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地震防控措施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地震防控措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地震防控措施

篇1

1 原因分析

1.1 循环冷却水量不足、水温升高

1.1.1 循环水量小于设计值

N125-90/535型汽轮机设计在额定负荷时冷却水进水温度,t1=20 ℃;循环水量,Dw=15420 t/h;循环冷却倍率,m=60;设计循环水温升为t=8.51 ℃。配备2台48SH-22A型循环泵,额定流量为10000 t/h,一般情况为单机单台循环泵运行,经测试每台循环泵出力达设计值,即每台汽轮机在满负荷时循环冷却水量,Dw=10000 t/h; 循环冷却倍率,m′=40; 冷却水温升实际在12~14 ℃。计算式为:

t′=( hc-hc′)/m′

式中:(hc-hc′)为每千克排汽在凝汽器中的凝结放热量取值2 200 kJ/kg,则:t′=13.14 ℃。

根据原苏联雪格里耶夫教授的经验公式计算传热端差:

δt=n/(31.5+t1)×(dc+7.5)

式中:系数n取6,t1=20 ℃,dc为单位蒸汽负荷,设计为37.7 kg/m2,则:δt=5.27 ℃。

凝汽器排汽饱和温度为: t′z= t1+t′+ δt,则t′z=38.41 ℃,对应的排汽压力为Pk=0.007 MPa。

通过以上计算说明,满负荷运行时因循环水量小于设计值,使排汽压力升高0.002 MPa,汽轮机真空降低约2%。根据《火电厂节能工程师培训教材》介绍的实验数值,真空每降低1%,影响汽轮机热耗率增加0.86%,则:真空降低2%影响热耗率增加1.72%,影响供电煤耗增加6.97 g/kW・h(标煤)。

1.1.2 凝汽器两侧通水量分配不均

运行中凝汽器两侧循环水温升不一样,有时差值达到4~8 ℃。温升大的一侧循环水量较小,分析原因可能是水侧顶部有空气聚集,系统阻力较大所致。另外,由于凝汽器铜管结垢,被污泥、杂物等堵塞,或因铜管泄露被人为堵塞,使流通面积减小,循环水通水量下降,造成汽轮机真空下降。

1.2 传热端差大

从N-6000-II型凝汽器热力计算说明书查得:其设计传热端差为4.04 ℃。经测试2台机组的平均传热端差为9 ℃左右,较设计值大5 ℃左右,根据公式tz = t1+ t+ δt,式中:循环水入口温度t1取20 ℃,循环水温升t取13.14 ℃,端差δt取9℃,则: tz=43.14 ℃。对应的排汽压力, Pk′=0.0085 MPa。

由于端差的增大,排汽压力又升高0.0015 MPa,影响凝汽器真空下降1.5%使汽轮机热耗率增加1.29%供电煤耗增加5.2 g/kW・h(标煤)。

造成端差大的主要原因是循环水中的污泥、微生物和溶于水中的碳酸盐析出附在凝汽器铜管水侧产生水垢,形成很大的热阻,使传过同样热量时传热端差增大,凝汽器排汽温度升高,真空下降。

1.3 凝汽器汽侧积空气

造成凝汽器内积空气的原因有:

(1) 真空系统的严密性差或低压缸轴封供汽压力低,使空气漏入凝汽器内,凝汽器内空气含量增大。设计凝汽器的真空严密性为266 Pa/min,实际大部分时间真空严密性都大于665 Pa/min。

(2) 125MW机组采用闭式循环射水抽汽器来维持真空,由于工作水不断被抽器管和轴封冷却器来的残余蒸汽所加热,使工作水温不断升高,对应的饱和压力升高,这样当工作水流经抽汽器喷嘴后有可能产生汽化,使抽汽器喷嘴后的压力升高,携带空气的能力下降致使汽轮机真空下降。另外,由于抽气管道水平段中有时产生积水,使不凝性气体流通面积减小,凝汽器内的空气不能被充分抽走,造成空气积累。

1.4 循环水温度高

在运行中由于冷却塔工作不正常也可使水塔出水温度升高,真空恶化。另外,由于环境温度高或空气湿度大使冷却塔循环水温降减少,凝汽器循环水进水温度升高也可使真空恶化。

2 改进方法与措施

在运行中,运行人员应掌握循环水入口温度t1,循环水温升t 凝汽器端差δt,凝结水过冷却度这几个数值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分析。t1增大说明环境温度高或水塔工作不正常;t增大表明供水量不足;δt增大说明传热面脏污、结垢、凝汽铜管堵塞,或者凝汽器中积累了空气;凝结水过冷却度增大,说明凝汽器内积累了空气,该值一般不易测取。当t 和δt同时增大,表示凝汽器铜管中严重结垢、凝汽铜管堵塞,增加了水流阻力,既减少了冷却水量又恶化了传热;当δt和过冷却度同时增大,表明凝汽器内积累空气较多,则恶化了传热,使排汽中蒸汽分压力下降,产生了过冷却度。这些数据应在同一运行条件下分析,该方法简单易行。

2.1 保证循环水量

在冬季、初春季节,循环水入口水温较低,单机单台循环泵运行,可以使凝汽器维持在经济真空运行状态。随着循环水入口水温升高,当水温超过20 ℃时,汽轮机的真空下降,其经济性和单台机组的出力都将受到影响,可采用通过循环水联络母管,2台机3台循环泵的运行方式。实践证明夏季多启动1台循环泵,可使2台机的真空分别增加2%左右。该运行方式没有必要等到因真空低使机组带不满负荷时才执行,只要增加1台循环泵,使每台机的平均真空增加1%以上,就有经济效益。

2.2 减少系统阻力使两侧凝汽器配水均匀

定期对循环水系统的滤网,篦子进行清理;凝汽器铜管清洁无垢;凝汽器水侧排空气门稍开,使积存的空气不断排出,减小系统阻力。发现两侧出水温差较大时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2.3 降低传热端差

保持凝汽器铜管清洁无垢,运行中要保持循环水清洁,无杂物、绿苔、浮游生物等。

严格控制循环水浓缩倍率和极限碳酸盐硬度不超标,控制指标增大时应进行排污,杜绝为了节水而不进行排污。利用停塔机会对水塔进行清淤排污,保持胶球清洗装置运行正常,胶球质量合格,并利用大小修机会对凝汽器铜管进行高压射流清洗或酸洗。

2.4 真空系统严密性合格

利用大小修机会进行凝汽器灌水找漏、堵漏。凝结泵压兰、系统内法兰、截门压兰严密,水封调整适当。正常运行时在远离氢系统的负压部分可用蜡烛火焰法或烟气法查漏堵漏。轴封供气压力正常,保持压力在0.025~0.030 MPa。定期做真空严密性试验,保证真空每分钟下降不超过665 Pa,争取达到每分钟下降不超过266 Pa。如真空系统严密性试验不合格应安排查漏堵漏。

2.5 抽汽器工作正常

篇2

1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收集2010—2014年(截至9月18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及所辖各乡镇的肺结核报告信息,分析灾区既往肺结核疫情状况,比较灾区灾前、灾后肺结核发病情况,整理灾前登记在治和灾后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情况,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现场调查结果,进行灾区肺结核风险评估和分析。

2结果

2.1鲁甸县既往肺结核疫情状况网报系统数据显示,2010—2014年8月,全省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昭通市是我省肺结核重灾区,历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鲁甸县在昭通市属于低疫情县,除2013年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略高于全省水平外,其余各年均低于全省、全市及全国平均水平;灾情发生的龙头山镇、火德红乡、乐红乡、水磨镇4个乡镇中,火德红的疫情稍高,除2013年高于全县的疫情水平外,其余各年、各乡镇的疫情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均属于低疫情乡镇(表1)。2.2灾前、灾后肺结核发病情况比较受灾乡镇在地震前(2014年1月1日至8月2日)和地震后(8月3日至9月18日)每天网络直报的肺结核患者发病数没有明显变化(图1),与去年同期相比,灾区肺结核发病总体平稳,没有发生肺结核暴发流行。2.3灾前登记在治和灾后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情况截止8月3日,鲁甸县累计登记在治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共计154例(表2)。整理登记在治患者信息,并进行追踪。至9月13日,四个受灾乡镇灾前登记在治的肺结核患者64例,其中12例已完成疗程,除3例死亡外,其余49例均已痰检取药。灾后(8月3日至9月12日)鲁甸县疾控共确诊并治疗管理4个受灾乡镇的肺结核患者7人。2.4灾区现状调查①环境变化灾区安置点以集中安置为主,其中灾情较重的龙头山镇有集中安置点(超过10户)有56处,超过100人的集中安置点有34处,安置人数18000人左右,帐篷数2260人,其中15岁以下儿童约2260人。灾区大型安置点数量众多,安置人口数较多,居住相对集中且拥挤,这使得居民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风险增高。②人群流动性加大、抵抗力降低转移安置造成的灾民流动,使得灾区存在肺结核暴发和流行的风险。灾民膳食结构单一,加之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应激状态,导致人群抵抗力降低,一旦有传染性肺结核病发生,易引起暴发流行。③常规疾病防控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降低。由于地震导致灾区部分医疗卫生机构房屋严重受损,乡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均忙于应急救灾,致使肺结核等常规传染病防控工作难以有效实施,给其发生和传播带来较大风险。2.5震区肺结核流行的风险评估结合地震发生前后肺结核疫情状况及现场调查情况,可认为灾区结核病疫情风险程度为“中(++)”。主要的风险为涂阳患者家庭成员发生结核菌感染的风险较大,尤其是儿童;感染结核菌的人群发生结核病的风险较大;发病的结核病患者若不能及时发现,可能造成对周围人群的传播;结核菌感染后,不同人群发生的几率不一样。

篇3

二、基本情况

(一)队伍名称: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以下简称区救援队)。平时,区救援队在区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日常训练;震时,在区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下,实施紧急救援。

(二)组成规模:区救援队设队长一人,由区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担任。根据部门职能和实际需要,下设11支分队,包括1支专业分队和10支兼职分队,分别由公安、消防、地震、卫生、民政、交通运输、水利、环保、通讯、电力、供水、燃气、热力等部门专业人员组成。总人数约255人,所有队员均为兼职,原有工作任务、隶属关系不变,具体配置如下:

1、搜救分队

建队单位:公安消防大队

建队人数:30人

主要职责:在救援现场,用人工搜索、高科技生命探测仪等手段,寻找受难者,帮助受难者脱离险境;严防地震次生火灾的发生,及时扑灭火灾。

2、社会治安分队

建队单位:公安分局

建队人数:50人

主要职责:加强对党政机关等要害部门和金融单位、储备仓库、救灾物资集散点等重要目标的警戒;加强对危险、有害有毒物品的管理;防范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严防哄抢事件的发生,及时制定灾区社会治安管理办法;做好防火、防盗、消防、抢险、交通安全管理和灾区特别管制措施处置等工作。

3、地震现场工作分队

建队单位:区地震局

建队人数:5人

主要职责:加强地震监测和震情、灾情速报,及时通报地震趋势判定意见;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地震灾害现场宏观考察、地震灾害损失调查与评估工作,为救援总体部署提供科学依据;及时平息地震谣传、误传事件,安定民心,稳定社会。

4、医疗救护及防疫分队

建队单位:区卫生局

建队人数:30人

主要职责:实施紧急医疗救护,抢救伤员;采取卫生防疫措施,防控疫病暴发流行;监测灾区饮用水源、食品卫生,确保灾区食品安全。

5、灾民救助分队

建队单位:区民政局

建队人数:20人

主要职责:调配发放帐篷、衣被、食品、饮用水等救灾物资,组织转移和安置灾民;做好灾情调查、统计和上报工作。

6、交通保障分队

建队单位:区交通运输局

建队人数:20人

主要职责:做好救灾道路和灾后道路的抢修、疏通工作,优先保证抢险救灾人员、物资的运输和灾民的转移、疏散。

7、水利设施抢修分队

建队单位:区水利局

建队人数:10人

主要职责:负责灾害后次生水灾的预警,及时提出抗洪、抢险、抗旱方案与措施,供领导决策指挥;负责工程防洪抢险、水毁工程修复和除险加固等工作的技术指导、管理维护及河道清淤清障,充分发挥工程防洪效益和河道行洪作用。

8、环境污染防控分队

建队单位:环保分局

建队人数:10人

主要职责:加强对灾区环境监测和保护,对有毒、有害气(液)体的辐射泄漏、扩散进行有效侦查;对造成次生灾害以及放射性物质污染进行紧急处置;对易燃、易爆、有毒设施进行检查,提出可行性防控措施。

9、通信保障分队

建队单位: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

建队人数:30人(各单位10人)

主要职责:启动地震应急通信系统,保持灾害现场与区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通信联络;及时组织力量修复被破坏的通信设施,保证震情、灾情信息和应急指挥通信畅通。

10、城市供电保障分队

建队单位:供电公司

建队人数:20人

主要职责:迅速修复被毁损的电力设施和调度系统,优先抢修、恢复城市供电,保证灾区电力供应。

11、市政设施(自来水、燃气、热力)抢修分队

建队单位:自来水公司、港华燃气公司、热力公司

建队人数:30人(各单位10人)

主要职责:修复被破坏的供排水、热力、燃气设备;恢复供水、热力、燃气调度系统功能;保证灾区用水、用热供应,确保燃气安全。

三、启动条件和程序

(一)根据《市区地震应急预案》规定,区救援队依据震情和灾情,确定以下应急启动原则:

1、发生5级以下强有感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启动;特殊情况除外。

2、一般地震灾害后,经区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批准,方可启动。

3、发生较大地震灾害和重大或特别重大地震灾害,造成建(构)筑物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经区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批准,迅速启动赶赴灾区,实施紧急救援。

(二)发生非地震重大灾害,造成建(构)筑物及其他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的,经区政府批准后可派出,具体行动由区政府统一指挥。

(三)其他地区发生重大或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后,根据地震灾区政府的请求或省、市政府的指示,经区政府批准后可派出。在地震灾害现场实施紧急救援工作时,接受当地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调度指挥。

四、有关要求

(一)人员要求

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应急分队组建工作,指定精通业务的分管同志负责并担任分队长,抽调业务骨干充实到救援分队中任成员。

(二)装备及经费要求

区救援队的技术装备主要包括:队员个人防护装备;标志、搜寻、抢险、破拆、救援技术装备;通讯设备;专用机动车辆等。

区救援队人员经费由所在单位负责,区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各单位每年都要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完善、维护应急装备,组织演练、培训等工作,保障应急车辆、特种救援设备和救援队伍时刻处于战备状态。区救援队启动后,所需经费纳入抗震救灾经费预算专项安排。

(三)培训要求

各救援分队每年都要安排专门时间对救援队员进行应急救援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区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组织一次地震紧急救援集中演练。区救援队按照“平战相兼”的原则,除完成日常备勤和训练任务外,队员要做到熟练掌握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的使用方法,熟悉装备技术性能,熟练使用装备展开救援行动,能够维护、维修所配发的技术装备。

(四)救援保障要求

区救援队在实施紧急救援过程中,各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为灾后快速、高效地开展紧急救援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和后勤保障。

(五)实施步骤

一是制定印发组建方案,成立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二是编制工作章程,于5月10日前将队员信息登记表和汇总表报区地震局。

篇4

记者:畜牧业是一个具有疫病风险的产业,国内外无数实践证明,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已成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威胁,可以说畜牧业效益在规模成败在防疫。请您谈谈构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着力点在哪里?

余主任:按照农业部“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和《四川省动物疫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3-2020年)》的要求,我本文由收集整理们着力创新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机制,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强化动物防疫政策法规和各项措施,以“严”、“实”、“力”为着力点和突破口,扎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一是考核奖惩和督促检查“严”:严格制定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绩效评论和奖惩制度,加强组织领导、督促指导和责任落实,切实强化全省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重点工作。二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扎实开展“预防为主”和提高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及预警预报能力为重点的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工作,深化动物免疫操作规范活动及基层动物防疫工作标准化建设,及时有效地消除疫情隐患。三是综合防控措施“力”:采取强有力的综合防控措施,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加强部门配合、齐抓共管,与时俱进完善综合防控措施,努力实现《规划》提出的免疫无疫和净化疫病目标,保障我省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记者:对于养殖户来说,疫病的快速传播造成严重经济损害,让他们避之犹恐不及,也令疫病防控成为养殖过程中的一个工作重点。请你谈谈在事前“防”与事后“控”的治理过程中主要采取哪些手段?

余主任:一是责任落实:坚持预防为主方针,严格落实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省、市、县、乡政府和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层层签订双向目标责任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基层,落实到人头。二是经费落实:积极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及项目建设资金,保障全省动物防疫工作顺利开展。重点落实好强制免疫疫苗、监测诊断、应急储备与处置、冷链、基层动物防疫标准化建设和村防疫员补贴等经费。三是制度落实:坚持“地方政府负总责、生产者承担第一责任、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原则,实行属地管理,以乡(镇)为单位,由政府组织,采取整村推进、逐户过关的方式,做实动物强制免疫及戴标、建档、消毒等预防工作。四是督查到位:坚持实行由省局领导带队定点联系、分片包干的防控督查责任制,认真组织开展春、秋防督查工作,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当地限期整改,保证全省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质量和效果。五是应急处置。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一旦发现或发生疫情,要严格按照“早、快、严、小”和无害化处理的原则,就地扑灭疫情、不留隐患。

记者:当前四川动物疫病防控还存在哪些问题.重点是什么?

余主任:目前,四川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特点是防疫面积广,饲养量大、发展不均衡、工作任务繁重;防控重点是规模养殖场(小区)、难点是散养户。主要问题有四点:一是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仍然薄弱、防疫配套政策仍不健全,特别是村级防疫员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增加了基层防疫工作难度;二是四川省畜禽存栏量大、外销量大,动物疫情传播的机率大,防控工作任务十分艰巨,防疫形势依然严竣;三是四川属西部省份,经济欠发达、发展不均衡,各级财政较为困难,地方动物疫病防控运行经费不足、疫苗配套经费负担过重;四是受人员力量、执法经费、执法设施设备等影响,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仍较薄弱。

记者:在加强应急值班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余主任:一是修订完善了四川省《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实施办法,建立完善了重大动物疫病分病种的应急预案,制订下发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值班工作暂行规定;二是组建了省、市、县三级畜牧兽医部门防控应急预备队和专家组,每年组织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三是明确规定了动物疫情报告人和值班电话,规范了疫情报告的受理和处置程序,实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专人值班制度;四是加强了应急物质储备管理和预警预报体系建设,明确要求省、市、县三级储备足量的疫苗、消毒药、防护用品、无害化处理设施等应急物资,强化省、市、县三级兽医实验室建设,开展了动物疫情集中监测、日常监测、应急监测、定期巡查、信息收集、分析会商等预警预报工作。

篇5

地震信息网络安全主要具有可用性、完整性、机密性、可审查性、可控性等基本要素。具体而言即是指地震信息应确保不会向未授权的实体暴露,只有具有相关权限的人才允许对地震数据信息进行修改,并且要能够及时判断出地震数据信息是否已经被破坏或篡改,即使是得到授权的实体也只能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访问地震数据信息,即攻击者不能占用所有的资源而阻碍授权者的工作,能够对授权范围内的地震信息传输方式及流向予以控制,能够提供相应的调查依据和手段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

2地震信息网络安全威胁分析

通过对地震信息网络安全威胁的相关分析,可以能够对地震信息网络安全产生威胁的因素有很多种,而这些因素中可能是无意的,也可能是有意的;可能是非人为的,也可能是人为的。但是通过梳理与归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利用互联网传播病毒,通过互联网传播病毒,其产生的破坏性将远远大于单机系统,而且使得用户很难对此加以防范。伴随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及广泛应用,带有黑客性质的特洛伊木马和病毒等有害代码层出不穷地涌现,其传播速度变得更快、传播范围变得更广。就拿目前最出名的勒索病毒而言,每天都导致超过十万台计算机被感染,给用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次,计算机操作人员的无意失误。比如计算机操作人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不强,选择的用户口令过于简单,随意与他人共享自己的账户,没有将安全防护工作做好,使得安全漏洞存在等等。再次,人为的恶意攻击。人为的恶意攻击又可以分为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两种。其中被动攻击主要是指攻击并不会对地震信息网络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但是会暗中窃取、截获以及破译重要的机密地震信息。而主动攻击主要是指攻击者通过各种攻击手段对地震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有选择性地破坏。不论是被动攻击,还是主动攻击,都会对地震信息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导致机密地震数据信息被泄露。最后,软件缺陷和漏洞。软件自身存在的缺陷和漏洞自然就给予了攻击者可以攻击的切口,一旦攻击者利用软件缺陷和漏洞成功贡献了地震信息网络,其后果往往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必须对此引起重视。

3地震信息网络安全防控对策

3.1选用安全口令

根据相关网络安全事件的调查情况,可以发现80%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用户使用了较为简单的安全口令而导致的。所以在对安全口令予以设置的时候,用户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应保守安全口令秘密并经常改变口令;二是安全口令应包含数字、大小写字母;三是应经常改变具有较高安全特权的安全口令,所有的缺省都应及时从系统中去掉;四是安全口令最好是以加密形式存在硬盘上,使用户输入的安全口令在内存中的存留时间尽可能缩短;五是一次身份验证仅限于该次登录,会话长度与其寿命相等,网络中任何验证过程对用户而言都应当是透明的,用户输入安全口令登录除外。目前地震信息网络的操作平台是Unix系统,不仅支持网络文件管理系统,而且对网络用户还能够以组的概念予以分级。当Unix系统缺省的时候,如果用户属于同一组,那么是允许他们彼此之间进行系统数据或文件的相互读写的。但是这就有可能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倘若一旦没有将组合理划分,就有可能导致身为普通用户,却可以拥有只有超级用户才允许拥有的相关权限。具有超级用户权限的普通用户此时不仅可以掌握系统的配置情况,还能够对系统的参数文件进行任意修改或增加,甚至使得整个地震信息网络系统被摧毁,这种后果无疑是非常可怕的。因此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应当将普通用户账号归于零组用户,严禁将高级别管理账号与普通用户账号归于同一组。与此同时还需要注意各个服务进程应当放在不同的主机之上,实现风险的共同分担。

3.2安装防病毒软件

安装防病毒软件是地震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防控对策之一,可以通过一级防病毒服务器来实现对地震信息网络所有客户端的集中管理、统一管理,由一级防病毒服务器向地震信息网络各个客户端提供系统修正和自动升级等服务。定制客户端策略,客户端策略锁定几乎按照自动从服务器升级病毒库的方式,客户端上的软件,操作人员是不能够自行卸载的,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管理问题发生。具体而言就是指,通过一级防病毒服务器来实现对所有客户端防病毒软件的自动安全。并且借助网络智能化增强升级,客户端和服务器都可以实现自动增量升级。一级防病毒服务器还将具有报警功能,一旦发现可疑程序文件,立刻通过声音、邮件等方式及时向用户传达报警信息。一级防病毒服务器还将负责新病毒样本的收集与处理工作,对从各个客户端发现的不能处理的或未知的病毒予以集中处理。

3.3网络安全漏洞扫描

所谓网络完全漏洞扫描其实就是利用插件、专用脚本语言、漏洞扫描程序等对主干网络设备、应用服务器、主机扫描系统设计、主要系统管理员的工作站等进行安全漏洞扫描的过程,目的是为将可能被攻击者利用的漏洞或者安全隐患找出来,可以说网络安全漏洞扫描是确保地震信息网络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面对来自外部的攻击,如果我们能够结合具体的应用环境,将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和安全隐患通过网络安全漏洞扫描提前扫描出来,并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存在的安全漏洞和缺陷进行修补,如此就有可能实现对可能发生的网络安全入侵事件的提前阻止。由此可见,对于地震信息网络安全而言,进行网络安全漏洞扫描无疑是尤为必要且非常重要的。网络安全漏洞扫描通常采用主动式策略、被动式策略这两种策略。主动式策略即是指通过对一些脚本文件的执行,从而模拟对地震信息网络的攻击,并将网络的反应记录下来,从而将地震信息网络存在的漏洞及缺陷找出来。而被动式策略即是指检测主机系统中安全口令是否过于简单、安全设置是否合适、是否存在与安全规则相抵触的对象等等,从而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

4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网络环境的多变性与复杂性,决定了地震信息网络安全威胁始终会存在。虽然地震信息网络安全问题的存在,使得我们的地震信息网络安全防控工作始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我们仍然需要迎难而上,不断总结网络安全防控工作中的经验与方法,尽可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文章先介绍了地震信息网络安全内涵,然后分析了地震信息网络安全威胁,最后从选用安全口令、安装防病毒软件、网络安全漏洞扫描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地震信息网络安全防控对策,希望能借此对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做出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1]姜春娇.网络安全风险防控探究[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17.

[2]闫民正,赵晓云,任力伟等.基于山西地震信息网络的安全风险与应急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1.

篇6

一、电网风险的分析

1.气象风险源

我国的地域广阔,从南到北纵跨多重气象带,使电网面临的风险在无形中增加不少。近几年的气候可预测性正在不断降低,所以对于突如其来的气象灾害也对电网的风险抵御能力提出了挑战。

近年来我国南方多发冻雨且地震、泥石流灾害频发,所以当前以成为考验我国南方电网的关键期。以华东地区的电网为例,华东地区多受台风影响,电网常常遭遇飑线风,对电网运输线路在恶劣环境下的输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华东地区是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区域,因此工业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相对较高,这也对电网的运输能力提出了要求。在比如我国的西南地区,这一地区是地震灾害多发区,还时常连发泥石流、冻雨,低温状况下的电力运输是难上加难,日常低温环境下或灾害期间的电网系统中断的问题已成为了老生长谈,所以气象风险源对电网的考验是高频率的,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作为一大风险源必须引起电力部门的注意。

2.设备风险源

之所以设备也作为一大风险源被提及是因为当前我国的电网设备上存在十分严重的设备老化问题,在智力电网改革的当口,设备老化问题的排除也被做为重大议题而提上日程。

设备在自然或人为的因素下老化从而增加电网的故障发生率。我国的电力供求存在地域不平衡的特点,因此跨区域的资源调度成为我国资源再分配的关键方法,因而电网的长距离运输负担不断加重,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电网的风险,即一旦在电网运输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便会影响到国内许多地区的用电,电力的供应不足将会直接导致国家经济和社会的财产损失。而一旦设备出现老化现象就会在高负荷的运输环境下出现瘫痪,成为电网运输的一大风险。

3.智能电网改革下的电网风险

智能电网改革引入了大量的新设备和线路模式,但是传统电网设备存在的风险仍然存在,一些新设备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数据采样模糊,部分新设备与旧设备并用的电站存在的设备协调不平衡的问题都存在,而且严重影响了电网效用的发挥。

智能化的电网主要是借用新技术及一些新的管理方法,尤其是操作上减少了人的参与,进而一些原本有人直接参与的工作,现在都转化成为了软件远程控制,从而使得一些潜在的危险显性化的可能增大,因而,建议在智能电网的转型初期,尽量做好传统方式与智能方式的协调,在一些风险多发地区尽量避免单纯的远程控制。

智能电网除了出现以上工程风险,还会面临金融风险,金融风险的主要风险源有市场、操作、信用、法律等。风险因为市场化就更加增加了电网风险的可预测能力,因此电力行业的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风险只会有增无减,所以电网的风险评估体系也应该做适当的调整。

二、电网风险防控措施

电网的发展面临多层次的风险,因此要正确认识风险并且制定出有效的防控体系。

1.积极到位的风险评估

气象方面,自然条件的变化能够影响到设备,进而影响到电力运输。传统的电力风险防控中常忽略了气象因素,从而在气象灾害多发区域没有专门的应对措施,而导致电网经常受到台风、雷电、冻雨等的影响,故电力中心的气象预测工作要到位,成立气象分析小组,定时召开电网风险分析会议,进而制定出防灾预案以着手应对气象风险。另外要在灾害多发区加强防护措施,提高线路的抗灾能力。

设备方面,电网的母线要配置相关的故障断路器,这种器械能够保证故障发生时,只有母线失电,这样就避免了其他线路失电造成的损失。此外对于母线检修时危害电网安全的特点,可以用半断路器的母线连接方式及电网拓扑连接关系在线关注一些具有潜在风险的设备集,从而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险的危害,而且能够完善相关的风险预测及预警机制。

设备方面也可以应用一些设备风险分析软件,这种软件能够自动分析电力网络的运行方式,并且能够分析出潜在风险设备,为工作人员提供预警,及时采取措施,能够实现电网管理的精细化。

2.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

电网安全风险防控机制的建立要覆盖运行对象、运行状态、运行周期、运行中参与要素及外部环境等范围。要针对每一方面配备专业的风险抵御技术及管理方法,以确保所有细节都能得到有效额防控。

风险防控机制的建立过程中要伴随着风险抵御方法的升级,不断注入新技术、新理念,从而一步步实现风险抵御方案从离线预案和人工控制到辅助决策到智能决策和人工流程监控。

在电网特性方面的风险防控方面,电网安全风险防控机制要朝着多角度、全深度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综合考虑设备的短路问题及电网的超负荷运输的风险防控,以增加电网的稳定性进而增加防控的稳定度。

此外电网的风险防控需要制定同步的各类计划,如实时运行、小时前运行计划、日前运行计划、未来中长期计划等,计划的目的就是在计划中预测未来,增加未来防控的准确性。

在此特别关注一下气象及环境方面的风险防控机制,环境方面的风险防控要切实跟踪环境的变化。因为自然环境和政策环境多具有不可控性,有许多电网的故障都是突如其来的气象环境变化造成的。因而要随时关注环境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并在发现环境变化是将其变化及时反映到调度运行中。

防控中要将人为差错也包含进风险防控机制中去,人的技术操作和管理方式,甚至人员的素质高低等都会对风险防控机制的运行产生影响。

3.电网评估机制

风险防控工作要做好基本的风险评估,也需要建立系统的风险防控体制机制,还需要有相应的防控措施的评估及实践调整,因此电网的评估机制也能致力于电网风险的防控工作。

电网的评估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参与,着重的是掌握电网运行状况,并阶段性的对电网风险预测和风险防控机制的总结和改进。电网防控机制的进一步调整基于对电网情况的实时监视, 目的是为防控机制提供辅助意见, 以期电网能够应对千变万化的运行环境,更加安全、高质量的运作。

电网的运行伴随着一定的热稳定条件、静态电压条件、暂态的安全条件及小干扰稳定状态等,这些条件都需要伴随适时的评估环节,有效的评估能够稳定整个电网系统,为电网的风险应对提供及时的数据,为辅决策做参考。

三、结语

中国电网的发展正处于由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过渡的转折期,也是一个风险高发期,总结传统电网发展中场面临的风险及其应对措施,从而为转折关键时期的风险应对方法提供借鉴。

篇7

2、安全防范措施:学校能落实人防、物防、技防,严格落实保安人员管理制度,配齐配足安保器材,一键报警系统能正常使用,校内视频图像采集储存时间超过一个月。

3、消防安全:对学校消防设备设施巡查中,未发现灭火器材过期报废,消防安全出口及疏散通道保持畅通。已对消防器材进行检查记录。

4、用电、用水、用气安全:对全校的用电线路、照明设备、家用电器及其它用电设备排查中,未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未发现教师私拉乱接电线或违规使用电器,对个别损坏的插座、光管和其它用电设备,及时联系电工更换、维修,消除安全隐患;开学前已请专业人员对学生的饮用水设备进行清洗、水质进行检测;对教师食堂供气设施排查中,未发现厨工违规操作,燃气设施能按期检测、维护,能坚持日常巡查。

5、预防溺水情况:预防溺水的提醒和教育是有效防范学生溺水事故的有效途径。放假前,学校召开预防溺水专场讲座;暑假期间,学校政教处发放“致家长一封信”、每周发送两条以上防溺水提示信息;学校微信公众号预防溺水相关知识。通过以上措施,我校学生安全无事故。

6、消防、地震、防恐等安全宣传教育及应急疏散演练情况:我校能结合11月9日、5月12日等各个时间节点,持续性开展消防、地震、防恐等安全宣传教育及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全体师生应对紧急情况下的自护自救能力。

7、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情况:学校实验室工作台账齐全,没有危险化学品。

8、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情况:结合交通安全整治年,我校持续性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暑假期间,每周发送一条以上交通安全提示信息,教育广大师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未发现学生违规骑车到校或乘坐三无车辆上下学。未发现教师违规在学校为电动车充电。

9、食品安全及传染病防控:未发现学生带饮料、零食到校或到校园周边购买不卫生食品。学校能做好校园的环境整治和喷药灭蚊工作,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开展有关食品安全及传染病防控的主题班会,同时督促学生注意家居的卫生整洁、杀虫灭蚊,防控流行性传染病。

10、建筑施工安全:学校暑假期间对部分渗水校舍,学生卫生间进行修缮施工,至暑假结束,已施工完毕。

11、预防校园欺凌和情况:我校重视预防校园欺凌和,于上学年度请了潮州市正冉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分别进行了“预防校园欺凌”和“如何预防”的法律知识讲座,有效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12、校园及周边巡查:开学前,组织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对校园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能及时整改。对校园周边巡查中,未发现校园周边有“黑网吧”和违规经营接纳未成年学生的网吧、游戏室,未发现存在影响师生安全的治安、交通、危险水域等安全隐患。

13、大型艺体活动安全情况:因疫情防控需要,学校近期未组织大型艺体活动。

篇8

【关键词】 流感,人;疾病暴发流行;学生;自然灾害

2008年8月17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区某乡中心小学向当地卫生院报告学校感冒症状学生较多。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和乡卫生院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调查,并进行卫生学处理。至8月25日,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现报道如下。

1 基本情况

该中心小学位于5•12地震重灾区,是全日制中心小学。在大地震中,学校校舍全部坍塌,学校暂停教学。2008年8月,学校搬入临时板房,开始教学活动。全校共有9个班(初一2个班,小学6个班,学前班1个班)401名在校学生,其中住校生168名;教职工39名,食堂从业人员2名。学生上课的教室和宿舍全部为单层活动板房,宿舍与教室相隔200 m左右,相对隔离,每室住8~12人。学校食堂为简易房,没有固定的就餐场所,无校医和医务室。学校采取地下深井水进行集中式供水,未进行加氯消毒。

2 疫情过程

8月10日开始,该校部分班级出现感冒症状病人,17日病人突然增多,遂向当地卫生院报告;至8月25日共发病157人,罹患率为35.5%(157/442)。157例病例中,头晕、头痛的占74.5%(117/157),流清鼻涕者占66.9%(105/157),咳嗽占62.4%(98/157),部分患者有低热(

3 流行病学特征

157例病例中,学生156例(住校生85例,走读生71例),罹患率为38.9%(156/401);教师1例,罹患率为2.6%(1/39)。男、女生罹患率分别为40.0%(86/215),37.6%(70/1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校生和走读生罹患率分别为50.6%(85/168),30.5%(71/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8,P

4 现场卫生学调查

学校环境卫生较差,四周可见多处垃圾,垃圾桶不能做到日产日清;厕所为旱厕,卫生状况尚可,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消毒1次;食堂卫生条件差,流程不合理,为简易房搭建,从业人员未进行健康体检;学生寝室环境条件较差,空气潮湿,室内水泥地面甚至可见明显水迹,没有通风设施;多数学生喜吃零食,地面可见较多零食包装袋;宿舍用水不方便,早上停水,学生用水只能夜间储备在寝室;采集学校饮用水进行余氯监测表明,未达到生活饮用水余氯卫生标准。

5 疫情处理及结果

凡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均实施家庭隔离治疗,痊愈后方可上学;加强教室、宿舍通风换气,对教室、宿舍、走廊、厕所进行空气消毒;加强学生晨检制度,每天早上、中午上学前询问并登记填写《学生发热情况登记表》,并将每日检查情况报卫生院防保人员;向学生和家长开展预防呼吸道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多喝开水,注意防寒保暖,提高自我保健能力。至8月25日,无新发流感病例出现。

6 讨论

造成本次流感样病例暴发流行的可能原因包括:(1)学校临时板房刚建成,各种配套设施不够齐全,地面、空气潮湿,尤其是宿舍通风不良,空气流通不好,易造成聚集发病;(2)卫生条件差,容易造成各类病菌滋生和繁殖;(3)学校人员集中,且没有专职校医对学生健康状况开展监测,早期发现病例困难,容易造成病例的聚集;(4)大地震后学生心理受创伤,可能导致其自身抵抗力下降。

学校这一特殊的人群聚集场所极易造成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暴发。流感暴发疫情也好发于学校。因此,学校要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一旦出现聚集性发病,要及时向相关医疗卫生部门报告,同时采取居家隔离、每日晨检、通风换气、环境消毒、健康教育等综合性防控措施,并通过开展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预防和控制学校流感等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1]。对于地震灾后学校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更要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提前介入。要继续做好灾后防疫工作,落实责任制,以确保学校卫生防病工作的全面落实和实时监控,争取做到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的法制意识和疫情报告的敏感性要进一步加强。同时对临时板房等居住环境卫生学的监测也不容忽视。

篇9

2.1分析对象介绍

本次分析对象为中山公用燃气有限公司某镇临时CNG项目工程的建设,工程位于广东省中山市某镇某食品厂内。因天然气管线近期无法到达某镇,为解决镇内客户的临时用气(约1~ 2年),拟在该食品厂内修建临时CNG释放站一座,工程主要有压缩天然气固定停车位2个,及其他工艺管道、消防、电气等辅助设备。

本工程位于中山市某镇某食品厂内的一片空地。本空地南北长约70米,东西长约60米。本空地北面约5米是一工业厂房,处于生产状态;南面约5米是一纺织加工厂房,处于生产状态;东面约1米是村路,宽度约4米,水泥硬质地面;北、南、东均与该空地有2米高非燃烧实体围墙隔挡;东北部约200米处有一村落,约400户,民房大多数为2~3层洋楼建筑。空地周围3家工厂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且有明火、电火花等产生。进入该空地只有公路,经省道、县道、村道。省道、县道无运输难度,村道运输难度较大。

2.2波士顿风险分析方法

根据燃气行业危险性特点,采用25(5×5)级矩阵分析法,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和危害后果(C)采用半定量的方法赋值,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与危害后果等级程度(C)相乘,得到风险程度(R)矩阵如下表:

可能性

后果 极低(1) 低

(2) 中(3) 高(4) 极高(5)

轻微(1) 1 2 3 4 5

小(2) 2 4 6 8 10

中(3) 3 6 9 12 15

大(4) 4 8 12 16 20

极大(5) 5 10 15 20 25

图中黄色区域(R≤6)为低风险区域;绿色区域(8≤R≤12)为广泛可接受风险区域;红色区域(R≥15)为高风险区域,必须采取办法降低至绿色(8≤R≤12)或黄色(R≤6)区域。

2.3主要风险识别和评价

1)风险识别:

该CNG站将面临地震破坏、洪水台风泥石流灾害、土壤腐蚀、雷电危害、第三方破坏、质量缺陷、操作故障等风险。

2)主要风险分析:

2.1)地震破坏

中山市离我国各个地震带较远,属于地震烈度6-7度设防区,地震活动水平较低,历史上无强震记录,微震也很少。地层运移与地震破坏发生的概率极小,但地层运移和地震的后果相对严重。因此地层运移与地震破坏的发生可能性为L=1,危害后果C=5,风险等级R=5。

2.2)洪水、台风、泥石流灾害

中山地区1979~2000年平均年雨量为1858.2毫米,主要集中在4~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1%,属多洪水区域。热带气旋(台风)是影响中山市的另一个主要灾害性天气,1979~2000年共有51个热带气旋影响中山市,平均每年2.3个。中山市某镇属于丘陵地貌,离我国泥石流地带较远,1979年以来未发生过泥石流情况。本工程位于某镇工业厂房、村落较集中的地区,地势平缓,离市政集中排水较近。因此洪水、台风、泥石流灾害的综合评价为:发生可能性为L=3,危害后果为C=5,风险等级R=15。

2.3 )土壤腐蚀

据有关资料报道,在每年的管道事故中约有30%~40%是由腐蚀引起的,是所有管道事故中事故率最高的,也是造成干线天然气管道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本工程工艺管道均采用普通钢管、油漆或3PE防腐,化学性腐蚀可能性小。因此对土壤腐蚀风险发生可能性的综合分析为L=2。当腐蚀发生时,由于压力高,处理危险性大,因此危害后果分析C=5,风险等级R=10。

2.4) 雷电危害

中山是多雷地区,1979~2000年共出现雷暴1496天,平均每年68天。其中4-9月共有雷暴占雷暴总数的90%,平均每月有雷暴14天。就全年平均而言,每月有雷暴5.7天。

该场站主要设备及构件均位于地面,虽高度未超过周边建筑物,但设备的材质、形状均易发生尖端放电,如和雷电同步发生,会造成周边厂房和村落的毁灭性灾难。因此雷电危害可能性高,考虑到避雷装置,因此风险分析为:发生可能性L=4,危害后果C=5,风险等级R=20。

2.5) 第三方破坏

第三方破坏主要发生在对施工前组焊好的设备、管道等的破坏以及运行过程中第三方危害破坏。施工前对组焊好的设备、管道等由施工方加强监护,派专人值守,减少偷盗的可能性。但运行过程中第三方破坏的可能性较大,因为该场站距离厂房较近,工厂内发生火灾、高空抛物等其他案件时直接威胁该站的安全运行;该站内工艺管道、设备等均为金属材质,且又紧邻村落、工厂,有发生盗抢站内设备的可能性。

该场站为镇内的唯一气源,且紧邻道路、工厂、村落,一旦出事,后果极为严重。因此第三方破坏的可能性L=5,危害后果C=5,风险等级为R=25。

2.6) 质量缺陷

该场站的设备、管道、仪表较多,绝大多数为焊接。焊接质量对管道的防腐和强度均有一定影响。考虑管道焊接后,必须进行全部接口RT探伤。因此焊接缺陷的可能性L1=2,后果等级C1=5。质量缺陷还包括设备、管材本身的材质缺陷,这些缺陷有可能在出厂时就已经有,而出厂后到达现场后查出的可能性很小。因此管材本身质量缺陷的可能性可以取L2=2,危害后果C2=5。

综合分析得出质量缺陷风险的可能性L=2,危害后果C=5,风险等级R=10。

2.7)施工意外

施工意外主要包括:因对地质勘探不够准确,迫使施工中断;吊装设备发生意外故障或毁坏,迫使施工中断;工厂、村落紧急事故,迫使施工中断;发生其他事故或事件使施工中断。可能性取L=4。施工中断只是对设备和财产造成损失,管道没有运营,危害性不大,危害后果取C=3。因此施工意外的风险等级R为12。

2.8) 操作故障

该场站管道、设备均为高压(20MPa),因此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较高;而该站运行时间较长(约1~2年),操作人员容易麻痹而产生不安全意识,从而产生不安全行为。而操作人员都经过相应的技术、安全培训,而操作故障产生的后果可能性较大,因此操作故障的可能性L=2,危害后果C=5,风险等级为R=10。

2.4评估结果

对临时CNG站建设的风险等级评价结果和预防控制措施建议:

序号 风险名称 产生原因 L C R 预防控制措施建议

1 第三方破坏 盗抢、周边影响等 5 5 25 加强与周边工厂、村落等的沟通协调;加强同相关部门沟通联系;加强公众宣传教育;做好紧急事故预案。

2 雷电灾害 雷击、尖端放电等 4 5 20 做好站内防雷、消防设计和施工,并请相关部门验收;干燥天气防止静电产生的措施。

3 洪水台风泥石流 自然灾害 3 5 15 注意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预报,汛期加强管理;制订应急预案。

4 施工意外 施工设备、村民影响 4 3 12 选择合资格的承建商;采用先进设备和材料;合理组织施工,严格过程监控,做好各工序质量检验和控制。加强与周边村落的沟通与协调。

5 质量缺陷 焊接、设备 2 5 10 严格焊接工艺和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检验,100%RT探伤合格并不低于二级;严格进场设备、材料的监控;

6 土壤腐蚀 管道锈蚀 2 5 10 选择合格供应商和材料; 运行时加强对防腐的监测。

7 操作故障 人员操作 2 5 10 所有运行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经常性的安全、技术教育。

8 地震 自然灾害 1 5 5 可以忽略。

2.5评价结论

1)某镇临时CNG释放站场站建设主要风险有第三方破坏、雷电危害、洪水台风泥石流灾害、施工意外、质量缺陷、土壤腐蚀、操作故障、地震等。其中以第三方破坏风险最大,雷电危害、洪水台风泥石流灾害次之,施工意外、质量缺陷、土壤腐蚀在可接受范围内,操作故障和地震灾害风险较小。

2)从波士顿风险矩阵分析可知,其中第三方破坏、雷电危害、洪水台风泥石流灾害3类风险位于红色区域,属于高风险因素;施工意外、质量缺陷、土壤腐蚀、操作故障4类风险位于绿色区域,属于可接受风险因素;地震1类风险位于黄色区域,属于低风险因素。

3)危害后果为5级的风险类别共有第三方破坏、雷电危害、洪水台风泥石流灾害、质量缺陷、土壤腐蚀、地震6类,当发生5级危害时,周边工厂、村落会遭受特别严重的危害后果,而公司方面会受到来自社会、政府的处罚与压力。

4)场站位于厂房、村落的包围中,因此降低“第三方破坏”因素的难度极大,雷电危害、洪水台风泥石流灾害是不可控因素,一旦该三项危害爆发,“特别严重”的潜在后果对于村落和劳动密集型的工厂将是灾难性的。

5)综上分析,某临时CNG释放站不应建在该食品厂的空地。

3.结论

1)波士顿矩阵定性风险分析法适用于燃气行业中场站选址、管道跨越、定向钻、密闭空间作业等方面的风险评估工作。

篇10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健康教育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措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人们经历了SARS、禽流感等一系列变故后获得的共识。如何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的作用,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1 强调健康教育的先导性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要害在于“突发性”,人们事先不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什么样的公共卫生事件。例如,2003年在我国爆发的SARS病流行,就是在人们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起初的防治对策十分被动,健康教育也显得苍白无力。经过这一次的经验教训,人们更加懂得“防患于未然”的道理,健康教育的先导性也凸显出来。先导性就是在突发事件尚未出现时,就进行健康教育的措施。比如,“有病早治、无病预防”,“发现疫情要立即报告”,以及一些基本的卫生保健常识,都应该在平时就不断地加强宣传。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党和政府意识到“大灾之后”有可能发生“大疫”,提前采取了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在内的一系列预防措施,使整个灾区没有发生疫病流行,没有心理障碍产生后果的现象发生,这充分显示了强调健康教育先导性的成果。

2 注意健康教育的及时性

平时开展的健康教育是在没有发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情况下进行的,多少总有点按部就班、从容不迫的性质。而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就应当立即开展各项防治措施,健康教育又是首当其冲。这是刻不容缓的工作,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行动起来,决不能迟疑不决,观望不前。我国在SARS病的防治之初,健康教育多少有点“马后炮”,失去了最佳的防控时机。而对于禽流感,就大不一样。由于健康教育及时,防控措施到位,最大限度地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减少了损失。

3 把握健康教育的科学性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后,人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人麻痹大意,掉以轻心,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对防控措施漠然处之。有的人则容易惊慌害怕,不知所措,丧失信心,甚至寄希望于一些迷信活动,求神拜佛。健康教育要不偏不倚,把握好科学性,做到全面、完整。既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又要树立防治的信心。在宣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时,不要造成大家的恐慌,而是要引导民众投入正确的防控行动。“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各地开展了婴幼儿肾结石的筛查行动。少数地方存在片面和夸大的宣传,引起部分群众的恐慌。有些医院筛查、做B超的地方人满为患,有些群众连合格的奶粉都不敢食用,这都是忽视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造成了不该发生的现象。

4 追求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内容千差万别,防控措施也是千头万绪,但只有针对突发事件性质的防控措施才能奏效。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是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健康教育行动,也应当有严格的针对性,这是每一名健康教育工作者所应当追求的。不能用防治食物中毒的措施去作防治SARS病的宣教,也不能用防治SARS病的要求去防治食物中毒。然而,许多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在发生之初常常是原因不明,扑朔迷离,追求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这就要求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密切结合防控措施的实践,关注防控措施的进展,多种途径收集相关信息,努力学习,掌握新知,这样才能把最有针对性的防控知识传播到广大群众中去。

5 提高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健康教育的作用是让人民群众行动起来,有效地保护自己。因此,健康教育所提出的措施,都应当是切实可行的,群众能够做得到的。比如,在发生禽流感的疫区,健康教育提出“不要接触病死的家禽”,“发现病死的家禽要立即报告”,就比“不要接触禽流感的家禽”和“发现禽流感要立即报告”明确得多,因为一般群众并不清楚禽流感是什么样子。又如,在防治流行性感冒时,提出“开窗户、晒太阳、流通空气”要比提出“大力加强空气消毒”简便易行得多。关于加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篇11

该桥长130.0m,桥面、桥梁及桥墩宽度均为10.0m,桥梁整体为拱型结构,在河道中央由一跨度约70.0 m的大弧拱和两侧干河床上的5个小拱组成,桥面距河道,河床的高度分别在8.0~25.0m之间,桥面为薄层钢筋砼结构,弧拱上部为浆砌块石,下部为现浇钢筋砼,桥墩四周为浆砌块石,墩内填充随机分布的非均质结构体――片石,详见下图1所示。

1、兴隆桥定向爆破重点与难点汇总

1.1重点

1.1.1必须将中央大拱两端拱脚处和4个桥墩彻底炸断,破坏其支撑强度。

1.1.2起爆时间控制:中央大拱起爆时间要提前桥墩280ms左右,这样在大拱和该处桥面下塌时产生斜向拉力后两侧的桥墩再起爆,只有这样两侧其余桥面和桥墩才能定向倾倒而不是爆后又原地坐下,导致爆破效果欠佳甚至失败。

1.2难点

1.2.1结构不清,因该桥建造时间久远,无建造设计施工图纸,诸如拱圈下部的现浇钢筋砼层布筋情况凭目测无从了解,另外桥墩四周直观确定为浆砌块石,桥墩内结构也无从知晓,凭经验估计可能是浆砌片石结构,所以对结构进行打眼勘探其内部结构物。

1.2.2设计施工难度大、风险高。

⑴拱圈部分,如拱圈均为浆砌块石,结构均匀钻爆参数,易于掌握,但其下层为0.2m现浇钢筋砼,两种介质强度特性差异大,按常规正常钻孔,恐怕下层砼爆不开,拱不断,如钻孔达到砼层则孔深不合理,恐造成坐炮,拱圈仍炸不断。⑵桥墩内如为浆砌片石,此类结构体内往往有很多地方无灰浆或灰浆不饱满形成空洞,缝隙为随机分布非均质结构体,这类结构物在钻爆工程中是很麻烦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浇铸体内呈多层,夹层、空心结构等,钻孔时极易产生严重的卡钻现象,工效极低,费工费时。其次是非均质结构体内的夹层,空心,缝隙等的存在,使炸药爆炸产生的高压气体大量泄漏,影响爆破效果甚至导致爆炸失败,详见图2所示。

2、爆破方案设计基理分析

采用定向倒塌拆除控制爆破,炸毁大桥各部位的支撑,使桥面自然下落。

2.1各部位炮眼的布置

2.1.1爆破参数设计

D――钻孔直径,桥拱部位40mm桥墩部位80mm

W――最小抵抗线m,取1/2B,B为拱圈,桥墩厚度

L――孔深m桥墩0.7B,拱圈深入钢筋砼5~10cm

a――孔距m(1.0~1.5)W

b――排距m取1.0a

q――炸药单耗kg/m3取0.6

Qd――单孔装药量kg

2.1.2各部位单孔药量的计算

采用通常拆除爆破药量计算公式, 即: 单孔装药量Q=qWaL

1#桥墩、2#桥墩单孔装药量Qd=0.6*1.5*1.5*2.1=2.27kg

3#桥墩、4#桥墩单孔装药量Qd=0.6*1.0*1.0*1.4=0.84kg

桥拱(1#方向)单孔装药量Qd=0.6*0.65*0.7*1.15=0.31kg

桥拱(2#方向)单孔装药量Qd=0.6*0.65*0.7*1.2=0.33kg

详见图3、表1。

2.2起爆网路设计

本工程采用塑料导爆管非电毫秒延期雷管,端线联接采用簇联方式,再将各簇联引出的传爆雷管用四通联连接器进行并联和串联,实现全程非电毫秒延时起爆网路,中央大拱拱脚处先于桥墩约50ms起爆,然后各墩再依次起爆,起爆网路详见图4。

3、爆破安全技术措施

爆破对环境的有害效应主要表现在爆破地振动,爆破个别区散物,爆破空气冲击波,爆破噪声和爆破有毒气体,本工程在陆域及空旷的野外施工,爆破空气冲击波,爆破噪声,有毒气体很快会随风扩散,更不存在水中冲击波的影响,起爆时人员只要处于上风方向就可保安全。

本工程应加强防控的重点应是爆破地震和爆破个别飞石最大飞散区域。

3.1爆破飞石安全距离

采用如下公式对个别飞石飞散距离进行计算:

3.2爆破地震的防控

爆破地震与天然地震相比有持续时间短,主振相频率较高的特点,根据GB67222《爆破安全规程》利用萨氏爆破振动计算公式进行安全检算,经过现场实际参数确定一次起爆安全药量或根据单响药量计算出质点安全允许振动速度,以确保爆破安全,萨氏公式:

4、兴隆桥拆除项目爆破经验汇总

篇12

三、统筹科技资源,搭建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扶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落实支持中小微科技企业发展政策措施,促进地区经济转型。

四、重点支持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建设有关工作,组织开展重大技术需求和保护利用调研,凸显现代科技在保护、利用、传承历史文化中的作用。

五、围绕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做好辖区内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宣传、培训、执法工作。做好科技部对我区的“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考核迎检工作。

六、强化科协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与区内各类科技学会、协会以及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企业家联系,充分发挥其科普和科技工作智囊作用;创新工作,按市、区有关要求,支持组建科技型“企业家协会”,搭建合作交流平台。

七、积极开展科普进基层系列活动,加大对重点人群宣传、培训工作力度;举办好各项大型科普宣传活动,提高科普参与率和普及率;初步建立科普短信平台,提升科普宣传层次;联合区教育部门在我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科技力量集中单位开展面对中小学生的“科学开放日”,打造科普工作独创品牌,扩大科普宣传影响力。

八、做好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双百”工作,在条件成熟的100%街道,具备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条件的100%社区,开展科普画廊(宣传栏)、科普图书室、社区科普大学等科普阵地建设,彰显我区“全国科普示范区”示范作用。

九、做好震情监测预报工作。强化管理,确保地震台网和信息节点运转正常,做好震情日常分析和月度、年度会商,组织基层群测群防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构建宏微结合、专群结合的综合性地震监测平台,全面提升区域震情监测预报分析能力水平。

十、做好抗震设防工作。继续做好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宣教、培训工作,开创抗震设防备案工作新局面,争取打造全市抗震设防备案及执法工作样板,为我区打造“现代都市宜居区”做贡献。

篇13

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汤姆·帕森斯对记者说,居住在能经受住强烈摇晃的建筑里当然是最好的防震办法,但这涉及到建筑成本等众多因素。况且并不是所有建筑都能保证安全,过去的老房子以及失修的建筑都可能有危险。但人们可以让居住环境更安全一些,比如,将高大家具固定在墙上,家里存上够吃几天的食品特别是水。在一些地震高发区,有些人会在口袋里放个哨子,因为一旦他们被埋在废墟中,叫喊很快会耗尽人的精力,而吹哨子声音大,消耗能量少。

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副教授彭志刚说,“我们没有办法防止地震发生,但有办法减少它所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他认为首先就是防震减灾意识的培养。其次,就是建筑质量的提高以及相关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关于地震预报,他也强调,地震不可预报,“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哪个国家都做不到这一点。”不过尽管做不到预报地震,但国际上已经可以进行中长期的预测,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来预测某地区十年甚至上百年内地震发生的概率。这对当地防灾的评估将有一定帮助。

世卫组织专家称震灾之后防疫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