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统计学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生活中的统计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生活中的统计学

篇1

我们最初对统计学的认识是要研究国家的现状的,例如:全国的人口现状、经济发展情况、农业及工业的发展情况等,其主要是对一国的社会及经济发展进行整体性的统计调查研究。后经过多年的形成发展,统计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更加的专业化和系统化,并且由此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和类型,现在意义上的统计学就是通过对社会中统计知识的整合精简成的被大众所接受的一门专业的学科。我们在文章前面所提到过的全国人口普查、经济发展情况统计以及政府数据整合等都是统计学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应用发展。统计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的历史发展具体如下:最早在17世纪统计学首次应用在社会生活方面。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18世纪中叶统计学实现了和概率论的有效结合,使得统计学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更加的普及和高校,也使人们越来越重视统计学的发展,使其得到人们更广泛的研究和学习发展。在现代社会中,统计学的应用更加的普及、更加广泛,大到政府数据、经济发展,小到日常账目整理、填写表格等都离不开统计学的应用。

二、统计学在社会生产及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统计学在社会企业生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是非常得广泛的,在社会生产及经济生活中的应用研究逐渐成为统计学研究的一个专业领域,其具体应用包括了保险精算、金融业数据库建设与风险管理、宏观经济监测与预测等一系列经济研究应用问题。 其中,用统计的方法研究金融风险、建立相应的风险检测系统等充分体现了统计学在金融业上的贡献,也为管理层对金融市场上的宏观调控提供了科学合理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也为个人以及机构的投资所实施的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合理高效的应用统计学还可以对各个行业以及企业的财务风险、顾客行为偏好、产品市场的走向以及大体的经济环境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具体应用方法如下:在对企业的整体财务进行分析时,可以应用统计学中数量统计的方法,其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数字比例和衡量指标,可以更加综合有效的对企业自身的盈利发展能了、偿债清还能力以及抵抗风险的能力进行分析预测。在顾客行为分析方面,利用市场调查、资料采矿技术及资料库行销功能,化行销及客服能力,提供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及服务。目前,统计学研究还渗透到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危机的预警系统,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也依赖统计学者研究解决。统计学对于我国居民消费模式的量化研究方面也有重要意义。研究我国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考虑影响消费的众多因素,利用统计数据,建立消费模型,量测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探讨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三、统计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统计学在生命科学及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 。统计知识在生命科学、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学中的统计方法、生物制药技术中的统计方法、流行病规律研究与探索的统计方法、人类染色体工程研究中的统计方法在内的各统计应用领域在不断发展壮大中。 利用统计学预防犯罪,应用的研究方法是相关回归分析法。 选民调查在选举中的预测功能:通过选择民调模式与应用时机,进行民调,对民调结果进行推估预测。 利用统计学知识还可以进行企业财务风险分析、顾客行为分析、商品市场的变化趋势及经济环境的研究等。在进行企业的财务分析时,可使用统计数量方法,提供精确地采取比率与衡量指标,从而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作出评价并找出存在的问题。 目前,统计学研究还渗透到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危机的预警系统,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也依赖统计学者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篇2

解设A、B、C 分别表示三支股票能够赢得利润,A、B、C是相互独立的P(A)=0.6,P(B)=0.5,P(C)=0.3,则由乘法公式与加法公式:(1) 从三支股票中任意取出两支股票,有大于等于一支的股票能够赢得利润等价于三支股票至少有两支能够赢得利润的概率.

P1=P(AB+AC+BC)=P(AB)+P(AC)+P(BC)-2P(ABC)

=P(A)P(B)+P(A)P(C)+P(B)P(C)-2P(A)P(B)P(C)

=0.6×0.5+0.6×0.3+0.5×0.3-2×0.6×0.5×0.3=0.45.

(2) 在三支股票中,有大于等于一支的股票能够赢得利润的概率.

P2=P(A+B+C)=P(A)+P(B)+P(C)-P(AB)-P(AC)-P(BC)+P(ABC) =0.6+0.5+0.3-0.6×0.5-0.6×0.3-0.5×0.3+0.6×0.5×0.3 =0.86.

通过上面的计算,能够得出:投资三支股票能够赢得利润的概率要比投资两支股票能够赢得利润的概率大,类比推出,投资许多基金、股票、理财产品、信托能够赢得利润的概率要比投资少数的几支能够赢得利润的概率大.因此,在金融理财中运用分散多品种的投资,来降低风险,从而赢得利润.

二、概率统计在生产产品检测中的应用

生产产品流程中,出现合格产品以及不合格产品都有一定的概率,抽取部分产品,通过检查其中不合格品的数量,就可以推断出全部生产产品中的不合格品的数量,以及出现不合格产品的概率,进而推断出该批次产品能否投入市场,减少生产过程中资源浪费,为生产经营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例2某军用工厂生产出一种新型导弹,规定该导弹的不合格产品概率要低于0.01的时候才能出厂.某次检查这种新型导弹产品,随机抽查5个导弹产品中有1个不合格产品.能否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推测这个批次的导弹产品能否出厂?

解 把某次检查每一个导弹产品看成一个独立事件,可把问题看成一个典型的概率问题. 如果产品符合要求,则其不合格的概率小于0.01,令p=0.01,q=1-p=0.99.抽取5个导弹产品.

5个产品没有不合格品的概率为:

P5(0)=C05(0.01)0(0.99)5=0.950990049.

若产品符合要求,则抽取样品中有不合格品的概率为1-P5(0)≈0.05.因此出现不合格品应该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当抽取5个出现有1个不合格产品的时候,不合格品出现的概率为:

P5(1)=C15(0.05)1(0.95)4=0.2.

这个批次的导弹产品不合格率超过了0.01,故这批次导弹产品不能够直接出厂,需要继续检查.

三、概率统计在推理论证中的运用

在法律、审判、调研、推理、采集证据的过程中,通常使用概率统计、排列组合、误差理论等,来论证证据的正确与否.在模拟法庭中,如在1月20日的庭审上,甲说行贿人和受贿人都曾供述,行贿发生在5月,后来发现5月没有行贿款来源,双方笔录同时改为10月10号左右.根据误差理论,5月错到10月绝对误差为5个月,相对误差为50%;第二次2号错到11号,绝对误差10天,相对误差为2.8%.两个人分开审讯,误差率同时发生同样的巨大变化,甲称:“只能说相关人员串供”.

通过介绍概率统计的某些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探讨概率统计知识在金融投资理财、产品流通、推理论证中的运用,进一步揭示概率统计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应用概率知识建立数学模型.虽然概率知识是基础性课程,但无论在生产生活中,还是后续学习中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他们更有自信.

比如:利用循环语句设计求和S=1+2+3+…+100的程序.首先让学生设计好程序框图和程序语言,然后在电脑上验证,如图:

篇3

一、设计好的学生活动项目

1.保证活动有吸引力

在开展学生技术活动时,要靠活动本身的含金量来吸引学生,让更多的学生愿意参加活动,而不是靠强迫学生。活动内容要立足学生生活,通过活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更能吸引学生参与活动。充分调动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唤起学生对技术活动的热情与爱好,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活动空间。

2.形式内容坚持多样化

技术活动应注重团结协作、勇敢顽强精神、集体凝聚力的培养,同时也应注重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能力的培养。技术活动的形式应坚持多样化,针对不同群体因材施教,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学生是技术活动主体,应着重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参与平台,使他们真正融入技术活动氛围,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所以有时可以多准备几个方案或让学生自己提出活动方案,如果可行,就可以让不同需求的学生,选择各自喜欢的活动方案,自行分组合作。

3.技术活动准备要充分

首先有些活动教师亲身试验,求证可行性。教师要事先做试验,求证该试验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可行。如孔明锁的制作,用什么木料容易做、学校资金是否允许、学生大概要多久时间完成、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以及对应的解决办法等等。其次做好物质条件准备,工作落实到位。试验材料、工具设备的准备工作要分工明确。

篇4

由导演陈可辛执导的电影《中国合伙人》于2013年5月上映,该电影以新东方的创业故事为主线,俞敏洪和徐小平、王强三个人在新东方的共同奋斗、兄弟情谊为蓝本,由黄晓明、邓超、佟大为主演,讲述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三个年轻人从学生时代相遇、相识,怀抱着同样的梦想一起打拼,创办英语培训学校,完成梦想的励志故事。这部作品讲述了三个怀抱着相同梦想的青年自强不息的创业过程:追逐“美国梦”――“美国梦”的破灭――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同时圆了曾经失败的美国梦。透过“美国梦”的表象,这部电影也从另一个侧面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创业的深刻影响。

一、刚强进取的自强精神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本意为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遭遇困难,也不屈不挠。这句话强调的是君子要自我反省并不断战胜自我的状态,强调我们要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战胜生活中的一切艰难险阻。国内一线演员黄晓明饰演的成冬青是导演重墨重彩塑造的核心人物之一,是新东方的创始人,他身上处处体现了自强、上进、奋发、图强等优良的精神品质,这与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们所倡导的改变就业观念、积极创业的精神内涵一致,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面对挫折,要不断发挥不怕吃苦、永不言败、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一品质是我们创业成功的重要保障,影片《中国合伙人》中“留学教父”成冬青为当今的大学生创业树立了榜样。

二、以和为贵的中庸之道

“中”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也是中国哲学的精髓。中庸之道更是儒家学说践行的处世之道,其实质是把握两级之间平衡的智慧,强调不偏不倚。《中国合伙人》中王阳这一人物塑造的非常成功,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角色。他为了朋友之间的合作,舍弃了自己的很多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王阳对于成冬青和孟晓俊的包容,没有他在成东青和孟晓俊之间的协调、沟通,就没有新希望公司在美国的上市,更谈不上实现共同的美国梦。是什么原因让王阳一直在舍弃自己的个性而包容成冬青和孟晓俊呢?甚至在婚礼上说出了令众人惊奇的话:“朋友之间不要合伙开公司。”而这原本是他们的创业目标――共同的梦想。毋庸置疑,王阳的中庸之道对于处理成冬青和孟晓俊之间的争端和化解他们的矛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刚踏入社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创业过程中普遍存在创业经验不足,市场规律把握不准,资金不充分等等,面对众多的矛盾和问题,如何在创业过程中逐步完善并解决这些问题,既要充分发挥创业团体各成员之间的潜在能力,又要去同存异,以集体利益为重发扬以和为贵的精神。所以中庸之道有利于和谐的创业团体的构建,对于大学生成功创业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祸福相依的处世哲学

《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三个家庭出身截然不同而性格各异的年轻人成冬青、孟晓俊和王阳相遇于中国最高学府――燕京大学,怀抱着一个共同的梦想“美国梦”。但事与愿违,申请美国签证的结果:两位好兄弟孟晓俊和王阳签证成功、成冬青被拒。美国梦破碎,成冬青留在燕大任教,失望透顶。然而他没想到,被他认为是人生中最失败的挫折――拒签,却是成就他人生中最成功的契机。为了生计,万般无奈下他在肯德基偷偷办补习班为他以后创办新梦想奠定了基础;命运的第二次重要转折发生在:随着新梦想的规模再度扩大,成冬青从“土鳖”中发生蜕变,被媒体冠以“留学教父”的称号后散发出成功者的光芒,孟晓俊自以为傲的优越感在慢慢退却,心理逐渐不平衡,两人开始貌合神离,至此三个人的友情却面临重重考验,最后的结局是孟晓骏远走沈阳,创业团队出现裂痕。然而社会大环境发生了变化--1999年南斯拉夫中国大使馆被北约军机轰炸,一部分中国人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发出抵制新梦想的怒吼,新梦想的创始人成冬青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头浪尖。祸不单行,ETS美国普林斯出版社控告新梦想侵犯版权,他们共同创立的事业新梦想集团岌岌可危,三个人的友情在事业面临重创时经受住了考验,成冬青、孟晓俊与王阳三人再次凝聚起来,面对新梦想的困境共同奋斗。

四、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此典故出自《周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指同心协力的两个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出很大的力量。《中国合伙人》英文名字《American Dreamsin China》,影片讲述的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即三十年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土”、“海龟”和“愤青”三个历史小人物为改变自身命运,白手起家成功创业的故事。最终新梦想公司成功在美国上市,是他们三个非一般的中国人团结合作的结果。他们的创业大致经历这样的过程:1.新梦想学校的正式开办:成冬青携手王阳共同创办,同时邀请美国的孟晓俊回国强势加盟;2.利用团队协作优势,新梦想获得空前发展:成东青的自嘲式幽默教学法,孟晓骏的美国经验和签证技巧,以及王阳的创新电影教学;3.规模扩大,内部出现矛盾:孟晓俊不满成冬青被媒体和青年塑造为留学教父,两人貌合神离;企业管理模式的分歧成为两个的导火线,矛盾升级;4.发挥团队精神,创业成功:三个人齐心协力去美国解决版权问题,最终新梦想在美国成功上市。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新梦想集团最终能够在美国成功上市的秘诀在于:创业团队成员之间必须学会包容对方,吸取优点,以大局、长远的利益为重。

电影《中国合伙人》是部关于年轻人携手奋斗、追逐梦想、共同创业的青春励志影片。透过影片苦学英语、美国梦的实现、股份制公司上市等片段,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学对当今大学生创业的积极影响,我们应该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鼓励大学生改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创业、能创业、就创业”的就业理念,培养大学生在创业中发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强调以和为贵在和谐的环境中发展创业事业;祸福相依,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对待创业发展途中所遭遇的困难;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当创业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秉持集体利于高于一切的精神,促使创业者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下努力提升自我,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1]许宁.从《与梦相约》谈中国传统文化对青年就业的影响[J].影视教育,2011(9).

[2]张挺.从《中国合伙人》看大学生就业观教育[J].中国电影评论,2014(6).

[3]孙文新.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创业的关系[J].吉林工程技术学院学报,2014(2).

[4]俞鹏.浅议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就业观[J].科教纵横,2009(6).

[5]董亮.论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科技创业月刊,2007(9).

篇5

1.1挖掘素材,因材施教

纵观小学数学教材,几乎每个知识点的学习均有活动的素材,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让学生自己动起来。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可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剪、拼及小组讨论、反馈交流,共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对于一些具有隐性活动因素的教材,我们必须深入钻研,认真挖掘。如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教师可设计一个“握手”的游戏,让学生明白“分别去乘”的含义。还有一些课堂上无法操作的内容,则可带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大课堂中去实践。

1.2明确目标,以据教材

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是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到达新知彼岸的灯塔,同样也是评价活动及效果的依据。通过深入研究教材,明确了每个知识点的显性和隐性的活动素材后,必须针对其重点、难点内容确定活动目标。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活动目标可定为:通过操作、讨论等活动,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实际长度以及0.30与0.3的大小,从而发现小数的性质时;同时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和语言表达等能力。目标一旦确定,就得围绕目标精心设计落实目标的活动策略。

2.在活动时强化策略落实

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强化活动的落实措施,是高效达成活动目标、获得知识的关键。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针对目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设计行之有效的活动策略。

2.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要借助活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环境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2动手操作,理解知识

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首先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即使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使数学抽象知识变成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动手操作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一种学习活动,通过操作,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操作、观察、思维、语言有机结合,从而多渠道地促进知识内化。

2.3专题研究,探索规律

数学学习往往需要学生经历为检验某一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操作活动,来建构某一数学概念或掌握某一知识。我们可以把这类活动称之为专题研究。如:在高年级学习中,可通过握手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发现某一数学规律:把全班学生每3人分成一组,每组学生相互握手(每两个人只能握手一次,不能重复),然后看看3个人能握手几次,把它记录下来;然后把全班学生换成每4人分成一组,相互握手,看看能握几次;再把全班学生分成每5人一组、每6人一组、每7人一组,看看分别能握几次。活动结束后学生回到座位上,把刚才的记录画成表格,进行小组交流,完成实验记录表,再组织小组讨论。讨论的问题是:可用什么来表示人数与握手次数的数量关系?通过讨论、争议,学生发现了握手的次数可以用n(n-1)÷2来表示。

通过专题研究,学生亲身经历了探索数量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过程,不仅学会了数学知识,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4实际应用,勇于创新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唤起学生的记忆表象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在实践活动中激活创新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表现自己,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学生在活动中所展示的不仅仅是一种数学知识的应用,更是一种生活的体验和选择,是一种能力的再现和升华。如,在学习有关图形的面积计算后,我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测量与面积计算,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测量了操场的长与宽,算出操场的面积。我又指导学生估算面积,在操场上画了许多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请学生单凭自己的“眼力”,看谁估算得最准确,然后再实际量一量、算一算。学生就在这样的“量算”与“估算”中,思维能力(特别是直觉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时,有一名学生突然问:“我家有一幅玄武区地图,我想算一算它的面积,可它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应该怎样来算出它的面积呢?”这个问题把大家难住了,于是我说:“能不能把地图用纸板放大再考虑呢?”让每个学生回去思考这个问题。第二天学生们在课堂上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可以用割补、拼凑的方法将其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其他图形再进行计算;有的说这样算出来很不准确;还有的说先称出整个玄武区这块纸板地图的重量,再在地图的中间刻一个长和宽都是10厘米的正方形,用天平称出它的重量,最后算出整块纸板的重量是边长为10厘米正方形纸板重量的几倍,就能算出整个地图的面积……学生在这样的自主活动和交流讨论中,打破了常规思维,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解决了别人看来不可思议的问题,体现了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

篇6

二、主办单位

《中国科技教育》杂志社;

科技教育“三个一”工程组委会。

三、参与对象

全国中小学生,分中学组、小学组参与活动。

四、征集主题

本次活动不设具体主题,只要拍摄的作品能够表现作者参与、组织或了解某一科技教育活动的体验或感受即可,可以是表现科技活动的方式、过程或者结果等。以下内容可供参考:

(1)在科技活动组织、进行过程中表现活动主旨的场面、活动方式,体现互动环节等的照片(可以是组图),以表现科技活动的普及性、参与性、快乐性为主旨。如记录某科技活动的过程等。

(2)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科学地记录探究活动的过程的照片(可以是组网)。如记录某种植物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的生长过程等。

(3)展现科技活动中同学的互爱互助、严谨求实的面貌及态度等。

五、作品要求

1 参评照片黑白、彩色均可;普通胶片或数码相机拍摄均可(数码相机拍摄应不低于300万像素)。

2 参评照片一律冲洗为6寸大小,无须裱糊。

3 出于对作品科学性的考虑,经过软件后期加工、制作、拼贴的照片不予参评。

4 参评作品单幅、组照均可,每人报送数量不超过5幅(组)。

5 请在照片背面注明:作品名称、作品说明(组照须有顺序号)、作者姓名、详细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指导老师等。

六、评选及奖励方式

本次“中小学生科教摄影作品征集评比”活动由活动组委会邀请科技教育专家、知名摄影家组成评委会对所有参评作品从拍摄的内容、主题及拍摄的技巧性、科学性等方面进行评选。

本次“中小学生科教摄影作品征集评比”活动分中学组和小学组进行评选,每组设科教摄影作品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设优秀指导教师奖;设优秀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奖。所有获奖奖项均颁发获奖证书。此外,活动组委会还将从获得一等奖的小作者中挑选2名,免费参加2010年的科学夏令营(相关活动通知另发)。部分优秀获奖作品还将刊登在《中国科技教育》杂志上,供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交流。

七、征集程序

1 摄影作品邮寄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北洼西里33号院7号楼1层

《中国科技教育》杂志社收(邮编100089)

信封请注明:科教摄影

2 联系电话

010-88589852,010-88423195,

010-68721 136,010-68725663,

010-88422090

3 电子邮箱:sheying@caesi.省略

4 投稿截止日期:2010年4月30日(以寄出邮戳为准)

5 评比时间:2010年6月

6 报名费用:每名参赛学生收取相关费用30.00元(含报名、评审、指导、证书制作及邮寄费用等)。参评作品如需退回请注明,并每参赛学生交纳退稿费5.00元。

八、其他说明

1 活动主办方负责参评作品的资格审定,具有展览与展品公开展示的最终决定权。

篇7

[中图分类号] R711.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6-0033-03

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性激素治疗(HT)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绝经后妇女。HT治疗可有效缓解绝经期综合征和泌尿生殖道的萎缩,也有研究表明,HT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治疗骨折等[1,2]。但公众更关心的是绝经后妇女长期应用HT的安全性问题,尤其是对心血管疾病和乳腺癌的影响。因为对传统HT副反应的过多关注,目前国内外越来越注重对HT的小剂量、短期应用[3,4]。国际妇女协会最近的研究显示,应该在绝经早期对绝经妇女进行HT治疗,有针对性地应用最低的有效剂量,这样可以减少绝经后女性的副作用[5,6]。许多研究也提示低于常规剂量的HT方案能有效改善绝经相关症状[7-9]。本研究目的是观察比较两种小剂量HT方案能否很好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提高绝经早期妇女生活质量,并观察其对血液生化有否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红旗医院就诊的自然绝经1年以上(或停经6个月但血清水平符合FSH>40 U/L、E2

1.2 服药方法

A组:每日口服戊酸雌二醇(片剂,每片1 mg,北京协和药厂)1 mg+安宫黄体酮(片剂,每片2 mg,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2 mg;B组:每日口服利维爱1.25 mg(片剂,每片2.5 mg,南京欧加农公司)。各组每日均口服钙尔奇D(片剂,每片600 mg,惠氏制药有限公司 )600 mg。观察期6个月。

A组方案中所用药物均为天然雌激素,用药后体内雌二醇水平增加,比较适用于实验室监测,有研究证实[10]1 mg E2V+2 mg MPA为较好的配伍方案。B组方案中所用药物性质与A组不同,B组的药物为人工合成的甾体激素,其在许多研究中证实[11-13]有效,反应少,尤其适用于血甘油三酯升高者。也有报道提示[14]其对情绪也有改善作用。同时口服钙尔奇D保证了研究对象充足的钙摄入和正常的维生素D水平。

1.3 观察项目

以量表形式进行的Kupperman评分,观察一般指标:体重、血压、盆腔检查。特殊指标:盆腔B超了解子宫及子宫内膜、卵巢情况,乳腺触诊及乳腺B超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常规及生化指标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双侧检验的显著性水准为α=0.05。连续性数值变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的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入组及退组情况

本研究自2010年5月~2011年5月共计入组100例,两组各50例。退组总人数21例,A组11例,B组10例。两组受试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退组原因中因突发事件9例,另阴道少量流血:A组2例;胀感:A、B两组各1例;胃部不适:A、B两组各2例;体重增加:A组1例;所占比例分别为12%、6.0%。退组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各组药物治疗前后症状评分

经服药6个月治疗后,A、B两组评分均显著下降,用药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各组K评分均有显著性改善(P

0.05),见表1。

2.3 用药前后血液生化变化

各组治疗对血脂均有影响,总表现为总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在A组升高,B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血糖及红细胞压积均无明显变化。用药后A、B两组血小板均有所减少,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4 子宫内膜变化

治疗前A、B两组分别为(3.43±1.17)mm、(3.24±1.01)mm;治疗后分别为(3.57±1.46)mm、(4.11±1.86)mm,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垂体功能亢进、分泌过多的促性腺激素,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出现一系列程度不同的症状,严重影响着绝经妇女的生活质量。性激素治疗(HT)可以缓解和改善绝经妇女绝经后的一系列临床和生理症状,近年来国际上又提出了低剂量及个体化治疗。

本研究显示6个月期限内的临床常用的两种小剂量HT方案均可显著降低Kupperman评分[15],有效缓解和消除绝经早期妇女绝经综合征的症状,一定程度上改善绝经后妇女生活质量。两组研究对象均未见明显不良影响,在服药过程中对血液生化指标出现的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偶见HDL-C升高和血小板轻微降低,同时对子宫内膜也具有保护作用,可明显提高绝经早期妇女的生活质量。因此,两种低剂量性激素的疗法对绝经后妇女来说安全可靠、副作用小。

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的不同方案在疗效和副反应发生方面的特点,A组为天然雌激素,用药后体内雌二醇水平增加,易于实验室监测,且有研究[16,17]证实戊酸雌二醇片1 mg/d+安宫黄体酮2 mg/d为较好的配伍方案。B组为人工合成激素,副反应少,适用于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者,有助于临床上治疗绝经后妇女的个体化的选择。

总之,两种临床常用的HT方案改善绝经症状的疗效相似,治疗效果好,副发应发生程度较轻。因此,临床应用中应该根据绝经妇女的具体情况选择有针对性地个体化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MeNagny SE. Prescribing Hormone Replacement I'herapy or Menopa-usal Symptoms[J]. Ann Int Med,1999,131(8):605-661.

[2] Skouby SO,Barlow D,Samsioe G,et al. Climacteric medicine:Euro-pearl Menopause and Andropause Society(EMAS)statements on post-menopausal hormonal therapy[J]. Maturitas,2004,48(1):19-25.

[3]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绝经学组. HRT的临床应用指南(2003)[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4):286-287.

[4] The MS Executive Committee Guidelines for hormone treatment of women in the menopausal transition and beyond[J]. Maturitas,2005,51:15-20.

[5] Panay N,Ylikorkala O,Archer DF,et al. Ultra-low-dose estradiol and norethisterone acetate:effective menopausal symptom relief[J]. Climacteric,2007,10(2):120-131.

[6] Lundstrom E,Bygdeson M,Svane G,et al. Neutral effect of ultra-low-dose continuous combined estradiol and norethisterone acetate on mammographic breast density[J]. Climacteric,2007,10(3):249-256.

[7] Utian WH,Shoupe D,Bachman G,et al. Relief of vasomotor symptoms and vaginal atrophy with lower doses of conjugated equine estrogens and 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J]. Fertil Steril,2001,75(6):1065-1079.

[8] Lindsay RL,Gallagherjc,Kleerekoper M,et al. Effects of lower doses of conjugated equine estrogens with and without 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 on bone in elderly post menopansal women[J]. JAMA,2002,287(20):2668-2676.

[9] 孙爱军,秦明伟. 经皮用雌二醇凝胶预防绝经早期骨丢失用量的探索[J].生殖医学杂志,2000,9(5):276-283.

[10] 路军丽,袜守清,张孝松,等. 戊酸臻二醇与酪荦羟孕黼联合应用预防绝经近期低骨量妇女骨丢失的作用[J].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3):1593-1598.

[11] Zang H,Shi H,Speroff L. Low-dose hormone therapy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in China[J]. Climacteric,2010,13(6):544-552.

[12] Lambrinoudaki I,Armeni E,Rizos D,et al. Sex Hormone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receiving low-dose hormone therapy:The Effect of BMI[J]. Obesity(Silver Spring),2011,19(5):988-993.

[13] Naessena T,Lindmarkb B,Larsen HC,et al. Tibolone low dose (1.25 mg/d) therapy and postural balance in elderly women[J]. Maturitas,2009,62(1):72-75.

[14] Moore RA. Livial:a review of clinical studies[J]. Br J Obstet Gynecol,1999,106(Suppl 19):1-21.

[15] 赵岩,吴颖,张淑兰,等. 小剂量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早期妇女生理、心理健康的影响[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7,36(1):76-77.

篇8

一、定位要准

教学设计的科学与否,教学活动的高效与否,首先要回答3个问题:一是给谁上课,二是上哪门课,三是上何种课。所对应的,就是要在授课对象、学科特点、课型选择上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保证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堂生成中能“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一点,看似容易把握,其实并不尽然。

(一)对象:初中生

教师的讲课、说课,着眼点是要让学生听懂、学会。强调教学对象,就是要教师对学生认知、心理特征的把握和遵循真正落到实处。初中历史课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教师在教学的目标定位、组织形式、活动过程上缺乏一个适切程度和效度的考量,有的教师甚至把初中课上成了高中课。尤其在公开课、比赛课上,有些教师似乎忘了听课的真正对象应该是学生,而不是坐在学生后面的评课专家和听课教师(在没有学生在场的虚拟课堂上更是如此),以至于自己的学识、技能似乎在课堂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过程的广度、深度和效度却乏善可陈。有的教师解释说自己正是为了实现初高中课程的接轨。其实,教学若是与初中生认知、心理特征相脱节,盲目地热衷于“向上看”,无异于拔苗助长。所以,教师应该切实转变观念,从专注于自身教得“精彩”的知识本位中脱身出来,转而重视学生学得“精彩”,落实以生为本。

(二)学科:历史

初中生如果爱上历史课,往往因为历史课上“讲故事”,觉得有意思。但历史课到底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都要符合历史学科的理论规范和历史教学的技术要求。讲什么?自然是教材中涉及的基本历史知识。怎么讲?一方面,历史学科强调真实性,真实性依靠充分的证据,这就要求史论结合地讲;另一方面,强调用历史的语言,其实就是把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来龙去脉等讲清楚。学生所期待的“有意思的故事”,就是要求教师把这两个方面的追求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讲到什么程度呢?初中阶段,重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有了足够的兴趣,就为进入高中进行较深层次的历史学习提供了最好的准备。所以,教师能够深入浅出是最好,但面对一些复杂的历史线索,若做不到深入浅出,就应当适可而止,没有必要增加学生的认知负荷。毕竟,课程标准只要求初中生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

(三)课型:新授课

新课程的推进,各种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历史教学也越来越多地采用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式学习等等,其科学性、合理性毋庸赘言。但正所谓“教无定法”,有效教学必然要求教学方法

依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优化组合、合理配比。教学情况中最大的不同,当是课型的不同。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首先就要适合不同的课型。历史新授课,区别于综合课、巩固课、复习课、活动课、拓展课等,优先的教学目标是有效地完成新知识的习得和理解。从历史学科的本质特征出发,讲授法凭借其相应的优势,自然要占据较大的比重。对讨论法要巧用,对探究法等则要慎用。因为既然是新授课,学生的活动、探究如果只是涉及

知识的小步推进,是有成功的可能;但若在没有背景知识的情况下,“热热闹闹”地去获取一些复杂知识,自然会因为缺乏“专业知识”的支持而归于失败。新课改初起时,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是题中应有之意,但新课改进入第2轮后,呼唤一些理性的回归也是必要的,许多专家、教师也在这么做了。总之,初中历史新授课的教学,应该立足于对应的最优化策略,防止人为地贬低和躲避讲授法。

二、设计要精

教学设计之必要早已人所共知,但现实中更多的只是有设计而无打磨。这里提出要“精”,其衡量的标准和依据有两点:一是要符合初中生的认知、心理特征;二是符合历史学科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教学环节的细心编排

1.导入。

初中阶段,课堂导入环节的意义,主要在于激发学习兴趣,形成教学的向心力,所以导入贵在激趣。应该说教师都能高度重视导入,导入环节也总能成为讲课的一大亮点。就《三国鼎立》而言,6位教师的导入环节都是比较热闹的,有唱三国折子戏的,有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的片头曲的,有放《火烧赤壁》电影片段的……热闹是热闹,学生的兴趣也高,但如果说是都起到了为课堂教学本身激趣的作用则未必。因为,所谓“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身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需要造成“缺乏感”为主观体验。学习兴趣不是凭空产生的,关键是要让学生体验到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组成、价值体系中有一块“空白”迫切填补,从而产生学习需要。一般而言,七年级的学生刚接触中国古代历史,对各个阶段的发展状况还没有初步印象,所以导入环节设置一些情境、图文并茂地展示一些当时的历史情节,是有激趣作用的。但是,“三国”这段历史则有特殊性,即学生通过影视、小说、漫画,早就对这段历史耳熟能详了,上述导入其实都没有有效地营造“空白”,带来“缺乏感”。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一位教师的导入设计,是让学生说出与三国历史有关的成语,学生个个踊跃参与,好好比拼了一番,教师随后给学生“泼了冷水”,告知举出的成语大多出自虚构的三国故事,而非真实的三国历史,这样的导入设计,就达到了使学生自明“空白”的效果,强化了学习需要,激发了对真实历史的学习兴趣。

2.过渡。

要使一堂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混然一体,离不开过渡环节的巧妙设计。同时,为了防止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最初被激发后的递减趋势,也要尽量在教学的过渡环节适当强化。所以,教学过渡环节也要采取一定的激趣设计,以保证下一环节的教学任务能高效完成。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此时已经进入了教材内容的学习,过渡环节既要减少耗时,又要紧扣教学内容,以保持紧凑感和防止教学内容的泛化。《三国鼎立》一课中,较多教师是以传统的四图法(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图、官渡之战形势图、赤壁之战形势图、三国鼎立形势图)进行教学过渡的,往往启下有余、承上不足。有一位教师则另辟蹊径,自编了一首仿古诗:“汉末群雄争霸酣,百姓流离苦何堪!官渡一战摧袁绍,阿瞒壮心展江南。赤壁矶头东风转,天下江山自此三。胜负兵家寻常事,骄兵必败记心间!”将这首仿古诗配合地图使用,每个过渡环节呈现一段,并让学生图文对照,解释诗文含义。如此,好处多多:一则很好地弥补了原有的不足;二则调动学生参与过渡;三则使学生感觉内容情节正渐入佳境,“伟大事物”先后相继、接踵而来,学习兴趣也能得到保持和强化。总之,大有画龙点睛之妙。

3.小结。

古人论文,推崇“凤头、猪肚、豹尾”,强调结语必须有力、精彩。教学设计如同诗文创作一样,要有精妙的本课小结。对此,教师们都普遍重视,总结的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也基本都能达到如落实目标、注意全面、扣住重点、前后呼应等要求,有的甚至能够调动学生共同总结。但是,笔者听课时常感到的缺憾有两个:一个是有知识巩固,无心灵震撼。帕默尔在《教学勇气》中强调,教师的教学勇气,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产生的根源是意识到师生正共同围绕着“伟大事物”展开学习。

历史是“大故事”,初中历史教学内容涉及的就是重大的、伟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时段。如果能在课堂小结环节把其“伟大”聚焦一下,就赋予了这段历史以灵魂;学生总结而得的,就不单是知识的巩固,更是对历史的尊重。另一个是有总结,无启示。学习历史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初中生虽然不能把认识上升到“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高度,但他们完全可以从历史中得到一点体会,凝聚一点历史智慧。有一位教师在课堂小结环节,以“功过是非论曹操”来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即以曹操的重大经历概括了全文要点,又以论从史出、一分为二的方法锻炼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还认识到英雄人物事业兴衰的人格因素,自觉要取长补短。这是难能可贵的。

(二)内容结构的合理整合

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教材内容多、牵涉广,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面面俱到,必然导致结构散、时间紧,重点不突出,难点未突破。因此,教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大多会基于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三国鼎立》一课更是如此。但整合本身还有个是否合理、是否高效的问题。做得好,能保证知识的精练性与具体性两相结合;做得不好,难免丧失学科所要求的结构性和严谨性。

1.把握一条主线。

历史学科的叙事性,决定了历史教学要以线索性为其内在要求,因此,内容结构整合的关键点,就是要提炼出一条最有效、最准确、最经济的线索。有的教师恰恰忽视了这一点。有的教师虽然也有线索意识,但显得提炼能力欠佳,如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为线索,显得过于空泛,也难以体现人类历史不断发展的规律性。有的教师则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充满矛盾、历史上有争议的曹操这个人物上。以曹操为主线,以与他相关的两大战役的一成一败、一得一失来充分认识和了解曹操,为正确评价曹操做铺垫。这种线索设计,突出的正是历史学科教学中的“故事性的思维”。同时,这种线索设计所蕴含的讲述底色,也为各种教学活动的嵌入提供了良好的底层铺垫,为课堂教学中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两相结合,提供了操作的平台。

2.形成一张网络。

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巩固都离不开知识的网络化、结构化。一般的知识网络,或是沿用传统的背景、过程、影响,并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细化背景和影响;或者采用较为流行的历史概念构建模式,按照概念的层级组织知识网络。有些教师也这么做,但效果并不好。原因在于:首先,《三国鼎立》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不是一个社会整体发展的历史时期,就难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追溯其背景、探讨其影响,所以,用传统的内容结构组织方式是低效的。其次,初中课程还是要强调学生的认识、心理特征,用历史概念构建模式,必然在教学中倾向于概念教学法,明显的、过多的、过深的理性思维是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所无法承受的。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教师把内容结构整合为“一个局面(三国鼎立)”、“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三国名称和都城)”、“四个人物(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五个时间(略)”。由于知识结构化的本质追求是增强知识的理解性、巩固性、可提取性、可迁移性等,从这一点出发,这位教师的内容整合明显是高效的。

3.拓展一些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重点的突出还是难点的突破,都不是教师

照本宣科就能实现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还要在教材内容之外对教学内容适当进行增补。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处理必须以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为依托,无论是重点方面的情节补充还是难点方面的思维深化,无论是归纳还是分析,目的都在于将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更加适合学生认知、技能水平的“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内容。比如,在对本课重点之一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教学过程中,有教师就在PPT上呈现出三国各自的疆域、三国各自的经济发展图片以及三足鼎的图片。这里,前两者有助于学生从疆域大小、经济实力角度判断得出三国实力较为均衡,只能暂时维持现状,后者则有利于学生理解为何这一形势被称为三足鼎立。这无疑能够增进学生对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理解。

(三)教学策略的准确选择

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情境,对教学实施过程所做的一个整体性教学措施,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对教学活动方式的确定等等。要充分发挥教学策略的作用,实现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必须以教学目标、学生以及教师3个方面的因素为基本依据。

1.追求实际效果,突破模式限定。

很多教师在说课时,往往讲自己的课属于哪一教学模式。如《三国鼎立》一课,有的用材料导读模式,有的用知识运用模式,有的用探究学习模式,等等。笔者以为,课堂上可以以某一模式为铺垫,可以有倾向性,但是由于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它最适应的教学情境,本身也都是利弊共存的。在课堂教学中,某一模式一竿子捅到底,必然会犯“为模式而模式”的形式主义错误。对讲授法的人为躲避和贬低,很大程度上就是受这种形式主义所惑。一般而言,教学模式具有稳定性,并且影响着教学策略的选择。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基于教学目标的落实,基于对教学效果最优化的追求,有效的教学策略也会而且应该打破教学模式的束缚,根据具体教学情境进行调整。例如,一位教师采用材料导读模式,通过史料阅读,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中的重难点虽然讲清讲透了,但往往不能够做到以点带面,而将一些疑点和一般的知识点,即材料没有蕴含的知识点基本略去,甚至只字不提。如果能适当使用讲授法对它们进行补充处理,效果无疑会更好。

2.顺应认知要求,优化教学手段。

教学策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学手段的选择。当下的历史课堂,PPT课件因其在创设历史情境、提供学习材料、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等方面效果明显,几乎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有的教师甚至将其作为唯一手段。这种单一化手段难免存在问题。首先,历史学科本身强调因果性、线索性。其次,教学目标所强调的对所学知识的识记、提取、运用,也要以知识的结构化为前提。再次,较之古代史其他时期的学习,主要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横向展开,三国历史的学习则主要是几个历史事件的纵向串联,时间线索性格外明显和重要。PPT课件画面多变,屏幕尺度较小,即便呈现出知识结构,也具有短暂性、部分性的缺点,也就难以做到对本课内容进行删繁就简、抓主剔次,把教学重点、难点和知识点串珠成线、结线成网,提供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感知,使学生一目了然,在运用中游刃有余。因此,有的教师在使用PPT的同时,依然书写板书提纲,用这种传统而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结构,笔者以为,这至少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是值得提倡的。

3.体现主体间性,谋划教学活动。

教师的教学设计往往分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3个板块。设计意图总是围绕落实“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其实,教是教师在教,教师当然是教的主体;同样,学是学生在学,学生当然是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其实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共同进行的,一种主体间性的活动。师与生两个异质的主体的存在,决定了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注重师生互动,使教师引领、学生承接两不偏废,并确保能够在具体教学情境中,主体间通过有效互动达到两者高度统一、相互促成。值得注意的是,教学设计是由教师主体完成的,难免会自觉不自觉地张扬自身主体、遮蔽学生主体,让学生活动为教师活动服务,成为附属品。所以教师在进行设计时,要有意识地体现学生的学的主体地位。或者说,教师恰恰要从学生那里学会和掌握教学方式,确认教学的目的与途径。例如,有位教师在讲到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天下大乱时,设计的教学活动是提问学生:“你若生活在这个时代,会有怎样的想法”。这里没有涉及基础知识点的教学,但恰恰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其引导入历史情境中。这就是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作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角度来精心设计教师活动,彰显的正是师生主体间性。

三、生成要活

众所周知,历史知识属于现成的知识,其承载的内容已经发生,学生不能亲自经历和直接观察,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述、教材的叙述、媒体的信息传播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这一点决定了历史教学必然以接受性为底色。另一方面,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不仅在接受历史知识,还要求逐步形成对历史的认识,而对历史的认识和解释不能单靠记忆和复述他人的现成结论,需要自己独立地进行发现问题、收集与处理信息、进行分析理解等探索活动。可以说,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对历史教师专业技能的一大检验。遗憾的是,课堂中常见这样的现象: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热热闹闹,但汇报成果时乏善可陈,最终还要教师打着补充、总结的幌子进行一遍接受学习。我们要承认初中历史教学接受性学习的底色,以此为前提,通过运用各种方式、手段,灵活地促成学生的生成性发展,让“接受学习也可以是积极的和有意义的”。

(一)基于材料的生成

从历史学科特点来看,阅读史料是帮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最佳载体。可以说,在所学历史知识既定的前提下,给学生怎样的材料,就能帮助学生获取怎样的历史知识。

1.在材料中生成史实。

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在使用史料进行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史料阅读、概括来获得相关的史实。按照教学论专家江山野的观点,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学生已经进入了“相对独立阶段”,且具有相当的自学能力了,但往往还需要教师在自学方法上给予指导,在自学过程中给予知识支持。比如,教学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时,很多教师都呈现了史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况。有的教师给出的诗文史料多得令人咋舌,但结果却是:学生看不懂、想不到、说不出。要让初中生在材料阅读中生成史实,教师的选材自然要有针对性、要精准,但更要让学生基本能够看懂。合理的处理方法,如有的教师所做,或对难懂的字词给出解释,或对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标注,或给出文字的大意。有教师认为这会降低阅读难度,但笔者以为,初中阶段的史料教学,关键不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而是通过生成史实来让学生觉得“真”。

2.在史实中生成史论。

让初中生能够实现论从史出,从教师角度看,关键是给出的史实与要得到的史论在因果关系上应该是直接、明确的。

比如,一位教师在给出官渡之战曹、袁兵力对比以及赤壁之战曹、孙、刘的兵力对比后,提问“由曹操的一胜一败能得到什么启示”(其目标答案是“骄兵必败”),虽然最后也有学生答出,但实在是拜该学生课外阅读所赐,而非史实推导之功。成功的论从史出,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

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赤壁之战”时,给出“借”和“计”二字,让学生从诸葛亮的角度补充出借自然、物资、地盘,使用苦肉计、离间计、火攻计,成功完成了战争过程(基本史实)的教学;然后又让学生转换角色,从曹操的角度,根据上述基本史实,顺理成章地总结出战争失败的原因(麻痹轻敌、水土不服、战术失误)。

3.在史论中生成态度。

三维教学目标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纳入其中,初中生阶段也正是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结合历史学习促成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态度(加涅的学习分类中,将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归为人的行为态度),以史为鉴,也是历史学科价值的重要体现。应该说,6位开课教师在总结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后都设计了这个环节,但是态度生成的强弱却大有差别。有的教师是从曹操赤壁之战麻痹大意得出骄兵必败,就结束了这个环节。由于态度的强弱程度上,情感起关键因素,能激起学生情感的往往是与自身相关的事物,单指出骄兵必败,还只是指向历史,没有投射入学生当下的生活,不可能真正发挥态度教育的作用。有教师则进了一步,讲到学生考试也有成败,应当如何面对,这就无疑为态度的生成给足了铺垫。

(二)基于细节的生成

学生发展的生成、三维目标的实现,往往需要教师在教学细节上进行打磨。教学原理和教学规律,看似浅显易懂,但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到实处,往往要靠细节。深入细节中去,就是深入到课堂教学种种具体的、现实的条件限制中去,追求有限条件下的最优化。

1.在原因分析中生成思维能力。

在听课中发现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好几个教师在教学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原因时,先给出政治、经济、人才、个人4个因素,再分别给出对应的4则材料,然后要求学生一一对应着完成原因分析。此举的出发点,多数是想由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这种要求初中生进行成人化(或至少是高中生水准)逻辑思维的教学,按照杜威认为,是“自称为逻辑的做法”,往往会使“孩子本来的充满活力的微妙的逻辑思维变得迟钝”,进而“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倾向于死记硬背”。也就是说,原因分析涉及的逻辑思维,首要的就是能把一事物分成若干组成部分(因素),然后才是能说出各部分的要点。上述做法,是没能认识到因素罗列是“思维训练所要最后达到的目标,而不是出发点”。目的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但教学的过程却恰恰扼杀了“将自然的思维能力转化为经受过检验的专业性的思维能力”的可能性,这正是杜威强调的“思维教育的真正问题”。也有教师先呈现史料,让学生把可能涉及原因的信息找出来,再鼓励学生考虑每项信息可以归纳到哪类原因(因素)中去,如此,则摆正了出发点和目标。

2.在图片精选中生成准确认知。

6位开课教师在课件制作上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有的堪称艺术创作,但作为课堂教学资源,有的课件还有待完善。既然课件和教材一样,都属于教学资源,那么课件制作也可以参照教材编撰的有关原则,来确保其质量。就图片的选用而言,就有了选择的典型性,以及与文字部分相匹配、与学生认识水平相适应这3点基本要求,几位开课教师存在的问题主要对应后两个要求。

比如,有的教师在幻灯片上给出的文字是“真实的曹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旁边的插图是京剧中的白脸奸臣的曹操,显然违背了第二个要求。

又如,在呈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势图时,一位教师呈现的地图,只是用虚线勾勒出了各个势力范围,统治者姓名或地区名称的字体也太小,就初中学生的观察力来说,这显然违背了第三个要求。相比较而言,有的教师对不同的势力范围配以不同的色块,便显得更加清晰、直观。

3.在主体选择中生成学习动力。

在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常常是通过增加其教学参与度来实现的。但是,除此之外,不能忽略的是,选择权也是主体性的题中应有之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和权力,就是给予学生自由,促使学生对自身主体地位能有最真切的体验。同时,选择的自由也意味着选择之后的责任,学生对学习任务的自主选择也使其在执行任务时更有责任感、更有积极性。比如,有位教师把《三国鼎立》的课后练习设计成了“作业超市”,在分成易、中、难3个层次选项的表格中,每项都填入多个作业。学生在每项中自由选择一个作业,拼成不同的三项式组合,完成一组作业。单是打钩选定、连线组合的过程,就让学生兴趣盎然。可以想见,当学生选择了自认为最拿手的作业后,接下来想的就是怎样好好完成,以体现自己的学科水平。

(三)基于活动的生成

从学生主体的角度看,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应该串联起整个教学过程,对一切课堂教学积极因素的发挥起到孵化作用。但要实现这一点,学生的活动就不能局限于单项的收受学科知识,不能局限在听讲、记录和练习上,而是必须要含有其主动的发挥和个性的融入。也只有这样的活动,才能为学生的各项发展、生成,带来无限广阔的可能性。

1.在动手制作中生成主动的领悟。

历史教学中的动手制作,不但动手,而且动脑,往往还融入了学生自己的个性。学生不但能由此进一步了解历史事物的特征,还能体现主体创作的乐趣。比如,在教学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后,大部分开课教师都要求学生独立制作一幅三国鼎立的示意图。有的教师在指导上更为明确,先展示自己制作的示意图,要求学生观察其特征(国名、时间、建立者、都城名称、方位),再让学生制作,并提出要有创意、便于记忆等具体的要求。学生在设计制作时兴趣高涨,成果展示时个性十足,介绍作品时既展示了对这一历史的理解和认识,也展示了自己的创造力。而相关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也就水到渠成了。

2.在集思广益中生成丰富的知识。

以学生具有一定的背景知识为前提,再加上教师引导得法,群体式的讨论能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互动中,并致力于展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彼此之间也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比如,有位教师在教学赤壁之战的经过时,原计划是放一段3分钟的电影视频,但因故没有播放出来,无奈之余,教师想到请学生来讲述。结果学生兴致盎然,借助成语、歇后语,在3分钟之内把赤壁之战的经过表述得相当到位,让我们这些听课教师赞叹连连。事后看教师准备好的视频,也就刀枪满目、火球纷飞,并没有多大教学意义。大家都说:

“出了个意外,换来个精彩”。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也是因为借班上课的缘故,教师对学情并不足够了解,不知道学生对这段历史有那么多的知识储备。

3.在师生对话中生成辩证的认识。

师生对话,其程序不是简单的“提问、回答、结束”,而是一种交流与共建。在形式上,应该是一种苏格拉底“助产术”式的探究。在目的上,应该是通过对话、论证、比较和改进,帮助学生获得比原先意见更为合理、深刻的观点。因此,学生在发扬主体性的同时,仍要接受教师的步骤引领、思维点拨、学识支持。比如,有位教师在与学生探讨“三国鼎立,作为分裂时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这一问题时,有学生回答“是倒退”,由此,师生间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对话:

师你的理由是什么?

生分裂不好。

师对,分裂不好,所以你认为是从分裂到统一好呢?还是从统一到分裂好?

篇9

二、统计学与初中数学的关系

1. 数学是统计学的基础

数学是统计学的形成基础,统计学中诸多的基本理论都是以数学的演绎推理为支撑,而统计学又是数学书本知识在生活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延伸。

2. 统计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数学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多个分支学科的大家族,统计学就是其中一个分支。这些年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统计学与人们的实际生活越来越密切,统计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初中统计知识教学中,要经过分析大量的案例,使学生体会统计知识与生活生产和科技领域的密切关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从而增强统计意识。因此,在授教课程时,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研究的整个过程,掌握统计的一般方法,建立统计的思想体系,从而提升学生研究难题、解决难题的本领。

三、初中统计教学应突出的重点

1. 带领学生摆脱经验的束缚,树立统计观念

在统计的入门教学中,通过简单的实例体会统计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经历方差、研究数据、描述信息、进行判断的整个过程,树立统计观念,使学生获得一种新的解决难题的本领和方法,即把基本理论知识转化为一种解决实际难题的本领。

2. 强化学生统计意识

统计主要是分析人们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研究某些规律和特征,并以此帮助学生处理生活中的具体难题。 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统计中常常采用从总体中抽出样本,经过研究样本数据来估计和推测总体的情况。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体会统计这种归纳的数学思想,并针对不一样的抽样大概得到不一样的结果,即对结论的“不确定性”有所感悟,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知识是联系实际的枢纽。

3. 重视实际难题随机抽样

篇1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学知识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科学等多个社会领域,发挥了重大的应用价值。统计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核心学科,主要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来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以及预测对象未来发展,其内容设计面广、理论性强、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对于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来说,在学习和毕业后的工作中,都会涉及到很多社会经济方面的数据,也会涉及到一些大数据分析。因此,统计学课程如何适应学校学习与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需要,成为职业技术学院统计学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统计学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制,教师通过粉笔黑板加电子教案式的教学方法太过单一,形同于直接灌输,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往往较差。许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为了能够将统计学原理介绍的更加清晰,逻辑更加严谨,常常更注重基本原理的演绎和统计方法的选择,而忽略了统计学在我们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案例的讲解,这样就更加剧了学生认为统计学学习和自己未来的工作、职业发展没有关系,进一步影响学生对于统计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经管类统计学教师在课堂上过于重视理论的讲解,缺少必要的实践环节,在讲解过程中不能与实践相结合,导致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对统计学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其就是一门简单的数学理论课目,没有实际的操作价值,从而忽视统计学在经管专业的地位。此外,教学材料普遍存在着知识面很广,但是不够精的现象,大多数统计学教材中没有建立统计思维的培养板块,只是在培养学生学习理论上的统计方法,并且教学所涉及的理论内容与经管专业学生所实践的内容不相符,导致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无法运用到实践中去。

(三)考核方式不合理

统计学课程考核中平时成绩在整个考核中所占比重过低,而期末闭卷成绩所占比重过高,因此学生平时学习松散,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降低。学生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现象严重。学生考前几天突击式复习,虽然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种学习方式不能真正地掌握统计学理论知识,更谈不上有效地应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平时的作业、期末考试命题方面涉及的内容也偏重于统计学理论知识,较少涉及到实际的知识应用,这样的考试内容不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 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改革措施

(一)调整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

统计学课程开设时间比较悠久,课程内容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要使得学生有效、自信、轻松地接受课程内容,要考虑多种教学方法和途径。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设法采用多种形式,多应用启发式教学,重点通过引入大量案例,如当前经济社会热点、经典的统计应用案例、统计方法的来源和思想等,尝试让学生自己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更深刻理解统计理论与方法的实际应用条件和分析思路。此外,还可以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形式,如学生讲课、游戏互动、课堂讨论、小竞赛等,活跃课堂气氛,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将统计学知识与其所学专业的融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环节,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设置一定量的大型实验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分析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经济管理专业问题,实验作业的内容应紧密联系学生本专业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同时兼顾目前社会经济生活实际,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加深对某一经济管理实际问题的认识,使他们具有成就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热情;二是教师必须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给学生示范应用统计学相关的具体方法,比如下载数据中国的数据资料,从新闻和广告等大家熟悉的渠道获取素材,使学生真正在实际生活中领会统计工作的内涵。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学生对国内外经济、政治生活了解不多,对企事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接触较少的弊端。

(三)考核方式多样化,题型丰富化

统计学课程考核中要侧重平时的考核,避免期末定终身,平时与期末比例应调整,可以适当提高平时成绩比重,比如平时比重提高至60%,期末考试成绩比重降低至40%。平时考核要包含多个方面,例如小测验、期中考试、出勤、实验报告、组织统计调查、撰写统计报告等;平时成绩中增加上机实验操作选用普及程度最广的EXCEL软件工具进行操作,使每个学生都能系统地掌握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布置学生以宿舍为单位选定某个社会关注问题、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调查设计完成调查问卷、数据收集、整理和调查报告,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学以致用,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此外,考试题型应当更加丰富,除了常规的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计算题,还应当增加主观综合分析题考察学生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题目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区分度,更重要的是将偏向考试能力的培养调整为偏向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避免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就能取得高分的情况出现。

结束语

总之,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应用型人才。面对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和教师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完善考核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经管类专业统计学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篇11

统计学是一门追求正确预测的学科。一个统计学问题,需要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内在的特点,从表面的数据中探寻到背后的意义,以此来做一些统计学上的预测,通过之前的数据对于某一现象给出解释,并对给出之后可能会发生的情况进行预测。学习使用统计学并不是仅仅对从事统计学研究的人有利,各行各业都会需要或多或少会一些统计学的人。在现在的人才市场,需要的是一丝不苟、做事有效率有正确率的员工,这正是统计学研究者所具有的素质。当遇到问题,员工能敏锐感觉到,并且能独立冷静地思考接下来应该怎样解决,而且真的付出行动,正确而高效地解决隐患。这是一个高素质的人才,也是人才市场所需要的人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统计理论在实践深度和广度方面也不断发展。人们在每天的生活中也能用到很多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在统计学中,预测的准确度越高,统计学应用的范围就越广,科学家们能研究出来的方法和科学技术就越多。所以目前人有很多人致力于对统计学中预测准确度的提高。如果能将预测的准确度提至更高,那统计学的前景将是不可估量的。从统计学的发展历史上来看,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提高效率也是人们研究的主要方向。统计学是一门非常耗费心神的学科,这一点从许多研究统计学人员及在国家统计部门工作的公务人员身上可以看到。统计学具有三大职能(即信息、咨询、监督),是一门对于国家国情调查非常重要的学科。不过,在我国,统计学不是一门强势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统计学科的人才培养有一年不如一年的趋势,因此,国家对统计学人才的培养应该更加重视。

统计学是一门非常庞大繁杂、分支很多的学科,因为统计的多样性,统计可以应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但也为培养统计人才带来了难度。统计学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随着科学的发展,统计学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统计学中有大量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还需要运用数学和计算机学科的知识。可以说,学好统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做好统计,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了。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我国的统计学科多数都在数学学习中求生存,没有形成一定的学科影响力,这对于统计学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目前国家已把统计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可见统计学的重要地位。统计学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从数据表面推断事物本质,用数据说话,从趋势中判断天下大事。由于统计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所以培养统计学人才的难度也非常大。一个优质的统计学人才应学贯古今,通晓自然与社科知识。统计作为一个由数据因素说话的学科,要求统计人员掌握大量的数据,懂得从哪种渠道,用哪种方式来收集数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统计学中引入了许多的新方法,并应用在相关的科学研究项目上,从而深化和丰富了传统的统计领域和方法。在该状态下,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统计学有了新的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统计数据潜在功能的不断提高,统计学的其他发展途径将被进一步挖掘。

首先,数据的复杂性增加了统计学中分析思考的新途径。随着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以及学科整合潮流的兴起,统计研究一直延伸到许多学科研究的新领域,开始探索新的数据统计方法。在21世纪,统计研究的重点将是从确定性和随机性转移到复杂或模糊,对可能到来的灾难和混乱现象等进行预测的研究。其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为统计学提供了发展的新思路。钱学森教授曾在1990年提出:组合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实质都是运用科学的理论,把知识和专家判断的经验相结合,提出经验性假设,然后确定实验数据和检测模式通过定量计算和反复比较,最后得出的结论。第三,统计科学和其他科学的普及将打开新的应用统计数据领域。模糊理论和突变理论提供了新的科学方法和理念,促进了统计数据的进一步发展。统计数据与先进科技成果的结合,将成为统计发展的趋势。一些学者已开始引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图论、混沌理论及模糊理论等方法和理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业的相互融合,统计学的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现代的统计学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人们在每天的生活中也能用到很多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统计学是一门非常耗费心神、对国家国情调查非常重要的学科。在我国,统计学还不是一门强势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国家对统计学人才的培养应该更加重视。随着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以及学科整合潮流的兴起,统计研究一直延伸到许多学科研究的新领域,开始探索新的数据统计方法。现在,统计学不仅仅是计算一些数学上的值,而是有着更广泛更新颖的用途,能够通过一些已发生的事情去预测即将要发生的事情,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预测未来。

参考文献:

[1]戴世光.积极发展科学的统计学为我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J].统计,1978(10).

[2]曾五一,尚卫平.关于经济统计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统计研究,1999(11).

篇12

由于社会对人才越来越苛求的要求,学好统计学并运用它从纷杂的信息中有效的进行收集和处理,同时做出合理的筛选,也越来越是当今社会用以评定是否合格的标准。现今,主要强调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统计知识的学习就要在掌握基本理论、运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来培养每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

一、培养儿童统计观念的必要性

常会听到一些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对统计学应从小学开始培养提出质疑。在很多人看来,统计学只是一门包含统计集数字、计算平均数以及绘制统计图的简单学科。而事实中,大部分教师在教授统计学时往往强调了知识点而忽视了学生的统计思想,在生活方方面面来运用统计学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我们应改变的观点是,统计学并不是一门简单计算和绘图就可以掌握的学科,应该重视的是学习到统计学中的思维方式,当我们面对复杂的数据是能通过统计学只是做到化繁为简的作用,这才是学习统计学的意义。

对于儿童的统计学习,应该重视的是“统计观念”的形成。让小朋友们能自觉的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会遇到的有关稻莸奈侍狻U馐保我们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什么是“统计观念”呢?我国课程标准指出,统计观念,即要了解统计对决策的影响,用统计来思考处理数据问题,能在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做出合理决策;要会对数据提出合理质疑。越早对儿童进行统计观念的培养,对一个孩子来说就越有帮助。完全有必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对儿童进行统计学相关的教学。培养小学生读懂数据的能力,还能利用统计来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收集和整理,让他们利用自己所做的统计数据来做出合理决策与预测,甚至来解决问题。事实上,这些能力应该从小培养。尽早让小学生了解统计,也有助于在早期提高他们对世界的理解,让学生从小养成尊重事实的习惯。如今世界是以信息和技术为支持的世界,数据俨然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统计学中提供的“运用数据来预测”的思维方式显然适合现展步调。

二、培养学生统计思维的方法

在培养学生统计思维过程中,唯有让他们身临其境,参与到统计活动中,才能对统计学有一个良好的理解和吸收。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课程体验,教师以让学生参与其中为目的来进行课程准备。教师作为引导者,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判断,同时也不能忽视与同学的交流,通过聆听同学们的发言和看法,来对他们进行纠正。在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统计流程时,他将在实践中去体会什么是数据收集,这些统计资料可以用来解决哪些问题。相信,在学生完完全全体会这一过程时,他们将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与进步。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富有实际意义的现实情境问题,来帮助学生体会在实际问题中用统计来处理的思维方式。传统小学数学多包含的以生活为背景的问题,而在如今,新课标提出,以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和运用的模式,从而印证数学来自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影视网络等途径来选取适合此年龄段的学生的素材。从日常中选取事例,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就如例题:学校对要招聘的教师进行三项能力测试,每项测试成绩满分为十分,选取结果择优录取。如果按平均成绩来决定谁将被录取,请说明原因。这个事例就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很紧密。教学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得出答案,而是让他们利用数据来分析并体会数据的不同对于最终决策的影响,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统计学中“平均数”的意义。而此种教学模式,是十分有利于小学生统计观念的形成的。

游戏也是将知识与学生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的教学对象是一群正值天真活泼的孩子,游戏可以很好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同时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儿童常玩的游戏进行组合,形成新的游戏――数学游戏。相信学生在数学游戏中,通过调动手、脑、口以及其他多种感官来更好的理解。老师通过游戏来将学生的兴趣与知识相结合,有效的解决了年纪小的学生难将学与玩组合的难题。就像:如何用仅有的班费来购买两种水果满足同学们的需求。让每位同学用小纸球来对这两种水果进行投票,就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有效统计出最终结果。也可以给学生布置简单易完成的统计调查任务,比如假期前给同学们布置任务,去调查一下每天的支出情况。可以给学生提供简易的统计表,让学生在表中填出支出所用在的项目;然后,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询问从表中可以知道哪些重点。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统计表的认识程度,以此来培养分析能力。教师提出的生活情境问题可以打开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为调查付诸实际的行动,再通过对学生的提问来一步一步引导,甚至可以协助学生绘出相关的统计图。比较统计图与统计表在解释数据时的不同,分析优缺点,教会学生用合适的方式在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参与对人们生活的研究,学生们会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无形之中会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和数据意识。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际经验,去选择他们熟悉的事例。为学生营造各种适当的学习环境是每位教师的责任。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就如古人云“因材施教”,这是科学更是艺术,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将其作为一生追求的目标。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统计小实验,比如去统计跑步后的脉搏,将它与静止时进行对比,学生通过这种教中学,学中玩的方式,自发的进行思考。统计观念由此慢慢形成。

在课程标准中有对教学提出要求。怎样真正理解掌握这些数学知识?那需要建立起自主探讨交流的平台。如今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革新,不能再按着传统方式,忽略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让每个学生仅仅停留在被动学习,在被动灌输知识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中,学生的收益甚微。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学生更想自己来探索知识的领域,教师,更重要的作用是引导,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参考文献:

篇13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多决策都需要数据来支撑,统计方法及数据分析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应用于管理、金融等领域,而今天又处于大数据时代,因此,掌握统计方法和数量分析的专业人才成为时下的新宠。所以,在经管类统计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大刀阔斧地改革传统统计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为高校经管类统计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1.教学内容编排上增加统计实务部分。统计学原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总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综合指标、动态数列分析、指数分析、抽样推断、相关分析等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是基本理论知识,针对当前社会需求和统计变化的特点,应该加大统计实务部分的内容,可以适当增加企业统计标准(常用统计标准)、主要统计指标(采购经理指数、消费信心指数等)、企业主要统计报表(生产活动统计)、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报告撰写(统计报告写作要求、原则、流程)等内容。

2.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验教学。统计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到大量的公式,主要是定量的分析,在传统教学中比较侧重这些公式的推导、计算。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计算机统计软件的广泛应用,使计算变得更加简单、准确。因此,在统计教学过程中,统计计算技术已经不是教学的重点。由于大量复杂的计算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统计学教学应从数据技巧教学转向数据整理分析的训练,统计教学中适当增加实验教学,把统计方法与计算机的应用紧密结合,实现统计学教材的内容与EXCEL的应用全面结合。在一些章节可以专门增加一节内容,介绍如何用EXCEL实现本章数据处理问题,例如:在讲解统计整理、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动态数列、统计指数、抽样调查、相关和回归分析时都可以借助于EXCEL来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还可以利用计算机SPSS软件对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进行分析,利用计算机对平均数和标准差中等内容进行处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统计思想,同时帮助其掌握一定的软件应用技能,如EXCEL、SPSS、SAS等。

3.引入综合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在国外课程教学中运用较多,因为案例来源于生活,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统计学教学中也引入了一些案例,但这些案例大都是孤立的只是为了学习某个知识点而设定,这些案例并不是真实的案例,而且缺乏前后因果,与实际生活脱钩,学生学起来就没有深刻的记忆和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入现实生活中实际发生的案例,将统计计算方法与数据分析方法用到解决实际管理问题中去,这样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综合指标这部分内容就可以设定某个企业的实际案例,通过这个案例可以解决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计算应用。

4.图表归纳教学法。统计学第一章内容是学习整个统计学的基础,只有把统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学懂了,才能更好的学习以后的内容,可是很多学生学了第一章以后对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还是模糊,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设疑解惑,不断启疑思导,经过苦心孤诣,可以把这些基本概念编成如图1。