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农村经济发展问题

篇1

(二)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经济收入

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的规模化程度。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应该努力提高生产效率,注重质量和附加值比较多的农产品,同时对于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开展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模式,使粮食生产能够带来更加稳定的收益。同时加强农业、畜牧业和林业等多方面综合发展,使农产品的品质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优化布局,形成稳定的区域优势,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

(三)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发现新型经济

农民是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所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所以,要加强对于农民农业生产能力的培训,基层农技部门应该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让农民能够接收到先进的科学知识,使体力种田转变为用脑种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要提高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工作,提高其综合技能,鼓励其创业就业,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注重对于农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方面的建设工作,去除封建迷信,使农民能够接受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能够避免懒惰,养成勤劳的习惯,使勤劳务实的风气能够在农村盛行,提高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四)加强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

国家应该加强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首先,应该使农业物资的价格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位置,加强对于农业物资销售的各个环节的把控,练习农资生产厂家,增加直销,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避免流通成本增加,影响农民的收益。其次,应该加强对于农资市场的把控,避免在农耕季节出现假冒产品和哄抬物价的庆康发生,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最后,应该联合相关物价监管部门,针对市场的具体情况,对于农业物资进行合理定价,保证价格能够被农民所接受,保证不损害农民的自身利益,提高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五)开展适当土地流转,开展规模化经营

科学合理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能够使农业的规模化程度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也会大幅度增加。通过土地流转,能够使土地转移到能够科学经营、拥有资金实力的群体中,有效保证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所以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国家的要求,通过科学的引导,进行适当的宣传工作,让农民认识到土地流转能够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鼓励农民开展适当的土地流转,设立相关管理结构,对于流转工作实施有效监督和管理,使土地流转行为更加规范化,真正实现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

篇2

1.1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1993年以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但在近几年,农村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国家政策环境的变化。相关政策从以工业发展为主,开始向发展农村经济转变,这样的大趋势给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政策环境[1]。②生产力和生产水平提高,直接推动了我国工业的发展。由于工业生产的进步,我国的农业经济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很多工业生产的机械设备开始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直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③其他产业的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也有较好的推动作用。很多农村开始发展体育旅游,开办“农家乐”等,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2我国农村金融变革的现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增速有所下降,再加上其他原因,导致农村金融发展缓慢,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与此同时,我国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不断健全,对农村金融变革也有推动作用。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①1978—1984年。在这一阶段,我国农村的相关金融机构逐渐恢复,金融事业开始发展。②1985—1993年。该阶段为农村金融变革的发展和扩大阶段,在这一阶段出现了很多农村金融发展问题,建立有效、及时且全面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成为这一阶段主要解决的问题。③1994年至今。该阶段属于农村金融变革的完善与补充时期,这一阶段不断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给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更快发展[2]。

2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金融变革存在的问题

2.1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缺陷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主要存在以下4方面的问题。①农民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放慢。这主要是因为受到国际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仅靠粮食增产和提高农副产品价格已经难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国企体制改革使得农村企业的优势开始减弱,城市中的下岗人员增多,降低了农村人口在城市中的就业率,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②农业劳动的比较效益低下,生产率难以得到提高。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人多地少的问题明显,据调查,我国14亿人口中有9亿农民,这也使得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927hm2,而世界平均水平已经接近2.001hm2,例如印度是我国的20倍,加拿大是我国的18倍。③农业是弱势产业,农产品的生长时间非常长,农副产品的售价却非常低,这也导致农业生产的投资回报率低,投入多、收益少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④农村经济的主体是个体农民,因而经济主体结构具有分散性,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入不足影响了经济发展,农业生产部门难以与大市场联结,综合效益也难以得到提高。除此之外,受规模资金的影响以及部分农民的信用观念相对较差,银行为农业提供的贷款资金也较少,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增值。

2.2农村金融变革中的问题

农村金融变革中主要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①农村融资渠道较窄。当前农村的融资渠道仅包括农村信用社和农商银行两种,其业务内容单一也直接阻碍了农业资金的投入。政策性农业贷款较困难,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基本建设性贷款都较少。②农村金融市场分割显著,金融活动等级低。当前农村金融市场被农村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等分割,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移动支付工具等的兴起,使农民降低了对银行的依赖程度,农民周转资金的方式也开始从银行转变成了快捷支付和其他民间信用市场,农民和银行只有存取资金的关系。③金融机构的管理方式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由于农村信贷管理较为严格,有着严格的担保抵押制度,贷款程序复杂,审批的周期较长,整个贷款过程也不够透明,这就使得很多农民选择民间借贷。

3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及金融变革的策略

要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构建农村金融改革服务体系,不断优化金融机构资源配置,在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推动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

3.1转变农村金融改革服务理念

要转变农村金融改革服务理念,应做好以下3方面的工作。①改革要全面。不仅要帮助弱势群体,还要服务农业和全体农民。②方案的制定工作必须要结合“三农”的实际情况。根据“三农”结构性的变迁来构建更加全面可行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其中包括金融机构的监督管理、金融的协调、农村保险、农村信用合作等,但是这并不是组织机构的简单扩张,而是立足于为农民办实事,为农业经济和金融发展服务[3]。③对农村金融服务工具进行创新。根据实际情况,改进和优化工作及服务方式,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灵活性等。

3.2优化金融机构的资源配置

要解决农业金融发展中的问题,还必须优化农村金融机构的资源配置,如功能配置及人员配置等。明确农村金融改革的目标,与农村“三农”环境的变化相适应,让农民了解农业金融机构的资源配置是吸引客户和服务广大农民的一种手段,并不是金融改革的最终目的。

3.3适应经济环境的改变

篇3

近些年来,农村的改革事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的经济发展对于农村劳动力的应用以及农村劳动力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虽然农村的经济已经实现了长足性进步,但仍然没能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强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水平相匹配,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实践。面对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强解决对策的分析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指导人士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笔者选择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意义的。

1 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农村的经济发展对于农村与城市来讲,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农村经济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面,我们就来对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

1.1 农民的经济收入不高

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其生产与经营的农产品,虽然我国的农产品总量在不断增加,但其增长的趋势并没有达到农民所理想的状态。更有一些农产品的产量具有波动性,时而高时面低,这就使得农民的经济收入得不到保证。加之自然环境变化对于农业的影响,农产品的产量经常出现变化,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经济收入。加之近几年来,一些地区受到天灾的影响,农田大面积受到洪涝灾害与干旱的影响,使得农产品的产量达不到标准产量,使农民的从事农业的经济效益低下。而在农产品产量增多之时,以会出现价格较低的问题,使得增产年份不增收。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之下,农产品没有最低的收购价格保护,更使得农产品价格走低。这样的现状表明我国的农产品整体发展情况已经不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对其的要求,深入分析,这主要受到农业生产技术的影响。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的落后使得农产品的质量不足且产量不尽稳定。农产品在进行市场之后,为了各自的销量而进行恶意竞争,使农产品经营陷入至一个怪圈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农产品相关的生产资料价格并没有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居高不下,使得农民的经济收益低下。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

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较多,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的国土面积较为丰富,但受到人口的影响,特别是在农村,经常存在人多地少的现象。农村人口与土地资源数量之间的矛盾极为深远。加之从我国的生产技术水平要求与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来讲,通到农业劳动力水平的人较少,使得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农村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这样的发展趋势会使得农业资源问题大幅度下降,农业发展对于劳动力的需求程度降低,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会不断增多。这样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会降低农业生产的效率与经营规模,对于农民收入的提高不利,影响农村经济发展。

1.3 农民的贫富差距较大

农村致富的口号已经提出很多年,也确实有一部分农民从农业发展与农村经济当中获利,成为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农民间贫富差距的增大成为了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农村贫富差距的存在,使得农村的发展不平衡,极不利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同一个农村地区来讲,也会有明显的贫富差距,并且贫富差距还在不断加剧。农村贫富差距的极端化就是农村的经济成果在向一小部分人集聚。而大部分人却在为了温饱问题而为难,甚至难以维持生计。农村中的贫富差距直接导致社会主义社会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2 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面对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要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加强社会大众的向心力,就要将农村经济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事件开展。下面,我们就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进行阐述:

2.1 重视农村经济发展三要素的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三要素的支持。所谓的农村发展三要素,就是指资金、技术与信息。只有这三个要素得到有效的结合与利用,农村的经济才能实现飞跃性发展。

首先,从资金说起。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就需要资金的投入。缺少充分的资金,农村就不能进行高效的运转。足够的资金是支持农村经济活动正常与高效运行的必要基础。其次,技术的使用,对于农村的物质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增加,要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就要利用可靠的技术进行农产品的增收,利用因地制宜的农作物,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要在丰富农产品种类的基础上实现高产优产,就要加强技术投入。人才,作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自然需要被积极地引进。人才是技术的掌握者与使用者,对于技术积极作用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最后,关于信息,是联系农村经济发展与市场经济的重要纽带,只有市场信息得到有效的捕捉,才以使三个要素进行有效的结合,共同作用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2.2 加强农村的城市化力度

在农村进行城市化度的加强,主要就是为了从更为深入的层次上解决其经济发展问题,从而使新农村得到有效的建设。加强农村的城镇化,可以使生态难民得到转移。在统一的规划与合理布置之下,形成一个以城镇为主体,以农村(小城镇)为辐射区的新农村形式。首先,要将农村的城镇化列于到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当中,从农村发展的实际现状出发,抓住自身的优势。其次,要建立一个正确的农村城市化观念,规划一个农村城市化的方向与特色,吸引更多的农民走出农村,面对更为广阔的天地。另外,要准确抓住发展的重点。将合理规划的城镇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以其经济发展来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促进二者的互利共赢是。

2.3 加强农业科技发展

农村要加强对于农业科技技术的重视。首先,要加强农业科技技术的投入,加强财政支出支于农业技术研究的支持,吸引有效的社会资本服务于农业科研机构的建立。农业企业也可以利用投入的增加来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其次,要进行农业科技体制的改革,使农业科技体制的存在形式与发展符合农村发展的需求与市场经济规律的需求。除此之外,更要加强农业科技的服务体系建立。使更多的设备与技术被投入到农业生产当中,对农民进行实践引导,提高农业生产质量。

3 小结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和谐社会的打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社会的贫富差距才能得以大幅度减小,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笔者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入手进行分析,希望以此来引起社会对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恒,冯克伟,蒋秀芳,张胜利. 西吉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03)

[2] 熊尚鹏. 关于农业信息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 农业经济. 2008(10)

篇4

随着农村改革取得的巨大成效,农业也进入一个发展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时刻。近年来,我国城乡收人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民增收困难,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些长期性、根本性原因并未消除。因此,中国的农村经济仍然是值得关注的大问题。虽然中国政府已采取诸多措施推动农村经济迈出了新的一步,但当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仍面临着很多问题。

一、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基础薄弱,尤其是农业基础设施差,阻碍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差、农业机械化程度低、抗灾能力低。若遇到天灾,就会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影响农民收益。工业化建设的发展导致农村耕地逐渐减少,以及水资源的短缺,都严重影响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导致农民实际收入不高。虽然取消了农业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种粮成本不断加大,粮食价格并没有随着成本提高而提高,导致农业生产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直接影响农业效益。

(三)农村整体文化素质低。农村基础落后,城乡二元结构的不利政策,导致广大农村整体素质不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农民思想滞后,科技创新意识不强,市场竞争意识差,对现代农业认识不足,按原来传统的生产方式生产,导致产量低,经济效益差。一些发达地区的农民的素质和意识相对高,容易接受新知识、新理念和思路,加大生产资料投入,依靠科技来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四)乡镇企业发展不成熟。乡镇企业的发展是乡镇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繁荣的地区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都比其他地区发展的好。目前,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边远的山区,乡镇企业的数量非常少。

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重点是农业生产,关键是发展路径创新。我们要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加强国家对农村农业发展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国家的支持和扶助是外因,农村经济探寻自我发展道路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农村经济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需要创新发展路径。

首先,农村经济发展创新路径选择和实践的基本原则是提高农民收入。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农民收入低下,则整个农村地区消费能力就会下降,从而造成农村经济生产能力的下降。这是一个逻辑过程,最终表现为农村经济生产和消费的严重不足。

其次,提高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基本路径之一。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不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生产的效益低下,农民很难从农业生产和销售中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农业生产必须向专业化、科学化、优质化和集中化方向发展,要大力鼓励有能力的个人投资农业;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行优质化生产和专业化生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建立农产品技术检测体系,生产出既符合我国市场需要又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竞争能力,对农业生产要实行区域化布局,大力发展优势化作物的生产能力,从而使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转变,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由此可见,农业产业化可以使得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农业产业化可以将农副产品的价值提升了最大程度并且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满足市场需求。

第三,政府牵头,对内加大农村农业发展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对外加大技术和资金的引进工作,全面促进农村经济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转变。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在两个层面作出努力。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技术和资金支持,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扶持。政府要完善农村农业专项资金的使用;要在科研机构特别是农业高校和农业生产之间架构顺畅的桥梁,保证农业生产技术能够有效地运用到农业生产上。此外,政府还要努力引进农业生产资金和技术,加快发展农村的社会事业。

第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会直接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会给农业生产造成成本大,效益低的情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资金的问题,更是规划的问题。政府要站在全面发展的角度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生产设施。这样才能保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保证外面的资金和技术向农村地区转移。

最后,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源泉。生产力中最活跃的是人的因素,马克思强调离开人的生产力是死的生产力。因此,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是发展农村经济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通过普及农村职业教育,建立农民以及农民工培训体系是当前政府需要大力解决的问题。只有劳动者具备较高的素质才能把科技转换成生产力。只有农村生产力显著提高,农村经济才能得到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1.农业投入相对少

农业投入相对少,加上其回报比较慢,除了政府对农业产业进行投入外,其他方面的资金几乎没有投入农业。因为资金的缺乏,与农村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此外,自然因素以及气候条件等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同时,农业科技创新因资金投入不足而受到了限制,农业科技服务机构不能有效正常运转,导致了很多农业实用技术推广运用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很好地支撑农业生产的升级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农民收入较低

农村农的产品产量递增趋势并不是很理想,一些农产品产量时高时低,农民增产增收难以得到保证。由于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产品产量和农民收入无法得到保证。而且因为有的地区遭受洪涝、旱灾等,引发了农产品产量普遍持续降低的现象,导致了农产品单位产量明显降低。特别是近年来,很多农产品低价运行、频繁波动,增产不增收,甚至出现了增产减收等不良趋势。取消最低农产品保护价格收购以后,粮食价格持续走低,粮食丰收却减收。农业的整体发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主要由于农业产业科学技术含量比较低,既不能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也不能稳定农产品的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竞争,争相调低农产品价格,严重影响了农业产业的收入与效益。

3.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突出

(1)种植结构单一优质产品的比重依然很低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2)落后的思想观念是农户走人市场致富的障碍部分农民延续过去计划体制下的习惯思想不解放、保守在需求资金项目上希望政府给予扶助等。

4.农民贫富差距大

农民贫富差距大,是制约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瓶劲。当前,我国很多农村地区贫富差距已经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发展极为不平衡,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全面发展。而且即便是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地方,贫富差距也在不断地扩大,财富逐渐在向少数人聚集,而多少人则生活刚刚解决温饱,甚至没有解决温饱,低收入人群依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异常艰巨。那些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则大部分搬迁至交通便利的地区居住,严格地影响了当地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的进程。

二、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1.突破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大市场对接难的矛盾,彻底扭转农民增收缓慢局面必须突破性发展龙头企业。要确保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突破性发展产业龙头企业,靠龙头将农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有效连接起来,形成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格局。发展龙头企业;(1)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出台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的环境;(2)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龙头企业的发展经营必须兼顾公司、农户等多方利益防止出现一味追求公司利益而损坏农民利益的现象,只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才能切实起到产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3)要走出政府办企业、管企业的误区。本着谁有能力谁牵头。谁先发展扶持谁的原则,按市场经济规律组建龙头企业.不能搞拉郎配和过多的行政干预。

篇6

(一)农民经济收入不高。农业生产及加工销售等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虽然当前农产品总量成效持续增长趋势,但是与预期目标还有一定距离。而且由于农业生产干扰因素较多,一些农产品产量、质量都会因为气候、病虫害、自然灾害、水利设施建设不到位等因素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农民增产增收。尤其是自然灾害、气候灾害属于人力不可控因素,因此农业经济受到的影响具有不可预测性,而且农产品本身受市场波动因素影响,一旦农产品产量增加,则有可能出现价格下降,进而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由于国家政策影响,不少农产品种类尚未设置最低保护价,这就使农产品价格难以得到保证。这些问题都暴露出当前农业经济与市场需求、政策调控之间还有一定距离,而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层分析,则能够看到其中主要因素在于生产力过低、农业技术优势不够明显。由于农业生产力落后,造成农产品质量和产量难以得到稳定保护,而一旦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又会由于市场控制不得力而造成恶意竞争,进而使农业经济陷入整体发展怪圈。进而造成生产成本控制不力,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成本过高造成农民综合效益相对低下。(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有效劳动力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当前不少农村地区都存在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虽然我国土地资源较多,但是与人口比例相比人均占有量先对不足,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地少人多现象并不少见,进而造成土地资源和人口数量之间的矛盾。而且从当前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与人均耕地资源占比来说,由于两者比例不均衡,进而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居高不下。而且在农业科技、农业机械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这一趋势势必会造成农业生产中劳动力需求量大幅下降,剩余劳动力已经成为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但影响农民经济收入,而且还对产生更多社会问题。(三)农民贫富差距较大。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过多年实践,而且不少农民已经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收入,成为农民当中的先富人群。尤其是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中,农民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增加,进而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虽然国家政策鼓励一部人先富起来,但是严重的贫富差距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主体因素。尤其是在国家政策和市场经济环境下,短期内农村贫富差距还将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落差的不断增加,会使农业经济成果聚集在少部分人当中,而多数农民依然在经济发展中举步维艰,发展进程缓慢。(四)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产业结构单一。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来看,不少农村水电设施建设相对不足,尤其是水利、电力供应稳定性不足。而是农村道路交通设施楼后,不少农村公路里程不达标,道路通达度、承载力等难以保障,而且交通管理混乱,影响了农村经济的有效发展。从农业产业结构方面来看,由于市场作用不完善,生产技术落后,造成农业生产结构过于单一,主要生产方式以种植为主,农业一体化发展能效不足,种植品种尤其是经济型农作物品种较少。在农产品交易中制度不够健全,无论的交易规模还是交易质量都有待提高,这些都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五)资源利用率较低。在不少农村地区,由于本土资源开发力度不足,利用价值尚未充分发挥,因此造成资源开发利用能效不明显。不少农村资源浪费或闲置,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同时也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效率。同时,乡镇企业经济发展迟缓,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落后,难以体现出科技价值,这些问题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可行对策

(一)重视农村经济发展三要素的作用。新时期农村建设需要有技术、资金与信息的协同支持,这三个因素又被称为“农村经济三要素”,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充分发掘三要素的整合和促进作用,才能助力农村经济获得实质性发展。一是资金要素,资金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要素,如果资金投入不到位,农村经济将难以启动,可以说资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血液,能够为经济发展带来充足的“氧气”和“营养”,充足的资金保障则是保障农村经济高速运转的基础。二是技术要素,技术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的推助剂,随着农资价格的不断上涨,农业生产收益的提高需要面临更大的成本挑战,而通过技术促进农产品增长增收则具有较高的可行性,通过因地制宜发展技术型农业,能够有效提高土地应用效率。在丰富农业经济品类的同时加强技术操作,而农业技术的掌握和推广需要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农村技术型人才缺失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积极引入人才才能弥补这一缺口,实现向技术要效益的崭新发展格局。三是信息要素,信息是连接农民和市场的无形纽带,只有提高信息时效性才能保证农村经济与市场需求建立密切联系,才能提高农业经济的有效价值。三要素的有机整合已成为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三者共同影响、共同作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活力。(二)加强农村城镇化发展力度。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不少农村经济深层问题得以解决,进而为新农村建设增加了活力。城镇化建设能够实现“生态难民”的有效转移,通过统一规划形成新的城镇主体,小城镇所具备的经济辐射作用又能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发展。首先需要将城镇化建设纳入农村经济综合发展体系内,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突出自身资源优势。其次,在城镇化发展中需要具备正确理念,找准方向、突出特色,推动广大农民走向更广阔的经济发展天地。此外,还需要准确把握经济重点,通过规划区域核心城镇强化其经济带动和辐射作用,进而形成共赢、多赢的良好格局。(三)加强农业科技发展。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这就需要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强化技术资本投入,在财政方面进一步提高对农业技术的资金支持,多方吸引上资本注入农业科研领域,建立更多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科研机构。对于农业企业而言,科技创新能够提升其自主发展能力,同时还需要在科技体制方面进行深入改革,使之与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更加匹配。需要重点强调是,农业经济的发展亟需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只有体系化服务才能使更多先进技术应用与农业生产中,引导农民主动接受并实践新科技,从而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四)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首先要确保农田水利建设达标,保障农民自来水供应,为农田抗旱奠定良好基础。加强农村电网建设,适当控制农民用电价格,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二是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建设,提高道理建设质量,拓宽道理,提高农村公路里程和使用效率,加强公路养护工作,提高农村道路使用年限,构建起畅通高效的农村道路网络。三是注重先进农业技术的引进,通过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提高农民素质,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还需要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下功夫,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实现农村资源的高效配置,加速农业结构更新,使更多有效资源得以充足,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通过产业结构的持续完善,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市场发展方向,通过资源优势对比拓展新市场,了解市场需求并实现靶向供应,通过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扩大提高自身竞争力。此外,还需要在农业生产组织制度方面进行有效更新,体现农村经济的规模优势,通过生产技术的提高控制其生产成本,从而促进农村经济转向良性发展轨道。(五)建设并完善农村技术市场。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影响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技术仍是一项薄弱环节,农业技术相对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节点。基于此,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农业科技的建设和推广为切入点,加强农村硬件设施建设,与农业和经济院校建立长期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以科技促发展的崭新经济发展形势。在软件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造步伐,建立完善的技术资金支持体系,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构建起网络技术支持下农村经济发展的崭新格局。

四、结语

农村经济是促进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才能逐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众共同富裕。针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找到问题根源,通过有效干预和完善,促进农村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加强资金和技术的双重支持,加大农业实施建设力度,以此促进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连贵.浅谈农业产业化经营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J].农村经营管理.2015(04)

[2]夏敬源.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改革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农技推广.2014(01)

[3]许洁,秦海田.“城市村庄”——城乡空间协同发展模式[J].重庆建筑.2016(10)

篇7

1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1.1农村产业结构单一

新形势下要想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就必须得到调整。当下,农产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农村对于农产品市场缺乏足够的认识,农产品的种植种类匮乏,产业结构单一。例如,仅种植小麦和玉米的村庄,即使其整体产量得到保证,一旦市场对此类农产品的需求锐减,或出现价格下跌的情况,农村经济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广大农村群众收入减少。所以,产业结构单一会使农村经济承受较大风险,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2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生产力下降

最近几年,大量的农村青壮年都进入城市务工,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多是老人和妇女,致使生产力大大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城市能给大量进城务工的青壮年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给进城务工人员带来更高的收入。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的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且农村青壮年对于传统农活的传承度越来越低,致使农村的劳动力流失更为严重,生产力严重下降,不利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虽然国家针对农村出台了大量的支农惠农政策,但是,就实际效果来看,还是无法阻挡进城务工人员的脚步。

1.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经济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硬件设施作为配套,在农村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不例外。要保证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首先确保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跟上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的整体经济水平提供保障。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加强。诸如道路交通、供水供电以及互联网沟通等服务都没有与农村经济的发展规划保持一致的步调。具体来说,道路交通网络建设滞后会严重影响农产品向外运输销售。农村经济发展因交通环境受阻,大量的农产品因此滞销,给农户造成损失;供水供电设施建设不完善也导致农村的现代化管理和种植模式难以有效展开;最后,互联网信息系统滞后会影响农村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失去信息资源和竞争力,致使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1.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偏高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生产资料的价格不断攀升,农民们因此也将承受更高的生产成本。整体上看,虽然市场上农产品的需求量持续增加,且销售价格不断上涨,但是与此同时生产资料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这部分资金的投入不断增加,就会使农民在农产品市场上的收益持续降低,进而使农村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虽然政府就此出台了很多补贴措施,但是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生产资料的价格仍旧难以稳定。逐渐上涨的生产资料价格将会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农产品的整体收益率,使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

2发展农村经济的相关对策

2.1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产品质量提升

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将直接决定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结构是由市场决定的,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风向标,只有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对农作物种植规模和数量进行调整,农民才能从中获益。首先,农民应当学会运用先进科技,为提升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提供技术支持,保证农作物的产出和质量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其次,面对市场上形形的农作物商品,农民们必须通过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提升农产品的整体销售量。市场需求首先是讲究农产品的质量,另外还要保证农产品可以满足大众需求,能够独具特色,有卖点,这样才有助于农产品的销售。最后,农民们还要在销售过程中注意对市场需求进行观察,发现市场上对于农产品的潜在需求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从种植到销售,满足市场需求,为广大农民创收。

2.2加快农村的城市化步伐

农村经济的发展建立在正确的管理体系上,因此,对于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不仅仅要依靠农产品的增收及惠民政策补贴,还要从整体发展规划上着手解决根本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农村劳动力外流,生产力下降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从经济建设到文明建设,农村都处于劣势。所以,我们要推动农村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的发展步伐。在新的发展格局下,使农村的经济发展产生实效,留住农村劳动力。在筹划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利用中心城镇的带头作用,使农村的经济水平得到提升。其次,农村还要与城镇之间进行互动,找到农村城市化的正确发展方向,为农村的发展规划指明方向。

2.3加快农业科技的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依托于农产品的销售情况,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将有效提升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使其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只要销量得到保障,最终的收益率就会稳定。在农作物生产当中,农业科技对于推动农作物生产方式的创新,以及降低农民劳动强度,减少农作物病害损失等具有重要意义。加速科技支农首先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就农作物的栽培和生产进行科学研究。同时还要有专门的市场研究人才,负责对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行研究,使农民了解市场对于农作物数量及种类的需求,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另外,还要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仅要引进一流的人才队伍,同时还要鼓励广大农民参与到农业生产创新的活动当中,以丰富的种植经验促进农业的科学化发展。

2.4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产品生产的客观条件,其会影响到种植过程中的生产成本、种植效率、农产品生产数量及质量等多个方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有效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产出数量,使农民的收入得到保障。近年来,国家对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非常重视,相继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用以推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以期为农业生产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我们应当抓住这样的机遇,大力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建立供水供电设施,同时还要促进网络信息服务的发展,使农村与外界通过稳定快捷的信息交流平台实现信息交流,这样就能够为农村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创造有利的先决条件,使农产品能够增产增收,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先要因地制宜,按照当地的生存与种植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以实际效果为基准,建设成符合当地农作物种植实际的农业基础设施。

3结语

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只有农村的经济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改善。因此我们要落实好惠农政策,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快农村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在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的同时,寻求解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问题的有效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乔红.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南方经济,2001(6):54-56.

篇8

“十二五”时期,黑龙江省鸡西市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以促进农业增效。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设施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元化特色农业,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设施装备更加先进,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农业综合效益;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基本确立,鸡西市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村经济发展中激励机制不健全

随着农村城市化、工业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部分地区激励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不健全,产前、产中、产后缺乏有效连接,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共同利益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农村的执行力度低,调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低,从而为经济发展的推进带来了一系列的相关问题。

2.2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全市农业生产主要还是以分散的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农经济状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应对和抗御市场能力弱,这些都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3农村基层运转困难

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十分缓慢,村级公益事业长期投入不足,生产和生活条件难以得到改善;农村税费改革完成后,相应的配套改革还没有跟上,村组机构仍然比较庞大,而用于支撑村级运转的农业税附加和转移支付还不能满足村级的正常运转,部分村干部待遇过低,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造成农村基层运转困难。

3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大背景下,农业发展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呈现出农业经济保持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形成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新格局。但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就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对应的解决办法,从而促进农民经济取得更快更好发展。

3.1大力发展村级主导经济

正确处理好家庭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专业合作经济与集体经济、所有制形式与实现形式、发展集体经济与个体私营经济的关系。在所有制结构上,积极发展集体直接经营、股份经营、合作经营等多种实现形式;在经营形式上,坚持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进行市场运作;在产业模式上,坚持一二三产业哪种产业符合实际,就发展哪种产业,不搞一刀切。要根据村级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的税收、用电、用地、用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提供各种高效优质的服务,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努力拓宽筹资渠道,将本地自然资源、项目资源与他人的资金、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优势进行优化组合,开辟新的集体增收项目。深化村级集体企业改革,通过合资、合作、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积极吸引外资、民资和社会闲散资金参资入股,扩大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3.2强化金融支持力度

农村金融创新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培育“三农”发展新动能的关键举措。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试点。规范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积极开展农民资金互助组织试点,允许村集体经济组织参股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对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民资金互助组织投放村级集体的贷款享受金融部门同等财政补贴政策。

3.3发挥区域优势,合理利用当地农村资源

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助推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农村资源,着力优化农作物区域布局,把资源优势切实转化为产业优势,稳步加快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经营,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坚持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相结合,培育大集团与发展中小企业相结合,依托现有基础,创建具有鸡西市特色的现代工业新格局[3]。

篇9

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积极地徒进农村的经济形势的转变以及农村的经济结构的调整

面对现在的农村经济的发展形势, 促进农村经济上升以及农民经济收人的增加的重要措施就是改变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创新农村经济形势的转变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的发展,这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形式的重要的措施。主要是面对农村经济的市场上的发展,现在的市场经济逐渐的占据着经济形式发展的主线,并且依靠现在的科技进步以及经济区域发展的优势, 逐渐的向农村经济发展的横向与纵向进行转变。积极地发挥农村现有的经济优势, 因地制宜的进行经济的改善以及促进。以农村经济中的市场为主要的经济向导,进行经济的发展与增加,快速的发展市场经济, 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发挥农村生产中的农产品的生产以及销售, 将农产品的经济形式带动农村发展的经济形势。

(二)系统的管理农村市场体系的建立以及完善, 徒进农产品的流通

现在的农村经济中很大的矛盾出现在小农户与市场经济的矛盾,需要我们进行市场经济的推动,全面的建设合理的改善措施进行市场的管理, 降低农民与市场之间的矛盾,努力的推动市场上的调整,加大了解市场信息,并且充分的掌握市场的行情发展为农民提供便捷的农产品销售的渠道,并且一定要将农产品市场纳人到农业基地的建设中,重点进行改善与投资, 搞好市场的设施以及经营的方式, 根据农民的需求进行市场调节。促进市场与农民之间的关系调节, 搞好两者之间的联系, 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进步。

(三)加大农产品发展的力度, 徒进农产品的良好经管, 提升农村整体的发展

篇10

Keywords: rural economy; Development; Condit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 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虽然发展农村经济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作用已被普遍认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仍面临着一定的现实问题。

一、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

1、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不健全

(1)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人力资源开发机制是政策引导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保证,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基层管理者管理能力、转变农村落后观念的保证。目前我国农村关大地区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农民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和引导,造成农村劳动者素质低,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2)激励机制不健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呈现疲惫状态,需要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运用于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目前我国农村的部分地区激励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执行力度低,调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性程度低,没有取得较高的成就。

(3)基层干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基层干部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直接管理者,在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干部管理呈现反金字塔形,呈头重脚轻之势,造成基层管理力度下降,基层干部素质降低,社会基层腐败现象严重。

(4)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农村的部分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力度低,医疗保障制度存在很大弊端。这样便加了重农民的后顾之忧,无法调动农民自主投资生产积极性,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1)水、电、通讯网络不健全。水、电、通讯网络是农村农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之一,是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目前我国大量农村自来水网络不健全,生活用水质量低,电力低无法进行大规模建设;通讯网络不健全,农民获取信息的手段单一。目前我国正逐步进入后工业时代,即以信息为支撑的信息经济时代,水、电、通讯网络的不健全降低了人们生活的质量,减少农民获取经济和社会信息的渠道,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2)道路交通的不完善。道路交通是打开农村对外开放大门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农村广大地区道路建设十分落后,道路承载量低、质量低,宽度不够,无法承载大刑载重车辆,交通网络结构单一,乡村公路质量低,甚至有的地方还未实现乡村交通网。

3、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落后

(1)农业结构单一。我国农村土地作为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主要生产方式以种植业为主,结构单一。没有形成农、林、牧、副、渔业一体化农业,没有形成种植多样化、特色化农业生产结构,作物品种单一,质量低。

(2)生产力的落后。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形成科学合理的生产关系的保证。目前我国大量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处于以牛、耕、锄为主要生产工具的原始农业时代,属于典型的自家经营、自主消费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生产技术含量低,劳动者素质低。

(3)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作为我国资源的宝库,具有强大的潜在资源优势。目前我国广大农村资源开发力度低,资源开发利用率低,造成大量资源闲置、浪费,无法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实现资源的经济价值。

(4)民营企业发展缓慢。目前我国农村民营企业发展十分缓慢,没有实现自身主力军的作用。经营管理及生产模式落后,科学含量低,只从事简单的农产品加工、销售,无法带动农村形成产地—市场加工—销售一体化农产品市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力量低。

(5)农村市场不规范。农村市场的健全繁荣程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大量农村市场不健全,市场场所不健全,市场管理交易不规范,市场小。商品流通量低。农村市场网络化程度低,农产品流通市场量小。同时,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发展缓慢,市场仍不健全。

(6)农村经济发展的对外开放程度低。此况,是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导致外部资金无法进入,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才无法引入,内部市场无法与外界市场相接合和经济形式和市场动态的掌控和了解,阻碍农村资源开发、农村市场健全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农村经济发展的策略

1、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1)健全农村水、电、通讯网络建设。坚强农村自来水网络化建设,控制水价,实行“谁安装谁受益”原则,提高农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质量;加强农村电网改造,控制电价,提高电量,促进农村工程开发;完善农村通讯网络,普及电脑技术等,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对称度。

(2)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建设。农村道路交通建设要求国家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农村道路交通质量,提高农村道路利用率,加宽路面,加大硬化力度和保养力度。同时,加强道路“乡乡通”、“村村通”建设,打造乡村、城镇立体化交通网络。

2、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转变

(1)实行立体化农村经济发展结构改造。立体化农村经济发展结构改变了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农业结构单一的现状,因地制宜的实行立体农业改造,形成农、林、牧、副、渔业一体化农业。以“一乡一产,一乡一特色”为引导,树立科学合理的农业结构分布布局。如:林业开发依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实行,原始林、薪碳林、果林、经济林、用材林等相间的立体林业结构。渔业、种植业、养殖业经济作物区等相间的立体化农村经济发展结构等。

(2)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管理技术、加工技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生产能力,提高管理者管理水平。实行小机械生活蚕经营模式,摆脱以牛、犁、锄为主要生产工具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转向机械化、信息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从而形成现代农业的生产关系。

(3)加大农村资源开发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农村资源丰富,具有强大的资源开发潜力。科学合理的大力开发农村资源有利于直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资源开发应该以可以持续发展观和生态保护为依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资源利用的价值,运用循环经济理念,使资源开发和资源环境问题相协调。

(4)促进农村乡镇企业发展。促进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要求扩大乡镇企业生产规模和经营范围,促进生产产品多样化,扩展乡镇企业产品销售市场。引进先进生产机器和技术,提高管理者才能,引入资本投入,进行加工、深加工,增加产品负加值,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形成科学合理的供、产、销产业化链条。

(5)规范农村市场。规范农村市场要求政府加大市场管理,逐步健全农村市场管理制度,确定农村市场场所,规范市场交易活动、管理市场秩序,完善农村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促进农村市场繁荣。规范农村市场要求不断健全农村市场,实行供、产、销一体化结构,同时加强与各个农村、市场的联系,形成乡乡、乡镇、城乡一体化市场体系。

(6)打开农村市场,实行“引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农村市场的封闭性是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农村经济发展应该在政府的引导下打开农村市场,实行“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打开农村市场,引入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和人才,引进大量的外部投资和科学发展和管理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建设,并逐步树立自身的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资源开发力度,逐步打入外部市场,共同竞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客观存在要求农村应该拥有科学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农业生产结构和经营模式的转变,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意识的改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篇11

(二)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间的权衡没有受到充分重视对农村旅游可以简要理解为依托生态环境等客观条件来实现开发地区经济效益的提升。可见,农村旅游经济效益的获得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于天津市宝坻区而言,也是这种情况。但是,纵观当前宝坻区的发展现状,普遍存在着乡村旅游项目缺乏总体规划,重经济效益忽视生态保护的问题,经常会发生诸多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如景点的乱搭乱建、生态资源没有给予硬性的保护措施等,这些都会导致随意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出现。这些行为虽然在短时间内能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对于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以及前景非常不利。

(三)基层缺乏与乡村旅游相关的专业建设人才乡村旅游的起源地为广大的农村,其绝大多数的从业人员为农民和基层政府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因为受到文化教育水平的限制,在素质水平、文化程度以及专业能力方面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需要。另外,相关部门对于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以及培训体系也处于缺失的状态。上述现象都导致了乡村旅游专业人才的匮乏,这必然会导致在乡村旅游的推进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最终会制约其战略性发展。

(四)农村对于乡村旅游的认同存在差别乡村旅游在宝坻区的发展时间尚短,在其经济效益、经营目的以及发展前景方面,农村地区的很多居民都处于一知半解的阶段,没有深入的有深入地认识与理解乡村旅游的意义和价值。这些人员由于认识上的不足,难免对乡村旅游项目存在一定的偏见,可能会认为其会打破乡村原有的生活格局,影响其一贯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另外,大量旅游人员的进入也会使一部分人感到恐慌,认为其侵犯了其生活领域,进而对乡村旅游存在一定的偏见。这种消极情绪的存在势必会影响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准。

二、天津市宝坻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前提

振农村经济的措施分析针对上述提及的制约因素,笔者结合多年的基层经济工作经验以及当前的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展乡村旅游、振兴地方经济。

(一)建立健全与乡村旅游发展相关的机构以及制度建设,为乡村旅游提供基础支持天津市宝坻区经过一段时期的农村旅游的发展,在基层农村已经初具规模,如当前宝坻区的每个镇都有农家院等旅游、休闲景点。但是,目前还是个人化的行为,每个镇的政府没有相关的部门以及制度对其进行专门负责管理和规范。这一问题在前文已经提到。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为乡村旅游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持,地方政府必须要针对各自的乡村旅游发展特色、现状成立综合事务办公室,用来管理、协调、推进各自地区的农家院建设,使之形成特色化、规模化,提升品质,创造出自有的独特品牌。另外,要在对乡村旅游进行充分考察的基础上,综合各方面的专业、社会人士以及基层农民的意见制定出相应的制度,用来规范和约束乡村旅游。总之,通过机构以及制度体系的建设,能够对宝坻区的乡村旅游起到导向作用,使之协调、健康前进。

(二)全方位平衡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间的关系,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对将要进行的各个乡村旅游子项目进行严格、全面的科学调查、研究和论证,对所涉及的生态环境影响力做出正确评估。在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下,充分地、秩序化地发展乡村旅游,通过科学的措施来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率。例如,当前宝坻区一些地区开始尝试生态村项目建设,即将农村的乡村旅游项目和文明生态村(美丽村庄)项目结合起来,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建设美丽的家园,给与生态环境充分的保护,而不是一味盲目的发展经济。其中文明生态村建设包括村内道路硬化、街道亮化、街边绿化、能源清洁化、垃圾污水处理无害化、生活健康化、等主要项目。随着乡村旅游地区对于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这些地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搞好生态文明的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游客,进而获得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多途径构建乡村旅游建设人才队伍,夯实人力资源面对当前宝坻区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匮乏的现状,当地政府以及相关的从业人员要积极构建多个途径来完善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人力资源,为乡村旅游项目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主力军和后备军。首先,要对现有的乡村旅游从业进行全方面的培训工作。即基层政府要针对各自地区的发展现状,通过外聘教师培训、视频教程、组织观摩会等形式对本地区的主要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然后再通过这些人员的推介,以点带面,从而推动整体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其次,要积极引进优秀的专业旅游人才来充实和壮大基层乡村旅游管理部门人才队伍,要给与人才充分的重视,在物质和精神双方面给与其支持。这样能够通过人才的引进来创新管理理念、方法和途径。同时还能够带动现有工作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渴求,激励其不断地追求自身的成长。

(四)向农民大力推介乡村旅游,获取其大力支持,提供旅游和谐环境针对宝坻区当地农民对乡村旅游认识肤浅,存在一定偏见的问题,基层政府要积极地向农民推介乡村旅游,通过播放宣传片、基层走访、座谈等途径来加大对乡村旅游的宣传力度,将其实现途径、最终目的、社会价值以及经济价值等向农民详细的说明,可以通过成功案例说明的途径来完成,这样能够使对方从感官上体会到乡村旅游的益处。另外,还可以合理安排一部分村干部到乡村旅游开发成功地区进行观摩,切实感受到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就业以及改善农村生存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最终争取获得广大农民的大力支持,为乡村旅游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

篇12

1.农村和农业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表现在:一是落后的思想观念是农户走入市场,致富的障碍,部分农民延续过去计划体制下的习惯,思想不解放、保守,在需求资金项目上希望政府给予扶助,"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种植结构单一,优质产品的比重依然很低,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林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不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缓慢,主导产业优势没有发挥,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这导致农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幅较慢。

2.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强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现有的龙头企业,大多数产品结构单一,深加工水平低,产业链不长,市场竞争能力弱。“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关系联结不紧密,从而使产业基地建设的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水平低。特别是畜牧产业,在畜禽产品深加工上一直没有取得新的突破。

3.农资涨价过快,幅度过高,延缓了农民致富进程,以尿素复合肥为例,近年上涨幅度分别为17%、14%,亩均化肥支出比上年增长11.5元,由于农资价格上涨,平均每亩增加投入19.87元,种粮投入的增加主要是因为农资价格的上涨,其中化肥价格的上涨对农民种粮收益影响最大。农民由于农资价格上涨负担加重,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央的涉农优惠政策打了折扣。

4.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多年来,农业科技、信息、标准化生产、防疫体系建设以及农产品检测等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经济体系十分脆弱,农民生产的盲目性未得到根本改变,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冲击较大。

二、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路与政策

1.抓各项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一是坚持落实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政策,贯彻落实好生猪、烤烟、蚕桑、蔬菜、猕猴桃及花椒等产业的发展政策。二是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继续落实好种粮直补等惠农措施,认真研究、全面推广粮经套作,稳定粮食生产。三是抓住当前春耕农忙季节,加强小春田间管理,及时掌握小春生产情况,强化大春备耕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责任管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等服务工作。

2.加强农村经济运行监管调控。一是稳定农资价格。加大农资价格监管力度,对批发零售各个环节进行调查监控,核定并公示农资销售价格。尝试建立农资直销网络,联系化肥生产经营企业实行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将化肥营销网络延伸到乡村,降低农资流通成本,直接让农民受益。二是加强农资市场管理,特别是在春耕、夏播期间,加强各有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缺斤短两、哄抬价格等坑农行为,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三是强化物价监管调控,由物价、工商、公安、镇乡政府等组成监管调控工作组,准确把握农村市场商品价格,杜绝哄抬物价的行为,适时监管农资价格走势。

3.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重要前提,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培育当地土地流转市场,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明确管理机构,培育流转市场,规范流转行为,督促乡镇落实好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将引导土地流转真正提上工作日程,充分发挥村集体在土地流转中的主要作用,引导农民开展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有资金、懂技术、会经营的群体集中,实现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

4.积极推进农业产业信息化建设。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实现资源高效配置。结合农村实际,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建立农村计算机网络。通过计算机网络把农业科研成果、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供求信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政策传递给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以指导农业生产经营、农产品流通和消费。要充分重视农村的基础教育和农民的技术培训,从文化程度和经营技能上切实提高农民的素质,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和利用农业信息网络的能力,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技术水平,减少农民生产经营的盲目性。

5.优化就业结构,拓宽增收空间。向种养业深层次开发,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发展养殖业和进一步提高特种作物的效益,使农民不仅在种、养等生产环节上增加收入,而且在农产品的加工、销售、流通等经营环节上创造收入。鼓励剩余劳动力向外地转移就业,提高劳动力素质,制定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总体规划,建立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体系,结合市场需求,开展特色和对口培训,为农民外出就业提供引导性的市场信息。

结语

综上所述,要发展新农村经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我们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涉农优惠政策,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统筹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按照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提前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月瀛: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分析[J].学习论坛,2009(07)

篇13

一、我国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第一,农民收入普遍偏低,在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农产品的价格实行了低价格策略,这就使得一些农作物的产量不断的增加,但是农民的收入却很有限。尤其是在国家出台了农产品最低保护价格取消之后,一些农产品的价格持续的偏低。再加上一些农民的陈旧观念知识种植一些结构单一的农作物,使得投入的成本过高。另外,由于一些农民没有现先进的种植知识,只是遵照这传统的种植方式,使得农产品不具有优质的经济之家,这就是的农民辛苦的忙碌付之东流,也使得农民的增收减慢。第二,我们的农民在投入成本的时候,种子、化肥以及农药的价格持续偏高,这就使得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持续走高,导致了农民的收入不能稳定的持续增长。可以说,在当下,农资产品的价格持续走高是一个必然的现象,加上农民雇工的劳动力价格也是越来越高,这就是的很多地多的农民要投入更加多的劳动力成本。面对此种情况,我们的政府相关部门也已经出台了一些增加农业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措施,可是这些方法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劳资价格以及劳动力价格升高的趋势。所以农民的投入成本过高。第三,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尤其是资金问题受到严重阻力。首先表现为农村资金外流现象出现。因为我们国家的商业银行在农村吸纳了众多农民的存款,但是在农民贷款的时候放款缓慢,使得在农村吸纳的资金主要流入了城镇的建设中去。这样就导致了我们农民资金运用的不足,不能很好的有足够的资金成本去进行经济建设。另外,在现代农村,一些担保制度也存在着很不完善的地方,因为金融机构认为在农村市场的信贷存在着很多风险,所以在农民进行信贷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很多复杂条件的制约,这些都不利于农民充分的利用资金发展农村经济。最后,我们知道,因为农村地区发展经济的设施都是比较陈旧的,所以要想对农村经济进行金融投资,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不能短时间见效。这些都是很多资本持有者不愿意在农村投资的重要原因,所以一些资金不能够很好的倾斜到农村地区,使得农村地区的投资变得越来越少,不利于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

二、当前不断发展农村经济的应对之策

第一,不断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可以说,产业结构调整中最重要的就是科技的融入,在有效运用科技的基础上要不断的使得农产品具有优质的价值,从而不断的使得农产品的质量得到提升。从而衍生出一些具有科技含量的瓜果、牲畜、水产品等的生产发展,这样才能有过硬的产品抢占市场的先机。另外,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我们还要大力发展新、优、特、精农业产业,充分挖掘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潜力并在做好科学的分析市场前景的同时,要不断的加大对需求量大的产品的种植以及研发,最好达到大规模种植的效果,这样才可以使得我们的农村经济具有竞争力,并逐渐的和市场接轨。第二,要加强对发展农村经济运行的有效调控。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管理者,我们的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一些宏观的调控,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断的规范和加强农资市场的管理,尤其是在春耕夏播期间,要和物价以及执法部门相互配合,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哄抬价格等坑农行为,保持农资市场的平稳运行。第三,切实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实力。相关的政府部门要在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上不断的给予支持以及鼓励,要通过税收等等一系列的调节,在技术和融资方面给予最好的待遇。并在招商引资上面给予政策支撑,并使得资金向着农业产业方向倾斜。接下来就是要进行一些重点农业产业项目的扶持。使得一些典型的农业产业具有高规格和优质质量,这样才能形成自身独特的农业经济的竞争力。再看,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中一定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要根据实际做做好本区域的农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最重要的是要充分的借助自己地域的资源以及区域优势,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的深加工,这样才能逐步的形成一些具有实力的农业产业,使得农村经济不容快速发展的步伐。最后,在各个农村,我们的政府要鼓励一些农村经济发展组织的形成,这样农民们才会做到信息上的及时沟通,才不会因为市场的滞后性使得劳动付诸东流,由于一些农村经济组织的存在,市场化的进程不断的得到深入,并且逐步的进入到良性竞争的轨道。第四,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的实现,这就需要我们的党支部在农村发挥作用。首先就是要根据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脉络,不断的实现经济的多元化,这样才能为广大的农民开辟一些新的赚钱以及盈利的路径,促进经济的发展。然后,村支部要明确农民的土地承包关系,要充分的落实各种惠农政策,这样才能使得农民的利益得到很好的保障,对于和谐农村的建设是一种保障,同时还能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第五,强化地方政府责任,下放资金分配权。在农村经济的建设中,资金的容积是个大问题,立足于农村各项建设,我们国家呈现出面积广,投资大的特点。这些就导致了长久以来我们的政府部门有着一些资金分配的权力,所以一些项目的开展的决定全力在各级的地方政府手中,这样使得一些项目的开展变得不切合实际,可以站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考虑问题。达到了资金的高效实用,使得农村经济成规模化发展。最后,我们的政府要根据自己的财政能力,在一些项目的开展中给予重视,向上争取更多的资金,并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中有效的,合理的进行运用。

作者:邓涛 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