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行政决策的方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行政决策的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行政决策的方法

篇1

土地整理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综合行政、经济、工程技术等手段,对耕地、道路、林网、居民点、水利设施等进行整治,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覆被,以实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进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优化土地景观格局等目的。土地整理的投资主体为各级政府,收益群体为项目区全体农民,既有明显的公益性和公共性特色,它的投资重点集中在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追求土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因此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外部性效益远远高于直接经济效益,并且该种效益的体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隐蔽性。

土地整理的立项决策是土地整理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明确土地开发整理责权、合理使用工程投资、保证工程质量和项目工期的有效方法,因此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土地整理立项决策的重要保障和重要途径。规划中的土地整理项目承担着项目区土地功能分区、空间布局、调整土地利用类型和数量结构的功能,必须达到经济合理、社会可行、生态平衡的多重目的,受到多方面复杂因素影响与制约。针对土地整理领域中评价决策问题,当前较为普遍的理论方法是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特尔菲法、可拓工程方法等,如王瑷玲等”[1]借鉴多目标多层次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理论,构建包括技术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景观生态环境效益指标的土地整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互校正方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根据评价指标对项目成功度的效应建立模糊分布函数,获得评价结果;薛继斌等[2]通过分析我国土地整理事业的基本特点,认为可拓工程方法凭借其思维模式和物元变换方法,在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策略集生成方面占有一定优势,提出针对土地整理目标和条件间及主、客观条件间的矛盾,利用物元的可拓性,通过物元变换化矛盾问题为相容问题,开拓出符合要求的规划设计方案集;李岩等[3]从土地整理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等方面人手,构建了由八个经济效益指标、六个社会效益指标和八个生态效益指标组成的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以指数和法计算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价得分,从而确定评价标准。本文将着眼于不完备决策信息的处理,从决策空间的二元关系入手,分析决策对象的格序结构关系,运用属性约简和优势关系理论辨别决策规则的合理性,深入探讨土地整理立项决策过程。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了构建的理论模型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1 立项决策中的格序关系

土地整理立项决策是一个逐步寻优的过程,决策者根据主观偏好和知识经验,不断构建基于主观认识的决策规则和决策空间,选择令自己更加满意的对象。但是,在某些复杂决策环境中,决策目标或者对象属性之间存在客观冲突,决策者无法直接做出偏好比较和优劣排序时,可以引入“格序”这一理论工具。

“序”是自然界与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一种基本属性,它表现为对象间的相对优劣。在复杂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就是要在诸多干扰因素下赋予决策对象一个序关系的属性。“格”是一种特殊的有序结构,它在处理决策问题中的不确定性偏好关系、选择决策空间中的满意对象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与广泛的应用。格序决策理论的建立,开创了决策科学发展的新方向,能够更加客观地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不确定决策问题。

设Q是土地整理立项决策集合,称R为Q上的一个二元关系[4],如果满足RQ×Q。决策者对评价对象(土地整理项目)的相对偏爱程度称为偏好序或偏好关系,可以表示为目标决策空间上的一种二元关系[4]。如二元关系“f ”表示“严格优于”关系。存在立项决策集合Q,偏好关系“f ”是Q上的一个二元关系,它满足:①对任意的立项决策对象a∈Q,不存在afa(非自反性);②对任意的立项决策对象a,b∈Q,如果afb,那么不存在bfa(非对称性);③对任意的立项决策对象a,b,c∈Q,如果afb且bfc,那么afc(传递性);④对任意的立项决策对象a,b,c∈Q,如果不存在afb以及bfc,那么也不存在有afc(逆传递性)。

在偏好集(Q,f)中,SQ,x∈Q,如果对任意的s∈S有xfs,则称x是S的一个上界;对偶地,如果对任意的s∈S有sfx,则称x是S的一个下界。记S的所有上界的集合SU={x∈Q|对任意的s∈S,xfs};S的所有下界的集合SL={x∈Q|对任意的s∈S,sfx}。如果SU有最小元x,则称x是集合S的上确界,表示为supS=∨s∈Ss;如果SL有最大元y,则称y是集合S的下确界,表示为infS=∧s∈Ss。

定义1[5] 设(Q,f)是一个偏好集,如果对任意的立项决策对象x,y∈Q,都存在x,y的上确界和下确界,则称土地整理立项决策集合Q关于二元关系“f ”构成一个格,并称“f ”是Q上的一个格序。

赵微等:土地整理立项决策的属性约简方法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年 第10期格序是区别于全序的一种重要的序关系结构。所谓全序是指偏好关系满足连通性假设,即保证对于Q的每一对元素是可比的,使得对所有元素排序成为可能。然而,由于决策人对土地整理立项决策环境认知的局限以及决策对象属性信息集的不完备性,或者决策人自身判断能力的限制等原因,对一般的二元关系,连通性的假设并不一定总能成立。因此,较之全序,格序是一种更真实地反映决策者实际偏好、不依赖于连通性又能满足某些公理的序结构。因此,基于格序偏好结构的土地整理立项决策分析与推理更加科学和合理。

2 属性约简及立项决策模型

属性约简是粗糙集理论的一种方法和应用,它通过优势关系的判定代替格序结构中不可比二元关系进行科学决策。定义如下:

3 实例分析

文献[8]按照全面性、可比性、代表性、有效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原则,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立项决策评价指标分为若干一级指标(综合指标)和相应二级指标,并对全国土地整理规划片区中的东南沿海区、黄土高原区中抽取不同类型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运用可拓评价方法对其进行立项决策评价。本文针对上述实例,从格序决策理论出发,进行基于属性约简方法的立项决策模型分析。具体评价决策方法为从“市场与社会需求程度”、“技术可行性”、“建设规模合理性”、“项目效益”等四类一级指标出发,对各个项目的分类指标进行评价。评价时重点考察一级指标下涵盖的二级指标,如“市场与社会需求程度”强调耕地指标占用率、人均耕地、公众支持率等;“技术可行性”强调新增耕地率、田块平整度、耕地质量、灌溉排水标准、灌溉水利用系数、路网密度、防护林配套等;“建设规模合理性”强调建设规模面积、项目投资、亩均投资等;“项目效益”强调投资回收期、农业生产能力增加率、防护面积增加率、水土流失面积控制率等。文献[8]从东南沿海区(q1、q2、q3)和黄土高原区(q4、q5、q6)分别选出典型项目,其中q1、q3、q6为平原区项目,q2、q4、q5为丘陵区项目,根据其对应区域的评分标准,经过专家对各评价对象的二级指标进行打分,然后乘以该二级指标对于其所属一级指标的权重后加权得出各类一级指标的评价值为[8](见表1):

表中q1-q6为评价对象集合:东南沿海区及黄土高原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C1-C4为一级评价指标:“市场与社会需求程度”、“技术可行性”、“建设规模合理性”、“项目效益”。指标值的高低反映了决策专家的主观偏好(越大越优型)。现利用二元关系理论分析评价对象。考虑各对象的属性指标,有q5 f qi∈{q1,q2,q3,q4,q6},q2 f q3,而其他元素之间都是不可比的,无法满足理想状况下的连通性假设。但是任意两个元素都存在上确界和下确界(或拟下确界),因此可采用格序结构描述该评价对象集合,见Hasse图1-图6:

4 结 语

土地整理项目是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环境进行的综合整治[9]。为保证项目的合理性,本文利用格序决策理论和属性约简方法对土地整理项目的“市场与社会需求程度”、“技术可行性”、“建设规模合理性”、“项目效益”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针对格序结构中无法直接给出优势关系的不足,构建了属性约简模型,探讨了约简规则提取的原则和步骤,实现了评价对象由复杂格序结构向单一链状结构转变的目的,科学地完成了土地整理项目立项决策的过程。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瑷玲,赵庚星,李占军. 土地整理效益项目后综合评价方法[J].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4):58-61.[Wang Ailing, Zhao Gengxing, Li Zhanjun. Integrated Evaluation Method for Project Post-Evalua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Benefits[J]. Transaction of the CSAE, 2006,22(4):58-61.]

[2]薛继斌,吴次芳,叶艳妹,等. 基于可拓工程方法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探讨[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31(6):816-819. [Xue Jibin, Wu Cifang, Ye Yanmei, et al. Research on Planning and Design of Land Consolidation Based on Extension Engineering Method[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Agric & Life Sci, 2005,31(6):816-819.]

[3]李岩,赵庚星,王瑷玲,等.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其应用[J]. 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0):98-101.[Li Yan, Zhao Gengxing, Wang Ailing, et a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Land Consolidation Benefits and Its Application[J]. Transaction of the CSAE, 2006,22(10):98-101.]

[4]胡长流,宋振明. 格论基础[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Hu Changliu, Song Zhenming. Introduction for Lattice Theory[M]. Kaifeng: Henan University Publishing House, 1990.]

[5]郭耀煌,刘家诚,刘常青,等. 格序决策[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Guo yaohuang, Liu Jiacheng, Liu Changqing, et al. Decision-Making of Lattice Theory[M]. Shanghai: Shanghai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3.]

[6]戴毓,周德群. 决策分析中属性约简的择优算法[J]. 系统工程,2007,25(8):89-93.[Dai Yu, Zhou Dequn. An Algorithm to Choose the Reduction of Attributes in Decision Analysis[J]. Systems Engineering, 2007,25(8):89-93.]

篇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21(2015)02-0178-07

引言

在证券投资市场中,投资收益往往伴随着一定的投资风险,且投资收益越大风险越高。为了实现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目标,Markowitz于1952年提出了投资组合的思想,其后,投资组合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投资组合问题是指决策者在信息不确定性的情形下对若干证券资产进行组合投资,以期权衡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来实现组合投资效用最大的决策问题。因此,依据投资市场信息,研究如何分散风险、实现收益或效用最大的证券投资组合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证券投资组合决策模型与方法的已有研究成果,最具代表性的是Markowitz针对投资市场中风险对收益的影响所构建的权衡风险与收益的均值一方差投资模型;还有一些学者在多周期动态投资组合、金融壁垒、信任风险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扩展研究。

近年来,一些学者指出决策者的心理行为在投资组合决策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并将决策者的行为凶素引人到投资组合决策的研究中,所涉及的行为因素主要有考虑参照依赖和损失规避的心理行为、后悔心理行为、失望心理行为以及心理账户等。其中,心理账户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对经济结果的分类记账、编码、估价和预算等过程,且在投资、消费决策中不同的心理账户与不同的决策类型相对应。在投资决策过程中,人们往往根据其自身的风险容忍能力、损失规避程度等因素在心理上将投资划分到虚拟账户下进行投资活动。为了描述和分析心理账户对投资组合决策结果的影响,SheFrin和Statrnan将心理账户引入到投资组合理论中,并提出了行为投资组合理论(BPT:behavioral portfoliotheory)以及BPT模型;马永开和唐小我在Shefrin和Statman研究工作基础上,通过研究发现BPT模型存在缺乏实用性及模型求解困难等问题,并对其进行了改进。姜继娇等将行为金融理论引入机构投资风险优化系统,建立了考虑心理账户条件下的投资决策风险优化模型;彭飞等构建了一种测度下偏矩风险的行为投资组合模型,体现了决策者既追求最低保障又追求一朝大富的心理行为;Das等将均方差投资组合理论和行为投资组合理论整合到心理账户框架下,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投资组合优化模型;AleXandre与Baptista和Baptista在Das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分别对投资背景风险与投资财富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熊晶晶等通过将价值函数引入风险投资决策中,并采用下偏矩来度量投资风险,建立了基于价值函数的单心理账户和多心理账户的行为风险投资组合模型。

虽然已有的研究考虑了决策者对价值的感知行为因素,但却很少关注决策者对概率感知的行为因素对最终决策的影响,而在现实投资决策中,决策者的心理行为往往体现在对价值和对概率的感知等多个方面。具体地,决策者针对不同的市场状态会产生不同的收益率预期,且针对不同市场状态的概率感知与实际概率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偏差,此外,决策者针对投资损失的感知程度高于同等数量的投资收益的感知程度,且对投资收益或损失的感知的敏感性逐渐降低。因此,在投资组合决策过程中,需要考虑决策者参照依赖、损失规避、敏感性递减、高估小概率事件和低估大概率事件等诸多方面的心理行为特征,而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很少同时考虑上述决策者的心理行为,所以不能较好地描述决策者的实际决策行为,亦不能较好地描述决策者的实际感知效用。基于此,本文同时考虑决策者心理账户以及参照依赖、损失规避、敏感性递减、高估小概率事件和低估大概率事件等心理行为特征,给出一种基于累积前景理论与心理账户的投资组合决策方法。

l 问题描述

下列符号用来表示一个考虑决策者心理行为的投资组合问题的集和量。

M={M1,M2,…,Mm}:备选投资证券集合,其中Mi表示第i个备选投资证券,i=1,2,…,m。

当前市场状态下备选投资证券的当前价格集合,其中表示备选投资证券Mi的当前价格,i=1,2,…,m。

S={S1.S2,…,Sn}:证券投资市场状态集合,其中Sj表示第j种证券投资市场状态,j=l,2,…,n。

Sub={ Sub1,Sub2,…,Subn}:以含有j个投资市场状态的S的子集合为元素的集合Subi的集合,由于在S中任选j个市场状态的排列组合有种,因此,其中表示第k种含有j个状态的S的子集合,为了便于描述,将任选出的j个市场状态重新标记,即令(r)为重新标记后的第r个元素,则

证券投资市场状态的概率集合,其中Pbj表示市场状态sj的概率,

R={R1,R2,…,Rn}:决策者根据已有信息和对未来的预期等因素给出的在不同市场状态下的备选证券投资期末收益率参照点集合,其中R,表示决策者针对市场状态Sj下的收益率参照点,j=1,2,…,n。

Q={Q1,Q2,…,Qm}:各备选证券的购买量集合,其中Qi表示备选投资证券Mi的投资数量(或购买证券的数量),i=1,2,…,m。

决策者的初始投资总财富,

决策者的投资期末总财富,

A:期末财富阈值,即决策者预期获得的期末总财富水平,其表示决策者对投资收益的最低要求,是实际体现决策者心理账户的参数之一,A>O。

η:概率阈值,即决策者投资期末总财富不低于预期期末财富水平A的最小概率,其是实际体现决策者心理账户的参数之一,η≥0。

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是,依据上述提及的s、Pb、、R、A、η等有关决策信息,考虑决策者的心理账户以及参照依赖、损失规避、敏感性递减、高估小概率事件和低估大概率事件等心理行为特征,如何在备选证券集合M中选择适合的证券进行投资组合,并确定选择证券的投资数量,使得总投资回报最大,同时还要考虑寻求每个投资证券在各个市场状态下的收益率不低于决策者给出的收益率参照点,并要求投资期末总收益不低于决策者预期的期末总财富水平。

2 投资组合决策分析方法

在本文中,考虑参照依赖、损失规避等决策者的心理行为,同时考虑决策者有一个投资心理账户,即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且以收益不低于预期收益的概率不小于一定概率为约束,构建投资组合优化模型,并通过模型求解来确定效用最大的投资组合方案。下面给出所提方法的具体描述。

2.1 备选证券前景价值的计算

针对考虑参照依赖、损失规避和敏感性递减等决策者的心理行为特征,下面依据累积前景理论给出备选证券前景价值的计算方法。

首先,依据证券市场中备选证券的初始价格和期末价格计算决策者在市场状态Sj下关于证券Mi的投资期末财富收益率其计算公式为

然后,依据决策者针对证券市场状态给出的投资收益率参照点Rj,计算证券Mi的投资期末财富损益率Ax,j其计算公式为

进一步地,依据累积前景理论,计算证券市场状态sj下关于证券Mi的收益率前景价值vij,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参数a和β分别表示价值函数曲线针对收益区域与损失区域的凹凸程度,描述决策者针对收益与损失的感知变化,O1。

2.2 投资市场状态权重的计算

针对考虑高估小概率事件和低估大概率事件等决策者的心理行为,下面依据累积前景理论给出市场状态权重的计算方法。

首先,针对证券Mi在投资市场状态Si下的前景价值,从大到小排序,得到其中vi(g)表示从大到小排序后第g位的前景价值,若g≤h则vi(g)》0;若g≥

其中,参数y和δ分别表示权重函数曲线针对收益区域和损失区域的弯曲程度,描述决策者针对收益与损失的概率感知变化,y>0,δ>0。

针对价值函数与权重函数中参数的取值问题,Tversky和Kahneman在提出累积前景理论时给出了一组参数数值,此外,一些学者也针对参数取值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多组参数取值结果。本文选取应用相对较多的Tversky和Kahneman给出的参数取值,即a=β=0.88,θ=2.25,y=0.61,δ=0.69。

2.3 备选证券综合前景值的计算

依据备选证券前景价值和与之对应的投资市场状态权重并依据文献可计算备选证券Mi的综合前景值vi(g)其计算公式为

然后,依据vi(g)可计算备选证券Mi的总体综合前景值其计算公式为

进一步地,若考虑备选投资证券Mi的投资数量Qi,可计算备选证券Mi的收益总体综合前景值,其计算公式为

2.4证券投资组合优化模型的构建

依据式(8),可计算决策者感知的投资组合的收益总体综合前景值v,其计算公式为进一步地,若考虑投资期末财富不低于决策者期望的期末财富水平的概率不小于决策者设定的概率阈值,其采用数学的形式描述为若考虑决策者的投资额度不高于决策者的初始财富,其采用数学的形式描述为

综上,以式(9)作为目标函数,以式(10)和(11)作为约束条件,可构建考虑决策者心理行为的投资组合优化模型为

2.5模型的求解

为了求解优化模型(12),依据文献,可将概率约束条件(12b)转化为线性约束条件。若因此,含有概率约束条件的优化模型(12)可转化为如下的含有线性约束条件的优化模型(14),即显然,优化模型(14)是一个线性规划模型,通过求解该模型,可得到最优的证券投资组合方案。

综上所述,求解考虑决策者心理行为的证券投资组合问题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 依据式(1)~(3),计算投资证券Mi的收益率前景价值

步骤2 依据式(4)和(5),计算市场状态权重π(g),g=l,2,…,n:

步骤3 依据式(6)和(7),计算证券Mi的总体综合前景值

步骤4 构建投资组合优化模型(12),并将其转化为模型(14);

步骤5 通过求解模型(14),确定最优投资组合方案。

3 算例分析

在本节,依据上海证券交易所2012年12月4日的交易数据,通过一个算例分析来说明上文给出投资组合决策方法的潜在应用。

某投资者(即决策者)考虑上海证券交易市场中的3个A股证券进行组合投资,3个A股证券是M1(ST天成)、M2(重庆啤酒)和M3(大有能源),且以百股为单位进行交易,3个证券每百股初始价格(以百元为单位)分别为:根据对证券市场交易数据的分析,将证券市场状态分为4种,即S1(非常不景气)、s2(不景气)、S3(景气)和S4(非常景气),并设定各状态发生的概率分别为:Pb1=0.2,Pb2=0.3,Pb3=0.4,Pb4=0.1。决策者根据市场信息和证券投资回报预期给出在不同市场状态下的期末财富值收益率的参照点分别为:R1=0.8,R2=1.1,R3=1.2,R4=1.5,同时使用国泰君安大智慧软件及分析家证券分析软件系统等分析工具,由证券分析专家预测出投资期末(投资周期为1年)的3个证券(M1、M2、M3)在不同市场状态下的可能期末价格如表1所示。设决策者的初始财富(以百元为单位)WsT=100000,决策者给出期末投资财富不低于决策者心理账户期望获得的财富水平A的概率阈值为n=0.8,以及心理账户期望获得财富水平(以百元为单位)为A=80000。

下面运用前文给出的证券组合投资方法来确定最优投资方案,有关计算过程描述如下:

首先,依据式(1)~(3),计算每个证券在不同市场状态下的投资收益率前景价值,其汁算结果如表2

然后,依据式(4)~(7),计算每个市场状态权重和每个证券的总体综合前景值,3个证券的总体综合前景值分别为:

进一步地,构建含有概率约束条件的证券投资组合优化模型,并将其转化为含有线性约束条件的优化模型。经计算,共有2个满足条件的线性规划模型,即最后,求解上述两个线性规划模型,得到的结果分别为

因为故确定最优投资组合方案为:Q1=3,Q2=7690,Q3=0,即购买证券“ST天成”3(百股),购买证券“重庆啤酒”7690(百股),购买证券“大有能源”0(百股)。

篇3

锅炉的运行工况在很大程度上是故障诊断以及操作指导的基础,该项指标是实现性能监测的优化运行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影响着锅炉的运行水平。当前锅炉运行目标工况定义模糊,其目标工况的实现方式也并不完善,由此,在热力机组的优化运行过程中,要实现优化调整机组的运行模式,应从电站的综合效益出发,建立起以实力推理技术为基础的实时检索模式,建立当前锅炉运行的目标工况,实际证明,该优化调整方式能实时反映当前热力机组的运行工况,并最终实现优化调整,降低热力机组的能量消耗。

一、基于案例推理的决策支持系统

CBR是通过问题数据库处理新的问题,实现人工智能方法的负责,CBR系统通过使用具体以及经历过的实例实现知识的表达,在CBR系统当中,新问题的解决是通过发现过去相似的案例,使该案例在新的环境中得以充分利用,从而能在医学诊断、机械设计以及废水处理等控制领域都有成功的应用。案例推理的应用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领域上的依赖性。也就是如何表示案例以及合适的相似性和案例修改测量应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具体的研究。典型的案例问题应从检索、重用、修正和表保留等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二、建立热力机组的运行工况的模式

使用有效的特征量实现CBR系统运行工作状况运行良好的工作基础,热力机组的性能评价是针对系统的稳定形态,与热力试验的标准评价标准为参照,同时以大量的数据稳定态,以热力试验标准要求为依据,通过浏览大量的数据可了解到,对于闭式的循环机组,循环水的入口温度在热力机组经过运行工况变化的点或者其他的操作之后具有较长的过渡时间。并且也是热力机组计算过程中的关键模量。由此,通过将循环水温度以及热力机组负荷在较长的时间段内保持在测量误差范围内的运行工况实际上为性能评价的有效工况。下图所示为600MW机组在( 400±3)MW负荷、( 25±0.2) ℃循环水温下的有效工况的采集点,每一个点簇则是一个具体的工况实例,由相应的数据可了解到,其呈现正态分布

三、相似工况检索

CBR系统中的成功的关键在于相似性的定义,虽然相似性定义为两个案例的共同热特征量的共同属性特征量函数,而实际的检索过程如何以较小的特征量表达出最大的相似程度,而忽略其中大量的潜在描述属性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应根据实际的工程应用进行深入的探讨。热力机组的实际运行过程为连续的动态发展过程,也就是系统的状态参量为连续的时间序列。通过将这些参量作为相似度量将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误差,也无法揭示系统的本质状况,通过在对对象特性的分析基础之上,以流体力学中两流动现象的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和动力相似等定义,明确了汽轮机冷端、汽轮机入口和锅炉出口等三个主要的环节。当确定了这三个点的工作状态,则能整体把握系统的整体性能。而对于汽轮机入口而言,调节阀的方式、调节级的有效流通面积和蒸汽流量是确定此环节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而有效通流面积则能使用调节级后压力与调节门前压力的比值能实现较好的近似。而锅炉侧的效率,现代大型过论在正常的运行条件下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性能。主要考虑锅炉侧能量的最大损失。由此锅炉的出口氧量、排烟量以及排烟的温度都被用作相似性度量的特征量。在正常的工况之下,烟气量以及蒸汽量都近似于机组的负荷数值,然而上述的三个环节的局部相似程度则是使用负荷值代替了烟气量以及蒸汽量。

四、修改案例

CBR系统当中,都是通过检索得出相似实例,本质上是由问题当前的部分信息或者说是特征量近似从而给出了问题的有效解答。而针对当前新的需求应经过适当的修改才能应用。相似性的判断核心在于环节点的动力学状态相似。而在预设的系统无故障的前提之下,搜索到的相似工况是当前系统未受到任何干预时,在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则可达到稳定的工作状况,也就是所有的热力机组的工作状况将逼近相似工作状况而进入稳定态,这是下一步决策调整的基础。

五、搜索最佳目标实例

当系统搜索到相似实例性能指标处于优化区间时,不需要对当前的工况进行调整,即使在线实时性能计算指标偏高也啊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热力过程,保持系统的稳定运行,当相似的实例不处于优化区间时说明需要调整当前工况,当仅仅通过调整后在搜索相似实例则无法达到实时决策的指导效果。并且能给出一个明确的参考标准以及决策的优先级。案例的修改包括特征量的替换、转换以及生成式的修改,并且几乎处于具体领域问题的针对方法。通过以替换为主要方式,在实例修改过程中引入能耗率指标等因素,当前的能耗率指标无法代表真实的稳定态性能,由此无法直接参与系统性能的判断,通常汽车轮机冷端状态量的过渡时间较长并且具有较差的可操作性,由此应将系统冷端相似并且能耗率最优的实例作为了最佳的参照实例。也就是将锅炉出口、汽轮机入口和汽轮机冷端的权值系统设置为0、0、1,通过二次搜索得出最佳的参照实例。而后得出决策因子。为热力机组的优化调整运行提供决策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李利平,张春发,牛玉广,贡献. 基于案例推理的热力机组在线运行优化调整决策方法[J]. 中国电力, 2007,(09)

[2] 洪军,司风琪,毕小龙,徐治皋. 基于事例推理技术的锅炉运行实时目标工况模型[J]. 热能动力工程, 2007,(01) .

篇4

行政决策是政府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履行各项政府职能的基础,而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则是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着眼点。有关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进程已经研究了多年,虽然行政决策制度建设和政策法规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进展,但是与西方国家的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度相比,我国仍处于理论框架建构的低速运行,雏形发展阶段。我国行政决策具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国情作为立足点,那么,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决策体系是实行行政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的根本保障。

行政决策时行政管理的核心和基础,是政策制定和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基本的活动,如何高效地市县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如何保证政策达到效果最佳和获得良好的执行效果,是各级公共行政组织和行政决策者必然面临的难题,也是行政决策发展的必由之路。

1行政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基本内涵

决策民主化就是指行政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与社会公众保持密切的联系最大限度地让人民群众参与决策,使人民群众能够通过各种有效的信息渠道充分表达对各种行政决策选择方案的意见和建议达到决策体制符合民愿、决策目标符合民情、决策方式考虑民力、决策过程尊重民意、决策结果顺应民心最终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策行为。具体来说行政决策民主化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

行政决策科学化的基本内容: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或者科学决策是指行政决策在科学的决策理论指导下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进行决策,包括决策体制的科学化、决策程序的科学化、决策方式的科学化。

2我国行政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中存在的问题

2.1法律法规不完善

在我国宪法的具体规定中,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宪法规定了我国民众享有十分广泛的自由权利,公民参与政治的方式并没有受到严格的控制,但是在法律事实上也并未建立相关的公众参与的系统制度,在宪法中,只是有一些简单的原则性的规定,例如,公民可以在选举中投票,可以发表政治言论。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有些权利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值得质疑,过于宽泛的规定缺乏有效,切实相关保障,例如,宪法只对公民的新闻自由进行是否享有的规定,然而相关的具体内容,行使这一权利方式等关键性问题,都未作出详尽的规定,我国宪法仅仅在原则上规定了公民的言论,出版等自由权,但并未涉及到对自由权的具体保护措施,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宪法一般都或直接或间接的规定新闻自由是保障的,然而在我国宪法中,一些类似的规定远远不够具体,详细,这仍需要通过相关的立法来进行规范。

2.2决策的程序环节不够严谨,决策缺乏可行性论证

公认的科学决策程序大体分为以下四大步骤即提出问题,确定目标,调查预测,拟订方案,评估选优,确定方案,实施反馈,修正完善。然而,在目前我国的决策实践中一些功能环节往往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忽视特别是决策过程中可行性论证的缺失尤为突出“ 形象决策”、“政绩决策”比比皆是。例如案例中大兴矿难前的专家论证其并未一一下井勘察却做出了安全开采的可行性论证违反了正确的决策程序。这些决策往往只重视政治效应而忽略经济效应只重视眼前利益而忽略长远利益只重视定性分析而忽略定量分析等。

2.3行政决策观念陈旧,决策价值偏离公共性

在传统政治文化和行政文化影响下我国行政决策者或多或少抱有“庶民不议”、“民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等思想观念认为政治和决策只是政府的事情由此总爱以“清官”旧居喜欢“为民决策”。在这种思想观念的作用下政府行政决策的制定与执行往往是在较为封闭的系统内进行的,政府启动决策,政府圈定决定,政府实施决策。行政决策信息具有高度的垄断性从上到下往往是红头文件的你来我往,而公众和社会团体常常被排除在行政决策过程之外只有被动地接受既定的事实。在传统行政决策体制下行政决策的公开性、民主性和科学性都显得十分贫乏和不足。封锁信息、暗箱决策等是决策者常有的观念和做法公众缺乏知情权要了解“内部文件”、“内部材料”的所谓“内部情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4行政决策权力过于集中,决策权限划分不清

虽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己经得到不断的发展与推进,但是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职能定位还有待进一步发展,现代政府应该是一个有限政府这意味着政府,必需要收缩自己的活动范围,将自己的权限限制在市场失灵的领域主要去解决市场做不了或不宜由市场解决的问题。有限政府表明属于社会的权力也该让它回归社会政府应该将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更多地下放给社会,由中介组织、协会、社团等各种社会民间组织进行自我管理。政府职能的严格限制,必然要求政府将原先自己包揽的权力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交还给市场和社会使他们能够充分行使自己的自主决策的权利。

2.5行政决策组织机构不尽合理咨询机构与执行机构独立性不够

现代行政决策体制是由中枢系统、信息咨询系统、执行系统与监督系统所构成的完整组织体系同时谋与断、决策与执行以及决策制定、执行与监督等相互分离又是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发展趋势。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也逐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行政决策体制,而且也注意到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制约与相互沟通协调。但总体而言,我国行政决策组织结构还不尽合理,存在着决策制定与决策执行的高度统一、信息咨询机构缺乏独立性等问题。

3完善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建议及对策

3.1健全行政决策体制

行政决策体制是指承担行政决策制定任务的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在制定行政决策时所形成的组织体系。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决策体制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决策中枢系统观念民主化,以保证决策的科学化。强化决策者的民主意识做到民主决策,一方面要体现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决策要代表和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使决策由个人行为变为有民主基础的集体行为。

3.2行政决策者的整体素质

行政决策中枢系统在整个行政决策中占有核心的地位,对行政决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为了保证行政决策的科学和优化,对行政决策中枢系统的人员构成有着更为科学的要求。首先,要求提高行政决策中枢系统人员的素质。除了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外,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决策能力素质,培养他们在现代决策理论、方式、方法、技术手段的学习和应用。

3.3不断创新现代化的决策方式完善我国的行政决策程序

在我国的行政决策实践中,一些行政决策的必要环节往往是被我们忽视的科学的、合理的决策程序并未完全确立起来。在我国的行政决策现实中,那些没有经过长期调研及理论探讨没有经过专家的详细论证,没有经过多次的充分讨论而作出来的决策还时有发生少数领导者行政决策程序意识淡漠凭经验甚至是随心所欲“拍板”决策的情况远未绝迹。

3.4现代手段和传统方法有机结合

篇5

1.公共行政的内涵

公共行政的本质公共行政在国家管理中的功能

2.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的依据和属性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中央政府职能地方政府职能公共危机管理

3.行政组织

行政组织特性行政组织设置基本原则行政组织幅度与层级行政组织与其他国家机构的关系中央政府组织与地方各级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编制管理

4.人事行政与国家公务员制度

人事行政的主要内容人才资源开发我国公务员制度公务员队伍建设

5.公共财政

公共财政的功能公共财政政策政府审计政府采购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

6.行政绩效

行政执行行政成本电子政务行政绩效评估

7.行政责任与行政伦理

依法行政行政责任主要特征行政责任追究行政伦理的内涵和范畴我国公务员行为规范

8.行政监督

行政监督特性行政监督的主要方式行政监督制度

9.行政改革与创新

行政改革的意义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西方国家行政改革借鉴

(二)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

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公共政策的功能公共政策的分类

2.政策制定

政策制定的主体政策制定的原则政策制定的程序政策咨询政策分析方法

3.政策执行

政策执行的主体政策执行的程序和原则影响政策执行有效性的因素

4.政策评价

政策评价的内涵和作用政策评价的组织形式政策评价的标准政策评价方法政策调整政策终止

(三)领导学

1.领导活动和领导理论

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领导理论的历史演变领导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2.领导的本质

领导的二重性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领导权力

3.领导者和领导群体

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领导群体结构和整体效能领导者的选拔任用

4.领导体制

领导体制的作用现代领导体制的类型我国的领导体制改革

5.领导决策

领导决策的要素和类型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领导决策的程序和方法

6.领导用人

领导用人的原则领导用人的方法

7.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征和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原则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和创新

8.领导方式、方法和艺术

篇6

 

马克思的系统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在理论研究中的具体应用。运用系统分析方法,从而能够在整体上和结构上进行科学地把握。

 

我们研究高校行政管理,必须以的研究方法为指导。而在这些研究方法当中,系统分析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其在分析和研究高校行政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系统”一词,源自古希腊语,意为“由部分构成整体”,亚里士多德早就有过“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的思想。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无论是自然还是人类社会,物质或是精神,无不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着,都是有着复杂结构与组织特征的系统,是有机的统一整体。因此,任何一个研究对象,都可以从系统分析方法的角度予以研究。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论研究中,必须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学会从整体与部分、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来把握研究对象这一整体。马克思的系统分析方法,是将对象及其要素、结构以及关系等描述为一个活动和发展着的复杂系统,是唯物辩证法在理论研究中的具体运用,是科学的指导方法。虽然这与自然科学当中的系统论并非一物,但二者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和关联性,都要求我们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去解决研究问题。在马克思看来,社会是由要素与部分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有机系统。因此,分析人类社会以及社会当中的各种现象,就必须以系统分析方法和结构分析方法去掌握。高校行政管理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研究高校行政管理,同样需要运用的系统分析方法,从而在其整体性、关联性以及动态性等方面予以科学把握和研究。

 

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所追求的目标是效益和效率,并通过提高效益和效率使大学追求的目标得以实现。高校行政管理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高校行政管理在高校管理体系中既处于领导组织地位,又处于保障和服务的基础地位。它在高校管理系统中具有鲜明的导向功能制约功能、调节功能。因此,如果缺失行政管理,高校教育职能的实现就缺乏基本保证,高校教育发展规划、教学、科研、学术管理以及师生管理各项的运转都可能失去牵引而导致功能障碍,教学科研秩序就将失去规范和保证,各项工作可能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最终导致校风涣散、教育质量下降、科学研究萎缩等不良现象产生。

 

二、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呈现的一些弊端

 

(一)行政管理职能履行不到位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其组织原则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但实际调查发现这些高校真正按民主原则办事的较少而实行高度集权的偏多。以管理决策的制定和执行为例来说明这个情况,在制定和履行校务决策过程中,校务委员会委员能充分表达意见并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形成决策的少,而校长和党委书记一锤定音形成决策的多;认真调研充分讨论形成决策的少,而会上临时动议、少数人发表意见草草形成决策的多。如果委员们的意见不能充分表达,就会造成决策制定的较大随意性,其科学性则必然削弱。而脱离事物客观实际的决策,在执行中必然会事倍功半,增加管理成本,降低管理效果。同时,在决策的执行环节,缺乏严格组织、指导和监督决策落实的措施与手段存在着走过场、图形式,只求履行、不求效果,只追求一般号召而放弃个别指导或者只重开会发文件而轻追踪执行的现象。行政管理中的自由主义和分散主义盛行——管理者高高在上,听不得不同意见,执行部门依赖性严重,对上级指示不研究,对本单位的形势不明了,执行无创建,工作走过场,或各自为政,自行其是,从而降低了管理效率。

 

(二)规章制度陈旧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改革都是由政府主导,重点集中在教学科研运作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陈旧落后。学校管理机构的设置基本上参照政府的行政模式,并实行与政府相同或相似的运行机制。机构设置突出的问题是机构重叠,机构庞大;干部岗位职责划分不清,工作中扯皮、推诿现象时有发生;权责体系依然表现为权责不明、权责错位、权责失衡;人事设置方面是人浮于事,人事脱节;制度体系方面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制、有力的责任监督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往往出现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的局面,最终导致工作失误;学校内行政会议多、文件多、指令多,而真正对教学科研起推动作用的事不太多,这些都直接或者间接地导致了高等教育资源隐性流失,影响了高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行政管理机构膨胀,官僚思想严重

 

长期以来,高校管理机构的设置基本上参照政府的行政模式,并实行与政府相同或相似的运行机制,导致行政管理机构膨胀。表现为权责不明、权责错位、权责失衡、人浮于事、管理脱节、岗位责任不明确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同时,内部的组织机构仍然套用着政府规定的行政级别,导致了严重的官本位思想。机构重叠不仅增加了管理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导致了管理效率的下降,同时对教学、科研等学校中心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干扰。另一方面又使学校背负着极大的酬薪压力,许多高校不得不为支付沉重的教职工薪酬福利而牺牲学校本身的发展计划。

 

三、以系统分析方法指导高校行政管理

 

(一)把握马克思系统分析方法的目的性

 

社会系统是有目的的,高校行政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含有自身的目的性的,那就是为了整个高校的利益建设合理的管理系统模式。合理的管理系统模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但不能倒向人为中心,也不能倒向机制为中心。要促进人与管理机制的协调发展,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稳步进行。

 

(二)转变高校行政管理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系统论思想让我们知道必须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发展是人类社会前进的永恒主题,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硬道理。更新行政管理的观念是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当前的高校行政管理可以参照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实行授权与参与的决策机制。按照权责相应的原则,让每一位管理者在自己的岗位上都有一定的决策权,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就可以强化行政管理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中,要明确权责观念,淡化权利意识,在行使权力时,要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做到权责一致。行政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教学、科研和管理一线调查研究,了解师生之所需,发现新问题,适时调整管理方案,达到优化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要及时转变管理理念。与时俱进,及时转变管理理念是做好高校行政工作,是促进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高校行政管理者应树立经营学校的理念。一切改革,必须观念要先行,没有观念的转变,就不可能有行动的解放。在社会大转型和大变革的时代,高校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理念,积极吸收借鉴先进经验,创新自己的管理思想。高校投融资体制的转变,社会化办学的冲击,高等教育产业的日渐深入发展,都迫切需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市场发展规律,以经营学校的理念来指导学校的管理工作,不断壮大自己的办学实力。行政管理人员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观念,树立浓厚的服务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所从事的工作既是服务于领导,服务于广大的师生,更是服务于教育事业,服务于社会。只有这样,高校行政管理队伍才会在现实的工作中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管理要彰显人性化

 

哲学思想表明,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又是社会活动的客体,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用哲学的观点指导税务工作实践,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挖掘内因动力,彰显人的价值。高校管理者大力实施“以德服人、以情感人、以信取人”为主要内容的人性化管理,以人格魅力影响人,以情感关爱温暖人,以科学评价激励人,使内部关系更加和谐,人心更加凝聚,工作热情日益高涨,管理质效不断提高。

 

“行政执行是贯穿于全部行政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决策和管理目标最重要的行政活动。”它具有自身内在的显著特点:目标性。行政执行是一种目标性很强的活动,全部执行过程都存在着目标导向——一切行政决策、措施或行为都是为了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经常性和务实性。行政执行是对行政决策的落实,因此执行机关必须经常执行、反复执行,切忌图形式、走过场。一日曝,十日寒,要经常追踪执行,坚决杜绝现今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决策雷声大,执行雨点小”和“决策果断,执行软弱”以及“决策都知道,执行无人抓”的情况发生。强制性。“行政行为是一种带强制性的权力行为,正确的决策一旦做出,就必须坚决执行。”时效性。高校的行政执行同样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行政执行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要保证执行的时效性,诀窍只有一条:坚持执行,深入检查指导,同时对不执行或执行不力者要问之以责。由此可见,行政执行既是行政管理目标实现的手段,也是高校行政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没有执行,再正确的决策都将成为一纸空文而变得毫无意义。因此,高校在进行行政管理的过程中应在充分考虑高校高知识群体对行政管理的诉求、高校的民主与学术氛围、教育松散团体与劳动形式和劳动对象的特殊性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和理解行政执行,提高管理决策的执行力度。

 

(四)提高组织的有效性

 

从本质上说,哲学指导人类相互交往的原则和标准既包括勾勒出社会关系的结构框架的伦理内容,如权利、义务和责任等,尤其是权利、义务和责任已成为当今人们普遍认同的伦理问题的核心。明智的管理者能够认识到,杰出的组织业绩需要组织所有利益相关者和其他处理组织旧常工作的人员持续的信任和协作。管理者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大多数人在充满信任、责任和抱负的环境中能够取得最出色、最富创造性的成果,而这种环境只有在诚实、信赖、公平和尊重等价值观念的基础上才能建成。合理的伦理价值体系是一个组织所应该拥有的“一种资本”。

 

篇7

行政成本概念适用工经济成本概念,这里对于行政成本的分析,采用经济学成本——收益的分析方法。经济学当中,成本是企业研究的主要对象,它关系到企业最终获取的经济效益。而行政成本是行政管理活动产生的资源消耗,行政成本在企业当中对经济效益有着极大影响。行政管理活动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自然而然,行政成本也影响着企业最终获取的经济效益。

人们在行政管理活动当中,为了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必然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行政成本,这些行政成本的来源则是生产经营创造的财富。所以,行政管理活动尽可能减少行政成本,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实现行政曰标,就是行政管理中行政成本研究的核心议题。

三、热电公司行政成本的具体内容

关工热电公司行政成本问题较为复杂,从宏观角度来看,其主要受到行政主体、行政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管理环境等外在因素影响;从微观角度来看,实施的一项行政管理活动耗费的资源,就是行政成本。本文对热电公司行政成本的研究,以锡林郭勒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为例,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一项行政管理活动包括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目标实现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行政成本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行政决策成本。例如锡林郭勒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在进行决策过程当中,需要耗费一定的行政资源,需要动用人力进行调查研究,对信息资料进行收集,并且需要开会讨论,咨询相关方面的专家,这些活动都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这就是行政决策的成本。行政决策过程当中,要努力实现最优化的行政决策成本,每一个步骤都要精打细算,尽可能的消耗较少的行政资源来获取好的行政决策。

第二,行政执行成本。例如锡林郭勒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要进行供电调查,就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事先的调查,并且需要动用相应的资源。这种行政执行成本是为了实现行政决策日的而动用的一切资源消耗,这些资源消耗无疑会产生相应的成本。

第三,行政目标实现的产出成本。行政曰标实现后,之前行政决策成本和行政执行成本的结果,就是行政目标实现的产出成本。行政目标实现的产出成本是对整个行政活动的综合评价,也是整个行政活动的最终成本。

四、降低行政管理中行政成本的有效措施

热电公司行政管理成本的降低,对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降低行政管理中的行政成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坚持效益原则。热电公司生产运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产生经济效益,公司的行政管理活动也要坚持效益第一的原则。公司进行行政管理活动时,要明确行政目标以及行政质量与行政效率的要求,在进行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确保经济效益的实现,同时还要保证行政管理工作能够以高质量、高效率的实现。

第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热电公司在进行行政管理工作时,要先确保行政决策是否具有必要,是否对日常的生产经营具有影响,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针对运营中遇到的必要问题,提高行政质量和行政效率。

第三,坚持节约原则。热电公司在进行行政管理工作过程当中,为了实现行政决策目标实现,在不降低行政质量和行政效率的前提下,力求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办事,把浪费和失误减低到最低限度,以最优化的方法实现行政管理工作,确保资源节约。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深刻意识到行政管理中行政成本的重要影响,相对于热电公司而言,行政管理工作所产生的行政成本同样属于生产成本当中,对产生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行政成本的节约,对于企业生产成本的节约,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要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工作方法进行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开展,切实节约资源,确保企业能够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晓燕,钟学旗.论热电行业行政管理中行政成本研究[J].2011,10(02):121-125

[2]林岐,窦志刚.控制行政成本的财政研究[J].济论坛2(111,12(05):152-156

篇8

四、继续深化政务公开,按照《*市*区政府信息公开办法》要求,全面拓展政务公开广度和深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各行政机关负责)

五、提高规范性文件制定质量,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规范性文件年底汇编成册。(区府办、法制办按职责分工组织相关行政机关实施)

六、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要求,强化行政执法人员特别是单位领导的执法责任,细化和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标准,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各行政机关负责)

七、健全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加强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和行政执法人员的专业法律知识培训,实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年审注册制度。(区法制办组织各行政机关实施)

八、全面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行为工作,各行政机关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正确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切实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各行政机关负责)

九、要对行政执法案卷实行统一的立卷归档制度,建立规范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执法案卷,并定期开展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各行政机关负责)

十、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探索行政机关执法监督方式方法,不断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开展行政执法检查,认真处理行政执法投诉。(区监察局、法制办负责)

十一、完善行政裁决、行政仲裁、人民调解、等工作制度,积极探索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的路子,建立多元化的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工作体系。要注重运用协商方式化解行政争议,强化和完善行政和解制度,健全行政争议调解机制。处理行政复议案件时,在对行政争议作出裁决之前,要积极为当事人自行和解创造条件;属于调解范围内的行政争议,要尽力以调解方式结案。(各相关行政机关负责)

十二、全面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切实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及时依法受理行政复议,创新办案方式方法,规范行政复议程序,探索建立简易程序、公开听证和专家论证等工作机制和方法。(区法制办负责)

十三、完善行政监督机制,进一步强化层级监督和监察、审计等专项监督,整合各方监督力量,努力形成监督合力,确保监督实效。(区监察局、审计局等负责)

十四、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规定实施的监督,对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严格按照《*区本级行政首长出庭应诉暂行规定》的要求出庭应诉、答辩,自觉履行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生效判决和裁定。(各行政机关负责)

十五、建立群众代表旁听政府常务会议制度,对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政策制定、有关民生的议题等决策事项,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普通群众代表旁听政府常务会议。(区府办负责)

篇9

管理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的。它是一种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和创新能力强的管理人才的教学方法,曾为美国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做出过重要的贡献。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概括来说就是以公共管理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通过对公共事务具体管理中的情景描述和问题分析,从而根据案例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并给学生提供一个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研究方法来解决实际政府管理中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对原理的理解、概念的巩固、知识的深化、方法的巧用。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行政管理工作的经验,将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置身于现实社会的环境之中,使其真正能让学生体验到行政管理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复杂局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有效决策能力、分析和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当然,这种能力的提高仅仅依靠老师的灌输式教学或填鸭式教学是难以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充分发挥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行政管理专业学生能够身临在社会现实般的学习环境中去自我体验,自我感受,自我陶冶,自我提升。

(二)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目前,我国管理类专业教育的最大特点,基本上可以概括为重定义、轻实践,重理论、轻方法,重传授、轻参与的“结构式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被称作为“黑板管理学”,导致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中出现了高分低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缺乏。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案例教学法是以尊重客观社会现实环境为前提,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对实际管理问题分析与解决之策的理性思考。用于行政管理的教学案例,内容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有些决策导向或问题式案例,可以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在这类案例教学中,学生者是主要参与者,即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认定与问题的解决之中。例如还有些评估性或描述性的案例,针对行政管理中已经作出的某个决策方案或管理行为,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加以分析和思考,作出自己的评判,使学生要么从案例中得到一些启发,要么对这个决策方案或管理行为作出改进。案例教学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之下,学生通过自己积极独立的理性思考,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专业目标的实现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得到开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更重要的是,行政管理专业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启发之下,变被动为主动,老师由课堂主导变引导,这样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能够在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对行政管理现实案例的分析,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行政管理理论、知识与方法,并且能够得到更为灵活和熟练地运用,从而较为完美地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目前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就目前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来看,仍处于推广阶段,无论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还是人才培养模式都尚未成熟,离实现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目标对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相对于国外行政管理专业教育发展迅速、成就显著的状况来说,还有相当的滞后性。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案例教学缺乏理论系统性的研究,尤其是对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方法的缺乏探索与创新;二是案例教学的教材大都内容陈旧、严重老化,没有及时更新;三是案例的编写与整理缺乏统一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不能适应新时期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实际需要。究其原因在于:1.在行政管理专业教育中对采用案例教学方法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2.对从事案例教学的师资队伍关心不够、支持不够、使用不当;3.担任案例教学的教师本身素质有所欠缺,尤其是缺乏丰富的实际行政管理工作经验的积累;4.案例采集渠道单一,教学案例实用性不强;5.部分学生已习惯于被动接受理论的讲授,对案例教学方式的这种教学方式还不太适应,因而缺乏主动参与的精神、密切配合的热情和勇于创新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开展,影响了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精心选择和编写案例

行政管理案例,是对行政管理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实践定事件的真实描述,这就决定了行政管理案例具有范围内容,广泛丰富等特点。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对行政管理案例的选择与编写要突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教学适用性。案例要具有教学的价值,即案例应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环节,每一个案例都是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之下能够运用所学基本原理与知识加以理解和分析的,而不能远离行政管理的实际需要,或是极大的超越了学生的知识范围。2.案例争论性。案例一定要能引起争论,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的一个最主要目标就在于能够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行政管理专业案例一定要能引起“冲突”,激发出不同的观点来思考和争论。3.案例启示性。行政管理专业案例要能对决策分析起启示作用。案例一般都是围绕决策问题来进行的,案例提出了行政管理人员或政策分析人员所面临的抉择困境,或者说必须要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但却不切实际的采取了什么行动或决策方案来告诉读者,进而需要迫使行政管理专业学生通过思考做出抉择。4.案例的创新性。行政管理专业案例要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创新性。行政管理活动是一个动态活动过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行政管理的理论和规律也在不断发展,必须不断适应环境的需要进行理论创新。因此案例的选择除适用教学需要外,还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那些过时、陈旧的案例,只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当然,案例的内容即案例所描述和反映的管理情境必须是真实可信的,同时又是合乎情理、合乎逻辑的,而不能胡编乱造,以免使学生走入“误区”。

(二)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这包括教师与学生双方的课前准备。对教师来说,从事案例教学,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与理论功底,同时还需要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敏捷的思路,另外还必须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因此,老师在备课时,应对要讲解和分析的案例,事先对其时代背景、演变过程、内在矛盾及贯穿其中的主题思想了然于心,同时还要对案例所涉及的有关问题及分析、解决的思路作一番前瞻性的思索,以确保在课堂教学中能做到“胸有成竹”。对学生来说,学生首先要根据老师所布置的案例认真进行阅读,熟悉整个案例的主要内容;其次,要针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各种方式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写出案例分析报告的提纲或大致思路,做好讨论发言前的准备,而对于那些不明白的问题,学生可以在学习小组内共同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只有教学双方都做好了充分准备,在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才能形成“互动式”、“研讨式”的教学气氛,收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并鼓励他们对不同观点进行争论。实际上,一堂好的案例分析课就是一次小型的学术探讨、交流活动,任课老师应当善于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探求真知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探讨问题、科学分析问题和认真解决问题的治学态度。在案例讨论中遇到学生提出的一些与社会现实有关的敏感问题,教师也不应当回避,但在原则问题上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在具体问题分析上则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和方法,结合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对之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引导,以使其辨别真伪,鉴别善恶,坚持真理。如果遇到一些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任课老师应该对当今学术界相关流派的观点做一个相对详细地介绍,以便于引导学生加以分析和对比,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案例教学的重点不是在于能不能从中找到正确答案,而是在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同时能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和解决行政管理实际工作中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丰富教学形式

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在形式上除了采取以上“互动式”、“研讨式”等教学方式以外,还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双语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管理决策模拟教学等多种形式,使得整个案例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收到实效。比如可播放一些行政管理与公共部门管理实际运作过程中进行计划、组织、决策、协调、沟通等活动的影像片段,以深化学生对行政管理过程的了解;又如可以进行“外语原版教材汉语讲授”或“外语讲授,汉语讨论”式的案例教学,扩大学生视野,接触国际前沿理论,同时还了解国外行政管理中一些先进的方法与经验。还可组织学生去当地政府机关参观、考察,针对所学案例中的一些问题去与政府部门有关人员进行交流、座谈,以丰富的感性经验,提升理性认识。也可利用计算机房进行行政管理模拟决策和公共政策模型的分析,从而锻炼学生正确决策、制定计划、科学协调的能力,提高其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方法与技巧等。此外,还可通过设置专题讲座的方式,聘请一些有行政管理经验丰富实践经验的政府官员和公共部门管理人员来校设讲座,面对面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共同对一些典型案例展开分析和讨论等。这样通过对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方法、方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改革,由文字型案例到多媒体型案例教学方式,由静态封闭的课堂讨论到动态开放的课内外交流,由课堂交流讨论到电脑设计仿真,由师生的双向沟通到公共管理团队的多向沟通,从而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对高素质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需求,锤炼作为未来行政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五)优化考核标准

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案例的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技巧,为将来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因此其考核的标准应与教学目标相适应。笔者认为,行政管理专业案例的考试成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评定:1.分析能力。即对案例中所反映和描述的问题能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案例报告的撰写能做到逻辑严密,思路清晰,文字表达清楚、流畅。2.决策能力。即在对案例进行正确分析的基础上能拟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案,考虑的因素比较周全,决策的依据有一定的说服力,所拟定的方案切实可行。3.创新能力。即想象力的丰富奔放,简洁的精辟与独到,洞察力的深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比较紧密,对所学原理、知识与方法运用娴熟,驾驭能力强。因此,案例考核评价的标准不应是“死”的,而应是“活”的,对行政管理案例应允许多解,但并不要求必须是唯一解。在对学生评分时,主要是看他案例分析的思路是否清晰严密,得出的结论是否前后呼应,看他在文字上的表述是否完整流畅,看他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层面上是否有所创新。当然,给学生考试用的案例不应是教材上现成的案例,而是通过老师搜集有关材料,结合公共管理工作的实际,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及考核标准,精心编写出来的,这也就避免了学生考前突击记案例、背笔记以应付考试的弊病,真正体现出了案例教学的宗旨和功能,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结束语

我国的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也对行政管理干部队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求我们必须根据现实挑战及未来需要,在行政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培养方式等方面结合地方体制特点大胆改革,勇于探索,锐意创新,做到能够真正服务于地方,打造地方特色的行政管理专业,从而提高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美]小劳伦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杨杜.哈佛学得到[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3]余凯成.管理案例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4]阮平南,吴菲菲.管理学科教学评价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1993(3).

篇10

一、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

任何一个行政管理低效的政府决不是一个合格的、能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前提就是管理理念的更新。

在旧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影响下,长期以来形成的旧观念和行为方式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制约了行政管理的效率的提高,为了政府机关的健康良性发展,就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变陈旧的、不利于工作的观念。

首先,要将行政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以往有很多行政管理干部,忽视行政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想当然地认为行政管理就是简单的“人管人”,这也就是行政管理效率难以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毕竟摈弃这种错误观念,而要树立科学的行政管理理念,以规范化、步骤化、人性化的方式重视行政管理干部的培养和行政管理科学知识的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脑,促进工作的实效的提升。

第二,将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引入政府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具有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经济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对于改革政府行政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和仿效作用。 20世纪末以来,用企业管理理念改造政府服务行政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行政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实践内容。

第三,树立管理为中心服务的理念,树立高效务实的工作态度,把行政管理的工作重点瞄准为发展经济、稳定社会这个中心任务上,做好一系列的辅助工作,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行政管理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和着力点,加强行政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作为工作的先导,合理运用各种现代管理知识、方法,切实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二、创新管理机制和改革管理体制

原有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以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也为此一直在调整管理机制、改革管理体制。“十六”大明确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当前的改革中,我国行政管理的机制,正在由过去的产品经济型,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型。表现在:管理的体制从集权向较为分权转变;管理的职能从一统到底向宏观控制转变;管理的方式从内部向外部转变;管理的方向从目标性向兼顾行为性转变;管理手段从单一向多样化转变。如此的改革,已取得一定的成效。有利于政企分开、政事分离,充分发挥政府行政管理的指导性、引导性职能,全面提升行政管理水平。

首先,要积极促成政府内部组织结构的合理化。政府内部组织结构的合理化,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保证。在企业某些部门之间,由于权责不明确,又缺乏良好的沟通协调,工作上不是相互支持,而是互相掣肘,在部门之间利益有差别,甚至会互相顶牛、僵持,造成工作推诿扯皮、拖拉延误。外塑形象,内强素质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办事效率,工作质量从一个方面说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因此要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严格控制机构膨胀,坚决裁减冗员,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

其次,要建立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下,政府的行政决策机制的转变目标为政治上和谐执政、经济上和谐发展、文化上和谐进步、提供公共服务和谐一致。因此,要借鉴现代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创建民主形成决策程序和制度,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以保证决策程序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此外,可以建立刚性的决策责任机制――问责机制。问责机制不强化,难免“问责”成“休假”,故必须将各岗位的工作职责落实到位,从而有利于管理层次的明晰和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

三、加强行政管理队伍的素养

建立一支高效、公正的行政管理队伍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又一重要途径。

第一,要加强领导的管理素养和管理水平,提升领导艺术。(1)提高决策艺术。科学化、民主化是领导行政决策的目标,领导必须统观全局,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洞悉事物的发展本质,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和结果,运筹帷幄,从而产生驱动力及提升组织绩效。(2)提高组织艺术。领导者要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组织力量为目标而奋斗,以提升组织运作的凝聚力,全面提高行政效能。(3)提高思辨艺术。作为领导者,不仅要不断学习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亦要培养良好的思辨能力,掌握辩证的唯物主义理论知识。(4)提高自身魅力。领导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素养和优秀的政治修养,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迎难而上、不屈不饶的工作精神,从而带领团队开展工作。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行政的有效管理。

第二,要提高一般行政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素养。(1)要加强行政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行政人员既要“讲政治”,也要“学知识”,在正确意识形态的领导下,克服、主观主义,为人民办实事,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2)要建立激励、约束用人机制,能者上、庸者下,合理使用人才,把具有不同能力结构的人放在与之适应的岗位上,扬具长远其短,发挥最佳效能。

参考文献:

[1]徐双敏.行政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篇11

二、工作内容

(一)贯彻实施《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着力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认真组织开展《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学习宣传活动,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制,完善行政执法监督配套制度,创新行政执法监督方式和方法,强化考核惩处机制。一是要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公告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档案;二是要严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和备案制度,对作出的重大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行政执法决定进行法制审核,并将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按照法定期限向同级政府法制机构备案;三是要定期组织本机关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或者不适当行政执法行为;四是要依法推进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定期组织开展对行政执法人员行使行政执法权和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况进行评议考核;五是探索实行行政执法检查计划和登记制度,编制年度行政执法检查计划报县政府法制机构备案;六是建立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情况报告制度,对实施满一年的法律、法规、规章,向县政府书面报告实施情况。

(二)贯彻实施《县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着力提升重大行政决策水平。

按照《县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要求,健全和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一是要严格履行职责,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二是要结合全办实际,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各项配套制度,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三是建立行政执法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通过合法性审查,在对重大行政决策内容是否违法予以认定的同时,从程序上进一步规范决策行为,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减少决策失误。

(三)以合法性审查为切入点,着力提升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水平。

按照《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起草、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一是要提升合法性审查能力。法制机构对规范性文件要严格审查把关,将规范性文件是否符合法治精神、是否违法增设行政权力和公民义务、是否违反上位法等作为审查的重点。二是要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根据《省行政程序规定》和《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落实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2015年12月31日前,完成《省行政程序规定》出台前的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三是要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加大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管理和监督力度。四是要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切实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规范性文件报备率、及时率、规范率、审查率、纠错率力争达到100%。

(四)以化解矛盾纠纷为重点,着力提升行政复议规范化水平。

一是进一步畅通行政复议案件受理渠道,设立专门接待场所,向社会公开受理行政复议案件的范围、条件、程序等事项。探索受案环节下移,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行政复议申请受理点的作用,在有条件的村(居)设置行政复议受理咨询点。

二是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制定贯彻《行政诉讼法》的实施意见,制定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办法,完善考核机制,提高行政应诉能力,健全完善行政诉讼案件协调机制。

三、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5年4月)。召开街道办事处“法治建设提升年”活动动员会议,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活动方案,确定具体年度工作目标。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5年5月-11月)。按照制定的活动方案和工作目标,广泛开展各项活动,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及时做好音像信息的收集工作,将相关情况报县政府法制办公室。

(三)考核验收阶段(2015年12月)。在广泛开展活动的基础上,开展自查活动,及时总结经验,形成书面报告,并于12月中旬报送县政府法制室。

四、组织领导

篇12

参照区依法行政“1家1档”工作机制,结合局工作实际,贯彻区委区政府关于在全区推行行政执法业绩档案制度的实施意见,按照“一人一档、档随人走,评查案件、如实记载,定期考核、确定档次”的方法,为每位执法人员建档。主要内容包括行政执法情况,日常行政执法监督和行政执法投诉处理情况,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情况,行政诉讼案件和行政复议情况,案卷评查、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情况,网络、媒体曝光和等渠道投诉控告经调查属实的情况。

三、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参照《区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细则》,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省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规范》,充分结合局行政执法工作特点,根据行政执法人员业绩档案,进行评先评优,并把考核结果作为激励惩处的重要依据。

四、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

继续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相关制度,明确重大决策的具体范围、事项和量化标准;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严格执行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程序,对法律法规规定以及涉及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都要进行听证;加强对决策落实的督查督办,对因决策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权责一致、客观公正的原则,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

五、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和重大决策评估评价制度

对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都要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重点是进行社会稳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风险评估。建立完善部门论证、专家咨询、公众参与、专业机构测评相结合的风险评估工作机制,通过舆情跟踪、抽样调查、重点走访、会商分析等方式,对决策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预测、综合研判,确定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化解处置预案。把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六、严格遵守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

规范性文件要及时通过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报送备案,全面提高规范性文件报备率、及时率、规范率。同时重大行政处罚、重大行政许可也按照要求进行备案审查。

七、保证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正常进行

认真贯彻执行《省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管理暂行办法》,及时进行行政权力的动态调整,进一步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为社会公众有效监督行政权力的行使创造条件。

八、认真进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

明确案卷评查工作的内容、步骤,根据不同的行政执法种类,分别按照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评查标准和评分细则,对行政执法案件文书案卷进行整理归档评查,推动行政执法水平的不断提高。

九、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篇13

从现代行政管理的运行过程来看,一般都要先决策,然后执行。决策与执行适度分离是我国大部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监督必不可少,因为“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决策前、执行后、实施监督都要调查研究,这就需要信息。为使决策适应复杂多变的情况,还需要参谋咨询。从现代管理功能看,乡(镇)善治的互动横向结构应该由决策、执行、监督、咨询、信息五个独立部门组成。

二、乡(镇)横向结构恶性膨胀的深层原因

乡(镇)横向结构恶性膨胀首先与信息扭曲有关。公务员会追逐升迁,而升迁机会有赖于其上司的推荐,因此公务员会“报喜不报忧”。结果,这种信息的扭曲使乡(镇)政府有错误倾向以及对变迁环境缺乏反应能力。其次,与政府人员为了追求薪资、福利、升迁、权力与社会地位等目标免不了追求预算最大化有关。再次,与公共服务大多无法市场化有关。

三、乡(镇)善治的互动横向结构的五大权力中心的功能定位

1.乡(镇)行政决策中心。乡(镇)行政决策是决策的一种,它是乡(镇)行政机关为履行行政职能所作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在乡(镇)行政决策的组织体制中,存在一个承担全面决策责任并行使最后决策权的核心集团,这种核心集团也就是行政决策中心。

乡(镇)行政决策中心分为四大“工作组”:一是“情况摸查组”。领导干部善于发现问题,是决策部署和制定政策的需要。二是“备选方案组”。三是“方案抉择组”。四是“信息反馈组”

2.乡(镇)行政执行中心。乡(镇)行政执行,是指按照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为实现乡(镇)行政决策目标而进行的行政活动。乡(镇)行政执行是复杂的活动,内容广、范围大、环节多,要把握其基本特点,才能顺利有效、如期圆满地实现决策目标。

乡(镇)行政执行中心分为四大“工作组”。一是“指挥组”;二是“装备组”;三是“协调组”;四是“政治组”。

3.乡(镇)行政监督中心。乡(镇)行政监督,是指对乡(镇)行政的监督。乡(镇)行政监督中心分为五大“工作组”。一是“内部监督组”。二是“外部监督组”。中国对行政权的治理必须依靠强力的外部监督,促使各行政机构依法行政。三是“救济监督组”。行政救济是我国行政法治的必然要求。四是“诉讼监督组”。增设行政诉讼简易程序可以优化配置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更好地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五是“赔偿监督组”。我国行政赔偿制度存在着赔偿范围过窄、赔偿程序不合理、赔偿标准太低、追偿制度法律规定不明确等问题。

4.乡(镇)行政信息中心。乡(镇)行政信息中心是乡(镇)行政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其本身又是将信息提供给行政管理者的职能系统,它由人、载体、技术和数据等要素构成。乡(镇)行政信息中心分为四大“工作组”。一是“信息采集组”。二是“信息加工组”。三是“信息传递组”。四是“信息贮存组”。

5.乡(镇)行政咨询中心。乡(镇)行政咨询中心是指用科学方法,通过对相关信息的研究,对行政过程所出现的问题作出解答,以此影响决策的活动。

乡(镇)行政信息中心分为七大“工作组”。一是“政策研究组”。发展民间政策研究组织意义非凡。二是“情报研究组”。三是“学术研究组”。建立档案馆,发挥档案馆的学术研究功能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四是“工青团妇组”,负责内部服务。五是“顾问咨询组”。六是“咨询沟通组”。团队沟通作为一种灵活而有效的问题解决途径,越来越受到许多现代组织的认同和重视。七是“社会听证组”。我们应以治理与善治的核心理念为指导,积极推进我国听证制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杨欣.论我国决策与执行适度分离的模式选择[J].改革与战略.2008(11)

[2]王宏伟.我国行政监督机制的完善[J].生产力研究.2006(10)

[3]肖厚雄.整合信息资源 全面提升地税部门行政效率[J].学习月刊.2007(2)

[4]蒋青.专家咨询制度发展的障碍与对策建议[J].天府新论.2005(S2)

[5]张发基.县级领导如何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J].领导科学.2005(3)

[6]雒季.论对行政权的外部监督[J].甘肃高师学报.2005(3)

[7]李希.我国行政救济制度的思考[J].云南科技管理.2008(4)

[8]孙建.行政诉讼应增设简易程序[J].前沿.2007(5)

[9]黎光宇.论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完善[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