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化工企业的企业文化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经营理念息息相关,长远的经营理念必定匹配有长远的企业文化,从经营百年的化工企业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壳牌石油、英国BP、还是日本的武田化工,无一例外都拥有适合自己与社会的优秀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发展方向的指导,是企业留住人才,维持、创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充分保障,只有当一家企业拥有这种优良的企业文化传统时,才能走在行业前列,晋级世界顶尖行列,在市场中建立起企业信誉,面对激烈的竞争而经久不衰。国内的化工行业仍然没有摆脱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生产条件,在技术创新与生产管理中的落后情况暂时没有太多改善,在化工企业文化建设中,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两极分化严重,在国有企业中,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后蜕变,在充分利用国有性质所带来的资源后,其无论是在经营能力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都处于国内的领先地位,如中国化工、云南云天化集团等公司。
二、化工企业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缺失。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根基,核心价值观是决定企业能否在市场中立足的根本,核心价值观缺失的企业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近几年化工企业事故频发,对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到严重的损害和威胁,今年8月,天津发生的特大爆炸事故,具体死亡人数官方尚未给出详细数据,爆炸造成了百亿损失,死伤人数上千人,由于氯化氢雨水产生化学反应造成当地已经暂时无法居住,尽管这并不是化工厂直接导致的事故,但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企业文化缺失,管理制度的随意导致的悲剧。[1]第二,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思维。化工企业中,不乏好的出色战略制定者、务实的战略执行者、优秀的技术人员、成熟的财务人员与尽职的后勤人员,这些员工,也许在专业知识的相关问题上能够应答如流,但如果问这些员工,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什么,恐怕很难得出一致的结论,也很难将企业文化完整的表达清楚;中国的企业受计划经济时代影响,管理者企业文化思维缺乏,往往将一些意义模糊、空泛的口号当做自己的企业文化,而不是目标明确,条理清晰的企业文化建设系统,一切站在企业角度上考虑,万字利为先,既不考虑终端农民用户的直接感受,也不考虑生产对当地环境所造成的影响。[2]
三、化工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第一,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需要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机器良好运转的指导思想,同样,一个企业也必须拥有一个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根本,化工企业承载着14亿人口温饱的重大责任,是农民的衣食父母,将这种责任视为己出,把这种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获得利益的前提条件和基本原则,企业文化围绕着以农民的利益为核心来进行建设,并以此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在具备这种企业文化素质之后,尽管企业会承担相应责任,但市场会根据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的价值来回报企业。[3]第二,确定企业文化的目标和主题。像“团结”、“求是”、“拼搏”、“奉献”这种宣传口号人人皆知,将这种口号作为企业文化显然无法找到其目标和主题,反应不出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与企业哲学,无法与职工形成共鸣,职工们在从事生产工作时不刻意的遵守也就不足为奇了,真正的企业文化要找到与职工的共鸣,能够让职工融入企业,以企业的目标为自己的目标,让企业成为职工的精神寄托与心灵的家园,才能使企业与员工共同朝着目标努力。第三,形成企业文化建设逻辑。企业在员工的管理过程当中过于依赖制度,因此往往陷入被动,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形成一种文化建设的正常逻辑,企业是由人组成的,制度也是由人创造的,造就一个好的企业应当先从人下手,而不是制度,企业追求远大的理想需要拥有具有相同品质的员工才能实现,如何提炼出员工所具备的优良品质和文化传统,是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明确和清晰的,建立一套企业与员工共同具备的作风的企业文化,才能让员工的品质融入到企业当中,发挥企业文化的价值。
四、结束语
企业文化是经管理者与员工的优秀品质与作风凝练而成的,它是企业精神方面的宝贵财富,是企业从历史中发掘与总结出的经验与教训,并作为今后生产经营中的纲领和指导思想,保留、传承给后任管理者与员工,与企业的物质建设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发展、成功所必备的关键因素。
作者:余任远 单位:云南天安化工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2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文化是员工在从事生产作业及相关活动中,为实现安全生产与环保,识别、避免、预防、控制、消除其危险及事故的企业安全观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文化。
一、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内容体系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包括安全制度文化建设管理、安全行为文化建设管理、安全精神文化建设管理、和安全物质文化建设管理,其中安全精神文化建设管理是核心,安全物质文化建设管理是表象。
(一)安全制度文化以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为主要内容形成安全制度文化,它不但是安全精神文化的具体表现,而且体现了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
(二)安全行为文化以规范员工安全行为,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为主要工作,形成安全行为文化。规范人的行为,提高其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是控制事故的有效途径。
(三)安全精神文化以正确的安全观、恪守安全信念和价值标准为主体形成安全精神文化,包括安全最高目标、安全哲学思想和安全文化伦理道德。
(四)安全物质文化以各类安全设施配备到位,安全管理方法先进有效为主要目标,形成安全物质文化。它是安全文化的表层部分,是安全文化的外部形象,是安全文化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易被大家感知和评价。
二、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文化的特征
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着明显的特点,概括起来,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人本性。安全文化是保护员工从事生产作业及相关活动的安全与健康,保护员工的生命权、劳动权、生存权,维护员工应当享有的安全生产的合法权益。
(二)时代性。安全文化的发展要受到时问、地点、当时政治背景、企业的经济基础、社会环境、科技进步等影响,也受到世界科技进步、国内外市场经济竞争的影响。
(三)实践性。安全生产活动的经验和理论经过传播、继承、优化和提炼,又反作用于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实践活动,指导实践,升华和发展为新的企业安全文化内容。
(四)多样性。安全文化既有安全生产领域的,也有安全生活领域和安全生存环境的。这就形成了人们安全文化知识和素质上的差异,成为安全文化多样性的根源之一。
(五)系统性。安全文化内涵丰富,涉及领域广泛,不仅是文化学与安全科学的交叉与综合,还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与综合。
(六)创塑性。文化是可以继传、吸收的。任何单位、群体,甚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继承自身好的文化外,可以有目的地、有意识地塑造和创新符合时代进步的先进文化,显示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形象。
三、关于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建设的负责机构和负责人员做好作业日程安排,形成安全文化体系建设规划,即按照有计划、有步骤、深入浅出、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建设程序,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四个方面整体推进、系统运作,基本建立起适应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符合发展战略,促进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安全文化体系。
(二)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让每个员工深刻理解“全面安全管理”的内涵和重要性。只有安全生产,个人的健康和生命才有保障,家庭才能幸福、美满,国家和人民的财产才不会受损。只有安全生产,才能提高士气,提高工作效率。树立百分之百安全生产的责任感,使百分之百的员工成为抓安全的主人。
(三)班组及员工在安全文化建设实施过程中,既要运用全员教育、持证上岗、班组安全活动、操作规程演练、作业前风险识别分析活动、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监护、指挥、有效的安全文化实施手段,又要推行现代的安全文化实施手段。
(四)建立明确的安全基准和安全测评制度。每个员工都可以把自己的行为、工作与之对照,从而知道自己做的好还是不好,而且这种标准要以一种制度形式切实付诸实施。
(五)建立一套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大家能够按照此方法及时解决问题,而不是相互推诱或手足无措。管理层要强化全面安全管理、责任制、监督制、常规的经济手段、定期检查制、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积极实施意识及管理素质教育,无隐患管理法,系统科学管理,目标管理法,人、机、环境设计,应急预案对策,事故保险对策,系统安全评价,三因(人、物、环境)安全检查等。
(六)建立安全小组。安全小组可以由不同角色的人员组成,生产作业现场的各个系统和环节,负责发现安全问题,讨论解决方法,提出实施方法。安全小组建在基层班组更直接、有效。在生产现场设置事故警示牌、安全标语、安全标志(指令标志、禁止标志、警告标志)等,强调技术及工艺的安全化等。
四、结语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也是企业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安全文化建设是生产的保障,石油化工企业要依据其安全文化固有的特征,来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的模式。
参考文献:
篇3
Keywords: employees; Training;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C97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日趋深远的今天,企业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除了持续不断地进行经营结构的更新改善外,不断进行人力资源开发,重视员工培训已成为企业保持良性运营的重要方针之一。企业做培训这项工作,是想把企业做得更大、更强,因此企业培训目的在于如何提高员工素质,提升企业整体素质的关键,达到员工自身同企业共同发展实现“双赢”。但是,当前企业的培训大量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培训效果不佳,从而造成员工对培训漠然对待的现象,甚至将培训当成了一种负担,这不仅违背了企业管理者的初衷,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企业的培训效果不佳的原因及对策。
一、目前化工企业中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1、没有健全和系统的培训机构,培训体系不完善,各方面培训投入不足,理念宣传不到位。目前很多企业已经逐渐认识到培训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在人力、物力、制度建设以及理念宣贯上往往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机构设置上往往只是有一到两名管理人员,几名兼职培训师;硬件设施上仅有一个房间、一台电脑、一台投影仪、数张桌椅;制度上往往是满足了国家对安全培训的要求,国家要求怎么做就怎么做,没有结合本企业的现状建立合适的培训模式。培训部门缺乏健全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仅仅把培训当做是一项任务,任务完成就好,导致了企业的根本问题往往得不到解决,跟不上市场的步伐,从而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2、培训过于重形式。很多企业将培训当成是对外界宣扬企业形象的幌子,或者培训急于求成,在未进行充分的考虑和调研的情况下,就组织员工参加各种培训课程,忽视了培训内容对受训对像是否有指导性,且培训方式单一,造成员工参与积极性不高。在实施培训过程中,对于大部分企业员工的培训方式还是以效率较低的课堂教学、知识传授为主,忽视了运用多样化的培训手段,培训技术的创新能力不足。不注重调动受训员工的积极性,培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对实际工作也没有指导作用。
3、培训教师队伍不稳定。每个企业无论是在技术上、工艺上还是管理上等都有其独特之处,很多企业出于节约的本能,一般没有设置专职培训师或聘请兼职讲师,由于企业内部缺乏一支相对稳定的专职或兼职讲师队伍,平时又疏于对培训教材的开发和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培训时教材东拼西凑,难以保证培训效果。
4、培训的动机出现偏差。目前的化工企业日趋重视培训工作的开展,检查及考核力度也日趋增大,仿佛只有多讲课、多考试、多考核才能证明培训工作搞得好。员工忙于应付各类培训、考试,拼命背题以免予被考核,长此以往员工压力过大,幸福感缺失,对培训工作怨声载道,个别企业甚至出现因考试任务过重、考核力度过大而造成人员流失的现象。员工没有将培训作为一种福利看待,员工为了考试而学习,企业为了培训而培训,培训后不能做到为生产服务,培训工作反而成为了员工乃至企业的负担。
二、培训工作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1、企业要将员工培训放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度来理解,同企业的任何资源的管理一样都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培训系统作为培训实施的保证。包括培训的组织机构健全、硬件设施完整、培训师队伍稳定,根据自身企业人员结构、薪酬水平、发展方向等因素,建立合适的培训模式,将培训工作的开展同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
2、“强制性培训”同“引导式培训”相结合。安全资格证的培训工作就是一种强制性的培训,强制性的培训是对化工生产安全的基本保障,是化工生产操作人员应尽的义务。“引导式培训”则是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去激励员工主动培训,增加员工的积极主动性,比如: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比武等方式,就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式培训使员工能够切实感受到个人综合水平的提高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员工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企业自然是最大的受益者。
3、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培训资源。建立一支稳定的培训师队伍是很有必要的,更重要的是能将授课的经验进行积累,避免因人员流动而造成授课经验缺失的情况发生。这样的培训师对企业的工作非常了解,讲课内容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这样既可以降低培训成本,还可以结合企业内部的技术、管理等实际情况开发出有的放矢的培训教材,从而真正能够有效提高培训效果。化工企业的实操基地的建立也是很有必要的,一个综合性的化工实操基地不仅能够使新员工对现场有个直观的概念,更能够实现各专业间的相互补足,以促进正常生产中的相互配合。
篇4
3.约约说的是公司文化限制成员的思想观念以及工作态度,让成员观念及态度和公司基本原则相符,可以容纳小范围的差距,当然这些依赖于所有成员的自觉程度,在公司常规的运行过程中文化无形之中限制了所有成员,当其与具体的规章碰撞时,文化的限制和约束作用不容小觑,所以公司文化的限制和约束作用引起所有公司成员的自觉反馈和接纳,一方面降低了公司成员的抵触心理,另一方面激发了成员的潜能和能力。
4.舞舞说的是公司文化公司成员思想观念与公司价值观和发展观相一致的现象,体现为公司文化激发了公司成员的责任感,正确意识自身对公司目标实现的作用,从而高速完美地完成各项任务,降低成员工作的惰性,一旦公司对公司成员有什么要求,成员会义无反顾,这种激励作用是不容小觑的。5.散公司文化的传播作用说的是公司文化具有指引和传播功能,其所到来的反应不单单体现为公司内部,还作用于外部发展,因为公司存在于一个经济市场中,公司文化必须适应市场文化,市场文化以公司文化为基础,由此可见,公司文化很大程度影响了市场文化的形成。
二、公司文化对公司发展的作用
公司的深度变革在某些方面依赖于公司文化的构建和完善。符合时代特点的公司规章体制是关键方面,先进的公司规章体制不单单涉及公司行政、经济方面,而且还关系到文化方面。从表面上而言,公司内部所有的规章体制与公司转型呈现同方向变化,然而要想员工真正接受规章体制的变化,其必须依赖于员工价值观和态度的变化,降低员工内心排斥感,达到员工自身愿意接受规章的限制,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背景,从而推动公司变革的成功。另外,公司文化引领公司变革方向,职工文化的变化反映了员工对公司规章体制变化的接受程度,而且会影响公司正常经济运转,由此可见,公司的深度变革需要在文化的引领下,才能达到文化构建的效果。公司文化还有助于提高公司社会影响以及转变公司发展观念。如果一个公司拥有适合其发展的文化,其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引领新职员迅速投入到公司这个大家庭,所有职员自愿遵守公司规章的限制,指引职员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进而提高社会的影响力。所有职员在公司文化的影响下,在公司发展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指引职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保证更有激情的去工作,提高公司整体素质水平,从而推动公司正常和持续发展。
篇5
1.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这个概念是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的。学术界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甚多,对其基本内涵基本是达成共识的。众所周知,文化是人类的行为模式、艺术、、群体组织和其他一切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是人类生活方式的表现。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创造了文化,文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文化的发展史告诉我们,文化是存在差异的,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模式,不同组织群体也有自己不同的文化模式。由于存在着种种不同的文化模式,作为一种组织群体,企业也一定存在着企业文化这种模式。
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而在其一系列的经济活动中,始终伴随着经济与文化互相渗透的运动过程。因此,企业的活动既具有经济性质,又具有文化性质。企业文化由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所引起,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兴起、发展、壮大而日益凸显的。
伴随着企业的经济活动,企业不断构建其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形成其“硬文化”,企业的物质基础是企业精神文化的物质体现和外在表现。同时,为了保证经营活动,企业创设了领导体制、组织形式、人际关系等各项规章制度,其制度文化层是企业物质和精神文化的中介。企业文化的内核是精神文化层,包括生产经营哲学、管理作风、理思维方式、企业群体意识和职工素质等,是企业文化的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构成了企业的软文化。
企业文化的本质是经济意识和文化意识的结合。不管是对于经济社会、区域经济还是企业的发展,文化都是一种强大的内在内驱动力。企业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是企业信奉并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企业组织是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必必然形成具有其独特特征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生活方式、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是渗透在企业一切活动之中,是企业的灵魂所在,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新的管理观念,企业文化所追求的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较高层次的管理。可以说,企业文化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的管理行为,成为一场波及全球、影响深远的管理革命。
2、建筑企业文化
建筑企业文化是伴随着建筑企业成立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积累。它既体现着企业文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其自身的特殊内涵及其规定性。我国的建筑企业是一个传统的行业,其主要任务不仅在于完成一项具体的工程,而且要对国家和社会负责,负有提高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保护文化发展连续性,创造新的文化形式的历史责任。
建筑企业具有其独特的特性,表现在:①建筑企业投资较高。建筑企业是一个高投入的行业,比起一般工业部门,其资金的投入量非常高。如果出现投资失误,就很可能陷入资金窘迫之中。②建筑企业劳动密集。建筑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其生产力构成中人的因素比例较大。劳动者个人的质量意识、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都直接对产品的质量构成影响。建筑企业存在大量的隐蔽工程,这些工程除了靠有限的检查把关外,主要靠员工的负责精神和自觉性。③建筑施工现场分散。建筑企业大多临时用工多,异地施工多,工作强度大,现场分散,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大,造成企业文化建设的离散性。④建筑施工周期长。建筑产品由于造型庞大复杂,位置固定不可分割,比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周期要长得多。⑤生产环境及条件变化大。每次的建筑施工都是在全新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各具特色,各不相同。新条件、新要求、新设计、新施工方法、新施工组织决定了产品生产的不断变化。⑥各类制约因素较多。建筑工程建设过程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社会、政治、经济、自然、技术、人为等多方面因素均能对工程施工产生影响,这就使得企业必须在不断协调各种矛盾中前进。
充分认识建筑企业的特点,有益于理解建筑企业文化的特殊内涵。我们可以综合前文观点,将建筑企业文化的含义表述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企业及其员工在生产经营和变革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具有建筑企业个性和特色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价值观、行为规范、道德、习惯习俗、规章制度和精神风貌等。建筑企业文化是一个多元、动态、综合的概念,它贯穿于建筑企业内外部因素之中,贯穿于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3、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迄今为止,我国许多建筑业企业仍然未摆脱过去那种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模式,粗放经营、技术陈旧、集团化发展、机构臃肿、包袱沉重、工作效率低下等状态长期存在。同时由于与国外市场长期隔离,有相当多的企业不熟悉国际承包市场的经营方式,不了解国际竞争规则,缺乏与国际大承包商在同一环境竞争的经验,因此大多数中国建筑企业还不具备在国际建筑市场上与国外企业竞争的实力,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同时我国传统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模式往往是竞争双方势不两立,存在一定恶性竞争,从而客观上不仅降低各自的赢利水平,而且还可能降低建筑产品的质量,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这些迫使我国的建筑企业不得不思考如何真正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问题。如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对建筑企业文化建设来说无疑是一种更高的要求,难度很大。
竞争压力之外,我国建筑企业文化受人才因素的影响也较大。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队伍大部分来自农村,受教育程度低,受过正规训练的技术工人严重不足,特别是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的人才奇缺。同时,由于企业用人机制不合理,对高素质人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致使优秀人才进一步流动到优秀企业中,包括一些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的跨国建筑集团、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使得相当多的建筑企业的面临人才危机。
根本而言,我国建筑业企业文化建设最大影响因素是管理机制。我国建筑企业大多观念落后, 体制、程序、方法、标准、规范和规定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市场变化的需要,与国际通行模式不接轨。,企业的功能不完善,工程总承包能力比较薄弱,同时缺乏先进技术的来源,难以得到先进的技术参与国际招标竞争。在运行机制方面,也存在项目管理水平低,运作起点不高,方法不多,创新不够的问题。与十分注重企业文化的国外企业相比,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缺乏自己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或者说其企业文化建设未能伴随着生产力的变革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适应了市场与资源整合的需要。
企业文化对管理日益明显的作用,促使我国建筑业人士逐步重视文化对管理的实践价值和深远意义,建筑企业进行文化结构的变革已势在必行。
4、建筑企业文化建设思路
建筑企业文化建设应从我国建筑企业的实际出发,借鉴国际和其他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作进一步深层的研究和思考,为我国建筑企业文化建构打下牢固的基础。
篇6
总的来说,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供电企业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最终演变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与其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综合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终体现,并直接影响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由于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是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并且有别于其他企业,是其他企业所难以模仿的,因此可以为企业带来长期的市场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多为各个方面的创新,而所有的创新活动都可从管理层面找到源泉,因此最为管理基石的企业文化也就成为了核心竞争力的最终体现者。二是企业文化的存在能够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供必要的基础。企业各个层面的创新活动都是伴随着企业文化的渗透而产生的,而在非经营领域内,企业文化也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帮助,这都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供了基础。
二、供电企业文化建设普遍特点
目前供电企业文化建设表现出了一系列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也就是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不足之处,有必要对其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总体而言,这些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供电企业文化缺少自身特有因素。就我国供电企业而言,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很大的模仿性,使得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有着很大的雷同,而这不仅削弱了企业文化的真实内涵,导致难以在企业经营当中发挥出足够的效力,而且也表现出了供电企业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够重视。
其次,供电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不够,并且自身的一系列行为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我国供电企业管理人员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在这一建设过程中却又发挥着较为关键的作用。因此,供电企业管理人员自身文化素质的欠缺也使得难以构建较为科学合理的企业文化,从而也难以达到应有的经营绩效。
最后,业务复杂性影响了供电企业规模的扩大。供电企业都有很强的“业务复杂性”或者说“业务柔性”,从而束缚了企业实现跨地区、多方面的服务扩张经营。缺乏专业化和跨地区经营,供电企业将很难在长期发展中获得足够的竞争优势。要做到这两点,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关键在于是否能适应服务的多样化,建立某种制度使企业具备更为广泛的适应能力,能够成功复制。
三、供电企业文化建设必要性
对供电企业而言,尽管改革开放使其获得了较为长远的发展,但发展过程中同样面对着较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将自身的企业经营进行战略化思考,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总体而言,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供电企业的发展具有如下一系列的作用,而这也是建设必要性的具体体现。
篇7
2 培育“大局”供电企业文化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以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为重点。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培育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帮助员工树立“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借助优秀的企业文化,进一步帮助教育员工树立全局观念,同时在全国改革与发展中,帮助员工树立积极做贡献的意识,尤其是围绕党和国家的大局,树立服务于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意识,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观念,同时以此为核心,进一步构建企业文化,积淀电力行业的文化底蕴,同时赋予电力行业“优质服务”的思想内涵。
3 培育规范的服务文化
无论是客户数量,还是涵盖范围,以及服务层次等,对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电力企业需要培育规范的服务文化:一是加大对全体员工进行素质培养的力度,通过建设安全文化,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进而为企业安全生产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二是规范服务,为开展服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三是提高工作效率,彻底杜绝部门内部之间的推诿扯皮现象,防止出现部门和员工之间的不当作为。
4 培育供电企业文化的渗透力、影响力和震撼力
①建设企业文化工程。在基层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创新实践活动,通过企业文化人才库建设,进一步建立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同时编辑企业文化培训教材,研究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价值体系,吸纳借鉴其他优秀的企业文化,在国家电网集团文化框架下,积极构建电网企业文化体系,打造优秀的省公司企业文化。
②树立“大文化”和“文化管理”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企业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依法从严治企,进一步帮助企业员工树立法律意识、风险意识、节俭意识,确保公司科学、有序地发展。
③发挥先进典型的作用。对于公司的各类劳模、先进感人事迹等进行大力宣传,通过用身边的真人真事,进一步教育身边的人,积极鼓励员工践行企业文化,在社会层面、或者更高层面融入先进典型,不断巩固和提升公司的影响力。
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实施企业文化教育。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是在企业内部,依然存在着价值观念落后、建设企业文化流于形式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借助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引导,同时武装员工的头脑,进一步加快建设企业文化的步伐。对于供电企业来说,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企业文化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篇8
国有企业是一个经济团体,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经过积累丰富的文化基础,打造品牌效果,提高自身能力。所以,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联系企业的工作情况,经过效果显著的思想政治活动,给企业的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与思想后援。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结合的作用
1.形成软实力,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作为企业强大的物质基础。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准确的意识对事情的进展是有推进效果的。生产经营活动首先要有足够的资金、高端的配置与充足的原辅材料等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企业员工的意识观念,充分展现主观能动性。在生产力的三个重要元素中,人是最重要、最灵活的元素。领导的自身素养、经验、能力直接影响着生产活动的效果。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方面便应该注重提升员工的意识观念,随时调整好员工的心理状况,调动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全体员工都能够集中精力在工作上。经过思想政治活动的不断进行,能够指导全体员工认识到认真工作不只是为了得到物质利益,更能够达到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自我价值,进而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从某些层面上讲,为确保社会和谐做出了贡献。
2.形成凝聚力,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管理效果是实现企业内部交流通畅,员工认同企业管理方式。企业内部思想相同、目的相同,整体才会有凝聚力、竞争力,员工才会有积极性、主动性与创新性。在企业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从基层开始展开调查探究,把员工的需要、想法及时地反映到领导层面,让领导可以在拟定政策过程中全面顾及到基层员工的工作状况与需要。在企业目标、政策与管理的同时,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及时对员工充分渗透,将企业拟定的目标需求与实施策略传达给所有员工,让全体员工可以清楚企业的未来发展和目前状况的联系,便可达到员工和企业共同进步的目标。
(三)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利用企业文化
国有企业要想收到理想的政工成效,应该充分运用好现有的文化基础,结合科学的手段,传承并汲取同行中的经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取并凝结丰富的文化精髓。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结合的对策
(一)做好领导的表率作用
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重视对管理人员的理解、公平和风险形象展开合理的建立和传播。并且,在为员工确立工作榜样的过程中也可以增强管理人员对员工的组织能力和企业的核心凝聚力。然而,在进行传播时,领导应该对政工的工作给予支持和帮助。塑造出合适的、深入人心的典型形象。而且把领导干部的进取心和责任感进行充分的表达,指引企业员工对领导的做法展开效仿和学习。进而把这样的心态运用到员工日常的工作中去,从而营造出企业中积极向上、十分和谐的工作氛围,达到提升企业文化和员工工作态度的目的。对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教育过程中大致分为以下三方面:第一,经过对企业成绩的宣传进而提升员工对企业的热爱和依存关系。企业的成效和员工的认真负责是息息相关的,让员工认识到自身的做法和荣辱观与企业关系密切。经过此种方法给予员工更加强烈的归属感。反之,会轻易地对企业制造相应的损失。另外,运用工会的创建和员工的联手会议的方式提升企业员工当家做主的意识。在管理方式上,通过对大部分员工的培训为起点展开宣传。在管理、生产等层面上展现员工本身的积极主动性。对一些工作认真、有创新思想的员工展开合理的精神和物质双方面的激励进而带动员工积极性。最后,在企业内部营造员工之间相互理解尊重的氛围。通过企业政工组织和工会对工作中、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员工予以关照,而且可以通过文化创建、娱乐活动开展等形式和员工有更多交流。用这种方法为企业员工创造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从而提升企业员工的归属感。
(二)正确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凝聚力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兴衰教育相结合。经过增强对员工的爱国教育,促进员工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员工的爱国思想,激励员工对国家的热情转变为工作的动力。“利国惠民,至爱大成”的文化,实质上即把“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提取出来,表现出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思想。一方面展现了国有企业指引员工建立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展现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2.将职业道德素养与企业行为信条相结合。职业道德和企业做法规则互补互助,行业道德指引企业作为,行业作为信念限制员工行业道德。伴着社会经济的规则化,国有企业只有领导者与员工都具备较高的行业素质,才能在竞争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职业道德既来自行业本身又在于员工的心态。“潜心做事,低调做人,同心致爱,同向致远”的行为规范,对员工待人接物和工作意愿方向开展指引活动。企业重视工作规范,注重诚信,企业才能够给员工信任感、归属感。领导者注重诚信,所有员工才更能够守规则、讲诚信。员工之间讲诚信,才可以在工作中密切协作、共同进步。有效地把职业道德和行为信条融合在一起,才可以使诚信风气在企业中流通,激发员工活力。
3.将民主法制素养与行为准则相结合。企业管理得民主,一方面应该表现出民主,另一方面还要表现出规则制度。民主能够集结群众聪颖,出谋划策、集思广益,制度能够制约行为,提升员工自身限制、自身管理态度,可以确保企业整体制度运行良好,让生产管理井井有条地进行。“严格规范是行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与实际生产结合在一起,在企业管理经营过程中,加强员工工作规范的限制效果,达到经营管理的正规化、有序化与痕迹化。
(三)将思想政治工作氛围与企业文化氛围相结合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是整个企业团结人心,提升工作效果的实际方法,把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环境融合应满足以下三个标准:
1.坦诚布公,形成员工积极参与的环境。企业的短期与远期的工作计划、企业所处的形势与员工关心的福利状况等内容是企业长久发展的主线。思想政治管理人员应该多多收集员工的建议与意见,创造公平公开的和谐的工作环境,完全展现员工主人翁的效果,激发员工多方面的主动性和热情,一起推进企业整体进步。经过让员工认识到企业生存的主线,指引员工把自身的利益和企业状况联系起来,打造整体齐心的局面。
篇9
一、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政治的内涵
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凝聚力,创新经营和管理理念,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保障。企业文化建设中,主要是指企业文化形成、塑造和传播全过程,在一定经济环境下,全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总和,将自身发展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建设中,其中主要包括价值体系、文化积累、行为方式和企业精神等内容,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凝聚力,具有激励作用、约束功能和导向功能,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调动工作积极性,严格遵循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优势,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可以说,现代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领导作用在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都是无可替代的。
二、企业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1.思想政治工作是基础,为企业文化建设奠定基础。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党一项优良传统,主要是强调在遵循马列主义、思想指导下,对人民群众进行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和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促使广大人民群众具备更高水平的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明确自身职责所在,具备更高的工作热情,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自身价值所在,推动企业经济建设和发展。不难看出,组织开展企业工作,需要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下有序开展,尤其是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功能更为突出,企业的政策和改革措施推行前,需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宣传和引导,帮助广大职工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营造良好的企业的氛围,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与此同时,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和促进才能有序开展,一名优秀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本质意义,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同时深刻把握十精神本质,顺应时展,打造更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自身特性,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导致群众利益受损,针对此类问题需要及早寻求合理对策予以解决,为后续文化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朝着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2.企业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开辟新思路,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理论,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作用,其本质研究对象是人,强调以人为本原则,能够尊重和爱护员工,结合员工的个性化需求和特点,从共同价值取向着手,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突出员工的主体地位,在良好的环境熏陶和制度约束下,认同企业经营价值观和目标。在这样的文化氛围影响下,员工可以积极投入到工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切实提升企业整体凝聚力,为企业长远生存和发展目标共同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此外,企业文化也是一种经济文化,通过建立企业文化,有助于创新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提升内部管理成效。企业的经营管理主体是人,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依靠人实现,这就需要企业通过文化建设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力度,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赋予员工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个人发展目标同企业发展目标整合在一起,挖掘自身潜力,做出更大的贡献。基于此,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同企业优秀的思想结合在一起,才能打造更具活力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后续经营管理活动开展提供坚实的指导和帮助。3.企业文化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多样化发展。企业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中,更多的是通过谈心、说教或是会议方式为主,强制性的向员工灌输进步思想和理论,把握员工的思想动态,促使员工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态度,激发工作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为企业实践生产活动开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在现代企业发展中,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顺应时展潮流,迎合社会发展需求,打破传统的说教模式,塑造更具凝聚力的企业文化,促使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更加丰富、深刻,满足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发展需要,提升生产经济效益,将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转化为物质生产力。与此同时,还应该深入了解职工群众思想动态,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创造力,通过多种宣传渠道和载体,促使员工可以在网上观看和分析,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教育的本质要求,促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多样性,获得别样的活力。诸如,通过宣传板形式来宣传员工精神风貌,鼓励员工工作热情,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切实提升员工的主体意识,思想政治工作更符合企业实际情况。4.有机融合思想政治和经济工作,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服务。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有机整合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吸收更多时代元素,促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其核心内容包括企业目标、精神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彰显出企业的价值取向,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企业经营发展目标,真正发挥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经营生产的服务作用。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促使员工可以获得参与权和知情权,将理想和信念有针对性贯彻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此外,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整合企业管理要求,为实践活动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企业经营发展中,应该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握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相互促进、相互弥补,为企业长远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远发展。
作者:路长红 单位:中煤平朔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于淼.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D].北京交通大学,2015.
篇10
一、什么是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具有什么内涵
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形成符合企业发展利益需要的、代表企业精神诉求的、具有企业独特形式和表现的文化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企业文化。一般来讲,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企业文化具有着丰富的内涵:首先,它体现出了企业在市场中生存的价值;其次,它给企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再次,它给企业的经营行为与员工行为提供了行为道德规范,标明了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最后,它具有共通性,使企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与职工向心力,在困难面前可以很容易凝聚成强有力的战斗集体。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所在。
二、企业制度的建立
任何一个组织的行为活动应表现出该组织的价值观特点,反映到实际上就是具体、规范、完善的组织制度。对于企业来说,科学规范自身生产经营活动、合理有效地指导员工日常行为的基础是企业建立起来的各项规章制度。企业制度主要包括企业的结构组成制度、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生产管理制度等。它主要为企业组织体制的构成和企业行为的规范提供制度依据。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间的共生作用
企业文化的建立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它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而企业制度的建立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而不断制定的,看起来二者好像没有什么内在关联,但在实际上,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间的关系可以用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共生关系来表述。 企业文化包含企业制度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文明,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应该对企业、员工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符合企业利益的、满足企业长远发展需要的行为规范,事实上这种行为规范就是以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制度作为外在表现的。
我们以微软为例,微软的核心企业文化思维是:舒适、高效、创造、共享。它的企业文化客观上要求着企业需要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企业需要打破部门间信息畅通的阻塞,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以推动企业的创造、研发工作。这就使得微软公司不存在严格的上下班时间管理制度,同时也不存在对内部员工一般性资料保密的制度。
(二)企业制度影响了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
企业文化不是静态的物品,它随着企业的不断的发展而发展。在企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企业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一家保密需求特别强的企业不可能建立起开放、活泼的对外关系――而这恰恰是企业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样,一家存在有可燃易爆物质的化工厂也不可能在厂区举办篝火晚会――哪怕你有再多的理由和再强烈的诉求。企业文化相关的行为活动必须活跃在企业制度的允许范围内,一旦超越这个红线,那么带来的后果必然是不利于企业的健康正常发展。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相互依存、互惠共生
共生关系指的是两样东西是否存在共生关系,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二者是否能够相互促进发展,是否互惠互利。企业文化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一开始会受到企业制度的影响和规范指导,尤其对于一些新建企业来讲,其企业文化在日后的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时会受到企业制度的规范和指导。比如一家石化企业建立之初制定了相对严格的企业规章管理制度,这样条件下形成的企业文化必然是打上遵守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的烙印;而在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其又会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对企业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优化,这是因为企业文化的发展是超前于企业制度的。还是那家石化企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其生产操作与管理愈加成熟,其技术设施愈加先进,建设初期一些管理制度已经不大适应当前的实际需要,比如随着人才的不断涌入,过去的人员调动制度已经远远不能符合当前的经营管理需要,这时候企业经营管理者便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对一些制度进行适当地修改,以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四、总结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是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企业文化对企业制度进行调整和优化、企业制度对企业文化的发展进行行为规范和方向指导,它们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相互促进,共同构建起企业和谐有序健康发展的基础,是企业不断前进的重要动力。
篇11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一个好的企业,经济指标的高低是主要的,但不是唯一衡量标准,企业的方方面面都是一种体现,企业文化建设的表现尤显重要。企业文化代表的是本企业的特点,又是制度、形象、待遇、感情等诸要素的体现。管理者要懂企业,熟悉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的经营方针和战略发展,要把企业法人的纵领全局的能力、思想意图、理念根基反映到具体工作中,这样建设出来的企业文化才是实际的而不是空中楼阁一样的摆设。
2企业文化的内容
(1)企业制度
首先,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企业规范运行的前提,制度要行之有效,企业的性质、结构、属性要充分反映出来,切忌盲目选取。管理面臃肿、不可操作的制度,只能让管理成为一句空话,失去执行力。如:生产企业好的产品,除了具有新技术、新工艺等特点外,严格的质量体系管理是保证产品合格率不可缺少的因素。企业制度真正体现的是企业法人管理格局的方向、管理的有效性,合理的制度不光是管理运行顺畅,而且也是企业具有凝聚的核心力之一。
(2)企业形象
形象是企业给予外界的一种感受,通过人、物以及各种媒体渠道展现出来,有真实的,有抽象的,但归根结底也是企业法人的思想体现。形象首先来源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其次还要源于企业教育、业务培训等日常素质的积累,员工的言行举止反映出企业状况及风采。形象是对企业评价的最好反馈,经济指标的下滑,影响员工的情绪因素等都可以在形象中看到。如,企业员工行为规范制度中要对代表本企业的行为作明确规定。可以说企业要想改进提高,形象是最好的一项反映指标。
(3)职工待遇
待遇可以说是最能体现企业文化的因素,不仅直接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也是企业最能抓住人才的关键要素。待遇的高低不光是对人才的肯定,同时需要企业认真研究其体系的管理,这个体系的核心就是薪酬的确定。薪酬的制定与企业的经济增长密不可分的。目前,人力成本已成为新企业发展比较困惑的事情,人才是促进企业发展不可缺少要素之一,而人力成本又是企业法人被考核的关键指标,合理的薪酬是平衡二者的主要因素。为解决这一矛盾,需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规划人才、选拔人才、考核人才的同时,把企业发展目标与经济新增点结合起来,计算未来人力成本与人才转化率,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让待遇留人不会成为空话。职工待遇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生活细节也很重要。节日福利发放、送温暖活动、内部午餐食堂、生日祝福、户外集体活动、内部群体平台互动等等,都是很好的体现方式,只要用心去做,用心去想,每一项工作每一个载体都会融进“情”的,有情就会暖,员工归属感自然而然就会增强。
3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
新常态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要随着企业经济发展形势做调整,不能只是机械地按照常规开展工作。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经费作支撑,经费又是与企业的经济状况密不可分的。既要开展工作,又要降低费用开支,需要管理者化解这一对矛盾,这种情况下,企业文化工作越显得重要,越需要开展。面对产能过剩,经济形势严峻,产业发展缓慢等诸多不利因素,为寻求企业新的发展机遇,稳定企业生存,管理者更加需要考虑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注重企业的品牌维护。表面上看市场的经营越来越难做,其实是市场对产品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精益求精。淘汰落后的技术和生产工艺,淘汰没有道德底线的恶意竞争,淘汰没有信用、不脚踏实地做事、对社会对人类不负责任的企业,而让真正坚持品质、回馈社会、真才实干、踏踏实实做事的企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创新迫使管理工作者要不断学习,跟上时展的步伐,走出办公室,深入到基层工作,多倾听、多看、多积累,改变工作方式,采用适合企业管理的模式,如:专题会议(员工入职教育,年轻员工成长座谈),新闻稿件(企业日常工作动态报道),内部摄影图片展览(来源可以是工作纪实、员工风采、活动开展、微信群、公众号平台等),以采用技术交流、信息、业务介绍、美篇为服务方向,沟通方式等等,表现企业活动状况,弘扬正能量,让员工了解企业,理解企业,明确工作方向,增强工作干劲。
篇12
二、要想发挥企业制度于企业文化功效的最大发挥,就必须要实现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二者形成高度一致性
通过在第一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企业文化也为推动更加科学规范的企业制度发挥着至关重重要的作用。在企业中,要想实现二者功效的最大程度发挥,就必须要实现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二者之间形成高度一致性,具体方法有:首先要企业要将企业文化理念作为制定企业更加科学规范的企业制度的重要指导思想,要将企业制度建设充分建立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已经形成的价值理念和企业文化行为准则,审视新建立的企业制度是否与现行的企业文化有相冲突的环节。对于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出现冲突的环节和部分,必须要以现行的企业文化为基准,修订那些与企业文化不相容的部分;其次,要对企业制度进行经常化的反思与检验,看看企业制度是否真正在提升与促进更好企业文化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防止刚性的企业度对软性企业文化造成的伤害,避免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遭到重创;再次,对于企业文化来讲,还要积极实现企业文化的升级改造,根据企业发展情况、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及时调整企业文化价值理念,通过企业文化的软性约束,形成更加适合企业当前发展状态的凝聚力;在必要的条件下,要将企业倡导的最新企业文化理念通过制度的形式予以至执行。
实现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二者之间的协调性,还要通过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在调动广大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协调好广大员工的利益关系来实现。在企业管理中,要想将企业所倡导的企业文化得到广大的员工的支持,在广大员工中更好的落实,首先要让员工充分了解到自己在企业制度、企业文化中所处的角色和地位,通过引导企业员工努力构建与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实现自身利益的方式方法,通过多渠道让员工与企业制度、企业文化之间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渗透的机制,让员工更加积极、更加拥护的新制度、新文化,扮演执行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一份子;其次企业要创建一种有利的、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能够让企业员工时刻了解到企业正在为员工做什么,员工有什么样的现实需求和现实困难,在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和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企业制度,对相关政策的改变和调整一定要有利于员工的切实利益,通过照顾和服务于员工的切身利益的方式宣传企业新的文化价值理念,让企业员工了解到企业制度变化的系统性,有利于员工接受企业新的企业文化变革,更加心甘情愿的拥护新制度,扮演新角色,更好的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
三、了解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功效必须要深刻分析二者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
首先是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企业制度强调的是一种刚性手段,是一种公开、透明的手段方式,重视规范与强制执行;企业文化是内在的精神,注重的是通过营造一种氛围的作用,协调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积极的环境,注重人格,更好的发挥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对于企业员工来讲,员工价值价值取向与企业是否一致,是否能够更好的发挥企业员工积极性,单靠企业文化是不行的,因为企业发展需要企业员工与企业价值目标予以高度协调一致;但是只靠制度也是不行的,只依靠制度就无法发挥企业员工内在的生产潜力。制度在企业中更多的是一种刚性的监督与管理,是企业文化的底线;企业文化更多的是对价值观、理想信念的认同,强调员工的自律与自觉。从这一点上讲,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存在一定的制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