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教学方法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音乐的教学方法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音乐的教学方法

篇1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任务、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所采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它是教师的教授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得到整合与统一的表现形式。体育音乐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掌握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实现艺术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而且与一般音乐教学的区别在于具有为体育实践活动服务的专业化目标和任务。

体育音乐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实现体育音乐教学的途径,一是理论学习的方式;二是实践练习的方式。这样就构成了以体育音乐理论指导体育音乐实践活动,二者又共同服务于体育实践活动的体育音乐教学活动的内部关系。

一、主体教学法

主体教学法是指通过学生主动性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它是与教授法比较而言的。主要是由教师提出学习目标与任务、学生直接感知学习材料、分组讨论、教师指导四部分组成。

1.学习目标与任务: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提出具体的达成目标、方法、策略、形式和要求等。提供经过精心筛选的认知材料(最好是声像资料)。

2.学生根据教学要求提出具体的达成目标、方法、策略、形式和要求等,直接感知教学材料。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将自己感知的结果进行交流,并通过交流达到相互补充和印证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形成共识,并确定一至两名学生为代表参加全班范围的交流。教师轮换参与各组的讨论并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

4.组织交流:由各组推选的代表交替发言,对交流中产生的不同看法,应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发言,或重新讨论争议性较大的问题。

5.教师也针对学生的共同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以此对学生产生“暗示”和“诱导”作用。使学生的共同认识逐步达到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要求。

此种方法适用于乐曲的风格、思想感情、音乐体裁的辨别和音乐欣赏等教学。使用时应注意: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在于对教学情境的精心策划与设计;对认知材料的性质与认知方式(技术含量)的把握;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特点以及激发、诱导、暗示、分析与归纳等教学技巧的运用等。

二、表情练习法

达尔文在《人与动物的表情》中指出“人的情绪和表情是紧密相连的,人的某种情绪会表现出相应的某种表情”;《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可见,表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表情是情绪、情感的外在的表现形式。为此,人常常可以通过调整表情来改善情绪。表情练习法就是建立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体育竞赛和表演定面部表情的练习,可以达到增强情感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良好效果。

由于音乐表现的内容、风格不同,因此所表现的情感也不同,而不同的情感用不同的外部形态,即面部表情表现出来,有助于领会音乐的内涵。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又可以透视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因此,人的面部通常被看作是人的情感变化的一面镜子。人的表情变化都是在面部的眉、眼、嘴、鼻的动作变幻上体现出来的,它是人体中最富有表情、最生动的部位。而它们又是由面神经支配的器官、肌肉等一系列复杂的运动来完成的,因此具有可塑性。如:喜悦的情感,它的面部表现形式就是笑,笑有含笑、微笑、暗笑、嘲笑、爽朗的笑、粗野的笑、文雅的笑、诚实的笑、赞美的笑、会心的笑、宽解的笑、勉强的笑等多种形式。这些经过人们长期实践所总结和积累的“经验”在绘画、戏剧、舞蹈及相关表演艺术领域早已广为人知。采用表情练习法提高表演者的情感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应重点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1.对表情符号的认知与鉴别:表情符号具有多类型和群组性的特征,多类型是指“喜、怒、哀、惧、爱、恶、欲”等多种感情,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别性;群组性是指在同一类情感中具有相近意义的多种表现形式,如前边提及的喜悦的情感和笑的不同形式。而艺术体育项目中所表现的情感、情绪都是具有积极性情感的特点,这就表现在对情绪表现范围上具有“限定性”。因此,对特定情感的认识和辨别不同情感的表现方式是运用情感练习法的前提条件和进行实践活动的基础。

2.表情练习法的方式:表情练习法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针对指定内容的练习,另一类是对非指定性内容的练习。但不管哪一类练习都可以采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或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既可以是集体、也可以是分组或个人的。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既可以是具体性的也可以是宏观性的,具体的教学目标体现在对艺术体育专业领域内特定情感与对象的模仿,宏观性的教学目标是指为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对现实生活中各种情感与对象的模仿。此阶段应注意加强对学生“体验”心理的积累和练习成果的交流,这将有助于学生思路的拓宽、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形成。

3.应用环节:应用环节是指学生将模仿练习的成果应用于专业实践之中。专业实践是指各种不同的运动项目,如体育舞蹈包括摩登舞和拉丁舞两大类,这是两类风格差异很大的舞蹈,其中所涵盖的十个舞种又各具特色,如何使学生的表情模仿能力与不同运动项目所要表达的“情感”相契合,体现着教学的出发点与最终目标。运用时应注意:由于学生的模仿练习是源于对音乐情感的体验,所以在选择音乐时,应力求使音乐的“难度”与学生已掌握知识的水平、心理活动水平相一致;选择的音乐应具有鲜明的特色;是学生较为熟知的或是与学生专业活动相联系的乐曲。表情练习法主要适用于提高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初级阶段。

三、形体律动法

形体律动法源于19世纪后期法国音乐教育家弗朗西斯・德尔萨特创建的“表情体系”和20世纪初瑞士音乐教育家埃米尔・雅克创建的“优美节奏教育”。音乐训练与表现力的训练是通过律动练习,使音乐直接作用于人体,利用身体的变化来体现乐曲的内涵,把听觉艺术的音乐转变为一种利用身体来表现音乐的视觉艺术。音乐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艺术修养、培养音乐的节奏韵律感和对音乐的分析能力,用体育的动作来表现音乐的节奏,提高身体动作与音乐协调配合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身体表达内涵的艺术表现力,并能促进学生个性、气质的发展。形体律动法是训练学生身体表现力极为有效的方法。

形体律动训练可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学习层次,每个学习层次之间构成“递进”关系,即前一个层次的学习为后一个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创造有利的条件。

篇2

识谱,包括节奏、音高、音准的学习,识谱的学习是打开学生音乐大门的钥匙,识谱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感受、理解、表现及创作音乐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掌握一定的识谱能力,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是必需的。但是,识谱教学内容的安排必须要符合小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而且,要让小学生学会识谱,就必须先让他们对识谱感兴趣。

我在起初开展小学生的音乐教学时,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1234567是什么?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呢?”学生都说:“这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可以这样说,我国大部分小学的学生,音乐基本素养都比较低。而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只是教学生单纯的演唱歌曲,并没有进行识谱的教学。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简谱都感到非常陌生,更别说是五线谱了。而对于歌谱,他们也不想去认识。我在自身的教学中也发现,一提到要学生进行识谱,学生马上就像泄了气的皮球,高涨的学习情绪立刻下降了许多。

很多小学生模仿演唱歌曲的能力相当强,但是唱曲谱却感到困难,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那么,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曲谱的兴趣呢?识谱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呢?我觉得这是我们每一位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识谱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比较抽象的音乐事物难以接受,但是他们大部分都喜欢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如果教师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开展识谱教学,必定会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三年级教音阶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有七个小动物分别住在一个七层楼的公寓里,分别是:do是小熊do do do,re是鸭子re re re,mi是小羊mi mi mi,fa是小牛fa fa fa,sol是公鸡sol sol sol,la是青蛙la la la,si是小蛇si si si。并且制作了小动物的头饰让学生记住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通过爬楼梯的方法来接龙。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不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七个基本音符。

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小学音乐教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对识谱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有主动学习识谱的愿望,也才能使他们做到积极地、自主地去学习音乐。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小学生活泼好动,特别是在音乐课的课堂中,听到音乐就手舞足蹈。例如,我在教学《捉泥鳅》的乐曲时,首先用肢体动作表现旋律线条的走向,然后耳朵听着旋律,嘴里轻声哼唱。学生觉得很有趣,情绪也非常的高涨,这大大激发了他们识谱的兴趣。这时,我便将识谱教学适时地引入,就使得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此项教学活动中,学生便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的谱子。所以,音乐教师只要激发了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轻松地学到识谱知识,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就会使识谱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先学歌曲,再识谱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的教学中要先学会歌曲,再进行听谱、识谱的学习,才能起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否则会使教学事倍功半。学生在学唱歌曲时,都是跟着音频资料听几遍就能唱会,若这时打断学生的兴趣,而让他们先唱曲谱,后学词,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就不高了。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来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听老师的范唱或录音把所要学的歌听熟、听会、甚至会唱,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听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来学习曲谱,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唱六年级《猜调》这首歌时,经过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等教学活动后,学生已基本熟悉了歌曲的旋律,他们被优美的歌曲所吸引,有强烈的学唱歌词的愿望。于是,我便顺势让学生随着录音唱词。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已经非常集中,只需练唱几遍就唱会了歌曲。在感受到他们已经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学会歌词后,我就将曲谱的教学接着进行下去。这样的教学方式便能使小学生很快就学会了识谱。

三、先学节奏,再识谱

篇3

一.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

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语言类学科相比,音乐学科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同时,它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实践以及长久的训练。首先,音乐学科通过更加直白且明确的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乐曲目所提供的场景之中,真实感受其所表达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音乐的魅力。这种方式只是学生个人的感官感受,非专业音乐欣赏者亦可以做到。然而音乐教学则是通过理论教授学生怎样更好的体会音乐的美妙,以及怎样从一个专业的角度评价不同音乐。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相关实践。音乐教学的实践性极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相关情感。学生通过自主创作以及练习相关音乐技巧,从而可以更好的体会乐曲炫技之处。

二.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

(一)合理导入教学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个人的投入度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更突出了音乐教学中教学导入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更加注重张扬个性,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兴趣更大,然而理论教学毕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出现了众多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却不愿意上音乐课的现象。初中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等原因,在音乐课上的积极性远不及小学生来得浓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注重运用有吸引力的手段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上音乐课,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导入教学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首先,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导入方式,例如讲故事以及成语典故等方式。故事有一定的曲折性,好的故事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学生可以跟随音乐故事的情节,走入故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情,从而更好地对相关音乐更加感兴趣。而成语典故则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及相关传说等,更是传达了先人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向学生讲述成语故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同时,很多成语故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听的,教师讲述其中的典故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导入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音乐课堂。初中生毕竟具有一半儿童爱玩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视之如猛虎,而应该正视它。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其本质,并进行合理利用。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音乐小游戏培养学整理生的乐感,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主动的进行音乐学习。同时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进行导入教学。

(二)运用对比教学

对比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对比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两件事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区分。这种方法很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音乐的对比教学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法教授学生从各种对比因素分析音乐。不同音乐在音乐家的创作、演奏以及相关技巧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同。因此教师首先,可以将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进行对比。尤其是经典作品常常会被后人进行改编或者运用不同的乐器予以演绎。然而,为什么要这样改编,改编之后的作品与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有点与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方面以及各种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三、结合学生心理开展教学

1.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中学时代是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在身心的发展方面,是一个充满矛盾很不稳定的时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心理学指出:在情绪和兴趣以及理解会对人类的活动有很大地影响,精神快乐,情绪舒畅,认知效果好,学习兴趣会积极、学习效果会更强。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感觉""理解""实践"等学习音乐,把激发学生兴趣放在首位。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强,学习效果更好。

篇4

1.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中学时代是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在身心的发展方面,是一个充满矛盾很不稳定的时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心理学指出:在情绪和兴趣以及理解会对人类的活动有很大地影响,精神快乐,情绪舒畅,认知效果好,学习兴趣会积极、学习效果会更强。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感觉”“理解”“实践”等学习音乐,把激发学生兴趣放在首位。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强,学习效果更好。

2.教师在学生心理基础上的音乐教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一种自由、舒畅、相互交流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身入其境,注意力集中,唤起丰富的想象,引起联想和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展音乐实践创造活动,让其在实践中提高。通过创造宽松、民主的音乐气氛和环境,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课前教师应精心选材,合理安排音乐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等手段来增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教学内容要丰富,视听结合学习音乐,从视觉上增进愉悦,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对于课堂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以鼓励性的小礼品作为奖励,为教学增添活力。创设音乐气氛或意境,使学生对要学习的音乐产生亲切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觉器官,让学生辨别乐器、从而理解音乐。在音乐作品前编上一段入情而简短的导语,这些导语的建立必须与中学生对该作品的熟悉情况和学生音乐操作能力的实际发展水平相关。

二、展开以民族民间音乐为基础的教学

1.民歌。中国民歌是艺术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民歌以其独特的魅力流传下来,它包括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曲调简单却有节奏感。民歌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现象,也体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文化、民俗、语言、美学观点,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其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与思想,是这个民族精神的载体。同学们对待“民歌”问题的茫然,这种状况的产生包含着很多方面的问题。针对这种状况,我尽可能全面收集整理有关民歌音乐欣赏教学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力求深入的学习研究,以期通过民歌专题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逐渐转变观念,对民歌得以更进一步的认识。

2.民族器乐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民间乐器十分丰富,大约有五百或六百种。根据其发音原理和表现方式不同,大致可分为吹、拉、弹、打四大类。许多民间器乐,如笛子曲《喜相逢》,琵琶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作品,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是中国民间音乐瑰宝。中国民间音乐历史悠久,生机无限。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品种,区域和曲目众多,规模宏大,充满了民间艺术家们几千年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渗透着他们的血,为我们挖掘,整理和总结。

三、以民间舞蹈为切人点的音乐教学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舞者的身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独立的艺术形式,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学习的一个综合性的艺术。我国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仅在汉族地区就普遍流传着龙舞、狮子舞、花鼓等民间舞蹈形式,其他少数民族舞蹈也都具有各自的特色,相应伴随的音乐风格也不相同。大部分民间歌舞是载歌载舞、歌舞结合,形成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民间舞蹈,先了解民族舞蹈的基本元素;其次感觉如何,舞者的身体动作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第三了解如何使用身体语言表达民族音乐。前两点通过欣赏教学达到第三点,并通过实践学习培训。开发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使用奥尔夫、罗斯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强调音乐与舞蹈、语言、动作相结合,开展动态的音乐课。达尔克罗斯的“体态律动学”是把音乐、舞蹈高度结合,学生伴随音乐节奏,通过身体反映音乐情绪和要素,通过练习去体会舞蹈动作与节奏、旋律的结合。在教学生学唱乐曲时,教学生有本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跟着音乐边唱边跳,全身心的投入其中。鼓励学生自己创编新的舞蹈动作,激发学生想象力,以增强学生们的舞蹈律动感,指导学生制作舞蹈道具、自制简单小乐器,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协调能力。学生们喜欢民族音乐,随着民族音乐进行民族舞蹈的动作表演对他们来说是很乐意接受的。

参考文献: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篇5

初中音乐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占据着重要的教学地位,教师对自身的音乐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革,一方面可以改善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真正融入教师营造的音乐学习氛围之内,提升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和理解美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音乐课程在初中阶段虽然是一门副科,但是由于其自身所包含的专业性和艺术性,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眼界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现阶段的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改进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优化课程教学方法和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知进行音乐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感受音乐的魅力和心灵上的熏陶。那么初中音乐课程的任课教师,应该如何改进音乐课程中的教学问题,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课程学习,提升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科素养,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首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音乐课程教学时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充分认识到教学目标设定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导向作用,使学生在进行音乐课程学习时,能够快速的感知课程教学的目的和指向,从而使学生能够迅速的进入学习状态,提升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宽泛,学生在进行音乐课程的学习时,往往因为这种教学内容的宽泛而产生一种学习目标上的盲目性,不知道进行音乐课程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意义何在,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影响了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和积累。

因此针对这种教学问题,教师应该清晰的认识到设置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做到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为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树立起清晰的标杆。在进行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时,教师应该从明确、有效、科学、合理、具有可行性等几个角度,进行综合的考量和审视,结合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以及结合音乐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难点,凸显教学目标设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方面应该以教学大纲为落脚点,做到教学要求和教学实际的统一和一致,为初中音乐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找到一个正确的大方向和大目标,同时结合不同章节、不同阶段音乐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制定出相应的小方向和小目标,从而使得课程教学大目标和小目标相结合,层层推进,引导初中音乐课程教学向着一个正确而清晰的方向逐步前进,使得音乐课程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目标都能够得到准确而坚实的落实,从而有效的提升初中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改进学生的课程学习效率。

其次,在教学模式方面,教师在进行初中音乐课程教学时,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感受和生活实际,选择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拉近学生和音乐课程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坚持以音乐教学为基础,选择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对于学生而言,音乐课程和自己的现实生活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在学生看来,音乐课程中的各种知识大都是一些抽象化的符号和声音,学生很难真正的进入到音乐课程的教学情境之中,对这些抽象化的知识进行研读和消化,从而使学生和音乐课程教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隔膜感和陌生感,不利于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曲目的感知。

篇6

二、注重情感体验

音乐教学的一个核心目标就是帮助学生体验丰富的情感。音乐是时间艺术和情感艺术的结合体,情感蕴含在音乐的流淌中,在时光流淌中情感慢慢地释放。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时,就要仔细感受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欣赏音乐时与作品中的情感发生碰撞,实现心与心的交汇,情与情的交融,让音乐在每个听众的脑海中奔腾涌动,让乐曲与学生的内心产生共鸣。作为教师,要善于倾听、感受、思考、积累,最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每节音乐课的时间是短暂的,但却是教师多年执教经验的浓缩和审美心理的积淀。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简短提示,迅速把学生带入音乐所展现的情感世界。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自己的审美感受对学生娓娓道来,学生也可以互相交流审美体验或对教师倾诉。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共同的情感体验过程,而音乐赏析,可以成为学生终生难以忘怀的记忆。作为教师,要灵活组织音乐作品进行教学,以适应学生的审美心理和对各类音乐知识的要求。在选取音乐作品时,在兼顾教材的基础上,要尽可能生活化,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接受程度较高的传统音乐、流行音乐,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感。

三、扩展教学内容

音乐教学向外拓展的天地十分广阔,既包括舞蹈、歌唱、创作、戏剧表演等学科的扩展,也包括向其他学科扩展。实践表明,音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在工作、生活时,播放美妙动听的音乐,可振奋人的精神,提高工作效率。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利用音乐,一些节奏感强的音乐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大脑兴奋程度,带来正面积极的刺激,为学习和生活提供正能量。此外,音乐也可调节身体和大脑状态,这对部分学习压力大、生活单一的学生意义重大。在学习前后或学习中听一听音乐,可以使人神清气爽,头脑清醒,全身放松,有利于恢复良好的学习生活状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音乐知识,凡是学生喜欢的音乐知识,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只要能符合音乐教材的基本要求,学生都是可以学习的。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师生间、同学间的交流学习,都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从而扩展教学内容,收获更多音乐方面的知识。

四、提供适宜环境

现代高中生,个性比较突出,思维比较灵活,探索欲和好奇心强烈,特别喜欢流行音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对流行音乐的看法,引导学生讨论一些热点问题,如很多学生喜爱周杰伦、李宇春、陈奕迅等歌手的音乐,你为什么喜欢?这样的问题往往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引发学生热烈的讨论。在学生探讨后,教师要趁机跟学生讲一讲流行音乐产生、发展的历程,点明精华与糟粕,给学生正确的指引。教师还可以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对比来讲,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音乐对心灵的震撼,引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那些特别爱好音乐、有音乐特长的学生提供更好的个性发展空间,提供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发挥其音乐潜能并获得成功体验。

篇7

1、音乐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益。音乐知识的传授,学生对音乐由不知到知,对识谱、唱歌、奏乐、欣赏,由不会到会,并逐步形成技能技巧,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优良的、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能正确地领会和掌握教材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力。音乐教师也能从中累积教学经验,增长教学能力。如果教学方法不得当,音乐教师同样花了很大的精力,但收获甚微,甚至会挫伤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得不到发展。我们在听课中经常会发现,有些音乐教师歌唱得动听,琴也弹得入味,个人的音乐素质也很好,论音乐水平在一般音乐教师之上,但由于他不研究音乐教学方法,所以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而有些音乐教师个人的唱歌、弹奏技能、技巧可能不很突出,但他注重研究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师生配合默契,教学活动充满着乐感,其教学质量一定是良好的。因此,掌握科学的音乐教学方法是一个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它不仅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有重要意义,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有利发展。

2、音乐教学方法是随着音乐教学活动的出现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教学方法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美国当代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教学的目的除了要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科学知识以外,还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良好的智力发展,以便使学生成为自主且主动的思想家,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而反对把人当作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发现学习的方法。布鲁纳倡导“发现法”,强调学生是个“发现者”,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学习,不仅掌握深刻而牢固的知识,而且还学会探索研究的方法,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学方法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即兴创作,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创造音乐,这些都具有现代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3、音乐教学方法是音乐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时采取的手段。它即包括教师教音乐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音乐的方法。在现代音乐教学中,自始至终包括着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向交往活动。例如音乐教师应用演示法进行新歌范唱,而学生则要集中注意力聆听、感受。思考这首歌的情感、意境,获得对新教歌曲的整体印象,产生学唱的欲望。再如,教师指导作品欣赏,当学生熟悉了第一、二乐段主题旋律后,教师用谈话法,要求学生在听第三部分音乐时,找出这一部分与前两部分的关系。学生仔细地听完了作品的第三部分,发现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音乐的再现,从中懂得了ABA三段体曲式的特征,并能创造性地运用这知识,即兴创作一首短小的三段体音乐,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双向交往这一特性,做到即协调、均衡,又层次分明,以提高教学方法的效果。

篇8

(二)历史研究法

又称文献研究法:一般使用史学的研究方法,以搜集研究音乐教育史料为重点,进行加工、汇总。对音乐教育这个社会现象进行历史的比较研究,探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条件下,音乐教育的本质及其产生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具体方法有历史比较法、顺向考察法和逆向考察法、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等。如:研究分析有关教育制度的变迁,著名音乐流派、音乐教育机构的贡献与影响、音乐教材等方面的沿革变化等,从而批判地吸收,促进当代音乐教育的发展。这种研究可以是单项专题研究,也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补充,修正有关音乐教育的某项史料。

(三)调查研究法

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同样适用于音乐教育。这种方法是通过谈话、问卷、开调查会、分析书面材料等手段有计划地严密地了解音乐教育某一方面的情况,弄清成绩和问题或经验教训,采取解剖麻雀的方法总结发展趋势,概括音乐教学规律。近年来,在我国音乐教育的研究大多从调查入手,故调查研究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四)个案研究法

此法是选定一个典型的个人或一种情境的过程为内容,加以深入细致的研究,从中寻求音乐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研究的目标集中在某个音乐家、某个音乐教育家或某个家族、集团、流派等。对要研究的对象,进行集中、彻底、本质的研究分析。如:美育思想研究、陈鹤琴音乐教育思想研究、对巴赫家族音乐成就中遗传因素与环境影响的分析等,均属于此法。此法研究一般分四个阶段:1.要确定研究目标;2.搜集原始资料;3.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4.规定研究对象应达到的目标。如:用此法对一个人或几个人进行音乐能力发展的跟踪调查,取得大量的可靠数据,并根据对数据的研究,确定其培养目标发展方向,就属此类研究方法。

(五)实验研究法

此法是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引入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一种最客观、最有价值的研究方法。使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的特定现象的观察了解,搞清它的状况,研究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实验以及实践的结果,必须在严格的条件控制下以科学的数据分析为依据,实验的研究必须注意信度与效度。由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以及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音乐教育中实行实验的研究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便推广使用。

(六)分析研究法

此法常用于音乐作品、音乐教材及学生的音乐学习状态进行历史的、现状的、社会的、背景的分析。其目的在于通过分析比较及资料整理判断,从而设计或制定音乐教育计划。分析研究法包括形式逻辑分析和辩证逻辑分析。形式逻辑分析,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辩证逻辑分析包括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基本范畴进行分析。如分析研究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分析研究现代音乐作品在音乐教育中的影响及地位来培养学生对现代音乐的鉴赏力等等。

(七)比较研究法

是对某种教育现象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不同表现而进行的比较研究,以发现某种音乐教育规律及其特点的研究方法。这种比较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在音乐教育中进行比较研究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音乐教育现象进行比较,研究它们的异同关系。如:对各国音乐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教育状况进行比较。在比较时必须注意事物的可比性,掌握统一的标准,包括概念的统一,取样的统一,量度的统一等。

篇9

(二)大学音乐教学

大学音乐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密切有效的配合才能促进使教学过程顺利的实现。音乐教学与一般的学科教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为音乐教学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音乐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音乐学生提高自己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之中,充分的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三)传播学与音乐教学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知识与理念的传播过程,因此我们说传播学对于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在传播视角之下,我们应该积极开拓相关的教学方式,应用传播学实现大学音乐教学过程的不断提升与改变,促进大学音乐教学方式的有效性。

二、传播视角下的大学音乐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

(一)传播视角下的大学音乐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对于大学音乐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与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的改革在不断的推进,大学音乐教学理念也在逐步的进行改变与提升。现代音乐理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之中要做到不断的创新,尤其是在传播视角下,信息时代已经走入了我们的生活与学习,已经深刻的改变了现代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正是在这种条件的影响之下,要求我们必须充分的利用传播视角及时更新大学音乐教学理念,让大学音乐教学理念与传播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大学音乐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才能不断的推进大学音乐教学理念的创新与发展。

(二)传播视角下的大学音乐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中最有价值的就是教学内容,这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最为注重的方面。大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也是这样,也应该对教学内容予以充分的重视。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之下,我们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更多注重的是课本知识的讲授,缺乏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置与安排。但是在传播视角下,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进一步优化。在传播视角下应该实现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实现音乐教学内容与现代音乐发展的有效融合;其次,在教学过程之中应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现代音乐教学过程之中;最后,应该注重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传播手段,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化,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刻的印象,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传播视角下的大学音乐教学方法

内容的改变必然促进方法的创新,所以在传播视角下的大学音乐教学方法应该得到不断的丰富。善于创设音乐教学的环境,能够利用各种乐器、多媒体手段等让学生进行情境,有条件还可以带学生走入真实的大自然中,体会音乐的美。在课内教学中要利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课件、视频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切实感觉到音乐对生活的重要性。教师要勇于借鉴和创新,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凡是能够对学生产生有利结果的方法都可以尝试和利用。

(四)传播视角下的大学音乐教学过程

实现大学音乐教学方式有效性实施必须充分的重视教学过程,与传统的音乐教学过程不同,在传播视角下,我们应该对大学音乐教学的教学过程进行系统的设计与规范,实现大学音乐教学过程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促进大学音乐教学方式的有效实施。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之中,应该与传播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因为音乐教学过程本身就是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音乐信息与音乐符号的传播,也就是说音乐教学过程之中本身就蕴含着传播过程。因此,在大学音乐教学过程之中植入传播学就显的尤为自然,可以更好的促进现代大学音乐教学过程的进步与发展。在传播视角之下,我们应该注重教学过程之中与学生的互动和学生与媒体之间的互动,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实现大学音乐教学过程的优化,让学生通过媒介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在传播媒体的帮助之下实现大学音乐教学过程的记录与传承,让教学过程变的更加生动活泼。

篇10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要用真心来感化学生,鼓励孩子们成为音乐爱好者。让她们能够对音乐充满兴趣,主动的学习音乐。用音乐来点亮生活,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

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十分重要。作为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在身、心各方面都得到良好的教育,要引导学生来感悟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这时候,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把每一位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对她们付出全身心的爱,更要注重对他们音乐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曾有研究表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学生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习,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要给予表扬和赞美,对于那些表现差的同学要耐心地教导,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更能够激发出热情,促进他们的信心培养。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音乐基本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得以享受音乐,能够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小学生普遍活泼好动,贪玩、好奇心强,更喜欢模仿。作为教师,不能反对她们玩,相反还应该好好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抓住学生的心理个性,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游戏与活动,把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融入到游戏与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一个有活力、有乐趣的课堂环境。

例如,在教授《山谷回声真好听》这首歌曲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听回声、学回声、唱回声来学习。教师可以设置以“回声”为主题的游戏,将两三个同学分为一组,然后进行“回声”练习。一位同学用强音喊出一句话,就以“你好”为例,然后第二位同学也说“你好”,但这位同学的声音就要比前一位弱一些,由此进行反复练习,同学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回音要比原声弱。这样,教师利用了“强和弱”的对比来设置了回音游戏,通过游戏活动唤起了学生的音乐情感,引发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而且还能使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实现与音乐的互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三、适当运用激励教学法

所谓的激励教学,就是以各种形式给予小学生心理上的鼓励,激发他们认真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渴望。在形式上来说,可分为两种:语言激励法和竞争激励法。

1.语言激励法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语言激励法主要通过语言来鼓励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励他们主动、自觉的吸收课堂知识点。其前提是教师必须要怀抱着一种赞赏和喜爱的心态,让小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老师是真心在表扬自己,而不是一种习惯性动作。语言的方式,可以将其划分为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两种。

口头语言激励。直接以赞美的言语表扬学生的表现,就是在课堂中找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当孩子们遇见难题是给予安慰和鼓励。如刚学习一首新歌曲时,学生基本准确的演唱完歌曲之后,可以直接以开心而自豪的口吻告诉学生:“你们唱的真棒。”当某个学生答题时遇到卡带,那你也不妨说一句“没关系,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也是非常勇敢的表现”等等。

肢体语言激励。以肢体动作,如常用的鼓掌、竖起大拇指等,或者纯粹以期许和鼓励的眼神给学生以示意。需要强调的是,在同一节音乐课中不要过多的运用表扬,而是当学生真的做到了某个课程进行环节中所要求的要点,才给于真诚的鼓励和表扬。因为,时而出现的表扬和激励会让孩子们对其习以为常,继而失去了激励的真正意义。

2.竞争激励法

抓住小学生好胜心强、持久性差的特点,在教学环节中设置个人或小组之间的比赛,从而有效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即:音乐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帮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其竞争活动形式尽量要丰富多彩。如开展情境表演比赛、歌唱比赛,或者是各种音乐小知识抢答的比赛等。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成功地创造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反之,一个自身素质较差的教师,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运用自如。

我认识一位中年教师,她为了教学生唱好三部合唱,练就了一手绝招:自弹自唱,能一人同时演唱、演奏出三个声部来,口唱第一声部主旋律,右手用钢琴奏出第二声部,左手同时奏出第三声部。三个声部同时出自一身,给了学生一个很好、很清晰的合声效果,更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它说明了:合唱并不难,一人能做到,多人更能做到。所以她的合唱教学一直在当地名列前茅。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无穷无尽。可以说:教学难点有多少,学生生活有多少,教学方法就应有多少。要想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我们当老师的就要做到以下四条:

(1)热爱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因为,只有真正热爱它,才能为它呕心沥血,开动脑筋,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

(2)学习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要有“浮想联篇”的功夫,做到多思考,多创造,要学习出新、出奇、出绝招。

篇11

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教学乐曲的关键处,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加以介绍,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具有启发式的语言,加在乐曲开始前或欣赏中,也可加在乐曲的结尾处,这要依据不同的乐曲采取相适应的方法,灵活运用。如欣赏乐曲《黄河大合唱》时,可在乐曲欣赏前,用几句精练的语言作为对乐曲基本情绪的介绍:《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歌颂中华民族悠久的光荣的历史,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革命精神,塑造了中国人民必胜的信心。语音一落,立即播放音乐进行教学。老师运用富有情感的语言,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作品。

二、直观图解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以图片、颜色等图解方法,使音乐成为可视直观的音乐形象。

音乐教学是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来接受知识信息,可是让学生整整听一节课,学生就会感到听觉疲劳。如在教学《中国人民军歌》中,听视并举,利用电视上出现了人民英勇杀敌的画面,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整体到布局,由对乐曲的模糊到清晰。学生通过画面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再通过学生打节奏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体会,把视觉获得的信息通过可听的节奏加以表现。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再让学生根据欣赏内容唱歌曲。这样围绕一首乐曲,通过学生的听、看、动、唱等不同形式来完成作品的欣赏过程,加深了学生对作品中音乐形象的理解。

篇12

二、开放式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篇13

2.音乐教学方法是随着音乐教学活动的出现和发展而逐渐完善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广泛运用,为教学方法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且随着现代教育学的发展,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理念也得到了更新。从硬件上来说,多媒体、音响、西方乐器等也基本进入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在课堂上充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使学生发现音乐学习的美妙,吸引学生的目光。美国当代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教学的目的除了要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科学知识以外,还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良好的智力发展,以便使学生成为自主且主动的思想家,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而反对把人当做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发现学习的方法。所以,我们的课堂应当是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课堂,而非老师的一言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是学生充分而主动地参加到教学学习活动中,而非被动的接受。

3.良好的音乐教学方法应是音乐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双向的、互动的,自始至终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交流与沟通。例如音乐教师对新歌进行范唱,而学生要积极倾听、揣摩、领悟。思考这首歌的音调和感情,对新歌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和把握,从而产生学唱的欲望。老师在教学中也是和学生互动的过程,可以通过同学试唱来发现学生的不足,也可以让学生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教学中也要注意学生的反映,根据学生的反映适时该表教学方法。

4.情绪在音乐教学方法中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代教学方法非常重视情绪在教学中的作用 ,人的认识与情绪密切联系着,积极的情绪对认识具有促进的作用。大量的实验证明,愉快时则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思维比较活跃。反之,消极的情绪则会阻抑认识活动的开展。教学方法一定要适应学生们年龄特点、接受水平和心理意愿,一旦激发学生兴趣,触及学生的情绪深处 , 满足学生某种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往往能发挥高度比较好的的作用。音乐是一门艺术,和其他学科相比,情绪在音乐教学方法中的作用更大、更重要。如果没有情感去进行音乐教学活动,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良好的情绪会使学生兴奋感,给音乐教学课堂注入活力,而且更深刻的感受技巧方法,感受如行云流水般的音符,而非技巧的机械学习和音符的简单拼接。每唱一首歌、奏一曲乐都充满着喜怒哀乐的情感,音乐教学就是用这种情感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改变了传统音乐教学中一味强调知识、技能技巧而忽视情绪的教学方法,更重视情感的培养。当然,既然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那么情绪更要求是双向的交流。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满对学生和教育的喜爱,充满对音乐的激情,才能感染学生的情绪,这样的音乐课是一种高级的艺术享受。音乐教学活动本身既是教育科学的一部分,也是一种艺术。音乐教学要按其普遍的教学规律,和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这是科学。音乐教学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恰当的、合理的教学方法从知、情、意、行去引导,这就是艺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