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关于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关于小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关于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篇1

一、能够有效的拉近师生距离

小学生处于人生的起始阶段,其年龄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多数小学生一方面对于教学充满好奇心,但是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总会有一定的畏惧之情。这种情况下如果在没有处理好师生关系的情况下就盲目的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教师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获得学生的尊重、认可和信任,增强孩子对教师的依赖性,如此一来在课堂教学中孩子能够顺利的融入教学氛围中,而不是始终因畏惧之心游离在教学之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主动的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使得学生产生一种被尊重和被重视的感受,从而有效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以笔者为例,有一次在接待新生的时候,笔者发现孩子始终躲在父母的背后,与他交流也得不到回应。这种情况下笔者灵机一动,针对孩子的书包说到:“好别致的书包,我也想买一个,就是不知道在哪买?”,孩子马上用自豪的语气回答“这是妈妈亲手做的,买不到的”,然后笔者就接着孩子的回答进行交流起来,从书包谈到文具,再到玩的游戏等,很好的消除了孩子对陌生环境的畏惧感,获得了孩子的认可。事实上,受年龄的限制,大多数孩子虽然对外界人和事都持有一定的好奇心和畏惧感,但是只要教师能够以真诚的语言主动和学生互动交流,是很容易获得孩子的认可的。当然,年龄较小也很容易导致孩子对教师信任因一句话、一件小事就消失殆尽,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尽可能采取措施的维护师生关系,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和采取教学策略,从而让他们更乐意在学习中获得教师的肯定与鼓励。

二、能够及时的掌握学生情况

对学生学习、生活状况的把握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虽然说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观察来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也能够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来掌握学生的生活状况,但是一方面教师精力的有限性,另一方面学生生活的独立性使得教师对于学生情况的把握往往是片面的,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的与孩子进行交流来获取信息。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师生关系毫无疑问能够更好的让孩子在交流时敞开心扉的将自己遇到和看到的事情和教师分享,并在一个相对轻松的心理状态下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此外,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能够保证孩子在遇到生活和学习上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向教师求助,从而有效的避免一些校园安全问题的发生。在教学中笔者曾有过相同的事件不同的结果的经历。同样是家庭父母吵架,其中一个孩子由于和教师关系较好,因此第一时间向教师寻求帮助,在家访之后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另一个孩子由于性格较为孤僻,教师对其注意不多,随着父母吵架次数的增多最后竟然选择了离家出走,虽然最后及时的在同学家找到了孩子,但是带来的教训却是极为深刻的。如果教师能够处理好和每一个孩子的师生关系,那么很多问题就不会再发生,例如同学之间的打架、校园安全问题、家庭问题等。从这个角度来说,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获得孩子认可的基础,孩子的认可则可以保证教师为孩子的成长进行全方位的护航。

三、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很多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课堂难以控制的情况下,有的教师轻轻的一句话就可以将教学拉回到正常的轨道中,有的教师无论采取怎样的措施都难以获得成效,甚至出现师生冲突现象。究其原因就在于是否处理好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方面能够促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富有激情的进行授课,另一方面学生也乐意去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从而确保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和教学质量的不断的提高。相反,师生关系较为冷淡的情况下,很多小学生对教师没有足够的认同感,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是自顾自的做自己的事情,对教师的课堂活动完全不予理睬,甚至会出现唱反调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不仅影响了教育教学的开展,也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长期下去教学质量出现不升反降的现象。不同于中学和大学课程,小学教学内容相对较为简单,教材的设定也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而建立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则可以确保小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师所设置的各种活动,从而使得小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掌握相应的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有助于孩子养成正确的人际观

众所周知的是,小孩子有两个重要的榜样,一个是家长,另一个则是教师。对于小孩子来说,教师对师生关系的处理往往会影响到其未来的人际交往观,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曾花费十年对学生人际交往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小学阶段能够和教师友好相处的小学生在未来十年之内能够结识到更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朋友,相反在小学阶段和教师冲突不断的学生在未来也难以获得别人的认可。由此可见教师对小学生人际观的影响,教师采取各种措施例如交流的时候尽可能的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以真诚的语气、平等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那么学生在未来走入社会之后也必将受到教师的影响,能够有效拓展自身的人际交往范围,获得他人的认可。

作者:王海霞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教场小学

参考文献:

篇2

一、小学语文的教学特点分析

从目前大部分的教学现状分析,语文教学都比较困难,缺乏趣味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学生厌学的情况,而束手无策。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写作的问题,比如,课文中对于一个实物、一处风景、一种意境或是场合的描写。教师们一般都会对其进行讲解,让大家去体会或者是思考。但是这就忽视了一点,为何不让学生们去生活中去寻找这些描写?此外,小学语文注重朗读与写作,这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那么在写作方面,学生们是否真的能够贴近生活去写?还是参照着一些作文辅导,或者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冥思苦想的写作呢?学生在朗读的时候,是不是只是觉得这是一种任务?有没有想过朗读怎样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呢?以上分析可知,小学语文教学与实际教学完全脱节,教师缺乏实践性教学的理念与方式。

二、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的实行

实践性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将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以作文写作为例,文从心生,心有所感,感从生活中来。这就是一条小学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连接的主线。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的时候,可以从这条主线入手。例如,作文题目为《我心中的XX》。如果在学生们的心中对XX有印象还好,但是如果没有任何印象,那么就应该带领学生们去参观,去亲身观察,绝对不能总是让学生们在封闭的教室中,学习着那些基础知识,而却不知道为什么学习这些。写作是语文与实际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方式,也是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关键。写好作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在生活中寻找灵感,而不是在教室与课堂上去凭空想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们多去观察身边的事物,留意对于生活中点滴的感触。最好是让学生们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将生活中的点滴记下来。养成这样的习惯,学生自然就会发现,原来我们学习的知识都来源于生活。

三、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小学生的能力应该作为首要课题。而实践教学正是培养小学生能力的最佳途径,所以,小学语文的实践教学就显得更加重要。

首先,小学语文的学习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前提。注重语文学习的实践性,能够从不同角度,如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对小学生进行培养与训练。

其次,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在学习唐诗的时候,很多小学生也曾经想过,这些这么久远的知识我们学习有什么用呢?教师应该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学习观,课文以及诗词的学习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写作,而写作的目的则是能够通过自己的文字描绘现实的生活。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得以体现,尤其是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要在其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学习写作也是要能够表达自身对生活的感悟。

最后,实践性的融会贯通。实践教学是为了满足社会未来的需求,对学生的生活与工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课堂上告诉小学生们,学习是为了将来能够得到使用。语文的学习让我们更加有素质以及涵养,写作可以让我们通过自己的文字来批判或者是赞扬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如“三鹿奶粉”事件。如果我们能够有良好的文字功底,我们就可以用自己的文字来批判这些丑恶现象,为社会做贡献。让语文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与社会,那么教学的意义才真正得以体现。

总之,小学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倡实践教学,让学生们能够明白学习的真正目的。教师要通过创造独特的实践教学方法,实现小学语文的实践性教学。学习一定是为了要使用,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才真正拥有学习的。小学语文的实践教学要从根抓起,并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宋慧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初探》[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2

2.陈永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实践与探索》[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

篇3

一、德育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表现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贯彻素质教育的同时,德育教育的发展已经在体育教育中展开,体育教育是特别能够展现德育教育的一种方式,无论是体育教学的课堂还是活动,都一一展现着德育教育的细小方面:上课组织时的纪律性、课堂上的组织性、荣誉性,这些简单的细小的活动都能够一一的展现。德育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展开,在老师的统一指挥下,学生能否很快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团结性地做好规则,对学生的遵守纪律方面是一个很好的展现。在课外的活动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方面的教育,在这样室外活动的环境下,教师最容易看得出每一位同学地表现,教师得以矫正他们的行为和方式,使他们等够听从教育,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这样的环境之下,学生更加的容易接受老师的教导和指引,从而产生良好的习惯和行为,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师进行组织教育中,会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引,培养他们的品德,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发展。上课的过程中,老师会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使他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室外活动中,学生的组织力和纪律性都是有目共睹,可以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自己在心里就会有所平衡,向他们学习。这样德育教育的培养渗透到细小处,才可以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在室外活动的细微之处可以看到很多学生的德育水平的发展,从而更好的对他们进行培养和教育,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德育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表现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直接展现,对他们进行培养,德育教育在体育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的作用。

二、德育教育贯彻在学校体育教学的各方面

素质教育的开展更是德育教育的开展,德育教育贯彻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课堂之上,学生不仅仅从课堂上得到德育教育的培养,课堂之外的体育活动中也会进行德育教育的培养,使学生自己能够更好的健康的发展。在室外的体育活动之中,对学生进行的一些体育基础知识,如“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游戏规则,能够使学生了解到这些规则,从另一方面促进他们的友谊,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友谊的重要性,促进他们身心的发展;体育教学中的跑步、接力跑等比赛更是使德育教育的核心贯彻到了学生的教学之中,使他们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团体的协作力会更好,发扬团结友爱的美好的品德。是对学生自身的意志力的一个锻炼,不轻易放弃的良好的美德已经贯彻在了教育之中。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教学更为重要,课堂上的教育是德育教学之中最基础的教育,使学生们能够明白基础的规则规范,使学生的内心明白什么事情是对,什么事情是错,这样的规则在学生的心里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小学教育的发展中,老师所传授的世界观、人生观,都会在学生自己的心里得到一个客观的体现。而小学生的体育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学生对社会生活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美好品德的传授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三、德育教育利于学生发展

学校之中,体育教学方面的内容会有着很多的比赛和竞争,而这些比赛,有的只是注意到了比赛的成绩,在这种有着竞争性的比赛之中,很多人的目光都会投向比赛的输赢,竞技型比赛都会有着相似的经验,在充分发挥体育的技术之外,更多的是看到了比赛最表面的结果,往往很多时候并没有注意到比赛的本质。这是德育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失误,很多学生都会注意到比赛带来的是荣誉和自己的威风,可是忽略了比赛最本质的意义是自己的全面发展,是发挥体育的德育教育的功能。尤其是在体育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很多的元素使学生只是关注到了体育的表面,是竞争和荣誉,缺乏对体育教育的最本质的认识,是自己在德育方面的发展、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体育竞赛的结果。往往有些结果给同学们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竞技比赛都会有输赢,有比赛结果,都会有名次之分,而有的同学缺乏对体育运动不全面的理解,竞赛的胜负决定着结果。可事实却是,这些竞技比赛中,获取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学习到了坚持的精神和团结的荣誉,竞赛的胜负并不是关键性的结果,缺乏了精神品质的培养,就会使同学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从而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在学习的过程中,在竞技比赛的过程中,有着对德育教育的认识,认识到体育教育的德育功能,激发自己的所获得到的精神。这样学习到的内容,才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益,真正的认识到德育教育的发展,必然会对学生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结语

以上内容的表述中,我们知道德育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发展是最为重要的,正确的德育教育的发展,对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起着最重要的引导作用,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德育教育的发展,德育教育对小学生体育教育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经过德育教育的培养,会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的全面发展。

篇4

不同学者对班级管理的理解不同,各有侧重点。本文认为班级管理是在班级规范、班级环境、班级行政三方面,有计划、有效率、有创意地管理一个班级的历程,妥善而有效地处理班级中的人、事、物,发挥班级管理的功能,实现教育目标。本文将从班级管理的意义、内涵、功能等方面探讨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以期引起教师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视。

一、班级管理的意义

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具体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1.从“成员”来看。班级是一个小型社会的互助系统,班级管理可以说是维系成员间的沟通平台,成员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学生互动关系、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关系、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的沟通。

2.从“过程”来看。班级管理是一种处理班级人、事、物的过程,是班级各元素间互动时所发展出来的一系列行为与活动,是长期互动的表现。

3.从“方法”来看。教师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参考教学理论与策略,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效果和有创意的方式管理班级,并且在管理过程中不断调整及修正班级管理的方式。

4.从“内容”来看。班级管理的内容包括教师在班级活动中的所有行为,主要在于有效处理班级中的人、事、物等各类事物。

5.从“目的”来看。班级管理的目的在于协助教师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最终达到班级目标及教育目标。

二、班级管理的内涵

1.班级规范层面。班级规范是指学生在教室内日常生活的一种规律,是学生应该知道且确实遵守的,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处理教室中人、物、事等的因素,使教室成为最适合学习的环境,更是易于实现教学目标的一套规则。班级规范包括生活教育的辅导和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理,管理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做好自我管理。班级规范是依据学生平时应有的行为表现来制定的,并建立一套赏罚办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良好表现。

自我管理的目的是要学生学习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规范习惯的养成需要奖惩交替运用,在鼓励多、惩罚少的原则下因势利导,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体会学生的感受,以引导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能力为重要原则。

2.班级环境层面。班级环境以班级的物质环境和教室的布置为主。班级的物质环境指教室的坐落方向,通风、采光、课桌椅的摆设等。而教室的布置指布告栏的设计、作品展示、光荣榜及教室美化等。班级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生活空间,是教学的真实环境,良好的班级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态度的形成及学习成就的增进,都非常有益。

3.班级行政层面。班级是学校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教育活动实施的基础。班级的事物可说是繁琐而多元的,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协助处理繁杂的班级事物,积极做好班干部的组织与运作,将会增强班级管理的成效。

教师可以引导班级学生共同参与班级事物,让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并且针对学生的个别表现,给予有效的引导与管理。参与班级事物的过程,不仅鼓励学生展示各自的潜能,而且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4.人际关系层面。班级管理包括人际关系的建立,人际关系包括教师与同事、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关系。班级是一个小型社会的缩影,所谓身教重于言传,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间和谐的关系,有助于班级间的良性互动。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如何学习与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相处是教师的责任。在班级人际管理方面,教师和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都有一定程度的互动。

三、班级管理的功能

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

1.维持良好的班级秩序。良好的班级秩序,教师可以安心教学,学生可以快乐学习。在不安定及混乱的环境下,学生是很难进行有效学习的。所以,维持良好的班级秩序,可以说是班级管理最基本的功能。

2.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富有启发性的良好学习环境,不仅易于实现教学目标,更有陶冶情操之效。所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勤学乐学,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

3.培养学生自治能力。班级是学生共同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所以,班级中所制定的各种规范,以及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及自治的精神。所以,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

4.增进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品德的陶冶者,所以,教师不仅是老师,更应该是人师。因此,有效的班级管理应增加师生间接触与沟通的机会,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使教师常接近学生,学生也乐于接近教师,增强学习的原动力。

5.促进学生人格成长。学生具有相当的可塑性和依赖性,需要教师从旁点拨引导,才能发展为健全而成熟的个体。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积极地应用各种指导策略,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进而达到身心健康、自我实现的目标。

四、班级管理策略

依据班级管理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班级管理。

1.班级规范管理策略。班级规范管理策略包括班规的制定、不当行为的处理、荣誉制度的建立等方面。班级规范管理的成效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学习与人格的发展,班级规范管理的目的除了维持学习环境的秩序,使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外,更有促进学习,增进社会化,培养学生自治能力、民主精神、良好习惯、高尚理想的积极目的。

2.班级环境管理策略。班级环境可以说是无言的教育者,能让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室是师生互动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一个优质的班级环境,不仅可以提供学生一个舒适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学习,更能影响到学生的人格成长。布置教室环境的基本原则有三点:(1)兼顾教育性、整体性。依据教室的空间、教学的科目、进度、教材的性质及学生的兴趣,从布置材料、色系选择、静态和动态、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上,整体设计规划,营造舒适、美观、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2)兼顾安全性、实用性。布置内容要配合教学单元及时更换,布置要以易于更换、易维修为主,另外也要考虑到陈列物的安全性,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3)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师生共同布置教室环境,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包容接纳他人的意见,与他人合作。

3.班级行政管理策略。教师对于班级中的事物,必须以经济有效的方式进行妥善处理,并积极配合学校的行政工作,制定班级目标和计划,再依计划执行与考核。因此,班级行政管理策略包括班级目标的制定、班级管理计划与行事历的制定和执行、班级事物的处理、班级档案资料的建立和应用及班干部的选拔任用等。

4.人际关系管理策略。人际关系管理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而且是从事班级管理的首要任务。师生关系的优劣,除了影响教师的教学外,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但有助于学生进行认知、技能和情感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对班级和学校的向心力。

班级管理的成效除了依赖于师生的努力与合作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也是成功的关键,教师与家长之间必须互相配合,及时交流,建立良好的家校互动。教师应以主动积极、包容接纳的态度面对每位学生家长,同时及时请家长了解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种种作为,以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学校的重要活动等事项。

班级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就必须先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力。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风气,增进学生间的和谐相处;良好的班级环境能够营造愉悦的氛围,促进学生间的良好互动;良好的班级规范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自律的习惯,营造友善的环境,增进教师与学生间的良好互动。

参考文献:

篇5

1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

1.1积极健康的正向情感:第一,要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思想道德教育等形成良好的社会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积极倡导从爱祖国、爱社会、爱家庭这些小事做起。第二对小学生进行文明规范、思想品德和礼貌礼仪教育使之形成积极向上的正向情感。教导学生要有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和正义感。第三,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行为和健康的个人情感。要教导学生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无论是对亲人、朋友还是社会中的人,要勇于追求真善美。

1.2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考虑,引导学生清楚内心真正的需要,形成良好、积极向上的情感。可以从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其一是根据他们的情感、意志随年龄的增加而成熟,让他们感受自我、认可自我,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其二是教导学生时常对自己进行自我反思来调整不良情绪的影响和控制消极情绪。

1.3激发对外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是为了小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因此要引导学生处理好内心体验、他人和社会的情感体验的关系。教导学生要以正确的认知去认知客观世界,对不良情绪问题所引起的与外界的冲突,要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它,通过自我调整跨越痛苦,使之成为成长路上的垫脚石,获得心灵的成长动力。

2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2.1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因为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普遍较差,教师应该要注意对其引导。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一个6岁小男孩去上学,因为他与同学打赌,说让他爸爸开丰田霸道去送他上学,可是正赶上是他爸爸出差,让其舅舅开普通的车送他去上学,他觉得丢人,闹情绪就没去上学。通过这个例子分析,如果不及时纠正他的这种错误的攀比观念,久而久之就会无限的被放大。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还应该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如果攀比的蔓延之风不被遏制,小学生就会产生扭曲的价值观,那样的教育是失败的。因此在小孩子最童真的时代要以正确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教育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2从爱出发,了解、关爱学生:由于小学生心智发展还不成熟,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从生活中不断地给予关爱,要充分的了解学生。有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会因为一点点不顺利的小事或是不和自己的想法就可能走上极端,这是非常可怕现象。教师要把爱学生上升到一个新高度,把他们当做是自己的孩子那样,时刻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等问题。对于某个学生出现消极情绪波动时要及时的进行疏导。教会他们如何克制这些不良情绪。

2.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坚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的原则,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对学生们能够处理好学习、生活和交往中遇到的难题和遭受的失败的抗打击能力不容置疑。与此同时要教导学生们要有宽阔的胸襟和气度,淡然的面对生活的挫折与所遇到的困难。还要是他们要学会正确的认知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发挥长处,增加自信,并保持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

2.4帮助学生自我调控情感:尽管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背景和环境各不相同,但都会在学业、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方面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如家庭暴力、失业、离婚等现象,他们内心都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在班级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健康向上、充满友爱的氛围,使那些心灵曾经受伤害的学生有集体感和归属感。除此之外,要重点呵护那些经家庭变故的学生,以正确的方式进行疏导。可以教导学生通过写日记、找人倾诉、听音乐等方式发泄或转移其不良的情绪。在发生冲撞时时,教导学生要保持冷静,从而提高控制自我情感的能力。

2.5创设丰富的情感教育情境:在班级管理中,教师用通过创造丰富的班级情境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正向情感。第一,可以设计以情感教育为主题的班会,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如公益互动,艺术鉴赏活动、文体活动等。第二,教师要善于建立争当典范的教育情境。原因是通过榜样的力量,如社会上的英雄和模范事迹,通过这些事迹来共鸣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形成自身的正向情感。

2.6注重形成情感教育合力:要处理好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力量,合力开展情感教育。第一,充分调动老师进行情感教育的积极性。为了更好的开展情感教育,班主任老师要和班级各任课老师展开协调配合,齐心协力的解决班级出现的各种问题。任课老师也要积极的参与到班级的各类活动中,和学生形成亲密的情感联系,积极发挥他们在教导学生的作用。第二,学校从整个校园营造一种注重情感教育的大环境。在学校有关领导的鼓舞下,创造愉悦民主,丰富多彩的情感教育为主题的各类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再次可以与家长商议举办家长会和亲子活动,强化家长情感教育的理念,使家长和孩子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在这难得的机会中要尽最大努力满足孩子情感的需要。最后,社会中的每个公民都要时刻注意孩子成长内心的需求,并为孩子营造出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3结语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情感教育实施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小学班级的管理效率。小学教育的重点更注重孩子是否健康的成长和如何教他们如何有优良的言行举止、道德品行。小学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能成为什么养的人。只有把“德育”和“才育”二者兼得才是未来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作者:张霞 单位:新泰市天宝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篇6

科学教育是以全体青少年为主体,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以自然科学学科教育为主要内容,并涉及技术、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文化学、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整体教育,以使青少年掌握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科学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把握科学本质,养成科学精神,全面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并通过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合格公民,发展社会生产力,改良社会文化,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

学校作为正规教育场所,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职责。在学校里,科学教育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进行,教师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科学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学生按照这种设计好的思路进行科学启蒙,这种单一、被动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放射性思维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这种教育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对各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当前的学校科学教育无法突破传统课堂这种正式学习环境的局限,很难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培养他们实际操作的能力,学生们缺少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实践所学科学知识的机会。“走出课堂,迈出校园,回归实际生活情境”――成为解决我国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的有效途径。

因此,正规教育必须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优势互补,相辅相成。作为重要的校外教育资源的科技馆是从事科学普及和科技教育的重要场所,它通过自己动手参与,手脑并动,引导人们去观察、去思考,从而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科技馆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上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可以弥补学校科学教育不完善的地方,从而成为学校科学教育的重要的支持与配合。

科技馆是新型的社会教育阵地,是学校正规教育的延伸,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课堂。但是科技馆教育也存在一定不足,科技馆对学校科学课程的设置、内容安排缺乏了解,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不是特别清楚,所以科技馆无法科学的安排学生的科学教育。科技馆教师的特长是进行科技教育活动,而对学校教育不熟悉;学校教师的特长是按教育规律施教,而对科技活动不熟悉,各自的特长和不熟悉造成了对学生“单腿”教育的现象。所以应大力加强科技馆教育与中小学正规教育的紧密联系与合作,加强科技馆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衔接。这样才能激发孩子对科学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更好的了解科学的本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充分发挥科技馆作为校外活动场所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提高广大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作用,把科技馆的科普活动送到学校,使科技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特别是科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结合起来,促进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有效衔接。同时,为社会各方参与开发青少年科普教育和科技活动内容搭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要明确定位是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科学,这并不是培养和选拔科学精英,而是面向每一个儿童,把他们培养成未来的合格公民。同时学校应认识到科普活动对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性,要建设科普教育的教师队伍并与科技馆进行沟通,设计符合自己学校学生具体情况的有针对性的科学活动。在学校的大力配合下,科技馆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1)科技馆没有教学时间的限制,可以组织学校组织难度大的活动,例如,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和复杂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科技馆中,由于没有固定教学时间的限制,可以组织能使学生充分探究的科学教育活动。2)科技馆没有教学任务和内容的局限,可以开展内容丰富的、拓展性的科学教育活动。比如,关于物体的惯性,教师在课堂上可能只做一个活动,而科技馆中可以针对这个主题设计一系列的活动:把环推出去、弹出的扑克牌、旋转的鸡蛋等等。3)科技馆具有专业人员优势,科技馆人员多具有专业的科学背景,可以协助学校教师进行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教学材料的设计和开发。

科技馆应与学校、教师、学生加强联系,学习、研究学校的课程标准和科学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必须了解学校、教师、学生的科学需求。当前学校教师在设计和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时实际面临很多困难,科技馆在这方面可以考虑为他们提供帮助,跟他们一起设计组织活动。从国外一些活动设计来看,他们做的比较超前,很多时候他们的活动直接与学校课程标准联系起来,这样的活动就更有针对性,也更容易满足学生、教师和学校的需求。科技馆要主动研究学校使用的课程标准,设计配合学校科学等课程的活动方案,丰富学生各种课程内容的学习,结合学校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探讨科技馆如何与课程标准和学校科学教育内容相结合。

篇7

1.2崇尚品牌,追求时尚——消费行为不理性: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与进步,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强烈冲击着我们的视觉神经。作为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中学生自然是时尚产品最狂热的推崇者和追随者。中学生群体热衷谈论和最为关注的话题就是“现在最流行的是什么?”。不管自己的家庭条件能不能承受,自己需不需要,适不适合,认为只要流行的就是最好的,就必须拥有。

1.3重物质享受,轻精神需求——消费结构不合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日益丰富多彩。但是,绝大多数中学生的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服装、电子产品、网络游戏等方面,真正买一些有益的书籍,参加促进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的比例还很少。所以,寻找合理的消费模式也是中学生消费必须面对的问题。

2.消费误区带来的消极影响

2.1把物质的富足等同于人生的全部,等同于人生的幸福感,不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中学生现在就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仅仅定位在追求物质的最大化,消费欲望不加节制,势必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社会位置和竞争能力,不明确人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所在。

2.2受挫能力降低,以自我为中心。在学生阶段,如果就养成想要什么有什么,大手花钱的习惯,长期以往,很多量力而行、适度消费、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就会被边缘化甚至丢弃。很多中学生认为钱来的很容易,不懂得奋斗的艰辛,更不懂得珍惜拥有。即使在工作以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沦为“月光族”、“啃老族”,没有能力自立自强,更谈不到利他意识和社会责任,很难经受挫折和失败的考验。

2.3消费的文明程度降低,不利于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一些城市中学生的消费调查中,还有部分学生进出歌舞厅,玩游戏机赌博等。长此以往,不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

3.分析当前造成中学生消费误区的原因,社会、家庭、学校难辞其咎。所以,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必须三方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3.1社会环境:每个人的价值观都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对正处于身心发育、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中学生影响更大。所以,全社会应该呼唤和倡导乐于奉献、公正善良、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呼唤正常价值观的回归。更加重视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正气,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造一片纯净的天空。

3.2家庭责任:家长应该鼓励和引导孩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和善于理财的良好生活习惯,不要过分溺爱孩子,对有害的消费要保持警戒,防止孩子在不良消费的诱惑下误入歧途。父母是孩子最早也是任期最长的老师。因此,家长不仅要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生活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要重视孩子优良品德、良好习惯的养成。

篇8

一、高校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意义深远

众所周知,诚信,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前提,是构成企业之间互相信任的基础,是取得交往双赢结果的起码要求。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意义深远。

(一)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为将来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保驾护航。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不是一日建立起来的,在校大学生们,应该从计划步入财务管理行业的第一天起,就要强化个人的诚信意识,为未来走进社会做好准备,只有这样,将来才能以合格的财务管理人才的姿态跻身于行业之林;才能为我国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健全增光添彩;才能为企业提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依据。

(二)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光天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提供了环境基础, 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只要时刻将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约束力, 就能促使其以坚定的信念去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既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提高了个人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准备条件。现代的企业制度,是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实践中,常常会出现因经营管理者的过错而损害所有者利益的现象,深入研究发现,大都是因为企业内部管理失控造成的,其中财务管理造假是最突出的问题。因此,加强对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诚信教育有助于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投资人的利益,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确保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健康运行。

(四)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为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落实添砖加瓦。十报告中多次强调依法治国。 企业财务管理质量不高、信息失真是我国大多数企业面临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影响了财务管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作用,更与我国依法治国方略是相悖的。在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中加强诚信教育,可以从源头上解决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有助于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有助于保障企业财务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完整性。

二、高校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诚实守信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有信度,将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从业道德水准的高低。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不仅要拥有丰富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更要具有优良的诚信品质。因此,高校必须把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摆在首位。

(一)优化课程设置。无知者无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失真,一方面是因为财务管理者有信观念不强,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针对财务管理从业人员有信观念不强的问题,高校要侧重道德教育,高校道德教育内容要顾及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关注他们的真实感受,根据专业特点、专业需要和学生的需要来进行诚信教育,从而激发学生诚信学习的主动性。针对财务管理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在财务管理专业课中要增加法制教育课时,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树立坚持原则、依法理财、不拘私情、一心为公的职业信念。在教学实践中,不但要大力宣传各种法律条文,还要结合身边具体案例,教育大学生触摸警戒线付出的代价。

(二)聘请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实例讲解,增强会计诚信教育的说服力。会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从目前情况来看,在会计教学方法上,我们国家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体来开展教学活动的,而我们的会计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走到学校,实践知识比较欠缺,有时显得说服力不够,因此应多聘请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到学校来讲学,用他们亲身经历的实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判断教育,并聘请法院和审计局的工作人员用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法制教育,例如,汕头市的虚开增值税发票案。虽然有些抓虐指示对于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偏难,但学生对实际的教学案例往往都非常感兴趣,这样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职业道德观念,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在金钱利益面前正确的把握自己。

我们的学生大都已经习惯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我们的会计教材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方面是有所欠缺的,印次,教师应结合社会实际及时地将报纸、电视、杂志、网站所报道的各种新闻和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来弥补教材的不足,多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身边的有关信息,有针对性的知道学生阅读某些财会方面的报刊、杂志、书籍和网站,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如何识别和判断虚假会计信息,学生如何拒绝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从而坚守职业道德标准,这样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一定可以得到逐步提高,从而更好的运用所学会计知识为社会经济服务、另外,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在平时的作业、考试、实习过程中都要以诚信为本,自己独立完成,将诚信教育贯穿于整个会计教学过程中。

于此同时,开展有关会计职业道德专题的讨论,加深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以辩论赛的形式展开,学生的积极性必然会有很大提高,学生很乐于通过辩论这种形式积极参与到会计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思考中,尤其是对当前社会发生的各种案例,他们会不遗余力地查找资料,力争以充足的论据,鲜明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践行诚信教育。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离不开实训课程,实训课上,教师不要只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工作者必须实训过程视为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和会计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方式和场所,将职业道德成绩考核与专业技能考核等同起来,让学生在市场环境下接受利益与诚信发生冲突时的考验,感受遵守职业操守的重要意义。在《审计》课的实训教学中,通过尝试模拟企业、事务所、审计机关的不同角色和岗位职责,一方面检查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另一方面也了解学生做事的态度。使学生身临其境,切实理解“诚实、守信”对维持市场秩序的意义。

(四)诚信教育的内容要与时俱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新问题也不断涌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诚信教育的内容也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变化而变化。在诚信危机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的今天,高校孤立地、一成不变地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就会陷入到空喊“诚实、守信”的口号泥潭当中,不管教育工作者怎样努力,学生都很难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高校要想搞好财务管理从业准人才的诚信建设, 要将行业诚信观念与个人荣辱观融合起来,以此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将个人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融合起来,使会计诚信教育起到真正的作用。

(五)加强校园的诚信教育建设,优化诚信教育的环境。学校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学习环境。要加强校园道德氛围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诚信教育活动,使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以陶冶,诚信品质得到升华。可以通过诚信专题讲座、诚信演讲比赛、诚信签名活动、诚信主题班会等形式,赞颂诚信新风,鞭挞失信现象,激励学生从自我做起,塑造个人诚实形象,从现在做起,倡导校园诚信新风尚。要通过倡导、赞扬、鼓励坚持诚信的行为,贬抑、鞭挞、谴责查处会计造假等不良行为,将有助于人们分清是非,形成良好的风气,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氛围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同化。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看待社会上某些诚信缺失的现象,使学生坚信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会计人员的必备素质。在学校生活中,诚信教育必须贯彻始终。要从学生进校起,就对他们普及诚信教育,要教育他们从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按时交学费等身边的小事做起,让诚信教育真正融入学习生活,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诚信基础,让他们以诚信的姿态和品质步入社会。

(六)各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首先,国家要确定一个有效率的财务管理诚信教育机构, 精选财务管理人才能接受的内容,定期进行有步骤、有计划地指导、培训。其次,要发挥网络资源方便、快捷的特点,进行舆论宣传,让舆论的宣传营造一种各种诚信氛围,配合会计诚信教育机构的教育,加强法律知识的传播和法律处罚通报,只有财务管理人才具有了法律意识, 法律才起到了约束作用。

结束语:总之,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诚信教育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任何的理论研究都只是纸上谈兵,只有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课堂的一线实践,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教育目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如想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财务管理人才,就必须及时更新诚信教育内容,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人才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维护和提高财务管理人才的诚信水平,以此加强对财务管理专业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信,在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关注下,在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就一定能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高质量的财务管理人才!

篇9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关键。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也需要进行全面的改革,师生关系是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一、教师和学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主要传播者,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学生是知识的主要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二者相辅形成,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小学生好奇心较强,思想较为活跃,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和知识,但由于年龄较小,缺乏足够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经验,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的地位,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各种知识。所以,作为教学活动主导的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引导和指导,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由于小学生比较独特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使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作用更加明显,同时也决定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和敏感。因为虽然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但是也具备一定的独立意识,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更需要教师具备多样的智慧和足够的耐心,促使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另外,学生虽然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由于年龄较小,加上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通常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因此,要想建立平等、自由、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发挥更多、更大的积极作用,在尊重学生在主体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既然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要积极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也就是说,僵化、消极、负面的师生关系将会严重阻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平等、积极、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将会积极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具体来说就是平等、积极、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心情会比较放松,语文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喜好感增强,喜欢上语文课,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和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加深学生对知识准确的理解和掌握,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意识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重视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同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到学生在师生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尽量避免出现不平等、不和谐师生关系的出现,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高高在上的姿态,尊重和理解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和引路人,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既离不开教师,也离不开学生,只有师生共同进步才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师生团结的重要性,积极加强师生联系。同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只有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融洽、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互动,激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如在实际的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专门留出10分钟时间,用于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和互动,学生既可以向教师进行提问,也可以与教师进行情感和心理交流,一方面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促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另一方面,使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情感和心理状况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有利于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推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小学课堂教学质量。

四、结语

总之,要想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认识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中积极创建平等、自由、融洽、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积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年喜.浅论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6).

篇10

一、中小学管乐团建设课程设置是关键

常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学习管乐也是如此。人才培养取决于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决定着管乐团建设与发展方向与速度,打好音乐基础是中小学管乐团首要考虑的问题。“每个乐手必须有好的音准观念。在演奏之前先有音高的标准,才有可能有的放矢,发出正确的音高。而音准感是有条件的,也可以通过训练解决的。只有乐手们具备了良好的听觉习惯和音准观念,乐队音响才有融合的基础”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必须先开设音乐基本乐科类课程,或与最初级的管乐吹奏技巧课程同步,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可开设相应程度的乐理、视唱、节奏与听音训练、管乐曲赏析等课程。通过乐理课程教学,掌握相应程度的音乐基础理论,从理性上认知乐谱、节奏、音程、和弦等知识,通过视唱、节奏与听音训练从感性上、听觉上把握音程关系、音高概念、音乐流动的方式等,通过管乐曲赏析了解管乐器的性质、音色以及在音乐作品中的地位、所描述的音乐形象。相关课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从实践¬—理论—实践、从感性—理性—感性、从乐器—音乐—乐器本身有较为立体的认知过程,为学习乐器技巧与乐曲演奏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乐科知识技能是管乐技巧训练与作品演奏的基础

中小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所处初识阶段,远达不到管乐演奏要求的高度,在正式开始进行乐器教学训练之前,有针对性、选择性对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知识教学及音乐视、听技能训练是必要的。

(一)音乐基础理论教学内容的选择

就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乐理知识有一定难度,在课程教学中应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应选择必用内容,由简及繁,循序渐进的教授音乐理论知识。1.音的长短、节奏节拍、音的高低等章节可以放在视唱、听音、节奏节拍训练课上,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讲解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这些内容应作为课程设置首选内容。2.音程、和弦、大小调式章节属必选教学内容。管乐器最基本的单一技巧训练与音高、音的长短和节奏节拍等理论知识及技能紧密相关,紧接着的简短乐句、乐曲的练习更需要以音程与大小调式理论知识为指导,这些内容可以稍稍滞后。3.和弦相对中小学生比较生僻,有一定难度,但管乐团是合奏性质的艺术表现形式,学生必须懂得音乐织体概念。在进行和弦教学时加一点和声织体的内容,由此及彼、由浅及深,引导学生理解和弦与和声的关系及含义,便于学生进入合奏思维模式。

(二)音乐视、听教学与技能训练

修学乐器必须具备一定水准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较好的视听能力。以恩施州硒都小学管乐团教学为例,学生看到一个符杆朝向变得与之前所见的不一样,就不认识音符了,这明显说明学员音乐基础知识的不完整性。在识谱教学过程中应将理论与技能训练相结合:1.在学习音的高低时掌握五线谱的组成。其中包括对线与间的关系、调号的认识、各种谱号的区别等;2.在讲授音的长短时认识音符。包括音符结构、符槓与时值的关系、符杆的朝向及节奏节拍的训练等;3.结合音程理论知识讲解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学习模唱音阶、进行识谱视唱训练;4.强化识谱视唱练习、听音能力、节拍节奏的把控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视谱能力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管乐基本技能训练与音乐基础知识的关系

管乐团是由不同的管乐器组成,不同的管乐器因为音域各异,所以在五线谱的记谱上有各自的轨迹,在进行识谱教学时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找准其所学管乐器主音的位置。例如:长笛的中音do在五线谱的第三间,单簧管的中音do则在五线谱的下加一线。针对这种知识性问题,如果没有先前的音乐理论知识作支撑是无法一下说得清楚的。再如管乐团在前期教学中忽视了基本乐科的教学,或者说基础知识和视听技能不过关,学员在管乐技巧训练中会出现识谱能力太差,视谱速度跟不上,吹奏乐曲结结巴巴、错误不断,缺乏音乐连贯性,更别说有表现力。如此状态,就必须回到起点进行识谱,视唱教学。如此反复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教学效果必然是事倍功半。所以管乐团教学应把基本乐科教学放在首位,奠定牢固的音乐理论技能基础,严格要求学员多听多唱、熟练掌握识谱、唱谱、视奏方法以适应乐器技能教学。对小学生来说在训练中应多采用儿歌五线谱版本视唱,更有利于引导和培养他们的兴趣与乐感。

三、由直观的管乐演奏赏析教学引入管乐合奏排练

学员在乐器基训时只熟悉自己所学管乐器,对其他乐器并不了解。而管乐合奏是集西方或中西方管乐器于一体,开设管乐演奏赏析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管乐合奏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大开眼界,广泛了解各种管乐器。在赏析过程中应注意相关要点:首先进行宏观分析,乐曲中运用了多少种乐曲,布局如何,音乐的主题思想是什么等;其次进行微观分析,应根据乐器音色和所描述的音乐形象逐个进行引导性分析、辨识所用乐器,指出不同乐器在所赏析乐曲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强调团结协奏精神,要告诫学员所有乐器都很重要,哪怕是只演奏几个音或几小节都是其他乐器不可替代的,相互协助才能完成一首合奏作品。通过管乐曲赏析,让学员认知不同乐器在合奏中所承担的任务和重要性,将管乐合奏赏析教学与合奏排练相结合,从感性到理性,做到活学活用。

(一)结合直观赏析合理安排管乐合奏教学内容与进程

管乐团呈现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合奏,良好的合奏效果建立在管乐团高超音乐素质基础之上。在管乐团前期训练阶段必须重视学生对各种节奏型与乐感的训练,在合奏训练时应强调速度和力度的统一性练习,在排练过程中曾遇到演奏的伴奏声部应为弱拍进,而时常因为受主旋律声部强拍起的影响而将弱拍奏成了强拍,加之速度的不稳定、不一致导致演奏音响混乱,这充分表明学员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不足,直接影响着管乐团合奏排练效果与进程。所以在合奏教学排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1.根据作品的节奏节拍规律加强对学员基本音乐技能———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的训练;2.对合奏教学内容的安排最好是由简到难、先短篇再长篇,循序渐进的安排合奏教学排练内容;3.所选合奏排练作品应先赏析再排练,先有直观感知,再进行理性认识与排练实践,使合奏排练教学进程合理化、科学化。

(二)结合直观赏析了解管乐演奏的多种形式与方法

管乐演奏形式多样,有单声部旋律进行的独奏、有几个单声部旋律同时进行的重奏、有单声部旋律与伴奏声部同时进行的协奏、有单声部旋律与多声部旋律相互交织的交响。在赏析教学内容安排上应尽量安排多种演奏形式的管乐作品,让学员能广泛接触高水平的管乐艺术作品,做到见多识广,培养其辨别能力。在进行合奏作品演奏时,首先要准确掌握节拍节奏与速度,尤其要注意弱拍起的伴奏声部,以保证整首乐曲织体结构平稳度。在单声部旋律与多声部旋律切换时,要注意节奏节拍的一致性、音量的平衡性,对乐曲的速度、力度要有相应的处理,做好这些需要演奏成员具备良好的听觉能力。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例:由小号独奏旋律引出,接着是气势磅礴的打击乐和低音声部,其它多声部合奏旋律紧随其后,其中各声部之间的衔接需严格按照作品要求的节奏与速度,以及对力度的把握进行演奏方能获得庄严肃穆的音响效果。布鲁诺•瓦特指出:“正确速度是能否有成效地完整表达一首作品的关键”。从排练方法上讲,在管乐合奏排练中强调音准以提高合奏的多声部协和性,强调对乐曲节奏节拍的预备性训练与准确性要求以稳定作品织体构架,强调速度力度的统一以确定作品演奏的情绪取向,强调演奏者从理解的角度调整情感变化以突出作品思想内涵。

中小学管乐团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青少年素质教育过程。在建团初期科学、合理的开设音乐基础知识课程,长期开设管乐赏析课程,其意义在于奠定音乐基础知识、拓展视听范围、培养独立学习管乐技能的能力,提高学员音乐素养与人文素质,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栋.我国青少年管乐队的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

[2]文炫芳.长沙市中小学管乐艺术教育思考[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赵瑞平.中小学管乐团构建与发展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网,2011,(02):165.

篇11

1.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学校的力量和源泉

任何一个社会阶层,它的主体是由人组成的,人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构建和谐学校,首先要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学校的发展需要以人为本的管理,将人本理念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这样构建和谐学校才有基础和条件。

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素质全面提高。这就注定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必然要求学校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这三者之间必然联系、缺少一条,就不可能实现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反映了当今时展的客观要求和时代内涵,也为我们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价值基础。

2.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首要保证

2.1正确理解教育管理的理念。人是教育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台湾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的核心提炼为三句话,即: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这就是以人为本管理的精髓与最高宗旨。学校管理者必须明确的是自身不仅仅是管理者,也是教育者,必须重视管理和教育的结合。

2.2实行以人为本是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消极心态和不良情绪的途径。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心态就是人的内心想法,是一种思维的习惯状态。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

3.实行以人为本是提高学生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创新方式

长期以来,学校的教育、管理理念是以“工作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等等,在教学上通常是垂直型教学管理组织系统,有严格的学生学籍管理条例、学生学业成绩考核与管理制度、教师教学常规、教材管理制度等,可以说其教育管理的思路是认为学生是被管理者、被训导者,,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主体性,忽视对“学会做人”的教育,只有进一步加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才是提高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创新方式。

4.学校教育管理实现以人为本的几点建议

4.1明确管理目标,科学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学生教育管理者的目标应是:一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尊重学生的权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二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和发展的机会。三是采取各种方式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发挥情感的亲和力与凝聚力。现在,人的思想不断解放,民主意识越来越强,学生渴望真诚平等,希望和领导老师成为朋友。因此,在教育引导时,要坚持讲实话,对学生的思想认识,要以平和的姿态、平实的语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4.2掌握工作原则,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教育管理成功的关键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要讲好三个工作原则:一是将心比心: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积累学生资料,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将心比心=关心+动心+交心。二是和而不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和学生交往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但是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必须能够做到进的去、出的来,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不放弃自己的工作目标,也不要求学生观点完全和自己一致,力求合理的平衡点。三是就事论事。针对学生的某一方面的优点,教育管理者进行激励,不伤及学生的人格尊严,重在引导,将学生引导到自我管理的层面上。

4.3做到真正的走近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

要做好思想工作,就必须走近学生,倾听他们的意见、愿望和要求,取得相互的理解和信任。只有走到一起来,面对面、手牵手,才没有“距离感”、“生疏感”;只有不断增强同学们的血肉联系,才能使他们产生“亲近感”、“认同感”。

4.4从学生实际出发,提高学管理水平,构建和谐发展的学生教育管理体系

一是在思想教育方面:重点在于与学生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掌握学生的心理挫折类型,在学生需要时及时提供帮助和引导。二是在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校园文化构建方面,学生工作者应该是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和帮助者,重视非正式组织和学生正式组织的互补作用,通过学生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重视对违纪事件的处理。三是在学生管理方面,学校始终强调“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学生成长成才多做好事、实事。帮助学生克服自卑、自弃、自满等心理障碍,做到自信、自强。

总之,只要牢固树立和落实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营造出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一定能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学生教育管理目标,让学生更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美)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M].北京:三联书店,1987

篇12

一、器乐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现阶段,小学音乐课上教学所使用的器乐就是竖笛和电子琴。首先,从意义上来说,人的大脑是由左、右半球所组成的,其中有些地方是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比如,当学生在学习吹奏的时候,双手必须做精细、灵巧的动作,这就使大脑相应区域的活动力被激发了出来,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许多科研成果表明,当学生学习与演奏乐器时,由于左右手指经常运动,使得反应更加灵敏,智力得到开发,而且对左半球与右半球的协调、平衡、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与影响。这种智力的促进与开发,不仅表现在反应灵敏、思想开阔上,也表现在观察力敏锐、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等方面。其次,从价值上来说,考虑到普通家庭的具体情况,应该尽量采用一种价格比较低而且又正规的乐器。竖笛和电子琴就是这类乐器中比较适合的一种。

二、挖掘学生的内在创造力

培养演奏器乐的学生,应尊重作曲家的意图,尊重那些在音乐作品中所固有的客观因素和不变的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理解和解释艺术的本质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非常重要,墨守陈规地追求所谓的“正确”表演,很容易走向呆板,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际上,学生需要的不是那些“什么都懂”的教师,而是能传授探究创新方法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常常会引导学生思考,发挥他们自身的想象力。学生的创作个性都是从知识、文化和生活的学习中吸取营养的,这常常被教师所忽略。一位古代哲学家曾经这样说道:“学生不是待装知识的船只,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这话很有哲理性,学生的火把要靠教师点燃,燃料就是知识和文化,就是教师调动学生创造能力的艺术。所有明智的教师在教授技能的同时,更要使学生各方面的知识都能够得到补充,这才是当代音乐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转贴于

三、情感在器乐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是人类表达感情的特殊方式,在器乐教学中,情感教育是第一位的,并且贯穿于整个器乐教学之中。学生具有很强的自我表现能力,运用各种技能技巧,让他们主动地去创造各种美妙的音响效果,能增强学生的音乐情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体验情感,并转化为自己独特的音乐感受,通过具体的器乐演奏的形式表达出来。人们对音乐的认识,是在欣赏与分析的过程中进行的。音乐艺术作为人类高级文明的产物,既以独特、客观的感性形式存在,又常常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因此,音乐只被大概地、模糊地感知是不够的,重赏轻析或只是满足于模糊的感性认识的教学,会使学生时常陷入“听不懂”的境地。所以,加强对理性因素的注意和把握,才能真正认识音乐,这对提高和培养器乐演奏人员的技巧、技能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音乐又是一个流动的过程,音乐本身所固有的特点需要器乐演奏者做更多更深的了解。如:音高、节奏、音色、力度的基本音响特性,旋律、音阶等基本结构形态,在音响效果方面如纵横起伏的旋律,音响在引导、过渡、交接等细节上的具体特点等等。只有让学生对这些进行理性的学习,才能具备良好的感知音乐作品的能力。理性的学习是为了帮助感性认识的提高,认识音乐的能力和效率,了解和分析音乐艺术使用的特定材料,遵循艺术规律及其审美追求,能使器乐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认识更加清晰和条理化,进而更能领会音乐作品的结构、思想以及手段的内涵。我们的学生,在演奏教学曲目的过程当中,应以感性的理解,体会歌曲的意境。

总之,器乐表演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所有演奏器乐的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去解释和反映艺术家的内心世界,通过自己的技能、形体变化和表情变化来展现音乐作品的全部内涵,给人们以最美好的享受。因此,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调整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加强创新能力,跟上时代步伐,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器乐表演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当代音乐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文献参考

1.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篇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3-0037-02

[作者简介]袁英(1987―),女,黑龙江大庆人,本科,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区学校教师,小教一级。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国学是一门内容包罗万象的学科,万物可用一理贯通。一个义理,既可以用于修身,亦可以用于治国,还可以用于处理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现今,各地中小学纷纷打出“国学特色教育”的品牌,使经典国学教育进入课堂。《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到:“确保2014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起始年级学生使用德育、语文、历史新教材。”如此一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将在小学教育中占50%以上的比重,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将重新进入学生的课本。对于学校来说,授课教师有一定的国学素养,校内有学习国学的氛围,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开展国学教育才有初步的基础。然而,自古“文史不分家”,经典诵读与中国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先贤们用文字或讴歌、或鞭挞、或记录、或幻想,留给我们的是丰富的情感重现和代代相传警示恒言。作为教师,面对国学经典教材,首先看到的是文字,紧接着浮现在脑海中的是文字背后的含义。随后便开始精心备课、制作课件。但是,做到这几步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也不意味着已经充分完成一堂国学课的准备过程,教师不可忽略对学生的历史观形成进行引导。

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促使少年儿童正确历史观的形成是国学诵读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来看,他们缺乏从古典文学中沥出历史背景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查阅资料,挑选出学生易于接受的部分进行渗透。在教授国学知识的同时,将文字的背景用一个个生动活泼、振奋人心的历史事实表现出来,可以让学生随着文字的律动体会到数千年前古人提笔时心中激荡的情怀。

以我校(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区学校)国学教材《国韵书香》第五册宋词部分李煜的《乌夜啼》的教学为例,教师先布置学生查阅词作者李煜的资料,同时教师也翻阅资料,把握住李煜人生中几个重要拐点及事例,并且搜集其不同时期的词作。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后,上课伊始,教师请学生欣赏李煜的另一首词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配乐朗诵,之后提问:“李煜在这首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怀?能不能从词中找一个字来概括李煜此时的心境?”学生经过阅读能够准确把握住“愁”这一词眼。此时,教师顺势继续发问:“李煜作为南唐皇帝,为何会有这样的愁思呢?在你们看来,皇帝应该有怎样的情怀?”学生踊跃发言,将自己搜集的李煜生平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汇报,学生在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后完善了对李煜的了解。教师适时出示课件,将李煜不平凡的一生简约而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一个作者简介部分便交代了五代十国末期与宋朝建立的历史背景,更交代了李煜由得意到失意直至阶下囚,最后因赋词而死的命运,这为学生的读词做了情感铺垫。解决好历史和人物背景后,教师再引领学生诵读品味《乌夜啼》,此时,学生很容易入情入境,也极为自然地感受到词中那份浓浓的悔恨与愁苦,学生的诵读声也随之低沉起来。尤其读到“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时,看到学生们微蹙眉头、轻轻摇头的样子,笔者知道这节课不仅仅教会了学生欣赏词作的韵律美,更让词作中包含的治乱兴衰的感慨深入学生心灵,也使学生在熟读成诵这首词后得到一个重要的人生启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为人生留下人为的遗憾。

国学课堂与其他学科不同,需要教师引领和讲解的地方颇多。教师在讲授国学经典的过程中,要用引人入胜的语言和设问引领学生积极思考并乐于主动地品读典籍。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平台,因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处在不同的认知阶段,引领学生走进历史的角度和侧重点也应该是不同的,教师要由浅入深地设计自己的课堂语言。例如笔者在为一年级学生讲解《弟子规》时,考虑到学生年幼,喜欢用丰富多彩的历史小故事来理解文字,在“入则孝”部分,笔者分别讲了“黄香温席”“闵子骞留后母”“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冬则温,夏则”“亲憎我,孝方贤”“亲所好,力为具”。而故事中的三位主人公成人后都在历史上有所成就,芳名远播。学生听得非常入神,也纷纷表示要向先贤们学习,孝顺父母。而为二年级学生讲解《悯农(二首)》时,学生一脸疑惑地发问:“既然农田丰收了,为什么农夫还会饿死呢?”笔者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讲解了古代封建社会统治阶层对平民百姓的剥削压迫,学生听后都很震惊,也不禁对当时的农民伯伯产生怜悯之情。如果不给学生深入讲解历史背景,恐怕这个疑问会持续多年,是让学生简单背诵还是使其彻底理解?笔者选择后者。三年级教材的宋词部分接连收录了李清照的四首词作,分别是李清照人生中三个不同阶段的真实写照,学生先是读词,然后由笔者来发问:“这四首词风格是否相同?”学生很快便发现词风由明快到阴郁。笔者从词风变化入手,讲述了李清照一生的轨迹,学生听后恍然大悟。“文学即人学”,“我笔写我心”,李清照将一己之家的离散和国家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听了这样一节课,学生不仅诵读了四首词,也明白了为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四年级教材的宋词部分――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社》则讲述了一个文人被贬南下的痛楚心情,教学时要给学生简要讲解新旧党争使得秦观接二连三惨遭贬谪的背景,让学生更易于理解秦观千年前凄苦愤懑的心情。五年级的教材中收录了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备课前,笔者想到了陆游的另一首诗――《示儿》。学生对这首诗是非常了解的,每一个学生都知道陆游盼望“王师北定”的那一天,那么在陆游临终前的十数年里,人们是怎样期盼“王师”的呢?那种心情又是怎样的呢?笔者引导学生从《示儿》的场景里倒退十几年,品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学生通过熟悉的诗作展开思考,将已知的知识点和历史背景作为基础去理解新的诗作,一样的心境、一样的遗憾,教师虽然没有过多的讲解,学生反而仍将诗眼抓得非常准确。中、高年级的国学教学就应该这样适时放手,用同类作品引导学生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国学诵读,教师不仅应该使学生有所积累、出口成诵,更应该使学生行舟于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古代先哲的经典不但能够教会后人仁、义、礼、智、信,也能够使后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总之,我们的国学教育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启蒙学生的历史观,使晦涩的古文立体生动起来。让学生热爱祖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所有国学教育工作者的更高目标,也是国学进课堂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