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语文教学方式

篇1

一、活化教材、补充教材

语文这一科知识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打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渠道。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与感受走入语文课堂,又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社会生活。

比如:在学习第三单元课文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把《品德与生活》课本中的夸家乡、描绘家乡的章节引入到语文课中。教学中产生引导学生自主地走向生活,通过生活观察,与家长、亲朋的访谈、询问,利用网络查询等方式搜集家乡风景、特产、人物和建设成就等方面的情况;其次是指导学生将了解到的情况用口头或局面语言的形式进行加工整理;最后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这样一个活动过程中,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学以致用地快乐。发现生活与语文的天然联系。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会到语文与生活的天然渊源,发现更多的语文学习资源,开发一个无限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从而使学生能自主地、合作地、探究地学习语文,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朱熹有诗云:“问渠哪能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单元主题特点以课文作为源头,挖掘出新的活水,为课文注入新的空气,进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游戏中学习,激活思维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一节课四十钟不可能完全处于学习状态,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开发创造思维,无疑少不了引入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把学习当成乐事。这种情况下,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提高。比如课前品尝“游戏点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预习课文,用知识得到巩固与积累,同时唤起他们的学习需要,使其进入积极主动的状态,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如生字卡片传递,既是对字的认识与巩固,又是词语的积累;课中畅游“游戏世界”,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这样的游戏多运用于生字的认、写学习中。如猜字谜、拼装部件成字等游戏,让孩子乐于学习,游戏于教学。让孩子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自觉参与、主动学习

如在教学《画家与牧童》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充分体验画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师生在交流“还有什么人在夸赞大画家的画?”时,让学生领会到“纷纷夸赞”的意思。另外,教师又以让学生对大画家、小牧童说句话的交流形式,入情入理地体会他们的好品质。这样既注意了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敢于表述自己真实感受的习惯。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再如在识字教学中,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主加拼音、组词,课前预习就要解决一些问题。用查字典、查资料或询问做好提前预习,给学生心灵放飞的自由,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学习潜力就会充分发挥!学习一量和学生个体的经验结合起来,就会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一种体验,这种体验会升华为一种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从识字这个角度来说,就转化为新课标提出的“主动识字的愿望”―“浓厚的兴趣”进面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我教学的宗旨就是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学得有创意。但这却同时带来了不少问题,即放得太多时有些放纵,不易于调控;生生之间缺少合作,自私自利与语文一种人性化教学相悖;生字教学方法单一等。针对生字教学单一问题,我大胆地启用学习班长教学生字(即从班里挑选一个学生临时代替老师进行生字教学)。一个学生一种方法,学生不易枯燥,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加强孩子的合作意识,我先以一种命令式让孩子两两合作确立一帮一互助小组,并定期进行检查,落实合作情况。对合作好的小组进行奖励,调动孩子们的合作兴趣,进而为在课堂上多人小组合作打下基础。同时,合作交流学习也培养了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如果教师能把学习变成乐事,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教学效果必然大大提高。同时也还了孩子一个真正快乐的童年。雅斯贝尔斯《什么是幸福》一书中反复强调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他将“精神成长”置于“科学获知”之前,真正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诠释了教育的过程。我们的教育应该更多地提出和实施生命教育,使学生拥有自由的空气、民主的精神、平等的对话、心灵的撞击、成长的体验、探索的追求、丰富的生活、未来的憧憬。真正树立终身教育观,让教育成为唤醒心灵的音乐,让学生享受教育,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篇2

如笔者在第一次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就忽视了学会语言文字运用这一点,其实更多时候教师认为强调语文的社会性好像才是语文教学的高端,字词教学是很容易解决的低层次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我们对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没有彻底搞清楚,没有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本体内容。笔者之前执教这一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3.通过对司马迁及《史记》的深入了解,激发学生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

这三个教学目标基本与“教参”如出一辙,尤其是第二点,指向理解司马迁的发愤精神,从言语学习与运用来说,这显然不是语文课程的内容。因此,如果将“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一条加入到教学目标中,切中的恰恰就是语言学习与运用的要害,将语言文字学习与运用落到了实处,既接“地气”,又能从运用语言文字的角度更深层次地理解“发愤”,而不是就文本的理解而理解、感悟而感悟。说白了,目标的精准定位,其实就是在确立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的地位。

二、语文学什么:析词品句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字词教学只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初级目标,并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析词品句和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新课标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从语文学习的目标和本质来看,最基本的是要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精确妥帖,并以运用语言为目标设计学习过程。语文教学在文字运用的基础上,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析词品句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学习课文语言的精确妥帖,比较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乌申斯基曾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

如在第一次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是循着策“一词”而动“全篇”的阅读思路展开,设计了“锁定题眼聚焦‘发愤’”“析词品句感悟‘发愤’”“历练表达抒写‘发愤’”“生命感召升腾‘发愤’”四个板块,本以为是一种很不错的教学方式,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发愤”体会了,但品词析句似乎没有落实。所以在第二次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将目标改为“感悟发愤,析词品句”,这样就将教学目标真正落实在了析词品句上。

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一连串问题主要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思想,他们并没有从中获得析词品句的方法,更别说提高用好词语写好句子的自觉,以及运用语言的质量了。为此,在第二次执教时,笔者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析词品句的方法,感受遣词造句的精确妥帖,理解言语表达的方式,始终以学习与运用语言为目标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说这是学习与运用语言一个很大的转变,其实也是回到了语文学习的原点上来。析词品句要教给学生方法,不是简单地找出关键词就可以解决问题,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中哪些词句凸显了司马迁的发愤?这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这个核心问题教师一定要想清楚、想明白,否则还是在教课文。对此我们必须“想明白”――语文学什么,析词品句永远是语文学习的重点。

三、语文教学要做什么:关键是通过语言表达去感悟课文思想情感

语文教学还要做什么?最关键的一c就是要有意识地通过课文的言语表达形式去挖掘、发现渗透在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要弄明白是怎样渗透,如何渗透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回到言语运用上来,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其思想情感自然就流露了出来。即在学会语言文字运用和析词品句的基础上,学生能运用自己学会的语言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一点,笔者在第二次教学中得到了认识和提高。

如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历练表达来抒写“发愤”,突出“发愤”,写出“发愤”。先让学生交流所积累的关于“发愤”的精彩词句,这样既给学生一些提示,又能落实课标中“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一条。

语文学习是为了学会表达,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写作指导中,以往教师都会强调学生的写作意识。结果,学生的写作意识有了,但是写什么?为什么要写?怎么写?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追求的只是情感上的渲染与共鸣。对此,笔者认为如果能够从课文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去引申,可能更能凸显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语文教学具有工具性,同时也具有社会性,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渗透思想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在《司马迁发愤写》一课的教学中,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经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积累的有新鲜感的词句及素材,把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过程想像着写下来,以此来填补课文中的空白。学生通过教学过程中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和析词品句的训练,很快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写作任务。有的同学不仅用了好词好句来表达,还把一些相关联的材料融入到自己的表达中来。

语文教学要教什么,让学生学什么,怎样才能学好,看似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实也是简单的问题,语文离不开文字,文字离不开理解和感悟,学习文章和字词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运用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方法和出路。

参考文献

篇3

现代教学论的真谛就是主张教学重在发挥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张扬人的个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长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语文教学应多联系儿童的实际生活。

1.1 在生活实践中,张扬学生个性。学生的生活蕴藏着无限的教育价值,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者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的资源,把学生生活中的资源,作为张扬学生个性的源泉。在现实生活中,养成学生乐于探究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个性品质。如:在开学之初,让学生回忆起假期生活中一页页值得回忆的美好片断,让他们把在假期中的见闻和实践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每一位学生,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有一段段真实的经历,一个个美丽的传说,一句句实践后的感受……在这种心与心的碰撞中,学生了解许多风土人情,有许多的感人的体验和收获。然后,用一段话把自己的小故事再写下来。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而且开阔了眼界,达到了情感交流、资源共享。

1.2 在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中,张扬学生的个性。语文教学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在教学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教师要注重场景教学,积极地把学生引向学习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教学写景的文章后让学生做导游和写解说词,学了人物的文章后让学生当记者进行采访或与人物网上对话,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发展语文能力、提高学语文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张扬学生的个性。

1.3 在口语交际中,张扬学生的个性。在口语交际课中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在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激发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在说话中学会说话,在交际中学会交际。二是课堂教学中注重以学生思维活动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让大脑活起来。

2.重视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课本是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范本,文化素养包含其中。教师在讲读时,一定要注意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文化素养的感悟。这样学生才能从课文中收集大量的语言文字信息,在脑中储存下来,长期积淀。现代语文教学应该是"以掌握祖国的语文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为了强化这一手段我们要采取以下几条措施:

2.1 增加课本中的背诵量。就现用的教材来看,不论是含蓄隽永的诗歌、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但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却为数不多。所以我除了落实课本的背诵量,每单元还挑选一些妙语佳句、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成诵,并运用于片段练习。

2.2 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背诵训练。语文教学时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一课教完了,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是否积累了好词佳句,是否把所积累的好词佳句恰当地加以应用,作为评价自己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

3.注重语文教学知识的拓宽延伸

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

3.1 Z文教学课前要精心预习,课堂要有效引导,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元化的求知过程,通过多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语文时,教师先后采用课件展示,读文绘画,上台讲解,演示说明,接读强化等处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阅读实践之中。这种求知是心灵与文本的对话,教师的点拨和指导,独具匠心的设计与组织,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形式多元化的求知过程。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3.2 课堂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表达空间,营造一个争先恐后、畅所欲言的喜人场面,使语文知识得到拓宽延伸,让课堂丰富起来。教学语文,教师先让学生读课文,然后用"从那个词语或那个句子读出了什么",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点拨学生,既告诉学生品读的重点是词和句,又没有限定固定的范围,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没有用自己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以开放的理念,设计了开放的问题,营造了开放的氛围,自然也开放了学生的思维。

篇4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改变了过去不科学的教学观念,努力创造新鲜科学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许多语文课堂依旧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讲台上不停地讲,学生被动地学习,甚至开小差,长此以往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烦学习语文。这种教学方式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

展,也不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这种错位的教学模式也严重影响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课堂教学的方法过于单一。随着中小学不断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中,教师也逐渐习惯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但是教师使用的方式过于单一化,大部分只是将课堂板书放在了多媒体中,并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的积极作用,这种方式只是传统教学方式的翻版,依旧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新鲜感。

最后,教学内容远离生活。大多数教师教学时只是依照教材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这种教学方法远离现实生活,十分空洞,学生找不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只会觉得语文课十分枯燥。此外,这种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读死书,无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

想要改变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新方法出现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其中先学后教、小组合作以及多媒体教学三种方式的应用最为广泛,其产生的积极影响也较多,可以将这三种方式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先学后教模式要求教师进行教学设计,通过研究教材设置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时间,安排自主学习的范围并提出自主学习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等学生学习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成果汇报,对学生给出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点评,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重难点的讲解,从而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将课堂还o学生,调动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其综合能力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有着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它最大化地拓展了语文教学的范围,增加了教学的内容。语文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要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的效果。小学生的思维较活跃,善于用形象思维思考问题,而逻辑思维较差,因此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将其与教学目标相适应,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要贴合教学内容,否则会起到反作用。此外,还要注意避免过度依赖多媒体,传统板书可以解决的不用另外制作多媒体课件,要适度使用先进设备,才能更好地减轻教学负担,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方式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思考问题。教师可以在课上及课下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课上可以就教学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也可以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分组参加,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好胜心,使其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课下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划分学习小组,组内学生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互帮互助,最终共同进步。通过灵活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随着新课标要求不断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进行创新,这样才能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先学后教、多媒体教学以及小组合作都是近年来创新出的全新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贴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全面的思维方式。这三种新兴的教学方法符合新课标对小学教学的要求,值得广大教师将其运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中。

篇5

一、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弊端

1.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大多数教师都坚持以教材为中心,依照自己的教学经验开展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忽略了学生的个人感受。教师评价个人的兴趣和感觉进行教学,表面上教师的讲授很卖力,但是学生的接受效果并不佳。长此以往,学生只是学会了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而没有形成真正的语文思维。

2.标准答案式的语文教学。一些教师为了应试的需要,将语文课程的讲授理解为标准答案的普及教育,针对考试的特点,制定一套应对考试的答题思路,让学生接受这样的应试思维,将语文当成一门考试的学问,学生逐渐丧失了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3.讲授方式过于死板。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极为死板,教师仅仅是单调的说教,语文学习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实际上,语文是一项基础性学科,它和很多学科都有很密切的联系,如果只是单纯地说教,就会将学生带入误区,影响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而且也会让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动力,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不强,课堂的教学氛围也很死板,这就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处在了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转变

1.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教学的过程本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所以教师必须从课堂的“主角”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同时新的课程标准也不是要求每个学生在任何方面都要全面发展,而是应该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的长处,而不应该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所以,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不应该对其批评,而是鼓励其个性发展。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只是传授给学生死板的知识,或者标准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丰富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活泼的课堂氛围内得到启发,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总而言之,在新课标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对课堂形式、教学内容进行革新,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的投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对学生进行训练式教学,只是关注对基础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投入,以至于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在课堂上只是简单的、机械的记忆。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都考虑到教学内容之中,课堂教学就必然变得妙趣横生。

所以,教师应该把握好自身的角色,选择合适的方式,通过有趣的教学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只有真正地了解学生的心态,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微笑教学可以让教师赢的学生的认同,教师的表情和肢体语言都会影响到学生对老师的印象,教师只有用鼓励性的话语才能更好地感染学生,将以往命令式的话语转变成平等的交流,这也是为学生创设自由平等的教学环境的需要。

3.为学生创设自由的学习空间。为了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让学生自由地展示自己,尊重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虽然学生提出的一些观点可能不完善,或者比较偏激,但是这些不完善的观点很可能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不应该直接给出学生答案,也不应该随意否定学生的观点,而是鼓励其进行逆向思维。只要学生的答案没有原则性的错误,就应该对其主动性进行肯定,通过这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4.改革教材内容。传统的教材由于编写年代较久,其内容有很多地方不能适应现代的需求。而新颖的图片、优美的文字将很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也会提升学生阅读课本的兴趣。和传统教材相比,新课标下的教材在封面设计、内容安排和图片说明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在内容上减少了知识含量,在知识难度上也有所降低,这就降低了学生的理解和背诵难度,减少了不必要的记忆内容,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加强了课本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小学语文课堂贯彻一种人文主义精神。

5.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利用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精神,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语文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同时,通过语文实践活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主设计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为学生创造足够的机会,让其自由开展内容多样、形式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进行演讲比赛、知识问答竞赛、办手抄报或者辩论赛等等。同时,还可以开展课后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化实践,将其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检验和理解,这不仅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有利于将静态的语文教学变成动态的实践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体会到语文学习的无限乐趣。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推广,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内在的潜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积极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教师必须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与师生的学习都呈现出低效化。教师一味灌输知识,鲜有师生互动等环节;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鲜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个性被扼杀。而教师也是受害者。教师的教学水平长期停滞不前,久而久之,陈旧的理念会根深蒂固,影响到自己素质的提升。

新课程改革为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给教师提供了自由伸展的空间,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慢慢彰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教学方式逐步走向教学的前台。但我们也看到,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反思。

一、对阅读方式的反思

1.阅读方式流于形式。我们知道课堂上语文教学很大一块空间来源于对文本的认知和阅读,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新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扎扎实实抓好课堂内的阅读教学,可而今眼目下,课堂上常常流行这样的口语:“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你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表面看来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而在实际教学中,课堂上,教师言毕,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到处是所谓的“书声朗朗”,而学生常常会忽视或者说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久而久之,不喜欢的方式就会让学生丢弃。比如像默读、浏览等有的学生上了高年级都还不太适应这种读书方式。

2.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儿童是否有阅读的兴趣,很大程度取决于学校第一学年的教学活动。如果老师能发现、奖励和发展学生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每一个优点。那么他们就会喜欢上阅读,所以,我们在语文低段教学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培养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这样看来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对合作讨论方式的反思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也正是课堂教学改革所努力的方向。眼下,几乎所有的课堂,特别是公开教学,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是“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凸现了,学生的头抬起来了,手也举起来了,话也多起来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激发起来,表面看来学生是动起来了,但实际上学生合作的有效性很低:有的不管问题是否适合采用合作学习这种方式,不论问题大小、深浅一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有的教师把问题一提出没有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直接进行合作讨论;有的问题只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就能解决的也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有的合作讨论的目标方向不明确或范围太大太空,学生不知道该去合作什么,讨论什么;有的合作则根本没有时间的保证,几个学生凑到一起还没有说几句就草草收场;有的小组学习中,爱发言的依然是那些学习好的,学习差的则只是旁听;有的小组合作因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而变成了学生说笑或玩耍的机会;还有的教师在学生合作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课堂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为达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们必须重视:

1.精心选择合作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有的问题不太复杂,这样的问题,可通过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时间逻辑思维这三种思维的一般加工方法和策略解决;但有的问题的复杂性水平较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

2.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之后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要做到能听出别人发言的内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就保证了每个人都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同时在参与合作学习中,教师更应培养特困生在小组内主动参与的勇气和自信。

3.加强对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要等待,而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教师不应该担心学生讨论时会提出很多问题,怕“不好收拾”,殊不知学生在这样的“问题堆”中思索,“小问题”马上迎刃而解,“大”问题就是我们教师要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如何认真分析并反思思维的过程;教给学生正确的合作策略,让他们逐步掌握合作的方法。

三、对多媒体教学方式参与度的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不但带来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带来了教学手段的优化和多样,最直接的表现是对多媒体资源在课堂中的广泛应用。我们都知道,多媒体教学资源中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是现代教学的需要,它所带来的便利和优势也是大家熟知的。但在多媒体的应用中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

1.过份依赖课件。部分教师认为一堂优课如果没有课件或者说课件内容少了的话就不是优课,于是将课件作为自己能力水平和课堂效果亮点的标志。为了片面地追求课件的新,奇,课前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制作课件。一节课从开课到结课始终都在使用课件,整堂课成了课件的演示课,整节课看到的只是声像音画的不断变换的展示,而看不到老师的引导,看不到学生的思维,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过程也好像全权委托课件代替了一样。

篇7

1 新课程改革前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对比

在新课程改革之前,有些语文教师表示,由于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一致没有改变,而且学习内容较为枯燥,缺乏趣味性,这就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没有想方设法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也没有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环节,这就使得学生逐步对语文教学提不起兴趣,严重影响课堂效率。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开始逐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教师经常会加入一些提问环节、解读课本外的相关知识的环节、让学生写作的环节,这些环节的加入都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的交流,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课本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对小学语文产生学习兴趣,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氛围活跃。

在新课程改革之前,语文课本的内容设计方面较为落后,大部分内容还是几十年之前的,一直都没有进行一些改变。教学内容也体现不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时也只是将课本上的知识要点、应学词汇、造句能力等等内容在黑板上罗列出来,进行机械性地讲解。教师很少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在布置作业时也只是课本知识内容的再现,没有一些拓展性思维的题目。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语文课本进行了一些内容上的变更,加入了一些与现代相关的知识内容,实现了课本知识内容与社会共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开始对教学方式作出一些创新性改变,不仅仅是一些课本内容的机械讲授,而是加入了一些有助于拓展思维的课堂研究。教师通过举办辩论赛、主题班会、朗读比赛、课外拓展等等活动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课本知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 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点

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逐步走向合作式教学。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改变了以往的以教师为引导主体的教学方式,提出一种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给小组安排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一些指导与点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加强团队合作能力。这种小组间的竞争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小组内部成员都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都能够得到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逐步走向自主式教学。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改变了以往的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方式,提出自主性学习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单一地进行课本内容的讲授,学生获得了更多的主动参与权。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需要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要能够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课程结束之后,学生要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总结、反思,从而在下一课时的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

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语文教学方式逐步走向研究型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始采用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方式,教师针对课本知识,选择一个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给学生营造一种研究型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学进行交流,从而达到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课堂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研究性课题要与课本内容相通,要密切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设置情景模拟时要能够利用具有趣味性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发现语文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汲取更多的知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能够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实现教学目标。

3 结语

总之,为了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水平,笔者认为每一位语文老师应根据语文本身的特点,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同时,创建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加强语文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勇于创新,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笔者相信,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内在潜能必定能最大程度地被激发出来,其语文学习能力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新课程改革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从根本上加强了小学教学的管理模式与发展目标,从基础上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从能力上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保证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提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还需要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寻求更优的发展路线,实现飞跃。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要能够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找出自身以前教学方式中的不足之处,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保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保证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积极创新,以实现小学语文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教师评价学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立足过程,重视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学习兴趣的评价,即教师在平时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喜欢语文学科,是否愿意上语文课,课外是否爱好读书。课堂表现的评价,即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思考、回答问题、评价别人的见解、组织和表达语言的能力及表达过程中的文明礼貌等。作业质量的评价,即作业是否独立、认真、按时完成,书写是否规范,答案是否正确,是否有独到的见解等。并且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与错误,善于欣赏、借鉴别人长处的品格。首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对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自我评价,然后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其次,在知识与技能考查后让学生根据口试或笔试题型得分、失分情况先进行自我总结,然后同学之间相互找一找错误的原因,指出今后应注意的问题,怎样去改进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定时让学生回顾并和同学交流自己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体会,相互评价在学习上的投入、收获及不足等,养成良好的学习反思习惯。

二、要注重沟通、反馈功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作业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语文作业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载体,更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教师可以从学生作业中及时获得对教学情况的反馈,了解教学的真实效果,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反思自己在教学时的疏漏与不足,进行查漏补缺,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应把每一次作业的批改作为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喜好,与学生沟通思想、交流情感、探讨生活的有利途径。这就是作业的沟通功能。使得语文作业既有其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学生完成作业也学习做人,每一项语文作业,都应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载体。学生做作业,教师评改作业还是一种人文活动,师生通过各种类型的语文作业交流学识、平等对话、志趣相融、教学相长。

三、开展语文教学的多样性和充分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课堂活动就是一种语文实践,所谓活动的多样性是指课堂活动形式多样。目前,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升学的压力、教学方法的呆板、教学内容的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厌学语文的现象比较普遍。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要求,组织不同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语文学习的真谛,从而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活动的充分性是指我们开展活动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不是表面上的“哗众取宠”,而是让活动达到一定的层次和深度,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在创设多样性与充分性的活动时,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多与少的关系。并不是说每堂课上学生活动总是越多越好,活动的数量应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相关,与教学形式协调配套。二是动与静的关系。并不是说每堂课上学生总是“动”着就好,因此,外显的“动”是必要的,但这应是课堂的必需;而有时候学生深层次的“静”思,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高境界的表现,也应大力发扬。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实际上是对教学全过程的合理分解,其目的在于让评价的主体和客体双方都共同关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关注这个过程中既要评价“教”,又要评价“学”。精彩的语文课堂评价,会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会点燃学生热爱语文的火种,会催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精彩的语文课堂呼唤着真实、真情、真切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

篇9

一、利用网络资源开展阅读教学

能够选入语文课本的材料毕竟是少数,还有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文章在网络上也同样具有教学意义。因此,要借用网络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鼓励他们开展继续阅读,从而为他们的发展奠定资源基础。

1.利用网上资源深化课文学习。课文中的很多知识点并没有得到完全的体现,为了更好地表现这些知识点,教师就需要通过网络搜集这些材料,结合课文和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教授。一般来说,最好能提前向学生提出一些简单要求,让他们结合知识点自己寻找相关资料,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当然,教师自己是要做好充分准备的,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网上资源拓展阅读范围。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这可以以人物为线索,也可以以某一历史事件为核心,还可以围绕某一主题为核心,搜集相关材料。在海量资源的充实下,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必然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利用网络开展写作实践

利用网络资源充实写作素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的海量资源来充分写作素材,无论是写人、写物还是写事,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相应的资料,这样就能够拓展学生的视界,让他们打开更多思路、思考更多的写作可能性,学习更多更好的语句。这尤其对后进生来说是一个捷径。

总之,在网络时代,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引领学生自由地驰骋其间,达到最优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放式的语文教学是针对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封闭性而言的,所谓开放式语文教学,就是“以大语文教育观念为背景,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的新型教学。”

二、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的基本含义

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就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全面整合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广泛吸收已有各种教学法的长处,创造性地应用于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中,并通过运用先进教学手段,改革评价体系,达到使学生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指导思想。它本着“教为学服务”的观点,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立体的目标体系,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健全个性、创新精神和勇于实践的品质。

三、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很多,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式到最后教学的评价,每个阶段都会存在不同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往往是属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有的属教学目标的问题;有的属于教学内容方面;有的则属于教学方式单一,只重讲授,不重探究,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没有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有的要归之于教学评价方面,语文测试大量采用标准化试题,有利于考察知识的掌握程度,却难以考察学生的语文能力等。

四、开放式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开展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出现问题的四个环节,利用开放式教学的优势,对问题逐一进行研究分析,有效的开展开放式小学语文教学。

(一)教学目标的开放性

强调语文学习的目标不仅仅是掌握具体的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的技能,语文学习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发展自己。所以语文教学要向生活开放,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生通过在学校中获得的语文经验,最终还要回到生活当中去,在生活中取材、在生活中应用。所以,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价值所在。

(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目前的语文教学内容而言,仅仅限定在书本、课文之内。尽管我们一再说,课文只是例子,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课文成为教学内容的全部,要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开放化。

1.拓展阅读范围。教材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开放的语文教学不拘泥于教材,而是以教材为基准,不断拓展,指导学生查询、阅读与教材相关的内容。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对于教材中那些节选的名篇,可以以节选的课文为基础,再扩展到整部作品,组织学生利用阅读课或课外时间阅读原著,以更好地把握原著精髓,提高阅读水平。

2.将语文活动引入课堂。语文课应该有意识地将语文活动引入课堂。语文活动的引入,是将生活与单调的语言文字训练联系起来,寻找它们的连接点。

(三)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传统教学中,一切以教师为主,教学目标、方法由教师确定,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新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倡导教学方式的开放,现代教学过程是情境化的、信息化的、生活化的动态开放系统。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包括学生的自学学习和引导合作学习。

1.调动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分析、探索、实践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建立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成为教学方式开放性的重要任务。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自己想的,教师都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师都应想方设法为其提供机会。

2.引导合作学习。小学生应当“学会合作”,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问题的解决。而语文学习对小学生来说,更需要一种群体合作精神。合作学习实现了学生主体的共同参与,由于小组各成员的思维方式、知识背景、生活经历、社会经验各异,学习同样的内容,会有不同的方法和理解。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影响,不仅能有效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高效率地在课内互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中碰撞,有利于优势互补,提高学习效能、促进共同提高。

(四)教学评价的开放性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诊断、反馈、激励、导向等功能。而传统的教学评价重甄别与选拔,重结果轻过程,“评价”主体和方法单一,使得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是应该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鼓励答案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善用评价的模糊化等手段来实施开放性评价,对激发学生求知的热情,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结束语

开放性小学语文学习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开放性学习变单一、被动、封闭的学习为多样、自主、开放的学习,是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还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索。

篇11

1 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的基本含义

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就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全面整合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广泛吸收已有各种教学法的长处,创造性地应用于现代课堂教学过程中,并通过运用先进教学手段,改革评价体系,达到使学生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指导思想。它本着“教为学服务”的观点,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立体的目标体系,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健全个性、创新精神和勇于实践的品质。

2 融入社会、感受自然

社会是个大课堂,生活像个万花筒,社会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要与现实生活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联系。语文教育是思想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它在塑造人的灵魂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所以,语文教学除了课堂、学校以外,还需要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传统教育的一大弊端是把学生限制在教室里,不让学生接触丰富多彩的世界,而开放式教学打破这种时空阻碍,有计划地把学生引向课外、引向生活、引向自然。语文是生活的工具,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及时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从日新月异的时代生活中汲取新鲜活泼的语文学习内容,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需要结合起来,与社会发展同步。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将课堂教学引向开放,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扩展学习语文的范围,提高语文素养。因此要满足学生精神世界的需要,就要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挖掘教材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使其或独立思考,或大胆想象,或勇敢质疑,或互相争议。尤其要鼓励学生不顾生疑,大胆发问,敢于挑战权威,对新问题、新知识始终怀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

3 构建平台,开放教学形式

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有足够的时间通过读书实践活动主动地获得知识,学生之间能够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只要开放教学形式,学生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见解“释放”。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二册《司马光》一文时,学生读懂课文后,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你想对文中的哪个小朋友说什么?”开始,学生面面相觑,露出想说而不敢说的神色。我改变了形式:“这样吧,把你的想法下位去告诉你的最好的伙伴。”一下子,教室里热闹起来了。然后,我再点名(其伙伴)来说,哪怕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的想法也真是出乎意料。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构建互动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的“秘密”,在这开放过程中,学生毫无顾忌地吐露真言,这让老师无比开心。

当然,求知不应局限于课堂,还应联系生活实际,将学生带到大自然或社会课堂中去,让教学空间由教室延伸到课外、校外的活动中去。

篇12

一、加强自身文化素质,积极参与多元化培训

教师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首先得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教学能力,因为我国的教育是不断改革和发展的,教学目标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改变,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多元化培训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小学语文教师的系统培训,保证自身的语文基础性知识多元化,将自身的创新性思维和多元化教学方式联系起来,丰富教学方式。

二、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小学生的胆子比较小,他们不喜欢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教学中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从而转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方式,实现教学相长的教学效果。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促进思想交流,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学习兴趣,顺利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

篇13

一、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教学目标要有开放性

主体教育思想主张把学生看做富有个性与主观能动性,不断发展着的认识主体。而教学过程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掌握新技能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也就是说,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新课改的实施要求下,结合主体教育思想,小学语文教学不能把目标局限在掌握基础的字、词、句、篇上和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我们要将眼光放得更长远,注重所学知识和能力的运用,将学习的最终目标定位为更好地为生活服务。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际生活应用为目标。

二、实现以情绪教育为辅,教学内容要有开放性

小学阶段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黄金阶段,如果小学语文学不好,以后到了初中或高中再补习语文将会非常吃力,尤其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很难改变。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只将教学内容局限在课本教材上,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字、词、句、篇,更不能教给学生机械地分析文章结构和模仿写作,小学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选取适当的文章著作,尽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在大量的阅读中逐步培养学生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然,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选出正确的、有价值的、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实现以能力教育为主,教学模式要有开放性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理解与表达的能力”。就理解而言,在阅读时学生应该发挥主体性,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文章,批判性地阅读文章。因此,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意味着教师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的意见。例如《云雀的心愿》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云雀妈妈擦去头上的汗水……”有学生提出质疑:鸟类没有汗腺,哪来的汗水?学生的这种反应恰恰是在阅读过程中主体充分参与的结果。就表达而言,它的开放性体现在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有表达和交流的愿望,并且能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充分、准确地表达出来。

四、实现以全面发展为方向,教学评价要有开放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上面提到的几项内容还是比较好实施的,实施最困难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首先采取措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有所发展,但是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情况重点又要有所不同,不能一切都一刀切,对所有学生要求都一致。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既要从德智体美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对一个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又要按照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就要注意不能单从学习的结果上给一个最终的定量评价,而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阶段性进步,综合给予定性评价。可以采取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形式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多重评价,比如表现性评价、小文章评价、档案夹评价、活动参与评价、语言激励评价、小评语评价、评价表评价等等。总之,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并不是给学生一个素质能力的评判结果,而是通过不同阶段的评价使学生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寻找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的方法与途径。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从教学目标着手开展开放性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并将这些落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全面的教学评价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据此,我们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要做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的真正价值所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尽量扩展学生的阅读知识面;培养学生质疑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通过不同方式、不同方面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特长发挥,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

参考文献:

[1]裴娣娜.从传统走向现代——论我国教学论学科发展的世纪转换[J].教育研究,1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