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国际外汇交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国际外汇交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国际外汇交易

篇1

一、传统《国际金融》教学的不足

虽然大部分国际贸易类的专业,无论是研究生阶段是本科还是高职,都开设了《国际金融》课程,但是,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学生掌握的国际金融知识和技能远远不能满足外贸工作的需要。该课程理论性强、抽象难懂,学生们往往缺乏信心和兴趣,笔者经过分析总结了以下原因:

第一,与学科其他教材内容重复。《国际金融》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但其中的内容与国际贸易专业的相关课程在内容上的重复屡屡发生。如《国际贸易》教材中的“国际资本移动与跨国公司”一章,和《国际金融>中的“国际资本移动与国际债务”一章。这两门课的这两章都涉及“国际资本移动”,都需讲授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间接投资。

第二,应用性的内容讲述不够。根据专业的需要,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金融》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以满足外贸业务的要求为宗旨。在目前的浮动汇率制度下,各国货币汇率变化无常。人民币与外币的汇率也经常大幅度变化,这严重影响了外贸公司的经营。如何规避外汇风险、进行外汇保值操作,将成为摆在外贸公司面前的首要问题。而《国际金融》教材对外汇保值问题的探讨却零散地分散于“外汇业务”与“外汇风险”两章中,内容不集中,结构不紧凑,重点不突出。又如学生毕业在工作及生活经常接触到的结售汇制度、外汇核销制度却根本没有涉及。

第三,教学方法还没有突破课堂讲授的传统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用“五个一”来形容,即一本书、一叠讲义、一面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尽管用PPT课件代替了黑板和粉笔,但是基本教学模式没有变化。由于教学方式单一、落后,学生无法获得感性认识,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应被彻底抛弃,在教学中,不仅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国际金融》课程不仅要教知识,还要教技能。

在国际贸易专业中,像在国际金融专业那样全面、细致的讲授《国际金融》是没有必要的,也极其不可取的。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金融》课程应该有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对《国际金融》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

二、以外汇交易为平台整合教学内容

目前各个学校纷纷实行教学一体化改革,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很多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已经删除了《国际金融》课程。这是适应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细化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但是,“高深”的国际金融知识和复杂的国际金融技能又是外贸类毕业生必不可少的。一个可行的的出路就在于我们必须站在国际贸易专业的角度,重构国际金融知识,以“有用、够用”为标准开展国际金融的实践教学。问题的关键是,哪些内容是必须保留的,那么内容应该省略?

在外贸业务中涉及到的《国际金融》知识,主要是汇率折算、进出口报价、对外贸易融资、外汇风险防范、国际结算、结售汇等。这些内容都外汇交易密切相关。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经过调研的基础上,建整合出适合国际贸易专业的二大内容:

一是顺利结售汇外汇保值操作。围绕这一主题,国际金融的教学内容设计如下:(1)外汇与汇率,包括外汇与汇率的概念、种类、汇率的标价方法。(2)如何买入和卖出外汇?

二是防范外汇风险。如果不采取相应的外汇保值操作,可能会出现做一笔外贸业务不但不赚钱,反而还亏损的业务。这就要求外贸从业人员应该掌握外汇保值的原理、方法及操作等。围绕这一主题,国际金融的教学内容设计如下:(1)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包括基本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2)外汇管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外汇管制和我国的外汇管理。(3)外汇保值措施,包括即期、远期、掉期、期货、期权等外汇保值交易。

以上内容都与外汇交易相关。为了让学生集中掌握以上内容,我们认为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可以加入专门的课程《外汇交易理论与实务》;如果不开设专门的课程,那么可以在相关的课程中加入完整的外汇交易实训,以便让学生通过模拟操作,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进出口贸易融资、出口信贷等相关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

三、以外汇交易为核心的《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内容

随着利率市场化、汇率机制的改革和电子化技术程度的提高,对外贸行业从业人员岗位的知识结构、能力要求、基本素质会产生很大影响。在新形势下,外贸从业人员不仅要懂得国际贸易的管理、政策、法律,还要了解银行的信贷知识.还要知道企业的融资投资知识。因此,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未必要很高的专业知识深度,但一定要求很有知识面的广泛宽度。随着我国国家化的加快,金融风险日益突出,因此,新的课程应突出外汇风险的管理及其防范。

表1

项目 主题 案例举例

项目一: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对经济的影响 20XX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项目二: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的规模 20XX中国的国际储备规模构成

项目三:外汇汇率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及对经济的影响 美元为何会持续贬值,对各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的外汇制度是如何变迁的?

项目四:外汇市场与外汇业务 衍生产品交易的两面性 1995年巴林银行时间、2005年中航油事件

......

表2

情景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

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务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真正理解国际收支平衡与失衡的含义。

教学内容

给出若干笔国际经济交易,要求学生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判断国际收支是否平衡,是顺差还是逆差,计算各种国际收支差额,并分析失衡的原因。

必要说明

简单介绍复式记账法。

情景二:汇率计算的实务练习

目的和要求

通过模拟练习,使学生对外汇汇率的标价方法有进一步的认识,并能进行各种汇率的计算。

教学内容

基本汇率与交叉汇率的区别与计算;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与中间汇率的区别与计算;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区别与计算。

必要说明

利用软件进行;可开展技能竞赛。

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精心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为此设设计了以下项目及(下转第239页)(上接第236页)若干子项目:

项目一:国际收支(子项目一:外汇与国际收支;子项目二:国际收支平衡表;子项目三:国际收支的调节;子项目四: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实训));

项目二:国际储备(子项目一:国际储备的构成;子项目二:国际储备的管理)

项目三:外汇汇率(子项目一:汇率及其标价方法;子项目二:汇率变动及其影响;子项目三:汇率制度;子项目四:外汇汇率的计算(实训));

项目四:外汇市场与外汇业务(子项目一:外汇市场;子项目二:外汇业务;子项目三:外汇业务(实训));

项目五:外汇风险(子项目一:外汇风险概述;子项目二:外汇风险管理;子项目三:外汇风险管理(实训));

项目六:外汇管制(子项目一:外汇管制的内容;子项目二:我国的外汇管理);

项目七:国际金融市场(子项目一:国际金融市场概述;子项目二:欧洲货币市场;子项目三:亚洲货币市场);

项目八:国际金融组织;

项目九:国际货币体系。

四、课程运用的主要教学方法

(一)案例分析法

在教学过程中,每个项目都要有案例做引导。这要求学生自行查找相关资料,在了解案情的基础上,结合国际金融的相关知识,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对案例进行分析,并提交分析报告。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利用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国际金融”案例教学中选取的主要案例如表1。

(二)模拟教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必须充分重视模拟教学的作用。为此,我们选取了以下内容(列举了两个情景)开展模拟教学(见表2)。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柳燕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研究与课程开发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9).

篇2

截至2012年3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为3305万亿美元,同期,外债余额为751261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一边拥有巨额的外储成为世界头号外储国,一边是庞大的外债,目前我国在不缺外汇和资金的情况下大量借进外债,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有怎样的影响,以及通过外储内投来减少外债是否可行,本文将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我国的外汇储备与外债分析

(一)我国外汇储备与外债发展趋势分析

1990—2011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增长28577倍,其间外汇储备年均增长3716%。1985—2011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速度非常之快,2001年我国加入WTO,国际收支连年顺差,大量外资流入。到2011年我国外汇储备达到3181148亿美元。1985—1995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速度起伏较大,随后起伏变缓,2004年受外汇储备非常规使用的影响,外汇储备增速较上年有较大跌幅,2007年以后受我国主要储备外汇——美元的不确定性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增速逐年减缓。

与外汇储备相比,我国外债规模相对较小,但是同世界其他债务国相比,我国仍是一个较大的债务国。1990—2011年我国外债增长了1223倍,其间外债的增速是1412%。截至2011年我国外债达到6950亿美元。

(二)外储内投减少外债,防止债务危机的可行性分析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巨额的外汇储备的压力,即使不考虑其他筹资渠道,只将外汇储备与外债余额相抵,2001年以来这一差额由负转正并不断扩大,至2011年底已经达到2486148亿美元。这说明我国如果用外储偿还外债资金并不是问题,同时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庞大的外汇储备。在这种背景下,用外储偿还一部分外债,应该是一个符合一般逻辑的选择。

不同的借款方式其成本不同,因此我国外债的综合成本很难估计。但一般情况下,贸易信贷形成的外债是接近无成本的,因为贸易信贷主要是预收货款和延期付款,是对对方资金的无偿占用;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具有援助的性质,多为固定利率,利率较低;商业贷款则为浮动利率,即在LIBOR利率的基础上加一定百分点,利率较高,商业贷款一般加300~500个基点。近几年,境外的资金日渐充裕,利率不断降低,而人民币贷款利率却持续走高。境外融资成本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要小于国内资金成本,所以在有效利用外汇储备的前提下拥有合理规模的外债是有利可图的。

从一些债务警戒指标来看,1990—2011年我国负债率比较稳定,为15%左右,近年来有所下降,2011年为952%;1990—2011年我国债务率变化较大,2001年为679%,随后处于下降趋势,2011年为3331%;短期外债占外汇储备比率也在2001年之后以较快速度下降,2011年为1575%。所以债务警戒指标均在国际标准安全线内。

外储是否应内投以减少外债不能简单建立在单纯的经济成本效益的分析上,还需要考虑更多因素。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发展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经济结构矛盾比较突出,为此,面对快速增长的外债,需要注意防范由于经济增长放缓而有可能导致的外债风险。可以通过实证分析更可靠地判断我国外汇储备和外债规模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二、外汇储备和外债规模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1985—2011年我国外汇储备、外债规模数据为样本数据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由于多数时间经济序列是非平稳的,对其进行线性回归可能会产生“伪回归”现象。为此,1988年Johansen提出了协整检验方法,以解决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问题。本文分析了外汇储备规模和外债规模与经济增长的量化关系,并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析其因果关系,采用Eviews60 版软件进行分析。

(一)指标与数据

本文模型分析中所使用的1985—2011年外汇储备、外债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时间序列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年鉴》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的各年数据。模型中采用的指标分别用WC、WZ、GDP表示。为消除误差项的自相关现象,对变量采取了对数形式。

(二)检验结果

1单位根检验。在对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前, 要进行单位根检验以检查各变量的时间序列平稳性。在此,运用Eviews60 版软件使用ADF检验法对LNWC、LNWZ和LNGDP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LNWC、LNWZ、LNGDP的ADF检验值均大于1%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认为LNWC、LNWZ、LNGDP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序列。为此,先进行一阶差分,得到ΔLNWC、ΔLNWZ、ΔLNGDP,再对其进行ADF检验,结果显示ΔLNWC、ΔLNWZ、ΔLNGDP检验值小于1%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拒绝原假设,认为ΔLNWC、ΔLNWZ、ΔLNGDP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即LNWC、LNWZ、LNGDP是一阶单整。由于上述序列均通过了单位根检验且所有变量又是同阶单整的,这样就可以对这些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作进一步检验。

基于我国外汇储备和外债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得到变量之间存在(1)式关系,即外汇储备对经济增长的回归系数是00596;外债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回归系数是09899。从实证结果可知,我国外债规模和外汇储备对经济发展都具有正作用,外债规模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而外汇储备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不大。

我国外汇储备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庞大的外汇储备并没有充分发挥对经济发展应有的作用。因此,我国需要合理利用外汇储备,首要任务是安全和保值。外汇储备管理始终遵循的是“流动性”原则,作为国际贸易的支付工具,外汇储备除在国际市场结算中担负流通职能外,还应发挥支撑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作用。外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较大促进作用反映出我国对外债的利用效率较高,但是近几年外债所表现出的总规模增长迅速,短期外债占比继续攀升等特点,表明我国需要对外债结构进行合理有效配置,只有不断提高外汇储备水平和改进外债规模的管理手段才能有效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春玲外债经济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集, 2007

篇3

招收外国留学生是我校扩大国际影响、提高办学质量和多元化、多层次办学的一个重大举措之一。从2003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3届,有的留学生已经进入临床医学见习和实习[1]。外国留学生的到来,对我校医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师资培训和教学管理所带来了新的要求。我科承担了尼泊尔留学生的心血管内科的教学任务,经过几年的努力和尝试,现谈谈几点体会。

1 师资培训

英语是尼泊尔的第二官方语言,其留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英语母语国家的学生的水平相当。虽然他们进行过中文学习,但是他们应用中文进行交流、学习医学理论和实践仍有很大的困难。虽然我国重视英语教学的程度越来越高,能熟练地进行医学文献阅读,但是,我国的医学师资普遍存在“听、说”能力均较差。这就不能在英文和中文上让教和学两方面达到流畅的交流。因此,对师资力量进行强化英语培训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完成教学任务和保证教学质量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措施。针对我科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强化英语培训。

1.1 多元化短时间提高英语交流能力:为了尽快提高英语教学能力,我科的英语培训从尼泊尔留学生进入到临床见习实习之前就进行。首先,选择有过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留学经验的老师对英语交流能力较差的进行培训;其次,通过请学校医学专业英语老师来授课,业余时间抓紧自学专业英语、平时尽量采用英文进行交接班、病例讨论等方法来全面提高专业英语水平;还采用学习“走遍美国”教材,在日常生活上用英语进行短语交流等手段来训练英语的听说能力;借助与外籍专家来我科进行学术交流等机会邀请外籍专家用英语授课;鼓励老师们说英语,彻底克服怕说出口、怕丑、怕说错等心理。在留学生进入临床见习学习之后,多与留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参加留学生的聚会,和留学生进行座谈、讨论,与留学生交朋友等形式来提高双方非母语语言的水平,不但提高专业教学的能力,还促进了师生感情,营造出轻松、融洽的氛围,为保障教学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以上努力,我科在短时间的强化英语训练后,绝大多数老师能流利地应用英语进行教学,顺利合格地完成了一期又一期的心血管内科学的教学任务。

1.2 熟悉教学内容和丰富教学形式:用英文进行教学,与母语进行教学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备课的时间很长,有人统计出备课与授课的时间比为20∶1,这表明在授课之前要做大量的备课工作。笔者每次授课之前总有些紧张,在备课中要翻阅大量的不同版本的中文和英文的教材,将教学内容制作成教学幻灯片。要避免将讲课内容大篇幅的拷贝到幻灯中,更不能对着幻灯片照本宣科地读一遍了事。在授课前反复多次地预讲和练习,在授课中尽量用简短的句型和熟悉的词汇,有时需要借助手势和表情来表达语意。尽管如此,仍感觉不如用中文来讲得淋漓尽致、透彻和表达得清楚明白;同时在授课时尽量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和病例讲解,不但可以加深印象,还可以丰富讲课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其次,就是我们进行的是临床医学教学,当留学生进行临床见习和实习时常常需要在临床工作中即兴授课,这对老师的要求就会更高。

试讲是我院对每一位授课老师的要求。用中文授课,老师们都得心应手,试讲很容易通过,但用英语授课则情况大不相同。笔者所在的科室要求所要教授的内容在教研室内部先进行试讲,请教研室内、外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有过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留学经历的老师听课,后者在课后对试讲者评讲,发挥长处,改正和弥补不足,直到合格满意的水平为止。

在教学内容合格的基础上,需要各种不同的授课方式来满足各个不同学习者的习惯和提高授课质量与效果。我们采用的授课方式有集中上大课,分散上小课,跟老师查房、提问和解答学生的疑惑以及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交流学习心得。 由于同是亚洲人,对中国的这些授课方式都很快就适应了。

1.3 了解尼泊尔来华留学生的特点:来华留学的尼泊尔学生有许多特点[2,3],如(1)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基础知识比较薄弱,部分同学自学能力较差;(2)精力充沛,思想活跃,不少同学学习很主动,敢于当场提问,但纪律性较差,甚至自由散漫;(3)他们的英语发音不标准,有很重的方言口音,有如中国人说普通话有区域之别相类似。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针对这些特点,我们的教师利用各种方式主动接近学生,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和需求,帮助他们寻找合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树立自信的心理,特别是刚上临床实习与见习期间。让学习效果较好的同学主动帮助那些适应能力稍差和效果不好的同学,同时说服那些稍差的留学生主动向老师和优秀学生请教,相互帮助,共同努力。

2 制定教材

中国目前的高校医学教材有多种版本,如5年制、7年制和8年制的。我们发现尼泊尔的学生很多手中拿的是印度出版的教材。中文的教材与国外的教材有许多不同之处。英文版教材某些方面非常详细,类似学术专著,适合自学;而中文教材则是一种提纲式架构,条理清晰,比较广而全,但大多数问题点到即止,便于记忆。

因此,在制定教材方面经过我科老师们反复讨论,请教有经验的老专家、老教授和其他教研室的老师,并广泛征求留学生的意见,最后决定采用以我国5年制版本的内容为中心,以其他一些英文版本的教材为补充,如权威的美国心血管教科书《Heart diseases》。同时结合目前循证医学依据讲授心血管领域的一些最新进展,如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进展以及心律失常诊疗进展,特别是房颤的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的进展,让学生充分领悟到医学的日新月异,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我们体会到尼泊尔的学生已经习惯这种大纲式的中西结合的教材,容易记忆、理解和举一反三。

3 多媒体教学

篇4

一、大学外语课程及教学改革

1.大学外语课程设置研究

2.大学外语教学模式研究

3.大学外语教材研发与网络平台资源建设

4.大学外语教学与测试

二、外语资源建设与教师发展研究

1.“三多”语境下外语学习资源建设

2.“三多”语境下外语教师发展研究

3.“三多”语境下学术信息技术素养和多元识读能力研究

4.外语教育技术研发与应用

三、电子语境下的语言学研究

1.网络语言学研究

2.语料库语言学研究

四、外语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建设

1.外语教育技术学科理论探索——理论基础、方法论、研究内容等

2.外语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实践——学科定位、课程定位、人才培养等

会议将特别邀请中国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外语教育技术领域主要专家莅临大会做主题报告。

会议特别征求相关主题研究的参会宣读论文,优秀文论将设立特别奖项并择优推荐发表。

论文提交日期截止到2013年11月11日。论文提交邮箱:

会务信息:

1.时间:2013年11月16~20(周三-周日)

2.地点:电子科技大学,成都

3,会务费:1000元/人(包含餐饮、资料、专家费用以及部分考察费用)

4.承办单位: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成都)

5.主办单位: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语电化教学》编辑部

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

(详情请发邮件至或参阅http:///news.php“学术会议”栏目会议具体通知)

篇5

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近年来,外汇市场经历了深刻的结构变化:国际市场上的银行业并购浪潮,使得外汇市场主要参与者数量下降,致使外汇交易商间市场出现一定程度萎缩;1999年欧元的出现,消除了欧洲货币体系内部的一些交易,导致国际外汇市场总体交易量的下降;此外,外汇交易技术也出现深刻变革,电子交易的兴起、电子经纪人地位的上升,对外汇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在这些结构性变化当中,外汇市场参与者结构性变动对外汇市场所产生的影响最为引人注目。而外汇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形形制定不同交易战略的交易商。

一、交易商战略概述

在实际交易活动中,交易商总是基于过去经验、现存条件以及未来预测制定行动方案,因此,交易商的主观判断――信念(belief)在交易商战略选择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在对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过程中,交易商经常出现认知偏差,这些偏差造成不同交易商对于相同信息的判断出现差异,最终导致在交易战略的选择上出现分化。同时,不同交易商的信息条件不同,也导致战略选择出现差异。

战略的本义是对战争全局的谋划和指导,泛指指导或决定全局的策略。交易商战略是指,交易商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发展趋势,在寻求利润和(或)规避风险过程中所选择的交易方式,以及为实现交易目的所采取的重大举措,这些交易方式对外汇交易商会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具体说来,交易商战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风险控制者与存货控制型交易战略

就单个交易商而言,外汇市场上规模较小的交易商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为了控制外汇头寸的风险暴露,他们必须根据外汇市场交易实情不断调险头寸。而那些规模较大的交易商,在做市过程中,面临其他交易者所提交的大量买入和卖出指令,由于这些指令是随机的,买入和卖出指令之间会产生不平衡,为避免破产,做市商必须保持一定的头寸,通过交易来平衡这种买入和卖出指令之间的不平衡。因此,这类以风险控制为目的的交易模式被称为存货控制型外汇交易。一般认为,存货控制型交易战略直接影响到外汇市场短期运行,造成外汇市场日内交易量、价差和市场波动性出现有规律运动。

(二)投机者与信息驱动型交易战略

外汇市场上,不同的交易商拥有不同的信息集合,他们根据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进行投机,这类交易以投机为特征,其出发点是交易商的信息条件,因此被称为信息驱动型交易。交易商的信息驱动型交易也会对外汇市场起重要影响,它既可能起到稳定现有市场结构的作用,也可能驱使市场体系发展成一种新的稳定结构,这种稳定结构甚至可能会对应一种新的市场动态机制。例如,当所有的交易者就市场运动方向达成一致意见时,就会出现一个单向市场,即:当所有交易者都认为英镑下跌时,他们就会都想卖空英镑,所有人都想做相同的事情,最后英镑的价格会跳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噪音交易者与正反馈交易战略

噪音交易者是指对风险资产未来收益分布形成错误理念,并按照这种错误理念选择交易战略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在市场中收集和处理信息以及形成预期收益的某一环节中出现了行为上的偏差,也有可能由于他们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错误的评估了与收益相关的风险。

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噪音交易者在交易中存在正反馈交易行为,他们在外汇资产价格上升时买入,价格下跌时卖出。导致交易者选择这种交易战略的因素有许多。首先,从交易者对外汇资产价格的主观预期来看,导致交易者选择正反馈交易战略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价格预期采用简单的外推或者追逐潮流的做法;其次,从外汇交易机制来看,在主动交易过程中,交易商买卖外汇资产的限价指令性质也可能会导致其选择正反馈交易,因为限价指令使得在外汇资产价格下跌时,交易者加速卖出;再次,从交易模式来看,在外汇交易过程中,交易商也有可能因不能满足债权人追加保证金要求,而被迫平仓,从而选择正反馈交易战略;此外,外汇交易商往往在外汇交易机制设计过程中,对交易员设置一定的头寸限额,鼓励其进行止损交易,这种交易结果也会导致交易商的正反馈交易。一般而言,在实践中,投资者愿意选择这种交易战略,因为在外汇资产价格上升时,其财富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倾向于承担更大的风险。

(四)套利者和知情者下注(Smart Money)战略

除了加剧外汇市场波动的噪音交易者外,另一类外汇交易商在市场中利用噪音交易者对市场的错误判断,根据自身优势,将外汇资产价格推回到与基本面相符的水平,这类交易者经常被称为套利者。他们经常性的在各个外汇市场间,吞吐各类外汇资产,充当噪音交易者的对手。一般而言,套利者具有更高超的交易技巧,更灵通的信息,善于捕捉市场中的各类获利机会,往往被认为是稳定市场的力量。具体来说,套利者利用噪音交易者对市场判断不准的缺点,在后者过分乐观,大量购买外汇资产时,向市场抛售存货;而当噪音交易者过分悲观,积极抛售外汇资产时,大量买进。这类建立在对市场信息有较为准确判断基础之上的交易战略被称为知情者下注战略。

这几类交易战略是从不同角度来刻画的,其中存货控制型交易与信息驱动型交易是从交易商的交易动机出发的,它们分别对应于外汇交易商的风险控制与投机行为,因此,这两类交易战略是最基本的。后两类交易战略是从交易商行为特征来刻画的,是前两种交易战略在实际交易活动中的体现。因此本文以前两种交易战略作为考察重点。

二、交易商战略影响因素分析

(一)风险与交易商战略选择

投资理论认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和交易战略是建立在对风险和收益的判断基础之上的,风险最小和收益最大化是行为准则。许多研究表明国际资产组合多样化是减小风险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作为国际间资产组合经营者,外汇交易商可以通过投资多个国际市场实现多样化。

在外汇市场实际操作中,为了消除风险,外汇交易商采取改善交易机制、开发交易工具、加强管理等措施,推动了外汇市场的发展。但在面临具体风险时的决策方式直接导致了交易主体在交易过程中会经常性地出现认知与行为的偏差,造成外汇市场出现许多异常现象,其中比较著名的要算是“比索问题”。“比索问题”是指1976年墨西哥比索在预期贬值之前较长的一段时间,比索就开始出现贬值的现象。尽管最后市场预期被证明是正确的,而且可能是理性的,但是实际贬值和预期贬值不一致,存在一个时间差,实际贬值提前。Krasker (1980)指出决定汇率的潜在变量较大变化有一个小概率,在无限时间的跨度内,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但在一定限度的样本期间内,该事件可能根本不会发生,这样这个小概率的重大事件在检验的有限样本期间内可能就反应不出来。这个小概率重要事件的潜在发生对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和预期有重要影响。“比索问题”表明一些外汇市场参与者,主要是外汇交易商在从事外汇交易过程中,在其认为贬值风险将要增加的情况下,决策权重发生了明显变化,纷纷提前采取措施,导致比索提前贬值,而在看到其他交易商的行为后,另外一些交易商迅速改变自己的预期,最终形成羊群效应,导致整个市场波动。

(二)信息决策与交易商战略选择

外汇交易商的交易活动是以其期望或预测为基础的,他们对外汇资产价格未来运动的看法是决策关键。交易商对汇率运动方向的预测是其可得信息的函数。一般而言,信息不仅包括事实,也包括评估事实所需的技术或人力资本;不仅包括新闻报道,还包括有关新闻报道的意义价值。除了信息本身外,交易商对新闻的任何举措也都属于信息的研究范畴。通常情况下,市场中不同的交易商所获的信息不同,并因之产生不同的期望后才可进行交易。

交易商获取信息是有成本的,否则便没有人会不辞劳苦、想方设法搜集第一手信息资料。如果没有消息依据的人在市场上可以和有情报根据的人一样应付自如,那就不会有任何人愿意阅读媒体消息、观看路透社行情并进行追踪研究。正因为信息是影响交易商战略的重要因素,很多理论都以信息条件作为划分交易商战略特征的重要标尺。

信息对外汇市场的影响是通过交易商行为实现的。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交易量和波动性之间存在高度的日内相关性。例如Frankel和Froot(1990)指出,同期的交易量和波动性之间存在相关性。他们认为形成这种相关性的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外汇市场用一种有效的方式处理信息。市场将单个人的微量信息加总,以相对较快且平稳的速度传递给每一位交易者。外汇市场对信息的反映比较及时,利用信息优势,有些交易商能够通过交易获利,外汇市场交易商信息条件存在异质性;第二,交易量自身能够产生“过度波动性”,市场存在大量的“噪音交易”(Goodhart, 1988; Frankel and Froot,1990)。

在外汇市场众多的参与者中,以交易商身份出现的各种市场参与者是外汇市场主导力量,他们的战略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汇市场的发展。资产组合理论认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总是根据各种资产的风险、收益以及流动性特征等来决定持有量。作为一个高度简化的理论,他指明了交易商在投资过程中的基本行为特征。但对现实的交易来说,交易商所考虑的因素远远不止这些。具体说来,交易商在选择交易战略过程中受到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客观因素包括交易商所面临的市场条件和自身条件两个层次;主观因素主要是指风险和信息对交易商决策所起的影响作用。后者,直接导致交易商交易行为的异质性。正是由于交易商所具备的条件不同、行为方式不同,才会引起不同的交易需求,最终形成外汇市场巨大的交易量,使外汇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

三、交易商战略与我国外汇市场发展

外汇市场运行效率主要体现在市场对信息的反映是否充分、信息能否在各交易主体间迅速传播、外汇资产的价格能否对信息做出充分调整、潜在的交易需求能否迅速转化为现实的交易等方面。具体说来,外汇市场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愿意并能够交易本外币的个人和机构之间的网络已经建立,愿意并能够卖出货币的个人与愿意并能够买入的个人相连接,对双方均有益的交易不会因为缺乏连接而不能进行;第二,交易得以安全、迅速和低成本地进行;最后,市场能发现外汇供求平衡的汇率水平,也就是市场出清。总之,外汇市场运行效率的提高是以外汇交易主体是否能够方便、快捷、低成本的交易作为衡量标准,而外汇交易商战略选择空间的大小正是这一标准的体现。因此,从交易商战略选择空间出发,我国外汇市场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外汇市场效率:

(一)有步骤、按次序地取消资本管制,扩大外汇可兑换范围

资本自由流动、货币自由兑换、汇率自由波动是发达外汇市场所应具备的三大基本条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币正在逐步走向世界市场,取消资本管制扩大外汇可兑换范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外汇市场发展的前提。就外汇市场而言,这些措施可以增加外汇交易量、提高市场流动性,但同时也会导致汇率波动加剧。就后者而言,汇率波动会给一国经济发展造成冲击,但随着金融体系完善,外汇市场发展,这些冲击会得到部分化解。保罗.克鲁格曼曾在《汇率的不稳定》一文中指出,对于(20世纪)80年代的浮动汇率,一个最令人困惑不解,因而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汇率的大幅波动对真实经济的任何方面都只有轻微的影响。同时,对于资本过度流入和汇率过度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防范。例如,建立外汇平准基金,或是利用外汇储备建立海外投资机构在国际外汇市场操作等等。

(二)培育外汇交易商,促进外汇交易主体结构合理化

不同的交易主体对外汇市场发展起不同作用。虽然说,外汇市场客户是外汇市场最终推动者,但国际外汇市场发展表明,外汇市场交易商在外汇市场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外汇市场的主导力量。一方面,外汇交易商的交易规模大,对外汇市场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外汇交易商的交易技巧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欲望强,容易形成实际的推动力。

交易主体的结构决定外汇市场利益分配关系,交易主体结构是否合理决定了外汇市场发展是否平稳。按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在交易中表现出的行为特征来看,有些交易者,例如规模较大的机构投资者,在外汇交易中一般充当知情交易者角色,对于稳定外汇市场、沟通外汇供求、传递市场信息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另一些交易者,如规模较小的交易主体往往充当了噪音交易者的角色,往往是加剧外汇市场波动的作俑者。因此,不同交易主体的比例,及其构成对一个有效的外汇市场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完善外汇交易机制,提高交易效率

外汇交易机制是外汇市场参与者共同遵循的交易规则,其主要功能是将外汇市场潜在供求转换成现实的交易。在这一转换过程中,价格发现过程是关键。不同的交易机制在价格发现过程中的作用各不相同。各交易机制在所允许的指令类型、交易可能发生的时间、交易提交时投资者所能获得的市场信息数量和质量以及对做市商提供流动性的依赖程度都有所不同,外汇交易机制是外汇交易商实施交易战略的制度前提。外汇交易机制决定了外汇交易方式,而交易方式是实现市场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交易方式对货币价值的确定、供求关系的协调、信息的沟通、政策的传导等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外汇市场的发展必须要完善交易机制,提高外汇交易效率。

不同交易机制具有不同特征,对外汇市场效率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按照交易机制与交易安排的关系,可以把交易机制分为集中化的市场安排和分散化的市场安排两大类。一方面,分散化的市场安排对做市商集体来说是有效的,但外汇买卖价差较大,波动性较高,而集中化的市场买卖价差较小,波动性较低;另一方面分散化的市场要比集中化的市场面临市场崩溃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我国外汇市场通过采用电子经纪系统和集中清算,缓解了信用风险,但市场流动性较差。为进一步发展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健全外汇市场运行机制,2003年9月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双向交易的通知》,决定自2003年10月1日起,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双向交易。允许各会员单位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系统在同场交易中进行买卖双向交易。为引进了做市商机制,增强市场流动性、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创造了条件。

(四)促进外汇交易工具创新,满易需求

在外汇市场上,不同的交易主体对获利要求不同,风险偏好也不同,因此,他们在交易工具的选择上也具有多样性。一个成熟的、有效的市场应该能提供多样化的交易工具来满易主体的不同需求。因此,为了扩大交易商战略选择空间、提高外汇市场效率,必须不断促进外汇交易工具的创新,满足外汇交易商的各种交易需求。

(五)完善电子交易系统,改进外汇交易设施、降低交易成本

现代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为保证的,电子交易方式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信息传递质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潮流。就外汇市场而言,电子交易的兴起改变了外汇交易方式,给其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例如,电子交易的发展促使传统的OTC市场与交易所市场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两种交易方式趋于融合。

篇6

战略的本义是对战争全局的谋划和指导,泛指指导或决定全局的策略。交易商战略是指,交易商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发展趋势,在寻求利润和(或)规避风险过程中所选择的交易方式,以及为实现交易目的所采取的重大举措,这些交易方式对外汇交易商会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具体说来,交易商战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风险控制者与存货控制型交易战略

就单个交易商而言,外汇市场上规模较小的交易商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为了控制外汇头寸的风险暴露,他们必须根据外汇市场交易实情不断调险头寸。而那些规模较大的交易商,在做市过程中,面临其他交易者所提交的大量买入和卖出指令,由于这些指令是随机的,买入和卖出指令之间会产生不平衡,为避免破产,做市商必须保持一定的头寸,通过交易来平衡这种买入和卖出指令之间的不平衡。因此,这类以风险控制为目的的交易模式被称为存货控制型外汇交易。一般认为,存货控制型交易战略直接影响到外汇市场短期运行,造成外汇市场日内交易量、价差和市场波动性出现有规律运动。

(二)投机者与信息驱动型交易战略

外汇市场上,不同的交易商拥有不同的信息集合,他们根据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进行投机,这类交易以投机为特征,其出发点是交易商的信息条件,因此被称为信息驱动型交易。交易商的信息驱动型交易也会对外汇市场起重要影响,它既可能起到稳定现有市场结构的作用,也可能驱使市场体系发展成一种新的稳定结构,这种稳定结构甚至可能会对应一种新的市场动态机制。例如,当所有的交易者就市场运动方向达成一致意见时,就会出现一个单向市场,即:当所有交易者都认为英镑下跌时,他们就会都想卖空英镑,所有人都想做相同的事情,最后英镑的价格会跳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噪音交易者与正反馈交易战略

噪音交易者是指对风险资产未来收益分布形成错误理念,并按照这种错误理念选择交易战略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在市场中收集和处理信息以及形成预期收益的某一环节中出现了行为上的偏差,也有可能由于他们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错误的评估了与收益相关的风险。

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噪音交易者在交易中存在正反馈交易行为,他们在外汇资产价格上升时买入,价格下跌时卖出。导致交易者选择这种交易战略的因素有许多。首先,从交易者对外汇资产价格的主观预期来看,导致交易者选择正反馈交易战略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价格预期采用简单的外推或者追逐潮流的做法;其次,从外汇交易机制来看,在主动交易过程中,交易商买卖外汇资产的限价指令性质也可能会导致其选择正反馈交易,因为限价指令使得在外汇资产价格下跌时,交易者加速卖出;再次,从交易模式来看,在外汇交易过程中,交易商也有可能因不能满足债权人追加保证金要求,而被迫平仓,从而选择正反馈交易战略;此外,外汇交易商往往在外汇交易机制设计过程中,对交易员设置一定的头寸限额,鼓励其进行止损交易,这种交易结果也会导致交易商的正反馈交易。一般而言,在实践中,投资者愿意选择这种交易战略,因为在外汇资产价格上升时,其财富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倾向于承担更大的风险。

(四)套利者和知情者下注(SmartMoney)战略

除了加剧外汇市场波动的噪音交易者外,另一类外汇交易商在市场中利用噪音交易者对市场的错误判断,根据自身优势,将外汇资产价格推回到与基本面相符的水平,这类交易者经常被称为套利者。他们经常性的在各个外汇市场间,吞吐各类外汇资产,充当噪音交易者的对手。一般而言,套利者具有更高超的交易技巧,更灵通的信息,善于捕捉市场中的各类获利机会,往往被认为是稳定市场的力量。具体来说,套利者利用噪音交易者对市场判断不准的缺点,在后者过分乐观,大量购买外汇资产时,向市场抛售存货;而当噪音交易者过分悲观,积极抛售外汇资产时,大量买进。这类建立在对市场信息有较为准确判断基础之上的交易战略被称为知情者下注战略。

这几类交易战略是从不同角度来刻画的,其中存货控制型交易与信息驱动型交易是从交易商的交易动机出发的,它们分别对应于外汇交易商的风险控制与投机行为,因此,这两类交易战略是最基本的。后两类交易战略是从交易商行为特征来刻画的,是前两种交易战略在实际交易活动中的体现。因此本文以前两种交易战略作为考察重点。

二、交易商战略影响因素分析

(一)风险与交易商战略选择

投资理论认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和交易战略是建立在对风险和收益的判断基础之上的,风险最小和收益最大化是行为准则。许多研究表明国际资产组合多样化是减小风险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作为国际间资产组合经营者,外汇交易商可以通过投资多个国际市场实现多样化。

在外汇市场实际操作中,为了消除风险,外汇交易商采取改善交易机制、开发交易工具、加强管理等措施,推动了外汇市场的发展。但在面临具体风险时的决策方式直接导致了交易主体在交易过程中会经常性地出现认知与行为的偏差,造成外汇市场出现许多异常现象,其中比较著名的要算是“比索问题”。“比索问题”是指1976年墨西哥比索在预期贬值之前较长的一段时间,比索就开始出现贬值的现象。尽管最后市场预期被证明是正确的,而且可能是理性的,但是实际贬值和预期贬值不一致,存在一个时间差,实际贬值提前。Krasker(1980)指出决定汇率的潜在变量较大变化有一个小概率,在无限时间的跨度内,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但在一定限度的样本期间内,该事件可能根本不会发生,这样这个小概率的重大事件在检验的有限样本期间内可能就反应不出来。这个小概率重要事件的潜在发生对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和预期有重要影响。“比索问题”表明一些外汇市场参与者,主要是外汇交易商在从事外汇交易过程中,在其认为贬值风险将要增加的情况下,决策权重发生了明显变化,纷纷提前采取措施,导致比索提前贬值,而在看到其他交易商的行为后,另外一些交易商迅速改变自己的预期,最终形成羊群效应,导致整个市场波动。

(二)信息决策与交易商战略选择

外汇交易商的交易活动是以其期望或预测为基础的,他们对外汇资产价格未来运动的看法是决策关键。交易商对汇率运动方向的预测是其可得信息的函数。一般而言,信息不仅包括事实,也包括评估事实所需的技术或人力资本;不仅包括新闻报道,还包括有关新闻报道的意义价值。除了信息本身外,交易商对新闻的任何举措也都属于信息的研究范畴。通常情况下,市场中不同的交易商所获的信息不同,并因之产生不同的期望后才可进行交易。

交易商获取信息是有成本的,否则便没有人会不辞劳苦、想方设法搜集第一手信息资料。如果没有消息依据的人在市场上可以和有情报根据的人一样应付自如,那就不会有任何人愿意阅读媒体消息、观看路透社行情并进行追踪研究。正因为信息是影响交易商战略的重要因素,很多理论都以信息条件作为划分交易商战略特征的重要标尺。

信息对外汇市场的影响是通过交易商行为实现的。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交易量和波动性之间存在高度的日内相关性。例如Frankel和Froot(1990)指出,同期的交易量和波动性之间存在相关性。他们认为形成这种相关性的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外汇市场用一种有效的方式处理信息。市场将单个人的微量信息加总,以相对较快且平稳的速度传递给每一位交易者。外汇市场对信息的反映比较及时,利用信息优势,有些交易商能够通过交易获利,外汇市场交易商信息条件存在异质性;第二,交易量自身能够产生“过度波动性”,市场存在大量的“噪音交易”(Goodhart,1988;FrankelandFroot,1990)。

在外汇市场众多的参与者中,以交易商身份出现的各种市场参与者是外汇市场主导力量,他们的战略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汇市场的发展。资产组合理论认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总是根据各种资产的风险、收益以及流动性特征等来决定持有量。作为一个高度简化的理论,他指明了交易商在投资过程中的基本行为特征。但对现实的交易来说,交易商所考虑的因素远远不止这些。具体说来,交易商在选择交易战略过程中受到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客观因素包括交易商所面临的市场条件和自身条件两个层次;主观因素主要是指风险和信息对交易商决策所起的影响作用。后者,直接导致交易商交易行为的异质性。正是由于交易商所具备的条件不同、行为方式不同,才会引起不同的交易需求,最终形成外汇市场巨大的交易量,使外汇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

三、交易商战略与我国外汇市场发展

外汇市场运行效率主要体现在市场对信息的反映是否充分、信息能否在各交易主体间迅速传播、外汇资产的价格能否对信息做出充分调整、潜在的交易需求能否迅速转化为现实的交易等方面。具体说来,外汇市场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愿意并能够交易本外币的个人和机构之间的网络已经建立,愿意并能够卖出货币的个人与愿意并能够买入的个人相连接,对双方均有益的交易不会因为缺乏连接而不能进行;第二,交易得以安全、迅速和低成本地进行;最后,市场能发现外汇供求平衡的汇率水平,也就是市场出清。总之,外汇市场运行效率的提高是以外汇交易主体是否能够方便、快捷、低成本的交易作为衡量标准,而外汇交易商战略选择空间的大小正是这一标准的体现。因此,从交易商战略选择空间出发,我国外汇市场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外汇市场效率:

(一)有步骤、按次序地取消资本管制,扩大外汇可兑换范围

资本自由流动、货币自由兑换、汇率自由波动是发达外汇市场所应具备的三大基本条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币正在逐步走向世界市场,取消资本管制扩大外汇可兑换范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外汇市场发展的前提。就外汇市场而言,这些措施可以增加外汇交易量、提高市场流动性,但同时也会导致汇率波动加剧。就后者而言,汇率波动会给一国经济发展造成冲击,但随着金融体系完善,外汇市场发展,这些冲击会得到部分化解。保罗.克鲁格曼曾在《汇率的不稳定》一文中指出,对于(20世纪)80年代的浮动汇率,一个最令人困惑不解,因而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汇率的大幅波动对真实经济的任何方面都只有轻微的影响。同时,对于资本过度流入和汇率过度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防范。例如,建立外汇平准基金,或是利用外汇储备建立海外投资机构在国际外汇市场操作等等。

(二)培育外汇交易商,促进外汇交易主体结构合理化

不同的交易主体对外汇市场发展起不同作用。虽然说,外汇市场客户是外汇市场最终推动者,但国际外汇市场发展表明,外汇市场交易商在外汇市场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外汇市场的主导力量。一方面,外汇交易商的交易规模大,对外汇市场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外汇交易商的交易技巧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欲望强,容易形成实际的推动力。

交易主体的结构决定外汇市场利益分配关系,交易主体结构是否合理决定了外汇市场发展是否平稳。按外汇市场交易主体在交易中表现出的行为特征来看,有些交易者,例如规模较大的机构投资者,在外汇交易中一般充当知情交易者角色,对于稳定外汇市场、沟通外汇供求、传递市场信息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另一些交易者,如规模较小的交易主体往往充当了噪音交易者的角色,往往是加剧外汇市场波动的作俑者。因此,不同交易主体的比例,及其构成对一个有效的外汇市场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完善外汇交易机制,提高交易效率

外汇交易机制是外汇市场参与者共同遵循的交易规则,其主要功能是将外汇市场潜在供求转换成现实的交易。在这一转换过程中,价格发现过程是关键。不同的交易机制在价格发现过程中的作用各不相同。各交易机制在所允许的指令类型、交易可能发生的时间、交易提交时投资者所能获得的市场信息数量和质量以及对做市商提供流动性的依赖程度都有所不同,外汇交易机制是外汇交易商实施交易战略的制度前提。外汇交易机制决定了外汇交易方式,而交易方式是实现市场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交易方式对货币价值的确定、供求关系的协调、信息的沟通、政策的传导等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外汇市场的发展必须要完善交易机制,提高外汇交易效率。

不同交易机制具有不同特征,对外汇市场效率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按照交易机制与交易安排的关系,可以把交易机制分为集中化的市场安排和分散化的市场安排两大类。一方面,分散化的市场安排对做市商集体来说是有效的,但外汇买卖价差较大,波动性较高,而集中化的市场买卖价差较小,波动性较低;另一方面分散化的市场要比集中化的市场面临市场崩溃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我国外汇市场通过采用电子经纪系统和集中清算,缓解了信用风险,但市场流动性较差。为进一步发展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健全外汇市场运行机制,2003年9月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双向交易的通知》,决定自2003年10月1日起,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双向交易。允许各会员单位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系统在同场交易中进行买卖双向交易。为引进了做市商机制,增强市场流动性、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创造了条件。

(四)促进外汇交易工具创新,满易需求

在外汇市场上,不同的交易主体对获利要求不同,风险偏好也不同,因此,他们在交易工具的选择上也具有多样性。一个成熟的、有效的市场应该能提供多样化的交易工具来满易主体的不同需求。因此,为了扩大交易商战略选择空间、提高外汇市场效率,必须不断促进外汇交易工具的创新,满足外汇交易商的各种交易需求。

篇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间的金融系统越来越密切,国际外汇市场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最活跃、最开放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外汇市场自身在传统交易日趋活跃的同时,不断创新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为外汇市场的深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国际外汇市场的最新发展

对国际外汇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最全面、最权威考察的,是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每三年进行一次的,对各国中央银行就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发展所进行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当前国际外汇市场呈现出如下特点。

1、全球外汇日交易量巨大,并呈大幅回升之势

自1995年以来,全球外汇市场各外汇交易工具的日均交易量都在一万亿美元以上,2004年4月创出20180亿美元日均交易量的历史记录。除2001年前期相比有所下降外,其他调查年份均呈现增长势头,其中尤以2004年增幅较大,比2001年4月的日均12670亿美元增长59%。在各交易工具中,货币互换的增长幅度最大,从2001年4月的日均70亿美元跃升到2004年4月的210亿美元,增幅为200%;期权的增长幅度位居其次,增长近一倍。(见表1)

2、外汇衍生品交易占绝对优势,即期交易的重要性有所下降。

自1995年以来,衍生品交易一直高于即期交易量,并处于稳步上升之中。衍生品占全部外汇交易量的比重,从1995年4月的58%,上升到2004年的68%,其交易量已达同期即期交易量的两倍之多。各交易工具中,外汇互换衍生品的交易最活跃,占到全部外汇交易的49%。即期交易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目前其市场地位已趋于稳定,市场比重保持在近三分之一的水平,而且在所有外汇交易工具中,仍居第二的位置。(见表2)

3、外汇交易对手以报告交易商为主,其他金融机构的地位趋于上升。

在国际外汇市场各交易主体中,报告交易商占据主导地位,这主要是指活跃在外汇市场上的大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他们既从事外汇的自营业务,也从事业务,交易通常经由诸如EBS或路透的电子交易系统实现。尽管报告交易商的交易量比重自1995年以来呈下降之势,但其市场份额均在一半以上,2004年4月为53%。除报告交易商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这主要指小型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政券公司,及各种基金、保险公司、中央银行等,其市场地位正在稳步上升,交易量比重从1995年4月的20%提高到2004年4月的33%。此外,非金融类最终客户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他们主要是公司和政府等,其交易量比重2004年4月为14%。(见表3)

4、外汇交易主要集中于欧洲和美国,亚洲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全球外汇交易的地理分布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欧洲、美洲和亚洲,交易量最大的前六个国家和地区,其交易量合计占全球的比重自1995年以来,一直稳定在72%左右,2004年4月该数据为73.1%。全球四大外汇交易中心的地位十分稳固,分别为伦敦、纽约、东京和新加坡。(见表4)

5、外汇交易的集中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银行的市场地位越来越强。

外汇交易的机构分布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少数大银行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提升,这可以通过各个国家和地区中,拥有市场75%份额的银行家数呈不断下降趋势中看出。例如,在英国,占有市场75%份额的银行个数,从1998年的24家,减少到2004年的16家;美国同期的银行家数则由20家减少到11家;香港的集中化趋势更明显,由1998年的26家降到2004年的11家;德国的集中化程度可称得上最高,2004年4家银行垄断了国内75%的外汇交易,而1995年的数字是10家银行(见表5

二、对上海外汇市场发展的启示

以上对国际外汇市场的考察,为我们准确把握国际外汇市场的发展过程及趋势,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上海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外汇是市场应该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货币,我国外汇市场的完全开放与上海成为完全自由的国际外汇市场尚有待一定时日,但浦东政府应该积极利用综合改革试点的有利时机,大力进行金融生态环境的改造,为未来建成开放型的外汇市场准备条件。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 外汇市场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程,政府在市场发展初期的推动作用十分重要,政府应在其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外汇市场发展是一个与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协调一致的循环渐进过程,应积极、稳健、妥善地推进。

(二) 积极准备条件支持推出外汇衍生产品。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在上世纪70年代初国际固定汇率体系崩溃之际,于1972年率先进行外汇期货交易,成为国际衍生品交易所的领头羊。我国目前仅有外汇远期衍生品种,这显然不能适应人民币汇率不断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上海应充分发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自身的优势,适时推出其他外汇衍生品,培育出我们自己的、能与国际同行竞争的衍生品交易所。

(三) 引入更多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入驻上海。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是国际外汇市场上的活跃份子,将其引入上海,则上海的外汇资金来源与对外联系网络将扩大,这对活跃上海的外汇交易十分有利。

(四) 增加金融机构类型,为市场提供更多服务。国际外汇市场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市场地位呈上升趋势。我国也应积极引入更多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进入外汇市场,并可考虑设立新型的专业性金融机构,目前首先可作的是,尽早推出中外合资的货币经济公司,利用国际著名货币经济公司的管理经验与服务手段,为金融机构的外汇买卖等业务提供世界一流的中介服务。

(五) 加快国内金融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国内金融机构在开放过程中竞争力的提高,对我国金融命脉的掌控意义重大,应该充分利用上海有利的经济、金融环境,加快国内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造与公司治理,使上海的金融机构能成为全国金融机构的排头兵,并着力培育几个能与国际同行抗衡的中坚力量,应对国际市场上不断兼并、强者恒强的竞争势态。

(六) 加强上海在国内贸易口岸中的地位,把上海建成国际贸易中心。贸易往来与资金往来相辅相成,国际贸易的活跃必然带来大量的资金交易及与之配套的服务系统。我国目前已跻身世界贸易大国之列,上海应成为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口岸,以发挥国际贸易对国际金融发展的带动作用,这在我国目前实现资本管制的背景下,意义尤其显得重要。

篇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外汇的解释为: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和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证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包括:外国货币、外币存款、外币有价证券(政府公债、国库券、公司债券、股票等)、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外汇的概念具有双重含义,即有动态和静态之分。

静态的外汇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一种表现形式,代表一国拥有的一切以外币表示的资产。而动态的外汇则意味着一项经营活动,

在我国,外汇有多种分类,如按外汇管制程度分为现汇和额度外汇;按交易性质分为贸易外汇和非贸易外汇;按外汇使用权分为中央外汇、地方外汇和专项外汇。

无论哪种外汇,一旦表现出动态含义,就被称之为外汇交易了。外汇交易是同时买入一对货币组合中的一种货币而卖出另外一种货币,主要可分为现钞、现货外汇交易、合约现货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外汇期权交易、远期外汇交易、掉期交易等。

与其他金融市场不同,外汇交易市场没有具体地点,也没有中央交易所,而是通过银行、企业和个人间的电子网络进行交易。

不论是否了解外汇市场,每个人已身为其中的一分子,简而言之,口袋中的钱已使你成为货币的投资人。如果你居住于美国,各项贷款、股票、债券及其它投资都是以美元为单位的。换言之,除非你是少数拥有外币账户或是买入了外币、股票的多种货币投资人,否则就是美元的投资者。

以持有美元而言,基本上你已选择了不持有其它国家的货币,因为你所买入的股票、债券及其它投资或是银行账户中的存款皆以美元为单位。由于美元的升值或贬值,都可能影响你的资产价值,进而影响到总体财务状况,所以,已有许多精明的投资人善用了外汇汇率多变的特性,进行外汇交易而从中获利。

外汇市场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场,单日交易额高达1.5兆亿美元。

篇9

一、国际金融学课程的教学特点

国际金融课程通常是针对商学院本科生设置的专业课,涉及非常广泛,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课程教学强调的是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解释国际金融市场的种种现象,并能够注重国际金融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总的来说国际金融学具备以下特点。

(一)知识点覆盖面广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国际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收支、汇率等基本理论,了解国际储备的构成及管理方法,学会几类主要的外汇交易,并熟悉国际金融市场运作方式及国际资本流动规律,最终学会用所学原理与方法分析各种国际金融问题,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与实际联系紧密,内容更新快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来往越来越多,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不断发生着变化,而这些变化又会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而国际金融学的课程内容也必然随着国际形势及国际金融市场变化而不断更新,及时地结合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教学改革。最典型的例子是2008年以来的次贷危机和随之而来的欧债危机,它们对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因此深入研究其形成原因及预防机制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就成为国际金融课程中要研究的新内容。所以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需要不断地融入新事件、新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与实际经济活动不脱节。

二、实践教学作为国际金融学辅助教学的重要性

国际金融学所包含的国际金融活动很大程度上都与汇率有密切的关系,而经济主体,不管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会进行外汇交易活动等。而已有的国际金融等课程更多的是阐述外汇交易等实践课程的理论基础,而缺乏系统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增强国际金融实践操作能力,具体目标是要求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外汇交易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外汇交易的方法、风险的分析和控制,也要能够解读外汇行情、利用分析软件对外汇走势作出合理判断,并顺利实现外汇买卖的即时与委托交易的模拟操作。目前国内仅有部分高校开展了国际金融实践教学,而多数高校还是纯理论教学,这样导致学生仅对外汇交易的理论内容有所涉及但没有系统的外汇交易应用方面的学习,因此动手能力较差。因此加强实践教学能够深化学生在《证券投资学》等专业课程中学到的投资的基本概念,深化学生国际金融学理论教学中学到的汇率变动的基本概念和得到交易的基本程序与方法,通过外汇模拟交易的具体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金融交易实务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与常用词汇,把握各类金融外汇交易的基本特点与交易常识,进而更好地将国际金融学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储备,这就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国际金融学教学设计形式多样化

(一)理论教学

国际金融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其中涉及的汇率理论、国际收支理论等需要有很强的理论基础才能够掌握,所以首先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学,只有在理论已经充分吸收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不同的实训形式。教师应该有效地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整合相关理论,选择板书、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详尽地阐释理论,并且及时关注课堂学生反馈情况,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等形式更好地与学生互动,从而让他们更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为后续实训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金融实验室软件模拟

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践教学,仿真现实经济情况进行外汇模拟教学是最佳的教学方式,因此学校建立金融实验室并安装相关外汇交易软件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实训讲解每次实训的主要内容,不同实训内容的注意事项及可能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使学生对即将要进行的实训有清晰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完成实训内容。在外汇实训的现场指导中设定具体交易环节,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练习。外汇交易相对复杂,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多种不同的问题,现场指导能够及时解决问题,并将常见问题记录,以后补充在实训报告中供学生参考。这样的仿真模拟交易才真正做到了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国际金融市场瞬息万变的事实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对手上的虚拟货币造成的影响。只有经历过才能更加理解国际金融市场学习的重要性。

(三)建立实训基地

作为学生很少有机会到银行、证券公司和外贸公司等参加实践活动,而这是学生了解金融机构和外贸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外汇交易特点的重要途径。事实上是银行、证券公司几乎不需要本科生进行外汇交易相关的实习,所以高校如果能够联系大型外贸公司的资本运作部门建立实训基地,应该说是对在校仿真模拟实训之后的一个最好的补充。目前这方面对各学校来说实施都比较难,但是也有不少高校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并取得一些实训基地的机会。另外还有个解决路径就是学生利用假期回老家的相关公司进行外汇交易方面的实习,通过家乡的关系网适当地寻找这样的机会也是不错的方法。

(四)开展专业讲座

除了丰富的课堂理论教学、新鲜的外汇交易实践教学以外,高校在国际金融学教学过程中适时地邀请外汇交易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外汇交易专家应该是从事多年的实际外汇交易,有丰富的实战经验,通过讲座为学生讲解近年来外汇市场的发展比枯燥的课本描述历史发展更容易让人记忆犹新。尤其重要的是真正的外汇交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突然性的事件等的应急处理办法等,这些知识是教师经验欠缺的重要部分,因此通过专业讲座的形式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一堂课。

(五)课后多渠道沟通

现在的90后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表现力都比较强,这就需要给他们提供可以释放自己、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他们也非常需要教师的认可。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更要在课余时间跟学生有充分的交流互动。所以课后学生利用网络在宿舍学习,教师采用视频会议或邮件联系的方式与学生沟通,并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对已经学的理论和做的外汇实践进行总结,真正做到吸收消化知识。

四、结论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要想实现国际金融学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应该从以上几方面努力,不断创新教学形式,鼓励授课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创新。但在实现以上教学形式创新的过程中也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一)加强校企合作

正如以上提到的实训基地建设的困难,作为实训基地本身能够加强教学效果,所以如果能够以学校为平台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应该是比较好的方法,当然在此过程中授课教师也应该能够想到为企业服务的措施从而使得校企获得双赢才能够长期合作下去。

(二)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

很多教师本身理论基础非常扎实,也能够进行虚拟的外汇交易等实践,但仍然缺乏真正的实践。两者最大的差别就是心理因素的影响在两种情况下有可能做出截然相反的投资决策,因此授课教师加强实践操作非常重要,这种可以通过去公司实习也可以通过自行开户进行外汇交易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沈军,王聪.国际金融教学内容体系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02).

篇10

2015年8月11日,人民银行宣布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这一举措是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引发人们对外汇市场的关注。在当前人民币加入SDR的背景下,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外汇市场开放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然而,与发达国家的外汇市场相比,我国外汇市场差距何在?本文从市场结构的角度分析了国际上重要外汇市场与我国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外汇市场的政策建议。

一、外汇市场结构的相关理论

(一)市场结构和市场集中度

市场结构概念源于产业组织理论,指市场的卖方之间、买方之间以及卖方和买方之间的各种关系。市场的竞争和垄断关系就是上述关系在市场中的综合反映。因此,市场结构是一个反映市场垄断和竞争关系的概念。影响市场结构的关键因素包括卖方集中程度、买方集中程度、产品差异性和市场壁垒。市场集中度是衡量产业组织市场结构常用的指标,反映了市场垄断程度的高低。衡量集中度的指标有绝对集中度和相对集中度两类。绝对集中度是指在规模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在生产、销售、资产、雇员等方面的累计数量占整个行业该指标的比重,即前几位企业市场份额之和。相对集中度是反映所有企业总体分布的集中度指标,有赫芬达尔指数、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等。

(二)外汇市场结构概述

广义的外汇市场结构通常包括:1.市场层次。一国的外汇市场通常分为两个交易层次:第一层次是零售市场,由客户和外汇交易商组成;第二层次是批发市场,也称交易商间市场或者银行间市场。交易商间市场的交易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为直接交易,交易商可在市场上直接与其他交易商进行交易,彼此既可以充当做市商也可以充当客户,该类交易属于分散的交易且透明度较低;第二种类型为间接交易,交易商通过经纪商间接进行外汇交易,形成准集中型的经纪市场。2.市场参与者。按照市场参与者的身份,外汇市场上的交易者可以分为三类:外汇交易商、外汇经纪商和客户;按照交易动机的不同,可以分为投机交易者和套期保值交易者。3.交易机制。金融市场上的交易机制主要分为三种:一是连续竞价市场,二是定期(集合)竞价市场,三是连续交易商报价市场。目前,国际外汇市场主要采用的交易机制是做市商报价驱动,同时又有经纪系统(电子经纪)通过集中交易商的双向报价提供指令驱动的撮合模式。

二、国际外汇市场主要情况

现代意义的国际外汇市场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发展起来的。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全球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达5.3万亿美元,且形成一个以国际金融中心为纽带、24小时不间断的无形市场。其中,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是最重要的两个市场。

(一)美国外汇市场概况

从市场价格发现机制来看,美国外汇市场是由有限的做市商提供流动性、众多参与者向做市商询价的报价驱动型价格发现机制。从市场结构来看,美国外汇市场的参与者虽然众多,但做市商机构市场份额较大,市场交易量分布明显不均,是一个由大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交易商主导的寡占市场。1.市场结构美国外汇市场属于无形市场,无固定的交易场所,与全球其他外汇市场保持24小时的业务联系,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外汇交易市场之一,也是全世界外汇结算的枢纽。世界各地的美元买卖(包括欧洲美元、亚洲美元的交易)都必须在美国(主要是纽约)商业银行账户上收付、划拨,美国国内其他外汇市场的外汇买卖也要通过纽约外汇市场划转。主要OTC外汇交易平台包括EBS、FXALL、360T和路透dealing等;场内外汇衍生品市场则包括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CMEGroup)、费城证券交易所(PHLX)、美国洲际交易所(ICE)和美国国际证券交易所(ISE)等。美国外汇交易分为三个层次,即银行与客户间的外汇交易;本国银行间的外汇交易;本国银行和外国银行间的外汇交易。金融危机后,美国出台了多德弗兰克法案,对外汇交易加强了监管,其中要求外汇衍生品交易通过有组织交易平台——互换执行设施(SEF)进行,该措施改变了外汇市场分散的格局,加强了交易的市场集中度。近年来,随着算法交易和主经纪业务的快速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交易量在美国外汇市场上的比重逐年上升。另外,大型交易商还是美国外汇市场的规则制定者,成立于1978年的外汇市场委员会由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组成,通过制定准则和规范为美国的外汇市场发展提供指导。2.交易产品及交易量美国OTC外汇市场主要包括即期、远期、掉期和期权等几类。根据2015年7月纽约外汇交易委员会(ForeignExchangeCommittee,FXC)的第22期北美外汇交易量调查,2015年4月所有OTC外汇交易产品(包括即期、远期、外汇掉期和期权交易)日均交易总量为8812亿美元。其中,即期产品日均交易量约为4270亿美元,占比48%;远期产品日均交易量约为1897亿美元,占比22%;掉期产品日均交易量约为2177亿美元,占比25%;期权产品日均交易量约为468亿美元,占比5%。3.参与主体美国对经营外汇业务没有限制,政府不指定外汇专业银行。因此,几乎所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都可以经营外汇买卖。参与主体主要包括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成员银行和非成员银行(商业银行、储蓄银行等)、外国银行在纽约的分支机构、境外银行的行和代表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股票和外汇经纪商等。从市场的地位上看,分为交易商、经纪商及新兴交易机构。交易商以商业银行为主,但目前投资银行、保险机构成为外汇交易市场上的活跃角色,与商业银行共同提供流动性,扩大了做市商群体,即交易商(dealer)。美国外汇市场有八家主要外汇经纪商,经纪商一部分专门从事某种外汇产品的买卖,但大部分还是同时从事多种货币的交易。经纪商自身并不产生交易,但其专业化中介外汇交易也是外汇市场的重要力量。经纪商既有声讯经纪商,也有电子经纪商,目前电子经纪商发展迅速,已经超越声讯经纪商成为主要业务方式。新兴交易机构成为市场新增力量,主要包括高频交易机构、对冲基金和资产管理机构。高频交易机构往往是独立的、以自有账户交易的专业化机构,外汇高频交易领域的寡头垄断特征较为显著,少数机构即是这个领域的主力。高频交易基本依附于机构间市场,与电子经纪平台、多交易商平台以及场内交易所连接,向外汇市场提供流动性。相较于高频交易机构,对冲基金并不十分透明,属于私募性质。典型的资产管理机构是客户账户(比如养老基金、捐赠基金等)进行投资,这类机构往往持有大量的跨国资产组合,无论是投资、头寸调整以及盈亏实现,都需要考虑汇率变动的因素,因而对外汇市场较为倚重。根据FXC调查显示,2015年4月,美国外汇市场上的报告交易商、银行或其他交易商、其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4%,18%,39%,9%。4.交易币种美国外汇交易包含了绝大多数货币对。FXC调查显示,2015年4月,外汇交易量的币种主要为欧元对美元、美元对日元、英镑对美元、加元对美元等主流货币对。日均交易量分别为EUR/USD2927亿美元,占比28%;USD/JPY1508亿美元,占比14%;GBP/USD1064亿美元,占比10%;CAD/USD977亿美元,占比9%。

(二)英国外汇市场概况

1.市场结构1979年10月24日,英国完全取消外汇管制,伦敦外汇市场基本上成为完全自由的市场,外汇交易量不断增长,并持续保持全球第一的市场地位。作为一个不存在外汇管制的国家,英国外汇市场的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界限并不明显,国内金融机构能够参与国际外汇市场交易,国外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市场的限制也相对较少。因此,跨境交易在英国外汇市场中占比较高。英国外汇市场上超过50%的即期交易通过电子经纪系统(如EBS和路透)和电子交易平台(单银行和多银行平台)达成,而远掉及期权交易大多通过双边询价方式直接达成。由于伦敦时段承接纽约和东京两大交易时段,英国的外汇市场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大量的外国银行在伦敦设立分支机构从事外汇买卖。根据BIS的统计,英国外汇市场上交易商之间的交易占比约为40%。尽管非交易商金融机构在英国外汇市场上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但大量的交易流仍集中在大型交易商手中,外汇市场的寡占结构仍没有改变,但传统意义上明确划分的二元市场已逐渐淡化。2.交易产品及交易量英国伦敦外汇市场是最早建立的国际外汇市场。2015年4月BIS数据显示,伦敦外汇市场日均交易量达2481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产品主要包括即期、远期、NDF、掉期、货币掉期和期权六大类,其中即期产品占比约为39%,掉期交易占比约为42%。3.参与主体伦敦外汇市场主体由英格兰银行指定的外汇银行(本国的清算银行、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和外国银行)和外汇经纪人组成。外汇银行和外汇经纪人分别组成了行业自律组织,即伦敦外汇银行家委员会和外汇经纪人协会,负责制定外汇市场交易规则和收费标准。外汇经纪人与外币存款经纪人共同组成外汇经纪人与外币存款经纪人协会。从市场参与机构来看,根据BIS统计口径,主要包括报告交易商、其他交易商、其他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等几类,2015年4月市场份额分别为39%,25%,32%和4%。4.交易币种伦敦外汇市场交易货币多达80多种,也是欧洲美元交易的中心。根据2015年4月英格兰银行的统计报告,在伦敦外汇市场交易的货币中,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瑞士法郎和澳元的交易占比分别是89%,39%,15%,16%,6%和4%。从货币对上看,主要集中在USD/EUR、USD/JPY和USD/GBP。

三、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基本情况

我国境内外汇市场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银行与客户之间的零售市场,也称结售汇市场;二是银行间的外汇批发市场,各银行通过外汇交易中心的平台进行外汇交易,平衡外汇资金头寸。栗书茵(2011)通过对我国外汇市场集中度指标的实证考察,认为我国外汇结售汇市场即零售市场的集中度较高,属于寡占型市场;银行间市场属于买方较高垄断、卖方较高寡占的格局。以前在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和汇率制度弹性较小的背景下,央行在外汇市场上扮演着主力买方的角色。随着近年国际收支格局的改变和汇率制度改革的推进,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买方垄断结构也将朝着竞争性方向发展。但目前看来,大型做市商银行仍是市场的主力机构,市场份额约80%左右,当前银行间外汇市场卖方寡占程度依然较高。

(一)我国外汇市场发展历程

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取消外汇留成、上缴和额度管理,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1994年4月成立,为各金融机构提供外汇交易与清算服务,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2005年7月2l日,中国外汇市场进行重大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单一盯住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在这个改革背景下,银行间外汇市场推出一系列配套措施:一是从2006年开始受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二是从2006年1月开始,银行间外汇市场在即期竞价交易的基础上,引入了双边询价和做市商制度;三是不断完善汇率衍生品产品序列,相继推出了人民币外汇远期、掉期和货币掉期,满足市场参与者的汇率风险管理需求。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在2005年汇改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2015年8月11日,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的声明》,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做市商报价时参考前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并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这一举措提高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

(二)市场结构

我国外汇市场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银行与客户之间的零售市场,企业和个人客户在该市场办理结售汇业务;第二个层次是银行间的外汇批发市场,各银行通过外汇交易中心的平台进行外汇交易,平衡外汇资金头寸。从市场规模来看,银行间外汇市场的规模更大,约为零售市场交易量的两倍多。根据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上半年,银行间市场交易量为零售市场交易量2.59倍。

(三)产品和交易结构

自2005年汇改以来,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持续进行产品创新。其中,2005年推出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2006年推出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2007年推出人民币外汇货币掉期交易、2011年推出人民币外汇期权交易。目前银行间外汇市场已具有即期、远期、掉期、货币掉期和期权等衍生产品。从交易情况看,银行间外汇市场的结构也趋于优化,汇率衍生品交易量在人民币外汇市场中的占比连续五年保持上升势头。2015年上半年,以掉期为主的外汇衍生品交易约为3.72万亿美元,占银行间外汇市场成交量的50.7%。

(四)参与主体

目前,银行间外汇市场参与者包括银行、财务公司、基金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及企业集团。银行包括大型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境外银行(境外清算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以及村镇银行。截至2015年6月底,银行间外汇市场共有人民币外汇会员488家,外币对会员132家,外币拆借会员248家。其中,人民币外汇即期做市商30家、远期和掉期做市商27家,外币对做市商16家。

(五)交易币种

根据2015年上半年的交易数据,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即期交易主要集中在美元对人民币交易,占比93.71%;在非美元交易中,主要是欧元、日元、新加坡元和港币,占比分别为1.79%、1.35%、1.55%和0.65%(见表1)。在远期和掉期市场,绝大部分均是人民币美元交易。在外币对交易中,USD/HKD以及EUR/USD占比最多,分别占比56%以及30%。目前,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已推出九个货币对的直接交易,但受客盘需求和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市场上的交易币种集中度仍较高。

四、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一)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国际对比

1.交易产品及交易量从交易规模上来说,我国外汇市场的体量较小,2005年上半年为4.53万亿美元,仅相当于伦敦2天、纽约一周的交易量,与我国的经济总量、进出口规模相比,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明显偏低。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已经形成了现货和包括远期、掉期、货币掉期、期权在内的基础类场外衍生产品体系,产品结构与国际OTC外汇市场比较一致,同样是以现货产品和掉期产品为主。现货和掉期交易在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中的合计比重超过90%,国际外汇市场以上两品种合计比重也达到80%。不过,相对而言,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远期、货币掉期和期权品种的交易份额明显落后于国际外汇市场。2.参与主体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参与者与国际外汇市场在大体类型比较一致,都可以划分为交易商、其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客户三类,但细分上有显著区别。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参与者以银行为主,做市商银行在是市场的主力机构,市场份额约八成左右。而国际外汇市场上,交易商的市场份额持续下降,以自动化交易机构、对冲基金等为主的其他金融机构已占有相对多数市场份额,与交易商一道共同成为国际外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此类机构在我国现阶段外汇市场仍缺失。3.交易币种2013年,全球外汇交易仍保持较高的货币集中度,交易最活跃的5个币种为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和澳元,其市场份额之和超过80%。美元继续占据主导地位,交易量占比为43.52%,美元和欧元两个币种的市场份额之和达60.23%。与国际外汇市场对比,我国外汇交易市场可交易币种数量仍然有限,国际化程度仍然不高。交易币种单一化、多样化程度较低,特别是绝大部分交易集中在人民币对美元上,我国外汇市场上美元交易占比超过94%。未来,随着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的深入,我国外汇市场上的币种结构将不断优化,欧元、日元、英镑等国际重要货币的市场份额将有可能上升。4.掉期交易期限结构我国银行间外汇掉期市场期限结构与国际外汇市场比较一致。比如,国际外汇掉期市场上七天以下期限交易与一年内期限交易的比例约为7:2,我国银行间市场的这一比例约为6:3。5.监管措施英美两国都是取消外汇管理制的国家,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对外汇市场的交易基本没有限制。自金融危机以来,英美尽管都加强了外汇市场的监管,但主要集中在提高市场透明度、集中交易平台以及中央对手方清算等,但总体限制较少。而我国对外汇市场的管制相对严格,零售市场交易要符合实需原则,即要有真实的贸易背景,银行间市场机构交易则受到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的限制,这就限制了境内外汇市场的广度。与之相对应的是离岸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快速发展,离岸市场因管制较少,近两年发展迅速,已超越境内市场。按管涛(2015)的统计,2014年全球人民币日均交易量已突破了2000亿美元,离岸市场交易量是境内的两倍。

(二)启示

通过与美国、英国以及BIS全球外汇市场统计的比较,我们发现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与国际成熟市场还有较大的差距:一是交易规模小,与我国经济地位不相符合;二是交易主体单一,以银行为主体,非银行类机构很少;三是产品相对单一,衍生品占比较低;四是币种单一,以人民币美元交易为主。随着人民币加入SDR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将日趋紧密,主体、产品及币种单一的情况不能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应以加入SDR为契机,推动外汇市场朝着更加市场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满足外汇市场买方和卖方的投资、避险等交易需求,并与国际发达外汇市场接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动市场的发展:一是丰富银行间外汇市场参与主体。目前,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参与机构主要是境内商业银行,参与机构的同质性导致市场需求单一、交易方向趋同。应进一步推动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入市,尤其是国内大型企业入市;另一方面,应有序引入合格的境外主体,通过丰富参与主体培育形成国际市场意义上的外汇买方和卖方机构,平衡市场供求。二是进一步优化交易产品结构。目前银行衍生品交易量首次超过即期市场。但从衍生品的产品结构上看,掉期交易占比95.9%,远期、货币掉期和期权的比重偏低。未来,可继续发展标准化衍生产品,通过发展标准化产品提高衍生品市场的流动性。三是发展非美货币交易。我国外汇市场上的货币集中度较高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客盘需求不足,大多数贸易企业仍采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二是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需要,银行习惯将其他货币头寸拆成美元对人民币和交叉货币对进行管理。为此,建议进一步推动双边本币结算,提高其他货币的客盘需求量,同时通过考核等激励机制鼓励银行参与非美元货币的交易。四是逐步放松管制,满足多种交易需要。应随着资本项目的放开,逐步放松对外汇交易的实需原则,以满足各类机构套期及保值的交易需求。

参考文献:

[1]齐兰.西方现代市场结构理论述评[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8(6):54-58.

[2]栗书茵.我国外汇市场结构判断及其优化[J].金融研究,2011(6):46-54.

[3]丁剑平,曹芳琴.外汇市场的微观结构理论与实证[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45-62.

[4]孙杰.丰富银行间外汇市场主体结构[J].中国金融,2014(23):50-52.

篇11

外汇风险是指不确定汇率造成的损失。在企业运行中,交易风险是其最关键的外汇风险,和折算风险、经济风险相比,交易风险涉及到企业多个方面,受险时间也各不相同。折算与经济风险会受到外汇交易风险影响,也就是有效防范控制交易风险,可以有效控制折算与经济风险,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益。以2012年为例,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已达到38667.6美元,接连3年我国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由于基数较大,微小的汇率变动也可能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2012年前三季度中,我国出口纺织品企业的平均利润大约4.85%。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超过30%,而其他核心货币,欧元等却持续贬值,涉外企业和不同国家间的贸易、资本流动将会产生巨大的交易风险。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我国已能逐步满足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方面的客观要求,人民币汇率极易出现较大的波动,外汇交易风险也会进一步增大,加强企业外汇交易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二、企业外汇交易风险管理途径

(一)结合具体业务,选择适宜的结算货币

在选用结算货币过程中,企业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选择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便于调拨、运用外汇资金,即使出现外汇交易风险,可以及时将其兑换成一种小风险的货币。其次,选择有利的货币。企业要遵循“收硬付软”的原则,在应收外汇方面,尽可能选择汇率较稳定且处于上浮状态的“硬货币”,在应付外汇方面,则需要选择“软货币”,即汇率不稳定,有贬值的趋势。同时,资产与债权都要选用硬货币,而负债与债务要选用软货币,才能大幅度降低外汇交易风险,避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需要注意的是:在各项业务开展中,“收硬付软”的实现程度和贸易伙伴的协商程度紧密相连。最后,软硬货币混合使用。企业可以根据汇率变动情况,混合使用软硬币,坚持“此降彼升”的原则,具有负相关性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交易双方在选择结算货币方面意见统一,可以采用折衷的方法,降低自身运营成本。

(二)以汇率走势为基点,合理调整价格

在国际贸易过程中,“收硬付软”已成为称之为一种不错的选择,但在实际操作中,极易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市场客观需求、商品整体质量,很难落到实处,某些场合中,出口方面不得不收取软币,而进口方面却要收取硬币。针对这种情况,企业不适宜采用“收硬付软”方法,必须全面、客观分析汇率具体走势,优化调整商品价格,有效规避外汇风险,可采用出口加价、进口压价的方法。如果出口商要收取软币,可以采用加价保值方法。例如,在国际贸易中,日元不断下跌,可视为软币,报价中JPY100=CNY8,预计到期收货款时候,汇率极有可能变为JPY100=CNY6,也就是说可将原预定的报价100日元改为134日元,这样到期收款的时候,134日元还可以换回8元人民币,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如果进口商必须支付硬币,可采取压价保值的方法,从进口商品中扣除硬货币计价结算带来的汇价损失,降低或者消除对应的外汇交易风险。

(三)以汇率走势为切入点,合理选择国际贸易结算形式

当下,在国际贸易结算过程中,采用的结算方法较多,比如,跟单信用证、预付货款,外贸企业必须综合分析各方面影响因素,结合汇率走势,选择适宜的结算形式,进一步加强贸易风险管理。以出口商为例,在跟单信用证方面,在贸易过程中,如果人民币处于升值状态,出口商要尽量采用即期跟单信用证结算方法,尽可能提前收汇,如果人民币处于贬值状态,尽可能采用远期、延期付款的信用证结算形式,尽可能推迟收汇。其次,赊销。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如果出口商采用赊销的方法,将存在较大的风险性,如果一定要采用这种方法,尽可能在本币贬值期间采用,会因为汇率变动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如果人民币处于升值状态,尽可能不要采用这种方法。最后,预付货款。如果结算期间,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出口商可以采用这种结算方法,可以提前收到外汇,兑换出更多的人民币。对于出口商来说,一定要多角度考虑汇率波动变化情况,如果本币处于上升趋势或者外币不断下跌,尽可能采用可以尽早结汇的方法,获取更多的本币,减少经济损失,反之,则需要推迟收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贸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树立正确的外汇贸易风险理念,强化自身的风险控制意识,通过不同途径加强风险管理,以汇率走势为基点,科学选择国际贸易结算方法,合理调整价格,优化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开展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权交易等,对外汇业务进行必要的套期保值,有效防范控制外汇风险。以此,降低贸易成本,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不断促进新时期外贸企业向前发展,更好地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环境,不断发展壮大,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2

运用远期外汇交易来防范汇率的风险已被国内外众多企业证明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也有较明显的缺点。采用这种交易方式,要求外贸企业在签订外汇买卖合同时,必须确定企业未来收付的外汇金额,收付期限和交割日等。因为合同一旦签定,就需按时按量进行交割,这也是远期外汇交易的一个基本特点,即侧重契约的商业行为。但对外贸企业来说,外汇收付期限和交割日一般很难确定,为了避免远期外汇交易的这一弊端,外贸企业可利用由远期外汇交易所派生出来的择期外汇交易来回避汇率风险。

择期外汇交易,就是在外汇买卖合同中不规定固定的交割日期,而只规定一个交割的时间范围,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某日办理交割。这种交易方式与远期外汇交易方式相比大大方便了外贸企业,增加了企业的活动余地,但在采用这一方式进行交易时,企业应注意国内外各银行对择期的时间范围的不同规定。如果中国银行开办的择期外汇交易时间范围是3个月,则在成交后的第三天起到3个月的到期日止的任何一天,客户都有权要求银行进行交割,但必须提前5个工作日通知银行。

外汇期货交易是指协约双方同意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汇率买卖一定数量外币的交易。它与远期外汇交易相比,具有三个优点:(1)投资者范围扩大。在外汇期货市场上,只要按规定缴纳了保证金,任何投资者(不论大企业、小企业或个人)均可通过经纪人进行外汇期货交易。但是在远期外汇交易中,投资者的范围则比较小,一般是与银行有良好业务关系的大企业和信誉良好的证券交易商才有资格。(2)市场流动性大,市场效率比较高。在外汇期货市场上有大量的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存在,所以外汇期货市场上的流动性比较大。(3)外汇期货契约是标准化的合约,交易的货币也仅限于少数币种,所以外汇期货合约比较容易转手和结算。

外汇期货交易是于1972年5月16日在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国际货币市场上首先出现的。经过多年发展,成为当前外贸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主要手段。

外汇期货交易的目的不外乎两个:一是套期保值,二是投机。从外贸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外贸企业做期货交易大多是为了套期保值,从而避免或减少企业的货币损失。

由于外汇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在汇率变动不利于进口企业的情况下,可以使进口企业少损失一些外汇,但当汇率变动有利于进口企业时,它又要使进口企业的外汇盈余少一些,这就是外汇期货套期保值的特点。1982年,费城股票交易所最先开始了外汇期权交易。1984年,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国际货币市场也开始了外汇期权的业务。外汇期权交易与期货交易一样,具有严格的合同要求,它所买卖的货币,一般都是可自由兑换的硬通货,汇率采用浮动制。期权的到期日与外汇期货市场的交货期完全相同。其特殊性仅仅表现在外汇期权的最后交易日是到期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之前的星期五。

篇13

运用远期外汇交易来防范汇率的风险已被国内外众多企业证明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也有较明显的缺点。采用这种交易方式,要求外贸企业在签订外汇买卖合同时,必须确定企业未来收付的外汇金额,收付期限和交割日等。因为合同一旦签定,就需按时按量进行交割,这也是远期外汇交易的一个基本特点,即侧重契约的商业行为。但对外贸企业来说,外汇收付期限和交割日一般很难确定,为了避免远期外汇交易的这一弊端,外贸企业可利用由远期外汇交易所派生出来的择期外汇交易来回避汇率风险。

择期外汇交易,就是在外汇买卖合同中不规定固定的交割日期,而只规定一个交割的时间范围,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某日办理交割。这种交易方式与远期外汇交易方式相比大大方便了外贸企业,增加了企业的活动余地,但在采用这一方式进行交易时,企业应注意国内外各银行对择期的时间范围的不同规定。如果中国银行开办的择期外汇交易时间范围是3个月,则在成交后的第三天起到3个月的到期日止的任何一天,客户都有权要求银行进行交割,但必须提前5个工作日通知银行。

外汇期货交易是指协约双方同意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汇率买卖一定数量外币的交易。它与远期外汇交易相比,具有三个优点:(1)投资者范围扩大。在外汇期货市场上,只要按规定缴纳了保证金,任何投资者(不论大企业、小企业或个人)均可通过经纪人进行外汇期货交易。但是在远期外汇交易中,投资者的范围则比较小,一般是与银行有良好业务关系的大企业和信誉良好的证券交易商才有资格。(2)市场流动性大,市场效率比较高。在外汇期货市场上有大量的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存在,所以外汇期货市场上的流动性比较大。(3)外汇期货契约是标准化的合约,交易的货币也仅限于少数币种,所以外汇期货合约比较容易转手和结算。

外汇期货交易是于1972年5月16日在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国际货币市场上首先出现的。经过多年发展,成为当前外贸企业防范汇率风险的主要手段。

外汇期货交易的目的不外乎两个:一是套期保值,二是投机。从外贸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一般外贸企业做期货交易大多是为了套期保值,从而避免或减少企业的货币损失。

由于外汇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在汇率变动不利于进口企业的情况下,可以使进口企业少损失一些外汇,但当汇率变动有利于进口企业时,它又要使进口企业的外汇盈余少一些,这就是外汇期货套期保值的特点。1982年,费城股票交易所最先开始了外汇期权交易。1984年,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国际货币市场也开始了外汇期权的业务。外汇期权交易与期货交易一样,具有严格的合同要求,它所买卖的货币,一般都是可自由兑换的硬通货,汇率采用浮动制。期权的到期日与外汇期货市场的交货期完全相同。其特殊性仅仅表现在外汇期权的最后交易日是到期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之前的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