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校园文化优秀案例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校园文化优秀案例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校园文化优秀案例

篇1

一、校企文化脱轨的影响

案例1:我校一名教师带学生去一家企业实习,进入车间后所有的学生都坐在自己的工位前,有一名男学生把一只脚放在焊机上,部门经理看见了,就对带队老师说:“这名学生基本的行为习惯都还没有养成,他不适合在我的企业工作。”而就是这名学生连续两届获得省级技能竞赛一等奖。

案例2:我校学生张某,在自己的顶岗实习报告中写道:“在学校,我们不穿校服、迟到,老师会严厉的批评或耐心地讲道理,要我们改正,但我们总觉得就为这一点小事说我们有必要吗?总是无所谓。但在企业就不一样了,只要是与企业管理条例有关的事我们犯了错,就和我们的工作、工资挂钩,我们整天都提心吊胆的。”

上述两个案例,典型地反映了学生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培养,根据我们调查,中职生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是比较普遍的。而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培养学生的校园文化与管理学生的企业文化脱轨。

二、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当下大多数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都是照搬普教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内容,学校师生在谈及自己学校的特点时都是如数家珍,有体育节、校园艺术节,有读书活动、迎新文艺演出等活动。学校整体环境也与普通中学大同小异,置身于这些学校无法感受到职业的气息,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很难找到职业学校的特征,与企业文化、专业文化严重脱节。

三、社会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

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2010年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积极推动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加强学校教室环境建设,使之成为职业氛围浓厚、专业特色鲜明的学习场所。重视实习实训基地环境建设,通过展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的纪律、规范、流程,展示学生在实习实训中的优秀成果,展示行业劳动模范和学校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加强学生的职业养成训练,增强学生立志成才的信心。培养学生树立牢固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四、校企文化融合的方法和途径

1.环境建设与企业文化接轨

校园环境布置注重体现企业文化特色。例如,我校每学期都开展一次教室环境评比,要求同专业的班级按企业的标准去布置自己的教室;注重宣传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及知名企业家的事迹,把学校广场建成“企业文化园”,着重宣传与所开设专业联系紧密的知名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规范以及行业质量标准;按照企业生产场景布置实训室,并在实习室张贴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使学生踏进实训室就仿佛置身于企业生产车间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熏陶。

2.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标准与企业文化接轨

中职教育有职业性、岗位性等特点,这些特点要求德育目标注重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就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利用德育课这个主阵地,对德育课从教学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改革,增添企业道德规范、企业员工基本素质等新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专题教育。另一方面要从企业的文化理念中吸取有价值的元素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让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接受企业文化教育。

3.制度建设与企业文化接轨

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要在传统学生管理制度基础上,尝试建立新的“准职业化”管理模式。紧紧围绕学生的职业需要来进行制度建设,恰当的管理制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学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例如,“校企合一”的值周制度,让各班有计划的参加学校的服务管理、校园保洁,学生“到校如上班,上课如上岗”,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礼貌意识和尊重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4.校企合作与企业文化接轨

构建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在办学过程中全方位地实施校企合作。例如,我校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开展了“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的“两进”,“教师走出课堂到企业实践,学生走出校园到企业实习”的“两出”和“经理老总讲规划、专业技术人员讲技术、能工巧匠将经验、毕业学生讲体会”的“四讲”活动。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让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中就接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聘请合作企业人员和在合作企业做出成就的我校毕业生来校讲学,培养学生企业需要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把学生带进企业的生产、管理的真实环境,提前对学生进行岗位熏陶。

5.学校活动与企业文化接轨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应更多地体现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道德等职业文化,更好地实现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对接。例如,举办专业技能展示活动,为学生创设就业实践情境,让学生在体验角色的同时,学会交流、合作、竞争,培养团队精神;组织学生到人才市场、劳务市场单位开展调查,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爱岗敬业精神;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利用专业技能进行各种电器义务修理,加强劳动观念教育;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在传播和实践企业文化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

总之,中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要吸收更多的企业文化,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内容融入校园教育教学中,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得到体现。

篇2

1.2服务性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大部分职业院校开始实现由重规模数量向重质量效益的转变,靠毕业生素质占领招生市场的观念已被广大教育界认同。同时,随着职业教育新常态的发展和人们教育观念的变化,高品质高技能的培养理念,周到适合的毕业生跟踪服务,成为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在一定意义上说,新常态就是对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毕业生就业服务的健全,是对校园文化创新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1.3品牌性

当今社会对品牌的看重已经超越了院校名称本身,更关注品牌的一切,希望通过毕业生了解其背后的院校。校园文化要精心设计品牌组合战略,同时应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定义毕业生培养方向。职业院校的社会知名度越来越成为一种品质、一个品牌,一条在社会中生存的法则。

2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路

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要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职业院校自身实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突出细节、抓住把手、有的放矢。

2.1建立常态化的文化管理机制

校园文化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是有效管理校园文化的前提与保障,是建立常态化校园文化管理机制的基础。成立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校园文化管理常态化的职能部门,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队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落实规范要求,提高教学水平,突显院校优势和职业特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文化教育培训,树立师生校园文化信仰,组织校园文化管理培训,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的校园文化管理专业人才。依据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与目标,依托现有的师生教育和培训体系,编制校园文化教育与培训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编写校园文化校本课程标准和经典案例,如:《校园文化教育手册》等。校园文化教育与培训工作除了依靠内训师或外聘讲师外,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院长、中层管理者在校园文化教育培训中的参与度,并使他们切实担负起传播者的使命,实现文化教育培训常态化。

2.2组建规模化的文化合作机构

成立全国性校园文化合作组织,整合校园文化资源,形成校园文化合力,创建校园文化管理大格局,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协作组织,主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新常态,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合作组织可以对各成员单位的校园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管理、传播、创新与提升,在学校和专家之间搭建咨询指导平台,在成员单位之间搭建优势互补平台,在兄弟院校之间搭建学习借鉴平台,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使校园文化真正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2.3拓展多样化的文化宣传途径

校园文化形象只有通过有效传播,才能达到改善、提升学校形象的目的。在校园内,以道路、建筑和景物布局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为道路、建筑和景观命名,体现行业特点和学校个性;设置名人塑像(配以历史贡献阐述),设置文化长廊,悬挂体现学校发展、优秀毕业生奋斗历程的展牌。根据校训内涵、学校形象及本土文化构建文化墙。在办公楼和宿舍楼的走廊设置优秀员工、行业精英展板和师生美术作品等,使校园处处沐浴在校园文化的氛围之中,使师生目之所触、行之所至都是一道文化风景,形成“每走一步皆思考,每个角落皆教育”的文化氛围。开辟企业简报、内刊和网站开辟“校园文化教育”论坛平台,员工可利用报刊、网络和微信等方式进行互动沟通,开展网上文化状况调查和网络校园文化论坛,使互联网催生的诸如自由和共享、互助和奉献、开放和兼容等人文精神和人格精神不断地充实校园文化教育工作的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建艺术团体,聘请艺术家定期指导,排练员工喜爱的传统剧目和当代优秀节目,满足师生业余文化生活。

2.4开展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把十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教育活动中,深入推动校园文化创新,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校园文化活动应体现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内容。师生员工活动和职工社团活动要突出职业特色。每年定期举办专业知识技能比赛,并将创新、竞争和市场意识有效融入其中。组建职工行业社团、兴趣小组,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活动;组织包括企业创业史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的主题讲座,让创业明星、行业精英用优秀的文化成果来教育和感染师生;广泛深入地开展“文明与我同行”、“我的中国梦”“、凝炼校园文化核心价值观,提高品牌核心竞争力”为主题的活动;组织年度业务技能、体育运动会和“五四表彰”等。

篇3

高职教育是一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类型,有着不同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规模和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校园文化建设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特征和规律。近年来,虽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见诸报刊杂志,但系统研究的少,尤其是既有一定理论深度、又具一定实践价值的高职校园文化研究的专著则鲜见。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贺继明、蒋家胜主编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拓宽和深化了这个领域的理论研究。该书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第一,体系完整,剖析深刻,系统总结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高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极富灵动个性的亚文化类型,根植于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土壤之中。该书作者采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面对当今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历史使命,继承和发展中国关于校园文化精华,批判地吸收西方校园文化中积极的部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探索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规律。该著作共10章40节,第一章总论,从共性的角度剖析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考察国内外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研究的现状,归纳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得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建设方略。第二章至第五章,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分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建构、动力机制、总体要求、基本原则。第六至九章,从要素与整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要求出发,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及活动文化四个维度剖析高职校园文化的四个结构元素的文化功能。最后一章,剖析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学院品牌竞争力打造的关系,运用CIS理论提升高职院校的品牌形象的战略目标和路径选择。全书脉络分明,层次清晰,体系完整,总结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

第二,立足现实,紧跟时代,摆脱了空谈理论的抽象做法,凸显实践价值。校园文化并非书斋中的学问,其价值重在实践和建设。作者是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的管理者、教育者和研究者,有着较深厚的学术底蕴、对校园文化有真知灼见和实践经验,在剖析我国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成绩与不足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主张以为指导,立足国情、校情、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国外优秀校园文化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系相碰撞及融合中,建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体系。该著作对于新时期如何进一步适应转型、提升品质、突出特色和创建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尤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学校特色和建设规律的高职校园文化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借鉴价值。

第三,研究视角独特,开展继承性创新,突出校园文化在高职品牌竞争中的功能。作者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的“软实力”之一,将校园文化与高职院校品牌竞争力联系起来,而且采用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梳理与实践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定位、构成要素、五大原则、四大建设等创新性观点,都是比较深刻和有见地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建设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推进高职院校改革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该著作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框架设计合理,逻辑结构严谨,重点突出,行文流畅,文风朴实,实现了理论性、学术性、可读性和操作性融于一体,增强了理论著作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是一部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学术价值和写作质量的佳作。

篇4

(一)校企共建高职校园文化是实现高职教育办学宗旨的需要。

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直接服务于企业,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宗旨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要有很强的服务功能,全体教职工要具有很强的服务意识。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完善服务功能方面都远远地走在了高校的前面,具备了良好的服务理念,形成了良好的服务体系。在高职院校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实行文化的“校企结合”,一方面可以学习优秀企业的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理念,学习企业为客户服务的服务体系;另一方面,由于文化的融合,高职院校会与企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这将有利于全方位的实行校企合作,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二)校企共建高职校园文化是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需要。

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尽量缩小学习与就业之间的距离。职业素质提升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也就是说,职业素质的养成离不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需要职业实践和企业文化的陶冶。因此,要使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就能感受这种职业文化,初步形成较好的相应职业的职业素质,必须通过包含有一定职业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来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学生逐步了解、习惯并自觉遵守相关职业的素质要求。显然,这种包含职业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只有通过校企共建的途径才能形成。

(三)校企共建高职校园文化是凸显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高职教育要办出特色,打造高职教育品牌,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强校之本,没有特色的高职院校,将难以长久生存。而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内涵十分丰富,它不仅体现在专业特色、课程特色、管理特色、服务特色等方面,更表现在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方面。不管是哪个方面的特色,都必须有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作为支撑。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只有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实行校企共建,吸收不同类型企业的优秀企业文化,才能形成各具特点的、百花齐放的高职校园文化。

二、校企共建高职校园文化的对策建议

(一)解决好学校和企业在共建高职校园文化中的定位问题。

要明确高职院校在校企共建高职校园文化中的主体作用。而高职院校要发挥好这种主体作用,一是要大力宣传和引进企业文化的元素,不断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在校企共建高职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注重宣传优秀大型企业集团的文化理念,并以此在校园内营造企业文化的良好氛围。应以众多成功企业的经营案例、企业文化选粹为素材,大量充实和应用于教学活动和学生第二课堂中,使这些优秀企业文化被高职院校吸收,并广泛渗透和表达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构思和实践过程之中。二是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断创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的实践途径,不断创新贴近企业的方式。在请进来方面,可经常邀请一些企业老总、技术专家等走进校园,通过举办专题报告会、企业文化论坛等形式,有针对性地介绍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企业文化、本企业及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预测等情况,从而使师生们加深了对有关企业的全面了解。三是积极探索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校企共建的校园文化氛围。应大胆探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沟通、融合的新途径,在实践层面上进行创新和拓展。

(二)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高职校园文化渗透于教学全过程。

高职院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不仅要对职业岗位专项能力进行分析,而且应对毕业生未来就业的企业文化进行分析,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得到体现,在教学过程包括开展课外活动等方面都应有意识地渗透企业文化的有关内容,使学生尽早地、尽可能多地了解企业、认识企业,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积极推进毕业设计、岗位训练与就业相结合,让学生在岗位训练的同时也能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一是强化专业知识、提升与企业文化的联系。各个专业应该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要求,建立起各自的“专业文化”,把相应行业企业需要的不同素质要求贯彻于各专业的每个教育教学环节中。二是据职业岗位的需求组织和实施教学。强化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强调专业技能的实用性和所学理论基础知识在实际中的适用性;强调专业设置和知识结构的职业性,要针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设置专业。

(三)逐步创新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合作共建校园文化的动力。

在市场体制环境中,要建立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的规范化、经常化,关键在于构建一种良性运行机制。一是建立基于校企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只有激发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发展的需求与愿景,才会形成合作和服务的动力,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才会更有生命力。二是建立基于互惠多赢的利益驱动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机制是推动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发展的动力和维系校企合作良性运转的纽带。三是建立基于文化融合的沟通机制。文化的融合和情感的交流是保证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持续、稳定的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将职业精神和企业文化融入实践教学环节,实现校园环境的企业化,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在就业时赢得主动。同时,学生作为准职业人在企业的实践,也将朝气蓬勃、自强奋进的大学精神带入企业,让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

参考文献:

篇5

(一)以教师为媒介,促进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进课堂

高职院校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中,离不开产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其文化建设成效要通过学生来实现,促进文化进课堂成为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文化进课堂的关键点又落到教师上,“双师型”结构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院校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主要方式。因此,要注重“双师型”结构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师资培养中融入产业文化和企业文化,使教师具备较好的企业文化素养,主要措施包括:鼓励专业课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下厂实践;聘请企业或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方式。

(二)以校本课程、校本教材为载体,促进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入专业教学

校企共同开发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理念的校本课程是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开发校本课程,把企业生产所需的先进技术、专业技能以及企业运行管理的理念等融入到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中。借鉴“双元制”课程、能力本位课程等课程的开发理念,将企业相关人员真实的参与到校本课程开发中,促进优秀的产业文化、企业文化内涵进课程。校本教材是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表现形式。校、企共同开发校本教材,把企业先进管理理念作为典型案例引入教材,把企业生产真实情景作为典型案例引入教材,让学生在比较枯燥的专业技能学习中了解企业的生产实际情景和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的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三)调整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情境,融入企业生产和管理情景

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要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情境,引入企业生产或管理的真实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不仅能够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在校期间感受到企业的优秀文化和真实的情景,给学生创造一种真实的教学氛围。如教师在进行专业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先让学生感受企业真实生产的氛围,让学生观察在实际生产应注意的要点;教师在进行通识课程教育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创设企业生产或管理情景,自主解决相关问题等。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校整体文化的建设,还会为学生营造较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这种氛围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四)结合职业院校专业特点,开展专业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文化教育活动,在企业文化和高职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按学院开设专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引进,要有针对性,所引进的企业文化要与本专业具有契合度、亲和性和贯通性,同时还应该具有合理性、适用性和典型性。所谓“走出去”,就是学院教师和学生走出校园,进入企业:一是学院教师走出校园,进入企业,在企业成立“教师工作室”,教师走进工作室,纳入企业管理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和培训,进一步提升了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和自身素质,以及对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的理解,为企业文化和高职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提供了平台。二是学生走出去,要让学生走进企业,对所学的企业文化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对企业文化作用、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所谓“请进来”,就是请企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到学校,聘任企业文化专家来校开展企业文化的各种专业和学术方面的讲座或报告,聘任企业工程师结合企业文化内容开展教学。

(五)营造校内实训基地的企业文化氛围

学院实训基地的建筑和布局应以现代先进技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相结合为原则,紧跟时代步伐,并增添企业元素与色彩。实训室在建筑、布局和标语牌方面应呈现出明显的企业文化色彩。学校的宣传橱窗定期展示企业文化的相关知识或优秀企业文化的案例;图书馆要增加企业和企业文化的相关书籍。

篇6

校企之间文化的互融、互动、互惠逐渐成为校企合作的新取向。原有的以学校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已经不能适应以企业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改革趋势,也不能满足职校学生随时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训的要求。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都具有培养人、塑造人、引导人、感染人的功能。校园文化是一种使命文化,原动力是一种使命感,注重过程;而企业文化是责任文化,强调责任感,更侧重于结果。校园文化是一种研究性文化,追求的是理性、品味;而企业文化则是实践性文化,必须与生产、管理、经营相结合。校园文化是以价值观为核心,激发师生员工的责任感与创造力,培育全体师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校整体效率;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灵魂,其本质是一种气氛、一种环境,使企业得以生存与发展,并行不败之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着许多相通之处,二者都是围绕"管理"与"气氛",从而形成奋斗、爱岗敬业,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相同点,就是它们的主体都是活生生的"人",这就要求在二者的建设中要关心人、理解人、凝聚人,重视人的发展,尤其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

正是因为两种文化有着差异性和共同点,才可以取长补短,相互衔接和融合。我根据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在校企文化融合中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职业教育要求学校办学面向企业面向就业岗位,:"今天做职校的优秀学生,明天是企业的出色员工。"

在教学上,"让企业的能人走上讲台,让工厂的车间成为课堂",与此同时,企业文化融会贯通到校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在校感受的是浓厚的企业文化的熏陶,接受的是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我的具体做法是:

1以校企精神文化对接为重点

大力宣传企业文化元素,以众多成功的经营案例、企业文化选粹为素材,大量充实和应用于教学活动和学生第二课堂中。如企业文化中的人才六大意识――成长意识、成就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勤俭意识,不断出现在教师的教案、学生的演讲和讨论中。在每个教室企业文化和优秀企业家上墙;

在校园内醒目的校训"重德厚才"与"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企业用人理念相一致。"请进来"――请集团企业老总到校解读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壮大历程;"走出去"――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我们学校定点实习的企业集团内部刊物,会经常出现学生写的文章,都是发自内心点点滴滴的感悟。在偶像教育方面,将企业家、优秀员工的事迹广泛宣传,通过成功的企业人艰苦创业史来教育学生,在让学生接触到实际生活中,看到严峻的实际问题,使其认识到坚韧不拔的品质的重要性,理解吃苦耐劳的精神实质。这些身边的成功创业者更具教育的说服力。比如邀请一位企业劳动模范来校向学生讲述自己在短短的七年时间里,从一名刚毕业的中专生到车间副主任的成长过程――当一线操作工,曾经累的哭,不仅坚持下来,而且工作成绩还得到认可。

劳动模范用个人的经历诠释了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精神是备受世人推崇的优秀品质,也是应该弘扬的优秀校园文化,也诠释了企业文化的三大核心理念之一,――为员工创造前途。学生听了劳模的讲座后很受启发,他们认为:爱岗的精神、敬业的品格,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从这个劳模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信心倍增。

2以校企制度文化对接为亮点

在学生管理模式上不只是偏重于对学生进行书斋式的"硬管理",而是注意汲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文化内容。强化诸如诚信、实力、稳健、敏锐、和谐共生等企业文化的内容。特别注意培养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比如设置"表扬台"、"曝光台",时刻关注每个人的行为。同时制定与企业接轨的评优标准。比如说"在企业里,只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认同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作出贡献的都是人才。"据此我制定了"优秀学生"的评选条件,使得我校的优秀学生就业后参加企业的评优同样具有竞争力。因为他们从学校开始,一直是以和企业同样的人才理念来要求自己。以和企业一致的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学生从学校到就业岗位,从学生到一线工人,能很快适应这个转变过程。

篇7

(一)医院护理文化主要内容及发展现状

医院护理文化有其特殊性,“人文关怀”是护理文化的基础内容。作为一位医护工作者,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有救死扶伤的意识,因此,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成为了护理文化的基本内容。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行业特殊性要求医护工作者拥有过硬的本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了医院护理文化的必要内容。真正具备这些要求的护理工作者才能成为高素质技能型的专业护理人员,用自己所学技能救死扶伤,为病人减少病痛,并运用自己的人文素养为病人解决精神上的痛苦。就目前而言,医院护理文化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在先进科技的发展和帮助下不断提高。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护理工作提供了成熟的科研条件,医护工作者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在良好职业素养的作用下不断攻克如产科母婴同室病房等医学护理难题,人文关怀理念也不断地渗透到护理工作中。但是,医院护理文化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医护监管制度不够完善,一些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技能达不到要求,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对护理工作不够重视,并且不尊重患者,导致医患关系紧张,护理人员不能获得患者的信任,不良影响使得护理工作人员的整体形象受损,护理工作难以改善。医院高高在上的神圣感也使得患者失去自我,加之人文关怀不够,不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因此,护理文化的建设和完善更为迫切,医院护理文化融入卫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势在必行。

(二)卫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及意义

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就卫生学校教育面向的行业和岗位的特殊性而言,它要求具有普通高校的和中等高校的基本特征,拥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目标。在彰显自己的建设目标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职业性和行业化方面。普通高校教育一般知识性比较强,但是卫生学校作为职业学校的一种,必须要强调职业性,护理专业需要更多的是专业性,面对病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问题,仅仅具备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要想做好护理工作,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还需要具备优秀的护理专业素养和技能,必须有职业性的实践能力,在面对各种病人的复杂情况时要有良好的心态和应变能力。其次,校园文化的社会化建设。学校是社会成员和组织的一部分,它承担着向社会输送人才的责任,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等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的建设意义就在于培养人才,使得学生在走向社会时能够胜任在社会中的角色。“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也体现了医院社会化的文化特色。卫生学校应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关注患者的利益,从患者的需求出发,这有利于为学生提供社会化的护理行为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进一步优化医护团队的组成,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三)医院护理文化与卫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医院护理文化是卫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殊的部分,职业学校的文化教育是基于普遍社会文化的基础上,再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卫生学校作为职业学校,只有融入医院护理文化的建设才能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医院护理面对的是患者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在卫生学校接受教育时必须要适应这一行业的角色转换。因此,把医院护理文化融入卫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在这样的多元文化下成才的毕业生,才能减少对临床护理环境的陌生感,在学习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更快地适应护理的工作环境。

(四)融入卫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医院护理文化的主要内容

1.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护理文化爱因斯坦在1931年对美国加州工学院的护理专业学生说过:“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目标……”[1]“人文关怀”护理理念的融入是建设卫生校园文化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护理工作的精髓,也是护理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建设校园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护理是一项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学科和工作,对人的关怀极为重要。所以,卫生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理念,重视学生的需求,尊重和关爱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及时地关心他们,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他们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有更好的角色转换,能够自觉地将人文精神运用到以后的护理工作中,真诚地对待每一位患者,服务每一位患者。

2.护理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的融入作为职业教育,卫生学校的文化建设应该加强护理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的融入。卫生学校应该不断地向学生传达护理人员行为规范和准则,坚持树立人文关怀的价值观,热爱护理工作,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对工作和病人负责,努力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需要,帮助病人调整心态与病魔作斗争。尊重病人的意愿和权利,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患者,维护患者的权益,并对专业技术精益求精,营造和谐的同事关系,自尊自爱,不接受病人任何形式的馈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良好的校风,从而为以后创建良好的工作作风,为患者创造舒心的休养环境打好基础。另外,作为未来的白衣天使,卫生学校的学生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护理专业学生正确地认识护理专业的职责。卫生学校把先人后己、服务他人、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爱医院、关心患者等医院护理文化的精髓融汇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护理职业道德和情感,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意识,更好地转换角色,转换为服务他人的意识。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改变了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了学生在职场的核心竞争力,满足了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也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创造和谐文明社会。

3.护理行业基本制度文化的融入“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一个组织赖以生存的保障,医院的基本制度是医院正常秩序得以进行的保障机制。护理行业的基本制度文化是医院护理文化规范化的体现。它的作用在于强化护理人员的职责意识,规范医德;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有利于责任制的实施等。卫生学校将医院护理制度文化逐步渗透到校园文化教育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自豪感、责任心,能够做到自律,遵从医德,做好为患者服务的准备。这些制度,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预警防范意识,诚心对待医护工作,培养医德操守,树立预防各种差错、事故的意识,谨慎对待生命问题;能够促使学生自觉遵守医护规范,进而营造医护行业的良好风气,让医护行业和医院的行为更加规范有序。

三、优秀医院护理文化融入卫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手段

(一)实现课堂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卫生学校的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它对实践的要求特别高,这也必然决定它的校园文化应该是传统结合实践的模式,应该树立基础学科服务临床的理念,把临床疾病或案例作为教学的教材,结合授课的内容,采用引导启发式、研讨式等进行教学,把临床经典案例、护理资格考点和相应试题放进课堂,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科学仪器和设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卫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手段上,应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深入浅出的教学内容,把复杂难懂的医护知识更为形象生动、简单地传授给学生,利用图片的形式把医学上的相关肉眼难以看到的病毒、细菌等演示出来,帮助学生更精准地了解疾病产生的原理和形态,提高他们在以后的医护工作中的效率。

(二)实现课外活动的素质拓展效果课内教学具有严谨性,难免会枯燥乏味,医院护理文化如何能更好地融入卫生学校的建设,需要借助第二课堂的作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益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人文素养。课后教师可以进行护理相关专业思想道德教育,介绍护理专业行业发展状况及就业前景,为学生指引就业方向。在教室、走廊等张贴护理行业名言警句、名人介绍,让学生感受到护理行业的神圣和伟大,在报栏张贴护理就业信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另外,积极开展护理知识竞赛、保健知识竞赛、简单护理实操技能比赛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专业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护理工作文化的真正意义。

(三)加强医院护理人文教育的渗透,强化护理职业素养教育卫生学校培养的人才以后多是工作在生命的第一线,护理工作更是要与患者多接触的工作。护理工作是治疗疾病,还病人健康的重要保障,护理工作人员和病人是零距离的接触,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关怀尤为重要。一位高素质的护理工作者给予患者应有的关心和尊重,会获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更有利于医护工作的开展,良好的护士形象能够让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勇敢地面对疾病,有利于医院正面形象的塑造。强化护理职业素养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能够增强护理的安全性,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医护关系。优秀的校园文化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团队,是卫生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所在。

(四)优化师资团队,强化“领军者”的作用作为卫生学校的教师责任重大,他们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在临床见习时给学生提供指导。我国卫生学校聘用一部分双师护理教育工作者,在护理工作实践中不仅丰富了专业知识,还提升了职业道德水平,他们热爱护理工作,拥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实践经验,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在卫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带头人”的作用。目前这一队伍还不够壮大,要更好地发展护理行业,建设优秀的护理文化,必须壮大专职护理教师的队伍,提高师资力量,引导学生更好地走向护理岗位,为患者服务。(五)实现课程文化的对接在卫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课程的效用举足轻重,合理的课程及文化的设置有益于加快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一般高校课程包括理论和实践课程,课程文化是把医院护理文化融入卫生学校文化建设的最好媒介。因此,护理课程应该体现医院的文化,要有学科的科学性、人文精神,具备社会性,做到以理论为基础,加强提高实践水平和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进行课程设置时应充分利用医护行业优秀文化和人才的优势,采用专家的临床意见,制定现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加实训。另外,卫生学校应该积极投入实训器材和设施,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课余积极联络相关医院接受学生见习实习,为医院护理培养优秀的人才;积极建立护理实训中心,模拟医院病房、产房、重症监护室等实训室,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规范护士角色和用语,规范实训流程,认真对待实训中心的各项训练,让学生在学校期间提前转换角色,具备护理服务意识。

篇8

一、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职业精神”的意义和核心要素

(一)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职业精神”的意义

职业精神是需要长期的实践磨炼而来的,职业精神是职业界对该职业的一种认可,也代表着该职业的人文风貌。职业精神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较为普遍,首先关系着职业学校的教育发展,职业学校想要发展就必须形成自身的“职业精神”,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宣传和教学水平,这样职校才能得到长期发展;其次是企业的持续良好发展,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人才实力的竞争,更是职员整体“职业精神”的竞争,近年来,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重要的是对“职业精神”的考查;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高职学生自身的发展,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对学生的“职业精神”要求逐渐提高,这就要求学生对自身的“职业精神”进行培养和提高,使自己在工作岗位上更加出色。

(二)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职业精神”的核心要素

职业不同,相应的职业要求也会有所不同,但是职业的基本核心要素是一致的。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职业精神”的核心要素主要有敬业精神、协作精神、诚信精神、责任精神、吃苦精神。“职业精神”中最关键的是敬业精神,既是对学生的一种要求,也是对学生自身的一种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但是合作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分职业需要的是默契的协作精神。诚信精神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道德素养,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职业都需要有一定的责任,有的职业对职员的责任感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学生不断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虽然社会水平在提高,但是人们的吃苦精神不能改变,任何时候都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职业精神”特色的路径

(一)增加系部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由于职业院校的院系众多,专业数量更甚,因此,建立统一的“职业精神”是不太现实的,所以在统一“职业精神”的核心要素的基础上增加各院系自己的“职业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1]。各专业从自己的专业性质出发,针对性的总结出自己专业的“职业精神”。但是“职业精神”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培养的,需要长期的实践训练,因此,需要职业院校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学生牢记学校的“职业精神”以及自己专业的“职业精神”,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学习和领悟,甚至是创新。学校要求学生要养成使用“职业精神”来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充分认识到“职业精神”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重要性,并以此不断进步、发展。

(二)引进优秀的企业文化,激发学生的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的学习离不开优秀的案例,“职业精神”在生活中才会更加真实,学生的感受才会更加深刻。在校园“职业精神”的学习中将一些优秀的企业文化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对“职业精神”的领会[2]。同时将社会职业中典型的具有“职业精神”的人物事迹给学生进行讲述,在学生心中塑造“职业精神”的良好作用和形象,对学生的心灵进行感染和激励。这也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以身作则,让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学生会按照教师的一言一行来对自己要求,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周围的典型的具有“职业精神”的人物进行观察,向他们进行学习,并不断激励自己。职校也可以适时举办校园活动,增加各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是各院系对学生“职业精神”的指导和教育,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职业精神”的陶冶,从而提高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识和感悟。

三、结语

职校校园文化建设对职校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关系着学生以后的发展和“职业精神”的提升。本文中对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职业精神”特色的意义和核心要素进行详细介绍,然后根据“职业精神”的特点,提出了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职业精神”特色的路径:增加系部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引进优秀的企业文化,激发学生的职业精神。提高学生“职业精神”,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作者:丁怡 单位: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篇9

一、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与的内涵

1.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也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是企业观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的复合体。

2.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人员素质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职校园文化中融入企业文化的作用

1.高职院校自身内涵的本色体现

高职院校的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自己的水平,这也是走上强校之路的途径,任何行业、任何学校没有特色将会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很难历久弥新的生存下去。尤其是,学生的就业率以及就业后企业对之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院的发展和将来后续学生的就业情况,现在学生就业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民生问题,高职院校只有走和企业合作对接之路才能为学生开辟更好的就业前景。

2.改变高职生毕业等于失业的现状

社会上流行一句话——“毕业等于失业”,高职学生本身在学历上是没有社会竞争力的,他们所具备的生存筹码就是职业二字,而怎样发挥职业的有效性,怎样做到真的职业化,那么在校期间就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积极学习实践技能,这就要靠学院营造这种养成环境。

3.合理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是通过高职生的两课教育就能科学的树立起来的,怎样把外因通过学院的努力变成内因,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改造自己的三观,这个不仅是一个学校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学历、技能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好的人品一切都失去了依托,这就要求学院和企业形成合力,尤其是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对接帮助学生自觉自愿的进行社会化改造。

三、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途径

——以我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1.使两者的专业知识和内涵建设对接

专业建设中专业知识和内涵扩展就是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对接的内容之一,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充分利用学院与油田的天然联系,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2.企业和院校尽力合作完成教师队伍的有效对接

(1)要把教师到企业实践当成一项制度去不断的完善和坚持。对于专业教师来说,到企业去实习是必修的备课训练之一。尤其是高职院校,进行的是针对性很强的职业教育,把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送到企业去可以使传授的知识更加连贯,授课更接近实用化。但是还有很多老师并没有认识到这种企业锻炼实践的在重要性,认为去于不去一个样,知识传授就可以,没必要和实践接轨,我讲我的,他干他的,这就造成了专业知识和实践的脱离,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去建立和完善教师实践培训制度,例如规定专业教师每2年至少有2个月时间到相关行业企业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挂职锻炼,对于我们建筑装饰专业,专业教师就可以利用实习实践去参与项目开发,进一步熟悉建筑装饰的全过程,搜集编写现场实践教学案例。

(2)由高职院校出面去计划实施,积极主动联系各个系部社团形成合力,外联企业领导,征得同意之后可以实现校企双方的领导相互沟通,学习,以此为平台实现更紧密的对接,而在此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台适合的合作道路,形成规范化管理,去监督考核教师去企业的实习状况,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教师去企业实践真实实践指标,用此指标也当做教师的职称聘任、评定、参评优秀的标准之一。

(3)因为教师的理论水平一般比较高,所以可以积极联系帮助教师参加所从事的各个行业的职业资格考核,并且尽量获得考评员、高级工或技师职业等有效地资格证书,外聘教师时还应该考虑是否有实践经验,是否具备行业先进理念。

(4)建立一个由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人才资源库。各个学院还要重视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并让专业教师参与进来。将来在指导学生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能发挥更好的教导作用。

3.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对接

(1)依托大港油田资源优势,选择有一定地区影响力、各种技术和理念比较先进、在将来的学生就业中有紧密联系的大型建筑类企业如(如大港油田普丰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建设一批规模多样、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的校外实习基地。

(2)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与企业建立牢固的人才供需关系,积极参与企业职工培训,探索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身份互兼,与企业共同研发更具实效性的培训教材、学习包软件等,为进一步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探索经验。

四、结语

综上,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都强烈的呼唤尽快实现企业中文化和校园里文化的无痕衔接,而且社会进步的程度越高,高职院校社会化的程度就会越明显,这种对接的效应就能越发的显现出来。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成才,而是否成才不是尽考学校中的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播就可以达到的,只有借助企业的养成体系,把企业中与校园里需求紧密的实践能力有效地借助多种手段使学生掌握的更加全面,更好更快的成才。这也是将来各个高职院校和用人企业要不断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邓虹.关于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融合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11):21-22.

[2]江燕於红梅等.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异同[J].文教资料,2010(1)月号上旬刊):76-77.

[3]张璇.高职校园文化引进的企业文化[J].企业导报,2011(3):195-196.

篇10

(二)卫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及意义

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就卫生学校教育面向的行业和岗位的特殊性而言,它要求具有普通高校的和中等高校的基本特征,拥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目标。在彰显自己的建设目标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职业性和行业化方面。普通高校教育一般知识性比较强,但是卫生学校作为职业学校的一种,必须要强调职业性,护理专业需要更多的是专业性,面对病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问题,仅仅具备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要想做好护理工作,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还需要具备优秀的护理专业素养和技能,必须有职业性的实践能力,在面对各种病人的复杂情况时要有良好的心态和应变能力。其次,校园文化的社会化建设。学校是社会成员和组织的一部分,它承担着向社会输送人才的责任,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等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的建设意义就在于培养人才,使得学生在走向社会时能够胜任在社会中的角色。“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也体现了医院社会化的文化特色。卫生学校应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关注患者的利益,从患者的需求出发,这有利于为学生提供社会化的护理行为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进一步优化医护团队的组成,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三)医院护理文化与卫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医院护理文化是卫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殊的部分,职业学校的文化教育是基于普遍社会文化的基础上,再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卫生学校作为职业学校,只有融入医院护理文化的建设才能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医院护理面对的是患者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在卫生学校接受教育时必须要适应这一行业的角色转换。因此,把医院护理文化融入卫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在这样的多元文化下成才的毕业生,才能减少对临床护理环境的陌生感,在学习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更快地适应护理的工作环境。

(四)融入卫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医院护理文化的主要内容

1.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护理文化

爱因斯坦在1931年对美国加州工学院的护理专业学生说过:“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目标……”“人文关怀”护理理念的融入是建设卫生校园文化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护理工作的精髓,也是护理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建设校园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护理是一项与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学科和工作,对人的关怀极为重要。所以,卫生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理念,重视学生的需求,尊重和关爱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及时地关心他们,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他们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有更好的角色转换,能够自觉地将人文精神运用到以后的护理工作中,真诚地对待每一位患者,服务每一位患者。

2.护理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的融入

作为职业教育,卫生学校的文化建设应该加强护理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的融入。卫生学校应该不断地向学生传达护理人员行为规范和准则,坚持树立人文关怀的价值观,热爱护理工作,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对工作和病人负责,努力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需要,帮助病人调整心态与病魔作斗争。尊重病人的意愿和权利,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患者,维护患者的权益,并对专业技术精益求精,营造和谐的同事关系,自尊自爱,不接受病人任何形式的馈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良好的校风,从而为以后创建良好的工作作风,为患者创造舒心的休养环境打好基础。另外,作为未来的白衣天使,卫生学校的学生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护理专业学生正确地认识护理专业的职责。卫生学校把先人后己、服务他人、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爱医院、关心患者等医院护理文化的精髓融汇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护理职业道德和情感,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意识,更好地转换角色,转换为服务他人的意识。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改变了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了学生在职场的核心竞争力,满足了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也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创造和谐文明社会。

3.护理行业基本制度文化的融入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一个组织赖以生存的保障,医院的基本制度是医院正常秩序得以进行的保障机制。护理行业的基本制度文化是医院护理文化规范化的体现。它的作用在于强化护理人员的职责意识,规范医德;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有利于责任制的实施等。卫生学校将医院护理制度文化逐步渗透到校园文化教育中,能够培养学生的自豪感、责任心,能够做到自律,遵从医德,做好为患者服务的准备。这些制度,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预警防范意识,诚心对待医护工作,培养医德操守,树立预防各种差错、事故的意识,谨慎对待生命问题;能够促使学生自觉遵守医护规范,进而营造医护行业的良好风气,让医护行业和医院的行为更加规范有序。

二、优秀医院护理文化融入卫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手段

(一)实现课堂中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卫生学校的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它对实践的要求特别高,这也必然决定它的校园文化应该是传统结合实践的模式,应该树立基础学科服务临床的理念,把临床疾病或案例作为教学的教材,结合授课的内容,采用引导启发式、研讨式等进行教学,把临床经典案例、护理资格考点和相应试题放进课堂,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科学仪器和设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卫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手段上,应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制作深入浅出的教学内容,把复杂难懂的医护知识更为形象生动、简单地传授给学生,利用图片的形式把医学上的相关肉眼难以看到的病毒、细菌等演示出来,帮助学生更精准地了解疾病产生的原理和形态,提高他们在以后的医护工作中的效率。

(二)实现课外活动的素质

拓展效果课内教学具有严谨性,难免会枯燥乏味,医院护理文化如何能更好地融入卫生学校的建设,需要借助第二课堂的作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益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人文素养。课后教师可以进行护理相关专业思想道德教育,介绍护理专业行业发展状况及就业前景,为学生指引就业方向。在教室、走廊等张贴护理行业名言警句、名人介绍,让学生感受到护理行业的神圣和伟大,在报栏张贴护理就业信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另外,积极开展护理知识竞赛、保健知识竞赛、简单护理实操技能比赛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和专业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护理工作文化的真正意义。

(三)加强医院护理人文教育的渗透

强化护理职业素养教育卫生学校培养的人才以后多是工作在生命的第一线,护理工作更是要与患者多接触的工作。护理工作是治疗疾病,还病人健康的重要保障,护理工作人员和病人是零距离的接触,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关怀尤为重要。一位高素质的护理工作者给予患者应有的关心和尊重,会获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更有利于医护工作的开展,良好的护士形象能够让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勇敢地面对疾病,有利于医院正面形象的塑造。强化护理职业素养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能够增强护理的安全性,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医护关系。优秀的校园文化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团队,是卫生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所在。

(四)优化师资团队

强化“领军者”的作用作为卫生学校的教师责任重大,他们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拥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在临床见习时给学生提供指导。我国卫生学校聘用一部分双师护理教育工作者,在护理工作实践中不仅丰富了专业知识,还提升了职业道德水平,他们热爱护理工作,拥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实践经验,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在卫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带头人”的作用。目前这一队伍还不够壮大,要更好地发展护理行业,建设优秀的护理文化,必须壮大专职护理教师的队伍,提高师资力量,引导学生更好地走向护理岗位,为患者服务。

(五)实现课程文化的对接

在卫生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课程的效用举足轻重,合理的课程及文化的设置有益于加快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一般高校课程包括理论和实践课程,课程文化是把医院护理文化融入卫生学校文化建设的最好媒介。因此,护理课程应该体现医院的文化,要有学科的科学性、人文精神,具备社会性,做到以理论为基础,加强提高实践水平和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进行课程设置时应充分利用医护行业优秀文化和人才的优势,采用专家的临床意见,制定现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加实训。另外,卫生学校应该积极投入实训器材和设施,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课余积极联络相关医院接受学生见习实习,为医院护理培养优秀的人才;积极建立护理实训中心,模拟医院病房、产房、重症监护室等实训室,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在实践过程中规范护士角色和用语,规范实训流程,认真对待实训中心的各项训练,让学生在学校期间提前转换角色,具备护理服务意识。

篇11

过去,长期以来人们对学校体育教学的理解总是狭义地认为只要增强学生的体质就行了,忽略对学生在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方面的培养。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培养增强现在青少年适应社会必备的心理素质势在必行。我是阿克苏市第八中学的一名体育教师,自课改至今,我觉得体育教育由于社会不断地进步和发展,给我们的体育教学赋入了新的教育内容、要求和方式。根据我从事体育教学多年的体会,要把现在的体育教学从以往单一的体能锻炼向学生的综合能力上转型,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加以培养,校园体育教育文化也包含在其中。我认为体育教育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科学、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的一种文化”。同时,体育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又是一个多层次、立体的文化,涵盖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活文化、艺术文化、行为文化、体育文化、科技文化、心理文化等多方面的文化范畴。下面我粗浅的谈谈学校体育教育校园文化对自己的启发、想法和做法:

现在体育教材中有大量的五观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素材,应当把它挖掘出来。应该使中、小学生了解我国体育事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培养自尊心、自信心,激励自豪感,激发上进心克服挫折感。校园体育文化既能使学生健康成长,又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更是学生学习锻炼的第二课堂。根据课改精神,自己有很多好的想法,其中,如何让学生全方位提高各方面能力,而达到全面发展、加强学生精神文明的意识,是我时常考虑的问题,虽然有一定措施但还是不敢冒然实施。2011年这种设想时时冲击着我的头脑。最后根据自己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我大胆的将体育教育校园文化和加强学生精神文明意识教育融入我的教育教学计划当中。2011年―2012年在学校根据学生的特长先后组建了足球队和射箭队。

现在展示自己的两个真实案例:

案例一、谈谈我的学校足球队:

1.2011年在我所带的小学高段体育教学时,把自己想组建一支足球队的想法告诉学生后,很多孩子很有兴趣,他们要求尽快组队并想加入足球队。当时我还有这样那样的顾虑,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可能有些训练时怕苦怕累坚持不到最后,所以只选了20名。

2.最基本的足球体能训练:

我把这20名学生分成五组,主要的体能训练的方法是:

2.1弹跳力训练。

是全身力量、跑动速度、反应速度、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的综合体现。 这是圆圈抢球的基本练习形式。5~8人一组,围成一圈,1~2名队员在圈中防守,周围的队员相互传球,圈内的队员阻截抢断。因为传球需要合适的力量和准确性才能达到目的。

2.2攻防练习

练习每名队员在场上的位置感,通过两队攻防演练而形成,我们队当时的学生位置感不是很好,要求每名学生要明白自己的位置, 要有团结协作精神,在场上不管是哪个位置有空档,任何一名球员都有义务去补位。

案例二:我的学校射箭队训练:

2012年我又组建了学校射箭队。这次,我从30名学生中选了有射箭天赋的10位学生,首先我告诉他们学习射箭是一件很辛苦、很枯燥的事,但他们都表示不怕苦。邱世豪、阿不都、杨政琦等,他们都是11--12岁的孩子学射箭,基本动作就练了好几个月。看到他们左臂因为练习淤青红肿,我不忍心让他们继续这样遭罪,甚至有放弃的想法,可每当我有放弃的念头出现时,这些学生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困难,坚忍不拔执着灿烂的笑容就闪现在脑海,我下定决心一定不能辜负孩子们的心。我还以我自身的经历告诫他们,慎重决定加入射箭队,会很苦!但这些学生并没有被一切困难吓倒,一直坚持艰苦的训练。

射箭队经过半年多的训练,我队邱世豪、阿不都、杨政琦几位选手于2012年7月,代表阿克苏地区参加自治区青少年射箭比赛获得 团体六等奖 ,2013年自治区年度赛,戎续栋以619环的优异荣获男子乙组排名赛第一名、以7246环好成绩荣获团体双轮全能第一名、以583环的成绩获70米双轮第六名、以585环的成绩获50米双轮第五名、以669环火30米双轮第五名,杨政琦以596环荣获丙组25米第八名,、以6632环的成绩荣获团体双轮全能第三名 。除此之外,近两年,我队还向地区体校输送了王栋梁、贾志杰等几名射箭人才。

在足球队和射箭队几个月的训练中,这些学生都能不怕艰难困苦知难而进,坚持每天训练两小时,他们一个个在家庭里都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在训练场上却没有一位因怕艰苦怕累而退缩的。通过训练,他们不仅学会了守规则、热爱集体、团结协作、爱护公共财物,而且克服困难、坚忍不拔的坚强意志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在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学习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中,开阔了视野。

篇12

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随着时代经济的变迁和全国各高等院校扩招,高职学校的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虽然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正在逐年上升,但远不如同期研究生、本科生的就业率。此外,高职毕业生就业严峻形势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区域分布不平衡

据统计,在大中城市工作的毕业生占70%,在县城的占15%,在乡镇的占10%,在农村的占5%。受观念、环境和国家政策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和影响,高职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和农村就业,而是在大中城市、沿海省份扎堆就业。

2.专业对口率相对较低

通过对多所高职院校的调查,笔者发现,所设专业基本就业对口率在70%左右,而专业完全对口率则很低,一般不超过30%。

3.学生和企业满意度不高

调查显示,只有5%的毕业生对找到的工作感到非常满意,有8%的毕业生感到满意,绝大多数感觉一般和不满意。而七成以上企业认为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平平,30%的企业宁可职位空缺也不招不合格的毕业生。

4.自主创业能力不高

与国外职校毕业生创业率达25%左右相比,我国高职毕业生创业率只有2%,相差甚远。

二、企业文化与高等职业教育

1.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又称公司文化,它是指现阶段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以及企业的历史文化、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等。

2.企业文化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高职教育最直接的受惠者就是企业,渗透企业文化,加强校企合作,能有效弥补高职教育教学中的不足,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和服务质量,实现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双向互利的良好局面。

三、企业文化渗透的途径

现代企业和市场在选择人才时,看中的不仅仅是学生拥有的文凭和技能证书,他们更看重其职业素养,即个人基本素质、基本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等。这种职业素养仅凭学校课堂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需要通过一定的职业文化氛围来陶冶学生,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接受这种职业要求。企业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渗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

(1)学校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企业兼职;

(2)学校聘请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参与教育教学过程;

(3)利用学校资源,结合企业的技术设备,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

(4)实施订单式培养,制订专门教学计划,为企业人才需求“量体裁衣”。

2.在高职教育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以企业精神为核心,通过企业所确定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等,对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施加影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应与企业文化密切结合,企业文化对校园文化有激励的作用,教育工作者结合企业文化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并领悟企业文化的精髓,这对学校和企业的发展是双赢的。

3.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高职校园文化是一个相对独立、相对稳定的系统,高职校园文化在选择和吸收企业优秀文化中又对企业文化具有强烈的辐射和促进作用,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对于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企业文化渗透对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由于高职学校培养人才的特点,要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就必须在高职校园文化教育中渗透企业文化,使学生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上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企业文化渗透对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企业认为学生除了应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外,更看重学生是否具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严谨负责的职业纪律、团结协作的企业精神。因此,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企业文化,领悟企业文化的真正意义,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有重要意义。

2.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及早确定就业意向,做好就业准备

企业文化包含企业的发展史、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的工作流程及岗位职责。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文化,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并为更好的就业做好知识技能及心理上的准备。

3.缩短学生从校园进入社会的过渡期

学生从校园进入社会由于环境、制度、人员等的变化,不同程度地产生不适应。学校的制度、实训场地的安排等向企业倾斜,学生从校园进入社会的焦虑感会大大减轻。

4.使学生的就业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增强学生就业的信心

企业除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要求外,同样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在日常教育中,可以以宣传企业的成功案例,请企业专家到校讲座,聘请企业优秀校友到校与学生座谈等方式,让学生耳濡目染,亲身体验,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增强就业的信心。

5.有利于学生优秀人格的养成

目前,学生的生活环境较为优越,大部分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或多或少受到不良影响,企业文化渗透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创新务实的企业精神,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小结

高职学校精神是企业精神的前奏,企业精神是高职学校精神的延伸。高职院校在传承历史文化、弘扬学校精神的同时,更要加强与企业和市场的衔接,借鉴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的企业文化,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及优秀人格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让学生从心理和行为上接受企业文化,不但有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就业心理的健康发展,更有助于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的解决,使高职教育为国家的建设事业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篇13

高校学生社团;校园文化;枢纽作用

一、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的认识及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认识

1.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为例

(1)灵活性和广泛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依据自身需要自愿组成的一种非正式团体,社团可以因地制宜、相对独立地开展各类活动,大学生可在无压力的情况下加入社团,参加社团活动。

(2)专业性和社会性

学生社团专业化的特征十分明显,依托学科、专业而发展的学生社团热衷于专业领域的探索与研究,注重对社团成员在专业方的技能培训与提高,如会计协会、英语协会、金融理财协会等。

2.高校学生社团基本类型的划分———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为例

体育竞技类主要涵括所有与体育运动相关的项目,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特点。大部分活动以体育竞赛的形式开展。学术科技类具有较强的学术专业性和实践性,它主要为满足学生科技文化知识的需求。其又可细分为两类,一是学习型,例如汽车爱好者协会;二是研究型,例如物理爱好者协会。社会公益类该类型社团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公益性,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学习实践类该类型社团旨在提升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鼓励学生把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文化艺术类该类型社团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主要是增强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造诣,增添艺术才能,展现个人风采。

(二)校园文化建设

1.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为例

学校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倡导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互为补充,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科技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科技竞赛、学术节、品牌讲座等一系列活动。学校积极支持学生社团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形成覆盖社会公益、文化艺术、学术科技、学习实践、体育竞技等五类56个学生社团。

2.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枢纽作用的调查总结

通过问卷调研活动,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因为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加入不同类型的社团,并成为其会员。无论从活动的数量、活动的影响力、活动的覆盖率、活动的质量,还是从社团的类型、影响力及广泛度来看,我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都扮演着重要的环节。总体来说,目前我校共有56个学生社团,五大分类基本涵括了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五大主题月活动横跨一个学年,有序合理地分类分阶段举办,使得活动周期能够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安排有效吻合,起到了与“第一课堂”相互补充的作用。

二、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枢纽作用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

1.体育竞技类———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的武术协会为例

武术协会以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武术为主要目标,同时设立醒狮队,在发扬传统武术的同时还积极宣扬醒狮文化。

(1)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学生体质:武术协会拥有各种特色的拳种队伍,例如太极、洪拳、棍术、蔡李佛拳、长拳、南拳、八卦掌、咏春等中华武术知名拳种。

(2)营造良好传统文化氛围,展现传统文化独特风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才使得两种文化的精髓迸发出新的魅力。其承办的武术大汇操活动邀请了十二所高校的武术协会代表队,累计人数达三百多人,展示多种拳种表演,为武术爱好者提供一个武术交流平台。

(3)凝聚社团特色,对外展示风采:在荷兰交流、我校与国外院校交流、重大会议开幕式等场合上,都会出现武术协会醒狮队矫健的身影、活灵活现的动作,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

2.学术科技类———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的计算机协会为例

计算机协会本着提高成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集趣味性、知识性、学术性于一体,激发广大同学对计算机的兴趣为宗旨。

(1)富有社团特色的组织结构:计算机协会有特色的Py-thon研发部、PHP研发部、前端研发部、安卓研发部门等,使社团的建设侧重在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开发和研发上。在人才培养方面也与产品的研发计划相结合,把产学研相结合的运作模式使得社团在人才培养和成果开发方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独具创新的极客精神:基于PHP的学校投票系统;基于PHP的微信选课系统;基于PHP人工智能聊天机器。其成果紧紧围绕着校园生活来开展,既大大方便了师生的校园生活,也为学校实现网络化办公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3)用技术服务学生:利用其自身特有的技术,开展了系列志愿活动,例如:进行校内学生电脑维修、帮助老师进行电脑的维护、开通线上新生开网预注册、定期推送网络问题维护推文等。

3.社会公益类———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的自强社为例

(1)独具特色的社团定位,挖掘大学生助人自助的闪光点:社团会组织开展受资助大学生的公益性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的困难,使受资助大学生通过自身的行动感恩回报社会。

(2)重视社会服务,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社团承办了由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善行100之爱心包裹温暖行动”的活动,组织在校学生参与劝募的行列,关爱贫寒山区的小学生。经过两年的积极筹备与落实各项工作,使得劝募成果实现了巨大突破,累计劝募成果达四万多元。

(3)搭建分享平台,传播爱与感恩的力量:社团通过特色的自强社大讲堂活动,定期开展以社会热点为主题的大讲堂,同学们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发表言论。

(二)枢纽作用的体现

1.学社社团促进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1)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社团种类数量之多,活动的形式灵活多变,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

(2)激发了学生的文化参与热情很多学生是基于兴趣爱好而参加的学生社团,作为社团活动的主体,社团活动的策划既是对自身的挑战,激发自身潜能,参与活动中还能收获快乐,树立了积极健康向上的校风。

2.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1)展现特色———促进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在不同社团中,每一个社团都有具备其领域中较强吸引力的部分,结合其本身具有的发展方向形成特色的活动。引入社会文化进入到校园文化,当社团与企业单位进行合作时,吸收企业文化,以独有的姿态展现在校园社团文化中。

(2)自主管理———强化校园文化的健康向上。学生社团文化是当今高校非正式群体文化的重要和典型代表,在校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加入不同的学生社团,社团的负责人有民主竞选产生,各社团以自身的规章条例开展自主管理。

三、如何更好地发挥新时期下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枢纽作用

(一)建立科学的社团管理模式,深化社团评优体制改革,以评促建树立榜样

在评比过程中全面深入各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发现组织自身优势与不足,促进社团规范、制度化,强化各学生社团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选出优秀社团向学校师生出其独特魅力,并给予一定的支持,让它们发展成立为一批对我校学生的成长有所裨益、有所帮助的社团。

(二)明确社团定位,拓宽活动视野,精简项目,提升品牌

面对学生社团活动举办的数量需求不断加大,校园活动资源短缺,学生社团活动质量参差不齐,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明确社团定位,精简项目整合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各类学生社团活动给予方向引导,提升品牌,有效缓解社团活动定位不准确,品牌活动缺乏创新、形象不够鲜明的状况。

(三)积累优秀成果,完善文化引导,精益求精,缤纷校园

搭建优秀学生社团活动及成果展现舞台,以“精简项目,狠抓品牌”作为引导,明确活动主题,提高活动质量,全方面深入挖掘和展现学生社团成果。

作者:殷文彬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