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土地管理基本知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土地管理基本知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土地管理基本知识

篇1

篇2

三、此项出让预定金收缴入库手续按地价款入库手续办理,在交款单位办理正式出让手续时,可充抵地价款。

四、各区、县房地产管理局在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时,必须严格按规定核发,对未取得建设用地批准书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发放房屋拆迁许可证。

特此通知。

附件:城镇土地使用权出让预定金标准

地区等级        预定金标准(元/m2,地)

一                        50

二                        45

三                        40

四                        35

五                        30

六                        25

七                        20

八                        15

篇3

第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保障学院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基本规格目标实现以及培养过程与培养方式的总体构架,是高职学院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标准和文件。

第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教学基本条件建设的前提。

第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过程组织、教学任务安排、确定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

2.原则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要注意以下原则:要适应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力本位,突出技术应用性和针对性;体现实事求是的原则;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贯彻执行“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思路;特色专业与专业特色。

二、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剖析

1.学院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学院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在2000年开设,最初的专业名称为土地勘测与规划。经过16年的发展,该专业教师团队教学和生产经验已十分丰富,学院一直秉承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充分结合行业和市场需求,广泛征求行业用人单位的意见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基于生产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开发职业核心技术课程,为学生就业提供强有力的就业能力保障;同时根据调查反馈信息,发现学习能力和职业道德也是用人单位最关注的素质,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和诚信的职业精神。经过开展实践专家研讨会,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权籍测绘、土地调查确权登记、权籍调查、不动产评估、交易、不动产登记等等工作的高技能型专业人才。土地调查登记、土地整理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新技术新方法,具备现代测绘仪器的使用与维修维护能力、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土地调查确权登记、遥感影像处理、数字化制图、数据库建立和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人才培养规格。一是基本素质:思想上品德高尚,政治上立场坚定不动摇;心理素质良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基本职业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的精神,能够主动学习,更新知识,不断获取知识能力;并且具备岗位变化的适应能力。二是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基本技能的掌握:知识和水平能适应和满足工作岗位和职业标准对技能的要求;掌握权籍测绘和计算机绘图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在工作中,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本生产中的基本问题;掌握土地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技术方法,并能应用这些理论和现代土地管理技术解决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国土空间管制区域空间发展;土地政策创新与土地利用效率、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发展;土地风险与土地安全战略、大数据与国土精细管理等相关的实际问题。三是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名称和技术等级资格证书项目:全国大学生英语等级考试(非必考项目),全国大学生A级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必考项目),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等级考试(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为选考项目),AUTOCAD制图员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非必考项目),测工证中级(必考项目),全国普通话水平考试(非必考项目)。

(2)学生职业能力分析。岗位职责任务为:权籍测绘人员需具备使用测量仪器操作,能进行计算机内业成图的能力;权籍调查人员需能用卫片、航片或数字正射影像图应用;土地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人员;土地整理规划与设计人员能完成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规划设计(报告编制、投资费用估算、踏勘报告编写、可研规划图件编制);不动产估价与土地评价人员能够完成区域土地资源评价,各种估价资料收集的以及不动产的估价方法与技巧。

(3)知识结构。一是文化知识:具备基本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素质;掌握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具备社会必需的理论知识(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常识);具备一定的书面写作与口头表达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公关知识,与人沟通良好;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比如基本的英文读写能力;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技术知识,能熟练掌握Excel、排版编辑等基本操作技巧。二是专业知识:掌握权籍测量、控制测量、GPS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土地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土地整治、土地复垦、新农村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规划、规划调整等基本知识,掌握不动产估价、土地资源评价的基本知识,掌握土地经济、土地生态基本知识;具有从事土地整治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施工、不动产登记管理技术方法和能力。

(4)能力结构。一是专门能力:具备对地籍图和地形图判图的能力,具备一般地形测绘的能力,具备权籍测绘的能力,具备大数据分析能力,具有计算机数字化绘图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土地整治、土地复垦、新农村规划、基本农田规划、规划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能力。二是关键能力:在思想上具有献身国土行业,热爱土地管理工作的“三光荣”精神;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具备获取信息与梳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测绘行业吃苦耐劳的素质:头脑灵活,具有创新的思维。三是职业拓展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权籍调查与土地管理方面的能力,具备土地资源评价的能力,具备数据建库与数据分析能力,具备不动产估价的技术能力。四是核心职业能力:计算机软件绘图熟练操作,测绘仪器简单维修保养、测绘仪器熟练操作,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与设计能力。

三、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措施

1.形成专业特色

培养目标以学生就业技能为核心,主动适应生产岗位;培养方式以“工学结合、产学合作”为途径,让学生体验真实生产过程,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学改革以课程建设为中心,推行职业资格证书,体现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适应;考试改革以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教学评价以学生是否满足企事业单位要求为标准。

2.完善专业教师队伍的结构

一是选送青年教师进修和实践顶岗,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人数达标,顶岗实践锻炼教师达标;二是加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及“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三是邀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技术人员到学院讲学;四是参加企业技术服务。

3.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篇4

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测绘与地理信息专门人才,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坚持工学结合,产学合作、工学交替,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测绘基础理论知识和扎实的空间信息技术知识,同时具备熟练应用地理信息软件、解决具体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从事测绘、地质、矿山、水利水电、建筑、铁路和公路建设、土地管理、地理信息相关企事业的工程测量、地理信息应用与维护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介绍二、培养目标

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培养具有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学和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中基础数据的生产、整理、更新和应用等方面研究,以及GIS软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应用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介绍三、培养要求

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掌握测绘、地理信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测绘、GIS软件应用、地理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处理、管理的能力;具有计算机操作、先进测量仪器使用等技能。文章来源于吉林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网ccutu.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介绍四、主要课程

地图学与地图制图、测量学、AUTOCAD、全球定位系统原理与应用、控制测量学、误差理论与平差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导论、遥感导论、工程测量学、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地籍与房产测量、GIS软件操作与GIS数据库建设、GIS工程设计与开发、遥感图像处理与专题信息提取、GIS空间分析与应用。

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介绍五、就业方向

篇5

建立和完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是造福子孙后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紧紧围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强土地资源节约和管理工作,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相协调。

1 加强土地资源节约和管理的要点

1.1 深化认识,准确把握国土开发空间不足的现实国情。

切实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把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强化耕地保护责任制度,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从严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我国目前整体上处于工业化快速推进阶段,产业用地需求依然强劲。城镇化水平正处于快速增长区间,今后还将不断提高,城镇用地需求将持续上升。只有切实转变土地利用与管理方式,大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才能应对国土开发空间不足的严峻挑战。

1.2 科学统筹,促进各类用地合理利用

切实维护群众土地合法权益,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用地,完善征地补偿机制,规范征地拆迁管理,加大土地督察和执法力度,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1)统筹国土利用布局,促进国土高效开发。从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基本格局看,在优化发展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的同时,选择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重点开发区域,高效集约发展一批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整体疏、局部密的国土空间利用格局。

(2)统筹各类土地复合利用,促进土地利用综合效率提高。城市建设规划布局应充分考虑耕地的生态功能,发挥耕地作为城市"绿心"、"绿带"的功能;在生态建设与维护方面,应统筹耕地保护与生态退耕关系,合理确定不同区域的退耕规模,推进建设用地的多功能复合利用。

(3)统筹城乡土地利用格局,促进城乡用地结构优化。顺应城镇化发展趋势,建立与人口城镇化进程相匹配的城乡用地协调互动机制,促进城乡用地结构不断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应按照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充分考虑农民生活、农业生产、传统村落风貌保护等方面的需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1.3 实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战略,加强节地型社会建设。

切实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管控作用,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时序,降低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走集约式城镇化道路,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供应,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完善土地使用标准。

(1)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上升为国家战略。从我国国土开发空间不足的现实国情和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来看,节约集约用地、建设节地型社会是未来我国加强土地管理的根本任务,必须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上升为国家战略。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战略应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全面加强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和保护,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耗地少、结构优、效率高、可持续的土地资源利用新路子。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全面落实节约优先战略,推进节地型社会建设。

(2)树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国家理念。一是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共同认识;二是培育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全民意识;三是树立新型土地利用观和管理观。

总之,全面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战略实施,任务重大。需全社会共同努力,不断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理论、技术和制度等方面创新,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 完善土地管理体制的思考

切实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深化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加强土地行政管理能力建设。

2.1 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完善土地利用的空间规划管控制度

第一,完善土地利用的空间规划体系,引导产业和经济合理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加强规划落实的监管体系建设,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

2.2 尽快缩小划拨用地范围,深化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制度改革

要进一步加大国有土地市场配置改革,尽快缩小划拨用地范围,不断扩大有偿使用覆盖面。对具有竞争性、取得经营收入、改革条件成熟的基础设施、市政设施以及各类社会事业用地中的经营性用地,先行实行有偿使用。近期,除军事、保障性住房、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秩序的特殊用地继续划拨使用外,其他各类建设用地应全部实行市场配置。

2.3 加大保有环节征税,完善土地财产税制度

要建立适应土地资源国情的新型不动产税制。对土地保有、流转及其收益环节的税收制度进行整体构建、系统改革。当前,重点是加快保有环节和增值环节的税收改革。

3 结语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主动服务,不断提高土地管理工作水平,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要严格遵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法定程序,依法管地用地。要深入进行土地资源国情和土地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普及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基本知识,使全社会都深刻认识我国国情和保护耕地的重大意义,使保护耕地、节约用地观念深入人心,广泛形成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良好社会氛围。

篇6

要与共青团、环保部门加强合作,在全省广大少年儿童中开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地球小主人”活动,使他们学习地球科学知识,了解科学家李四光的事迹,了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情和省情,树立珍惜资源的观念,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

今年6月是全省第18个土地宣传月,6月25日是第16个全国“土地日”。要围绕主题,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各具特色、富有实效的宣传活动,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一个宣传。

开展法制宣传日、科技活动周的宣传工作。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要配合有关部门围绕主题,结合“五五”普法,组织多种形式的国土资源法制宣传教育活动。5月份的第三周是科技活动周,要利用这一契机,配合有关部门宣传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取得的重要成果,普及国土资源科学技术知识。

二、突出重点,紧紧围绕全省国土资源工作重点开展宣传

要紧紧围绕全省国土资源工作重点,从以下六个方面积极组织开展富有成效的宣传工作。

一是大力宣传全省国土资源工作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创新局面的新亮点。要深入宣传“十五”时期国土资源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十一五”时期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主要目标,积极引导全社会以科学发展观来认识国土资源问题和国土资源工作,为我省国土资源各类“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深入宣传《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精神,继续严把土地“闸门”,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积极成果,为土地管理特别是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上新台阶打下扎实的社会舆论基础。要着力做好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实施严而紧的建设用地供应政策,实行定额控制,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规范发展土地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完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激励机制,加强资源利用的综合评价考核等方面的宣传。

三是大力宣传全省国土资源工作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支持和积极贡献。宣传重点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监管工作;以建设促保护,加大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开展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和围垦造地,调整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引导农民节约集约用地;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妥善处理土地纠纷、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加强山区地质灾害防治,有计划有步骤地搞好农民的避险搬迁等方面的新举措、取得的新成效。

四是加大全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的宣传力度。要及时报道各个阶段的进展和成果,促进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不断提高。深入宣传严格规范矿业权审批、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强化矿业权市场监管、加强矿产开发的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政策措施等方面工作。既要大力宣传整顿和规范取得的成果,又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曝光重大典型案例。

五是着力宣传《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精神和我省加强地质工作的重大部署。要深入宣传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和地质工作新进展、新成果。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地质环境、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继续搞好以汛期为重点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宣传,以推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测群防”,避免和减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六是继续深入宣传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不断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及《浙江省国土资源系统依法行政实施意见》为核心内容,宣传进一步推进国土资源依法行政。宣传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参与宏观调控机制、提高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和国土资源部门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政策措施。要加强以机关效能建设和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为重点的干部队伍建设和以建设“廉洁国土”为目标的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宣传。加强国土资源科技工作的宣传。

三、切实加强领导,创新手段,不断提高国土资源宣传工作的水平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做到人员、经费、职责“三落实”,不断提高国土资源宣传工作的水平。

篇7

随着市场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生产力大大提高、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国家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与经济实力,第二、第三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但是作为中国第一产业的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不可动摇的基础,而土地作为重要的生活、生产资料和载体成为农业发展的基本要素。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的现象较为严重,这种现象将会导致城市整体发展不协调、土地市场管理混乱、土地价值的流失等问题的出现,所以科学规范的土地管理,特别是加强对非农业建设用地的管理有利于将土地资源更多的转化成资产,实现土地良性循环及可持续利用。本文针对我国处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的国情,及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少,现有耕地质量较差且耕地被占用、滥用情况严重,违法批地用于非农业建设用地或导致土地闲置浪费,耕地近几年严重被破坏的现状与问题,以土地管理中非农业建设用地的有关问题为对象进行研究,结合有关部门的规定等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如何通过加强非农土地管理及控制非农建设用地的滥用等来促进我国土地管理的完善。

二、 我国管理非农业建设用地现状与问题

对于我国农业用地流转的现象,可以解释为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政府对土地的征用。将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为城市建设用地提供资源与空间;另一方面,农村对非农业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如发展乡镇企业等。而针对我国非农业建设用地的情况,总体呈现出以下特征:1.管理原则规定方面,存在地区差异。2.管理规定的执行方面,存在无法全部落实问题。3.农建用地与非农建用地的划分无规范管理规定,缺乏法律保障。

从非农业建设用地的现实情况可以总结出我国在管理非农业建设用地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一,在管理非农建设用地方面没有实行完全的市场化,造成土地资产收益不合理。如果市场化不坚决落实,那么就会造成本应归国家和政府所有的土地收益流入个人、流到土地使用者手中。不但影响了国家土地资源的利用及土地市场的秩序,还会滋生腐败、损害国家利益。第二,农建用地非农化,耕地保护受到影响。一些地方政府在利益的驱使下,没有发挥农建用地作用,而是将农建用地开发利用,大力兴建乡镇企业,发展农村工业事业等,严重影响了耕地保护。第三,国家和各省市没有明确的管理法规出台,各级土地管理部门难以实施全面有效的管理。因此,造成农建用地与非农建用地的划分模糊,土地市场交易行为缺乏法律认可,交易双方利益缺乏法律保护。

三、 加强非农业建设用地管理建议及对策

对于当前我国土地管理中非农业建设用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采取以下措施及对策,加强非农建设用地的管理,从而完善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

1、 树立正确观念

正确的观念是指导思想行程的前提,而正确的指导思想是规范行动、改善管理的来源,树立正确的管理有助于我们对如何加强非农业建设用地的管理有更好的认识。对于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及管理集体土地市场必须确立三个正确观念:首先要有利于保护耕地,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前提和生产资料,也是农民资本收入的生活保障。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农业用地,防止对农业用地的滥用及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是提高我国粮食生产力、保障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国家新农村建设的保障;第二,有利于促进土地所在地的城市或农村的经济发展。所谓的加强非农业建设用地的管理,也是在个地方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下进行。对于非农业建设用地不能全盘否定,滥用必然导致消极的影响,但是合理利用仍有积极的一面;第三,要实行不用产权、同一市场的管理模式,即国有和集体土地的两种产权、共存于同一市场的管理模式。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防止以建设新农村为名的各种圈地、占地及违法审批农转非等行为,切实落实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

2、 建立市场管理规范,采取必要法律手段

明确土地管理中的市场管理规范,建立健全市场管理机制。首先要明确土地管理的管理主体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其次要明确农业建设用地及非农业建设用地的界限、范围和主体。

为了控制土地市场中未被批准的农转非行为的管理秩序应该做到:第一,建立土地农转非等违法行为发现机制,实行动态巡查责任制度,采集责任逐级下放并落实到位,确保辖区内每一块土地都有监管负责人负责。第二,对于土地农转非违法行为的实施报告机制,出现此种行为立即予以制止,并及时向土地执法监管部门报告情况,由上级人员作出相应措施对违法行为一并查处。第三,对于出现农转非违法案件要共同承担责任,成立土地执法监管领导小组,并设立土地执法监管办公室,由土地执法监管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共同查处有关违法案件,并相互监督共同承担责任。第四,设立土地违法责任追究机制,对于出现农转非等违反土地管理规定的行为且不制止,并出现严重后果的,要对责任人的责任进行追究。若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3、 科学规划与合理利用并用,完善土地管理

第一,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前提,提高土地利用率。对土地农转非的范围和流转的土地要进行科学规划,根据当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于流转的土地,明确哪些土地要严格执行农用地作用,哪些土地可以转化成非农用建设用地,放着一些土地流转后不久因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他原因被征用,对土地所有者造成损失。科学规划土地总体规划和各类用地规模并充分做到合理布局,增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实效性,科学编制土地整治规划,要建立和完善规划编制的权威咨询制度和各部门协调机制,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化和合理化水平。第二,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发挥土地资源最大效益。节约集约用地,是充分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土地制度改革的必然选择。首先要做到提高土地的投入产出量,其次要做到节约用地与土地资源利用多样化同时推进,最后要做到综合整治土地管理,严格控制农用地无故占用、农转非项目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第三,坚持统筹兼顾,保障农业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非农业建设用地与农用地的建设要统筹安排,严格规范管理制度,促进农业生产与农业产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4、 严格控制农转非的征地项目,切实保护耕地

严格做好农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管理工作,健全建设农用地非农化的约束机制。对于城镇规模建设要实行统一集中的严格控制,对城市用地扩张规模要合理规划,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审批,做好耕地保护工作。耕地是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对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保护,是对粮食生产、农业生产的基本保障。因此,要严格控制农地征用、农转非等项目,在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的项目中,严格审查、控制数量和范围,对于国家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要切实落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5、 做好非农业建设用地清查工作

积极做好非农业建设用地清查工作,有利于提高土地管理的力度。通过定期的清查工作,可以随时发现各地区土地管理中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及时作出调整,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等。清查非农业建设用地工作同时也可以做到监督的作用,督促土地部门重视并搞好土地管理工作,鼓励在工作中表现出色的单位或个人,并对存在问题的单位采取相应的措施,作出相应的惩罚。因此,对各类农用或非农用建设用地的定期清查,是完善土地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6、 加强市郊土地流转问题的管理

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主要是指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出现规模经济,城市对土地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这样土地需求者通过经济或行政的手段将附近农村土地为城市建设所用,而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城郊结合中心。对非农业建设用地管理得好则促进整个城市的发展,若管理得不好,则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甚至破坏土地资源。所以要在经济适度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土地流转进程。

市郊土地流转的管理措施。第一,要建立市郊与农村结合部的社会保障制度,改变土地拥有者的农民对土地的原有的依赖观点,鼓励农民可以适当从事除农地耕作第一产业以外的工作,为土地流转创造社会条件。第二,成立市郊土地流转中介机构。这样的中介机构组织有利于农地使用权的市场化的发展,而农地市场化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趋势和方向。视角土地流转中介机构为土地拥有者与土地需求者建立起桥梁,起到媒介作用。它不但对农地用地情况进行管理,还起到了监督土地资源是否合理运用,监控土地供需两的总体动态平衡。第三,切实保护农民权益,推进市郊土地征地制度改革。第四,加强市郊土地流转的管理。地方政府切实做好市郊土地流转的管理工作,制定管理的地方法规,在法律上对土地流转各项程序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明确规定。全面建立市郊结合部农村土地流转登记制度,土地流转管理工作要做到正常化、规范化。

四、总结

做好土地管理工作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土地管理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在非农业建设用地方面还需加强管理,必要时采取适当的经济和行政手段,科学规划、合理利用保证农地不受影响的同时,同时促进社会发展的进程。(作者单位:上海市闵行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吴泾土地管理所)

参考文献:

[1] 国家土地管理局科技宣教司.土地管理基本知识问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 中国土地国情.2007

[3] 中国土地.2009.7

[4] 张芬艳.李赞军.集体非农业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及问题对策.可持续发展.2002.10

篇8

二、宣传时间

XX年4月22——30日

三、宣传形式与内容

(一)、张贴宣传标语进行宣传。我局在这次宣传中,印制“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横幅,悬挂在我局办公楼显要处。在县城主要居民小区内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手册,加强宣传教育。

(二)、联合县房管局上街宣传。4月22日上午8点30分,我局将与县房管局联合在芦台镇光明路县政府附近进行宣传。宣传点悬挂“xx县规划和国土资源局世界地球日宣传点”醒目标志,宣传形式为向群众分发地球日宣传小册子和解答群众咨询。

(三)、由副局长孔德贵同志在宁河电视台做《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电视讲话。

(四)、宣传组成人员。这次宣传由副局长孔德贵同志牵头,共组织综合业务科、规划建管科、用地科、地籍科、监察科、地矿办、办公室等7个科室,每个科室负责人和一名骨干参加宣传活动。

四、责任分工

这次开展“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我局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副局长孔德贵同志负责,综合业务科、规划建管科、用地科、地籍科、监察科、地矿办、办公室为成员科室,具体工作由局办公室负责协调。各科室在这次宣传中的主要职能为:

1、综合业务科负责土地使用各项业务的咨询;

2、规划建管科负责各项建设申报审批业务的咨询;

3、用地科负责提供土地市场信息和征用土地业务咨询;

4、地籍科负责办理土地使用证业务的咨询;

篇9

地籍管理是当前社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籍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衣食住行,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地籍管理方法也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一、地籍管理的概念

地籍是记载土地基本状况的图册。而管理一词,有多种说法,最简单的是指管辖、处理、条理的意思。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管理是对系统的运动、发展和变化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控制行为。以现代管理学的观点看,管理是为实现某种活动的最佳目标,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协调机构内人员及其他资源,以达到高效运行的综合性活动。

根据地籍的概念和管理的含义,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建立地籍和研究土地的自然状况、权属状况和经济状况而实行的一系列工作措施体系。简言之,地籍管理是地籍工作体系的总称。所谓土地的自然状况主要指土地的位置、四至、形状、地貌、坡度、土壤、植被、面积大小等;土地的权属状况主要包括权属性质、权属来源、权属界址、权利状况等;而土地的经济状况则主要指土地等级、评估地价、土地用途等。地籍工作体系主要包括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信息系统统等。

通过地籍与地籍管理的产生及发展,能够清晰地看出地籍管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为维护和巩固土地制度服务。我国社会主义地籍管理与资本主义国家地籍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地籍管理是为巩固和发展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有效组织全国土地的经济、合理利用,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用地计划,为推进改革、开放和土地使用制度变革服务的一项综合性国家措施。我国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地籍管理必须为稳定社会主义土地使用方式,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籍管理对开征城镇国有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等起到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对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开辟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市场起到保证作用。

二、地籍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地籍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地籍管理工作规范化开展难度大

随着地籍管理工作越来越规范化、法制化,地籍管理的工作逐步的走向正规,这在无形当中也增加了地籍工作的工作量,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地籍管理工作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社会对地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黑山县地籍管理工作人员人数少,各业务块工作量大,使得员工容易对要求按规范化办理的业务产生畏难情绪严重。这种情绪的存在将严重的阻碍地籍管理工作规范化运行的开展,使得地籍管理工作跟不上时展的步伐。

2、转变观念意识不够

大多数县区工作人员还停留在过去式的工作理念中,对新的工作理念及要求领悟不够,责任心不强。如时有对材料的审核推卸责任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出现充分的反映出工作人员的转变意识不够好,无法正视当前工作的理念,不能及时的进行学习和交流,从而使得自己沉溺于原来的工作方式之中,不思进取。

3、土地登记发证制度不统一

由于历史原因,因发证而造成的纠纷和事件时有发生,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和我们能力的限制性,不能很好地解决。按现行《土地管理法》规定,确认林地、草原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和水面、滩涂的养殖使用权,分别依照《森林法》、《草原法》和《渔业法》的有关规定办理。这表明,林地、草原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水面、滩涂养殖使用权登记发证不适用《土地管理法》,而适用其他法律,具体工作由相关部门(如林业部门)负责,这一点也与地籍管理制度的统一性原则不一致。

4、地籍管理力量薄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当前,我市地籍管理力量薄弱,专门从事地籍管理的人员较少,特别是乡镇国土所,人员不足,往往一人身兼数职,地籍管理工作甚至不是专人承办。另外地籍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业务知识不精,业务水平不高;有的经验不足,实际工作能力不强;还有的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业务知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大多数乡镇所的工作人员偏老龄化,对新的业务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强,甚至一谈到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就头疼。

(二)地籍管理工作的解决对策

1、规范地籍管理,认真的进行调查

地籍管理工作要在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努力学习的基础上,抓好日常性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提高发证质量。加强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认真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及时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保持变更调查成果的现势性,满足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和“批、供、用、补、查”日常监管需要,为政府决策提供服务。自2009年完成全国第二次土地详查的基础上,每年开展土地利用现状的年度变更调查。在年度变更调查过程中严格把关,每个监测图坚持到现场核实情况,在内业操作过程中,与技术人中全程合作,从而使得地籍调差的情况更加的彻底。

2、实现地籍管理信息化。一是加快基础数据库和地籍图件全面更新步伐,加强数据库的日常更新和维护,及时开展变更地籍调查。二是加快地籍管理信息查询建设,实现土地登记全程局域网络办公,提高土地登记和公开查询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3、确立土地统计、土地登记发证统一制度。在土地登记过程中严把登记关口,按照《土地管理法》《土地登记办法》的规定办理登记手续。同时,应将林业部门、农业部门等的林地、水面、滩涂相关权利登记、统计发证职权划归土地管理部门,以实现地籍管理利用的统一规划。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确保按期完成工作任务。

4、加强地籍管理队伍建设。一是继续加大对地籍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组织学习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提高地籍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二是注重在工作实践中培养,提高地籍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一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政令畅通、执法严格、服务优质、廉政勤政的新型地籍管理人员队伍。

三、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地籍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地籍管理工作仍存在许多的不足,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改进,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正视当前社会的变化趋势,积极主动的学习先进的知识,使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经验都得到一定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好地籍管理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程敏.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建设研究[J]. 科技资讯. 2009(01)

[2] 王岩,刘强,郝丽娜.地籍管理发展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S2)

[3] 周建和,戴金华.关于完善中国地籍管理若干建议[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26)

篇10

1 培养应用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必要性

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自然学科、社会学科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应用型学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土地供求矛盾的突出,土地资源管理毕业生逐渐成为解决土地利用、规划、整理等一系列人地关系问题的主力军,企业和行政部门都需求大量的既懂土地管理理论又掌握专业技术的专门人才,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逐步被市场放弃,因此,培养应用型土地资源管理专门人才是满足市场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的必然选择。

2 应用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市场调研及专业发展需要,沈阳建筑大学把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作为试点转为应用型专业,确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新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法律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土地管理的综合能力,具有测量与制图能力,土地信息技术应用与开发能力、土地估价技术能力、土地规划与整治能力、房地产开发与投资分析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具有运用专业软件处理本专业业务的能力,具有顺利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技术资料和听、说、译的基本能力,具有调查分析和应用协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组织协调和公关能力[1]。

3 应用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具备的实践能力

3.1 测量与制图能力 测量与制图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课程设置时注重测量与制图基本功训练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素质的培养,通过理论学习全面系统地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地籍图测绘、土地登记、土地统计等的基本原理、内容和基本方法。课程实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学生能熟练应用GPS(RTK)、全站仪等仪器及专业制图软件(如CASS、ARCGIS),能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完成土地调查、地图绘制等一系列工作,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为学生今后从事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整理、地籍测量、土地登记等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土地信息技术运用与开发能力 土地资源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社会需要大量的既懂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又能进行程序开发的土地信息专门人才。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学习和ARGIS、MapGis、SuperMap等专业软件的实践应用,使学生具备土地信息的采集、修改、更新、删除、统计、评价、分析、预测和二次开发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土地资源调查系统、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土地估价及整理信息系统等信息系统运用与开发积累经验。

3.3 土地估价技术能力 土地估价能力是学生毕业后最早与市场对接的技术能力,也是土地资源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方向。通过不动产估价、房地产估价等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房产估价的理论与方法,具备考取国家注册“土地估价师”、“房地产估价师”的理论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及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使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评定出某块土地或多块土地在某一权利状态下某一时点的价格,具备独立正确的完成估价报告的能力;为学生从业后的后续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2]。

3.4 土地规划与整治能力 土地规划与整治能力是针对解决土地利用问题而产生的技能,直接面向市场需求。通过土地规划、土地整理与复垦等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程序,熟练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设计、学会撰写土地利用规划报告;掌握土地整治的方法,学会如何盘活存量土地、实现节约集约用地。根据土地规划与整治的技术特点,我校安排了土地利用规划实习、土地整理与复垦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以3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教师科研的实际科研项目或模拟项目为依托,使学生参与土地规划、整理与复垦的方案设计,并对设计方案进行评比分析,真正做到即学即用,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尽快的适应并逐渐承担项目、成为合格的技术人员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3.5 房地产开发与投资分析能力 土地与房产一直是密切联系的,房地产开发和投资能力是建筑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通过房地产经营管理、房地产投资分析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房地产开发、经营、投资及策划等方面的原理和方法,熟悉影响房地产投资因素,通过课程设计和市场调研,能够根据楼盘及市场的实际情况对房地产拟投资项目作出正确的技术经济分析,能独立进行前期策划,具备进行房地产市场综合分析和房地产开发决策的能力,具备编制房地产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参与房地产投资项目调研和策划的能力。

3.6 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作为建筑大学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单位很多与建筑密切相关,工程项目管理能力是建筑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独特的能力。通过工程项目管理、施工技术、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组织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工程管理、工程造价辅修专业的学习及为期3周的工地实习实践,使学生熟悉具体的工程项目管理技术、方法在工程项目上的应用特点,具备参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和解决工程项目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 实践能力支撑体系构建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除了依托上述的理论教学与课程实习外,还要配以专业实践巩固理论教学效果。

4.1 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应用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理论教学,实现知识融合,培养实践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涉及的地图学、测量学、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与地籍测量、地理信息系统、航测与遥感、不动产估价、土地整理、房地产投资、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需要实验室支撑,完备的实验设备是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前提条件,完备的实验室可以有效的提高实践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培养宽口径、高素质、强技能的专业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因此,必须建立适应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需要的综合实验室,包括地理信息实验中心、测量实验室、土地规划与整治实验室、3D仿真实验室、制图实验室等一系列实验室,让学生通过实习实验切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掌握专业技能。

4.2 产学研实习基地建设 实践能力的培养单独的依靠校内实习是不够的,校企联合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核心能力的必要条件。校外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重要实践环节,产学研实习基地是教学与社会结合,学习与工作、生产相结合的整合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的关键环节。建立产学研校外实训基地,既可以加强教学、科研及与地方服务的联系,以实习促进科研、教学与服务,将教学与服务融入科技发展中,又可以让学生提前熟悉进入社会的工作形式,积累实践经验,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总结实习中的不足,提早查缺补漏。产学研实习基地建设是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的教学模式,建立产学研实习基地是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的必然选择。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按照实践能力要求,共选择地籍测量、土地调查、土地规划、土地估价、土地整治与复垦、土地信息技术开发、房地产开发、土木施工8个方向的企业共建实习基地,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选择相应的实习单位进行为其9个月的“三明治”实践教学,做到实训基地设置与就业发展需求贴近,实践教学与岗位要求贴近,为学生就业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

4.3 实践教学制度的建设 实践教学不但要求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将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同时还要求实习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实习单位安排的工作,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制度是确保实习顺利进行的前提。首先,学生参与工程实践前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签订实习合同,制定详细的实习实施方案,明确实习的目的、内容、范围、技术依据、技术路线、进度安排及实习中的注意事项等,认真学习实践手册,明确实习单位和学生在实习中的内容、责、权、利,然后按照各自在实习中承担的角色开展前期工作;其次,实践中心与实习单位提前做好沟通工作,确定本次实践的技术要求和校外指导教师,保证实践任务的接受和顺利完成,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第三,由于实习存在较多的不可预测因素,因此实践中心和实习单位要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以积极应对及处理好实习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最后,制定实践过程管理规范,要求学生按实践单位要求按时、保质保量的参加并完成相关实习工作。

4.4 专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实践指导教师的实习效果的好坏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指导教师必须做好实习的全过程指导。我校的“三明治”专业实践施行双导师制,校内和实习单位各有一位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由专业教师担任,负责与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校内指导教师也要做好与学生的沟通,掌握学生的实际实习状况和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适当的指导,积极帮助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认真实习,积累实践经验。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由实习单位指派,校外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日常实习工作安排与指导,实习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工作情况给予实习评价。校内实践指导教师要选择有责任心、能够认真负责的督促学生较好的完成实习任务的教师,选择经验丰富的、能与校外指导教师进行沟通、建立良好关系的教师。校外实习指导教师选择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学校给予一定的实习指导费用并进行相应的评价。

4.5 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有效的实践考核评价体系能反映真实的实习情况,公正严格的考核机制可以提高学生好好实习的积极性。考核评价体系分为日常考核、抽查考核和效果评价三部分:实习期间的日常考核是督促学生按照基层单位的要求开展工作,保证每天的出勤,按月考核实习情况,每月实习工作结束后,以月报的形式审查1个月的实习工作内容,不按期汇报实习情况视同没有参与实习,需要重新实习;抽查考核是指导教师随机的抽查学生实习的实际情况,对于抽查时缺勤的学生,要求补做实习,真正做到保质保量的完成实习实践工作,否则不予参加实习成绩评定;效果评价是在实习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和上交的实习材料,通过实习答辩的形式综合评定实习成绩。实习效果分析是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情况和企业的反馈,分析学生在实习中欠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及时修订教学计划,补充不足;此外,学生根据实习情况,也要进行认真的个人总结,反思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否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反思进入社会后还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为今后的就业积累经验。

4.6 激励机制体系的建设 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实习积极性,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首先,认真的实习实践指导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比如为期3周的土地调查综合实习,指导教师需要每天不少于8学时的时间带同学去野外实地调查与测量,周末几乎都是加班工作,从调查、测量到制图,工作量相当大,但是,到实习结束,2位指导教师能分配到的工作量只有12个学时,远不能和实际付出工作量成正比,这样的机制使有的实习指导教师失去动力,开始慢慢转变实习策略,不再亲力亲为,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必须建立实践指导激励机制,根据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给予分配工作量,而不是教条的按周数计算。其次,学校可以根据实习实践情况设定专门的实践奖学金,激励学生认真参与实习,对于全身心投入实习且实习成果优秀的同学给予奖学金和成绩的双重奖励,使学生重视实习,通过实习真正掌握实践技能,切实提高实习效果。

5 结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要求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求具有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用人单位迫切需求大量有实践经验、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3]。为了解决高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土地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与转型,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教学促进就业,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高级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孔凡文,李海英.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模式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2(2):210-213.

篇11

房产测量的作用与重要性

房产测绘是常规的测绘技术与房产管理业务相结合的专业测绘。 而房产测量所获得与永久性标志相联系的房产权属界址、房屋面积、房屋产别等等都具有法律效力,从而载入房屋权属证书,所以房产测量所得的基础图是发放房屋权属证书和财政税收的重要依据,拥有权属(法律上)、财政(税收上)和城镇规划三大基本功能,它的主要作用可以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管理方面

为了使城市房产管理和住宅建设都能稳步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城镇房产管理部门和规划建设部门都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房产的权属、位置、数量和现状等基本情况。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妥善的管理和合理的规划建设,更好的调配使用房屋和土地,有计划安排旧城区住宅的修建改造,以及新发展区的规划建设。另外,房产测量的成果,亦是开展城镇房地产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资料。

经济方面

房产测量提供了大量准确的图纸资料, 为正确掌握城镇房屋和土地的利用现状以及变化、清理公私各占有的房产数量和面积,建立产权产籍和产业管理的图形档案,统计各类房屋的数量和比重等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亦为开展房产经济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法律方面

房产图所表示的每户所有的房屋的权属范围,是经过逐幢房屋清理产权,并经过各户申请登记,经主管部门逐户审核确认的。房产图作为核发房屋所有权证书的附图,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图纸。它是加强房产管理、核定产权、颁发权属证书、保障房屋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加强社会主义法律管理的重要依据。

房产测量的目的与内容

房产测量主要是采集和表述房屋和房屋用地的有关信息,为房产产权、产籍管理、房地产开发利用、交易、征收税费,以及城镇规划建设提供数据的资料。房地产基础测绘是指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域内,大范围、整体地建立房地产的平面控制网,测绘房地产的基础图纸——房地产分幅平面图。房产测量的基本内容包括:房产平面控制测量,房产调查,房产要素测量,房产图绘制, 房产面积测算,变更测量,成果资料的检查与验收等。

常见房产测量问题与解决方法

3.1 检定仪器与棱镜常数问题

房产测量精度要求一般比较高,目前开展的房产测量工作一般都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房产测量方法,在房产测量时必须使用资质部门检定过的仪器进行测量。对于全站仪而言,主要是测定测距仪的加常数和乘常数。在房产测量碎部测图中,由于距离较近,仪器乘常数可忽略不计,但加常数必须考虑。以拓普康全站仪为例,其仪器常数一般不含误差,应设为零,拓普康系列棱镜的常数也为零,当使用其他光学仪器厂家生产的棱镜时,就必须在使用之前设置相应的常数。而且,在房产测量时,不可能直接将棱镜的中心位置放置于房屋的角点.通常将棱镜靠在房屋的角点上.这时采集到的坐标实际上是棱镜中心坐标,而非房屋角点坐标。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将仪器常数设为零,用钢尺作对比直接测定出至棱镜后背位置的棱镜常数,在野外数据采集前,设定好全站仪内部的仪器加常数(零)和棱镜常数(至棱镜后背位置的参数),就可以直接测出房屋角点的坐标。 这里还应注意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用该棱镜去发展测站点的话,则需要将仪器内的棱镜常数设定为棱镜对中杆为中心时的棱镜常数。

3.2 房屋测量中的偏心测量问题

一般情况下,进行数据采集时,棱镜的后背位置置于房屋角点时棱镜是朝向仪器方向的,但是也有很多时候情况却不是这样。这时,就不能把棱镜看作一个点进行观测,因为它具有一定的体积,这时,瞄准棱镜中心测出的坐标将不是房屋角点的坐标,需要采用角度偏心观测。将棱镜后背位置放置在离仪器到房屋角点相同水平距离的合适位置,测定到棱镜的水平距离,然后用水平微动螺旋照准目标,在仪器上进行相应的操作即可。

3.3 对称边与实地丈量不一致问题

在进行房屋实地勘丈时,如果实测了房屋的每一条边,则有可能由于误差的原因或者是房屋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出现前后墙、左右山墙或者在施丁图中本应对称相等的边出现不相等的情况,这就使原本为规则多边形的房屋变成了不规则的多边形,也不符合人们的传统意识习惯。这时就需要对勘丈数据进行处理后再进行绘图和面积计算。对于误差在规定范围内的取其对称边的平均值作为边长数据。对于误差超过限差的边长数据应检查是不是测量不准确的原因,如果确系不相等的,则根据勘丈结果进行绘图或面积计算

3.4 共有面积分摊问题

同一房屋、用地有两个以上权属单元,共同占有或使用共有的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就会出现共有面积的分摊计算。如果产权各方有合法权属分割文件或协议的,按文件或协议规定执行。若无产权分割文件或协议的,按相关面积比例进行计算分摊。

共有共用面积按比例分摊的计算公式按相关建筑面积进行共有或共用面积分摊, 按下式计算:

δSi=KSi =Si∑δSi/∑Si

K=∑δSi/∑Si

δSi =K Si

式中: K——为面积的分摊系数;

Si——为各单元参加分摊的建筑面积,㎡;

δSi——为各单元参加分摊所得的分摊面积,㎡;

∑δSi——为需要分摊的分摊面积总和,㎡;

∑Si——为参加分摊的各单元建筑面积总和,㎡;

对于一般的住宅楼,需要计算出每户的建筑面积。这时,首先要计算出房屋的总建筑面积,然后计算房屋的套内建筑总面积,进而求出共有共用面积,然后计算分摊系数,再根据各户的套内建筑面积按比例算出各户应分摊的面积。

对于比较特殊的住宅楼及多功能的综合楼,涉及到二级分摊和多级分摊,应按照"谁受益,谁分摊"的原则,逐级进行分摊。如下图:

一幢四层别墅,上、下两层均为复式,各有两套住宅,套型左右对称,上下相同,该幢特殊之处在于下层两套住宅没有在楼梯处留门,也即未实际使用楼梯,且下层有两个独立的车库。因此,需要二级分摊。具体方法为:上面两层楼梯供上层两套住宅使用,应由上层两套住宅共同分摊:然后再把下面两层楼梯面积与下面两套住宅、车库共同分摊,因为下面的两层楼梯虽未被下面两套住宅及车库直接使用.但也因为上层有住宅而使其购房价格明显降低,属间接受益,应参与下层楼梯面积的分摊。

4 结语

房产测绘是涉及到民生的大事,稍有不当,必将影响到房产测绘部门的声誉,甚至产生法律纠纷,因此,在房产测量中要充分了解房产测量的目的,熟悉常见房产测量问题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测量规范》GB/T 17986.1-2000

篇12

【 key words 】 cadastral investigation authority survey parcel

中图分类号:P27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为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为加强城镇土地管理,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满足土地登记的需要,使土地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的轨道,同时为了满足国家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需要,我院承担了本次地籍调查工作。调查区内建筑物错综复杂、宗地数量多、部分土地正在办理征用手续,地形变化较快;且区内有少数民族群众居住,民风民俗忌讳较多,调查难度较大。现在就本次地籍调查的外业工作谈点体会。

1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工作的目的:进一步查清该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用地类别;查清每宗地的所有者、使用者、权属界线等,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通过数字化地籍测量工作,准确表述每一宗地的平面位置、权属界线、用途等;准确设置界标、精确测算面积、测绘地形地籍图及土地利用现状图。

2 准备工作

2.1 宣传动员

地籍调查中牵涉面广、涉及人员多,需要土地权利人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在调查区内召开专题会议,强调地籍调查的必要性、重要性。希望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以确保地籍调查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公告,下发文件,还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使群众了解地籍调查工作的基本知识。

2.2制定工作计划

根据调查区内实际情况拟定调查实施方案与步骤,采取任务一次性分解到组,实行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经费,评定调查成果质量的“四定一评”目标管理责任制。

2.3收集资料

收集历年土地申报材料;宗地图、勘测定界图、地籍调查材料、历年征地批文和发证登记等。收集 区内所有等级水准点和等级控制点的资料成果。

2.4划分调查区

根据调查区现有状况及今后的发展规划,确定调查范围;同时依现有道路、河流、沟渠等自然现状地物为边界划分了街坊。街坊线的划分应尽量利用街道办事处的管辖界线作为地籍调查的街坊线。划分完成后统一编号,绘出街坊关系图 。权属调查以街坊为单位展开。

3 调查过程与方法

3.1编制地籍号

地籍编号采用三级编号法,即由街道、街坊号、宗地号组成。宗地以街坊为单位按照自左至右,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编排;街坊内界址点统一编号,采用阿拉拍数字也按自左至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编号。

3.1.1 行政区的编码

行政区采用一位字母码编排,使用第一个汉字的第一个汉语拼音大写字母为字母码,建库时将其与国家行政区划代码表规定的6位数字码相对应。

3.1.2 街道(乡、镇)的划分和编码

依据现行的行政街道(乡、镇)的管辖范围来划分,街道(乡、镇)代码由行政区划代码进行编码,街道(乡、镇)代码仅作为统计汇总使用,不作为正式地籍号的组成部分。

3.1.3 街坊的划分和编码

街坊以相对稳定的自然地物来划分,在区级行政界内采用2位数字码,从“01”开始统编街坊号。

在实际调查中,我们依据现场勘查情况,先在调查底图上逐街坊按统一规定预编地籍号,待街坊调查结束后,形成正式统一的地籍号。

3.2宗地编码与权利人编码

宗地编码采用3位数字码,在街坊范围内从“001”开始统一编排,已发证的宗地编号不变。

3.3 指界通知

按调查计划,调查小组提前公告通知土地使用者按时携带各种证件(权源证件和身份证件)到现场指界。

3.4 界址调查

调查人员携带调查底图、申报材料等到现场会同该宗地土地使用者及相邻宗地土地使用者一起调查核实宗地界址点、线、权属来源和使用情况,实地填写地籍调查表、绘制宗地草图、设置界址点标志。若有界线争议,可以进行现场调解,调解不成的,可划临时界线,并在调查表内注明。

3.4 .1 土地使用者及土地权属性质调查

土地使用者调查是指调查核实土地使用者名称、单位全称或户主姓名,单位性质、土地使用者的通讯地址及联系电话,土地使用者名称应与其营业执照或身份证等的记载一致,单位全称应为公章全称。单位性质分为全民单位、集体单位、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个体企业或个人等。

土地权属分为三种: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又可分为:集体农业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未利用地使用权。

3.4.2土地权属来源情况、使用权类型调查

调查人员应初步核实土地来源证明材料是否齐全,合法及与实地情况的一致性,并收集各种证明材料,作为土地登记的依据,使用权类型调查类型应根据相关材料来填写。

3.4.3土地座落、土地用途、共有使用权情况调查

土地用途应按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规定来调查宗地的实际用途。查清每宗地的实际用途和批准用途是否一致,用地是否合理,是否有改变土地用途、非法出租、非法转让土地等情况,将上述情况填入《地籍调查表》,并记录在工作人员记录本上。土地座落应在现场核对其道路名称、门牌号等,对共用宗应查清各使用者的分摊面积,并填写到调查表上。

3.5 权属调查应提交的资料

(1)地籍调查表 ;

(2)土地权属证明材料 ;

(3)土地使用者身份证明材料 ;

(4)街坊宗地关系图 。

4经验与体会

地籍调查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数据量大、技术要求严,工作内容繁杂的工程。只有精心组织认真调查,才能获取真实、完整的调查信息。本区调查工作,我们总结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1. 加强管理,精心组织,严谨认真是调查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2. 对调查员的技术、社交、公关能力培训,使之熟知土地法律、法规,增强工作责任心,是保证地籍调查成果质量的关键。

3. 权属调查是地籍调查的核心,正确设定权属界线和界址点位置,确保权属界线、界址点位置实地与图上一致,图表相符, 是获取准确调查成果的前提。

4.采用先测图后调查,利用已有各类调查资料,对其分析、核对可减少重复工作,提升调查速度。

5.严把质量关,为确保调查资料的精准,每个环节都要做好认真细致的检查把关。

6. 调查区内有少数民族群众居住,民风民俗忌讳较多,调查之前,应先了解、熟悉当地民风民俗,尊重少数民族乡民的风俗。

参考文献: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2007,TD/1014-2007)

篇13

土地勘测属于土地管理的前期工作,通过土地勘测,可以得到当地土地属性的有关数据,更有利于土地的开打管理。勘测成果质量的好坏,直接给土地利用效率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勘测过程中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带来的影响,认真检查和记录勘测工具及勘测数据,做到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定期完工。

一、当前土地勘测现状

土地勘测的重要性是国土局人士都熟知的,但是在具体开展勘测工作时,勘测成效就不尽人意。从近几年的项目来看,规划设计均存在深度不够的问题。项目规划不符合当地工农业生产习惯,道路等建筑物的布置脱离实际,地形情况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对项目施工中的实际困难没有全面考虑。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测图比例尺不能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在项目勘测设计过程中,没有进入项目区内及群众当中开展认真细致的调研工作。没有摸清楚项目区的实际地形情况,没有摸清楚项目区内现有基础设施的利用情况,没有摸清楚项目区内工农业生产的实际。确定项目的时间较晚,往往在项目需要上报前的一个月或更短的时间内才委托进行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及规划设计工作,为了不耽误项目的正常上报,只能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规划设计工作,自然造成规划设计报告的质量低劣,深度不够;得不到政府的配合,经常凭借经验闭门造车,在这些情况下出现勘测质量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二、影响土地勘测的因素

1.勘测人员是否足够专业。作为勘测的直接参与者和执行者,勘测人员在报告编写、数据处理、方案制定和实地测量中的职业素养,都将影响勘测总体质量。在勘测行业中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是最关键的,所以在勘测工程中要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对从业人员要从严要求,才能有效的保证人员的素质。在现实中一些勘测单位为了降低勘测成本,雇佣非专业人员进行勘测作业,这些人普遍缺乏勘测作业的基本知识,没有谨慎的工作观念和强烈的责任心,这就无法保证勘测作业成果的质量。

2.仪器设备是否符合勘测要求。现在的土地勘测,随着高科技的应用,大多是机器设备在进行实地勘测,在外作业中,需要仪器设备相对要多些,勘测仪器质量高低、合适与否也会给测量质量带来影响。仪器设备测量出的数据要保证能达到需要的质量要求,所以仪器设备的稳定性相当重要,因此在仪器设备的选择中不仅要选择符合工程测量要求的仪器设备,还要保证仪器设备性能的稳定和可靠,保证所选仪器设备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

3.勘测方法是否合理科学。在具体的勘测过程中,可选择的勘测方法有很多种,而不同的勘测方法又将测出不同的结果,好的勘测方法不但能降低测量工作量,而且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勘测作业的工序有很多,由若干个分项工程所组成,每一分项工程都有自身的特点,只有根据各分项工程的特点来进行勘测方案的制定和设计才能保证勘测成果的质量,所以在施工中要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来提高施工中的技术水平,保证勘测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这就需要测量人员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勘测方法。

三、提高土地勘测质量的思考

1.提高勘测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勘测质量。人为的因素影响使得勘测结果常常出现误差,人又具有主观能动性,我们只能通过培训和学习去缩小误差。为了提高土地勘测质量,应改善从事勘测工作人员的知识、年龄结构,提高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勘测技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土地勘测队员业务培训力度,确保土地勘测成果质量。从学习内容上,认真组织学习《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勘测定界规程》等业务行规;从学习方法上,采取书面学习与野外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学习形式上,采取老手带新手,技术熟练的组长带组员的办法。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使每个勘测队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在短时间内得以迅速提高,从而提升土地勘测队伍的整体素质。创优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效能,提高职工政治思想素质。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根据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加强对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进一步增强职工的服务意识,真正让服务理念和效能意识深入人心。

2.提高对土地勘测重要性认识,优化仪器设备和勘测方法。国土资源单位应通过多方面的渠道宣传和学习土地勘测知识,认识到土地勘测的重要性和其产生的巨大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土地勘测的质量,应加大对土地勘测工作的物资投入,选购优质高科技的勘测设备。仪器设备各项主要性能不仅能满足工程测量的所需,还要有出厂的合格证,另外勘测作业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要注重日常检查维护,检测仪器设备的组装是否正确、零件是否有缺损情况,若发现损坏要及时更换。此外应当关注测量仪器的更新,尽可能选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并优化当前的勘测方法。土地勘测单位应注重对勘测人员的日常培训,向其详细讲解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以求提升勘测人员操作的有效性。对各技术岗位的人员任用要建立严格的岗位制度,要求勘测作业人员、检查人员、质管部门人员、技术负责人等必须具备相应的岗位资格证书,能在其岗位中发挥最大的工作效能。

3.建立工作责任制,加强质量监督,完善土地勘测管理制度。土地勘测这个系统工作,必须要有一套制度来规范,通过自上而下的安排来使各个岗位的人员各司其职,各行其责。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应按照有关条例的要求,规范土地勘测项目备案工作。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责任,建立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了测绘成果统一对外提供制度,确立对外提供土地勘测成果资料的严肃性、权威性。工作人员按照要求,要进一步加强测绘产品质量管理,完善测绘项目监理制度。加强土地勘测成果汇交工作,提高土地勘测服务保障能力,加大对土地勘测产品质量的检查力度和抽查比例,及时发现问题,做到及时解决。对外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测绘成果均需统一加盖测绘资质专用章,完善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土地勘测管理制度、勘测质量管理制度、勘测技术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勘测管理工作制度,为生产优秀土地勘测成果提供制度保障。

四、结语

总之,土地勘测作为土地管理的前期工作,其勘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后期的管理工作。因此,在土地勘测中,应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大对勘测人员的技能培训,完善责任监督,优化仪器设备,以期勘测结果精准,为土地勘测服务提供效度和信度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伟波.土地勘测技术及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