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风险分析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上市公司风险分析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上市公司风险分析

篇1

财务风险管理;分析;探讨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公司,对财务方面工作的研究都越来越重视,财务风险管理更是许多公司当前关注的重要课题,就我国许多公司而言,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风险,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工作不能落实到位,没有运用适当的方法来规避公司的财务风险,这给上市公司的发展进步带来很大困难。要想促进我国上市公司不断发展进步,就要对财务风险管理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对策来管理财务风险。

一、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1.关于财务风险的预防。

在公司的营运中,财务风险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由于财务风险具有不稳定性,因此给公司带来的财务成果也变化多端。在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中财务风险管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于其对公司营运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很大,所以越来越受到公司管理者的重视,只有做好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才能为公司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2.财务管理的控制研究。

在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中,领导者要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从公司的制度建设、人员管理等方面对公司进行研究,从而制定出控制财务风险的对策。要想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对策,首先要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分析,这样才能达到降低公司财务风险的目的。

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不能准确认识财务风险。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不断增多,上市公司的管理体制也逐渐完善,尽管风险管理体制已经建立,但是管理层的许多领导和员工风险意识欠缺,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一味的追求管好资金,没有把规避风险的工作放在首位,这就使得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成为一个框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另外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存在着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其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因此不能对财务风险准确认识。只有对公司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他们才能更准确的认识财务风险,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产生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综合素质的缺陷,风险意识的淡薄是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因素。当前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缺乏系统地、定期地评估,只有事后进行补救,这给公司的运行发展带来很大麻烦,所以,准确认识财务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2.缺乏风险管理的策略。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的管理比较重视事后分析,没有制定出严谨、规范、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当前的管理体系中存在着很多不足,风险管理功能与协调功能较为欠缺,表面上风险管理体系比较完善,其实并没有从战略的角度分析公司风险,造成财务风险缺乏策略管理的措施,严重影响了公司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制约着公司的发展和进步。

3.缺乏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

对上市公司而言,应对财务风险的重要管理方式是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系统。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可以促进公司健康快速的发展,还能有效的降低财务风险,为公司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体制不够健全,领导者对财务风险管理系统不够重视,这给公司财务风险方面的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另外,虽然有些上市公司已经建立了财务管理组织系统,但是风险监控职能部门或组织过于简单,风险管理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总而言之,当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健全。拥有健全的风险管理体制才能有效规避风险,对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出判断。

三、加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1.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员工是上市公司的核心,员工的凝聚力能够促进上市公司的发展进步,上市公司要想对财务风险充分认识,就必须加强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对上市公司员工财务管理工作的培训,让公司全体员工都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控制。一方面公司要加强内部宜传,在公司的文化建设中把强化风险意识放在首位,让公司的全体员工能够自觉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另一方面公司要更加重视员工的素质教育,定期对员工开展学习培训,让员工能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以便在工作中灵活的运用。

2.构建财务风险管理模式。

风险管理作为公司发展中的重要部分,贯穿公司的各个环节,构建财务风险管理模式是当前上市公司的重要课题。公司为避免来自外部环境的威胁而导致经营失败的风险,必须构建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只有制定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模式才能促进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3.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程序。

虽然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已经制订了财务风险管理程序,但在财务风险管理环节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善,财务风险管理程序在整个财务风险管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应该引起领导者和管理层的重视。财务风险管理程序的建立,应该由董事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负责,并且根据公司的经营特点制定合理的管理流程,在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防范。

四、结语

近年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上市公司不仅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种种挑战。这就要求我国上市公司积极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制定完善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公司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另外也可以借鉴国外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改变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方式,促进公司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明,叶永钦,金融海啸凸显上市公司风险管理缺失[J].董事会,2009(7).

[2]赵萍.公司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J].科学之友,2010(7).

篇2

关联方交易的揭示与披露(不考虑内部控制)出现重大的错误和舞弊的风险被认为是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审计的固有风险,审计人员并不能努力工作来减少固有风险,只能通过审计程序分析和判定固有风险水平。现行法规对关联交易的定价及披露缺乏详细的操作性规定,以致部分上市公司在具体操作中不知道该怎么办,而还有些上市公司则根据这些逃脱披露监管,加大关联交易审计的固有风险。上市公司监管指标不合理,我国的证券监管制度有一些特殊的制度促使了上市公司利用非公允的关联交易调节报表利润,它们使得上市公司具有非常强烈的调节利润动机,尤其是经营业绩不理想时增加了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审计固有风险。

3.审计上市公司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检查风险分析

3.1现有审计准则的不完善

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还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本都确定了关联交易的相关会计准则,同时,审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制定出与会计准则相配套的审计准则来配合会计准则的实践应用来指导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实践活动。而我国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准则并不完善,同时,审计准则当中又有过多的原则性条款,却缺少与会计准则配套的审计操作规程,这使得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时缺少具体的准则指导,注册会计师就很难对公司所披露的关联交易信息发表恰当的意见,关联交易的审计检查风险就不容易控制了。

3.2公众及投资者对关联交易审计容易产生认识偏差

将关联交易等同于存在问题的交易。每当提到关联交易,好多人都会认为是不公平的交易,以为公司一定会存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假的行为。希望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能够针对关联交易的价格做出公允性的保证。如果有哪个公司的关联交易相对比较多,而这时注册会计师却没有发表什么意见,那么公众和许多的投资者可能就要认为注册会计师没有勤勉尽责。将税务机关针对公司的关联交易而进行的应纳税所得额调整误解为公司关联交易价格的不公平。实际上,税法中关于关联交易的规定并不是认为比市场价格低的关联交易就一定是非公允的交易。

4.针对上市公司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审计风险的应对策略

4.1降低关联方交易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建议

建立关联股东回避表决制度,与关联交易有利害关系的股东不能用他所持有的股份履行表决权。建立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注意不要和监事会的工作内容重复,避免公司在控股股东的影响之下做出不合适的关联交易的决议。还可以考虑学习香港联交所,增加董事会批准制度,把关联交易依据交易的总金额除以上市公司有形资产净值的比值作为依据将关联交易分给不同的人员或者部门来监督。完善公司法、证券法、税法等相关法律中对关联方交易规定的细节,加大对违反规范的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的法律制裁。

4.2降低关联方交易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建议

建立股东大会批准制度,要紧的关联交易合同一定要经过股东大会的有效许可才可以发挥作用。这样做的目的,第一是让其他的股东也可以参与到某些关联交易的决策中来,不让董事会受到控股股东的操纵做出一些对公司或者少数股东的利益不相符的关联交易决策,有效约束关联交易的定价及其披露;第二就是凭借完善的信息披露的制度把有关的关联交易放在光天化日之下。建立严密的监督审核体系,我国有证监会和两个证券交易所,这样的机构应该成为监督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主力军。这些机构需要重点审查关联交易的成交价格是否合理;公布和披露的相关消息是否及时和完整;重大的关联事项是不是已经通过了股东大会的批准等,而且不应该只要求上市公司能够满足简单的条文,而应该让上市公司更加主动地对有关信息进行适当披露。在透明监管的同时,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通过单一指标或者个别指标来监管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现状,建立更加立体全面的监管体系。

篇3

人保和人寿两家公司的上市,掀开了保险公司上市的第一页。对公司本身而言,可以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促使公司规范运作,扩充保险资本金融资渠道,增强保险公司自身竞争力;同时,也为证券市场带来了新品种、新理念和新机构。然而,与之相伴的是上市前后存在的种种问题,这势必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

保险公司内部的体制缺陷

政企不分,所有者缺位。在我国,保险公司的股权大多集中在国家或为数不多的几家大的国有公司手中,经营者的任命权抓在政府,而不是广大股东手中,导致了股份制管理模式与行政任命安排上时常产生摩擦,长期来看不利于保险公司的健康营业。

关联交易与信息披露的冲突。保险公司的投资业务是保险公司重要的业务活动,在我国市场经济秩序还较混乱,信用机制缺乏的客观条件下,为保证保险资金的安全,保险公司一般会选择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内部和外部的关联方进行交易,这种保险资金运用的行业的特殊性与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范要求有一定的冲突。

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保险公司,尤其是国有独资公司一直在一种低效率水平上运作,机构臃肿,滥发福利,人情赔款多如牛毛,若保险公司内部激励机制不得到改善,一旦上市,投资者将会面临很大的成本。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和行政干预,我国保险公司对各级经理人员的选择没有与人才市场、资本市场以及产品市场有机衔接,也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保险公司外部的监管约束

偿付能力方面。我国《保险公司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保险公司应具有与其业务规模相适应的最低偿付能力”。但据初步估算,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不足比率达32.69%,虽然尚无一家公司因偿付能力不足而遭停业整顿,但整个保险业的资本不足是客观存在的。偿付能力没有保证,上市也无从谈起。对于那些成立较早的保险公司,人保和人寿采用的“内部剥离”的确可以解决不良资产过高的问题,但这种剥离只是将不良资产从股份公司账面划到集团公司账面,剥离后集团公司的不良资产又如何处置?损失由谁承担?目前国家还没有说法,给市场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盈利水平方面。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发行新股的条件之一为最近三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配股则要求最近三年连续盈利,任何一年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6%。国内保险市场上,成立较早的保险公司利差损包袱较重,新成立的股份制公司在市场竞争不规范的情况下,为追求规模扩张而进行粗放式经营,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盈利状况也不理想。而随着竞争的加剧,保险公司服务内容的不断扩充,较低的赔付率将难以为继,承保成本将愈来愈高,费率也会有所下降,保险公司的承保利润必然呈下降趋势,投资收益在保险公司收益中的份量将愈来愈重。然而到目前为止,有关《保险法》修订的审议和讨论,仍对原来的限制直接入市投资政策“原封不动”。这样,上市后的保险公司在现行法规环境下能否取悦投资者将是个问题。保险公司上市的高额成本

信息披露成本。2001年11月14日,中国证监会了《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其中,要求申请上市的保险公司在招股说明书正文中专门对内控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进行说明;在敏感性会计科目上,要求保险公司详细披露反映保险资金运用情况、盈利能力、偿付能力及再保险等事项的会计科目,并按照潜在利差损与不良贷款等提足各项准备金或予以剥离;报表审计方面,要求保险公司聘请有保险公司审计经验并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按中国地区审计和信息披露准则进行审计。

而过于详尽的信息披露要求,使上市保险公司置身公众监督之下的同时,也暴露在同行竞争对手面前,面对竞争对手将处于信息弱势,这在无形中也必将增加其经营成本。

发行和维持成本。拟公开发行股票的保险公司应聘请有资格的证券公司担任其辅导机构,辅导期为一年。在发行股票时,要雇佣承销商帮助其发行股票,需要支付承销费用,上网发行费,审计、验资费用,评估费用,律师费用,股票登记费,上市推荐费,发行审核费,发行推介费等。据不完全统计,这些费用占上市公司发行总市值的2%—4%左右,这无疑加大了保险公司上市的融资成本。而且,上市公司还必须按规定向交易所交纳月费和年费。

保险公司上市后面临的风险

稳健经营风险。我国股市整体上缺乏对上市公司长期发展潜力的研究,而更多地要求上市公司在短期内得到比较高的回报。而就保险公司的经营现状来看,要满足较高的短期回报率是比较困难的。如果保险公司因为投资者关注当期的利润而在上市后采取一些短期行为,必将对公司的长远稳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再筹资风险。上市绝不是天上掉馅饼,并不是有了保险这块特殊行业的牌子就能随便上市圈钱,资本市场更看重的是企业的内在价值。尤其对保险行业来说,稳定经营、保障有力是赢得公众信赖的生存之本,如果只为“圈钱”而上市,“换汤不换药”,最终愚弄的只能是自己。对上市公司来说,要保持良好的股价和业绩,降低再筹资风险,应该靠真正的规范化管理,而不能采取极端手段。

股价波动风险。股东投资企业的目的是扩大财富,股价的大幅波动,尤其是下跌会使股东财富缩水,股东投资的信心受到打击,也使保险公司进一步融资的难度加大。同时,股价的下跌也会影响到债权人对保险公司的态度,会使债权人对保险公司的发展前景产生忧虑,不再给保险公司延长还款期限或批准保险公司举借新债。股价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投资大众对公司价值的客观评价,股价的波动会影响投保人对保险公司的评价,如果股价连续下跌,会破坏保险公司的形象,使投保人的信心受到打击,退保现象增多,新市场拓展困难,从而会连累保险公司业务的扩张。这种局面一旦出现,会使保险公司现金流出增多,流入减少,从而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两家国有保险公司的上市开辟了一条中国保险业和资本市场对接之路,这将成为解决中资保险企业资本金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并对国有金融业的改制提供借鉴和参考。但保险公司上市并不能解决我国保险业发展的所有问题,把全部的希望寄予上市是不现实的。保险公司应当借助上市这一契机真正完成体制的转化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上市并非是每一个保险公司当前的必然选择,如果保险公司尚未对上市所要面临的障碍和风险做出应有的估计和应对,将难以在股市上取得上佳的表现,这将不可避免地拖累股市,其结果不仅会影响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同时也会影响整个保险业的发展。

参考资料

1.尧金仁,我国保险公司上市的探索与前瞻[J],上海综合经济,2001(8)

2.裘红霞、万俊文,保险公司上市问题探析[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3(2)

篇4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9日

一、引言

2009年10月23日,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创业板,这是一个重要的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创新,它的建设将会面临一些风险。因此,理性和全面的理解和评价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是创业板上市公司正常运行和稳步发展的重中之重。

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面世时间较短、数量较少,学术界和实务界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研究还没有足够的关注。中小企业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主要来源,它是市场经济体系中比较活跃的、发展前途较好的企业类型,在数量上有着绝对的优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提供就业的主要渠道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然而,中小企业一般规模不大,市场的竞争比较激烈,而且容易破产倒闭,其地位较弱且比大公司面临更多的财务风险。通过分析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问题,可以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平稳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帮助。

本文将财务风险基本的理论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特点相结合,识别和分析了创业板上市公司主要的财务风险,通过一些具体的财务数据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因此本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状况分析

虽然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已经开始重视财务风险的控制,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潜在风险。本论文选择创业板制造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原因是:创业板制造行业上市公司大多数是高技术、高成长型企业,可以体现创业板板块特征;创业板制造行业是创业板最大的一个行业,具有代表意义。本文选取11家创业板市场上市时间为2009年,上市时间较早,财务风险相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分析。数据来源均为国泰安数据库。

(一)偿债能力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它反映企业偿付日常到期债务的能力。表1列举了2013年12月31日11家创业板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主要指标的统计数据。(表1)

流动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比较重要的财务指标,这个比率越低,说明企业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越弱,流动负债得到偿还的保障越小。然而,流动比率过高也并非好现象。由上表可以看出,超过60%的公司流动比率均不理想。根据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比率中流动比率的分析,不难看出创业板公司存在着一定的偿债风险。速动比率平均值为3.01,总体速动比率偏高,最高为9.22,最低仅为0.73。现金比率平均值为1.48,远高于正常水平。最高为7.09,最低仅为0.09。根据以上所列创业板上市公司指标情况,可见这些公司具有较大的经营风险,一旦经营失败,投入的资金有去无回,将导致公司无法偿还到期债务。因此,以上大部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不理想,即使这些企业经营上尚未出现问题,但有可能在未来发生偿付债务的困难,导致财务风险。

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对债务的承担能力和对偿还债务的保障能力。表2列举了2013年12月31日11家创业板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主要指标的统计数据。(表2)

由表2看出,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30.23%,说明大部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为合理,大禹节水最高为66.35%,超出标准数值。但大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符合要求。利息保障倍数平均值为131.85,最高值为中元华电860.34,天龙光电为负值,其他公司水平均较低,远低于平均值。因此,长期偿债能力不理想。产权比率平均值为54.12%,大禹节水高于100%,只有一小部分公司的产权比率较低,其中中元华电最低为4.21%,较为理想。因此,大部分企业偿债能力有待提高的,否则可能在未来发生偿付债务的困难,导致财务风险。

(二)财务杠杆分析。从理论上讲,企业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可以反映财务风险的大小。,3列举了2013年12月31日11家创业板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杠杆主要指标的统计数据。(表3)

一般来说,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资本收益率对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弹性就越大,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上升,资本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下降,资本利润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从而风险也越大。反之,财务风险就越小。由表3可知,财务杠杆系数平均值为1.31,整体水平较为合理,大禹节水最高为2.748222,财务杠杆系数较大,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相对偏大。大部分企业DFL接近于1,此时财务风险较小。

在同一产销量水平上,一般而言,经营杠杆系数越大,利润变动幅度越大,风险也就越大。通过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管理层对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进行管理,即为了控制总杠杆系数,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组合,以此降低财务风险。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对更多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在创业板防范财务风险并获得成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创业板公司必须充分认识到,防范财务风险不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财务风险管理处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需要经营者的高度重视,需要企业员工参与,全面系统的分析,找出企业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并进行有效防范,从而使企业在创业板市场发展和成长。

创业板市场企业财务风险涉及许多方面,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从自己开始,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消灭于萌芽状态,当业务难以避免财务风险,也应该及时做控制措施。因此,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预警和控制系统和内部审计的有效性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强有力支持。

由于有关创业板市场的理论还未形成一套有机的体系,因此在写这篇文章时所受到的最大限制是资料不足,同时由于目前本人能力水平以及时间的限制,论文中难免有论述不充分、考虑欠妥当的地方。正因如此,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分析难免出现不准确的地方,本文只是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状况进行了浅显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随着我国创业板市场的不断发展,将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修正。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坤,赵育萱.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实证研究.商业时代,2012.3.30.

[2]许言.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问题研究.天津财经大学,2011.5.1.

篇5

到2008年底已经拥有资产总计高达408 618.02亿元的1600家上市公司,无疑是商业银行眼中贷款的“巨头”。在“傍大款、垒大户”的惯性思维引导下,商业银行贷款向这些大客户高度集中,正是这些认识上的偏差,使商业银行在与上市公司的合作中“趋之若鹜”,从2000年~2007年,上市公司的新增贷款额度逐年增加,分别为13 346.61、12439.41、18 979.20、27 702.30、19 201.60、16 492.60、30 594.90和36 405.6亿元,数额可谓是巨大。上市公司多是集团公司,集团公司多者有上百家,少的也有几十家,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有若干家公司由于戴着上市公司的光环,向银行贷款比较容易,非上市公司有上市公司担保或集团内公司担保,一般也能得到银行贷款。一个集团公司多家企业的贷款加起来就十分巨大,往往债权人是多家银行,而且涉及一家银行的多个分支机构,各家银行都不好控制风险。

二、质差公司频现

1.业绩差。据统计,2000~2008年,亏损公司占上市公司比率为8.71%、13.13%、13.51%、11.58%、12.56%、18.2%和12.12%,一直高具不下,2007年首次降到10%以下,2008年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又攀升致15.67%。

2.诚信差。(1)信息造假、骗贷。中国上市公司造假的问题一直非常普遍。过去,上市公司造假,主要是为了挥霍公款、行贿、贪污、避税、逃税,或者是想通过粉饰业绩,树立企业形象,或者为了避免被ST等。现在,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后,上市公司造假有了新的驱动力,那就是股价的波动已经与上市公司高管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造假者的利益和造假的关系更加直接,会使得造假行为愈演愈烈。这些劣质公司的虚构经营业绩,获取上市资格、保持或重新获得配股资格、改善公司形象获得商业银行贷款。这些劣质公司很多都是业绩差与诚信差并存的,一旦出现问题,银行贷款风险加大。(2)贷款挪用,引发风险。上市公司挪用银行贷款用作其他用途,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可以说是非常普遍。由于挪用项目的风险不确定性,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向银行申请短期贷款,却投资长期项目。借上市公司的名义贷款,却把贷款挪用在其他用途。(3)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随意占有公司资源。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等问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部分公司大股东素质不高,所以大股东随意左右上市公司的现象便不足为奇,表现最为突出的便是随意支配公司资金和银行贷款。

三、高负债经营

据BBA禾银绩效评价体系统计,2002年的~2007年沪市上市公司综合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9.70%、51.17%、52.57%、79.14%、83.95%、84.93%。负债率明显呈上升趋势。上市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十分有限,其负债主要来自银行贷款。有些负债高的公司,如果经营正常,不断地创造利润,有足够现金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务,是不会出现清偿危机。高负债的上市公司往往出现在绩差类公司。2007年在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公司中,ST公司和S*ST公司占绝大多数。如(000506) S*ST东泰 负债率竟高达41672.52%、(000030) S*ST盛润负债率5956.33%等。这类公司最后退市甚至破产,银行将蒙受巨大的损失。

四、关联交易频繁关系复杂

对银行来说,关联交易增加了有关信贷资产的风险,不容忽视。在我国上市公司群体中,关联交易的存在已是一种普遍现象,经笔者统计,深沪两市2002年至2007年A 股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发生次数总额为77 913次,其中 2002年全年为9 560次,2003年全年为12 090 次,2004年全年次数为12 242次,2005年为15 191次,2006年为13 430次,2007年继续增加至15 400次。这些关联交易中所反映的关联方关系非常复杂,不妨将关联方之间存在的庞大关系也看作一个大的网络化组织,并将关联方按与上市公司亲密程度分为由里至外几个层次:第一层:直系关系,主要是指存在直接或间接控制和被控制关系的关联方之间,如上市公司某分支机构、母子公司、祖孙公司、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关键管理人员直接控制之公司等。第二层:间接亲属关系,包括兄弟公司、合营公司、联营公司、小股东等等以及有重大影响的公司。第三层:包括参股企业、叔侄公司、合营公司与联营公司之母子公司等等,以及其他有亲属关系的公司等。这三层围绕着上市公司这个中心,由里至外依次为核心层、紧密层、松散层。企业多、关系复杂,控制人有意隐藏关系的众多企业,银行往往不以为是集团内部公司,而分别给这些企业发放贷款。象这样的上市公司,贷款规模通常都很大,动则上亿,一旦发生信用危机,商业银行的损失巨大。

篇6

1.财务杠杆收益。财务杠杆收益是指企业利用财务杠杆给企业的所有者带来的收益。当息税前利润率大于债务利息率时,财务杠杆就能发挥其正向作用,给企业所有者带来额外收益。它的实质是由于企业的投资收益率要大于负债的利率,由负债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润转化给了权益资本,使其收益率不断上升。2.财务杠杆风险。财务杠杆风险是指企业对以后的经营情况未知时,运用财务杠杆而产生的风险,由由资本承担的一种附加风险。如果企业的经营情况比较景气,那么这种财务杠杆的风险也就相对较小。但是,如果企业发展不理想,那么便会加大财务杠杆风险,有可能还会出现债务无力偿还,甚至出现企业破产的情况。

二、上市公司财务杠杆收益与风险分析

1.指标及数据的选取。1.1指标的选取:本文用了三个指标来衡量每年的财务杠杆、财务杠杆收益、财务风险:(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期末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表示全部资产中来源于债权人的比例,用于表示财务杠杆。(2)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是净利润与资产总额之比,该值越大,说明收益水平也就越高。(3)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表示净利润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比率,该指标越大,企业经营的业绩也就越好,股东投资获利水平也就越高。这三个指标均符合会计的基本原则。1.2数据的选取:本文将钢铁行业中15家上市公司2005年——2014年的财务数据作为样本,对其进行分析。由于2008年、2009年沙钢的净利润和所有者权益都为负数,计算的数值已经不具有实际意义,因此,2008年、2009年沙钢的净资产收益率不统计在内。选择这15家企业是因为它们在行业中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上市的时间较长,在地区或行业中的规模相对较大。这15家钢铁企业分别是:鞍钢股份(000898)、宝钢股份(600019)、本钢板材(000761)、抚顺特钢(600399)、杭钢股份(600126)河北钢铁(000709)、酒钢宏业(600307)、马钢股份(600808)、攀钢钒钛(000629)、沙钢股份(002075)、山东钢铁(600022)、首钢股份(000959)、太钢不锈(000825)、武钢股份(600005)、西宁特钢(600117)。2.上市公司财务杠杆收益与风险分析——基于15家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2.115家钢铁行业上市公司总体情况。从表1资产负债率这一栏数据可以看出,2008年之前,整个钢铁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在60%以下的水平,且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由于这一时期钢铁行业的经营状况较好,财务杠杆发挥了其正效应,使得净资产收益率的数值超过了总资产报酬率。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15家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均值大约是总资产报酬率的两倍。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钢铁行业盈利水平下降,再加上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自有资金严重不足,企业就纷纷利用财务杠杆来解决企业的当务之急。2008年以后钢铁行业15家样本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均值有所提高,超过了60%,其中2009年接近70%。在公司经营不景气的时候,财务杠杆的负效应逐步显现,特别是2012年之后,总资产报酬率大于净资产收益率,收益逐步流向债权人。2.2财务杠杆收益与风险的具体分析。2.2.1财务杠杆对收益的影响。首先本文将资产负债率分为≤50%、50%-70%,≥70%这三个等级。其次,若分开来对资产负债率与其他两个指标的关系进行对比,关系不是特别明显,所以要把他们联系起来进行对比。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下表:由表2的结果得出,当资产负债率≤50%时,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差额基本都小于其资产负债率>50%的时候,说明财务杠杆发挥的作用不是很明显。经济较为景气,企业资产负债率≥70%的时候,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有显著差距且净资产收益率的数值要比总资产报酬率大,说明此时企业所获得的收益由债权人流向所有者,财务杠杆发挥了其正向的作用,企业可以通过负债经营的方式来拓展企业业务,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之后,由于金融危机,以及环保及社会政策地影响,钢铁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状况,其绩效大幅下降,甚至有些出现负数。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仍处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但净资产收益率要低于总资产报酬率,说明当企业盈利水平下降时,财务杠杆表现为负效应,企业所创造的收益由股东流向了债权人,同时企业会蒙受财务杠杆所导致的亏损。2.2.2财务杠杆对风险的影响。除个别企业外,我们可以发现在2008年以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多都有所提高。在资产负债率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总资产报酬率整体来看也呈现下降趋势,而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幅度要大于总资产报酬率(见图1)。通过计算可得,2011年的总资产报酬率比2010年下降0.99%,净资产收益率下降2.35%,其下降幅度要大于总资产报酬率。再比如宝钢股份,2011年资产负债率比2010年的资产负债率高出2.43%,同时2011年的总资产报酬率比2010年的总资产报酬率降低2.83%,净资产收益率下降5.18%,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幅度超过总资产报酬率。由于总资产报酬率下降的风险是由债权人和所有者共同担负的,但是净资产收益率降低只是对所有者而言,因此当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幅度大于总资产报酬率时,说明所有者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在2008年以后,资产负债率上升带来了财务杠杆负面效果,使得企业经营利益由所有者流向债权人。图12005-2014年总资产报酬率与净资产收益率数据来源:由网易财经15家样本企业2005-2014年的财务报表计算得到资产负债率上升对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作用,在图2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从图2能够看出,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的差额在2008年之前呈上升趋势,但是在2008年之后呈下降趋势。说明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财务杠杆发挥的作用在逐渐减弱,到2012年呈负效应,这也加大了财务杠杆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三、结论及建议

1.结论。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当企业盈利水平较好的时候,提高资产负债率,利用财务杠杆,会提高企业的绩效,同时财务杠杆所带来的风险也不是很高。但是在盈利能力不理想的状态下,若对财务杠杆考虑不全面,会使总资产报酬率大于净资产收益率,反而会给企业所有者带来亏损及风险。财务杠杆的负面效果也会抑制企业的成长,并增加负债所引发的危机的可能性。所以,企业在利用财务杠杆时,既要注重其获得的收益,也不能忽视所要面临的风险。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可以适度提高负债的比例;反之,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尽可能地去避免财务杠杆所引发的弊端。2.上市公司合理运用财务杠杆的建议。在以上分析与结论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利用财务杠杆,使企业收益最大化,风险较小,因此文本提出一些建议。2.1把握合理的资产负债率,不断改善资本结构。在利率不变的条件下,当企业盈利水平好的时候负担利息便会减少,企业可以在其中获取额外收益。假如企业过分利用财务杠杆,负债会大幅上升,一旦经济产生危机,环境恶化,便会增加财务风险。在金融危机之后,经济恢复相对缓慢,企业的绩效不断下降,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会出现资不抵债的后果,企业需要按照所处的境况,以及发展状况,合理把握资产负债率,适度运用财务杠杆柔性来提高企业绩效以及资本收益率,降低企业经营风险。2.2提升管理水平,建立预警制度。预警制度就是指事先警告制度,通过及时的预警系统,实现提前反馈信息,防风险于未然。企业预警制度的措施主要有:时刻监测财务风险、确定风险的警戒值,建立相关的财务指标体系等。通过建立该项制度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管理能力,降低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做到尽早预防,时时刻刻能够监督和控制企业偿债能力,以便更好地发挥财务杠杆作用。2.3拓宽企业的筹资渠道,提高财务杠杆的弹性。除了银行贷款与证券市场外,还可以利用其他的融资渠道进行融资。比如:当市场状况与企业发展状况良好的前提下,可以将债权转换为股权,这样企业财务风险就会下降,使企业有更多资金用于建设上。对于债权筹资,还应避免不同期限的资金还款过于集中所带来的风险。因此,开拓融资方式可较好地保证财务杠杆的弹性,提高收益,降低风险。2.4加强成本、费用的管理和把握现金流地运作。企业成本、费用每年都在不断增加,对自身生产、运作、销售等方面的革新显得至关重要。对于供过于求的现状,企业应控制好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以及其他费用,精简人员,减少多余环节。其次,要加强对现金的管理、应该账款的收回以及要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率,合理配置资金,还有需要注意权衡报酬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缓解企业资金的压力,债务偿还的压力,还能增强长期债务偿还的能力。只有这样,财务杠杆才会处于一个合理水平,达到利润最大化。

作者:林黎娜 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参考文献:

[1]屈文斌,邓飞,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杠杆收益与风险分析,会计之友,2012.

篇7

(一)财务风险概念

财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决策理论学家把风险定义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这是风险的狭义定义。日本学者龟井利明认为,风险不只是指损失的不确定性。而且还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

(二)财务风险成因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而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般原因有以下几点:

1.财务风险、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而企业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主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

4.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不明。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不力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三)财务风险的基本类型

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指的是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财务杠杆效应等。利率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金融资产的波动而导致筹资成本的变动;财务杠杆效应是指由于企业使用杠杆融资给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带来不确定性。

2.投资风险。投资风险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企业对外投资主要有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证券投资主要有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两种形式。股票投资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投资形式;债券投资与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活动没有直接关系。

3.经营风险。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经营风险主要包括采购风险、存货变现风险等。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应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应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付款方式的变动而导致实际付款期限与平均付款期的偏离;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

4.存货管理风险。企业保持一定量的存货对于其进行正常生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如何确定最优库存量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存货太多会导致产品积压,占用企业资金,风险较高;存货太少又可能导致原料供应不及时,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

5.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资产不能正常和确定性地转移现金或企业债务和付现责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把企业的流动性风险从企业的变现力和偿付能力两方面分析与评价。

二、*ST股票财务风险实证分析

(一)分析方法

本文以70支*ST股票为实验组,分别选取近三年相应的财务指标,计算出各个指标的平均值,然后将*ST股票所在行业的财务指标,按照实验组各行业数量权重计算得到对照组的财务指标的的平均值,最后比较实验组各项财务指标对对照组的偏离度,以此来推断*ST上市公司主要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指标的构造

为了分析公司的财务风险来源,我们分别对公司的盈利能力、资产结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进行数据分析,鉴于盈利能力的重要性,我们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净利率这两个指标进行印证分析。

(三)数据的收集整理

1.*ST股票数据收集处理

由于*ST股票的时间周期一般为三年左右,因此我们选取2010年到2012年这三年的各项财务数据,数据来源均为wind数据库,为了数据口径的一致性,我们选取了wind行业分类,数据结构共得到9个类别。我们将每个行业相应的指标计算出来,然后乘以*ST股票中相应行业所包含的个数,求和后除以60,得到对照组的平均数据。接下来,按照各行业所包含的*ST股票的数量为权重,计算出各个财务指标的年度均值。

2.财务指标的比较

将两组数据得出之后,我们用*ST板块股票的财务指标均值偏离行业均值的多少来判断相应的财务风险。*ST板块股票的各项能力由差到好的依次顺序为:

盈利能力

所以,*ST板块股票最主要的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

三、建议

1.经营风险措施。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对企业产品的需求越稳定,企业未来的经营收益就越确定,经营风险也就越小。因此企业在确定生产何种产品时,应先对产品市场做好调研,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其次,公司要加强产品创新能力和品牌维护,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2.降低流动性风险措施企业的流动性较强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项目。应该确定最优的现金持有量、最佳的库存量以及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等。提高企业的流动性对于提升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完善公司资本结构。公司应该合理处理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问题,以解决负债过高的问题。保持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既可以充分利用债务融资的积极作用,也可以有效避免过高负债带来的相关风险。另外,公司应该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如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树立风险意识,健全内控程序等等。

篇8

(一)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现状分析 根据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教授董登新的《2009年中报亏损公司排行榜》,在已披露中报的1637家上市公司中,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共有483家上市公司亏损,亏损面高达30%,并且这种趋势并没有减缓,上市公司因陷入财务危机而宣告破产的例子也屡见不鲜。我国一些非常有名的企业在市场上突然消失,使人十分震惊。本文选取我国上市公司中在财务风险中具有代表性的ST公司作为研究对象(ST股是指境内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被进行特别处理的股票)。截至2010年12月底,深沪股市的历年被特别处理的ST公司逐年增加,其财务风险问题急需得到解决。

(二)ST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具体如下:

(1)偿债能力差。本文选用了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其中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属于分析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而资产负债率是用来分析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本文选取我国上市公司中的ST股在2007~2009年期间的表现来作分析,获得以下数据。见表1和表2。

从以上对比数据不难看出,在偿债能力方面ST公司和非ST公司差距很大。不论从短期的偿债能力还是从长期的偿债能力来看,ST公司存在很明显的财务风险。

(2)企业盈利能力差。通过对2008~2009年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平均)进行统计发现,2009年上半年ROE(平均)大于0的上市公司占79.78%,为1223家,比2008年上半年减少142家。此外,2009年上半年1533家上市公司ROE(平均)均值为0.39%,仅仅是去年同期的8.4%。可见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普遍不是很好。其中ST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更为不乐观,净资产收益率偏低。此外,从主营业务收入也能够看出该公司的盈利能力,ST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明显低于其所在行业其他非ST公司的收入,其创造利润的能力也就低。

(3)企业营运能力差。反映企业运营能力的财务比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等,但在本次的分析中,不选取这些指标来进行具体分析。因为这些因素在不同行业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受行业不同的影响,其资产的构成和质量状况也就不用,此外,还容易受到季节性、偶然性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所以用这些指标在不同行业之间比较是不可行的,没有说服性,应当在同一行业内进行比较。但是纵观2008年至2009年各行业的ST公司与非ST公司,不难看出:ST上市公司的运营能力明显落后于非ST上市公司。主要表现有:在同一行业内,ST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明显低于同行业标准。运营能力的降低直接导致了公司现金的流转出现问题,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财务危机,因而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4)企业发展能力不足,没有持续动力。在被ST的上市公司之中,不难发现:这些上市公司的发展能力严重缺失,集中表现在销售增长率、利润持续增长能力、股东权益增长率的降低等等。在这些上市公司中,企业没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而也不会被外界所看好,这样会直接导致该公司股价的降低、筹资能力变差等等,严重时会阻碍现金的流转,导致财务风险加大。

(5)资本、资产结构均不合理。相比较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国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我国上市公司更多的依靠自有资本。过多的依赖自有资本,虽然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加高额的利润,避免财务风险的出现,但是完全忽视了债务融资所带来的财务杠杆的作用。此外,我国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人为操作利润,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令公司潜在的财务风险加大。

(6)现金支付能力较低。在衡量现金质量的指标中有流动负债现金比率、负债总额现金比率和销售现金比率等等。通过对近三年ST公司与非ST公司现金支付能力的比较,可以发现:ST公司的现金支付能力比较差,明显低于非ST公司,主要表现在流动负债现金比率和负债总额现金比率明显低于非ST公司。若ST公司在某个时间点必须支付一笔数目很大的现金,但在支付时却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完成支付,那么就可能导致公司面临较严重的财务危机,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破产。

二、上市公司应对财务风险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体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够有效的降低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一整套合理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因此,借鉴美国的“多个财务指标预测方法”来加以分析。采用以下五个财务指标的加权平均之和来预测上市公司的财务失败:

营运资本对资产总额的比率=营运资本/资产总额

留存利润对资产总额的比率=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资产总额

股本市价对负债的比率=股本市价/负债总额

资产产出率=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计算出这五个指标值,分别给这五个指标赋予权数,见表3。

然后地,再计算这五个指标的加权平均之和发现,和越低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根据美国1970到1973年的计算资料,2.675是一个临界值,低于这一数值的公司将会面临着严重的财务危机。当然,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指标权数也应当会有所不同。应当借鉴这一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出适合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确定合理资本结构,加强融资管理 若企业能够保持适当的借款筹资,其利息可以在所得税前列支,可以减少企业的成本,还可以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此外,相较股权融资而言,借款更具有灵活性。因此,制定合理的资本结构,确定合理的债务规模,有助于企业降低融资费用,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确定适当的债务结构并有效管理融资活动,并不会加大导致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所以,单纯依靠自有资本并不是企业降低财务风险的最佳选择,应当保持适当的债务融资,并加以有效地管理,这样才能使企业达到最优资本结构。在这样的资本结构下,不仅不会加剧企业的财务风险,还会使企业达到最优资本结构,降低运营成本。

(三)完善公司内部结构,增强管理者风险预警意识 公司的最高管理层应该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及控制意识,具备认识和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不能一味回避或者追逐风险。此外,管理层还应当在整个公司内从上到下的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使全公司对财务风险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最后,管理者还必须合理完善公司的内部结构,包括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积极作用,建立有效地监督和激励机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改善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运行机制,减少财务危机的发生。

此外,还可通过以下途径来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如:加强筹资活动的管理、严格控制现金流、建立信用评估机制、正确的分析和评价财务风险等等。

总之,就目前状况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很大。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不仅关系到公司资金的安全,还关系到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我国的上市公司应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篇9

其次,公司的生产经营要使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达到均衡。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企业社会化生产规模的扩展,要求改变传统的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和消耗,甚至是掠夺。这就要求公司在尽可能利用自然资源获取最大财富的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并举。

最后,公众信息需求是环境信息披露的逻辑起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他们的资本对应的是广大证券投资者,现实的和潜在的证券持有者对股利和利息的关心(即对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的关心)及公众对环境信息的关

注成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逻辑起点。

二、强调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一方面公司有主动和自觉披露环境信息的主观愿望,因为这样可以塑造企业的诚信形象,提高产品市场份额;获取资本以改善资本结构;降低资源或替代品利用成本,提高市盈率和股价升值。同时,管理者环境道德和社会责任也会被广泛认知,有利于沟通和拓展公司各方面关系;另一方面公司若不情愿披露环境信息,主要是担心披露信息超载、加大披露成本、泄露商业秘密、背离企业目标以及加剧市场竞争。此外,环境歧视和成见、披露市场显失公平、法规和制度的约束及严格的政府管制也是不愿披露环境信息的公司所顾虑的内容。

环境风险审计评估内容风险评估是指依据既定的政策标准,辨认、分析和评价影响企业目标达成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科学的风险管理控制对策,以实现最大安全效果的努力过程。从风险评估概念来看,环境风险审计评估主要包括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环境政策标准、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风险管理控制。

三、公司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是对环境管理的监督。衡量上市会司环境管理是否有效,主要应看它能否促进公司有序、有效地实施环境经营管理,具体体现在:公司环境资产和资源是否被有效利用,帕雷托效率政策是否实现,环境绩效是否达到最佳,环境管理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且能被有效地执行,市场环境信息是否存在非对称性,环境会计信息及与其相关的信息载体是否具有可信性和可靠性,环境法定责任是否能较好履行。

(一)环境风险评价的特点。评价环境风险首先要对其存在的客观性有足够的认知。这主要是因为政策本身具有局限性,其影响因素包括:制定环境披露政策的环境限制、政策内容只是基本要求的体现、政策的制定成本和执行成本的限制、环境政策执行者和监督者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正直意识程度、披露政策理解上的偏差和信息操作的失误、执行环境信息披露政策的内外环境等。

另外,环境风险固有的不确定性、隐蔽性和潜在性,环境信息不对称,环境重要性水平估计过低,环境管理控制的抽样风险,环境财务数值核查抽样风险估计失当等也会形成公司的环境风险。

(二)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第一,要坚持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方法。环境评价者应不事前假设上市公司环境风险程度,这种方法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环境风险评价结论的公正和公平。第二,要树立环境风险评价的正确态度。为了保证环境风险评价结论的可信度和公正性,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应自始至终保持谨慎态度,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具备足够的专业技能。第三,明确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环境风险的评价者对公司环境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提出环境风险信息披露政策符合程度公允性的评价意见,最终为环境风险管理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在环境评价时,评价者应考虑以下因素:企业管理当局对环境信息认定的性质;法律法规对环境披露基本要求;环境质量和数量管理控制标准及执行结果;环境评估范围和所需信息量受到的主观和客观限制;环境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和期望;企业管理层面的环境管理风格、管理哲学、管理意识和企业文化等作用发挥程度;特定项目环境评估的复杂性和风险管理控制评估的成本与效益原则;环境评价者的专业素质等。第四,要把握环境风险评价的重点,一般包括投资风险、信贷风险、研发风险、人身风险和责任风险。

四、环境风险管理控制

进行环境风险管理控制应当创造很多先决条件:一是要统一标准,即要建立企业环境核算标准、评估标准、绩效考核标准、信息披露标准在内的上市企业环境管理强制执行的统一标准并形成体系,以保证不同企业的环境管理在内容上一致、在信息上可比、在表达格式上规范。二是要创造公平环境,即企业环境管理应做到政策公开透明、披露市场信息对称、执行程序和手段合法合理、提高国民环境意识、不同利益主体地位平等、与国际环境规则基本协调。三是要做到监督到位,应当建立健全环境管理监督机制,从组织、人员、经费和精神上保证环境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

篇10

还有学者认为,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没有影响。于福生等(2008)通过对我国2002年~2005年的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董事会规模、高管薪酬与企业财务风险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在目前我国存在强势股东大会的情况下,董事会在很多时候只是一个形式化的决策程序。,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于东智和池国华(2004)用平均资产收益率和平均主营业务利润率作为衡量公司业绩的指标,对我国2000年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呈U型曲线关系,并且董事会人数在9个附近达到公司绩效的最大化。我国《公司法》中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设立董事会,其成员为5至19人。这说明我国《公司法》对董事会规模做出了限制。因为过大或者过小的董事会规模都不利于董事会权利的行使和作用的发挥。

(二)独立董事制度与企业财务风险 2001年5月,中国证监会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强制性的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并且要求董事会成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为独立董事,其中至少应包括一名会计专业人士。这说明政策制定者认识到并肯定了独立董事制度在规范上市公司董事会决策,保护中股东权益方面的积极作用。于福生等的研究表明,独立董事的比例与财务风险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即独立董事的比例越高,财务风险越低。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发挥了应有作用。但是也有许多学者认为独立董事并不像期待的那样能够对公司的经营决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是独立董事是有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因此控股股东就有可能控制独立董事的选举,进而影响到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二是独立董事不在上市公司任职,因此很难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从而影响其做出判断的科学行和有效性。三是独立董事缺乏相应的监督。相关的法律缺失使得独立董事的失职得不到应有的惩戒。

二、管理层特征与企业财务风险

(一)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设立情况与企业财务风险 许多上市公司中存在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现象。对于此现象,一种观点认为,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有利于提高董事会与总经理沟通效率。因为董事长即是总经理,所以能够更好的领会和执行董事会的决议。另一种观点认为两职合一会影响到董事会的独立性,使得不称职的总经理难以被更换,会使许多监督机制形同虚设,从而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由于董事长即是总经理,使得董事会的其他成员会迫于董事长的压力而不敢对管理层提出意见。目前,由于我国国情特殊,以及资本市场和法律监管不完善,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情况应当是弊大于利的。如果董事长或总经理的权利得不到相应的监督,由于董事长或总经理在公司中处于较高的地位和权威,很容易凌驾于公司的规章制度之上,一人说了算。因此由其做出的经营决策和财务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就会受到影响,进而放大了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也证明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企业财务风险和破产的风险更大。

篇11

原标题:基于Z评分模型的我国农业与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比较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24日

一、研究目的

随着现代社会信用交易的扩大,信用风险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金融机构乃至整个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是上市公司作为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和间接融资的有效保障,其面临的信用风险不仅影响着市场投资者的判断,更影响着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贷款政策。因此,利用各种定性、定量手段考察企业信用风险,并以此为依据对银行结构性贷款风险进行防范和预警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背景

2002年,向德伟用Z模型把沪深两地证券市场共80家企业作为样本,对上市公司经营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2004~2009年,先后有学者分区域对我国中部和新疆上市公司经营风险进行分析;2005~2015年,不少学者分行业对我国畜牧业、林业、房地产业、机械制造业等上市公司进行研究;还有一些学者按照二级市场的分类,分别对我国A股市场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高新技术类上市公司进行分析研究。但至今为止,尚没有对农牧饲渔和化工制造业的定量研究,也没有跨行业的信用风险比较分析。事实上,由于农业、尤其是现代农业与工业制造业的融合程度日益加大,且都是利用现有资源生产出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两者都具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因此对农业和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进行比较研究是可行的。

三、模型介绍

Z评分模型由美国经济金融学家Edward Altman在1968年提出,随后广泛应用于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爱尔兰、日本和荷兰的财务预警系统。该模型以多变量的统计方法为基础,在经过大量的实证考察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计算出一组反映公司财务危机程度的财务比率,然后根据这些比率对财务危机警示作用的大小给予不同的权重,最后进行加权计算得到一个公司的综合风险分,即z值,将其与临界值对比就可知公司财务健康状况和面临信用风险的严重程度。

其中:X1=流动资本/总资产,该指标反映了公司的流动性和资产规模;X2=留存收益/总资产,该指标反映了公司的累积获利能力;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该指标是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取得盈利的指标,它反映了上市公司的资产利用率;X4=总市值/总负债,这一指标反映了股东提供的资本与债权人提供的资本的相对比例关系,也反映了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受股东资本的保障程度,它衡量的是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X5=销售收入/总资产,该指标衡量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活动、增加营业收入的能力,反映了企业资产周转率。

Z评分模型从企业的流动性、资产规模、获利能力、债务结构、资产利用率等方面综合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Altman通过对Z评分模型的研究分析得出Z值与公司财务恶化、进而产生信用风险的可能性成反比。即Z值越小,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行就越大;Z值越大,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小。

根据Altman的研究结论,当Z

四、样本选取和数据分析

本文首先选取沪深两市A股农业上市公司共61家、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共152家,分别考察截至2016年上半年末农业和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情况;其次,从61家农业类上市公司、152家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中选取总资产规模大致相当的各20家公司共计40个样本进行跨行业比较。

考虑到我国部分上市公司存在非流通股的情况,因此在计算X4时还加入了非流通股的净资产情况。上市公司销售收入数据一般没有披露,因此在计算X5时用主营业务收入代替销售收入。具体调整如下:

X1=(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

X2=(公积金+未分配利润)/总资产

X3=(利润总额+财务费用)/总资产

X4=(每股市值×流通股股数+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股数)/总负债

X5=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

以上数据来源于沪深证券交易所网站、公开披露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和东方财富终端。根据Z评分模型公式,计算结果如下:

(一)农业、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Z值分布。从表1、表2可以看出,农业上市公司共61家,其中ST类公司1家,面临破产风险的5家,处于灰色区域的11家,财务状况良好的45家。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共152家,其中ST类公司7家,面临破产风险的26家,处于灰色区域的14家,财务状况较好的有112家。(表1、表2、图1、图2)

(二)农业、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Z值比较。在农业类中,总资产分布在20亿~40亿元之间的上市公司比较密集,在化工制造类中,总资产分布在20亿~30亿元之间的上市公司比较密集,因而按照升序方式选取总资产在19.4亿~39亿元的农业上市公司和总资产在20.1亿~32亿元的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各20家作为样本。(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在两行业总资产相近的各20家上市公司中,处于破产区的数量都是2家,但明显两家化工制造业企业的Z值较小,说明其财务状况恶化程度较高。处于灰色区的化工制造业上市公司只有1家,而灰色区域的农业上市公司有3家,说明这些农业类上市公司虽不至于马上面临破产风险,但抵御风险能力差,在受到不确定因素影响时财务状况仍然堪忧。

五、研究结论

近年来,尽管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三农”政策,对涉农贷款力度不断加大,但由于农业企业缺少有效担保抵押物,加上受自然灾害因素影响较大,要获得贷款仍然比较困难。2016年,根据银行中期报告的数据,四大国有银行对化工制造业的贷款占比远高于对农业的贷款占比。事实上,通过本文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从财务危机引发信用风险的角度,农业处于破产区的上市公司比例远低于化工制造业,这一点与农业ST类公司较少而化工制造业ST类公司数量较多的事实是一致的,说明总体来说,农业类上市公司财务恶化的风险远小于化工制造业企业。但处于灰色地带的农业企业比例是化工制造业企业的近两倍,说明相当一部分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无法应对因为政策环境发生变化或者企业内部经营不善可能带来的失信风险。与化工企业相比,这些处在灰色区域的农业企业更需要产业补贴和政策扶持。

主要参考文献:

[1]Altman,Edward I,Robert G.Haldeman,and Paul Narayanan,“ZETA Analysis:A new model to identify bankruptcy risk of corporations”.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1977.

[2]叶蜀君.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信用管理.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篇12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

一、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分析

(一)筹资风险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债务筹资风险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银行借款风险

银行借款是我国上市公司比较常用的一种债务筹资方式,包括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

短期银行借款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短期负债的偿还期间较短,上市公司必须充分保证能及时获得现金收人,否则情况万一有变,公司将会面临更大的资金短缺风险;第二,短期负债筹资的归还一旦发生问题,会连锁影响到其他债务的偿还,从而影响公司信誉和形象。

 

长期银行借款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长期银行借款筹资数额大,期限长,增加了企业的整体财务风险;第二,还款计划和约束性条款对企业的制约性强,上市公司必须严格遵守,从而在理财和生产经营上受到种种制约,并可能会影响今后的筹资、投资活动;若上市公司不能按计划还款或违背了条款要求,可能会被诉诸法律,或要求立即还款,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

 

2.债券筹资风险

上市公司债券的主要风险有:第一,债券发行风险,债券是否能够正常顺利的发行出去,取决于债券品种的设计,利率的高低等因素;第二,债券有固定的到期日和利息费用,偿债风险较高,特别是当上市公司经营状况较差时,易使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第三,债券一般要比长期借款的限制条件严格,可能对上市公司财务的灵活性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影响公司今后的筹资能力。

 

(二)投资风险分析

投资风险分析,是指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对风险辩识、估计和评价,做出全面、综合的分析。在风险分析中,有三个因素必须考虑。第一,风险因素。在投资期内的某一时期,各方案在不同市场状态下的现金流量是随机变量,所包含的风险程度各不相同,需要对各方案风险进行合理测算。第二,时间因素。不同时期的市场状态是变化的,风险也是变化的,必须测算不同时期随时间变化的风险对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影响。第三,经济效果因素。不同的经济效果指标反映的内容不一致,应全面地考虑,综合反映项目的真实经济效果。

 

上市公司在投资方面如果出现了盲目的投资行为就会为企业带来较高的财务风险。不少上市公司在投资新项目之前,并没有经过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带有较大的盲目性,结果就是投资方案实施后,不仅没有给公司创造效益反而带来负面影响。

 

(三)并购风险分析

上市公司并购的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上市公司并购而涉及的各项财务活动引起的公司财务状况及成果的不确定性。上市公司并购风险分析具体表现在: 

1.并购定价风险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并购定价时应主要识别两方面的风险:第一,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粉饰。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时的财务报表陷阱具体包括: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利用存货调节利润,混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隐瞒或有事项和表外融资。第二,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选择和应用。由于起步较晚,专业人员的素质有限,我国并购的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使用条件并不完善,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时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2.并购融资风险分析

基于对融资方式、法律、中介等多方面问题的考虑,我国上市公司在并购融资时应识别三种风险:第一,融资结构失衡。融资结构包括公司资本中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结构。第二,资金供应不足。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现在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成熟,财务管理体系并未在企业内真正实施,公司融资缺乏计划性和合理性,易造成资金供应链的断裂,给公司并购带来阻碍,甚至导致并购的完全失败。第三,融资成本过高。

 

3.并购财务整合风险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在并购时结合自身的未来发展战略,重点识别下列可能导致财务整合失败的因素:第一,财务整合是否发挥财务管理在上市公司运营中的重要作用。这主要取决于进行财务整合的人员素质。第二,财务整合能否发挥上市公司并购的财务协同效应。第三,财务整合是否实现并购方对被并购方的有效控制。

 

(四)收益分配风险分析

收益分配风险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收益确认的风险,指客观环境因素影响和会计方法使用不当,有可能多计收益,少计成本,使企业提前纳税,所确定的可分配利润也偏高。二是收益对投资者分配的时间、形式和金额的把握不当所产生的风险。分配给投资者的盈余与留在企业的保留盈余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企业脱离实际一味追求给投资者高额的回报,必然造成企业的保留盈余不足,给企业今后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债权人的利益。相反,如果企业为减少外部融资需求而减少对投资者的分配,又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影响企业的声誉和价值。

 

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投资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发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因此,必须注意两者之间的平衡,加强财务风险监测。该风险很难用数学方法或是财务指标法来进行估测,但可以凭经验进行定性分析。

 

二、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1.确定适当的筹资规模

企业的资金需求量是变化的,筹资过多会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增加融资成本,或者导致企业负债过多,偿还困难,增加经营风险;而筹资不足,会影响企业投融资计划及其他业务的正常进行。因此,企业财务人员要认真分析生产和经营情况,确定合适的筹资规模。

 

2.选择最佳的筹资结构

不同筹资方式下的资金成本有高有低,因此,就需要对各种筹资方式进行分析、对比,选择最经济、最可行的筹资方式,从而选出最佳的筹资结构,以进一步降低筹资成本,减少风险。

 

3.把握有利的筹资时机

对于由利率变动产生的筹资风险,应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利率走势把握其发展趋势,并以此作出相应的筹资安排。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期,筹资较为有利。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以筹集长期资金为主,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当利率

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也应尽量少筹资,对必须筹集的资金,可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

 

(二)投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1.明确投资决策的责任机制

必须把投资决策的风险责任落实下去,不允许出现用企业责任顶替政府责任,用集体责任顶替个人资任的情况,使投资决策真正受到风险责任的约束。

2.建立起投资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防范机制

事前是指要提高可行性研究的质量,主要有:第一,确保可行性研究的客观真实性;第二,重视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第三,充实其中风险分析的内容。事中是指投资实施过程中进行风险监控,随时调整预计与实际的偏差,如设立资金到位率、净现值差异率等指标,对风险进行监控。事后是指项目建成后,对风险管理情况全过程的再评估,如考察风险损失差异率、净现值差异率、风险发生实际类型与预测类型差异等。

 

3.健全投资决策的信息机制

可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深化企业对宏观经济、市场等信息的理解、预测,避免资金进人某些热门地区或行业,形成不合理的重复建设,造成过度竞争和风险损失。

 

(三)并购风险的防范措施

1.全面的财务审慎调差

为防范并购的财务报表风险,调查与证实重大信息,并购企业在并购前应聘请专业的资产评估中介进行全面的财务审慎调查,包括资料的搜集、权责的划分、法律协议的签订、中介机构的选聘。

 

2.实施慎密的融资决策过程

企业并购的融资风险控制贯穿于整个融资决策过程。一套完整的融资决策过程通常包括对并购方资金需求的预测、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以及融资结构的规划等环节,通过提高每个环节的决策水平来有效地降低融资风险。

 

3.做好整合前后的财务监管工作

财务整合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为了顺利实现成功的财务整合,防止在收购后又发现账面上没有体现的负债或不良资产等,需要对整合前的被收购企业财务进行详尽细致的审查,充分了解好掌握被重组企业的各项资产、负债等。

 

(四)收益分配风险的防范措施

要避免收益分配风险,关键在于公司能否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不能过分强调公司的利益,而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也不能忽视公司长远利益,既要控制资金成本,又要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因此,具体防范措施如下:

 

1.合理制定会计核算办法和利润分配办法

根据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按照预期财务收益的要求,合理制定会计核算办法和利润分配办法,降低收益分配中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

2.定期分配收益

在正常情况下,企业应每年向投资者进行一次收益分配,给投资者以看得见的实惠,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争取使投资者每年的收益呈递增趋势。

3.保障收益分配最低限度

在确定收益分配额度时,要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保障收益分配最低限度,不致影响企业简单再生产。

参考文献

[1]颜秀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成本管理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24-36.

[2]贺强,李俊峰,黄锐光.我国上市公司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66-89.

[3]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45-62.

[4]许言.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问题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1.

篇13

公司的信用状况是企业的债权人及股东进行投资的重要依据,因此,对上市公司进行信用风险的度量显得异常重要。KMV模型是由KMV风险管理公司开发的一个信用风险计量模型,是基于Black Scholes 和 Merton的期权定价理论的违约预测模型,本文采用该模型对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进行度量。

一、KMV模型介绍

KMV模型将公司股权看做是买入一份欧式看涨期权,该看涨期权以公司资产为标的,以公司债务为执行价格。在企业的债务到期日,若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低于企业所需偿还的负债面值时,企业将发生违约;若企业的资产市场价值高于企业的债务面值,则公司偿还债务。模型以违约距离表示企业资产市场价值期望值距离违约点的远近,距离越大,企业发生违约的可能性越小,反之越大。由于中国历史违约数据缺乏,违约距离和违约概率之间的映射关系无法实现,因此,本文直接用违约距离度量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大小。

二、实证分析

1.样本的选取。由于公司2007年被ST和2006的年报是同时发生的,故在本文的实证中,采用2007年1―6月被ST的40家上市公司和非ST的40家上市公司2005年的财务数据和股票数据进行分析一年后上市公司的违约情况,选择非ST企业的标准是:与配对的ST企业同行业及具有相近的资产规模。

2.计算上市公司股权的市场价值VE和股权价值的波动性σE。由股票的周收盘价格可以求出周收益率的标准差,股票的年收益标准差和周收益标准差的关系为σE=*σn,其中N为一年中的交易周数,在此,假设一年有250个交易日,一周有五个的交易日,则全年的交易周数为50周。此外,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存在的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且非流通股并不随着市场价值变化而变化,本文以每股净资产估计非流通股的价值,则股权的价值VE=流通股的价值+非流通股的价值。

3.违约点的计算。公司的资产市场价值越向债务的面值靠近,其发生违约的风险也越大。KMV公司的研究表明,违约点处于债务面值总额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某一点,在本文的实证分析中,采用KMV公司推荐的违约点计算方法,即,发生违约点的值=流动负债+0.5长期负债。

4.计算公司资产的市场价值VA及其波动率σA。根据KMV模型,现在通过以下的期权定价公式来计算公司的资产价值VA和资产价值的波动率σA。

VE=VA*N(d1)-e-r*(T-t)*B*N(d2)(1)

σE=σA(2)

d1=(3)

d2=d1-σA (4)

其中,B为公司的债务面值,根据违约点的概念,B=短期债务+50%长期债务,VA为公司资产的市场价值,σA为公司资产价值的年波动率,r为无风险利率(取一年期整存整取的利率),(T-t)是债务的偿还期限,N(d)是标准累积正态分布函数。本文采用MathCad软件解出上述方程组,得到公司2005年末资产的市场价值VA及资产市场价值的波动率。

5.计算违约距离DD。KMV模型把违约距离定义为,要达到违约点资产价值需下降的百分比对于标准差的倍数。违约距离计算公式如下:

DD=(5)

式中,E(VA)为公司资产的期望值;为违约点价值。设E(VA)=VA,即公司的资产增产率为零,=B,同时假设公司资产价值服从正态分布,因此,违约距离DD反映了公司资产价值距离违约点的标准差数。利用上述公式求出80家上市公司的违约距离(如表1所示)。

6.两总体样本违约距离均值的T检验。计算结果表明,40家ST上市公司的违约距离均值为2.1281,40家非ST上市公司的均值为2.5397,可见ST上市公司的违约距离较小,信用状态较差。为了说明是否可以利用违约距离区分ST上市公司和非ST上市公司,对两组样本进行独立性的T检验,结果(见表2)。

由T检验可知,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条件下,ST和非ST上市公司的违约距离均值存在显著差异,可认为违约距离能够较好的区分公司信用风险的高低。

三、结论

KMV模型在计算违约距离时利用了公司股票的历史交易数据和基本的财务数据,能够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比较全面地对公司的信用状况做出评价,由于上市公司每天都有交易数据,且定期的公布财务报表,因而可以进行不断更新,及时提供与实际情况比较相符的信用状况指标,可以认为,该模型是度量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状况的有效模型。

参考文献:

[1]马若微.KMV模型运用于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的实证检验[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6,(5).

[2]翟东升,张娟,曹运发.KMV模型在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工业技术经济,2007,(1):126-127.

[3]迟晨.KMV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度量的实证研究[J].海南金融,2010,(2):41-44.

Analyzing the Credit Risk Measur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Base on KMV Model

LIN Chan

(Department of Tourism,QiongZhou University,Sanya 572022,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