投标、发包分包情况,执业人员持证、扣证情况等实施监管。
2.2.2施工许可信息查询
采集项目施工许可信息,包括施工开始、结束日期、施工内容等台账内容,动态了解和查询工程施工时间及内容情况。
2.2.3质量动态监管
采集工程形象进度数据、分部验收数据,动态了解工程进度和质量管理情况。采集混凝土质量管理数据,动态查看工程混凝土配合比、异常情况、外观、坍落度等情况;从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管系统中采集相关检测数据,通过检测数据汇总和数据分析工作,对检测结果进行跟踪处理,了解工程质量状况。
2.2.4安全动态监管
采集工程形象进度数据和安全评价数据,动态了解工程进度和安全管理情况。掌握现场施工安全状况,从深基坑、轨道交通安全监测预警系统(武汉市)、高支模监测警报系统和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测等系统中自动采集相关的监测数据和信息并实时传输,及时进行预警和报警,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链接建筑工地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查看施工现场各视频采集器上传的监控视频图像,掌据工地现场实时情况。
2.2.5从业人员监管与诚信评价
查看施工五类管理人员参加质量安全的培训记录,查询绿色施工开展情况,查询资金支付进度,延伸对接企业劳务用工及财务系统,反映劳务人员每月工资支付台账、累计支付额,动态了解工程资金状况,最终通过采集项目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现场诚信评价自动评分系统中的排名和各明细得失分情况,展示工程项目的诚信排名。
2.2.6企业管理互动
企业通过平台开展报建报监,参与项目检查处置,整改处罚闭合管理,评优评先等活动。一次性输入数据,一站式服务,避免了重复劳动。企业通过平台进行集约式管理,在企业信息平台中内嵌数据接口,实现外部管理无缝对接。
3湖北省信息化监管现状
3.1省级平台
受省住建厅委托,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安全总站目前已建立了省级质量安全监督平台,实现了监督数据收集整理、信息公示、三类人员考核认证、检测机构管理、检测监测信息上传。2013年,为贯彻住建部《关于加强和完善住房城乡建设统计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计[2012]150号),进一步加强监管信息化,省质安总站开发了《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系统》,采取模块化设计,逐步将结构、建设优质工程和安全文明标化工地评选、质量安全检查、监督机构及人员考核的信息收集与分析功能集于一体,加强了分析和预测功能,将各级监督机构层级管理纳入工作流程,工作严谨,数据准确。其他厅二级单位按照职能分工,各自开发了省级垂直管理系统,如省建筑工程管理局建立了《工程建设统计系统》,省住房保障局建立了《湖北省住房保障管理系统》,省标准定额总站建立了《合同备案系统、造价人员管理系统》等,各系统间,横向互联。目前,各系统分别正与省住建厅综合监管平台进行数据对接,为市场管理和信用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3.2市州平台
省住建厅选择武汉、黄石、宜昌、十堰、襄阳作为全省区域性《建筑市场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和诚信信息平台》建设的试点市。武汉市建委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充分吸收先进发达地区信息化建设经验,实行模块化设计,以招标投标为龙头,以质量安全为核心,以规范市场为主线,以诚信体系为抓手,审批工作流程化,一开始便建立了完备的监管平台框架,在该框架下分批不断完善各职能站办的功能模块。在工程监管模式上不断创新,自2012年,武汉市以区为试点,将市场、质量、安全三站合一,针对项目成立综合监督小组实施监管。襄阳市2012年5月开始由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独立研发质量监管系统,历时一年建立“襄阳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站内系统”,分为:监督管理、质量监督、监督预警、查询统计、任务处理五大模块。管理内容涵盖从工程报监登记管理到工程竣工备案管理的全过程,实现现场巡查与后台处理的高效联动,行政监管与执法监督同步一体,确保监督站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的有效监督。为了打通监督站与工程项目参建单位的信息通道,深化监管的信息化作用,随后又开发了“站外系统”,将原“站内系统”功能进行了延伸,提供了工程项目建设各责任主体(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检测机构)的报监,质保体系上传、隐蔽工程报验、复工申请、文书查询、竣工验收备案申请、结构评优报送、监督管理规定下发等功能,实现了监督站与工程建设相关单位信息交流的网络化,并在系统平台上外挂商品混凝土、检测监管系统。宜昌市由宜昌市建委牵头,从2012年一次性建立了市级建设行业综合监管系统,已正常投入使用的有建设行业基础信息管理系统、企业信用管理系统、施工图审系统、招投标系统、造价合同管理系统、施工许可证办理系统、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市场行为管理系统、质量检测系统、建筑节能管理系统、商品混凝土管理系统、数据查询系统、统计报表系统13个子系统,以网络平台为载体,为行业管理和诚信评价提供最全面、最真实的依据和支撑,推进行业管理监管机制和评价机制的有机结合。这个信息化平台系统,以无纸化办公来完成市场和现场监督机构的充分、准确、快速的沟通,实现实时动态监管和全过程闭合管理,确保了诚信体系的科学、及时、准确。三个试点开发现状呈现了三种模式:一是总体框架,规划预留模块接口,逐步升级功能;二是独立功能研发,逐个推进,相关部门互联技术难度大;三是一次性系统开发,统一研发。比较而言,采取总体框架,统一接口分步开发,投入适中,便于升级管理,前期数据关联,编制方案工作量较大;单独模块开发,投入小,如不是同一公司,综合平台后期互联调试工作量大,短期内实现综合监管较难;一次性系统开发,数据关系明晰,便于调试,但资金投入大,时间长。
3.3区县及企业情况
大部分县、区目前仅建立了门户网站,而未开发自己的管理平台。个别建设与规划合并办公的地区有项目查询和电子政务系统,其余地区目前仅限于信息公示。日常监管系统均依赖各市级平台运行,少数外挂省级监管平台入口,如省检测监测平台、合同备案平台。企业在各业务平台上,需要多次录入信息,出现多个数据库,不同管理平台并行的局面。大型一级、特级企业,建立了较完善的企业管理平台和内部数据库,但由于外部数据接口不统一,很多外部监管信息还依赖于人工查找和筛分,企业信息数据库与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平系不紧密。
4问题与对策
各试点单位在推动质量安全市场综合信息化监管方面都做了大量尝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部分以市为单位的监管平台系统已开始运行,县市整体独立开发综合信息化监管平台进展缓慢。
4.1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各个市州除了武汉、宜昌外还未形成统一的系统张巍:建立建设工程市场质量安全一体化监管平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性监管平台和统一数据标准,一些地方质量、安全,市场、招投标系统各自独立开发独立运行,有的只实现信息公示功能。各独立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成为发展瓶颈。如果系统对接各软件开发单位原来的项目编码,需要按住建部标准重新生成,工作量大。2)一些贫困县市,目前综合监管信息化工作还停留在“大厅口念笔填,后台电子表格输入,人脑电脑并用”的阶段,还未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管理,而且单独建立平台和数据库缺乏财政支持,缺乏专人管理。3)住建部基础数据字典部分尚有修改。对于各地现有系统,这个数据转换工作量非常大,而且由于标准是2014年7月开始试行,标准中很多还是旧的定义。最新的《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于2015年1月1日开始执行,因此代码修改不可避免。4)省级监管平台目前各功能模块尚未完全融合,实现联动,数据关联性不强。
4.2应对方案
如果废止现有各地系统,重新建立数据库和管理平台,工程量浩大,资金投入大,对各地日常监管工作也有影响。另外,市、区、县各级独立分别开发平台工作量大、投入浪费且产品不易衔接。因此,建立省级统一数据交换平台,市级平台兼顾县市区一体化运行,定期按规定的格式导入形成总体数据库,则相应要简单和易行(见图2)。1)要求各地市先将现有数据库的数据集中上报,分析各地输出输入格式,数据组成。2)召集各地原软件系统开发单位的数据库设计负责人、省级平台开发专家进行数据转换标准制定;按照数据转换标准,开发专门的软件,将已经集中的数据转换成符合住建部标准的数据。3)组织专家制定地市数据定时上传的机制,保证各地的数据能及时集中到省级平台;组织市区县各单位分批进行使用培训,上报前由专人收集数据,在省级平台中输入标准数据或在市级平台中输入数据,使用数据转换工具,定时将数据转换成标准数据上传至省级平台。
篇10
安全投入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不仅是成本,更是效益。春秋航虽然低成本运行,但在安全投入上绝不打折扣,不仅有利于安全保障的优先投入,还有利于安全提升的重点投入。春秋航在民航局每年组织进行的民航企业安全保障财务考核(包括安全保障能力指标、安全保障程度指标、企业诚信指标)中,截至2012年已连续4年在42家公司中得分排名前三。
在设施设备和技术方面,春秋航投资2个多亿建设模拟机培训中心,占地30亩,一期建设6个模拟机机位,可满足150架机队训练,将于2014年8月投入使用;投资近5亿用于维修机库的土地规划、机库建筑及购买设备;41架飞机中34架装有无线QAR(今后引进的飞机皆有);具备CAT II类、RNP APRH、CDFA和RNAV-5运行资质;投入400多万元用于EFB;自主开发FOC系统、MIS系统、飞行准备系统、安全质量管理网、离港系统、智慧客舱、智慧地服等,其中14个安全生产用电子系统获得了专利申请。
春秋航在2013年安全生产专业人员培养、能力保持和素质提高的投入达4千2百多万元。同时,对核心队伍的安全奖励达4千余万元,安全教育与宣传活动投入60多万元,对安全绩效的改进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
解决责任资质问题,强化绩效核心功能
春秋航建立了安全责任清单和资质评价机制,制定了与安全绩效管理机制相匹配的差错标准/偏差标准(包括飞行类/维修类/运控类/客舱类/空防类/地服类/危险品类/车辆类/食品类/信息安全类10大类差错和安全管理类/规章文件类/资质管理类/业务管理类/行政管理类5大类偏差),安全重大事宜挂牌督办制度、安全生产奖惩规定、安全绩效积分测评规定(包括结果型、行为型/过程型、任务型三大类80多项),结合年度安全目标,通过可测量形式,对安全责任点进行“过程必控制、绩效必量化、问题必明确、责任必落实”。
春秋航已连续8年完成了局方下发的安全指标,近3年来万小时严重差错率连续下降达10%以上,年度确定的重点安全工作任务完成率达83%以上。
解决信息平台问题,强化绩效系统监测
2012年初,经过充分调研、评估,本着“功能齐全、系统规范、重点突出、实用好用、易于扩展”的原则,春秋航自行设计与开发了一个统一涵盖SMS和SeMS要素、包括10大安全机制的电子化安全质量管理网(SQM)。SQM分为4个系统模块: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输出与反馈、其他辅助,包括18个一级功能和85个二级功能。形成了一个系统化、过程化、数据化的事前风险防范、事中过程控制、事后纠正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电子化平台,具有数据信息整合、数据监测分析、发现问题、制定措施与执行、持续监测分析、综合评价和共享的功能,为安全管理改进提供数据分析、过程控制、系统评价的支持。并涵盖10项安全管理机制,融入了“管理制度流程化、责任控制透明化、操作方法规范化、表单记录结构化、不同模块关联化、数据分析自动化、绩效监控系统化”的现代安全管理理念。
解决目标控制问题,强化绩效导向控制
安全目标是衡量公司安全管理绩效水平的评价标准。春秋航以安全目标为导向,设置结果型、任务型/行为型安全目标,明确安全工作方向,建立了纵向“公司目标部门指标过程指标(行为指标)”的目标分解和横向“制定实施控制改进”的目标实现双循环机制,并与规程、风险管理实现了关联。
解决风险落地问题,强化绩效关注区域
风险管理是SMS的核心,也是安全管理关口前移、预防为主的关键。建立“公司风险评估专家小组部门风险管理小组”两级风险管理专业队伍;每年至少梳理一次风险管理过程库(危险源库);将危险源的风险属性、事件调查的原因、监督审核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统一;针对不同项目制定风险管理方案,针对组织变更、规章变化、新开基地/航线、新项目/产品(如CATII,RNP、服务项目变化等)运行、安全水平波动、运行条件/环境变化等情况,及时启动风险管理,并风险通告或预警。
通过安全数据分析,确定了春秋航2013年存在的五大类主要风险,包括飞行安全类风险(包括人为因素和意外安全)、运行保障类风险(包括机械故障、运行控制、地面运行保障、食品安全)、客舱安全类风险、空防安全类风险、安全类风险,并统计分析出各类风险的主要风险因素(见图1)。
透过数据看管理风险,表现为执行不力、制度不全、质量不高的风险,具体为“四多、三低、两难”(见图2):工作落实问题多、规章标准问题多、资质与培训问题多、违章违纪问题多;重要安全任务完成率低、纠正预防/风险控制措施有效率低、各类安全活动参与率低;关键岗位人员资质能力监督难,飞机维修管理质量监督难。
解决监控重点问题,强化绩效过程控制
安全监督审核是保证SMS与SeMS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春秋航以安全监督审核为利器,建立三级监督审核机制,聘任了48名公司专兼职安全监察员/审核员,实施主任监察员/审核员负责制,按不同专业划分14项授权项目,并予以“两个独立、两个参与、两个建议”的权力。针对安全监督审核的关键区域,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如定期抽查CVR、网络监测等),开展全面(被监督审核部门包括安监部、保卫部)、日常、专项的安全监督审核(如危险品运输、食品安全、信息安全等),对于发现问题采取“五必须”原则(须调查、须结论、须措施、须验证、须效果),确保纠正预防措施落实到位,较好地发挥了系统和过程监督的作用。
解决数据评价问题,强化绩效测量标准
篇11
一、完善广州市水务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建设是安全执法检查的依据和力量之源:目前我市水务工程安全管理有法可依却无章可循。为什么这么说呢?水务行业工程安全管理目前依照的仍是2005年6月22日水利部颁布实行的《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该规定虽然明确了项目法人、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却没有负责执法的安全监督机构及人员、机构职责、监督方式、检查内容等具体规定,笔者考虑,这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水利工程投资不大,工期不长,质量问题就是安全问题,管质量的也顺便管安全,所以安全生产管理没有形成独立体系。另一方面是水利行业安全监管仍依赖于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单位的自我监督、自我调控,没有明确施工中安全生产的行政监督部门作用。2003 年,随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路提出,国民经济各领域建设发展的焦点集中“民生、民心”工程上,作为与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的安全生产领域,首先在学术领域研究方面有了很大的飞跃。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并逐渐形成了一门单独的学课研究领域。如华南理工大学就率先在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开设了安全工程课程。在此学术风潮推动下的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机制、风险识别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实践运用,安全生产不再是依附性的管理方向,并迫切需要从旧有的质量、卫生、环境管理等体系中解放出来。各行各业也需要建立一支专职的安全监督管理队伍来面对日益庞大的项目管理目标。同时,长期以来仅靠合同牵制的施工、监理各方为追求经济效益、建设单位为抢工期等忽视安全生产管理情况比比皆是。更别说其中还存在的违法转包分包的情况。运气好的不出事,运气不好的在以前施工单位花点钱也就偷偷了事,可现在要面对的是全社会的监督甚至是法律的制裁,甚至牵涉到对行政政府部门的作为和不作为的界定,也就更加需要有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专职的安全监督队伍行使政府职能,监督参建各方。因此就迫切需要立法出台来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相关内容。2009年广州市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成立之初,工程安全监督人员去了工地有些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能做什么、对违反安全管理行为能采取什么具体措施。为尽快上手,在工作中我们一方面积极参照相关部门如建委、市政部门的安全监督管理细则、安全文明施工现场标准并结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制订我们自己的检查表,加强对工地现场文明施工检查;一方面想了很多办法:做整改记录单、发整改通知书、局部停工、开会沟通、上报水务局通报。通过这些努力,短期内在水务行业形成一个监督管理的程序系统。可是作为一个监督机构,没有了明确的法律规范规程做后盾,没有了行业监督管理的权威性,就没有了长期工作的力度,管不到家管不到位、效果大打折扣。并且一度成了救火队、投诉箱,也就谈不上“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管理思路。有鉴于此,为体现安全生产管理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为适应近年来城市水利发展要求,迎接广州市亚运会的到来,广州市水务局党委下决心在水利部、广东省水利厅都没有对应出台新的水务或者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前提下主动、积极开展广州市水务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研讨工作,弥补这一制度上的空白。今年年初,市水务局开始组织拟定《广州市水务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督办法》,目前已施行。该办法不仅明确了广州市水务工程安全监督机构的构成与职责、工作规范,安全防护措施费的使用和具体安全监督管理内容与标准,更进一步将安全监督管理成果作为整个工程中单位工程验收、竣工验收必不可少的组成评价部分,结合安全评价、文明施工管理、安全目标落实等具体内容有机的对施工阶段安全管理内容进行一体化监督,在这个办法出台后的一系列实施细则也会采纳其它行业安全监管部门好的经验。
二、 水务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科学化。水务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分级负责 、属地管理”是保障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长期可持续科学发展的战略要求。分级负责是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水务工程建设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区(县)水务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职权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务工程建设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属地管理是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市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负责本市水务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监督检查工作,各区(县)水务工程安全生产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各区(县)水务工程安全监督机构负责各区(县)水务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监督检查工作。由于市属工程和区属工程投资都逐年增加,“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一方面有利于形成“谁收益,谁负责,谁说了算”的局面,通过具体管理责任的化分,进一步提高“齐抓共管”的成效、理顺责权事不分的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另一方面,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检查单位也比较多:按行业有建设口的、市政口的、城管口的、街道的,按行政管理又分为区一级的、市一级、省一级的,每一次的监督检查都有很好的建议意见甚至整改要求。检查组走后,谁具体监督各参建单位落实整改?除此之外,工地事故谁负责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谁负责总结经验?平时工地上有投诉谁去处理?这些工作就不可能靠市一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跟踪,各县区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就需要明确一个部门来承担责任,只有责任在彼,才能力争在日常管理中面面俱到:有跟进、有督促、有落实。
三、 分析水务行业生产安全风险,建立行业预防机制的标准化是预防风险、控制事故,落实安全生产零伤亡的有效措施:
(一)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就是一种项目风险的管理: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作为其管理客体的事故隐患与风险管理一样具有一、不确定性 二、产生损失后果的特点,所以水务工程安全生产的管理就是项目风险的管理。
篇1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导致发生消防安全事故的因素也由传统的确定性因素向不确定性因素转变,造成了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上升,影响社会发展和人们的安全。消防安全制度是经济进步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性制度,消防安全监督评价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预警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现有的消防安全监督评价机制已难以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创新的消防安全监督评价机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适应时展需要,消防安全监督评价机制应该进行全面的调整,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从而达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的发展做贡献。
一、消防安全监督评价机制的重要作用
1、预警作用
消防安全监督评价机制能够准确反映火灾发生客观规律,是确定消防监督模式、制定阶段性消防工作方案的需要 。人们一般认为,建筑设施达到了有关规范的要求,消防设施只要检查合格,火灾就不会发生,其实这是一种误区,这易使人们从思想上懈怠、意识上麻痹。其实合格的建筑设施和消防设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减少火灾带来的危害和损失。并且,合格的建筑设施和消防设施一旦缺乏有效的日常监督管理,就会因为使用功能的变花和设施的老化,存在大量的火灾隐患。传统的消防监督只是按程序审核新建建筑物和消防设施图纸到竣工报验,但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事实证明,火灾的发生常出乎人们意料。可见传统的消防监督机制局限性很大。 消防安全监督评价机制能对当前状况起到预警作用,反映消防安全的现状,同时也能反应绝对危险与相对安全的关系,从而根据这些情况,为科学的监督机制提供资料准备,为消防安全起到重要的预警作用。
2、评估作用
目前涌现出很多多功能区域性场所以及大型复杂的现代建筑,其使用功能、建筑材料、结构形式及配套设施等方面都给消防安全带来新问题。而“处方式”的规范对此近于束手无策,这就需要依据实际对可能发生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估,确定其真实的消防安全等级,采用以火灾性能为基础的人性化防火措施,并逐步制定相应的性能化防火规范,使火灾安全目标、火灾损失目标和设计目标良好结合,实现火灾防治的科学性、有效性和经济性的统一。
3、强化作用
消防安全监督机制是提高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的重要手段。对社会范围内的消防安全进行消防安全监督评估,能够发挥社会各个行业、部门的作用,因为消防评估工作,可以利用社会的技术力量,让一些技术性。专业性强的社会科研机构或社会消防评估机构承担消防安全评估的工作,加强消防安全监督机制,这样可以强化消防安全工作,为更好的做好消防工作提供条件。
4、促进作用
消防安全监督机制必须要与我国的市场经济运作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可以推进消防安全工作的社会化进程,促进消防安全工作水平的提升。科学性、系统性以及时效性是消防安全监督机制的特点,消防安全监督机制可以将抽象的、隐蔽的消防安全状况以数据和资料的形式显示出来,从而可以评定出消防安全的等级,人们可以根据这个评估结果,与信贷、保险、资产评估、人才选拔、产品价格等市场的运行机制结合起来,从而可以对消防工作进行社会化的管理。
二、消防安全监督评价机制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 ,消防监督评价机制有了一定程度发展,但是消防安全评价体系不完善、火灾隐患处理机制不成熟等制约因素比较突出,消防监督评价管理机制难以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消防监管工作难度日益加大,滞后的消防监督管理和评价机制难以适应信息时代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
1、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机制滞后
新形势下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消防监督工作存在被动性。管理方式较大程度上 ,还是依赖于行政手段起作用。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所有制结构多样化、隶属关系复杂,原有的传统消防监督管理制度已经不符合现代消防安全管理的需要,消防监督管理模式明显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防安全工作的需要。没有前瞻性消防监督预测,缺乏较为长远消防监督管理计划。
2、监督管理手段落后
监督管理手段依赖行政执法,缺乏创新,管理手段落后缺乏人性化、服务意识。而且监督管理实施存在难以落实的问题,消防工作责任考评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消防安全监督体制缺乏监管效力,不能服务于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对于政府各级部门日常的消防公众职责履行情况,没有建立数据资料信息,监管难以做到有据可依。
三、新形势下消防安全监督评价机制的完善措施
1、建立起消防安全数据库
为了有效地进行消防安全监督工作,必须要建立起消防安全数据库,数据库的资料对人们进行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时候有促进作用,但是这些资料大部分都比较粗糙,不能正确的反映问题的所以,这就需要对数据库的资料进行整理,这样才能更科学、更明确地反映问题。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要将数据库中的“死”数据,通过有效得整理,变成“活”材料。
2、开发消防安全监督评价软件
消防安全监督管理评价机制可通过创新的技术平台实现,开发消防安全监督软件是更高层次的监督管理方式。开发消防安全监督评价软件是消防安全监督评价机制服务手段的创新和发展。消防安全监督软件在进行安全评估时刻使用某种量化形式来说明安全程度,可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本单位的火灾危险形势,以便采取适当的防灭火对策。消防安全评估的方法也有多种,有的已发展成比较完善的计算机模型。对所有的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评估 ,充分反映单位消防安全工作的可靠性。例如,根据室内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可算出建筑物的危险等级,使用火灾和烟气蔓延程序可算出建筑物达到危险状况的时间等等。评估技术发展很快,已成功地应用在许多方面,此技术有利于推动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消防安全监督管理,使消防安全监督机制中发挥积极作用。最大程度上提高消防监督部门工作效率。
3、创新监督模式
大力探索新的消防安全管理和工作模式,创新监督管理模式,通过行业管理部门牵线,执法部门和消防部门联合监管形成一体化的监管,有利于提高各级职能部门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效率 。其主要的运行机制是:一,通过交通、建设、教育、卫生、体育、人防、民政、科技、工信、旅游等行业部门首先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然后联合监管部门协同管理的机制,通过开展专项座谈会、消防教育宣传等方式加强人们对于消防安全的认识和理解,从而降低消防安全隐患,加强消防人员和责任主体的素质,提高消防安全和抵抗火灾的能力。二,通过由建设、工商、规划、公安、消防、文广新、质监、安监、城管、房管等执法部门联合组成的消防执法技术服务队来展开执法活动和提高技术服务。三,由建设、工商、教育、规划、发改委、公安、商务、旅游、文广新、民政、卫生、民宗、安监、城管、房管、人防等行政审批部门要对不符合消防安全标准的项目予以否决。通过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执行和行业部门的协调工作不断的推动消防安全的发展,真正将消防安全落实到实处。通过市场化的经济调节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的综合运用 ,实现对相应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工作的科学管理和标准化控制。实现对各系统、各行业消防安全工作的规范管理和控制。
篇13
一是开展优质服务,让健康伴随妇女。通过开展规范化、人性化、特色化、一体化、群众化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服务,使每个家庭都享受到应有的服务。
二是开展健康教育,让阳光照耀花季。通过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生殖健康教育和有效的青少年参与机制,提高青少年关注性与生殖健康、信息咨询的意识,增加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树立正确的保健意识,使广大青少年顺利、安全地度过青春期。
三是倡导性别平等,让女性享受到尊重。提高各级领导、管理者、技术服务人员和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别主流化意识,在各个领域倡导社会性别平等的理念。结合关爱女孩行动,建立健全维护妇女权益的制度,消除对女性的歧视,使女性享受到尊重,促进男女平等,维护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
四是救助困难群体,让关怀温暖弱贫。对生活困难的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病残家庭进行救助和帮扶,把人口计生政策的实惠送到每一个困难家庭,创造和谐融洽的农村人际关系,让改革发展的成果优先惠及计划生育家庭。
五是争当幸福使者,让队伍心系群众。通过开展争创幸福使者行动,调动广大计生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注重工作实绩和效率,讲究工作方式和方法,以群众的满意度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在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在细节中体现人性化服务和人文关怀。
马牧乡多措并举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
杨淑娟 张 晓
日前,永城市马牧乡党政班子按照省委、省政府综合治理农村环境有关精神,结合乡情,迅速出台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采取多种措施,动员全社会各方力量,使农村环境迅速改观。
一是乡村分别成立主职挂帅的治理农村环境综合工作领导组:二是及时召开由乡村组全体干部、乡直单位负责人、各中小学校长、三户一名群众代表等参加的大型动员会:三是在乡财力困难的情况下拨经费1.3万元,出动两辆宣传车巡回宣传;四是乡村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量化考核;五是逐行政村、中小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用村规民约和学生守则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六是编制乡村规划和村庄规划,在显眼处张榜公布,帮助村民告别不良陋习;七是动员中小学生既当宣传员又当战斗员,通过他们发放宣传资料2万份;八是配置简易环卫设施,“组保洁、村收集、乡运转、市处理”的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初具规模:九是督导检查促工作,由乡纪委、乡办公室组成的督导组及时督导并通报情况。
通过近段时间的奋战,该乡已拆除违法广告牌131个,门店招牌93个,清除违章建筑物40多处,清理违章经营摊点及乱堆乱放柴草236处,共建简易垃圾箱67处,清运垃圾2100多方,新植绿化树1.3万株。该乡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农民素质明显提高,农村风尚切实好转,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深受广大干群的支持和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