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茶文化的性质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茶文化的性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茶文化的性质

篇1

篇2

1老舍《茶馆》中的茶文化形象解读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老舍在其文学作品中蕴含着老北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如果想要深入的了解老北京人的生活习俗、价值观以及社会面貌,需要认真地品读老舍先生的《茶馆》。老北京人茶余饭后最喜欢的去处莫过于茶馆,人们去茶馆主要目的也不是喝茶,人们去茶馆是为了找到同伴,与人沟通聊天,闲话家常,这就和四川、重庆等地的人在茶余饭后喜欢搓麻将一样,在一定的文化氛围内,这只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在这种既定的生活方式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在老北京,茶馆一直都扮演中重要的角色,而且茶馆的种类也非常多、非常明确,不同的茶馆聚集的都是不同的人,例如有专供商人的茶馆,专供戏子说书等艺人的茶馆,还有文人墨客的茶馆,自然也有达官显贵的茶馆。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来,在老北京,几乎人人都喜欢喝茶,要不然也不会有这么细分种类的茶馆,茶馆就像饭馆一样,对这个地区来说,是不能或缺的。不过,不同的人从老舍《茶馆》中读出来的可能不一样。首先我们从老舍《茶馆》中读出来茶馆是普通人闲话家常最常去的场所。特别是其中有很多人们拉家常的场景,人们会在茶馆里说东家这里做得不好,说西家准备给儿子娶亲,说南家的女儿嫁得不好,说北家夫妻俩整天吵架等等。因此,老舍的《茶馆》中的大部分人物都是我们生活周围人的缩影,我们日常见的大部分人都能在老舍的《茶馆》中找到原型。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很重要。其次,老舍的《茶馆》还是一个鱼龙混杂,三教九流都会去的地方,茶馆对于北京人来说似乎是平等的,在同一个茶馆中没有贵贱,比如经常打架的混混,擅长调教纠纷的“闲人”黄胖子,还有非法之徒黄麻子,被拐卖的妇女康顺,逍遥法外的庞太监,民间情报“特工”宋恩子和宋祥子等,当然最多的还是普通善良的底层市民,这些人每天都集中到这个小小的地方彼此间产生一些故事,这也正是大部分北京城每天都在发生的故事。小说作品给予我们一面认识社会的镜子,是一个社会现象的浓缩体,作者将社会上存在的形形的人物塑造成小说中的人物,我们从他们身上能找到我们周围人的影子,但是绝对找不到相同的人,因为他们都是抽象的产物,是不同人的集合体,是一个民族的共性,就好比鲁迅先生笔下的闰土、孔乙己一样。

2周作人《喝茶》中的茶文化形象解读

近代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弟弟周作人的《喝茶》是其代表作。在一定程度上,《喝茶》算是近代中国茶道精神的集合,周作人先生在《喝茶》一书中花了大部分笔墨谈论自己对茶的感情,茶思、茶情,这些情感都是真挚的,但是这很多情感也是别人同样拥有的,只是周作人用惊人的笔触表达出来了。周作人先生很喜欢一边喝茶一边思考,喝茶对于周作人而言就像是思考的催化剂,或许周作人先生写作的时候也需要茶水来刺激。这种边喝茶边思考的生活是缓慢的生活,其核心思想和道家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周作人在《喝茶》中也系统性地介绍了中国茶叶的历史,还对比了中日之间茶文化的差异性。当然,喝茶对周作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艺术性,周作人借助《喝茶》表达了这种思想,周作人先生的喝茶其实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是一种行为艺术。茶叶对于他来说主要不是用来解渴,其主要欣赏茶叶的颜色和闻茶的气味。这有着传统士大夫情节,带有儒家的君子之风。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周作人的《喝茶》中所有的艺术形象其实都是作者自己,作者借助自己的文学作品将自己心中所有关于茶的所思所想统统表达出来。我们所认识的《喝茶》的茶文化形象,真是周作人的茶文化形象。

3雷庭招《吃碗茶》中的茶文化形象解读

华裔人群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体,在高职院校当代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如果希望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冲突性,华裔人群的作品值得去读一读。知名美籍华裔作家雷庭或许是华人的缘故,所以接触到了很多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其在自己的代表作《吃碗茶》中蕴含了丰富的茶文化。当然又因为其在美国生活多年,自然接触到许多的美国文化,在作品中也直接地体现了很多美国文化,因此,其文学作品《吃碗茶》中有很多中西方文化碰撞、冲突的东西存在,其作品表现的茶文化既不是纯粹的西方的茶文化,也不是中国的茶文化,其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茶文化。《吃碗茶》的故事主要发生在美国的唐人街,唐人街中主要住的就是华人,而故事的起源就是唐人街的一个茶馆,主人公的婚姻开始也是因为茶。中西方的文化交融通过茶来展开,华人身上最重要的中华文化传统烙印也是茶。作者通过茶文化表达了生活的美好,人们之间的纽带也是因为茶叶。此外,作者也用茶文化来刻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很多关于茶的暗示,这种暗示的茶文化意境也是来自于中国,茶叶代表的高洁、清醒、典雅都用来衬托人物的情感世界。在《吃碗茶》小说的最后,茶文化成为了解决中西方文化冲突的解药。因为中国人不理解美国人,美国人也不理解中国人,但是中国人和美国人都理解茶叶,虽然理解的内容不一样,但是,在茶文化的认知上,中国和美国之间存在诸多的共同点,因此,茶文化也成为了中西方文化的“同”,在文化冲突中扮演者剂的角色。

4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中的茶文化形象解读

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其代表作《呼啸山庄》的开篇就用茶来布置场景,呼啸山庄的壁炉上放着三个俗气不堪的茶罐……在后续的写作中,作者不时地都会提到茶罐、茶叶、喝茶等,茶叶是贯穿全文的一大线索。而在《呼啸山庄》中,作者主要介绍的是英式茶文化,这也让中国的读者可以切身地感受到独立于中国茶文化之外的英国茶文化,普通人的确从中能读出很多差异。例如,英国人的茶文化礼仪、如何泡茶、如何饮茶、饮茶的时刻等等都和中国人有极大的不同。人们也从中看到一些“怪异”的茶俗,比如,在英国,有人会用盆来喝茶,有人会热衷喝冷茶,还有人喜欢煮茶并在其中加入牛奶,英国人待客喝茶也会集中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这和中国人一般喜欢在清早及傍晚喝茶的习惯不太一样。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是普遍存在的,当我们看到别人的习俗觉得非常怪异的时候,事实上别人看我们的习俗也会觉得非常怪异,文学作品给了我们一种渠道去了解别样的生活世界,这样才能让我们每个人懂得如何去尊重别人的喜欢以及习俗。

5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看到,在当代文学作品中,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无论是中国人、欧美人还是华裔,在这些作家的文学作品中,茶文化的表现是非常丰富的。高职院校的当代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这些丰富的文学作品是学生了解外面世界和外国文化的镜子,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过去的钥匙,老舍和周树人的时代已经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通过他们的作品,通过他们作品中人们饮茶的习俗,我们可以窥探到那个时候国人的心理世界,这也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自己的文化。

参考文献

[1]谢瑶.“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茶文学作品的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J].福建茶叶,2017,(02):360-361.

[2]张云岗,陈志新.茶文物语———论华裔美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6,(12):386-387.

[3]黄金花.英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解读[J].文学教育(下),2016,(12):140-141.

[4]罗丽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6,(11):316-317.

[5]季佩璇.由《傲慢与偏见》看英国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J].福建茶叶,2016,(08):364-365.

[6]卓如,程瑞,赵生飞,董广钧.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中价值导向作用的教学途径探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6):132-133.

[7]罗菁.从文学作品中挖掘历史教学素材———以鲁迅的作品突破教学难点[J].学周刊,2015,(25):138.

[8]油小丽.英美文学教学中文化语用信息的作用———以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为例[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5,(02):194-196.

篇3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的交际手段,语言的产生离不开创造语言的人,以及人类所作用的社会庞大系统。因此语言与文化之间的联系,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复杂关系。现代文化社会学认为,社会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语言是文化要素之一,我们研究语言,只能把它放在文化背景里,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地了解语言的本质。

文化是一个包括语言在内的所有人类现象的综合体。文化一方面是在一个共同的语言社团中体现的思维、行为及价值方式,另一方面包括社会团体通过他们的物质产品来表现本身或他人。文化是复杂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他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不同的社会文化群体有不同的文化意识。文化既有历史沉淀,又有动态发展,语言作为文化系统的一部分,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仅存在着萨培和沃尔夫提出的“语言相对性”,而且存在着“文化相对性”。

人们对客观世界不同的思维方式跟文化模式差异,是语言学习的一大阻碍。因为语言的集体意义产生依赖于它的文化语境,我们只有了解一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掌握语言本身,避免由于对文化的无知而产生误解与冲突。语言教学工作者有责任在语言的教学过程中加强文化导入。

二、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作用

(一)英语词汇的文化因素体现

英语语言教学,是目前最普遍的一种外语教学。它也是一种符号系统,这个系统本身就具有文化性。在中国的大文化背景之下,学习英语语言就要明白两种语言中符号的非对称性,例如中国文化中的“白”字往往为贬义,含有轻视、徒劳、低下、无价值的意思。如、白眼、一穷二白、白费、、白搭、白色政权、白丁,以及东北话里面的白瞎,等等,懂京剧的人,一定记得曹操在舞台上有典型的白色脸谱,奸佞的象征。相反,白色在英语里面是美好的象征,让人联想到上帝、天使、纯洁、幸福。“white hands”是公正廉洁:“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指幸福的日子。童话里可爱的“snow white”还有七个小矮人,个个都是“white man”(忠实可靠的人)。再如龙在中国的文化里,我们把它看成是民族的象征,是至高无上、尊贵的象征,在语言中,承载的是褒义的色彩,像“生龙活虎”、“龙凤呈祥”,等等,中国古代皇帝,被称作“真龙天子”。而在英语国家文化里,并非没有龙(dragon),只是与中国截然相反,龙化身为凶猛残暴的怪兽。尤其是在影视作品里,龙总是代表邪恶势力,具有强大的破坏性,这一点,在2010年3月梦工厂上映的电影“驯龙高手”里有着完美的体现,与我们儿时喜爱的“小龙人”形成鲜明对比。

中英两种语言的词汇空缺,即在中文中出现的词汇,无法在英文中找到,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中国人特别讲究孝义亲疏、伦理纲常,因此在这一文化背景下,汉语中表示亲戚关系的词有很细致的区分,而英语中的亲戚概念十分笼统。中文里叔叔、伯父、姑父、姨父、舅舅在英文里只用一个单词“uncle”代替。不同文化中的某些词汇,具有不对应性,比如汉语中的“牛”是强壮、勤恳、任劳任怨的象征,我们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表达,而用英文却要翻译成“Work like a horse”,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就是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里,中国人用牛耕地,而英国人大部分依靠马。

我们看下面一段对话:

―Mum, I forgot where I put my glasses. Do you know where it is?

―It’s over there, on the table, you really have a foggy noodle.

中国人第一次看到“have a foggy noodle”一定会疑惑不解。“noodle”在汉语中是面条的意思,并无其他深层含义。而在英文中,因为大脑组织是条状的,就如同面条一样,所以“noodle”也用来指代头脑,“foggy noodle ”就是头脑糊里糊涂的意思。

由于客观条件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同一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意义。例如“summer”在汉语中会让人想起炎热,而“spring”会使人想到温暖,欣欣向荣。 那么如何翻译下面这个句子呢?“Jobs died in summer”,如果理解为乔布斯死于夏天,那就错了。在英语中,夏天才代表温暖,欣欣向荣,这跟春天英国糟糕的天气不无关系,所以上面那句话应该翻译成“乔布斯英年早逝”更恰当一点。

(二)文化差异在句法上的体现

句法结构反映了人们最原始的宇宙观,可以体现不同民族器物文化的不同色彩,反映人们不同的思维模式。这一点中英之间的差异刚好体现在语序上。英语的语序通常是主语-谓语-宾语,把人或人的行为摆在前面,而客观世界的事物放在后面,句子的尾部修饰比较强,总体是“头轻脚重”,如:The girl is my sister, who is in red and standing across the street.而汉语前置的修饰很强,是“头重脚轻”,如:“街对面站着的穿红裙子的姑娘是我的姐姐。”

那么,中英文之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句法差异呢?英国人有其特有的价值标准,他们一般来说比较务实,人们因此称他们为“行动之人”(man of action)。英伦三岛四面环海,地理条件差,天气条件更是恶劣。安格鲁撒克逊人于450年到达英格兰,他们面临异常严酷的自然条件的挑战,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同时,又经战,这使得古英国人逐渐形成“开放跟激进”的民族特征, “个人主义”在其文化中居于主要地位,因此他们的语言表达方式显得直截了当,往往把句子的主干放在前面,修饰成分放在后面,直入主题。例如: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film with me tonight, if the rain stops.

汉民族发源于黄河流域,地处内陆,气候适宜,生活平静,且孔孟的中庸思想深入人心,讲究事事含蓄,说话不开门见山,先次要再主要,迂回进入主题。同样是上面那句话,中文的表达就是这样:如果晚上不下雨的话,我可以请你看电影吗?

我们再来看下当英籍老师夸奖一名中国学生的口语流利时,师生间的对话:

―Your oral English is pretty good.

―My English is poor,I will study harder.

(英国老师说:“你的口语很不错。”中国学生回答:“我的英语很差,我要好好学。”)

从上面的简单对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英汉文化的差异。我国的传统文化比较强调社会和集体的力量,不提倡个人突出,当受到赞扬的时候,中国人通常否定自己。而在英美人看来,这种过分的自谦,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如果不懂英美的文化价值观,这样的跨文化对话就如同自言自语了,根本就谈不上交流。

综上所述,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跟语法上的差异承载着两种文化的差异。要在英语教学上有所建树,就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导入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让学生不断了解并发现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跟英汉的差异,只有这样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时候才能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篇4

Robust Optimal Design of Engine Mounting System Based on Tolerance Model

WANG Xin-kan1,2

(1.Institute of Noise and Vibration Research,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China;2. Anhui Key Laboratory of Automobile NVH and Reliability,Hefei 230009,China)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uncertainty of design variable on the results,the robust optimization design theory is used to build robust model. Pareto Genetic Algorithms is adopted to optimize the stiffness of mounting of engineer mounting system which takes the decoupling of energy distribution as a target,and the Monte Carlo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optimized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can improve the robustness of mounting system.

Key words:engine mounting system;energy decoupling;Pareto genetic algorithms;robust optimal design;Monte Carlo method

人们对汽车乘坐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发动机是汽车主要的振源,其振动经悬置系统传递给车架或车身,因而发动机悬置系统的参数设计对汽车整车减振来说非常重要。对于发动机悬置系统的优化设计,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并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常见的目标函数主要有:发动机悬置系统六自由度完全解耦或是部分解耦,移频使系统固有频率处在合理的区间,系统的支反力(矩)最小或是传递率最小。考虑到研究的车型上的悬置位置和安装角度已经确定,因而以悬置的刚度为设计变量,主要从移频且使悬置系统部分解耦来进行多目标参数优化设计。悬置厂商提供的悬置垫,悬置刚度参数一般都有很大的可变性,主要来源于悬置材料的变化和悬置几何形状的变化。另外在悬置与支架等的装配过程中,往往会产生预应力以及悬置形状的扭曲,也将造成悬置刚度值的变化[1]。传统的确定性解耦优化方法往往忽略了悬置刚度值的可变性,忽略了刚度偏差对悬置系统解耦的影响,使实际的工况下解耦效果很不理想。基于对悬置参数不确定因素影响的考虑,应该选择一种方法一方面寻求目标函数的最优值,另一方面应该考虑设计变量的误差等不确定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在优化设计中结合稳健设计的思想,即稳健优化设计。本文将稳健优化设计应用于发动机悬置系统的解耦优化中,充分考虑了各种干扰和设计变量的变差情况,不仅保证设计结果的合理性,同时也保证设计结果对悬置参数的不敏感性。同时利用Monte Carlo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验证,对悬置刚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程度进行研究。

1 稳健优化设计模型

传统确定性优化模型为:

min f(x)s.t. gi(x)≤0 i=1,2,L,m xL≤x≤xu(1)

式中:x,xL,xu分别为设计变量及其上下界; f(x)为目标函数;gi(x)(j=1,2,L,m)为m个约束函数。

稳健优化设计中,不仅考虑目标函数均值?滋f变化,而且要考虑目标函数的标准差?滓f的变化。均值?滋f和标准差?滓f的计算,可以通过泰勒级数展开来近似。考虑变量相互独立,则目标函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

?滋f =f(?滋x)+■■■?滋xi?滓2xi?滓f =■ (2)

对于约束函数,由于变量变化因而引起约束的变化,于是原问题的约束变为:

?滋g i(x)+n?滓g i(x)≤0 (3)

同时为了表示设计变量偏离的可行性,相应的设计变量的边界变为:

xL-n?滓x≤x≤xu+n?滓x (4)

(2)、(3)式中n为任意常数,当n=3,x随机变差时,其设计的可行率可达到,能满足实际要求。

综上,稳健优化模型为[3]:

min ?滋f ?滓ff(x)s.t. ?滋g i(x)+n?滓g i(x)≤0 i=1,2,L,m xL-n?滓x≤x≤xu+n?滓x(5)

篇5

[4]Bryman, A.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3rd ed)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5]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Council (ESRC). ESRC Framework for Research Ethics (FRE) 2010 (Revised September 2012) [EB/OL]. esrc.ac.uk/_images/FrameworkforResearchEthics_tcm8-4586.pdf, 2012-12-23.

[6]De Wet, K. The Importance of Ethical Appraisal in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Reviewing a Faculty of Humanities’ Research Ethics Committee [J]. Journal of Academic Ethics, 2010,(8):301-314.

[7]李玲.论质性研究伦理审查的文化适应性[J].比较教育研究, 2009,(6):7-11.

[8]Creswell, J. W. & Clark, V. L. P. Designing and Conducting Mixed Methods Research [M].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2007.

[9]Robson, C. Real World Research: A Resource of Social Scientists and Practitioner-Researchers (2nd ed) [M]. London: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2.

[10]Seedhourse, D. Ethical Grid [EB/OL]. /images/ethicgrid.jpg, 2012-08-30.

[11]Stutchbury, K. & Fox, A. Ethic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introducing a methodological tool for effective ethical analysis [J]. Cambridge Journal of Education, 2009, 39(4): 489-504.

[12]Cohen, L., Manion, L. & Morrison, K.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7th ed) [M]. Oxon: Routledge, 2011.

[13]Creswell, J.W. Qualitative Inquiry & Research Design: Choosing Among Five Approaches (2nd ed) [M].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2007.

[14]Canadian Institutes of Health Research, 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TriCouncil Policy Statement: Ethical Conduct for Research Involving Humans (2nd ed) [EB/OL]. http://pre.ethics.gc.ca/pdf/eng/tcps2/TCPS_2_FINAL_Web.pdf, 2012-12-23.

[15]Brewer, J.D. Ethnography [M].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0.

[16]束景南. 朱子大传 [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

[17]钱钟书. 谈艺录 [M]. 北京:中华书局,1984.

篇6

但是,通过对河北省各高校的公共英语教师文化差异敏感性的调查发现,目前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专家和广大一线教师虽然意识到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国内的英语课堂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仍旧受到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课堂知识讲授主要以教师为中心讲授四、六级涉及的知识如语法知识、词汇量、阅读为主。一般来讲,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的学时数量较少,平均每学期60-70学时,课时有限,难以对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有系统的介绍和教学。另外,教师本身受传统的语言教学的影响,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缺乏跨文化交际知识的讲解,教学方式落后,迫切需要进修机会来提升教师本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模式需要改变。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学习新的教学手段,理清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强化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语言知识教学和文化背景教学的统一。

进行实际有效的文化教学首先要明白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是什么。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把文化意识作为一项教学内容,同时也指出文化的内涵与文化教学的意义:“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只有明白了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到底是什么,教师才可能了解文化教学应该怎样教和教什么。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跨文化素质和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收集和积累有关跨文化的知识和材料,多参加跨文化方面的培训、讲座和交流以强化自身的文化素质,切实意识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重视课堂上的文化教学。在目前的环境下,教师只有做到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跨文化教学并重,才能使学生既能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又能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语音室、多媒体和网络来收集各种资料获取信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英语课堂中主要把文化背景的讲授放在文章的导入阶段。在此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讲授文章涉及的主要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地理风光等地理常识;主要英语国家的起源、发展及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历史背景;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常识、文化艺术、和风俗习惯等。甚至在语言知识的传授阶段,教师也可以利用机会渗透文化背景知识。如:有很多词汇带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信息。在词汇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由这些词汇讲授文化背景知识,如:一些涉及西方重大节日的词汇Christmas,Hippie,Nike等;还有一些具有不同文化内涵的词如ambitious,dog和propaganda等。当然还涉及社交文化如:一些禁忌语等社交规范和一些涉及手势、仪态和眼神等的非语言文化。

再次,注重跨文化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文化背景知识后一定要给学生实践的机会,通过应用以加深印象。教师可以组织课堂活动如:小组对话、角色扮演、英语角等形式来向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如:通过网络查找和阅读资料、朗读英美报刊杂志等,使学生了解相关文化背景、社会风俗和习惯等,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承担进行介绍的任务,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因而显得非常枯燥。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资源共享的优势,针对精读课本中实用的内容利用多媒体传达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在观看图像,聆听地道的、原汁原味的声音的同时形象立体地接受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轻松自如地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以加深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差异性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曾有语言专家在专著中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我国的许多研究语言方面的专家也一再强调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则是语言的底座和环境”。伴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全球一体化,多媒体、互联网等先进的资讯方式相继出现,西方的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念和等因素大量的涌入,这就要求学习语言不仅仅掌握这门语言,更重要的是增强文化交流的能力。没有文化内涵的语言是空洞和无效的。英语教育必然涉及英语文化教育,所以我们要重视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Kramsch,C.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篇7

当拿到《文化生产力:一种社会文明驱动源流的个人观》(方伟著,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时候,感觉上多少有点吃惊,因为作者方伟显然选择了一个极富理论挑战性的主题来研究。当然,这同时也意味着拥有成功的机遇。方伟在这部专著中体现出可贵的理论研究的胆识和学术钻研的风范,他勇于踏入理论的“雷区”,坚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原则,把一些深思熟虑而新鲜别致的思想观点呈现给了读者。客观地说,虽然这些思想观点的成熟与否,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学术论证与理论实践的检验,但是,其仍然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鲜的可能世界,提供了触发许多思考的新的生长点。

《文化生产力》作为第一部专门而系统地研究“文化生产力”主题的著作,提出了许多与传统理论有着相当不同的创新观点。一是第一次提出了文化生产力的“本体说”;二是融政治、哲学、文化、经济、社会、艺术为一体,对文化生产力的渊源、发展、特征和作用进行了独到的言说;三是从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的双重领域来创建文化生产力体系,不仅从理论层面详实、系统地阐明了观点,而且,具体、实际地阐释了文化生产力的创造功能和运作路径,为人认识和辨析文化与物质生产的关系以及这一关系引发的极易误读的文化现象,提供了一个更加理性的解释路向和实践指南。其实,物质与精神是一对与人类相伴相生的矛盾,是人类生存面临的最大困境,也是哲学的最基本问题。黑格尔提出的物质文明的进步相应伴随着精神消退的命题,更增加了人们对此问题的无奈和焦虑。由于在理论上人们长久地习惯于把附属于意识形态的文化从生产力的范畴排除在外,在过去的一段时期内,文化对物质生产的直接参与和贡献也比较微弱,所以我国学术界多年来很少有人关注文化生产力这一概念。随着近年来文化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放大、凸显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从“文化力作用”的讨论到中央在党的正式文件中提出要发展“文化生产力”,社会对文化生产力的理论关注日益密切起来。但是,在目前,很多观点还是倾向于把文化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对等起来看,即虽然发现了文化生产力自身作用,但依然未能摆脱物质制约精神、精神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理论框架。《文化生产力》的作者,却以敏锐的理性眼光认清了文化生产力所具有的价值奥义,经过一定量的学术思考和经验整理对其进行了比较精辟的阐释和定性,把文化作为要素在生产力中的位置高扬到本体地位的高度――这是该书最大的发现和核心价值所在,是作者对物质与文化的关系在新的社会文明语境下进行的创造性整合。这正像作者以为的,物质与属于精神范畴的文化不是简单、明确地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文明条件下相互融合、互为一体而共同发生作用的。特别是在当下第三次社会生产力变革中,物质生产力和文化生产力已不是简单的对等并行,而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两者相互渗透、交融并最终成为一个共生共荣的有机整体。为了增加理论的厚度和力度,作者对这一关键性理论以详实、充分的论据和论证进行了丝丝入扣的梳理和剖析。

与此同时,作者在解析文化作为生产力对物质文明所具有的巨大意义的时候,并没有忘记文化所承担的另一面的人类使命。作者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满怀人道主义情怀,客观而热切地提醒人们,在积极认识文化作为生产力推动物质经济发展之际,更应该时刻警惕由于过度看重文化物质世界的作用,而使文化自身生产完全放弃救赎人类精神和心灵的可能,最终彻底蜕变为物质经济的同谋,物化为“攫取金钱的手段”,“走到社会人性的另一面,悖逆于社会文明未来发展的预知”。文化真正的合理走向,应该是在成为社会发展驱动力的基础之上,“能够为社会人性、社会生活找到或创造出更加无拘无束、谐和大同的空间和时间。”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在论及文化生产力时,作者始终把人放置在第一位,认为文化的属性和本质,必然是要以人为中心的;文化倘若能够对社会人性的未来发展作出积极的反应,并能预先提供起未来发展的条件和走向,则是文化自身发展的最高表现。

《文化生产力》的长处,还在于做到了“理”与“术”、“知”与“行”的结合,能够把“形而上”的言说合理而细微地嵌入到“形而下”的叙述中。不难看出,作者在构思之前,对当下现实语境和理论发展是熟稔于心的,有着非常深刻而清晰的认识。在信息化日益发达的今天,文化和经济紧密地纠缠着、碰撞着,二者的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模糊性和亲密性,这种关系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也根本动摇了以往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纯精神”的“神圣”地位。作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此观察、分析和判断之后,发现了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显在”和“潜在”地对经济起着巨大推动作用,敏感地捕捉到由此引发的许多社会新兴的文体现象需要新的理论去阐释和引导,文化本身需要重新确认和定位。因而,《文化生产力》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理论书籍,而是在文化生产力本体论的基础上,联系方兴未艾的文化产业实际,从社会学、经济学的视角,并结合大量的实践研究心得,对文化生产力在具体的物质经济生产中所呈现出的具体模式和流程进行了详尽、实用的表述,即使《文化生产力》摆脱了沉闷冗长的纯理性言说,又规避了仅仅停留在技术实践层面的尴尬。所以,这本书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远离现实的纯理论冥想,而是一本以实践为依托并面向生活、把理论融入实践的书。它既散发着理论探究的幽光,又弥漫着现实生活的气息和对生命的感悟。

篇8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effect of warm moxibustion heat in treatment of preven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on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patients

DAI Junjun ZHANG Meiying WANG Chunlan FANG Ying PAN Zhen PAN Minfang

Department of Gynecological Radiotherapy, Zhejiang Cancer Hospital, Hangzhou 31002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warm moxibustion heat at preven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for the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who were given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Methods All 60 cases of Ⅱb-Ⅳa patients were studied from December 2014 to March 2015 for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warm moxibustion treatment,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of 30 cas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Shenque Acupoint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one time per day till end of treatment,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only given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for treatment, the occurrence of radiation proctitis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radiation proctitis was lower in observation group than control group, so did the occurring time, th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ho had above 3r grade proctiti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Warm moxibustion heat; Cervical cancer;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Radiation proctitis

宫颈癌是发展中国家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而我国是宫颈癌的高发地区,是世界上患者数最多的国家[1]。同步放化疗是目前治疗宫颈癌的首选方法[2]。放射性直肠炎是放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随放疗技术的广泛应用而逐渐增高[3],临床症状为排便次数增多、腹部疼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血便,直肠瘘或穿孔,严重时可使患者难以坚持治疗,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给患者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和痛苦。但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急需寻找一种方便有效、安全无不良反应的放射性直肠炎的辅助疗法,是临床治疗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目前国内外尚无利用温灸包热熨干预放射性直肠炎的相关研究,我科于2014年12月~2015年3月FP方案同步化疗的宫颈癌患者采用神阙穴温灸包热熨预防放射性直肠炎,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3月入住我科,并经FIGO临床病理分期诊断为宫颈癌Ⅱb~Ⅳa期,均未行手术,行盆腔根治性放射治疗联合FP方案同步化疗的宫颈癌患者60例,病理类型其中鳞癌54例,腺癌6例,年龄37~56岁,平均(47.1±5.7)岁,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除外肿瘤复发、溃疡性直肠炎、肠结核、肠穿孔等病变,且在年龄、临床病理分期、治疗方案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自制温灸包:选择普通粗盐100 g(直径约0.5 mm)与艾绒5 g混匀,再与大颗粒粗盐400 g(直径约0.5~0.9 cm)混合均匀,装入全棉小麻袋封口备用,每包约500 g左右。电热鼓风干燥箱加热使用。

1.3 放射性直肠炎的诊断分级标准

根据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4],共分5级:0级,无症状;1级,大便次数增多或大便习惯改变;2级,腹泻,黏液分泌增多,需用止泻药物,肠道或腹部疼痛,需用止痛药;3级,腹泻,重度黏液或盆腔分泌物增多;4级,急性或亚急性肠梗阻,瘘或穿孔,胃肠道出血需要输血,腹痛或里急后重需胃肠减压。

1.4 治疗方法

放射性直肠炎治疗1级放射性直肠炎主要是饮食调节,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少油腻、适量粗纤维,保持大便通畅;2级放射性直肠炎,口服易蒙停治疗;3级放射性直肠炎予补液并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4级放射性直肠炎予禁食、补液和胃肠减压。

1.4.1 对照组 放射治疗采用加速器10 MV-X线盆腔野CRT,CTV包括盆腔双侧髂总、髂外、髂内、闭孔、腹股沟淋巴结区、宫旁组织、阴道旁组织及阴道残端。照射剂量DT 45~50 Gy,每次2 Gy,每周照射5次。配合腔内治疗予以铱192高剂量后装内治疗A点25~30 Gy。1周1~2次,每周剂量在10 Gy内。所有患者每次放疗前保持膀胱一定的充盈度(放疗前2 h排空膀胱后喝水600 mL左右)。放疗期间同时进行5-氟尿嘧啶与顺铂联合化疗,根据患者的体表面积计算剂量,每28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放疗前洗澡、剪指甲,做好个人卫生。饮食方面易宜进多样化、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无渣、无刺激、营养食物,忌辛辣刺激食物、油炸、含清淡饮食为主,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细菌侵入肠道。患者发生放射性直肠炎指导患者都要用清水冲洗肛周、会阴,观察大便的次数、性状、颜色,保持大便通畅,注意有无大便疼痛及里急后重感,保持清洁、干燥,处予以涂油保护,嘱患者穿纯棉、柔软、宽松透气的平角内裤。把握病情告知的艺术[5],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消除其恐惧、焦虑心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时解释放射性直肠炎的病症。关心安慰患者、告知家属积极配合治疗,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增强患者信任感和信心。

1.4.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放化疗基础上,观察组放疗第1天开始使用神阙穴温灸包热熨。温灸包在电热鼓风干燥箱里100℃加热90 min,使温灸包中心部位温度达到42℃,加热后隔一条干净毛巾(防止个患者皮肤敏感)或直接敷于疼痛或需要温灸的部位30 min即可。滚包则加热后在包外套上一次性的纯棉外套,以刚柔相接之力滚敷于身体,使之温热而气血通畅。温灸包热熨前操作者用手背先试温,评估患者局部皮肤无炎症、破损后将温灸包放于神阙穴部位。每日1次,至治疗结束。

1.5 观察指标

建立放射性直肠炎观察登记表,从患者放疗第1天开始,由责任护士每日评估发生直肠炎时所受的照射剂量(即发生直肠炎的开始时间)、放射性直肠炎程度并记录。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2~3 级直肠炎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受照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照射剂量>20~30 Gy时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40.0%,照射剂量0~30 Gy区间放射性直肠炎发生高达63.2%,观察组照射剂量0~30 Gy区间放射性直肠炎发生26.6%。结果显示,两组受照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受照射率比较[n(%)]

3 讨论

放射性直肠炎是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6],发生率一般为6.4%~21.6%,而宫颈癌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高达80%[7,8]。近年来许多临床研究证明,应用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能够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提高远期生存率[9,10]。并消灭微小转移病灶,增加肿瘤的放射敏感性,从而提高了5年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有研究证实,以铂类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方式可显著提高宫颈癌患者生存率及无瘤率,故而研究者曾建议宫颈癌患者在放疗同时加用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11,12]。

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将含顺铂方案同步放化疗作为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标准模式[13]。而顺铂与5-氟尿嘧啶联合方案,能够提高放疗的敏感性并提高局部控制率,同时降低远处转移发生的概率。其中5-氟尿嘧啶对S期细胞有作用而对G1/S边界细胞有延缓作用, 抑制放射损伤的DNA修复,而放射抗拒常在S期和G1期[14];顺铂是最有效经济的增敏药物,顺铂可致亚致死性DNA损伤,与放射引起可逆性DNA损伤有协同作用,两者均作用于细胞有丝分裂的G1期[15]。但5-Fu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炎和腹泻。引起腹泻的机制主要是干扰了肠细胞的分裂,引起肠壁细胞坏死及广泛炎症,造成吸收和分泌细胞之间的平衡发生变化,导致分泌过度而吸收面积减少,表现为过度分泌型腹泻[16]。而以小剂量顺铂为修饰剂的生化修饰方案[17],在明显增强了5-Fu抗癌活性的同时,也增加了5-Fu的毒性,尤其是腹泻较单用5-Fu严重且多见,从而促进了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联合化疗加重了放疗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18],对照组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为83.2%,高于报道发生率。观察组由于在放化疗期间配合神阙穴温灸热熨,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46.6%,明显低于对照组。对于预防放射性直肠炎有明显效果。发生放射性直肠炎后一般以支持治疗为主,如补充维生素、抗炎、止痛等处理[19],近年来,也有用混合液、中药保留灌肠均取得较好治疗效果,但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给患者增加了痛苦,有一部分患者症状较重并持续较长时间,严重的甚至暂停放化疗,影响肿瘤局部控制率及放疗疗效,同时给患者带来生活的不便。放疗期间给予温灸包热熨,应用了中医的“未病先防”的传统观念。而隔盐灸神阙有健脾益肾、回阳救逆作用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恢复[20]。包内的艾绒和粗盐成份,通过加热敷在人体皮肤表面上方的穴位实行温灸。其湿热的作用,渗透肌肤层,通过经络的传导、扶正祛邪、温通经络、调畅脏腑气血,它是一种对机体毫无损伤具有独特保健功能的中医疗法。粗盐作为一种辅料,常用于中药炮制,对中草药细胞有较强的穿透力,可增加药物成分的溶解度,起到很好的增溶作用,从而增加药物成分的煎出量,起到增强疗效的目的。

《本草纲目》记载盐能入肾,能防腐,出生于水里,性寒,寒能凉血、活血;有腥味,与血同味,有补血、活血之功效。且艾灸被广泛应用于治病、保健、养生诸多方面。艾用于灸法的历史十分悠久,首载艾为灸材的医学典籍,当属成书不晚于战国时期的最古医学方书《五十二病方》,在春秋时期《诗经》中就载有艾,“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艾灸[21]能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具有行气活血、软坚散结之功。再加上神阙穴[22]是任脉的一个重要腧穴,有总任全身阴经脉气之作用。既有回阳救逆、培元固本、益气固脱之功,又有滋肾阴、调冲任、益精血之功。与冲、督、脾、胃等经脉相关,素有“脐通百脉”之说。同时神阙穴可以调节机体之阴阳气血平衡,扩张胃肠道的血管,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促进和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促进肠黏膜对水分吸收。另外还有解痉止痛、抗菌消炎作用。

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2~3 级直肠炎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本次观察的样本量不够大,观察时间不够长有关。对照组患者照射剂量>20~30 Gy时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40.00%,照射剂量0~30 Gy区间放射性直肠炎发生高达63.2%,观察组照射剂量0~30 Gy区间放射性直肠炎发生26.6%提示放疗期间给予隔盐灸有利于组织修复,提高直肠组织的放射耐受量,减轻了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程度。

神阙穴温灸包热熨预防放射性直肠炎是一种有效、经济实用、安全简便、无创伤、无不良反应、无副作用的方法,值得推广及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温灸包时,不必取出外包装布袋,经加热后放于温灸部位,护士必须先试温度,以免引起烫伤,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患者饭后1 h内不宜温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避免在患者空腹、过饱、酒醉、局部皮肤有感染时行温灸。孕妇禁灸,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参考文献]

[1] 龚晓蓉. 应用传统Pap涂片与液基细胞学检测进行宫颈癌筛查的效果比较[J].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4):428-429.

[2] 根祥. 综合疗法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12):60-61.

[3] 张天泽,徐光炜. 肿瘤学(下册)[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921.

[4] 张罗生,何本夫,罗显荣,等. 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防治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9):1519-1521.

[5] 杨静谊. 宫颈癌放射治疗引起放射性直肠炎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8):2162-2163.

[6] 王宇,汪延明,袁光辉,等. 盆腔肿瘤放疗致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观察[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9,16(4):56-57.

[7] 张大玲,李翠荣.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观察[J]. 吉林医学,2010,31(6):767-768.

[8] 张华,李亚琴. 放射性肠炎的病机与治疗探讨[J]. 陕西中医,2006,27(1):82.

[9] 贾颖,瞿全新. 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临床应用进展[J].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6,33(2):120-123.

[10] 张月,侯良宝,陈红,等. 放化疗同步治疗晚期宫颈癌83例临床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6,13(2):172-174.

[11] 张云艳,成海燕. 放射治疗联合每周使用奈达铂治疗中晚期CC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5):68-70.

[12] 高平,关小倩,高亚杰. 奈达铂同步放化疗与顺铂+5-氟尿嘧啶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3675-3677.

[13] 张蕾,唐杰,张娟娟. 晚期宫颈癌的Meta分析[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4,8(15):2827-2832.

[14] 王彬,赵洪亮. 同步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3):29-31.

[15] 陈辉. 中晚期宫颈癌介入栓塞化疗的综合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3):34-35.

[16] 陈松兰,那建华,李俊玲. 小剂量持续滴注5-Fu致严重腹泻的护理[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2):91-92.

[17] Aiba K. Recent advance in 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coborectal cancer[J]. Can To Kagaru Ryoho,1996,3(5):535-541.

[18] 朱瑜,王学斌. Ⅱb期宫颈癌的放射治疗并化疗疗效观察[J].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1042-1044.

[19] 张罗生,何本夫,罗显荣. 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防治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2012, 28(9):1519-1521.

[20] 蒋云姣. 隔盐灸治疗化疗相关腹泻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8(19):66-67.

篇9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目的

这项研究是调查大专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情况,包括对学习背景知识的态度或观念以及为获取这方面知识而采取的一些策略,着重调查男生和女生在这两方面的差异。从自己的课堂观察和对部分英语教师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男生的知识面似乎比女生广,在做有关背景知识方面的听力和阅读材料时,男生对此类知识的敏感度似乎高于女生。所以,表面上看,大部分男生对阅读的兴趣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有增无减,而女生的情况却不容乐观。针对这一特点,本次调查正是希望通过问卷进一步了解这种现象,寻求大专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背景知识学习方面的障碍,探讨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

(二)调查对象

这项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浙江省丽水学院医学院护理大专和口腔大专06级两个班的学生,是目的抽样的结果。选择大二学生是因为学生通过一年的大专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大学英语学习观念。大部分学生能重视英语学习,相当一部分同学已提前通过了大学英语三级考试,学习态度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一部分学生为自己在一年里获得的英语知识沾沾自喜,殊不知今后的学习难度可能会因为英语文化知识的缺乏而加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处于困惑阶段,迫切寻求新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三)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是一份有关背景知识学习情况的问卷。间卷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家庭背景的了解,包括性别、居住地、父母亲职业等,要求如实填写。第二部分对背景知识学习观念的了解,如:1、学习英语背景知识对于成功学好英语很重要;2、对老师来说在课堂上有必要介绍讲英语国家的背景知识;;3、你喜欢了解说英语国家的一些政治经济文化情况;;4、你在课堂上愿意学习英语文化,尤其愿意学习世界各国文化;5、你希望老师能多提供关于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材料;6、你对学习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感兴趣;7、你对中西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很了解。共有7个条目,选项有1二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二不知道,4=基本同意,5=同意。第部分是对方法或策略的调查,如:1、我_参加与英语有关的活动;2、我_读原版英语作品或简写本;3、我—课后看英语杂志或报纸;;4、我看英语电影;5、我通过看中文报纸或电视了解时势。共有5个条目,选项有1=从不,2二很少,3=有时,4=经常,5=总是。调查由英语课任教师完成。

(四)研究假设

根据笔者的初步观察,男女生在对背景知识的态度及策略方面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拟通过调查统计来验证这个假设。

(五)数据收集

本次调查问卷由英语任课教师发给学生,发下问卷103份,回收103份,有效问卷为103份。

二、结果

问卷回收,按男女生分类,然后进行统计检验。对两个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别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差,对两组独立大样本进行t检验,研究组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报告统计结果见表1和表2。

观念和策略的独立样本t的检验值分别为0.534和0.149 , t的绝对值都小于1.%,而显著性的概率P大于0. OS,属于差异不显著,大专非英语专业男女生在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的观念和策略上无显著性差异。而且他们的平均值相差不大,但是标准差男生大于女生,说明要作检验。

本调查显示:大专非英语专业男女生在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上并无显著性差异。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示:1)观念的每条目平均得分都高于策略的每条目平均得分,这说明学生的观念强于策略,有一定的文化意识,并且对文化背景感兴趣,而且认为这方面的知识对他们的英语学习有促进作用,对教师的期待值普遍较高。2)男女生在学习英语背景知识方法上所得每条目的平均分差不多,得分都不高。这说明男女生在获得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方法或策略上都有待于加强。从中也可看出男女生所接受的外国文化教育差不多,表面上看,在接触到文化背景知识时,男生比女生更活跃,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女生更不善于表现自己,而男生的性格却比原来外向,男生的这种性格有利于语言学习,不断提高的成就感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确实有一小部分男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较丰富,但从近年该校的学生成绩看,尤其是在大学英语三级考试的成绩上,男生的优势不是特别明显,过关率还是女生高,这可能是因为男生在词汇量方面不如女生,有限的词汇量是阅读和听力的一大障碍,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加强男生的基础知识;由于平时学生都住校,属于封闭式管理,所以学生与外界接触较少,因特网和电视等现代化的媒体很少触及,尽管有规模较大的图书室和阅览室,但原版的英文书籍杂志等却较少,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量。平时教师在这方面的引导也不够,使学生不能利用现有的硬件和软件来获得相关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本调查结果还显示,无论在观念上还是策略上,男生的标准差值都大于女生,这说明男生间的差异程度要大于女生,男生的观念和努力程度相差较大,而女生普遍较努力。教师在教学中对男生的关注以及正确的引导可能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把一部分男生的吸引力转移到英语文化背景上,可以此带动他们的语言学习。

篇10

近年由于生活方式不科学、社会压力增大、人口老龄化等原因,我国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率明显上升,虽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明显降低其死亡率,但二级预防的药物治疗仍是改善预后的重点,1994年公布的4S研究奠定了他汀类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地位,近几年应用于临床的阿托伐他汀更显著减少冠心病、心绞痛的死亡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再住院率[1-2],同时安全性也引起关注[3]。与国外试验相比,我国患者他汀药物用量偏小,本研究探讨大剂量国产阿托伐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强化降脂的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科2008年10月~2009年9月收治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患者218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UAP诊断标准[4]。患者平均年龄(59.2±10.2)岁,其中男性130例。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患者平均住院(12.12±1.55) d,住院期间除给予阿托伐他汀(商品名:阿乐,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40 mg/d外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阻滞剂、转换酶抑制剂等口服药物治疗。抗凝药物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并指导患者非药物治疗,包括控制饮食和体重、戒烟限酒等。根据患者出院时肝功能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情况将阿托伐他汀用量调整为40 mg/d或20 mg/d,其余口服药物出院后继续应用。患者于出院后1、2个月分别返院进行随访。

1.3 病史记录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或入院时血压高诊断为高血压病患者。既往有高脂血症病史或根据入院次日晨空腹测定血脂水平判定高胆固醇或三酰甘油血症患者。根据糖尿病史和入院后血糖检查结果诊断为糖尿病患者。

1.4 血脂、肝功能及心肌酶学测定

于入院后次日晨空腹抽取静脉血,送化验室常规方法测定各项指标,并于出院时及出院后1、2个月返院空腹抽取静脉血,常规方法测定各项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分析,P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入选符合UAP诊断标准患者218例,平均年龄(59.2±10.2)岁,男性130例,占59.63%。其中,高血压53例(24.31%),糖尿病44例(20.18%),高总胆固醇(TC)62例(28.44%),高三酰甘油(TG)48例(22.01%)。22例(10.09%)患者接受介入治疗。

2.2 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脂、肝功能及心肌酶学指标变化情况

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LDL-C由(3.35±0.84)mmol/L下降至出院时的(2.30±1.99) mmol/L,在随访2个月时进一步下降至(1.49±0.78) mmol/L,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由(1.38±0.49) mmol/L下降到(1.19±0.30) mmol/L,至随访2个月时升至(1.67±1.78) mmol/L,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肝功能指标:出院时谷丙转氨酶(ALT)>120 U/L有22例(10.09%),ALT升高范围为121~262 U/L,谷草转氨酶(AST) >120 U/L有12例(5.50%),AST升高范围为121~230 U/L。出院时共计23例患者因LDL-C120 U/L而改为阿托伐他汀20 mg/d。184例患者继续应用阿托伐他汀40 mg/d。178例患者返院随访复查。结果随访2个月无ALT>120 U/L的患者。肌酸激酶(CK)指标:出院时无CK>10倍正常上限(ULN)的患者,CK>3~10 ULN有10例(4.58%),未调整用药。随访1、2个月均无CK>3 ULN的患者。

表1UAP患者阿托伐他汀类药治疗前后血脂结果比较(x±s,mmol/L)

与治疗前比较,aP

3 讨论

UAP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内斑块不稳定造成出血或破裂,血管内皮损伤,诱发腔内不全堵塞性血栓形成。炎症细胞介导的斑块破裂,是发生UAP的重要机制,因而近些年研究减少脂质沉积、稳定粥样斑块成为热点,继最初的4S研究等几个试验证明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冠心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后,近几年的HPS、MIRACL、PROVE-IT、AtoZ等研究提示他汀类药物可明确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这种获益程度与血脂(主要为LDL-C)下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ATPⅢ指南及我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5]要求高危患者LDL-C目标为

阿托伐他汀降脂作用强,应用剂量为10~80 mg/d,有试验提示大剂量应用可能使动脉粥样斑块停止发展,甚至逆转使斑块部分消退,国内患者常因担心会产生不良反应而减少他汀类药物应用剂量,使高危患者血脂达标率低,进而可能影响预后,本研究对入选UAP患者除其他常规用药外,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根据PROVE-IT、AtoZ和IDEA的研究证实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这样的高危患者强化降脂治疗即LDL-C

笔者的研究结果阿托伐他汀40 mg/d时ALT>120 U/L即正常上限3倍有22例(10.09%), AST>120 U/L有12例(5.50%)。转氨酶异常高于MIRACL及IDEAL研究结果。这是因为上述研究多是应用阿托伐他汀6周或12周之后进行采血化验检查,而本研究入选患者于入院时及平均应用阿托伐他汀10~15 d进行肝功能化验。正值他汀药物治疗引起转氨酶一过性升高期。根据美国国家血脂协会建议[6]:对于转氨酶升高>120 U/L的患者应该继续检测肝功能变化,若仍旧升高,要排除其他病因学的影响,并且考虑是否继续服用、减量还是停药。因此研究中对于出院时转氨酶升高>120 U/L的患者并未停用他汀药,而是服用剂量减半即阿托伐他汀20 mg/d,共178例患者返院复查各项指标,随访2个月发现无ALT>120 U/L的患者。考虑与饮食指导等一系列的健康教育,同时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剂量减少有关,说明阿托伐他汀对肝功能的影响通过减少剂量可以恢复。CK指标出院时无CK>10 ULN,CK3~10 ULN有10例,占4.58%,未调整用药。随访1、2个月均无CK>3 ULN的患者,说明阿托伐他汀40 mg/d强化治疗及适时的剂量调整情况下肌病发生率低,应用是安全的。

因此,UAP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强化治疗能显著地降低血脂水平,改善预后,副作用少,通过定期监测肝功能及肌酸激酶可安全使用。同时应用国产阿托伐他汀有利于减少费用,改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Cannon CP, Braunwald E,McCabe CH, et al. Intensive versus moderate lipid lowering with stations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N Engl J,2004,350:1495-1504.

[2]Murphy SA, Cannon CP, Wiviott SD, et al. Effect of intensive lipid lowering therapy on mortality after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 patient-level analysis of the Aggrastat to Zocor and Pravastatin or Atorvastatin Evaluation and Infection Therapy-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22 trials[J].Am J Cardiol,2007,100(7):1047-1051.

[3]Silva M, Matthews ML, Jarvis C, et al. Meta-analysis of drug-induced advers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intensive-dose statin therapy[J].Clin Ther,2007,29(2):253-260.

[4]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

篇11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1]。糖尿病患者的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较重,受累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7月~2011年8月收治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4例,均符合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其中男49例,女35例,年龄48~81岁,平均66.3±8.6岁。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他汀类等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80mg静滴,1次/日。两组均治疗14天。两组血糖控制达标。

检测指标:住院期间详细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及伴随症状等情况和心电图的变化,同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并观测血小板聚集率。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1个疗程结束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或硝酸甘油用量减少≥80%,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运动试验由阳性转为阴性;②有效:1个疗程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心电图ST段及T波有所恢复,但未恢复正常;③无效:1个疗程后心绞痛发仍时有发作,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减少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临床疗效:治疗组临床疗效显效28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临床疗效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6.19%。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见表1。

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实验,见表2。

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常见类型,如果治疗不及时,极易发展为心肌梗死[1]。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常常是由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黏附、聚集,凝血系统激活,形成血栓,刺激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加重。红花黄色素是从中药红花中提取的查耳酮类化合物。近年来研究发现,红花黄色素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液供应、抗炎及稳定斑块等作用[2~4]。

本研究采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显示,在缓解心绞痛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等方面疗效显著,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应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可能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液供应,改善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减少血栓形成,抑制炎症反应,防止不稳定斑块破裂,缓解患者症状,降低患者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2.

篇12

1旅游纪念品与包装设计

就旅游纪念品来说,和其他类型的产品相比,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具有其特殊性,是对旅游地区风格、民族特征等的客观呈现,是一种有形物品。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大都会购买一些旅游地区极具特色的商品,比如,土特产、工艺品,也就是旅游纪念品。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旅游纪念品各方面特征日渐显现,比如,服务性、文化性,而旅游纪念品的有效开发可以有效促进旅游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还能在无形中传播旅游景点特色,为我国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就旅游纪念品来说,其销售情况和包装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设计者必须充分意识到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重要性,优化设计的基础上,充分展现旅游纪念品包装价值。同时,设计者必须全方位客观分析旅游纪念品特点、性质,优化设计其包装,比如,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便于携带,能够吸引旅游者眼球,激起他们的购买欲望。旅游纪念品包装能够有效传达旅游情感,推广旅游地区文化,能够增加旅游纪念品内涵,具有较好的视觉美感,较高的商业价值。如果是民族装饰类型的旅游纪念品,其包装要能够彰显民族特色文化,要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较强的民族感,如果是文物古玩类型的旅游纪念品,设计者必须将重心放在历史传承、收藏价值二者方面,确保设计的包装和旅游纪念品自身多样化价值吻合,有效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

2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茶文化的应用

2.1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原则

在设计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中,设计者必须坚持相关原则,比如,地域性原则、时代性原则。由于茶叶的生产地各不相同,各类茶叶具有不同的特征,茶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在设计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中,设计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与地域性原则,结合各方面具体情况,准确把握各类茶叶特点、性质,优化设计。以“红茶”为例,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可以将其包装设计成红色,在呈现茶叶品质的同时,还能让消费者有一种喜庆感。就我国而言,属于礼仪之邦,在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设计者必须坚持时代性原则,要充分体现“礼仪”特点,可以将“福”字设计到包装上,是对美好期盼和祝愿的一种象征。如果旅游纪念品为茶叶,设计者可以在其包装上印上“禄”字,这是“财富、功名”的一种象征,更是现代人身份的一种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2.2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茶文化的应用途径

2.2.1因地制宜,彰显设计主题

在设计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中,设计者必须以旅游地区文脉主线为切入点,以地方特色、优势为中心,结合旅游纪念品的特点、功能,明确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主题。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全面、客观分析旅游地区各方面具体情况,优化设计。以“武夷山茶”为例,在设计包装的适合,设计者必须以该类茶文化旅游为切入点,彰显“乘竹筏、品岩茶”的特色,巧妙利用武夷山旅游特色,体现该类茶文化旅游纪念品的主题差异,也就是茶文化差异。这是因为在我国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饮茶习俗,饮茶器也有所不同,流传至今的“茶诗、茶联”特别多。设计者可以将其巧妙设计到包装上,彰显该地区深厚的茶文化内涵,明确茶文化旅游纪念品的主题。在设置主题过程中,设计者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准确把握消费群体的客观需求,要将茶文化巧妙融合到茶文化旅游纪念品中,彰显其文化特色,设计的主题要具有“差异性、层次性”特点,充分发挥包装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旅游纪念品的整体品味,彰显地方特色。

2.2.2优化表达形式

站在客观角度来说,想要借助旅游纪念品,有效传播与体现茶文化,离不开合理化的表现形式,这是有效满足旅游者内在客观需求的重要保障。设计者要优化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表达形式,确保旅游者购买旅游纪念品的同时,全方位正确认识茶文化,进而,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文化内涵,获得不一样的体验,优化利用多种表现形式,比如,具象型、仿古型、中西结合型,充分展现茶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审美价值。以“北京王府井某类茶叶罐”为例,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可以将北京传统的四合院设计在上面,灵活应用具象以及仿古表现形式,使其具有浓浓的北京味儿,具有“古朴、自然”的气息。

2.2.3注重文化内涵与外在有机融合,注重可持续理念的引入

在设计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中,设计者要将茶文化象征元素、图腾元素等巧妙融入到包装设计中,充分展现旅游景点特色,结合这类旅游纪念品特点、性质,巧妙利用现代化设计语义,将地方文化、旅游文化有效传递给旅游者,确保文化内涵与外在二者的有机融合。同时,在设计包装中,设计者要将可持续理念融入到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中,优化利用清洁型生产技术,降低包装设计对相关资源的利用,具有较好的环保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旅游者的环保意识,优化利用绿色材料,充分展现茶文化旅游纪念品“自然、环保”的特点,充分展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2.4优化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的视觉设计

2.2.4.1优化字体设计

在设计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中,设计者要优化字体设计,这是包装设计的整体效果和字体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必须将其放在核心位置。就茶来说,在我国占据着特殊性的位置,具有鲜明的传统性特点,就书法而言,也是我国极具特色的艺术。在这一背景下,设计者可以将二者有机融合,巧妙利用书法所具有的“古香古韵”,茶文化旅游纪念品的特点、性质,借助毛笔书法形式,融入茶文化元素,让旅游者深刻感受我国茶文化的魅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刺激其消费。同时,设计者可以结合旅游地区茶文化特征,适当改变文字形状等,促使书法、茶艺二者有机融合,以独特的汉字彰显包装特色,符合茶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客观要求。

2.2.4.2优化图案设计

从某种角度来说,图案属于设计的一种特殊化“语言”,可以有效传递茶文化旅游纪念品设计理念。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必须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优化设计包装上的图案,将茶文化旅游纪念品信息及时传达给旅游者,使其全面、客观地了解纪念品自身价值,激起其购买欲,设计具体特色的国画、吉祥物等,展现茶叶历史沉淀的同时,展现茶文化纪念品价值。此外,设计者必须与时俱进,结合茶文化发展情况,在包装中巧妙融入创新元素,确保设计的包装图案更加形象、生动,更具意境,优化利用各种手法,比如,简化、穿插、夸张,重新设计图案中的“点、线、面”,是其具有浓浓的“茶文化、现代化”气息,引起旅游者的共鸣,使其对旅游纪念品留下深刻的印象。

2.2.4.3优化色彩设计

在设计茶文化包装中,设计者必须意识到色彩设计的重要性,这是吸引旅游者眼球的重要元素。以“红茶”为例,在设计包装的时候,设计者要利用红茶的特点,以暖色调为主优化设计,如果是绿茶,清新、鲜爽是其显著特点,则要以绿色调为主,而旅游者可以根据不同颜色准确区分饼茶,也方便他们更好地挑选,可以将古典艺术元素,特别是茶文化元素,融入到包装设计中,形成视觉冲击的同时,还能充分展现茶的艺术感,正好符合现代年轻游客的目光,也就是说,在包装色彩设计方面,设计者必须综合分析不同消费群体的客观需求与审美特点,结合茶叶种类,优化设计茶文化旅游纪念品包装。

3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茶文化旅游纪念品销售量的增加、整体质量的提高和产品包装设计效果紧密相连。设计者必须意识到茶文化旅游产品包装设计的重要性,要坚持相关设计原则,优化产品包装字体、图案等视觉设计,注重文化内涵与外在有机融合,注重可持续理念的引入,优化设计茶文化产品包装表现形式,客观呈现茶文化旅游纪念品主题,充分展现这类纪念品价值,要将“视觉、味觉、嗅觉”等有机融合,给旅游者留下直观感受,全方位了解茶文化类型的旅游纪念品,正确认知旅游纪念品品牌价值,知道其和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以此,刺激旅游者消费,增加茶文化旅游纪念品销售量,不断促进旅游业向前发展,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一卉.探析旅游纪念品的可持续设计———以茶文化旅游纪念品为例[J].现代装饰(理论),2014(12):82-83.

[2]樊强强.浅谈旅游纪念品(饼茶)包装的多重感官体验设计[J].福建茶叶,2016(2):155-156.

[3]白蕊.旅游纪念品包装的视觉设计要素及应用[J].美术大观,2016(8):132-133.

[4]刘西会.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的品牌化战略思考[J].艺术探索,2015(3):109-111.

篇13

1、两晋南北朝时期――茶文化的萌芽

茶开始发挥其社会功用并以一种文化的面貌出现,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然而,论其缘起,可追溯至汉代。

秦汉以前处于发现和利用茶的阶段。秦汉时期,茶作为风靡大江南北的重要商品而被广泛传播和饮用。汉代茶叶贸易的兴盛将茶饮推向千家万户,而将茶提升为一种社会功用并以文化的角色出现,主要是汉代文人的功劳。

饮茶自古为文人所好,汉代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盛世,国力强盛,各民族文化大融合使得儒学、经学等各流派思想文化展现空前繁荣,各阶层杰出的思想家、史学家、赋家与词人不断涌现。然而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大一统的皇权专制制度之下,茶开始与儒家思想有了关联,并成为文人追求“平等、仁爱”的精神知音。随着文人饮茶之风的兴起,饮茶亦因文人的气质而逐渐变得更富有文化韵味,这也便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茶文化的萌芽做好了铺垫。

魏晋南北朝时期,朝廷腐败,社会风气奢糜。儒家提倡“俭”、“廉”以正身养性,而茶本身的清苦、质朴、自然的特质刚好与“俭”、“廉”的品德相一致,因此,有思想的政治家提出了“以茶养廉”以对抗奢糜之风。此时,饮茶已逐渐向一种提升人情操和精神境界的文化演变。以茶倡廉的做法开始受廉洁之士的喜爱。东晋陆纳以茶待客、桓温以茶代酒,是朝廷官员以茶养廉的典型代表;南朝齐武帝遗诏以茶祭祀并要求“天下贵贱,咸等此制”的故事,正是帝王以茶表示简朴的例子。自此,“以茶代酒”、“以茶养廉”一直是我们发扬廉洁、简朴精神的优良作风。

此外,南北朝时期,文化兴盛,茶业兴起,儒家、佛家、道家、清谈家与玄学家之间的思想交融碰撞频繁,然而各家皆少不了茶。随着玄学和道教的兴起,茶甚至已作为一种社会功用被广泛引入宗教领域。南朝刘敬叔的《异苑》中曾提到剡县陈务妻子以茶祭鬼魂的故事;陶弘景的《杂录》中的“苦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写的便是关于神仙饮茶以修养的故事。随着茶与文化思想领域的关系日渐密切,茶文化亦随之初现端倪。

2、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全盛时期,国家呈现空前盛世,经济文化无比繁荣,国泰民安。我国茶业大兴,饮茶习俗传遍大江南北,举国皆饮。这为茶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其次,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还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

唐代大兴佛教,禅宗主张静心、苦修和顿悟,茶之清苦于佛家坐禅悟道时产生的“止睡和静气凝神”等积极作用使得僧人饮茶成风。茶与禅宗精神联系日趋紧密,禅茶文化兴起。唐代李咸用的《谢僧寄茶》中以“空门少年初志坚,摘芳为药除睡眼”描述了“以茶止睡”的功效;唐代封演的《封氏见闻记》卷六有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向仿效,遂成风俗。”由此可见,唐玄宗时茶已被佛家用于传教,且茶与禅之间关系密切。

唐代“茶圣”陆羽亦出生佛门,他将饮茶视为一种艺术行为与过程,创造了茶艺,并编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和茶文化专注《茶经》。《茶经》是茶文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将“儒、释、道”三教思想渗透于茶事的制作过程之中,融物质与精神为一体,以内容与形式结合的手法诠释着茶文化的真谛。陆羽好友、著名茶人、诗僧皎然不仅以“九月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传递了自己对茶的情感,并道出了茶人超脱的精神品格以及茶与禅境之间的相通。此诗也是对陆羽《茶经》思想的诠释。

陆羽在《茶经》将茶事提升至精神层面,对茶人的品格和情操进行了定位,并提出将饮茶作为提升人精神品德和个人修养的手段,这为后世茶文化的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如图1)。

图1《陆羽煮茗图》

此外,每一阶段茶文化的发展皆离不开文人的推动作用,唐代亦不例外。

唐代科举制度严格,诗风鼎盛,一来饮茶可以止睡凝神,二来以茶代酒可提神助兴、醒文思、促灵感。文人雅士的好茶,自然而然加深了茶与自然山水、文学艺术之间的联系,也便促进了茶的艺术和文化性质。唐《凤翔退耕传》中关于会试奉茶以提神的记载:“元和时,馆客汤饮待学士者,煎麒麟草。” (据史料记载,诗中“麒麟草”为道家对“茶”的称谓);唐代著名诗人卢仝的《七碗茶诗》以“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来形容饮茶助兴的神奇功效。唐末刘贞亮在《茶十德》文中将茶文化总结为“茶十德”,即:“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亦是对茶的文化功用的总结。

随着不断被挖掘着更深的文化内涵,茶文化已被正式烙上民族文化的印记,被提升为一门文化学。

3、宋代――茶文化的成熟

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承上启下的转折时期。它于传承唐代经济文化的基础上开拓演进,形成了足以与唐代文化并肩屹立的宋文化。继唐之后,不论是政治、科学、思想还是文学艺术领域, 都闪耀出了夺目的光彩,宋代文化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状态。这也是后世常将唐宋文化并称的缘由。清代蒋士铨曾对宋文化评价道: “唐宋皆伟人,各成一代诗。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近代历史学家陈寅恪亦于《邓广铭序》中写道:“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唐朝茶文化是由文人和僧侣引领发展的时代,在宋代则不然。在经济文化大蓬勃发展的推动下,中国茶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不断成熟,制茶技艺亦更加精湛。

宋代,历代皇帝、上流社会王侯将相、达官贵人嗜茶成风,宫廷饮茶成为新的风尚。每有宫廷会试或宴会,以茶宴客(如图2――宋徽宗的《文会图》所示);皇帝与群臣之间亦常以茶馈赠以示恩宠和友好。因此,宫廷饮茶成为宋代茶文化发展的最大推动力。

图2《文会图》

宋徽宗赵佶甚嗜茶,并著有《大观茶论》,其以“阴阳相济,则茶之滋长得其宜”、“谷粟之于肌,丝之于寒,虽庸人孺子皆知,常需而日用,不以岁时之遑遽而可以兴废也。至若茶之为物,善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之可得而知矣。冲淡简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而好尚矣。”等段落分别论述了茶的知识以及茶与人的精神世界之间的关系。《大观茶论》中所谈及的“清”、“和”、“淡”、“简”、“静”不仅体现了宋徽宗本人的茶道思想,也是中国茶道精神内涵的最早概括。

除此以外,民间“斗茶”活动的盛行也对茶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斗茶”,又为“茗战”,是我国古代以竞赛的形式集体品评茶品质优劣的一种活动,即人们常说的“品茗大会”(如图3)。宋人唐庚在《斗茶记》中关于“斗茶”的记载:“政和二年三月壬戌,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予为取龙塘水烹之第其品,以某为上,某次之。”;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亦有相关记载:“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竟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策之精,争鉴别裁之。”由此可见,斗茶多为文人志士以作消遣或是闲士斗富的手段。

图3《群仙集祝图》斗茶会

茶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物质享受,更能满足人的思想与精神需求。茶在宫廷内地位的不断提升以及民间“斗茶”活动的开展,使得茶文化不仅演变为宫廷文化的一部分,也成了民间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门特色。自此,举国内外的产茶、制茶、烹茶技艺亦有了极大提升,茶文化得到了跨步发展。

由此可见,自宋代开始,茶文化的性质开始逐渐从清雅高尚向世俗转变。

4、元明清时期――茶文化曲折发展

宋代末年,受社会官僚的奢靡之风的影响,以团茶为主流。因团茶多追求外表的精致与奢华,茶风便日渐脱离了茶文化追求朴实、自然意境的初衷,茶文化的精髓呈现败落趋势。

至元代,豪放粗狂的蒙古族统一中原,北民南迁,南方文化以及人民的生活皆受到极大冲击。我国传统茶文化思想更是受到影响,几乎呈现中断的状态。直至忽必烈时期,因其喜好并热衷学习中原文化,饮茶文化才得以逐渐复苏。然而宋朝末年流传的“团茶”制作工艺精细而繁琐,被蒙古族人视为繁文缛节因而团茶地位亦逐渐被散茶替代。随着散茶的发展,饮茶文化逐渐走向民间。

明朝时期,制茶技艺空前发展。朱元璋出生草寇,重视民间疾苦,主张与民生息,而团茶生产过程过度精细会增加茶农的负担,于是下令废除了团茶进贡制度。朝廷都不好团茶了,民间自然就不会大量生产,这也就促进了散茶的大力发展,团茶的再度被弃使得团茶技艺开始陨落。明初的饱学之士多以茶雅志,如著名的“吴中四杰”,四人琴棋书画无不精通的才子却都不得志,皆好茶。唐寅的《事茗图》、《烹茶画卷》、《琴士图卷》等都是其以茶雅志的传世茶画。

唐寅的《事茗图》

明末清初,茶文化发展鼎盛,逐渐由民间饮茶文化演变出茶俗与茶礼。随着封建科举制度的推行和朝堂的腐败,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对现实失去信心和希望,喜欢饮茶以明志,市民泡茶馆的嗜好使得茶馆演变为各行各业好茶之人的聚集地,茶馆文化是清代社会形势的真实写照与浓缩,茶馆文化开始发展至。然而,此时的茶文化仅限于闲玩且日渐市民化,原先茶人饮茶的高洁情操与理论精髓亦逐渐被抛弃。

清朝末年,国家饱受帝国主义摧残,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民不聊生。茶文化从文人引领的时代彻底地结束,饮茶主体由文人向平民转化。在此时期,中国传统的茶道精神和制茶技艺不断衰退,茶文化精髓自此陨落。然而,正因如此,也便有了民间“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著名说法,我国茶文化开始正式走向千家万户。随着茶与人们生活的日趋紧密,茶文化的主要精神开始被茶俗文化替代。饮茶、赏戏、会友等“茶馆文化”大兴。

由此可见,元明清时期,我国茶文化总体呈现曲折发展态势,茶文化的性质由文人茶向百姓茶演变、特征由“雅”转变为“俗”。随着清末国家的衰败,传统茶文化精髓亦随之日渐纤弱。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