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公共危机管理目的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公共危机管理目的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公共危机管理目的

篇1

一、新疆地区公共安全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新疆地区各大中城市的公共安全,正随着安全环境的变化,从以军事安全为主要内涵的传统安全,向包含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地缘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在内的综合安全的转变。[1]目前在新疆地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各有不同程度的显现。

1、自然灾害

新疆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干燥,地质结构特殊,历来是我国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新疆地区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地震灾害、气象灾害、洪灾、旱灾、风沙灾害等。新疆地区近年来发生的比较大的自然灾害有:1993年在南疆发生的历史上罕见的重大旱灾;1993年在阿勒泰等地发生的雪灾;2003年在喀什地区巴楚发生的“2.26”地震造成268人死亡,4000人受伤,经济损失达13.7亿元;近几年发生而且比较突出的是2008年和田“3.21”里氏7.3级地震, 2014年于田“2.12”里氏7.3级地震。

2、事故灾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规模迅速加快,生产流程不断复杂化,加之部分管理者的管理不科学,缺乏危机意识,各种安全事故灾害不断出现。2005年阜康“7.11”特大矿难,死亡人数达83人,这是新疆地区城市历史上最大的矿难。此外,近些年来各种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仅2014年乌鲁木齐市发生立案交通事故598起,死亡199人,伤638人,财产损失35.54万元。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新疆地区城市比较多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各种流行性传染病、动物疫情、重大食物中毒等。近年来新疆地区城市地区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有:南疆普遍存在的传染性肺结核疾病,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4年的禽流感疫情,2008年3月新疆地区城市科信学院麻疹疫情,以及日益严重的艾滋病疫情。2008年,乌鲁木齐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087例,比上年同期上升4.02%。就整个全区来说,截至2014年年底,新疆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3555例,新增3411例,死亡8102例。

4、突发社会安全事件

伴随着新疆地区城市地区的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由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引起的社会矛盾加剧,加之境内外“”的渗透,各类社会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给国家和新疆地区城市的稳定与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近些年来,受周边环境的影响,与“”有关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也呈上升趋势,其潜在发生的风险愈来愈大,已成为当前新疆各级城市安全最大的威胁之一。

二、乌鲁木齐市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从2003年开始,新疆各级政府危机管理的组织机构、法制制度、运行机制以及公共安全教育等都开始走上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从不为人所重视到逐步重视的过程。尤其是在2009年“7.5”事件后,新疆各级城市危机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缺陷得以充分显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乌鲁木齐市委、人民政府在事件后吸取了足够的经验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和改进乌鲁木齐市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特别是针对社会各类突发公共安全事件。

1、乌鲁木齐市政府部门应急办公室(指挥部)的角色定位尴尬

作为一个在政府机构体系中的正式部门,政府应急办公室(指挥部)处在一个特殊的地位,其权限和职责的有限性,在危机到来之时,使其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公共危机发生之时,往往需要政府主要领导来负责,由各部门相关领导参于,成立一个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办公室或指挥部这样的临时性机构,主要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危及决策和领导指挥。在危机事件处置完毕后,该机构的作用也随之消失。这样,办公室(指挥部)所扮演的角色就显得非常尴尬。

2、公共危机意识淡薄,思想认识有待深化

乌鲁木齐市有关部门开展的公共危机宣传教育活动,简单化和泛化现象严重,各部门偏爱发放传统的宣传单来教育群众,但单页内容空洞,形式不够新颖,致使危机教育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公民的危机意识未能很好被培养出来。乌鲁木齐市相关部门虽然也进行了应急管理宣传教育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的“四进”活动,但活动的效果一般。

3、应对公共危机的预案工作不扎实,缺乏操作性

乌鲁木齐市的预案建设表面上工作都已落实到位,但实际上“纲领性”、应急预案数量较多;预案中本级别本地区的特殊性不足,照搬上级机关制定的预案现象严重;预案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及时修改;应对复合型突发事件的预案数量太少,特别是这类预案制定的过程中,相关部门没有联合,部门之间缺乏合作协调。

4、社会参与度不高,政府和社会良性互动不充分

提高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政府有责任,公民有义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在日常开展的危机教育活动中,乌鲁木齐市市民对危机应对方面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率不高,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应急自救互救能力不强,应急处置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此外,由于乌鲁木齐市长期形成的“大政府、小社会”的格局,虽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所改观,但其主要依靠政治动员模式来进行社会动员,这种社会动员模式在应对单项危机事件时的能力比较强,而对复合型危机事件的应对就显得比较低效。

三、建立并完善乌鲁木齐市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一案三制”体系

从2005年开始,乌鲁木齐市坚持预防和应急并重,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核心,以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为主线,自上而下、统一行动,从应急预案建设入手,建立和逐步完善应急管理“一案三制”的格局。

1、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

预案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一案三制”的起点和重点。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第一道防线。[2]从2004年《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颁布以来,乌鲁木齐市政府针对多种行业,制定了多项专项应急预案,已形成了一个包括各类突发事件,“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

2、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

整合化是政府应急管理体制的基本要求。目前,乌鲁木齐市各级政府设立了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在全市基本形成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体制架构和工作格局。

3、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在应急信息传递机制方面,按照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要求,加快推进应急平台建设,提高应急处置效率和水平,整合各专业信息系统资源,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决策指挥网络。[3]在应急处置机制方面,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的应急处置原则。在公众沟通与动员机制方面,按照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正确引导、讲究方式、注重效果的原则,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特别是做好第一时间的简要信息,及后续工作。

4、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制

法律手段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目前,乌鲁木齐市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不断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并结合各行业等实际情况出台了《乌鲁木齐市防雷减灾管理条例》、《乌鲁木齐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乌鲁木齐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及办法,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并通过对大量实践的总结,促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不断完善。

四、完善乌鲁木齐市公共危机治理体系的思考建议

1、建立系统、完善的危机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法治是建立城市危机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没有完备的危机管理法律制度,就不可能有高效能的城市危机管理体制机制。因此,完善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制建设,必须改变现有的法律对政府外的社会组织和力量不够重视的现状,要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使其承担起相应的公共危机应对职能,形成应对公共危机的强大凝聚力,保证应急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供给,增强人们应对危机的信心和能力,提高危机管理的效率和质量。[4]

2、建立一元化的危机管理中枢指挥体系

完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首要任务是要依法组建一个具有足够权力的指挥中心,能有效动员、指挥、协调、调度地区资源应对危机的一元化中枢指挥体系。要加快建立健全信息通报、预防预警、应急处置、舆论引导等方面的沟通协作机制,加强完善统一指挥、上下一致、部门联动、应急办综合协调的工作格局。指挥体系的构建是否科学和运用成功,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整个城市公共危机管理体系作用的发挥。

3、建立严格高效的危机管理信息支持体系

一个有效的危机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危机事件发生前的各个环节和节点进行全天候监视,对危机事件处置前后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同时收集、信息,保证信息在整个体系内安全、畅通无阻地传递,从而提高城市危机管理体系面对危机事件的响应速度,增强体系的整体性和联动性。还要十分重视突发公共事件中公众的社会心理行为的预测、疏导和控制,政府和社会通过科学的心理辅导和正确的舆论引导,及时帮助社会公众梳理各种复杂的信息,预防和克服危机中的恐慌心理,把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

5、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持体系及网络信息系统

加快建立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提高对公共危机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通过监测和评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风险,把可以避免的突发公共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建立畅通快捷的网络信息系统,包括共享安全信息库,完善网络监控机制,优化信息机制。[5]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信息技术,强化各区域、各部门的共享与合作,使信息的得以迅速的覆盖,认清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与进展,在短时间里快速响应,达到优化决策,降低危害程度的目的

6、开展有效的社会公共危机文化教育

要开展以社会学、心理学、危机预警与响应、危机应对等主要内容的危机文化教育,强化社会各类成员的危机意识,增强危机安全防范意识,达到有效的控制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加强宣传应急预案的主要知识和应急处置的规程,宣传和普及预防、避险、自救等知识,增强公众的应急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公众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将利于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减少其造成的损失。

五、结语

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当前新疆地区城市特别是乌鲁木齐市这样的首府城市,在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时期所面临的各种城市突发问题时,始终存在着由于经济发展差距、文化差距、方面的因素所导致的社会不稳定因素。这些不稳定因素如果没有被正确的认识、输导、处理,很可能伴随突发公共事件的爆发而掀起更大规模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文章以非传统安全观的视角来分析当前时期乌鲁木齐市面临的公共安全威胁,提出应建立成熟的危机管理核心,即“一案三制”体系。并且对乌鲁木齐市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注 释】

[1] 傅勇.非传统安全与中国[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020-025.

[2] 丁文喜.突发事件应对与公共危机管理[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98-107.

[3] 唐钧,陈淑伟.全面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构建城市安全和应急体系[J].探索,2005(4)74-77.

[4] 石路.论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与防范机制[J].贵族民族研究,2007(01)45-49.

篇2

水利工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核心工程之一,其不仅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较大的联系,同时也与当地民众的日常饮水和生活息息相关。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于工程质量的要求极高,相关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是提升水利工程的重要手段,其中以帷幕灌浆技术应用比较广泛。

1 帷幕灌浆技术的优点

1.1 高实用性

水利工程属于实用性工程之一,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也要求施工技术具有较高的实用性。而帷幕灌浆技术的主要原理就是在基岩当中钻出帷幕式的孔洞,在这些孔洞当中浇筑混凝土,等到混凝土凝固之后就形成了帷幕式的防水层,其能够有效对水利工程建筑进行保护,并且操作简便,有着极高的实用性价值。

1.2 高安全性

施工技术的安全性同样是评价一项技术的关键性指标,在通常利用帷幕灌浆技术时,首先需要对施工地区的地质进行详细的勘察,了解当地的水文特质,并对不同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下浇灌的混凝土所需要承受的压力进行计算,只要严格按照计算后的压力数据进行施工,就能够有效保证整体工程的安全性。

1.3 低成本性

施工成本和收益是施工单位发展过程中关注的首要问题,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也是建筑单位在市场当中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低消耗、低成本的施工技术就成为了现代施工企业和投资方重点关注的问题。帷幕灌浆技术的操作极为简单,并且对于不同的水利工程和地质地貌有着不同的施工要求,对于施工机械要求不高,仅对施工材料本身的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较低,具有着极高的收益性,能够给当地政府节省较大的开支。

2 帷幕灌浆技术的施工方法

2.1 全孔一次性灌浆

全孔一次性灌浆技术是帷幕灌浆技术当中最为简便的施工方法之一,其主要就是在打好帷幕式孔洞之后,一次性将混凝土全部浇灌入孔洞内部。这种施工技术能够有效节约成本,缩短工程周期,但是由于其操作过于简便,使得其应用范围较小,仅能够对地形较平缓、水流较平缓地区的水利工程进行施工,并且该施工技术的应用质量受到孔洞深度的影响较大。

2.2 自上而下分段式灌浆技术

这种施工技术主要是根据孔洞本身的高低,对其划分区域,每段之间相隔距离不能超过5米。在对水泥进行浇灌的过程中的顺序是从上而下的,只有当上段位置上的孔洞被浇灌完成之后,才能够对下段的孔洞进行浇灌。这类浇灌技术本身质量较高,在一些岩层硬度较差的地区能够有效保证整体工程的质量。

2.3 自下而上分段式灌浆技术

这种施工技术的浇灌方式是由下往上进行较广,其操作更加的简便,并且工作量较小,但是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其所花费的时间较多,因此需要在整体施工周期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这一施工还击的时间。这类施工技术主要被用于岩层硬度较高的地区,其能够有效防止冒浆情况的发生,提高施工的整体效果。

3 水利工程中帷幕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

3.1 岩溶地区的应用

岩溶地区相对于其它地区来说,其岩石结构具有着脆弱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无法承受较大的施工工程,在传统的施工情况下,大部分施工单位均是依靠多年来积累下的经验对其进行施工。但帷幕式灌浆施工技术就能够有效改善这一施工弊端,通过分段式打孔方式,减小对岩层造成的压力符合,然后将水泥浇灌到孔洞当中,这样就能够增加岩层的负重量,为整个工程打基础。一般情况下,在这类地区进行施工时以高压灌注为主,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水泥本身的密度,使得帷幕式防水层的防渗功能更好。

3.2 深层岩溶地区的应用

深层岩溶地区主要指的是深度超过50m的岩溶地区,对这一地区的施工具有着极大的难度。在利用帷幕灌浆的过程当中,为了有效提高工程的质量,应该向在帷幕式孔洞内添加填充物,然后利用水泥对填充物进行固定,并将水泥进行压紧和密封,提高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邢栋,廉文政.帷幕灌溉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2(07):116-119.

篇3

1 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管理的主要内容

从一般情况来看,建筑施工项目实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的约束下,进行的建筑施工过程。建筑施工项目一般有建设方发起,并对目的、资源进行整合,再交给施工单位按照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建设。

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我们一般把一些不能提前确定的因素定义为“风险因素”。如果对这些因素缺乏足够的重视,任其继续发展下去,并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后果,我们就把它定义为“风险损失”。这就是说,如果对于工程隐患缺乏应对措施,就有可能成为发展为日后的危机。本文中所指的建筑施工项目危机,主要是指建筑施工项目中出现的危险未得到及时和妥善的处理,逐步发展成的危机,其中主要包含两种情况:1、一些不可抗力对建筑施工项目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其主要包括自然灾害、政治变动等突况,在事前难以预测,且发生后短时间内难以形成有效的应对措施;2、由于建筑施工本省造成的重大影响,并对项目的进度、质量产生了破坏。如重大工程失误,不但影响系施工建筑项目本身,也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较大的破坏。

通过分析上述定义,我们不难发现风险与危机的一些内在联系:首先,建筑施工项目存在的风险是导致危机的根源,危机是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其次,并不是所有的建筑施工项目风险都会演变成危机,只有一部分风险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逐步恶化,达到危机的标准,对建筑施工项目产生危害,影响项目的正常进行。

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的出现不但会影响项目进度和质量,还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建筑施工项目危机发生都是由风险开始,有小到到,由局部到整体,慢慢发展到失控状态。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直接表现为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并影响了施工方人员的工作信心及士气。

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的直接表现为资金、人力、物力的浪费,投入的资源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的因素众多,建筑结构负责,牵涉的人员多,并且一些潜在的危机得不到相应的重视,容易造成建筑施工项目危机;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的间接影响力也不容忽视,它会对施工人员的信心造成严重的打击,并在心理留下里阴影,严重影响接下来的工作,这部分损失是没法估量的,也是经济上无法进行弥补的。施工人员会在危机发生后出现烦躁、心情低沉等症状,并逐渐降低对于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甚至部分人员的世界观、价值观也会随着危机的产生而发生变化。

2 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的防范措施

2.1、建筑施工项目危机意识的树立

由于建筑施工项目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产生的影响范围较大,因此施工过程中所有人员都应该提高警惕,树立起高度的危机意识,尤其是那些位置距离城市较远的建筑施工项目。由于施工人员的轻视,对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认识不深,仅对其危害性有一定的了解,并具有一定的惧怕心理。因此,要加强建筑施工人员的危机意识,这一点在一些危险系数较高的建筑施工中已经得到了体现。

在施工单位,可以采用一些简单有效的形式,来提高工人的危机意识,如设置简单的警告牌、进行定期的安全意识培训,并对一些建筑工程中出现的危机进行宣传,引起人们的注意。

2.2、建筑施工项目危机预防措施

完善建筑施工项目的危机管理,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1、建立健全组织规范。一个良好的组织规范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施工单位的普遍认可,是对人员进行管理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进行危机防范工作的前提条件;2、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一般危机的产生,都是由于信息的传递环节出现了问题,信息传递之后或是过程中出现偏差,都会影响人们做及时、准确的判断,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可以有效的预防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的出现;3、及时处理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隐患。建筑项目危机的出现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所以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施工中的隐患,建立其良好的应急机制,将危机消除在萌芽阶段。

3 建筑施工项目危机的应对策略

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项目的危机管理工作。当项目危机出现时,可以采取一下的措施:

1、建筑施工项目的危机应急状态分级。各种防范手段可以降低危机发生的概率,但是一旦由于某些客观因素,导致了危机的发生,就应该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当危机发生时,应该根据发生的规模、影响范围的大小对其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级别的补救措施。

2、制定建筑施工项目的危机应对计划。有备无患,建筑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危机发生前,做好发生各种危机的应对计划,才能在危机来临时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制定的应急计划应该有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在危机救援中发挥预期作用。

3、建筑施工项目危机应对的一般管理。为了保证危机应对速度和质量,建筑单位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定期对员工进行工程危机培训,可以采取讲座或是演习的形式;2、必须建立快速有效的应对机制,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抢救工作;3、以全局为重,当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是全局为重。公众的利益要放在首位,不能为了自身企业的利益,影响到周围群众的利益;4、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危机抢救过程中要优先考虑生命安全,而不是财产安全,并且项目组织不能够只顾及自身的利益,弃他人安危于不顾。

参考文献

篇4

1.产业结构不合理

在当前经济环境中,要想使企业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应当对自身的市场定位进行明确,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来生产出具有特色的产品。当前我国很多地质勘探单位并没有对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专业化的研究,其产品的生产格局也难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同时也并没有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导致了资源严重浪费等现象。此外,在地质勘探单位项目预算管理工作中,在项目的立项、施工以及竣工验收等环节也不尽合理,这些都是阻碍地质勘探单位产业结构优化的不合理因素。

2.预算及财务资金等问题

财务资金与预算管理工作难以满足当前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的需求是该类企业中常常面临的问题,一些地质勘探单位并没有从根本上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很多地质勘探单位依然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从而导致预算工作的有效性难以得到提升,最终造成严重的浪费现象。[3]此外,部分地质勘探单位并没有对自身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并且没有制定出科学的财务处置程序、岗位责任制度以及职责权限制度等。

3.管理工作不到位

在当前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中,不同层次的管理对于企业管理的要求并不能完全适应。一些部门的管理职能与权限混乱,权责难以统一,甚至存在政企不分等问题。通常来说,我国的地质勘探单位受到国土资源部门的管辖,但是地方税务、工商以及财政等所属的农林业存在的问题则使得地质工作的顺利进行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三、做好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的相关对策

1.优化与完善自身的产业结构

要想切实做好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有效解决资金方面的问题,地质勘探单位应当通过自我经营获得更加丰厚的经济效益。为此,企业应当首先对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研究,并依据市场的需求生产出自身特色的产品。[4]例如,不仅要做好地质勘探等基本工作,还应当针对市场化产业的不同,承担起边坡治理及房屋地基勘探等工作,从专业知识与专业服务的角度传授新型的产品,并且尽快占据市场,获得更好的发展。

2.强化管理力度,优化管理模式

强化管理力度,就是对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管理,从而使管理工作可以发挥出最大的实用价值,实现对工程项目成本的合理控制。[5]不仅如此,企业还应当对管理的模式进行更新与完善,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与网络技术提升管理模式与管理设备的先进性,从而使地质勘探单位工程项目经济管理工作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3.不断提升财务预算管理的工作效率

切实加强对地方勘探单位的预算财务管理工作,使资金在一定时期内得到科学的规划。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当制定出科学的勘探项目管理规定,重新调整可能对经济管理效率产生影响的内容;及时解决负盈利及负债等对单位发展不利的问题,制定出科学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规定财会内部控制制度、账务处理程度以及岗位责任制度等,最终促使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

篇5

一、飞机维修工程中项目管理概述

项目管理可以理解为通过项目管理者和组织人员的共同努力,借助系统方法和理论计划、指挥、组织、控制现有资源,从而实现特定目标的一种管理体系。项目管理在飞机维修工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下述几点:一是飞机维修时间管理,即利用项目管理体系建立飞机维修项目档案和工作卡,编制合理的维修图,记录其维修进度并加以控制;二是飞机维修质量管理,主要涉及接收维修项目、划分工作范围、使用工作卡、参考维修指导性文件、实施维修、审核质量等环节;三是飞机维修工程结算,该环节主要包括工时计算、飞机放行等环节,如此一来,不仅大大改善了飞机维修效率和质量,也利于费用成本的降低。

二、飞机维修工程中项目管理的应用现状

虽然项目管理在对飞机维修工程的作用不容忽视,但其在实际应用中依旧存在些许缺陷和不足,制约着其应有效用的发挥,如航材购置不科学,利用率低;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协作;估算飞机维修工时准确率有待提高;注重飞机停场时间的缩短造成连锁反应;忽视预防管理、成本失控问题突出;飞机维修信息化建设不到位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飞机维修水平的提升,因此为切实发挥项目管理在飞机维修工程中的实效,必须加以改善和优化,从而促进实现飞机运行安全性、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协调统一。

三、飞机维修工程中项目管理的优化措施

1、优化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飞机维修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完善主要是借助计算机平台和应用软件实现的,如ERP系统等,该系统具有实用性、灵活性、先进性、安全性、可扩展性等优点,利于强化各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主要包括下述几大功能,如可实现航材价格咨询、录入报价、订货、查询、入库、送修、出库、报废等管理活动,不仅利于避免航材重购、闲置等弊端,也可为核算飞机成本提供依据;可完成飞机服务通告、适航指令、工程指令、附加工卡等的录入和处理,并自动生成相应的技术报表;可实现飞机动态监控,记录、统计飞机维修、飞行信息,收集、处理发动机等设备的可靠性数据,监控、告警、处理飞机控件等;可编制、修改工作卡、维修计划,自动生成部分定检单卡,处理和告警维修情况等;此外还可实现技术人员资质证书、培训记录等登记、查询和管理等,可见该系统功能强化,对于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2、优化飞机维修时间管理

在财力、人力、物力等资源确定的条件下,如何最大限度的缩短飞机维修时间,使其尽快恢复正常飞行是当下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同时其维修时间的缩短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支出,可见制定合理的飞机维修时间方案十分必要。

一要充分利用飞机维修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动态监控飞机,快速反馈运行数据和信息的优势,及时发现其故障和安全隐患,并制定行之有效的维修计划以此缩短飞机维修准备时间;二则要采取分解作业的方式,提高维修效率,尤其是关键维修部位。通常基于完善的组织设施和资源配置,合理分解维修项目,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交叉或平行的作业方式,其中针对侧重于人工维修的环节,需要切实执行标准化管理,努力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准和操作水平;而针对侧重于设备维修的环节,应改进设备性能,优化工艺流程,此外也可在确保关键环节的前提下重组作业资源,以此降低飞机维修所需时间,进而缩短其停场周期,保证飞机的营运效率。

3、优化维修工时估算方法

在市场竞争不断深化、客户要求日益提高的新形势下,估算飞机维修工时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决定了其维修的时间与成本,同时也反映了飞机维修能力和质量,因此优化其估算方法,保证工时准确性意义重大。

原先使用的工时估算方法虽然便于操作和修改,但局限性大,准确率低,因此在具体实践中通常基于传统方法并结合P=λ*σ+M的三点时间估算方法来提高飞机维修工时估算的准确率,其中P表示估算工时,σ表示标准偏差,λ表示标准偏差系数,M表示平均工时。一般情况下,λ取决于计划工作人数与总数的百分比,而M则由最短、最长、最可能出现的估计时间确定的,实践证明,该种工时估算方法相对可靠,不仅增强了客户的信赖感,利于优化人资资源配置,也为优化作业流程奠定了基础。

4、优化飞机维修质量管理

在改善飞机维修质量方面,可合理运用PDCA管理方法,形成飞机维修工程质量管理良性循环模式,即为制定计划、制定方案、检查结果、改进优化四大环节,具体而言就是分析本机队现状,发现问题所在,深究和总结原因,结合世界机队问题现状,然后建立适应自身机队的维修方案和维修间隔,在切实执行后对维修结果加以分析和评估,若结果理想,可将其列入管理标准,若存在问题,应加以完善后再次检查维修结果,以此为飞机维修计划提供有力指导。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应借助信息管理系统,结合管理经验,进行数据分析,以确定其维修方案的可靠性和维修间隔的准确性。实践证明,上述质量循环管理模式可大大降低故障率。

在维修质量审核和监督方面,需要建立一套各环节监督和反馈的闭环系统。例如,做好维修规范和维修标准实施过程的监督,保证项目完成后维修记录的规范性,飞机放行的合理性,以及目前维修方案和维修间隔与机队现状的匹配性。通过第三方监督,根据整个维修系统各环节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生产部门和工程部门提出修正意见,以保障飞机维修过程的准确、顺利运行。

结束语

总而言之,飞机维修工程与飞机运行质量息息相关,而项目管理的应用不仅可以保证飞机安全运行,还利于降低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综合效益,因此应加大研究和实践力度,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体系,从而使其更好的服务机维修工程,实现飞机运行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苏宏山.项目管理在飞机维修工程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10.

[2]李宏兵.厦门航空飞机维修C检项目管理[D].厦门大学,2009.

篇6

二、范围定义 

定义详尽的项目范围说明书对于项目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实现这一点,在项目的早期阶段,我带领我的团队到了客户现场收集需求,确定产品范围和项目范围。负责网管系统的网管中心员工大都具备一定的开发能力,又对建设单位所属领域的业务特别熟悉,所以他们对需求的描述相对清晰、透彻,但其他系统所属的业务部门的员工就难于沟通了。比如负责客服中心系统的客户,他们无法明确他们究竟想要实现什么功能,也不清楚要处理的业务数据的来源,因此,在彼此的沟通上很难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基于这种情况,我与甲方领导进行了沟通,提出了用户参与全过程开发的开发原则,让网管中心的员工全程参与开发。这些员工既以甲方代表身份出现(可监控项目的状态和进展),又因成为了真正的开发人员,这样他们不但能学到一些基本的技术和维护方法,等我们撤退后,一些不难的操作就可自己做或自己开发。甲方领导非常认可这一举措。有了网管中心员工的参与,与其他业务系统用户的交流变得简单起来。基于需求文件,我们团队召集项目的主要干系人进行了开会讨论,同时邀请了各系统的最终用户代表对系统功能做出了评价。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发现并改进了系统的功能,最终形成了完整的项目范围说明书。 

三、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通过工作分解结构,把项目范围分解开来,使项目相关人员对项目一目了然,都能通过WBS,把握项目、了解项目过程。工作分解结构还便于责任的划分和落实。因此,基于项目范围说明书,我们团队采用列表型结构开始对项目范围进行分解。在分解前,我通过组织过程资产,找出了WBS模板和WBS中工作包的格式模板,在按照滚动波式计划进行分解的同时,我们团队严格遵守创建WBS的原则。如参照8/80原则细化具体的工作包,在“粗”与“细”之间进行权衡,严格控制每个工作包的大小。对于每个工作包,都指定唯一的负责人和其负责的工作内容。 

四、范围确认 

范围确认贯穿项目的始终。我们要根据项目工作的进展,不断与甲方进行范围确认,完成阶段性验收。范围确认通常通过“检查”来实现。在我们开发完消息处理引擎功能模块,找相关负责人进行确认的时候,客户表示自己不熟悉不了解,无法确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请全程参与开发的网管中心员工出面,用他们的声音去向其他系统主管部门作出介绍。这样的桥梁作用,既有益于网络中心员工的学习(对他们进行沟通培训),也有益于各业务部门对范围的认可和信任。当然,还是有个别部门对项目质量信心不足,怕承担责任,怕以后使用不便,因此不愿签字。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给客户做出了承诺:虽然范围确认是正式的,但不意味着不能再修改了。 

篇7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The curtain grouting;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20世纪以来,帷幕灌浆是水工建筑物地基防渗处理的主要手段,对保证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作用。水工建筑群特别是水库大坝基础防渗处理,是关系到水利工程安危成败的关键问题。坝基防渗处理的目的,是最大程度的减少渗漏量,降低坝基扬压力,控制坝基的渗流坡降,防止渗流破坏等,要达到上述目的,目前采用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坝基帷幕灌浆施工技术。

1帷幕灌浆定义

帷幕灌浆(curtaingrouting)在闸坝的岩石或砂砾石地基中采用灌浆建造防渗帷幕的工程。帷幕顶部与混凝土闸底板或坝体连接,底部深入相对不透水岩层一定深度,以阻止或减少地基中地下水的渗透;与位于其下游的排水系统共同作用,还可降低渗透水流对闸坝的扬压力。

2帷幕灌浆技术参数

2.1帷幕位置

对于混凝土重力坝的帷幕位置尽可能靠近大坝的上游面,一般情况下多设在距上游坝踵0.06H~0.1H的部位,必要时还应在帷幕后设置排水系统以防水体积压增大帷幕的承受能力。对于土坝和堆石坝的灌浆帷幕的位置应根据防渗体的位置而定,并且帷幕应当与坝内防渗体能够紧密相连。对于拱坝而言,在设计拱坝时上游坝踵常会出现拉应力,帷幕应设置在压应力区内;帷幕后应设置排水设施特别是两岸拱座部位的排水工作应加强。

2.2帷幕的深度

在国内,一些大坝的帷幕深度一般约为坝高的45%。岩基中坝基帷幕钻孔深度一般不超过100m,这是为了保证岩基中帷幕最好能深入基础的相对不透水岩层;这样就需要设置较深的帷幕在两岸专门开挖几层平洞,从而在平洞内进行灌浆构成上下相互衔接的帷幕;在砂砾石地基中帷幕深度宜穿过砂砾石层达到基岩,这样可以起到全部封闭渗流通道的作用。

2.3帷幕的厚度

帷幕的厚度主要是根据幕体内的允许坡降值来确定的,除了这个还应考虑大坝基础的防渗标准和幕体本身的密实性、稳定性等因素。

2.4灌浆孔排数

对于高坝为了降低坝基压力值或由于某些原因对基础岩石防渗性能要求很高时也应考虑较宽的帷幕;对基础承受的水头超过25m~30m时设置2~3排灌浆孔,对于砂砾石厚度较浅一般设置1~2排灌浆孔即可。在岩石比较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成熟并且透水性大的地区常需设置2~3排钻孔组成的较宽的帷幕;而在致密、坚硬、裂隙少、透水性小的岩基中设置一排孔洞组成的帷幕即可;对于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应考虑设置宽厚的帷幕,帷幕钻孔常为2排或2排以上。

2.5灌浆孔距

对岩石灌浆一般常采用下述方法估算帷幕的厚度:单排帷幕厚度约为孔距的70%~80%;多排孔的帷幕厚度约为两边排之间的距离在加上边孔距的70%~80%。灌浆孔距主要决定于地层的灌浆材料、渗透性、灌浆压力等有关因素,而这个一般需要通过试验来确定,通常情况下孔距设为2m~4m。为了尽可能减少绕坝渗流的影响,帷幕往往需要在沿坝轴线向两端的方向上需要延伸一定距离,其延伸长度一般需要依据地质条件来判断。

3施工工艺

3.1施工流程

测量布孔设备安装造孔冲洗压水试验灌浆封孔质量检查孔。

3.2测量

考虑到施工轴线上转折点较多,且地势起伏不平,施工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采用全站仪闭合误差的方法进行灌浆轴线的测设,沿轴线每30 m放设1个控制点,同时在转折点和地势起伏较大位置处加密控制点,确保灌浆孔位的精确性。之后利用控制点逐个测设每个灌浆孔的孔位及孔口高程,以确定非灌段深度和设计的终孔深度。

3.3灌浆孔布置

(1)钻孔的孔位、深度、孔径、钻孔顺序和孔斜等按施工图纸要求和监理工程师指导执行。开孔前,均实测孔口高程,钻孔一律采用合金钻头结合金刚石钻头钻进,禁止采用钢粒钻进,孔壁保持完整以利于止水止浆。坝体采用无泵干钻,坝基岩石采用清水钻进。

(2)灌浆孔的开孔孔位需符合施工图纸要求。帷幕灌浆孔的开孔孔位与设计位置的偏差应不大于10 cm。复核孔位无误后,用红油漆标明序号。钻机安装应平整稳固,钻进时要保证天车、立轴和孔位三点一线。钻杆用φ42 mm或φ50 mm内丝钻杆,岩芯管长度不低于3.0 m。

(3)钻孔时必须保证孔向准确,改变孔径时要带导向器。

(4)钻孔施工期间,应对灌浆孔的钻孔偏斜情况进行检查。采用测斜仪进行孔斜检查,前20 m孔深范围要求较为严格,偏斜量应小于孔深的1.25%,竖向偏角不大于0.72。一般要求偏斜小于孔深的1.5%,钻孔孔位允许偏差5 cm。施工过程中,所有帷幕灌浆孔均应采用测斜仪进行终孔测斜,经测斜证实。

3.4裂隙冲洗

裂隙冲洗的目的是冲出孔内残存和粘附的岩粉等杂质,以免堵塞裂隙通道口而影响灌浆质量;同时岩石裂隙或孔洞中所充填的松软的、风化的泥质充填物冲出孔外,以利于浆液流进裂隙并与裂隙面胶结紧固,起到防渗和固结作用。冲洗压力可为灌浆压力的80%,该值若大于1 MPa时,采用1 MPa。冲洗时,可将冲洗管插入孔内,用阻塞器将孔口堵紧,用压力水冲洗,压力水和压缩空气轮换冲洗或压力水和压缩空气混合冲洗。

3.5灌浆

(1)灌浆材料:一般情况下,帷幕灌浆常采用5:1、3:1、2:1、1:1、0.8:1、0.5:1的纯水泥浆液进行灌注。通常情况下,在碎屑岩(比如泥岩、页岩、砂岩)中,由于节理裂隙发育,但节理间常常被泥质充填,联通性较差,常采用3:1、2:1、1:1的浆液作为主灌浆液,中等浓度的浆液能最大限度通过节理裂隙,对岩土体进行灌注,并充分充填胶结;在灰岩、白云岩等地层中,由于岩溶发育,岩体中小溶洞、溶穴发育,而且往往联通性较好,为充分充填,常采用浓浆作为主灌浆液,如果遇到较大的溶洞,往往还添加粗砂、碎石、添加剂等材料,加快充填、凝结时间。

而目前多数除险加固的水库工程中,灌注浆液往往根据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浆液配比,一般情况下,坝土段和结合部常采用水泥粘土混合浆,基岩段采用纯水泥浆。

水泥采用不低于强度等级3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所采用水泥必须新鲜,其细度要求通过80 m方孔筛,其筛余量不大于5%。混合浆所采用的黏土使用前采取土样进行试验分析后,在相关参数(特别是粘粒含量)都满足的情况才能使用。

(2)浆液制备: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多地方由于施工条件限制,可以在交通条件方便的地方设置总浆站,在各个作业面设置分站,浆液由总站集中制浆后分送至各个分泵站稀释后进行灌注;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搅拌机采用自制400 L水泥浆搅拌机,总之只要能满足施工进度要求即可。

若采用高速搅拌机搅拌浆液,搅拌时间不少于30 s。如使用普通搅拌机搅拌浆液,搅拌时间不小于3 min。灌注浆液搅拌结束后,直接送入灌浆泵储浆桶内,供灌浆施工使用。灌注浆液自制备至用完的时间为4 h,超过4 h应弃掉,重新搅拌新浆使用。另外,注意做好防寒、保温、防晒、放热措施,浆液温度保持在5~40 ℃。

(3)灌浆方法:帷幕灌浆工程按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分Ⅲ序,先进行I序孔,Ⅱ序孔次之,最后进行Ⅲ序孔施工。灌浆多采用自上而下循环式分段灌浆法。灌浆段自上而下分段,一般情况下段长按5m~6m控制,特殊孔段(比如遇到破碎带、土层与基岩的结合部等)可适当的进行调整。灌浆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卡塞法灌凝,为了避免浆液沉淀堵塞裂隙用0.6寸水管做射浆管,浆管距离孔底不超过0.5 m。

3.6结束标准及封孔

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当达到该段次的设计压力、注入率不大于1 L/min时继续灌注60 min,灌浆即可结束。封孔采用“置换和全孔压力灌浆封孔法”即终孔段灌浆结束后先将孔内余浆置换成0.5∶1的浓浆,而后在孔口封闭进行全孔压力灌浆封孔,封孔压力值采用该孔灌浆的最大压力,其摒浆结束标准与常规段次相同。封孔结束后将孔口部分用0.5∶1的水泥砂浆填满、捣实、抹平。

4孔斜的处理措施

4.1扩孔纠偏法

此种方法适合于浅孔阶段中(一般不超过10m)钻孔已偏斜严重的情况。采取加长粗径钻具,并使用比原钻具直径至少大―级的钻具从孔口或从孔口管底部位置扩下去。可以扩大处理符合要求的钻孔矫正钻孔的方向,防止在继续钻进中该孔偏斜严重发展的情况出现。

4.2短钻具法

在松软岩层或厚度大的覆盖层中钻进时,当钻孔产生―定偏斜后可利用较短的粗径钻具进行矫正。因为在上述地质条件下钻孔,孔径―般比较大而短钻具有较大孔径内较易改变方向。主要通过用轻压力慢转速的操作方法,钻具会因自重垂向钻进。使用的岩心管长度―般可为l―1.5m,钻进3―5m后进行钻孔泓斜。如果孔斜度已减少则可使用正常钻具钻进;如果没有矫正过来,则可加长粗径锚尾从开始矫正位置扫孔后,即或按原孔斜度钻进。

4.3换径法

换径法主要是用比原正常钻进用的粗径钻具小一级或二级直径且长度短于1.5m的粗径钻具钻进。因为短细的粗径钻具可在较大的孔径内成接近于垂直状态。在进行矫正前,先把孔内岩心取净。钻进时要轻压慢速控制给进。钻进3-5m后进行测斜。如果孔斜没有减少,可用原正常钻具扩下去。待条件成熟后再进行矫正。如果新孔孔斜度有所减少可换用带有导向装置的钻具进行扩孔扩完后换用正常钻具钻进。在容许的情况下也可用换径的钻具加长后钻进,直至终孔。

结束语

帷幕灌浆技术是水利工程施工中一种既经济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帷幕灌浆主要是对防渗墙底部基岩进行防渗处理,对于减小大坝渗漏至关重要,但此部分属于隐蔽工程,施工过程较难控制,稍有不慎,则会对工程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对灌浆施工一定要做好施工方案设计,严格控制每一道工序。

参考文献:

[1]李志华,陈德汉,梁元宇.向阳山水库坝基高压喷射灌浆防渗技术[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6,(2).

篇8

近些年,我国水利工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实际工程建中,受自然环境、施工工艺等因素限制软土地基和渗漏现象较为常见 严重影响着 工程质量,甚至威胁到周边人民的安全。帷幕灌浆技术是一个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帷幕灌浆技术越来越得到水利建筑行业的关注。

1 帷幕灌浆技术的原理

帷幕灌浆技术,就是采用在地面上钻取注浆孔和地质探孔,然后再向孔内注入水泥浆等浆液的方式,通过注入的浆液将开挖断面以及四周一定范围内的岩缝嵌水挤出,从而保证围岩的缝隙最终能够被已达到一定强度的浆液填充密实,并与之形成完整统一的固结体,即所谓的止水帷幕。

2 帷幕灌浆施工工艺流程

2.1 施工顺序

施工顺序为: 测量布孔设备安装造孔冲洗压水试验灌浆封孔。

2.2 施工工艺

2.2.1 施工测量

首先应对当地的地质地貌进行勘探,收集其他有用的信息,然后结合工程要求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及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数据的精确,经过测量对钻孔分布进行设置。

2.2.2 灌浆孔布置

一般而言,最适宜的孔位是孔到孔。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结合裂缝大小、混凝土面板尺寸以及施工设施等条件综合考虑。灌浆程序应该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对于灌浆孔的大小,一般为左右但关键要和灌注嘴相适应。而对灌浆压力的控制一牛要依据混凝土板的损耗以及脱空现状来做决定。一旦浆液在接缝处出现成在其他孔冒出必须立刻停止注浆工作此时此孔注浆作业已经完成。

2.2.3 造孔

(1)前期清理场地

对工作的场地进行相应的平整对工作场地上存在的杂物进行清理,从而保证钻架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防止在钻孔的过程当中出现意外。

(2)试验运行

在运行的过程当中对钻机的情况进行检查,从而保证钻机能够以高性能运行。做好钻孔过程当中的水以及电源的供应工作。第三,在钻孔开始之前对钻机的各个部件进行检查,要重点检查钻杆是否存在弯曲。在进行钻进的过程当中应该时刻的关注钻机的运行状态,保证钻头的冷却。

2.2.4 缝隙冲洗和压水试验

当钻孔作业完成之后,需要对钻孔进行冲洗,应该确保冲洗的水压以及流量,冲洗的顺序应该从下往上,冲洗的程度应该一直确保钻孔回水变清为止,为了保证冲洗的效果,可以再冲洗十几分钟,从而把钻孔中的沉渣完全的冲洗出来,最终确保孔低的沉渣不超过相应的标准。对于冲洗所使用的水压应该不小于灌浆压力的五分之四。等到缝隙冲洗工作完成之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压水试验。

2.2.5 灌浆结束标准

在灌浆规定压力下注入率小于 0.4L/min 时, 持续灌注 60min 或注入率小于1L/min,继续灌注1.0h,灌浆可以结束。

2.2.6 封孔

灌浆结束后,采用分段压力灌浆封孔法封孔, 用灌浆泵压入水灰比0.5:1的浓水泥浆,浓封完毕后,待凝 3d,孔口上部空余部分采用粘土球扎实封孔。

3 孔口封闭器在帷幕灌浆中的应用

3.3.1 工作原理

改进型孔口封闭器是利用橡胶圈的弹性和韧性在压盖压力作用下膨胀抱紧灌浆管,封闭孔内浆液形成孔内循环,并在钻机动力作用下使灌浆管在孔口封闭器中心灵活转动和升降、且不漏浆。从而使灌浆管像搅拌棒一样搅扰孔内流动浆液,改变浆液流态,缓解浆液凝结速度,达到克服固管的目的。

3.3.2 孔口封闭器灌浆工艺

(1)采用孔口封闭灌浆法时,由于各工程的地质条件和目的、要求不同,故先导孔和灌浆孔内各灌浆段钻孔冲洗、裂隙冲洗、压水试验或简易压水的做法可能有所不同,对此不宜进行统一规定。

(2)帷幕灌浆采用孔口封闭灌浆法施工,其浆液的比级和变换与常规压力灌浆法所用相同。在灌浆过程中当较长时间灌注浓浆时,灌浆管在孔内容易被水泥浆凝住。防止的主要办法,一是灌浆泵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有足够的排浆量,回浆管回浆量宜在15L/min以上,以保证孔内浆液很好地循环流动。另一是在灌浆过程中要经常转动和上下活动灌浆管,特别是在灌注浓浆期间,应加多转动的次数。

4 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处理措施

4.1灌浆中断

在灌浆施工之前及其过程之中做好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其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应采用的性能符合要求的输浆管材,且在施工时应经常检查并确保其连接牢固、无破损和堵塞现象;应确保灌浆泵的性能能够满足施工的需要,在最大的灌浆压力下能够持续地进行长时间的工作,并在施工中注意做好保养工作,在每次灌浆完成以后都要对灌浆泵进行认真地清洗;应对压力表进行及时校正,确保符合要求;高压灌浆阀门、隔浆塞等部件同样应及时清洗。

4.2 串浆

串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灌浆孔间的岩层中由于缝隙较多并相互串连,使得灌浆孔之间产生连通,并导致了串浆通路。对于串浆现象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对串浆孔和灌浆孔进行同时灌浆,并且每个孔都设置一台灌浆泵进行灌注;在串浆孔漏浆部位的上方安装灌浆塞来进行严密堵塞。

4.3 漏浆

对于大量漏浆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通过低压甚至自流式的灌浆方式来降低灌浆压力,直到缝隙逐渐充满浆液、并降低流动性之后再慢慢提高灌浆的压力;将进浆量限制在30-40L/min 以下,并采用浓浆进行灌注,直到进浆量明显减少之后再慢慢提高灌浆的压力;采用浓浆甚至可以在浆液中掺加砂料来进行灌注,通过降低浆液的流动性,再加上同时适当地降低灌浆的压力,以此来限制浆液流动的范围,保证浆液不至于流失过远,直到单位吸浆量已经降低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再采用不掺粗料的正常浆液继续灌注并逐渐提高灌浆的压力。

5 质量检验

5.1 检查原始记录, 分析灌浆资料。

检查孔的压水试验,应按照单孔压水试验操作规程,并分三个压力阶段进行(50.6、101.3 和 151.9)kPa。但是在试验前要用相当于 1.5 倍左右设计水头的压力进行压水冲洗,获得稳定流量以后,再进行三个阶段的正式压水试验工作。所得结果凡≤设计规定的吸水率数值,即可认为灌浆符合要求。

6 小结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意义重大但容易出现问题灌浆技术是水利工程中的常见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较为复杂,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施工方式的繁杂多样再加上施工顺序等都会对施工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稍有不当就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广大技术人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在施工中自觉的积累相关的经验,不断的促进我国的水利工程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永桂.红旗水库坝基防渗帷幕灌浆施工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9.

[2]DL/T 5148-200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

[3]陈国平,王军社.大连新船坞扩建工程临时帷幕灌浆试验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2006(6).

篇9

Keywords: curtain wall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future trends of the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新技术的运用和建筑材料的更新换代,建筑事业迎来了快速的发展。幕墙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历了由大众化向特色化方向发展的阶段。在目前的建筑幕墙施工中,许多幕墙施工已经实现了建筑物幕墙与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结合,使幕墙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一、幕墙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现状

目前幕墙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总结出了独有的发展模式,当前幕墙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主要呈现以下状态:

1、目前幕墙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权力相对集中

当代幕墙施工企业的规模已经由起初的中小型分散企业发展成为大中型的集约化企业,在这些企业中,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由于幕墙施工企业规模较大,在建筑施工中,涉及环节多,包括材料采购、人员组织、设备租用、工资支付等等。对于这些环节,多数的幕墙施工企业采取的管理模式是管理权力集中化。这种管理模式的好处在于公司可以对施工环节进行有效的管控,可以最大程度发挥管理效力。

2、目前幕墙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注重对施工方法的总结

由于幕墙种类很多,可以分为玻璃幕墙、铝板幕墙,石材幕墙等,对这些幕墙在施工的时候施工方法是不同的。通过长期的施工,幕墙施工企业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对每一种材质的幕墙采取何种施工方法均有深入的研究,能够做到按照材质选取适当的施工方法,做到施工方法匹配。因此,在幕墙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中,注重了对施工方法的总结。

3、目前幕墙施工企业项目管理采用了项目承包责任制的管理模式

由于幕墙施工是建筑施工的门面工程,对整个建筑影响很大,如果幕墙施工质量不过关,将会对整个幕墙施工企业造成恶劣的影响。为了有效保证幕墙施工质量,并且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当前的幕墙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纷纷采用项目承包责任制的管理模式,将项目管理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责任人,使幕墙施工项目中的各个环节都处于有效管理之下。采用隔离承包责任制管理模式以来,幕墙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得以高效运行。

二、如何实现幕墙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高效化和优质化

幕墙施工企业要想实现项目管理的高效化和优质化,就要对施工过程进行优化,提高项目管理的执行力度,提升项目管理的品质。

1、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保证幕墙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有制度可依

幕墙施工企业要想实现项目管理的高效化和优质化,首先就要从管理制度入手,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目前的幕墙施工企业,活源方面有充足的保证,对施工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要想保证施工质量,除了要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之外,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也是极其必要的。在幕墙施工企业中,项目管理制度是纲,是指导施工项目管理的依据,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不但是幕墙施工企业质量工作的需要,也是幕墙施工企业内部项目管理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想实现幕墙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高效化和优质化,就要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

2、构建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保证幕墙施工企业项目管理高效化

幕墙施工企业中,要想使整个项目管理高效化、优质化,就要构建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发挥项目管理体系的作用,为幕墙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服务。构建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优化施工项目组织结构

幕墙施工项目管理的重点在于要构建合理的组织结构,要对现有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成立强有力的施工项目经理部,对施工人员进行合理的调配和运用,达到提高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和提升施工品质的目的。因此,优化施工项目组织结构是保证幕墙施工项目高效化优质化的有效手段。

(2)编制详细的幕墙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幕墙施工中的所有施工细节和施工方法,因此,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对施工细节和施工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使施工组织设计成为指导幕墙施工的工艺性文件。因此,有必要加强幕墙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作,使施工组织设计尽可能地详细化。

(3)优化成本管理系统和生产指挥系统

在幕墙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系统和生产指挥系统是两大主要系统,要想实现幕墙施工项目管理的高效化和优质化,就要对这两个系统进行优化。优化成本管理系统的目的在于可以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效益,优化生产指挥系统的目的在于可以提高施工效率,提升施工品质。

3、营造以人为本的项目管理氛围,保证幕墙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优质化

幕墙施工企业的管理制度再完善,管理制度再优越,最终都是由人来执行的。所以,幕墙施工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的管理,营造以人为本的项目管理氛围,使员工能够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的投入到幕墙企业的项目管理中来,为企业的项目管理献计献策,从人员上保证幕墙施工项目管理优质化。

三、幕墙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未来趋势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幕墙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并朝着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主要发展趋势分为三个方面:

1、幕墙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朝着高效化方向发展

幕墙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已经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制度方面还是执行力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历过长期的发展,幕墙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制度建设日趋完善,管理体系日趋成熟,项目管理已经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因此,基于上述条件,幕墙项目管理朝着高效化方向快速发展。

2、幕墙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朝着优质化方向发展

幕墙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除了要实现高效化发展之外,还要实现其优质化发展,优质化发展是在和高效化发展之上的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在幕墙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一直强调要实现企业的优质化服务和高效益发展,企业的优质化服务已经成为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因此,幕墙施工企业也应根据建筑企业的总体要求,确定优化服务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3、幕墙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的不断发展,建筑企业已经建立起成熟的施工体系和专业化的施工队伍。而幕墙施工企业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一个分支,也在多年的发展中对幕墙施工积累了宝贵的施工经验,具备了成熟的、专业化的施工队伍。依靠专业化的施工队伍,幕墙施工企业实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幕墙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将会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德堂.简述玻璃幕墙等的施工管理分析[J].建筑机械化.2009年09期

篇10

从事水利建筑行业的工作技术员都知道,在水利工程防渗施工中,帷幕灌浆技术是一个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帷幕灌浆技术越来越得到水利建筑行业的关注。

1、帷幕灌浆技术的原理

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在开挖断面附近钻孔,直接通道底层内部,然后向空内进行灌浆,在浆液的压力作用下降岩层中原本存在的水分排出,而原来的空隙则被浆液所填充,这些浆液最终汇合、凝固之后就成为一个固体,从而起到防水加固的作用。

2、帷幕灌浆施工工艺流程

2.1 施工顺序

施工顺序为: 测量布孔设备安装造孔冲洗压水试验灌浆封孔。

2.2 施工工艺

2.2.1 施工测量

了能够准确的进行钻孔,应该按照相应的资料进行测量,在测量的过程当中应该对相应数据进行检查,确保数据的精确,经过测量对钻孔分布进行设置。

2.2.2 灌浆孔布置

按设计要求在防渗墙轴线上布置灌浆孔,分Ⅲ序,孔距2m,孔位轴向偏差不得超过 10cm,孔深为防渗墙砼底部 20~30m不等,均超过设计帷幕灌浆底线。

2.2.3 造孔

(1)前期清理场地

对工作的场地进行相应的平整对工作场地上存在的杂物进行清理,从而保证钻架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防止在钻孔的过程当中出现意外。

(2)试验运行

在运行的过程当中对钻机的情况进行检查,从而保证钻机能够以高性能运行。做好钻孔过程当中的水以及电源的供应工作。第三,在钻孔开始之前对钻机的各个部件进行检查,要重点检查钻杆是否存在弯曲。在进行钻进的过程当中应该时刻的关注钻机的运行状态,保证钻头的冷却。

2.2.4 缝隙冲洗和压水试验

当钻孔作业完成之后,需要对钻孔进行冲洗,应该确保冲洗的水压以及流量,冲洗的顺序应该从下往上,冲洗的程度应该一直确保钻孔回水变清为止,为了保证冲洗的效果,可以再冲洗十几分钟,从而把钻孔中的沉渣完全的冲洗出来,最终确保孔低的沉渣不超过相应的标准。对于冲洗所使用的水压应该不小于灌浆压力的五分之四。等到缝隙冲洗工作完成之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压水试验。

2.2.5 灌浆结束标准

在灌浆规定压力下注入率小于 0.4L/min 时, 持续灌注 60min 或注入率小于1L/min,继续灌注1.0h,灌浆可以结束。

2.2.6 封孔

灌浆结束后,采用分段压力灌浆封孔法封孔, 用灌浆泵压入水灰比0.5:1的浓水泥浆,浓封完毕后,待凝 3d,孔口上部空余部分采用粘土球扎实封孔。

3、孔口封闭器在帷幕灌浆中的应用

3.3.1 工作原理

改进型孔口封闭器是利用橡胶圈的弹性和韧性在压盖压力作用下膨胀抱紧灌浆管,封闭孔内浆液形成孔内循环,并在钻机动力作用下使灌浆管在孔口封闭器中心灵活转动和升降、且不漏浆。从而使灌浆管像搅拌棒一样搅扰孔内流动浆液,改变浆液流态,缓解浆液凝结速度,达到克服固管的目的。

3.3.2 孔口封闭器灌浆工艺

(1)采用孔口封闭灌浆法时,由于各工程的地质条件和目的、要求不同,故先导孔和灌浆孔内各灌浆段钻孔冲洗、裂隙冲洗、压水试验或简易压水的做法可能有所不同,对此不宜进行统一规定。

(2)帷幕灌浆采用孔口封闭灌浆法施工,其浆液的比级和变换与常规压力灌浆法所用相同。在灌浆过程中当较长时间灌注浓浆时,灌浆管在孔内容易被水泥浆凝住。防止的主要办法,一是灌浆泵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有足够的排浆量,回浆管回浆量宜在15L/min以上,以保证孔内浆液很好地循环流动。另一是在灌浆过程中要经常转动和上下活动灌浆管,特别是在灌注浓浆期间,应加多转动的次数。

4、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处理措施

4.1灌浆中断

在灌浆施工过程中,因为停电、浆液堵塞、输浆管破裂及机械故障等原因均会导致灌浆的中断。因此,在灌浆施工之前及其过程之中做好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其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应采用的性能符合要求的输浆管材,且在施工时应经常检查并确保其连接牢固、无破损和堵塞现象;应确保灌浆泵的性能能够满足施工的需要,在最大的灌浆压力下能够持续地进行长时间的工作,并在施工中注意做好保养工作,在每次灌浆完成以后都要对灌浆泵进行认真地清洗;应对压力表进行及时校正,确保符合要求;高压灌浆阀门、隔浆塞等部件同样应及时清洗;水电系统方面应做到定期检查和保养。而一旦发生灌浆的中断,应立即采取措施尽量缩短中断的时间,争取尽早复灌。

4.2 串浆

在灌浆施工过程中,有时会发生浆液从其他钻孔或者地下裂隙中流到帷幕的设计范围之外,从而造成浆液流失的现象,即为串浆。串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灌浆孔间的岩层中由于缝隙较多并相互串连,使得灌浆孔之间产生连通,并导致了串浆通路。对于串浆现象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对串浆孔和灌浆孔进行同时灌浆,并且每个孔都设置一台灌浆泵进行灌注;在串浆孔漏浆部位的上方安装灌浆塞来进行严密堵塞。

4.3 漏浆

在灌浆施工过程中,由于缝隙较多、灌浆压力较大,通常会出现浆液注入率过大的现象,其实往往是发生了大量的漏浆。对于大量漏浆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通过低压甚至自流式的灌浆方式来降低灌浆压力,直到缝隙逐渐充满浆液、并降低流动性之后再慢慢提高灌浆的压力;将进浆量限制在30-40L/min 以下,并采用浓浆进行灌注,直到进浆量明显减少之后再慢慢提高灌浆的压力;采用浓浆甚至可以在浆液中掺加砂料来进行灌注,通过降低浆液的流动性,再加上同时适当地降低灌浆的压力,以此来限制浆液流动的范围,保证浆液不至于流失过远,直到单位吸浆量已经降低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再采用不掺粗料的正常浆液继续灌注并逐渐提高灌浆的压力;当出现岩层在长时间内一直大量进浆的现象,还可以采用间歇灌浆的方式,即每连续灌注一段时间就停止灌浆,等浆液凝结一段时间再继续灌注。

4.4 固管

在灌浆施工过程中,当射浆管和孔壁由于浆液达到了凝结条件而胶结到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固管现象。固管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浆液由于在压力的作用下损失了一部分水分,并在循环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放热和压力作用等原因导致其温度逐渐升高,从而大大缩短了其凝结的时间;在孔内的环状间隙处或灌浆管、阀门等部位发生了水泥颗粒的沉积现象;由于射浆管下端过于贴近孔壁而导致浆液在循环过程中在射浆管口受阻并逐渐沉淀。对于固管现象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采用回旋式孔口封闭器,并在灌浆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上下活动和转动灌浆管;经常观察回浆浓度和回浆量,保持回浆管内一直有超过15L/min的回浆量,并在回浆失水过多的时候立即将浆液稀释。

4.5 操作方法不当

钻进时过大的加压,使钻杆产生多段处的严重弯曲,特别是在不利的地质条件下,对产生钻孔偏斜的影响会更大;使用磨损过钝的金刚石或硬质合金钻头钻进,会因在金刚石颗粒或合金粒向岩石内切入不稳定的情况下,容易改变钻头的钻进方向;在松散易坍塌的岩层中钻进,冲洗液的排量过大,压力过高,特别是使用粘度很小的泥浆或清水作冲洗液时,会较严重地破坏孔壁,造成孔内某一局部的坍塌,使孔径扩大。

5、质量检验

5.1 检查原始记录, 分析灌浆资料。

钻设检查孔,帷幕和固结灌浆要钻取岩芯,观察胶结情况,所有检查孔均作压水试验,帷幕灌浆检查孔数,要求按灌浆孔总数10%布置。固结灌浆按 5%布置,其位置应该在可能出现问题的位置,帷幕灌浆检查孔径不宜

检查孔的压水试验,应按照单孔压水试验操作规程,并分三个压力阶段进行(50.6、101.3 和 151.9)kPa。但是在试验前要用相当于 1.5 倍左右设计水头的压力进行压水冲洗,获得稳定流量以后,再进行三个阶段的正式压水试验工作。所得结果凡≤设计规定的吸水率数值,即可认为灌浆符合要求。

6、小结

总之,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做好相应的防渗措施,减少渗漏给水利工程带来的损失。广大技术人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在施工中自觉的积累相关的经验,不断的促进我国的水利工程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永桂.红旗水库坝基防渗帷幕灌浆施工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9.

[2]DL/T 5148-200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

[3]陈国平,王军社.大连新船坞扩建工程临时帷幕灌浆试验分析[J].水利水电技术,2006(6).

篇11

1 做好维修养护经费测算工作

为科学合理的确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保证测算成果科学准确、真实可靠,按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试行)》(水总〔2015〕315号)、《宁夏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测算定额标准(试行)》,对县级区域内不同类别、等级的公益性和准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依据规模选取相应的综合定额标准,计算出单项工程年均维修养护经费,分类汇总得出县级区域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

2 编报年度工程维修养护方案

工程维修养护方案是维修养护项目实施的依据,由工程管理机构或乡镇对小型水利工程开展拉网式普查,通过调查详细掌握辖区内工程现状,了解需要进行维修养护工程各部位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维修养护措施,精心编制各类工程维修养护实施方案。项目县根据上级奖补资金和县级自筹资金落实情况,结合辖区工程运行管理现状和特点,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自行确定工程维修养护项目,经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同时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3 规范维修养护工程的建设管理

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作为项目的实施主体,严格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完成建设任务,建立健全绩效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其直属的工程管理单位或受其委托的乡镇,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投标、合同制管理等方式选择具有相应资质或相应技术力量的专业化队伍承担小型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工作。对单宗维修养护资金超过50万元的项目原则上要履行招投标程序,对小于50万元的维修养护项目实行合同管理和资金报账制。

项目县区统筹安排中央、自治区和市县维修养护资金,认真落实地方财政对维修养护经费的投入,部分县区以政府牵头对维修养护组织实施、资金使用范围与用途、部门(乡镇)职责、验收程序作了明确规定,积极筹措安排县级配套资金,按“谁受益、谁维护”,“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则,合理分配工程维修养护及运行管理费用,支持部门、乡镇做好维修养护工作。采取倒排工期、督促检查等措施,加快施工进度,做好已完工程的验收、结算等工作。

随着各项维修养护工程的全面实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也贯穿于维修养护工作的全^程。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从项目申报与审批、合同签订与管理、资金安排与使用、工程实施与验收等环节对资料进行及时整理。做到维修养护项目请示、批复文件、设计图纸、施工合同齐全,现场记录、工程验收单、结(决)算认定书手续完备,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的结果能够妥善保存,全面、系统、真实的反映工程的维修养护情况。

4 明确维修养护资金的安排使用

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把管好用好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补助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认真组织学习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明确维修养护资金的使用范围。维修养护资金到位后县区均设立专用账户,对各类资金实行分级管理,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和标准,实行专户专账、专款专用。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及完成的工程量及时拨付工程款,做到资金足额用于工程建设,杜绝了资金的挤占挪用,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 严格绩效考评,确定资金奖补额度

篇12

多工位压力机在应用中表现出众多优势,在一台多工位压力机上实现多个工位运行,通过多工位送料机构将冲压件在模具之间进行传送。在一对送料夹板运作下,工件从一个工位传送到另一工位,在夹板中设置若干夹具实现工件夹持。上世纪七十年代,集成电子技术、机械控制及检测技术等为一体,研究出了新型冲压设备即三坐标板冲多工位压力机。多工位压力机的出现,满足了工业批量生产对冲压设备的需求。为满足企业自身实际需要,在多工位压力机模具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关注一些细节问题,优化设计细节以保障多工位压力机模具设计质量。

1 多工位压力机模具设计中应关注的细节问题及优化措施分析

三坐标多工位压力机送料运动表现为三维立体动作,包括夹紧、提升、送进、下降、松开与返回几个动作。而传统的二坐标多工位压力机动作表现为二维平面动作,相比三维立体动作缺少了提升及下降动作。采取三坐标多工位压力机,其送料运动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模具的限制。为切实确保多工位压力机模具设计质量,需要充分关注设计细节问题,将其作为设计处理的关键点,以切实保障模具设计水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模具结构小型化,确保全线下模高度一致。受多工位压力机模具有限空间限制,在进行模具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坚持结构紧凑原则,合理优化结构空间,将结构尺寸最大程度上降低,实现模具结构小型化。考虑到多工位压力机在运行过程中通过两根送料杆从两边进行工件夹紧,要求全线下模高度保持一致,模具高度设置同样应保持参数一致。多工位压力机安装模具示意图1所示。

2)夹持器及顶料设置。模具设计中,通过同一基板安装夹持器及夹爪于主夹板中。多工位压力机运行要求通过夹爪或夹持器进行工件夹取,为便于夹持器或夹爪深入,方便进行坯料提升操作与下模剪断操作等,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夹取空间问题,预留出相对充分的空间是保障多工位压力机模具运行质量的基础。在设计中,应充分关注以下问题:进行模具四角切槽操作,确保夹紧器通过切槽进行工件夹取,模具壁与夹紧器之间应确保存在不低于20mm的间隙。如模具四角切槽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则需要采取下顶料装置进行工件上浮。当前,下顶料装置主要表现为弹簧、汽抽缸、拉伸垫。通过下顶料装置进行工件上浮操作,其上浮距离必须要超出夹持器下板的实际厚度参数,一般上浮距离多控制在30~50mm范围内。弹簧式顶料装置与气缸式顶料装置应用较为常见,相对而言,为获得更好的送料快速响应,并满足模具安装空间要求,多选择采取弹簧式顶料装置。在模具设计过程中,为保障模具顶料装置运行质量及动作可靠性,要求采取防尘、性能突出且寿命较长的弹簧。

3)工件导向及定位设计。多工位压力机在设计过程中,为确保模具满足实际需求,需要切实做好工件夹持、工件导向及定位工作。多工位压力机模具需要对所有工位设置工件夹取检测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对工件被夹持状态进行检测。基于此,在模具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检测传感器设置空间问题。多工位压力机工件定位实现主要是通过定位销来完成,定位销设置于下模中,具体如下图2所示。

在一般设计中,于拉伸工位工件中进行定位孔设置,其后续工位下模则设计有相应定位销以实现工件定位操作。在多工位压力机模具设计中,其工件定位可通过单定位销来实现,如采取多个定位销则可能会引起送料精度不足从而影响工件定位效率及质量。为保障工件定位的准确性与快速性,在设计中要求下模安装工件导向柱。如工件导向柱实际高度与工件夹紧曲线之间不相互干涉,则其高度参数应尽量选大值,但其高度不宜超出送料杆提升行程高度。

4)废料处理问题。进行多工位压力机模具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废料切碎问题与废料排除问题,模具运行应可以将废料切碎到符合标准值的碎块,以方便废料排出。一般废料切碎以长度不低于300mm为准。在完成废料切碎后,废料会通过前后台进行排出,设计要求废料槽倾斜角不小于30°,且废料槽应延伸出工作台50mm。废料槽截面尺寸一般最小设计规格为350×700mm,其长度及宽度方向应超出最大废料对角线尺寸参数的两倍。如出现模具自动排料困难问题,可以采取增加气动清理废料装置。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多工位压力机下模不应作为废料贮存箱。如工作台送料行程距离超出1m或工作台前后尺寸超出2m,在这种环境下采取工作台前后方向排废料的方式存在着不合理性,一般要求在底座上或送料方向工作台台面中开废料排除孔。

5)整形要求与干涉检查问题。三坐标多工位压力机进行工件整形,可以通过凸模侧孔冲压来实现。冲压整形过程中,需要适当降低夹紧行程,为此,需要确保滑动块厚度与凸模厚度参数尽量低,这些装置越薄则夹紧行程越短。在模具工件整形过程中,需要考虑顶料机构、夹紧及滑块干涉问题检查,避免因顶料机构干涉带来生产速度降低问题。为尽可能的降低顶料机构行程,要求滑块位于下死点位置时,工件上平面与下模上平面保持平齐状态。进行干涉检查是多工位压力机模具设计中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在同一模具空间之中同时进行上模、送料机构运动,为避免出现干涉引起碰撞事故,要求完成设计工作的模具做好检验工作,上模与送料机构之间应保持不低于25mm间隙。设计过程中,要求在上模送料方向进行上下模导向柱设置,而不在工件夹紧方向进行设置,以确保工件导向作用有效发挥,此外,多在模具设计中选择应用圆形导向柱。

2 结论

多工位自动压力机模具设计水平及质量直接关系着模具是否能够满足工业生产的实际,关系着模具应用效益。在多工位自动压力机模具设计过程中,需要做好细节处理工作。针对模具设计问题,以模具结构问题、夹持器及顶料设置问题、工件导向及定位设计、废料处理问题、整形要求与干涉检查问题为重点,对其设计细节进行了探索。实践证明,做好多工位自动压力机模具设计细节问题,合理优化设计结构,做好干涉检查及各项设计工作,有助于提升设计生产模具质量及水平,为切实满足工业生产需求,实现模具设计及生产效益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彭雁.多工位压力机模具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11(4):88-91.

篇13

引言

项目成本管理是基本建设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费合理使用起决定作用。然而,由于工程项目管理自身具有繁琐性和综合性,加之各项工程活动风险具有不可预测性,这给实际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如何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将成本控制到最低程度是项目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鉴于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尚未完善,各项成本管理分支还没有形成统一化管理,建设单位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仍需从各个方面来完善。作者认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决定了基本建设单位的发展方向,对其进行全面探析具有现实意义。

1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全面分析可能增加项目成本的各类因素,并提出针对的控制措施。在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尽量减少工程损耗量,提高工程项目款利用率,为项目成本预算与造价编制提供有力地条件。对基本建设单位而言,其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基本内容含以下几点:(1)在工程项目开始动工前,准确制定预算编制,其内容要具有全面性,对可能导致成本基准变化的因编写处理方案。(2)当施工单位、项目监理单位与业主三者间对工程有共同意见时,要鉴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为后期工程纠纷处理提供依据。(3)如果工程项目建设过程需要对设计方案修改较多时,那么就要通过变更造价控制对成本进行调整,保证项目投资利用率最高(4)催项目成本进行定期核查,确保成本支出不出现动态超额现象。

2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2.1预算编制方面

基本建设单位的工程项目管理过于重视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而忽视了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在预算编制方面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预算工程计算量不准确。施工图纸设计的准确性是工程建设施工的基础,由于预算工程量计算不准确,经常造成工程建设用料购买量失误,增加了成本损耗,对项目成本管理产生负面影响。二是综合单价套用误差。由于我国的建筑市场管理混乱,在材料价格、档次、税费及利润方面未制定统一标准,而预算编制过程过分依赖综合单价套用,从而导致设备价格编制误差。

2.2变更造价控制方面

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来说,因为施工条件的制约预计方案的结构、材料、设备及人员组织内容出现疏忽,造成施工情况和设计方案脱离,必须进行工程变更,那么项目成本管理有必要进行调整,变更造价控制就是为了解决此类问题。现阶段建设单位在变更造价控制方面反映迟钝,不能根据工程项目方案的变化及时变更造价控制,甚至对发生改变的项目仍采用原来的经费投资方案,这必然会导致资金流失。

2.3签证控制方面

首先,签证意识薄弱。很多业根据个人想法,对工程建设干预,要求对施工的部位临时改动,既没有变更手续,也不办现场签证,这就为后期结算纠纷埋藏隐患,甚至有些单位根本不知道哪些费用必须办理签证。其次,签证办理缺乏规范性。现场签证办理必须要取得业主、工程建设方、监理部门三方共同签字,才具有法律效益。然而,在实际签证办理过程中,并没有按相关程序执行。最后,过于强调签证的作用,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更。部分建设单位严卡签证办理过程,导致在后期的办证方面严格坚持原则,对建设项目的轻重缓急不区分,必须等待签证办理,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势必造成资金浪费。

2.4结算控制方面,

后期结算控制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大多数建设单位认为工程既然已经竣工,那么结算控制可有可无,错误的认为后期成本结算等同于将全部工程费用相加的综合,这样就会造成项目成本管理失去应用的效力。此外,建设单位对工程结算控制方面监管力度不够,使得后期结算的成本问题缺少畅通的反馈渠道,容易造成本大量损耗,直接对项目成本管理造成不利影响。

3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措施

3.1制定合理的预算编制

建设单位加强日常管理,保证所有编制人员能踏踏实实工作,不受外界因素影响预算编制方案。在充分熟悉理解定额的内涵、工程进展、附属项目内容、工程量计算的基础上,还要深入市场做好调查工作,掌握最准确的材料、设备价格,并积极勘查施工现场情况,对照施工图建设内容调整预算编制,确保各项资料数据都来源于实际,避免全部根据理论计算值来制定预算编制。由于工程建设时刻都处于动态变化过程,因此,预算编制必须遵守从实际出发,确保预算编制为后期成本管理中充分发挥价值。

3.2强化变更造价控制

(1)设计变更。首先,由设计部门的错误或缺陷造成的变更费用,以及采取的补救措施,如返修、加固、拆除所生的费用,由监理单位协助业主与设计部门协商是否索赔;其次,设计变更应视作原施工图纸的一部分内容,所发生的费用计算应保持一致,并根据合同条款按国家有关政策进行费用调整;最后,由设计变更引起的工期延误,则由监理工程师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2)材料变更。首先,根据设计变更是否已全部实施,来确定材料是否变更,如果原设计图已实施后,才发生变更,则应标注清楚,并对材料费用进行相应调整;其次,如果发生拆除,已拆除的材料、设备、或已加工好但未安装的成品、半成品,均应由监理人员负责组织建设单位回收;最后,材料的供应及自购范围也应同原合同​内容完全相符。

3.3健全签证控制

健全签证控制不仅能保证成本控制合理,还能为后期成本纠纷提供参考依据,它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所以,健全签证控制具有现实意义。要想保证签证控制体现出实用性和合理性,必须落实以下几点:(1)签证一定要落实到书面,各项手续均通过正规渠道获取。(2)签证内容必须清晰,项目要明确,数量需准确,价格需合理。(3)签证要先行于现场施工,保证签证的及时性,避免因等待签证延缓工程进展。(4)签证直接责任人都要给予签证足够重视,遇到问题要协商处理,保证签证内容能全部落实。图1是典型的工程签证流程图

图1典型的工程签证流程图

3.4完善结算控制

(1)核对建筑工程竣工后的各项指标是否达到批复文件标准,任何一项指标达不到要求都会导致成本浪费。(2)核对变更签证。通过核对变更签证来明确工程调整后的责任方,避免建设规模和标准项目投资不符,造成成本浪费以及无法实现预期目标。(3)检查隐蔽验收资料。工程的隐蔽是工程的重点部分,某些施工单位会对其进行刻意隐藏,在施工材料购买或工程布置方面埋藏隐患,增加工程成本。(4)核对单价。工程单价决定了成本,严格审核单价的计价原则与计价方法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凡是实际工程中涉及到的价格均需审核,保证工程结束后清单的规范性,使结算控制发挥更大的价值。图2是工程项目结算流程。

图2工程项目结算流程

4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设单位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水平对其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由于现阶段我国关于基本建设单位的工程项目管理尚未形成系统化,导致成本管理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因此,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从不同的成本控制角度探析,对提高项目成本管理水平与减少成本损耗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