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政策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从2008年11月中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对金融危机以来,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增长异常迅猛。从历史情况看,2011年和2012年政府融资平台直接融资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我国政府投融资债券发行的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但是,这种融资平台的快速发展和融资模式的迅猛扩张也引发了对地方政府的负债能力、投资拉动效率及信贷风险等一系列问题的担忧和质疑。
表1:近年来我国政府融资平台债券发行情况
年份发行支数(支)发行规模(亿元)企业
债券中期
票据短期
融资
券PPN
及
其它合计企业
债券中期
票据短期
融资券PPN
及其它合计2008年
之前65―44―109792.50―621.50―1,414.002008年24124049404.0030.00306.000740.002009年117222301621,734.00751.00336.0002,821.002010年119403401931,584.00666.00515.0002,765.002011年139623652421,776.00942.00416.10130.003,264.102012年39413065736624,681.001,750.10780.201,034.808,246.102013年2901211051366523,583.801,742.161,433.801,536.508,286.26合计11483763312142,06914,555.305,881.264,408.602,691.3027,536.46李丽昆,章颖薇在《地方政府债务融资风险分析及对策》阐述了地方政府债务融资风险,指出地方政府债务融资风险直接表现为地方政府无法清偿到期债务的偿债风险,当债务融资风险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郭琳,陈春光在《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四大成因》里指出积极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前提是对风险的成因做出系统、合理的分析,以便“对症下药”。刘立峰的《地方政府建设性债务的可持续性》指出债务融资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一是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称。李娟娟在《当前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问题与对策》指出了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动因,并指出了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主要方式,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发行城投债与地方政府债券、利用外资等。
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分析
当前,随着信贷的激增,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暗含的风险正逐渐显现,债务风险问题再次凸显出来。
(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偿付风险。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主要的作用是为地方政府融资,公司缺少突出的主营业务和充足的固定资产,通常以政府划拨的土地、股权作为资产,在融资中较多地依靠政府的财政进行担保,这则造成了地方融资平台的高负债率。
(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加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项目资金需求量较大,资金使用周期相对较长。中长期贷款的占比过高加大了银行贷款结构的不平衡,而“长贷短存”导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问题尤为突出。
(三)政府性融资面临着现实的法律风险。目前地方政府平台项目贷款的担保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政府承诺、财政兜底的财政承诺模式,“打捆贷款”最具代表性。从法律规定上来看,“打捆贷款”的财政承诺方式实质就是一种特殊的“保证担保”,而我国《担保法》规定,“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但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很显然,“打捆贷款”不属于国家机关可以成为保证人的范畴。
三、规范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对策
(一)调整优化存量结构、实行总量控制。银行当前既不能放任该类贷款继续增加,聚集信用风险,也不能操之过急,快速压缩贷款规模,使项目烂尾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二)深化地方政府投融资体系改革。从地方政府投融资的现状看,首要的任务是进一步改革投融资体制,培植政府投资主体,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真正建立起“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社会投资增长机制,运用多种融资手段,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新型投融资体制。其次是完善投融资政策,严格界定政府投资范围,使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社会领域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三)银行要积极掌握平台公司财务信息有效监控信贷风险。银行既不能因为把贷款投向政府融资平台能提高银行的经营利润,而降低现有的严格的贷款审查标准,也不能因惧怕风险望而却步。要针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贷款模式的贷款主体、担保方式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充分参与到项目评审当中去,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对各种贷款方式予以深层次的理论剖析,有效地规避贷款风险。
四、结束语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能否健康的发展,关系到中国经济的振兴以及对实体经济的宏微观金融生态环境的构建和推动。因此,探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成因以及平台的规范化建设具有方法论和指导性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丽昆,章颖薇.地方政府债务融资风险分析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2,6062
[2] 尹芳.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1,(9):138140
篇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经济环境也实现稳定进步,国内的证券投资基金也成为众多投资者所关注的金融工具之一。但是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缺乏对风险的分析和评估,进而不能准确地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应对风险的对策,从而影响到证券行业的稳定发展。对此,笔者可观分析了证券市场投资基金存在的风险,在对风险进行评估后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风险的策略,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对市场的影响。
1 证券投资基金的内涵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集合投资方式,可以实现投资者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在基金的运营过程中,主要是由发行方进行投资者资金的募集,之后由专业托管方(通常为商业银行)进行托管,并由基金的管理方进行运用与管理,主要面对的是债券、股票和期货等金融工具的投资。
2 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
2.1 宏观环境风险
证券投资基金的宏观环境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风险,即整个市场的波动不定使投资基金的不确定性增加而造成市场风险的原因大多来自于国家的政治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变化。具体来说,宏观环境的风险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国家在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中对投资对象以及组合的有规定说:证券基金投资的对象必须是国家按照法律规定发型的股票和国债,而且投资的组合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比例。这样在遇到风险时,减持股票、国债的比例不能过大,这样基金抗风险水平也会进一步降低。第二,我国的证券市场环境十分封闭,这使整个市场面临的风险进一步扩大。与西方证券市场可以进行自由的证券基金投资相比,我国的证券投资市场则是封闭型的,投资人持有的基金种类较少而且也只能投资于本国市场,这时一旦市场发生较大变动或者是步入熊市,那么基金风险也难以规避。第三,在我国用于应对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的金融工具较少,进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
2.2 微观运作风险
除了宏观市场环境会造成证券投资基金风险之外,微观运作风险同样不可忽视。一方面,进行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的投资人数量较多,在进行基金运作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委托给法人治理结构将基金资产进行运作,但是这些组织结构往往将对基金的保管和管理统一起来,缺乏独立性,这样的不规范结构会让基金管理者在进行投资时按照大股东或者是主管的意见投资,那么投资人的风险也会变得更加不可控制;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工作不到位,信息的质量和实效性差,不能让投资者及时的接收到准确的基金资产净值等信息,这样投资人在运作基金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判断失误的情况,从而造成投资风险和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
2.3 管理人风险
证券投资基金风险中的管理人风险主要是由管理人管理水平不高、选用的投资策略不当以及管理人的职业道德素养不高等造成的。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较晚,也属于新兴市场,市场中的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大,只是具备一定的从业经验,但是却没有接受过良好的培训,专业素质能力不高,不能准确的应用专业知识高效的管理基金,这就使投资者的风险大大增加;管理人在对基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运用良好的投资策略,根据证券投资基金的特征合理选用投资策略,以便获取更大的收益。例如,稳健型基金投资于蓝筹股会降低风险,成长型基金投资于潜力股会确保投资回报等。但是目前管理人不能对基金类型有一个准确的判断进而不能选测一个合适的投资策略,从而造成风险;由于管理人的择业道德素质低,他们会利用违规操作的方式对投资人的基金收益进行侵害,为投资者带来风险和巨额损失。
3 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评估与控制
3.1 风险评估
在明确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之后,为了更好地提出风险控制的策略,首先需要对不同的风险进行评估,明确其危害程度和特点,进而提出针对性对策。在风险评估工作中,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对证券投资基金的井陉县进行评估后得出的只是一个参考值,虽然能够测算到影响基金投资收益的程度和造成风险的不定因素但是不能够评估出一个确定的数字。第二,证券投资基金风险评估获得的结果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时必须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评估和校对,使得到的结果更为准确和稳定。第三,每一种股票基金都具有自身特点,因此采用的风险评估手段必须具有差异性,需要掌握风险变化的规律,避免经验主义错误。对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进行评估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第一,特尔斐法,即采用信息调查的手段收集权威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对市场风险进行评估。第二,统计计量法,即运用计量学原理评估风险,并测算出基金的市场与非市场风险。第三,财务指标评估法,即从财务报表和市场价格情况的分析中获取信息,制定出一定的指标体系,接下来再利用参考值的比较对风险进行确定。第四,价格指标评估法,即选用多样性的技术分析指标进行组合分析,推断基金投资的现实变动,但是这种方法是忽略市场风险的,只是会指示介入市场的时机选择。
3.2 风险控制
3.2.1 完善投资组合
合理的投资组合和投资工具的选择是控制证券基金风险的有效手段,因此为了更好的防控风险和保障投资收益的稳定获得,必须完善投资组合,并根据实际需要选用恰当的投资工具,调控资产比例。我国目前有三类投资工具分别是期货、债券和股票,基金管理者可以根据投资需要和期望收益选用恰当的投资工具,基金管理者为了获取较为平稳的投资收益可以选择股票以及债券,债券在二者的组合中的比例控制在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五十之间是比较恰当的,当然管理者可以从市场环境的变化情况分析调控债券持有的比例。就安全和流通情况而言,上市企业尤其是国有上市大型企业的债券以及国库券没有风险,可以在顾及债券流通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比例,这样不仅能够维护基金的安全,减少风险,还能够让投资者获得稳定收益。在债券和股票的投资组合中,股票的持有比例控制在50%~80%较为恰当,按照投资策略来分析的话,投资选用上市股票能够确保证券投资基金收益,还能够防范和控制风险。基金管理者为了保证投资组合的合理性需要选用恰当的投资策略和组合,那么在确定投资策略及组合的时候必须征求和考虑到投资者的需求。投资者对于证券基金风险更多考虑的是收益回报、通胀风险以及投资风险,因此基金管理人员需要对以上几种风险进行考量,在确定投资组合的过程中务必考虑到投资的安全、稳定的收益回报、分散投资和投资套现。
3.2.2 加强利益协调
在控制证券投资基金风险过程中,基金监管需要承担起重要责任,采用有效的投资基金监管手段对基金的运作管理过程进行全程监管和控制,加强利益协调工作,确保基金的安全稳定运行。证券投资基金监管需要提高对利益协调工作的重视程度,将投资者利益的获得作为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集合投资方式,可以实现投资者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其优势在于通过基金管理者对基金的合理投资与管理来获得较大的投资收益。在这一过程中基金管理者具有运作资产的权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基金管理机构需要保证自身利益,再加上基金受益者和管理者是有利益上的冲突和碰撞的,因而利益协调和合理控制基金管理者的权利显得十分重要。当投资者将基金委托给证券投资基金机构后对基金管理者的监控力度就会大大降低,那么当二者出现信息不对称情况后,基金监管机构需要将保护投资者的收益作为工作原则,运用法律手段保证受托人能够履行职责,使基金收益人的权益不受侵害。另外,证券投资基金在将大量的公众储蓄聚集起来后对其进行集中管理,这些巨额资金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证券市场的发展,管子到整个金融秩序的稳定,那么更大程度的突出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显得更加重要。因而,我国需要不遗余力的完善和优化基金监管体系,进一步确保利益协调,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
3.2.3 加强法制管理
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制建设是控制风险的有力保障,逐步建立健全完善的基金管理法律法规能够对证券投资基金的行为进行约束,为相关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依据,从而降低风险。加强法制管理控制投资基金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借鉴国外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控制和法律建设经验,建立起一套完善带有中国特色的基金法律系统,除了对原有的法律发挥进行补充和完善之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证券投资基金法。在对投资基金法律体系进行设计时要强调建立相互制约平衡的机制,将基金管理和托管分离开来,有效维护投资者的利益,进一步消除非法挪用基金的风险。第二,建立基金评估考核制度,对基金信息的披露进行监督,将风险和回报作为基金评估考核的标准,使基金风险评估更为准确。第三,完善和优化基金治理机制,合理地进行内部控制,解决利益冲突问题,进一步减少基金管理者的成本支出,使投资者的权益得到保护。第四,证监会通过现场检查和实时资料分析的方式对基金的运作和管理进行有效把控,并且要严格执法,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基金运作的健康发展,有效防范政权投资基金风险。
4 结 论
证券投资基金是证券市场上投资人用来投资和获取收益的金融产品,其收益会受到宏观和微观环境的影响,只有全面分析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做出正确的风险评估和提出风险应对策略才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投资者的风险,确保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维护我国的经济环境安全。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提出完善投资组合、加强利益协调和法治管理等措施能够降低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确保我国经济建设的全面推进。
参考文献:
[1]王力.浅谈证券投资基金监管体系的构建措施[J].财贸研究,2012,23(11):92-95.
[2]王文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风险及其防范研究[J].证券市场研究,2013,5(18):20-24.
[3]田良辉.中国证券市场风险特征的实证研究经济科学[J].证券投资实务,2014,44(9):54-58.
篇3
由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易受行政干扰和地质情况及天气等因素影响,施工场地狭窄、战线长而工期要求紧,施工难度大。因此,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在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工程风险管理一般按照风险分析、预警、应对等过程进行,其中风险分析包括风险的识别、估计、评价过程,是风险管理中难点和重点。本文结合具体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案例简单介绍在施工阶段的风险分析方法。
一、风险的识别
风险识别指风险管理人员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之后,运用各种方法对工程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判断、系统归类,科学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
例如,某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包括如下分部工程,其中道路拓宽改造长度为1995.74m,规划红线宽度为70m,三层式沥青混凝土路面,基层设计为32cm二灰碎石,底基层为30cm石灰土;新建雨水管路一条,分四段设置,共计1721.5m;新建污水管路一条,设计管长1838m;新建电缆沟两条,沿道路两侧人行道下分别为1624m钢筋混凝土防水地沟和1386m砖砌体防水地沟(1.2×1.5m)。
某施工企业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该工程进行调研后,分析该工程风险因素并进行识别,建立工程风险表。
二、风险分析与评估
风险分析是指应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处理不确定性的过程。风险分析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方法。
本案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定量分析评估。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风险(R)不仅是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P的函数,而且是风险事件所产生影响程度C的函数,可用函数表示为R=f(p,c)。
根据前例风险分析,本项目进行风险评估。
2.1评估并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Pf
该工程分析因素集为X,对应上述工程分析因素集中风险编号,给出工程风险指标因素权重集W。X={X1,X2,X3,X4,X5,X6,X7,X8,X9};W={0.050.150.150.20.150.050.050.050.15}。根据风险影响高低确定评估集标准隶属度μ={低,较低,中等,较高,高},并赋值为μ={0.1,0.3,0.5,0.7,0.9}。该企业组织专家及管理、技术人员共7人对该工程风险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形成模糊评估矩阵R则B=R·μT={0.50.50.58570.55710.38570.27140.18570.32860.6143}。则U=W·B=0.4886即风险发生概率(测评总分)Pf为0.4886。
2.2计算事件发生影响程度大小Cf对风险引起的后果大小一般从进度、质量、成本、安全四个方面着手,均用金额损失进行度量。则损失因素集S={进度质量成本安全}={S1S2S3S4}
本项目分部分项工程费用为6944.60万元,其中包括利润及管理费156.08万元。由于报价中已考虑材料市场风险因素,因此,按正常施工情况下,按156.08万元为最大风险损失值。则风险损失评估集标准隶属度μ={低,较低,中等,较高,高},对应损失金额(单位:万元)近似确定为{≤15,16~45,46~75,76~110,≥140},并给出工程风险损失因素权重集W={0.250.350.200.20}在此基础上形成模糊评估矩阵,并将各项估计值的平均值按最大风险损失值进行归一后,得到评估矩阵B.计算U=W·B=0.1946。即风险损失(测评总分)Cf为0.1946。:
2.3计算本项目风险度Rf如果用Pf表示风险发生的概率,可由下式计算:Rf=Pf+Cf-Pf·Cf其中Pf和Cf分别是风险发生概率与影响程度的模糊综合隶属度集的总综合隶属度。本项目风险度Rf==0.59
三、结论
一般认为Rf大于0.7为高风险项目,小于0.3为低风险项目,介于二者之间的为中等风险项目。因此,根据计算,本项目应为中等风险项目。由于本工程存在场地狭窄、外部环境对施工干扰大、工程项目多、工期紧且跨冬雨季施工、施工人员多等不利因素,因此,将本项目评估为中等风险项目是合理的。企业应根据风险分析及评定结果,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建立相应风险管理计划,建立工程风险应对措施,适时动态地进行有效风险管理,确保工程各项目标的顺利完成。
篇4
会计电算化是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标志,对于单位财务信息的处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新会计模式的推广给会计人员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使得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风险增大。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风险不容易察觉,一旦风险发生后则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是单位管理中必须要注重的问题。而广大审计人员在对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过程中,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审计风险的危害性,然后选择科学的审计方法获得审计结论。
一、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风险
1.误报风险
(1)会计信息系统里采用了计算机自动化处理技术,对原始信息数据编排处理后自行生成财务表格。尽管整个过程无需会计人员参与完成,但纸面信息变成了只有计算机才能识别的磁性介质上的代码,而会计人员在磁质代码的识别上还存在不足,这些往往会导致会计信息系统出现误报、错报等问题。(2)计算机是会计信息化控制的主要设备,单位的内部控制则调整为对人和机器的双重控制。在这种会计环境下,当被审计单位内部缺乏科学的控制制度时,对计算机数据和程序的修改后完全察觉不出来,这些都会给管理者私自修改信息创造条件。并且系统会遭到“黑客”的入侵和“病毒”的侵袭,这些都使得审计重大错报风险增大。
2.检查风险
(1)检查工作的开展是为了避免虚假信息、错误信息的存在,其可以通过检查工作来实现各项数据的科学审计。面对计算机系统运行模式,内部控制融汇于财务软件之中,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掌握足够的业务数据,对软件的控制能力综合检测处理。考虑到大部分审计人员在计算机操作技能、理论知识上还存在不足,若要想通过计算机对相应的数据信息审计检查,则常常会增加审计检查风险。(2)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会计软件的更新,使得历史文件提取的难度降低。而很多重要的账户检测必须要依赖于单位的历史数据,若软件版本不断更新升级则会阻碍原始数据的处理。既降低了审计效率,也使得审计检查风险不断增大。
二、减小审计风险的有效策略
1.制定标准,执行准则
对于会计信息系统制定科学的管理标准,对潜在的风险状况及时防范处理,这是降低审计风险的前提条件。计算机审计能够对单位信息进行有效地审查,对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及会计工作进行科学的监测评估,对单位资金、各种资产实施密切跟踪,这对于审计风险的评估是有帮助的,可以从事前、事中、事后多方审计。单位制定审计准则过程中,需要将重点放在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上,要求会计人员按照标准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此外,还需要构建与新情况相适应的审计准则,如:系统设计、开发、运行、维护等标准,这不仅满足了会计信息化的要求,也能给审计风险的评估创造条件。
2.定期检查,了解情况
作为审计部门,应定期对单位开展审计检查,掌握单位经过管理的实际状况。在检查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内容包括:(1)熟悉被审单位采用的会计软件情况、业务操作处理流程等,这样可以及时发现会计操作面临的风险隐患。(2)考核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特别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工作者,如: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等,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审计风险。(3)创建审计信息库,对被审单位的信息系统创建庞大的信息库,这样可以方便单位调用资源。信息库中应涉及到单位各方面的信息,如:采购、销售、财务等等,从而了解被审单位的背景状况以及最新动态。利用信息库查阅资料,可降低审计部门的工作难度,将潜在的审计风险控制在最小。
3.内部控制,优化审计
从目前单位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状况看,内部控制主要涉及到了:制度控制、程序控制等两大块,这些主要可采取加强内外部安全机制、权限密码、完善软件功能、改进数据录入、优化信息传输等措施粗合理,保证审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审计人员在调查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情况时,需注意检查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缺陷,避免“假账真查”的问题的发生。通常可选择抽查原始凭证与机内凭证,通过两者之间的对比后发现问题。或者抽查打印日记账和机内日记账,对被审单位的报表取数公式严格检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分析单位提供的财务信息是否属实。在检查时若发现各种问题,审计人员有权要求单位负责人配合处理,只有每一笔账务都检查到位才能降低审计风险。
4.选择软件,统一接口
会计软件是信息系统的主要工具,单位在选择会计软件之后要保证数据结构的统一性。当前,单位要坚持采用会计管理及核算系统的标准数据接口规范,确保会计人员在使用时不会出现信息丢失等问题。标准数据接口规范是对所有正在使用的会计软件规定统一的数据输入输出格式,这样可以为审计人员的查询、审计工作提供方便,及时收集到单位相关的信息后进一步审计。制定标准数据接口规范能加快规范信息领域的各种数据信息,给税务部门的数据统计工作带来方便,为单位的日常经营工作提供指导。审计人员在操作中只需把会计软件中的输入文件调入审计软件即可,简单的操作流程可显著减少审计风险。作为财政部则应及时调整会计软件基本的功能规范,重视数据接口的标准的规定,这样可以增强各会计软件开发商对数据接口的革新优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会计信息系统是未来单位财务工作的新模式,在会计电算模式里,会计人员应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模式,保证各项会计工作都能顺利进行。而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要注重单位各方面数据信息的收集,对审计风险严格控制,避免风险发生后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篇5
一、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产生的必然性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产生有理论基础:1、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的基本职能。由于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充分、外部性和收入分配不公平等现象的存在,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通过征税筹集资金继而向公民提供市场自身无法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无疑是政府的基本职能。2、由地方政府提供区域性公共产品最有效率。地方政府由于更贴近居民而具有信息优势,能够很好地满足管辖区域公民的要求,取得资源配置的最好效果。因此,区域性公共产品决策应该在地方政府部门进行而非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理论解释是一般解释,适用于于各个国家。由于各国经济发展、制度建设有特殊性,因此我国构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理论解释之外的现实动因。1、中央和地方事权与财权严重不匹配所造成的矛盾。财政分税制改革之后,一方面财政收入逐渐向中央集中,地方财政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另一方面事权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支出责任却逐渐下放,导致地方支出责任和支出能力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2、现行官员考核机制不合理。我国现行官员的考核中GDP是官方衡量官员政绩的重要经济指标。在任期和地方财政受约束的条件下,要想获得巨大的投资资金以发展经济,成立融资平台向银行借贷是办法之一。3、稳定经济发展的切实需要。2008年,我国提出4万亿元刺激内需的计划,因而地方政府组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掘新的融资渠道,以满足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可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危机时期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
二、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分析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主要表现如下:
1、融资平台公司的设立、运作不规范,造成资源的浪费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符合风险收益要求的投融资主体。融资平台公司注册资金和项目资金大都不实。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财力不足,拿不出更多的资金作公司的注册资金和项目资本金。受地方政府财力的限制,融资平台的层级越低,其资质状况越差,潜在的风险越大。设立、运作不规范的融资平台导致的直接后果即是资源被占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2、地方财政风险增加,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转移的可能性加大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主渠道是银行信贷。2008年金融危机时,商业银行优先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将财政信用与政府担保作为归还贷款的保障。当融资平台项目运行出现资金问题时,地方政府需要启用财政收入偿还贷款。而地方政府的担保承诺往往缺乏实质性内容及约束。地方政府换届后,下一届政府极有可能以种种借口拒付这部分贷款,从而形成银行体系呆坏账,财政风险将向金融风险转移。
3、融资平台项目特点制约货币政策调整的空间和效果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项目很多是大型中长期基础设施项目,其贷款期限较长。这一特点制约了货币政策的调整:若为抑制经济过热大幅度降低信贷规模,将导致大批平台项目中后期因缺乏资金被搁置,造成资源浪费;若保证这些项目的持续资金需求,则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信贷规模会居高不下,直接影响宏观调控效果。
4、挤压民营经济的生存空间,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
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长期性决定了在较长的建设期内银行信贷不得不持续投向这一领域,否则一旦项目搁置,前期贷款也将无法收回。在经济回升后,宏观调控的方向将改变,银行信贷的规模会得到控制。在信贷资源受限的情形下,民营经济、新兴行业以及高科技产业等国家极力鼓励的行业和产业的信贷需求会被挤压,会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产生不利影响。
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防范措施
鉴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地方城市化建设和应对金融危机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其潜在的风险状况,应当在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进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切实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1、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拓宽政府融资渠道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的现状是,地方政府合法融资渠道不畅,地方政府只能试图用金融手段来替代本应由财政手段发挥的功能。而我国地方政府市场化融资难直接导致政府融资平台的规模过大。从长期来看,借鉴国际经验,允许地方政府发行易于监管、更为规范的地方政府债券,将隐性债务显性化,是化解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的有效措施。
2、吸收民间资本进入政府投资领域
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过快,融资平台运作不规范,风险敞口大。其中主要原因是我国政府投资领域融资渠道受限,政府投资项目资金需求巨大,所以在建立规范化和市场化的地方政府融资渠道的同时可以积极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政府投资领域。一方面能解决一部分政府投资项目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对民间资本流向起引导作用,发挥民间资本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3、提高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透明度
应提高融资平台和地方政府的负债透明度,推动当前地方政府通过投融资平台所形成的隐形负债向及时公开披露的合规的显性负债转变,将预算和直接债务之外的财政信息公布于众。主管部门要主动、及时地公开披露融资平台负债情况,使银行可以客观地分析政府的信用状况及举债能力,合理确定授信总规模。例如,建立有效的地方债务信息系统,实现投融资平台财务信息公开化。
4、加强监管,强调财政金融监管层之间的沟通协调
鉴于银行贷款目前是政府融资平台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金融机构应实施更为审慎的风险监管体系。加强贷前审查、贷中管理及贷后跟踪,包括项目资本投向效益成果的深入分析,密切关注各级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状况、偿债能力等,以监控贷款风险和系统风险。监管部门要强化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风险监控机制,提高融资平台的信息透明度。
结论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拓展了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融资渠道,在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融资平台信贷资金财政化和财政风险金融化矛盾日益突出,开始成为威胁银行业健康发展和国家财政金融稳定的重大隐患。为促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规范化运作,可以从两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一是拓宽政府融资渠道,吸引民间投资进入政府投资领域,以减少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依赖;二是通过提高政府融资平台的透明度、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管,以监管和防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
参考文献
篇6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向各类社会组织和市场机构支付费用以契约的方式购买公共服务,是由政府界定种类和品质的全部或部分公共服务,译为Purchase of service contracting,简称为POSC。主要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邀标等形式将原本由自身承担的公共服务转交给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履行,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改善社会治理结构,满足公众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进入本世纪后,随着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和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党的十以来,为落实十提出的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的总体要求,各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涉及的领域逐步扩大,覆盖面逐渐拓宽,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 服务、住房保障、“三农”服务、文化体育、交通运输、市政市容、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政府辅助等十余大类数以百计服务事项。通过公共服务外包,一方面满足了公众对部分公共服务特别是公益的需求,提高了公共财政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公共服务市场的形成和民营企业以及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等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涉及成本、服务方式、服务效果诸多方面的内容,庞大的体系,繁琐的流程,复杂的关系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面临诸多问题。
(一)社会组织缺乏活力
长期以来政府对公共服务的垄断,让社会失去了活力。正如美国民营化专家所说政府服务通常成本高质量差,并非是政府的雇员比私营部门的雇员素质低,问题的实质在于垄断和竞争。即使有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也仅仅是政府变相谋取的私利的手段,政府还是与某些特定的企业合作,因而丧失了参与其中的信心。这种不合理的购买违背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应遵循的最基本的经济、效率、效能、公平的标准。必须积极调动整个社会的积极性,使众多社会组织在公平竞争下提供公共服务。
(二)合理绩效评估匮乏
政府购买服务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估,对购买投入、购买流程及购买效果缺乏整体的评估,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不能真正做到低成本高效率。例如目前中国对居家养老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百姓的生活却没有很大的提高。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涉及很多的利益主体和关系,我们购买的目的是调动社会的积极性,减轻政府的负担,为百姓提供优质良好的公共服务。我们不得不承认政府购买活动中仍有政府寻租现象、政府工作人员疲于应付等情况出现。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购买活动中的绩效评估,既评估社会组织又评估政府自身,使购买活动建立在合理有序的框架内。
三、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的对策分析
(一)明确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边界
美国民营化专家萨瓦斯曾说:民营化就像拆除炸弹,必须审慎对待,因为错误的决定会导致危险的后果。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民营活动,必须把握好“度”,明确“什么能买什么不能买”。
1、禁止购买的公共服务:
如固定的职能包括国防、军事、外交等职能以及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职能,或者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警察、刑事侦查、公诉、司法等职能。这些职能活动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是政府部门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必须主动承担的责任。政府外包活动的底线是政府承担的某些技术性、行业性、服务性、协调性的职能转移给有能力的社会组织。
2、可以购买的公共服务:
应急服务如地震、雪灾、冰灾的救援活动;满足公众基本生活需要的公共服务如水、电、气、交通等:对弱势群体提供保护的基础如居家养老服务制度。这些公共服务都可以外包给社会组织,由他们承担,但必须注意社会组织的审慎选择。
(二)制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法律规范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使购买公共服务更加合理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将公共服务的购买置于规范可靠的平台,使其具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使购买活动中的每一项流程都有迹可循。因此我们必须制定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法律规范,明确每一个步骤应遵循的法律规范,使购买活动日趋合理化,制度化。与此同时,随着购买数量的增加,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诸多矛盾和冲突,严格的法律体系会帮助我们解决诸多的问题,降低购买活动中的风险,使政府和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双赢。
(三)完善政府购买中的绩效评估
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活动中,政府既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又是公共服务购买的主体。这种特殊性就决定了政府在购买公共服务中必须既有敏锐的眼光,做精明的买主,从诸多选择中挑选最优质的企业;同时又必须具有市场竞争那样的成本意识,用最低的成本谋取最大的利益。
因此加强购买活动中的绩效评估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首先可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我们不可否认由于政府购买的特殊性使得购买活动中存在一定的垄断,绩效评估可以有效抑制这种垄断,实现良性竞争。另外有利于健全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流程,不仅有利于政府购买的完善,也有助于企业不断完善自身,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最后健全完善的机制鼓舞着更多的企业不断完善自我,加入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行列中来,在透明公开的机制下合理竞争。[1]
(四)建立信息公开机制
政府购买购买公共服务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政府不能盲目的做决定而忽略百姓最根本的诉求。政府在制定决策时应广泛汲取群众意见,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购买服务的讨论中,为了自身的利益出谋划策,寻求最合理的购买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优化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伙伴关系,使购买活动顺利进行。
同时应做到信息公开透明,使更多的具有提供购买服务的企业参与到购买活动中,而非仅仅是政府与某些利益集团互惠互利的结果。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有其特殊性,政府既是购买者又是选择者,因此购买活动必须建立在公平、公开、公正的基础上,任何人不能打着为了公共利益的旗号为自身谋求私利。真正成熟的购买活动离不开百姓的监督,第三方组织的介入和购买企业的诚信付出,唯有此,才能真正做到成功的购买。
篇7
1.2 医疗设备使用因素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有婴儿呼吸机、CPAP呼吸器、多功能监护仪、黄疸监测仪、微量血糖仪、istat血气分析仪、辐射抢救台、暖箱、蓝光箱、吸引器、微量输液泵、双道注射泵、空气净化器、体外振动排痰机(多频振动治疗仪)、TDP特定电磁波治疗器、气管插管喉镜等。医疗设备品种繁多,应用复杂,工作人员操作不熟练,使用不当,不按时检修维护,不能及时发现及处理故障,可造成事故的发生,如气管插管时,喉镜灯不亮,吸痰时吸引器不能运转,正压通气时由于压力过大而导致气胸,新生儿培养箱调节失控温度过高导致患儿发热或烫伤,温度过低导致寒冷综合征,暖箱门关门不严导致患儿坠床。
1.3 院内感染因素 ①环境因素 病房结构和设置不合理,分区不明,通风不良,消毒隔离措施不完善,由于患儿多,物品短缺,床间距离密度过大导致交叉感染,医疗仪器及固定装置空气中悬浮的细菌浓度大,层流装置损坏或不定时清洁也是造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因素之一。②感染的因素;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患儿均为危重新生儿、早产儿,气管插管、反复吸痰、建立静脉通路、静脉内高营养支持疗法等均增加气道、皮肤、黏膜损伤的机会使感染的风险增加[3]。对于刚刚失去母体保护,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的新生儿来说,院内感染是常见的危害之一[3],获得性感染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抢救成功率及存活率,延长了患儿的住院时间,增加了痛苦及经济负担,并增加了护理工作量。皮肤损伤的因素: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患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抵抗能力低,易于感染,另外新生儿大部分是早产儿,低体重儿,皮肤角质层较薄,屏障能力脆弱,且皮肤中含水量较多,pH值较高,皮肤易损伤已导致细菌感染[3]。③医务人员因素: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途径[4]。因此,医务人员对于消毒隔离制度的执行及对感染的认识直接关系到院内感染的控制的效果。
1.4 患儿的因素 误吸:①新生儿胃处于水平状容量小,胃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若喂奶不当,喂奶姿势不对,喂奶速度过快,患儿哭闹后即进食,均易发生呕吐导致食物反流误吸。②皮肤受损:新生儿血管细,血管通透性大,输入大量高渗性液体,甘露醇、钙剂、碳酸氢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高浓度营养液及血管活性药物时引起血管内膜受累而发生静脉炎和皮肤坏死。新生儿皮肤娇嫩,入暖箱时需要,指甲在哭闹时易划破面部及前胸皮肤,双足与暖箱底部或箱壁反复摩擦,其外踝、足跟部皮肤易擦伤,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时长时间夹于一个部位引起皮肤受压缺血坏死,尿布更换时间间隔过长,大小便后臀部清洁不彻底而引起臀红或臀部湿疹。
2 对策
2.1 强化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①加强职业道德和基本素质教育,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加职业道德讲座,使规章制度学习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强化工作责任心,增强慎独精神,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检查转变为自觉遵守并维护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人员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制度,用药时经两人查对后方可给药,交接班、各项处置前、中、后要认真核对腕带信息,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强化危机及风险意识,将安全风险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关注护理过程重点环节的风险,对工作中存在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5],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实施,不断改进完善。强化专科知识学习,提高护理人员专科技能及观察能力,有计划的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如新生儿复苏知识技能、气管插管技术、动静脉穿刺技术、重症患儿的观察及护理技术等,定期选派人员外出进修学习。通过多形式,多途径的学习,提高护士专业技术水平,精通专科理论、专科知识、专科操作以不断促进质量的提高。②根据科室情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体现以人为本合理排班,护士长应掌握科室每位护士的性格特征、工作能力。排班时合理搭配发挥最好效能,实行弹性排班,在繁忙时段增加护士,解决护士的超负荷问题,另外尽可能满足护士在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要求,使她们在值班期间全身心投入工作。
2.2 加强医疗仪器的管理。设专人检查及维护,定期检测,每半年检修一次,新仪器使用前要细读说明书,充分了解性能,掌握操作方法,将操作流程制成卡片贴在仪器旁,有计划实施仪器医疗仪器使用护理查房,规范仪器操作程序,加强仪器使用后整理和检查。如发现仪器性能故障立即停止使用,并请专业技术人员检修。
2.3 预防感染 ①新生儿监护室结构合理,分区明确,分设普通病房、重症病房、隔离病房、配奶室、沐浴室、治疗室、仪器消毒室和储备室,各室相对独立,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各区域严格区分,标识明确。②规范院感制度,完善各项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做好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保持空气清新,定时通风,并采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严格控制人员出入,工作人员需穿室内专用的工作服、鞋、有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外出时换外出服,进入隔离区必须穿隔离衣,严格限定探视时间和探视人员,全面采用电视视频探视。重视各种器械如导管、插管、雾化器、暖箱、蓝光箱等规范消毒措施,保证护理用品的消毒,对新生儿的服装喂奶用具必须进行高温消毒,暖箱床旁桌地面等物体表面每日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如果所护理的新生儿出院后,其所用的必须及时更新,及时消毒,以免造成感染[6]。加强呼吸道管理,对使用呼吸机患儿注意呼吸模式选择及参数的调节,气道湿化、气管插管护理,适时吸痰,拔管后护理等,保证患儿呼吸通畅。所有与之相关的器具必须进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事件的发生。加强基础护理,包括换尿布,观察全身皮肤的情况,如静脉输液穿刺部位的情况,胶布固定是否过敏,脐部、腋窝、腹股沟、颈部等皮肤皱折处避免皮肤所伤而致细菌感染。③医护人员手的消毒:护士长要组织医务人员重视手的清洁和消毒,并纳入考核机制,每人必须过关,采用非手接触式水龙头开关,配备洗手中的所有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严格执行医疗处置前后,接触患儿前后洗手制度,每个床单员配备快速手消毒液方便洗手。经常强调手卫生工作,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手卫生工作在预防与控制院感中的重要性。
2.4 ①预防新生儿误吸。喂奶班由专门培训的助理护士担任,实习或进修人员不能单独喂奶。喂奶前避免患儿剧烈哭闹,配奶浓度、喂奶总量应遵医嘱,喂奶温度以滴到手臂内侧不烫为宜,根据患儿大小选择合适奶嘴。喂奶时头略微抬高,喂奶后将患儿竖起拍背,将胃内空气排出,并保持其右侧卧位,头位略高,以利于胃排空,防止反流或吸入造成窒息,同时喂奶后加强巡视。②保持皮肤的完整性;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早期主要以静脉输液来供给身体需要的营养物质,需注意保护血管,使用静脉留置针,一般从远心端开始选择合适血管,1条静脉通道只允许2条液路,输入多巴胺时要建立2条静脉通道,静脉注射钙剂、甘露醇、碳酸氢钠要确保留置针在血管内。强化护理人员技术培训,要求人人熟练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加强巡视及时发现输液外渗、红肿,对出现外渗、红肿者,每4 h涂抹湿润烧伤膏一次。湿润烧伤膏的主要成分为黄芩、黄柏、黄连、具有清热消毒、消炎止痛、燥湿生肌的作用,黄芩中的黄芩苷,黄芩苷元具有显著的抗炎、抗变态反应的作用,通过伤害肥大细胞SH酶激活系统,抑制过酶介质的释放阻断炎症反应的发生,对平滑肌本身有直接的松弛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黄芩还具有抗微生物作用,有较广的抗菌谱,对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等抑制作用。它能有效的控制炎症,改善患处血液循环,从而使炎症消失。黄连、黄柏的有效成分为小檗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还可以直接对抗炎症以增强抵抗力。从而有效防止局部皮肤的感染。临床应用未见不良反应[7]。入暖箱前修剪指甲,必要时给患儿戴手套,手套要选择棉布无线头,且每班交接时要摘下手套检查,避免因棉线缠绕指头造成指端缺血坏死。将患儿放置在铺好的鸟巢中,鸟巢四周有柔软的棉布环绕,可感觉似在母亲的子宫中,满足患儿的生理需要,而鸟巢的大小可使其活动局限,避免因摩擦而损伤皮肤。根据患儿孕周大小选择缠式或夹式的指脉氧探头,每间隔半小时更换1次指脉氧监测位置。常规每间隔2 h更换尿布1次用湿巾彻底清洁臀部后涂鞣酸软膏以防臀红。如出现红臀涂抹氧化锌软膏,也可用TDP特定电磁波治疗器照射局部,1~2次/d。如果出现念珠菌感染时,可让创面充分暴漏于空气或光线下,可涂抹制霉菌素(50万制霉菌素研碎+5 ml生理盐水配制而成)。继发细菌感染时可用1∶ 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吸干后涂0.5%新霉素氧化锌糊剂。
3 小结
针对新生儿监护室的工作特点,对风险因素综合分析,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有效推进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真正为患儿提供更加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崔炎.儿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9.
[2] 李青,阳爱云.急救护理人员现状分析及发展探讨.护理研究,2006,20(10):2639.
[3] 陈筱珊.NICU护理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青海医药杂志,2008,39(9):4748.
[4] 戚小敏,赵桂荣,等.ICU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7):2377.
篇8
资产管理业务主要是指证券公司委托资产管理的业务,该项业务发展潜力非常巨大,可是我们在此同时还是要充分地认识到这其中主要的风险,通过对突发的意外事件风险、非市场与市场风险、收承诺的风险、人才缺乏的风险、业务手段的风险、利益冲突的风险、混业经营的风险等主要的风险分析,并且制定出一套建立了有效的风险控制的组织,一套配套完善的管理和咨询业务,建立具有高层次、专业化业务服务水平的队伍,将委托业务的操作流程不断进行规范,在委托理财收费方式上不断完善,建立一个危机管理的体系,鼓励和提倡业务的创新等能够化解风险的相关对策。
1我国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及其风险问题
1.1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问题
(1)资产管理业务和其他部门的业务的混业经营风险。虽然我国的证监会已经了关于规范有关证券公司受到委托投资的管理业务通知,其中强调受到委托的投资管理业务应当与自营的业务以及相关投资行业务达到“资金、人员、机构”的三分开,同时业务部门相互之间需要设置一道防火墙,以保证各项业务独立,保护客户资金的安全及维护客户的利益。可是大多数的证券公司很难做到绝对分离。有的证券公司在人员安排和组织机构上虽然可以勉强办到,但在投资的操作问题上还是很难真正做到;有的证券公司由于人手不足,连组织、人员都没有分开,就更谈不上去将投资和操作分开了。用委托的资产去购买证券公司所负责承销的相关证券存货,再联合自营的账户资金去进行股票的买卖,甚至把自营和受托管理的资产混淆在一起,产生对冲操作,用客户账户的高买低卖,来实现自营账户的低买高卖,赚取利益,这样的现象常常发生。
(2)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风险。客户对证券公司的信任度其实并不高,所以,通常委托理财的合同签订期限都比较短,一般客户委托合同的时间大约是一年或半年,证券公司运作的难度很大,它与投资者很难建立起一个稳定而持久的业务关系。资本市场的整体系统有较大的风险,投资的品种单调且缺乏有效的避险机制,证券公司难以制订出一个周密、稳健的投资计划,并且要在很短的时间里收获良好回报,同样也不容易办到。证券公司容易产生出急功近利的一些行为,不仅不能够取得比较稳定的回报,还常常伴随着高风险。如果一到期,资金就会运作不佳,难以回赎,产生客户的挤兑,致使证券公司的资金链发生断裂与信用危机。
1.2资产管理业务风险控制问题
(1)风险控制机制问题。从风险的控制机制上来看,资产的管理业务还缺乏一定的市场风险相关控制机制。对业务发展不规范的情况,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存在一定的控制风险。一些证券公司还处于对操作便利的考虑,把资产的管理业务和自营业务相混合操作,或者是采取实质上混合性的操作。即便没有这样操作,资产管理的部门和自营部门都是受到同一个领导的管理,操作的独立性仍旧非常的弱。对于市场的风险认识和确定及对于市场的风险进行适当调整的决定都具有很强的主观性;缺乏系统、客观的市场评估风险指标体系,会造成风险的评估和识别不完整。对市场的风险缺乏很准确的评估手段和工具,就会造成评估的结果缺乏精确性和科学性。
(2)外部风险控制问题。从外部的风险控制问题上来看,证券公司缺少一定的定量标准设置。对于资产的管理业务和银行有相类似的处理。资产的管理业务委托就相当于我们国有银行的存款吸收,对委托的资金投资运作就相当于是银行里的贷款业务。为了能够防范银行的业务风险,我国的《巴塞尔协议》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于银行的业务操作也做了详尽、全面的定量标准指定。但是对于证券公司就很少像银行的监管那样有相应的定量指标作为判定,因此也就少了一份降低资产的管理业务风险硬性的约束。
2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风险控制应遵循的原则和理念
我国的证券公司在资产的风险管理控制上还应当遵循一个合理有效的原则,这样能为风险控制提供有效、可靠的保障。其中包括全面性和系统性的风险控制原则;权威和独立的风险控制体系。另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则:如空间隔离的原则和合法性的原则等。
3我国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风险应对措施分析
3.1管理咨询业务完善配套
财务顾问的服务不仅是向投资银行的业务服务,还能够通过咨询和建议等相关的增值服务来推动资产的管理业务发展并降低风险。咨询服务能够对客户和股民进行投资教育,帮投资人树立一个理性投资的观念,从而提高公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开发潜在的客户,推动已有的业务发展。
加强同上市公司合作,除了能够帮助上市公司去做好传统的财务顾问、兼并收购、增资配股等业务外,还能够开拓公司的相互持股,委托业务发展。提高了上市公司的闲置资金运用效率,使得投资顾问、财务顾问、咨询等业务和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相互结合在了一起,全面、有效地为资产的管理委托客户提供周到服务,只要这些配套的业务做好了,就能有效化解掉每个环节风险指数,进而保障客户利益,最后赢取客户信任,使得委托理财的业务得到深入持久发展。
3.2建立有效的控制风险内部组织机构
主要是改变以前的风险控制方式,改变事后控制和外部的控制等落后局面,而加强内部的控制和事前的控制。以前的控制风险是要等到风险已经产生了,待证监会去检查以后或客户投诉后,才由证监会去进行监管并处罚,证券公司内部的自我风险控制机制还是较弱。
加强证券公司的主动控制措施还包括完善法人制度,去实施加强证券公司对子公司监控和管理的力度,建立一个风险管理的委员会,对于开拓新业务或新的投资品种相应的风险要有具体化的解决办法。证券公司设置各部门间的防火墙,真正做到“三分开”。各地的派出机构和证监会要在证券公司的业务报表检查和内部机构的设置以及委托审计师去进行审计等各方面发挥出切实督促实现“三分开”的作用。
3.3选择合理的风险模型
对于风险定义的不同,风险分析方法和测量的方法也就不同。笔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是指客户对于资产管理的结果产生的任何变化,或者是实际的客户资产管理跟期望客户的资产管理间的离差。该定义的特点就是:
第一,所谓的“风险”,就是指客户对于资产管理(收益率或管理收益)的变化情况;第二,风险是指客户对资产管理“负变化”的可能性;第三,风险指的就是“变化”,没有了变化也就没有了风险,正变化就是收益,负变化就是损失;第四,从概念的角度来说,风险就是一个存在的预期值,但是预期风险值是谁都不知道的,所以只能够用事后的、已经发生了的客户的资产管理均值来代替预期的值,用过去的、已经发生了的客户的资产管理和过去平均的客户资产管理间的平均离差来代替未来也许会发生的变化;第五,风险指的是一个“预期”的概念,它是预期的客户资产管理变化,或是实际的客户资产管理和预期的客户资产管理间的离差。换一句话说,理论上的风险就是一个预期的值,但实际上的风险却是一个实际的值。所以在风险概念及定义间都有偏离。按这个概念来看,测量风险的那个指标就是事后客户的资产管理变化间的标准差,和马克维茨提出的风险的概念完全一样。
3.4建立高层次、专业化的一支服务队伍
所谓资产管理的实质就是资产的收益的最大化。高回报、高收益是进行资产管理最核心的内容。这些依赖于有丰富投资经验和专业知识、技巧的那些专家,依赖于专家们丰富的经验及敏锐的事物判断能力,只有依靠人才才能够选择到最佳的投资领域及投资品种。所以,证券公司应当加强投资人才培养,努力发展出一支专业业务研发队伍。通过全方位的企业流程再造、风险转移、风险分散和风险规避等多项工作,就能够完善企业的管理模式,能够强化风险的管理意识。全面、有效地管理和监控相关风险,以达到《巴塞尔协议》的监管要求。
对于资产管理业务的本身而言,只要通过细致研究、深入调研以及数量化的模型使用,就可以提高进行投资的能力,并同时提升收益水平。
4结论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经济就注定要在更大范围内及更深的层次上去和世界经济相互融为一体,我国的证券业同样也将面临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风险。目前的股市下跌情况使得市场的积聚风险得到了释放,市场的运行逐渐趋于了理性。但是证券公司在资产管理的业务上还是出现了大规模、大面积的亏损,甚至还引发了生存的危机,这些都暴露出了证券公司他们在资产的管理业务当中对风险的控制机制还不够完善,还很脆弱。在这当中,证券公司的规模过度扩张也是成为了引发风险发生最直接的原因。希望笔者的分析和对策能够提供一些风险管理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胡关金证券公司风险管理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篇9
《旅游规划通则》[1]规定,旅游规划应对旅游项目的宏观背景、资源禀赋、开发条件、环境保护等作充分的分析和研究。但由于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客观存在,旅游规划的实施效果与规划目标仍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因而“旅游规划蕴含风险”[2]。因此,在旅游规划中应重视风险分析,识别影响规划实施的风险因素,评估其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风险对策。风险分析可以提高旅游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减小风险因素的不利影响。
本文基于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分析理论,结合旅游业的自身特点,探讨风险分析方法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1 风险分析的含义
1.1风险的定义[3]
风险的定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风险是指“不利结果出现或不幸事件发生的机会”(英国风险管理学会(IRM))。狭义的风险定义认为风险的本质是有害的或不利的。广义的风险定义认为风险是中性的,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风险定义为“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其后果的组合”。广义的风险定义可以理解为:风险是未来变化偏离预期的可能性以及对目标产生影响的大小[3]。
1.2风险分析的内容
风险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识别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估计这些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由此造成的影响;为防止或减小不利影响而制定对策。与上列内容相对应,风险分析可以分为以下3个步骤:①风险识别;②风险评估;③风险对策[3]。
2旅游规划中的风险识别
由于旅游活动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旅游规划中需要考虑的风险因素也比较多。按风险因素的来源,旅游规划中的风险可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2大类。外部风险一般包括政策、经济、社会、环境、市场等方面,内部风险一般包括决策、管理、技术等方面。不同的规划类型和规划阶段,涉及的风险因素不尽相同,需要根据具体项目区别对待。
2.1外部风险
(1)政策风险旅游规划的政策风险可能来自2个方面,一方面是因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改变了旅游规划实施的政策条件;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不合理的旅游发展政策,可能与生态环境、自然文物保护等法律法规划相悖。
(2)经济风险旅游业受经济因素的影响非常显著,经济波动一方面直接影响旅游者的经济收入与消费能力,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其消费心理与消费预期。如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对旅游业造成了巨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与经济形势恢复相关,一般持续时间较长。
(3)社会风险社会风险因素可能会对旅游活动造成关键影响。旅游规划中需要考虑的社会风险有:①当地居民是否支持旅游开发;②旅游活动涉及到的民族矛盾、宗教问题;③旅游开发引起的移民、拆迁补偿问题;④突发性事件如非典、H1N1流感及暴力事件等。
(4)环境风险环境因素日益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环境风险一方面来自环境变化对旅游活动的影响,如气温变暖引起雪山融化,干旱使河水断流,污水排放使旅游区水体遭受污染等,对相关旅游活动将构成重要威胁。另一方面,旅游活动的环境保护措施不当,也会引起环境的破坏,而给旅游项目带来风险。
(5)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竞争性项目常遇到的重要风险,对旅游规划来说,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①市场预测方法或数据错误,导致市场需求分析出现重大偏差;②旅游者偏好转移,使市场需求与预测发生偏离;③竞争格局变化;④产品价格不被市场认可,影响旅游项目的预期收益。
2.2内部风险
(1)决策风险由于旅游业的复杂性和认识能力的局限性,管理者在规划、管理、经营的决策过程中,不可避免具有主观性,如果决策时未考虑风险因素的影响或忽略了某些主要的风险因素,就会导致决策风险。例如宜昌市“三峡集锦”项目,因盲目跟风人造景观热,“真三峡前建设假三峡”,建成10年后被迫拆除,造成了巨大的投资损失(楚天都市报,2006年8月24日)。
(2)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由于管理模式不合理,组织不当,管理混乱或主要管理者能力不足等引起的风险。旅游规划中需要考虑的管理风险有:①旅游开发活动中的管理风险;②旅游企业经营风险;③旅游人力资源管不足、人才流失的风险。
(3)技术风险
旅游项目的技术风险可能来源于:①前期勘察资料的可靠性及开发方案的可行性;②工程施工风险,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遭遇滑坡、坍塌等;③旅游活动的安全性,特别是一些高危性旅游项目,如漂流、探险等,往往存在较大的技术风险。
3旅游规划中的风险评估
旅游规划中风险评估的任务是估计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规划目标的影响,并按照一定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划分风险等级,确定关键风险因素。风险评估分为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2部分内容。
3.1风险估计
风险估计包括风险概率估计和风险影响估计2个方面。风险概率即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旅游项目中风险概率估计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前者主要包括头脑风暴法、电子会议法、德尔非法等,后者一般是通过统计分析、数学计算和计算机的应用来实现[4]。
按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小及评价的需要,可以将风险概率分为若干档次,如文献[3]将风险分为很低、较低、中等、较高、很高5档,对应风险概率从0%按每档20%递增至100%。同样,根据风险发生对规划目标的影响大小,可以把风险影响划分为5级,即:严重影响、较大影响、中等影响、较小影响和可忽略影响。
3.2风险评价[3]
风险评价以风险概率估计和风险影响估计为基础,对风险划分等级。评价方法主要有风险评价矩阵法和专家评价法等。
旅游规划中的风险评价,可以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风险评价矩阵。以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为横坐标,以风险发生后对规划目标的影响大小为纵坐标,将各种风险因素排列在矩阵的25个网格内。结合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及对规划目标的影响,将风险程度划分为5个等级。
4旅游规划中的风险对策
在旅游规划中,不仅要了解规划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还要提出针对性的风险对策,以避免风险的发生或将风险发生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风险对策研究的结果应及时反馈到规划的其它方面,作为规划修改和方案调整的依据。
4.1基本要求
(1)风险对策应具针对性旅游规划可能涉及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各种规划的内容和重点也不相同。因此风险对策应结合旅游项目的特点,针对特定对象和关健的风险因素制定对策,将风险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2)风险对策应具可行性风险对策应立足于现实客观的基础之上,提出的风险对策应是切实可行的。所谓可行,不仅指技术上可行,而且从财力、人力和物力方面也是可行的。
(3)风险对策应具经济性规避防范风险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风险对策所需要的费用远大于可能造成的风险损失,那么该对策是没有意义的。在风险对策研究中应将规避防范风险所付出的代价与该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权衡,寻求以最小的费用获取最大的风险效益。
4.2常用的风险对策
在旅游规划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风险分别采用不同的对策。常用的风险对策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自担。
(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是彻底规避风险的一种做法,即断绝风险的来源。对旅游规划而言意味着改变规划方案或否决某些开发项目。风险回避方法在规避了潜在的风险损失的同时,也放弃了预期的收益。因此,这种方法一般是在风险影响严重,风险概率很高的情况下采用。
(2)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针对可控性风险采取防止风险发生,减少风险损失的对策,是最常用的风险对策。风险控制措施需要针对具体的情况,一般包括技术措施、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等。如在旅游项目决策过程中进行科学论证,鼓励公众参与,强化监督工作,落实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制度,可以有效减少决策的盲目性,降低决策风险。
风险分散是另一种常用的风险控制措施,例如对某些新兴旅游项目,市场前景较好,但不确定因素也较多,可以采取引进风险投资的方式,分散部分风险。
(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将潜在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以避免风险损失的一种方法。例如旅游企业采取向保险公司投保的方式将旅游活动的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此对策尤其适用于高危性旅游项目和某些人力难以控制的灾害性风险。
旅游项目建设中的工程风险,可以通过相关合同条款转移给承建方,再由承建方依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对策。
(4)风险自担风险自担就是将风险损失由旅游项目自己承担,主要适用于风险程度较低的风险因素。另外,在采取风险应对措施的费用远大于风险损失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风险自担的对策。
5结语
旅游业的发展涉及旅游区的诸多方面,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旅游规划中的风险分析应具有广泛性和长远性,旅游规划风险分析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旅游规划风险分析应涵盖与旅游业关系密切的政策、经济、社会、环境、市场、管理、技术等诸多方面。
(2)旅游规划风险分析应涵盖旅游规划、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的全过程,旅游规划人员应具有一定的风险预见能力。
(3)旅游规划风险分析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规划单位、旅游企业及其它利益相关者及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
参考文献
[1] 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S].
[2] 汪宇明.旅游规划方的理性和责任-再谈规避旅游规划的风险[J].旅游学刊,2008,23(9):6.
[3] 全国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资格考试参考教材编写委员会.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388-423.
篇10
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以财会〔2012〕21号 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规范》分总则、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附则6章65条,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进行解析。
一、风险评估的概念
风险评估,是指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同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要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形成风险管理的依据。风险与可能被影响的目标相关联。既要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也要对剩余风险进行评估,评估要考虑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
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 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重估。单位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应当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单位领导担任组长。经济活动风险评估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并及时提交单位领导班子,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
二、风险评估的程序
风险评估由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构成。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单位经营过程中,只有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自觉地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才能实现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说单位总是在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的过程中去赢得生存和发展。风险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没有风险意识,不知晓风险,不能准确地识别风险,不能采取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如果忽视风险盲目发展,必然导致单位处于不利地位。不做事不发展看似没有风险,然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发展本身也是一种风险。风险评估贯穿于单位经营过程的始终,也贯穿于内部控制的始终。
(一)目标设定。单位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地、系统地、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这里所指的设定的控制目标主要是指总则中规定的内部控制五目标。如前所述,单位实现了内部控制的五个方面的目标,就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能够转变发展方式,所以风险评估首先要设定目标。单位目标设定之后,要根据既定目标有计划地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外部相关信息。单位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信息收集量,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便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二)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在目标设定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内外部主要风险因素。单位内外部各种风险因素,单位至少应当关注的主要风险,这些风险是在单位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通过日常或定期的评估程序与方法加以识别。这些风险因素具体化为各项应用指引中的主要风险。在单位经营过程中,应将各类风险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单位的风险清单。
(三)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单位进行风险分析,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风险的定性分析,是指通过观察与分析,借助于经验和判断对风险进行分析的方法。定性分析一般不需要运用大量的统计资料,使用起来简单易行。该方法主要是通过问卷、面谈及研讨会等形式进行风险分析,依靠专业人员的经验和直觉,或者行业标准及惯例等,对风险相关要素的大小或高低程度进行定性分析。在不需要进行量化时,或者进行定量分析需要的数据无法取得,以及出于成本效益原则考虑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不经济时,一般应采用定性分析。
风险的定量分析,是指运用一些数据分析模型,将有关风险及其影响予以量化,在此基础上判断风险重要性程度的方法,如敏感度分析法和盈亏平衡分析法等。定量分析需要对构成的各个要素和潜在损失程度赋予数据或货币金额,使风险分析的整个过程和结果均被量化。定量分析的方法通常能够提供更高的精确度,往往应用在复杂的经济活动分析中,是对定性分析方法的补充。
(四)风险应对。风险应对是指风险应对政策的选择。单位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风险规避是单位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风险降低指的是单位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风险分担是单位准备借助他人的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风险承受是单位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
单位应当综合运用这些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以目标设定为基础,单位在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之后,通过风险应对策略,排除了风险规避、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凸显了风险降低,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配套指引中的系列应用指引明确单位至少应当关注的风险点,并经过风险识别、分析之后,结合应对策略,重点对风险降低作出了规定,即系列应用指导提出的各项控制措施。
篇11
中国—东盟的金融合作:需求、领域及策略
欧盟双边投资协定“负面清单”及中欧谈判展望
中非经贸合作区:对非投资合作新模式
中国企业投资澳大利亚铁矿的困境与出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光明大道”相互对接的思考
关于支持辽宁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思考
贸易融资资产证券化刍议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回顾与展望
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绩效分析与思考
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经济“新常态”与我国对外投资取向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
“新常态”下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新动力
铁矿石进口贸易金融业务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运营空间及竞争力分析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一带一路”
国际资本循环中的中国经济“新常态”
国际经贸与外国人超国民待遇
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对银行研判国别风险的启示
中国企业投资南非大有可为
我国与中东欧国家汽车产业合作潜力与模式
成功投资法国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境外资源类项目投资的风险分析
储备债务系数在国别风险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船舶企业困境探析
我国“负面清单”管理的实践与建议
美国双边投资协定“负面清单”及中美谈判展望
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几内亚湾能源投资环境与风险应对
中俄能源合作:问题与前景
“新常态”下加快沿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
企业研发机构投资荷兰的优惠政策与案例展示
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国际投资“新常态”下中国直接投资法律框架的重构
美国国家安全审查机制对跨国并购的影响
我国企业对非洲投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丝绸之路”战略中金融支持体系安排的探讨
当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特征与问题
走势分化的世界经济形势与货币政策
中国对外基础设施投资的策略选择
中国企业投资拉美:情势复杂、机遇难得
我国对拉美直接投资发展的新趋势及对策建议
中国对非洲投资的现状特点和趋势展望
篇12
1电力工程施工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从目前情况分析,电力工程项目施工风险因素相对较多,这其中最为严重的当属投资风险因素,这对于之后的施工进度及竣工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并且对最终的使用效能也会造成极大的弊端,所以必须对电力工程项目施工投资风险予以重视,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具体的分析,以寻求最有效的解决措施。根据以往研究可以看出,投资风险主要体现在3个层面:分别是政府政策、经营风险及融资风险。①针对政策风险来说,主要是指影响商业环境的相关政府决策具有不稳定性,这其中主要包含以下内容:规章制度变化、价格控制、国有化威胁等等,政府政策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反之则会带来一定的弊端,这种不确定对其施工的影响十分严重,并且对其施工的有效性带来极大的弊端;②经营风险,这主要是与当前市场竞争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投资阶段可以说是风险无处不在,在其过程中,市场环境变化、企业内部控制,决策及模式的选择上都会造成影响;③融资风险,就是在施工过程中是否具有充足的资金储备,显然这已经成为现阶段制约工程项目施工的首要危险因素,必须引起重视。
2优化项目施工风险的具体措施
2.1政策风险应对措施。针对上文提到的政策风险因素,首先需要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推行更为科学合理的有效政策,为电力工程的施工创造良好的大环境,降低政策风险的负面作用,由此能够有效推进项目投资,以增加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政策因素的干扰,达到最优质的施工效果。2.2经营风险主要策略。电力企业的发展状况对实际施工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没有有效的管理无法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这对实际施工而言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针对电力企业发展而言,需要从市场瞬息万变中获取到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并且积极投身于企业内部改革,以完善企业的整体发展方案,这对于企业各项电力工程施工而言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并且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施工质量。因而从整体角度分析,电力企业经营风险中的规避措施就认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风险因素,在工程施工之前需要考虑各项风险因素,在投资之前,则需要做好详细论证分析,并且予以正确投资决策,同时采取适当经营策略,还有有效的风险规避策略,从根本上避免由此带来的施工风险,提升施工的整体效能。2.3融资风险完善对策。虽然现阶段电力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具体应用还存在很多的弊端,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这种融资风险必然会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所以给予上述状况下,企业必须对其自身发展给予有效的调配,为企业电力工程施工做好充足的准备,具体而言需要适当拓宽融资渠道,在融资方式上则需要不断追求创新,但是必须要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融合多种融资方式,这样才能为电力工程施工给予充足的资金保障,从而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合理控制风险,并且能够有效规避风险。
3结束语
总体来说,电力工程施工项目风险是当前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然后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以促进电力工程施工能够获得预期的效果。
作者:杨野 单位: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13
一、引发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
(一)外部环境
引发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环境包括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法律环境、社会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它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状况产生的巨大风险是难以准确预见和无法改变的。如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中小企业产生的冲击,许多中小企业面临财务瘫痪处境,威胁着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中小企业由于受经营理念、财力、物力、人力的限制,其财务管理不能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外部环境,必定会给中小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甚至财务危机。
(二)内部因素
一是管理层风险意识缺乏导致的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者、管理层和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把生产搞好,有经营利润,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经营决策失误导致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决策普遍存在着依靠经验及主观决策现象,财务决策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合理的可行性分析,主观臆测严重,重大事项不经集体决策审批而是个人单独决策。
三是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落后导致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由于长期以来在思想上受财务制度的束缚,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落后,尚未树立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等科学概念,反映在财务管理目标上,就是未能确立起最优化思想。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管理部门的约束机制不到位,审计监督乏力,甚至缺少必要的内部监控体系及制度,在资金管理、使用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使得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防范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筹资活动中注意做好企业财务风险分析防范
中小企业在筹资决策时,应按照企业的固定资产比例,财务杠杆系数、行业属性等因素,合理确定企业的负债比率和筹资利息。在筹资过程中要坚持风险小利润大的原则,把风险和利润综合考虑。筹资要量力而行,要把握好筹资机会,掌握好取舍标准,选择恰当的筹资方式。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筹资过程中要加强利率、汇率风险管理。利率是影响财务成本的重要因素,借款利率越高,财务风险越大,因此要选择和利用合适的利率和汇率。
(二)投资活动中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和防范
1、注重前景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目前部分中小企业所在行业和产品属于“夕阳产业”,加上市场组织程度和行业组织程度的低下,融资能力普遍偏低,企业总体上缺乏长远的竞争能力。所以投资前必须重视分析和评估其准备投资的产业及投资的产品市场前景,充分分析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2、重视资金测算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工作
项目投资前要对所投资项目的支出情况,特别是起初的开办费用、融资渠道和金额、生产过程的现金流量以及市场开拓费用等进行仔细的测算,防止盲目投资和投资经营过程中资金断裂造成的财务风险。
三、做好企业投资的项目财务风险分析决策
中小企业财务分析投资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对投资项目,无论是采用自我发展型投资,还是外向兼并投资,都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和经济评价。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必须在项目的收益、可承担风险和投资风险之间进行合理的平衡,在可以承受的风险范围内选择最优的方案。
(一)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作为一种成本低廉的诊断工具可预知财务风险的征兆,当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能发出警告,以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以减少财务损失,控制财务风险的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应随时加强对财务风险指标的分析,适时调整企业营销策略,合理处置不良资产,有效控制存贷结构,适度控制资金投放量,减少资金占用。同时,还应注意加速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使其尽快转化为货币资产,减少甚至杜绝坏账损失,加速企业变现能力,提高资金使用率。
(二)建立财务风险意识
中小企业要时刻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关注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的变化。管理层应对企业投资项目、经营项目、筹借资金、经营成本等方面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进行提早预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管理层要关注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防止企业成本费用和资金需求增加出现经营亏损或资不抵债的财务危机。企业经营者要根据政策因素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投资方向,避免企业步入财务危机。在销售方面注重产销衔接,以销定产,及时调整营销策略,积极开拓新渠道,培育新用户,加速货款回笼,加强业务整合,提高企业整体抵抗风险的水平。
(三)建立企业内部监督制度
内部审计控制是一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系统,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在企业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应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确保审计部门发现的重要问题能送达治理层和管理层。对于不具备条件的中小企业可聘请外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内部审计。
(四)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要建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控制制度,如对企业的货币资金控制、采购与付款控制、销售与收款控制、对外投资控制等。实施内部牵制制度,对不相容的岗位实行相互分离、相互制约;要建立回避制度,会计负责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出纳人员;严禁擅自挪用、借出货币资金;严禁收入不入账,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全过程,销售收入要及时入账。
四、企业财务风险分析要注意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中小企业财务分析的资信程度不高,筹资难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问题。所以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分析更要注重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塑造投资者信心,争取更多的外来投资,降低筹资成本。同时,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分析还应建立偿债基金,增强企业自保和抵制财务风险的能力,合理调度资金,维护资产的流动性。应注重筹资杠杆,适度举债优化资金结构,并根据企业的经营风险选择合适的财务杠杆。中小企业还可以利用套期保值法防范财务风险。套期保值的原理是使用一种货币的现金流入与该种货币的现金流出在时间和数量上相对应相匹配。当一个现有交易导致未来有一笔资金流出时,我们可以在现在运用一个在未来只有一笔现金流入的方式来对它进行套期保值。
总之,企业在发展壮大之初,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量力而行来确定企业合理的融资规模,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而实现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
参考文献:
①曾玲.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问题分析[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7)
②杨敏茹.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浅析[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6)
③杨孝念. 浅议中小企业实施ERP有利于完善内部控制[J].中国西部科技.20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