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图书馆图书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图书和用户借阅资料繁多,包括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现今,有很多的图书馆都是初步开始使用,甚至尚未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根据调查得知,他们以前对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对于图书借阅情况(如借书天数、超过限定借书时间的天数)的统计和核实等往往采用对借书卡的人工检查进行,对借阅者的借阅权限、以及借阅天数等人工计算、手抄进行。数据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由于数据繁多,容易丢失,且不易查找。总的来说,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管理手段。尽管有的图书馆有计算机,但是尚未用于信息管理,没有发挥它的效力,资源闲置比较突出,这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的基本环境。
基于这种问题,有必要建立一个图书管理系统,使图书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避免图书管理的随意性,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查询和修改图书情况。图书馆必须进行信息化管理。
二、图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2.1社会环境对图书管理活动的要求
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现代生活,特别是电子产品的逐渐丰富,更是直接淘汰了部分传统生活方式,比如电子书的应用就直接威胁着传统书籍的发展。不管是随身携带的手机,还是包括Kindle在内的专业电子阅读工具,与传统书籍相比,其便捷性和高存储性的优势十分明显,所以社会对传统书籍的需求自然越来越少。面对这种状况,一些新的电子书籍开始逐渐走进传统图书馆,所以现在的图书借阅已经由单纯的传统书籍借阅向传统书籍和电子书籍并行过渡,如此一来,过去以传统书籍为管理对象的图书管理活动显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图书管理活动中自然需要增加针对以电子书籍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活动,那么图书管理自然需要创新。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与社会生活的融合,已经使如今的社会成为科技带动的社会,扫码、电子查阅等现代技术手段也正逐渐影响图书管理活动,所以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技术的应用,实现与社会同步发展,图书管理也需要创新。总之,社会环境对图书管理活动的要求,是今天图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体现之一。
2.2图书管理活动发展的基本需求
我们一直在强调社会发展对图书管理活动的影响,而事实上,图书管理创新不只是社会环境下图书管理活动的被动选择,还应当是图书管理活动发展的主动选择。上文我们也已经提到,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的出现直接冲击着人们的视觉感官,与传统书籍相比,电子书籍的优势较多,一是携带方便,二是存储空间大,三是动态及声音阅读。这些优势对于现代人的生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书籍面临的压力就比较大。传统书籍管理是图书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所以利用图书管理活动吸引读者选择传统书籍,也是图书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过去的图书管理活动通过图书细化及图书便捷检索等形式来吸引读者,但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这样的方式已经很难吸引读者。所以说,从图书管理自身的角度来说,图书管理创新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三、积极主动提高图书馆馆员的管理水平
想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就离不开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图书馆的宗旨在于为教学、科研服务,应大力支持高等教育,并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图书馆适时服务和发展的关键就是图书馆馆员,图书馆馆员的自身水平直接影响到為读者服务质量的基本素质。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图书管理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结构,充实和完善自己,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必须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能够提高自己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并能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为读者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做到使读者满意。同时,作为文献信息中心前沿的图书馆馆员,必须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涵盖面,不断完善自我的管理水平,并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的实体或是虚拟资源,结合现代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图书馆提供全面的知识服务。知识服务主要是由基于分析和基于内容的参考咨询服务、专业化信息服务、个人化信息服务几方面构成的,使知识能够综合化、系统化、深入化,并能在此基础上形成针对性和适应性更强的再生知识。
四、以馆员为主体建立现代图书馆管理理念
随着图书馆服务水平的不断进步,其衡量标准已不能仅限于图书馆收集、保存和提供文献资料这些基本职能上。在现在信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只有不断的提高所有馆员的知识及服务水平,才能做到使读者满意。馆员提供知识和检索的过程就是知识检索技术的传授过程及文化修养、服务水平的展示过程。为了保证读者获得有技术含量的文献知识,图书馆馆员必须充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包括图书馆学跟情报学两方面。在整个互动过程中,馆员跟读者之间有非常特殊的关系,两者既是相互教育与被教育,又是服务与被服务的。馆员在其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读者对图书馆服务水平高低的评价,所以一定要加强对馆员的培训,提高馆员的管理水平。馆员既是图书馆的主体,也是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的传递者。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由于馆员自身的修养跟能力不同,由此在工作上达到的效果也有很大差异,因此馆员的作用不可忽视。为了使馆员起到应有的作用给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就必须建立“以馆员为主体”的现代图书馆管理理念。
参考文献
篇2
公共图书馆开展图书管理工作,主要就是为了能够给读者提供更加方便和快捷的借阅服务,避免出现因为乱放图书影响读者阅读的情况。所以,这就需要图书馆的布局工作人员应该注重采取有效的方式,切实保证读者的服务需求得到很好的满足。首先,可以通过设定图书馆相关的条文,然后对于读者节约提出一定的要求,在不同的地方可以设置分类的清楚展示,保证对于区域内的图书有很好的而了解。同时,可以对于不同的图书进行编号,使读者可以进行更加快捷有效的查?。最后,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图书借阅,从而保证图书借阅的有效性,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保证公共图书馆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二、设置专属书架专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公共图书馆在提供文化服务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开展图书管理工作的时候,读者在借阅图书的时候往往会耗费比较多的时间,因此,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图书馆可以通过设立新书和热门图书的专区。专区可以为读者提供最新出版的新书,可以更好地引领读者尽快地掌握相关的文献资料的情况。针对一些热门的图书,可以将其摆放在一些显眼的位置。随着新书的不断出版,可以对其进行重新排列。这样会使读者在进行阅读的时候会更加的方便,可以很好地避免因为读者的使用导致书架出现混乱的局面,真正实现了有效阅读,科学管理的目标。
三、增强与读者的沟通,保证书刊质量
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保证书刊的质量,应该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增强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对于读者的阅读需求有更好的了解。然后可以对于公共图书馆的相关部门提出订书的相关需求。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保证图书馆书籍的质量。同时,对于书架的布局应该进行定期的调整,从而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相关管理人员还需要进入到市场中进行考察,增加适合社会需要的文献。应该定期对于图书记性修订和保护工作,切实保证文献的质量,更加有效地位读者提供服务,充分保证相关图书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四、开展图书预约服务
当前,在我国公共图书馆中,往往会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图书馆受到经费的限制,图书的数量比较少,难以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尤其是一些比较新潮和热门的图书,数量比较少,这样就会导致许多读者的阅读体验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怎样增加图书的利用效率,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成为了其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和问题,公共图书馆可以开展图书预约服务,通过网络或者客户端,让读者可以进行阅读预约。通过这样的方式,公共图书馆可以更加有效地安排图书的阅读。这样会使图书的利用效率大大增加,读者的阅读需求会得到更好的满足。这样对于节约图书馆的经费,节省读者的阅读时间,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读者的阅读将会更加的方便和快捷。
五、创设良好的借阅环境
对于读者来说,阅读内容对于读者的阅读体验会有重要的影响,同时,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于读者的阅读体验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阅读环境会影响到读者的综合素质。因此,这就需要公共图书馆在建设的过程中,应该认真考量读者的实际需求,为读者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的模式下,读者对于图书馆的依赖会大大增加,读者的借阅量会得到很好的保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还应该注重理解读者,注重以高度的热情开展图书管理服务。只有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才能够尽可能地减少管理人员和读者之间的摩擦,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六、努力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创设一流服务
篇3
前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文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如何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跟紧中央步伐,从基层的实际情况出发,满足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和思维方式发生重大的变化的要求,是图书馆事业发展迎来的新机遇。图书馆只有顺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才能不被时代的潮流所抛弃。目前我国的县级图书馆存在着许多问题,不符合时展要求,影响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此,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课题。
整体而言,目前基层图书馆的建设还相对滞后,还存在着有馆无书、有书无管、图书陈旧、设备落后等现象,难以满足广大群众的阅读需要。因此,基层图书馆要亟待加强建设和发展。
一、基层图书馆藏书现状
1、图书馆购书经费不足,入藏少。
目前,我国县级图书馆是政府拨款,由于地方政府财力不足以及对图书馆事业不够重视等原因,导致县级图书馆的藏书跟不上。有的县级图书馆财政拨款只能勉强维持工作人员的正常办公开支,根本无力购书;各种原因,造成藏书少,订阅的书籍少,资料陈旧,期刊类目不足、更新缓慢,有的图书馆计算机很少,满足不了读者要求。
2、设施落后
由于地方政府对基层文化建设投入资金不足,各县图书馆房屋破旧,面积狭小,功能不全,甚至图书馆年久失修,防火等级不高,水、电、暖等服务设施严重老化,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广大读者的借阅活动,也影响了图书保护的各种设施、设备购置。
3、管理不善
目前我国的县级图书馆人员老化严重,加上管理人员知识层次参差不齐,敬业精神不强,专业素质不高,不能用主要精力从事图书管理工作;有的重岗位设置,轻馆员素质,用人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有效机制,专业人才缺乏,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这样一来,无论知识结构,还是专业技能等均无法满足新时代基层图书事业的发展。
二、图书流失现象
县级图书馆的图书流失比较严重,各类图书长期使用未得到应有的修补,自然损耗十分明显。虫蛀现象,制度执行不力,导致图书损失严重。
1、自然损耗
图书作为印刷型出版物的主要文献类型之一,不可避免会因受潮、发霉以及强光照射、风沙侵袭等自然因素的损坏。在长期的图书馆工作中我们认识到,靠近窗口经常受到阳光照射的书刊,不仅其书脊的书名颜色容易变浅变淡,而且其纸张也容易泛黄变脆。
2、虫蛀损耗
基藏图书在保存过程中,不可避免遭受害虫、霉菌或者其他有害生物的入侵。此类害虫通过钻蛀、侵蚀和污损危害基藏图书。
3、外借损失
(1)读者借而不还,是图书损失常见的现象。有些读者自身素质不高,借走的图书不爱惜,不是随丢随放就是翻阅时不小心损坏,有的转借他人后无法追回,有的干脆不还,造成图书流失。
(2)领导借阅后不还,管理员不好意思催收,形成了领导有借无还;还有学者、科研人员借阅专业图书或期刊作为长期查阅的资料,久久不归还,致使书库长时期短缺,时日长久,图书不自觉的流失。
(3)图书管理员对自身要求不高,职业素养得不到提升,图书管理责任意识不强烈,对于借阅图书的朋友要求不严,哥们义气胜过管理制度,朋友借走图书不爱惜、不归还,自己碍于情面,不落实制度,一个人借而不还形成了一片人有借无还。
(4)是单位合作,所谓共建图书室。某单位因上级领导要来检查,涉及到精神文明建设项目,首先想到的就是与图书馆合作,成立共建图书室。出面牵头的往往是单位及县级主要领导,所要提供的图书也往往是几百册甚至是上千册。检查过后,变换了经手办理共建的主要领导,所借出的图书变成了“刘备借荆州”。这种失书形式,对图书馆的藏书结构杀伤力最大。
(5)管理人员自身的借书不还现象。图书管理人员对馆藏图书一清二楚,哪本图书最适合自己,哪本图书是自己最爱也心中有数。所以,对自己的心爱的图书借了,干脆就不记录,这也是图书流失的另一种致命杀手。
三、控制基层图书馆图书流失的措施
1、健全图书管理制度
为了满足读者需求,同时为了管理好人、保护好图书,图书馆需要制定一套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如图书借阅制度、图书丢失和污损赔偿制度、定期催还制度、逾期罚款制度及工作人员职责管理制度等。制度一旦制定,就要坚决执行,如发现有损坏、偷窃等行为者,要视情节轻重按制度给予相应的处分,如果是工作人员直接造成的损失,当班的工作人员也承担责任。
2、加强防范措施
(1)安装图书防盗系统,防止失窃
图书防盗系统改变以往“人盯人”、“人看货”的方式,它以高科技的手段赋予图书一种自卫能力,使安全措施落实到每一件图书上,彻底有效地解决图书失窃问题,安装图书防盗系统比没有安装图书防盗系统的要降低60%-70%的失窃率。
(2)借书时人书分流法:
当读者选择完所需的图书后,在图书出纳台办理借还手续时,工作人员应把读者所选的图书从防盗系统的侧面递出去,图书并不经过防盗系统,读者办理借还续后直接经过防盗系统,然后从防盗天线侧面把图书带走。如果读者身上有未正常办理手续的图书,防盗系统则报警。
(3)安装监控仪
监控仪以强硬而礼貌的方式阻止读者“顺手牵羊”的行为,遇到行窃行为,直接拿出证据,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纠纷,这对偷盗者来说,监控仪在心理上给其造成巨大的威慑,使有行窃念头的读者望而却步。
3、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非常重要,如果管理人员对图书流失现象放任不管,敷衍了事,这对图书馆的工作伤害非常大。所以,必须从政治思想上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觉悟,端正工作态度,增强对工作的责任感,提高对图书的保护意识,并落实一定的处罚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心,让他们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从而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
4、增加藏书设施,延长图书寿命
(1)一般情况下,图书馆的窗户都比较的大,所以,在图书书库的窗户窗帘上,增加一层遮光布,避免日光过强,造成图书过快变黄变脆,延长图书寿命。
(2)加强防虫措施,经常更新防虫药。如《灵香草》,并保证每平方4小包。
5、严格把关,按制度办事
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首先要自觉遵守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想律人,先要律己,严格按照图书馆图书管理规章制度服务广大读者。遇到某些领导借书,也不例外,应该办证就要先办证,不能外借的图书,严格按制度行事,并耐心向领导说明情况,防止贵重、稀少的文献,尤其是地方文献孤本书的流失。当然,如果请示到馆领导,馆领导也得按制度办理,不能因为是上级领导而凌驾于制度之上,并且还要及时催还。
篇4
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是人本思想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运用,它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管理过程中以人而非事或物为中心,通过重视对馆员的发展与图书馆的长远目标相结合,从而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业务能力及个人素养,最终实现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管理的目标和功能。
1.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图书管理理念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具体运用到图书馆管理中有以下特点:一是它以图书馆员工素质的提高和提高读者服务质量的目标为追求。“读者第一”是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最终是离不开图书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服务能力,刚性管理往往让人感觉机械、僵化,忽略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不同程度阻碍了图书馆图书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以人为本力图通过对馆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来提高对读者的服务质量,管理中注重人性化,使馆员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尽心尽责,而读者从馆员的热情服务中也感到温馨,从而在馆员与读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达到让读者满意的服务效果。二是通过各种措施激发馆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本管理通过设定工作规程,提出工作目标任务,使员工把实现工作目标与自身努力结合起来,让员工充分认识到要出色完成工作任务,需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制定出了关于加强职工学习管理的若干规定,鼓励馆员结合工作需要提高业务素养,积极参加包括进修、培训班和学术研讨会等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三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馆“以读者为本,让读者满意”的工作理念。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明确提出我们的工作理念是“以读者为本,让读者满意”。为此制定了图书馆工作人员守则,内容包括服务公约、行为规范。同时要求从加强职业道德入手,加强自身学习。馆领导采取以老带新,组织到兄弟院校图书馆参观学习,派业务人员到外地学习,参加业务培训班等形式,不断提高馆员政治思想、科学文化、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这种把工作理念的实现,通过馆员自身素质的提高,让馆员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图书馆的发展过程,有利于充分发挥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以人为本的图书馆图书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必然趋势
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发展如同其它管理理念一样,经历了一个以事或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过程。图书馆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必然趋势。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知识的爆炸性增长,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图书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环境的改变必然反映到管理理念和管理哲学的改变上。信息量的快速增长,必然要求员工不再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相反,他们被要求去获取和鉴别信息,过滤掉不必要的信息,而保存对读者、对图书馆、对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其次,馆员不再是单纯的借还书工作,还必须对读者进行信息推介,对书目和信息进行深加工,作好图书信息的导航等。这些工作要求馆员对图书馆目标的高度认同,也要求馆员必须拥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而这些是传统管理做不到的,只能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来实现。民主化和管理学本身的发展也推动了图书馆管理走向以人为本,馆员的更大自由成为完成管理目标不可或缺的部分。管理学的发展就是逐步由将人视为工具和机器转变为以人的自我实现为终极追求的过程。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和管理领域的不断拓展也促成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实施。科技的发展使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知识载体的媒介物由单纯的纸发展为纸、存储设备乃至网络。这就需要馆员不仅熟练掌握现代通讯技术,还要当好信息导航员的角色,作好网络信息的组织整序工作。信息也不再是单向地流动,而是在馆员和读者之间双向地流动,这种交流和沟通使图书馆管理不再局限于体力劳动,图书馆馆员的发展就是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要求馆员发展与读者需求形成互动、相互促进,加强管理就要实施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
3.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图书馆图书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读者第一与馆员素质提高并重,开发人才资源,做好人才培养工作。馆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好坏。作为高职院校重要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必须有一批专业基础扎实、理论功底深厚的学术型人才作支撑。这就要求图书馆图书管理必须不断组织学习,提高馆员的整体文化水平,给渴望得到提高的馆员创造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如通过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派出学习、进修等等多种途径,提高馆员综合素质。
3.2完善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的人本的管理,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激励机制和环境,使每一位馆员不是处于被管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自动运转的主动状态,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必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这种环境主要表现为二个方面: 一是指管理激励机制创造的人际关系;二是指管理制度所创设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环境的好坏会影响到人的心境和情绪。因此,营造一种和谐的环境,激发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成为人本管理理念实施的必然要求。
3.3实现民主管理,重视馆员参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每位馆员的意志和能力。因此,通过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决策,增强馆员的主人翁意识,让馆员充分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能够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满足其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图书管理作为一线的服务工作,本身是一项群众性、渗透性很强的综合性活动,必须动员馆员积极参加到本馆的建设当中,从而强化馆员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欲望。在管理过程中,馆员上进心强的优点可以引导他们增强自主管理意识;馆员参与意识强的优点可以引导他们增强主人翁意识;青年馆员个性张扬而解放的优点也可以引导他们争当管理改革的先锋。总之,多种民主管理手段的综合使用,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拓宽馆员参与的渠道,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篇5
图书馆是全社会信息交流的平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也是越来越广。图书馆作为教学与科研的基地,存在着大量的书籍、借书和还书信息。传统的人工记录的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还存在错误,影响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因此,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是必要的,如何在图书馆中充分运用网络技术迫在眉睫。
1图书馆实行网络技术管理的必要性
自从20世纪末计算机数据存储技术的引进,我国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图书的模式就发生了改变,不再需要人工对图书进行分类整理,而是通过计算机技术进行分类管理,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很多时候都需要通过网络技术来进行解决。因此,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中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在图书馆实行网络技术管理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图书馆管理根据所存在的学校性质不同,决定了图书馆的存书种类和服务群体。尤其是在高校中,图书馆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高校中,大部分讲师都给同学们留下一些比较开放性的课题,需要他们自己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自己整理课题。这就要求图书馆的藏书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同时,教授也有自己的科研项目,需要时刻关注全球的信息动态,需要查阅专业文献和资料。这些都要求图书馆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扩大书籍的种类与数量,满足不同人的需求。通过网络能够让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人都能通过网络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参考资料和书籍。其次,在图书馆中实行信息检索是必须的。这样就可以节省借书人的很多时间,在电脑上输入需要的书名,就会出现这本书具体在哪。由此可见,在图书馆中实行网络技术是必要的。
2 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中具体应用
网络的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很大的方便。要想在网络技术下,做好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必须改变原先的传统管理模式,在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运用网络技术,提升工作效率,使其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2.1 在网络技术支持下实现管理自动化
随着国家财政对图书馆的资金支持的不断增大,数字化图书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再加上书籍的种类与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被提上议程。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最重要的就是实现了日常管理工作内容的自动化,改变了原先的反复、冗杂的工作内容,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在图书分类、上架借阅和检索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图书馆管理的自动化,使之最大限度的满足各类读者的需求,从而方便了读者,也提高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2.2 在网络技术支持下实现信息共享
网络图书管理和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更具有服务性,可以为人们提供更贴心的服务,满足不同的需求。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共享,打破了传统的地域之间的限制,使人们更简便、更快捷的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同时,在网络技术支持下图书馆也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在进行信息搜索时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有用的信息资源,实现了图书馆信息的共享和综合利用。
2.3 在网络技术支持下实现图书馆多样化
传统的图书馆是在某个位置建立的存书的建筑,需要查阅资料的人们必须要到指定图书馆才能进行查找,这样既浪费了人们的时间,又使得资料具有封闭性、更新换代慢。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逐步实现了图书馆的多样化。例如,不仅有纸质的传统图书馆,而且在网上还出现了新型的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微缩图书馆等等。这些模式都为人们提供了很多帮助。通过电子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人们就可以在家中利用计算机进行资料的查阅,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不需要再跑到图书馆进行查找资料,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图书馆的管理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多样化的图书馆模式的建立为人们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查资料的方法。
3 信息化下的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给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由于受传统方式的限制,网络图书馆现在还面临着许多挑战。首先,在资料的查阅上,是方便了学生对资料的需求,但是由于网络的局限性,学生只能在局域网中查找,甚至有些同学不知道如何查阅,导致一直查找不到所需要的资料,使查阅系统形同虚设。其次,有些同学读完书后,没有把书籍放回原处,导致同学们查出书籍位置后,在书架上却找不到这本书的情况等等。针对这些情况,必须对现行的网络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使其更加的完善,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4 网络技术下的图书管理创新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首先,在管理理念这方面,网络技术下的图书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充分意识到信息管理的便捷性与实用性,要求他们在日常工作中逐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针对大部分人不知道如何运用图书馆的查阅系统这一问题,管理人员应该对读者进行专业的培训,手把手交给人们应该如何去查阅资料,并把使用方法打印张贴在省目之处,使之更好的为人们进行服务。其次,在管理方式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图书管理实现了网络化和数字化。图书馆已经将大部分书籍都录入书库,人们可以通过查阅系统,确定书籍所在的具体书架,方便取阅。同时,利用网络化技术,在网上建立一个对应的数字图书馆,将纸质的图书扫描成电子版本放在网络上,供大家查阅和下载。这样既可以降低图书丢失后所造成的的损失,还可以让同学们在所需要的书籍被借走之后,通过网络进行下载,实现多个人同时共享一本书籍。真正实现网络信息的共享。
总之,在当今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正以其强大的系统与功能得以迅猛发展,形成全球的经济信息化时代。在图书馆管理的工作中,推行网络技术已经非常普遍。它正在一种全新的网络管理模式,在管理中逐步摸索,实现创新,在图书馆的资源管理上发挥独特的优势,使我国的图书馆图书管理紧跟时代的步伐,发挥出图书馆更强更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篇6
典藏是图书馆发展过程中一项基本的业务,是读者阅读馆内文献的桥梁和纽带,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发展,典藏在图书馆图书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一、典藏在图书馆图书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1、对藏书的调配作用
建立系统完善的图书信息资源体系是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的基础,其中典藏工作负担着藏书的调配工作。一般来说图书馆的采编人员将藏书进行分类、编目之后就会交给典藏人员,典藏人员必须对签收之后的图书进行分配,要从图书馆和读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的对图书进行藏与用。另外还需要对各库的图书设置进行调配,以期能够使图书馆的藏书最大限度满足众多读者的要求。
2、管理过程中的反馈作用
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采购人员必须清楚的知道藏书的数量、以及各类图书的借阅量,只有掌握这些资料才能进行合理采购,这时就需要发挥典藏工作的反馈作用。典藏人员不光对图书馆的藏书情况掌握清楚,而且还掌握图书馆每天的浏览量和借阅量,掌握这些资料就可以给采购人员提供采购依据,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盲目采购图书,避免采购图书与读者要求不一致以及避免藏书的浪费。
3、对藏书进行定点清除
在图书管理工作中,典藏人员不光负责藏书的调配工作、对图书的借阅浏览量登记工作、对图书管理信息反馈工作,还要建立系统完善的典藏目录及时的反馈藏书的动态信息。不仅如此,典藏人员需要做好上述的典藏工作以外,还需要对藏书进行及时的清点和剔除。比如说对各库阅览室丢失报废的图书进行补充,对长久无人为津的藏书进行剔除,相比较其他的工作而言,对藏书的修补和剔除工作更繁琐复杂,尤其是在图书大量流通阅读的时候,所以一般修补和剔除工作是在假期进行的,另外在开展工作之前需要参考相关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慎重的剔除馆内藏书。
二、不断加强典藏工作的措施分析
1、意识到典藏工作的重要性
图书馆的典藏工作组织作用和服务作用体现明显,典藏人员需要对藏书进行调配方便读者阅读,这体现了典藏工作的组织作用,另外典藏人员需要对统计信息进行反馈以及对藏书进行修补和剔除,这体现了典藏工作的服务作用,由此可见,典藏不仅仅是读者和文献之间的桥梁,还是图书馆各个部门的纽带,把图书管理的各个环节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在图书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典藏人员一定要意识到自己本职工作的重要性,更好的开展典藏工作。
2、典藏人员要端正工作态度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图书馆藏书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就对典藏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工作中一定要端正工作态度。在有些图书馆,由于典藏人员没有意识到典藏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工作中马马虎虎,导致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出现了不少问题。另外,还有一些典藏工作人员没有做好信息的统计和反馈,导致馆内图书的资源浪费以及利用效率低下。面对典藏工作巨大的压力挑战,典藏人员一定要端正工作态度,高度重视典藏工作,用实际行动对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3、要合理科学的典藏图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书的类型和传播媒介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电子图书的出现,面对新的变化,典藏人员要及时合理科学的典藏图书。首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的典藏图书,要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生的需求来进行典藏。其次,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合理的典藏图书,随着技术的发展,除了纸质图书外,电子化资料和音像资料也大量出现,针对这种现象,图书馆也要把电子图书应用到典藏工作中。
4、要对典藏资料进行动态调整
在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中,对典藏图书的动态调整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每天对典藏图书的动态分析进行调整和更新,可以更好的为众多读者服务以及更有利于图书馆图书的管理,比如在我们学校中,可以根据学校专业结构的变化,及时的对上架的图书进行调整,最大限度的为学校的师生服务,另外,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以及信息时代的变化,可以采购一些新出版的图书资料,丰富馆内的藏书,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尤其是在技术类职业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设置,多采购一些技术类的书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种类。总之,通过对馆内藏书进行及时的和动态的调整,可以使图书馆按照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要求而不断进步。
结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图书的数量、类型以及资源的传播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典藏在图书馆图书管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典藏人员必须要意识到典藏工作的重要性,端正态度,加强对典藏资料的动态调整,合理科学地典藏图书,以及及时的优化典藏图书,更好的管理图书馆的图书,以满足时展和众多读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篇7
随着近年来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图书馆也先从传统的图书馆发展到自动化图书馆,再发展到今天的数字图书馆,这些变化使得图书馆的形象越来越现代化,人们查找资料也更加方便。对于一些小图书馆和一些图书室来说,由于工作人员比较少,长期以来,作为图书馆的主要工作―图书借阅一直未能很好地开展。在平常的图书借阅工作中, 由于大部分读者不熟悉图书馆藏书,且对图书排架分类的不了解,往往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其所需的书。为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利用已有的办公局域网络条件,将馆藏书籍做成基于WEB的查询系统,实现图书在一个单位的网络内甚至Internet上查询,可使图书查询和借阅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从而使图书室的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一、问题定义及系统背景
本系统是为了方便用户对图书的管理开发的。要求系统界面友好,使用简单,提供对图书信息、读者信息和图书流通情况的编辑、查询、统计报表等全面的数据管理功能,同时使用户能方便的进行图书的出借、返还等操作,并提供预约、续借,馆际互借等功能。此外系统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
三、系统功能分析
系统协助图书馆管理员实现各种日常事务的管理。系统维护数据库,保存图书和读者的资料以及图书流通情况的资料,便于管理员管理图书和读者的有关数据,还可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数据的查询和统计并按所需格式和方式输出。利用这些数据,系统可协助管理员进行读者的图书出借、返还、预约和续借等操作,读者身份认证和借书权限认证等都可由系统承担,大大减轻了管理员的工作量。此外,对于系统本身的维护,系统具备一定的安全机制和信息备份机制,对用户分级管理,设置用户权限,保证系统安全性;提供数据库文件的备份功能,按用户要求备份,防止意外数据丢失影响系统工作。通过需求分析,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具体描述如下:
(1)图书信息维护:主要完成图书馆新进图书的编号、登记、入馆等操作。
(2)读者信息维护:主要是完成读者信息的添加、修改和删除等操作,只有是系统中的合法读者才有资格进行图书的借阅活动。
(3)借书/还书处理:主要完成读者的借书和还书活动,记录读者借还书情况并及时反映图书的在库情况。
(4)读者借阅记录:让每位读者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借书情况,包括曾经借阅记录以及未还书记录。
(5)图书书目检索:读者能够根据不同的信息(如书名、作者、关键词等)对图书馆的存书情况进行查找,以便快速的找到自己希望的图书。
(6)图书超期通知:为图书管理员提供一个统计信息,能够统计出到目前为止逾期未归还的图书及相应的读者信息。
三、可行性研究
在图书管理系统中,要为每个借阅者建立一个账户,并给借阅者发放借阅卡,账户中存储借阅者的个人信息、借阅信息以及预定信息。持有借阅卡的介于这可以借阅书刊、返还书刊、查询书刊信息、预定书刊并取消预订,但这些操作都是通过图书管理员进行的,也即借阅者不直接与系统交互,而是图书管理员充当借阅者的与系统交互。
1.系统设计目标
(1)对图书资源进行分类,到网上,以供读者阅读或查询。
(2)为读者提供图书检索功能,读者能方便地阅览电子图书,建立书签。
(3)图书馆管理员能对读者的用户名、密码及权限进行管理。
(4)图书馆管理员能够通过自己的用户名密码进行登录、查询、修改图书馆藏书信息并能对阅览者的信息进行浏览、添加、删除、修改操作。
(5)该系统还应能对借阅者的借书信息数据进行记录并计算自动计算借阅时间;根据软件设置,系统自动选择对于超时归还者的惩罚办法。
2.分析系统建设在各方面的可行性
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可从技术、经济、操作、组织、社会5个方面进行。
(1)技术可行性由于网络的普遍应用,使的期刊管理业务非常的方便,无需再进行网络的建设。对数据库的支持好、开发难易度容易、使用简单的Windows平台、对组件的支持,采用编译之后执行的方式。SQLServer数据库和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开发出实用、简便、高效的基于网络的期刊管理系统。因此技术上是可行的。
(2)经济可行性一方面,系统的开发不需要额外增加设备购置费、软件开发费、管理和维护费用。另一方面,系统的开发可以较好地解决图书馆因日常事务繁杂而造成的处理效率低,出错率偏高的局面,并可以及时了解各项日常事务的进展情况,为及时调整库存资料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从而明确工作目标,同时还可以减少人工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书本流通量。
(3)操作可行性计算机以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作为人类脑力劳动的有利助手登上历史舞台后,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现代社会组织、特别是企业,学校的信息处理能力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且系统逐步从单项事务信息处理系统迅速向综合服务(决策支持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本系统使用界面良好,易于操作。图书馆拥有一批较高素质的员工,只需了解相关知识,就可熟练操作本系统了。
(4)组织可行性制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设计合理的组织机构、选择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等,保证项目顺利执行。此系统的开发只需要编程技术纯熟的学生,配合熟悉的系统开发过程及熟悉图书管理流程的人即可完成,在学校符合这样要求的人挺多,可组成系统开发团队,所以在组织上市可行的。
篇8
1.爱岗敬业:爱岗就是应该热爱图书馆本职工作,安心于本职岗位,恪尽职守地做好本职工作。敬业就是应该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能认识其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具有荣誉感和自豪感,在职业活动中具有高度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性,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从事图书馆管理工作。
2.读者第一:读者是图书馆直接的服务对象,图书馆工作的任务之一是为读者服务。因此,图书馆员对事业的忠诚,对图书馆工作的热爱,都体现在对读者的认识上,这也是一种职业责任。这就需要培养一种精神,一种以服务为荣、以服务为乐的精神。
3.勤奋好学:勤奋好学不仅是图书馆事业发展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也是职业进取精神的一种体现,图书馆员只有不断的吸取新知识,学习新技术,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增强图书馆行业的竞争力;并且要有终身学习意识,要经常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有了能力才能为读者做好高质量的服务。
4.礼貌待人:礼貌待人就是对他人的尊重,在与人交往态度上的诚恳和气、言语上的谈吐文明,行为上的举止谦恭的表现。它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精神风貌。在读者服务中,要求图书馆员热情文明、真心实意地搞好读者服务工作。
二、丰富的文化专业知识图书馆是人类智力资源中心和文献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必须重视文化和专业知识的培养。
文化基础知识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政经法”和外语等基础知识。管理员要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能够写工作计划和总结,起草报告、文件等,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提高学术研究着述能力。
专业知识是实行内行领导的基础,缺乏专业知识是难于胜任图书管理工作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是图书馆各级管理者的必备专业知识。只有具备丰富的图书馆情报专业知识,懂得自己的管理对象,了解有关业务的具体情况,才能对本馆本部门确定恰当的目标,作出科学的决策,实行内行的领导。专业知识还指各行各业、各层次、各岗位管理共同需要的科学知识,如信息科学、控制论、系统论、决策科学。
随着新的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图书馆学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互相渗透,相互交叉,彼此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知识素质的要求不论在文化知识的广度方面,还是在专业技术的专深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此外,图书馆是自动化、电子化、网络化、虚拟化的多功能知识服务场所。计算机将成为现代图书馆的重要标志之一,利用其管理数据库,不仅可以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可以迅速、准确、灵活地为读者检索资料,满足读者的需求,有效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三、较高的业务能力
随着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要求除掌握多层次知识外,还应具有宏观思维、科学的逻辑推理、预测分析、灵敏的信息与心理研究等能力,这样的人才结构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篇9
科技进步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用户的需求,用户希望获取自己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问题信息,这与高校图书馆从用户整体出发统一的服务模式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要适应这种新的变化,高校图书馆也应做到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个性化的服务。
(二)网络环境使高校图书馆的用户数量大大增加
传统高校图书馆由于场地,时间等限制,对于用户数量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而网络环境下,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用户, 一些远离信息服务机构或因交通不便无法成为现实信息用户的个人,家庭或单位都会因网络的发展而成为现实信息用户,这就对于高校图书馆的信息量和信息的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网络环境为高校图书馆提供了更加先进的图书管理手段
在网络环境形成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存储技术和通信技术突破单一馆藏限制,通过对馆藏信息和网上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综合比较以及与其他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整合汇总信息,满足用户的全方面需求。
(四)网络环境给高校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网络环境在将高校图书馆的大量潜在用户转化为实际用户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网络的出现使高校图书馆不再是众多用户检索文件的唯一或最主要的平台。由于网络的便利性和信息的大量型,很多用户会选择放弃图书馆而采用网络检索的方式获取所需信息。高校图书馆要想继续发展,必须对图书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网络环境。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的创新
(一)创新服务内容,适应用户需求
网络环境使高校图书馆用户的需求日益个性化和多样化,高校图书馆应通过加强服务创新的步伐应适应用户更高层面的需求。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高校图书馆可通过用户借阅日志和用户在图书馆网站上登录的信息等方面了解用户的需求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利用系统管理方法将馆藏资源细化,以保证用户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所需信息。针对客户需求的多样化特征, 高校图书馆应将强化信息资源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通过馆际互借的方式扩大资源,建立数据库,满足客户需求。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馆藏查询、外借预约、馆际互借、催还业务、新书报道、图书报道等提升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技术含量。
(二)利用数字化技术,建设特色馆藏
与网络环境相比,传统图书馆存在着时间,空间受限,信息量小,信息时效性较差等问题。如果想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然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就必须强化自身优势。与网络相比,高校图书馆最大的优势就是其图书资源。很多高校图书馆都有很多保存多年的馆藏书籍,这些书籍信息在网络上是很难获取的;另外,高校图书馆保存的本校教师和学生的课题和论文研究成果,对于用户从事相关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此类资源从网络也是很难获得的;同时,虽然网络上的信息量较为庞大,但是网络信息也是相对杂乱和无规律的,用户要想通过网路获取所需信息往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高校图书馆聚集了资源整合的专业人员和从事各具体学科研究的专业人员,这些专业人员的配合可以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将网络上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整理出最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所以,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整合的外部资源,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特色数据库,最大化自身优势。
篇10
美术图书从内容上分为几大类: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设计、建筑、摄影等等,其中油画、雕塑、设计、建筑等又分为国内和国外,国画分为传统和现代,同时兼有人物、山水、花鸟、走兽,而这些又有工笔、写意之分,油画又有风景、人物之别,抽象与写实之分。这些分类种目繁多,造成艺术图书排架时分类上的复杂性。
1.2借阅量大
艺术图书相较于其他科目图书最大特点在于图片丰富性,艺术情操高,适合任何想提高自身艺术素养的读者借阅,尤其是书法、摄影、传统国画这类图书,受到广大非艺术专业读者喜爱和借阅。作为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经常看到很多学生,出于对艺术图书的好奇,喜欢随手翻随手丢,或将欲借图书藏匿在别人不易发现而自己可以找到的角落,这些情况都易造成图书乱架、错架。
1.3.开本大小不一
艺术类图书因其视觉感官的需要,有大量图像语言呈现。各种画册就有几十种大小,如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的《中国画范本丛书》系列都是4开本,787mm×1092mm,这系列图书尺寸偏大,厚度仅有5mm,而8开本,6开本,10开本,16开本,24开本,48开本比比皆是。
1.4厚薄不一
艺术图书中以画册居多,几十页到几百页不等。传统艺术大师如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傅抱石等等,这些名家作品图录全国各地出版社争相出版,各种画册层出不穷,大到6开精装画册,小到48开小册页。随着整体印刷水平的大幅上升,精品画册,精装书大量进入图书馆。
1.5装订形式多样
美术图书因形式和内容的需要,装订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线装、盒装、袋装、卷轴、册页、精装本,层出不穷。很多高仿真古代书画作品,如《韩熙载夜宴图》、《女史箴图》等可展开册页,进行1:1的高精仿印刷,不论是尺寸还是色彩,都惟妙惟肖。
2.针对美术图书排架困难的现象,有以下几法:
2.1按类别分类:
以文字为主或图文并茂的书为第一大类,这类包括美术评论、艺术家传记、艺术史论、艺术故事等等,以画册为主的为第二类,包括国画、油画、版画、雕塑、书法、漫画等。第三类包括摄影、设计、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如皮影、脸谱等)。这些图书首先以索书号分类排架,这样可以提高图书查全率和查准率,方便读者借阅和管理员上架时间。
2.2建立精品图书架层
艺术图书有很多精装图册,如《齐白石绘画全集》《中国美术史全集》《中国书法史全集》等等。这些图书册数较多,册页较厚,印刷精良,价格昂贵,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是很多读者喜爱借阅的图书,可以将这类优秀图书集中放到特定书架,供读者查找,既方便阅览,也和其他单册或较薄图书分开,避免图书乱架、错架现象,也促使读者爱惜精品图书,用后归还原地习惯。
2.3增加劝诫标签
由于大量读者或不熟悉图书排列方式,或懒于将图书归回原处,而是将浏览的图书随手乱放,在本馆的图书整理中,经常发现9楼保存本的图书被拿到2楼,而被学生拿去借阅,这是不能借出馆的。还有不同架位不同楼层的书被放到一起,各种乱架现象层出不穷。我馆每年新生进校后,都会要求进行一次图书借阅培训,要求了解基本的借阅流程和方法,以及在馆内阅览的注意事项,在实际借阅中,仍有很多学生不了解借书机的使用,及翻阅图书的文明行为。可以在书架空白位置多放些立式标签,提示读者“借阅后图书请归回原处”,使用颜色鲜艳,色调醒目的标签,以达到提醒的效果。
2.4使用收纳车
我馆在各层的书架旁都放置有图书收纳车,用于读者看完书后可直接放在收纳车上,而不用归置书架,这样既方便了读者,不用费力寻找书的位置,也方便管理员分类归置图书,从而减少图书错架,乱架等一系列乱现。我馆的这个举措是很实用方便的,可在所有图书馆大规模推广。
上述几种排架方法在我馆使用后,效果很好,读者找书更加方便,乱加、错架现象得到有效改善,架面更整齐美观。而管理员在排架过程中明显感到效率得到很大改善,这样充分提高了美术图书馆藏利用率,更好的为读者服务,为科研服务,有效增强图书馆服务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徐月玲.高校图书馆艺术类图书排架之我见[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5)
篇11
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步普及,使图书馆信息获得更多快捷、便利的途径。网络技术能够为读者提供快捷的信息搜索方式,用户在信息的查找过程中都是采用定点形式,网络共享技术也在为特定的客户提供技术性支持,在传统图书馆环境下,信息的查找功能是非常复杂的,无法让读者快速查询到自己想要寻找的信息,图书馆对于读者的数量有限制和管控,在没有网络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进行维护[2]。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图书馆在信息共享时代中,不但拥有了先进的网络浏览数据平台,突破了数据的查询和检索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浏览数据平台查询到自己想要了解的数据信息,图书馆突破了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能够更好的为读者服务,促使读者的数量激增。
(二)图书馆智能化管理办法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给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网络技术的应用促使图书馆信息环境得到改善,信息获取和存储技术得到了快速提高,完全突破了传统图书馆单一馆藏式细信息阅览方式,减轻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扩大了图书馆的信息承载努力。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促使让图书馆建立智能化管理平台,将繁杂的数据信息快速地分类汇总,提高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快了数据查询和使用的速度[3]。
二、图书馆在网络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图书馆的传统管理方式主要包含记录和整理,通过记录将所有的图书信息进行分类,随着时间的积累,图书馆的图书数量逐渐变多,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由于图书的种类繁杂科目众多,所以在传统管理过程中会造成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下降,工作质量无法提高,并且图书馆的图书过于分散,不利于图书馆信息的管理,也为数据共享带来一定的难度。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增加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交流的机会,但也增加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网络信息众多,数据信息中难免充斥许多不良信息、虚假信息等,也为图书馆共享平台带来极大的发展难题。
三、图书馆管理优化策略
(一)优化信息检索能力
网络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能够提供强大的检索功能,让读者在数据检索过程中更加快捷和方便,提高了读者对于图书馆的满意程度,图书馆凭借检索工作,有效的增加了图书馆的数据信息阅读量,借用资源共享平台,将数据信息完整的搜集到数据库中,进行科学筛选,在通过人工甄别,保证图书馆的数据信息价值高,数据质量好的特点,促使读者能够通过检索功能有效的将数据信息查找出来,图书馆的多项服务均可以与网络技术整合,并且有效的取代了人力服务的方式,便于图书馆管理,为读者节约了搜索时间,价格低了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量,并且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将数据信息传输到数据库中,快速的完善图书馆数据信息内容[4]。
(二)增强图书馆专业人才的培养
篇12
影响图书馆信息资源收集、加工、整理、建设与共享的技术因素随着现代化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进步,已逐步减少甚至消失。不过,影响其信息收集、资源建设与共享的其它因素却仍未消失。所以,需要对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进行建立健全,加大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功能,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例如在《山西村落》专题片第三十八集的拍摄过程中,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专项经费对山西著名古村落的各类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拍摄成专题纪录片,这样既丰富了我馆的馆藏资源,又利用视频记录了我省正在逐步消失的古村落。
(三)克服馆藏特色资源不足的障碍
克服馆藏特色资源不足障碍主要从几个方面着手:1.要加强对地方文献的征集及数字化加工,与各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通过其功能渠道帮助省馆征集地方的特色文献,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征集来的地方文献进行数字化加工整理,尽快收录到我馆自建的以在公网的数据库内,便于读者对资源的高效利用。2.推进地方特色资源数据库的自主建设。例如加强与山西史志研究院、山西省戏曲研究所、山西省艺术资料馆等单位的合作,收集其历年出版物、视频资料、图片资料。3.在本馆举报关于地方特色资源的展览及宣传工作,鼓励个人捐赠具有地方特色的出版物及地方历史文献资料等。
篇13
根据图书馆的工作特点,笔者认为现代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在职业道德、文化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等三方面对自己提出较高的要求。
一、职业道德方面
图书馆职业道德是图书馆这个职业集团为圆满完成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基于图书馆员的自觉意识,向社会公示集团性的职业伦理、专业素养与行业规范。自图书馆诞生之日起,图书馆事业就与人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以人为本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全方位服务好读者是图书馆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核心方面。因此,爱岗敬业、读者第一、勤奋好学、礼貌待人是图书馆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2]。
1.爱岗敬业:爱岗就是应该热爱图书馆本职工作,安心于本职岗位,恪尽职守地做好本职工作。敬业就是应该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能认识其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具有荣誉感和自豪感,在职业活动中具有高度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性,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从事图书馆管理工作。
2.读者第一:读者是图书馆直接的服务对象,图书馆工作的任务之一是为读者服务。因此,图书馆员对事业的忠诚,对图书馆工作的热爱,都体现在对读者的认识上,这也是一种职业责任。这就需要培养一种精神,一种以服务为荣、以服务为乐的精神。
3.勤奋好学:勤奋好学不仅是图书馆事业发展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也是职业进取精神的一种体现,图书馆员只有不断的吸取新知识,学习新技术,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增强图书馆行业的竞争力;并且要有终身学习意识,要经常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有了能力才能为读者做好高质量的服务。
4.礼貌待人:礼貌待人就是对他人的尊重,在与人交往态度上的诚恳和气、言语上的谈吐文明,行为上的举止谦恭的表现。它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精神风貌。在读者服务中,要求图书馆员热情文明、真心实意地搞好读者服务工作[3]。
二、文化专业知识方面
随着新的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图书馆学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互相渗透,相互交叉,彼此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对图书馆管理人员文化素质的要求不论在文化知识的广度方面,还是在专业技术的专深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专业知识是实行内行领导的基础,缺乏专业知识是难于胜任图书管理工作的。据有关资料显示,真正在图书馆工作是图书馆管理专业的人员几乎不到10%,这对图书馆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也是图书馆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缺乏条件。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是图书馆各级管理者的必备专业知识。只有具备丰富的图书馆情报专业知识,懂得自己的管理对象,了解有关业务的具体情况,才能对本馆本部门确定恰当的目标,作出科学的决策,实行内行的领导。专业知识还指各行各业、各层次、各岗位管理共同需要的科学知识,如信息科学、控制论、系统论、决策科学。
丰富的文化专业知识图书馆是人类智力资源中心和文献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现代图书管理人员必须重视文化和专业知识的培养。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工作方法及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高技术含量的信息服务工作,工作人员必然要及时更新知识,扩展能力[4]。目前图书馆人员的整体素质结构与信息化发展的需求不相符。因此首先要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信息时代新观念的教育,树立信息服务为主的观念,树立文献深加工的观念;其次,加强工作人员现代化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培训,变单一型人才为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再次,实施继续教育,改善学历结构,提高专业水平,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知识更新和培训,实施继续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素质,而且有助于更进一步了解读者的需求,提高图书馆的服务管理水平,促使图书馆工作人员提高服务意识,有利于宣传图书馆,增进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同时还可以改善图书馆的形象,提升工作人员的地位。
三、业务能力方面
由于图书馆业务量很大,有些图书馆图书利用率较低,工作局面难以全面展开,致使业务人员的配备不得力。由此带来许多工作无法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直接影响了图书馆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服务效果,同时还动摇了干部队伍的信心。为了促进地方文献工作有效地开展,配备和造就一支训练有素的业务队伍迫在眉睫。随着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对现代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要求除掌握多层次知识外,还应具有宏观思维、科学的逻辑推理、预测分析、灵敏的信息与心理研究等能力,这样的人才结构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5]。
1.宏观思维能力。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不能埋在资料堆里,必须要有宏观思维,做到从积累资料入手,从大处着眼,收集积累细小的信息;注意信息的旁系性,善于从某些信息资料中分析推断出有用的微观信息,开展立体思考,通过点滴资料的积累去揭示未来的发展。
2.综合分析能力。图书管理人员要把纷繁复杂的资料收集、整理归纳、研究、储存、检索,然后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认识其内在的联系与发展变化规律,为读者提供方便。而综合分析的质量关键在于资料的准确性和可能性:一是要提高选择素材与国情的适应性;二是精确地辨别、选择素材的可靠性与可信性。
3.较高的心理素质。图书馆管理人员是根据不同用户与读者的需求提供各种不同服务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直接为读者与用户提供信息和资料,并从他们那里获得反馈信息,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具有分析用户与读者的心理特征、活动过程和行为需要等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世伟.服务是图书馆存在的理由〔J〕.图书馆论坛,2002(5):42—44.
[2]孙浩.浅析图书馆员的个人素质和职业道德〔J〕.管理观察,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