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化学的学习方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关于化学的学习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关于化学的学习方法

篇1

教师要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认识能力就会提高,在预习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回答老师提出问题,能质疑问题,还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安排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听课阶段

课堂听讲是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的思维,系统地讲解化学概念和规律,指导学生或演示实验、组织讨论、探索新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点拨思路,纠正错误,并在科学方法的运用上做出规范。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一定要专心听讲,开动脑筋,在教师的诱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

1. 听课的三要素

(1)恭听 上课听讲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严肃的学习态度,全神贯注,做到眼、耳、手、脑并用,自觉遵守课堂纪律,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提高听讲的效率。

(2)思维 听课时要积极开动脑筋思维,注意听教师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思索教师从现象、事实到结论的分析、归纳得到结论的过程,或演绎、推理的过程,以及操作过程、装置原理。其关键是要发展思维能力,理解所学内容,而不是只记结论。

(3)记忆 思维的同时也在记忆。记忆要及时,并注意反复巩固,记忆要讲究方法。

2. 听讲方法

听讲方法主要包括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和总结巩固这三个环节的学习。与其他学科一样,听课应全神贯注,做到眼到、心到、耳到和手到,关键是心到,即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想懂所学内容,根据化学学科特点,这四到各有其特点。对于眼到,除以演示实验等直观教学看得全面外,重要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分清主次现象,能迅速捕捉一瞬即逝或现象不够突出和不够明显,而又属于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的现象。这就要求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同时要记住这些现象。不论有趣与否,都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自觉提高观察能力。

切实克服和改变不注意听和想的过程,而只记住结论的不正确的学习方法。耳到、心到的关键是发展思维能力,理解所学内容。当然,在此前提下该记住的内容,还是要记住的。手到,主要是按要求和规范,认真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技能。 至于笔记,要学会记要点、记提纲,不要因记笔记而影响看、听和想。在检查复习时,要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注意听同学的回答,看同学的操作。不要因没有检查到自己而不认真想、不注意听和看。

三、复习阶段

复习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一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程序。在复习过程中,要针对知识、技能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重点,对知识进行整理,使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成网,使之系统化、结构化。

1. 复习的种类

(1)新课中的复习 这种复习是把新课有联系的已学知识在新课教学中进行复习。目的是“温故知新”。从已知引出未知,由旧导出新,降低新课的教学难度。

(2)阶段复习 这种复习一般分为单元复习、每章复习和学期复习。①单元复习就是将每章按内容划分为几个单元,每一单元讲完后复习一次。②每章复习是在上完了一章内容后进行的。它的作用是把整章进行归纳、综合并进行一次小测试。其方法可根据每章后面的“内容提要”有所侧重地进行,并结合学生实际,做每章后面的复习题或选做适量的课外练习题进行消化、巩固。③学期复习是在期末考试前集中两周时间,把一学期学过的知识进行一次综合复习。通过复习及学期考试检查,将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过寒暑假作业弥补,为学习后面的知识打好基础。

(3)学年总复习 它是指在学完教材后进行的、不受章节或阶段知识的限制,通过总复习,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系统化、条理化,有较好的综合运用能力。学年总复习一般可分为系统复习和综合训练两阶段。

2. 复习的基本步骤

(1)在每次复习前必须要有计划做好复习准备。例如,一个晚上自学两小时,就应根据一天学习的学科和学科的性质,做科学安排,即内容相似的不要前后相连复习,应间隔复习。这是因为从心理学上讲,相似的学科相连复习往往引起干扰,降低复习效果。

(2)复习时最好先回忆,或根据听课所记要点,进行回忆当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主要教材是什么,进行了哪些实验等。然后再复习课文。这时可根据回忆,不明确的地方多复习,理解了没有问题的少复习,这样既可节省时间,又可集中力量来掌握重点。最后,再合上教材思考一遍,特别要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然后才做作业。

篇2

一、指导学生科学预习

课前预习对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但初中学生往往自学能力较差,认为自己看一遍书就是预习了,常常不能抓住重点,也不能发现问题。因此,上课时,仍然是“漫无目的”,不能起到预习的作用。

要使预习有效果,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上新课时,一般都花了5~10分钟来指导学生预习。在学习预习前,我都会给学生列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和要求,使学生有目的去预习,这样可以大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第五章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一节内容教学中,我给学生提出几个预习提纲:①什么叫单质?一种元素只有一种单质吗?举例说明。②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何异同点?③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同一种元素所组成的?④为什么金刚石和石墨有那么大的差异性?⑤无定形碳通常有那些物质?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列举它们的用途。在预习中,学生能自我解决一部分问题,即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肯定,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通过听教师讲解来解决,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同时有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味道,既有重点,又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联系,富有思考性。长期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同时读书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自学能力也得到培养。

二、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探索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往往是只看热闹,觉得好玩而已,他们不会观察实验,不会利用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获得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教会学生掌握将实验作为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例如,在进行“氧气的性质”一节教学时,我一边演示,一边教会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从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到化学性质(物质在氧气里燃烧)。此时,着重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如何从现象到结论。在进行“氢气性质”一节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如物理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等,然后每做一个实验就帮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在“二氧化碳”一节教学时,便与学生一起做实验,做完后,再要求学生由现象得出结论。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基本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记忆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我常常教学生采用对比、归纳、总结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比较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使学生获得准确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在比较中,要特别注意找出相似物的差异以及不同物质的共性。

例如,学生学完“原子、分子”的知识后,我与学生一起对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分别列表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对比归纳能力。学完溶液的知识后,要求学生自己列表比较过滤和结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通过比较,学生对概念的深度、广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记忆能力也得到培养。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系统性,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如在一至三章的学习中,我们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让他们学会这种方法;后面的每章都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由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指出优缺点。

篇3

高中阶段的化学课程学习,对于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高中化学不仅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更可以带领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奥秘,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反应的变化和现象,从而深深爱上化学学习,积极领悟其中的自然科学神奇之处。如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自然也应当有一派新的风貌。探索多元、创新、有效的高中化学教学指导方法十分迫切。

一、紧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当代教育普遍认为,化学开始被作为一门学科而实施研究和探讨的起点,要归结于1869年俄国的门捷列夫提出他的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这件事情。由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化学知识,研究化学领域。所以,从时间上来看,化学被称为一门学科开始着手研究的起步较晚,但是,由于它与生活实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它的很多化学反应原理都是前人在大量的生活实践中总结而发现的,并且人们也在各行各业应用着化学知识,所以,化学学科一经提出,就备受众人关注。

在实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指导中,我们应当本着创新、发展的教育原则,充分结合生活实际,或者展示科学实验,或者让学生联系生活实践,有效培养学生的具体科学应用意识,比如,在人们的日常工业生产中,如布料印染厂、火力发电厂和钢铁冶炼厂等,都会有废水、废气和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这些污染物中其中就包括硫、汞、铅等有毒元素,对人体和其他生物会造成有害影响,那么如何解决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问题呢?如何对废气、废水、废渣等物质进行重复利用呢?这就需要运用到相关的化学知识,通过一系列的化工提取和处理手段,让有毒、有害的物质实现无害化处理,或者是对有毒物质进行有效收集,这些都可以避免二次污染,学生通过学习化学知识,就可以从中感悟到化学学习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二、指导学生科学记忆,提升学习效率

高中化学阶段,学生需要接触的知识面较广,层次较为复杂,并且背诵的内容也不少,而死记硬背的方式,又无法让学生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对化学重点知识的记忆方法实施创新辅导,比如,通过想象和联想的方式,将一些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周期排列顺序或者是化学实验操作规则等改编为教学的顺口溜,结合对仗工整,前后押韵的方式表述出来,这样在阅读起来不仅朗朗上口,更赋予了化学重点知识记忆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让记忆的效率变得更高。

比如,在历年的化学高考中“氧化还原反应”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其核心点就是当化合价提升时,该元素将失去核外电子被氧化,成为“还原剂”,因此可以总结为“升失氧还原剂”的记忆口诀,而与之相对应的,当化合价降低时,该元素就会得到核外电子而由此还原,从而成为“氧化剂”,总结为“降得还氧化剂”,另外,在讲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知识时,还可以总结以下几点顺口溜:化学公式要配平,换算纯量代方程。单位左右要相对,上下单位也需同,如遇两个已知量,找到不足来计算,如遇多步反映时,关系式子是捷径。当然类似的记忆顺口溜的教师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创编出多个,从而帮助学生合理记忆,提升高中化学的整体教学有效性。

篇4

西方油画艺术的发展始终是与科学携手并进的。

公元7世纪中叶,古希腊米利都学派产生并将探索宇宙的整体性特质及变化根源作为研究目标。其后,奠定了西方哲学原始权舆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关于世界万物是由“数”为本源的思想,指出“美”是“数”的和谐。柏拉图又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上升为超越现实世界的关于宇宙的最高法则,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把美是数的和谐的理论,进一步改造成关于具体事物典型形式的“和谐说”,从而把西方追求“形式和谐”的审美理想与艺术的创作实践进一步结合起来。

文艺复兴使欧洲摆脱了近千年的封建神权统治,理性精神复苏,世俗文化得到肯定,人文主义思想成为新的时代精神,影响了整个欧洲。数学、物理和化学研究逐渐介入艺术研究领域,透视学、解剖学和明暗法作为绘画的三个科学支柱,被确定并运用到绘画中,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绘画体系。文艺复兴早期的建筑师、雕刻家和画家阿尔贝蒂曾提出:“必须建立一种新的绘画艺术,这种新的绘画艺术应该是这样的:自然是艺术的源泉,数学是认识自然的钥匙,而透视学则是绘画的数学就基础。因为几何学上的盲人,是难以理解绘画的原则的。”①特别是在文艺复兴盛期,画家追求一种“绝对美”、“最完美的比例、线条,最典雅的形象”,追求和谐、准确、概括的绘画写实风格,对后来的西方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众多大师都是上述理论的实践者,当然也包括达・芬奇。他不仅通过自己的创作使绘画从手工艺的局限中摆脱出来,还通过进一步的科学理论研究以提高人们对绘画的认识和重视。《芬奇论绘画》不仅总结了绘画的基础科学理论,而且对绘画的原理展开了全面的讨论,为绘画同科学的结合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绘画与科学相结合,包括运用透视学和人体解剖学,还有借助数学、物理光学、化学研究、绘画材料学来准确地再现物象,科学的绘画体系为西方绘画写实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透视学

西方写实油画是在二维的平面空间表现虚拟的三维空间,他们对于空间理念的认识,就是对自然科学空间的认识,绘画成为人们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一种形式,画家只是在自然的空间和空间的转化中充当了载体的作用。

西方绘画艺术从光学、几何学、物理学、数学等方面研究物体近大远小的现象,从把接收物体反射光线的人眼看成是光线的一个集中消失点这一事实出发,用各种自然科学原理论证这些光线的路径与绘画造型之间的关系,探讨客观对象在人眼视网膜上的成像原理,从而创造了科学的“中心透视法”理论,西方油画的“线远近法”、“色彩远近法”、“消失远近法”、“空气远近法”都是基于焦点透视理论的。“中心透视法”在我国通译为“焦点透视法”,是一种高、宽、深三维进向空间的推理法,形成目极无穷、心往不返,视线消失于灭点的空间。

焦点透视只有一个固定的视点和视向,因此,作画取景也只限于在这个视点、视向所限定的视域内。焦点透视的视点存在于景物之中,使观者产生与画面内容的关联感。固定的视点意味着面对景物,只能是一个高度、一个角度、一个幅度,眼光所及,近大远小,以此构成一个深远的视觉焦点,这是自然科学的法则,也是生理的定则,这使得绘画中的景物与人眼所看到的自然形象相类似。霍贝玛的《并木林道》运用了焦点透视方法,两排树木和地平线构成十字形,树木由大变小,小道由宽变窄,小道与树木四条平行线的消失处便是透视的灭点。

二、物理光学和化学

西方油画的用色是随着科学――尤其是物理光学和化学的发展而演变的。

167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即光线穿过三棱境后,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牛顿由此得出结论:白光是所有色光的复合。牛顿的色彩实验结果可以说是18~19世纪的最大发现,也从科学的角度印证了达・芬奇的观点,即“光所照耀的对象的颜色受发光体的颜色影响,任何不透明物体的表面由其周围物体的色彩所决定”,证明了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相互并存关系的科学性。而后物理学家大卫・伯鲁特进一步发现原色只有红、黄、蓝三色。他的这种观点被法国染料学家席弗通过配色实验所证实。1802年,生理学家汤麦斯・扬根据人眼的视觉生理特征提出了新的三原色理论――红、绿、紫。这种理论又被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尔证实。19世纪,德国著名自然科学家歌德,曾以相当的激情反对牛顿建立的新的光学色彩论。歌德的《色彩论》中将色彩概括在三个条件之下:第一是“属于眼睛”的色,称为生理学色;第二是“属于各种物质”的色,命名为化学色;第三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色,是“通过镜片、棱镜等媒介手段所看到的色”,将其规定为物理学色。歌德虽然对光学色彩学贡献甚微,但是他将色彩视为艺术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理论完全基于心理学。今天,围绕色彩学,新的流派层出不穷,他们所引起的争论归根结底仍是牛顿与歌德昔日对立的继续。

文艺复兴时期。油画的色彩重理性,造型、透视以及光学原理的科学研究要求绘画必须按照物体本来应有的色彩去画,要有确实的造型感、触觉感,强调物象的个体性、物质性。文艺复兴时期所达到的写实性在形成体方面是成功的,着重解决了解剖透视、明暗规律等形的写实问题,而色彩的写实还远没有达到。

借用贡布里希的说法,不同的自然环境为意大利中部地区的画家与威尼斯的画家赋予了不同的“眼睛”,粗略说来,“托斯卡纳画派的艺术家认为绘画在某种意义上是着色的素描……而威尼斯画派则认为,绘画主要是在素描基础上的各种色彩的组合”。②提香的技法革新是与他对色彩独到的理解与运用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将素描关系“翻译”成了色彩关系。比如,一个红色的物体,提香会在它的暗部和过渡调部分施用绿色,而不只是简单用白色提高受光部分的明度,用熟褐和黑罩染物体暗部,提香的技法革新使画面中素描式的明暗对比转换成了色彩的冷暖对比。

巴洛克艺术和浪漫派以及后来的印象派在色彩方面更有所追求,创造了一系列新的色彩表现技法。在艺术观念的变化,使油画对追求视觉真实性以及表现感情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在19世纪下半叶,印象派便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

许多人都指出印象派画家对于光线――长期被学院传统所忽视的室外光线的重视,但描绘“外光”本身却并非是印象主义的发明。在提香、鲁本斯、委拉斯贵支、戈雅和荷兰画派光色技巧的长期经验积累的基础上,19世纪的许多大师,包括德拉克洛瓦、库尔贝以及康斯太布尔、透纳、拉斐尔前派和巴比松画家都曾对外光作过积极地研究,他们的成果都为印象主义的发展做了良好的铺垫。

当时物理光学、色彩学上的重要研究成果使印象派画家有机会更为深刻的认识色彩的本质。1859年,法国化学家弗勒尔发表了《关于色的同时对比法则》,这部著作和其他一些较晚问世的作品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色彩观念,比如物体并不具有绝对自在的固有色,莫奈在《日出・印象》中描绘远处的景物用了大量的蓝紫色,而不是景物的原有色彩(固有色),这是因为远处的物体受空气透视影响的缘故。对空气透视的研究还衍生了色彩的冷暖理论,还有基于视觉科学研究的“补色”的发现,改变了许多传统绘画的处理方式,比如表现物体的阴影时,古典画家那种一味使用黑色和深褐色的做法就显得不够“科学”了,按照新的色彩理论,阴影由于受到光源色、物体固有色、补色和环境色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也会产生不同的色彩。

物理光学、色彩学的发展对印象派绘画色彩的运用产生了直接影响。印象派画家在符合光学原理的基础上,在表现画家情绪的同时,迅速地捕捉到瞬息万变的自然光色,形成色彩分割法、点彩法等新的油画色彩表现技法,使油画的色彩空前明亮、丰富起来。

油画颜料的色彩种类是随着化学工业发展而增多的。古典画家用的颜料多是矿物色,种类也很少,用较少的颜料调配出需要的色彩来使用。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相继有许多重要颜料被使用:1784年,开始使用普鲁士蓝;1818年,开始使用铬黄和橙黄;1846年,开始使用镉黄;1838年,开始作用翠绿;1840年,开始使用钻蓝;1860年,开始使用天蓝;1868年,开始用使用茜红;1920年,开始使用钛白;1924年,开始使用人造群青;l936年,开始使用袈裟蓝等等。随着化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还不断有一些铬色被使用,从而为画家们在对颜料的设置和选择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874年,法国兴起印象派,是现实主义的延伸。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技术的进步、光学的新发现,推动了印象派产生和发展。印象派根据“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当时最新的光学理论,力求真实刻画自然,进一步发展了写实主义风景油画。印象派杰出的代表如莫奈和比萨罗等,他们的作品追求光影变化和色彩幻觉,其实质是对自我情感的真实表现,是立足于感受和印象基础上的自我肯定。

三、绘画材料和技巧

中世纪时西方绘画多采用坦培拉材料(蛋胶画),这是到文艺复兴时油性坦培拉材料产生前最流行的水、油兼容的材料,而后逐渐过渡到现在意义上的油画颜料。种类繁多的油画调色剂是自然科学(物理和化学)发展与绘画材料研究结合的必然结果。油画的调色剂非常讲究,分调色油、上光油、媒介油几类,调色油多用亚麻仁油,核桃油也可用;上光油有达玛光油、玛蒂脂光油、丙脂光油等;媒介油经常是用调色油、上光油与松节油混合而成,多用来作为修补画的媒介剂。

美术史上一般将尼德兰画家扬・凡・爱克称为油画的发明者。实际上,在凡・爱克之前已有300年油画的探索历程,他对油画只是经验式的实验和逐步完善。他最大的贡献在于调色剂――干性油的发现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即在前人尝试使用油溶解颜料的基础上,用亚麻油和核桃油作为调和剂作画,这样在作画时运笔流畅,颜料干燥的时间适中,易于多次覆盖与修改,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层次和光泽度, 颜料干透后附着力也强,不易剥落和褪色。

油画的古典画法是把颜料作透明色或半透明色来使用,以表现光的透射效果,这种画法要求非常精细完整的素描草稿,上色时用很多的稀释油调色,然后在画面上薄薄涂染,所以也被叫作“层叠加色术”。这种画法必须在每一层干透后进行下一层上色,由于每层的颜色都比较稀薄,下层的颜色能隐约透露出来,与上层的颜色形成微妙的色调变化,也有人将这种画法叫作“加光法”或“透明画法”。

油画传到意大利后,基底材料得到了改进。由于威尼斯是水上城市,空气相对潮湿,大块木板不适合做油画的基底材料,因此提香和丁托列托等人开始把油画转移到帆布和麻布上,这是威尼斯画家的创造,并促进了油画的发展进程。使用软底布质材料作为基底材料,可以使画面无限扩大,而且便于拆折,硬板依托改为富有弹性布面,有利于自由的运用笔触,颜料薄的地方能显示出布的纹理,产生出油画材质的肌理之美。“为了加快作画速度,威尼斯画家在油画颜料中加入了白色颜料,直接调制出明度较高的色彩,改变了凡・爱克那种按部就班,层层敷色的细致的透明画法,并用褐色的底色代替了北欧初期油画的纯白底色。”?s?

由坦培拉与油彩混合技巧直接到油彩阶段,使油画具有了覆盖力。改革后的油画技法,笔法可以随画家的判断力与灵感任意挥洒,笔触成为艺术家表达情感的一种形式,进一步发展了油画技法。16世纪以后,油画技法逐步成熟,最具代表性的是意大利的卡拉瓦乔,在他的作品中暗的颜色使用透明色罩染,而亮部则使用不透明色,或加上白色直接覆盖,他创造出完美的油画技法,为17世纪荷兰风景画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综上所述,油画在推崇形式和谐与模仿论的美学思想下,走上一条“物理”性审美和谐的道路,偏重于刻画物体的具象性,它的发展与写实观念、科学的绘画方法以及材料媒介研究紧密结合,透视学、解剖学和明暗法作为绘画的三个科学支柱,被确定并运用到西方油画艺术中,为西方绘画写实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发展出了完整的油画技法体系。

[注释]

?q?夏乾丰:《美术译丛》,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第24页。

?r?意・弗拉维奥・孔蒂:《文艺复兴艺术鉴赏》,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版,第53页。

?s?朱伯雄、焦禹:《世界美术名家名作大典》,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版,第335页。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2]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邵大箴.图示与精神――西方美术的历史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篇5

所谓小学数学层次化教学指的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差异和智力水平,按照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呈现的种种特点将他们人为地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每个小组都拥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小组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分层,将数学基础水平好的学生划为快班,反之则划为慢班,进行分层教学;二是在班级内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进行层次化教学,从而使全班的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二、小学数学层次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数学的层次化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教师不能平等地对待快班与慢班,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快班的教学中以至于忽视了慢班的教学。另外,在同一个班级内部,也不能全面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往往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导致分层教学不能有效地得到实施。

三、小学数学层次化教学方法的改进

1.对学生科学地分层

改进小学数学层次化教学,首先要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层。对学生的正确划分是进行分层教育的前提条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首先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有深刻的了解,在长期对他们进行观察的情况下熟知他们在学习兴趣、态度、自我价值观、学习主动性等方面的特点。其次,教师还可运用一些比较直观的测试方式,测试他们在数学学习上的能力,例如,根据每学年的测试对学生的学习层次和学习小组进行重新调整。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对学生进行分层,才是比较合理和科学的。

2.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分层

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的情况下,还要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进行分层。由于每个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同,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基础也不同。所以,制订统一的教学目标、运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将不利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在保证整体教学进度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督促他们完成。基础好的学生需要制订高一点的教学目标,基础稍微差一点的学生也要尽量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此外,对每个个性不同、基础不同的学生,还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学习兴趣浓厚、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进行自学,引导他们对更深层次的知识进行探索;对于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最重要的是通过新颖的教学方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

3.对教学评价的分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练习。这种作业练习既要有层次和梯度,又要有代表性,既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很好地适用,又能帮助他们有效巩固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在对他们的联系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人对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学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定,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对待全体学生。

参考文献:

篇6

一、适时调整计划

制订的学习计划要避免对自己提出苛刻的要求,不能有急于求成的心理。如果一开始就定出过高的不现实的目标,或许等待自己的就是挫折和失败。所以,要从小目标开始,树立信心,获得技能,进而实现雄心壮志。

在执行学习计划过程中,如果机会不能实现,或自己的活动和应尽的职责有所变动,那么,修改学习计划就很有必要了。因为这是自己的学习计划,所以应该让计划适合自己,为自己服务。

制订的学习计划应充当向导。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对培养个人在固定的一段时间里学习的习惯是极其有益的。与此同时,应该保留一些灵活性。如果在计划安排之外还有学习的愿望,或者有些内容必须学习,那么就得增加学习时间。

二、注意自我管理

为了确保计划的落实,应在学习的实践中对计划的实施状况进行定期自我检查、自我督促、自我验收。计划信息的全过程是:确立目标--采取措施--安排时间--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可以制定一个计划检查验收表,即将某月某日完成的学习任务、进程列成表格,每完成一个项目,就打上一个勾,以便督促检查,一段时间后进行一次验收。

若未完成计划中规定的任务,应查找原因,想出办法,确保计划的全面落实。只要计划是科学和切合自身实际的,一旦定好,就应采取一切措施,坚决执行下去。

三、确保学习时间

对于学习基础不是很好的同学来说,在开始阶段,自己可支配的自由学习时间几乎没有或者很少,因为他每天能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学习任务就很不容易了。但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他的常规学习时间将会逐渐减少,而自由学习时间则相应逐渐增加。由于开始阶段自由学习时间较少,所以,一般学生往往抓不紧,这也恰恰是他被动学习局面难以改变的原因。

因此,刚开始执行学习计划时,可能会觉得时间特别紧张,但这时即使需要占用一部分个人的娱乐和休息时间,也要确保学习计划的完全落实。只要坚持走过了开始这个阶段,过于紧张的学习状况就会逐步改变。

一个学生如果能感到自己学习上与别人有差异,并且希望改变这种学习状况,那他就应该以分秒必争的精神去抓个人的自由时间。一旦抓住了自由学习时间,他就会努力去提高在校常规学习时间的效率,以增加自由学习时间,从而使自己掌握的学习主动权越来越大,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也就会逐渐到来。

四、选择固定场所

要实现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场所的选择和时间的管理同等重要。条件好的学校,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可以到自习室或图书馆去学习,这时最好能避开过道,选择一个干扰较少的位置,准备好学习所需用品,然后静下心来,训练自己按计划一次做完一段工作;每次到自习室或图书馆去学习,最好都能按习惯坐在同一位置,这样有助于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五、学习心无旁骛

有同学说,一边听音乐,一边做功课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有的同学说,一边做健美操,一边背英语单词可以充分利用时间。这些说法是毫无科学依据的,人的大脑各部位的活动是有分工的,有的部位主导形象思维,有的部位主导抽象思维,有的负责人的听觉,有的负责人的视觉。

各个部分的神经系统可以交替兴奋,各司其职。听音乐时专司听觉的神经系统保持兴奋,大脑其他部位的活动就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反之亦然。怎么可能一边听音乐一边学习,还会提高学习效率呢?

制定学习计划注意事项:

1、全面分析,正确认识自己。

准确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明确自己学习的特点、发展的方向,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发挥的最佳才能。

2、结合实际,确定目标。

订计划时,不要脱离学习的实际,目标不能定得太高或过低,要依据:(1)知识、能力的实际;(2)"缺欠"的实际;(3)时间的实际;(4)教学进度的实际,确定目标,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达到为宜。

3、长计划,短安排。

要在时间上确定学习的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在内容上确定各门功课和各项学习活动的具体目标。学习目标可分为:(1)掌握知识目标;(2)培养能力目标;(3)掌握方法目标;(4)达到成绩(分数)目标。

长计划是指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的内容、专题,大致规划投入的时间;短安排是指具体的行动计划,即每周每天的具体安排和行动落实。

4、突出重点,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所谓重点:一是指自己学习中的弱科或成绩不理想的课程或某些薄弱点;二是指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订计划时,一定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保证重点。

5、计划要全面,还要与班级计划相配合。

计划里除了有学习的时间外,还要有进行社会工作、为集体服务的时间;有保证睡眠的时间;有文体活动的时间。时间安排上不能和班级、家庭的正常活动、生活相冲突。

6、安排好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

常规学习时间(即基本学习时间):指的是用来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知识的时间。

自由学习时间:指的是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所剩下的归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在自由学习时间内一般可做两件事:补课和提高。补课是指弥补自己学习上的缺欠;提高是指深入钻研,发展自己的学习优势或特长。不管是补课还是提高,最好要围绕一个专题进行,这样做,学习比较容易见效果。

自由学习时间内所取得的学习效果,对改变学习现状具有重大的作用,因此这一时间的安排,应当成为制订学习计划的重点之一。

7、脑体结合,学习和其他活动应合理安排。

在安排计划时,不要长时间地从事单一活动。(1)学习和体育活动要交替安排。比如,学习了一下午,就应当去锻炼一会儿,再回来学习;(2)安排科目时,文科、理科的学习要错开,相近的学习内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学习;(3)同一学科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学习。

8、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

时间是宝贵的,自觉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是每个中学生学习上进行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1)早晨或晚上,一天学习的开头和结尾时间,可安排着重记忆的科目,如英语科等;(2)心情比较愉快,注意力比较集中,时间较完整时,可安排比较枯燥的内容或自己不太喜欢的科目;(3)零星的或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时间,可安排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或做习题。这样可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9、计划要留有余地。

篇7

一、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培养

中学是学生们刚接触有机化学的阶段,要抓住与利用好这个机会,最大可能地激发同学们的兴趣。一般来说,学生在新接触到某种知识时是兴趣最浓厚的阶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在有机化学教学部分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我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举个例子,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会先给同学们看它的分子结构,首先最大限度地吸引同学们的兴趣,然后打破书本上的顺序,以模型为例给同学们讲乙烯的分子结构。同时,先由分子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烷烃分子中碳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引出不饱和烃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

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几个方面来思考;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讲其用途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机溶剂(物理性质)、制造塑料和纤维(化学性质)等。最后对这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在教学中,我基本上都是采用这样的一个模式与顺序,这样也能帮助学生按顺序能一步步地记住学习的有机物的性质,在复习时也就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

二、教学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培养

1. 自学能力的培养。有机化学不像无机部分只有有限的物质,在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机化学的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后,我开始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并进行总结请同学自己列提纲,然后复述,重点围绕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重要用途、工业上如何制取等方面进行教学,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但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培养了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

2. 观察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有机实验的过程中,我时时提醒同学要细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维。在做各项试验时,我都会反复强调实验原理,这不但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印象,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在强调观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一般在演示完实验后,我会请两个同学来演示一个替代的同样反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这也是一个举一反三的过程。通过这些课堂实验,课堂上及时纠正错误,让他们自己做实验时能够多动脑筋,提高规范程度,加深印象,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3. 用比较方法加深印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比较、将新知识与新知识进行比较、将理论与事实进行比较等多种多样的形式结合起来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如学习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将他们的基本概念进行辨析,总之,用比较的办法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引导学生科学性思维。

4. 记忆能力的培养。不可否认的是,同样的教,同样的学,有的同学就是学得好,而有的则不行,究其原因,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是否记得牢。这与学生的记忆力则是有很大关联的,人类没有记忆就没有智力活动可言,“不记则思不起”,没有记忆,思维、想象、创造就失去了基础,化学是半记忆性学科,因此在化学教学与复习中,我就重视记忆方法、记忆能力的培养,加强联想教育,比如学到某一个物质,让学生回答它的性质、作用,与它相似的物质、对立的物质,甚至是他们的性质,这都是提高记忆力的好方法。

5. 消除不良思维习惯。我会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有规律的学习,善于将新知识融入到已有知识中去,扩大已有知识的范围,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深化教育,周期性上升。比如第一阶段为掌握基本概念,第二阶段学习物理化学性质等基本问题,第三阶段就是与已学知识进行比较,将旧知识对新知识产生的干扰,及由于旧知识与新知识相近或相似而产生的地方多次反复强调,进行辨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同时还能教会他们自己遇到这类问题了应该从哪些方面解决。在平时的课堂中,我也会经常将学生容易混淆的部分进行提问,加强记忆,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加强学生积极思考,让他们在课外也多学习思考。

其实化学是一门很好学的学科,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时时提醒学生要多思考、多归纳、多总结,只有这样,不管学到什么程度都是比较轻松的,当然,如果能培养好学生的这些能力,不管是什么学科,学生们都能轻松学习。

[ 参 考 文 献 ]

[1] 王佩华,聂春红,王广慧.有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

力的探索与实践[J].绥化学院学报,2009(01).

[2] 艾娟. 浅谈技工院校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以广东省城市

建设技师学院为例[J]. 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07).

篇8

1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危险化学品数量众多,品种繁杂,性质各异。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实验室运用较多,专业型人才集聚,学生群体人数众多,因而,安全管理更应该侧重此类地方,并对此类地方进行定期安全排查。

通过对实验室安全管理中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指那些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我们人体、设施、环境等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放射性化学品、腐蚀品等8大类)提出了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健全实验室各种试剂应用、仪器安全管理等多项管理制度,并对实验室进行统一的安全评估,从而避免科研机构和学校等地实验室各种危险事故的发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改进,有效地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与健康,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和环境的污染。

高等院校实验室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繁多,而且性能各异,有时候存储的地方又很分散,使用的人员也比较多,稍有不慎,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其中,危险化学品的存储和使用以及化学品的流通使用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管理不当,就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隐患。对此,我们国家相继出台了《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及《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等等,从法律上规范了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和存放。

2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评价

科学的评价是安全管理危险化学品的前提,在不断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基础上,还需要我们加强对化学品危险程度的科学评价。

安全评价是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过程。科学、系统地开展安全评价工作,有利于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可能事故风险,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2004年1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依法进行安全评价成为危险化学品等5类高风险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必须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之一,该条例的实施将安全评价工作纳入了法定程序。同时,新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已于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条例》中有3款规定了安全评价,其中的第十二条和第十四条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审批前安全评价做了详细的规定,第二十二条也是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在役装置定期进行安全评价做了规定。

安全评价的程序主要包括:前期准备工作,现场检查和评价,针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进行复查,确认整改后已符合要求,最后编制安全评价报告。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是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同时也要了解危险化学品泄漏后的紧急防范措施。现场的检查和评价,主要是根据被评价的工程、系统的情况,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工程、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及建议;企业针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计划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进行复查直至符合安全要求,最后编制相应的安全评价报告。

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安全评价,主要目的是可以系统的从计划、设计、制造、运行等过程中考虑那些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问题,找出其在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对潜在的事故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预测,求算出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还有在装备试验、使用前或合同完成时,对可能会存在的危险进行评价,以便对考核已判定的危险事件是否消除或控制在相应可接受水平,为所提出的消除危险或将危险减少到可接受水平的措施所需费用和时间提供决策支持。

3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

安全评价方法是对系统的危险因素、有害因素及其危险、有害程度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安全评价方法的应用可以说是安全评价的一个关键过程,直接关系到安全评价的深度和准确度,对评价效果有直接影响。评价对象、目的、时间要求的不同以及所获取资料的差异等,都可能导致所选用评价方法的不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编制了《危险化学品专项安全评价培训教程》,其中,对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采用了安全检查表、火灾爆炸毒性危险指数评价、系统安全分析(包括如果……怎么办、预先危险性分析、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等)等方法,可作为定量风险评价的基础。

定量安全评价方法有两类:一类是依靠长期积累的故障数据,计算出故障或事故概率,进而计算出风险率,取得以量表示的系统安全性为基础的评价方法,如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另一类是以单元物质潜在火灾、爆炸危险性为基础,结合工艺过程危险性,计算出单元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进而提出安全的对策措施,使系统危险降到最小程度;目前国内比较常用的指数法有美国DOW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日本劳动省化工厂安全定量评价法和英国蒙得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等。

4 总结

危险化学品也是我们生产生活必须要用到的东西,完善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和定量评价,对于我们在日常生活和企业生产过程中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始终坚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方针,进一步完善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让化学品的合理应用有利于国计民生。

参考文献

篇9

1.1 穴盘的选择与消毒

根据种子选用规格适当的穴盘。常见穴盘规格有:72孔、128孔、288孔等。选好穴盘后,用百菌清1000倍液浸泡30min或漂白粉100倍液浸泡9h消毒既可,之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1.2 育苗基质的配兑

常用基质有:腐叶土、田园土、河砂、蛭石、珍珠岩、草炭等。这些基质各有优缺点,在穴盘育苗中进行混合使用效果较理想。

常用的配方基质有:蛭石:珍珠岩:草炭=3:1:2,或蛭石:草炭:田园土:河砂=3:2:1:0.5。配好育苗基质后,还应掺入适量化学肥料和有机肥,通常每1m3基质加入0.5kg复合肥和5~10kg沤熟的鸡粪。将配兑好的基质堆积后加盖塑料布,在日光下曝晒3d,再通风凉晒方可使用。

1.3 基质的装盘与灌水

往穴盘内填装基质时,用筛子最好,使基质自由落入穴孔内。填装基质不宜过满,填装后用塑料板刮平,用手推动穴盘在地面左右移动,使基质在穴孔内落实,穴孔留空5mm,至分隔线清晰可见为好。

新填装的穴盘要进行灌水,可将穴盘放入水池中浸泡,注意水面高度要低于穴盘外边缘,使水分从穴盘底部的透气孔漫漫渗入穴盘,直至基质表面湿润为止。

2 播种

2.1 种子的遴选与消毒

将种子放入容器后,加水搅动,用滤网打捞漂浮的秕种子。之后滗水,加入多菌灵1000倍液或扑海因800倍液浸泡15~20min种子进行消毒。再将种子置于平底盘内,加入30~50%的温水浸泡10min,即可用于播种。

2.2 播种的方法

播种分为机械播种和手工播2种。机械播种指用穴盘播种器进行播种,但播种器漏播几率高。本文笔者采用手工播种。

手工播种时,准备一些管口要比种子略大的透明塑料吸管,用吸管对准平底盘内的种子,种子会随水一并进入吸管口,然后提起吸管移至穴孔,从吸管另一头轻吹,种子会连同水一起进入穴孔。注意用透明塑料吸管,可以清晰地看见种子是否吹出和是否准确送达穴孔,所以不会出现漏播或单个穴孔内播多粒种子的情况发生。在播种过程中要注意按穴孔横排或竖排顺序逐个进行,以免发生漏播和重播。

2.3 播种盘的处理

一个穴盘完成播种后,马上用筛子向穴盘上方筛入蛭石,填满穴孔留有的空隙,用塑料刮板轻轻刮平穴盘表面,致使蛭石与穴孔相平,后用喷壶向刚筛入的干蛭石喷水,使蛭石湿润,将穴盘放置于阴凉处。在喷水过程中,要将喷壶嘴向上倾斜45°,使水自由落入穴盘。

在第2个穴盘播种完毕后,再用黑薄膜包住第1个穴盘,让种子在一个全黑的环境下萌芽。但有些好光性种子就要用透明的白色膜进行包扎,切记要在薄膜表面打8~12个均匀的孔进行换气。

3 播种后的管理

3.1 种子发芽前的管理

将已播种的穴盘放入小温棚内,棚内温度一般要高于成长温度3~5℃,春天应控制在18~25℃,秋天则应控制在20~23℃,湿度保持在95%以上,每天中午对小温棚进行通风换气。一般情况下,种子4~6天可萌芽,如:百日草种子5d即可发芽。

3.2 种子发芽后的管理

3.2.1 水分。穴盘苗的浇水要“见干见湿”,要观察穴孔下半部分的干湿情况,一般应拖起摆放在中间的穴盘观察底部基质是否变干,以此来决定是否进行浇水。也可以托起穴盘,根据穴盘浇水前后的重量进行判断。浇水要把握好度,浇水过勤,基质则长期处于高度含水状态,通透性降低,导致幼苗徒长,对根系造成伤害,也容易感染病菌;浇水偏少,则不能满足植株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干旱时间过长,会导致植株枯萎或死亡。正常情况下,幼苗2叶1心时,基质含水量保持在65%~75%,幼苗3叶1心时,基质含水量保持在55%~60%即可。

观察穴盘是否该浇水时,一定要仔细,不能发现摆放在四周的穴盘或穴盘四周的穴孔表面干燥而盲目浇水,因为此时中间的穴盘或穴盘中间的穴孔还不太干燥,一旦浇水,会影响幼苗成长,导致湿度过大,甚至会引发一些病害。此时,要对四周干透的穴孔进行有选择的补水,最好选用粗一点的注射器单独进行。还应当在拖起穴盘时观察穴孔底部的通气孔是否有毛根长出,如果有,则说明水分过多,基质不透气,此时就要注意水分的控制。

从浇第3遍水开始,要注意穴盘表面的蛭石是否因潮湿而结块,如果结块,会影响浇水质量和穴孔的透气性。此时要用铁丝勾划碎结块蛭石,或用牙签等工具在穴孔蛭石表面打孔,以利于水分充分渗透到穴孔的底部。

所浇水的pH值应控制在中性或稍偏碱为好,如果水分过于偏碱,浇水盘边缘和叶片上会出现碱层,误导工作人员认为是植株生病,如出现这种隋况,就要马上调整pH值,同时用清水冲洗叶片上的碱层,有利于光合作用和气体交换,否则碱层的堆积会影响幼苗的成长发育。

浇水一般选择上午9~10点、下午4~5点进行。晴天浇水要浇透,浇至穴盘底部小孔出水为好;若遇阴天或次日施肥时,则要控制少浇水,一般浇至穴孔深度的一半即可。

3.2.2 温度。温度要较播种时略低一些,一般控制在15~21℃。昼夜温在3~6℃,夜间温度不宜高,减缓茎节伸长,否则导致徒长成高脚苗。

3.2.3 湿度。相对湿度同样要降低,一般控制在40%~70%即可。阴雨天后,要及时通风换气,避免因温度低、湿度过高而引发病害。

3.2.4 光照。要避免强光长时间照射、连续长时间弱光或无光。尤其在夏季育苗时要备好20%的遮阳网。如光照较强时,除小温棚外,大日光温室或连栋温室也要使用遮阳网,同时,使用喷壶向叶片表面和温棚内喷水,降温增湿,为植株茁壮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3.2.5 养分。由于播种前在基质中兑入了少量的有机肥料,加上幼苗对肥分的需求不高,所以在整个育苗阶段可以不再考虑肥料的使用。如遇连续阴雨天,可适当考虑向叶面喷施含钙和镁成分的肥料,以避免出现缺素症。

3.2.6 株形控制。株形的控制要与温度、湿度紧紧结合起来。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下会诱发病害。但湿度过低,而温度较高、光线较强时,植株的蒸腾会加速,根部吸收水分难与叶片失水相平衡,导致植株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停止,植物停止生长。高湿度会导致植株分枝少、节间长、茎段细、根系也不发达,同时还会影响对钙和镁的吸收。所以,要根据植株现状,及时调控温度和湿度,培育出根系发达、茎节粗壮的成品苗。

在株形的控制上,一要控制昼夜温差。缩短昼夜温差有利于植株长粗壮、分枝多、根系发达;也可以调整夜间温度高于白天温度7℃左右,对控制株高很有效果,如果条件不具备,通常的做法是降低日出前后4个小时的温度即可达到控制株高的目的。二要降低温度、湿度,减少水分供给,同时增加光照。三要可以增大空气的流动,或者轻轻拔动幼苗也可以抑制植株长高,但在大规模的生产中很难推广使用。四要化学药剂的使用,在穴盘育苗中不提倡使用。

当小苗的叶片能遮盖住穴孔时,为最佳上盆时机。此时要重点注意穴盘的水分以及温度、湿度、光照的控制。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放射科68例行CT检查的肾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设为试验组,将同期我院31例行CT检查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试验组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38~69岁,平均(47.7±4.2)岁;对照组68例,男性37例,女性31例;年龄36~72岁,平均(47.5±4.5)岁

1.2方法 患者均采用西门子公司32排螺旋CT进行扫描,矩阵为512×512,厚度为5cm,先对患者进行肾脏CT平扫,后进行双期增强扫描,静脉注射碘海醇液100ml,皮质延迟为25~30秒,实质期延迟65~70秒,然后对图像重建并放大适宜,对肾脏多个区域测量脂肪含量,将肿瘤强化分为均匀、延迟及一过性。将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测量各期病灶在平时及增强的CT值,感兴趣固定CT值,测量3次并取平均值。

1.3观察项 记录两组患者时相CT值及常规征象情况;CT值包括平扫期、皮质期、皮髓期及肾盂期[3],常规征象包括假包膜、快进快出强化、均匀强化、延迟强化及肿瘤边缘光滑。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观察项数据。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表示。选择(x±s)表示计量资料,P

2 结果

2.1各扫描时相CT值 试验组患者皮质期、肾盂期时相C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CT常规征象 试验组患者CT征象假包膜、快进快出强化检出率分别为33.8%、41.2%显著高于对照组6.5%、9.7%,而其均匀强化、延迟强化检出率分别为1.5%、5.9%显著低于对照组1.9%、71.0%,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观察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分析。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皮质期、肾盂期时相C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CT征象假包膜、快进快出强化检出率分别为33.8%、41.2%显著高于对照组6.5%、9.7%,而其均匀强化、延迟强化检出率分别为1.5%、5.9%显著低于对照组1.9%、71.0%,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平扫期、肾盂期高时相CT值及快进快出强化是诊断肾细胞癌的重要特征,而延迟强化是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最具诊断价值的特征。这一结果与国内相关报道相一致[4,5]。肾细胞癌的CT动态增强表现为"快进快出"的强化特点,而乏脂肪肾血管存在延迟强化,这与肿瘤内还有大量的畸形血管有关[6],造影剂的填充速度慢,肾脏造影剂排泄也较慢。

综上所述,平扫期、肾盂期高时相CT值及快进快出强化是诊断肾细胞癌的重要特征,而延迟强化是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最具诊断价值的特征,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林昌能,陈杜芳,陈珊红,等.少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小肾癌的CT鉴别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03(03):81-83.

[2]郑恩烨,都继成.肾透明细胞癌和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鉴别诊断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08(07):1435-1437.

[3]王勇,成瑶,张晓勇.CT诊断肾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透明细胞癌的临床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22(08):1897-1900.

篇11

学习习惯及方法 多元化评价 策略

【引 言】

随着中职院校语文新大纲改革的稳步推进,中职院校语文教学面貌焕然一新。但由于多数学校仍在沿用旧有的学生评价体系,导致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无法得到正确客观的反应,不少中职院校学生仍习惯于旧有的语文学习方式和习惯,而语文学习效果并未得到明显提高。因此,如何构建好多元化评价体系,成为了中职院校所迫在眉睫的问题。

1.中职院校语文教育评价现状分析

虽然不少中职院校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上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际评价结果不尽如人意,无法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获得根本上的变化,影响了实际学习的效果。

1.1形成性评价缺失

学生学习习惯方式的改进,离不开对语文学习的全过程监督检查,这就需要形成性评价的作用。但多数中职院校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总体评价,多依赖于通过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参照标准,“唯成绩论”的观点仍非常盛行。这种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状况的忽视,使形成性评价不受重视,学生平时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和学习效果等无法做到及时掌握和科学考核。同时,教师和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也没有有效的交流反馈,教师不能对学生语文学习情况进行准确了解评价,无法知道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真正内在需求,无法检测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好坏,对学习者信息不掌握,就不能在学习习惯方式上重点着力。

1.2过度重视考试

我国教育习惯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模式,将其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验证教学目标完成程度的唯一标准,这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是分不开的。绝大多数中职院校在语文教育完成后,都会采用期末考试或课终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检验,而不是将学生的平时语文学习成绩作为重点。即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采用诸如小检测、小论文、平时作业、课堂讨论等方式,但很多都没有同期末考试的成绩相挂钩,造成很多学生养成只重视期末考试、忽视平时学习的学习习惯。另外,中职院校还将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语文学习成绩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并同学生是否能够评为“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获得奖学金等相挂钩。这种“以考代评”的方式,造成语文考试的作用被过度强化,失去了其本来意义。

1.3考试手段过于单一

绝大多数中职院校在语文考核中采取的是闭卷考试办法,这虽然能够有效防止考生作弊、确保考核公平问题,但考试试题一般考察的都是学生机械记忆能力,学生只要采取突击式的强化记忆,就可以在考试中获得明显的成绩提升。但反映学生真实语文学习状况方面的考试内容,如语文能力提高性题目、创新综合能力题目、知识运用能力题目等,却涉及得很少,使得语文考试显得特别僵化。

2.中职院校构建语文素质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策略

为从根本上改变中职院校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式,必须将构建语文素质多元化评价体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才能真正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

2.1评价主体多元化

必须改变传统评价方式下“只以成绩论英雄”的错误教育观,将关注点集中在促使学生重视平时语文学习的习惯。努力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确保学生、老师、家长以及社会多方面力量都可以参与到学生评价的全过程。可采取自我评价法,让学生对自身语文学习过程进行反省自查,查找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可采取师长共评法,即以家长会或家访的方式,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交换意见,并就下步学习改进方向形成共同的决议,一起帮助学生解决语文学习上的困难;可采取伙伴共评法,即通过设置学习小组的方式,在小组内展开对组员学习状况的批评与建议,其讨论结果更加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可采取社会评价法,即以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为载体,如公益性活动、社会性竞赛、社会性演出等,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与被肯定的快乐;可采取成果展评法,即广泛开展诸如成果展示、演讲朗诵会、书法展评、影评书评等方式,展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功的。

2.2评价内容多元化

只有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才能对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科学全面的总体认知,才能在学生中间树立起“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具体评价内容设置方面,应注重从学生语文学习的弱点难点方面设置评价相关内容,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广泛兴趣,建立对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挖掘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激励和教育功效。具体评价内容可由“学生个人评价”与“评优项目”两部分组成,前者可由基本特长、学习能力、学习效果、思想德育素质等方面的评价组成;后者可由特长生、班干部、三好学生等内容组成。这种评价内容设置上的多元化,可以正确反映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式,评价结果也更加具有说服力。

2.3评价方式多元化

在评价方式上,应注重从时间和形式两方面拓展评价体系的方式。

一是采取日常评价、阶段性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组合的方式,对学生语文学习情况进行全过程的跟踪掌握了解,改变传统模式下“一考定终身”的旧有评价模式。同时,在期中和课程终结时,还要安排专门的时间,对学生日常学习状况记录、学习情况调查、单元测试等进行综合性分析,必要性可进行量化评比,一并纳入到学生语文学习综合评定成绩中,进一步在时间上丰富评价体系。

二是在评价形式上采取量化和综合相组合的评定方式。前者可对学生语文学习和参与培训的具体情况进行等级上的评定;后者应由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互评、自评、共评、展评等方面的成绩进行综合性的评定。

【结 语】

新课改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提高,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传统语文学习习惯和模式的桎梏,而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正是其中最有效的抓手。在逐步推进中职院校语文多元化评价体系的进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真实反映、语文教学实际需求、学校自身条件等因素,不断对现有评价体系进行改进完善,才能促使中职院校学生在改进自身语文学习习惯和方式的基础上提升语文课程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篇12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前接受大剂量化疗和放疗,移植期间使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口腔溃疡是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影响进食,造成营养缺失,抵抗力进行性下降,严重者可并发感染导致败血症死亡。我们将金银花茶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防口腔溃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12月我科血液系统疾病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44例,其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9-60岁,其中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9例,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35例。干细胞回输后5至7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腔溃疡或口腔炎,口腔溃疡的发生部位在舌部、舌系、舌缘、口唇、牙龈、上鄂、两颊面、咽部等,严重者可同时发生在多个部位。

1.2 方法 对44例患者随机抽取20例(自体造血干细胞患者4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患者16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6-30岁18例,50-60岁2例)按常规护理,即从患者入仓开始,交代其每次餐前及餐后用0.05%的洗必泰漱口液含漱3-5min,晨起及睡前用表皮生长因子漱口液含漱3-5min,直到患者白细胞升至正常,另24例(自体造血干细胞患者5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患者19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3例,年龄:9-14岁3例,20-30岁14例,30-40岁3例,50-60岁4例)在此基础上,取金银花20g,煎水代茶或泡茶饮(800C以上的开水500ml加盖浸泡5min或时间更长,可浸泡两次),每日饮用500ml左右。可适当加入甘草或山楂煎水代茶饮用,可减轻溃疡疼痛。

1.3 护理

1.3.1 健康教育 患者初次化疗时对化疗的并发症缺乏了解,护士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告知化疗期间保持口腔清洁对预防口腔溃疡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多饮水,多进食蔬菜水果,促进化疗药代谢物的排泄,减轻药物对机体的毒副作用。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使用具有消炎作用的漱口液漱口,避免进食辛辣、质硬食物,不宜进过冷或过热食物,以免损伤口腔黏膜。

1.3.2 观察口腔黏膜的变化 化疗期间至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每日观察患者口腔黏膜变化,注意有无红肿、出血、溃疡、糜烂,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患者有无牙龈出血或进食时口腔黏膜烧灼疼痛,做到及时发现异常,及早处理。

1.3.3 口腔护理 化疗后由于胃肠道毒副作用(恶心及呕吐)使患者饮水及进食减少,口腔内寄生菌群大量繁殖,口腔自洁作用减弱,产生吲哚和氨类等破坏口腔环境,导致口腔黏膜受损形成口腔溃疡[1]。护士要做好指导,要求并督促患者每天用软毛牙刷刷牙2次,预处理期间加强口腔护理,每天用1:5000的洗必泰漱口液含漱4-6次,每次5分钟以上,含漱后嘱患者勿立即进食或饮水。当患者口腔出现白斑或舌苔厚白时,提示患者口腔pH值偏酸性,出现真菌感染,可用5%的碳酸氢钠、两性霉素B漱口液或制霉菌素漱口液交替含漱。对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MTX)化疗的患者从化疗当天开始,可用甲酰四氢叶酸钙漱口液与具有消炎作用的漱口液交替漱口。如患者发生口腔溃疡后出现疼痛,可在500ml盐水中加入普鲁卡因50ml、地塞米松20mg、VitB6200mg、VitB121000mg、VitB1200mg、庆大霉素24wu漱口,可有效减轻疼痛促进溃疡愈合。

1.3.4 饮食护理 药物抑制口腔黏膜细胞的增殖更新,易诱发溃疡,同时抑制骨髓和机体的免疫功能,诱发局部感染,加重黏膜损伤,故必须重视改善全身营养状况。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由于机体代谢亢进,需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矿物质且易消化的饮食,以补充体内热量及各种营养物质的消耗。尤其是化疗期间患者常伴有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应注意菜肴的色、香、味,增进患者的食欲。定时监测患者电解质的变化,通过食物补充微量元素,如低钾患者可食用豆类、瘦肉、内脏、鸡、鱼、马铃薯、菠菜、花菜、花生、红枣、蘑菇、海带、豌豆、香蕉、橘子等含钾元素较高的食物。当患者体重出现进行性下降,可通过静脉补充营养液;当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时,可使用人血白蛋白或人血免疫球蛋白。

1.3.5 环镜保护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注重保持室内无菌环境;积极消除感染隐患。

2 结果 20例对照组发生口腔溃疡者18例,发生率达90%;饮用金银花茶实验组24例,仅6例发生口腔溃疡,且程度较轻,发生率为25%。

口腔溃疡的临床表现及分度标准:根据WHO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2]将口腔溃疡依轻重反应程度分5度:1)0度:黏膜正常;2)Ⅰ度:黏膜红斑、疼痛、不影响进食; 3)Ⅱ度:黏膜红斑明显,疼痛加重,散在溃疡能进半流质饮食;4)Ⅲ度:黏膜溃疡比较明显,只能进流质饮食;5)Ⅳ度:疼痛剧烈,溃疡融合成大片状,不能进食。

两组患者口腔溃疡发生率的比较

3 小结 口腔溃疡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它不但给患者造成很大的身心痛苦,还常常导致全身感染,使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目前对口腔溃疡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很多,但疗效均欠佳。通过对两组患者口腔溃疡发生率的比较,认为金银花茶对预防口腔溃疡有明显作用,大大降低了移植患者口腔溃疡的发生率,减少了感染的机率,保证了患者对营养的需求,促进术后患者机体康复,对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篇13

1.2方法

1.2.1观察组:手术后采用沐舒坦联合博利康尼、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每天3次。对照组手术后采用庆大霉素联合博利康尼、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每天3次。连续治疗一周后进行疗效判定。

1.2.2疗效判定:结合痰液的情况,查体及胸部X线结果分为3级,显效:痰液易于咳出,每天吸痰≤2次,听诊肺部无干湿罗音,胸部X线:肺野清晰;有效:痰液较易咳出,每天吸痰>2次,听诊肺部可闻及湿罗音,呼吸音减低,胸部X线:肺底密度增高;无效: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吸痰频繁,听诊呼吸音消失,肺底布满湿罗音,胸部X线:肺部阴影。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差异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3.讨论

3.1痰液聚积的原因①脑出血手术往往是急诊手术,术前患者没有进行戒烟禁酒宣教,没有严格禁食禁水准备,术前颅内压增高引起的频繁呕吐,更易发生坠积性肺炎;②脑出血患者术后均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患者咳嗽反射,排痰功能减弱或消失,加之手术和气管插管的刺激,分泌物易于潴留气管及支气管内;③术后部分患者出现偏瘫,卧床时间长,使胸廓活动减小,不能改变,使分泌物易于聚积双肺底部。

3.2沐舒坦、博利康尼雾化原理沐舒坦(盐酸氨溴索)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黏痰溶解药[1],具有增加气道内浆液分泌,使痰液稀释,促进黏液排除,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同时促进纤毛运动,增加排痰功能[2],改善呼吸状况。博利康尼(硫酸特布他林)是一种选择性β2受体的肾上腺素能激动剂,通过激活特异性β2受体引起组织反应,使环磷酸腺苷(cAMP)生产增多,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内源性致痉物的释放,并可抑制内源性递质及黏膜至清除加剧而引起的水肿,同时又能加速黏液-纤毛转运,增强气道的廓清机制,改善通气[3]。通过两组比较,观察组雾化吸入效果较好,有效率达到100%,对照组有效率为7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沐舒坦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具有协调作用,既改善呼吸状况,又促进痰液排出,而且雾化方法简便,易于操作,值得推广应用。

3.3雾化注意事项雾化前,抬高床头15-30。,雾化面罩尽量贴近患者口鼻部,氧流量为5-8L/ min,吸入时间10-15min/次,湿化瓶内不装水,以免稀释药液,降低疗效。雾化器做到一人一具,防止交叉感染,雾化后20-30分钟内叩背,叩背时手呈碗状,叩击由下往上,由内向外,每次叩击5-10分钟,叩击后刺激患者咳嗽,头偏向一侧使稀释的痰液顺利排出。雾化过程中随时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出现痰多无力咳嗽时,立即予以吸痰,疏通气道,防止窒息。本组患者56例,雾化期间均未出现窒息现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