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毕业设计达到的效果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毕业设计达到的效果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毕业设计达到的效果

篇1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目前,从对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职业岗位技能锻炼上。而毕业设计环节,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后一道关口,无疑也承担了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缩短学生适应就业岗位时间的重任。然而,建筑装饰专业传统的毕业设计环节,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探索新的装饰专业毕业设计模式已经成为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1、目前高职院校装饰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毕业设计选题与高职培养目标不符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沿用原普通专科的毕业设计选题,甚至是照搬本科院校类似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这些设计选题的理论性较强,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同时,由于沿用多年的毕业设计选题方案,已经严重脱离目前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的趋势,很多内容已经不适应目前的行业操作习惯。

1.2 学生积极性难持久

通常,在毕业设计任务布置的最初阶段,学生对毕业设计环节的学习都充满期待,积极性都很高。但随着毕业设计的深入进行,对设计选题的热情逐渐消退,同时由于就业的压力,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进行的这个阶段,已逐步将注意力和关注的中心转到了求职和实习上,学生对参与毕业设计环节的过程逐渐失去兴趣。

1.3 毕业设计答辩环节流于形式

目前的毕业设计答辩通常采取的是先介绍、再提问的传统答辩形式,由学生介绍自己所做的方案,然后由答辩老师进行提问。这种答辩形式较为呆板,参加答辩的学生和老师处在一种相对对立的位置,容易使学生产生紧张情绪。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高职学生对该环节的需求。而且,整个答辩过程仅以问答的形式进行,仅能识别学生是否能记忆相关知识,但并不能很好的全方位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

2、建筑装饰专业毕业设计新模式、新方法探索

2.1 毕业设计题目的选定

毕业设计题目在选定时,采取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设计任务,和学生自主选择设计题目相结合的模式。这样做的好处有,既能满足一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环节共性的要求,又能满足一部分学生对于设计环节个性的要求。

建筑装饰专业毕业设计的内容通常包含装饰方案设计、表现、施工图、效果图等部分,毕业设计的选题要兼顾这些内容。对于自主选择毕业设计题目的,指导教师必须严格将其控制在设计任务书规定的要求之内。

2.2 毕业设计环节中的校企合作模式

建筑装饰专业属于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本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前,均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现场实习,以巩固和检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情况。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可以很好完成本专业的实践环节教学。而毕业设计作为学时最长的实践教学环节,如果能融入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将对人才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学生可以通过在校企合作单位边实习边完成毕业设计,也可以将实习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按照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修改,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可引入企业教师,以有针对性的对实践性强的环节进行指导。

2.3 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学时在180至200学时之间,过程较长,且毕业设计环节安排的时间和授课的地点都相对分散,如果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跟不上,设计成果就很难达到毕业设计任务书预期的效果。因此,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非常有必要。

指导教师可定期对毕业设计的完成进度情况进行监控。每一次指导教师对学生辅导都必须做好书面记录,保存好每一次的辅导记录。为了能切实的利用辅导记录起到监控进度的作用,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答辩的时候,必须提交本人的所有辅导记录,辅导的次数达到规定的要求时才予以答辩。

2.4 创新毕业设计答辩形式

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转变为学生按照分组,互相进行提问和答辩,不光从答案中学习,更要从提出问题的角度进行学习。

可按照“业主”、“设计方”等角色进行方案的模拟介绍,模拟业主提问,再模拟设计人员的回答,双方介绍完了之后还可以互换角色,答辩的成绩的一部分可交给学生自己打分。最后答辩教师再根据各自介绍的情况对最后的答辩成绩进行评定。

3、小结

综上,对于毕业设计这个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是该环节的教学效果的达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从毕业设计的选题、毕业设计过程的控制,到毕业设计答辩的各个环节,都应当不断探索新模式、新方法,以适应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提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于娜,农业院校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安徽农业科学,2012,40(5):3028-3029;

2、万春华,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才智,2012年15期;

3、丁春娟,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究,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3期;

篇2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自学、创新和科研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衡量教学质量的方式[1-5]。

本文从安全工程专业特点出发,根据目前安全发展形势,分析社会对安全需求问题,对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明确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同时也分析了目前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过程存在的问题,确定了毕业设计的主要环节,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分别建立毕业设计各环节实施过程的考核标准。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各环节实施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形成闭环动态的过程,并建立了一套科学、全面、与时俱进、应用型的毕业设计管理模式。

一、安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我国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提高。与此同时,由于生产过程中和生活中存在大量的隐患,重特大工业事故不断发生,职业病人数大幅度增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健康、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安全涉及到煤炭、地质、石油、机械、化工、冶金、建筑、消防、兵器、生物、城建、核工程、制药、信息、保险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影响因素复杂,不同行业差别较大[1-5]。安全科学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而且,安全问题注重及时性和经济性。因此,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各行各业企业的安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钻研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毕业设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目前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和实施效果:(1)毕业实习实施过程简单化、形式化;(2)毕业设计内容深度欠缺;(3)毕业设计过程管理随意性大,有些环节形式化,有名无实;(4)毕业设计效果不明显,没有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所达到的目标和要求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考核机制,并严格付诸于实施过程。毕业设计整个过程的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因此要保证毕业设计的实施效果,应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采取措施。

三、毕业设计动态闭环管理模式

针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安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为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达到应有的效果,培养出综合性人才,建立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实施标准及反馈体系,形成一套毕业设计动态闭环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

1.毕业设计实施标准与保证措施。毕业设计主要包括毕业实习、选题、开题和答辩等环节,以培养综合性人才为目标,为保证各环节的实施效果,应明确规定各环节教师和学生应完成的任务,及在此环节上应注重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具体情况见表1。

为了保证毕业设计各环节的有效实施,主要建立以下措施。

(1)在毕业设计整个过程中,各环节的实现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和配合,因此对于每个环节,建立制度明确规定教师和学生应该完成的工作及达到的要求,并对完成情况做好记录,由监督部门负责实施。

(2)对于实习指导教师,要具备指导毕业生的能力和责任心,这是必备的要求。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对学生的安全负责,落实学生毕业实习的地点,明确毕业实习的要求和完成的目标,并传达给学生;对学生的选题要遵循科学的原则,一个学生一个题目,实题实做,组织学生开题;实习过程中要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解决学生的疑惑;检验学生的进度,帮助学生解决设计过程中的难点;组织学生预答辩,从整体上把关,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整改;答辩过程要严格,对不能达到要求的学生不给予过关。

(3)对于学生,要遵守指导教师的安排,规定请假制度;实习过程中做好笔记,按照要求完成实习报告;选题后,规定学生阅读文献的篇数并有读后记录,填写开题报告,符合要求方可开题;在完成毕业题目过程中不得抄袭,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进展情况。

(4)监督部门负责过程实施的直接监督,还可通过学生对教师的测评了解教师的工作。

(5)对于教师指导工作未满足要求的,可通过通报的形式进行批评,对于情节严重的取消三年指导资格;对于答辩过程不严格按标准执行的或同意不合格的学生答辩通过的,不仅取消指导教师三年指导资格,而且对答辩组长给予通报批评并罚款。

2.毕业设计效果反馈。毕业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对指导教师和学生从实施形式和实施内容方面做好调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整改。毕业设计结束后,要求指导教师和学生写总结报告,说明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实施形式、内容是否合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建议。根据教师和学生的总结报告,分析毕业设计各环节需要改进的地方,对目前毕业设计各内容进行修订。同时,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实施形式和内容应与社会发展现状、需求相吻合,应定期做好修订工作,确保毕业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应用性。

四、效果实践

我校自1999年开始招收安全工程本科生,近年来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综合能力为主,遵循以上的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和立足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注重毕业设计各个环节,通过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产生了一大批创新型的成果。一部分毕业生通过毕业设计的锻炼,走上工作岗位后,展现了良好的能力和素养,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并获得了很好的发展。

安全工程研究的实质是持续不断地改进,与时俱进,要培养具有综合性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解决企业和社会的安全问题。毕业设计是大学专业知识的总结、归纳、应用、创新发展环节,因此对安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梁文彦,陈树华,韩玉来,郭轶宏.基于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0):73-74.

[2]回春光.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6,(5):75-76.

篇3

2改革的学方法及弊端

2.1改革前的教学方法

改革前,我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毕业设计阶段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是:所有的毕业牛.都从事建筑工程设计,为避免抄袭,根据不同题目,分不同的小组,然后绘制建筑施工图,计算承重构件的内力、钢筋配置,最后绘制部分结构施工图。毕业设计的成果是部分建筑施工图,部分结构施工图和一部分构件的计算书。

2.2产生的弊端

在毕业设计阶段,所有毕业生都从事建筑工程设计,这种做法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去向,对专升本学生或毕业后到建筑设计院工作的学生,比较适合。但对毕业后到建筑公司、监理公司、造价咨询公司、房地产公司等单位工作的学生非常不利,而这部分学生数量占毕业生总数的90%以h,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由于在毕业设计阶段没有接触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因此,在刚参加工作之际,感到陌生,一切从头学习,工资待遇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另外,这种毕业设计做法既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着学成绩优与劣的差别,也没有考虑到学生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从而导致部分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和部分不喜欢建筑设计的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出现应付、抄袭现象,最后致使他们的毕业设计成绩较低,甚至不及格。

3改进方法和步骤

3.1改革的方案

针对上述弊端,我们确定改革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完成了即将从事工作的实习过程,熟悉实际工作的程序、内容、方式,实现“零距离上岗”的教育目标,在刚参加工作时,即能成为一个熟练的、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而也能得到较为优厚的待遇、较高的薪酬。

基于上述改革目的,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阶段的内容进行重点改革:打破以社.那种不分学习程度好坏、不考虑学生就业的方向、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部学生都做建筑工程设计的“一刀切”模式,而是结合学生的就业意向,采用‘‘分流制”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岗位即就业意向,采用设计、施工、监理、预算、测量、盾量检验、资料整理等方向性毕业设计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毕业后的工作意向,自由选择毕业设计阶段的内容。为保证此项改革起到实效,我们实行“自愿报岗,岗前培训、顶岗实训、穿插讲座、定期汇报、校企共管”。从而使每个学生的自身优势和兴趣爱好都有了施展的空间、避免了以往那种值化的“一刀切”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所带来培养“千人一面”的弊端,实现了“个性教育”和“零距离上岗”的培养目标。

3.2具体实施步骤

(1)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兴趣以及就业方向,在老师的指导下,填报毕业设计志愿,每人允许申报两个自愿;

(2)根据学生所报情况,进行分组,分为设计组、施工组、监理组、预算组、测量组、质量检验组、资料整理组等。

(3)根据老师的特长,确定各组的指导老师,与教师签订毕业设计目标责任书。

(4)根据学生填报志愿,聘请各方向的企业专家,对各组学生先进行为期2周的岗前培训。

(5)指导老师拟定本组毕业设计的任务书,负责安排所指导学生到工作一线顶岗实训,负责本组学生的毕业设il?指导、管理工作。

(6)设计结束,组织学生参加省建设厅组织的“五大员”考试,每个学生毕业前取得相应的岗位证书。

(7)根据毕业设计的内容分组进行毕业答辩,毕业答辩组分为设计组、施工组、监理组、预算组等。

4目前改革的效果

4.1建立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目前,建筑工程技术教研室拥有专业教师18名,其中双师型教师14名,双师型教师占72.2%。另外,我系聘请十儿家设计院、建筑公司、监理公司、造价咨询公司、房地产公司等单位的总工、技术员作为毕业生在现场实习的指导老师,为毕业设计改革提供坚实的基础。

4.2拥有十几家长期、穂定的实习地

我系与十几家设计院、?建筑公司、监理公司、造价咨询公司、房地产公司等单位签订长期合同,作为我系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校外实训提供良好的环境。

4.3突出了特长教育

(1)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毕业设计的内容。在学习成绩优秀或专升本的毕业生中,80%的学生选择了建筑工程设计,其他毕业生,选择了施工、监理、预算、测量、资料整理等毕业设计内容。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毕业设计的内容。60%的毕业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了毕业设计的内容。

(3)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选择毕业设计的内容。70%的毕业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选择了毕业设计的内容。

4.4达到了学校、学生、企业“三贏”的效果

在毕业设计改革中,学生的受益最大,既学到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增加经济收入,同时又实现了“零距离上岗”:学校实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企业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因此,此项改革达到了学校、学生、企业“三贏”的效果。

4.5真正解决了学生就韭的难题

毕业设计阶段的改革,使学生掌握了即将从事工作的实践经验,大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能够遵守规章制度,不怕苦、不怕累,勤学好问,表现良好。因此,毕业后50%的毕业生留在毕业设计阶段所在单位工作,其他毕业生也很快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

5总结

篇4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综合性创新实践活动,是对高校本科生4年学习效果的检查[1-2]。通过毕业设计环节的开展,大学生可以对在校期间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梳理,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3]。对于工科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大多需要解决实际工程问题,采用书本所学原理、公式、方法,将复杂多因素的现实案例合理简化为具备数学模型的科学问题,这需要通过毕业设计学习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培养团队意识和学术交流能力。

1 毕业设计在本科教育中的作用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的最终成果体现,是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练兵场,不仅是对本科学习是否达标的重要考核手段,也为进入工作环境做好铺垫,具有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1.1 培养大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毕业设计有别于普通专业课,不是学生所学知识的简单运用,而是要学生将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综合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需要运用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通过主动把握事物的规律来研究问题,去突破、创新和提高。在这一过程中使知识和能力获得进一步的升华和提高,达到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2 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

大学生的培养更多的着重于综合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吸收和运用,难以达到科学研究的范畴。而毕业设计的完成过程,则体现了学生主动开展科学研究,接受科学训练,创造科研成果的过程。一项真正的科研工作,体现在科学问题的提出,文献资料的搜集,明确的研究计划和技术路线,科研成果的撰写以及论文的评审和答辩,这些工作在毕业设计中或多或少均有体现。学生在完成这一系列过程之后,能够学习到科学研究的开展方法,树立起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1.3 提高大学生论文写作水平

毕业设计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最终成稿的文章字数一般都在15000字以上。如此大篇幅的论文写作,很多学生在开始阶段根本无从下手,难以把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这需要教师合理引导学生按照主题要求组织材料,分析数据,谋篇布局,讲求条理,以达到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通过论文写作训练,可以很好的锻炼大学生的论文布局写作水平,养成良好的文风和学风,为进入工作单位,完成有水平、有深度的工作报告,打下深厚的基础。

2 目前毕业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

2.1 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毕业设计是本科学生的最后一个培养环节,是对专业知识的综合检验和实战练兵,然而,这一过程没有得到学生的足够重视。虽然有许多客观原因存在,学生忙于应付各种招聘面试,研究生复试等等。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在思想上对毕业设计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只要参与了毕业设计,无论结果好坏,最终都会顺利毕业。惯性思维将毕业设计当作一门基础课学习,没有认识到毕业设计需要综合运用多门基础及专业课知识,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学习的基础上,更应该是知识的运用和思考,更应该强调自己的动手和动脑。如果仅仅将毕业设计当作是一门课程,只在最后几周集中突击,其最终完成质量可想而知,甚至还不如一门基础理论课。

2.2 选题范围缺乏创新性

毕业设计是对4年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考量和应用。对大多数学校而言,每年的毕业设计都在进行着重复性的工作,教师的指导内容和学生的选题范围多年不变,惯用的选题范围对应课本所学基础和专业知识,本身也无可厚非。可是,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社会需求日新月异,再以10年前的毕业设计内容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已经偏离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使得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轨,一边是大量的未就业学生,一边是企事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缺口。选题范围缺乏创新性使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一直处于10年之前的水平,没有跟上时代科技发展的脚步,更无法在科技领域创新突破,引领世界潮流。

2.3 学生缺乏系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本科毕业设计具备学术论文的基本要素,要求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系统的进行科学阐述,达到基本具备将实际工程或社会问题转化为有数学模型的科学问题,并进行合理的论证、求解。相比较于他们之前所碰到的单一数学难题,已经属于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于课堂教学,缺乏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即使教师布置了小论文,学生大多在网上查资料东拼西凑,敷衍了事,教师对小论文的批阅不够深入,也没有针对学生论文的不足之处给予意见反馈,学生的综合能力难以提高。平时学习过程中缺乏科研和论文写作能力的训练,成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瓶颈。

3 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3.1 从思想上加强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宣传

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是完成高质量毕业设计的前提。学生作为毕业设计的主体,如果不能从思想上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就难以达到学科的培养要求,这也使得他们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碰到难题之后不能深入思考,缺乏钻研的动力和耐心。毕业设计重要性的宣传不仅针对学生,同样也需要提高教师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教师需要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对学生碰到的难题悉心指导,对毕业设计进度和成果有效监督,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出具有独立解决科学问题的优秀毕业生。

3.2 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是关系该实践教学环节能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确保毕业设计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选题应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要求教师对选题范围精心设计,严格把关,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差异性指导。在时间上也应该严格控制,一般选题在第7学期末或第8学期初开始,但是许多学校在这期间需要组织学生现场实习,占据了部分时间,如果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不能够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工作量,最终难免仓促收尾,效果欠佳。

3.3 加强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毕业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检验学生本科四年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为进入社会工作岗位打下基础。无论是刚进入职场的新人,还是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员工,碰到新问题的情况是在所难免的,这就要求他们具备进行团队协作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本科毕业生在毕业设计的完成过程中,应当培养小团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每一个课题小组在兴趣和课题方向上有相似之处,通过团队互助的形式,使得在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最终获得的成果方面均有突破,每一个学生均能体现自己的团队价值,并获得团队其它成员的认可。通过在团队合作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就感,使得学生提前感受社会工作的团队运营模式,增强进入社会工作岗位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3.4 建立激励奖惩制度

一份质量合格的毕业设计,绝不是在短时间内拼凑出来的,这需要严格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监控,对毕业设计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对毕业设计选题、开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为毕业设计有序的进行提供保障。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毕业设计,在对学生加强管理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老师的管理,要仔细考察指导老师的工作情况,对其指导工作的质量进行检查。另外,对毕业设计做的好的学生和指导老师进行奖励,而对于不能满足毕业设计要求的最终成果,应进行严厉处罚,从而形成在毕业设计开展阶段的优良学风和传统,使学生在毕业设计开始阶段就不抱有侥幸心理。

4 结语

毕业设计是在本科期间的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通过对本科期间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考察,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因此,要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对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和学生解决系统复杂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一、以PDCA循环模式为指导,构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模式

将PDCA循环模式引入到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中,以培养目标和规章制度作为教学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在制定好毕业设计过程框架的基础上,将毕业设计工作细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小阶段,确定每个阶段的工作负责人、任务目标和考核目标,开展好毕业设计的阶段性管理工作。加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的抽查工作、毕业设计日常抽查、中期检查、毕业设计的自查和互查工作的检查,将检查落到实处,确保毕业设计质量。通过召开毕业设计中期汇报会,及时了解学生实际承受的设计工作量、工作进度、完成质量、工作态度和出勤率等,及时处理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发放毕业生问卷调查和召开毕业设计总结大会等,总结经验和教训,查找问题与不足,研究纠正措施,以保证毕业设计教学和管理工作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

二、以用户需求为基础,构建毕业设计选题管理系统

(一)毕业设计选题管理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二)毕业设计选题管理系统的主要特色

1.资格控制[2]。系统对不同的角色设置了不同的权限。对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和学生选择的课题数量做了相应的限制。较好地控制了教师、学生和课题三者之间的关系。

2.题目审核。系统自动审核毕业设计课题的相似度,在系统一次审核的基础上,管理员对题目进行二次审核。

3.师生双向选择。系统向学生提供了指导教师信息、毕业设计课题信息供学生选择,同时也向指导教师提供了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学生选题的意向,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

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模式在天津农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系各专业毕业设计管理中已应用3年,开发的毕业设计选题系统在2013届毕业生毕业设计选题管理中得到了应用,实践效果表明,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模式切实可行,毕业设计选题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选题效率,同时为逐步实现毕业设计管理的自动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篇6

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题目是毕业设计的源头和基础,毕业设计选题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能否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以及能否有效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在新的形势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以下简称给排水)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等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毕业设计教学的有效开展,亟需进行改革。

一、给排水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存在的问题

(一)x题重复

由于工程设计在设计内容和设计标准方面有明确的要求,在设计步骤、计算公式上有相对固定的套路,给排水专业毕业设计选题主要集中在给水工程(给水处理厂)、排水工程(污水处理厂)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三个大方向。每年的毕业设计题目往往只是简单修改几个设计数据,便拿来作为新一年毕业设计题目,因此每年的设计内容极其相似。同时,由于毕业设计说明书及图纸的电子化,使得学生之间的抄袭也非常便捷容易。

(二) 设计题目、内容与工程实践脱节

部分毕业设计内容相对陈旧,与社会工程实践存在脱节现象。如毕业设计图纸绘制深度不足,达不到扩大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标准。新的污水处理

厂设计出水水质普遍要求达到一级A标准乃至地表水IV类水的标准,而部分毕业设计还一直沿用原来的一级B标准,设计标准严重滞后。大量污水处理厂需要在原来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而涉及升级改造的毕业设计题目却很少。在排水管网设计中,《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年版)对雨水管道设计思路和设计计算方法都有重大调整,而部分毕业设计还在沿用传统的设计计算思路和方法进行设计。在给水工程中,原水水质普遍较差,而毕业设计仍按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进行设计;过滤工艺中V型滤池等新型滤池已普遍应用,而学生还在按普通快滤池选型设计。

(三) 选题难度不一

给排水专业毕业设计主要分为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三个方向。因为专业方向的差异,各专业方向毕业设计的难度和工作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如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涉及的处理单元和单体构筑物多,新工艺新设备多,达到初步设计深度的工作量大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可以通过天正给排水等专业辅助软件绘图,并导出计算书,

与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相比,绘图的工作量减少了许多,难度也大大降低。

(四)选题时间安排欠妥

一般在第七学期期末或第八学期期初开始毕业设计选题,而此时大部分学生在考研复习、考公务员、联系单位实习、找工作,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都不足[1],毕业设计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五)学生选题盲目性较大

学生选题需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以及自己可能的就业去向或考研方向有针对性地选题,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目前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学生选题的随意性较大[2],真正考虑个人职业方向而选择毕业设计题目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少,相当一部分学生仅仅依靠个人的直观兴趣,或对指导教师的喜好进行选题;也有一部分学生是遵循要求低、易实现、易通过答辩的原则进行选题。

二、毕业设计选题的改革与实践

(一) 以最新的工程实例为参考设计选题

给排水专业工程技术发展活跃,实践性强,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层出不穷,教材和设计手册的内容和要求严重滞后。因此,在设计选题时,应以最新的工程实例作为参考,重在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跟踪学习最新的工程设计思路。如笔者指导毕业设计时,要求学生从最近出版的学术期刊中寻找工程实例,以工程实例文献为参考拟定毕业设计选题。此种选题方法:一是切切实实达到了一人一题的要求;二是学生自己的设计计算与参考实例相互校核,能够避免出现大的设计计算错误;三是教会学生怎样利用文献资料;四是学生能够跟踪学习到最新的工程设计工艺和设计思路,如多模式AAO工艺、反硝化脱氮深床滤池、连续砂滤池等。设计此类选题需要注意甄选工程参考实例,同时需要加强指导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

(二) 以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设计选题

教师的科研课题或生产课题往往

来自科研一线或社会实践一线,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科研基本能力或工程实践能力上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可以选拔一些基础理论扎实、钻研精神强的学生提前介入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不但可以避免因为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实施周期过长,与学生正常毕业产生冲突,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能够深入专业领域,为继续深造打好基础。如毕业设计结合生产课题“低温低浊度水的混凝”,对混凝剂的选择和适用条件等进行实验研究;结合学校所在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确定选题,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设计。设计此类选题要注意选题的综合性、针对性和先进性,避免学生仅仅成为普通的技工。

(三) 以实习基地为依托,以校企合作课题形式选题

目前本科教学主要是理论教学,虽然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实习、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但学生对实际工程的感性认识还是很肤浅,不能够把所学理论架构在实际工程上。毕业设计如果能够以稳定的实习基地为依托,能够以校企合作课题的形式来组织,则毕业设计选题就能够建立在实际工程环境中,满足课题的真实需求[3]。如笔者所在学校与六安市城北污水处理厂等建立了校企合作基地,这些基地有污水排放标准从一级B提标到一级A的改造、新建污泥处理工程、厂区运行的节能减耗等来自实践的课题。这类课题,任务明确,要求具体,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对实践能力要求高,学生参与这些课题的研究可以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目的和效果。同时,参与真实课题的研究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设计此类课题需要注意选题的难

易程度,避免选题过于简单或过难,以达到切合学生实际情况,锻炼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

(四) 结合顶岗实习选题

笔者所在学校为了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加强学生与就业单位的沟通,在第七学期至第八学期安排有半年的顶岗实习。在该教学环节,学生主动联系实习单位,在实习单位的具体岗位上工作(实习),旨在培养和锻炼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顶岗实习岗位上,学生参与很多与专业相关的工程项目,可以要求学生从实习岗位的真实项目中遴选毕业设计题目[4],

既能保证选题真实可信,贴近工程实际,学生对此兴趣也高,还能够综合锻炼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此类选题的毕业设计可以从实习单位聘请工程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是:实习单位的工程人员一般实践能力较强,但可能存在理论知识不够扎实、不够系统的问题,学校教师应多从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方面给予指导。

(五) 提前介入、早做准备

学生往往因准备考研、考公务员和就业实习等原因,Ρ弦瞪杓仆度胧奔浜途力不足,可以通过提前介入,早做准备来解决这个问题。

1. 对前期课程设计进行组合、深化

毕业设计是给排水专业的一个综合性实践环节,是对已讲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训练。给排水专业在整个本科阶段有工程制图课程设计、泵与泵站课程设计、水资源利用与取水工程课程设计、给水排水管网课程设计、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等。这些课程设计均是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而简化的工程设计案例。在课程设计阶段,其设计深度一般达到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深度,而给排水专业的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对设计深度要求更高,能力训练更加综合。对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选题,可以将整个工程项目切分为不同的设计模块,将这些设计模块有机融入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课程设计阶段进行方案或初步设计,毕业设计则在课程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达到施工图设计深度,然后通过“装配”“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工程设计。

2. 设置导师制专题实践课程,引导有科研兴趣的学生提前进行科研训练

通过设置导师制专题实践专业选修课程,采取“导师提议、学生自愿”的双向选课办法,科研课题主持经费在一定金额以上的教师可申请承担该课程。教学内容以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主,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学生可以承担采样分析、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工艺运行管理、资料收集整理等相关的科研活动。在导师制专题实践课程结束后,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以前期工作为基础,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此种选题方式的作用在于:一是对学生提前参与科研和提前介入毕业设计(论文)给予课程学分认定,以提高学生积极性;二是导师制专题实践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同时能够充实教师的科研队伍;三是学生尽早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促使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流程和程序;四是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科学研究的活动中将课堂所学知识加以验证,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认识,以更好地掌握相应的学科理论。

3. 以培育优秀为目标,鼓励提前申报项目

优秀毕业设计培育,即以教师科研课题中的子项目、社会咨询服务项目、工程设计项目或其他有价值的研究与实践项目为依托,以学生为项目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通过项目为载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在科研选题、调查研究、实验设计、综合分析、数据处理、文字表达、工程咨询服务、工程设计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优秀毕业设计培育一般从在校三年级本科生开始申报评选。笔者所在学院通过优秀毕业设计培育,一名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获得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评选的“优秀毕业设计”称号,多名学生成果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设计奖励。

(六)改革毕业设计成果形式,以参加竞赛等形式代替传统的毕业设计

目前各类专业竞赛开展得较为活跃,如 “‘概念厂・水未来’――我心中的城市污水处理概念厂”校园创意设计大赛、给排水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给排水相关专业在校生研究成果展示会、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竞赛等相关专业竞赛。同时学校也在组织学生以项目形式申报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如“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研究性学习项目等,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和兴趣很高,竞赛对专业综合训练要求较高,因此在选题时也可以以竞赛项目代替毕业设计[5],引导学生以创新的理念、饱满的激情,以项目主人翁的态度完成竞赛项目,进而达到毕业设计综合训练的目的。对于替代性的毕业设计题目,需要注意对题目的专业性和深度训练的综合情况等进行把关。

(七)以联合毕业设计形式进行选题

联合毕业设计主要有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和多校联合毕业设计两种形式。通过联合毕业设计形式,达到多专业学生相互学习、相互督促、相互协调、共同提高的目的和效果。

1. 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

一项实际工程,涉及专业多,内容复杂,一般由多个工种分工合作,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一个工程项目。以一个公共建筑为例,由建筑专业、结构专业、机电专业(给排水、暖通空调、电力等)人员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设计。可以在毕业设计中模拟设计院工作流程,这样可以通过多专业学生相互分工,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一项工程设计。此类毕业设计选题需要注意多专业之间的进度配合问题。

2. 多校联合毕业设计

多校联合毕业设计一般是由多校一个或多个专业共同完成一项指定的工程设计任务。因为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地缘、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学习氛围、不同的专业特色,在共同完成一项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多校联合毕业设计可以通过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组织,如在关键节点集中汇报(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答辩等阶段),其他毕业设计过程则由各个学校分散指导。

三、结语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本科阶段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选题是开展毕业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毕业设计选题要遵循把握学科方向、深入实践、切实有效等原则,可以以最新的工程实例、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企业生产实践课题为基础,以校企合作基地、实习岗位为依托,通过提前介入、优秀培育、专业竞赛、联合毕业设计等方式,改革传统的僵化的毕业设计选题,深化毕业设计内容,加强毕业设计综合训练的科学性、实践性。

参考文献:

[1]范立南.工科类毕业设计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19(4):67-70.

[2]张彦平,李静.提高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S2):159-161.

[3]舒赣平,卢瑞华.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07, 16(2):105-112.

[4]张起祥,李祖欣.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与就业一体化改革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9):163-165.

篇7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意义

1. 毕业设计是评价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教育主管部门对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是采取专业技能抽查和毕业设计抽查。教育主管部门对各高职院校每年抽取两个专业,按照一定比例随机抽取学生的毕业设计,专家组在网上评价,毕业设计评价结果按排序向社会公布,直接影响到院校专业在全省的排名,对考核不合格的院校亮黄牌。因此各高职院校对毕业设计都非常重视,作为学院教学工作的重点予以落实。

2.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向高职院校递交的一份实践作业

毕业设计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技能知识,由于专业方向不同,每名学生的毕业设计各有不同的侧重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是教师对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次执手教学,不仅要专业指导,还可以进行思想交流,在学生成长、成才上进行引导,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学生毕业后记忆最深的老师中,毕业设计导师是其中之一。

3. 指导毕业设计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教师指导毕业设计是检测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平时的作业批改、课程考试虽然也能达到此效果,但检测不全面,只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指导毕业设计可以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从教师角度来说,这也是一个学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

4. 毕业设计是学生留给高职院校的宝贵财富

毕业设计过程是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在学生接受导师知识和思想上的教育的同时,学生的优良品德、才华、成人成才过程给教师和高职院校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毕业设计作品将承载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对高职院校的感激之情,留给母校一份特殊财富,每一届毕业生都将留下一大批毕业设计作品,其中不乏优秀之作,高职院校可以用它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可以作为案例充实教学课件,可以启发下一届学生,甚至还可以作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补充材料,对教师的教学科研项目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不足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的一个主要环节,学生毕业设计不合格不能毕业;是高职院校专业之间的比拼,影响专业排名。毕业设计整体不合格给高职院校造成的不良影响不可估量,在实践中存在一系列不足。

1. 学生重视程度不高

许多学生不能理解毕业设计的实践意义,认为自己所有课程合格就可以毕业,毕业设计是学院给学生增加的额外负担。学生存在应付心理,毕业设计大多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的实习期间,学生顶岗实习是人生第一次上班,工作繁忙、压力大,有些学生还四处求职、参加各地招聘会,毕业设计在时间上不能保证,学生潦草敷衍。

2. 教师指导有待加强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授课任务较重,大部分教师每周都有16节课以上,还要从事科研工作,精力有限,抽不出更多时间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有些教师认为毕业设计是学生自己的事情,等学生上门请教,主动联系学生进行指导不够。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没有按照毕业设计各个环节进行指导,针对性不强。有些教师甚至将存档的毕业设计发给学生参考,学生依葫芦画瓢,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滑。

3. 毕业设计管理不到位

高职院校对于毕业设计重结果、轻过程,毕业设计的监管力度不够。尽管制定了一系列毕业设计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制度没有落实,学院系部对毕业设计质量把关不严。另外,学院毕业设计管理部门对毕业设计理解不透彻,将毕业设计等同于毕业论文,以致教育部门抽查时大面积不合格。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1. 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程度

学生是毕业设计的主体,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才有动力和信心将任务完成好。高职院校在第四学期安排毕业设计相应讲座,让学生尽早接触毕业设计;在第五学期开设《毕业设计指导》网络课程,让学生通过网络课程学习,了解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以及相应要求。

2. 加大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力度

毕业设计分为四个环节: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方案、毕业设计作品、毕业设计成果报告书,教师要在每个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学生制定毕业设计任务书时,明确毕业设计题目、毕业设计目标、毕业设计任务要求、实施步骤和方法、设计进程等内容,学生撰写初稿,指导教师修改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环节;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毕业设计方案时要明确设计思路、技术路线、技术理论依据、设计时间安排;毕业设计作品是整个环节的核心部分,对毕业设计作品要精心指导,指导学生搭建作品骨架,如毕业设计题目为“**有限公司账务处理设计”,就要明确公司基本情况及会计核算基本要求、期初资料设计、某年某月经济业务的设计及账务处理、账簿、财务报表编制、财务报表分析等;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毕业设计成果报告书时要明确毕业设计的过程、毕业设计的收获和作品特点。教师在每个环节精心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将会大幅度提高。

篇8

园林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知识综合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与园林专业密切联系的园林行业现已成为世界性的朝阳产业。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实践技能,满足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仍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与难题。从培养本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技能、综合能力角度来看,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是其综合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最有力的手段之一。目前针对不同专业探讨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相关内容层出不穷[1,2],针对师资以及软硬件薄弱的地方院校,尤其是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需的软硬件条件得不到足够保障,如何应对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的实践综合能力仍是一个难题。在这种形势下,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问题无可非议,但如何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既能达到让毕业生利用专业理论综合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提升毕业生综合能力的目标,又能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结合多年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经历,从指导教师担任毕业设计(论文)角色的责任谈几点看法:

1重视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选题就是指导教师给毕业生选定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选题是毕业设计(论文)的良好开端,选题情况基本决定着毕业设计(论文)基础框架,主要内容和论文质量。

园林专业针对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内容的基本原则是:力求内容多样化;避免组内内容重复、相近;论文内容新颖,侧重专业理论知识综合运用解决生产实践问题,尤其结合实习基地生产问题的解决开展毕业设计 (论文)工作,既有任务又有兴趣,或结合教师科研做创新性研究内容,或结合专业综合实验,或开放实验室开发创新内容。根据以上基本原则,指导教师在给学生选题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针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内容不一定要难度大,但必须新,注重实用性与可行性,并且能够使学生融合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针对指导对象进行选题设计。

三是设计多角度选题,使组内学生设计内容丰富多彩,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四是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引导学生发掘部分本行业或与本行业关系密切的行业热点与难点,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着重把好关。

2挖掘毕业设计(论文)引导与指导技巧

指导毕业设计 (论文)过程中,指导教师引导与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直接过程是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比较关键的环节,包括几个方面:引导毕业生认识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给毕业画一个圆满的句号;针对新生活开启一盏灯;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相关文献、资料等收集,把好开题报告关口;开始材料的准备以及交流具体工作如何开展等;使毕业生自行确认通过系列过程,其毕业设计(论文)要解决什么问题。事实上,大部分毕业生步入毕业设计(论文)进程后,对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指导教师关键指导先怎么做,再如何做,接着可能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同时指导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科技论文写作或书写设计说明,提炼思想等。在此过程中,注意千万不要让毕业生有依赖心理,要加强其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指导过程中,师生间交流对解决问题起到双重作用,一方面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交流过程给予指导教师思考或灵感。

3把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关

目前就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问题,同行相继提出系列改革方案及新见解[3-6]。现行条件下,严格要求指导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对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更直接的意义。面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要求指导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坚实的实践知识,尤其是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院校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教学与科研双重压力及其他因素制约,加强指导教师实践与社会接轨综合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事实上,教育工作者[7-9]已充分认识到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改善教学条件以及办学定位是改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根本,针对此系列问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定位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十分重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求遵循国家本科教育规范与原则并依据自身条件进行定位。把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关,一方面要考虑培养对象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根据指导教师指导水平来设置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同时依据自身条件定位,如何把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关,主要依据培养对象实际情况,同时考虑指导教师指导水平设置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可行性、应用性、可达性、内容完整性、创新性、设计(试验过程)的独立性,以及是否达到培养毕业生“授之以渔”的目的,即毕业生一旦进入毕业设计(论文)阶段,依据毕业生实际情况确定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后,针对毕业生提出严格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求,同时严格要求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把好质量关。

4充分利用开放的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是建立在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形式上,在时间和载体上具有共享和开放特点的指导交流平台。毕业设计(论文)开题过程就是一个关键的毕业设计(论文)交流平台。毕业设计(论文)开题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指导教师团队可以依据开题内容,交流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可行性、实践性、综合性以及创新性或不足等。同时指导教师可以结合课题内容依据自己指导的毕业生的情况建立小组内交流平台,修改不足或提升思想,或丰富创新性等,达到互相学习、交流的目的。

5培养毕业生合作精神

开展毕业设计(论文)时,通常是毕业生求职、就业或考研复习的关键时期,毕业生往往对毕业设计(论文)投入精力不足,如何平衡求职、就业或考研复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投入精力之间的矛盾,也是困扰指导教师的难题。通常情况下,指导教师可以设置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工作进度、工作量,严格考核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要求组内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从而使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能力实现以点带面的放大效应。

6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取得的成效

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体系框架: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实践教学任务,首先针对教学任务,对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动员指导教师组织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申报,并提出要求。实用性(尤其毕业设计与就业紧密联系)与创新性强、避免重复性与雷同性,并相互监督,题目数量要求超过所带学生数量的30%;毕业设计(论文)组委会成员对呈报题目审核、校对并对不合格题目进行修改;动员毕业生选题,每一位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申报三个题目,然后组委会依据毕业生申报情况与指导教师对接,并提出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要求。时间要求、质量要求(系答辩成绩排序后25%学生,上报院级二次答辩),之后由指导教师负责,组织小组开题,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开展,以及毕业设计(论文)成稿提交,最后由毕业设计(论文)组委会组织答辩事宜。组委会在指导教师指导进程中,不定时抽查进展情况,教师指导情况以及学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实际工作量等。在系列工作开展中,组委会对论文题目、论文内容严格把关,使毕业设计(论文)达到预期标准。此外,专业课程设置的专业综合实验、利用开放实验室组织设计竞赛活动以及课余部分学生参与的科技活动,帮助教师完成科研项目等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开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但在本工作开展中,亦出现个别毕业生投机取巧,指导教师指导不到位,组内工作分工不公致使学生之间产生小摩擦等问题。因此,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应以“学生为本”,强化系列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并严格落到实处,本项工作将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沈赤兵.提高理工科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02):49-51.

[2]王志跃,杨海明,陈燕凌.提高农科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6,(05):76-78.

[3]夏守之,郭焱.做好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探讨[J]. 化工高等教育,2009,(01):9-11.

[4]罗志勇,张胜涛,陈昌国.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改革c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7,97(05):98-101.

[5]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07): 89-90.

[6]程冬梅,陈璇.试论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7,19,(04): 83-86.

篇9

1 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主要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选题方面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然而许多毕业设计的命题要求往往只停留在方案的初步阶段,对实际工程中综合问题的考虑较少,脱离了实际,没有实质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注重对学生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时还存在不少假题目,学生只能假题假做,不能突出高职教育“项目任务驱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宗旨。

(2)时间方面

毕业设计的启动时间多与毕业实习、就业冲突。面对当前竞争日益严峻的就业市场,大部分高职毕业生的主要精力开始转向就业需求。因此,也就造成了毕业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的工作中去,对毕业设计工作产生敷衍的心态。[1]

(4)学生专业学习方面

有的毕业生直到毕业设计阶段,许多专业基础问题仍未能很好掌握,专业基础薄弱。例如,通过前面课程的学习,有的学生的方案设计思维能力仍然没有形成,有的学生虽然认识常用的园林树种,但是对于树种的使用和搭配仍然不清楚,还有的学生没能熟练掌握毕业设计中常需要运用到的专业应用软件AutoCAD,Photoshop,3DMax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毕业设计的成果。

(5)考核制度方面

考核制度方面主要体现在对毕业设计的质量把控不严。一方面,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没有一个规范的检查制度,或是落实不够,没能很好的辅导学生和督促学生的进度;另一方面,对毕业答辩的考核不严,没有一个很好的考核模式,学生一般都能通过答辩,使得答辩工作流于形式。

2 提高高职园林毕业设计工作质量的对策

做好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工作是一个较为烦琐和繁重的工作。针对毕业设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应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合理选题

教师在制定毕业设计题目时应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力求巩固和深化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其实际工作的能力。同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以及将来就业的方向。例如有些学生希望能去园林施工单位就业的,那么可以考虑拟定一些施工图绘制或是施工组织设计方面的毕业设计题目。

另外,选题尽量做到真题真做,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必须尽可能地紧扣设计工作中的问题,按照实际的设计工作流程和要求来进行毕业设计。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毕业设计为例,毕业设计中的其中一项选题为位于南宁市郊的某果园景观提升改造。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到现场进行实地踏勘,了解基地环境;与果园业主进行交流,获取果园的景观改造设计要求。获取一手资料后再进行进一步分析,构思和设计。在实践中强化专业理论及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把握进度

为缓解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对学生的不利影响,使学生能有一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毕业设计中,建议毕业设计准备工作提前1至3个月展开。另外,教师要做好时间上的把控,将毕业设计分阶段开展,每一阶段需要完成相应的任务,避免工作虎头蛇尾。例如,可以将毕业设计分为项目前期阶段,方案构思阶段,初步概念设计阶段,方案定稿设计阶段,效果展示表现阶段,答辩前准备阶段等。每个阶段都需要学生进行阶段性汇报,既可以保证毕业设计的工作进度,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方案汇报的能力。

(4)因材施教

教师需要对学生因材施教。例如,有的同学擅长3D效果图的制作,并且也希望将来能从事3D效果图制作方面的工作。那么在毕业设计阶段,就可以让他主要负责后期效果图部分的内容。有的同学方案能力比较强,可以让该同学担任毕业设计小组的设计主创。而有的同学专业基础较为薄弱的,就需要老师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带动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提升,引导每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指导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既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为学生进行辅导,又要使教师由传统的“主体”地位向“主导”地位转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规范答辩

毕业答辩是高质量毕业设计的成果保障。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应综合考虑,具体内容应包括工作量、设计水平、独立工作能力、答辩情况等。[2]上交的成果必须规范,要有统一的规格和装订。图册必须完整,例如设计方向的成果需包含封面、目录、设计说明、总平面效果图,总平面效果图、鸟瞰效果图、功能分区、道路分析图、景观分析图、局部效果图等内容。在答辩过程中,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简明扼要的而有系统的阐述毕业设计中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能熟练地,确切回答问题。

3 小结

毕业设计是一项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直接手段和途径。因此,要求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充分重视,严格按照毕业设计规范实施,从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篇10

工科专业毕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教学环节,它是工科专业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完成培养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是学生在校阶段进行的最后一次系统、全面的综合训练,是学生认识社会、提高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是学生步入社会的纽带和桥梁。近几年来,由于学生人数增加、实习资源紧张、实习单位联系困难、过程管理不到位、就业与考研影响等原因,使工科专业毕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协调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的关系,降低上述不利因素对毕业实践教学的影响,改革现有毕业实践教学实施模式,提高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和现实。

一、毕业实践教学现有的实施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现有实施模式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工科专业毕业实践教学采用的是传统实施模式,就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各自独立进行的模式。在教学计划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教学环节,毕业实习一般开设在第七学期末或第八学期初,时间一般为3~5周。毕业设计在第八学期毕业实习结束后开始进行,时间一般为12~16周。

近几年来,部分高校在努力改革与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之间的“一体化”问题,但并非实质上的一体化,只是加强了个别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有的把毕业设计选题时间提前到毕业实习初期,学生带着设计题目进行实习,或者把毕业设计选题放在毕业实习中后期,学生结合实习内容进行设计选题。也有的采用顶岗实习与设计的方式,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均在同一实习单位进行。

2.存在的问题

目前工科专业毕业实践教学不管是实习与设计各自独立进行的模式,还是“一体化”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1)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实习单位联系困难。近几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使得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紧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校外实习基地不能满足学生实习需要,严重影响到毕业实践教学的开展。

(2)过程指导与管理不到位。由于学生毕业实习多数在校外进行,甚至在外地进行,指导教师由于所带学生太多、精力有限、距离太远等原因,对学生的指导与管理力度不足,而实习单位方面的管理人员由于责任心、利益问题,对学生的管理力度更加不足。对于毕业设计而言,由于指导教师还要忙于上课和科研,学生还要忙于考研、找工作,师生之间的指导、交流必然受到影响。

(3)毕业实践教学内容实训价值不高。对于毕业实习来说,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其内容本应以技能性和实用型为主,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以教师指导为主,而教师的实践知识一般也很欠缺,加上企方技术人员指导力度不够,使得实习内容大多仍空于理论、流于形式。毕业实践教学内容实训价值不高,并未真正达到全面系统的实战训练效果,加上过程管理不够、学生积极性差等原因,毕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实训效果更差。

(4)毕业实践教学时间得不到保证。在毕业实习环节中,由于实习经费不足,使原计划的实习时间难以得到保证,实习时间被压缩是普遍的。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前期学生忙于考研、后期忙于就业,真正用到设计上的时间很少,很多学生是在最后阶段“突击式”完成设计任务。

二、毕业实践教学实施模式改革

毕业实践教学现有模式存在许多问题,不妨大胆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把传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教学环节合并为一个课程教学环节,即毕业实践课,实现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实质性一体化。

1.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

与传统模式相比,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体现在两个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形式一体化、内容一体化、地点一体化、管理一体化、考核一体化、指导一体化等方面。形式上由原来两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合并为一个教学环节,写入教学计划,学时与学分依据合并后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重新设定。内容上前期以实习为主,后期以设计为主,实习与设计内容要相互联系,前期实习要和毕业设计选题及调研相结合,后期设计是对实习内容的综合应用。原则上要求实习与设计在同一地点完成,设计也要在实习单位完成,边实习边做设计。学生指导与管理方面,全部毕业实践教学由同一组人员负责管理,同一组指导教师负责指导。课程考核方面,整个毕业实践教学最终只考核一次,但必须要加强过程考核,特别要重视前期实习与后期设计的衔接段考核。

2.毕业实践课

在将来的教学计划中,毕业实践课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有自己的课时、内容、学分、开课时间及学习要求。课程内容包含实习与设计两方面,实习内容与每个学生的专业方向、就业意向相联系,设计题目可以由学生在实习中自由选题,也可由指导教师依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出题,课时一般为16~20周为宜,学分应在15~20之间,开课时间可安排在第七学期末或第八学期初开始,一直到第八学期结束,学习目标、要求与过去基本相同,就是达到综合实训的目的。

三、毕业实践课的具体实施

改革以后,毕业实践课将是工科专业课程体系中历时最长、学分最多、综合性最强的教学环节,只有制订系统、科学、可行的实施计划才能保证其顺利实施,达到教学效果。毕业实践课是工科专业最后的教学环节,在专业课程全部完成以后开始实施。

1.毕业实践课动员

毕业实践课动员是提高学生组织纪律性、保证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可以在毕业实践课正式开始之前进行。通过开展动员会,首先让学生明白毕业实践课的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具体实施计划,强调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内容要求,特别强调毕业设计选题要求;其次让学生明白课程的过程管理,强调安全、纪律与自我管理问题,明确如何与实习单位沟通、合作,定期与指导教师联系;最后让学生明白课程的考核方式,强调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开题报告、设计成果等实践课最终成果的具体要求及考核方法,要求学生重视过程考核。

2.实习单位联系

实习单位联系采用学生自联、学校推荐及通过往届毕业生联系三种方法。学生自联实习单位最好与自己的专业方向一致,同时满足实习要求。学校推荐就是由学校为学生安排实习单位。可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利用已有实习基地安排实习,二是通过学校或老师的科研合作单位来安排实习。除了上述两种传统的方法外,还可以利用本专业众多的往届毕业生资源来联系实习单位,学院要建立各届毕业生信息库,并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学生持学院开设的联系函直接到其单位联系,由于往届毕业生地域分布非常广泛,可以满足众多学生对实习单位在地域上的要求。

3.实践课申请与指导老师选择

实习基本单位确定以后,学生填写毕业实践课申请表,提供家长同意书以及实习单位接收函等材料,申请到实习单位实践学习,经学院毕业实践教学领导小组批准后,领取毕业实习手册、实习鉴定表、设计选题表,办理相关手续,方可外出实践学习。同时,学生还要选择毕业实践课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选择实行双向选择,校外指导教师一般由实习单位安排。 转贴于  4.毕业实习

学生毕业实习主要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学生深入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完全按照企业的作息时间、规章制度工作学习。实习内容是在教学大纲的要求下,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商讨确定,一般要符合学生的专业方向,还要考虑毕业设计的选题问题。实习过程管理采用三方管理,[5]即校方管理、企方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特别要加强学生自联实习的过程管理。实习指导采用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指导,学校主要由毕业实践课指导教师负责,企方主要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推荐实习主要由校内指导教师负责指导,自联实习和往届毕业生联系实习主要由企方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指导,以达到“实战”训练的效果。

5.毕业设计选题

通过3~4周的毕业实习,学生除了培养自身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结合实习单位的生产实践与自己的工作岗位,结合自身专业方向、就业意向,在校企双方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为毕业设计选择设计题目。设计题目最好是企业真实的生产项目,不要虚构假设题目,如果企业真的没有适宜学生毕业设计的生产项目,也可由校内指导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横向项目来设计题目。

6.毕业实习答辩暨毕业设计开题

第一阶段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选题完成后,学校在合适的时间举行毕业实习答辩暨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会,全体学生都要参加报告会,也可以依据专业方向、实习内容或设计题目的不同分组进行。[6]报告会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毕业实习情况进行汇报,包括实习地点、实习内容、实习时间、实习收获及体会,同时提交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鉴定表等材料;二是对毕业设计选题情况进行汇报,主要有如何结合实习内容选题、题目内容、设计方法、设计过程、最终成果等内容,最后上交开题报告。校企双方的指导老师都要参加毕业实习答辩暨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会,为毕业实习考核,并对毕业设计开题进行评议。

7.毕业设计

学生毕业设计开题以后就可以返回原来的实习单位,在岗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同样采用三方管理,以企方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为主。毕业设计指导采用校企双方共同指导,企方技术人员主要负责毕业设计具体的日常技术指导,校内指导教师负责设计进度控制和宏观技术指导。要求学生在设计一稿检查、二稿检查与定稿检查时必须到校,检查采用分组会议评议的方式,由各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评议,提出修改建议。其他时间要求学生与校内指导教师定期联系与交流。

8.毕业设计答辩与实践课考核

毕业实践课结束后,要求学生的毕业设计必须完成,学校举行毕业设计答辩会,学生对自己的毕业设计内容进行汇报,提交设计成果,答辩小组教师对每位学生的答辩及设计成果进行考评。毕业答辩结束后,毕业实践教学指导小组要对毕业实践课进行最终考评,考评内容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考勤三方面。毕业实习成绩主要包括实习答辩成绩、实习成果成绩。毕业设计成绩主要包括毕业答辩成绩、设计成果成绩,三方面成绩依据不同比重综合评定成绩。

四、毕业实践课的实施对策

1.加大校企合作与实践基地建设

相对固定的实践基地是毕业实践课实施的重要保证,学校应加大与有关企业的合作,建立一定数量的实践基地。实习基地建设要多样化,以满足不同专业方向的实践要求,可以通过合作协议书形式给予确认,建立一种长期关系,学校可以在科研、试验及人才培训方面给企业以支持,而企业可以在教学实践和学生就业方面给学校以方便。

2.指导教师培养和相关管理机构建设

学校要加大毕业实践指导教师的培养力度,特别要提高其实践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最好选择高职称、高学历、双师型教师参与指导,还要聘请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最好为其颁发聘任证书以确认其指导教师身份。为提高企方指导人员的积极性,学校也可以根据实践单位、实践内容、岗位类型等不同情况,为个别企方指导人员提供适当的报酬。另外,校内管理机构建设也很重要,院系要成立毕业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各专业还要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设置多个毕业实践教学指导小组。

3.教学计划调整及相关资料建设

毕业实践课与传统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区别,为了便于教学计划的执行,需要对现有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取消原有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教学环节,增设毕业实践课程,同时合理确定课程学时、学分以及开始时间。另外,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增加建设毕业实践课所需要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实践课申请表、毕业设计选题申请表、毕业实习答辩评分表、毕业实践课成绩考评表等。

4.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篇11

近年来,毕业设计环节随本科教学评估的深入,已引起学校和各学院领导和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但在毕业设计(论文)检查过程中仍发现问题较多,问题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讲是管理不严,规则不细,制约和监控体系不完善而导致的结果。[3]因此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科学管理,把毕业设计(论文)过程制度化,建立较好的监控体系,已经成为全面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整体质量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本科教学评估指导要求为标准,针对我院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管理入手、以质量评估为契机、力求建立合理的管理模式和监控体系的建议,以提高我院毕业设计(论文)整体质量。

1. 以往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院在毕业设计(论文)检查过程中发现在毕业设计(论文)各环节中存在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

(1)审题工作

毕业设计(论文)中拟定的设计题是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首要一环,设计题拟定难易程度,可操作性,量的大小,都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我院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些指导教师拟定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有些太难和太大,而有些又过于简单,工作量不够,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和论文的质量。

(2)开题报告

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检查中,发现有些指导教师对开题报告审定不够认真,开题报告过于简单,没有明确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3)教师责任心

有些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强,存在放任自流的现象,不能按规定要求到实验室指导学生,学生是否按要求去做也不予以检查和监督,学生的论文交来就成,没有经过修改过程,答辩时对自己的学生打高分等。

(4)学生态度

有些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这一实践环节不重视,态度不认真,不少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就是走形式,随便对付一下;有些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时出去找工作,一半的时间不在实验室或设计室,临到答辩前匆忙突击,东拼西凑,甚至有抄袭现象发生。

(5)院系管理

院系在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管理与监控上没有具体的管理措施,大多停留在口头上,缺乏对过程的有效监控,没有一套严格的督促教师进行认真指导、师生进行定期交流和答辩资格审查的机制,致使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2. 统一思想,提高对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认识

通过组织全院教师学习与讨论教育部和学校有关文件,对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有了统一的认识。认识到毕业设计(论文)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对四年的教学效果的检查,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对知识运用能力的检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评估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检测标准,也是对我们整体教学质量的综合检测。随着本科教学评估的深入,我院从毕业设计教学评估指标入手,对毕业设计环节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成立了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学习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精神和学校关于《武汉理工大学毕业设计手册》,并分析评估指标的要求,同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认识到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四年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测评,是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极好的表现。

3. 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监控,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在“强化认识,规范管理,精心组织,全面监控,科学评价”的指导思想下,提出从规范管理入手,以质量评估为突破口,把过程管理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保证,为此我院制定了《化学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范》,《化学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条例》,条例包括: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作用,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要求,选题原则,开题报告撰写要求,指导教师的职责;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要求与答辩资格;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分标准,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过程检查评估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建立院、系二级监控管理体系,分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进度及质量进行检查,以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的实施,主要措施有:

(1)毕业设计(论文)初期检查: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审查,选题的意义,开题报告,是否是一人一题,学生的任务书(包括对学生基本要求,工作量的大小,难易程度等)的检查。

(2)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组织各系进行检查,学院抽查,教学督导巡查,召开学生讨论会等形式,了解毕业设计执行情况,论文进度,译文等,并在全院公告检查结果。

(3)毕业设计(论文)后期检查:毕业设计撰写的格式,学生提交毕业设计(论文)后,对答辩资格、指导老师的评语进行审查。

(4)组织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自查和复查。

4. 毕业设计质量评估体系

4.1 毕业设计(论文)评分标准

毕业设计评分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和毕业答辩评分三部分综合评定,各部分的权重分别为0.3,0.3和0.4。

指导教师评分标准:

(1)毕业设计(论文)进程中态度、组织和纪律情况,占5~10%。

(2)独立完成任务,能力强,占15%。

(3)设计说明书(论文)文理通顺,书写工整,图纸整洁,占10%。

(4)方案设计合理,有一定创新,计算正确,论证充分,占40%。

(5)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和熟练使用规范手册,占15%。

(6)外语翻译20,000印刷符号(原文),译文五原则性错误,占10%。

评阅教师评分标准:

(1)设计说明书(论文)文理通顺,书写工整,图纸整洁,占20%。

(2)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和熟练使用规范手册,占10%。

(3)方案设计合理,计算正确,论证充分,论述清楚,图纸符合制图标准,占40%。

(4)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创新性,占10%。

(5)难易程度及工作量,占15%。

(6)计算单位符合国家设计标准,占5%。

毕业答辩成员评分标准:

(1)答辩内容表述清楚,观点正确,占30%。

(2)毕业设计(论文)思路,图表,结果等表述清楚,正确,图纸整洁,占20%。

(3)能够及时正确地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占30%。

(4)设计(论文)的创新性和个人见解,占10%。

(5)答辩时态谦虚有礼,占10%。

(6)答辩,报告时间超出规定时间正负五分钟,占10%。

5.实践与成效

从2003年起我院认真执行学校及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有关文件,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进程管理和监控,经过不断探索和改革,我院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不断上升。学院和学校按照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系统分别对1999级、2000级和2001级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了自评和专家测评,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1999级,2000级,2001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全部做到一人一题,90%联系科研实际,同年级没有重题现象。毕业设计中学院重视学生的进程管理,1999级有一名学生没有参加答辩,最后成绩以不及格处理,2000级有三名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有2/3的时间未进实验室做设计,最后不许参加设计答辩,成绩为不及格,有两名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没有达到评分体系的及格标准,成绩为不及格。2001级学生毕业设计成绩全部达到合格标准。在05年省级优秀论文评审中,学院4项获省级优秀学士论文二等奖,5项获省级优秀学士论文三等奖。表1列出了1999级、2000级和2001级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统计,成绩是由指导教师、评阅人及答辩委员会三方面综合评定的结果,从表1看出,毕业设计(论文)的优良率达到了80%。

6.结论

我院通过对前几届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毕业设计(论文)过程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建立了一套较合理的管理和监控模式,通过对毕业设计(论文)初期、中期和答辩等各个阶段的质量监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毕业设计(论文)中,学院工作重点是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从选题的科学性、创新性着手,使学生多从事一些创新性的科研性课题,撰写出高水平学士论文。

参考文献:

[1]刘必荣.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07.24.

篇12

高等院校对学生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的培养以对学生知识、文化、素质、责任的全面发展的促进,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和本科毕业设计是其中两个最为直接有效的创新实践教育环节。期望在毕业设计之前利用大创项目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进而可有效地促进后续毕业设计环节的工作效率,加深学生对科研创新工作的理解深度。[1-4]然而,由于两个环节相对独立,在实践过程中两个环节难以形成连续性的统一培养模式,导致在两个环节实施过程中不能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5-6]由此,有必要深入剖析两个阶段的现状特征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为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一、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主要特征及问题剖析

2007年6月2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成为全国首批入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60所高校之一。石油工程专业是该类实验计划的主要参与与受益专业,自设立之初就充分体现出了自主性、实践性、过程性、协作性、长期性、非功利性的特征。自2011年以来,我院大创累计立项国家级40项,校级143项。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提升了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了大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选题存在一定盲目性。参与大创项目选题的大多是大二、大三学生,其对专业课了解尚少,面对指导教师给出的研究内容条目式的申报表,短时间无法得出较为深刻的认识,存在较大盲目性。由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选题时已经深入了解研究内容的仅为2.3%,绝大部分表示仅有一般了解,且15.9%的被调查者表示在选题时对题目完全不了解。在对选题依据的调查中,主要的依据是选择认识的老师,或者别人的推荐,确实根据感兴趣内容选择的仅为11.7%,且有12.3%的受调查者表示为随机选择。

2.学生用于科技创新项目的时间很难保证。目前我校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大多数是大二的学生,而低年级正是学习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时候,课程安排比较紧密,用于科技创新项目的时间就相对不足,严重影响了整个项目的完成质量。由问卷调查可明显看出,项目负责人和参与者,每学期参与大创项目的天数差别较大,其中负责人大多在5~20天,而参与者大多在10天以内,并有23%的参与者承认几乎没有参与大创项目。

3.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延续性、系统性不强。目前低年级学生在繁重的课程学习之余,通过导师引导、文献调研、实验参与逐渐对课题有所了解,逐步参与到课题中去的时候,课题实施时间也接近尾声,难以对科研课题形成延续性、系统性的深入研究,致使创新课题成为学生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实习,难以达到预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效果。

二、大学生毕业设计特征及存在问题剖析

作为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学科(油气田开发学科和油气井工程学科)的石油工程专业,逐步形成了贯穿石油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全部规范化毕业设计质量管理方法,由点及面的全程控制有效地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但也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其自身的客观局限,体现在:

1.参与毕业设计学生多、设计题目多、题目技术水平层次不齐。随着专业扩招,自2005年以来,石油工程学院每年参与毕业设计的学生人数基本维持在600人左右,平均每位教师指导4~5人。如此大量的毕业设计题目的设置,在面对社会经济、就业自主化及其逼人的严峻形势,就难免存在着对其核心含义把握不好,设计(论文)选题及内容与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脱离并落入俗套化,以及忽视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意识培养和训练等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问题导致其水平相差较大,调研性的、重复性的、相似性的、验证性的、总结性的题目不断出现,既缺乏创新性,又缺乏理论价值和应用背景。

2.学生选题欠科学,存在一定盲目性。毕业设计是完全区别于课堂课程学习的一种实践类课程,供学生选题的时间短、可参考的信息少,加之本科生对于题目的内容、性质与自身就业的工作、所从事的研究之间的相关性认识不足,自课题选择上往往存在从简性、盲从性、随意性,大都选择一些相对简单、选择频率高或比较熟悉老师的题目,而缺少从自身兴趣、从业类型等方面针对性地选择题目。

3.毕业设计时间短、任务重、学生进入课题慢,难以达到较高的预期科研效果。毕业设计时间在三个月左右,但期间涉及到学生就业、考研复试、联系出国,甚至岗前培训等交织重叠,很多同学忙于考公务员,频繁外出找工作,参加职业资格证、TOFEL、GRE考试等等,毕业设计在时间和投入精力上很难加以保证,由于上述各种原因毕业设计与论文工作的时间被大大缩水。

4.毕业设计缺少团队合作训练。毕业设计采取一人一题的方式,且题目之间相对独立,既不利于合力完成较高水平的设计题目,也不利于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篇13

2)能力提升原则。“专业技能”是在第一阶段“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掌握设计学科人才应有的专业技能,即设计手法的掌握,设计工具的使用,能够为实现设计理想而具备的多种设计手法,这一能力在大学二、三年级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中得到训练和具备;“应用技能”是一种综合运用设计手法将设计知识进行呈现,设计理念进行实践创造与实物制作的能力,它已不再是设计图纸上进行概念设计的能力,而是根据实际设计项目进行可操作性的设计,它已不再拘泥于专业课程的某一概念或课程效果的再现,而是为实现符合实际设计项目的设计风格进行的设计,这一能力的展示必须建立在之前通过学习、训练掌握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的基础上,通过知识转化实际的运用,完成项目设计,发挥服务社会的作用。这一能力在大学四年级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得到训练和具备,如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课程。诸如此类的专业课程设置是为了学生大学毕业后成功走上社会的设计岗位做好准备,为能履行设计师的社会义务,利用专业实现其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埋下伏笔。同时,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为毕业生在毕业之际,继续向更高一级学府学业晋升,是对专业知识能力提前进行的一次测试。

3)就业对接原则。培养人才的目的是服务社会,人才培养质量的衡量标准是社会的满意度,人才专业价值的实现平台是工作岗位。因此,从一个国家角度而言,就业率是衡量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从一所高校角度而言,它是学校某专业办学质量的重要体现。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要准确达到“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的办学定位,与社会紧密联系实施的实践性教学至关重要。例如可以实习、毕业设计等综合课程为平台,将市场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手法贯穿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以缩短专业人才与社会岗位的磨合期,使培养的设计人才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在学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评价体系组成的基本构架

1)校内指导教师评价。甲方市场与学校要按照实习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内容要求,共同研究制定学生毕业设计的研究内容和计划,并认真落实。校内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就业需求来与企业沟通协调,保证毕业设计的内容与学生未来的就业形成层次与条理关系。指导教师一方面为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能力评价时可能产生的片面现象进行有效完善,为毕业生对自身能力形成更客观的认识提供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也为毕业设计实践化教学改革如何始终以学生为本,围绕实践化教学改革展开、深入的不同阶段,对教学手段及环节所存在的各方面问题进行时时跟,不断深化提供现实依据。学校应与实习企业共同制定学生实习考核评价标准,支持学生结合企业实际,以现实项目或实践问题作为毕业设计题目或毕业论文选题。在高等学校推广学生在企业进行毕业答辩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